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命运有感(精选20篇)
1.读命运有感 篇一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心灵鸡汤》中的《性格改变命运》这个小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医生给两位病人开化验单,写错了姓名,半年后,主治医生发现了错误,马上给两位患者打电话,谁知道误以为自己得了胃癌的患者,郁郁寡欢,最后引起心脏病复发去世了。第二个病人接到电话后,又到医院做了一次检查,医生惊奇地发现,他的`肿瘤已经停止了发展,原来他改掉了所有的坏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经过医生的治疗,很快康复出院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性格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可是有些人总是把不好的事情无限放大,不但影响了自己,还影响了身边的人。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总要不停地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应对形形色色的事,不可能事事如意,随心所愿。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前景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我们在生活中,只有努力塑造良好的性格,才能谱写美好人生,成为生命中真正的赢家。
2.读命运有感 篇二
这倒不禁让我想起了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 从标题到情节其实和《一坛猪油》不无相似, 也都是看上去的“小”东西改变“大”人生。但是若要说起其中透视出的对命运的看法, 两篇小说却大相径庭。在《狗日的粮食》中, 人物命运的荒诞与偶然中充满着命运的无聊———命运?有命运这东西吗?说命运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命, 是活着或是饿死的命, 赶上了这个年代就是这个年代的活法, 认命就得了———所谓命运, 也就是这么回事。包括其反主流的作品及文化中, 其所透视出的命运观都是———命运是无聊的———在闪婚、K歌、粉丝团、圣诞夜“血拼”、人肉搜索、宅男、Q币、郁闷、闷骚等等等等永无止境的热点、人群、词语、心境川流不息的时代, 命运还有什么意义?赶上哪趟是哪趟, 赶上谁流行谁就是偶像。
但是在迟子建这里, “一坛猪油”却显现出命运的无常。命运是捉摸不透的, 我们的生活本来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但是因为一个微小的契机, 命运就牵引着我们的生活走向了另一个地方, 呈现给我们事先无法预料的世界———可能让我们悲, 可能让我们喜, 最后让我们感叹、惊讶、信服于命运的无常、神妙。应该说, 在如今这样的年代还能有这样的命运观已经非常罕见。而这种命运观非常原始———或者可以说就是一种原始思维, 它是艺术的源头, 它凝聚了包含着巨大人生容量和情感容量的意象。它是诗。“一坛猪油”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而富有营养吗?迟子建作为当代作家的风格特征不也正来源于此吗?她细腻的感觉、生活流的书写、平缓、急促自然混成的节奏、命运之“显”与“隐”之间恰到好处的张力的根本都在于这“命运无常”的命运观。
3.读《菜汤》有感 篇三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很简单,但它给予人们的启示还未结束。要是女财主还活着的话,也许至今仍不会明白塔齐娜的话。因为毕竟她是女财主,不是塔齐娜,不是和塔齐娜一样的穷人。对她来说,盐——是微不足道的。她有钱,要多少就能有多少。这样廉价的物品不值得去珍惜。看看现实生活中,“女财主”似乎越来越多。在学校学习的我们,由于学习机会来得太易而不予以重视,有的人反而感觉读书是在害自己,不是好事情。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对于父母和没有学习机会的同龄人是那样的不可理喻,那样的无法理解。父母会说:“你们为什么不认真学呢!当初……”没有学习机会的同龄人会问:“他们为什么不学呢,要换成我的话,我一定会……”
女财主永远不会明白塔齐娜的感受,毕竟她不是穷人。对于塔齐娜来说——盐,真的是太奢侈了,太重要了。瓦夏的离去,难道不是为了能换来那“微不足道”的盐吗?她因失去儿子而痛心。但瓦夏毕竟已经离开了她。现实是残酷的,现实又是真实的。面对冷冷的菜汤,盐并没错,所以她还得喝下它。感受那淡淡的咸味,也只能在这淡淡的咸味中去找回失去的孩子。
现实生活中,像塔齐娜那样相似遭遇的人还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把求学看成一件多么遥不可及而奢侈的事啊!他们拼命地勤工俭学,想方设法地向着目标努力,放牧、劈柴、劳作……无一不是想换回那一点点的“盐”,那是如此的珍贵。
我们希望已尝到了那菜汤的人别埋怨它的咸或淡,那样的机会来得并不是很容易;也希望尚未尝到菜汤的人不要放弃,生活有许许多多不得意需要你努力跨过。
4.读《观念改变命运》有感 篇四
泰兴市迎幸实验学校小学部张荣美
寒假里,认真读了《观念改变命运》这一本书,感到收获很大。本书从思想、心态、工作、生活、社交、人生、成就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们常见的各种错误观念,全面阐述了认知观念,改变观念的重要性,更以大量真实案例和深具现实意义的寓言故事为载体,精辟地说明了观念的巨大力量和观念的先行作用。使读者充分认识到观念改变人生的意义和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生存境界,活出精彩人生。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观念:错过时间等于错过一切,利用好第二时间;机遇是成功的捷径;交天下可交之人,与敌人站在一起;成功从失败开始,没赢不等于输了,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永不失败,失败前面有成功等待;命运是一根虚设的木桩;正确的如不能坚持到底,就变成了错误;好创意比埋头苦干更重要;心灵的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烦恼都是自找的,用乐观对待人生;小处造就伟业,细节成就完美等等。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人生”。改变一种态度,收获一份心情;改变一种思维,收获一份智慧;改变一种观念,收获的则是一个未来。
正确的观念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思维的误区,踏上成功之路。只有勇于打破常规,具有前瞻的视野,独特的观念,才可以在人生舞台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5.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篇五
我看过中央电视台《第一现场》里面的洋洋患上了绝症,病痛日日夜夜折磨着她,但她却没有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在几个月后安详地离去。如果她向病魔挑战,会不会象霍金一样顽强地活着呢?
