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共19篇)
1.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一
建和谐校园 创文明城市
——东门外小学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活动总结
----东门外小学 张丽 我校积极配合邯郸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构建“平安、文明”的和谐校园,利用暑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也赢得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文明城市创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活动汇报如下:
1、开设道德讲堂,开展宣讲活动
7月20日,在与我校共同组织下,道德讲堂的开讲。教师、学生、家长,为宣讲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和要求、文明知识、文明礼仪以及身边道德模范的事迹提供了一个舞台。道德讲堂活动之前,大家先诵读邯郸市文明公约,再说道德故事,通过“道德讲堂”,鼓励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从而传颂凡人道德故事,彰显道德榜样力量。他们的感人故事,讲起来原汁原味、听起来倍感亲切,让大家感觉可信、可敬、可学、可为。自开设“道德讲堂”后,树立了道德典型、传播了道德事迹、激发了全体师生的道德智慧、汇聚了全体群众的道德力量。
2、小小志愿者在行动
为支持邯郸创建文明城市,引导少先队员在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做文明小市民的同时,少先队大队部积极和东门外社区领导取得联系,动员红领巾志愿者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体验活动,创造“人人参与、人人文明”的城市环境。
(1)组织红领巾志愿者走上街头,向周围群众发放有关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单。
(2)组织红领巾志愿者小分队深入家庭、社区开展帮五保户打扫卫生、清理楼道等实践体验活动,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
本次活动分别在7月26日、7月30日邯郸科教频道《今日丛台》栏目分两期播出。我们全校师生将继续精诚团结、振奋精神、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将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进行到底。
东门外小学政教处
2.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二
一、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的现状
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覆盖面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 志愿服务组织者大多忽视对志愿活动的保障,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较为危险场所、参与者对工作性质不熟悉而潜在的危险等等, 组织者没能与参与者签订“自愿服务的相关责任与权利”、“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险”, 应而没能履行到保护的义务。
而与志愿者签订协议方面, 口头协议占全部志愿服务的30%, 签订书面协议的占9%, 没有协议的占61%。可见, 志愿服务的协议保障方面相当欠缺。从专业培训看, 没有一家机构给志愿者有全部专业技能的培训, 有的只是关于本次志愿活动的针对性培训, 而没有让志愿者更充分、全面的了解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从专业培训的角度看, 组织机构基本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培训, 而忽略了与实际场景与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培训;从为志愿者提供基本补贴看, 将近1/3的组织机构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补贴, 而1/5的组织机构则未能做到;从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安全等保障来看, 高校与民间性组织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安全保障相对欠缺, 而政府性组织和自发性组织在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安全保障方面就相对完善。
二、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志愿者对参与活动危险性认识不高, 对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法律知识, 对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 没有及时对组织机构提出应有的权益保障诉求;更有甚者, 在权益已经受到侵犯或者已经知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 仍没有对组织机构反映情况。甚至有些组织机构对志愿活动的本质隐瞒, 更甚参与者根本就不知道志愿服务是什么。这导致服务质量低下, 志愿者人身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其次在有经费资助的志愿者活动中支出最稳定的是政府经费, 而在有经费资助的志愿者活动中, 高校和社会组织比例占多数, 但是高校和社会组织的经费支出不稳定, 很难保障大多数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
再次志愿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相应政策不够完善。例如《民法通则》、《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护法》等等, 上述国家法律法规所提出的措施, 都跟志愿者活动看似有关, 但是联系又不是太密切, 这就导致在志愿者在权益维护的时候在法律面前模棱两可, 缺乏一定的确定性。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的对策
强调对大学生志愿者自我保护的意识的加强。首先高校要对志愿者开展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对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一道屏障, 并要求大学生在网络、新闻、报纸等载体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活动等相关信息。不仅如此, 组织机构也应该及时向志愿者进行合法权益保障的相关教育。最后, 全社会应转变对志愿者服务的认识, 不要一味地认为志愿者就是“廉价劳动力”, 甚至“免费劳动力”, 这样, 志愿者的权益才会得到保障, 从而提高志愿活动的服务质量。
组织机构及时向志愿者公开志愿活动的形式、内容, 并对组织机构与志愿者签订的各项协议及时地进行公开、公式, 只有让志愿者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 志愿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以及秩序才会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为志愿服务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志愿活动的性质就是自愿、自发帮助集体性活动、受困人群的活动, 参与者虽然不能以营利来当做志愿服务的核心, 但是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会使志愿服务更顺利、更有序、更长久的开展下去。
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立法及政府规章。在我国志愿者活动缺少立法的状况下, 及时出台一部跟志愿活动紧密相关的法律是迫在眉睫的, 而只有通过国家层面的强制力来保障志愿活动才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同时制定的法律要人性化、简单化、易操作化, 才能更体现出法律约束的本质。
总结: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我国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 承载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首先,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力的提升也推进的我国在国际上的公益形象;其次,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也推动了社会文明、我国福利事业、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再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也对高校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大学生提供的平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不仅锻炼的学生自我动手的能力, 也把德育为先的口号付诸实践。所以如何做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保障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 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既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也是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摘要:志愿者群体既是国家发展所需的中坚力量, 也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集团军的主力, 如何建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保障机制, 是关系到高校与社会和谐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维护大学生志愿者自身权益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曦、潘小俪、刘晓东.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科技大学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和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08) .
[2]尤小红、王雯霞.高等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
[3]陈卓.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的合法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 (1) .
