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2024-08-06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共11篇)

1.《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一

文/杨松林

人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才能有发展。要进行自我更新,唯有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读书中,我们汲取了营养以滋润自己的精神,这个自我就会一天一个新模样。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才能赶上时代,赶上潮流。在许多书中,对我们教师最有帮助的是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它可以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使我们在思想意识上不断地得到更新,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跟得上当今创导的新课程最新教学理念。

在这个学期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一书,这本书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挖掘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呢?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要真正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当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此,我们一定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教师,我深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边工作、边学习、边反思,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2.《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二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 教学中既要重视专业理论教学, 又要重视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应用能力, 使学生具有“应变、生存、发展”的潜质。我们的教师既要懂知识又要会传授知识, 既要懂实践又要会教会学生如何实践。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有驾驭高职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师本人应该是教材的掌握者。高职教育教师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第一步, 即是学会驾驭教材。

高职课程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一方面教师要分析教材涉及哪些技能与能力, 另一方面要分析通过教材内容教学,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哪些技能和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

2.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技能培养计划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实现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 即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对这种能力进行分解就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操作技能培养计划制订奠定基础。现代生产环境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实现”能力大致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即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多的现代科技知识、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能技能、较好的智力素质、较好的社会素质。在制订操作技能的培养计划前, 应重点对每一个专业进行系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析。把岗位技能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 把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以这些能力为基础列出某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操作技能结构。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时, 以培养技能为目标, 制定与教学计划配套的操作。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专业理论教师实践技能的有效措施

(1) 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

要逐步实现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 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教师应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 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 参加项目设计, 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实践课题。要办好教学工厂, 形成定型的产品, 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2) 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 培养教师的顶岗实践能力

一是实行“先上岗, 后上课”的制度, 对专业教师, 特别是大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 先到实训基地相应的生产岗位上锻炼1~2年, 待掌握了过硬的生产技术和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 再上讲台授课;二是分期分批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实训基地带班实践, 既管生产又管学生, 在带班中积累实践经验。通过锻炼, 专业教师不但具有了较高的理论知识, 又积累了实践经验, 讲起课来言之有物, 既能联系生产实际, 还能指导学生实训。

(3) 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于2001年底在天津成立, 该基地在进行硕士等学历教育的同时, 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培训的重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手段、方法。该类基地是高职高专院校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 也应当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的来源地。

(4)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 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要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 工程硕士要求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才能报考, 应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企业里也不乏博学善辩之才, 要有计划地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5) 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 尽快出台高职院校独立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要把技能考核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 适当降低学术要求, 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6)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 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 因此, 应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 使“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称、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 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 发展迅猛,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职学生, 为我国大众教育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高职教育还属于新兴教育, 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其中, 如何使教师在上好理论课的同时也能上好实践课, 使得理论和实践相互交融, 相辅相成, 形成高职教师独立的特色, 是高职学校能否培养出高质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

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三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关系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14-01

毛泽东指出:“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可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其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逐渐深化。然而,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越是加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矛盾越加激化,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关系到国民教育的兴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幼儿教育的保障,也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1. 专业信念。专业信念体现教师对专业理想的认可程度。专业信念是判断一名幼儿教师是否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做出某种决策的充分理由的信念;(2)有关人们爱好特长的信念;(3)教师个人的自我信念和作为教师的职业信念;(4)有符合满足个人、社会、国家和教育目的的意志;(5)有关于怎样实现职业目标的恰适方法的信念。此外,专业信念还包括教师对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2. 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三方面,只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基础,方能胜任教学岗位,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幼儿教师顺利完成自己所教学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总和,可以从师幼互动的质量进行判断,是诠释教师职业的有力武器,也是评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关键要素。教师专业能力的增强,相应的就会增加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能够使其尽展才华,最大的实现人生价值。[7]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后,幼儿教师专业化有了统一的标准,]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理想欠缺。幼儿好奇心强,不是提出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就是让教师觉得早熟或是不好教。面对幼儿的提问,部分教师固然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但仍有许多教师敷衍了事甚至忘记、斥责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教师专业理想的欠缺。此外,大多数幼儿教师之所以从事该行业,是因为想增加收入和获得职称,不在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专业理想有待加强。