勇于向命运挑战,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就是勇于向自我挑战。
自我,你敢挑战吗?敢挑战自我你就是天下第一!如果同学们敢向自我挑战,等同霍金向命运挑战!
6.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篇六
一位21岁就被医生诊断出患了绝症的人,后来居然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向命运挑战的主人公霍金。
书中的主人公霍金,在21岁时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半。霍金心里想:反正就是一死,命运的能耐再大,最多也不过如此。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儿辉煌,在他的挑战下,病魔退却了。一个两年半过去了,几个两年半过去了,他还是坚强地活着。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霍金向命运的挑战,不仅仅是他能活着,而且是他能创造。脚不行驶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由别人或机器帮忙,体重只有40公斤。但是,他的大脑还行,他活下来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活下来了?我的心被这种力量震撼了!
向命运挑战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一个人光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一定能赶走困难,取得胜利。还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吗?
7.读《庄子》有感 篇七
纪渻子培养斗鸡, 经过三个阶段的修炼才成功:一是“它现在只是姿态虚骄, 全靠意气”。二是“它对外来的声音及影像, 还会有所响应”。三是“它还是目光犀利, 盛气不减”。最后“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 它已经不为所动了。看来像一只木头鸡了。它的天赋保持完整了。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 一见到它就回头跑走了。”因为这只怪异的鸡表面看来呆若木鸡, 而实际上内在功力却深不可测。
我们认为, 一个鸡如果真正去争斗的时候, 需要的是像一个将士上阵三通鼓一样, 需要趾高气扬, 需要踌躇满志, 需要必胜之心张扬于外, 而庄子给我们的境界是当它一层一层把外在的锋芒都消弭了, 把一切的锐气纳于内心, 这种内心其实是一种含蕴, 也就是说并不是它真正没有斗志了, 而是斗志内敛。也就是说, 最后的争斗不在于勇猛, 不在于技巧, 而在于德性。庄子这种锋芒内敛的主张对现代人日益浮躁的心态有着警醒作用。
这种内敛于心却又能涵泳天地万物的地方, 庄子说, 叫做天府, 是天地万物的府库。用天府来保存涵养生命的光芒, 庄子说:“此之谓葆光。”就是内心保全的、潜藏不露的一种大的光明。从认识自己, 到倾听自己, 到涵养、孕育自己, 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天府,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葆光的能力。加强自身的修养, 锋芒内敛于心而不张扬, 方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庄子·大宗师》“且夫得者, 时也;失者, 顺也。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而不能自解者, 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 吾又何恶焉!俄而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来曰:‘……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以造化为大冶, 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 蘧然觉。”
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 可他却“成然寐, 蘧然觉”, 一片安宁。究其原因, 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以造化为大冶, 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 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 把造化当作造诣极高的铁匠, 到哪里去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庄子借子来之口, 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 告诉人们面对困境乃至绝境时, 如何实现人生突围。
黑夜笼罩时星星在眨眼告诉我们, 曙光必将闪耀。春天希望仍在, 虽然“岁暮阴阳催短影”;夏天激情仍在, 虽然“门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实仍在, “虽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 虽然“天涯霜雪霁寒霄”。泰戈尔说:“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如果困境是一种人生经历, 那么这种经历却会使我们成熟必须经历沧桑的话, 那么沧桑也是一种美丽。人生的际遇总有好坏, 我们应该以无厚入有间的姿态去对待, 安时处顺, 去实现人生突围。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井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原因, 是受地域的局限;夏虫不可以谈论冰的原因, 是受时间的制约;穷乡僻壤的士, 不可以谈论的道理的原因, 是受教育的束缚。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格局体现出一种含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世间所有的人, 如果被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束缚, 境界、气象、格局始终不大。只有像海神若一样不断地超脱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的束缚, 不自我赞许, 不自以为贤,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达到更高的境界, 才能拥有大光明。也就是说, 你心中有大境界, 才能拥有这种大光明。
