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阵地

2024-10-05

乡村文化阵地(共10篇)

1.乡村文化阵地 篇一

建设乡村少年宫 拓宽育人新阵地

——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发展纪实 霍城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77.34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 395名学生,全校有教职工56名,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先后创建成张掖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张掖市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张掖市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14年,我校被张掖市委、张掖市人民政府授予“张掖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学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办学宗旨和“优质教育、多元模式、一流人生”的办学理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个性得到尊重,特长得到发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全面、和谐、快乐、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场地是乡村少年宫活动开展的基本平台

为使学生的个性才华得以张扬,生命活力得以展现,少年宫充分依托学校现有资源,通过改造、置换、共享等办法,闲置利用,教室就是活动室,操场就是活动场,课桌就是活动台。采取“三个两用”(“一校两用”“一室两用”“一师两用”)模式,结合学生兴趣和现实条件,学校特设立“朝阳合唱团”“剪纸麦秆画工艺美术社团”“书法”“体育类,诵读类,科技类”等18个个性化社团,安排专任教师为全校的辅导教师。各项目负责教师根据本项活动的特点,对室内进行文化布置,做到高雅、大气、富有文化内涵、符合活动项目的特点,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开展活动,活动开展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二、资源是乡村少年宫活动效果的重要基础

物力资源方面,学校先期投入了近六万元购置了训练设施和改善教学场所。如购置乐器、电子琴、立式钢琴,配备了排球场、篮球场,三模器材、国画使用器材等。另外,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孩子准备部分器材,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自带一部分。

人力资源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在校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是项目辅导教师。

学校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加强辅导教师业务培训。一是分批选送部分教师外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选派部分教师参加了武术操、舞蹈、民乐等项目的学习。二是聘请专家来访或专业指导等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教学水平。

三、项目是乡村少年宫作用发挥的根本途径

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爱好需求,从而确定设立哪些项目,辅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设立开设的项目,学校汇总后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公示。活动项目实行多向选择,由乡村少年宫办公室提供活动项目菜单,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提出申请,可以选择喜欢的项目和喜欢的老师,老师也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学生,这样做一是发挥了老师的特长,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办公室根据培养目标、活动时间、活动所需现有资源容量,学生及教师的选择,统筹安排,统一调控。

开展少年宫各项活动,在提高活动技能的同时强化德育功能,突出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艺术类:通过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体育类:通过参加球类、体操、棋艺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科技类:通过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实协作的科学态度,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基础。

德育类:通过文学欣赏、写作指导、经典颂读、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恩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四、活动是乡村少年宫社团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

为使学生的个性才华得以张扬,生命活力得以展现。我校定期开展手工制作展览,积极开展校内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基地优势,推动学校体艺“2+1”项目广泛深入地发展。学生在每周的社团活动中感受艺术、实践艺术、理解艺术。在一次次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从根本上增强了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厚度”,赋予学校特色建设新的动力,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校园先进文化的导向,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文化体育艺术素养。开展“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一系列活动,以阳光体育大课间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科普作品展示、学生书画展等为固定项目,大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与爱好选择参加,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艺搭建平台。师生乐队和朝阳合唱团的风采,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学校还挖掘具有地域特点的资方资源,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霍城民俗》、《乡土游戏》和《跳绳》等。

五、特色是乡村少年宫建设的核心依托

学校在建设乡村少年宫社团的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聚焦课间活动,打造阳光体育;聚焦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聚焦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聚焦音乐殿堂,打造朝阳合唱团;聚焦美术世界,培养动手能力;聚焦核心价值观,培养最美少年”的六聚焦、四打造、两培养教育理念。

音乐教学中,把识谱、唱歌、乐器演奏、欣赏、舞蹈律动等熔于一炉,改善了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使歌曲与形体结合,声乐与器乐结合,促使学生手、耳、脑并用,增强节奏感,发挥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合力作用。注重于倾心打磨朝阳合唱团,彰显音乐教学的品牌特色;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给学生以创造的天地,引导学生运用有形材料,通过线条、色彩、光线明暗等艺术手段,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同时,拓展教学面,把剪纸、折纸、手工制作、板报美化、报头设计等引进课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与技能技巧。学校在确立书法教育特色的同时,建成了高标准的书法教室;书法教学中,分层要求,软硬笔并重。教师不仅教学生写好汉字楷书,而且指导学生临帖;精心挖掘课程资源,彰显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先地位;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霍城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

六、成绩是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的发展动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心校成立四年来,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正逐步迈向正规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1年,陈建策老师在县级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体育组三等奖。2013年马玉山老师在“桃花源”杯全国少儿书画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得园丁奖。2014年,霍城中心小学少先队被评为“山丹县优秀少先队大队”。在庆祝教师节30周年征文活动中,我校被山丹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组织奖。陈建策老师主持的《探索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基本模式》被确立为省级课题。蔡斌林老师主持的《农村小学开展少先队活动地方特色化研究》被确立为市级课题。发表的省级论文有王克瑞老师的《浅谈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陈建策老师的《浅析农村小学有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六年级学生于凤在第十五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我校创建艺术特色示范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我校实际,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关注心灵补养,关注学生成长质量。

乡村少年宫的建设是城乡教育均衡的另一个维度,即通过乡村少年宫的全面覆盖,让广大农村孩子也能享有和城市孩子同样的成长机会。建设乡村少年宫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为农村孩子做事,永远没错;为农村孩子做事,功德无量;为农村孩子做事,永无止境。

2.乡村文化阵地 篇二

一、文化志愿服务要紧贴社区

(一)文化志愿服务对象在社区

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家园最基层的单位,是文化志愿服务点对点、点对面的切入点,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 往往在社区能直接得到体现,深入社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是最直接的方式和最有效地方法。幕府山街道五佰村社区“南京幸福老年公寓”住着数十位孤寡老人,他们每一次看完文化志愿者惠民公益演出后,都连连称赞,都说“比电视上好看”,并期待着下一次惠民公益演出的到来。文化志愿服务要有针对性,社区需要什么,文化馆要心中有数,要和社区同步。

(二)文化志愿服务者骨干在社区

社区文艺积极分子固然是文化志愿服务的骨干,而社区的书记、主任更是文化志愿服务的主要推手、重要骨干,他们在社区最有号召力,他们是百姓真正地父母官,是文化志愿服务最有效地组织者。

(三)社区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信息源

做好社区文化资源调研,对建立文化志愿服务者队伍有着重要意义。文化馆对全区文化资源信息进行调查统计、更新,是做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从辖区单位、业余文艺团队、人才,活动场地等汇集、储备的相关信息资料,对群众文化工作和文化志愿服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资料显示:笔者所在区仅业余文艺团队(协会)就有近1000个, 50平米至数百平米文化活动场所达500余个。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以上数字的上升是必然的。