[4]王海州.努力把青年志愿者事业做大做好[N].中国青年报, 2001-2-24.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价值研究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德育价值
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队伍日益发展壮大,为引领社会新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使大学生陶冶了思想和情操,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概述
1.志愿者活动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内涵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青年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计划、有组织、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参加的各项社会服务活动的总和。
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特征
(1)自愿性。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为原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性强,这可以说是区别于其他活动最突出的特点。
(2)实践性。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既能服务于基层,接触到课本学不到的社会,学会了无私奉献;也能在实践中充实理论知识,自身获得了无形的收获,同时也引发了其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层次思考。
(3)时代性。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局,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要与“开拓、进取、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社会正气,贡献自己的力量。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类型
(1)社会公益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该项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公益文化教育性的服务;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等服务基地,为其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
(2)专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该项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为国家、省、市等举行的重大活动提供服务。
(3)扶贫助困活动。该项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贫困、基础医疗卫生条件差、基础教育落后等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开展“三支一扶”活动。
(4)环境保护活动。该项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集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水污染治理、防风固沙、清楚白色垃圾等环保服务。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价值
(1)有利于展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风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个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过程,大学生在其中将自己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意识,表现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等诸多因素构建的社会主义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诸如社区服务、文化传播、扶贫助困等活动,将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充分地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做到从“言”到“行”的转变。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地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体验生活,感受民生民情,关注弱势群体,自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同时激发出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德育价值的策略分析
1.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价值明显,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它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
(2)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缺乏完善的活动、组织机制。
(3)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法律、制度保障不健全。
2.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德育价值的对策
(1)提高对志愿者活动育人功能的认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高校开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平台,是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2)健全高校内部组织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组织内部管理机构,科学分层,明确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职责,这样的组织能使大学生顺利发展,完成使命,成就个人的成长发展;其次,规范招募机制,加强志愿者培训,要选择合适的志愿者,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激活人力资源,将志愿者价值最大化;第三,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自我管理、兴趣活动等表现一一进行考核评分,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有所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有所改进,并为创建一个一流大学生志愿团队共同奋斗;最后,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选出一定的志愿者或者志愿者团队授予一定荣誉行的称号或荣誉,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这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价值得到肯定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会保障机制。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与推进,更需要从社会的角度进行运转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撑环境。
总之,志愿者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生以其实际行动诠释和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十分大的作用。只有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建设和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2]陈学明.青年志愿者与青年志愿服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
[3]颜开饵.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2(9)
[4]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5]王泓.论大学生志愿者姓丁的社会价值[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作者简介:
4.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心得 篇四
2014年3月2日上午,我们班组织了“青春学雷锋,共创中国梦”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内容是宣传交通法规,规范交通行为。上午九点,志愿者们分别赴各个重要路口路段开始活动。我们向过路行人发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单,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这次活动整整持续了三个小时,志愿者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整整站了三个小时。其中没有一个喊苦叫累。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向市民宣传交通法规,正在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改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志愿者们成为了城市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树立青年志愿者良好的社会形象。路过的市民纷纷对志愿者们的这种精神表示了赞扬,有了大家的鼓励,志愿者们表示自己要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经历了半天的路面执勤,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交通秩序的维护者和执法者的辛苦和责任,在路面站岗执勤,从早到晚经受风吹日晒,更重要的是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随时注意车辆、行人遵守交通秩序通行。虽然大部分市民和机动车驾驶员都能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但仍有部分群体不走斑马线,当提醒他们的时候,有的甚至置之不理,有的机动车抱着侥幸的心里,不顾路中央的双黄线随意调头,有的见路况好,速度开的很快,还有的抢过红绿灯,在行车中不系安全带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行车行为,都会为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这次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我们的文明交通意识和安全意识,拓展了文明交通宣传阵地,营造了浓厚的文明交通氛围。通过实地参与交通管理,更能了解驾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充分认识到不文明出行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助于自己练好驾驶本领,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从这次活动中,我还学习到了很重要一点,那就是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别人横穿马路的时候,该怎么规劝才能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横穿马路的危险性与不负责性,从而以后再也不做类似的事;别人向你问路时你又得如何讲才能让人明白,而遇到自己不清楚又该怎么办,一句“对不起,我也不知道”呢还是怎样?所有这些要真正学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交通文明志愿者活动总结报告 篇五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成立学校文明交通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认真抓好落实,以落实_为指导,以创建平安和谐金水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文明交通素质为根本,密切配合中心小学,积极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结合实际,明确任务,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活动内容
1、召开春风满校园行动动员大会。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充分认识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指定交通安全系列活动方案。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间,对全校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动员,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必须高度重视交通安全,认真学习有关交通安全知识与法规,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努力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召开班主任专题会议,部署活动的实施。各班充分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各班在五月10日前完成此项工作。
2、开展“文明交通行”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知识教育课)请学校安全主管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开展讲座,使学生熟记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一些交通安全常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交通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懂得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文明交通好习惯。认真上好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课。各班结合本次主题教育充分利用晨间活动课、班队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有些必要的安全知识要学以致用。
3、出刊安全教育图片。
充分利用宣传版面: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刊出(播出)交通安全法制常识及相关信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识;剖析一些学生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大队部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交通法规我遵守,独立上学我能行”的宣誓签名活动。
4、开展一次“文明交通行”黑板报评比活动。开展以“文明交通行”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
5.举行一次“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行”家校活动。
一方面,学校通过发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交通法规知识、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成因、有效预防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注意事项、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等内容,引导家长文明开车、文明停车,另一方面,学校可发放一些交通法规知识宣传单,组织开展亲子共学交通法规,通过学生来动员和引导家长文明出行。
6.举行一次“独立上学我能行”主题班队会。
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独立上学我能行”主题班队会评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生活观,鼓励更多的学生校车上下学,从而减少家长接送,缓解道路拥堵、路上不安全等问题。
三、广泛宣传,营造文明交通活动氛围。
活动期间,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全局宣传,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宣教等方式,召开全校文明交通行为活动动员大会;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氛围。交通文明行为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明交通行为计划“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提高了全体师生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为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做出贡献,使交通文明意识深入人心,积极探索建立文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6.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六
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市民形成良好的文明交通习惯。8月3日上午北安市春雷爱心组织志愿者,在辖区主干道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我班的柳杨几位同学来到了活动现场,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他头戴志愿者服务帽,对老弱残者或问路的行人都会提供热情的帮助,为他们解忧排难并劝导纠正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志愿者们还注重运用“我手牵你手”的感性教育形式,引导过往居民自觉树立讲文明、守秩序的榜样形象,共同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营造争做志愿者、释放正能量的学雷锋氛围。
7.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七
一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首先,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的意识核心, 是人行为的精神动力。志愿服务活动所强调的“志愿、不为报酬、利他”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大学志愿者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 在自己的奉献中逐渐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 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全体社会应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公共生活准则。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无偿地参与扶贫帮困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满足社会群体的各种需要,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 不仅亲身参与了增进社会福利的实践, 而且也可以通过志愿活动认识社会、接触社会, 在志愿活动中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 体现出他们除学业之外的社会价值以及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潜能。
最后,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志愿服务不仅能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强调大学生对社会的服务和奉献精神, 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一个能力展示的平台、一个自我推销的平台, 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发挥和个人价值实现,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 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确实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从学习中成长, 在付出中收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仅契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而且充满时代精神、人文色彩和青春气息, 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实践证明, 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今我国大学生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的社会实践性公益活动, 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内化政治理念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手段。
