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2024-06-16

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共15篇)

1.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篇一

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从远方驱车回到了自己美丽的老家。只因为要记住这个令我们回归纯洁、心潮澎湃的特殊日子,唤起我们对同学之情的美好回忆和无限感怀。同时带着对老师的感恩、对母校的深情、对同学的眷恋,对岁月的沧桑、生活的感悟和思想的成熟,与毕业的同学相聚在美丽的仙城,共叙殷殷同学之情。

近了,来了,到了……时光让我们穿越回到了20年前。20年前,我们从这里毕业,从这里走上社会,意气风发,指点江门。初生牛犊不怕虎,美好的世界就在眼前,每个人抱着自己的理想走到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中。20年的风霜雪雨,青春帅哥平添了几丝华发;光阴荏苒,花季靓女如今已风韵卓然。你看,这是青春依然的桂芬妹,这是风韵焯人的小莫,这是美丽正旺的廖班长、这是声甜人靓的五妹,这是舞后美女阿芳,那是德高望重的潘老,那是参议议政的醒哥,那是美女轮流转的宁哥,那是充满着睿智的家瑶兄,那是“四大才子”捷哥,那是叱咤生意场的涛哥……数也数不清的面孔,让我们彼此用心来记住对方,因为我们都已将初出茅庐的张狂和浮躁收起,用20年历练的沉稳、睿智和豁达所取代,每个人都在用和谐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感恩的心,让我见到了自己尊敬的刘老师,他还是那么的博学多才,还是那么的彬彬有礼,还是对我们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教诲,那怕是在聚会的致词上,还是用“健康”两个字为主题,告诫我们要永远走在健康的人生上。虽然覃老师由于出外学习,没有参加我们的聚会,但我知道,他也在时刻关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感动师恩!当年老师对我们的赏识、对我们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诲永远让人铭记。深情地说:老师,谢谢您!

感恩的心,让我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同学。熟悉是因为20年来,我们一直在牵挂,陌生是因为经历了20年的社会磨练,当年意气风发的同学们刻上了岁月的印记,身体变得更加的成熟,变得更加的沉稳、从容、淡定。虽然有一点点的陌生,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在我们的人生中,拥有了这一份纯洁的同学感情。在交流过程中,在聚会的酒桌上,同学们只有纯洁的感情,没有了名利场上的追逐,没有社会上的你奸我诈,没有了地位之分……酒桌上的酒显得特别的醇,每个人都端起了酒杯,更重要的是端起了心中的杯,释放20年来的同学之情。或许,当天晚上,有的同学真的醉了,就算是醉态百出,但正是同学20年感情不设防的体现,我相信,所有的同学心都是醉的。

感恩的心。是筹委会的辛勤付出才有今天的聚会,在这里,要诚挚地感谢圣武兄、桂芬妹、宁哥、宣华兄弟、五妹以及所有为本次聚会付出的同学们!因为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了大家20年后相聚的平台。

20年,我们醉过、醒过、爱过、恨过、痛过、奋斗过、努力过、欢呼过、失败过……这些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在自己的人生上,写下奋斗的20年历程。有缘分就不用说常相守,是同学就不说地位不说钱。说不尽的师恩,道不尽的同学情,世事沧桑,相聚时难,我们倍感同学可亲!快乐总是短暂的,挥挥手,我们又要赶赴自己的岗位,继续书写人生的下一个辉煌。

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们将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相互祝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相约,20年、40年后,60年后……我们继续聚会!

2.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篇二

一.人文价值的全新解读

主体意识觉醒。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以“秦刘杨模式”为代表的散文基本上没有人的“自我”与“个性”, 人成了政治符号, 成了时代和集体主义的代名词。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曹明华的出现, 标志着现代散文传统的深刻断裂” (老愚语) , 她的《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改变了传统散文的审美视点, 第一次完整地以对自身生命的关注, 作为创作的直接切入点, 表现真实生命状态对其他生命所造成的感动效应。教材节选的散文《美》, 极其细腻而真实地描写了八十年代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毫无遮掩地袒露了女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心理活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美的生成形态和自我审美追求, 潇洒灵动, 活力无穷。曹明华开创了现代散文“现代主义”风格的先河, 她的散文标志着一个压抑已久的民族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

精神价值探寻。散文的精神价值, 是作家的意志、个性和能力的凝聚, 是作家整个人格和心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也是作家观察世界和思考世界的一种存在方式。现代散文抒情性的淡化和精神性的加强, 丰富了散文的内涵, 以作品的精神价值对抗流俗的精神存在, 使散文变得辽阔和厚重。

张承志, 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 一心一意地用厚厚的色块、粗重的线条, 孜孜追寻着以游牧世界为核心的, 充满着刚烈、牺牲精神和圣洁、艰忍的生存品格。作为一个在新时期文学中特立独行的“精神长旅者”, 他一直在散文中执著维护着他所理解的生存理想与生存精神, 这就是人道、人性、自尊、正义、平等等生存理想和血性、刚烈、牺牲、圣洁等生存精神。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商业化大潮, 面对大面积的理想主义陷落和人文精神的滑坡, 竭力高扬一种“清洁的精神”, 张承志的散文给我们以强列的精神震撼。《汉家寨》描写作者在无边的旷野中丰富的精神活动, 文章在死寂中碰撞出喧响, 从干枯中发掘精神的泉流。“坚守”, 人类精神的“坚守”, 铿锵有力, 振聋发聩!

生命意义追问。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一直以来是西方哲学的一条主要理论线索, 尼采认为“生命就是美, 就是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 培育了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如《逍遥游》的“天地与我为一, 万物与我并生”的生命智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散文基本没有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而文学就是人学, 现代散文的深度开掘, 对生命本体的根本关注, 才使散文体现“人性”和“神性”。

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 表现母亲对残疾的“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对枯萎的树悉心呵护照料, 我的追悔和对母亲的怀念, 无一不表现了荒凉生命的触及, 孤独生命的痛苦盘旋及对生命的悲悯、呵护和敬畏, 撞击着人类心灵最神圣最柔软的部分。在余秋雨的《都江堰》里, 水“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 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踊跃着喧嚣的生命”“水在这里吃尽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 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 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 付之于期盼, 付之于众目睽睽”。正是借助这喧腾咆哮的江水, 我们窥见了李冰那种既大智大拙又大巧的独特的精神世界, 感受到他强健鲜活的生命跃动。

宗教智慧体悟。宗白华先生认为宗教境界主于神, 是人类最高层次的艺术境界。林语堂、梁遇春等大家, 圆融道家思想、魏晋玄学和禅宗哲学, 追求一种天地人贯通的大境界, 一种物我合一、主客体相容的生命顿悟。众多文化散文作家除了在自然和历史中, 更多的是在宗教里寻找精神家园, 探寻人类最终极的归宿和最理想的皈依。他们的散文于纯净、幽静、空灵的境界中, 蕴含“韵外之致”和“言外之意”。台湾作家林耀德的《树》, 讲了菩提树、圣诞树、棕榈三种树, 分别涉及佛教、基督教、回教三种不同的信仰, 表现对生命苦难的省思, 强调救赎的意义。汪曾祺的《葡萄月令》, 于散漫随意中, 寄寓作者飘逸、洒脱的人生气度, 淡泊、平和的禅宗境界。张承志的文化散文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真实、酷烈, 更显示出了宗教的伟力。他的宗教情怀是源自本心的永不停息的精神追求, 是真正纯粹意义的宗教, 他获得了璀璨的智慧之光和深邃高远的神明心境。

文化品格凸显。汪曾祺认为, 好的散文应该有三个特征:一是带有文化气息, 二是健康的, 三是悠闲的。“文化散文”的繁荣, 使散文文化内涵比以往丰厚了, 这种“文化增值”的结果是, 当代散文相应的增加了思想艺术魅力。《汉家寨》, 孤独的坚守, 作者再现和诠释了民族文化人格, 充溢悲壮之美。《都江堰》讴歌历史文化名人, 引发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文化的思考, 提出现代官员“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那里”的严肃命题。《树》堪称都市文化的代表, 表现了对都市文明的审视和反思和对“庶民文化”的向往。

