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机制新(精选10篇)
1.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篇一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我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为了不断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我局一方面深入园区,对区内企业进行了需求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企业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如技术、人才、项目等);三是企业需要科技部门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带着课题主动拜访市内各高等院校科研处和科研院所,积极寻求结合点,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请来与我区企业家面对面共商合作事宜。为使座谈会真正取得实效,让专家学者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向专家学者们出了七个方面的提纲供参考,分别是:①如何围绕我区支柱产业抓项目;②如何围绕推进科技创新抓项目;③如何围绕做强实力板快,提高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④我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与定位;⑤高校与我区合作,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⑥校企合作成功典型例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好的做法、建议;⑦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浙大科技园、南大科技园建园的经验,本园有哪些好的做法、政策,如何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到目前为止我区已分别与南大、师大、财大等八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区内2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有46个项目的合作。9月份,我区举办了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邀请了2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加,会上有八家企业分别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同时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将在昌东工业区共建**市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基地创建目的:整合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形成以科技成果转化集群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功能定位: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化,创业服务,集科研开发、产学研为一体。建设内容:科技交流、科技培训、科技研发、成果展示、科技孵化、引进先进技术(中介平台服务)等六项。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新的动力,今年5月,我区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县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中心以孵化企业、孵化技术、孵化人才为功能定位,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以科技中介服务为手段,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构建了一个民营科技企业落户、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型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创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我局正与南大、师大商谈,将在创业服务中心内设立南大科研室、师大科研室,针对性地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为加速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我们还与深圳清华技术转移中心、深圳力合创投有限公司接洽,希望与之合作挂牌成立深圳清华大学技术转移服务基地,服务基地的主要职能是信息技术对接、技术转移嫁接等,充分运用他们的影响力,为我区传输更多的科技信息,整合科技资源,为我区有条件的企业融资、上市提供帮助。
总体而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究开发、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区产学研合作呈现四个特点:
1、产学研合作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2、产学研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产学研合作促进了人才智力的交流;
4、产学研合作加大了技术开发投入力度。
尽管如此,我区的产学研合作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产学研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一些企业的科技意识不强,对技术商品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导致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向我区企业转移率较低;
2、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因目标不同而存在着影响合作的“分力”,如高校的科研是以知识成果为导向;而企业的研发是以产品适销为主的技术需求;
3、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难以到位,如我区大部分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匮乏,创新的活力、动力、实力明显不足。
二、建议
产学研的基点在于结合,难点在于如何使产、学、研三者真正达到“无缝链接”。目前我区企业吸纳技术的动力和能力不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切实加强、科技中介服务能力薄弱、相关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等仍是制约产学研结合的障碍。为做好此项工作,建议:
1、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互利双赢。产学研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①加快我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认定的,给予一定的建设启动资金,并优先支持研发的科研项目。
②支持我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的科技项目优先给予重点扶持。
③在区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三分之一的资金,设立区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集中围绕我区支柱产业中的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每年重点扶持3-5项的高新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
④启动区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工作,在我区优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其试点、示范,带动全区企业创新,在全区形成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兴,企业兴,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而科技创新的根本是人才,要发挥政府在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调查发现,我区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
①成立区高层次科技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②在区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立科技带头人培养计划、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设立**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库。
③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区引进人才若干意见》。
3、积极探索合作新机制。建立合作各方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
2.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篇二
一、以顾客价值创造为导向,引入市场运作规则
产学研合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造顾客价值为动力和目标,才能最大程度满足市场需求,才能有效转化科技生产力。以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往往以计划为导向,遵循“先有成果,再推广”的运作思路,技术与生产、市场脱节现象严重。市场既是企业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活动的归宿。如果以顾客价值创造为导向进行产学研合作,就可以很好避免科研活动的盲目和资源的浪费。产学研合作成果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它的科学内涵,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而取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度。
从市场运作角度来看,我们应从引入市场机制入手,明确市场取向,提高合作效能,架构和重建反映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第一,运用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进行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市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运用市场比较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合作主体的功能优势和专长。市场配置机制具有整合功能,能帮助各主体优势互补,满足各方资源需要,并保证资源的合理流向。产学研结合应按市场规律要求,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与再生,走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运用市场竞争机制,进行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利于产学研结合主体的平等竞争,破除市场垄断。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成为高校展开竞争的基础,而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提高高校竞争能力和水平的主要途径。产学研结合的管理机制必须反映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为产学研各主体提高竞争力而有效地运作。
第三,运用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等价交换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作为较特殊的公共服务领域,虽然不能完全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合作的基础,但建立一定的付费制度,通过价格机制部分回收教育成本,既可显示公众对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又体现市场等价交换原则,实现社会公平,进而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市场等价交换规则,客观上要求产学研结合机制应体现合作各方的利益,公平高效地进行合作管理。
第四,运用市场的选择机制、成本核算机制和奖优罚劣激励机制,进行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证,建立健全社会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各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持续竞争发展能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第五,运用市场法律调解机制,进行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以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规范全面的合作制度。市场经济是秩序经济,是效率经济,是法治经济。产学研结合管理体制纠纷的法律调解机制对产学研结合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创新———风险投资”为基础,建立产学研创意———生产———营销的市场投资链