二、文化志愿服务要讲求实效

(一)文化志愿服务要有领军人才

文化志愿服务需要具有满腔热情的文艺积极分子,更需要具有一定文化、文艺专业技能的人士加入,如此,才能有效、有力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笔者所在区宁海路街道天津新村合唱团领队钱兆玉、指挥张昌阁夫妻二人全身心投人合唱团,积极做文化志愿服务者,近几年合唱团不仅在省市许多比赛中获奖,还吸引了越来越多唱歌爱好者加人,不仅如此,两位老人还应邀到其他社区做合唱团辅导,两位老人还多次率领合唱团奔赴革命老区、部队做公益演出。文化志愿服务者、京剧票友郭新春2014年荣获“江苏广播电台听众节(文艺之星社区选拔赛)最佳人气奖”,他常年对文化馆明星京剧团、戏剧协会的戏剧爱好者进行辅导,做公益演出, 凡是公益演出,总是随叫随到、积极参加,车费都是自掏腰包、从无怨言。荣获2014年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的南京金鸿和谐之声合唱团以及南京金钟合唱团、南京九三学社合唱团等文艺团队,始终坚持公益演出、义务辅导,文化志愿服务业已成为他们生存、发展的唯一理由,令人敬佩! 这些在省内外颇具艺术专业水准的合唱团,其领队、指挥都是享誉业界的音乐家,如马熙林老师、陈小平老师,他们不仅为本区争光添彩,更多地是传播了建设幸福社会、幸福家园的正能量。

(二)文化志愿服务要充分利用辖区内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好辖区内文化资源,文化志愿服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文艺志愿者社会实践进社区活动,全区十余支中老年舞蹈队不仅得到了科班专业舞蹈的培训辅导,并学会了十几个成品舞蹈,中老年舞蹈队演技显著提升。宁海路街道古林社区和辖区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研究所结成共建关系,多年来,社区充分利用第14研究所远望中老年艺术团的场地和设施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欢歌笑语送进社区家家户户。远望中老年艺术团的管弦乐团是省内唯一的中老年管弦乐团,他们多次赴北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常年活跃在省内外许多重大公益演出活动舞台上。他们外请的各个辅导老师,均来自省歌舞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和南京艺术学院。企业的强力支持,社区文化公益活动必然有声有色、热热闹闹。

笔者所在区,区内文化资源丰厚,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省国画院等许多单位的专家学者,在辖区社区内已经成为了文化志愿服务者队伍中的一员,他们热情地为辖区内群众文化活动添砖加瓦、奉献爱心,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著名画家赵绪成、高云、喻继高和喻慧父女等名家大师在辖区内许许多多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奉献。努力做好高层次文化志愿服务、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档次,是辖区内百姓的幸事和福音。

(三)文化志愿服务文化馆要身先士卒

文化馆在落实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举措上,要落实文化志愿服务。文化馆全部活动场地免费向市民开放; 文化馆全年度、全免费为文化志愿服务者进行专业培训;文化馆全免费地为社区艺术学校市民开放;文化馆定期邀请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为文化志愿服务者授课;文化馆将集中选拔优秀节目并组团(或组台),在全区进行公益巡回演出。

文化馆的文化志愿服务要实实在在落实到群众文化活动的每个细节上。每一次的文化志愿服务,从组织到辅导, 文化馆的每一个馆员必须参加,并成为文化志愿服务的忠实践行者。

然而,文化馆缺乏专业人才,也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上半年公益免费舞蹈培训班结束后,学员们不愿离去,提出要交学费继续学下去。文化馆在缺少在编专业舞蹈老师、有限的文化经费又不足以支撑局面的情况下,的确很尴尬。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具备、提供齐全齐整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这是文化馆以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要不断思考、研究和完成的选项和课题。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传统的文化惠民项目显然过气、不受待见,文化志愿服务的受益者不能总停留在少儿、中老年人身上。

三、文化志愿服务要常态化、特色化

(一)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指的是:文化志愿服务思想 上要重视、制度上要规范、行动上要主动

不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是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前提和保证。眼下文化志愿服务仍处于初始价段,重形式、内容少,仅靠文化馆、文化志愿服务者在文化志愿服务上倾注心血是不够的,在财力投入甚微的状态下,文化志愿服务要有大作为,好难、好难。目前,文化馆和街道、社区的群文联系网络急需升级;文化馆也急需引进专业人才;而“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二)文化志愿服务特色化指的是: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菜单要齐全、特色项目要扶持,文化志愿服务社会信息要联通

文化志愿服务覆盖全社会,文化馆要成为文化志愿服务者的家,成为文化志愿服务的信息中枢。纪念南京渡江胜利60周年书画展览、著名书画家向渡江胜利纪念馆捐赠书画活动,就是通过文化志愿服务的信息联通,由文化馆和西祠胡同网联手南京中山书画院促成。辖区内省著名魔术师高峰、赵锁宝先生常年热衷文化志愿服务,得知匈牙利魔术师朱拉·利兹将来江苏表演后,积极联系省文联杂技家协会, 将活动移至文化馆举行,并又组织了近百名魔术师、魔术爱好者与会听课、交流。这些都为文化志愿服务积累了经验。

摘要:文化志愿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文化志愿服务必须牢牢着眼主阵地——社区。笔者从实际工作经历及体会,就文化志愿服务围绕“社区”,从文化志愿服务要紧贴社区,文化志愿服务要讲求实效,文化志愿服务要常态化、特色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3.美国左翼电影文化阵地 篇三

《影痴》(Cineaste ISSN: 0009-7004)杂志创刊于1967年,是美国纽约出版的一本电影类季刊,定位为美国领先的关注电影艺术和政治的杂志,刊载美国和其他国家电影摄制花絮、影评、新片和电影节评比情况介绍。该杂志不靠任何电影公司或者学院机构提供资金运营,依托纽约艺术委员会(New York State Council on the Arts)和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的捐赠独立运作。稿件大多来自敢于批评的美国作家、批评家和学者,它从社会、政治和审美的角度来看电影,感兴趣电影的所有领域——包括好莱坞电影(新旧)、美国独立电影、优质的欧洲电影以及发展中国家电影。[1]

《跳切》(Jump Cut)杂志的编辑[2]认为Cineaste提供了其他地方不可获取的信息和分析,并且通过这样做帮助他构建了更为强大的美国左翼电影文化体系,该杂志聚焦独立左翼电影制作、发展中国家电影以及主流电影中的进步实例,并且对这些电影提供政治分析,从而产生和持续进行必不可少的政治对话,进而推进政治电影工作。Richard Armstrong在Bright Lights Film Journal杂志[3]中写道,Cineaste总是能够给予妇女和有色人种制作的电影以担保。该杂志刊载文章介于学术论文和大众影评之间,并不是温和折衷派,与Cineaste类似自带激进企图。[4]

Cineaste定位为对政治和艺术均富有经验的聪慧的公众,因此杂志期望作者在写作风格上秉承简单清晰表述观点和想法的原则。例如:杂志希望作者不是声称在解读或者解码一个电影,而是能够传达他们如何看待、分析以及批判性的解构电影,可以同时讨论电影的优势及弱点远比一味地推荐电影更有意义。[5]

一、 Cineaste刊载文章的类型特点

Cineaste被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在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其2006年至2015年发表的所有文章为1597篇。[6]通过在ProQuest数据库中检索,聚类得出主要刊载的文献类型为电影评论(Film Review)639篇、光盘评论(Audio Review)378篇、书评(Book Review)231篇、专题文章(Feature)168篇、采访(Interview)144篇、解说评论(Commentary)51篇,社论(Editorial)38篇等。[7]

