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

2024-09-16

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11篇)

1.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 篇一

职业规划咨询师的职业规划心得

其实,不论是创业,还是职业,都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因为,不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是人的生涯的一部分,创业更要职业化,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也算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吧。我是如是想的。总结了几点,都是个人失败的经历中总结出的,不完备,也不是必然,各位仅止于一看罢了。

一、职业规划心得

不想说80S和90S的区别,但不得不提及。同事中有一个90S的小姑娘总在说要进步要学习,我问,你进步的方向你学习的方向在哪里?默然。之后她又问“职业规划该怎么作?”我回答说,我帮你作不了,这是你自己作的事情。

之后在想,我是81年出生的80S的头,接触的也多是80S,80S没有90S那么多关于进步的渴求,也没有那么多学习的渴求,这是90S的进步,他们更城市化也更职业化,也是幸运。但可能是阅历不足的缘故,90S的进步和学习却很盲目,这是退步。

笔者认为,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是总结。总结自己的资金、资源、能力,先弄清楚“你”有什么,然后才能确定你职业生涯的起点在哪里,“你”的起速和加速度到底有多大。人生来不平等,等我们踏入职场时候就更加的不平等,但这不是抱怨的理由,它只是计划的开始而已,后面的路还有很长。

二、职业规划之减法

当我们用清单的模式列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时,请谨慎的抬笔,将其中充满不确定性和变数的项目划去。因为这世界充满变化和失望,所以,如果某项因素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那请忘记吧。看一看,最后我们能确定的项目还有几个。不过请不要失望,因为,大部分的起点在这时,其实相差无几。成吉思汗起家的时候不过也只有几幅生锈的铠甲而已。

三、职业规划之定方向

当我们确定了我们真实拥有的一切时,是时候选择一个方向冲刺了,

南辕北辙的故事听的多了,但千百年来仍然在不停地重复,如果我们选错方向,最悲哀的是,我们连作别人的寓言故事的权利都没有。所以,谨慎的选择方向,确定自己能作说明,适合作什么,这很重要。做一些必要的职业素质测试,是很必要。

四、职业规划之实施计划

选择方向只是开始,龟兔赛跑也是向一个方向前进的,但最终赢得比赛的是乌龟。所以计划是必要的。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计划包括:终极目标,长期目标,长期目标分解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分解后的任务指标。而短期的.任务指标包括,时间,任务(学习计划、职业成长计划)和质量。

职业生涯是需要不断地个人成长支持的,所以职业生涯的任务也包括学习计划和职业成长计划两个方面。而且学习和职业两个方向的进步不可互换,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倒塌。不要为一次进步为沾沾自喜,职业生涯的赛场栏杆遍布,当我们跨越一个跨栏而大笑时候一定会跌倒在下一个栏杆面前,没有意外。

五、职业规划的两个标准

有一句话说“日事日清,日比日高”。但人们都有惰性,所以当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但不要告诉别人,这只是压榨自己潜力的一种手段,当我们连续几次没有达标的时候,你是不是该调整一下状态,让自己更好的完成标准呢?

六、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只有职业

职业生涯是个很大的概念,不光包括职位的提升,还有个人能力、个人资产、个人幸福指标等等更宏大的愿景以及整个家庭的概念。所以,看看周围别的家庭都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一生有怎样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丈夫或妻子、父母、子女,从今天做起,善待他们,不要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周围的人,那些人的生活才是你职业规划的终极目标。

阅读本文后毕业生简历网还为您推荐了更多相关的文章参考:

毕业生就业应做的准备工作 毕业生职业规划PDCA法 大学生会计职业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 篇二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

(一)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与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台湾著名生涯咨询与辅导学者金树人在其编著的《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 系统地介绍了相关理论与实践方法。心理咨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是通过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方法、技术, 帮助个体心理系统与环境协调的过程, 具体为了解自己、了解环境, 给予大学生帮助、引导, 进而改变认知、改变行为的过程。比如, 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估;为学生提供现有的、准确的职业机会信息;帮助学生做出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选择;根据选择制定适当的目标等。在美国, 职业发展指导是所有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实施步骤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 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即了解需求阶段、问题确定阶段、方案检视阶段、生涯决定阶段和方案执行与评估阶段。前四个阶段, 都是在进行自我认知 (知己) 、职业世界探索 (知彼) 、选择合适职业 (人———职匹配) 等方面的探索, 更多的都是在认知方面, 具体为: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我的职业与生涯规划是什么?

在方案执行阶段, 心理咨询师最好是将来访者所有的目标进度列成进度明细表, 这样有利于来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时间计划,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家庭作业、自我契约等咨询辅导策略来完成具体的行为控制。进度明细表可以获得连续性的、系统性的反馈资料, 对于整体结果的评估, 则有助于了解目标达成和问题解决的程度。

(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心理咨询难点

在咨询中, 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很多大学生在完成认知层面的职业规划后, 在方案执行阶段, 显得力不从心, 不能够坚持。大学生进入大学, 面临环境的剧烈变化, 加之信息化加速、生活规模增加, 使得很多大学生一进校门就知道要考虑毕业就业问题, 但各种各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和大学生自己原有的观念发生碰撞, 他们又处在人生波动最大的年龄段, 从而引发思想上的矛盾, 产生逃避退缩心理。普遍存在一种“有目标、无行动”的现象。对于大学生来说,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学业生活压力、如何顺利完成学业以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二、生活分析心理咨询法的理论与技法

(一) 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法 (Life Analytic Counseling Method, 简称LAC)

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方法, 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是由日本学者松原达哉先生创立的。这种方法开始针对的是那些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的“无气力症”学生, 通过来访者反省生活行为、自我分析, 以达到有目的、积极地生活, 进而改善生活现状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通过开发者二十多年的发展、不断完善, 现在, 这一方法适用面也越来越广, 多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目标管理, 以提高效率。生活分析咨询法不仅在解决学生学习无动力的问题上有帮助, 而且可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二) LAC实施步骤

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法的实施步骤具体为:

第一步, 将当下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事一一列在准备好的标签上, 不管什么都行, 内容不限, 越具体越好, 如按时听课、完成作业、每天跑步、课外活动、联络朋友、给父母电话、看一篇散文、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争取一次课堂上的发言、每天起床对着镜子微笑一下等。

第二步, 将所写标签分类编组。例如学习、毕业论文、求职、健康、兴趣爱好、家庭、其他等。每组内标签数2-6张较合适。

第三步, 为各组标签命名。如学习、社团活动、健康等。

第四步, 按照目的必要性、可能性打分, 求出平均分。每张标签上的项目按照必要性 (Necessity:N) 和可能性 (Possibility:P) 认真思考后, 以100分为满分标准, 逐一打分, 必要性就是该事对自己的重要程度、紧急程度, 可能性就是自己的能力、时间、意志力、经济能力等对该事的实现有多大影响, 即该事项的可能实现程度。平均分 (Mean:M) , M= (P+N) /2, 将M分记在标签的右下侧。

第五步, 按平均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 编制生活行为分析计划图 (LAC图) 。按各组的重要程度, 从左至右排列组名标签, 然后根据平均分值, 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在LAC图纸上。 (见附图)

第六步, 选择两个最重要目标, 纵观LAC图各组上方的标签都是高得分的项目, 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更加重要的2个项目。

第七步, 制定最重要目标的生活行为分析日程表, 即LAC日程图。确立各目标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并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

第八步, 定期评估检查。以两大目标为中心, 根据LAC日程图去执行计划, 同时, 生活行为分析计划图上列出的项目, 也要尽量努力地做。计划开始实施后, 每周完成多少进行自我评价。

第九步, 制定新的生活行为分析计划图。一般每个月制定一张新的LAC图。上个月没有完成的项目可以再次计入标签, 同时, 补加新的项目。

第十步, 评价长期行为。把每个月的生活分析图保存起来, 6个月或1年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看所定的目标完成了多少, 评价可以由来访者评估, 也可以由咨询师评估。