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最了解市场变化和需求,也具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如生产设备和市场营销手段。科研单位只有与企业结合,才能检验科技成果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能最终转化为生产力。为了实现产学研结合的价值最大化,企业可通过公式:价值(V)=功能(F)/费用(C)来分析价值链每个环节的功能与费用,寻求提高价值的方法。通过产学研结合,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力量,在减少内部价值链中产品开发设计和试验试制等环节的费用的同时,获得更优的功能,从而提高企业价值链的价值,达到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把价值链中的某些环节,如调研与预测,投资的前期评估,新产品的设计、试制、检测和改进等业务外包给高校等科研机构。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加快发展“创新———风险投资”体系,形成从创意到生产再到营销的产业(市场)投资链,才能弥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筹资能力、国家财政支持、私人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之间不足。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投资机制来保证风险投资资金充足。这个机制应该是以完善的政策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社会筹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同时金融资本和风险资金积极介入的多渠道、多层次筹资机制。
首先,创新———风险投资要有完善的政策引导支持。政府的政策是影响创新———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应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动,调动投资者从事创新———风险投资。从政府的角度看,需要放松对银行的管制,使利率自由浮动,给银行以更多的自主权,使银行把资金用在最有效率的项目上;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分散银行信贷的风险,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银行。
其次,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产学研结合的基本特征是高风险和高收益,高风险使得一般的投资者怯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创新———风险投资为基础,完善资本市场运作。
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风险转化的评估体系。金融和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否真正有效结合,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对产学研创新风险(技术、市场、合作、财务等风险)的识别。在投资前或运营中对科技成果特性进行评估,预计风险之所在,并加以有效控制是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关键。衡量一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大小,从技术上应考虑有效性、实用性、可靠性、复杂性、先进性、可替代性和易模仿性;从产品本身应考虑其功能的独立性、质量的可靠性、产品的创新性、顾客对产品特性的识别程度和售后服务的难易程度等;市场方面应考虑潜在的需求量、市场份额、竞争情况、新产品导入频率、市场进入障碍、有关法规对市场的影响等。
三、完善产学研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利益共生机制
首先,完善产学研法人治理结构。产学研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产学研结合各方为实现特定的合作目标,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以产权为纽带而紧密结成的一个法人合作实体的运作方式。这种结合方式的显著特点是有一个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其拥有的法人财产对外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产学研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各方主体利用各方在资金、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对资产的资质信誉及价值评估作价入股而组建独立法人式运行机制。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该机制运行主体的两个基本形式。这种机制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合作各方的责权利明确,其权益分享与责任承担的透明度高且依法进行,有利于调动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容易实现各方共同的利益追求。这种机制的载体是依法成立的公司法人,《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运作方式使该类合作有了规范,易于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合作各方的优势,加快科技转化的步伐。
这种合作机制的表现形式有:产学研各方按出资比例组建工程研究中心或产学研联合科技开发研究中心;以企业实体形式存在,以市场机制运作的“科技园区”制;产学研官商资一体化的法人或法人集团制。这种合作机制有利于改变产学研组织结构的条块分割,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相脱离,研究开发、中试和成果的产业化隔离的状况。
其次,构建协同创新的利益与风险共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的核心是产学研三方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政府通过法规、政策进行引导和鼓励,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提供相关信息服务,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完成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信用和利益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市场经济常用的是合同契约方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等各个环节,明确各方责、权、利,保障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利益,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科技成果转化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企业可以把高校和科研机构向生产领域和市场方向推进,鼓励他们与自己长期合作,在分配中减少先期技术转让费预付的金额,采取提成、技术入股、技术持股的分配办法,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得的报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减少企业的风险压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可以把企业向研究开发的源头方向推进,让企业尽早参与研究开发,分担研究开发费用和风险。
另外,可以由政府牵头,联合行业协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监督机制,统一制定产学研合作中成果所有权和利益的分配原则,减少可能的摩擦,政府可积极利用其组织、管理、协调等职能进行干预,联合行业协会加强企业自律,减少产学研合作中的机会主义和败德行为,并利用监督、强制作用,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合同的监督和保障力度,保障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和高效,使产学研合作在正规、有序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四、构建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的社会支撑体系
为了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构建完善适用的社会支撑体系。
首先,提升产学研结合的立法层次。制定一部专门的调整产学研结合的法律,建立以专门的产学研结合法为中心的法律规范体系。目前,我国调整产学研结合关系的法律规范层次较低,一般均为行政法规或规章,没有一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其法律条文数量少,且散见于其它法律文件,必须提升其立法层次,尽快制定相应的基本法律,构筑以产学研结合基本法为中心的产学研结合法律体系。
其次,制定和完善引导激励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产学研结合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信贷利益分配、奖励政策、成果分享、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如国家增加对产学研的投入政策,对产学研的合作利益允许采取一定比例重奖合作科技人员或用期权方式奖励合作有功人员的政策,允许高校人员采取调离、兼职等方式到企业搞开发的政策,对产学研的合作收益给予所得税减免的政策。
再次,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权威网络信息平台。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原则,加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职能,有效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一方面,通过收集整理企业的技术难题、攻关项目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让项目及相关专家信息,建立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信息网,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人才供求信息,及时做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信息沟通、项目中介、咨询服务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举办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会、成果发布会等,完善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提供更多的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机会,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通过民营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实现其经济价值与市场价值。
3.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篇三
一、美国“官产学研结合”新形式及其主要特征
(一)美国官产学研结合的三种形式
美国的产学研合作计划强调以项目、资金为纽带,促进若干大学机构与企业、科研院所组成新的研究实体,通过扶持、培育形成坚实的研发能力,在竞争环境下进入良性循环,进而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官产学研结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其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科学技术园区”(The S&T Park)。1951年斯坦福科学园的建立,是大学和工业界结合起来的产物,可以说是最早建立的产学研基地。1986年国家科学基金会实施的“科技中心计划”以及1996年改而称之的“集成合作伙伴计划”,由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多所大学、非营利研究机构、企业界和国家实验室共同组建研究中心,在大学、学科、研究所和产业界之间架起了桥梁。
第二种是“联盟”(Consortia),最为典型的是“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1987年在美国防部主导下,以美国半导体制造业中居领先地位的14家企业组成的R&D战略技术联盟。在1988—1997年的10年中从国防部的“先进研究计划机构”(ARPA)中拨款10亿美元,研发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测试所生产的技术设备,发展可将新技术用来生产各种不同的微电子产品的新制造方法。
第三种是“研发项目的政府资助”(Government Awards to Fund Innovation)采取政府直接资助的项目援助形式。鼓励小企业参与政府部门研发活动的“小企业创新计划”和促进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协同创新的“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分别于1982年和1992年采取的跨部门财政直接援助、鼓励小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政府研发行为的“官产学研结合”的形式。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推出的“先进技术计划”,以及取而代之的“技术创新计划” 也是其代表形式,提供有限资金以帮助企业创造和应用共性技术及其研究成果,实现加速其开发和商业化的目标。
(二)“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推出及其主要特征
为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的支撑,2013年奥巴马政府决定5—7年内投资10亿美元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该网络将至少由相互联系的15家“制造业创新机构”组成,无论从政府的支持方式,还是从其实际的运作,都意味着美国的“官产学研”结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战略性”和“综合性”加强
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的支撑,该网络计划通过至多15家创新机构的带动,促进新的创新集群的发展,形成具有活力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尤其是消除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实现快速有效开发和商业化的障碍。具体来看,主要宗旨有三点:一是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术之间的联盟,通过加速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商业化、加快美国先进制造业,形成世界领先的区域技术和服务中心。二是制造业创新机构将为所在区域的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共享性基础设施,以有助于加快技术的市场转移,并且通过供应链的一体化加快技术创新与扩散。三是制造业创新机构还发挥“教育机构”的作用,培育多层次劳动技能人才,增强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市场适应力。