(一)专题文章

Cineaste希望更多的深度关注诸如电影、电影类型、当前制作趋势、从业者职业生涯概述、政治或者艺术运动等主题,可以从社会政治背景和艺术两方面展开他们的话题探讨,投稿作者需要用邮件给编辑部一个关于文章的详细提案想法,说明评论方法以及计划探讨的特定主题。在文章构成方面倾向于对当前的几个电影进行综合评价,最好能够专注于那些电影中也许带有的某些政治角度、重要事件或者通用问题,例如郊区生活、城市暴力或修正主义西部片等。如同个人电影评论一样,文章可以包含一个简短的概要或者引用一些大家没有看过的电影故事情节,然而,重点还应放在体现在这些电影中的相关社会问题和如何在电影中反映当前的政治、社会以及审美气候问题。[8]

(二)访谈文章

Cineaste更倾心于采访者能够提出具有挑衅的、尖锐的、有挑战性的(当然绝不应是敌意的)问题,并且追问些悬而未决的、有争议的问题。尤为感兴趣的三个问题:1.对主要的知名人士进行深度职业访谈;2.中篇访谈通常集中在当前生产制作或发行;3.短篇访谈可以仅仅涉及少数几个问题,放在版面边栏,用作呼应电影的独立访谈。

(三)电影评论

Cineaste所喜好的电影评论对象是那些刚在北美市场上映或者发布不久的影片,电影评论中考虑到未看过电影的读者,应该包含一个对电影的简短介绍或者对情节的简单描述(但一定要避免平铺直叙的剧透),重要的是在关键之处配上作者的关键评论。评论在关注内容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美学,以及电影技术如何影响电影的效果。杂志每期会刊登5-6篇的电影评论,由于版面有限,杂志的编辑会针对哪些是杂志想要覆盖的电影展开广泛的讨论。会尽量覆盖到特定的政治或文化要点的好莱坞主流电影、高品质的外国电影、美国独立电影,同时也要考虑包括剧情片和纪录片。杂志不会接受作者自己选片进行的影评投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杂志编委会已经讨论决定就某一特定问题所覆盖的那些影片了,二是杂志的编辑们不希望作者提交上来的电影是没有经过审查或者是编辑自己都未曾看过的,三是如果作者自由提交的电影甚至都没有也不打算在北美地区上映发行就更不会考虑在杂志上发表了。

(四)DVD和蓝光光盘评论

杂志每期会刊登5-6篇的DVD和蓝光光盘的评论,希望作者选择评论的对象是最新热映的或者是经典发行的影片,也可以是针对整套或者多张光盘的评论,同时需要作者提供所评论的DVD和蓝光光盘的简单的演职人员信息和分销来源的相关信息。

(五)书评

刊载的书评倾向于近期出版发行的图书,并希望书评能在尽可能尊重原著者的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就一个观点或者论点进行广泛而全面的探讨,尽量避免写成进行铺垫的一般文章。同样需要提交书籍完整信息(例如出版商、出版年、页码、插图等)。

(六)特色专栏

该杂志还会不定期地在杂志上开辟类似“另眼相看(A Second Look)”“失而复得(Lost and Found.)”这样的特色专栏,“另眼相看”这个栏目主要刊载对电影经典的新的或者修正的解释,或者是对最近期的被忽视的放映的重新评估。“失而复得”这个栏目主要刊载对那些可能没有在美国地区上映的、但是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的、非常重要的电影评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杂志将不再接受自由撰稿人写的关于电影节报道或评论的文章,此类文章仅由编委会成员来撰写并且仅发布在杂志网站上。

二、 Cineaste刊载文章的作者来源

分析期刊文章的基本信息,一般从宏观国家、中观机构和微观作者三个层次来探讨。该杂志的主要发文国家为美国(313篇),其余国家占少数,例如:英国(24篇)、苏格兰(16篇)、加拿大(11篇)、北爱尔兰(10篇)、土耳其(7篇)、澳大利亚(3篇)、奥地利(3篇)、法国(3篇)、德国(3篇)等。

该杂志的主要发文机构同样来自美国本土,部分发文机构还是好莱坞报道评选的全美TOP25排名著名电影学院。其中主要发文的机构有:纽约大学49篇、纽约市立大学纽约市立学院36篇、波士顿大学30篇、哥伦比亚大学22篇、爱达荷大学22篇、布兰迪斯大学20篇、罗格斯大学16篇、西东大学(西顿霍尔大学)15篇、纽约市立大学史丹顿岛学院13篇、罗格斯大学纽瓦克校区13篇、爱丁堡艺术学院12篇、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12篇、瑞德大学11篇、阿尔斯特大学10篇。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还有马里兰艺术学院、协和大学(康科迪亚大学)、纽约大学工学院、哈佛大学、新学院、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卡迪尔哈斯大学、美国影评人协会、不列颠泰特美术馆等。

该杂志主要的编辑撰稿人员,分为主编、编委会、特约编辑、助理编辑、实习编辑、编辑部成员、特约作者等几类,此外还有生产助理、网站主管、技术顾问以及广告代理等工作人员,其中发文数量较多的为该杂志主要编辑撰稿人员。主编发文CROWDUS G36篇,顾问编委发文GEORGAKAS D32篇,编委会成员发文PORTON R67篇、CASHILL R54篇、HAMID R32篇、RAPFOGEL J32篇,编辑部成员发文MENASHE L37篇、DOHERTY T32篇,特约编辑发文QUART L44篇、WEST D38篇,特约作者STERRITT D52篇、LIEBMAN S34篇、KOEHLER R24篇、SHARRETT C23篇、MURRAY J21篇,其余作者发表文章较多的还有SKLAR R29篇、NAYMAN A25篇、BRONSKI M20篇、ODONOGHUE D20篇、PIPOLO T20篇。

Crowdus,G(Gary Crowdus)是《影痴》(Cineaste)杂志的创办人和主编。Crowdus曾就读于纽约大学期间,创办了该电影杂志,那时他着迷于法国新浪潮电影、也耽读《电影手册》,因而特地为这份杂志取了一个法国名字。1970年代中期,电影研究的学院建制逐渐形成了,法国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理论开始风行于北美洲的学院,尤以电影符号学理论家Christian Metz为首,影响了彼时学术化、建制化的电影研究。基于反对此法式电影理论的学术风潮,编辑们将刊名特地“去法国化”,把原本刊名Cinéaste中e上头的法文重音记号给消去了。[9]

Menashe, L(Louis Menashe)是《影痴》(Cineaste)的副主编是纽约大学工学院退休教授,他主要讲授俄罗斯和苏联历史以及与历史有关的电影,他于2010年出版的《莫斯科相信眼泪——俄罗斯人和他们的电影》获得201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学院学院奖。他是获得美国公共电视台纪录片奖的《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Inside Gorbachevs USSR)和《阴影中的萨哈罗夫》(In the Shadow of Sakharov)的联合制片人。

Sterritt, D(David Sterritt)哥伦比亚学大兼职教授[10],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主席,Quarterly Review of Film and Video主编,《影痴》(Cineaste)、《电影制作人》(MovieMaker)期刊的特约撰稿人,Tikkun期刊特约编辑,还在电影季刊(Film Quarterly)担任特邀编辑和首席图书评论家[11],并且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上近40年来发表电影评论文章,并且两次担任纽约影评人协会主席[12],《电影杂志》(Cinema Journal)《节拍研究》(the Journal of Beat Studies)、《希区柯克年报》(the Hitchcock Annual)的编委会成员。