(二)专业知识不足。幼儿教师主要通过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方式积累专业知识。然而,当今的师范院校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而侧重幼教技能的训练。此外,随着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师资供不应求,师资来源混杂,教师专业不对口,严重制约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口较大,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三)教学方法机械。在组织教学方面,幼儿教师依然以传统的“教”为中心,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权威,不顾幼儿学习特点进行强制性的知识传授。甚至在所谓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伪装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死搬硬套注给幼儿,较少关注幼儿的实际经验,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策略,最终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理论与实践关系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学习型社会呼吁学习型教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储备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一)深化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载体,掌握适当的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学术理论,也要掌握实践理论。[9]今天,部分幼儿教师觉悟较低,认为没必要将高深理论用于幼儿教育,因此,从事工作后将教育理论抛弃,这种做法正是教师理论素养缺乏,低估幼儿教育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树立前沿的教育观。具体做到:首先,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到园讲座,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其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学习进修,多渠道学习脑科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二)将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教育理论比较抽象,但教育实践是具体复杂的。首先,教师面对的是处于发展变化中不同个体。因此,教师很难将某一理论用于不同的个体,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零散。因此,教师应利用创造性艺术,灵活运用多种理论。再次,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进行创造性活动,吃透不同的理论。总之,教师应时刻防止将具体的理论通用于解决所有实践问题的倾向,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科研理论和实践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不同侧面,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需将理论研究的宗旨指向幼儿教师的实际现状,鼓励教育实践者学习理论,并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具体应做到:首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教育实践交流经验。其次,加强实践练习,并将经验上升为实践知识。教育工作者需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教育理论,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宏斌.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的再深化[J].学理论,2012(27).

[2]左亚文.论理论对实践的三种态度[D].武汉大学,2014.

[3]刘志军.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库姆斯.师范教育的新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4).

[5]葉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l.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四

镇江市蒋乔小学董芳娟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给师资培训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大多数教师最擅长的方面是语言表达、学科专业知识、灵活运用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缺乏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知道结构陈旧,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计算机、外语能力差;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差;综合素养欠缺,难以适应目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文科、综合理科,难以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的工作岗位主要在中小学课堂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学校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视中小学校的作用,谋求中小学校的积极参与,可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更可以使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已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在教师教育终身性、连续性的要求之下,我国的教师教育应迈上一个机关报的台阶:第一,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二,随着在职教师培训的不断发展,应逐步完善在职

教师培训制度,为在职教师培训提供法律保障;第三,教师教育内容要科学化,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教师教育方式和教师职前教育模式要多样化,“定向型”、“开放型”教师培养模式并存,教师在职培训方式也要灵活多样,调动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在职培训朝着能够随时随地在每个教师所需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迈进,发挥重要作用;第五,教师在职培训与职前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不仅关注教师的职前培养,而且关注教师的在职培训,综合教师的培训、作用和培训,完善教师培养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教师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的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教师入职后,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教师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中小学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农村学校大多采取后一种培训方式。

学校对师资培训负有主要责任。教师培训的责任由合作者这间分担;学校有机会参与制订方案目标、规划培训过程并选择师范生;培训、评价角色和责任就得到参与伙伴关系者的理解;合作保证所有的参与者对连贯的专业培训课程作出贡献;管理程序和责任应明确,还

要有有效的沟通;要有监督和评价培训质量的安排;资金分配的基础应是明确的,提供给中小学校的用来培训教师的那一部分资金应得到合理使用。

教师在其在职阶段必须学习和思考某些教育理论,地方教育局和学校也鼓励、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这种学习机会常常是由大学、教师中心或其他研究机构与学校合作提供的,其形式主要是在中小学校内开设校本进修课程,课程内容与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大不相同,是经过学校和教师挑选的,被视为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价值的原理,主要倾向于与课程和教学有关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等方面。不过,在校本培训计划中,这一内容的学习不只局限于学校和大学的课程班,还包括教师有计划地依靠其专业意识和自主性在校内外于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一切学习与讨论,以及大学的合作人员与教师一起对某些教学问题进行的共同研究。

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应以在职培训为主。但是,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很少有充裕的时间来学习,更别提培训了。大多数教师需要找大量的资料备课,批作业,找学生谈心,家访等;收入低,回家还需要忙农活或家务活,有孩子的需要教育孩子等等,总之,花在专业发展的时间少之又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