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 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法就是让大学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到具体行为中去, 小步子前进, 让生活学习更充实, 并且不断反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信息, 真正从认知层面过渡到行为层面中去, 避免空喊口号、无行为的规划。

三、生活分析心理咨询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独到之处

(一) 生活行为分析

从分析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行为表现、规划目标入手, 对学生今后如何努力给予具体的指导。在生活分析心理咨询法中, 很多同学在上大学以前都在学习上表现得很优秀, 有热情, 也有积极性, 但进入大学后,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 因为多种原因失去了目标, 陷入消极状态, 热衷于打工挣钱或社团活动等。但是, 他们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感到满意, 在学习上的消极态度更多的是一种逃避行为。因此, 生活分析心理咨询法就是通过让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 分析并理清生活现状, 给予来访者帮助和指导。

(二) 重视现在的生活

在心理治疗中, 如精神分析法, 非常重视过去的经验, 挖掘过去的历史, 关注幼儿期, 重视潜意识层, 但生活分析心理咨询法将重点放在目前的生活行为上, 重视分析现实。

(三) 具体化

很多大学生从道理上明白应该做什么, 懂得要实现将来的目标应该踏实努力地过好当下每一天, 明白学习是正业主业, 应该努力。但是, 具体到实际行为, 往往是逃避学业, 热衷于电子游戏、打工或课外俱乐部活动, 也有人每天看电视肥皂剧、玩游戏, 觉得很高兴、很满足, 所谓“听过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生活、完成不好学习任务”。因此, 对他们只讲清道理或者一味地指示、提建议没什么效果, 必须指明具体的、可操作的、可实现的事情, 重视具体化, 指明具体的行为, 让学生明白此时此地应该做什么, 并接受, 从而促进改变行为。

(四) 数量化

现在的学生, 不少人从小学、初中、高中时代开始, 就会玩个人计算机和电子游戏机, 特别是大学生, 一般智商高, 又喜欢数量化的科学思维倾向。因此, 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行为一个一个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打分, 量化后再进行分析。

(五) 目标的可视化、明确化

学业方面消极怠学的学生, 对从何处下手去努力往往不清楚, 在其完成职业规划过程中更是不知所措。对于这部分学生, 让他们分析生活现状, 找到应该做的事和必须做的事 (不管什么都可以) , 然后具体的、一个一个地写在标签上, 写标签的时候, 可以考虑所写事情, 还可以反省、分析自己的行为, 找出小目标和大目标。通过各标签, 整理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标, 一目了然, 明确清晰。

(六) 自我洞察

对于学业消极的学生, 可以通过分数化、视觉化的小目标, 起到自我洞察的作用。从必要性、可能性出发, 系统地分析小目标, 列成一览表, 一边看一边思考“如果继续这样地生活下去, 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来讲, 现在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等, 从而做到自我洞察, 振奋精神。

(七) 个性化

每个学生的生活、能力、兴趣、性格、专业、成长经历、价值观各不相同, 生活分析心理咨询法重视个性差别, 尊重学生个人的生活、需要、能力、兴趣、适应性等, 使每个学生的生活行为分析都带有他们自己的特色, 更加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八) 通过评价行为强化动机

咨询师会要求来访大学生每次咨询时带着LAC图来, 对于完成的小目标, 咨询师便会给予评价和赞赏。所以, 每次用红色标志笔涂去已完成的项目时, 来访者会充满了成就感, 从而强化了动机。完成的喜悦、进步的喜悦使来访者的行为得到了强化。因此, 通过对来访大学生目标执行情况的评价, 可以起到强化动机的作用。

四、结语

据笔者工作经验,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能够把心理咨询当做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及能够认识到重要性, 但很多同学在咨询中倾向于得到较为具体的帮助, 以促成思维方式的改变、情绪的改善, 提供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等。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 运用生活分析心理咨询法, 可以很好地将目标具体化、数量化、可视化、个性化, 并且尊重来访者的自觉性、主体性, 让来访者完成自己定下的、可实现的生活目标, 从生活行为分析入手, 达到职业规划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 真正做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同时, 应加强学校辅导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可结合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各科课程教学等形式, 协助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目标。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 生活分析心理咨询法还是一种新的方法, 国内的研究和应用都还在起步阶段, 需要广大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 特别是一线的咨询老师, 不断地吸收优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加以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松原达哉.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85—88.

[2]谢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师用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2—15.

3.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咨询 指导

笔者从事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在此以机电专业2010级某班的龚某为例,谈谈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一、基本情况分析

龚某:男,17岁,2010级,进入本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成绩中等。2010年6月中考后,成绩未达普高录取分数线,父母都在某机电设备企业工作,所居住的乡镇周围兴起不少机电类企业,因而服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我校机电专业就读。由于自己对未来比较迷惘,入学后第一年的职校生活没有找寻到目标,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但他本人又不甘就此荒废光阴,希望能尽快走出迷途,确定人生目标,选择好人生方向,练好内功,做好就业准备。

二、咨询方法和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与指导——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龚某性格及其爱好,我们先安排龚某填写生涯问卷,了解到:龚某对自己的兴趣、性格有所了解,但并不全面;他对目前所就读的专业不确定是否十分满意;对未来没有清晰目标,但认为该专业较有前途;毕业后打算直接工作,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的发展;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科学理论和方法,渴望得到这方面的建议,对本人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

在此次咨询辅导中,笔者告知龚某,职业生涯规划是制订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六个步骤:自我分析、内外环境分析、职业(岗位)选择、生涯目标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具体计划与措施、生涯规划实施、规划评估与调整。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因此首先要求龚某认识自己,告诉他可以运用360度评估法,通过询问老师、亲人、朋友、同学来了解自己人际交往、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二)第二次咨询与指导——自我认知

在第二次咨询中,龚某讲述了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评价以及自我的评价:平时与人友好相处,人缘较好;关爱亲人、朋友、教师,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缺乏毅力、恒心,以致一直不能成为优秀生;有时多愁善感,犹豫不决,觉得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

在初步了解后,笔者分别运用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测试(GATB)对龚某的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进行测评。通过测评了解到:

1.性格方面:龚某的性格属于外倾感觉思维判断(ESTJ)。根据测评结果分析,龚某做事细致,踏实稳重,诚实可靠,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善于独立思考,也喜欢与人交往,善于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

2.职业兴趣方面:龚某属于社会现实型,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他喜欢实在的工作,乐于使用各种工具和机器设备,适合研究、技术性的职业,适合从事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

3.职业能力方面:测评结果显示,龚某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能专心地办理一件事情并将其做到最好,做重复的事情不会觉得厌烦,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对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方面的探索和分析,龚某对自己有了进一步了解,他本人也认为比较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认为有发展空间。但这个专业所涉及的就业方向有很多,如生产自动机(自动线)的操作与维修技术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安装与维修技术员,数控机床编程员与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技术员,CAD绘图员及机电产品营销业务员,电工,产品质量检查员等。龚某不知道具体应往哪个方向发展。笔者在第二次咨询结束后布置龚某完成下一个任务:通过人物访谈、网络搜索等方式进行内外环境分析和职业调查。

(三)第三次咨询与指导——确定目标职业及职业生涯路线

在龚某完成了内外环境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安排了第三次咨询与指导。通过调查,龚某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发现,近几年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迅速,自己所在乡镇的机电类企业达50多家,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机电技术人员尤其是机电设备维护人员的大量需求。他将自己的目标职业定位为企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人员,并能成为企业骨干,工作内容是电路维修、电路设计、编程等专业工作。要胜任这个职业,他认识到必须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技巧,掌握机械工艺装备与电器设备的调试与维修技能,具有编制机械工艺规程,设计一般工艺装备和电气设备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环境、自我和职业的探索分析,龚某不再迷惘,他看到了未来的曙光。在此基础上,让龚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抉择,并且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一条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龚某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为自己制订了短期目标(2年顺利毕业)、中期目标(5年优秀员工)、长期目标(10年企业骨干);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所处环境,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技术员——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技术部主管。