二.语言特点的全新解读

感觉化。因为散文反映的是作家的亲身体验, 它不像小说那样可以靠故事和人物来打动人;而在音律节奏和意境营造方面, 散文也逊色于诗歌。因此, 散文的艺术魅力, 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感觉化, 即以作家独特的感受、情采、各种感觉的有情有味的语言去打动读者。

“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 或许还好受些。300里空山绝谷, 一路单骑, 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 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 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 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 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 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 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汉家寨》)

文章就是这样抒写自己身处大西北这种充满“恐怖”“死寂”“单调”“静默”“茫然”“阴凉”氛围中的特殊感觉, 写色彩和听觉, 现实和幻觉, 极具冲击力。

隐喻性。进入90年代以后, 散文家们不再青睐结构单一、内涵明晰的明喻, 而采用个人性极强的潜沉隐喻的修辞手法, 隐喻潜沉在全部视角之下, 它诉诸感官以具体的意象, 却不做明确的投射和清晰的呈现。因而, 它的隐喻意义模糊而又综合, 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并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给人以陌生感和新奇感。

“我仿佛是从大海里游上来, 长途跋涉, 溯流而上来到青藏高原, 来到长江、大河的源头, 这里水流不多, 一条条亮晶晶的水线划过亘古高原, 清流慢淌, 纯净透明, 整个世界静悄悄的, 头上是举手可得的蓝天白云。” (《特利尔的幽灵》)

这段话以一副隐喻性的画面呈现一种感觉、一种想法,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一种神圣的敬仰之感情, 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审美空间。

反讽性。近年来, 随着散文艺术的开拓, 反讽手法逐渐被从戏剧、小说领域引进散文中来。如余秋雨的《道士塔》这样写王道士:“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 喜欢到洞窑里转转, 就像一个老农, 看看他住的宅院。”“道士擦了一把汗, 憨厚的一笑, 顺便打听了石灰的市价。……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采用反讽的手法, 以作家的“知”来反衬王道士的无知, 以祖国无以伦比的灿烂古代文化来反讽当时官府的无能和王道士成为莫高窟当家人的荒谬以及作者的愤怒而又无奈的心态。这种反讽的笔调, 在《道士塔》中还有好几处, 在余秋雨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出现。《森林中的绅士》中描写豪猪“得天独厚”“青出于蓝”“乐天派”“尊躯”“可敬”“很有教养”等都有极强的反讽意味。

陌生化。陌生化, 指文学语言的新奇性和反常态性, 它主要是就读者的阅读效果方面来说的, 是与“自动化”———那种由于长久使用而形成了习惯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创新。

“安逸、闲适, 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曲线” (曹明华《美》) , 既感性化, 以感性的语言形式表现理性的内容, 给人以启示, 同时, 新奇的比喻又是陌生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的这点学问, 永远水气淋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 (余秋雨《都江堰》) 等语言, 充分体现了陌生化的艺术处理。余秋雨的语言陌生化还表现在力避熟语, 追求自出机杼的个性化语言。如“股股叠叠”“判然不同”“游观”“心绪懒懒的, 脚步散散的”“心魄俱夺”等。张抗抗语言的陌生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善用“移情”。“那么轻易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的浮尘, 傲慢地兀立云端, 俯视全城” (《埃菲尔铁塔沉思》) 。作者通过移情和拟人手法, 赋予铁塔以人的情感和心理, 既表现了铁塔高峻入云的气势, 也暗示作者对铁塔“超凡脱俗”的内在精神的赞美。“他疯狂地钻入地底”“蓝天忽然近了, 又忽然远了, 远得更加冷酷”“固执而又痴迷地上升”“从神经中解放出来的风, 无忌地挑逗着铁塔”等语言, 既新鲜陌生, 又意味绵长。

艺术思维的多元化, 给现代散文注入了“现代主义”元素, 散文的“叙述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大量的作品打破传统文章结构学的戒律之思维定势, 不仅“法无定法”, 而且敢于“破体”, 即钟嵘在《诗品》中所谓“有乖文体”。出现了如《特里尔的幽灵》等散文的“隐喻性”叙述, 如《合欢树》等散文的“意识流式”叙述, 如《美》等散文的“跳跃断裂式”叙述, 如《森林中的绅士》等散文的“反讽戏谑式”叙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叙述方式, 限于篇幅, 不再赘述。

3.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篇三

前段时间听我妈说,比我爸大两岁的大伯被叫去参加同学聚会了。嗯!都这把年纪了,也流行这个?据说,回来心情不错。这个年纪的他们,已经聚不全了,大伯稍有遗憾的说。

不由想起我的同学老师来。小学同学没人建群,零零散散的联系着两三人。也许别人联系的多吧。小学四年级,留了一级,所以我有两茬同学。影响深的是留级以后的同学。

嘿!是不是特羡慕我不用走后门就能留级。现在的小学生没留级这一说。其实,当时我不想留,本来也可以不留,只是和我分数差不多的那位同学年龄大了,她不愿意留,老师找我谈话,说什么年龄小,留下也好着呢!反正,分数考的不高,就在留的那边缘。

你们猜,我当初愿意留,开学又不留的原因是啥?那个假期可能是愉快的吧,至少可以不写暑假作业。经过我反复想,决定不留了,因为我下一级的班主任会让学生寒暑假抄书。平时学过的课文都要背。所以,我不愿留了。

结果就是没逃过留的命运。在我的潜意识里,好像留级以后那两年的同学才是我同学一样,之前的差不多都忘了。

初中三年,没有意外,我完整的读完了。所以,现在最全的同学群也就是初中群。因为高中和大学我都不知人家建群了没。

高中,我有三茬同学,念了四年。第一茬是分文理的时候分开了,相处一年。第二茬老觉得自己是个外来户,似乎城乡差距大,融入不了。还没相处一年的影响深。第三茬就别提了,就记住一两个名字,其它的同学都没影响。也不知当时我们照毕业照了没。

大学也算念的完整,就是没人整个群。嗯,我们班就那七八个男星星,害的我找对象都得往外跑,也够辛苦的。

这样一算,我同学聚会的概率就很小。哇呜……这算那门子事。

越是自己没体验,越是好奇,你说,同学聚会他们都玩啥?

作者|蝉翼

4.想念同学情谊的散文 篇四

我现在读初一了,同学和朋友很多,但小学的同学一直没有联系。每当我坐在椅子上发呆时,我总会想起我和小学的同学一起嬉戏,玩耍的样子。我们是多么开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深深得记下了对方!这就是缘分!这座城市有多少座学校,学校里有多少个班集体……而我们却能够走到一起,一起学习、一起度过美好的童年!

想起以前的同学,我一直心里在责怪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好好把握时间,总是觉得以后的时间还长呢!但时间飞逝,一转眼就过了6年。现在如果让我和我以前的同学在一起是多么地好!我们会笑着谈论以前是怎样学习,怎么玩耍……现在我的同学对我很好,有事总帮着我。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转眼又过了一年,在这里我祝我的新旧同学和所有看到这篇作文的你们;新年快乐~也祝我的亲人身体健康!大家天天happy!