从其组织和领导机构看,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由“国家先进制造计划办公室”来管理,职责包括创新机构的选择和资金支付计划的实施等。参与的联邦机构包括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教育部、国家航天航空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为了更好地进行创新机构之间的合作,该办公室计划建立“网络领导理事会”,该理事会成员将由创新机构、联邦政府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代表组成。
2、政府支持多元化,且“市场性”特征明显
联邦政府将在5—7年的时间内对一家制造业创新机构提供的0.7—1.2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且要求有大于1︰1的非联邦政府基金配套以实现共同投资。就政府支持内容看,包括对创新工程实验室的设备资助、基础项目的补助、启动资金的提供,以及后期的竞争性项目资助。例如,对于一家资本设备密集的创新机构来说,前期主要是对设备、基础项目和启动开办资金的支持,随着研究机构的成熟,从第四年开始,主要是竞争性项目的资金支持,基础项目补助将逐渐缩小,设备资金支持在第五年取消。整体来看,设备和基础项目补助资金占总资金规模的比重均为35%,竞争性项目资金约占总资金规模的25%(如表1所示)。
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设计充分考虑了创新机构的市场成长性,不同阶段对不同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同时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将以通过资助启动的三年后实施的“入关评估”为前提,评估包括合作投资、设备的利用,以及项目的开展和技术商业化等情况。另外,研究机构应制定出其在5—7年后能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详细规划,其收入将主要来自会员费、服务费、产品规模化合同、联邦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奖励以及知识产权报酬等。
3、创新机构的区域性影响
“制造业创新机构”是制造业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主体,每一个创新机构都必须有足够大的规模和影响力,能够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解决该机构所在领域的重大技术挑战,从研究、商业化和劳动力培训的视角,该机构在区域范围内必须具有显著的产品规模化以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效应。2012年底成立的“国家添加物制造创新机构”,由85家公司、13家研究型大学、9个社区学校、18家非盈利的专业协会联盟而成。2013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成立3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分别是国防部的数控制造和设计创新研究所、轻量制造和现代金属制造研究所,以及能源部的新一代电力电子制造研究所。endprint
4、注重发挥研发方向的市场化导向作用
创新机构必须有一个独特和明确的重点领域,政府没有给出导向性的研究领域,而是给出了描述性的导向,如某项制造工艺、某项基础技术、新型先进材料或是某个产业,当然也举出一些实例。关于研究领域的确定,一种被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认为,应该由政府部门的建议组提出关键研究领域,建议团队应该以产业需要、创造新技术的机会以及政府主要部门的计划需要为导向,部分人则提出要对事前确定主题的趋向保持警惕,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应该在明确的选择标准和允许公开申请的情况下,由申请单位而不是由政府选题,好的想法一般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因此在实际执行中,研究领域由建议组提出,但是整个网络的构建没有显著的领域导向。
二、中国“官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中国“官产学研结合”的推进现状
1、技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和“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目前政府部门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开展的主要政策。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是通过专项实施,鼓励支持企业补充完善关键研发试验条件,构建支撑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的创新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侧重于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以及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以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宗旨。这些政策已实施一段时间,相对成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积极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该联盟的主要任务界定清楚:(1)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2)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3)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4)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科技部推出了一些配套政策,如在联盟先行投入的基础上,国家科技计划积极探索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方式支持联盟的发展;经科技部审核并开展试点的联盟,可作为项目组织单位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从中美比较视角看中国“官产学研集合”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持以设备工程资助为主,竞争性技术创新项目的资助偏弱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主要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工程化研究、检测核试验的设施水平,并不针对某一具体的技术创新计划,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处于初期阶段,配套政策尚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只规定试点联盟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优先考虑。相比较而言,美国“制造业国家创新网络”是对工程设备资助和竞争性技术创新项目资助的政策组合,整个资助的前期侧重于设备资助,而后期则主要由竞争性项目资助为主,这一组合实现了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技术创新过程中风险分担的链条化。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单个平台技术能力的政策,已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2、政府资助没有体现出“成本分担式”和“分阶段推进”原则
我国有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计划对承担单位的项目资助是全额资助,没有明确要求承担单位自身必须投入多少比例的资金,即没有体现出“成本分担式”的原则。对产学研合作项目不采用配套资金比例要求的资助方式,企业自身承担投资风险的风险较弱,往往会影响政府资助经费的配置使用效率。相比较美国而言,美国政府资金的投入,企业必须投入一定比例的匹配资金,以增强对企业的激励,如美国1986年实施的“科技中心计划”,要求有不低于30%的配套资金,而“小企业创新计划”、“先进技术计划”、“技术创新计划”以及“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都要求有不低于1︰1非联邦资金予以配套。另外,美国资金资助性政策的分阶段实施的特点较为突出。最为典型的是“小企业创新计划”,第二阶段的技术研发阶段的政府资助,须以第一阶段技术概念论证与可行性研究的完成为前提,“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则在“制造创新中心”启动至少三年后,进行入关评估,只有入关评估合格,才能获得下一阶段的政府资金资助。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技术创新政策的设计要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和科技规律的基础上,否则,政策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3、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的导向作用有待加强
政府资助的研发项目、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中心及创新平台的建设,都对重点支持领域有较为明确的指导性规定。相比较而言,企业或研究机构,基于对市场机会的把握、自行确定研发项目或创新能力建设领域的情况较少。美国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更加强调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的导向作用,政府没有给出导向性的研究领域,而是给出了描述性的导向。由于中国技术水平落后,原始创新的能力偏弱,技术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相对较多,尤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显著比较优势的行业领域,中国更迫切的任务是美国先进技术的引进,进行“模仿创新”,但是,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政策设计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的导向作用。
三、启示及政策建议
我国的“官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程度,从“产学研结合”的规模,到政府资助的方式,都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为推进中国“官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推进“官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美“官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由中国技术发展的历史路径决定。中国的基础科学技术知识存量远低于美国,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向国际最前沿靠近,而产业技术的来源主要是国外技术的引进,这意味着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相结合的内在动力不足,相互割裂,产业界与研究机构的联系则相对较弱。随着中国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基础研发与国际前沿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中国产学研结合的客观基础和动力会不断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当前政策的重中之重。
(二)政策设计中尊重市场规律和科技规律
我国的政策设计要更加重视政府对技术创新政策的支持过程,首先,以资金“成本分担”为基本理念,形成“工程设备”与“竞争项目资助”有效衔接、资助链条相对系统和完整化的机制。其次,构建和严格执行“分阶段推进”、“不合格淘汰”的资助模式,提高政府资金资助的有效性,加大对企业的考核与约束。最后,政府的资助期限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所需时间,既保证资助的持续性,又尽量避免企业对资助的依赖性。
(三)对现有政策进行有效整合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政策的实施都为进一步推进“官产学研结合”奠定了较好基础,建议以已建成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为基本元素,进而实施政府资助的“竞争性技术创新项目”,切实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
4.产学研结合05工作计划 篇四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推动下,全国高校都在探索产学研相结合,高等职业学校都在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因此,今年的产学结合我们将继续去年的成绩,努力开创更新更好的局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强调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教学内容要有较高的适应性,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2005 年是我校迎接教育部评估苦练内功的关键的一年,我们必须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念、措施更多地落实到教学环节之中,消化好已有的产学研合作成果,进一步开展好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针对我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具体计划如下:
一、巩固校外兼职教师建设,继续开展专题讲座。
与专业指导委会的专家委员和其他各有关企业积极磋商,继续聘请专家或企业家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建设,并继续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2~3次。
1、计划邀请石家庄旅游局的领导到学校进行指导和讲座.