二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然会成为人的主要需要, 它表示人类都渴望自己的才华、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1]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认为,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放自我, 在实践中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创造自我价值, 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统一。[2]人的自我价值是一种自我奉献、自我索取、自我满足, 它不能离开实践活动, 只能产生、存在并渗透于个人对社会价值的创造和奉献的过程中以及个人对自身的个人价值索取和满足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当代大学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发挥个人潜能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他们生活在一个并不要花费多少精力就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 因而物质生活的满足已经不能取代精神生活的满足。但由于大学的特殊性, 大学生无法通过职业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也无法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对于社会的帮助。于是, 志愿者活动就成为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首先, 志愿服务精神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离开社会的需要, 自我价值就无从谈起, 志愿服务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志愿者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良机。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鼓舞下, 大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 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感受到自身价值的的存在, 这种精神的激励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次, 志愿服务倡导的人文关怀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志愿服务的精神、宗旨、口号、行动集中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即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志愿服务倡导的人文关怀充分反映了全社会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群体的高度关爱。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而言, 在将这种关爱传递给服务对象的过程中, 也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自我实现、追求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满足了大学生渴望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使自己得到应有的收获, 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最后, 志愿服务强调自愿, 强调在公益性行动中的精神满足。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更能深切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而且也会有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自我肯定与满足。这种自我满足和认可感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与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程度相适应, 是培养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塑造了大学生自我的人格。因此,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三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
所谓人格, 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3]人格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健康人格是指处于现实人格的良好状态, 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 同时又能充分展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它标志着人格和谐、全面、健康地发展。人格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能否成功, 与其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有紧密联系。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而言, 书本学习固然重要, 但实践也是更重要的学习。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 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
首先, 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志愿者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锤炼自我的良好平台, 对于良好的人格养成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志愿者活动可以磨炼大学生自尊自强的人格意志, 端正大学生严谨的生活态度, 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 并使其拥有胸怀天下的气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开展各项志愿者活动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可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 并可以善加利用, 取长补短, 有助于自身的发展。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志愿者, 就应该具备正直、善良、无私崇高的精神境界, 具备体贴、关怀、包容的人文关怀, 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构成因素。志愿者活动的实践表明, 志愿者活动具有三种独特的功能, 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三种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这三种功能是:铸造功能、黏合功能、整合功能。[4]铸造功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协助精神培养, 黏合功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 整合功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其次, 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当代大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践平台。志愿服务的宗旨及其行动, 与交往与沟通中应遵循的平等交往、互相尊重、诚实守信、互助互利、相互理解、宽容大度等基本原则相吻合, 为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交往环境。在这样的交往环境中, 必然营造出一种融洽的人际沟通的氛围, 为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创设了有利条件。志愿服务的精神展示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特别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共同进步, 也为当代大学生培养“情感智力”, 实现人际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了最佳途径。在实施志愿服务过程中, 对于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应对能力、人际融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 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是走上社会前的“热身”, 提前体验社会角色, 会给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先机。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受教育、长见识、增才干、作贡献, 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 深化对社会的认识和认同, 各种专业化的服务更可以把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强化了专业意识, 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成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5]大学生的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过程, 指的是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社会化的基础上, 以校园文化为依托, 通过进一步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 不断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6]它包含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技能社会化、行为社会化等几个方面。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 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手段, 是大学生有效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大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期之一。在这个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日益定型, 社会道德规范和伦理道德观念真正内化。这个时期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社会化的程度, 对于大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复杂的社会中减少盲动性、完善人格、提高身心素质都至关重要, 直接关乎大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过程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0 85中, 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和拓展, 对于大学生社会化具有尤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具有契合性
社会转型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色彩的内容, 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讲求实效、公平竞争、平等自立等现代社会意识, 但也容易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某些负面效应的影响, 表现为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失范, 社会公益意识缺乏, 伦理道德水平不尽人意。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致力于构建一种“爱心奉献社会, 真情温暖人间”的价值观。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 不仅可以使参与者通过奉献来优化自己的成长环境,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自我价值、锤炼品质, 而这恰恰是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化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有助于其社会化目标的全面均衡实现。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优化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
社会学研究表明, 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必然会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也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7]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人是环境的产物, 成长环境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 同学之间会形成同辈群体, 所谓同辈群体, 是指一个由年龄、地位大致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 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 彼此之间发生互动, 这是个体社会化的微观环境, 志愿服务这种提倡友爱奉献的活动, 有利于大学生群体之间形成一种团结、友爱、互助的氛围, 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 那些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同学, 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同, 其人际关系也明显要好得多。另一方面,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宏观环境,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优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和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对于大学生社会化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3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首先,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不能脱离行动, 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知识, 只有在实践中, 人们才能逐步从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 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尤其如此。当今大学生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片面的看法, 甚至对社会认同感低下, 究其原因, 除了社会自身的复杂性和某些不良现象的客观存在外, 大学校园的相对封闭性、学生生活的相对单纯性也是重要的诱因。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 志愿者活动立足校园, 服务社会, 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 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 深化对社会的认识和认同。同时, 社会实践也是社会认识大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渠道。可以说, 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其次, 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纽带。从校园走向社会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必要的社会化准备作为过渡。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对人在社会化中的行为起定向作用, 要使学生能尽快地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化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将社会文化加以内化,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 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必要而良好的基础。
再次, 志愿者活动也是在校大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也不仅要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意识, 更应当采取措施以使大学生们力所能及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投入到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去。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现状, 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差距, 认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督促他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手段, 促使他们调整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归属感, 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人生坐标。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378.
[2]郭广银.伦理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354.
[3]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31.
[4]单江林.校园志愿者服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24.
[5]吴增基.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20.
[6]杨延林.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 2005 (7) .
8.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八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指导思想
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以自愿且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行为,在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股巨大的人力资源,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巨大意义。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志愿者在本市公共文化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本市的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学校切实情况,在学生工作中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推广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砖加瓦。
二、案例概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院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为社会服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通过活动为学生增长了见识,也为社会公共事业增砖加瓦。
2.组织形式
(1)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2)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3)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5)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1)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我们确定以九门口希望小学为服务对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2)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确立了以给学生授课为主、以联系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帮扶的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3)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赠书刊。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书籍213本。
(4)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我们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受邀前去宣读活动倡议,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5)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了2000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活动成效
通过参与以支教活动为主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很多学生都收获颇丰。首先,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在为小学生授课和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建立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逐渐学会了同社会其他成员进行良性互动。其次,通过具体活动,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意识到了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并且从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并且在实践中服务社会,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4).
[2]邱淑岩,岳道剛.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05,(02).
[3]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05,(11).
[4]张颖,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13).