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发展路线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实现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因此笔者告诉龚某如何为自己的目标制订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并让龚某经过认真思考后,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

(四)第四次咨询与指导——制订计划与措施

在第四次指导中,笔者给龚某一张表格,让他将思考好的计划与措施等相应的内容填入,并一起进行适当调整。(见下表)

根据目标,龚某继续为自己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执行计划和措施。规划并未到此结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和措施实施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它们会影响到计划和措施的实施。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路线、计划和措施是动态的,是随着变化而变化的。当遇到变化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稍作调整。笔者还建议龚某根据这几次的咨询所掌握的知识为自己再制订一份备选方案,以便更好地主动把握人生,适应千变万化的职场世界。

(五)第五次咨询与指导——反馈与调整

由于有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龚某在第二年刻苦学习,练习技能,顺利通过了维修电工中级考核。如今龚某已走向社会,步入职场,在本市一家机电企业工作,他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技能,迅速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2012年10月获得了维修电工上岗证,提前实现目标。工作表现好,也深得师傅的称赞,这些都令他信心大增。

2013年3月回校时,龚某与笔者交流了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他的想法也越来越成熟,志向也越来越大。他说现在的企业既要技能又要学历,因此他会继续在提高技能和学历方面努力。但他还有更大的梦想——创业,结合他本人的爱好与实际,他对生涯规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提升学历的时间与途径不变,但将获取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计划提前,准备在2021年获得高级技师资格有了一定管理知识后开始着手创业。笔者告诉他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可以运用360度评估反馈来进一步审视自己,每一目标实现后要对下一步的主客观环境、条件做调查,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合理地定位职业生涯的方向。

经过规划的龚某已由一个当初懵懂、迷惘的青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目标清晰的有志青年,他对未来更加充满激情与斗志。他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但是他不再彷徨、犹豫,只要目标确定,他相信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消除的。笔者也衷心祝愿他早日实现梦想。

三、案例启示

(一)中职学生迫切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在中职学校,像龚某这样的懵懂少年有很多,他们初中毕业就面临着专业的选择,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职业认知,专业选择大多是服从父母,因此他们带着好奇或是无奈进入了第一年的学习。如果这时忽略了对他们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他们将会虚度这三年时光,三年后仍然是带着一片茫然踏上社会,影响到就业。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中考的失败者,不想在就业上再失败一次,因此需要老师为他们指点迷津,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职业规划师。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正确定位、获得事业成功的有效方法,但职业学校缺乏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职业规划师。因此,学校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尽责、专业、有能力的职业规划师,为中职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辅导,使他们能早日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这盏明灯照亮自己的前程。■

4.职业生涯规划案例 篇四

1、引言: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态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关心、帮助贫困生,以顺利就业为导向,针对贫困生表现出的心理情感特点合理规划,加强贫困生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心态度战胜困难,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本案例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探讨。

2、事件:

2003年9月,四川省资市安岳县农村贫困家庭的一个女学生在其年迈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在新生接待点的学院学工办的老师一下就注意到了她,因为从他们的穿着凭直觉能够感觉得到:一定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女孩特别内向,但非常懂事,背着一个书包,提着一个编织袋跟着父亲来到了接待点,在同学的陪同下办理了入学手续后,又回到了接待点。到了中午父女俩没有要离开的意愿,大家感觉他们肯定是遇到了困难。随后学院老师和两个学生干部陪同他们一起到学生食堂吃饭,在就餐过程的交谈中得知:他们把东拼西凑借来的钱交了学费后,已经身无分文。学院学生工作办的老师知道了她的情况,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孩子变的特别内向且缺乏自信,要帮助她只有不断的关心和培养,在生活上给予她关心和帮助,在学习工作方面为她提供锻炼平台。在她入学的一个月里,学生工作办的老师经常找她单独谈心,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接触机会多了,心理距离拉近了,她向老师述说了她的想法:自己家在农村,深感周围农民对她家的关心和帮助,同时对农村的贫困、农业的落后、农民的困难具有深刻的感受,自己真心的希望毕业后能为“三农”做点事情,毕业后也想在农业方面就业。

根据她的想法学院学工办的老师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方法,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建议其在大学阶段应该特别加强以下三方面的锻炼:

1、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技能,比如农村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她对农民具有深切的感情和对“三农”的了解是其从事农业的优势;

2、加强与人交流沟通,提高沟通技能和水平;

3、加强人群互动,提高影响力和领导力。在随后的大学四年中学院老师以其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导向,帮助其成长成才。

大一入学后,院学工办老师就把她安排到院学工办当“助管”勤工助学,一方面老师可以给她生活上的照顾,同时也可以让她不断的与陌生学生接触。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电脑时她可以学着使用(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原因,人学前从未接触过电子计算机)这样可以更多地接触电脑,也省去了上计算机的费用。

大二时,由于大一有机会接触了电脑和更多的人,加上自己特别认真、刻苦,计算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学工办的老师认为现在应该给她提供另外一个锻炼平台了,于是鼓励她去参加学院网络工作部的招聘,虽然应聘的同学基本都是大一的同学,通过应聘顺利加入了网络工作部,在大二期间学习了丰富的网络知识。

由于网络知识的扎实和在平时与同学的交流中收获了自信,同时老师给予了鼓励让她不断的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绩,自信心就更足了,大三在学生会换届选举时,当上了院网络工作部部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带领网络工作部的同学对学院的网页进行了全新改版,改版后的学院网页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

好评。

大四时,已经变成了一个信心满满的女孩,具备了良好的心态,积极准备参加各类“双选会”。大四下学期她只身一人来到了福建,在一家民间公益组织从事社工活动,随后又到了厦门“五齐”职业学校(“五齐”学校是由民间组织捐建的公益性学校,专门从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老师,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好评。

3、效果:

毕业后,她先在成都一家“NGO”组织(非政府公益性组织)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07年9月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北京梁漱溟乡村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启动的“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选中,参加了该项目第三期培训班学习(为期一年),该项目的目标是把学员培养成了适合中国农村发展实践和当代社会公益事业需求的人才,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骨干和后备力量。目前她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

4、评析:

当今的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随着高校并轨制度的实行,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调整,竞争机制引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其他同学更大。贫困生从进校后就特别关注毕业就业,希望早日工作养活自己。由于贫困大学生家境困难,担心自己没门路,没有好的“背景关系”,看到许多地方毕业分配凭关系、照顾职工子弟等,不仅害怕自己找不到好单位、好工作,而且自责、不满的情绪也较为强烈;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面对挑战,感到恐惧,择业的心理压力给他们带来了忧虑、恐惧、茫然。许多不良心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心态,长期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不仅要通过不同的途径从物质上

大力资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心理上积极地给予他们更多得关注和支持。一方面根据他们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为其达成规划目标提供有计划、有步骤、长期的锻炼平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积极地减轻和消除各种心理压力,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安心、努力的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并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5.五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案例 篇五

【姓名】

【规划年限】五年

【年龄跨度】19岁至24岁

【阶段目标】顺利毕业;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职业方向)

【总体目标】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个人分析】自己是属于那种很外向的人,善于沟通,曾经有过兼职推销人员经历并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且,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是市场营销专业,这也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社会环境分析】中国现在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国家,并且这种状况也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基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职业分析】社会的发展将会对市场营销的职业产生重要影响:对市场营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大。而且,社会对市场营销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个人选择的行业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比较感兴趣的是制药、保险和食品。这些行业都是社会所不可缺少的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空间也会相当大。

【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

目标分解:目标可分解成两个大的目标——一个是顺利毕业,一个是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