庄子生于乱世, 荒唐着他的笔锋, 鞭挞着罪恶的社会, 歌唱着心中理想的天堂, 他把哲理的人生境界留给我们。偏激的不是他的态度, 荒唐的不是他的笔锋, 冷酷的不是他的心肠, 而是我们长期被世俗浸蚀的双眼, 是我们被一己私欲羁绊的心灵。当我们心浮气躁, 锋芒外露时, 当我们被名利所累, 急于事功时, 当我们命途多舛, 处于人生低谷时, 当我们被知识成见拘囿, 境界、气象、格局不大时, 读一读《庄子》心胸会顿时开阔, 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越局限, 实现人生飞跃。
摘要:《庄子》一书行文汪洋恣肆, 瑰丽诡谲, 意出尘外, 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说, 庄子写在书里面的东西, 看起来漫无边际, 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8.读《小言论》有感 篇八
我1937年4月生于苏州,出生后适逢日寇对苏州轰炸、对南京进逼。母亲抱着我与长兄王荫一起,坐难民船,逃往盐城建湖县水乡,父親则继续留在苏州打工,挣钱养家。我虚岁6岁时,进了新四军创办的小学读书。读到五年级时,我有次打开长兄从苏州带回的图书,里面有很多杂志、书籍,如《小朋友》、《中学生》、《生活》、《大众生活》、《中国地理》、吴敬恒著《帝国主义侵华史》、高尔基著《夜店》等。而《生活》、《大众生活》正是邹韬奋先生创办的。这两份杂志文字通俗,我能看懂,特别是其中的读者来信,各种各样的问题,韬奋先生都一一作答,大大丰富了我的知识,并感受到社会的复杂。
读初中时,我读了韬奋先生的《萍踪忆语》,打开了我认识西方国情、民情、文化的一扇窗。我负笈复旦大学历史系后,教世界近代史的老师是王造时 (1903-1971),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与韬奋先生是难友。这在我的心中,增加了不少对韬奋先生的亲切感。
韬奋先生是以新闻、出版界的前驱名世的。其实,他也是中国杂志界的老前辈,在中国杂文史上留下重要一页。这本《小言论》,就是其杂文代表作。这本书编入韬奋先生 1928年至 1933年写的小言论,也就是杂文,文字少则几百字,多则不过千字,是名符其实的短杂文。但是,篇幅虽小,内容却极为丰富,小中见大,多数文章都从小处入手,归结到有重大意义的结论中,使文章大大升华。社会病态的点点滴滴,国民性的林林总总,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国民政府的腐败,汉奸汪精卫的卖国求荣,台湾高山族同胞的悲壮抗日,东北义勇军的殊死抵抗,等等等等,韬奋先生用他的铁笔,犀利剖析,掷地有声;而其所讴歌的抗暴御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彪炳千秋。
忝为杂文家之列,我以为韬奋先生的杂文,给我们很多启示。环顾海内杂文作家,就论述范围之博而言,无人能望韬奋先生项背。杂文如沦为时事小评论,前途堪虞。他的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虽不是什么独创,但鞭辟入里。没有深厚的学养,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做不到的。
起笔至此,不禁想起一件与韬奋先生有关的趣事。亡友出版家、编辑家、文史学者戴文葆学长,“文革”中受迫害,被发配老家阜宁县,在阜宁中学打扫厕所,掏大粪。十年前,文葆先生获得出版界大奖韬奋奖。消息传到阜宁,老乡奔走相告,说“戴文葆‘文化大革命’时在阜宁中学掏大粪掏得好,最近在北京得了掏粪奖!”呜乎,这些老乡根本不知道韬奋先生是何许人也,因此才会闹出这样大的笑话。隔膜如此,令人嗟叹。后来我在《文汇读书周报》专栏“新世说”中披露此事,引起曾彦修(严修)老前辈的注意,致电文葆先生,他特地来我家拜访,我将这份报纸送他留念。
显然,让更多人——包括普通百姓铭记邹韬奋先生,应当是新闻出版界、学术界义不容辞的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本文编辑 谢宁)
9.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有感 篇九
我读了《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感触很深,收获也不少。我把我认为一些比较精彩的句子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分数怎么样,实际上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可能更重要。”“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孔老夫子说的好: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我读了这本书,感受如下:
现在的孩子难教呀,当过老师的都有这种体验。说的并不是孩子的智力,而是孩子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也在频繁出现,这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去家长和 1
老师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现在部分家长又过于尊重孩子的个性,过于溺爱,又造成了一些好习惯难以养成。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好的选择是从培养习惯做起,而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很有必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诚信,培养他们各种优良的习惯和品质。
请看书中的一个现象:蛾子,就是会飞的蝴蝶,在它破茧而出之前,很痛苦,一次一次的去撞击那个出口,撞一次掉下来,又撞一次又掉下来,这个时候就有的人好心,哎呀,它这么痛苦,老撞呀,撞得头破血流,干脆我拿剪刀剪开得了。结果发现,这样出来的蛾子不会飞。为什么呢?专家们发现蛾子在撞击,是在练习飞行。让它的翅膀有力量,它必须自己撞来撞去,当它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的翅膀是有力的。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呵护孩子,要有一点狠心,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懂得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样孩子体验越多感受越深。因为孩子的责任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在此,我有一个建议:以后学校劳动时,不再需要高年级学生帮低年级学生搞卫生,让低年级的学生知道,搞好本班卫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没有谁可以帮他们。只有让孩子去体验责任