暑假的思念

转眼间,暑假已过大半,偶尔路经学校,看到那拔地而起的教学楼,见到那精神威风的大树,我便想起了学校里发生的每一件事,见到的每一个同学……

我想起了同学们。呵,他们是那么快乐、可爱!他们有的性格开朗,热心大方;有的善良正义,乐于助人;有的调皮捣蛋,蹦蹦跳跳;有的毫不起眼,默默无闻。他们时而喜,时而怒,时而哀,时而乐。现在回想起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的情景,我不由得笑了。我们的友谊会保持下去,我们的团结会继续下去。我想他们……

我想起了老师。呵,他们是那么和蔼、智慧!他们有的足智多谋,细心教导;有的不辞劳累,一丝不苟;有的严厉严格,用心良苦;有的幽默搞笑,受人喜爱。他们像园丁,培育我们这些幼苗;他们像蜡烛,照亮我们学习的道路;他们像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我想他们……

我想起了学校。呵,它是那么美丽、高大!它有清澈的池塘,有阴凉的长廊,有宽阔的操场,有高大的教学楼,有我们的朗朗书声,有我们的嬉笑打闹声。学校像一组船队,拥有十八艘小船,船上是同学和老师,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划船”,才会使船越划越快。我想它……

5.同学情深的散文 篇五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梦总是很美,理想总是很真,我们总是很开心。

都是十几岁的年龄,都是爱说爱笑的个性,教室里、操场上、学校外的小河边,我们无话不说形影不离。懵懵懂懂的青春里,我们一起经历了成长的烦恼,承受了考试的压力,明明没有什么忧愁,却又故作深沉地假装烦恼,有些事似明白又不明白,有些话想说清楚又说不清楚。心底的小秘密不想说给谁听,一个人在日记本上写了又写,藏了又藏,那是青春里明媚而又美好的忧伤。

最开心的时光还是那段同桌的日子,那次老师调位后,你在第三组,我在第四组,中间隔着一条过道,只能越过彼此的同桌遥遥相望。为了能坐在一起,我们与你的同桌商量好在早晚自习上我与她互换位置,一两个星期后,竟然不满足于这样小处的时间,擅自将一条过道的距离缩成亲密无间的挨挤。面对班主任老师投来的目光,我们低头不语,在他转身后,相视一笑再无顾忌。

我们都喜欢摘抄一些美文美句,在学校门口的商店精心地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在扉页上端正地写上“摘抄本”三个字。摘抄的时候更是一笔一画比写作业都用心,下课抄放学抄彼此交换着抄,也找个别字写得好的同学帮忙抄,手指被笔杆磨得疼了摆摆手继续抄,满满几本宝贝一样珍贵地保存着。

那时候最流行红纱巾,我们一人买了一条,相互在对方手指上缠绕后打个结,然后依次拉开成一朵绽放的红花,扎在头发上,整个人显得青春靓丽又活泼无比。

那一年的元旦校庆,我们几个女生自编了一曲《鲁冰花》,天天中午在寝室排练。忘记了是谁提议说每个人手里拿着红纱巾,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虽然没有统一的服装,我们挽着红纱巾碎步出场时还是给大家带来了惊喜,鲜艳飘逸的红纱巾在手中尽情飞舞,像一道美丽的光环让青春在这一刻热烈盛放。

那时的青春,就像一朵纯白纯白的栀子花,不经渲染,不沾尘埃,一直在梦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手机铃声响起的时候,我并未在意,拿起手机,听到一个声音从话筒传来,***,你猜我是谁?我有点疑惑地又看一眼电话号码,脑子里不断地转动着,猜测着这个声音到底是谁,像曾经的谁?

终于,你说出了那个我也曾在心底念过无数次的名字,我的心情又是激动又是兴奋。时隔二十年之久,你的声音带着成熟的圆润和优雅的风韵,虽然我脑海中闪过你的名字,却又担心猜错而造成尴尬,没想到真的会是你啊!

你说你今天在街上遇见了我哥哥,向他要了我的电话号码;你说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找我,当年写给我的一封信怎么也不见回音;你说上学时我们在一起玩得那么好,如今是不是把你忘了,竟然猜不出你是谁;你说……

怎么会呢?怎么会呢?我怎么会忘记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怎么会忘记那个活泼热情的你?发黄的笔记本里,还有你清秀的字迹,同窗三年,有过多少同桌,已不记得了,而你却从未在我的记忆里走远。还记得,早读课上我们在别人的读书声中唱自己喜欢的歌;还记得,我们一起逃课骑着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还记得,我陪你走过那条回家的路;还记得,你微笑时的模样。

往日的快乐画面都在瞬间涌上心头,我们说起当年的种种,也说起现在的近况。毕业后,没过多久你就上班了,接下来顺利地恋爱结婚生女,日子一直过得幸福安稳。而我却在南方几度辗转之后,才在小城里扎下脚,这些年的酸甜苦辣又岂是能在电话里说清楚的?我们叙叙叨叨地一直聊到手机发烫才依依不舍地道别,约好有时间见面好好再聊。

放下电话,我心里的兴奋仍在持续,从抽屉里找出那个粉红色的摘抄本,翻出那页你留下的字迹,看着这娟秀、玲珑的字体就好像又看见当年的你,想象着我们再次见面的情景,心里不由得生起许多感慨。

匆匆之间,就是二十年光阴。二十年,我们已从当年的`青葱到今天的成家立业为人父母,经历了生活的磨难走过了人生的弯路,感悟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真情的可贵。二十年,我们已在岁月里走成了一道风景。

那个周末,我带着女儿奔向你家。

按照你说的地址,我很顺利地到了你单位的家属楼下。你跑下楼,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家门。

走进门,一眼就看见墙上那张笑容灿烂的全家福,优雅的你和帅气的老公相拥着俊俏可爱的女儿,幸福如是。屋里的一切收拾得干净整齐,就连桌上花瓶里的富贵竹也是纤尘不染,简单而又温馨。

阳台上,吊兰、绣球、滴水观音等十几盆花草青青翠翠地生长着,我感叹,时光里,你仍是那个精致典雅的女子!

厨房里,你一边利落地翻炒一边不停地和我说着话,你说这么多年之后我们终于联系上了,相隔并不远,以后有时间就来玩,不需要客气,就像姐妹一样。是的,我怎么能忘,我们一直都是姐妹!

吃饭时,你老公回来了。说来也巧,我和你老公也曾经是同学,虽然没多久他就转学了,可这同窗的缘分却是难得。

在你家的书柜前,你拿出我们当年来往的信件,同学之间互赠的明星片,毕业前夕的同学留言纪念册,看着这些稚嫩的笔迹,看着这些强说忧愁的心事,看着这些青春的痕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闹的校园仿佛还一起坐在那间教室里认真学习。

拿起那张毕业照,看着一张张青春的笑脸,我们一个个地叙说着当年的他和她,胡同学最爱学习李同学口琴吹得好习同学一和女生说话就脸红,还有那个上课爱睡觉的男生如今在外地开公司了……

同窗三年,我们一起经历了成长的烦恼,一起承受过考试的压力,一起为了共同的梦想努力奋斗,一起上了那么多早晚自习,而今却被时光的大手抛散在不同的地方,许多同学都没有联系,不知道再见面时,是不是能一眼就认出彼此?

每次的同学聚会,我俩总是最积极的。

虽然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可是只要一提起同学聚会,那份青春的热情就会被点燃。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已联系上了,却都是分散在各地难以聚齐。在这座小城的也就十来个同学,平时都各忙各的,遇到节假日小范围地欢聚一下。即便是这样,每次小聚大家也都是激情满满,尽兴而归。因为每次相聚都是你和我积极地起头参与,便被同学们冠以“正组织委员”和“副组织委员”,笑称以后有活动由我们负责组织和联系。只要同学们在一起能相聚尽欢,我们自然乐意为之。

年底,有同学从南方回来,想和大家聚一下。虽然临近过年,大家都忙着办年货、做卫生,可是老同学千里迢迢回来一趟,过完年就要走,再回来又不知到什么时候,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尽这份地主之谊的,我们总不能让老同学高兴而来抱憾而去。于是我们商量之后,先订了饭店,又分头打电话联系附近的几个同学。

看看时间还早,我们迎着老同学去了城市新建的玫瑰海,园内游人甚少,树木花草的萧条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相见的喜悦。我们沿着小路边走边说,说当年的单纯快乐,说一路走来的闯荡拼搏。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和磨难之后,每个人都是无限感慨。

晚饭时,十来个人围着桌子坐下,隔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我们举起手中的杯,酒也好茶也好,饮下的都是炽热的情感,同学之情相见之情欣喜之情,都在心中层层激荡。

吃完饭,大家余兴未尽,乘着微醺的酒意又一起去了沿河路的卡拉ok包房。闪烁的灯光里,我们点的都是上学时最流行的歌曲,《涛声依旧》、《恋曲1990》……而我俩则照例地手执话筒,对唱一曲《同桌的你》,感觉已经走远的青春又在音乐的旋律中渐渐走近。

二十个春秋别过,我们从少年走到中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一穷二白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二十年光阴就这么弹指一挥间,我们从当年的同桌到今天的同桌,一杯薄酒怎能饮尽往日浓浓淡淡的情感,一首老歌勾起多少往日深深浅浅的怀念。

自从你搬进新居后,我们离得更近了。

天气晴好的时候,我们常常相约在公园小坐闲聊或是去街上逛逛。有时也会叫上三五个同学一起小聚,大家一见面就是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丝毫不顾忌路人的眼光,就如还是青春年少一样地疯狂,你总是不忘拿出相机拍下许多精彩的瞬间。

QQ、微信,每天都能看到彼此的动态,分享每一份快乐;时不时地也会打打电话,聊聊心情说说生活。三年的同窗留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而今的相聚又带给我们许多不一样的欢喜。因为有着这份关心和惦念,我们在同一座城市里彼此温暖。

空间的相册里,满满的都是我们相聚的欢笑,游西郊赏桃花乐登山畅举杯,每一张照片,都有着开心的笑容,每一次翻起,心里都涌动着快乐的情愫,每一次回味,都忍不住嘴角上扬。

同学之情,是那份纯纯的真真的,不掺杂利益不分贵贱高低,彼此相互温暖的真情厚谊。同学之情就像一涓清澈的溪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纯粹的欢愉!