2、邀请天津滨海集团副总经理戴进进行实习培训指导.二、坚持产学研结合,使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要使高职院校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校企结合,“双师联手”,共同打造职业技能教育,应该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本学年要通过校企结合,委派本系优秀专职教师到企业任职,使我系更多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例如导游证、职业经理人证书、高级饭店服务员证书等。
三、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外实训.本年计划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原有合作企业建立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把学生的参观实践、社会认识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外实训。
四、利用学院教育教学优势,继续开展技术培训.利用学院的教育教学优势,为企业培训酒店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利用我系教师资源,积极寻求市场,继续举办酒店服务技术培训班、酒店服务英语培训班、导游英语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5.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篇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意见》,使我校在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上有所创新,特制定进一步推动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施要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中央领导“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有关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并领会上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我校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而努力。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组织建设
1、为使我校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指定校务委员会为我校产学研结合教育工
作一级管理网络,负责研究制定我校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的重大事项。
2、组建由各学院院长、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二级管理网络,围绕学校产学研结合总体思路,负责研究制定各系各专业的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的政策、计
划并负责实施。
3、各专业要组建由相关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校外教育专家和系或
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培养专业人才出谋划策。
三、转变观念、搭建平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
1、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要尽快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各专业产学研结
合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新机制。
2、在学校教务委员会指导下,各院、系要制定出一系列适合本系本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工
作的、符合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办法。以建章立制为抓手,搭建好政策平台,营造氛围,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努力推进我院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3、在抓好软件平台的同时,要拓展思路,加大投入,注重硬件平台建设。
(1)以实验大楼建设为契机,在原有校内产学研基地(实训、实验室)的基础上,靠自身
力量,重新调整规划,利用3~5年时间建设好一批具有特色的、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能为
教学改革提供保障的校内产学研基地。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一批科技机构、培训基地等新型产学研基地,使学校在办学过
程中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并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基地,一方面要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学校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创新。
(3)各院系要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合作方式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开拓校外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要根据专业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需求与企业共建校外产学
研基地,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层层推进,以此形成校企之间相互依托,全面合作的产
学研合作新局面。
(4)要围绕专业建设和改革,有计划地组建若干校内科研机构,积极引导教师、学生参与
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进一步提高学院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产学研相结合的水平和质量
鼓励各院系有计划地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队伍。
1、制度保证:学院将在教师培养、职称评定、教师考核、工资晋级等方面制定相应完备的规章制度。
2、经费保证:学校每年将拨出一定的专项基金,鼓励和引导教师参
与科研、技术开发和技
能培训,鼓励并引导教师到企业中寻找课题,加强横向课题(创新项目)的研究,并给予相
应的政策扶持。
3、各院系要注重从社会上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充实“
双师型”队伍,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到校内外产学研基地进行工程实践和培训。
五、充分运用产学研结合的软硬件平台,组织好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工作,加强产学
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1、以人为本,按照能力培养的递进规律,通过边学习、边实验、边训练,达到强化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融为一体的目的,实现“知行并进”的目标;通过强化学生在各类产学研基地中实训、实习、实验、劳动与课堂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通过潜移默化形式接受专业思想教育,感受职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感受专业方向和未来的工作内容;要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将理论教育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的认识,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各学院团委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发明和制作活动,各院、系组织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技能比赛等,使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入到产学研结合教育中去。
六、不断总结、逐步提升、形成特色
6.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篇六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八日)
中国物流学会2010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于5月8—9日在大连召开。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在会前听取了会议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开好本次会议提出具体要求。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
一、副会长贺登才分别主持了大会。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杜志渊到会致辞。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李厚圭、鞠颂东,学会产学研基地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代表、特约研究员,相关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协会、学会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一、会议概况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各地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经验和思路,研究部署学会今年的重点工作。戴定一常务副会长总结了两年来学会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贺登才副会长就2010年学会重点工作安排及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作了说明。开滦集团副总经理、国际物流公司执行董事李敏、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院长杜学森、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周昌林、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姚武、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孙牧晓、远成集团有限公司培训部副部长邹海、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等产学研基地的代表在大会发言。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助理刁吉玉在大会发布了公司研究需求。30多个单位向大会提交了书面材料,展示交流了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成果。
下午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了讨论。华北区由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1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鞠颂东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主持,华东区由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上海物流学会会长李厚圭和上海海事大学物流情报研究所所长陈伟炯主持,中南区、东北区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周建亚和大连大学教授霍云福主持,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由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李严锋和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亮兵主持。与会代表就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展开讨论,大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会后由各小组召集人在大会做了总结发言。大会还邀请了IBM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梅昕作了智慧城市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大连大窑湾港和大连保税港区。
二、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
学会自2008年桂林会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制度以来,已有62家单位获得了产学研基地称号,其中企业或园区22家,院校和研究机构40家。两年来,学会积极组织、引导和服务,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各基地单位大胆开拓,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物流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
通过产学研结合,研究机构和院校加深了对产业发展需求的了解和理解,研究内容更加务实。2010年有219个课题列入学会下达的课题研究计划。从这些报送的课题题目来看,更加注重与产业的现实需求以至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体现了物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来讲,很多研究已经跨越了原来对物流理解的边界,涉及到了金融、商贸、制造业等各个领域。从深度来讲,比两三年前的水平有很多创新。在大会交流中,开滦集团介绍了自身通过与多家 — — 2 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此基础上指导开滦战略转型,提出了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顺丰速运合作,采用系统分析与仿真等手段,对其航空快递业务布局和航空运输线路进行规划,以增强其与国际快递巨头的竞争实力。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产学研各方都收到了实效。
(二)取得了一批效益显著的产学研结合成果
从交流情况来看,出现了一批创新性、实用性很强的成果。苏州物流中心介绍自身与美国龙氏物流公司、清华大学北卡物流研究中心三家合作研究空陆联程中转模式,这个模式得到了国际航空联盟认可注册,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如医药、冷链等专业物流领域。北京物资学院协助德利得物流总公司开展服装物流仓储布局规划研究,采用建模的方式对多种方法的流程、操作、人员进行了运营模拟,企业采用学院的优化方案后,取得了高效率、高准确率、低成本的良好效果。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与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冷藏运输条件的模拟和控制的研究。该公司采用了相关的冷链技术方案,货物腐损率由过去的4%降低到3%以内,同时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培养出了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结合要培养两类应用型人才。一类是基层的物流工作者,如企业的一线职工,即将进入社会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一类是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中高层物流人才或者专家。这方面很多院校和企业都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如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与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校企合作,制订了比较规范的制度、流程,规定了双方的责权利,— 3 — 非常值得学习借鉴。远成集团自2001年以来,依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已经培训的实习生达1500多人次,探索了一条在企业内部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实操培训基地的路子。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创新模式,形成一个“工”与“学”渐进式交替、螺旋式上升、“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型,近两年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达1000人次。