才能体验成长。
我认为我们教学上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引导每位孩子都热爱学习,如果孩子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就一切都好办了。好的学习成绩来自于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好的孩子一定有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肯定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10.读命运有感 篇十
为了实现一个可怜的妓女芳汀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的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汀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汀——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诺,最终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次地铤而走险,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被当时黑暗社会的忠实的守卫者冷酷的警长沙威盯上。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从此又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终珂赛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也在平静与安详中死去……
冉阿让受到社会的压迫,受到非人的折磨,受到岁月的风化,但他没有被命运折服。他懂得创造自己的命运,他摆脱从前那个身心的牢狱,摆脱社会对他的压迫,他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因为他不想更多的男人因为赤贫丧失尊严,更多的妇女因为饥饿变得堕落,更多的儿童因为无知变得畸形。更多的人像他一样活在压迫与悲惨的世界中。 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当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时,我们要像文中的冉阿让一样不屈服于命运,和命运作斗争,而不是向生活妥协,浑浑噩噩得过日子。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的内心,现在的自己是自己满意的吗,现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如何先去改变自己,再去改变别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世界。
11.读《春蚕》有感 篇十一
鄂尔多斯经济的崩溃,在我看来也是如此。诚然,崩溃的原因既有市民在经济形势大好的前提下缺少了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又没有正确的判断,实际上好些人根本就没有判断能力。但他们心中却又有着发大财的美梦。又有民间集资者的道德败坏,集资者在预感到经济已经不景气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刹车,而是选择隐瞒信息,“丧心病狂”的选择了吸纳更多的资金,企图来维系资金的流动。结果越陷越深,积重难返,最后崩溃。
在鄂尔多斯这样一个小的地域里,充沛的民间资金没有合理的流动去向,只能盲目的涌进了房地产市场,而有限的人口导致了住房需求的有限,有限的住房需求难以持久支撑房地产的泡沫。因此,通过房地产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的发展模式注定是不能够长久地。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崩溃是“情理之中,应有之义”。
官员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且久治难医。何以?一者,权力的特性使然,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二者,官员的作风使然,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情为己所系。再者,制度的缺陷使然,我们的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样的设计,在制度层面一开始就给两种力量究竟谁能够成为根本力量留下了模棱两可的空间。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也就难免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如此一来,对于权利的约束,监管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恐怕这些都还不是根源。我们的社会向来重视人际往来。甚至王朝的统治都是靠宗族,亲情,人际关系的力量来维持的。腐败的种子是在我们生存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的。官员的腐败之所以遭人痛恨,是因为他和权力,和利益纠缠在了一起,而这些权力和利益又是为大家所有的,而腐败却使大家的权力和利益受到损失,而使少数人“中饱私囊”。官员的腐败只不过是我们生存文化在一个特殊领域内的,被赋予了特殊面貌的特殊表现罢了。
由此观之,腐败的治理实在是在改变一种生存文化,其余的办法都是在“隔靴搔痒”。因为在文化的大染缸里,“幸免”很侥幸的事情。个人是无辜的,也是有罪的。“每个原告者都是被告者,每个被告者也都是原告者。”
然而文化习惯的改变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中,行政力量依然是主导社会的力量,好多事情都得政府从大局从根本出发,顶层设计,统筹推动。因此,这种“修葺”工作也就历史的落在了政府的肩上。
我们可喜的看到十八大后反腐的高调态势。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既拍苍蝇,又打老虎”再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再到“三不”机制,体现出的政府反腐的态度,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但天下事有无到有易,由始及终难。反腐当然考验态度,力度,广度和深度,但更考验持久度。只有深入持久的进行反腐工作,腐败现象才会越来越少。同时,也许,在反腐的“倒逼”作用下,我们的社会文化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责任编辑 华南