6.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篇六

一、真情实感是文章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创造美感的重要原动力

只有直抒胸臆, 倾注真情, 敢于流露真我之情的文章, 才是真正感染人的作品。如果没有情感的波澜, 满篇都是一些或华丽或枯燥的说教, 这样的文章是不会震撼读者的心灵的。

作家庞培在新疆生活了半年, 回来后就开始创作散文集《帕米尔花》, 他说, “回来之后, 感觉这部作品非写不可。”这应是一种真情的触动引发激情的燃烧, 不宣泄似乎就不够痛快, 所以在《森林与河流》中, 作者深情地描写了古老的额尔齐斯河以及河边的原始森林大自然的纯净之美,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赞美。

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体验

作家刘绍棠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 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自己熟悉的土壤中种自己的庄稼。刘志成是贫瘠、荒凉的陕北边地走出来的一个吃够了苦、受够了罪的民工和“盲流”。这样的人生历练让作者的文章总是离不开大西北的辽阔苍穹和苍茫大地, 一如陕北朴素的土窑洞, 他始终以一种感伤忧虑的沧桑情愫来体察着人生。他的作品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表现出发自肺腑的忧患与终极关怀。在他的《怀念红狐》里, 大西北苍凉的沙丘一如那只护犊情深的红狐用已经嘶哑的嗓子发出的“揪心的哀鸣”, 让多少冷漠的心为高贵的母爱而感动。

胡适《我的母亲》, 虽然叙述平实, 却饱含深情, 其中有这样的叙述:“有一个初秋的傍晚, 我吃了晚饭, 在门口玩, 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 她怕我冷了, 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 她说:‘穿上吧, 凉了。’我随口回答:‘娘 (凉) 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 一抬头, 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 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 她罚我跪下, 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 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 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 用手擦眼泪, 不知擦进了什么细菌, 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 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如非亲身经历, 哪里会有如此真实而又细致的描述?

我们可以以这几篇为例, 引导学生学着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调动其生活的积累, 选出耳闻目睹的人事, 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善于观察捕捉身边的生活体验, 使之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三、用敏锐的心灵去捕捉你眼中的世界

客观的观察生活, 贴近生活, 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心灵的叩问。只有经过心灵的思考与撞击, 才会有写作灵感的火花闪现。

林清玄以一颗悲天悯人的菩提之心来关注社会众生, 他的笔端也就流溢出对人间万物的体察与感悟, 衣食住行皆哲学, 花影树声含妙理。他说:“如果有人问我, 你的散文想表达什么?我的回答是表达心灵中单纯与干净的世界。”在他的《可以预约的雪》一文中, 作者就由和朋友相约看菅芒花, 到体悟人生的变与常, 并提倡要从容的面对生活, 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有这样, 才能使生命更有意义。

散文是心灵的独语, 只有凭借个体生命的体验和心灵的感悟才能完成, 所以有人说散文是灵魂的事。我们就是要善于学习作家们用心灵写作文章的方式,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用心灵这把钥匙打开写作的大门, 走进写作的百花园内, 来品尝百花的芬芳!

很多时候, 学生作文时总会以为自己的生活太过于平凡枯燥单调, 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写作的, 其实是没有认识到心灵的滋养与感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教师以这类文章为例, 向学生阐明: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一件事, 一句话, 一点回忆, 一个情景等, 都是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学生是鲜活的个体, 只有注意引导他们每天用自己敏感的心灵体验着生活, 感悟着生活, 再经过时间的过滤与积淀, 把很多东西装进了自己的素材库, 使之成为宝贵的积蓄。

7.同学们好的杂文随笔 篇七

表面上学生虽顽皮,内心却纯朴善良。两节课、一天的巡逻,也许许多学生对我的面孔有了一定的印象。下楼时、校道上学生看到我都会很有礼貌地喊:“老师好!”第一次被学生以老师的称呼跟我打招呼时瞬间幸福感飙升,于是对每个学生我都热情回应但也不失教师风范。

8.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篇八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时间才讽刺地告诉我,原来我根本不需要在乎她们。

可惜我当时明白不了这个简单的道理,以至于心里一直受折磨。我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错,是我太敏感,是我不合群,是我错了。到现在,我才明白,我一直都错怪了自己,我没有错,是其他人都错了,才会显得他们都是对的。因为在那个有着一个个小团体的班级里,一个人实在太怪异了。我没有强大到能去当那一个人。

有一次班级打扫卫生时,几个女生围在一起淘抹布时,我说我手上有伤口真不想把手伸进淘洗抹布的脏水里。其实我本身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只是无心的两句抱怨的话。一个班级里长得可爱,成绩很好的女生就对我说:那么娇贵,也没见自己长得配得上......? 我很震惊,像是被这句话噎到了。我们平时说说笑笑,可是我没想到她会这样攻击我。就像是被亲近的人从肋下捅了一刀。我没有怼回去,无所谓逞口舌之快,只是觉得如果掐起来的话会很难看。我表面依旧平静,只是笑了笑化解这个尴尬,没有说话。周围一起站着的几个人也都没有再说话。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明白,有些话放在心里就好,反正,大家也都是在假装。

但这件事就像是一根匕首一样,我一回想它就捅我一刀。我真的是不想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可是那是个针对我的黑洞,我早就已经被吸了进去。我估计他们永远也不会懂,我那个时候的两句抱怨,哪里是挑这嫌那,哪里是不想做事,而是希望有人来温暖。可是,我很不幸地找错了倾诉对象,得了一个很惨的下场。在此之后,我再也没有在旁人面前说过一句类似抱怨的话,我总算是明白,除了真正爱你的人,说再多也是白搭。

关于那个姑娘,我们之后还会一起说笑,是个可爱率直的姑娘,偶尔的残忍行为揉入率直里,她也还是一个大家眼中可爱率直的姑娘。但是我明白,我们做不成好朋友,她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个从高中同学晋升成朋友的普通朋友而已。我终于理解那个不和班级里其他女生玩的那个女生,我当时装得很合群,所以这个道理明白得很迟:我们同样是人类,但却不是一类人。

至于那张明信片,大概就是一个当时我的住校生同学拜托走读生的我帮她买个台灯,午休时间本来就短,我没有睡觉帮她买了来,可她第二天就当着我的面跟其他人说我买的台灯是垃圾货,她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就像是站在制高点,随便吩咐一个小弟帮她做了件事,而且这件事没做好,心直口快的她随便吐槽了下。她不以为意。大家不以为意。

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该怎么说,汹涌的委屈将我淹没。我心想,我历经辛苦,顶着酷暑太阳暴晒,觉也没睡帮你买灯,你怎么能对我说出这样的话?你怎么敢就这样抹杀掉我对你的好?你就是这样对我的吗?我难过到几乎看不见。

后来,那个女生在给我的明信片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读来,觉得耐人寻味:同学就是同学,朋友就是朋友,好朋友才是好朋友。感谢你,将我视为好朋友。

原来是这样,原来我的感情一直就是单箭头的,人家并没有将我视为她们的一份子。或许就只是当做一个普通同学,一个指挥做事的小弟。就是这样,你的折磨痛苦在别人看来就是作,矫情;你待她好,她会感谢你,但却并不打算用同样的方式去回报你。她对你的关心,是创可贴式的关心,大街上随便哪个陌生人她都能贴两张。可是你太傻,以为这是示好,当人家当做亲人般去看待。殊不知,对她而言,这样亲人般地对待是多么多余。