(四)创造了一些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从项目层面进入到一些资产层面,联办基地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中远物流以培养现代物流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中远物流、中远网络物流和中远天津物流)和高校(滨海学院)为联合研究主体,政府(滨海新区)提供政策支持,研究机构(中国物流学会)提供研究指导,建立基地“官产学研”一体两翼合作研究组织架构。天津滨海学院还建立了由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学校教师组成的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咨询指导服务。一些基地采取了师资交叉进入的方法,就是企业高管到学校讲课,举办讲座,带研究生;教师到企业挂职,主持课题研究和企业内训。天津滨海学院20名一线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在中远天津物流顶岗实践。同时,学院拟聘请中远物流的企业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为校方客座教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企业引进技术骨干做专任教师,并从对口行业聘请高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
(五)产学研结合获得政府参与和支持
产学研基地积极服务于地方物流业发展,地方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坚持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 — — 4 三个定位,以人才集聚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为重点,系统开展了前瞻性、特色性和对策性等三方面研究,初步形成了政府大力支持、学校高度配合、企业充分信赖的“政产学研”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一些地方积极推动物流人才培养。如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实习给予政府补贴。在政策的扶持下,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已与中海物流、凯通物流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办学关系。
三、产学研结合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缺少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物流是新产业、新学科,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重大理论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很多研究,缺乏产业背景,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方法上来看,缺乏继承和创新。
第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有地区和行业的不平衡,也有产学研各方的不平衡,特别是企业界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学会给产学研各方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大家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解决实际问题,寻求双赢模式,实现经济效益。
第三,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产学研结合目标之一是要出人才。人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层人才,要能文能武,要懂得实际,一上岗就能够操作。第二是高层人才,高层人才要懂得战略,能够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或者是在学术界能够对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来看,产学研基地在培养前一类人才方面的实践比较多,但后一类人才的培养
— 5 — 还有些滞后。这就需要从更大范围,多学科、多产业注重知识积累,方法论的训练和培养。
四、下一阶段需要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何黎明会长曾经提出过十个方面的重大研究课题。现在两年多过去了,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戴定一常务副会长在本次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些重点研究方向。
第一,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物流产业的机遇、挑战,以及如何体现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作用。我国整个市场在变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为主,因此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包括物流自身的产业结构,有些是能力过剩,有些是严重不足。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物流自身也要转变单纯作业型的服务方式。如何提高附加价值,更多的把效益体现在各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物流产业会有一些什么重大的机遇、重大的调整,我们应该做一些战略性的研究。
第二,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新要求对物流产业的影响。我们目前来看偏重于技术措施的研究,缺少政策方面的通盘考虑。如果没有政策的导向,即使有很好的技术也难以推广应用。因此,我们的研究除了技术层面以外,还要有一些政策机理方面的研究。
第三,物流产业过程中的公共服务。我们知道一个产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分成供方、需方和第三方这三块,第三方主要提供的是中间的公共服务。我们现在对于供方研究比较多,也就是对物流自己的企业、资源、运作方式研究的比较多,对需方也就是我们服务的产业,客户未来的动向、变化研究的偏少,第三方研究的更少。第三方就是说如何在供需双方中间起协调、平衡的作用。第三方主要一是制订游戏规则,二是维护游戏规则,三是创造有利的双赢环境。现在第三方 — — 6 的理论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公共政策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几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的研究方向。政府怎么定位,非政府组织怎么定位,包括一些商业机构有没有机会。我们需要对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新的机会、必要的监管、行规、标准以及其中的一些公共服务做出比较全面的研究。
第四,物流学科体系的基础建设。目前,我们整个物流学科的建设发展很快,成果也很多,但是总体而言基础的部分还比较薄弱。一个学科的成熟基础是很简单的,但也是很深的,不能把这样一个简单的东西提炼出来去统一所有的观念、所有的关系、所有的价值导向,这个学科的发展就会很困难。所以我们需要对于物流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关系、基本矛盾做进一步的提炼,这样才可能有效推进我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能够有效解决我们理论研究中的重复、矛盾和各种争执。
第五,在网络经济时代,物流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当今时代,国内外所有的创新都跟信息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我们企业界,无论是资产的变动、组织架构的变动、业务的变动,最后都要归结为信息系统的变动,网络对于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当然,这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最近,国家把物联网这样一个理念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我们从产学研这个角度来讲,要理性地看这件事情,要认真研究物联网对物流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六,要关注一种新型经济主体的发展。这种经济主体名义上是一个数据中心,以掌握信息、数据为主要特征,但它会冲击现在很多理念、法规、模式。因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些企业都有这样的特征,国内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国外有像苹果公司、GOOGLE这样的企业,发展速度极快,他们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掌握了集中的数
— 7 — 据、信息,然后有了飞速的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至今他们是“四不像”,不知道他们是制造业,还是商贸业,还是传媒业,还是IT业。因此,会有很多影响他们发展的阻力,但是也有很多突破这种传统的东西。在未来的时代里面,这类企业的形态或者这一类的经济主体,是必须关注的一类创新型主体。我们很多的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
五、有关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的建议
与会代表就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后由各小组召集人在大会做了总结发言。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如下:
一是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发布应该再广泛一些。学会课题每年都发布,应该继续坚持;每年纵向研究的课题报告也可事先发布;企业课题也应逐步通过学会渠道发布;各院校及研究机构对外课题也应该公开发布。通过这四个方面研究课题的发布,将会发现行业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哪些是企业实际需要的研究课题。
二是要定期发布行业重大研究课题目录。学会要引导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在整理汇总一年热点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列出重大研究课题题目目录,在行业内进行发布。在条件成熟时,利用产学研平台进行分工合作,推动重大研究课题的联合研究,引导行业转型升级。
三是要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平台,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并形成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一是实习,学生要到企业进行实习,一种是定向实习,一种是集中实习。二是参观访问,对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三是咨询,企业生产经营当中遇到的问题向院校和研究机构咨询,老师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方案设计。四是企业提出的一些研究课题,请院校承担;院校的一些研究课题也可以请企业界人士参与。五是采取顾问的方式,请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 — — 8 作企业顾问,企业实际工作者作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顾问,进行双向交流。六是学生论文的选题来源于企业,从企业当中收集,并且命题。七是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合作,各个基地之间各有所长,大家通过学会工作平台,共同搞一些合作。
四是建立专业的细分平台。产学研结合要分层次、分地区,多元化。学会应该按照不同专业建立专业委员会,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题。各地都有产学研的需求,要发动地方的积极性。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实际,形成多样化的研究方向。
五是大专院校要加快与企业联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从根上形成一个实践导向的教学大纲,从而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师资配备以及课程设臵等方面更加切合企业的需要。
六是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物流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是教师。特别是对高职教师,应具备两类能力: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和面向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能力。要具备第一种技术服务能力,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有服务企业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要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就必须熟悉高职教育建设理念、发展方向,掌握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教学设计手段与工具。
七是建立学术检索系统。要建立专业的学术检索系统平台,增强平台对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吸引力。尤其是目前高水平的物流专业期刊较弱,学会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一本核心的专业期刊。
八是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针对产学研联合发展模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例如对于产学研基地提供的物流服务减免税收,对产学研研究课题提供一定研究经费等持,进一步促进物流人才队伍的快速培养,推动物流理论研究水平
— 9 — 和实践指导能力快速提升。
六、关于2010年学会重点工作
贺登才副会长在大会介绍了中国物流学会2010年重点工作。会上发布了《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会员和加强会员服务的通知》。由于本届学会理事会任期届满,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将于11月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同期召开,届时将进行改选换届,会议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一)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的准备工作
“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拟于2010年11月13—14日召开。年会将评选表彰优秀论文、优秀课题,命名第三批产学研基地,聘任新的特约研究员,由研究单位或企业申请设立分论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会上对《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做了说明。对年会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参评论文时间界限及内容参考范围、论文分类、征集方法和论文提交评选方式等做了进一步解释。对年会设立分论坛的有关内容,包括设立的基本条件和设立方式做了说明。
会议要求,产学研基地、协作网各成员单位、各位会员要积极参与年会论文征集、课题提交、分论坛设立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开好年会献计献策。
(二)关于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于2006年11月在武汉选举产生,到2010年11月任期届满。根据《中国物流学会章程》规定,将按期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并进行换届选举。会上说明了改选换届的总体思路与原则、主要工作内容、新一届理事会候选人推荐原则和工作进 — — 10 度安排。会议要求,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和全体会员,要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推动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产学研基地申请与设立工作