Porton, R(Richard,Porton)是Cineaste杂志的编辑,并且为Cinema Scope, In These Times,and Moving Image Source等杂志撰稿。他于2009年由英国桂竹香出版社出版《电影节选集》,他先后在史丹顿岛学院、亨特学院、罗格斯大学以及纽约大学讲授电影学研究。[13]

Quart, L(Leonard Quart)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史丹顿岛学院和研究生院的表演与创意艺术荣誉教授。West, D(Dennis West)曾任爱达荷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和戏剧艺术系教授。Liebman, S (Stuart Liebman)任职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他在美国国内外,各类学术和批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早期法国电影理论、战后德国电影、苏联和东欧电影的研究文章。

三、 Cineaste刊载文章的主题分布

根据对《影痴》在2006年至2015年期间发表的1597篇文章的广义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到该杂志主要的发文主题为电影制作相关内容,同时关注表演艺术历史、表演艺术及其他学科,其次以美国和欧洲电影研究为主,亚洲、非洲及中东、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电影研究为辅,类型电影的研究也是该杂志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电影节和学术会议的研究跟报告也较多,电影电视、电影产业相关问题该杂志也适当关注(见表1)。

该杂志十年间发表的1597篇文章中,其中156篇文章,共被引用了168次。[14]被引次数最多的前5篇文章,其中有2篇影评,2篇论文和1篇采访。两部电影分别是由凯瑟琳·布雷亚导演的法国片《蓝胡子》,由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本·金斯利主演的一部剧情片《甘地传》。采访对象是被作者戏称为身高最高的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他凭借电影2006年上映的《窃听风暴》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两篇论文均是关注马格里布法国文化相关问题,一篇是在当下马格里布法语电影制作趋势中去超越旧有的约定俗成,试图去定义“暴力街区”电影,另一篇则是关注在大银幕内外,同性马格里布法国角色掀起的一股新的横扫法国文化的浪潮。

该杂志10年期间发表的文章中,自2013年以来使用最多的前5篇文章,1篇为书评,1篇采访,3篇论文。自从1994年电影《低俗小说》热映,引起巨大反响之后,将近20年后 Jason Bailey出版图书《昆汀·塔伦蒂诺的杰作<低俗小说>的完整故事》,意图阐述为何它是一部辉煌和意义深远的电影。富勒姆·马什在《影痴》杂志2014年第一期为此书撰写了书评。维尔·鲁东在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期间,作为制片人发行的系列恐怖片一套10部DVD的多维评述。作者的论文阐述了惊悚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电影中,由纳德·赫尔曼作曲的音乐,对增进恐怖的心理分析。理查德·波顿对维戈·莫特森进行采访,称其是作为世界公民的男演员。凯伦·帕尔曼用自己的舞台舞蹈的编辑特性理论来分析电影《歌厅》和《芝加哥》中切的节奏,对比二者的故事流、情绪和形象,并且进一步确定编辑的艺术分别如何揭示主题、营造情绪和说服感观。

四、 Cineaste投稿与信息获取

该杂志希望接受作者提供最终版本的文章,不希望有已发表又重新修改的投稿、一稿多投的投稿。接受电子邮件投稿cineaste@cineaste.com,文章用word撰写为宜,并遵循编辑部排版要求。同时接受纸质版的手稿邮寄,如若需要退回手稿,需作者提供邮票和带有自己详细地址的信封。编辑部通常在收到投稿后一到两周内,回复作者是否采用,未经约稿的作者再投稿前最好查询一下电影、书或者主题是否已经被分配刊载过了,不要重复提交,同时该类稿件的审核会更加严格。

从未在该杂志发表过文章的作者,在投稿的时候尽可能提供之前在别的期刊发表文章样例(pdf版本和在线全文链接均可),同时我们也鼓励这样的作者尽可能提供他们的在某些领域特殊的学术经历,(例如当代意大利电影、30年代的法国电影、美国无声电影、黑色电影等),这些信息将被记录在自由撰稿作者数据库,为未来接受投稿作为参考。该杂志实行同行评议审查制,投稿文章需要影痴编委会大多数投票通过方可刊登发表。

订购纸质期刊,普通读者北美地区一年四期共24美元(加拿大、墨西哥地区30美元,海外44美元)。图书馆和机构订购一年4期共44美元(加拿大、墨西哥地区55美元,海外82美元)。

获取电子版期刊,该杂志从1967年的创刊的第一期到2015年至今出版期的所有文章目录,均可在Cineaste杂志的网站上获取;此外从1967年第一卷到2011第37卷的所有电子版全文均可在JSTOR上获取。该系统所提供的论文全文一般会比期刊现发行本发行时间推迟3-5年上线[15];如需要及时获取该杂志的最新电子版全文可以使用ProQuest平台[16],通常只有3-6个月的上线时延;而近几年的部分刊期内容以及当年最新几期的内容,可以直接在杂志网站的“WEB ARCHIVES”和“THE CURRENT ISSUE”栏目上分别获取。[17]

结语

4.文化阵地标准 篇四

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我市第三次党代会上,云光中书记的《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报告中,也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给予高度关注。在康巴什新区全力探索文化惠民之路,着力打造科学新区、魅力新区、和谐新区。哈巴格希街道通过四项举措积极探索和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构建健全完善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

——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夯实群众文化基础

为加强文化工程建设,提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辖区居民基本文化需求,我街道十分重视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了1个街道文化阵地和5个村文化阵地,仅配套设施投入就达150多万元。在集中安置转移农民的城乡统筹示范园区,新建的2处文化活动阵地正在加紧施工,明年将投入使用。

(一)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情况:2009年,在所辖5个村新建了文化活动阵地5个,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内设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娱乐室、书画研究室和多功能培训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完备。并为活动室添置图书、各类棋牌、健身娱乐器材等配套设施,总计投入经费约70万元。同时责成各村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配备管理员、制定管理制度,使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管理,保证了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二)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情况:2010年,街道在新建综合服务楼投入资金80万元打造了集办公、娱乐、健身、学习为一体的标准化活动阵地2000多平方米,青少年之家、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各类活动场所功能完备;跑步机、台球、电脑、各类棋牌等活动设施齐全;图书阅览室收藏图书1500余册;电子阅览室内配备电脑12台,实现与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联网,能够充分满足辖区群众的学习需要。

