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的

2025-01-10

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选17篇)

1.弘扬传统文化的 篇一

1. 传承古贤经略,播种栋梁之苗。

2. 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

3. 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4. 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5. 传播古典文化,成就华夏修养。

6. 传播东方智慧,重塑中国精神。

7. 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润泽心灵。

8. 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9. 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10. 传播东方智慧,点睛中国商战。

11. 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平天下。

12. 传播传统文化,不再迷茫畅天下。

13. 承圣贤之德,解天下之事。

14. 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15. 博学助君明志,笃行助力致远。

16. 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17. 博古而通金,挥手在云端。

18. 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2.弘扬传统文化的 篇二

这是陈春做的一道数学题。也许你会说,这是幼儿园小朋友也会做的一道题啊。

但是,我要是告诉你,这道题中的数字指的是年龄,已经66岁的陈春,为自己减去60岁,剩下6岁。他说他认为自己现在只有6岁,是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期,所以他还有许多的好年华去做许多事情。你是不是会为他的童心未泯老当益壮而感动呢!

陈春除担任香港中威联合体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从事商业活动外,还担任世界和平促进会名誉会长、联合国世界和平协会上海分会会长(筹)、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总会名誉会长、世界人生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到众多社会职务。

陈春自诩一生只从事了三件大事:1、经济上抗日;2、促进中国和平统一;3、弘扬传统文化,推广孔子学说,进行人体科学研究。

他的前两项大事,本刊都曾进行过详细报道,现本刊对他做的第三件大事进行专题访谈。

公关世界: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公关思想却可以追溯到古代,追溯到孔子的《论语》。儒商是商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公关的最高境界。在您的倡导和组织下,纪念孔子2560年诞辰系列活动暨儒商大会已于2009年12月31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

陈春:我是儒商大会的组织者也是创始人,这次大会很成功,全球的600余名知名儒商,企业界领袖,包括美国亚州协会主席、世界华商联合会总会长、世博之父蒋一成先生、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总会李农合会长、世界老年健康产业基金会副会长金望英先生等。(李国彝-国民党元老、李鸿章孙女、梁田-联合国世界和平协会主席、范光陵-世界文化总会主席、贺兴粡-世界华商联合会主席、吴淼-世界华人联合会主席、刘森-山东曲阜市人民政府市长、马培国-山东曲阜市人民政府市委副书记、李伦新-前上海文联党组书记、金福安-原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共同出席了本次大会。感悟孔子文化圣贤、感悟人生哲理,写实情义人生、共迎美好明天、为国为业为家尽赤子之心、复兴中华全力创建和谐世界,是这次大会举办

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他的“仁”、“义”、“信”、“礼”、“和”等思想并没有因为历史的发展而被人们遗弃。相反,他的这些思想和我们市场经济,和公共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成了指导现代企业的主导思想。弘扬传统的儒家文化,是我举办这次大会的目的。

公关世界:您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坚毅慈悲、为人诚恳,对儒家文化有着宗教般的虔诚,这从您上世纪八十年代捐献孔子铜像中就可见一斑。当时处于拨乱反正时期,极左思潮还很盛行,您的举动可谓是惊世骇俗。

陈春:其实,孔子铜像的建立,也是拨乱反正的结果,说明我们国家已经走出了极左的圈子,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

《论语》言简意赅,点出了人性的真要。两千多年了,穿越时空,不论处于哪个时代,均同样适用。

记得曾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子贡拜孔子为师。我们知道,子贡才气很高,学问、口才都是一流,还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拜师第一年,他觉得自己更胜孔子一筹;第二年觉得自己和孔子差不多;第三年才深叹自己相差甚远。不论这故事是真是假,可以说明的是,孔子学问深不见底。

西方世界对孔子也极为推崇。美国《大众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1988年8月,全球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顾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觉得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孔子的仁爱思想都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地包容世界不同的文化,帮助我们正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问题,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

孔子的每句话都是经典,都应该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座佑铭。孔子有三句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三句话是我们处世应该所遵循的。

为什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呢?人生有顺有逆,顺境时得意洋洋,自以为无所不能;逆境时灰心丧气,自以为一无是处。都是不对的。

为什么说“不知礼,无以立”呢?在孔子时代,“礼”包括礼仪、礼貌、礼法等一切行为规范。“礼”是用来调理人际关系的,如果“不知礼”,会引起别人的厌恶和痛恨,必然到处受挫,又如何立得住身呢?

为什么说“不知言,无以知人”呢?不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让人不愉快,别人不愿跟他交往,他又如何了解别人呢?有的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几个熟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知言”。

这三句话不仅是我们的处世哲学,也是公共关系的处世要义。

公关世界: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香港回到上海,一直致力于国内投资,致力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和祖国的统一。历史会记住您!

陈春:九十年代从香港回到上海,尤其九七年香港回归后,中威与两岸三地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合作,创办了金融投资咨询中介服务公司,并为香港中威集团精选投资合作项目。中威曾在深圳主持召开了“资讯互通、金融互补、投资互助、贸易互利”的四互会议,以中威旗下的中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先锋筹组“中威联合体”,重返大上海,运筹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医药、科研等国际联合发展体系及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孔子。还要讲个小故事: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父母官,跑来问孔子:“孔子啊,你说我这个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当官就是搞管理,容易也不容易,我呢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

“赦小过”,孔子说的意思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要看大局。我认识几个曾经跟昔日好友共同创业的人,他们的合伙创业都惨遭失败,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团队当中的主要管理者不能做到“赦小过”,以致影响了大家的关系,最后到了难以一起共事的程度,于是团队解体创业失败。

“举贤才”,很好明白,就是要重用贤人。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说法,贤人至少应该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有能力,第二是有品德。