9.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九
“学雷锋、强素质”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活动 ×月×日,我校××学院团总支组织学院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雷锋、强素质”文明礼仪活动。
志愿者们来到街道××社区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尽管活动现场下着蒙蒙细雨,志愿者们仍旧在人流密集的过街斑马线、主次干道路段向过往居民宣讲过马路文明礼仪,发放宣传资料,引导居民树立“红灯停、绿灯行”安全意识,摒弃“中国式过马路”陋习;志愿者还不时上前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帮助他们安全过马路。在××沿线,志愿者清理花池里白色污染、烟头,卫生死角,铲除墙面牛皮癣。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区委、区政府主办,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重点是以摒弃生活陋习为目标,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通过礼仪培训、舆论引导和开展“礼让斑马线”“有序排队”以及“热情让座”等道德实践活动,促使人们纠正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言行,努力在全市上下推动形成“学礼、知礼、用礼、行礼”的统一。
10.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十
一、项目名称
“关爱留守老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二、项目的目标以及意义
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开展“关爱留守老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化留守老人生活环境,让留守老人生病能求助、困难能化解,营造稳定和谐、生活幸福的良好氛围。通过这次活动,影响和带动家庭与全社会,关爱留守老年人,孝敬老年人,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项目受众
农村留守老人
四、实施单位
民政局
五、项目内容及安排
采取多种服务方式,为留守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如下:1、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定期了解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帮助老人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被褥、购买生活必需品等,解决留守老人生活中的急难问题。
2、不定期地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留守老人
开展精神关怀服务。3、对留守老人免费提供保健咨询、健康体检服务。
4、依托乡村文化活动室、老年健身活动设施等,组织留守老人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六、实施步骤
1、对留守老人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留守老人的信息档案。(5-6月份)
2、招募志愿者,组建留守老人志愿服务队。(7-8月份)
3、组织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相关负责人进行督导。(9-10月份)
11.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已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力军,他们为中国志愿者行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普遍形式
1.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的重要途径。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则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配合、协助社区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等方面的社区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文化情操。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社区群众性的特点,帮助居民美化社区环境,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不断改善社区的环境卫生。因此,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最简单可行的一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2.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采取的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即通过对城市或社区、公园以及景区的绿化植被进行定期维护,倡导人们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对现有的城市或社区、公园以及景区的绿化植被进行力所能及的维护,并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环境的措施。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绿色行动,是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一种实践。
3.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
扶贫开发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生自愿、无偿地参加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国家支持的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志愿服务。大学生到国家规定的贫困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支教等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可促进国家的扶贫工作进展,一定程度上带动贫困地区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能帮助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实现人生价值、丰富人生阅历、富有挑战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型形式
1.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举办大型赛会的种类和次数越来越多。这些赛会的举行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与临时性,但是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
志愿者通过选拔,提供自己的劳动、技术和时间,无私参与,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不接受报酬,在传播奉献精神的同时,不但为赛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还降低了赛会的举办成本。可见,志愿者对大型赛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新型志愿活动形式。
2.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
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国家的进步和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已会成为一种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投入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形态,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公共性、时间的紧迫性以及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等特点,这不仅要求志愿者具有专业的救援知识,还要遵循就地就便、专业高效、统一有序的原则。否则不仅发挥不了志愿服务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救援现场更加混乱、“帮倒忙”的现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临时性、突发性的志愿活动形式。
3.援外志愿服务活动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援外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援外志愿者是指利用国家对外援助资金,由专门机构选派到发展中国家,直接为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服务的青年志愿人员。因为援外志愿者到其他国家以志愿者身份工作,代表的不仅仅是志愿者本人,还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所以要求志愿者的素质要非常高。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志愿者,这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遇和挑战。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会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方面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吴迪.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莫于川,肖竹.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度解析与案例指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12.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十二
积极从事志愿者实践活动, 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培育高尚人格、提升精神境界、满足人们服务社会和建设社会愿望的重要途径。《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志愿者活动的意见》中指出:志愿者实践活动,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志愿者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 正越来越为高校所重视。正像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一样, 学校里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衡量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尤其对于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 护理教学是一种职业教学, 护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学生接触临床时间晚、机会少, 这是目前护理教学中最大的欠缺[2]。因此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实践活动, 不仅是对其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与锻炼, 更是对工作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践与锻炼, 志愿者实践活动对于提高护理人才的职业适应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2 志愿者实践活动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的现状
本课题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赴医院调研和文献检索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针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5、2006、2007这3个年级共1 797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共发放1 300份调查问卷, 有效回收1 274份, 有效回收率为98%。同时, 课题组成员还走访了6家医院, 对已就业的40名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2.1 基本情况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 从2002年起, 护理专业学生就开始参与以团支部为单位的每月开展的社区志愿者实践活动, 服务情况纳入团支部考核成绩。2005年, 学校在团委指导下正式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实践团”, 主要在校外开展志愿者实践活动, 护理专业的学生踊跃报名。自2005年起, 护理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参与由学生党支部 (现学生党总支) 开展的志愿者服务队活动。从2008年起, 护理系针对护理专业各类考证和各类接待任务挑选本系的优秀学生担任志愿者, 配合教师进行组织管理工作和担任模拟病人, 目前已成立了专门的志愿者团队, 团队运作情况良好。
据统计, 2006~2008年累计已有33个护理专业班级与各级医院、社区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街道社区等机构结对, 共建服务基地30个, 且都签订了长期服务协议书。通过与其他单位结对子的方式, 发挥了互相联动、优势互补、活动开放、资源共享的作用, 不仅为志愿者提供了就近、方便的服务岗位, 也保证了活动能够长期稳定有效地开展。
在受调查人群中, 有84%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志愿者实践活动, 有7%的学生表示在校期间参加过10次以上的志愿者实践活动, 大部分参加过此类活动的学生表示志愿者实践活动的经历对他们今后的就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以2005、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 (已实习或就业) 为主的座谈会中, 所有受访者都表示曾参与过学校组织或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实践活动。
2.2 主要问题
2.2.1 对志愿者实践活动的关注程度不够
虽然志愿者实践活动在学校开展的时间长, 参与人数多, 但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片面的层次, 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志愿者实践活动“不是很了解”, 53%的被调查者对“是否关注社会上其他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态”一项选择“一般”。这就说明, 虽然护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提高, 但是他们很少想到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去主动关注相关内容, 而是被动地接受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 这就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服务水平。
