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共12篇)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一
今天早上会议中andy budd 以对于“什么能让一个网站成为用户真正难忘的作品”的一些非常不错的见解开启了web用户体验大会,
and budd 陈述的核心内容是其他行业对于良好用户体验带来的好处已经深深有所感悟,他们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做web有好的借鉴性:
1.依赖第一印象:酒店了解这一点,因此,良好的酒店都会在酒店大堂提供微笑,在您的枕头准备巧克力和书面说明。
2.发现和注重细节:apple公司通过对细节的努力考虑,并考虑的结果应用到他们产品的包装上,从而实现了差异化。结果就是他们的用户从ipod的包装拆起就开始拍照,记录哈。
3.个性化和自定义的matter:星巴克允许他们的顾客自主自定义coffee,任天堂和其他的一些游戏公司也允许用户自己创建游戏角色。Second life(第二人生–备注:一个游戏)公司拿走这一创意,并且把它作为一个新的标准满足用户需求并且主张用户的个性化。对于web开发者来说,有些事情也是一样简单,比如在网站的欢迎词中使用用户的名字,会让用户有感觉更受欢迎,跟喜爱你的网站。
4.(dripfeed your information)—这里可以理解为分类或者分级。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信息不能一次大量的冲击波似的提供给用户
那样用户会一下接受不了。最好就是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提供给用户,可以让用户自己操作细化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
比如:Basecamp提供给用户根据video特征去任意选择video,雅虎网站也会用一些的lightbox(广告灯箱)形式去解析他们网页重新设计的一些特点。
5.照顾世俗
6.使他更充满乐趣:在一些文案或者操作的提示的时候,让用户感觉更亲切,更感兴趣的做法,
比如Moo在他们发给客户的邮件中会这样说:hi,您好主人我是小MOO,我会按照您的指示管理。。。。
银行网站可能会觉得这不够专业,不使用类似语言。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能够让您的用户感觉更贴心,用您产品会更开心。
7.feedback是很重要滴:比如说您的按钮在点击之后没有任何状态反馈提示。这会让用户感觉你的系统是不是出bug了,如果提供一个处理进度条会让用户体验更好。
8.推荐功能是非常强大滴:last.fm的推荐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根据page的上下环境给用户推荐一些用户可能需要的东西。会让用户感觉很开心地。
9.用户喜欢竞争:提供一个竞争板块或者单元。通过积分或者排行榜,让您的用户主动发帖,给于徽章等奖励方式会让你的用户基数增大。排行榜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没有在榜上的用户会努力让自己在榜上出现。已经在榜上的用户会努力使自己不落后
Andy还提到了Maslow’shierarchy of needs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体系引用到web上,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web”体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体系当每一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移至上一层次functional 功能
reliable 可靠
usable 可用
convenient 便捷
pleasurable 愉悦
meaningful 意义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好,总结了用户体验的要求,站立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体系上去考虑用户体验。最高层次是愉悦而且对用户来说有意义。这是终极目标哈。让我们一起努力为UX的发展。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二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社团建设
2005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的社团活动是实施索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据此可知, 大学生社团不同于学院、专业、班级等学校正式组织, 是因学生个人兴趣, 自愿创办的非正式组织。近年来, 愈来愈多的学者已认识到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现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从宏观探究国内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现状、功能和中、外大学生社团发展状况比较研究;从微观对某类型、大学或某学生社团的个案研究。而基于组织层面的大学生社团研究, 多为学校管理视角。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建设的管理和引导有助于其发展的秩序性。但一味强调从学校教育、管理角度创建、培植学生社团, 而忽视其中学生的自发性、自主性, 学生社团建设就会像无源之水缺乏发展动力。在此层面, 学校教育、管理并不是学生社团建设的长效机制。相反, 过分强调学校主导性, 不利于社团的自身发展, 也不利于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长久、积极的作用。因此, 本文旨在以学生本位视角, 借助马斯洛需求理论, 分析学生入社行为、动机和个体需求的关系, 并尝试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一些思路。
一、学生入社是有意识、有目的、有动机的行为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因学生兴趣形成的组织, 就多数学生而言, 加入社团这一行为并不是无意识的。2011~2012年, 我们对扬州三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一是在回收的495份完成的调查问卷中, 参加社团的学生达91.3%。二是有21.6%的学生参加了两个社团, 9.7%的学生参加三个以上的社团。三是学生参加社团动机多种多样, 有82.1%的学生因为社团可以提供交友社交, 36.3%的学生认为可以和指导老师一起钻研专业, 61.3%的学生因为社团提供创业机会, 22.1%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仅有2.4%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从众或无动机。由此来看, 绝大部分学生入社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
二、学生入社动机与个体需求
如上所述, 交友性社交、创业、学习、培养能力可视为学生入社的四大动机。与此同时, 我们也发现学生入社行为、动机因学龄不同表现出某种差异。
第一, 四大动机中, 一年级学生首选交友性社交, 其次是创业, 然后是学习和培养能力, 且交友性社交动机所占比例远高于另三种。二三年级学生中, 交友性社交动机显著降低, 学习、培养能力、创业交流等动机占据前列。第二, 学生入社行为随学龄增加递减。入校第一个学期是学生入社的高峰期, 63.7%的学生在此时加入社团;31.6%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入社;仅有4.6%的学生在二三年级入社。
学生入社行为、动机为何因学龄不同表现出这些差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人类行为总有各种潜在的动机, 需要是组成人活动的内在动力。由此来看, 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动机的入社行为推手是学生的个体需求。而学生入社行为、动机表现出的学龄性特点也必然与此相关。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入社也不无外乎这些需求。第一, 刚入校的新生, 面对新的生活、学习、情感环境, 他们需要朋友, 需要尽快融入。这既是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 也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相较于学校正式组织, 社团活动内容丰富, 组织形式自由, 参与人员广泛, 能提供更多的交友机会。所以, 新生普遍热衷于加入各类社团, 交友性社交也成为他们入社的重要原因。对于即将跨入社会的二三年级学生需求则有所不同。度过了懵懂的大学一年级, 老生对未来有紧迫的要求。他们看中学业有成, 同时期待在职业、事业上有所准备, 自我实现的需求与日俱增, 也更希望在社团中获得专业学习、能力提升、创业交流等机会。第二, 经过一年的积累, 多数二三年级学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的发展空间。他们有的已经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实习的机会, 有的热衷于考取各种能力证书, 有的忙碌于学历晋升。他们更希望在社会, 而不仅仅是校园、老师中获得认可, 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在此, 社团所能提供的机会已很局限, 因此, 这个学龄段入社学生明显减少。
三、入社动机、个体需求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
为进一步探寻高职院校学生入社动机、个体需求与社团建设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取扬州某高职院校某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 以社团档案、集体问卷、个别采访等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自2007年创办, 该社团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即初创期、发展壮大期和衰败期。在此之中, 社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总是不断减弱。多数社员在入社一段时间后和社团的关系实际处于脱离状态。
是什么造成了学生入社后积极性锐减?在接受调查的二、三年级社员中, 我们发现有88.3%的社员认为社团与他们的期望不符。原因大致如下:第一, 社团活动形式单一, 内容枯燥, 不能实现专业学习和交流。第二, 社团管理薄弱, 管理人员培养无序, 社员凝聚力弱。第三, 社团经费缺乏保障, 缺少稳定经费来源, 创业投入更无从谈起。此外, 在活动组织力度、教师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这些原因涉及社团的活动、管理、经费、指导等多个方面。深究起来即是不能满足社员学习、培养能力、创业等入社动机。马斯洛主张“人的一生实际上都处在不断追求之中, 他是一个不断有所需求的动物, 几乎很少达到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得到满足之后, 另一个欲望就立刻产生了。”如果说交友性社交动机更多的是源于学生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等基本需求。那么, 学习、培养能力、创业等动机则是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一般社团都能实现社员的基本需求。但当基本需求被满足后, 社团无法激发、满足社员更高层次的需求, 学生对社团的兴趣就会减弱, 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锐减, 进而和社团组织出现游离。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动机理论给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
借助马斯洛需求、动机理论, 对学生入社行为、动机、需求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唇齿相依。社团是否能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 激发和满足高层次需求将最终决定个体和个体所加入的社团的依存关系。换言之, 当个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 学生会认可社团, 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社团活动, 并由此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当社员积极投身社团生活, 为社团建设献计献策, 社团也就会充满活力, 发展也就更加迅速。
由此, 马斯洛需求理论给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带来了几点启示:一是在社团建设中, 无论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社团是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应在社团管理、建设等各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深入分析不同学龄、专业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入社动机, 合理定位社团发展的方向。三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社团管理和建设中应重视社员的价值观、人生观、恋爱观教育, 尊重学生积极健康的入社动机, 激励学生的成长性动机, 正确引导社员的合理需求和诉求方式。
参考文献
[1].邓莎莎.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三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创新教学的内涵表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如下图表所示:
创新教学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就价值观而言,创新教学具有超前性。即创新教学培养出的一代新人,不仅能适应现时社会,而且能积极地发展社会、超越社会,使人类文明的长河保持鲜活感。创新教学强调人的生命质量、生存价值和能力,尤其是继续学习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就教学观而言,创新教学强调主体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以引导为主,以自觉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内核,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有所舍弃地获取知识,并学会在提炼和加工众多信息中,探索多种可能性的答案,以准确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就思维观而言,创新教学具有多元性,强调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和多方联想,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品质,怀疑意识、批判意识、突破意识及求异意识。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体育创新教学纽带关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由低层次不断过渡至高层次,当某一层次的需求被满足时,则会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热情高涨,富于创造力的冲劲。从而向更高的需求层次迈进,达到更高的层次要求。相反的,当人在某一需求层次无法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不正确时,则人的积极性受挫,无上进心,缺乏创造的精神。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主导制”——“学生接受性”占统治地位,上体育课时,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够强烈,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然而教师千篇一律的上课方式,使得学生的需求层次无法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出现偏差,因此出现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性不高,缺课、逃课现象很普遍。