我们中威联合体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好的团队。

公关世界:公共关系进入中国,实际也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这过程中,既有拒绝又有接受。比如制造新闻,西方重戏剧性,重轰动效应。在大街上洒香水、砸酒瓶,只要提高知名度就行。在中国就会被指为暴殄天物、发酒疯……反而损害美誉度。比如,一致公认中国重视“关系”。现在往往把这理解为人际关系,所以有人认为“中国式公关”就是“关系公关”。

陈春:上世纪80年代公共关系进入大陆,最初也就是使用礼仪小姐。非常表层与简单。后来公关又走过了点子阶段、策划阶段……,从公关在中国的所走过的路来看,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合理性。

但是,提到“中国式公关”还是不能离开传统文化。清朝入主中原后,就做了最高级别的公关活动——努力同士大夫知识分子建立关系。为此,清朝的皇帝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皇帝亲自到孔庙祭奠行礼;二是恢复早已中断的科举。这两件事,前者是异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符合儒生的“原则”;后者是大开仕进之门,符合儒生的“利益”。双管齐下,那些不久前还对明朝灭亡痛心疾首的儒生,已经对清朝俯首称臣了。按公共关系理论,他们首先争取的是士大夫知识分子这批舆论领袖,其办法符合其原则又满足其利益。舆论领袖纷纷加入了维护清朝的营垒,短短十多年,清朝统治便迅速稳定下来。

3.台湾企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篇三

“我就是我,不是比尔·盖茨”

台湾宏基施振荣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说:“十几年前,我经常被国外媒体说成是台湾的IBM和比尔·盖茨,对这些称呼。我并不高兴。我就是我。”施振荣强调,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自己更优秀和独特之处,永远跟在人家后面,怎么能赢?

施振荣认为,自主和自利是形成中小企业的文化基础。同时,“分享”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与同仁分享成果不是牺牲与损失。整个宏基实行的是大面积分红,包括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甚至包括被收购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宏碁的组织模式是:集团总公司成为虚拟的,它不做事情,真正有经营业务的是其下的实体性的子公司和事业部。每一个公司和事业单位都代表独立的法人,专精于某个领域,并且是世界领先的。施振荣认为股权分散、结合地缘,能使每位主管都觉得和公司的利益休戚与共,主从架构让每个人都能做主,又不能逃避责任。宏碁的管理模式就是这样鼓舞人性中善的部分,围堵恶的部分,所以很成功。

宏基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从创立的第一天起,“人性本善”就一直是宏碁最重要的企业文化。但归根究底,要让同仁能够自我负责,决策者必须先信任同仁,否则部属永远还是看脸色办事。这也就是宏碁将“人性本善”列为首要企业文化的意义所在。

施振荣笃信企业员工“人性本善”绝不是一种包装炒作。当年,宏碁发生过一次集成电路失窃事件。外界盛传是“出了内贼”,警方也对公司内部几位有前科的员工展开了调查。施振荣立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相信不是内贼,而且宏碁‘人性本善’的基本理念绝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后来在各方,包括员工的协助下,案情终于水落石出,证实不是宏碁的员工所为。公司与员工的互信基础更加巩固。平时说几句漂亮的口号很容易,事关利害时能否兑现才是根本。宏碁的基本价值观是真诚的,它源于中华文化对人的尊重和关怀的深厚传统,而不是贴上去的标签。

施振荣自己不愿将他的企业改造归类为西洋的或是中国的管理模式。“或许你可以说它是中西合璧的,”他说,“我们在讲究效率和责任之外,加入了对人性的尊重。”

在施振荣心中,中国文化中有的是宝藏,要的是传承和弘扬。

台积电张忠谋:

“没有诚信,所有的秩序都会瓦解”

台积电的董事长张忠谋,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被誉为“半导体教父”和“科技儒商”。张忠谋最重视打造台积电的企业文化。他认为企业文化一如民族文化,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

在台积电的经营理念中,第一条就是诚信。张忠谋说:“没有诚信,所有的秩序都会瓦解。”对客户,他们注重承诺。“当同行说三个星期交货,是指平均三个星期交货,但在台积电则是指三个星期一定交货。”一位在美国硅谷的客户说。

企业文化一旦在企业扎根,就能免除很多争议,节省时间和管理成本。例如,张忠谋用超过十年的时间,培养的一个接班人蔡力行(前任CEO),却只用十分钟董事会决议的时间,收回了他的权力。原因是员工的家长来信反映,暴露了蔡力行在处理裁员时假绩效考核制度淘汰员工之名行裁员之实的不诚信行为。

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财”就已经是中国的俗语,这种诚信精神在张忠谋那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扬光大。

台塑王永庆:

“管理合理化”的人文精神

台塑王永庆从卖米起家。就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形成了点点滴滴求合理的精神。举一个例子来说,当有客人来买米,他会自动跟客户说他会将米送到他们家,米那么重,客户一听到当然是觉得不错啊!那时一般店家都是由客户自己带回去,而王永庆的这项服务,就让客户的感觉很好。他还会先问一些简单的数据,像是家里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大人一次吃几碗?小孩吃几碗?一天用米量是多少?有了这些资料,在客户吃完米的两三天前,他会再把米送过去。这样客户可以不用担心会没有米,而王永庆也可以确保客户不会因为没有米而临时向别家买,先固定几位客户,而且服务好的话,一家会传一家,这样生意就会越做越大!他把米倒入米缸之前,会先将旧米拿出来,将米缸擦一擦后,再把新米倒下去,旧米放在上面。如此贴心的服务,如果我是顾客,当然是跟他买啊。微小的服务体现了人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这种求合理的精神,骨子里是中國式的人文精神。

再举一个例子。在台塑的一个合作公司,制度规定支票由双方共同指派的会计长保管,出纳需要两头跑。王永庆分析了现有的电脑管理完全能够确保不出差错之后,认为这种让经办人员两头跑的制度不合理。于是会计长就把支票交出纳保管,免去了经办人员两头奔波的劳累。就是这样的小事也务求合理化。

显然,这种合理化不是对人的苛求、逼迫,不是罗马军团式的“让士兵害怕军官更甚于害怕敌人”、“抽签决定生死”的逼迫士兵拼命的毫无人性的“压力管理”,而是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两千多年前,孟子就问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对此,管子早就给出了答案:“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管理制度不是用来役使人的,而是便于人役使物的。台湾的许多企业能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个中闪烁着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的光辉!