(三)统筹园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情况:为做好城乡统筹示范园区内转移农民的引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快农民变市民的步伐,办事处在北区新建了总建筑面积为15992.82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总建筑面积4642平方米的新北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两处。目前,两处活动阵地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将于明年投入使用。活动阵地建成后,办事处将投入280多万元打造集一站式服务大厅、医疗卫生、生殖保健、残疾人康复、健身、文化演出、3D影院、图书阅览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活动阵地,充分满足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注重文化队伍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站共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站长、副站长各一名,配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且各具文艺特长的专职文化干事3名,各村文化阵地均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文化管理员,文化工作力量充实。办事处文化工作坚持以“出精品”为目标,着力凸显地方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逐步提升办事处文化活动水平,提高转移农牧民文明观念,提升辖区人口综合素质,促进街道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011年,从辖区广大农牧民中挖掘具有文艺特长的农牧民430人,组建了“百人秧歌队”、“农民文艺队”、“威风锣鼓队”、“中老年舞蹈队”、“老年扇子队”、“太极健身队”、“中老年合唱团”、“残疾人合唱团”8支农民文艺队伍,培养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艺队伍,集中展示新时期辖区群众的精神风貌。文艺队伍排演节目受邀请参加了一系列大型的文艺演出,截止目前,共演出100余场次。元宵节期间,“百人秧歌队”以其宏大的阵容、极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新区观众的眼球;中老年合唱团在街道“庆七.一“红歌合唱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中老年舞蹈队”代表新区参加全市老干局主办的“鄂绒杯”中老年舞蹈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农民文艺队自编自演的小品“我还得和你过”获得全市农民文艺汇演二等奖;“威风锣鼓队”、老年扇子舞队”、“太极健身队”等其他5支队伍也活跃在办事处以及新区组织的各个大型文艺演出现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独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在群众中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都非常高,全面提升了街道文化工作的影响力。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街道围绕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思路,按照 “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演出,处处有亮点”的文化工作目标,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坚持“部门组织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各村社演出,使文化活动呈现出经常化、多样化、大众化的特点,实现了以文化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良好局面,街道文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办事处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在传统的文艺表演的基础上,结合街道“送政策、送技能、送健康、提素质“宣讲活动,定期开展“三送一提”宣讲和送戏下乡活动,截至目前,共宣讲 场次,受益 人;“老戏新唱”将以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文艺形式如地方小戏或二人台、快板等重新进行编排,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把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新区的惠民政策和一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等内容编排进群众耳熟能详的段子中去,让群众在观演看戏的过程中既享受了文化盛宴又接受了知识教育;先后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15场次,消夏广场文艺汇演3场次、电影放映18场次,开展才艺、红歌比赛2场次。在办事处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几年来,共利用各类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达185场次,受益群众达5万人次,大大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和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

附件一

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

1、室内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设置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电视录像、图书阅览、老年活动、电子阅览室等不少于五项内容的活动室,并配有必备设施;

2、室外建有12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场地,以供农民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

3、宣传廊(橱窗)要求每年不少于12期,内容包括村务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等。建设标准要求长不少于5米,高1.2米;

4、村广播室要求每月开展思想道德、农技知识、文化娱乐、科普等方面的教育;

5、村文体团队要求由10名以上村民组成,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6、有一套能切实保证文化活动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

7、有专门记录文化活动有关情况的档案;

8、有一名专职文化管理人员。附件二

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标准

1、室内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设置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电视录像、图书阅览、老年活动等不少于三项内容的活动室,并配有必备设施;

2、室外建有6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场地,以供农民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

3、宣传廊(橱窗)要求每年不少于12期,内容包括村务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等。建设标准要求长不少于5米,高1.2米;

4、村广播室要求每月开展思想道德、农技知识、文化娱乐、科普等方面的教育;

5、村文体团队要求由10名以上村民组成,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6、有一名兼职文化管理人员。

附件三

文化特色户(文化示范户)建设标准

1、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关心并热爱文化事业;

2、家庭成员中有2人以上爱好书法、摄影、舞蹈、绘画、音乐和文学艺术等项目中的一种,能积极参加村中(或社区)文化活动,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经常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并获得较好的成绩或有较好的声誉;

3、家庭成员中有爱好棋类、球类等体育活动,有不少于3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和一定数量的器材设备;

4、家庭藏书、VCD碟片100册(片)以上(不包括课本和学生用书),配书柜;常年(一般3年以上)订阅科技文化体育类报刊5种以上;

5、有广播、通有线电视;有电视机和电视机柜、VCD机;

6、有一定数量的文化、体育器具;

7、能向左邻右舍适量开放活动场所和提供活动设备,家中文化氛围浓厚,村民(或社区居民)反响好;

5.我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篇五

“六个加强”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

农村文化阵地是传播、推广、培训、教育基层党员的重要基地。用“六个加强”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对促进我区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和谐昌盛的新农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各村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召开专题教育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本地乡贤、当代公仆、各行各业贡献突出的精英等先进事迹,激励村民和年青下一代爱国、爱乡、爱民情怀。至8月份为止共召开座谈会74场,讲座65场,专题教育47场,共1500人次参加。

二、加强宣传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

各村干部深入群众,通过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起到广泛宣传国家对农政策的作用。包括计划生育、土地管理、耕地保护、退耕还林、山林改革、低保医保、村镇规划建设、水面土地承包等有关农村政策,宣传改革开放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帮助基层党员了解政策,贯彻落实政策。使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设立专题宣传板报360块,制作标语横幅1250条。

三、加强培育文明新风尚

在农村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广大党员群众起到培育文明新风尚的作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的重要作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通过开辟好人好事表扬栏和后进典型警示栏,倡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拾金不昧、捐资助学修路等传统美德和文明新风尚。共安放表扬栏120块,播放弘扬正气教育影片86场,专题座谈会287场。

四、加强民主法制宣传

建立民主管理、村规民约等章程,狠抓法律知识、消防知识、卫生防疫知识普及和教育,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护村队(巡逻队)、民事纠纷调解中心,通过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起到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共组建护村队65个,完善村规民约章程85条,播放教育警示影片694场。

五、加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收集、整理村落传说、衍脉与变迁、谱蝶文化、历代名人传记等资料,修复、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一村一品”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自身的历史自豪感、荣誉感。各村党员干部自筹资金,利用文化阵地开展书法比赛,共621人参加,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

2名、三等奖2名。

六、加强优秀人才的培育

6.关于如何加强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篇六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核心是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近年来,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就整体而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急待进一步加强。

一、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文化机构运转还存在较大困难。我市农村文化机构运转困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投入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有的乡镇图书室全年没有购书费,有的根本就没有设置图书室。文化馆站设备落后短缺。有的群众反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针对农民需要制作的资源很受欢迎,但当地网点太少或因网点工作人员不能提供技术指导,导致工

程资源无法有效使用。

(二)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当前农村特别是乡镇文化工作队伍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乡镇撤消了文化站,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工作处于涣散状态。有的地方虽然保留了乡镇文化站机构,但人员素质状况不理想。

(三)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有待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起步困难,基础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应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政府应在登记注册等方面给予方便,降低准入门槛,减免各种税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依然不顺。文化站干部普遍以乡镇为主管理,县市级文化主管部门无法调配,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不能交流,缺乏活力。乡镇文化站业务为综合性的,工作上应对多个

部门,难以专心于文化工作。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对不同的文化类型,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必须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农村文化始终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和基础。为解决上述四方面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具体做法:

(一)创新经费投入体制机制。拓宽投资渠道,持续加大投入是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农村文化运行体制是一种“养人”的体制,与农村市场经济越来越不相适应,阻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向前发展。因此,1、要建立“养事不养人”的投入机制。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打破县级剧团、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经费单一的投入方式,压缩人头经费,明确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的具体补助标准,政府按照办多少事给多少钱的方式追加投入,补助到位。