鉴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学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层次不同,把相同层次或相似层次的学生归为一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需求层次的选取适当合理,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创新细胞,表现出较好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水平。因此,需求层次理论的正确合理运用,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激发求知欲有着积极的“助推剂”功能,对体育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需求层次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也可以补充和完善需求层次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体育创新教学的融合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创新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学校都有适合自己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我们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创新型人才。
1.依据需求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创新机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创造宣言》一文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只要我们不拘泥成法,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地解决问题,就可视为创新的表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需求层次不同,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想法应该积极支持。
观念则是创新制度的最核心的需求层次,没有观念的彻底更新,便没有更新的原动力和理念。只有从思想观念上高度认识到创新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组织和实施创新教学。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去开拓和创造新的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因此变继承型的教育价值观为创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是开展创新教学的首要条件。
2.处于体育教学链条主体需求层次的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如果说理念是体育创新教学的核心需求环节,那么教学方法则是体育教学的主体需求层次。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采用有利于发挥和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科学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性学习,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的学和练都是在体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地影响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技能的“死”掌握,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练习者,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致使学生对知识、技术、技能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该满足客体的需求,才会迸发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创新教学方法,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选择性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富有科学性、民主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为学生提供能产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教育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体育创新教学应适应学生对教师的需求层次,注重体育教师创新素养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要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学生创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和示范,带动受教育者形成创新能力。从这点来看,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搞好创新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性较强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大胆的探索;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也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在教师感召、带动下通过具体的创新实践来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只有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实践过程,才能更加切实地体验到创新的规律,为创新教学的实施提供最直接的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由上述可知,造就一批观念新、技术技能新、知识新、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创新教学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4.呼应学生需求,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体育教学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小,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诉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由于环境造成的参加体育时间较少的需求,应该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创新教学必须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抹煞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自觉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体育学科教师应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布置随堂作业和课外活动内容等形式,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主体学习,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活动内容的创新,由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比赛内容,自己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组织的创新,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可以是全班,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队列练习或准备活动。在授课的基本部分,教师根据教材技术难易程度,分成几块教学点,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教学点,决定教学的进度。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放松操,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 雍桂军.创新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2] 吴海江,杨晓雁.创新教学——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2).
[3] 元爱收,张萍,张永艳,许飞.论实施创新的基本途径.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1).
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四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酒店业近年的迅猛增长。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在伴随着蓬勃商机的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全国各地酒店数量的快速增加,导致了酒店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吸引并留住消费者,是一个酒店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酒店业来说,消费者需求是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酒店必须在认真分析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动机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获得经济收益。
需求是指当消费暂觉得自己有某种不满足时,对某种事物产乍需求以填补其不满足而产生的需要。酒店消费者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外出过程中,有求得新、奇、异、美的精神文化感受,对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服务等的需要和欲望。当这些需求足够强烈的时候,需求就形成了动机。
一般在研究人的需求时都会用到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动机形成理论,被称为“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人类是有需要和欲望的,随时有待于满足。第二,人类的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具有不同层次的,只有当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才会起主导作用,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通常,需要强度的大小和需要层次的高低成反比。
马斯洛按需要强度的顺序,把人类需要分为5个不同层次:
1、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一切需要中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生活的保障、身体的健康
3、社交的需要 人际的交往。希望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4、尊重的需要 名誉、地位、权力的需要受人尊重与羡慕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们最终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饭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理论,酒店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饮食方面的需求。酒店餐饮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得到食物,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还可以让人们享受到食物的特色风味,增加体验,增长见识。
2、身体健康的需求。酒店消费者去酒店就餐,从内心上会觉得酒店的食物质量、卫生和安全都比路边小店要高出许多,对自身健康好处多。同时酒店还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轻松的娱乐机构,比如健身房、游泳池等,可以让消费者在工作劳累之余摆脱束缚,放松身心,拥有健康身体。
3、社会交往的需求。饭店本来就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场所,探亲访友、正常的社会交往、结识新朋友,或全家聚会,满足个体对爱和归属的需要。饭店可以为消费者的社交活动提供空间和高质量的服务,为社会交往活动营造一个高档、舒适、融洽、安全的氛围。
4、、得到尊重和显示身份地位的需求。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很多人去酒店消费就是为了得到这种希望得到的尊重,因此,酒店必须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以更好的为客人服务。一些机构和个人在消费的时候往往只在意酒店的档次,是否能满足自身显示地位和身份的需求,这类消费者认为酒店的档次(特别是硬件设备)、服务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另外一些低收入者为了招待重要客人、聚会等原因也会光顾高档次的酒店。
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五
【摘要】本文结合马斯洛对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分析了当前老干部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从而探讨如何利用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载体满足老干部的不同需求,开展好老干部工作。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作一直伴随着着老干部工作的发展而发展,是党和国家对老干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的具体体现,是各级领导与老同志联系沟通必不可少的桥梁与纽带,是各级党委组织动员老同志发挥政治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载体;需求 【编写单位】阳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