其实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一门学科,例如物理,现需要三位物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配备四个物理教师,另外一位教师就可以到师范类大学参加本专业的培训,发展物理专业。这样,大家

5.《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五

2、答:1)历史条件: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创立标志: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3)两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4)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1)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依据。

(3)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②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④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

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三者分别体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答: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总布局:“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它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一理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经济观点为指导,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新思想,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既积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的科学揭示;既继承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观点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经验,注重探索

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经济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经阶段。但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只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才能为经济持续不断的增长创造重要条件、提供基本保障;只有达到经济社会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才算真正达到。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主要包括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还包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既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结构的变化,又涉及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于增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具有直接的作用。

二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次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提出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经济的稳定性。三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解决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能力。要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文化水平和劳动者的专业生产技能,提高管理创新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必须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促转变是谋发展的必然要求,谋发展是促转变的重要目的。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

8、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推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的相互联系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进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全面分析和科学认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通过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来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利用外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广泛的开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更好和更多的利用国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市场和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扩大国际市场空间。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将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不断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自觉参与进去,才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进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较大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爱在经济全球化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带来了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占有之间新的不平衡。第四,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没有根本能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既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根据趋利避害原则,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所以,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9、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答:1)基本内涵: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它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11、提高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答: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阔的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二,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性能。

第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第五,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第六,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第七,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第八,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答: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理念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和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连个方面:一是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二是协调各个个体的行为,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二是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三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怎么建设?第一,要充分考虑和统筹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的要求;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14、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答: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换届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日益突出。所以要试试大气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制定综合防治战略和控制对策。积极推进区域协调治理。

(2)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要大力建设节水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基本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加大经济手段的运用力度,形成水权交易市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风尚和合理的用水方式。

(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要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充分考虑土壤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完善法规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并引导公众参与,制定实施土壤环境保护的监管管理方法、宣传计划等。

6.《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六

签批盖章 鲁建新

师市教传〔2016〕58号

师机号

关于组织参加2016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 专业理论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

师一中、二中,各团场社政科: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个五年管理周期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14~2018年)》(新教师〔2014〕1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共 7页

第四个五年管理周期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14~2018)》(兵教发〔2014〕12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水平测试实施办法》(新教师〔2002〕24号)精神,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历史责任感、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专业过硬”的“四好老师”,切实提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根据《关于开展2016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新教师办〔2016〕7号)通知要求,经教育局研究,决定组织参加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培训考核。本次考核为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五个五年管理周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四个五年管理周期内的第二次考核。为做好考核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核对象及范围

(一)四师所属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在职教师和准备从事幼儿园、中小学教学工作的人员, 考核对象年龄为男教师50周岁、女教师45周岁以下,年龄界定以2016年9月30日为截止期限。

(二)已参加2014年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周期中小学教师专业理论培训考核且成绩合格的人员原则上不再参加本次考核。但需申报教师资格证和近两年要进职称的教师需参加考试。

(三)兵团免考范围按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个五年管理周期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14-2018)》(兵教发〔2014〕12号)中规定,男教师年龄满50周岁、女教师满45周岁及以上者;受教育部、人社部表彰的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及自治区评定的特级教师。

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重点考察教师对自治区党委教师教师工作会议掌握理解情况,教师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法的理解以及教学中的转化与应用能力。

(二)考核形式、分值及其它

1.小学和初中的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美术,采用同一个试卷,部分试题不同。

2.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考试科目,分笔试和技能考核两部分,满分100分,其中,笔试80分(及格分为48分),技能考核20分(及格分为12分)。笔试和技能考核两项均及格,方视为该科目考核成绩合格。其余各科目只有笔试,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

3.中学语文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它各学科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

四、考核时间、地点

(一)小学教师(与初中学科同一试卷的除外)专业理论培训考核时间为2016年9月3日(星期六)上午10:30~12:30时(北京时间)。

(二)学前教育阶段、初中、与初中学科同一试卷的小学段学科教师、高中教师,专业理论培训考核时间为9月3日(星期六)下午16:00~18:00时(北京时间),中学语文考核时间为下午16:00~18:30时(北京时间)。