12.读《老人与海》有感 篇十二
半个世纪前,海明威《老人与海》行世,随即轰动文坛。一种人的孤独感和“硬汉”精神被视为这一作品的基本主题。本文试对此名作作重新解读。在这里我们看到,所谓孤独感、“硬汉”精神等,其实是从属于某些更深层、更背后的东西的,那生命意义的永恒冲动,那生的使命,那死的必然,那个体间的调和与不可调和,那存在本质上的悖缪性,以及最后某种神圣东西的存在,这些才是真正基本的。
文学是什么?那就是叙写生命的故事,显示这故事背后自在的人性和神性。一个作品一经诞生,若它足够成功,就将作为一项文化事件、一种精神事实而存在,在人类里获致其持久的生命。人们目睹它,感受它,解读它,以自身一种同质的生命主体去感悟作品中的生命事象。现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怎样一个原始的渔猎故事?这故事怎样一成不变而成了一切人类之永恒际遇和生命的写照?我们试翻开这故事,循着生命自己的路径看去。
一
墨西哥湾川流不息地行进,沉静而雄浑。“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书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时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带着鱼骨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在八十四天的连续出海而徒手空归后,他的意念就此倒下了吗?不,是第八十五回信念和希望的升起。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他以一双海般湛蓝而深邃的眼睛,炯视前方,永远胜利,这是常新的精神,不败的意志,然而,这又是怎样一个酸楚的躯身。它憔悴、瘦削,深刻的皱纹印划在它后脖与肩背,双手苍凉而衰老。
这个老人沉醉在最后的欢喜和骄傲里:“I think the great DiMaggio would be ground of me today.”是啊,伟大的迪马吉奥必将为他而骄傲的。潘多拉的大匣子里飞出了各种灾难,并迅速散播到大地,但是,匣子底还深藏着一件美好的东西———希望。正是这希望让老人勇敢地应对厄运。“...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躯体可以被摧毁、被消灭,但是精神将永远健在。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二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桑地亚哥是个可怜的老头。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这个身体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所有的困难其实都只是暂时的,只不过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不轻言放弃总有一天会成功。困难是一时的,成功与失败只在一瞬间,就看你是否勇于挑战。只要不服输,就永远没有人能击败你。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但其精神永远不会摧毁。
13.读命运有感 篇十三
寒假里,我读到了一本书——《被命运捉弄的孩子》,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文中那感人肺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时鼓励我战胜困难,不要后退。
这个月,我在练习一首八级的乐曲《军队进行曲》的低声部。这首乐曲节奏非常快,而且要求中间不间断,做到这一点非常难。我弹了整整四个星期都没有练好,特别是其中给高声部打节奏的一段,我在练的时候总是会出错。就当我要放弃时,我的耳畔响起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名言来,是啊,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得住磨难,才能获得成功。于是,我重新坐到钢琴前,把难弹的部分曲子练了十遍、二十遍……我的手指头弹麻了,腰坐酸了,脚踩痛了,但我仍然坚持着,全然不顾这些,一遍又一遍,我的手下终于流淌出了雄壮的乐曲,妈妈都为我点赞。
经历了这件事后,我更加懂得了这本书的含义: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我想,只要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敢面对,就能战胜困难。今后我一定要正确地对待挫折,敢于面对挫折,并在挫折中不断地成长……
14.读命运有感 篇十四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被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深深地感动了。
保尔在小时候一天就做两份工作,非常辛苦。可即使这样,他还受了资产阶级的压迫和侮辱,可他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勇往直前,为了救朱赫来,想尽了办法,受尽了折磨。后来,他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奋勇杀敌。都不知遇到多少困难,但他那钢铁般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它们”。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不知有多少次死里逃生,还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呀!好不容易革命胜利,可这时的保尔双腿瘫痪,左臂失灵,双目失明,保尔已走入人生最低谷。残酷的事实让他想到了死,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保尔战胜了自己?是那钢铁般的意志,是那无坚不摧的革命信仰!他重新振作起来,开始了文学创作,忍受了种种痛苦,完成了作品,并获得了成功。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便去逃避,而且不想面对,只会找别人去帮助,去解决。自己没有细细想想原因,找找答案,如果只有你自己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要有一颗战胜困难的心,像保尔一样,迎难而上,去战胜困难,解决困难,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保尔刻苦积极进取,永不退缩,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你永远是我的动力,是我的榜样,鞭策着我前进,让我不断进步!