老干部活动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离退休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应运而生的,经过近30年的运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我们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阵地。加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巩固老干部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化老干部工作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按照这个要求,如何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已成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赋予我们新的重任。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要想干好本职,就必须树立高度的事业责任感,时刻以真诚之心、儿女之心、公仆之情关心爱护老干部;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爱心,想老干部所想、急老干部所急、帮老干部所需、解老干部所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提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老干部工作的管理服务人员应严深入了解老干部的各种需求,特别是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示范校建设为老干部工作的创新发挥重要作用,应为老干部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
一、老干部需求层次现状分析
(一)生理上的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老干部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上已经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系统都会逐渐衰退,老干部的健康问题成为了阻碍其生理需求的主要因素。
(二)安全上的需求。在安全需求层面,离退休费能否足额发放,医疗费用能否按时报销等问题都关系着老干部的安全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干部丧偶后被迫独自生活,成为了“空巢老人”。安全需求无法满足伴随而来的便是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也制约了其它高层次需求的实现。
(三)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也就是通俗意义的社会交往需求。老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交往的圈子往往变小了,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成为了老干部社会交往的主要渠道。然而子女们都忙于工作和学习,老干部渴望交往的需求越发强烈。
(四)尊重的需求。老干部们退休以前,职位带给他们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众人的仰慕。离开工作岗位后,老干部们相应地会失去职位带来的“光环”,内心难免会有失落感,被尊重的需求也更为强烈。
(五)自我实现需求。老干部有着更多的专业造诣,更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离开工作岗位后,他们仍有着为社会贡献自身才智的需求,他们渴望发挥余热,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二、重要载体应在老干部工作中针对性地发挥作用
(一)关注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老干部工作人员首先应了解老干部的生理需求,即身体健康状况。老干部服务(活动)中心应充分了解每位老干部的健康状况,针对老干部的不同身体情况,应制定出不同的工作方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与管理。一是坚持每年一次老干部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举办医疗咨询活动,邀请医务人员解答体检结论。二是和社区卫生站联系并提供所管理的老干部的健康资料,争取他们开办老干部医疗保健室,送医上门、送药到家,方便老干部就医配药。三是建立健全与老干部联系制度,随时关注老干部身体健康,老干部生病及时上医院探望慰问,并努力协调解决医疗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四是每年酷暑上门送防暑降温用品,为老干部健康平安地度过盛夏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五是收集编印养生、保健等方面保健资料,为其订阅老年健康等方面的刊物,定期为老干部组织健康讲座,送老干部保健知识、防病理念,使老干部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鼓励老干部锻炼身体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六是建立健全老干部健康档案,了解掌握老干部身体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七是定期组织如门球、钓鱼、大合唱等适合老年人体力、兴趣的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老干部体质。
围绕心理关爱积极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积极的心态和愉快的精神是老年人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老干部服务中心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切实把关爱和照顾离退休干部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如加强日常联系、沟通,减少老干部的寂寞感;解决困难问题,减少老干部的忧郁感;丰富文体活动,增进老干部的愉悦感;宣传功绩风采,增进老干部的自豪感;引导余热生辉,增进老干部的成就感。
(二)消除老干部的不安全感
首先,要严格依照中央文件精神,努力确保老干部离退休费的足额按时发放,保障老干部医疗费用的报销。我委的离退休老干部全部为财政供养,这些方面不存在问题,每年我们分3-4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收集、统计、粘贴、上报老干部医药费,但有时医药费不能按时报销,我们老干部服务中心会及时和有关部门协调,对家庭困难、长期病重、垫付金额较大的离退休人员的医药费尽快报销,解决实际困难,消除老干部经济方面存在的不安全感。
其次,针对老干部的不同安全需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针对“空巢”老干部应倾注更多的关心与关爱。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为“空巢”老干部服务的过程中,角色定位应由服务管理者转换为老人的朋友或亲人的身份,同时建立包户走访制度并养成与老人谈心聊天的习惯,要尽心竭力为其办实事、解难题,指导老干部树立乐观的心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果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借鉴浙江杭州利用高科技信息平台,实现离休干部服务管理网络化的做法。2005年12月,杭州老干部局为全市每位离休干部安装了“援通呼叫器”。援通呼叫器一头连着老同志家,通过电信信息平台,另一头连着“120”、“110”和社区服务中心、老同志亲属、子女。呼叫器分红键和绿键,红键为救助,当遇到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时启动红键;绿键为服务,当需要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服务时可启动绿键。
(三)满足老干部社会交往的需求
老干部离退后,所处的社会工作,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由集中到分散,由“硬任务”到“软要求”。这些变化使老干部的情感上产生冷落感,思想上产生失落感,生活上产生了孤独感。于是,他们希望多组织活动,以减轻他们的孤独和寂寞。首先,努力搭建老干部社会交往的平台,通过党支部活动、组织体育锻炼、谈心会、老年大学等多种途径,增加老干部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我们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自竣工投入使用后,按照功能分区,设乒乓球、麻将、棋牌、阅览、健身等多个活动项目,配齐了各个活动室娱乐用具,坚持活动场所经常性开放。随着时间推移,前来活动的老干部明显增多。在活动内容上,我们老干部服务中心坚持“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突出“二个围绕”(围绕日常活动添生活情趣,围绕重大活动促政治热情)要求,满足不同层次老干部的活动需求。要遵循“教、学、乐、为”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改进老年大学工作。教学内容要切合老干部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的需求,实现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切合老干部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和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是我委老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和离退休党员的组织管理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根据离退休党员的身体状况和工作安排,本着便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便于支部开展活动、便于加强教育管理的原则,坚持因人、因地制宜,创新组织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实效性。
其次,要与老干部的亲属定期进行沟通,把新知识、新观念送到老干部家中,宣传动员老干部子女、亲属学习政策法规、保健知识、家政技能,发挥老干部家庭成员的作用。
第三,要鼓励老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社区作为老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的主要活动场所,已成为老干部社会交往的主要载体,因此应鼓励老干部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从而将家庭、单位与社会的交往形成合力,全方位地为老干部提供社会交往平台,增强其归属感。
(四)让老干部时刻感受到被尊重
首先,根据中央对老干部“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的基本政策原则,应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老干部政治学习、文件阅读、情况通报等制度。单位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要主动及时与老干部“通气”,认真听取和记录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在定期组织老干部阅读文件、向老干部通报重要情况的基础上,注重引导,给我委的9个老干部党支部和每位老干部分别订阅了《阳泉日报》、《山西老年》、《老友报》、《先锋队》等报刊杂志,保证了老干部党员的政治生活,使他们在关键问题上头脑清醒,对关注的问题心明眼亮,对关心的问题心中有数,有效的把握住了老干部政治思想工作的理论导向。
其次,工作态度上对老干部的尊重。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工作人员在为老干部的服务与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耐心、细心,不厌其烦,让老干部感觉老干部服务中心就和自己家一样温暖、随意。例如接待听力下降的老干部时就不应按照平时说话的语速和声音来和老干部交流,而应根据情况加大说话的音量,把说话的速度放慢。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应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借助电话、信件、网络等多种途径与老干部建立沟通机制,减少其因生理需求无法满足而导致的其他需求无法满足。最关键是从情感上关心老干部,要注重满足老干部的情感需求,经常走访慰问老干部,逢年过节、生日喜庆时登门看望,在生病住院时亲临现场;对年高体弱、长期不能参加活动的老干部,要主动上门探望并与他们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通过多种形式,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同志间的温馨。
(五)鼓励老干部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老干部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引导老干部自我实现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最高境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通过多种渠道为老干部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例如可以动员老干部到老年大学中去继续学习深造,鼓励他们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在科技服务、技术咨询、建言献策、科普宣传等方面继续发光发热,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以推进老年教育为途径,切实提高老干部的总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拓宽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渠道。老年教育是助推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推进老年教育必需依托于老干部服务中心、老年大学两个阵地。老干部服务中心、老年大学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为老干部学习理论服务,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服务的“三为”办学宗旨;二是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办校目标,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三是坚持从老干部的身心特点出发的教学原则,让老干部学得好、学得乐、学得快、学得深、学有所获;四要坚持多种形式教学活动方式为载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的“一多三贴近”的教学方法。