(三)专业技能考核时间为9月1日北京时间10:00开始。

(四)笔试和技能考核地点:见准考证。

单于6月10日之前将考核费交师教育局办公室梁玉荣处。

七、考核工作要求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理论培训考核工作是深化、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个五年管理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2014~2018年)》关于对本周期的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实行“培训合格”“考核合格”双达标制的规定,中小学教师按照规定完成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成绩的同时,须参加中小学教师专业理论培训考核成绩合格、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合格,方可通过《继续教育证书》审验。《继续教育证书》在本管理周期内有效,并作为教师职务评审、晋级的必备条件。各学校、幼儿园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影响,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提高对教师专业理论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正确处理工作、教学与学习关系,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考核。

(二)严厉查处考核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对于考核中有作弊、抄袭、扰乱考场秩序等违纪行为的人员,其考核成绩按不合格处理,并在全师进行通报,两年内认定教师继续教育不合格。

联系人:四师教育局普教办

张江勇 联系电话:8182239 ***

7.《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七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 要求在高职ESP教学中, 要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应让学习者在获得相应语言知识后, 通过对语言知识的正确运用, 最终获得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语言技能, 从而完成准确、流利的职业交际。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 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 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项目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在这里, 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 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 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 改变老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此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能力, 这其中包括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思维逻辑、领导与合作、适应能力等, 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中的一种普通行为, 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做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能力。

在课堂上, 老师是“协助者”和“幕后策划者”, 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共性的学习, 而是以个性为主。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及要求, 需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及探索, 初步制订方案, 以锻炼思维模式及反应能力, 学会分析是关键;接着是小组内部的讨论, 项目教学法多采用小组的方式来组织学生, 每一小组由6~8名 (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动) 学生组成, 设置一名组长, 小组成员在选择时更多地考虑能力的互补, 这样才能体现项目小组的真正价值。

项目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即活动的开始、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结束, 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和制定。

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例, 教学设计应以商务模块为基础,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 把商务知识的习得和商务交际技能的训练放到各种仿真的工作场景中。其中常见的商务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国际金融、交通物流、商务礼仪、商务管理、商务办公等, 涉及的工作场景分布于各商务模块之中。教学实施应通过具体商务背景的介绍和项目的模拟练习, 使学生对各商务模块涉及的商务知识有系统认识, 并在具体商务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商务交际技巧, 完成指定的商务任务。

在第一阶段中, 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项目”的题目, 以便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此项目已有的知识。学生在讲述他们的经验和表达他们对已知概念理解的同时, 对此项目的兴趣不断增加, 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 逐步设计自己的活动, 老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调查和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则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工作, 例如安排他们与项目的有关商务工作人员、商务专家等谈话 (实地考察) ;老师提供资源 (利用多媒体及相关的录像、相片、故事和对话等) 以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老师为学生进行调查提供各种建议。在此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各自的工作进行讨论并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第三阶段中, 由老师安排一次项目活动总结会, 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 让他们有目的地展示自己开展活动的全部成果, 表达自己学会了什么, 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兴趣, 转向新的项目活动。

高职ESP的职业化特点要求ESP教师也应是具有职业化的语言教师。理想的ESP教师应该具有多种职业背景知识和经历。目前, 在高职院校中, ESP教师大多来自语言教师, 接受过严格的语言培训, 对ESP中的纯语言问题的教学可以应付自如。但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 他们不是某一专业的话语共同体 (discourse community) 的成员, 不熟悉目标语境 (target language) , 这使得现在的ESP教师与教学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必须通过持续实施ESP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来不断丰富ESP教师的专业素质, 以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

高职ESP培养目标的技能性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这种技能是在特定职业语境中通过运用职业语言而形成的, 它不应仅仅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而应在真实的 (或模拟的) 职业环境中来训练。在高职ESP教学中增加实训环节, 让学生在真实的 (或模拟的) 职业环境中以某一特定的职业交际项目来训练和强化ESP语言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本文分析项目教学法, 旨在通过走工学结合的路子, 加大学生实践实操教学力度和教师培训力度, 从而提高高职高专专业英语学习效果。

8.《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八

关键词:实践教学能力 职业学校 专业教师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院级课题“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的研究”(编号:201513)成果。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他们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还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就是履行实践教学职责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入手。

那么何为实践教学能力呢?教师在生活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能力称之为实践能力;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目标顺利高效地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称之为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即为实践教学能力。这三种能力紧密相连。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具备有效地完成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要将职业素养的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才能够将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