4.大学生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论文 篇四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产生了一些列的文化发展问题。如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推行的全球文化的文化帝国主义,抹杀各不同民族文化本质特点的文化认同危机以及弱势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文化生存逐渐走向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样就产生了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一味的追求物质利益原则,“启蒙”“审美”“深度”在不断的被“娱乐”“收视率”“效益”等一些媚俗的文化产品所充斥。有的艺术家公开表示,他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娱乐,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追求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人文关怀。创新意识不强,模仿之风盛行。大同小异,在视觉和审美上使观众疲劳,还有一些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明星艺人炒作现象屡见不鲜,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低级的噱头和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成为当前我国不可抗拒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性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考察,不同文化在发展中相互冲突,但也有相互汲取和融合,随之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进一步加深。然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性特征,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区别与其它民族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同时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丰富了人类的文明,是人类文明丰富多彩的源泉。因此,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不能以一种形式的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形式来实现,要在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交流、融合来实现的。所以民族文化的融合是要以承认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在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来实现的。为了建立统一的全球文化更要求保护和发展民族的文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言,面对跨国公司和某些发达国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更需要文明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保持民族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强化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监督

行政监督部门加大对媒介机构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近期制定发布的相关指示等情况的监督。例如广电总局公示了“20xx年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的通知,通知指出,20xx年,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共123部、3941集,同意公示的剧目共71部、2321集,其中,近代和古装的历史剧共有37部。对于荧屏掀起的历史剧风,广电总局特意批评了不尊重基本历史史实的现象,更指出个别剧目存在胡编乱造历史的内容和情节,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要求必须纠正这种现象。广电总局强调,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重要渠道,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要求广大电视剧工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真实可信,要在尊重历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这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命所在;二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传统文化。市场监督要依法对大众传媒内容实施监督,严格查处流入市场的各种不健康的图书、软件和网络信息等。公众监督是直接来自于广大群众的一种监督形式,积极宣传提倡公众明白自己对媒体监督的权利,尽快形成公众监督的社会机制。

三、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

传统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利益的追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应该肯定的是传统的“以义制利”的原则仍然是基本的原则: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对利益的追求都是不能不受到道德的制约。否则,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经济活动也就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而我们眼下的市场经济中,一个诚信严重缺失、假冒伪劣肆意泛滥的恶劣环境,目前社会上“三鹿现象”肆意泛滥,屡禁不止恰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断代和缺失带来的恶果。“三鹿事件”是一面难得的镜子,爆出了一些列问题。像“蝴蝶效应”一样轻易击败一大批企业和一串党政军领导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还是需要严格遵守传统价值观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比古代的社会利益关系复杂的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常常遇到新的伦理问题、道德要求和利的取舍。要是传统的优秀价值观文化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就要不断的研究市场经济的需求,来规定市场经济下的义利观。

四、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5.弘扬传统文化的 篇五

滕文生

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非常重要,意义深远。一年来,《讲话》在国内外反响强烈,嘉评甚多。

《讲话》围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两大问题,高屋建瓴地从多方面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指导原则。

一是阐明了和平与发展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的时代背景与服务对象。《讲话》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中国历史上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三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具有的和而不同、经世致用、与时俱进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确保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不仅充分发挥出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而且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四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重要思想的价值意义。《讲话》指出:这些思想理念不仅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为治国理政、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迪,而且可以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难题提供重要启示。

五是阐明了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讲话》指出:应该注重坚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等原则,不断推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这是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六是阐明了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应该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七是阐明了加强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和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讲话》指出:儒家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多向多元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八是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历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讲话》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总之,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它不仅是指引我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导南针,也是倡导世界不同文明正确互学互鉴的重要宣言。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应该着重把握好这样一些历史性昭示:一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任何一种现实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既要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又要善于把发展现实文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只有不忘历史,才能正确开辟未来,绝不能搞割裂历史、违反事物发展辩证法的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会带有某些历史的局限性,不会都是精华,因此对它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采取这种有鉴别和有扬弃的继承态度和方针,才能真正达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目的。三是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有它产生的具体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与历史阶段,都有它适应当时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的具体形式与具体内容;当它们传承到今天,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必然要使它们的形式与内容同新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就必须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套。四是当今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在意识形态即思想文化领域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一切进步思想文化成果的集大成,它在中国已经与各种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各种进步的现实思想文化结成了“一主多元”“和而不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而且会更好地促使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进步的现实思想文化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服务于文以化人的当今时代的任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未影响其他各家思想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一历史经验,对“一主多元”的思想文化统一体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作了生动的历史说明。

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进行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来说,应该着重把握好这样一些科学的认识:一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该国该民族的灵魂,要始终加以珍惜。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和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二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应该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只有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三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产生和存在的根据,都是世界文明大家庭的一员,都应与别国别民族的文明享有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只有姹紫嫣红之分,没有高低优劣之别。要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取长补短,而不能搞孤芳自赏、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文化霸权,那是自取衰败之道。四是进行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必须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这种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立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之上的。

国际儒学联合会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所阐明的重要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努力弘扬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并将这两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文明传承发展的故事,讲好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故事,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促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扎扎实实地作出应有的贡献。(原文标题为《指导南针 重要宣言》)