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一边修完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学好每一门课程;在选修课程中,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如何学好……对于第二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接触市场阶段,了解市场阶段、熟悉市场阶段。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接触市场阶段,要采取什么办法,和哪些公司保持联系……

目标组合:顺利毕业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则对职业目标(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有促进作用。

要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需要缩小自己和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的差距。这些差距包括:

1、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刚从事销售的人一般会认为销售只是卖出商品,但有一定经验的人则会认为销售是“卖出自己”——客户只有相信销售者,才可能购买商品。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需要向有经验的人员请教,并在实践中去体会这一点。

2、知识上的差距。书本知识的欠缺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应当是实践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需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参与真正的市场销售,在实践中体会书本知识,3、心理素质的差距。市场销售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作为一个被人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缺少的可能恰恰是这一点,往往遇到些许挫折和失败就会退缩。这种差距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消除。

4、能力的差距。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除了在实践中逐步学习之外,还要和七八名销售高手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请教和学习。

【检查和反馈】

在向高手请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书本知识很不够,特别是外语方面能力需要提高,否则,就无法适应现在的销售要求。所以,决定加强英语的学习,准备报一个英语的口语班,每周上一次课,同时,准备参加学校的英语角,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6.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 篇六

一、案例教学的选择分析

(一) 要遵循教材有效选用案例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依据大纲的要求要尽可能贴近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科教学实际, 紧贴学生的生活实践, 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材编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教材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有文字的内容, 也有必要使教材尽可能图文并茂。与此同时, 大纲还进一步要求相关的教材内容其体例要尽可能做到生动活泼, 教材语言不要过于繁琐复杂, 要通俗易懂, 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材所传达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内容中还选用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如在教材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比较典型的课首案例或者在教材中也穿插着一些文中案例, 这些案例的选用, 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可以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中传达的信息, 感悟本课的主要观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中, 教师遵循教材将案例巧妙选用到教学的诸多环节中,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遵循教材选用案例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 要从实际出发精心编选案例

在德育课教材中, 每一门课程中都编选了许多新案例, 这些案例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也比较紧密,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尽可能运用这些案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在不同的地区单纯运用同样的案例显然是不太适宜的, 因此, 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本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要编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编选是提升案例教学实效的前提和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施中, 要关注阅读《半月谈》《新闻博览》等报纸杂志的内容, 同时也要多看一些《今日说法》《新闻联播》等电视类节目, 在阅读和观看的基础上, 对于在教与学中具有一定价值的案例内容加以记录, 精心编选, 以备教学中能够有效运用。要实现案例的有效编选教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编选案例要遵循激励性原则。应该看到, 目前的中职学生, 大多的生源都是中考的落榜生, 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对学习与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 因此, 教师在选编案例时, 必须要遵循激励性原则, 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充满正能量、具有激励元素的典型励志案例, 来激发学生奋斗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见贤思齐, 积极主动地全面提升素质;2.编选案例要遵循时代性原则。新时期全社会倡导核心价值观教育, 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民主精神、时代精神以及中国梦的追寻都是这个时代精神追求的主旋律。因此, 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 所运用和选编的案例也一定要充分体现时代性, 突出教学的时代性;3.选编案例要遵循实效性原则。明理笃行是各种教学方法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 应该看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中,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实践教学方法。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形式是比较严峻和复杂的, 面对这样的职业规划现实,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 给学生“授之以渔”, 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案例教学法的选编要坚持每一例都要有所收获的原则, 让案例教学的选编与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预期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分析

(一) 要发挥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在本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 无论是教材中所固有的案例内容, 还是教师选编的案例, 在运用过程中教师都要尽可能将其呈现出来, 发挥案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案例教学实施的切入点, 不仅要精心设计好导入环节, 也要精心组织好教学的实施, 当教学实施结束后还要精心设计好总结环节, 与此同时, 教师要重视分析过程, 在分析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部分内容和难点部分内容, 分析不要过于冗长和艰涩, 让人难以理解, 分析要尽可能做到简要明快, 清晰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计固然重要, 但是教师又不能过于死板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要把握教学实施的节奏, 窥见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效性, 如果案例教学活动的实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要随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以期实现最佳的案例教学实施效果。

(二) 教师要学会适时调整

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经常是急于求成, 在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必须要达到事先预定的教学目标, 但是教学的实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 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时候其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经常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难以实现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 面对这样的教学局面, 教师一定要稳住阵脚,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有时候教师甚至通过学生的一个眼神, 就可以捕捉到教学的症结所在, 并根据这些症结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 通过正确引导实现案例教学的有效突破。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循序渐进, 在精心策划下, 实现教学的逐渐渗透, 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促进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开展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中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以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环节, 学生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 更多的只是处在倾听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 在教学中经常是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 难以有效发挥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主体性,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学中尽管教师尽力开展案例教学, 经常是讲的口干舌燥, 但是教师始终是案例教学的实施主体, 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更像是教学实施的局外人和旁观者, 这样的案例教学活动实施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因此, 面临这样的教学局面,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要尽可能尊重学生在教学实施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主体性, 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 也要成为教学活动有效落实的引导者。与此同时, 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彼此的互动, 组织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合作, 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设置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 学会思考,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规划能力的更好提升。

开展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对促进中职生职业规划与道德素养的提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阶段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 本文开展相关问题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摘要: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展开研究, 对促进相关教学活动的实效开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因此, 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职业生涯,运用

参考文献

[1]傅永刚, 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7.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 篇七

关键词:强迫症;放松疗法;元认知干预;心理咨询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美国精神卫生协会认为,强迫症的主要表现有强迫观念(闯入性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种。前者是指持续不断闯入人们的脑海中,并导致个体精神严重紧张和焦虑的观念、思想、影像及冲动;后者则是为了缓解强迫观念造成的压迫感、避免强迫思维的恶性结果而产生的强迫行为。目前针对强迫症的治疗多限于传统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就临床效果而言,其复发率较高,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利用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法和元认知干预对一名躯体症状、焦虑情绪明显的强迫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基本解决了该生的问题。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男,21岁,大三学生,身高172cm左右,体态正常,五官端正且稍显文静,衣着干净大方,言谈举止得当。来访者自述,从高三开始,自己上课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总是反复地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公式和定理。有时候自己心中知道那个知识点很简单,但仍会不断演算。此后上课经常走神,课堂内容不能及时消化,课后经常询问老师和同学,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上大学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缓解。脑中总是反复出现奇怪的念头,挥之不去。思想上每天都处于紧张状态,晚上失眠多梦,稍有响动就会惊醒,精神状态差。大二时因时常感觉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和精神状态不佳等导致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休学一年。返校后,虽然躯体化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心里时常会有奇怪念头,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会被这些念头干扰。心里明知想这些事情没有用,但还是挥之不去。睡眠质量差,多梦,心情烦躁。经常感到压抑、无助、孤独。重复行为出现得不多,但是在情绪不佳时,会经常洗手或者洗衣服(有时洗手最多可达一天20次)。情绪好时则可以控制住这种重复行为。心中苦恼,希望得到帮助。

二、量化评定及诊断

1.量化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5点计分)的结果为:总分183,阳性项目总数49。各因子得分:躯体化3.2,强迫2.7,人际关系1.5,抑郁2.6,焦虑2.5,敌对1.1,恐怖1.5,偏执2.2,精神病性1.7,其他1.8。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偏执几个因子的得分偏高。

2.诊断

心理评估结果表明,来访者并无精神病态。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和SCL-90的测量结果,结合来访者所表现出的强迫症状,且时间超过半年,因此初步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第一,来访者清晰辨别主客观世界,自知力完好,人格相对稳定,因而可以排除精神病等症状。第二,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诊断标准,来访者的情况可被诊断为神经症。来访者强迫观念明显,时间长(1年以上),评分为2;症状较重,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伴随一定的躯体化症状和社会功能损伤(人际关系差),评分为2;来访者自知存在病情,但是感到无能为力,评分为2。总分为6分,从心理冲突的总体状态来看,可诊断为“神经症”。第三,SCL-90的结果也支持该诊断结果。