毋庸讳言,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总体来说并不强。从笔者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的现状来看,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学院招聘的专业教师主要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但是实践能力不强;二是很多专业教师均为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也未受过系统的教师资格和教学方法的专业培训,教学能力不强;三是学院对教师考核、评价及职称晋升制度主要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考量,让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也不愿意下企业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四是由于招生情况的变化,不少教师转行,专业不对口也没经过系统培训,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遇到瓶颈。

一、从学校层面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结合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学校层面出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1.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和评估实践教学能力的制度

建立鼓励教师能够主动提高自我实践教学能力的机制,把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和技能竞赛纳入到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中来;设立实践教学奖励机制,重点奖励创新型实践教学成果及技能大赛获奖教师、指导教师;设置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专项经费。

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各模块各项目进行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估,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校内外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定期开展教师专业技术培训,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全国、省市职业院校以及行业内的师资培训,开拓教师视野,在培训和交流中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帮助专业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把教师送进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锻炼,根据行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根据大赛标准、行业标准,完善本专业标准,通过训练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讲座,邀请骨干教师授课,定期举办理实一体化的公开课和观摩课,推广优秀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一步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实现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从教师层面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从教师层面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1.积极主动接受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教师应当思想上重视,认识到“打铁必须本身硬”。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有学习新知识的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层次和学历层次,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还要提高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成为双师型教师。

2.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就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实际,既比专业知识又比专业技能。教师亲自参加或者指导学生参加,并系统地进行强化训练,根据行业规范和大赛要求进行练习和改进。教师亲自操作示范指导就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活动过程。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技能大赛的要求来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财经商贸类专业会计手工账项目的比赛除了要求师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能够完整地为企业做账,还必须同时能够熟练进行小键盘录入和点钞,而这些正是会计专业学生今后就业时企业的需求。通过竞赛,通过训练,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得很快。

3.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科研活动

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还要善于研究教,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即时掌握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科技发展动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认识教育规律性,进一步探求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形成一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生学习现状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还应当多参加相关的行业年会和科研活动,在交流中进步。

4.积极参加进企业实践

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参与教科研活动,还要扩大与社会的接触。这样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许多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只有通过参加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才能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备等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为了更好地达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我们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就必须结合实际,全方位、多途径地打造“能文能武”与时俱进的专业教师,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春梅.提高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路径及措施[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29).

[2]黄宏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0(14).

9.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2004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一级伤残者发给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A)。

A.24个月B.22个月C.20个月D.18个月

2、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居民以特定金额的现金补贴,以支持其住房消费是指(B)。

A.暗贴B.明贴C.生产者补贴D.消费者补贴

3、我国对于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是(A)。

A.廉租住房B.经济适用房C.商品住房D.自有住房

4、新加坡在住房短缺时期,只有当月收入不超过以下金额的家庭才有资格租住公用住宅(B)。

A.500新元B.800新元C.1000新元D.1200新元

5、芬兰国家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中产假时间为(A)。

A.33周B.32周C.31周D.18周6、丹麦规定,国民年金的享受条件为年满67岁之前连续在本国居住并有公民权(B)。

A.3年B.5年C.8年D.10年

7、经济学界认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工程是建立健全(D)。

A.养老保险制度B.医疗保险制度C.工伤保险制度D.失业保险制度

8、国有企业中由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现象属于(C)。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调整性失业

9、国家预算型医疗保险制度的代表国家是(A)。

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

10、我国养老保险规定,职工退休后,个人如要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其缴费年限应当满(C)。

A.5年B.10年C.15年D.20年

11、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是(A)。

A.现收现付制B.完全积累制C.部分积累制D.预收预付制

12、我国目前可以进入资本市场的是(B)。

A.社会保障基金B.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C.社会保险基金D.社会福利基金

13、商业保险属于以下哪个法律调整范畴(A)。

A.经济法B.合同法C.社会法D.劳动法

14、以下哪个国家首先提出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C)。

A.法国B.苏联C.中国D.美国

15、按照养老金当期支付的需要来确定基金的筹集总量,所筹集资金当期全部或基本上用于

供养已退休者不留资金积累是指(A)。

A.现收现付制B.完全积累制C.预收预付制D.部分积累制

16、非强制性失业保险一般是由以下哪个部门组织实施(B)。

A.政府部门B.工作组织C.行业组织D.企业组织

17、我国1998年确立的“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内容是(D)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D.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8、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于(C)。