6.弘扬传统文化的 篇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写照, 反映着一个民族从古到今几千年来的历史进程, 包含着民族特征、历史风貌、思想进程的总体体现。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 学术界的研究者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认为是从古到今流传的一种文化。另一种则是认为是一种思想的更新,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到后来的炎帝、皇帝时期, 再到汉、隋、唐、宋、元、明、清直到现代社会, 伴随着时代的变更思想文化也在传承中不断的在更新。还有一种则是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活”的非物质的存在, 在稳定的历史长流中, 继承着好的部分, 将已经过时的部分进行更改, 适应着新时代的发展。

2 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2.1 传统文化对国家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具体体现, 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世界, 中国也是一个文明大国, 这也体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历代的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非常的重视。邓小平曾指出“到懂得中国历史, 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江泽民也曾在信中写到“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这也是体现了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富强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意义

中国正处于一个发展中的状态, 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转变同时也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文化领域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国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以及人们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的增强, 思想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造就了现在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 个人享乐主义。特别是新生代的人们受到的侵蚀最大, 无法辨别新事物的对和错, 有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甚至对传统文化进行诋毁和误传, 这是非常的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且对国民的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也需要有一股力量来带领国人走出误区, 重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其实, 文化就是隐形的社会生产力, 积极的、科学的文化将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为我们创造一个和善的, 美好的, 健康的社会环境, 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传统文化对党员的意义

党员是各级优秀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之一。普通民众在没有成为党员之前, 在学校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不是那么的深刻, 并不能达到一个领导干部所需要的知识面以及素养。党员在成为领导干部的时候, 需要的是纵观全局, 能从历史文化中吸取教训, 能够跟着社会发展的步伐, 给团队指引正确的方向, 带领自己的团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更好的造福人民, 服务社会。因此只有经过全面的学习, 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及发展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党员才能在知识面及素养得到充分的提高。

2.4 传统文化对领导干部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主要的是对国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 一个人的德行就体现这个人的素养。领导干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自己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 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指引, 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结束语

党校应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党校应该把传统文化的对国家、对社会的意义灌输给党员们, 让党员们不仅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树立正确精神素养, 也可以对优秀的传统进行宣传和弘扬, 让国民可以走出误区, 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理解, 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历史和将来都有重要的影响。各级党校也是中华民族的思想集中地, 党员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引领者更应该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 重视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 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党校,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国胜.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弘扬传统文化的 篇七

一、要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它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就其最主要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1)崇尚伦理道德,自强不息;(2)理智成事,以民为本,追求真理;(3)追求审美和传承人文精神并重。

二、要循序渐进的把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纵观中学语文课本,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安排的。内容上罗列古今(少许外国文学篇章)经典篇章,目的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颂扬。作为语文教师,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主要抓住课堂。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中学生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进行经典优秀文章的教学时,注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与品德修养教育,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强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在不断的师生打磨合作学习中,研讨提高。既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又加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1.以经典诵读为抓手,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千百年来虽然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永芳人间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中国人“勤俭持家,厚德仁义”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地加强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学语文教学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诗经》《论语》到《三字经》,从唐诗、宋词、元曲,到古代散文、名人名言等。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或晚自修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表达客观实义。从“学而知”、“温故而知新”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弘扬传统文化落在实处。

2.辅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只是单靠哪一种形式就能得以挖掘,采用多种形式来弘扬,是必不可少的办法。而作为语文教师责任重大。除主抓语文课堂以外,还要抓住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弘扬。如利用板报,以各种形式的学习园地,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不同的宣传内容,用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人物,大力宣传,使文化传承有依托。手抄报,可用单独一块版面作为弘扬文化的阵地。大的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非凡事件,能够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等都可用此阵地加以弘扬。安排朗诵比赛,或以历史人物(大禹、黄道婆、祖冲之等)为背景,或以革命事件(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革命、抗日战争、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等)为背景,或以四大发明为背景,安排师生演讲比赛,通过比赛来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竞赛,是最自由的形式,出题范围,材料选择,语文教师可有更大的弘扬传统文化的空间。让学生在比赛中接受教育,在传承文化中陶冶情操。书法绘画比赛,安排比赛,注意过程和创新,注重创意和创作,使书法、绘画活动得以历史传承,在安排的活动中使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和弘扬。

3.借助实践活动和节日庆典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利用学生所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进行实践活动,比如有组织有计划(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踏访张公山公园,大塘公园,桥头公园,淮河文化广场,烈士陵园,结合活动,有目的的观察,提高品味,实地观察人文景观,拓展视野;比如安排日程登涂山,游淮水;涉禹墟,瞻垓下;凭吊汤和墓,观双灯遗址;看冯嘴花鼓灯,品尝怀远石榴;游韭山洞,拜栖岩寺;学小岗村精神。见二月十九日栖岩寺的民俗活动,观三月十五日怀远花鼓灯的民间艺术,历韭山洞的奇观,访小岗村的变迁……一路走来,哪里不是传统文化?哪里没有美好传说?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怎不受教育,怎不历练情操。

活动中,可借助照相机,以笔记,日记,观感等方式留下记忆,使之保存和流传。

抓住节日庆典,传承传统文化。节日如庆元旦,新年伊始,万事更新;清明节祭祀,通过祭祀,缅怀先烈、亲人,忆过去,思今朝;五一劳动节,崇尚劳动光荣;端午节,纪念爱国词人屈原,传承爱国情操;七一建党节,庆祝党的生日,不忘历史,忧患中永生;八一建军节,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展示军人形象,学习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九十教师节,学习传承教育的播种者;中秋节,提灯赏月,展示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十一国庆节,新中国人民政府成立,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春节,通过贴对联,换门神,吃团圆饭,守岁,看春节晚会,收聚压岁钱,走亲访友等等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元宵节,吃元宵,话团圆,亲人团聚心相连。语文教师利用活动,让学生写观感,记日记,乐绘画等形式,让节日变成文化气息,让学生陶冶情操,熏陶文化,提升境界。