15.读命运有感 篇十五
一、潜心博览群书
商老师一生读过许多书, 以至到古稀之年, 他仍然不忘读书, 用商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最重要的买几本好书看看, 在精神领域里流通, 这些书积累多了, 放在书橱里, 总有一万多册吧, 真可谓‘坐拥书城, 富敌侯王’……”我羡慕商老师读过这么多书, 敬佩商老师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精神。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 不但要学习商老师那种读书精神, 而且要学习商老师的读书方法:“读了之后能想, 想了之后能讲, 讲了之后能写, 写了之后还能编成书, 同更多的人对话交流。”遗憾的是, 现在我们许多老师也爱读书, 读书量也很大, 但只是浮光掠影, 如水过沙地, 留不下什么痕迹。书怎么读?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一书中写道:“首先要从书本里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 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 形成自己的见解, 并把它作为智能释放出来。”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道:“读熟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等书都要读一读, 但是又切切不要忘记了精读。”作为教师, 应该更新观念, 要像商老师那样, 多读书, 读好书, 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 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 而且要变这桶水为一条与时俱进、奔流不息的“河”。唯有这样, 教师在上课时,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娓娓道来, 文采飞扬;唯有这样, 教师在帮学生释疑时, 才能做到引经据典, 分析解说, 鞭辟入里;唯有这样, 才能不愧为一位传道授业的好老师。
二、真心关爱学生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文章是《神圣的事业》, 该篇文章中写道:“人文精神博大精深, 但首先是爱, 惟其有了爱, 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 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 但是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
一个富有责任感、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 总会把学生放在心上, 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 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 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教师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 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使他们成功。纵观我国的优秀教师, 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等优秀教师堪称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典范,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教师, 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 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 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 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 忍无可忍乃至暴跳如雷时, 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 做出令人遗憾的事, 尤其是对后进生采取歧视态度, 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还有的教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言, 不打不成才。因此, 这些教师对后进生拳打脚踢、扯头发、拧耳朵、扇耳光等。有的教师变相体罚学生, 学生没写完作业或者没写对作业, 便要学生抄十遍、二十遍。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损害。这些教师的做法与我们新时代提出“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 就没有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书中写道:“教育是人对人的事, 所以首先要尊重人, 把人当人, 满腔热情地对待人, 自己就不能以一种‘布道者’的姿态出现, 使人敬而远之。”所以, 这样的教师应该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 加强教学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总之, 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 不是一个好教师。
三、素心淡泊名利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通财与才能》的文章, 商老师在该文中写道:“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财富迟早会流失的, 你就是把它铸成金山银山, 最后还会被人消融’。现在, 我退休了, 有房子住, 有饭吃, 有衣穿, 大笔的财产没有, 反正吃穿不愁, 生活无虞。”寥寥数语, 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财富观、名利观, 几分清贫, 几分淡泊。而商老师那份清贫、那份淡泊却折射出师道尊严, 是我们许多老师学习的榜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有多少教师没能坚守讲台, 有的跳槽改行, 有的下海经商。即使能够留下来的教师, 仍然有许多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大潮冲击, 正被物质欲望所困挟, 变得追名逐利。因为“教师也是人, 也要过小康日子”。所以许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发生在教育界。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 许多教师曾强迫后进生弃考来提高升学率;有的教师将“解题秘籍”在课堂上秘而不宣, 以便吸收学生参加自己收费的课外补习班等。
我也是一位教师, 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钱不是万能的, 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我希望我们教师人人能过上小康日子, 但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仍然需要记住:这份职业是面对生命、面对灵魂的, 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因此, 教师在追逐利益的同时, 是不是也要以良知来自问:自己有没有在道德上沦陷得太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职业伦理呢?我国许多优秀教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启功先生, 名利在他眼里比鸿毛还轻。如学校准备建立一个基金会来奖励优秀学生, 启功先生得知此事后义卖书画163万元, 但是他却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会, 而是用他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号来命名, 在他的大力鼎助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会”成立了, 这件事情在社会上一时传为美谈。
16.读《女生日记》有感 篇十六
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写了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女生冉冬阳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少女的细小的心理变化。作者把女孩子渴望长大又害怕长大的这种矛盾的心情写得非常生动,充分真实地表现了现在的我们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比如说:考试不打分数,只评等级A、B、C、D,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因为有些同学的家长会因为考试成绩来罚孩子。这本书还幽默地揭晓了女生心中的好多小秘密。