产学研结合是学会工作的一条基本方针和重要抓手。产学研结合就是要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简单来讲就是要出书、出钱、出人,同时,要争取1+1+1大于3的效果。目前,两批62个产学研基地已经设立,第三批开始接受申请。会上就产学研基地的申请和设立进行了说明。会议要求新设立的产学研基地要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当地或本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要有产学研各方参与,要有足够的会员基础,并积极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要能够积极开发和承担产学研的任务。
(四)关于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征集工作
为贯彻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引导各类企业改进物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发挥现代物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决定征集“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国内物流企业及园区、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在物流管理战略制定、模式选择、运作实施、组织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典型事例等,都在征集范围。会议希望各产学研基地依托自身平台,开展案例的总结和推广活动。
(五)关于加快发展会员和加强会员服务工作
为扩大会员队伍,促进学会可持续发展,我会决定进一步加快会员发展,加强会员服务。关于加快发展会员方面的措施,一是新会员会费延期优惠。为使改选换届期间会员发展工作保持连续性,经研究决定,凡2010年5月1日以后交纳会费的会员,视同交纳下一届会
— 11 — 费。二是按会员比例配臵理事、常务理事。三是优化会员结构。四是积极发展学生会员。为加强物流研究后备人才的培养,学会继续发展学生会员。凡在校、在读的物流类专业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和非在职博士研究生),拥护本学会《章程》,有加入本学会意愿,经本会理事或具有会员资格的老师推荐,均可提出入会申请。学生会员会费100元,享受注册会员同等待遇,在学会下次换届之前有效。
会议希望有关院校、产学研基地以及学会会员、理事、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等积极组织推荐。新推荐入会会员人数,纳入考核记录,作为改选换届的参考依据。
关于加强会员服务的措施。一是坚持定期电子邮件发送服务。二是开发学会网站浏览和下载服务。三是开通特约研究员展示服务。四是为理事和特约研究员创造更多参与学会工作的机会。五是搞好联络、咨询、信息服务。六是扩大会员相关优惠待遇。
会议要求,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和全体会员,要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会员,积极参与学会各项活动,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地结合物流实践需要,加强物流学术理论研究,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室整理)
7.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篇七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产学研,创新机制,构建
产学研是指将社会生产、教育和科研在其优势作用的基础上, 通过相应的手段和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合作形式。它不仅仅是这三种方式的拼接组合, 同时也是这三种方式集成化的技术创新。产学研三者相统一形成了产业链形态的系统运行模式, 它是主要以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依据, 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 从而形成的一种供给合作关系。
一、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内涵和理论解读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最早是基于管理学理论研究所提出的, 它的广义定义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受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从企业管理学上讲, 利益相关者是指在企业发展运营中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本, 承担着企业风险的个体或群体。总之, 利益相关者必定是投入了大量有形或无形资本的人或团体, 他们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而在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的研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1]首先, 在高校中处于最核心地位的利益相关者为主要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而财政拨款和企业资助则处于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地位。间接的利益相关者与产学研合作者有关。处于最边缘地位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社会公众。其次在产学研合作和发展中, 处于核心地位的利益相关者为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这类利益相关者在其运营之中, 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资本, 因此相应的也就承担了重大的责任和风险。处于普通地位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产学研相关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这类利益相关者通过相应的方法和形式, 输出了大量资本, 对相关机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界定在不同方向和角度具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时, 要重点把握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以科学理念为核心的研究方法。
二、对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研究
目前, 中国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封闭式培养方式, 逐渐向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转变。这就需要高校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通过协同关系实现与各方之间的联系。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研究, 主要需要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合理路径和方法打开合作大门, 使联合协作发挥出重大的促进作用。要实现产学研创新机制的研究, 就需要将市场化的企业需求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技术优势进行合理搭接, 最终完成技术创新和市场产业链之间的有效循环。
(一) 处于中国高校环境下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
对中国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研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产业单位和高校之间的利益关系。产业单位和高校之间的利益关系主要表现在, 一方提供资金和培训支持, 而另一方提供技术支持,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以用户为需求的产业链形式, 这种形式的发展为高校实现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科学技术型生产力发展打下了基础。高校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企业所需求的技术形式的衔接, 能够为市场高效率的运行起到推动作用。[2]对于高校来说, 能够实现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对于企业来说, 能够培养企业所欠缺的技术型人才, 双方通过合作同时完成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第二是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机构通过政策下达、拨款资助等等形式对高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公立高校来说, 政府机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者。政府机构对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更多起到的是一种指导作用, 它通过对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传达中央对高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使得高校的科研走向能够与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主导责任相适应。政府与高校进行密切联系和沟通能够实现对高校管理模式进行合理化改革的目的, 而高校与政府充分互动则能够保证高校坚持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 从而有利于科研人才目标的培养与教育方针相一致。
(二) 对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探究
虽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 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这种新形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 对企业而言, 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备的产学研组织系统, 在与高校进行合作时就易缺乏动力和创新意识, 使得产学研只浮于表面化, 而没有真正实现相融合的状态。其次, 国家还未明确出台与产学研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3]这使得规范和制约机制在产学研中还未发展出一条合适的路径。因此, 当出现利益纠纷时就无法利用合理准确的标准进行判定。由于产学研各方认识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使得各方容易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冲突。相互信任的纽带就无法发挥作用, 无法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再者, 利益上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产学研无法有机结合的重要因素。利益分配不均, 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意见分歧, 这对合作双方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影响。最后, 产学研管理方式的落后陈旧, 使得产学研发展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也无法更好地共享科技所带来的优势成果。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具体构建形式
(一) 产学研与创新机制相结合的构建设计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产学研而言, 只有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发挥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现兼顾各方利益, 达到产学研战略性发展的目的。[4]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研究,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 要创新产学研的技术合作方式, 建立有效的运行平台, 提高产学研在技术交流和管理方面的水平。同时, 产学研创新机制的建立要以利益相关者为主导和前提。其次, 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做到充分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 以高校为主体, 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辅助, 结合市场和法律规范, 进行产学研创新机制的构建。要实现产学研创新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教育界和各企业间的相互配合, 并且在政府的引导下, 才能使产学研的优势作用得以发挥。
(二) 从产学研创新机制的内容出发实现创新机制的构建
产学研创新机制的内容包括动力机制、管理机制、协同机制和利益机制等。只有在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下, 才能发挥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优越性。从动力机制出发建立产学研创新机制, 首先要构建合理的产学研创新平台, 提高产学研各方利益主体的参与度。对于企业来说, 要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在完善自身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科技人才的引进。[5]从管理机制的创新出发, 企业需不断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对于科研机构的管理创新而言, 要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关的科研项目组,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实现对科研项目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协同机制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构建的中心环节, 因此在进行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构建时, 要把握好产学研三方的关系, 在平衡三方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改进。例如, 构建以高校为主, 校企相结合的研究形式, 这样就可以利用高校的知识和人才资源优势, 结合企业的实践平台和资金优势, 共同创建新型的技术研究院以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
(三) 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构建
政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创新制度构建的主体。因为政府对产学研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以在进行创新机制的构建时, 不能忽视政府的战略性决策作用。例如, 建立相应的科技园区实现对产学研的政策支持, 在政府的科技指导下可以将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 更加拉近产学研之间的关系。[6]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构建中,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之路上有正确的方向保障。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产业园区的建立, 能够带动产学研各方利益主体在合作创新上的积极性。在开展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构建时, 同样不能忽视了政府在利益相关者合作制度和利益获取制度上的建设, 使其在合作和创新中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成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产学研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我国高校在教育上的变革, 使传统象牙塔式的理论教育转而走向了以直接实践为主的教育。因此, 探讨在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产学研合作, 找出在合作中存在的矛盾性和联系性, 对进一步进行产学研合作并进行创新机制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构建上, 要充分平衡三者的关系, 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霞, 赵丹萍, 何悦.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 2012, (02) :33-39.