2.2.2 对志愿者实践活动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受调查人群当中, 有55%和62%的人抱着向需要者提供服务, 奉献自己的爱心和自己的能力, 在服务中得到锻炼的目的参加活动, 且相对于“社会责任感”和“热情耐心”, 选择“专业知识”作为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见表1) 的护理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少的。由此可见, 在目前组织的志愿者实践活动中, 较难体现专业优势, 许多活动仍停留在只要有爱心、有时间, 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层面上。要想使志愿者服务提升层次,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对志愿者个人产生更有价值的影响, 活动组织者应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 进一步完善服务品牌结构, 提升服务效果。
3.1 有助于促进敬业精神的形成
人生价值和科学知识的结合是科学护理的基础,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3]。从调查结果来看, 无论是否参加过志愿者实践活动, 多数护理专业学生都具备较好的敬业精神, 能够妥善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但对于护理专业最注重品质的认识, 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实践的学生较多选择“慎独”, 即个人独处时也能按照“道”的要求行事, 谨慎不苟, 而未参与过志愿者实践活动的学生较多选择“做好分内事” (见表2) 。可以看出, 志愿者精神所强调的无私奉献, 自觉自发的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理专业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形成。在座谈会上, 一位在新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护士谈到:“在这个岗位上特别考验护士的职业道德, 在病人缺乏自主意识和护理操作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仍然要做到操作规范、以病人的安危为重, 这种时刻坚持原则尤为重要”。
在个别访谈中, 许多护理专业毕业生都提到在走上就业岗位前的志愿者实践活动对他们职业精神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志愿者实践活动从人文关怀的角度, 让学生更早、更直观地面对将来的工作环境, 而志愿者的角色, 比他们现在作为工作人员以服务获取报酬, 更能体现医者对于病人的意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移植病房的一位年轻护士在校期间, 曾长期参加新华宁养院为癌症晚期病人送药的服务。因此在面对现在工作环境中的危重病人时, 她能发自内心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脆弱, 志愿者实践活动的这段经历, 也使她的护理更细心、主动, 受到了病人和院方的肯定。
3.2 有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 志愿者实践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在提高社会适应力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为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得到提高。
(1) 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护理专业学生实训期间, 往往会穿插一些角色互换的课程内容, 包括实训操作 (如打针等) 和就医环境模拟, 要求扮演护士的学生能通过观察病人并与其主动进行交流来了解病情, 将参与过3次以上志愿者实践活动的学生和从未参与过志愿者实践活动的学生相比较, 前者显然比后者更有优势。
(2) 适应环境能力的提高:由于目前上海市三级医院的接诊量普遍较大, 如瑞金医院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终日人满为患, 医生、护士超负荷运转, 造成了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医患、护患矛盾日益严重。我们在对瑞金医院一位2007年毕业的护士的采访中了解到:受访者曾在大学一年级时参与过“仁济医院导医活动”。服务内容包括:在输液室进行助医服务、对只身前来看病的老人实施亲情陪护 (陪同挂号、取药、聊天等) 、对病房中的病人进行探访等。这些入学初期参加的志愿者实践活动, 为其在见习、实习前熟悉医院环境提供了机会, 使其在接触专业知识的早期树立了以人为本、以患者利益为重的服务理念, 从而避免了由于不适应医院工作而产生的护患纠纷。
(3) 推销自我能力的提高:恰当的自我推销、具有极佳的耐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一名接受过专业培养的护士来说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志愿者实践活动过程中, 应时刻强调实践环节, 如在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宣教活动中, 学生前期要收集科学健康知识、设计宣教形式, 在活动中则必须亲身参与到宣教过程中去。健康宣教活动一般采取讲座的形式, 同时穿插与社区居民的互动环节, 这样不仅考验了护理专业学生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更多地锻炼了学生推销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
3.3 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被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 如何在传统的工作内容中开拓创新是其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点。在座谈会上, 参与座谈的21位2006级已进入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中, 有6位曾是校志愿者实践团的主要干部, 曾参与“520, 我公益”、“科技馆长期志愿者服务”、“仁济医院导医”、“上海市护理技能考证志愿者”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者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内容多样, 包括募捐、讲解、导医、专业技能展示、扮演模拟患病人、策划文艺演出等。这6位学生无一例外在实习中担任实习小组组长, 能在实习生和带教教师以及辅导员三者中进行有效沟通, 同时均参与了课题型大学生社会实践, 其中3人所在的课题组论文荣获奖项, 因其能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找准切入点、提出新观点。
3.4 有助于形成团队合作效应
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对于如何配合团队共同搞好工作也许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护理工作仅靠一个人是不行的, 它是一项讲求团队协作的工作。学校通过长期开展志愿者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先学会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与人沟通;学生之间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任务;面对挫折时相互安慰, 相互鼓励,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团队整体性和凝聚性的力量, 这对于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尤为重要。
参加过志愿者实践活动的被调查者中, 9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家一起做事比一个人做事效率高。在座谈中, 被调查者一致认为志愿者实践活动有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有一位2005级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到了其在校时与周浦澧溪幼儿园共建志愿者服务基地的经历。她谈到, 在服务过程中, 志愿者时刻关注小朋友的健康成长, 定期为小朋友测量身高、体重, 定期针对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开展幼儿营养及保健讲座, 并利用专业知识教授幼儿园教师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志愿者之间分工合作, 团结互助, 每月开展不同的服务项目。虽然在此期间也出现过因队员意见不统一、部分队员无故缺席、小朋友哭闹等致使服务中断的问题, 但都通过队员之间谈心、相互鼓励和及时与辅导员沟通等方式克服解决了。在工作岗位上, 护理专业学生一样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 除了个人努力外, 要学会及时寻求他人帮助, 获得团队支持, 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3.5 有助于提高社会竞争力
现在学生的竞争意识普遍较强, 在学习上更带有比较强烈的功利性, 护理专业学生也无一例外有这样的问题。比如, 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各类考证培训, 如营养师资格证、护理技能证、护士执业资格证、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技能证考前培训等, 为考取相关证书, 在今后的求职中多一分把握。从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调查中发现, 虽然大多数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 却缺乏学习能力, 48%的学生认为最能造成其学习压力的因素在于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 而45%的学生, 其学习方式仅限于搞懂书本上写的与教师讲的内容, 并没有自主地去思考问题、查找资料、讨论解决问题。可见, 护理专业学生现在仅停留在“学会”, 并没有“会学”的能力, 这将使其在将来的工作与学习中面临阻力[4]。
志愿者实践活动让准护士以服务为切入点, 以注重实效为目标, 重新审视护理职业的需求和自身的职业适应性, 有选择、有针对性、讲方法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非盲目地填充知识。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使挫折与失败已成为众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 但在面对这一现实时, 一些学生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不良。无论是社会人还是职业人, 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与心理素质是学习与工作的基础条件[5]。志愿者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提前面对竞争的机会, 无论从志愿者选拔到培训再到实际参与实践活动, 学生始终面临着被选择或是被淘汰的结果, 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时刻受到挑战, 为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 科学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是先决条件, 参与者要在不断地尝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树立良好的心态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4 对志愿者实践活动的思考与建议
实践证明, 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 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校内外志愿者实践活动是护理专业学生提升自身职业适应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志愿者实践活动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力。但是, 在活动的具体组织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 如志愿者的选拔方式、志愿者的培训、健全志愿者管理系统和保障机制、建立志愿者的实践品牌等。课题组成员对此提出了如下建议: (1) 严格按照竞争和选拔的原则进行志愿者选拔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吸取其他高校和志愿者团体在志愿者选拔上的经验, 采取筛选“三阶段”措施。 (2) 提高培训水平。采取志愿者基础培训和岗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3) 整合资源, 统一管理。整合校内多个志愿者团队资源, 建立校级志愿者服务总队, 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志愿者实践基地签约制、志愿者行为保险制, 同时运用统一的志愿者服务考评及激励机制, 以提高志愿者管理的规范性。 (4) 多开展专业应用性强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依托系 (部) 专业优势, 多开展专业性强的服务活动, 扩大志愿者的服务领域, 完善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此外, 建议充分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 以护理专业学生为实践主体, 向学校周边地区辐射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者实践基地, 为在校生提供实践机会, 同时扩大学校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例如,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正建设以南汇医学园区企业为服务中心, 向南汇周边社区辐射的若干个健康商店, 以护理专业学生志愿者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实例, 推广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者实践活动, 在造福周边居民, 提高其健康水平的同时,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为其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坚, 刘利辉.护理大专班康复医学教学情况分析[J].中国康复, 2000, 15 (3) :181.
[2]李诚涛.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2:60~62.
[3]孟瑞荣, 王颖.新时期护士的职业要求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2) :74~75.
[4]沈岳奋, 顾斐雯, 张磊.对我校2006级新生素质的调查分析[J].上海医教, 2008, 3:47.