这本书让我脑海中反复出现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我到底有没有能力自己生活呢?我觉得我没有能力,就像《女生日记》里面的林淑媛,她在中国的学习是数一数二的,可到了美国,除了数学,其他都是倒数第一,这是因为美国学生都会用电脑查资料,还擅长手工操作。在中国,林淑媛都不太接触电脑,这些都是父母帮忙做的,如果我到了美国,说不定也是这样的。我听不懂电视上的英语频道,更别说用英语交流了。第二是我们小学生应不应该挣钱呢?我想应该可以挣钱,但不能在上课时想着怎么挣钱,上课就应该好好学习,要想就在课间想。《女生日记》里面的吴缅就在班上卖通讯录,一元一本,他挣钱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梅小雅。就像我们学校开展的“爱心义卖”活动就是一次挣钱的机会,我们把挣到的钱都捐给了希望小学,帮助他们改善了学习环境。
17.读命运有感 篇十七
故事讲的是: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可是不幸的是,在战场上保尔的头部受了重伤,右眼失了明。但是保尔恢复了之后又投入到了他的工作。但是不幸再一次发生了,他的双眼都失明了,不能再上前线了。保尔就只能在家好好的养病。
保尔是一个不怕痛苦,努力奋斗的人,他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坚持就是胜利,“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向保尔学习他的精神和品质。
星期六的上午,我带着小狗花花去公园散步。我把飞盘扔了出去,扔到了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我过去一看,有一个黑黑的大地洞。我差一点就掉进去,我找来了我的好朋友,问他们谁敢进去?没人回答。花花叫了起来,马上跑进洞内,把飞盘捡了出来。同学们都说花花很厉害,很勇敢。
18.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篇十八
<<向命运挑战>>这篇文章记叙了21岁就被医生诊断患了绝症的霍金,不向厄运低头,不仅活下来,还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的事迹,赞扬了霍金顽强拼搏、孜孜不倦探索的精神,告诉我们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
我是带着无比崇敬、无比钦佩的感情去读这篇文章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其中霍金说的这样一句话使我感受最深、感悟最多: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是呀!这既是霍金活着的目的,又是他生命追求的目标,最终他还是实现了这个目标,这句话充分地反映了他不向厄运低头的顽强精神。
每当回想起霍金那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们还是小学生,应该向霍金学习,不能因怕苦怕累而轻易放弃。生活是大海,我们只是在海中航行的一艘小船,船在海中行驶,不可能不遇到风浪,但谁也不能轻易让船沉没,应想到那些在彼岸上为我们照亮的灯塔啊!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在斗争时,就应多想想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上帝是一位精明的生意人,它给予一个人几分天才,就会加上几分苦难,只有战胜苦难,才能成为天才。
19.读《论语》,有感于师德修养 篇十九
那么, 我们应该从《论语》中吸取什么样的营养呢?
一、对事业的执著精神
教师的敬业好学, 对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示范作用, 是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的潜在因素。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与追求, 如果没有好之、乐之的敬业精神, 就不可能取得成绩。孔子一生都在为行仁政而游说, 虽然艰难困苦, 但矢志不渝。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这样,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的职业, 那么首先就要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 积极主动进取, 在从业的追求中体会奉献与创造的乐趣, 并以这份乐趣推动自己对于事业理想的追求,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 在物欲的横流面前, 许多人放弃了对事业的执著, 转而去追名逐利。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仁人君子多以淡泊心志为重, 不求奢华, 但求心灵与人格的“坦荡荡”。“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教师的收入虽然相对清贫, 社会地位也不高, 但教书育人的使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值得我们去坚守。要克己求真, 信守道义, 摒弃那种“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的消极道德修养障碍, 实现知礼达言、修养身心的品格境界。
二、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这就叫言传身教, 一位教师的道德修养与其教育效果成正比。因此, 教师一言一行, 要严格自律, 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论语》在言行的道德修养上最基本的标准是“讷于言而敏于行”, 即说话要慎重、稳妥, 行动要敏捷、利索。“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倡者, 更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可以进行教育却不去教育, 会失掉人才, 需要做出表率却硬喋喋不休, 等于白费口舌, 合格的教育者要“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结合。“有言之教”在于说理, 以提高认识;“无言之教”在于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指导感化。孔子强调身教, 要“讷于言而敏于行”, 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的, 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
三、多一份宽容之心
在教育工作中, 宽容既是崇高师德的体现, 也是学生生存的本领之一, 学生要学会宽容, 学会与人合作。只有宽容的老师, 才能培养出宽容的学生。
《论语》对宽容的具体解释是:第一,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迁怒于人,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勿求全责备于人。第二, 如果别人犯了错误, 只要是人家愿意改正错误, 就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容人之过, “既往不咎”, “人洁己以进, 与其洁也, 不保其往也。”即使别人恶意诬陷中伤自己, 也不要与之计较, 这才是真君子。同时, 不能老去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还要扪心自问, 自己是否真的去理解别人了:“不患人之不已知, 患不知人也。”第三, 宽容的最高层次不仅仅是有容人之量, 不去伤害别人, 而是能衷心地成人之美, 甘为人梯, 助人成功, 不歧视任何学生, 有教无类, 并能因材施教, 使之成才。“己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总会遇到种种令教师生气的行为, 既可能来自学生, 也可能来自教师同事。如果斤斤计较, 虽可能为自己争到了面子, 但损失的是同事情与师生谊。所以, 一定要多一份宽容之心。
四、勇于认错、改错
《论语·子张》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之过, 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所谓“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圣贤也好, 凡夫俗子也罢, 谁也不会与错绝缘。所以我们偶然犯点错误, 不足为怪。问题是, 对待过错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了错误应该承认错误, 知错就改, 懂得补救。如果犯了错误, 明明也知道自己错了, 却不愿或不敢承认, 总是想方设法去掩饰, 或找出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就比较可恨了。
认错与改错并不丢人, 它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是很重要的道德修养, 是自省和修身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过:“过而不改, 是谓过也。”如果有了过错, 却不改正, 那才是真正的过错。改过是对自己行为的积极修正, 是值得赞扬的事。只有勇于改过, 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完善自己的道德, 才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也完全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 有了失误能积极改正, 才是有勇气的表现, 才是真正的君子之度。