三、病因分析

生物学原因:从高二开始,来访者的体质变得比较虚弱,经常胸闷、气短,大二时曾因身体状况休学一年。

社会性因素:从小接受正统教育,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与周围同学和舍友的关系紧张,导致负面评价增多,进一步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

心理因素:认知方面,总认为自己必须做到最好,一旦不达目标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心理承受能力差;个性方面,在传统高压环境中长大,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做事缺乏果断和主见,犹豫不决;情绪方面,一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可以应付正常的学习生活,二是怀疑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过去所学的知识,因而经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

四、干预过程

1.认知干预

向来访者解释清楚强迫症的一般症状,使其了解自身症状发生的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来访者说明,面对逆境应该调整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成绩的下降、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各种焦虑、担心甚至是恐慌等负性情绪。在负性情绪的作用下,便出现各种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并伴随有躯体化症状。各种负性情绪进而产生如“我怎么变成这样了”等负性认知,由此又会出现各种适应不良行为加剧这种情绪体验和评价。最终陷入“适应不良—负性情绪—负性认知—负性行为—负性情绪”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并伴有躯体化症状。

2.情绪干预

结合肌肉放松训练,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和认知进行干预。当来访者在自述过程中提高紧张或者焦虑的情绪体验时,咨询师并不需要对来访者的紧张成因进行深度剖析,而应对个体进行元认知干预,与来访者一起分析这种元认知观念。例如,咨询师可以询问来访者“你如何看待紧张对你的影响,你对焦虑持什么态度”。在来访者被紧张情绪困扰时,可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并结合系统脱敏技术分阶段、有层次地体会紧张和焦虑情绪。指导来访者在重新评价的过程中想象自己的成功经历和自豪事件。

如此循环往复,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来访者以更加愉悦的心境面对负性情绪,逐步形成针对负性情绪的条件化情绪和认知体验,进而改变行为方式。

3.干预后指导练习

要求来访者逐步掌握咨询过程中的情绪和认知调节方法,习得针对负性情绪的元认知监控及调节策略。当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新问题时,来访者能够及时洞察并采取措施,自行实施正向的条件化情绪和认知体验。要求来访者随时记录自己的情绪或认知体验感受,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帮助来访者找到自身情绪和认知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最终达到从认知层面迅速扭转思维惯性的目的。引导来访者敞开胸怀,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与负性情绪作斗争,使正性、积极思维常态化。

五、咨询效果评估

1.心理测评结果

咨询结束后,又对来访者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评。SCL-90的测量结果表明,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2.来访者自评

经过咨询,来访者感觉消极思想明显减少,上课注意力集中,不再被一些无关念头左右。思想集中,做事效率提高,加上和周围同学关系逐渐融洽,整体的精神状态变好了。睡眠质量提高,失眠多梦的情况也减轻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再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应对棘手的事件。

3.咨询者评估

根据观察,来访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说话铿锵有力,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透彻,自信心较强,积极情绪较多。遇到生人主动打招呼,和周围同学、老师的关系和谐。即使面对突发事件,也能平静地对待,不急不躁。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过去的失眠多梦等躯体化症状有所减轻。总体来说,达到了咨询预期效果。

六、总结

通过本案例发现,强迫观念型强迫症干预的关键是结合情绪体验纠正不合理认知过程,使其思维正向化、常态化。在元认知干预的指导思想下,帮助来访者从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具体内容中解脱出来,利用放松状态下的思维模式代替以往的认知过程,并使之自动化、理性化。在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的过程中,让来访者面对负性情绪时产生积极的认知过程和情绪体验。当习惯成自然时,来访者就会摆脱以往强迫观念的束缚,以健康向上的心境面对困难,达到心理咨询的目的。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黄才玲

8.李开复职业生涯规划案例剖析 篇八

李开复对谷歌说,别留恋哥,哥是个传奇

李开复辞职了!

网易甚至用了一整个专题来介绍他的传奇——他的传奇的经历,他的波折职业生涯发展,他未来跳去的公司,他当年那场微软的大官司,他跳槽的各种大道小道的消息,下面还附上历届离开谷歌的人的照片和未来去向。更有好事者回帖说,据统计,发现离开GOOGLE的人都是射手座!

李开复的离开为什么这样惹人注目,甚至比唐骏的10亿跳槽还要火?也许因为当年李开复8年前“fellow my heart”从微软来到了谷歌,实在是太传奇了,赚尽国人的眼光。8年后,李开复又对谷歌说,别留恋哥,哥是个传奇。

对于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人来说,李开复的跳槽其实是顺应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生涯就像个人的生命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和突破的过程。就好象孩子,该叛逆的时候要叛逆,该结婚的时候要结婚。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不同任务。这些不同的任务很难在同一个职位,甚至同一个公司完成,所以如果一个希望拥有完整的职业生涯体验到人,往往会发生两到三次的巨大变动。这些时间点也是有共同特征的。

国外有相关的生涯发展理论(如舒伯的生涯发展论),但是我更加喜欢用《道德经》来解释人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其实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李开复的职业生涯,正好是最好的范例。

人法地:20-25/ 30岁 生存下来,先安身再立命

1983-1988 22-27岁 读博士

1988-1990 27-29岁 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2年

20-30岁之间,正好是我们收入最少,支出最大的阶段。我们需要继续学习;需要谈恋爱、结婚、买房子、生孩子。每一个都是花钱的事情。这个时候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安身”。

地法天就是因地制宜,用自己最快的方式适应环境。作为博士的李开复,虽然知道商海才是他的理想,他却选择了最容易生存的方式——留在大学当教授。30岁那年,女儿出生了。

顺便说一句,相比李开复,今天很多大学生一接触工作,就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实在是不合时宜。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地法天:25/30-35岁 寻找自己的天赋

1990-1996 29-35岁 苹果公司互动多媒体副总裁 6年

如果在35岁之前,一个人还没有找到自己有特长的职业领域,这个人的职业发展相当堪忧。因为30岁以后我们已经无法通过体力取胜,而只能通过天赋

和特长和虎视眈眈的年轻人PK了。前HP总裁孙振耀说,外企中间很少有35岁以上的经理,就是这个道理。

在地法天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寻找自己的天赋能力,定位能够胜出的职业领域。巴菲特在32岁第一次成立投资公司,马云在31岁看到互联网,张朝阳在32岁开始风投搜狐,都是这个阶段。李开复在这个阶段选择进入苹果,发现自己搞IT科技做得如鱼得水,当年开发出来的QUICKTIME能够证明。

天法道:35-45岁 探寻职业最高点

1996-1998 35-37岁 SGI全球副总裁 2年

1998-2005 37-44岁 微软公司副总裁中国研究院院长 8年

这个阶段是职业发展的最高峰,现在占据媒体的头条、杂志版面的人,大多都是这个阶段的50、60年代生人。如果你在前两个阶段职业生涯发展顺利,到了这个年纪,要专业有专业,要人脉有人脉,要财力也有财力,你具有冲击职业最高峰的能力。

天法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到进入职业顶峰的道路,并且坚持走下去。当你在地法天阶段定位到自己的天赋后,你更需要的是毅力和坚持去形成你自己的“道”——其实所谓“道”,并不是地上划好的线条,而是你回首的时候自己踏出来的那条路。

俞敏洪31岁建立新东方,44岁在纽约上市,他的坚持踏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道”。李开复在这段时间也很“上道”,微软公司副总裁几乎是他作为IT科技人士的职业顶峰。在微软的8年,也是他做的最久的一份工作。

道法自然:45-60岁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2005-2009 44-48岁 谷歌中国区总裁 4年