当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还有很多,那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去留心,去发现。如果我们刻意的去学习、观察和体会,用身体力行的一言一行,去传承源远流长和不断创新和发展着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一定会发扬光大。

8.品端午情韵弘扬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篇八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学们,五月五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经过很多朝代,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有多年的历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层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吧。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感人故事吧。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因此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而被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他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人民衰痛异常,就在江面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并且以芦叶包馅料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这位英雄,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怎能忘记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枣;南方则有豆沙、水果、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一直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句俗语表现了端午节热闹欢快的情景。当今的端午节不单是纪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现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

9.弘扬茶文化的工作 篇九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

新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由于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中华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

弘扬茶文化的总体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具体到茶行业本身,弘扬茶文化应该是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因此弘扬中华茶文化,其目标是:促进茶叶消费增长,有益人类心身健康,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围绕这个目标,当前应该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下列几个方面:

1.发现和保护中华茶文化教育的历史遗迹,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

中国茶区辽阔、历史悠久,各地有待挖掘和保护的与茶有关的历史遗迹很多,如摩崖石刻、建筑、古墓、器具、碑、亭、井、园、树等,凡有保存价值的,都应力求保护好、管理好。而且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套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既可扩大宣传,又可增加经济收入。2.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普及茶文化知识

弘扬茶文化,不应只局限于茶界与文化界的小圈子,而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广为宣传,使玩多的饮茶爱好者和消费者者不断增长茶文化的知识更新,从而促进茶叶消费。3.倡导茶人茶德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的茶人精神和茶德精神,究竟应归纳为那必个字或那几句话,还没有统一的说法。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庄晚芳提倡的“廉美和敬”。虽然提法各有侧重,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发扬这些茶人、茶德精神,净化人们的思想意识,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4.恢复和发展历史名茶,丰富茶叶产品市场

恢复和发展历史名茶的工作,各地已经广泛开展,这项工作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不要片面追求高精尖,不要一律只采单芽茶,而是要面向大众消费,创立名牌,把高质量高效益作为追求的目标。5.培训和规范茶艺茶道,引导茶艺馆健康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各地饮茶技艺不尽相同。各地涌现出来的各种茶馆和茶艺馆如雨后春笋,档次虽有差别,但都应该以满足各种消费群体的正当需求为目标,因此引导消费者如何科学地泡好一壶(杯)茶,如何欣赏饮用它,充分发挥茶的饮用价值。6.扩大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友谊,促进茶叶贸易的发展

中华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而且已经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茶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友谊、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多种多样的茶叶产品,促进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7.加强茶与健康的科学研究,促进茶叶消费

饮茶有利于健康,这是人们的共知。但是茶的保健功能究竟有多大,如何正确、科学地饮用才能达到吩的效果,不同消费者,身体状况不同,如何选用茶叶等等,都有待于加强科学研究。只有把这些通过研究获得的科学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到普通消费者,才能真正促进茶叶消费。

10.弘扬传统文化的 篇十

关键词: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精华;弘扬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138-02

一、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实事求是”这一概念的出处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毛泽东在1941年做《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做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指出“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实质的代名词,从此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靠实事求是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批评了“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又是互为条件和目的的,人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实事求是”这一经典表述,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二、党的组织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党的组织建设集中体现在党的干部人事选拔制度,这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文化中的尚贤思想、官德思想以及人才选拔措施对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选官制度,是与国家同步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时期,尧舜禹之世已有“选贤与能”传统。从周朝的“六德”、“六行推选法”到春秋的选贤制、战国的客卿养士制,从隋文帝设立“志行修理工谨”和“清平干济”两科开科举士,择优录用,到唐朝的制度的延伸与完备,在朝廷入仕任官的环节上设立了竞争机制,既是保证选官公正有序的需要,也是选拔人才的需要。同时,中国古代的选官思想强调“为官择人”,就是选拔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来担任相应的官职,而不是“为人择官”。由此,又提出升任高级官职必须具有地方工作历练,成为选官制度中竞争的主要条件。这些思想之精华都为我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借鉴。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官德的要求是十分崇高的,官德是为官的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孔子主张“仁政”和“德政”,“为政以德”,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志》中说:“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诸葛亮说:“人君先正其身,而后乃行其令。”都十分强调官德的重要作用。官德的内容主要是“公、善、慎、廉”四个方面的道德要求。公,《商君书?修权》有:“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护功”。善,为官必须谦以待众,不能自视高贵。慎,《论语·为政》有:“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廉,公则生明,廉则生威,为政必须处以公心,自身清廉。

传统官德思想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干部不是封建社会的官吏,而是人民的勤务员。为此,一是正确处理好做人与当干部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二是正确处理好品德与才能的关系。三是要培养广大干部的优秀品格。要培养一心为民的品格,成为践行党的宗旨的表率。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决策者、执行者,一言一行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干部必须切实把德放在首位,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处世,在为人之道上作群众的表率。

三、党的作风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作风建设包含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诸方面,其中心内容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集中到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古代的廉政思想、清官文化、民本思想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1.弘扬传统文化的 篇十一

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和国家之文化自主性和根基性问题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随着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历史进程中凝聚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决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现如今,中国不乏高水平大学,有的充分借鉴西方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一些关键性指标己经接近甚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阶段,我们不能亦步亦趋。盲目跟随,是一种复制行为。只有立足传统,才有可能超越和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要传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回归中国大学之道,坚守中国大学之本,塑造中国大学之魂,努力探索出一条体现中国特色、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三、目前紫金学院德育工作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紫金学院全院上下秉持“全员育人”的根本教育理念,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得学院德育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健全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格局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和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院教职工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深入人心,学院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生动局面。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