以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为手段,大力宣传老有所为先进典型,营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老干部离退休后仍然继续发挥作用,在所学、所乐、所为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他们是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榜样和典范。因此,应定期召开老有所为表彰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奖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交流发挥作用的经验;同时通过办好老干部荣誉室或编印书集、画集、影集以及刊物,向社会和老干部广泛宣传老有所为的先进事迹,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建立老干部信息库平台。将老干部的年龄、身体状况、革命工作情况、专业特长、技能水平、家庭情况都详细地登记上册,根据精力、专长、志趣等因素进行分类,建立健全老干部人才库。二是建立老干部社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威望、经验、时空四大优势,成立调研咨询、科技攻关、著书立说、关工委等团队,并将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肯奉献的老干部推荐为各个团队的领导,引领老干部队伍发挥作用。三是建立老干部建言献策平台。定期组织老干部参加形势报告会,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充分利用老干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丰富经验,为党委和政府出主意、当参谋,献计献策。
6.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六
【摘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分析,论述了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应该充分考虑到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前言
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符合人的本性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规律有:
1、生理的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当基本需要没有满足时,这些需要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
2、这五种需要的次序是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过程,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3、需要是一种动态,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小。
4、同一时期内往往存在几种需要,但是,每个时期总有一个需要占主导地位,被称为优势需要,这种需要会强烈地驱使他进行各种行为去满足这种需要。因此管理者必须注意目前职工的优势需要,以便有效地激励他们。
5、低层次需要满足后,不再是一种激励力量,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则会增强激励的力量。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因此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对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通过提高薪水和激励性报酬满足员工的生理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的需要人类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摄食、饮水、睡眠、求偶等和生命延续有关的各种物质条件需要。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上就是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向员工提供物质激励,来达到激励职工工作的目的。常见的物质激励主要有薪资激励、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生理上的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所以对待生活困难的基层员工和没有经济基础的新员工,提高薪水是他
1们的优势需要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如日本NTT公司重视员工的薪资激励,每年为员工加薪一次,并为员工提供其他津贴。针对高级蓝领和白领,可以同时采取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例如,微软公司的大多数工程师都能得到股票期权;惠普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物质激励,公司在每年的薪资福利调整前,都对市场价格因素及相关的、有代表性企业的薪资福利状况进行比较调查,以便使公司在制定薪资福利时,与其他企业相比能保持优势和具有竞争力。此项计划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山姆公司推出了雇员购股计划,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15%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相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伙”。
(二)、通过工作保障来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它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指现在与未来生活安全需要都有所保障;另一方面是身体和心理的安全保健。安全的需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工作大环境,这个大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如公司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要完善,在工作中尽量保持员工身体的健康,远离职业病的危害;健全的申诉制度,对员工一视同仁,尽量让员工感受到公平;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使员工面临疾病、年老和失业时不再恐惧;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减少员工主动跳槽的机会,保持企业的稳定性和发展的连续性,因为频繁裁人的公司会让员工失去稳定感,从而会诱发主动跳槽。如美国SAS软件公司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医疗保健、儿童照料、教育培训和保险等额外福利,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极大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和生产效率。
(三)、通过赢得人心来满足员工的社会交往需要
马斯洛认为,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现代社会中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加剧了人们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人们希望能够真正团结起来,共同地应对外来危险,共同地面对同一件事情,人们会在别人对自己的协助中获得满足。广大的足球球迷在观看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同仇敌忾的凝聚力,正是现代人追求归属感的有力证据。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主持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也证明了人们重视友谊、尊重、温情、关怀等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实验验证了“满足了的工人是出活的”的论点。这类需要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比如丰田公司建立的“公司内的团体活动”就使员工找到了归属感。它设立的“亲睦团体”是同学、同乡或具有相同爱好爱好的人加入到其中,为了避免机构庞大,它还按照各种条件分成更小的团体,这样可以使参加者更加随意,亲近地接触,这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培养团队意识很。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团体,为了这种聚会,公司建造了体育馆、集会大厅、会议室等设施,供自由使用,在这种团体中领导人是互选的,且采取轮换制。这些团体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那就是把这些团体作为会员相互之间沟通亲睦、自我启发、有效
地利用业余时间和不同职务的会员相互交流的场所。这些团体都熟悉到,通过企业的繁荣,“公司内团体”才有发展。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和疾苦,不仅要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心员工家庭和亲人。员工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企业都要有所表示,营造亲情管理的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温暖。其次是制定并宣传企业奋斗目标和长远发展愿景,鼓舞员工士气。管理者必须告诉员工,他们正在追求什么和正在干什么,公司的目标和理想必须是激励人心的,共同的愿景会使企业上下团结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战胜困难,创造辉煌。最后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例如,托罗拉非常重视员工改善人际关系的培训。此类培训主要是使员工对人际关系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包括: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感情、交往;员工自己本身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状况;员工对单位、整个组织的认同感或疏离感;以及组织内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四)、通过沟通来满足员工渴望受到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这类需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中,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中哪些员工值得尊重;二是应该怎样尊重。清代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尊重人才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只要对企业做出了贡献,不管是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还是普通工人都应该是企业尊重的对象。下面谈怎样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管理者不妨通过与员工进行沟通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重视并学会倾听、交流和沟通。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包括倾听员工的意见、建议、抱怨、批评甚至漫骂。倾听是一门艺术,它是交流和沟通的前提,只有用心倾听,才能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例如,在摩托罗拉公司,员工可以通过 “总经理座谈会”、“业绩报告会”、“畅所欲言”或“我建议”等形式反映个人问题,进行投诉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与管理层进行直接沟通,通过沟通创造良好的尊重人才的工作氛围。其次要做到给予员工物质奖励同时加强精神激励和情感沟通。奖励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一句祝福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当员工过生日时,一封精美明信片,几句祝福问候语,一次简易生日PARTY,将会给员工极大的心灵震撼。当员工工作表现好时,不妨通过公开奖励、表彰和树立先进典范,来提高其“知名度”和“身价”。让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名利双收”,满足员工可望受到尊重的需要。例如,安利公司专门对营销人员设立了银章、金章、红宝石、明珠、蓝宝石、翡翠、钻石等奖章,颁发给营业主任及营业经理,通过颁发奖衔来肯定人们的成就满足尊重的需要。
(五)、通过授权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并获得成就的需要。因为高层次需要会增强激励的力量,同时得到更深刻的幸福感,所以更值得追求。这类需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中,作者认为,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就是有效授权。美国管理学家韦伯说:称职的管理者应该“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部属该做的事”。首先,通过有效授权可以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可以满足员工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很多人才跳槽并非是为了个人收入,能否发挥最大潜能才是
真正原因。美国哈佛大学W·詹姆斯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潜能可以发挥80%~90%。其次,通过有效授权扩大企业民主决策范围,让更多的成员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改变员工被动机械听指挥的地位,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最后,有效授权体现在对员工实施权变管理,对待特殊的人才要破格提拔,为其潜在能力转化提供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例如有的员工希望展现自己的领导才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那么企业就应该提供了这种机会,例如经过半年左右的练习后,假如员工表现良好,具有治理员工的能力,公司就可以给他们一试身手的机会,先做助理经理或去协助建设新的项目,假如干得不错,就有进一步机会单独建设下一个新项目。量体裁衣,给员工提供自我实现的舞台,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高层次体现。此外,要让管理人员感受到工作过程的喜悦。可以通过培训的手段,多方面培养员工的工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将个人兴趣与工作联系起来,工作对于自我实现者来说,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一种兴趣和快乐。
三、结束语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体系,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真正实现尊重员工,与员工形成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创造潜力,让每一位员工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各项工作中达到卓越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使企业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美)霍夫曼:《做人原则— 马斯洛传》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美)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美)麦克雷戈:《企业人性的一面》希尔图书公司,2003