A.企业和职工B.政府和企业C.国家和社会D.企业和社会

第 1 页(共 6 页)

19、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一大支柱是指(B)。

A.社会公益事业B.社会保障C.社会保险D.最低物质供应

20、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D)。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优抚D.最低生活保障

21、“经济福利”思想的代表人物是(C)。

A.李嘉图B.施穆勒C.庇古D.贝弗里奇

22、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A)。

A.英国B.法国C.德国D.瑞典

23、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B)。

A.凯恩斯B.亚当•斯密C.悉尼•韦伯D.乔治•萧伯纳

24、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是指(C)。

A.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政府宏观调控C.社会保障制度D.可持续发展

25、福利彩票的返奖率不能低于发行额的(C)。

A.10%B.30%C.50%D.60%

26、1884年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是以下哪个国家颁布的(D)。

A.英国B.丹麦C.美国D.德国

27、我国养老保险规定,女干部享受基本养老金的年龄条件是应当满(B)。

A.50周岁B.55周岁C.60周岁D.65周岁

28、国际上,完全伤残者最低抚恤金是工资收入的(D)。

A.20%B.40%C.60%D.80%

29、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的需要累计缴费时间是(A)。

A.1-5年B.5-10年C.10-15年D.15年以上

30、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涉及(C)。

A.一个方面B.二个方面C.三个方面D.四个方面

31、国务院批准社会保障基金开展海外投资业务是在(C)。

A.2002年2月B.2003年6月C. 2004年2月D.2006年6月

32、正在工作的劳动者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全部积累下来用于支付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是指(B

A.现收现付制B.完全积累制C.预收预付制D.部分积累制

33、经济学界认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工程是建立健全(D)。

A.养老保险制度B.医疗保险制度C.工伤保险制度D.失业保险制

34、商业医疗保险型医疗制度的典型代表国家有(C)。

A.英国B.加拿大C.美国D.德国

35、根据2004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二级伤残者发给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B

A.24个月B.22个月C.20个月D.18个月

36、我国率先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是(D)

A.北京 B.天津C.深圳D.上海

37、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主要是针对以下哪个阶层住房问题而设立的(B)。

A.最低收入阶层B.中低收入阶层C.中高收入阶层D.高收入阶层

38、瑞典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给付年龄为(D)。

A.55岁B.60岁C.65岁D.67岁

39、我国作为农村贫困人口的必须营养标准规定每人每日的大卡数为(B)。

A.2000B.2100C.2200D.240040、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C)。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D.社会优抚

第 2 页(共 6 页))。)

41、对我国而言,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背景主要是(A)。

A.政治和社会因素B.社会主义国家体制C.经济发展水平D.政府的法律体系

42、德国国家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中产假时间为(B)。

A.33周B.32周C.31周D.18周43、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居民以特定金额的现金补贴,以支持其住房消费是指(B)。

A.暗贴B.明贴C.生产者补贴D.消费者补贴

44、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的需要累计缴费时间是(B)。

A.1-5年B.5-10年C.10-15年D.15年以上

45、我国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是(B)。

A.廉租住房B.经济适用房C.商品住房D.自有住房

46、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D)。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优抚D.最低生活保障

47、意大利的“母亲工资”是原工资的(A)。

A.30%B.40%C.50%D.60%

48、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恩格尔系数是(B)。

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

49、基本生活没有保证温饱没有解决,简单再生产不能维持或难以维持是指(B)。

A.相对贫困B.绝对贫困C.深度贫困D.广度贫困

50、从下列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来看,不受通货膨胀影响的是(B)

A.预收预付制 B.现收现付制C.完全积累制D.部分积累制

51、社会改良思想的代表人物是(B)。

A.李嘉图B.施穆勒C.庇古D.贝弗里奇

52、讲坛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

A.阿道夫•瓦格纳B.亚当•斯密C.悉尼•韦伯D.乔治•萧伯纳

53、福利彩票的发行成本不高于发行额的(B)。

A.10%B.20%C.30%D.40%

54、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是(C)。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

