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范文

2024-11-22

艺术评论范文(精选13篇)

1.艺术评论范文 篇一

《雷雨》,“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疯的疯呢?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人!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试问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怜,还是活着的人可怜呢?他看着身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

《雷雨》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进了这场家庭的悲剧。每一个人都难逃宿命。不得不感叹,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太黑暗了。刚刚才让你感到曙光的来临,马上却又将人打入万丈深渊。这是一出悲剧,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剧,在一天里三个人死了,两个人疯了。黑暗阴郁是《雷雨》的调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是在雷雨来临之前的预兆。我们都认为是我们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时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不知是命运在向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向命运开玩笑。《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这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有我们在黑暗中等待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而不是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

2.艺术评论范文 篇二

一、新闻评论借助比喻可表达作者赞美的情感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 实际生活中不断涌现的许多新人新事值得赞扬, 许多新风尚值得提倡。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评论, 自然应该反映社会的主流方向, 对社会发展中涌现的一些好的事物和现象大力宣扬和赞美, 以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奋斗精神。评论作者在宣扬这些积极向上的思想、风尚和精神面貌时, 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一些美好的事物, 寄托并表达自己的赞誉之情。例如2001年10月25日《文汇报》刊发的《事实再次诠释“新闻自由”》里的“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处于新兴、上升时期提出的一个伟大的口号。应该承认, 这是人类思想精神之苑里绽放的一朵绚丽奇葩”。在这里, 用“精神之苑里绽放的一朵绚丽奇葩”来比喻新闻自由, 表达了作者对新闻自由推动人类进步的赞誉之情。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手, 最好的语言适合最好的思想。所以, 人们希望在新闻评论中也能看到一两句精彩的话。例如发表于1982年10月11日《体育报》上的《赛场成败与英雄本色》一文, 这篇评论中的“胜与败却有两重性:胜利的美酒固然香甜, 但畅饮无度可以致醉;失利的苦果虽然难咽, 但细细咀嚼, 倒也有开胃提神的作用”。这几句话, 比喻恰到好处, 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是全文中的思想概括。运用比喻令全篇增辉生色, 又让人在美的享受中获得教益。再如1996年2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但愿百姓俱饱暖》中有“温暖, 可以催发生机, 温暖是生命之源, 能够生出万般气象。‘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新春伊始, 万物复苏,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向千家万户送去党的方针政策的温暖, 岂不像春风化雨, 滋润着人民的心田?岂不像春光和煦, 催发亿万生机?”这里文章将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送温暖, 比喻为滋润心田的春风、春雨, 比喻为催发万物的春天的温暖, 十分贴切, 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对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新闻评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社会上一些积极向上的美好现象和事物, 在理性评论的同时, 融情入理, 以情动人, 才能收到良好的表达和宣传效果。但是对任何事物的赞美都有一个度, 过犹不及。在新闻评论传达的理性信息面前, 受众不应是应弹而倒的靶子, 而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有自身的判断和感悟。因此, 在新闻评论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表达赞美之情, 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附在形象上, 让读者受到感染, 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评论借助比喻可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积极美好的一面, 也有消极阴暗的一面。对于一些社会的痼疾, 对于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憎之、恨之是人之常情。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作用, 是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言, 明确表明作者的是非观点,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评论者在对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或现象作出评论时, 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强烈的憎恶之情。而借助比喻表达憎恶之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2001年9月26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后, 新华社刊发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文中, 在描述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时, 作者写道:他们同群众的关系比喻成“油水关系”和“水火关系”。三言两语, 将官僚主义的嘴脸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这组文章, 高屋建瓴, 主题重大, 与其他表达感情的方式相比, 运用比喻往往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 从而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作者选取现实生活中人们痛恨的事物作为喻体材料, 设喻抒情, 形象生动。读者在领悟这形象化的喻体材料的内涵时, 很自然地受到感染。所以, 运用比喻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 比直接表达更有内涵和张力。在运用比喻表达作者憎恶之情时, 要考虑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程度。评论者在对事物作出正确、全面、透彻的分析之后, 要根据事物和现象的客观情况, 选择意义恰当、程度适中的喻体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新闻评论借助比喻可产生讽刺艺术