学院紧抓学生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学院借助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深人探究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并结合我院实际创造条件积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努力将中华文化精髓推进课堂、融入教材、深入学生头脑深处。此外,学院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力度,继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办法,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加大特色理论课和史纲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制定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试实施计划。

(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工作常规管理中侧重德育

校园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大学给予的文化认知,甚至能比所学知识、技能更深地烙在学生心中,成为灵魂深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院根据各系工作计划和申报策划书对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立项。进过几年的不断修订,题材设计“文明.纪律.”、“科技.文化”、“青春.和谐”等九大主题的25个活动。更制定“学风建设规范化时间活动的实施方案”,以严抓学风为外在抓手,促进德育内在建设。学院注重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和氛围育人,坚持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四个节日,大力开展高压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座进校园、优秀电影进校园三项引进活动,全力打造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四)强化责任教育,坚持在暖人和助人中育人

学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与传统文化的亲密对话和躬身实践中,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磨炼和人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因此,学院大力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精心打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向日葵支教”、“绿色校园行”等志愿者活动品牌,收到了省团委的好评。学院志愿者开辟了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地铁、民工子弟学校等多个志愿者服务基地,积极参与奥运会、亚青会、青奥会等大型赛会,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志愿者文化。让“尊师重教”、“仁爱”、“诚信”、“忠恕”、“敬业”、“以人为本”等中华优秀道德理念在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

12.弘扬传统美德的经典名言 篇十二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 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8.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9.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0.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1.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2.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3.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4. 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5.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7.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8.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9. 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20.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21.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2.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2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4.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5.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6.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27. 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28. 仁者寿。——《论语·雍也》

29.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1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篇十三

黄剑鸣

目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青少年的品德教育问题形势-相当严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观念的碰撞,网络问题的出现等,社会上青少年中的品德缺失、网瘾问题、心理问题以及犯罪问题也日见严重,品德教育可谓任重道远。

我们职业学校也不例外,学生的品德素质问题也不断增多,当前职业学校除要加强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外,加强、改进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刻不容缓。现在许多企业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的技能素质意见倒不是很大,而对他们品德素质却意见颇多。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考试不合格率不断上升,其原因可以说大多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缺乏上进心、懒惰、贪图安逸、逃避困难等品德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问题。

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一切行动的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意识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头脑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也有助于我国的全民道德建设。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除当今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外,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因素。以儒、道等学派为精华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它们当中流传下来的许多篇章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礼记》、《大学》、《中庸》、《孝经》、《三字经》、《朱子家训》、《弟子规》,等等。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中有些内容已成为历史的糟粕,但许多精髓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仍闪耀着文明的光辉。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平时或简称“国学”)博大精深,当中许多学问都是关乎为人处世的哲理,并高度体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其特征是特别注重对人的品德修养,如孔子的名言“不学礼,无以应。不知礼,无以立。”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记》上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弟子规》对人怎样做到有礼、有孝、有上进心,并即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懂礼仪廉耻、品行端正的人作出了许多详细的规范。而且要求人们的品德修养是循序渐进,从生活的小事做,如《论语》里《学而第一》中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中的第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等。

学习根植于本土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对青少年以及全体人民的品德教育与修养。当前,我国民间出现了一股很可贵的力量,有一批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热心公益的人士,出来义务地为我国广大的家长、学生作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讲座,他们的足迹已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给我国当前的青少年品德教育注入了一股春风。他们在全

国各地建立了一些基地,如“海口市孝廉国学中心”等,广州的教学点在惠福路大佛寺,开办的是“少儿诵读传统经典文化学习班”(免费)。这些学习班的效果很好,许多受过学习的家长、学生纷纷感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有极大的帮助。受其影响,有些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尝试加入这方面的元素,如上海有些中小学就尝试开展体验母亲怀孕辛劳的感恩教育、孝的教育等,据闻效果很好。我国目前还出现一些专门教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民办学校,如上海的“孟母堂”等。虽然他们在办学模式和内容上还有许多争议,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他们办学的出发点和用意还是值得赞许的。广州电视台最近有则新闻说,西班牙某媒体报道:我国政府正在考虑恢复儒、道等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则新闻的真实性虽然还未得到证实,我本人认为这是一则绝好的消息。目前我国已悄然地出现了一股恢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就是因为出版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而成为当今著名的文化名人。

当今我国中央政府许多大政方针就很符合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等举措可以说就是孔儒所倡导的“仁”和“仁政”的体现。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这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本质矛盾,适当吸收这方面的元素有利于改进德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研究与传播近年来在一些著名大学如清华、北大、中大等已举办了适合社会精英们研读的学习班,“国学”如能广泛深入地进入中小学的课堂,甚至让普罗大众都加以学习,有利于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因此,我们倡议在中小学的品德教育中应适当恢复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元素,以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当然,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在行动中加以落实,而不是空谈,可让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礼貌、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等等做起,一步一步地向品德高尚迈进。

14.《最美乡音》:方言文化的弘扬者 篇十四

一、节目创意充满正能量

既要满足当下电视观众对知识的渴求, 又要体现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以此作为《最美乡音》节目创意的指导, 栏目组经过认真思考和细致调查, 巧妙立意, 充分挖掘方言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将最富语言魅力的片段用现代化媒介进行传播。

二、寓教于乐, 形式多样

一档以方言作为内容支撑的节目, 如何避免形式的枯燥, 成为栏目组思考的重点。针对文化节目过度说教、气氛沉闷、传播效果不佳等问题, 栏目组采用了多样的综艺节目表现手段。如情景再现直播室中主持人与嘉宾、普通话与方言“鸡同鸭讲”的片段;普通话嘉宾用标准普通话深情演绎一首诗, 让方言嘉宾用方言朗读, 形成戏剧落差。让方言嘉宾讲一句经典的南京话, 让普通话嘉宾音译成普通话, 因其发音不伦不类而引发喜剧效果。形式为内容服务, 观众更容易接受。从节目开场到主持人的串词, 从嘉宾的表现形式到内容的呈现形式, 都精益求精、认真设计。第一期节目以南京方言版为例, 节目以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南京童谣开场, 立刻使整个现场显得俏皮、活泼和生动。在内容的呈现上, 利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发音、音色和内涵之间的区别, 形成强烈的节目反差与碰撞;通过普通话嘉宾与方言专家的互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示形式, 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现场环境中感受南京方言的独特魅力。