55、社会保险属于以下哪个法律调整范畴(D)。

A.经济法B.合同法C.劳动法D.社会法

56、英国国民保健法规定,英国公民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的有(C)。

A.牙科手术B.视力检查C.耳科手术D.配眼镜

57、瑞典医院大多数属于公立,患者看病一次交70克朗一年内超过多少次后免费(C

A.5次B.10次C.15次D.20次

58、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二大支柱是指(A)。

A.社会公益事业B.社会保障C.社会保险D.最低物质供应

59、我国的社会优抚是属于(B)。

A.社会保障式的优抚保障B.社会救助式的优抚保障

C.社会保险式的优抚保障D.社会福利褒扬性的优抚保障

60、社会优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D)。

A.个人投保B.单位投保C.社会募集D.国家财政拨款

61、福利国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D)。

A.李嘉图B.施穆勒C.庇古D.贝弗里奇

第 3 页(共 6 页)。)

62、费边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D)。

A.阿道夫•瓦格纳B.亚当•斯密C.哈耶克D.乔治•萧伯纳

63、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资金不低于发行额的(C)。

A.10%B.20%C.30%D.40%

64、当期筹集的基金,一部分用于支付现有的退休养老金一部分为现有的就业者预留下来用以今后的养

老是指(D)。

A.现收现付制B.完全积累制C.预收预付制D. 部分积累制

65、个人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典型代表国家是(A)。

A.新加坡B.英国C.法国D.日本

66、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安置的制度是(D)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

67、主要负责疑难病的诊疗和医疗科技的研究是指(D)。

A.初级医疗机构B.社区医疗机构C.地区医疗机构D.中央医疗机构

68、以下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是(B)。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B.醉酒导致受伤

C.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D.患职业病

69、采取各种适当手段,帮助伤残人员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并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以及职业培训的康

复是指(C)。

A.医疗康复B.生理康复C.职业康复D.身体康复

7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可能根据个人账户积累的数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C)。

A.50岁B.55岁C.60岁D.65岁

71、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0%-59%之间为(B)。

A.绝对贫困B.勉强度日C.小康水平D.富裕

72、我国1998年确立的“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内容是(D)。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D.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73、失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A)。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优抚D.社会求助

74、英国社区卫生保健系统提供的初级医疗服务比例是(D)。

A.30%B.50%C.70%D.90%

75、美国私人医疗保险起源于(B)。

A.1925年B.1929年C.1935年D.1939年

76、以下不属于工伤社会保险的准则有(B)。

A.补偿不究过失原则B.以收定付原则C.差别费率原则D.完整补偿原则

77、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制度中规定,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D)。

A.5%B.8%C.18%D.20%

78、匈牙利的“母亲工资”是低收入女工平均工资的(C)。

A.30%B.40%C.50%D.60%

79、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B)。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第 4 页(共 6 页)

80、标准预算法是国际上度量贫困线的常用方法,又称为(A)。

A.市场菜篮法B.恩格尔系数法C.国际贫困线标准D.生活形态法

81、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居民以特定金额的现金补贴,以支持其住房消费是指(B)。

A.暗贴B.明贴C.生产者补贴D.消费者补贴

82、我国对于高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是(C)。

A.廉租住房B.经济适用房C.商品住房D.自有住房

83、瑞典医院大多数属于公立,年收入低于多少克朗者住院免费(B)。

A.3000克朗B.6000克朗C.8000克朗D.10000克朗

84、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的需要累计缴费时间是(D)。

A.1-3年B.3-8年C.8-10 年以上D.10年以上

85、根据2004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三级伤残者发给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A.24个月B.22个月C.20个月D.18个月

86、英国国家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中产假时间为(D)。

A.33周B.32周C.31周D.18周87、西方国家的住房价格一般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B)。

A.1-3倍B.3-6倍C.6-9倍D.9-12倍

88、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三大支柱是指(D)。

A.社会公益事业B.社会保障C.社会保险D.最低物质供应

89、.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规定,职工依法享受的生育津贴不少于(C)。

A.30天 B.60天C.90天D.120天

90、我国把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时间是(D)。

A.1986年 B.1997年C.1999年D.2002年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属于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ACD)。

A.德国B.英国C.美国D.日本

2、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以下哪些部分(ABCD)。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3、美国养老保险的三个支柱是(ABD)。