同学就是同学,朋友就是朋友,普通朋友就是普通朋友,好朋友就是好朋友。你不能拿对待一个挚友的方式去对待一个普通朋友,甚至还希望他也同样如此对你。

我希望你及早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如果你忘记年少的错觉,早点认清自己在别人心中没那么重要,也许就会变得快乐轻松很多。

我一直努力想当一个厉害的女人,什么人我都能处得来,什么事情我都能应付得来。但到头来,我发现自己只想当个小女孩。不喜欢对他们虚与委蛇,假意奉承,不喜欢透支全力只为融入她们那个圈子,结果到头来还被无视、不屑。事实就是,就算我拼尽权利挤了进去,也只会离她们越来越远,天生不是一类人,是玩不到一起的。

不要因为暂时的羡慕而觉得一个人是多么高大,多么令人崇拜。很多其他的东西会蒙蔽你的眼睛,让你不能从长远地去看待问题。如果我告诉你,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在他们各自粉饰的外表下都有着千疮百孔的人生和不堪回首的往事。

如果知道了这些,你是否就不会觉得自己特别,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了 ?

9.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篇九

粤教版把“散文”的教学专门作为高中选修课的一个板块, 那么, 这样一本精致的散文教材, 我们应如何教呢?可能不少教者生怕“浪费”了这一篇篇美文, 从字词谋篇到思想内容, 面面俱到……但是, 篇篇文章都这样教, 到头来, 学生又确实学到了多少呢?我们应该把这本散文选修课本的教学定位点定到哪里呢?

翻开《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一书, 全书共有16篇文章, 作品时间跨度将近80年, 作为读者的学生在细细品味文章的同时, 相信他们更多的还是希望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学到语言, 学到自己如何也能用笔记录下他们思想的天空。

因而作为教者, 我更多的是把学习作者如何“以言传意”作为教的目的。在教散文选读课时, 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 找准一个小的切入点, 直奔主题, 来读语言、来学语言、来写语言!

如讲《听听那冷雨一课》时, 余光中先生在文章中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他的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 而且文化意味十足, 可谓雍容华贵。于是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把作者如何传达思乡之情作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引导学生采用主动阅读的方法, 从看到题目后猜测文章的内容开始, 再到让学生分析本文作者表意传情的方法。

经过初读课文后, 学生首先得出, 作者善于采用身边的事物来表达心中情, 文中作者把自然界的雨景与自己内心的情思巧妙地联系起来, 借冷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题目的写法不仅新颖, 而且开篇就引人入胜。

那么, 作者又是如何来表达那份难遣的家园之思的呢?在引导学生跟着那悠缓的乐曲一遍遍地品读文章后, 学生欣喜地发现, 作者用诗意的语言通过对中国的书画、诗词、文字、音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描摹, 把一个远在他乡, 孑然独行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最后, 我请学生试着用对称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旨, 学生用“难遣的家园之思, 难舍的文化眷恋”概括, 不仅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而且还概括了文章的写法。

在余光中先生的笔下,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那情思与雨丝的交织中所抒写的一位文化望乡人的酽酽的乡愁。

可能我们的学生没有很丰富的阅历, 还不能完全体会作者的那份深情, 但是文章“以言传情”的写法, 学生可以略学一二了。

再如, 在教《秦腔》一文时, 那偏于西北一隅的震撼人心的秦腔, 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 如果没有切身的感受, 是很难体会那质朴而粗犷的秦地人民对秦腔的一片痴情的。因而, 在教这一课时, 我把教学重点定在学习文章场面描写的语言上。

听唱戏, 可能学生不甚喜欢, 也没怎么听过。不过, 对于表演现场, 学生还是有一定感受的, 因而, 我请学生把似曾相识的片段从文章中找出来, 反复地读, 并用笔试着仿写一下自己所熟悉的场面。

下面是原文的片段和学生的仿写片段摘录。

原文片段:一演出, 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 未等戏开, 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 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台下就乱了, 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 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么不说最前边的立着;场外的大声叫着亲朋子女名字, 问有坐处没有, 场内的锐声回应快进来;有要吃煎饼的喊熟人去买一个, 熟人买了站在场外一扬手, “日”的一声隔人头甩去, 不偏不倚目标正好;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 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 一个说:狗年快完了, 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 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 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 一时四边向里挤, 里边向外扛, 人的漩涡涌起, 如四月的麦田起风, 根儿不动, 头身一会儿倒西, 一会儿倒东, 喊声, 骂声, 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 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 身体胖肿, 但差不多却光了脚, 乱了头发。

学生习作之一:

短促的预备铃过后, 课室里仍是闹哄哄的。吃零食的备有纸巾, 随时准备擦嘴;后排的叫前排的传话给吃零食的, 不要把味道弄到后面来;前排的回话说后排的可以选择停止呼吸;小声说话的叫大声说话的声音别那么大, 大声说话的说声音小了听不见;少数端坐着看书的用手碰了碰旁边的, 旁边在睡觉的嘟囔了句“别吵!”又把头扭过去睡, 班长看到这一幕惊慌失措。

上述习作充分注意了原文中以“的”字短语和方位词短语为特征的人物的写法, 把上课前的场面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就这样, 我把秦腔改做了片段仿写训练的教材, 学生不但读得韵味十足, 而且写起来兴趣盎然, 这比以前我们老师一味面面俱到地分析文章更具实效性。

在文字的密林中穿行, 作为教者的我们应该是学生栽种密林的引导者, 以经典作品作为典范, 以“读言悟意、以言传意”作为教学目的。

10.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篇十

去年一次回老家,车上遇见一个人,看着好面熟,我俩互相看了好一会儿,我脑子里使劲搜索着记忆的图片。肯定认识,肯定认识。“你不是闫淑华吗?”我赶紧点头,“是,是。”“你是?”“我们是同学呀,初中同学,当时你上高中了,我出去打工了。我们在初三还一起参加过运动会呢!”。想起来了,真的是老同学。“三十年不见了,但看见的第一眼还是确定我们肯定是认识的”。我俩激动地对话,令车上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此刻的我,拿不出更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俩相互留了电话,加了微信,并且把自己知道的同学的联系方式也相互记了一下。我心里那个高兴呀。俗话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同学友谊就是这割不断的情,也是分不开的缘。

接下来的几天,我联系了从同学那里得知电话的几个同学,有的视频,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有的同学,对使用微信还不熟悉,我们就电话聊。那个痛快就别提了。这么多年了,为了挣钱,为了孩子,仅有联系的几个同学之间也很少来往。各忙各的。

聚会!对,同学聚会。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3月16号,我接到老同学聚会的邀请,“终于可以有我自己同学的聚会啦”,想想就非常的激动。我手机微信被同学拉进一个群,群名:31班心永远年轻。群成员有28人,群公告:我们要组织一次同学聚会,我们失联太久了,希望进群的同学都参加。时间、地点待定。我当时的心情,就好像迷失的孩子找到家一样。我激动的跟群里的每一位同学打着招呼,脑子里想象着同学的模样,名字都是实名制,名字都记得。印象还是上学时的样子。其实就在打招呼的那一瞬间,那一声老同学的欢呼和惊喜,谁谁混的怎样之类的东西都已不重要了,它已与当年无关、与记忆无涉了。重要的是大家找回了当年那一颗纯真的心。三十年的思念和盼望,酿成了一坛浓香的美酒,每个人都用心分享着,陶醉着。我联系班长,建议每人提供一张近照,我要做成电子相册,发到群里让每个人都再从新认识一下当年的老同学。进群的同学陆陆续续都发了照片,17号,群成员32人,18号,群成员38人……不到一个月群成员58人,这其中,有中间退学的,转学的,只要在31班上过课的同学,我们都是同学。有两个同学,有了联系方式,但不想进群,我们相互留了联系方式,聚会顺从个人意愿。还有三个同学没能联系上。我们在寻找着同学的期间,安排着聚会的时间、地点。只要有同学发照片,我都是第一时间加入电子相册,立即发到同学群里。我开始制定聚会策划方案:班长说,时间订在五一假期之间,为上班的同学着想。为尽量的给每一位同学提供时间方便。目的就一个,能参加的尽量参加。同学聚会不需要理由,三十年,只要这个数字就足够了。地点定在有纪念意义的 ----南宫迎宾馆。 我们要做个条幅:南宫市苏中三十一班毕业三十二周年首度庆典 。班长在群里说,最好找个摄像的,马上有同学回应,“我负责”。班长接着留言:再找个负责音响的,我们放相册投影。没过多长时间,有同学自告奋勇:“我包了”,后续不断有留言,“我负责酒店安排。” “我们几个有车的,从其他城市赶过来的同学,说一声,我们去迎接……并留下了电话。同学是什么?一个答案是,同学就是能与你分享、分担,能与你大醉一场的人。