什么是讽刺?鲁迅说:“一个作者, 用了精炼的, 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或一群人或一面的真实来, 这被写的一群人, 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讽刺是运用讽刺的笔法描写一些敌对的事物或落后的现象, 有时兼用夸张手法, 从而达到揭露、贬斥、鞭挞的强烈效果。讽刺常和比喻连用, 由此可见, 运用比喻是取得讽刺效果的一种重要艺术方法。评论文章尤其是小言论和杂文, 常常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评。由于比喻讽刺的写实性和战斗性, 自然成为一些评论者抨击腐朽事物、揭露消极落后现象的一个主要表现手法。评论中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所取喻体与讽刺对象之间有某些恰似点, 这些恰似点恰恰是讽刺对象的痼疾和要害。1989年2月14日, 《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关于中学教师贺斌“渴望公正”的报道。这位教师一心一意研究教学,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却屡屡遭到上司的压制。同年4月14日该报刊登了《研究一下“冒犯学”——致大惑不解的贺斌》书信体的新闻评论。这篇评论别出心裁地以隐喻的形式, 以正话反说的反讽手法, 对压制人才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抨击。作者把“冒犯”分为四种:一是不与上司保持一致, 二是不俯首称臣, 三是不夹着尾巴做人, 四是不会“感情投资”。然后分析说贺斌受到不公正待遇不能怪领导, 而只能怪自己不懂“冒犯学”。这种正话反说, 把那种嫉贤妒能、心术不正者的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这篇评论形式新颖, 结构独特, 使人觉得亲切, 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较好地体现了新闻评论中的反讽艺术。再如邹韬奋1933年3月18日的《生活》周刊中鲁迅在《论讽刺》中说:“其实, 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 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东西, 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 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一些新闻评论运用比喻讽刺手法, 一方面使讽刺对象有所畏惧, 另一方面让读者心神领会, 点头赞许,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 正是因为比喻讽刺的重要作用, 一旦运用失当, 其破坏作用也是很大的。所以, 评论作者在运用时, 要分清对象, 选用恰当的讽刺性比喻材料, 使比喻讽刺与新闻评论所讲之理丝丝入扣地融合在一起。

四、新闻评论借助比喻可产生幽默艺术

幽默和讽刺并不是同一概念, 讽刺展现的是锐利的锋芒, 而幽默能让人会心地微笑。带点幽默感的讽刺, 寓庄于谐, 作品的思想往往展示得更加自由、充分。在新闻评论的议论说理中, 比喻幽默手法的恰当运用常常产生出奇制胜的美学效果。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 除了形象化之外, 还很有理趣, 往往借助比喻把某个抽象的道理讲得幽默生动、妙趣横生, 除了思想上给人启迪外, 还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比如, 有的评论用“见了兔子打枪, 见了老虎烧香”比喻一些人欺下溜上, 用“头痛用棒敲, 眼痛抹辣椒”比喻措施失当。这些比喻都具有很强的幽默感, 内涵丰富。比喻幽默作为一种修辞和表现手法, 让读者忍俊不禁之后引发对于生活的沉重思考, 其审美价值是很高的。但是, 并不是新闻评论在论述任何问题时都能用比喻幽默手法。一般说来, 比喻幽默在那些讽谏性的杂文和小言论中比较常用, 而那些政策性强、格调庄严的大言论中则应该慎用。另外, 新闻评论在运用比喻幽默时, 除了注意其对象及题材的限制外, 还要注意比喻要贴近, 讽喻要把握好分寸。

新闻评论以严密的抽象思维为主要表现形式。它在析事论理时, 尽管要借助形象穿插比喻, 但是形象的穿插是为了讲明道理。新闻评论中的形象必须以明理为目的。对于评论作者来说, 再炽烈的情感也需要以理智为指导, 只是在获得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借助比喻驰骋联想, 激发情感, 使新闻评论文章情理交织、形象生动, 不但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还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闻写作教学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艾青:《诗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艺术评论范文 篇三