2、要设立专项资金。针对阵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由县级宣传部门掌握使用。同时,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并将文化事业建设费立户县文明办,由县文明办管理使用。

3、要大力发展民办文化。要将民办文化作为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乃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民办文化开展多种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文化经营活动,使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要积极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农民电影放影队、文化中心及其他民间文艺服务团队,使他们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文化市场主体。要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扶持以公司加农户、专业加工户等形式,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有关行政部门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批程序和手续。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土地使用、信贷、行业政策、表彰、税费减免、职称评定、公益性文化项目招标、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要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公有文化设施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模式,采取公办民营、公开招标、委托经营等方式,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要鼓励社会资本向民营文艺团体面向农村的公益性服务提供捐赠。对捐助文化建设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

(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关键在培养一支根植于乡村沃土的先进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必须具备“有人管、有人理、有场所、有活动”,才能增强其吸引力,才能得以普及。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村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从我市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一批热衷于农村文化事业的人,他们当中有文化程度较高的村干部,有退伍转业军人,有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有计生户长等,他们分布有在城区所在地,有偏远山村,有革命老区等等,利用闲置的空房子、庙宇祠堂、村委会办公场所,或依托所在村的商店、诊所等经营实体以及一些青年人活动室和离退休干部家庭,办起了文化中心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因此,选好农村文化中心负责人至关重要。选农村宣传文化中心负责人要从“面向农民、服务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成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握“四个一”的基本条件,确保建户质量。所谓“四个一”就是一个带头人。每个文化中心要有一名一定政策水平、文化水平、科技素质和经济头脑,并热心公益事业的能人;一个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室要有适合农民阅读的科技文化书籍、一份以上党报党刊、一台电视机和广播喇叭、一个影碟机及其它文化娱乐设施;一系列制度。每个文化中心必须制定农村文化中心负责人职责、活动制度、人员值班制度、书刊借阅制度等,使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一批联系户。每个文化中心负责

人必须联系10个以上的农户。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没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具体表现。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滞后的局面,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纳入”,即“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各级财政要以不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大投入,确保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公益性文化活动的资金需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强乡镇级文化中心、图书馆基本实施建设,建设一批星级影院和村居、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每个乡镇和有条件的村组、社区建设一批文化服务点,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农民朋友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四)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等文化阵地的作用。实行文化扶贫政策,扶持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全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经常性、高质量的科技、教育、信息等文化服务。

近年来,特别是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村村通和村村响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情况来看,构建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为各地农村主要的精神文化食粮。今后要在党委政府的继续重视支持下,加大建设力度,落实配套资金,完善设施维护,做到对边远地区也能服务

到位。

据统计,2007年我市广播电视台共完成了60个行政村和10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有线电视的建设任务,共架设光缆407杆公里,电缆近120公里。“村村通”工程的完成,使我市西部偏远山区和海岛部分未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及自然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大大丰富了山区和海岛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根据农村干部群众对加大文化载体的迫切要求,市广播电视台将西部山区广播“村村响”工程列入2007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办好这一实事项目,他们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多次到有关乡镇和市级部门进行协调,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并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明确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乡镇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使高楼、湖岭两片区15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村村响”,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有力推进了我市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积极引导民间集资兴建地方历史名人纪念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已建馆纪念的历史名人有宋代著名学者叶适和陈傅良、元代南戏鼻祖高则诚,现代名人有浙南工业先驱、发明家、实业家李毓蒙、明代卓敬纪念馆等。如今,我市已累计投入的费用达近千万元。

自古以来温州人对传统的亲缘关系深为看重,对地方历史名人的尊崇更是凝聚了浓郁的乡土亲情。2000年以来,全市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一批由村民或民企筹资兴建的名人纪念馆、村史陈列馆和工艺展览馆。全省著名的叶适纪念馆坐落在瑞安市莘塍镇,这里是叶适后裔叶氏家族的聚居地。据纪念馆负责人、个人捐资8万元的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辅忠介绍,以前他只知道自己的祖先叫水心先生,2000年温州召开纪念叶适诞辰850周年纪念会时,得知叶适就是水心先生并了解了他的学术成就。出于自豪感和崇敬之情,他就产生了建造叶适纪念馆供后人瞻仰,以先人的精神激励后辈学习文化、努力创业的念头。

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又是让传统文化发挥现实效应的好载体。他指出,地方名人的后人自发兴建名人纪念馆,不能简单地与建祠立庙混为一谈。此举一方面有效弥补了政府对文物和文化保护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又传承了地方名人的功绩与精神,用现代激活传统的方式发掘延伸其文化内涵,把家族的东西变成了服务于社会的文化遗产。

然而不少中小型纪念馆由于筹建时没有考虑到日后维持正常运作所需的费用,大多境况不佳、门可罗雀。如,浙南工业先驱李毓蒙的纪念馆,一人兼任门卫、讲解员等多重任务的代理馆长赵万富愁对空荡荡的大厅:“除了偶尔有一些小学组织学生来集体参观,馆

里几乎没人。

但也有不少纪念馆负责人兴馆有方。坐落于瑞安市莘塍镇莘塍东街的叶适纪念馆,从2003年建成至今,已通过出租一楼店面取得近百万元营运资金,这些资金在支付纪念馆日常开支之余还被用来扩大馆藏,满足了多处纪念馆的维护与修缮,进一步提升纪念馆的声

望,4年里引得6万游人参观。

有专家建议,一些并不具有文化留存意义的乡村盲目跟风建设村史馆并不可取,而拥有良好文化传统的地方也要在兴馆之前思量“柴米油盐”,是否能通过店面出租、旅游产品经营等方式,撑起纪

念馆的生存空间。

(六)举办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旅游文化、商贸文化发展。要让农村文化阵地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培育农村特色文化。要让农村特色文化成为农村文化阵地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戏曲、杂技、花灯、腰鼓、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项目,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特色小吃、传统美味等饮食文化品尝项目;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

尤其是我市充分发挥县(市)所在地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加强集镇文化建设,积极开掘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建设“一乡一品”农村特色文化。如瑞安市曹村镇每年一度的大型元宵灯会吸引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温州地区各地群众蜂拥而至,驻足观看,热闹非凡。瑞安市罗凤镇凤川村的“抬猪”活动也是我市民俗文化的亮点,目前上述两项民俗文化已成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近年来,我市农村各地还先后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农家乐”活动。各大旅行社倡导农村旅游文化,不仅拓展了旅游线路,而且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如马屿金潮港的瓯柑基地和各旅行社合作,每月都有一批批家长带领孩子开展亲子采摘活动,既陶怡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情操,又解决了农民的农产品销路。另外,像我市梅屿乡今年还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农产品博览会,这种农村商贸文化的兴起,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也大