[5] 支晓强,蒋顺才:《企业激励制度》
[6] 孙健敏,周文霞:《管理中的激励》
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七
1.青少年犯罪与生理上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是该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 生理上的特征表现明显, 比如身高和体重猛增, 体能增强, 尤其在男生身上表现突出;肌体新陈代谢加快, 感情容易冲动;性激素分泌旺盛, 性机能迅速发展, 易出现生理冲动等等。这些生理上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困扰。面对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人和物, 青少年变得极易冲动, 身体的强壮让他们有暴力的倾向, 激素的分泌过旺让他们有性的欲望;脾气的暴躁、感情的冲动让他们情不自禁、忘乎所以……这些都无形之中激发了青少年犯罪的冲动:故意伤人、过失杀人、强奸、抢劫等等。虽然这些也许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但却也是造成青少年上述犯罪的生理基础。
2.青少年犯罪与安全上的需求
在这里, 安全的需求包括很多, 比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财产所有、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等。纵观青少年犯罪的历史, 不难发现, 不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仅仅是出于安全的需要。有这么一个案例, 一个14岁的孩子因其父亲长时间对其和母亲实施家暴, 终于在一次打骂中举锤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不仅在中国, 在国外, 这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这类案例中, 很明显, 孩子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家庭安全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长期生活在惊恐、害怕中使得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 在基本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后, 杀人的冲动随之而出, 因为他觉得只要施暴者死了, 他跟他的亲人就安全了。人在最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是最脆弱的, 也是最冲动的, 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做好易发群体——遭家暴者的及时追踪和预防。
3.青少年犯罪与情感和归属上的需求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成长的敏感时期, 在这段时期, 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的融洽能给孩子带来充分的自我满足感和归属感。青少年对情感的野心很大, 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的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接触到各类的人群, 除去家庭, 其与社会的接触也在加大, 然而同时, 社会反馈给青少年的却不见得是他们真正渴望的, 这直接导致青少年情感与归属的缺失, 进而容易引发青少年的犯罪。比如, 很多单亲子女残忍杀害父母的案例反映出青少年亲情的缺失, 很多青少年求爱不成采取极端手段反映出其爱情的缺失, 比如最近比较出名“泼汽油焚烧少女”的事件, 这些案件都或多或少从侧面上反映出青少年对情感的渴望, 对社会认可的渴望。
4.青少年犯罪与尊重的需求
该项需求包含的内容很多, 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等, 其中最易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就是被他人尊重的需求。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多数是学生, 要不就是提前踏入社会的青年, 不管哪一类, 他们都极其需要他人的尊重, 起码能让他们保有自尊心。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功利主义, 大家追求的更倾向于是最大化的利益, 这在无形之中减弱了大家对彼此的尊重。作为敏感的青少年群体, 本身就是极易冲动的群体, 当自身不被尊重时极易激发他们的暴力倾向, 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比如现实生活中, 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同伴一句伤自尊的话而大打出手, 甚至闹出人命, 理由就是同伴的话伤了他的自尊。因此,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要学会相互尊重, 只有在尊重别人的同时别人才会尊重你。
5.青少年犯罪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求, 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 从而实现自我,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青少年往往都怀揣梦想, 但青少年阶段一般也不是能够实现理想、达到目标的时期, 因此青少年在该项需求上的犯罪机率相比前几项来说相对较低, 因为青少年往往在满足前几项基本需求后不会奢望更高的需求, 当然, 因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的犯罪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比如因别人与自己意见冲突而怀恨在心从而犯罪的也不在少数, 还有为了实现梦想而走捷径杀人掠财的也不在少数。
综上而言,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 青少年犯罪的背后与其内在的各种需求密切相关, 预防青少年犯罪可以从青少年的这几项需求着手,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满足他们的需求, 当然, 这需要其自身与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比如政府、家庭、学校、朋友圈等等。相信在这努力下, 青少年的犯罪会有所缓解。
参考文献
[1]魏久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J].当代青年研究, 1993, (1) 。
[2]陈德英.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2) 。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八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班级管理;对策
当今中职学生的年龄均在15——17周岁,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正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是习惯、性格、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差,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学校要在短短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有一套完备的管理理念,而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学生、联系家长、联系社会的纽带,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者、班级体的组织者、建设者。本文介绍班主任如何从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层次展开对班级管理的论述,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遵循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由点及面地分析中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一、生理需求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生理需求指的是人们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的需求。它是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求。新生报到,班主任重点是帮助学生从初中生到中职生的角色变换,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衣、食、宿、行、学等需求做出相应调整。试想一个人在温饱线上挣扎,每天都吃不饱、穿不暖,他的动力就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他会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学生打零工挣钱解决温饱无可非议。因此班主任要通过摸底、排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这类需求来激励学生学习,从而减少学生的流失率,提高巩固率,稳定学生、提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定位,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安全需求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班上学生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安全的需求上,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学习保障、家庭安全等需求。对中职学生来说,安全需求表现在四个方面,班级学习的安全;学生宿舍的安全;学校饮食的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在新生刚入校,在情绪极不稳定,因此班主任要在稳定学生情绪上下足功夫,可以通过话聊、交谈、班级体活动、户外拓展训练等形式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管理,努力营造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力争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消除陌生感、把不安全感,把各种班级安全隐患降低到可控范围。学校层面安全由安全办组织护校队定期巡查,校园周边安全联系社区派出所开展安全大排查,解除周边安全隐患,安全需求得到保障之后,学生就会自动地维护来之不易安全环境安心学习。
三、情感和归宿需求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情感上的需求要比生理、安全需求要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验阅历、家庭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均有关联。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情感和归宿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话,容易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进而情绪低落、影响到学习以及对班级不满、学校不满等叛逆心理。班主任要认真设计并召开如何与人交往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分析、归纳、总结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注意哪些交往礼仪,为学生交流、沟通搭建有利平台。同时组织班与班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积极向上的体育竞赛、拓展训练、集体聚会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交往的平台,满足其情感和归宿需求。
四、尊重需求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的尊重、被他人尊重等,中职学生同样渴望自己在班上、甚至在校内有稳定的地位,要求个人能力和成就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承认。一个中职班级学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典型干部型”,指班干部、学生会、社、团干部。第二类:“表现突出学生型”,这类学生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三类:“普通学生型”,指各方面表现平平,不突出也不捣蛋的学生;第四类:“问题学生型”,指内向、偏激、身体有残疾、经常违纪等类型的学生。真对上述四种不同种类型的学生,班主任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通过对其尊重需求的满足,促进班级有效管理。引导学生自尊、学会尊重他人,把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变为尊重别人的感受、集体利益为中心上。要获得尊重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这个时候是把外因驱动转化为学生内因驱动的关键时期,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把要他学变成他要学。
五、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超越需求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学生的尊重需求基本上得到满足之后,他们会思考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超越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包括道德、创造力、自觉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度和接受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规划好人生,建立自信、树立理想,胸有成竹地相信每一个学生均能成才,努力把学生塑造成为期望的人物,让学生深信不疑地相信自己能行。这样每个学生会竭尽所能地使自己趋于完美,学会接受自己同时学会接受他人。这个时期的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不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空前的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成功了。
总之,要管理好来自各所初中学校送来的“硬茬”,他們有着不同风俗习惯,拥有不同个性、前卫的思想和甚至“另类”的爱好;他们很大一部分缺乏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意识涣散、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力差,在中学被教师视为“问题学生”,家长心目中的“问题孩子”。请记住拯救一个中职学生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为社会减轻一份负担,因此无论是家庭、社会、学校都要求班主任只能跟学生斗智、斗勇!班主任工作看似琐碎、复杂,但只要能灵活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对症下药,班级管理便会有章可循,必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 静.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班级管理的一些启示[J]. 教师. 2011(03)