什么叫做自然?“然”是“的样子”的意思,“自然”就是“自己的样子”!。这个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高境界:职业更多成为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外界的评价和成功。从成功的顶峰下来,他们深深感到体力下降,迫切感到该尽快为自己,为世界做些什么啦!于是他们在外界的惊叹中潇洒转身,安心的做自己去也。

但事实上,能进入这个阶段的人不多,他们大多数还希望留在过去的山上,直到一天被别人赶下来。

比尔盖茨53岁开始做慈善,王石53岁爬上了珠峰,李开复在44岁的时候追随我心一把,来到了谷歌,开始“做最好的自己”,4年过去,50将近,他说要选择做自己喜欢最的事情——帮助中国队年青人创业,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祝福他,也许这就是他“自己的样子”。

9.一个员工职业规划的案例 篇九

浙江某科技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国内市场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员工由创业时的十几人发展到近千人。然而,其华南区分公司的业务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在一年时间里,华南分公司已有数位高管相继离职。

对此,总公司十分不解。在公司总部,人员规模一直在增加,公司员工队伍却十分稳定。总公司特意派人飞赴广州,在一番考察之后,却并未发现华南分公司在公司架构、工作流程与销售渠道上存在任何不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该公司面临如此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

原来,在这家公司创业初期,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市场销售人员,面对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但公司的骨干员工却是相关行业的精英人士,他们是在认同产品市场前景、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明确方向的情况下加入该公司的。而一般的员工,由于面对一个全新的产品,无成熟案例可循,因此该公司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发展规划,使员工在企业中有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尽管当时该公司薪水与相关行业相比处于中下水平,但由于员工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员工对公司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使员工一直保持创业初期的昂扬斗志。

而该公司华南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方面同类产品已得到了充分的市场认可,产品市场已有多家企业进入。另一方面,新员工要么冲着该公司的名气和薪资而来,要么对这个行业缺乏了解。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明白自己在该企业的发展方向,自然也不会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在经历一些挫折后,部分员工选择了离开。对此,锐旗人力银行认为可对部分员工引导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的职业目标最好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如同该公司总部曾做过的一样,虽然在当时是无意识而为。

业内观点:

A、从员工自身的需求看职业生涯规划是责任,而不是“福利”———熊礼木(中山某电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在我看来,目前,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宣称的所谓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只不过是“做秀”,对外宣传形象而已,甚至有“炒作”之嫌。实际上,大部分人的职业规划是在经历数次跳槽之后得以实现。这也反过来说明职业规划的失败,或者职业规划能够实现的渠道过于狭窄。企业感兴趣的也是如何“挖人”,而不是给自己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但是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企业发展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不是对员工的“福利”。企业要发展,要做到百年老店,要做成行业老大,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要改变观念,不能再将员工仅仅看成是打工者,而应当看成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和员工完全可以是一种双赢关系。在现代企业里,员工应当是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最可贵的资本,是活的资本,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之一。

B、从企业发展的自身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企业人才库的有效手段———陈哲臻(祈福酒店管理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

作为企业来讲,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能使企业更清楚自身企业所拥有人才,对内部人才库的建立能产生巨大的帮助,建立内部人才库直接导致企业越来越关注及参与员工的职业规划。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先生曾用八年的时间栽培杨元庆等人,才能使联想集团多年来保持活力及不断成长。此外,企业能主动与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令员工清楚公司的长远目标,也能了解自己在公司的发展方向,更有助员工努力工作向目标迈进。从更深的层面来讲,当员工清楚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与期望值后,会激发他们的热情与创造力,激励他们克服困难来提高企业的绩效。为企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达到企业和员工共赢的局面、激励员工和留住员工的一个措施。

C、从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平衡上看职业生涯规划在帮助员工发展中发展自己———刘湘勇(全球职业规划师、锐旗人力银行加盟连锁机构营运总监)

10.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篇十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情感问题 ;认知治疗

―、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郑某,女性,24岁,汉族,在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一哥哥。自小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疾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关系良好,由于比哥哥小七岁,家人都随着来访者的性子。形成一种只顾自己的性格。来访者和家人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上学时朋友不多,比较喜欢独处。工作后,就更没有朋友了。

(三)来访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

精神状态:伤感,情绪低落,失落,总觉得生活学习没意思,经常哭泣。自我价值感降低。

身体状况:身体状况不佳,经常失眠,头痛,胃胀,食欲下降,但身体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社会功能:工作能勉强应付,与人交往的兴趣降低。

(四)心理测量结果:

SCL-90:总分115分(分界值为160分),躯体化1.00,抑郁2.46,焦虑2.40,强迫1. 6 (求助者有抑郁问题);

SDS:48分(分界值为53分);

SAS:40分(分界值为50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

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人交往的兴趣下降,感到孤独空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对自己很失望,没心情,感觉未来生活一片黑暗。

(二)个人陈述:我在某某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有一次单位抽调计生人员下村,大概是三月份,我认识了现在的男友(他是街道管区书记,三十岁,离异,有一个五六岁的女儿跟他前妻。),他和我不在一处工作,他长得不错,又关心人,做事周全,我依赖他。想留在他那里工作,而他也想将我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我是七月份调到他那里的。十月份我们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我告诉家人,父母均不反对。但一进入十二月,男友就说快放寒假了,要接女儿回来过寒假。我开始烦闷,焦虑,坚决反对。威胁男友说如果让我见,我就打她。我让你家鸡犬不宁。但男友还是让他女儿来了。我无法接受,哭啊哭啊。哭掉一卷纸。我狠心放下这段感情却又难以割舍,内心极其矛盾冲突,情绪低落。对工作感到厌倦。一个多月来,没有和男友联系。经常失眠,头痛,胃胀.食欲下降。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身材高挑,匀称,面容娇好,扎着马尾辫。语言沉稳,气质不凡。但眉头紧锁,目光茫然,神情抑郁,长吁短叹。对人有礼貌,说话有条理。

朋友陈述:她各方面条件还可以,人长得也不错,又有能力,为人较真诚。最近段时间,发现好像心情不太好,不爱和大家说话,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母亲陈述:她从小就非常好强,什么都随着她。家里什么活儿也不让他干。我和她爸爸哥哥都惯着她。

四、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抑郁、焦虑、睡眠障碍。

(二)、对该求助者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进行判断,该求助者知情意三者协调,有很好的自知力,主动就医求助,无精神病的感知觉和思维的异常症状,排除精神病,属于非精神病性的心理紊乱的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病程不长,没有造成很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排除抑郁神经症。有焦虑的现实情况,排除焦虑神经症。没有易激惹的症状,并没有感觉想控制或控制不了的情况,因而排除神经衰弱。

按照许又新的神经症的诊断依裾,来访者患病不到三个月1分,自己可以主动摆脱1分,能正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1分,总分为3分,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自我认知良好,因此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在一个月左右,半年以下。来访者的痛苦情绪持续1个多月。

3、反映强烈。来访者常常感到孤独、空虚,生活没有意义,感到前途渺茫,自我价值感低。

4、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对学习感到厌倦,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下降, 与人交往的兴趣下降。

5、情绪内容泛化。来访者的情绪低落泛化,对生活感到厭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来访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心理冲突的性质判别,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排除神经症的可能。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具有道德性质;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联系,涉及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如果心理冲突限于常形,充其量只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来访者的心理冲突时由于放不下过去的感情而造成的,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具有道德性质。

3、身体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4、从测验结果来看,来访者躯体化、抑郁情绪明显。主要症状是,心情低落,失望、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低。

(四)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①父母对女儿过于溺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妈妈很少管;②男友的女儿就要来了,不想接受与自己一起分享男友的感情。

(2)心理原因:①从小养成较内向,要强的个性。②行为模式上,较多顾自己,不考虑他人感受。

五、双方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一)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变情绪低落状态,主动与外界沟通。打开自己的心胸,包容别人,关心别人,关注别人的感受。重新树立自信心,转变不合理认知,提高认知水平。