13.“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 篇十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会议精神,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兴起“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结合xx实际,现就“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安排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
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体现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政府职能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能够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志愿服务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适应了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展示公民的精神风貌、提升地方的整体形象,为推动实现xx跨越式发展目标,创造健康、文明、友爱、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落实志愿服务工作任务
“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要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突出“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扎实推进服务经济发展、倡导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秩序、改善城乡环境、提升社会服务等志愿服务,着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全区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
发展、和谐发展。
1、大力开展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志愿服务。xx宣传部要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大局,以“颂歌献给建设者、服务经济主战场”为主题,不断深化“十个一”志愿服务活动(演出一台专场文艺节目、举办一场形势政策报告会、赠送一套电视教育设备、配发一套卫生图书设施、放映一场爱国主义影片、组织一次集中采访报道、实施一批志愿者服务项目、开展一次职工技能比武、建设一处固定宣传阵地、体检一批优秀建设者),深入持久推动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纵深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强化志愿服务者的主力军、生力军作用,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2、大力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普及志愿服务。xx文明办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大力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社会新风尚;要广泛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以“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为主题,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和市民文明礼仪常识宣讲活动,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要结合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制定文明行为规范,开展文明礼仪培训,践行市民文明礼仪常识,推动文明礼仪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xx组织部、机关工委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广大志愿者深入基层,动员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大力宣传革命先烈和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3、大力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各乡镇、街办要加强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建设,以关爱空巢老人为切入点,继续深化“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为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援、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团委要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依托大中小学校、职工业余学校、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等场所,加大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力度,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共青团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农民工志愿者等社会各类志愿群体,奉献爱心,服务他人。工商分局要组织开展“窗口”行业志愿服务,亮化社会窗口,展示行业形象,通过成立旅游、商务、金融、交通、通讯、等公共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志愿服务队,为市民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和便民服务;要扎实推进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百家食品企业践行道德承诺”活动,树立一批讲诚信、重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提供消费者满意、社会放心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4、大力开展公共环境秩序维护志愿服务。xx环保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倡导绿色生活,培育低碳一族”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在公共媒体设立监督台,聘请环保义务监督员、招募环保志愿者等形式,采取集中宣传与分散行动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普及环保知识、清洁环境卫生和植绿护绿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绿化美化和环保实践活动,创造绿色、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城市行政执法管理局、环卫局、爱卫办要开展城乡环境面貌整治,号召中小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居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和社区环境的卫生整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倡导节约理念,普及环保知识,着力改善乱扔垃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重点整治背街小巷、社区楼院、公共场所、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部位,清除卫生死角,整
治“脏乱差”现象。交警大队要不断深化“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组织志愿者到主要交通路口、公交车站和拥堵路段,维护乘车秩序,倡导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文化局、工商分局要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聘请“五老”人员担任社会文化环境义务监督员,就近就便参与互联网、网吧、荧屏声频和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5、大力开展应急救助志愿服务。公安分局要发挥公安、消防、武警等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背景的优势,组建应急救助志愿服务队,深入城乡基层,通过设置展板、咨询问答、现场演示等方式,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人们自救互助的意识和能力。在人员流动频繁的公共场所设立志愿服务站,组织专业志愿者为遇到紧急情况的群众提供急救用品和及时有效的救助。
6、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团委、各街办要紧紧抓住社区这一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活动场所,切实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站作用,以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组织实施“社区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开展社区平安建设、环境保护、扶老助残、便民利民等
志愿服务活动。要组织志愿者到社区担任文化辅导员,利用红歌会、社区文艺展演、“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方式,组织群众学唱红色经典歌曲,弘扬红色文化,唱响正气之歌。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革命老区精神和甘肃精神,宣传普及庆阳南梁红色文化,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三、不断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督查、管理和宣传
1、强化组织,精心安排部署。“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组织工作力量,科学安排部署,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加强组织协调和联络服务,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要进一步加大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力度,把志愿服务工作站作为组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支点,积极吸纳和争取各职能部门的志愿服务项目,整合志愿服务资源,聚集志愿服务力量,把志愿服务这项工作办实办
好,落实到群众的工作生活之中。
2、发挥职能,抓好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形成整体合力。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工作任务的开展,加大落实情况的督查。教育局要切实做好全区中小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和发动,加强未成年人爱心教育和实践。民政局要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体委要围绕全民健身运动,制作志愿服务宣传品,满足群众需求。团委要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共青团员,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妇联要发挥社会各界妇女力量,推广普及“巾帼志愿服务”。残联要通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红十字会要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开展对口志愿服务项目,救助急需帮助的困难家庭。老龄委要发挥志愿力量,关注、关爱空巢老人生活,培育尊老爱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3、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水平。要切实做好志愿者的招募,从志愿服务的需要出发,广泛招募、合理使用。要切实做好志愿者的培训,根据志愿服务的内容,聘请专业人员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要切实做好志愿服务的登记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记录,全面掌握各类志愿者的数量、类别、特长等基本数据资料,建立完善志愿服务者信息库。
14.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十四
志愿者在我心中,一直以来是那么的伟大。今天,2012年的10月27日,我有幸当了一次期待已久的志愿者。虽然时间短,任务少,但毕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锻炼,对我以后更好的服务他人,敞开了一扇宽广的大门。
对于今天在花园路文明交通的活动,虽然只有区区两个小时,但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红灯亮时,拦住那些超过安全线的人,在绿灯亮时再放行。我们采用轮流制来干活。一位同学举着一块儿牌子指挥,两位同学站在安全线上拦住车辆。开始时由于不太熟悉红绿灯变色的时间间隔,我们又是背对着灯站,绿灯亮了没有及时让开,被按了几次喇叭,不过后来站的时间长了,就没有再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了。带我们的是个很好的协管大叔,给我们讲了很多交通方面的知识,有很多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大叔说步行的人要走斑马线;要提醒路人要站在正确的位置;要注意提醒路人时的说话方式和语气,要语气温和,说话不要太冲;这份工作一定要认真,毕竟关系到人命,放松不得。
维护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当一名志愿者虽然很辛苦,但更多的带给我的是一份享受。虽然现在的我,还称不上真正的志愿者,但参加志愿活动确实有意义。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可我今天更大的感受是我奉献我快乐。
志愿者并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称赞,志愿者并不是为了他们以后的前途,他们要成为志愿者,而是他们的奉献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他人,他们不求回报,只需奉献自己,这就是志愿者。虽然辛苦却不喊苦,甘心奉献,快乐自己。
河南农业大学
阳光志愿者协会
2012年10月27日
15.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激励研究 篇十五
(一)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观影响因素
志愿者团体是指一些主动组成的, 在经济、健康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不带有任何私利主义的情况下, 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源, 对需要帮助的人群进行一定援助的社会组织。在志愿活动中, 需要付出一定的耐心、爱心、时间甚至金钱。由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教育程度较高, 且积极性较强, 因此大学生是当代志愿者团体的一大主力军。但现如今仍有许多大学生没有参与其中, 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方面有许多大学生在大学以前没有参与过志愿者服务活动, 这也许是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 没有机会去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之中, 也有可能是主观认识的不全面;另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对志愿者活动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无条件地付出, 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还要付出许多精力, 却收不到任何回报, 所以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
(二) 志愿活动的持续性行为影响
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是值得探讨的, 当前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参与的动机和参加志愿活动的持续行为这两个方面。研究表明, 志愿活动行为的持续性被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直接影响。这说明, 当代大学生若能在参与志愿活动过程中得到提高, 那么自愿者活动就是持续可进行的;如果相反, 则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正因如此, 只有通过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因素的组成, 我们才能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持续有效性进行预测, 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
二、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与激励政策
(一)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
学者杨梦圆通过研究发现,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寻求精神寄托, 提升个人成果或价值, 或是为了以后的求职做出相应的经验积累。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 许多大学生对志愿活动望而却步。因此在无偿性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志愿活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所谓激励, 就是以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 让受激励者由内而发地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某件事情。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传统的参与动机。这主要是由社会责任感而引发的社会活动, 往往是大学生为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而去帮助他人, 从而做出对社会有益的服务活动。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传递爱心和快乐的同时, 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和信念。
2.个人发展动机。这是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最主要的动机, 这主要是由于个人发展因素的内在要求, 这其中包括为获取学分、增长课外知识、丰富大学生活、扩展交际圈等因素组成。研究表明, 大学是从经历学习生涯后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许多学生对事物都存在新鲜感, 因此对参与志愿活动都有着较高的热情。但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注意力也容易随着时间而发生转移, 从而对团体中其他成员的热情产生影响。其中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组成主要是由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组成, 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业重和时间紧的双重压力, 对个人的积极性和对活动的热情都有较大的影响, 往往也会因此放弃志愿活动。
(二) 激励政策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时大多都是由于自身成长的需要, 其中获取学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这说明一些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时往往是带有目的的;另外扩展交际圈也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 许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学习如何沟通等。近年来, 许多大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但我国志愿活动的过程还存在着较多不足, 譬如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激励机制还未完善, 且由于受到时间和学业的限制, 导致许多志愿活动无法开展。因此, 针对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以社会志愿者服务平台为依托, 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实现个人价值; (2) 在校内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 激励大学生; (3) 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档案, 引入相应的考评机制,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 在大学内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 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去; (4) 通过考核, 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使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三、结语
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 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志愿活动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大学生定能成为志愿者中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摘要:志愿者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高校大学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有利于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对当今社会更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将从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出发, 对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特点进行研究, 分析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 并根据分析做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激励,动机,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赖其军.我国大学生体育志愿活动动机状况及激励策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12) .