当然, 《论语》中关于师德修养的论述俯拾即是, 其内容博大精深, 意蕴幽渺, 上面只是列举了有限的几个方面。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在工作中,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定要努力学习, 不断实践, 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修养, 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赣州市第四中学)
摘要:论语是儒家经典, 也是当前师德修养的宝贵资源, 其内容博大精深。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敬业好学的品质可法其“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精神;言行品德修养可鉴其“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规范;宽容的胸怀可源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告诫;勇于认错改错的魄力可根其“过则毋惮改”的坦诚。
20.读《教育漫话》有感 篇二十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如何培养“绅士”。洛克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关于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等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一本饱含哲理却写得通俗动人的名著在其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一、教育作用和目的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阶段是可塑性最大的阶段。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在《教育漫话》的序言中,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因此,越早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同时他还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国家具有良好的教育。
二、绅士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绅士,培养成谦和明礼、品行端正、举止优雅的绅士。把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当做绅士必不可少的四种品格。同时还认为进行绅士教育的最好的场所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家里。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惯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而每个班级里都有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在家里聘用良好的家庭教师才能使儿童避免沾染恶习,并能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合适的教育。虽然他同时也赞成某些人所说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怯懦无能和不通人情世故,但他认为相比于学校教育会使儿童学到鲁莽、诡计或粗暴,使儿童丧失德行,家庭教育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改正的。“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体育、德育、智育
具体到到底该如何培养绅士,洛克主要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来论述。
1.体育保健。体育保健也就是要塑造儿童健康的身体。洛克十分注重身体健康,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 而培养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信念是“崇尚自然”。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呼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就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并且每天要用冷水来洗他的脚;鞋子应该做得很薄;要睡硬板床;要洗冷水浴;要多过露天的生活,尽量少烤火。同时还认为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会游泳,认为游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他认为儿童之所以受不了寒冷,只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一种抵御寒冷的习惯。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能受得了的。还有一些在饮食方面的建议。例如不能喝酒或者喝烈性的饮料;要避免吃一切的糖果;水果要有选择有节制的吃等等。
此外他特别强调节制的重要性,他认为“节制的精神无论是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我认为其中某些做法是值得我们直接借鉴的,比如,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关注的太少,把大部分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无用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物质条件上尽最大的力给孩子满足,认为这就是爱孩子。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于是出現了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家长的溺爱同时又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部分,要加强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让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使他们将来能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变化。
2.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也就是塑造健康的精神。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的地位,“德行是一个人或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行,就决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在洛克看来,德育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大致说来它包括德行、智慧、教养以及坚忍等各种美德的培养。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以理服人,但同时也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这对家长及教师的要求也是较高的,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们要酌情处理,理性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洛克还要求儿童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这也是对孩子优良品性的一种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3.体育。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而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述说着最深刻的道理,注重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和培养,认为学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尤其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学习能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强,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就更大了。因此,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凡事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同伴交往中,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读命运有感】推荐阅读:
读《心态决定命运》有感08-14
读《人决定命运》有感11-29
命运话题作文06-17
基因决定命运06-29
心态改变命运07-07
前程决定命运07-16
英语改变命运08-10
抉择命运范文10-03
命运的作文10-04
谈人生命运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