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的巧妙结合。在对两宋文化、明清美学、艺术美育等宏观视野中广泛涉猎文、史、哲等多方面知识,而以书印为重心的艺术领域又有诗词、绘画、宗教、建筑、音乐等多方面探索,反映出作者之学养与兴趣。许多长文如《寄畅园法帖与江南书风》《近现代因人的书法研究》《徐无闻书法篆刻研究》等文,作者细读文本,别有新见,以微观著,其研究途径是相当值得学习的。

思辨与考据的和谐统一。文科出身的丘若,在对哲学、美学方面用力尤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讲究国学涵养,提倡精英文化与高雅艺术,并且身体力行,在许多地方的讲座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他从历史的某个角度常常抽绎出事物发展规律,总结其特点,能够启迪后学之思维。其思辨能力较强,以古证今,辩证统一,持论平实,比较具有说服力。其考据者如《朱熹书论价值二重性》《理学书论词汇考》等,又有相当辨伪的考辨功夫。这些推理与归纳,有时更需要实践功力作为辨别基础,去伪存真,论证允当,敢于也善于发前人所未发。

传统文化与当代创作精神的协调。丘若承其师“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之宗旨,切如传统文人艺术之核心,以诗书画印之研究作为重点,强调创新价值,调整新时期的应变机制。对于传统艺术之再生理念,如何从当代审美需要中去挖掘,将大众审美与精英文化相契合,这是他在全过高校、企业及协会的讲座中的突出之点。当代艺术教育必须培养艺术家的圣贤人格,完善自我,将艺术的生成变化纳入到文化母体的演变中。这是对艺术品味的提升。而当代文化形态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适当的调整自我,融铸新质,更是当代学者与艺术家的责任。其《新文人书法论纲四题》《论新文人书法与文化精神》等论文,很好的指出了书家之当代转型之路,值得艺术家参考。艺术家的时代性与责任感,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

4.艺术评论范文 篇四

一、凤凰新闻评论的独特视角

1.独到的观察

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邱震海擅长国际问题研究和分析,他对评论话题的观察敏锐独到、别具匠心,在2009年4月5日朝鲜试射导弹后,国内各家媒体针对“朝鲜导弹危机”相继发表评论,评论焦点大多围绕“六方会谈的没落”等,而邱震海的《震海听风录》则以“中国是否应当调整对朝战略” 为题展开评论:

中国力保朝鲜,对中国的国家利益究竟还有多少益处?中国是否到了适时调整对朝鲜战略的时候了?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应该对一个问题有足够研判,朝鲜对中国的战略作用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朝鲜对中国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层面得以观察和分析。

与众不同的观察还反映在对具体事件的开掘点上。在2008年“CNN虚假报道”事件中,很多媒体都评论CNN经常对中国进行虚假的负面报道,其行为有损新闻职业道德。但凤凰卫视评论员阮次山却没有停留在事件本身上,而是就此事联系到美国的媒体政策及媒体文化,采用了大量的客观数据集中指出,西方一向以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捕风捉影地报道中国大陆。这样的评论给恶意攻击者以有力回击。

2.活跃的思维

由于人与人之间思维习惯的不同,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平衡,思维品质也存在差异。有的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一些,有的习惯收敛性思维,有的善于逆向思维,有的倾向于发散性思维等等。这些差异都会折射在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语言运用,从而表现出鲜明的语言表达特点。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新闻评论员杨锦麟善于发散性的思维,他常常别出心裁地把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或者事情聚合到一起议论,如在《走读大中华——春日里的寒流:大学生就业危机》 的节目中,他将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跟北京春天的沙尘暴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评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看问题的角度思路,也展现出新闻评论员的学识视野、思维方式等,都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杨锦麟的评论为例,可以看到其思维方式的发散与严谨:

《亚洲防务评论》刊登了一篇文章,分析说中国的陆军兵力投放力度要在10年后才能达到英国在1982年攻打福克兰群岛兵力的水平„„说是说,还是要努力,还是要加油。南方日报头版头条说,中国将研制大型战舰。但是没有说是不是航空母舰。那我们知道中国的海洋