[2]任志红.班级工作需要真挚的情感[J]. 改革与开放. 2009(12)
[3]陈志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 教育与职业. 2007(20)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九
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①②该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现代诸多管理理论中,需求层次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低到高,马斯洛把个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共五个层次。在当今社会中,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四种需求较为容易满足,继而人们开始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满足。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在世界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各行各业纷纷把这一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中。③④理论提出人马斯洛认为:只有真正调动个人的内部动机,才能够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从激励的角度来说,需求层次理论对任课教师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在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工程光学”课程是光电技术和测控技术的主干专业课程,学习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均设置了该课程,且均作为必修课程进行教学。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学,内容较多且自成系统,需要扎实的先期数学和物理基础,因此,被学生认为是一门“难学的科学”。在当前的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由于课程的难度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效果不佳。如何让学生对枯燥、深奥的光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教学内容的设置至关重要。
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探究“工程光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的人才需求)两个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2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层次教学
“工程光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其自身逻辑性比较严密,教师在讲授时一般会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阐述重要概念和推导公式,这使得学生认为该课程相关知识点概念生涩高深,相关理论过于抽象,当较多的难点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会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形成畏惧心理,认为自己学不会该课程,最终丧失了学习“工程光学”的兴趣。由于本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是在不同的年级设置的该课程,学生具有不同的前期专业知识和不同的课程认知,所以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区分学生的需求动机,采用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应地选择相关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该课程,此时学生还未完成大学物理课程,对一些相对基本的光学知识尚未建立起相关概念。该专业学生尚未接触过光学类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光学知识点、光学现象对学生来说无法切实感受到,不容易直观建立起相关概念。在大学校园这一环境中,对学生来说,身体的安全需求都能满足,但是从学业的角度来看,心理的安全需求主要来自该课程的成绩高低,或者是能否通过期末考试。由于“工程光学”课程的难度较大,目前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仅有心理安全需求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关键公式的应用,尚未到达和其他只是融会贯通的境界。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学生们不知道学习“工程光学”中的相关内容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的用处,只把它作为大学里的一门必修课来看待。基于该专业的教学现状,授课教师需弱化知识点的难度,让学生从繁琐的公式推导中脱离出来,重点理解相关概念及知识点的应用,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对自身专业修养有益的心理认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专业应用,满足一定的高层次需求。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工程光学”课程,先修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相对复杂的数理知识,比如电动力学和数学物理方法等,此时已经有相对比较完备的基础知识体系;另外,该专业的学生也已经对光学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程中的相关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到两年的大学学习后,已经比较熟悉大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学习动机更加明确。现行课堂教学缺乏创造性和延续性,所授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并没有和该专业后继课程相联系。由于当前教学学时的限制,授课教师无法将当前科技发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造成了学生仅限于学习基础知识,通过考试,而个人的成就需求和未来的社会需求等高层次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高层次心理需求被低层次心理需求取代,而这种低层次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不用通过努力就可以满足,这就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对于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比如,波的叠加和光的干涉部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已在大学物理部分重点学习过,所以已掌握的知识可简要带过,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组织两次专题讲座,把所授知识点与当前科技发展动态联系起来,例如将光的干涉和光纤火灾、瓦斯报警系统相结合,满足该专业学生的成就需求等高层次需求。
所以,针对两个不同的专业,在授课内容的设置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先修课程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师应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结合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既满足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学生通过考试的低层次心理需求,又满足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生的成就需求等高层次心理需求,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3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它具有预期性和激励功能。激发动机功能能否实现,取决于该课程的应用价值能否被学生认同。只有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才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该动机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力。学生个人的高、低层次需求已成为激发学生参与“工程光学”学习的主要动机,因此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从是否满足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会需求,从该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光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和学生的社会需求等高层次需求密切相关的。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光电信息器件研发和以此为基础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而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主要面向培养掌握机、光、电、计算机相结合的现代测控技术、精密仪器设计制造、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具有技术创新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两个专业对“工程光学”的要求差距较大。简单来说,前者的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后者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具体来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扎实的光学理论,为后继其他光学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未来光电器件类的研究和开发进行知识储备。需要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还需对相关知识的内在本质透彻理解。而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学习目标是运用光学知识进行测量或者是从事精密仪器的开发和应用,该课程在该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和其他电学类专业具有相同的地位,学生只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的应用,而对相关理论来源无需掌握,一定程度上满足该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
当前“工程光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所割裂,在课程授课内容上过多地考虑到光学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而缺乏服务功能,和该专业其他的专业课程设置联系不多。结合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对两个专业的授课内容设置上应把握学生的社会需求目标,授课重点有所区分。比如,“声光效应”这一知识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从光学本质出发,透彻理解声光栅的产生过程,以及该光栅的周期和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分析该声光栅对从其中传输的光的作用,最后了解声光效应在光学器件制造中的应用动态;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学生无需对上述要求完全满足,只需明白声光效应的应用,例如可以形成声光调制器,将连续光调制为脉冲光应用于光通信系统或光纤传感系统。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两专业对“工程光学”课程中知识点的社会需求这一高层系需求相差甚远。
所以,“工程光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主动贴近学生的专业,充分参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诸多知识点的讲授中区分侧重基础和应用,将授课内容和其他专业知识融合,尽力解决“学为所用”这一问题,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该专业学生的需求(深造/就业)紧密结合。
4 结束语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工程光学”教学的启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工程光学教学有积极、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将课程内容设置紧贴人才培养计划,将最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应用引入到授课内容中,改变目前相对孤立的课程内容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光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文章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讨“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改革。根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学生的先期知识基础和心理需求,参考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目的、分层次设置。对两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区分与侧重,最终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工程光学,教学改革
注释
11陈兴淋.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2 朱志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评述[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124-126.
33 刘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效实践教学上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3(6):310-312.