[2]陈涛, 曾良才, 孙伟, 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3) :341-344.
[3]杨晓宏, 杨方琦.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11) :9-15, 45.
[4]姚艳虹, 周惠平.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创造系统动力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04) :110-117.
[5]胡冬雪, 陈强.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3, (02) :154-174.
8.我国种业发展应加强产学研结合 篇八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 李宁辉
种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无疑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承担。科研机构追求的主要是科研成果。如果科研机构不能从其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中获得经济效益,那么科研机构的全部活动过程也基本上到成果发布为止,并完全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某些成果进步很大,但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能不断有新成果出现,每次科研机构只拿出一小部分公布于世。让科研机构参与分享科研成果应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可有效避免这些弊端。
目前,我国种业公司或实体企业尚处于一个发展壮大的阶段,实力与外国同行相差较大,尤其是自有的科技研发能力十分欠缺。他们主要是推广应用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品种,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他们并不关注推广应用的品种是国内研发的还是国外研发的。
由此可见,要发展壮大我国民族种业,必须做好产学研结合这篇大文章。要从利益上把科研机构与种业公司或实体企业有机连接起来。科研机构可以从种业公司或实体企业了解到种业市场需求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积极研发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新品种或改良品种;而种业公司或实体企业能以较低成本或有能力主动获得市场前景好的品种。
模式创新促合力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 汤其林
河南省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促进种业产学研结合,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新路子。
推动企业联合买断品种权是促进种业产学研结合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河南省引入万向德农种业,与省内的秋乐种业、金博士种业、金娃娃种业共同买断了玉米新品种郑单958的经营权,在河南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和四家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自2004年以来,郑单958一直居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第一位。
“联繁体”经营模式是河南种业产学研结合的一个创举。以郑麦9023的推广为例,河南农科院与100多家种子企业签订联繁协议,由河南省农科院提供种源,由企业进行繁育,河南农科院派出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统一进行质量检测,由企业在合同区域内进行销售。通过这一模式,2006—2009年,郑麦9023居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第一位。这一模式有效整合了中小企业的力量,形成了合力,使新品种得以迅速推广。
产学研互相促进,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河南省的小麦种子销往整个黄淮流域和湖北、江苏等省区,玉米种子销往全国各地。小麦品种“周麦18”、“矮抗58”,玉米“郑单958”及“浚单20”等品种成为全国的主导品种。
深化改革促结合
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 孟庆华
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种业长期存在研究新种子、繁育新种子和把新种子推广到农民手里这几个重要环节脱节的问题。
目前承担种子新品种选育的主力军是科研机构,但当前对科研机构创办种业实体的准入政策限制太多,严重阻碍了这些单位种子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强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国家应重点加强对他们的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产业项目的投入。科研机构所办种业实体,大部分为科技型创新型高新企业,同时承担着良种良法配套、试验示范、产业化和成果转化等重要公益性技术工作,这种性质的企业亟需国家加大投入,通过项目资金带动促进产学研结合。
9.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篇九
7月24日,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产学研调研团队自贡分队在自贡市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地包括四川理工学院以及与该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四川花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自贡分队首先来到了四川理工学院。调研团队受到了该学院谭教授的热情接待。谭教授谈及了四川理工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在开展化工领域特色产学研的做法与经验,以及政府对此的`支持。随后,谭教授带调研团队参观了该学院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教师不仅认真讲述了一些实验仪器的用途,还强调了实验室对于科研的重要性。四川理工学院完备的实验设施展现了学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随后,小分队又来到四川花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受到了公司刘经理的热情接待。刘经理介绍了公司的概况以及公司的产品和优势,在认真填写了调研团队的调查问卷后,详细讲解了公司的产品特色与研发实力以及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对接情况。刘经理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公司对市场的敏感度、及时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此类合作能够使高校紧贴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并且能够极大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同时,刘经理还强调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战略合作必将推动新型表面活性剂从科研走向产业化,完善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实现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次调研之后,产学研调研团队自贡分队成员充分感受到了科研对于公司、国家的重要性,并且认真总结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便后续实地调研的顺利进行。
据悉,四川理工学院的前身是于1978年在原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基础上组建的四川化工学院,其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并与包括四川花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内的化工企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四川花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是专门从事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洗涤日化原料等)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领域为日用化学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的研发和生产,MES、CMEA、CHSB和氧化胺等产品品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于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
10.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篇十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产学研结合模式在中医骨伤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何元诚
张文明
公鑫
广西中医学院(南宁 530012)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骨伤研究生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为突出。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9年的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只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 探索
Email:
393390125@qq.com 自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中医骨伤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取究生。以下结合中医骨伤学的学科特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科研、教学、临点,就我们在该学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床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高层次骨科生培养探索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总结人才。而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研究生如下 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要做到对临床专业硕士素质教育决,如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和创性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坚持理论、为突出。本文就高质量中医骨伤科学实践、科研并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一探讨,临床1 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临床医学理医学专业硕士培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论与知识 科学型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如何培1.1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养高质量的临床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近年骨科临床知识高速度更新是进行探索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在这方本学科的一大特点。在诊断技术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关报道较多[1]。面,CT、核磁共振等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我院中医骨伤专业作为国家中管局重促进了骨伤科学的临床进展;在治疗方点建设专科和自治区重点学科,如何面,传统骨伤科疾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局更好地开展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限,或争议很大,近年认识有很大变化,究生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如骨科脊柱多种疾病的手术与非手术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治疗之争日益激烈;骨水泥,钛笼等先和研究。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进器材的应用都极具挑战性。而教科院从2000年开始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书或专著往往只能起到基本培训的作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9年的培养用,在新进展方面明显滞后。为了使研实践,我们认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能了解到本学科最新进展,特别是究生的培养, 只有坚持理论、实践、科学会临床知识的更新能力,同时也为了研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 促进导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我们采取导————————— 师主讲骨伤科学各疾病与部位专题讲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座(每周两次)。辅导研究生学会利用项目(NO:2008B046)一切可能的资源(如校园网电子期刊和作者简介:男,1952年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其他最新相关杂志)获得有关临床新进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教学展的方法。鼓励和安排研究生参加各临床科研。种骨科学术会议和学习班。导师为学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生指定精选阅读参考书目,由导师指定学生所要阅读的本专业参考书、本专业的杂志期刊,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式小论文等。