A.政府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制度B.雇主养老金计划

C.商业养老金计划D.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

4、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方式主要有(ABC)。

A.社会统筹模式B.个人账户模式

C.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D.企业帐户模式

5、生育保险的具体内容有(ABCD)。

A.生育津贴B.医疗护理C.生育补助D.生育休假

6、以下哪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属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BC)。

A.德国B.新加坡C.马来西亚D.日本

7、英国养老保险的三个支柱是(ABC)。

A.国家基本养老保险B.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的个人年金账户

C.商业养老保险D.个人储蓄

8、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ABD)。

A.社会保险基金B.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C.个人账户基金D.补充保障基金

9、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主要有(ABD)。

A.现收现付制B.完全积累制C.预收预付制D.部分积累制

第 5 页(共 6 页)C)。

10、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有(ACD)。

A.住房公积金B.住房分配C.住房补贴D.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

11、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以下哪些部分(ABCD)。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12、我国养老保险由哪以下哪几个层次组成(ABD)。

A.基本养老保险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商业性养老保险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13、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不同依据可将失业保险分为(BC)。

A.强制性失业保险B.权利型失业保险

C.调查型失业保险D.单层次失业保险

14、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主要有(ABC)。

A.缴费制B.缴税制C.储蓄制

15、以下属于社会优抚的对象有(ABCD)。

A.革命伤残人员B.现役军人家属C.复员退伍军人

三、大题(名词解释、简答、分析题)

1、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P52、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P43、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P44、社会保障基金P465、全国社会保障基金P626、DB型现收现付制P607、社会统筹P948、社会优抚P2439、社会福利P22110、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P71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P81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政策建议P7113、社会保险的功能P7714、社会优抚的作用P25015、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P11116、社会保险产生的主客观条件P7917、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P4918、社会福利的特点及意义P22119、医疗社会保险费用的支付形式P14720、影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因素P2952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必要性P29222、论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关系P8523、论述如何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P30824、论述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P3325、论述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P9226、论述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P157,P16327、论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P108

10.《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十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

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 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

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

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

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四、历年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

()

11.《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理论;教学研究

前言

本文首先对处于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研究的现状进行总体描述,然后指出目前初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的特征与不足,最后指出教学研究的主要理论,研究的方法以及意义。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

1.1初三复习课的地位

复习课是初三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数学教学中复习课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复习课上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己经学过的,往往无法提起学生的重视。那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复习可以及时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复习课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化过程,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

1.2有关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以苏教版命题指导为依据)

1.2.1中考要有效地促使学生实现有关数学的教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要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他们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1.2.2中考要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技能与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重,两方面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当前初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特点

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评价,更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更加明确,然而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发布,教师在教学上面临着新的难题,许多教师并没有秉承新课改理念,积极面对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改进和发展新课程标准,而仅仅采用原来的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对学生而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要记忆、模仿困难得多,而前者正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数学教学方法,后者的实质则是老套的题海战术。倘若学生对记忆与模仿这种简单的数学活动方式形成了习惯,就会不自觉地陷入题海战术的恶性循环,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使学生丧失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很难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 关于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3.1基础理论

3.1.1掌握学习论

这一理论是由布鲁姆提出的,意指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前提之下,在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进行定期的、及时的学习反馈,必要的情况下为个别学生提供特殊的帮助,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应该要掌握标准。也就是说,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所有的内容是可以实现的。

3.1.2元认知

这里所说的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就是指一个人拥有不借外力,通过自己来认知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以及对学习思维活动的控制与认识。可以概括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又包含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两个方面。譬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出现“学习如何学习”这一说法,即元认知。

3.2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例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初三复习课是紧张而又枯燥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达到复习效果?通过以上两种理论在教学方法中的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掌握学习的程度不同给同学制定不同层次的复习目标,使学生有积极性和信心面对每月一次的测验以及省级或市级的统一测验,考试过后及时地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随之对同学的学习问题进行诊断,进而加强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教师的整体教学。按科学研究发现,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研究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大幅度提高。其次,某实验研究表明:拥有元认知水平的学生具备有效地对过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适当调节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效率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发现、探究、研究,使学习过程逐渐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其数学的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实现从学会数学向会学数学的转变。(2)新视角设计教学目标。透过苏教版的命题标准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关注点已经从注重考查学生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转换为检测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上,即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偏差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05):91-93

[2]顾捷.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39-240

上一篇:表白的脑筋急转弯问题及答案下一篇:高二物理选择题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