(2)长期目标及终极目标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关爱家人,增强杜会功能。促进人格成长,促使潜能发挥。

(二)咨询选用的方法与原理

1,支持疗法--通过创设真诚、尊重、温暖的氛围,运用通情达理、解释、安慰、鼓励、指导等技术,给予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支持,使其尽情地渲泄痛苦、抑郁情绪,使一个月以来的压抑心情得到放松。这种疗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帮助求治者去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 2,合理情绪疗法--运用艾利斯的ABC理论,找出来访者头脑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针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促使来访者产生合理的认知、情绪,并建立新的有效行为。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三)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洵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存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力向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而的内容;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5次。收费标准:每次60元。

六、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

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心理帮助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其次,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让其了解和识别不合理信念并对行为负责,从而努力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并加以运用。

结束与巩固阶段:将来访者在咨询中建立的合理信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咨询)

1,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收集来访者的症状及其原因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2,方法: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具体化等技术让其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确立适当的咨询目标,制定可行的咨询方案。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木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协助来访者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同时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

(3)了解来访者为什么要进行咨询,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陈述自己的问题出在里,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

(4)发现来访者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

(5)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咨询方案。(6)安排日程。

第二阶段〈1次):支持与领悟。

1、使来访者尽情地倾诉心中的烦恼,渲泄不良情绪,咨询师通过倾听,以言语和非言 语的形式表达理解、共情、支持。

2、使用解释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达到认知领悟,明确自已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这一阶段的咨询,来访者一吐为快,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初步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固然是由负性生活事件引起,但与自身的人格和认知因索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自己过于自私。因此,自己应负责任。既然选择了当前男友,就意味着选择了其女儿。

第三阶段(2次):帮助与改变。通过前几次的咨询,我感到来访者有很多认知方式和观念是不合理的,在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让郑某认识到使自己难过痛苦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她对事件不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第一步:运用理论

1、解释ABC理论,并帮助來访者接受这一理论的观点。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是由于她现在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2、与来访者共同找出其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无论我对别人好不好,别人都应该对我好”等。

3、辩论:咨询师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使其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信念。

4、布置认知家庭作业,鼓励来访者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来访者有很强的领悟力,并能积极配合咨询师,认真完成家庭作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访者逐渐消除了一些不合理信念,建立起积极的合理的信念,并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心中常有踏实而温暖的感觉。现摘取咨询过程的一段,如下:

来访者:我妈妈什么也不管我,什么也不让我干。

咨询师:相对于你哥哥,妈妈更疼哪一个?

来访者:我哥哥比我大七岁,妈妈当然疼我了!连哥哥也不敢怎么样。

咨询师:你嫂子呢?

来访者:她更不敢了,我根本不理她!

咨询师:她是你嫂子,你也不理吗?

来访者:当然不理了,我想理就理,不想理就不理他们。

咨询师:如果他们让你买东西给他们,你怎么样?

来访者:不可能,我才不会买给他们呢。

咨询师:如果爸爸妈妈让你买东西呢?

来访者:我就说你怎么又让我给您买东西?

咨询师:给侄子、侄女买过东西吗?

来访者:(摇头)没有。

咨询师:如果你结婚,我们都需要哥哥嫂子送的,你怎么处理?来访者:(思索)......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咨询师:你说呢?别人家的小姑是怎么做的呢?

来访者:嗯,我明白了,我以后也像别人一样关心家人。

咨询师:我们在包容关心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第二步:鼓励来访者包容别人,关心别人。关爱家人,悉心体贴家人。扩大交往,主动向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寻求情感上的支持,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步:确立生活目标。敞开胸怀,拥抱家人,包括公公婆婆,拥抱男友的女儿。接纳生活给予的一切。这是帮助来访者走出情绪低落,真正进入健康状态的根本保证。

第四阶段(1次):结束与巩固。

1、总结收获.指出来访者在咨询中取得的成绩、进步,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2、回顾咨询要点,检查咨询目标实现的情况,进一步巩固咨询成果。

七、咨询效果评价

1、来访者自我评估:情绪变得开朗、乐观,头痛减轻,食欲、睡眠良好,只是偶尔失眠,对自己和其他事物有了重新认识,心态平和,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2、咨询师的评估:来访者进步很大,情绪低落明显好转;认知水平显著提高,由于惯性,偶尔还会出现不合理信念,但自己能意识到,并自觉地进行辩论;社会功能增强, 能主动与人交往,并树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3、他人及朋友的评估:家人及朋友都觉得来访者变得比较开朗,跟来访者交流更加顺畅,关系也较之前更加融洽。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44分,躯体化0.08,抑郁1.0,焦虑0.6,强迫0.8; SDS:总粗分35分;

SAS:总粗分28分。

半年后追踪反馈的结果,来访者情绪稳定;人际关系良好,和家人相处较好;和男友已经结婚,能够接纳公公婆婆,女儿只是偶尔见。每天记日记反思自已;能够更加成熟的对待家人。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年版,笫1版,笫15-17頁、第135- 146页.

11.同性恋案例咨询探讨 篇十一

案例:求助者,女,22岁,大学毕业,短发,中等身材,衣着中性。

初中时有一种觉得和女生特别亲的感觉。高中就有一位大胆的女生写字条给我,说“我爱你”。自己觉得特别受用,但不想分散精力,没有过多地来往,后来女生负气转校,这件事不了了之。高中毕业考取外地一所大学,遇到一女生,同住一寝室。女生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性格开朗、说话幽默、善解人意,遂生好感,朝夕相处,觉得非常快乐,非常放松。1年以后,私底下以“恋人”相称,形影不离,经常拥抱、接吻、相互抚摸,还有性交行为,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毕业以后,因为女孩是本地人,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工作过程中有一男孩追求,顺理成章就成为男女朋友。毕业以后为了她逗留在那里3个月的时间,不停地找工作,希望关系能够持续下去。结果,有一天她告诉我说:“想改变我们的关系,只想做最好的同学,最好的朋友,不想做这样的恋人,她觉得我们这样下去是没有结果的。她已经有了他愿意交往的男孩”。听完她的话,我觉得有一种背叛的感觉,就回家了。从此,心情烦躁,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不愿意出门,不相信任何人。在这期间那个女孩经常给我打电话安慰我、鼓励我,并且还利用假期带着男朋友来看我。我无法忘记她,有时候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不可能变为现实,我离不开她,但是一想到社会的不接纳,甚至可能伤害到家人。我的家庭有点特殊,父亲在我十几岁就过世了,母亲养我不易,所以很矛盾、很痛苦,每天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经过挣扎,决定寻求你们的帮助,想改变自己。

通过对求助者基本情况的了解,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个人中心疗法

个人中心疗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他对人有极大的信心,强调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一种积极和乐观的人性观。要求把求助者放在第一位,强调心理工作人员个人的特质、态度、人生观,给求助者提供一种安全、接纳、信任、尊重的环境,使求助者感到被接纳。在此案例中笔者自始至终都在运用这个方法,成功地帮助了求助者。