三、嘉宾涵盖面广, 具有代表性

首先是各个地区方言专家的选择。作为方言脱口秀节目, 以江苏省各个城市为单位, 每个地区的方言都要在节目中呈现, 这就要求栏目组必须在当地找到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嘉宾。研究扬州方言的黄继林、研究盐城方言的姜茂友、研究无锡方言的黄明明, 都是各地方言标杆性的人物, 他们在节目中呈现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其次是对各个地区方言代表的选择。在各个地区选拔出四位方言发言人, 一般都是两男两女、两老两少的搭配, 他们必须在主城区出生和长大, 家庭语言环境单纯 (父母、配偶均是当地人) , 未在外地长住, 能说地道的方言。其三是在曲艺嘉宾的选择上。江苏是语言和文化大省, 每个地区都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 如扬州评书、苏州评弹、南京白局、徐州琴书, 都是用地道的方言演绎的, 好多方言都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 这些古方言是对节目内容的一大补充。这些方言明星都是当地最有名、表现力最强、最原汁原味的曲艺家, 如南京白局正宗传人徐春华、扬州评书大师王继堂的嫡传弟子任继堂。

四、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信息量大

栏目组的编导多是外地人, 如何让“门外汉”进入情况?栏目组前期与方言专家以及嘉宾的沟通尤为重要, 从当地最有特色词语到句子, 从最具代表性的方言段子到童谣、曲艺等, 都一一记下, 然后彻夜开会, 不断商讨与筛选, 保证在节目中呈现的都是最能体现当地方言特色、信息量最大以及观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的内容。方言专家关于各个地区方言特点以及历史的演变, 方言发音人对方言词语以及句子的介绍, 方言曲艺明星对方言的完美演绎, 栏目兼而有之。

15.刘俊:中华文化的弘扬者 篇十五

刘俊这位出生在中蒙边境四子王旗草原上的蒙古族官员、学者,可以说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他性格善良,为人豪爽,他为民对友是雪中送炭,可对害群之马疾恶如仇。就是这位少年时在草原大漠上牧羊牧马耕田者,一走上社会,便在旗里专门从事新闻报道之工作,由其新闻报道出色,内蒙古日报曾几次点名调他,后因旗里不肯放人,他才沒有走上新闻记者之路。刘俊曾经从事政法、行政等工作,当过基层法院院长、旗长、区委书记,也担任过地盟级的政法委书记。就是这个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草原之子,不仅在各个不同领导岗位上,把各项工作做的超前出色,而且还热爱古典诗词,在繁重工作的间隙,不忘学诗赋词。由于日积月累,勤奋钻研探索,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成名作《黑马》诗选,然后是《论语·诗悟》等著作。刘俊现在还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乌兰察布市诗词学会名誉主席、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与政协主席刘俊长期共过事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和体验,他人如陈年的美酒,越是交往之久,彼此之间的情谊越浓,绝沒有见钱生情,升官忘娘之世俗。在当今社会此乃实属难能可贵。

刘俊的《论语·诗悟》,是他在从事领导工作的百忙中,利用工作缝隙,用多年心血的积累和长期的刻苦探索而产生的力作。从书中你会觉得他绝非是对《论语》的单纯的诗解、诗释、诗话,而是以诗的这种形式表达了作者在深读了《论语》后的感受、感想、感悟。在《论语·诗悟》付锌前,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的陈光林在书稿付印前,对此著细读并欣然作序,作为一名省部级领导,同时是《诗刊》社副理事长的他,对该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作者遴选传统文化大海中之巨帆《论语》独辟蹊径,以诗的形式,表述自己对《论语》独出机抒的感悟,且新颖别致。该书出版后,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内蒙古诗词学会专门举行了《论语·诗悟》的研讨会,陈光林同志和众多专家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的确如此,刘俊以敏锐的视角直逼当今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匠心独运地将《论语》的诠释与见解悟分为劝学、修身、交友、处事、义利、智慧、孝亲、社稷八个方面的内容,用形象思维表达独到的理性思索,层出不穷情辞并茂地写成格律诗词,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完成了诗教。这本书不同于历代学者对《论语》的众多释解,也不同于今人诸家和于丹的讲著,纵观《论语·诗悟》,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一个“悟”上,这是它的基调,也是它独有的特色。

刘俊是一位领导干部,然而他不被工作的繁重和世俗的浮躁所束缚,他把用于娱乐和应酬的时间、出差途中的时间,全力用在了中华文化的发掘和弘扬上,以致于使他用心血争分夺秒地去专著他的这本《论语·诗悟》。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独具个性的关于研读《论语》的专著,也是一部典型“悟”类作品,是一份馈赠给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精神大餐。诗歌评论家赵文亮读过《论语·诗悟》后,他认为悟就是心领神会,就是心灵碰撞溅起的火花,就是点点春雨的感受,就是霏霏瑞雪的感触,它是“知”而高于“知”,是建立在“知”之上更高层次的一种精神觉悟。比如书中的“修身篇”第33首“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恶人人有,心慈憎爱分’”就是他的个人感悟。我们说人的好恶各不相同,多有蒙蔽偏颇之处,只有以慈爱为基础,这种憎、爱才能够是恰当的,不偏不倚的,才能够修养自己,服务于社会。我们说《论语·诗悟》的“悟”,是一个多方面的感悟,是对原著的正面的感悟,也是对原著侧面的感悟,也可能是游离原意的感悟,是刘俊潜心研读《论语》中,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长期积累的国学底蕴以及世界观等的所思所想所觉。正如有学者评论说《论语·诗悟》它不是对原著原意的翻版、重复,而是原著原意在“悟”中有多向的折射。在《论语·诗悟》的“孝亲篇”第9首,原著是“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而刘俊的“悟”诗写了3首42句,作者用253个饱含深情和哲理的字,向我们传达了他对儿孙孝敬父母长辈亲情的感悟。这3首既不是原著的释义、注解,也不是分析,而是受原著启发而产生的别样感悟。他的作品起到了引领社会积极、健康、向上的作用。