1.2边缘交叉学科理论的掌握。科研知识是科研素质的基础。临床专业研究生要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有所突破,首先要充分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它是进行医学科研所必备的基础专业理论。由于骨伤科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科学,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故而临床专业研究生还必须及时汲取医学专业领域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善于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并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新观点、新论断。随着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服务的目的也由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变为提高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因此,医学研究生还要掌握诸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让科研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研究生要具有对医学科研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掌握医学科研的专门理论,了解医学科研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更好地保证医学科研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如果只注重现有课本中的陈旧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 将来的研究生将无法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也意味着高级医学人才教育的重大失败,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臵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医学选修课,特别是增加一些贴近前沿科学、适应知识更新的选修课,以充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开阔眼界。
2重视临床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生的个体知识产生于临床实践之中,尤其是骨伤临床,其个人在实践中的体验、直觉、经验学识等都是在长期的临床期刊文献
实践中获得的。向临床实践学习的过程,既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研究生自身个体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接受高尚医德、严谨医风、顽强意志、合作精神等熏陶的过程。加强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2.1 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要求。这是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前提。我们通过多次召开临床科主任和导师会议,学习有关文件,明确培养目标,使每一个导师都能够准确地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的区别,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强化导师对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指导力度。
2.2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这是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要想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严格培养过程管理、加大督导力度。如轮转科室的组织安排,有关临床能力的集中培训,出科考核、阶段考核、毕业考核等,使他们始终有条不紊地按照培养计划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标准。
2.3 导师联合培养。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多位教师的作用。按照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每个学生导师指导小组的成员由4名不同临床和学术方向的教师组成,要求学生跟随不同指导教师成员所属医疗小组分别学习至少3个月,并且实行阶段考核制度。同时为了更好地协调,科室每3个月召开一次研究生培养碰头会,所有导师指导组成员和其他教师一同就研究生培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的工作意见,保证学生全方位掌握骨科多方向的临床技能。
2.4 重视各级查房和讨论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所有新入院的病人,由一位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高职称以上的老师组织新入院病人病情讨论
期刊文献
会。要求每位研究生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和综合诊断分析(包括鉴别诊断),提出全面诊断和治疗计划。在日常查房中,要求研究生首先提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科室的其他各级各类查房和病例讨论,要求研究生按照上述模式积极参加。
2.5 培养研究生抢救骨科常见危急重症能力。骨科尤其是创伤骨科急诊、危重病人多,训练学生抢救危急重病人的能力是骨伤科临床专业硕士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参与急诊接诊工作。对于科室所有危急重症的抢救,要求研究生首先到位,参加病人的抢救。事后由主持抢救的老师组织全体研究生对抢救工作分析总结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危急重症的抢救来学习和积累有关临床知识。在适当观摩后,我们尽量给学生在指导下或独立进行腰穿、术前定位、打石膏绷带等操作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其动手能力的目的。
2.6培养学生书写优秀病案记录的能力。严格要求各种病案记录书写,因为书写各种病案记录(特别是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分析)是评价临床医生的标准之一。我们要求研究生自己尝试书写病案记录等医疗文书,在书写过程中,全面反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依据,经常分析病人目前的主要矛盾、存在问题、治疗效果评价、更改治疗的依据等各个方面。要求学生在书写某一病种住院病历之前,必须先再次阅读有关专著一次,以提高病案记录的内涵质量。科室每月进行优秀病案评比活动,并对优胜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科研能力。
3.1科研能力是科研素质的核心。高层次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把期刊文献
医学科研知识运用于医学科研活动,解决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相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培养重点。主要包括让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预测设计的能力、信息筛选的能力、实际组织实施课题的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要求硕士研究生将科研训练贯穿于临床实践的全过程, 在平时繁忙琐碎的临床医疗实践中, 不能忘记科研意识,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实践,善于总结思索,要有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从临床点滴细微处入手,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课题,为课题寻找适合的病例。
鉴于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培养目标与医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有明显的不同,我们要求临床专业硕士生必须以临床科研为其毕业论文的选题,主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不允许以纯实验研究代替临床研究。强调开题报告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通过开题报告掌握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科研标书的书写要领。重点培养对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的能力(包括存在问题的分析)、创新特点和研究可行性。由导师和科室首先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再进行正式开题报告会。我们始终认为科研是临床医疗与教学的先导,是医疗新技术持续不断产生的摇篮,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3.2正确设计医学课题的思路、方法与目标。良好的科研思维是做好科研的基础再次,对医学科研相关的信息要具有获取、识别、分类、评估和使用的能力。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正规系统的科研思维训练,使其思维具有系统性、有序性、层次性、创新性和独特性。增加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互动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能力。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选准选好自己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要求学
期刊文献
生每三个月翻译一篇与本人课题有关的国外文献资料,随时关注国内外同类课题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紧跟国际潮流,写出文献综述,并提交专家、同学组成的课题审查组开会讨论,列出提纲与进展初步安排。保证选题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3.3较强的科研文书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科研知识、科研思路和科研成果,通过文字完美地加以表达。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邀请院外专家教授及医技人员给研究生讲学,组织新技术、新项目专题系列开题讲座。这种实践,不但拓宽了临床研究生的知识面,而且对结合临床进行科研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科研训练应该紧密地结合临床实践, 也应该贯穿于临床实践中。临床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临床,最终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
以上只是我们在过去9年培养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探索的一些初步体会。其他共性的一些问题,如严格考核制度、针对临床研究生的特点进行选题和论文答辩等,国内已经有较好的经验介绍[3] ,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亟需解决,建立一套合理的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评价系统是我们今后探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方向。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是近代教育史上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医学专业教育,中医教育在中医药继承发展历史上起了关键的作用。笔者以为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其关键就在于中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我院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硕士生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下一步博士点的申请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增大等因素,研究生多数存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等思想,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下降的问题,但是我们期刊文献
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中医骨伤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评价系统,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会逐步成熟并走向成功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课题, 要根据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不断调整, 才能培养出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医学人才。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地、有计划地向更高的方向迈进,使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上一个新台阶。参考文献:
【产学研结合机制新】推荐阅读: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07-28
建设产学研基地意义09-15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模版07-15
产学研合作项目案例09-12
产学研合作协议(科研院所)06-25
产学研合作(联合项目申报)09-16
硅湖学院产学研合作和实习就业基地协议书08-05
浅谈与专业结合的高职数学课程建设新途径06-24
产学合作实习体会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