真诚一致,减轻求助者的心理压力。真诚与诚实是一个心理工作者最基本的特质。一般在我们与求助者建立关系时都会告诉求助者:(1)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但同时要记住你自己也要帮助自己;(2)我们之间要做到真诚与坦诚;(3)我们相互尊重;(4)我会为你保守秘密。实际上这就是给求助者创建一个充满温情和安全的心理环境,有助于缓解求助者紧张的心理压力。例如此案例中,初次会谈时就已经感受到了求助者来自社会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压力,其后的会谈中也不时暴露出求助者自责、愧疚和负罪的心理。所以,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始终营造一个安详的、和谐的、无威胁性的氛围,使求助者感受到笔者的真诚,使彼此的关系更为深切、融洽,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缓解了求助者的心理压力。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接纳求助者,保持良好的咨访关系。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要求无论求助者的问题及行为如何,都要尊重求助者,要接受他的人性,接受他的各类情绪。在此案例中,笔者非常明确地告诉求助者:“在我们这里没有道德评判,我只关心你是否快乐?”由于求助者感受到了笔者无条件的关注,所以求助者无需畏惧对她的印象,而能将她的行为、感受、意见毫无隐藏地说了出来。这样良好的咨访关系建立起来后,我们彼此信任,为求助者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共情,帮助求助者了解自我。共情指同理心、同感、投情,就是对求助者的问题具有投入的、设身处地的、“见景生情”式的理解。在此案例中,求助者问笔者:“在这个世界上两个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你觉得是因为哪些原因?”于是笔者将自己的看法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并且举了一个例子,听完后,感觉她变得轻松了许多。其次,往往同性恋者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是不相符的,帮助求助者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使自我概念与自我相统一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此案例中的求助者,实际上她的身体及生理特征是女性,但她在生活中把自己幻想成一位男性,行为与真实情况不相符合,这也是造成她痛苦、烦扰的原因之一。所以,重建当事人的自我概念是此案例咨询的一个目标,让她明白自己的行为与真实的自我应该相符,达到自我概念与自我的统一。

2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强调人的潜意识和童年的生活经历对其成年期的影响。笔者觉得对于同性恋者童年生活经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请求助者自由联想,毫不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经历:从小自己生活在奶奶家,独立生活能力强,爸爸非常严厉,从不开笑脸。记得从六七岁开始,心理特别羡慕那些一家三口在一起过日子的情形,比如一起散散步、打打球、看看电视。但是,这样的日子一天都没有过,爸爸好像永远那么忙,自己过得非常孤独,经常在想他爱我吗?偶尔还听见他的自言自语:要是个男孩多好。大概到了十一二岁时,身边的同龄人说我长的像男孩子,酷酷的,没有一个人说我长得漂亮,从此之后我就穿着中性化,没有穿过裙子和花衣服。初中三年级时,还有女孩子给我写情书,自己也觉得有点喜欢女孩子。读书比较优秀,一直以来在班级里当班干部,自认为能力比较强,只要想做的事都能做成。她感到父亲对她很冷漠。她既崇拜父亲又很怕父亲,骨子里有个信念“一定要超越父亲”,疼爱母亲。母亲虽然很慈爱,但观念却很保守,小时候轻易不让她同周围的男孩玩耍并且说他们很坏。

听完求助者的叙述以后,对求助者的早期经验进行分析,帮助求助者找出自己形成同性恋的原因:从小缺乏家庭的温暖,父亲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母亲不正确的引导,青春期的不良遭遇,导致性取向出现偏离。采用这种方法为求助者大概进行了3~5次咨询,以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自我了解。

3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此疗法重视患者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强调认知过程对行为的重建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认识与信念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人身上引起的反应后果会截然不同。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认识与信念系统,所以心理工作人员必须要能发现求助者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运用具体的专业技术,帮助求助者。

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不良认知,减轻焦虑。求助者总是觉得同性恋是一件伤风败俗的无脸见人的事,为了改变她的不良认知,(1)与她探讨同性恋形成的原因:遗传、早期特殊的经历或家教不当、外界的诱因等。(2)给她提供性取向方面的知识。一个人选择伴侣可以是异性恋,可以是同性恋,也可以是双性恋,是人类固有的自然现象。告诉求助者同性恋不是病态,使她自己意识到,自己也是正常的,从而在认知方面上达到一个强烈的自我认同。(3)探讨同性恋的社会认同:我国有历史记载的同性恋现象,比较著名的就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余桃之癖”等。就目前而言,同性婚姻(民事结合)已合法化的国家有: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荷兰、西班牙、法国、德国、芬兰、瑞士、葡萄牙、比利时。在我国,中国人民大学的李萍在分析同性恋行为所包含的伦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性恋伦理评价的三个原则:即自愿、隐私和不伤害原则,可以作为促进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现象和同性恋者保持宽容、人道心态的有益参考[2]。(4)同性恋与疾病。同性恋并不等于艾滋病,危险的是他们的某些性行为方式,而不是同性恋本身。与求助者进行了大约5次咨询,不正确的看法和观点有了改变,明显地感到求助者的焦虑感减轻了。

为了保证疗效,达到预期的目标,当事人自信心的建立也是重要的环节。自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改变同性恋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例如此案例中,通过运用“你走进心理科,主动寻求我们的帮助,说明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得到解决,是有信心的表现,对不对?”,“你这段时间在生活中按照我们的具体要求在做,说明你有掌控自己的能力,对不对?”等激励的话语,对求助者的认知产生影响,建立战胜困扰的信心。

4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首创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桑代克、赫尔及斯金纳所创立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以及上世纪60年代末期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与求助者的共情、问题的分析以及认知上的改变,我们才考虑运用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应当针对求助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4.1 放松训练

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平稳呼吸。较简单的方法是深吸气,慢吐气,一般连续做5~6次,10 min~15 min即可。应付求助者的紧张、焦虑、不安。

4.2 厌恶疗法

此案例中求助者对她的母亲始终都有愧疚的心理,一直都强调不要把她的真实情况告诉她母亲,所以笔者要求求助者想象一下当她的母亲知道情况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她说母亲会情绪非常激动,会生气、大怒、不认我。然后,又叫她想象和她的同性女友一起亲热、抚摸、拥抱的场景,当她想象得很投入时,又告诉她周围有她的亲戚、朋友、同学在指责、讥笑、讽刺、谩骂她,这时又想象母亲伤心欲绝、痛苦的表情,马上用手掐自己,要使点劲,掐痛自己。通过反复体会这种痛苦的感觉,而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告知求助者坚持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同性恋的心理,并让其以后只要出现想和女性同伴在一起的念头,就要运用这种厌恶疗法。

4.3 自信训练

求助者会出现思想反复的状态,笔者就要求求助者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心理和自己对话十次“我很棒,我能行,我不想和她来往了”。通过积极的语言暗示后,就要求她在生活中与男性接触,去了解男性,增强对男性的好感。有针对性的行为矫正2个月后,自我感觉比以前轻松了很多。

5 讨论

5.1 随着对同性恋文化不断地深入研究,社会大众已经

意识到这一群体的存在,逐渐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去面对同性恋者。但是在本地区受传统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同性恋者的生存环境仍然十分尴尬,这给同性恋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求助型同性恋者的比例较高,应消除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3]。但是,在咨询过程中应注意的是,鉴于目前同性恋群体在社会中的边缘状态,在咨询环境中不应该鼓励和支持存在性取向变化因素的非素质性同性恋者进一步向偏离方向发展,因为继续发展下去其同性恋倾向会进一步强化和固定下来[4]。

5.2 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多种方法的综

合运用对于求助型同性恋者的帮助是有效的。但在运用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是真诚的、真挚地去接纳求助者,要与其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然后帮助其找出问题的症结,改变其不良认知,最后借助行为矫正的方法,减轻痛苦,走出心理压力,适应社会生活。

5.3 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教育。在这一阶段,要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家长不要女孩当男孩养,男孩当女孩养;要输送生理知识,明白男女的性别器官、结构与功能;掌握正常的同性与异性交往方法,树立正确的性心理、性道德、性伦理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

摘要:目的 通过对求助型同性恋个案的成功咨询以进一步提高对同性恋的认识及咨询与治疗方法的掌握。方法 对求助型同性恋者采用个人中心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心理学方法帮助求助者改变其性指向障碍。结果 经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手段使求助者走出心理困惑,取得初步疗效。结论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运用正确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法是求助型同性恋者咨询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求助型同性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案例探讨

参考文献

[1]高燕宁.同性恋健康干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

[2]李萍.同性恋现象的伦理分析[J].河北学刊,2004,24(3):48-52.

[3]曾春娥,黄水群,田利光,等.女女性接触者/群体及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3):294-296.

上一篇:对大学后两年的计划下一篇:临床检验研究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