大增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7.乡村文化阵地 篇七

1 传统文化:一种当代社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从未断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文明的传统和文化不断延续发展的原因。西方文化在传统上是以显性的物理世界为解读对象,强调外在的秩序和规范。而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以人为解读对象,强调内在的伦理和道德,比如,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伦理价值取向,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道德教育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它主要提倡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变则通”、“唯变所适”的变革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明生死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的节操;在生死考验面前“舍生取义”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始终保持追求高尚情操的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品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热爱劳动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历代先贤极力倡导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情操。这些思想观念和传统美德,经过改造和创新,都可以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教材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大潮中,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博大精深依然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是极其绚丽、屈指可数的,但还需要有很好的传承和弘扬发展。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到现在还受到推崇。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高校生更应具有创新意识,不能跟在人家后面,真正的创新靠的是胆略、好奇、联想和想象,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2 高校武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输送大批人才。从中国的文化先祖孔子到现代的教育家、政治家毛泽东、李大钊、蔡元培等人对合格人才的标准无不是一致的相似,即“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今天这种国际国内形势呼唤具有高人文思想素质,高文化素质人才的形势下,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技巧性于一体的教育学科。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淀的反映。武术文化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均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行为特征。其涵盖面很广,包括武术行为的指导思想、哲学意识、理学原理、行为美感、意念体系等等。中华武术文化把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反映得既集中又深刻,既本质又表象,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共性的精华,又具有武术本身独特的个性内涵。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高校武术除了有身体素质的训练任务外,更重要的任务是传授文化思想,因地制宜地通过学习高校武术,加强大学生的祖国优秀体育文化思想的教育。

3 高校武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国武术在当代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渗透了佛、道、儒家学说,蕴涵了中国古典美学、文学、伦理学、中医学、艺术、宗教等文化内容,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由于受到国内条件和中西文化的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中国武术讲究‘由意达悟’的思维程式,需要在直观领悟中去掌握,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从而使武术建立起感应性理论,不求知性,无法说明现象的具体规律”,这样就造成传统武术难以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使传统武术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而传统武术体系裂变出的竞技武术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却丧失了许多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原貌,无法完全代表中国武术。就像李重申说的:“当代武术内在的固有精神的困惑愈加深重,传统人文的失落,金牌战略的诱惑,使它已失去了内在的精神张力”。

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传统武术还是竞技武术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高校武术选项课开设的时间较长(2-3年),我们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武术理论教育(特别是传统武术文化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正确指引他们对技术的学习,而且还能为武术向深层次(即从传统文化角度)的普及和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武术理论的研究只限于少数的武术专家和学者,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而广大的群众(系统学习过武术理论的大学生)基础不但能推进武术的普及,同时也会为武术理论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4 高校武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武术作为我们的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即武术文化体系),就文化的涵溶性而言,几乎涵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蕴涵着许多哲理和思想,融合了古代哲学和辩证法中的太极说、阴阳说、五行说、天人合一说等以及儒、道、佛家思想,在它身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从以上可以看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而高校武术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应该把教育的定位提高,真正地实现对于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地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5 高校武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纷纷涌入国门,各种文化思潮的激荡也空前激烈。高校在面对国际范围内的思想和文化的竞争时,要在坚守先进文化阵地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先进的价值观念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支撑并融于先进文化之中。用先进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国际思想文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坚守先进文化阵地的必然要求。

武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卫国强身”,操练武术平时可以健身防身,一旦国家有难,习武之人则应赴国难,万死不辞。在中国武术史上,很多武技高超的人和普通习武者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首要目标。他们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不谋私利而秉存大义,不畏强暴而以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完整。在这方面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武林豪杰为我们留下的事迹不胜枚举。通过英雄事迹的教学,可以唤醒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结语

武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背景中,从孕育成型到成长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与哺育,形成了不同于现代西方体育项目的独特的东方人体文化表现形式。中国武术之所以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其关键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民族风格,构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在高校体育中深入弘扬中国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广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对促进我们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具有极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伯原.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

[2]盛建伟.高校体育应加强中华优秀体育传统文化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5).

[3]李重申,谢谨.中国武术发展的突破口[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5]蔡仲林,施鲜丽,葛耀.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

8.乡村文化阵地 篇八

近年来,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产业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文化产业的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2011年,世界六大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业务均大幅增长,几乎接近了100%。2012年3月,美国成人电子书整体销量已超过纸质版精装书,预计电子书全年产值在2011年20亿美元的基础上将大幅增长。

一方面,愈加发达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另一方面,随着出版竞争的日益加剧,报纸、期刊和书籍的传统出版产业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无论大众、专业还是教育出版市场,纸质图书总体销售都在下滑,传统出版物的发行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出版文化产业强势提升

近10年来,中国大力发展了出版传媒、发行物流、印刷复制、数字技术平台等产业,使其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图书、报纸品种和总发行量占世界第一位,数字出版产业占世界第二位,印刷业产能占世界第三位,出版产品已经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

从2011年的数字来看,数字出版在发展,纸质的传统出版物印数和印张数也在增长。印刷复制业仍然是支柱产业,但利润总额是所有产业门类中降幅最高的。目前,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在各产业类别中位居前列。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的整体收入超过799亿元,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产值,与2002年的20多亿元相比,8年间,数字出版产值规模累计增加了35倍以上,完成了传统出版不可企及的发展速度。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高达1377亿元,成为出版产业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业态。目前中国已有9000余家数字期刊进行网络出版。

随着2010年中国的出版文化产业总产出超万亿元大关,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出版大国。

辽宁打造文化大省一路高歌

辽宁的新闻出版单位总数居全国第6位。2011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在数量和产值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辽宁省出版文化产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产品传播力、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

——截至“十一五”末,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如期完成51家非时政类赧刊转制工作,65家新华书店全部转企。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被批准整体上市的出版企业;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中部7城市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新闻媒体跨区域资源整合。

——印刷业增速加快,初步建立了以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为中心的四大印刷产业集群。新兴出版产业发展良好,蓝光光盘研发和播放机制造形成了产业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辽宁省互联网出版工程获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立项。

——重点出版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两种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四种图书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全省1.18万个建制村实现了农家书屋100%全覆盖。设立了全国首个出版单位版权工作站—一辽海出版社版权工作站,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市级作品登记工作点——葫芦岛版权登记处。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出版文化产业将继续突出战略重点,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出版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一是推动辽宁出版集团、辽报集团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打造兼具专业性与市场性的出版基地。

二是按照“一个基地、多个园区”方式加快建设辽宁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打造完整的数字传媒产业链。特别要加快发展游戏、动漫出版产业,加强民族原创游戏、动漫产品的出版扶持与推广。

三是加快建设沈阳胡台新城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和营口沿海印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立一批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印刷集团和产业园区。大力扶持大中型环保印刷企业,淘汰技术落后的印刷企业,建设绿色印刷物资供应基地。

四是推进出版物发行渠道整合,培育主业突出、辐射力强的大型出版物流企业,培育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推进建立东北版权交易中心,搭建具有版权登记、版权保护、版权质押、版权增值服务等功能的版权交易平台。

9.乡村文化阵地 篇九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优势,实现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在我国呈现出总体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社会舆论的形成更是产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网络言论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通过创新与规范,促进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对于我县而言,政府网站、各部门网站及“百度农安吧”,就是我们建设网络文化的互联网主阵地。加强阵地管理,就是要充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积极实施网络文化管理的监督职能、引导职能、规范职能、惩戒职能,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网格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目前来说,网络言论有着来源复杂,内容广泛,时间灵活的特点。在网络上没有传播者与接收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分,人们直言不讳,既有正面论理、切磋讨论,也有牢骚怪话乃至片面言论。特别是,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来农期间,由于人员较少,我们的网络舆论监测工作承担了巨大的压力。那么,组建一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网络宣传评论员队伍,就十分必要。通过专门的网评员队伍建设,切实抓牢网络阵地管理。