最后聚会的日子定在4月30号。在南宫的同学早早地就赶去了。坐车在路上的同学,总嫌车开的太慢了。

班长因工作定居青岛,头一天就赶往老家。北京、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天津……分散在各地的同学汇聚一地,所有的话语都包含在相逢一笑的握手中,在紧紧拥抱的的愉悦中。为了聚会,同学们从各地赶来重逢,在今天这个难忘的日子里,除了相互倾诉离别之苦、重逢之喜外,留在我们心中更多的则是对青少年的追忆,是对已逝岁月的感慨。 当年的花季少女,如今都已为人妻、为人母;当年的英俊少年,如今都已为人夫、为人父。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学情谊。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学情谊,就像一杯淳厚的陈酒,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我们这次聚会实际到达人数53人,我们签完到,照合影,然后各自找不错的同学自愿结合照。所有男生照,所有女生照,曾经的班干部照,曾经的小组长照,总之各种理由都要照上一张。都想多留下一些念想。这都是以后的美好回忆呀。这一刻,我们共同分享快乐,我们重新焕发青春,我们的聚会成了一架桥梁,成了一道让人羡慕的风景,成了美丽的永恒!

照完相,回到酒桌,坐到一桌的同学,倾情交谈,共诉衷肠,尽情地谈笑风生,畅叙友情。大屏幕上,放着电子相册,配的音乐是《老同学》。班长倡议,每一位同学听到班长的点名,都要站起来向大家招手示意,或者说上几句,以便让大家把每一位到场同学的相貌印在心里。同学们这次的相聚,相信将永远定格在我们每个人人生的记忆里!介绍完同学,有几个文艺爱好者,自告奋勇为同学们献唱。这歌声,堪比任何明星的声音。我们时而鼓掌,时而跟着哼上几句,大家忘了年龄,忘了性别,只知道这是几十年来最激动,最高兴的一刻。回望曾一起走过的岁月,回望30余年的风风雨雨,这一刻,冲淡的是我们所经历的人生坎坷、悲欢离合,浓郁的却是我们从容平淡、不拘于功名利禄的同窗情谊。

同学!永远是我们一生中的特殊群体。人的一生,或许会有许多人和你擦肩而过,或许会有许多份感情充斥你左右。同学,这是个多么亲切美好的称谓!不是兄弟、不是姐妹,而又胜似兄弟姐妹。

因为各自都还有工作或家事在身,因而只能是短短的相聚又要分别。聚会虽然是短暂的,但只要我们的心不老,同学之间的友情就会像钻石一样永恒……经过洗礼,惟有同学友情最可贵。期望我们到老的时候,还能象今天这样,一直保持着同学这纯洁的友谊。我们期待下一次再聚。

在分手的那一刻,我把提前打印好的聚会同学通讯录,发放到每个同学手中。我们握手道别,同学们那种依依不舍都隐藏在眼神里。

30年一次的聚会时间间隔太长了,大家期待着今后1年或是更短一点时间再做一次聚会。是呀,我们还能有几个三十年呀,我们还是能聚就聚吧。愿我们的青春不散场。

我们聚会后,我跟负责摄像记录的同学一起,把每个到场同学,从新又定格在了视频相册里,配的音乐是《相逢是首歌》发到了优酷上。我们的青春永不散场

通过聚会,这一年来,不管哪个同学孩子结婚,家里老人过世,能帮忙的都去帮忙,不用通知,不管多远。我们的青春永不会散场的!

11.同学聚会群散文 篇十一

开始的一两天还只有十来个人,有一个就能发动找到几个,十几天后就达到了一百个,不过还有一些在外地或者别的原因联系不上。有同学说,感谢网络,感谢微信,才能让分别近三十年的同学再次相聚。

同学聚会决定在一个多月之后,为此还成立了筹委会,负责联谊的各种事项。我有幸成为筹委会的一员。

三十年,在时间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对个人来说又是漫长的。三十年,可以成就很多事,可以让容颜改变,可以加重生命的质感。每个人在三十年的时间洪流中都改变了什么?每个同学充满了兴奋和好奇,相互的问候从同学一个个进群后一次次掀起高潮。

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群里打招呼了,语言的各种功能在这里被童鞋们发挥到极致,且不会让之中断,就像一根红线,总会有人一个接一个串上语言图片表情的珠子,让人捧腹大笑,或者会心一笑。从前笨嘴笨舌的,现在学会了妙语连珠,从前调皮捣蛋的,现在依然本性难改,但诙谐幽默的话语成为了众人的开心果,话题的中心……红包满天飞,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只要你参与其中,不笑是不可能的,你会不由自主被这股情绪裹挟、传染,然后兴致盎然,欲罢不能。

群里的信息每天几千条,经常有同学感叹,这个楼爬得真累啊,眼冒金星手发酸。没办法,谁叫我们是同学呢,谁让三十年不见而一朝重逢呢。我也是如此,一段时间不看信息就深怕错过了什么,一向喜欢在群里潜水的我也不时上来冒个泡,聊上几句。我羡慕那些能从早到晚都活跃在群里的同学,他们的精力真旺盛,好像整天不用干活上班,只负责聊天,但明明他们都是有事干能挣钱的主啊,除了佩服只能膜拜。

同学情谊之所以珍贵特别,是因为我们共同走过最纯真最美好的豆蔻年华,同窗共读,嬉逐校园,有共同的印记,有共同的老师。不管岁月沧海桑田,那份友情永存心底。大家聚在一起不用再伪装,知根知底,谈起的都是昔日的趣事和糗事,叫的都是小名和绰号,面对的就像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有同学翻出了当年的毕业照,看着当年青涩朴实的我们,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望着照片,班里好多同学已叫不出名字了,有的同学竟然哪个是自己也认不出,也有记忆力好的,全班的名字差不多都记得。刚进群的那几天,我每日在搜刮回忆在校时的往事,一些零碎的记忆重新被拾起,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大多只剩模糊的影子。三十年的时间,真的让我们遗忘了很多东西,但那份同学情谊是永不会丢失的。有人说,现在做梦梦见的全都是昔日的同学。

同学们的改变是巨大的,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岗位,进入了各自的角色。生活打磨着每个人的棱角,他们不再青涩稚嫩固执,而变得圆润通透,学会了调侃,学会了自嘲,学会了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他们成了公司老总、领导、老板、院长、教师、医生、工人……成了父母、长辈。

同学群联结着过去、现在、将来,我们期待着那天的相聚和重逢,期待着狂欢。

12.夸夸我的同学 篇十二

第一个要夸的是刘利玮同学。在我们班, 她的学习成绩很好, 还常常帮助我复习功课。当我遇到难题向她求教时, 她总是耐心地讲解, 直到我完全听懂为止。她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 经常帮助老师搬作业本, 为我们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第二个要夸的是王一诺同学。她是个热心肠, 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她总是鼓励我:“硕硕, 别灰心, 这次没有考好, 还有下次呢! 只要努力, 你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当我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拿不定主意时, 她耐心地劝导我:“不要看别人的眼色, 自己喜欢哪科, 就报哪科。无论你如何选择, 我都会支持你, 加油! ”听了她的话, 我不再犹豫, 勇敢地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跆 (tái) 拳道小组, 每天坚持练习。

第三个要夸的是李天, 她特别爱笑。当我心情不好时, 她就坐在我的身旁, 拉着我的手, 歪着头看着我笑, 什么话也不说。看着她甜美的笑容, 我的烦恼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现在, 我也变得开朗起来, 再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流泪。