16.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十六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途径;方法
【分类号】G711
引言:众所周知,技术型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研发技术型,这种人才需要将强的思考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另外一种是具有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对于他们,其动手能力要更强,高职院校就是以培养后者为主要目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体现,受到国家的倡导,以及政策的扶持,不仅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对于介绍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是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加强了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中国在教育中强调的重点建设项目。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国家的发展动力离不开大学生思想道德两方面的双重建设。社会公德作为道德建设中的首要德行,关乎着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幸福中国的实现。
(二)提高了大学生个人的政治觉悟和三观建设
政治觉悟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短板,政治道路是关乎民生的根本道路,但路途步履维艰,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往往偏离政治道路的原因。但是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亲眼看到民生,感受民情,体会其中深意,政治觉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于三观也会有一个更深入的改善[1]。
(三)增強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十分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加强道德建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一)目前存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
志愿活动本身包含四种基本形式,自助与互助,慈善和为他人提供服务,参与,倡导与运动。我们所说的志愿服务活动一般指的是慈善和为他人提供服务,以及参与。
慈善和为他人提供服务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通过个人的善举包括捐钱或者捐物,从而帮助一些无法解决温饱的贫困人民使其生活中的温饱问题可以得以解决,维持生存。另一方面是通过提供服务或其它志愿活动来解决他人的疾苦和苦难,提高其生活的幸福感。一般的参与也是指本身不是带头组织者,但参与到其中,尽一己之力[2]。
目前存在的一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可以分为几大类,包括官方报名,官方报名一般是指一些官方机构例如中国大学生公益联盟、中国或地方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团等进行的官方发起的志愿者活动,可以通过在这些组织的官方网站上,或者到地方组织处进行申报,经过一定的流程之后,最终参与到其中。
参与到这样的组织中,在某种意义上其存在着一定的隐形福利待遇,因为这样的志愿组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会受到社会的重视以及认可。参与到这样的志愿活动之后,在工作中或者学习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重视。
自愿参与则一般是由身边人发起的自愿支扶活动,以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为集合,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这种方式一般参与的服务地点包括养老院、残疾人保障协会、乡村支教等。通过这样的志愿活动,发起者主要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主观上非常渴望帮助别人,一般来说这样的方式更有意义。
其次还会有学校发起的假期志愿服务活动,以实践为主要目的,使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中。一般情况下,不会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但是也会涉及到学分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这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强制性,无法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志愿服务的真谛。
最后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一个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志愿服务者主要是进行山村的支教活动,并且在时间上也是足够持久。这样的人具有较高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三观,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责任意识。
(二)高职院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发展的途径
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改善,但是贫富差距较大仍然是国家的基本国情。所以帮扶是国家一直要坚持的策略,帮助便是学生应该坚持的道德准则。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人,主宰着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命运,因此更应该心系天下,心系人民,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因此开辟新的参与志愿服务路径是必要的[3]。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普及,一些贫困的山村也逐渐引入了互联网,但是因为落后、贫困,所以即使有网络渐入,也无人懂得使用,因此无法实现与外部联系。因此,引入技术型人才实现贫困山区的网络教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计算机人才进入到引入互联网的贫困山区,帮助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学好互联网。
这样就可以引入网络志愿服务对贫困地区进行帮助,例如引入网络视频支教,通过网络发起爱心捐款平台等,这些都对贫困山区的帮助具有直接性和针对性。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与建议
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本身娇气太重,吃苦耐劳的品质较弱,由此展开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时间上较短、在质量上也不如意。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强身健体,匡扶正义[4]。
其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一定要从主观上有强烈的参与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参与其中的意义,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并且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意志和动手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当下对大学生的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因此,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现行的一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是具有局限性的,因此,拓展参与途径和方法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付立平. 高职院校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途径探析[J]. 黑河学刊,2014,04:75-76.
[2]蒋少容,吴小波. 志愿服务——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1:127+144.
[3]唐寅. 高职院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探索[D].西安科技大学,2013.