10.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十
我国是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在发展群众体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们生理与安全需求,人在处于匮乏性需求阶段时候,比如:饥饿,生病,失业,是不会想到生活中的高级事情,比如:健身,娱乐。而此阶段人群的群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政府行为,这是提升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大环境的基础条件。爱与尊重需求占主导的人群对在体育领域中可以得到很好体现,然而这种体育行为是有目的一种为获得某种归属感和尊重的需要而产生的暂时体育行为,这种行为代表人类体育活动目的性和选择性,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与支持,缺乏相对的自制和持续性。我国自我实现需要占主导的人群比较少,体育领域的自我实现是指人们对于体育非动机的,高度自治的持续性的体育行为,这个阶段是群众体育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体育动力来自于哪里呢?这是我们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体育需求,体育意志,体育动力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构成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即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认知,评价和意志[2]。顺序上看,如果没有形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情感;没有形成对事物的基本情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志。体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对体育本质与价值的认知,体育需求就产生了。于是人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体育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体育意志。按哲学大辞典表述,意志是人自觉地对自己活动进行调解的心理活动,而且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3]。个人意志是一种爆发力量,原动力。而理性将帮助其按常规路线进行,给予意志以信心,帮助意志超越自我,向更高领域涉足,而形成个人欲望,就是你可以成为的那个人。这种本能就出自于马斯洛心理需要等级向更高一级层次的走向,一层一层的需要的,化为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满足感,最终达到自我实现[4]。因此,可以认为体育动力的源泉是受个人意志驱动,而个人意志由体育需求产生,而对体育的认知与价值的理解决定了体育的需求。在不同需求阶段,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将有助于群众体育动力的形成。
2 联系需求层次理论看群众体育动力的发展
2.1 体育动力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是从匮乏性生理需求出发,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属于需要的初级阶段,主要解决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这个阶段人群对健康、健身的意识,滞后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心理严重,认为体育活动应归属政府行为,因此阶段除了要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外,应该普及体育运动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体育本质与价值的认知水平。
2.1.1 从生理需要的角度出发
需求理论中最低级别的需求:如水,空气。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健康等,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劳动与生活的技能,体育运动是在人类不断完善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原始人靠最基本的走跑跳投攀爬来完成对食物的获得和躲避大自然的威胁,这些身体活动是早期体育活动的萌芽,体育最初赋予着生存需要。如今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不再需要用奔跑,打猎获得食物,食物不再是唯一追求,人们通过劳动换取报酬维持基本生活的同时,也正在牺牲健康获得其他方面的利益。只有体育,运动的生活方式才能弥补和满足人体生态化需要,才能防止人种退化和机能衰竭,保持生命活力。但是,一个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或者一个勉强维持生存而日夜忙碌的人不会为生活中的高级事情费心,他所关心的是基本物质。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不达到一定程度,自由支配时间不足,体育活动很难在群众中普及。
因此,从生理需求上,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可以帮助培养锻炼的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群众体育经费应该向农村等弱势群体倾斜,特别是农村公共体育服与社会地方体育指导体制的完善,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保证。为群众体育动力提供基础保障。
2.1.2 从安全需要的角度出发
如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得到满足,接着就会出现安全性的需要,假如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法律,体制,秩序,社会保障等受到相关威胁的话,人们对安全的需要可能会更紧迫。群众体育的开展离不开政治稳定这个前提,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群众体育才能有效有序的开展;人们只有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才能安居乐业,追求健康生活。从另一方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获得运动的快感和能量的宣泄,释放大量具攻击性的能量。因此,体育也是社会稳定的工具,一个好的社会要发展要和谐,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各行各业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促使所有人有机会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而不是劳民伤财的举办全运会和开展大型群众体育表演,真正的群众体育应该以人为本的关注每个公民的运动权利的保障。
体育制度是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对体育法规建设有进步,但与体育发展相比,特别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建设极不适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因此对于加强全民健身的政策法规,以法的形式保障群众基本体育权利,并具备成熟的有效的运行机制,与明确的管理部门责任制相当重要[5]。
2.2 体育动力中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们对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了很好地满足,对爱和归属以及尊重的需要就产生了,支配着人们动机与行为。群众对体育的本质与价值有了进一步理解,因此对体育的需求层次也会上升。此阶段人群从数量上相对前面要少,对体育本质与价值有较好的认识,因此政府应该创造条件与时机,培养对体育的感情。
2.2.1 从爱的需要的角度出发
在重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产生了。其中对爱的需要包括感情的付出和接受,如果这个不能得到满足,个人会空前渴望同人们建立一种关系,渴望在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就像人们选择看体育竞赛,可能不是体育迷,也可能不懂得比赛育规则,但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现代通讯技术所造成的人际关系的单薄,以及代沟和持续的城市化。而拉近人们距离,最健康的方式并似乎只有体育活动了。
从这一需要层次出发,政府应将政策重心由原来重视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转移到培育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上来。政府提供经费和场地,建立地方性的体育指导体制,定期组织活动,并且长期坚持下来。一旦爱和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对群众体育动力的培养会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2.2 尊重需要的满足
人们都有一种获得对自己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
尊重需要在体育领域中的满足较为直接,体育具有教育属性,各项体育规则和体育精神告诉我们,在运动中要学会平等,尊重,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另外,只要你在某些项目中有突出表现就比较容易获得人们的好评与尊重,而外界的尊重反过来又会促进个体自信与满足。在这个层面上,政府应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宣传学习各项体育礼仪,开展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为单位的体育赛事,公开奖励和表扬运动积极分子,强调运动的难度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将体育成果与业绩挂钩,颁发荣誉奖章、通过媒体表扬优秀体育单位。
2.3 体育动力高级阶段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前面的需要可以看成是机体因为缺乏而需要的外在特性,而自我实现没有这个意义上的缺乏或者缺陷,他不是机体为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需要外界的东西,是人本身的发展,是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乏性动机,具有高度的自发性与自制性。体育是人们实现自我实现的最直接的领域,在西班牙,美国等国家把运动当成生活一部分,在大街上,学校和公园里随处可见正在跑步的人,没有目的,就像吃饭一样,没有人会考虑为什么要吃饭。这种自我实现的动力不仅来源于体育意志,更是一种长期的习惯,和体育精神的体现。我国这类体育人群比较少,然而这正是我国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迈进的最终目标。体育领域的自我实现将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体育活动转化非动机的体育活动,即体育最终成为人们展示人性和享受美感和快乐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必须重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从娃娃抓起。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教育孩子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一样,体育运动也应该成为这样一种习惯从小教授孩子。另外,要发挥体育志愿者的作用,成立群众体育志愿者协会,把我国群众体育精英人群组织起来,给有特长的人提供机会发挥其个人价值,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积极、热情、忘我、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也就是自我实现的根本体现,他们在为别人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实现自我价值。
3 结论
1.对体育价值的认知决定了体育需求,在人们利用体育价值的过程中产生了体育意志,将有目的性体育行为转为非动机行为的体育动力即体育领域的自我实现是群众体育最终目的。体育需求贯穿于体育动力形成的整个过程。
2.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群众体育动力发展阶段分为三层,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都属于初级的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是中级阶段的需要,自我实现阶段是体育动力高级阶段的需要。
3.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人群的体育需要不同,因此按针对性对群众体育人群进行相应的激励手段相当必要。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8-79.
[2]弗洛伊德.突破心灵: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101-102.
[3]哲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10,1675.
[4]余良华.理性与意志碰撞的体育动力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24.
[5]布特.体育本质的回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4):96.
[6]王丽岩.休闲体育:人性的回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205.
[7]《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32-135.
[8]李捷.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56-65.
[9]布特.和谐体育的哲学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04-105.
[10]陆作生.体育活动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J].教书育人,2003,(6).
[11]周鹏生.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6):61-63.