帮助过我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 是她们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慢慢变得坚强。以后, 我要向她们学习, 做个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点评:

13.那年同学时光散文 篇十三

分别三十年后的第一次同学聚会临近,开启了一段封存已久的旖旎记忆。

那时,我从书本上知道关于远方的很多很多,以一万种方式想像着上海的外滩、北京的故宫和圆明园等等,当那种想像越来越浓烈时,我以较好成绩考进了原宣威县第六中学,一座在乡镇的县级中学,离家20多公里远。

我从小生活独立,幼时起在家就独挡一面,做饭、喂猪、挑水,开学时,从村东头出发,跟着同学的父母一起背起行囊,从此踏上了离家多在家少的路,越走越远。

走出去离开农村,是那时我们农村孩子的理想,心中充满着希望埋着火种,理想就在山那边的城市。师范刚毕业的稚嫩青年,就是我们的各科任课老师,大不了我几岁,那时老师是单纯的热情高涨的,同学是天真的烂漫的,课堂上有时也会起哄,有时也对帅哥美女老师“嘘嘘”,不过只是与老师逗趣的一种方式,更是青春期的相撞之声,对美的懵懂之情,既相斥更相吸,我们开始评论老师的“帅与美”,男生背地里给女生起了很多外号,他们叫得沾沾自喜,女生听得莫名其妙。

那时,我们对学校有种植根的柔情,第一次离开家,心的安放之所,学习有竞争力,每次考试都张榜各班前十名,全校颁奖大会上,份量最重的就是那一本本写有奖励、印有学校章印的笔记本,广播里播放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个个阳光灿烂地走在领奖台上,领回去的奖品总是舍不得用,端端正正地压在高低木床上的百宝箱里,那时作业认真、背书积极,操场边、柳树下、走道上、石埂边都是三三两两勤奋的小身影,留着上海头,扎着马尾辫,背着绿色军用书包,婴儿肥的脸红透整个校园,这边一群,那边一群。

上课时,“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洪亮整齐响彻云霄,晚自习前的10分钟,全校各班嘹亮的歌声飘荡在西泽蔚蓝的天空中。

那时,只有语文老师是年长的退休杨老师和蔼可亲,他无儿无女视我们如亲人,他总是一面会声会色地讲着诗仙李白、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香山居士白居易,一面抚摸着第一排小男生的头,男生头上的`粉笔灰一如他脸颊两旁一样的雪白和对称,有时我听得云里雾里的,也走不进那样的诗情意境中,便竖起语文课本偷偷做英语作业,于是耳边突然飘来:“英语考100分,语文考50分,最后也是白搭嘛!还是要该种菜时不种豆,鬼娃娃们呀。”那种温婉痛爱的教育方式,听得我很羞愧,从此不敢在语文课上偷鸡摸狗的。

那时的劳动课非富多彩,种菜是其中最常见的一件事,围墙边厕所旁的大片空地责任到班,以组为单位挖地、栽菜、挑水,之后就是天天轮流浇水,菜与我们一同成长绿意氤氲,当然更免不了浇水时偷偷掐下几片菜叶带回宿舍,切碎了用盐和辣椒在洗脸盆里腌制一晚,第二天打饭回来成为非常抢手的自制咸菜,一顿抢得个精光。

那年月,冬季总是冰天雪地的,最怕的就是跑早操了,那急促的出操铃声一响,老师摸黑排队点名出操,天冷衣少,个个缩手缩脚的,伴着体育委员的哨声逐班跑出学校,天蒙蒙亮时,能看清楚有人的红跑裤露出了一截,有人的衣服扣错钮洞,有人的嘴角还挂着口水白印。

相交笃深,岁月如棋盘,光阴似棋子,棋子越来越少,寥若晨星,人生就是一个越来越孤独的棋手,特别怀念那段时光,看着微信里模样模糊的你我他,声音走样,花发伴生,感叹谁已给你的脸庞和笑声染上了风的沧桑、沙的苦涩,我的同学?

老师站在讲台桌前,微笑地望着你,而你的手刚好搭在三八线边上神圣不可侵犯,在走廊上你发坏地对女生叫绰号,用小镜子的反光偷窥你心中的激荡和萌动之心。太多太多的记忆已打翻,在那样美好的年华里共同走过,有过笑、有过泪、有苦有甜,感谢曾经有你们!

当青春飞扬在花季雨季里,就如同高考结束之后抛出去的课本、毕业典礼上跳起来的身影。喧闹开始安静下来,就像是一部黑白胶片电影,一幕幕只是看不清你的脸庞,回忆起来却热烈又亲切。

那时天真,没有道一句“再见”,就结束了朦胧的尴尬,来不及说一句“再见”,就告别了曾经熟悉的校园、老师和你们,踏上匆忙行走的未知旅途,因为没有说“再见”,后来才发现有的老师和同学已经再也不能相见了,世事无常,脚步匆匆这么多年,回头再看一眼,只是不知你们身在何方?

14.同学情的经典散文 篇十四

心潮澎湃泪潸然

敲键命鼠写从前

人生多少坎坷事

竟然与我偏有缘

想了很久,一时不知从何下笔,但是,最难忘的还是我在师范读书的时候,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幕,那感人肺腑的同学情。

我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的学生,那是孕育了十年的优秀,沉淀了十年的英才,在那一年里脱颖而出。所以我班的人才济济,同学们素质特高。我们的班长是孟有才,党支部书记是刘显富、团支部书记是沃领生、副班长孙淑英。在这几位班级干部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凝聚力特强,心特齐。大小事都是他们几个张罗着,班主任老师什么心都不费,什么事都不管。他们几个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我们的班级每天都是明媚的春天;每天都是阳光灿烂。别的班级都嫉妒和羡慕我们的班级。正是:

几位班干德才兼

管理班级视等闲

群龙之中他们首

同学个个不一般

恢复高考第一届

人才济济列排班

帅哥靓女德才备

时代骄子含笑谦

我生活在这个团结的,奋进的、向上的、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集体里。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那种荣幸;那种美、那种快乐……真的无以言表。有一种感觉,就是很依赖这个集体里,在这个集体里什么都不怕。

79年初春的寒冷似乎比每一年走的都晚,就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给我留下了,我一生中永远的缺憾,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永远也不能磨灭的记忆——血色的、真挚的、刻骨铭心的同学情意,那是在我的心中永远也不能平息的震撼。

79年3月5日的晚上,我的腹部极具的疼痛,这我到是不紧张,在家里也是时常有的事。可是,在家里的时候,疼痛一发作,我疼得就满地的蹦、满床的滚。也不知道是怎么蹦的,怎么滚的,说好就好了。那个时候,在学校若大的寝室,上下的铺,怎么蹦呀!怎么滚呀!。可我又偏偏住的是上铺。我只好忍着疼痛熬到天明。

当时,只有我的邻铺潘静娟姐姐知道我的腹部疼痛的事,是她陪我悄悄的去了医院,我当天就住进了医院。

我住医院了,同学们都为我担心,为我捏汗,全班没有上课,去医院看望我;陪伴我;安慰我;鼓励我;给我信心;给我勇气。虽然,我当时的诊断是剖腹探查,但是,我不害怕。我有信心,因为,有老师和同学们站在我的身后,有老师和同学们做我的坚强后盾,我是安全的;可靠的;放心的;温暖的;幸福的;快乐的。我坚信,有老师与同学们在,有同学们的陪护,什么样的难关我都能闯过去。

手术是需要家里的亲人签字的,父母离得远,只好去接当时,在哈拉海青年点带队的哥哥,回来签字。而且,需要紧急去接。要说我们班的人才济济,真的丝毫没有夸张,那个时候,会开车的人真的很少,可是,我们班级的徐树仁竟然会开车,韩亚东带路,连夜出发。3月6日的天气,乍暖还寒,春寒料峭。我们北方的天气当时是非常寒冷的,午暖夜寒太夜寒,春寒料峭太料峭,敞篷的四轮车,空旷的田野路,呼啸的西北风,凛冽的午夜寒,难忍的全身冻,遥远的漆黑程。衣着单薄的树仁、亚东,多么辛苦的你们;多么饥寒交迫的车程,难耐的春寒,无遮拦的夜。正是:

春寒料峭北方寒

开学刚来衣着单

漆黑遥远哈拉海

田野簸路夜行难

呼啸刺骨北风冷

车无遮拦怎避寒

凛冽夜风无情面

发抖寒战缩成团

亚东、树仁你们辛苦了,我现在想想,寒风像刀一样刮在我的脸上,寒风像剑一样刺透我的身体。到哈拉海的时候你们冻得已经下不来车了,写到这里我感动得又一次泪流满面,看不清屏,衷心地再道一声:“亚东、树仁你们辛苦了!”衷心地谢谢你们!我的挚爱同学,这是多么难得的同学情,这是多么动人心魄的同学情。

我在手术的麻醉的过程中,酸性中毒,血压急剧下降,紧急输血抢救,班里的男同学抢着为我献血,这次同学会,有才班长还说呢:“徐树仁当时冲动的喊了起来:‘为什么不让我献血!’。”我当时,听了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泪水溢出了我的眼帘。

最后,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被沃岭生、姜玉东抢去了,他们两个是班级里面最小的`同学,姜玉东,当时,还不到17周岁。就抢下这样艰巨的任务,正是:

殷红鲜血谁不疼

浩然正气贯长虹

危难之时显身手

舍血仗义两弟情

这是多么难得的同学情;这是多么难得的同学爱;难得的真挚情义;难得的高尚情怀;纯粹的关爱;血色的情让我如何不泪倾!泪倾!泪倾!难以抑制热泪倾!让我几次次,看不清屏

岭生、玉东、我,我们都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学生,那个时候家庭的条件都一般,学校的伙食又不好,学习的任务又是那么的重,更主要的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在那么多重的困难时期,鲜血是多么的宝贵,竟然毫不犹豫的献血给我,这是何等的同学情;这是何等的同学义;这是何等的纯粹情怀;这是何等的高尚品质。让如何感谢;让我如何感激;让我如何感恩。我感到有这样的同学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感到生活在这个集体里,将是无限的幸福和温暖。有这样的同学我将无上的荣光和自豪。

这是让我终生难忘的情景;岭生、玉东你们是我终生难忘的弟弟。你们是我终生难忘的挚爱同学。那时,是多么虚弱的你们;那时,是多么需要静养休息的你们。可是,那时的你们是强显刚强的你们。一直守护我从手术室里出来,一直陪护我安全脱险,你们才和同学们一样,放心的,悄悄的离开。正是:

岭生玉东两弟贤

献血救人视等闲

学习艰苦无物补

体质虚弱心亦甘

风华正茂长身体

鲜血情意动地天

一腔感激难表诉

两行热泪透娇衫

多少感动;多少感激;多少话语;多少热泪;真的都难以表达我的情怀。正是:

领生玉东姐欣然

同学姐弟情意坚

鲜血珍贵流我体

视如弟弟在身边

人生遇得急风雨

总觉弟弟护航班

今虽姐弟居异处

终生感怀将弟牵

这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关照、呵护下,我顺利的度过了难关。这次手术我虽然,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给我的未来的人生道路带来了一波三折的坎坷。但是,我得到了领生、玉东如此的奉献,以鲜血的援助。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如此的关心、关怀、呵护、帮助。平时,医院手术室外面的走廊显得是那样的宽大、那样的空旷。那天,却是显得那样的窄小,那样的拥挤,我的同学在那里是那样的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心情焦脆,为我担心、为我捏汗。为我祈祷。盼我平安。想到此情此景,我没有觉得失去什么。反而,觉得,得到很多。被同学们关心是幸福的、快乐的、满足的。似乎,不是我一个人在生病,而是,全班同学在生病;似乎,不是我一个人在转危为安,而是,全班同学都在转危为安。所以,觉得我如同沐浴在冬阳中;我如同坐在春风里;我如饮琼浆…….因而,我快乐无比,我不觉得孤单。同学们的情;同学们的义。足以,让我感动一生。我真的,好想,好想,再手术一次。

的“五、一”,我的头不慎磕破了,出了好多的血,头上的绷带都浸透了。当时,我心疼,心疼,真的好心疼。我不是不坚强,那是因为,我要在我的体内留住岭生、玉东的每一滴血。在我体内汩汩流淌的热血中,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哪一滴是岭生的,哪一滴是玉东的、哪一滴是我自己的。

但是,我只知道,岭生、玉东的血是炽热的、旺盛的、激昂的、奋进的、闪光的、青春的。在我的身体里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旺盛力、鲜活力、感染力、青春力。使我年过半百,精力充沛,身体和精神的状况都极佳。

有人常常夸奖我:说我显得很年轻。我就骄傲的告诉他们,因为,我的身体里,有我的同学岭生、玉东的血,他们的血,鲜活,旺盛,青春力强,我理所当然就显得年轻了。

我再次,谢谢你们,我的同学岭生、玉东;我的挚友岭生、玉东;我的弟弟领生、玉东;我的恩人岭生、玉东。这是怎样胜似手足的同学情;这是怎样难以忘怀的同学情;这是怎样刻骨铭心的同学情;这是怎样动人心魄的同学情……..

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澎湃的、激动的、火热的。我的每一根神经都荡漾着我感激的情怀。觉得,文字是那样的枯燥和有限,情意却是那样的,久久和绵长。还没有找到更准确的词汇,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情怀。

但是,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用,激动的泪水;骄傲的泪水;自豪的泪水;感激的泪水同时,也有一点点凄婉的泪水,洗刷过的。

此刻,我在心中情不自禁的呐喊:真挚的同学情万岁!纯淸的同学情万岁!刻骨铭心的同学情万岁!足以,让我感动一辈子的同学情万岁!…….正是:

同学苦读结深情

危难之时见真情

奔赴四方心凝聚

15.给爸爸的同学打电话 篇十五

“哦, 遵命!”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客厅, 奇怪, 老爸在干嘛呢?我放慢脚步, 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柔柔的灯光映衬着父亲那张松软却又安祥的脸。头上的银丝已经不再害羞地躲藏于黑发之间, 而是逍遥地散布开来。他正温和地看着什么, 呀, 原来是本同学录, 纸张已经发黄, 就像记忆般陈旧却不干枯, 一个个模糊的字眼分明精彩地刻画着父亲的峥蝾岁月。“爸, 你大学同学啊?”“嗯, 都是以前的事了, 虽然过了那么久, 现在想想还蛮有味道的!”习惯了父亲深沉的爱, 也感受过他老顽童的率直, 而此刻这般的温情还是少有的。那种温情似乎夹杂着些许惆怅, 不知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还是想念他的学生时代与同窗好友了。

我决定要给父亲一个惊喜, 让他不再遗憾。

趁老爸不在家, 我拨通了留在同学录上的联系电话。毕竟十几年了, 有些号码已成为空号, 有些号码也换主人了, 我却不肯放弃, 一个个地试着, 或许是我的真挚打动了老天, 也或许是上帝想给父亲带来一些慰藉, 我终于拨通了一个号码。从电话的那头, 我了解到, 父亲在大学时代也算是风云人物。他是口琴高手, 也是象棋爱好者, 还是发表过诗歌的诗人。原来父亲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出色与洒脱, 那么是什么让他归于沉寂呢?或许是因为他的职业——一名普通教师;或许是因为他为一家之主, 得承担起责任;更或许是因为我, 他放弃了爱好, 选择了付出与奉献, 希望他未完成的梦在我的身上延续……突然间, 一种复杂的情绪充溢着我的心头, 有些愧疚, 有些不安, 也有些许遗憾。

我决定将录音机录下的“同学热线”给父亲听, 给那个时而严肃时而可爱的父亲听, 给那个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父亲听, 给那个成天在讲台上与粉笔打交道送走一届届学生却不知自己已老去的父亲听……我希望他听了可以记起最初的梦想, 能够找到当初的书生意气。我希望他听了能够明白, 岁月可以在人的脸上留下痕迹, 却无法在人的心中留下伤疤, 无法碾碎最初的热情。

父亲听了, 并没有想象中的感慨万千, 热泪盈眶, 只是很幸福的笑了。其实他什么都没有忘, 只是生活让他更成熟, 更踏实。

学校: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导师:缪爱明

上一篇:鲁班锁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景德镇陶瓷学院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