17.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十七
校园”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当你走进教室,你会惊讶的发现。原本整洁,美观的桌面已不存在。同学们把课桌当成了草稿纸,情书,联系卡甚至在上面留下涂鸦——“课桌文化”正在泛滥。“课桌文化”不但充斥着我们的教室,丑化我们的环境,影响我们的学习,更污染着我们的思想,败坏我们的大学生形象。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注意到,各个教室的课桌上都留有被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笔涂抹过的痕迹,这使课桌看起来又脏又乱,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些不雅、颓废的文字。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学校的公共财产,而且也损大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形象、有悖于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课桌文化”急需清除和杜绝,因此我们志愿者协会精心策划了这次“清除课桌文化”的活动。这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得到了学院老师和同学的支持。
活动前期,我们利用海报进行了宣传,并发出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爱护课桌、杜绝在课桌上乱涂乱画,还大家一个清洁的学习环境。12月4号早晨十一点在大礼堂前的启动仪式结束后,各学院的志愿者小分队快速奔赴各自的服务岗位,我院40多名志愿者带着盆、洗衣粉、去污剂、橡皮等物品奔赴我们的主战场1号教学楼7楼,在那里我们进行统一分配了任务,一共有七个教室需要打扫,所以我们共分为7组,每组6~7位志愿者负责一个教室,由女生宿舍负责带擦桌布,男生带水盆。鉴于1708号教室上课人数偏多所以课桌会比较脏,所以我们安排了14名志愿者清扫。分配教室之后,同学们便风风火火的干起来,虽然这项活动比较辛苦,但是大家并没有你推我让,懒懒散散,而是配合默契,争着多干。高个同学擦黑板,擦窗户,相对矮一点的变用力擦着桌子,女生弯腰捡地上的垃圾••••••男生一趟趟的打水换水,女生擦得更是仔细,甚至事先便想到“课桌文化”的“顽固”,所以都带来了洗衣粉,活动过程中没有一人叫累,干劲儿十足,两个个小时我们便完成了此次任务。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并达到了活动目的,成员都体会到了擦课桌时的辛苦!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对个人来说已经是对在课桌上乱画的人十分厌恶,自己决不会在课桌上乱画了!在另一方面,这虽然是全校性的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的加入进来,所以我们希望用我们这个小团体的行动来带动全校学生一起爱护课桌,避免“课桌文化”,通过个成员的努力也一定会带动全校同学都意识到这一点,从而有一个更加完美的学习环境。通过这次活动,使得教室焕然一新,加强了校园的和谐氛围,在同学们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增加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在一起更像一家人,凝聚力显著增强,同时通过活动后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同学们增强了环保意识,但是毕竟少数人的力量太过渺小,所以我们在这里倡议:要想彻底清除我们学校的“课桌文化”,全体同学一定要提高学校责任感及环保意识,这样才可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林学与园艺学院志愿者协会
18.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十八
一、主题:文明乘车,共筑和谐
二、主办:院团委、学生会
承办:xx级爱心互助协会、xx级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参与对象:xx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43路公交车上下车秩序维护
五、活动地点: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43路公交车站站点
六、活动时间:xx年5月11日(星期二)
具体时间段如下表:
序号
具体时间段
负责人
早上
8:309:30 9:3010:30 10:3011:30 下午
14:0015:00 15:0016:00 16:0017:00 晚上
18:0019:00
七、活动目的:
文明与快乐同行,哪里有文明哪里就洋溢着快乐。礼让能显示一个人不凡的气质,是通往友谊的桥梁,常常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拥抱文明,拥抱快乐,将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识大体、有修养、有才情的人。此次文明排队日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传承学习雷锋做好事精神,促进学生对师大文明排队日的理解,体现师大学生崇高道德素质修养,营造师大百年文化氛围。
八、报名方案:
(一)由xx级爱心部设置报名站点,xx级学生志愿参与报名。
报名时间: 5月8日(星期六)9:3017:30。
报名地点:17#楼树下。
(二)在报名人数不够的情况下,由青协会会员作为后补人员参与报名。青协会会员在活动结束后要将自己的青协证交给各自的青协组组长,由组长统一交给院青协会长张丽珊:***。
九、经费预算:
总计:贰十肆圆整(矿泉水2箱/12元*2=24元)
十、任务分工:
序号
任务类型
任务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备注
1宣传
制作海报
沈 阳
林 沁
2宣传
制作横幅(),悬挂于师大校门路口处较显眼的地方(提前三天)
沈 阳
林 沁
3宣传
广播站播报
4宣传
拍摄和跟踪报道
林跃佳
5后勤
十一、注意事项:
(一)43路公交维护的人员安排,依据各专业同学的上课时间具体安排。
(二)活动进行过程中注意维持好现场,保证同学的人生安全。
(三)每个时间段,确立好负责人,保证联络畅通。
(四)青协会会员参与活动将会盖章认证。
(五)、若遇到突发事件,及时联系负责老师或拨打急救电话。
十二、联系人:陈苏珍(老师):
爱心互助协会负责人:余鑫鑫
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马祖娟
注: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47个学雷锋纪念日,这是福建师范大学第一个文明排队日,以后每个月的11日皆为文明排队日,各学院青协在这天可自行策划安排相关活动。
信息技术学院爱心互助协会
二○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19.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十九
1.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志愿者无私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不为获得任何报酬, 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步而提供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
2.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体现, 是通过强化志愿者的内心信念引导志愿者的行动, 是个体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的积极态度。自愿精神以自愿为前提,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 具体体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种精神。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
1.促进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群体处于从校园迈入社会的过渡阶段,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混杂, 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易使大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动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一方面依靠课上老师的传授, 另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实践体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大学生践行高尚志愿精神的载体, 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 无私奉献社会, 热心帮助他人, 在活动的过程中践行着利他主义和高尚的仁爱精神, 净化了身心, 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自身人生观、价值观, 促使人生观、价值观朝着更加高尚的方向发展。
2.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重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所蕴含的高尚精神, 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高度统一。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秉承无私的精神, 奉献社会、服务他人, 为社会公益做贡献。有利于大学生修身养性,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促进志愿者个体内在的和谐。其次,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走入社会, 扩大了大学生的朋友圈, 与社会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 不同性格的人群打交道, 建立了良好的社交关系网络。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 加强了人与人的了解和交往, 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缓和了社会矛盾,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延伸德育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为高校德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延伸。大学生志愿者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社区、福利院、敬老院等场所进行公益服务, 传播了优秀的校园文化, 推动了“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新风尚, 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更促进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了形式。使德育工作结合社会实践, 既实现了德育的理论指导实践, 又通过实践发展了德育理论, 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的巨大实践意义。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1.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在高校德育进程中, 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观、弘扬志愿精神。各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 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实践活动启发大学生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 积极培养志愿服务意识, 完成增长知识、提升能力、锻炼自己、提升品质的任务。高校德育管理应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能动性, 引导大学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高尚志愿精神。
2.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立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加快志愿服务全国性立法, 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 我国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只在少部分城市形成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其全国性立法进程。法律应明确界定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涵, 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志愿服务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志愿服务的奖惩措施规定。制定有关管理运营的规定。这样才能推进志愿服务立法进程, 保障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 才能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
3.将志愿服务纳入高校德育体系。高校应改变现状, 重视志愿服务的重要德育作用, 认识到志愿服务德育功能。将志愿服务规范为日常课程, 纳入高校德育的常规教学活动中区, 促进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实现。首先, 高校应设立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课程, 给予学分支持,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聘请专业的教师团队, 一方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工作。其次, 高校应将志愿服务表现情况纳入大学生评优体系, 例如将参加志愿服务并在志愿服务中的表现作为竞选三好学生等的必备要求, 作为培养党员的实践环节, 作为奖学金的重要考虑因素等。用这些方式将志愿服务纳入高校大学生德育体系。
4.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要依托于大学生志愿组织, 优化大学生志愿组织建设, 有助于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德育价值的有效发挥。优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 要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内部责任制度, 进行责任分工, 制定小组负责人, 避免责任推诿的现象发生。另外, 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 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 加以精神或一定的物质奖励, 调动志愿者热情, 激发志愿者参与积极性。通过优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 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 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四、结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德育载体,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本文探究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 并探究了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实施途径,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向更高层次上发展, 更促进了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R].2009.7.19.
[2]蔡宜旦, 汪慧.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1 (5) .
【小学生文明志愿者活动报道】推荐阅读:
暑期实践队志愿者辅导小学生活动总结06-21
小学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活动方案10-19
小学文明创建活动方案11-14
三年级小学生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活动08-24
小学文明小博客活动方案、总结09-17
白马小学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汇报材料09-22
娄星区中小学“百日文明劝导”活动总结10-28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报道09-28
问卷-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09-19
学生会“火车站志愿者”活动简报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