作为一个好的网络宣传评论员,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需要从细微处着手,要学会使用网络的常用语言,用简明的语句来回应、答复网民的疑问。并且评论员之间也需要在内部交流上下功夫,将平时的所见所闻相互交流,利用群工具,做到更好的即时沟通、信息共享和同步学习。

网络评论要发挥作用,既要依靠大量人员广泛发帖跟帖,更需要一些具有一定政策水平、扎实专业素养、丰富网络经验的“网络导航员”和勇于创作容易被人理解、接受的好帖子。所以,讲究发帖跟帖方法,提高引导水平是关键。在发帖质量上要下功夫,在过激片面言论后面,跟上一个质量高的帖子能够起到很好的说教作用。

10.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方案 篇十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将其融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全局,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创新人口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充实活动内容,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农村人口文化氛围”。人口和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必须顺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围绕中央《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适时调整和确立新的宣传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立足四川特色,坚持宣传教育理念、载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科技手段,开展具有特色的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加大包括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等先进的婚育观念、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在内的人口文化传播的力度与广度,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人口文化需求,努力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状:XX年前后,全省各市、州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建设了生育文化干线、环线、生育文化广场、长廊、生育文化大院和生育文化中心户等多种形式的宣传阵地,全省生育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统一规划和督察考核,许多基层的宣传阵地建设相对零乱,档次参差不齐,“写几幅标语、挂几个灯笼、贴几张挂图、放几本书籍”成为不少宣传阵地的真实写照,而规划科学、建设规范、形式新颖、艺术性强、内容丰富、群众真正喜欢的则不多。

意义和目的:人口文化阵地建设是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是在总结与吸收“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扬,提高与创新。实践证明,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各种人口问题,不仅要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而且要充分运用和依靠文化的力量,着重以文化的力量解决文化(观念)的问题。开展人口文化阵地建设的目的,就是把人口文化有效融入到人们的生育、生产和生活当中,形成浓郁的人口文化宣传氛围,以先进的人口文化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树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是城乡居民集中居住、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在这些地方选择一些人口相对集中、人口流量较大、基础设施较好、宣传辐射面较广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优秀农家乐,结合全省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整合、依托和利用各地现有的计生技术服务站(室)、“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乐”,打造一批人口文化中心、人口文化站、人口文化大院(农家乐),建立科学规范、形式多样、创意新颖、功能实用的人口文化宣传教育阵地,既可以展示本地人文特色,又能够倡导和传播人口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但具有宣传针对性强、受众面广、实效性高、点面结合、科学规范的特点和辐射示范作用,而且便于集中宣传和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服务,既符合中央“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省委“文化强省”的要求,也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融入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新家庭建设的有力举措。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关于“利用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各种文化场所和宣传途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活动”的工作要求。整合人口计生系统现有资源,依托社会资源,利用农家乐这一优势平台,创新人口文化宣传教育的载体,努力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文化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需求和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群众作为人口文化宣传教育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宣传上要坚持贴近需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所关心和喜欢;要寓教于爱、寓教于乐,群众乐于接受。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四川省情及本地地域人文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注重实效,打造特色各异、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档次的人口文化阵地。

3.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全省统一规划、制作设计方案,重点选择旅游风景区、休闲经济区、新农村集中居住区 和灾后重建区的乡镇、村、社区先行试点,示范带动,逐步推进。

4.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托和整合利用乡镇、村、社人口计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全省计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当地乡(镇)、村(社区)社会文化建设规划和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开展人口文化中心、人口文化站、人口文化大院(农家乐)三级人口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将先进的人口文化、计划生育宣传内容通过现代传输媒体,覆盖全省乡镇,进村入户。用2—3年时间,通过先行试点,规范和建设一批标准化、具有多功能、多媒体的人口文化阵地,形成多功能、广覆盖的人口文化、计划生育宣传信息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

具体目标:2011年,在县、乡镇规范和建设100个标准化的人口文化中心,乡、村级规范和建设1000个标准化的人口文化站(室),命名10000个人口文化农家乐,大力发展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中心户、人口文化书屋。

三、框架体系

四、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人口文化大院或人口文化农家乐的建设标准(10000个)

1、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命名和统一标识;

2、在现有的基础上由当地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打造或点缀人口文化环境氛围;

3、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预防、生殖健康等知识信息的文图宣传品十种以上。

4、制作一个计划生育药具柜和一套孕期胎儿发育模型展示台。

5、配备广播、电视等声像宣传设备及五种以上的人口文化音像宣传品。

(二)村(社区)级人口文化站的建设标准(1000个)

1、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专栏。

2、反映人口计生工作主要任务的公益宣传画和环境气氛打造。

3、建立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预防、生殖健康等知识信息的各种形式的文图宣传品十五种以上的图书角。

4、制作一个计划生育药具柜和一套孕期胎儿发育科普模型及一个膳食营养搭配实物展示台。

5、配备广播、电视等声像宣传设备及五种以上的人口文化音像宣传品。

6、每年开展两次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

(三)乡(镇、街道)人口文化中心的建设标准(100个)

1、反映人口计生主要工作的公益宣传画或专栏。

2、不同形式的木雕、浮雕等环境打造作品。

3、建立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预防、生殖健康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文图宣传品二十五种以上及配置有电脑的读书屋。

4、配置一套卫星远程信号接受设备、投影仪等声像设备。

5、配备一套广播、电视机声像宣传设备和十五种以上的人口文化音像宣传品。

6、制作一个计划生育药具柜和一套孕期胎儿发育科普模型及一个膳食营养搭配实物展示台。

7、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

乡(镇、街道)人口文化中心、村(社区)人口文化站、组(社)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农家乐)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在规划设计上要立足地域特色、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体现形式多样,将传播人口计生知识与展示当地风俗文化相结合,将传统宣传形式与现代传播手段结合,将传播文化与美化环境结合,综合运用视、听、看、读、聊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开展人口文化的传播与倡导,达到让群众知晓政策、学习知识、愉悦心情、自觉执行人口计生规定的目的。

五、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步骤与评估标准

2011年各市(州)选点(址)申报,进行试点;

2011年,在总结试点阵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成20%的人口文化阵地。

2011年建成30%的人口文化阵地。

2012年建成50%的人口文化阵地。

各市州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的工作规划完成建设任务,最后由省人口计生委组织评估。

六、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评估标准

1.宣传氛围。(1)户外要有醒目的标识、规范的人口户外宣传画、温馨的人口宣传内容、形象生动的人口文化艺术造型(部分配置)等;(2)室内设图书角或书屋,配置含有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内容的文图宣传品、广播、电视等视、听、读宣传、学习媒介。

2.阵地建设。阵地建设规范、整洁,具体要求以前面第四条建设标准和要求为量化验收标准。

3.独具特色。(1)人口文化大院(农家乐)环境优美,具有较强的乡土气息和当地人文特色;(2)宣传阵地建设与当地环境风格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要善于学习下一篇:九年级800字味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