从《黑马》到《论语·诗悟》,刘俊这位身居领导岗位的蒙古族诗人、国学研究者,用他那丰富阅历和深厚的国学底蕴以及在古旧诗词上的深功,用执者和辛苦,为祖国文化瑰宝的弘扬和传承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可喜贡献。刘俊作为诗人,他的诗作如泉吐珠,喷涌不歇,新作不绝,近日他的又一本新作《乡俗古诗》的出版,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他诗作的美妙和新意。他以独特的手法,把自己无限热爱的故乡,从小到大的边疆塞外生活,乡间民俗用诗的形式,琳漓尽致地跃在了满是香气的纸上,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并感受到乌兰察布乡间、杜尔伯特草原的独特风土人情,那鲜活的乡间民俗。可以说他书中的每一首诗就是一幅洋溢着山乡活力的民俗画。是塞外故土上的一幅清明上河图。

刘俊还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对书法的喜爱由来已久,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拿起了中华文化独绝的墨笔,时至今日,仍钻研不止,他的作品已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所收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经选送他的诗词作品参加了在北京由全国政协、中华诗词学会等多家主办的“百年风云·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政协委员诗词书法艺术展”,选送的4首诗词作品全都荣获优秀作品奖,并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代表获奖作者和基层政协委员发言讲话,并接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的亲手赠书。

身为政协主席的他,在参政议政的同时,为乌兰察布的文史资料的编纂和搜集做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绩,由他亲自主持搜集编纂的《乌兰察布史》,为内蒙古中部边疆地市的悠久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填补了乌兰察布地区史学领域的空白。

从2009年到今年,市政协共编辑出版了《阴山古道》、《乌兰察布旅游文化溯源》、《放歌乌兰察布》等十多部文史资料专著,为乌兰察布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出色地实践了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宗旨。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想当官的作家,不如想当作家的官。”著名作家、儿童文学评论家、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高洪波在评价刘俊时说,刘俊就是这样一位将诗歌视为极重要的业余生活的官员。

16.弘扬传统文化征文 篇十六

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赋予华夏大地独特的厚重;先哲们的思想言论留给炎黄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人逐渐将传统文化淡忘,有人能日观外国电影四五部,却从不阅读国学经典,有人能把英语说得滚瓜烂熟却在文言文面前望而生畏,有人能津津乐道于现代服饰却无法欣赏旗袍的风韵,有人能哼唱数十首外文歌却说不上十句《论语》。重拾传统,重温经典是当代青年急需加紧补习的课程。但人们在吸收传统文化养分的同时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复古主义,表现为动辄援引“古人云”为自己的言论、行为保驾护航,以为一旦拉先人出马,就站稳了脚跟,不容辩驳。

然而,在那些充斥着古人言论的话语中,不知多少是谬论、悖论,一些被有心人当做金玉良言的古语里又有多少是经不起推敲的时代糟粕? 断章取义、曲解传统思想是谬误产生的一大原因。某些政府官员在阐述执政理念时公然打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口号,认为控制民众舆论,堵住民众之口是重中之重,于是拒绝民众批评意见,粉饰工作失误,大行愚民政策。君不见,某些部门在此种方针的指引下,百姓不敢建言献策,信访局门口成批上访者被黑心执政者以“维稳”为由遣送回家。这句话本出自《国语》,原文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本意是劝谏执政者要重视民意,切勿阻止人民的批评之声,否则后果严重,并非“堵住百姓之口比治

理河流还重要”。愚昧的执政者恰恰把古人的观点翻转,倒行逆施,令百姓遭殃。

李商隐有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小学生作文乃至不少报刊杂志中,这句话被用来赞颂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赞美教师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铺天盖地地频繁使用在学生心中埋下根深蒂固的观念:李商隐的这句诗只能被用来歌颂教师。殊不知原诗的意境与教师风马牛不相及,“春蚕”一句紧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含一语双关之意,丝与思谐音,表达着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而蜡炬的意象与人流泪相似,传递出诗人因思念而心力交瘁的状态。因此,这一句的最正确用法是形容思念,与原诗最为贴切。中学生写牵挂亲人,怀念故土的文章时皆可借用此诗句,事实情况却是鲜有出现,可见以讹传讹地误解古语抑制了年轻作者的发挥。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优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们如果不假思索地乱用,无异于让古人的谬误与自己的歪理叠加,错上加错。儒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其中“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属于中华传统优良品质,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相比之下,“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于时代的局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则显得格格不入。在小部分家庭中,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一心要凌驾于妻子之上,自恃为一家之主,处处专制独裁,美其名曰遵循中华传统的纲常之道,结果往往是导致妻子不堪重负,情感破裂。至于部分已为人父者更是死守“三纲”不放,在与子女的交流过程中缺乏平等对话,没有尊重互信,取而代之的是强权甚至暴力,沦为失败的家长。

17.国旗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篇十七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周易》有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两天后,我们将迎来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同学们,可如今,中秋节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是忙碌喧嚣中一个难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娱乐?是应接不暇的宴席与觥筹交错的应酬交际?抑或仅仅只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大最圆的农历八月十五?高中作文

上一篇:oa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锅炉燃烧调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