1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十一
摘 要:作文教学作为当前中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关键组成,良好的作文教学质量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的有效保证。基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下去探究如何优化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作文是学生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组成。但纵观目前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情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作文其实是抱有抵触心理的,不会写虽是其中重要因素,但是不愿意写是最多且最根本的原因。在马斯洛理论中,其精华部分便是对于人的需求格外重视,重点强调尊重人、关心人。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去改善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文章便针对于此展开探析。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主要将人类需求按照层次的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1]。由于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作文内容“假大空”、作文形式单一枯燥、作文指导过于僵化等问题,使得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对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生活的欲望并不强烈。在理清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之后,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去研究解决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问题的相关对策,能够让一线语文教师懂得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改进作文教学方式,进而走出作文教学误区,有效提升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1.营造安全写作心理环境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中将安全需求归为第二层次,其认为整个有机体都是追求安全的机制。而在过去的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将分数、考试作为写作的最终目的,而对学生的真实想法重视不足,因此也就导致学生在写作中不得不接受这一角色定位,在作文表达中也只会一味迎合教师想法,而无法表达内心。因此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教师要尽可能去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为学生营造更为安全的写作心理环境。
在现代教育理念当中,学生的知识接收效率实际与环境氛围的良好与否相关,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在作文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让学生敢于表达真我,则应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消除以往作文教学中的紧迫感与过于功利性的心理,使其对写作充满兴趣。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丰富多彩的经历,唯有在轻松氛围中才能将其表达出来,并且实现个性化创作。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在中学生身上主要体现在对人际交往的渴求[2]。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对于教师的肯定与支持尤为看重,并且有着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基于这一需求,教师便可以此为基础去寻求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写作交流活动,让学生主动上台与同学分享自己在写作中所得到的收获、感想以及具体的写作方法。如此一来,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会在他人的经验分享中得到感悟,以此去完善自己的写作。同时,在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所感所想表示充分的肯定、理解与尊重。对于表现良好,写作水平有进步的学生,要不吝赞美,充分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求,进而激发其对写作的兴趣,这份兴趣便是促进其不断进步的驱动力。
3.尊重学生,共同讨论作文的修改
中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都趋于成熟,所以自尊心都较为强烈,在内心中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教师实现平等相处,这一点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不谋而合。基于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写作的见解与看法,懂得善用激励手法去改善作文教学。
对于学生观点的尊重,在作文修改中能够得到全面体现。以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会对其全盘否定,并要求学生重新再写[3]。而实际上写作是一件极为主观的事情,为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作文中双方存在意见相左的问题,以构建民主平等关系去完成作文修改,这样一来学生的接受度也会更高。比如教师在提出对作文修改意见时,可向学生询问:“你觉得这一部分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说法”、“这一部分是不是能够写得更为详细一点”,通过委婉表?_方式去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进而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对作文中的纰漏进行填补。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中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使其对作文写作更有自信。
4.构建激励作用的作文评价机制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中,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最高等级需求。中学生虽未涉足社会,但其同样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任务,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去感知快乐。
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采取一定策略去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针对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向杂志、报刊投稿,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学生文章发表之后,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不要忘了对学生的自我实现加以提醒,避免其产生骄傲自满心理。针对写作水平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办作文专栏,定期挑选进步较快的学生文章放入专栏中让同学予以品读,抑或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全班阅读,以此去激励这部分学生在作文学习中付出更多努力,进而完成自我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基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视野下去阐述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从中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作文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帮助其完成自我实现。基于此,笔者希望通过上述探析能够为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研究提供可参考意见,能够共同推进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篇十二
随着时代发展, 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同时, 我国劳动力流动主体也经历着代际交替。20世纪60年代出生、现年40岁以上、90年代外出打工的第一代农民工, 随着年龄的增大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年龄的限制, 再加上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这些农民工纷纷还乡回流, 取而代之的是80年代后出生、新世纪开始外出打工的农民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即新生代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 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 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 其中, 16岁-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 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 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 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 (2008年为2.25亿) 职工中, 已经占将近一半, 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我国工人阶级主体已由第一代农民工渐渐转变为新生代农民工, 两代不同的流动主体的更替会给劳动力大军带来新的生机和问题。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第一, 新生代农民工多为80后和90后, 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早年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 让他们在相对父辈更加殷实的物质条件下成长, 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 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吃苦耐劳精神相对缺乏。而且新生代农民工年纪较轻, 平均年龄23岁左右, 80%的人未婚, 家庭负担小, 经济压力相对不大, 因此, 增加经济收入并不是他们外出务工的唯一目的。
第二, 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农村经济环境的改善,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高过第一代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 2009年, 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 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 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 相对传统农民工, 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的他们, 在触手可得的网络信息和走南闯北的务工经历中, 也增长了见识, 拓宽了视野。对于外出务工, 他们有了更多诉求。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1. 就业动机更复杂, 赚钱不是唯一目的。
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一般是迫于维持温饱的压力, 纯为赚钱而背井离乡。而青春年少、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 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经济收入在他们眼中只是一部分要求, 享受城市生活、获得城市认同和接受、实现人生价值并最终留在城市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追求。
2. 维权意识更强, 对工作期望更高。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 就业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文化技能水平的不同, 为他们外出就业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他们对劳动权益的诉求向更高层次发展。他们就业选择不仅看重工资水平, 更看中福利待遇、工厂环境、企业声望乃至发展机会等。
3. 向往城市生活, 渴望定居城市。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 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 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数据对比说明, 相对传统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特征的理论解释
马斯洛认为, 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 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 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一)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如果得不到满足, 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这就是说, 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 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新生代农民工在相对来说较为殷实的物质条件下成长, 不再缺吃少穿, 几乎也不存在“糊口”的需求, 温饱不再是他们唯一追求的目标。但他们大多从事“脏累差”岗位, 在很多行业还存在工作环境恶劣、劳动保护措施不力的情况, 工资水平长期偏低, 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 都成了他们安居乐业的障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需求虽已得到部分满足, 但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二) 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 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成为产业工人、城市市民是新生代的职业追求, 新生代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投射到对自己职业稳定的期望上。随着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企业用工越来越规范, 违反用工现象逐渐减少。但农民工多从事低端的体力劳动岗位, 这些岗位的用工需求多随着企业在市场中的销量订单的波动而波动, 不管是劳动关系还是收入水平都不稳定, 农民工的安全需求亟待重视。
(三) 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 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 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 初次务工的年龄不足18岁, 正处于婚恋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 他们更渴望在外出就业的同时, 爱情能够有所收获, 思想可以交流, 困扰能够倾诉。已婚已育的农民工多因为工作不稳定导致和配偶子女两地分居, 长期远离家庭生活, 不管是自身还是家人都异常孤独。农民工因为是外来人口而且从事“脏累差”岗位, 在城市社交中也经常被排斥在外, 因此, 他们身上的归属需求异常强烈。
(四) 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 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 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学历有限, 但他们一样渴望能成为被企业重视的人才。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农民工在城市中经济社会地位低下, 经常遭受歧视和不公正对待。尊重的需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五)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 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农民工多因为家境等原因中止学业, 提早步入社会, 很少受过完整的学历教育, 一般在“苦累差”的岗位上流动。而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上有着更多的期望和抱负。给予他们完善的职业生涯管理, 一要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 收获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二要挖掘其身上的潜能, 让其人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三、对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需求
要满足农民工的基本生理需求, 必须多管齐下。首先改善工作环境。在一线生产车间和劳动场地的设计中, 注意灯光、温度合理设置, 尽量减轻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污染, 做足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 做好职业病高发岗位的员工的体检和职业病预防工作。其次, 合理安排农民工作息时间。合理排班、调休、倒休, 尽量减少加班时间, 避免高强度、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对农民工职业健康的危害。再次, 改善生活环境, 可由公司统一配置生活设施齐备的集体公寓, 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最后, 经常做市场薪酬调查, 保持薪酬水平的竞争力和外部公平性。
(二)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需求
企业要加强劳动关系管理, 合法用工、规范用工, 主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为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杜绝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工龄工资、年功序列工资等制度设计, 留住老员工, 增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需求
对于未婚青年农民工, 企业应该经常组织各类集体活动, 如企业内部联谊、企业与企业之间联谊, 鼓励农民工就近交友;对于已婚已育但被迫与亲人两地分居的农民工, 因其多处在新婚期或孩子尚小, 对亲情的渴望更强烈, 企业要主动关心其家庭生活, 可以在能力所及范围之内采取一些举措帮其解决困难, 比如为其配偶安排合适的岗位, 安排其子女在企业驻地就近读书, 寒暑假接送其留守老家的子女过来与父母团聚等。对于员工数量比较多、情况复杂的大型企业, 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顾问, 疏导农民工的心理困惑, 引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尊重需求
企业管理者们首先要主动深入农民工群体, 走近他们, 了解他们的诉求, 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视;积极发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佼佼者, 对于表现优异的农民工代表, 企业一定要不吝宣传, 既能满足农民工的自尊心, 体现企业爱才之心, 又能在企业内形成赶、学、比、超、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还可以选拔高技能水平员工, 代表企业参与政府或者行业协会举办的各项技能赛事, 让他们在本职工作收获更多荣誉感, 进而激发其工作学习的动力。
(五)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实现需求
虽然在大学生遍地都是不得已卖出“白菜价”的今天, 对农民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看似有些遥远, 但随着近年来高技能人才市场持续火爆, 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不断涌现, 企业未雨绸缪, 提早规划, 从高薪聘请外来的高级技工, 转而培养企业自己的高级技工人才团队, 绝对是一个明智之举。企业可以给农民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支持其进行学历提升, 为此需要提供教育津贴和工作时间安排上的配合, 还可以为其规划明确的职业上升通道, 增强其职业发展的信心, 达到个人发展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双赢。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 他们有着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职业特征。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 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并在激励制度设计中予以体现, 已经成为企业用好留住新生代农民工的关键任务。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马斯洛需求层次,激励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 2010-6-21.
[2]新生代员工管理缺失[J].人力资本管理, 2010 (5)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