领土特别广阔,没有远洋战舰是不可能的。

3.即时的热评

凤凰的新闻评论节目关注重大的新闻事件,这正如凤凰卫视的一位新闻主管所描述:“在没有人没有钱的情况下,我们重点抓大事情。” 对每日的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分析发现,其节目中事件性选题超过半数,时政类选题占绝大多数。国际关系议题的比重最大,为二分之一以上;其次为港澳台地区的议题,占三分之一,其中又以台湾地区新闻为最多。

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成为凤凰卫视新闻评论节目评论的焦点,诸如近来“奥巴马政府与伊朗的接触”、“宋楚瑜是否参选台北县长”、“各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朝鲜导弹危机”等重大热点新闻事件是评论频率较高的题材。其中,“H1N1流感疫情”、“各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朝鲜导弹危机”更是排在前三名的话题。凤凰卫视对国际问题和港澳台地区新闻事件的重视,也正体现了其作为一个立足全球的卫星电视台,向全球发出华人声音的定位策略。

二、凤凰新闻评论员鲜明的语言特点

1.质朴口语,鲜活生动

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语言是使受众得到满足的前提和基础。传播学学者威尔伯 施拉姆说:“把一个人的语言保持在受众能够适应的抽象程度上,并在必要时能够再回到原来的形象上去,是有效传播的一个秘密。” 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深谙此道,在语言表达上肯下功夫,以形象思维把复杂的理论和主题转换为具象的语言,用质朴的口语、鲜活生动的评述触动受众的情感。

新闻评论员马鼎盛语言简单、朴素,虽然带有地域特点,也没有影响到观众对他的认可。他常采用日常口语,追求互动、强调通俗易懂,去掉了外在的装饰,恢复本来的质朴状态。这种表达样式拉近了传者与受者间的距离,如马鼎盛就“中美海上军事力量博弈”这个话题发表评论时说:

我们大家都明白两块儿“石头”互相碰撞,结果当然是难以预料的,所以说中美在21世纪是以合作为主,对抗是第二位的。虽然现在有南海等这样那样的一些纠纷,其实并不妨碍中美两国之间、两军之间海军的互动。

马鼎盛用白描的口语,勾勒出中美之间军事战略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走向。他用两块“石头”相碰,解释中美海上军事力量博弈硬碰硬的后果,语言质朴而鲜活生动。如果他机械罗列一些中美之间军事力量对比的数据,就缺少了先声夺人的奇效。

2.深入浅出,直达人心

“在现代传播中,尤其是广播电视的大众传播中,深入浅出、直达人心是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语言传播方式。” 只有对评论的话题有深刻的了解和独到的把握,能够“钻得进去”,又能“跳得出来”,才能“深入浅出、直达人心”。许多新闻事件有时在观众看来比较深奥,难以理解。阮次山善于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分析复杂的新闻事件,他剥离了

一些抽象高端的理论概念,很多时候会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复杂的问题。在《时事开讲》中他对“苏丹达尔富尔问题”这样评论:

我采访过苏丹总统,可以看到苏丹总统因为达尔富尔的问题压力很大,但他讲的状况也有他的特殊情况。所以我常常觉得非洲国家的这些元首值得中国和全世界睁开眼睛来看他们,打开我们的耳朵来听他们说。

阮次山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没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而是出乎大家预料,三言两语、简洁明了地用事实说话。阮次山不端“权威”架子,不直接下结论,只是用平易通俗的语言把深奥复杂的问题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使之易于理解。

3.幽默乖张,冷嘲热讽

幽默,能在插科打诨中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之处,以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从来都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可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以轻松的方式沟通感情,融洽气氛。新闻评论员杨锦麟当他发现自己说错话时,会立即道“对不起”;讲到不高兴处,他会拍案而起;讲到欢喜处,他会连声叫好,拍手称快;尤其是当他评论一些严肃的新闻事件时往往会挖苦讽刺,冷嘲热讽,令人忍俊不禁。在2009年4月15日的《有报天天读》中,他做了这样的评论:南方人物周刊说呢,一位柬埔寨红色高棉的监狱长,S-21监狱长是柬埔寨版的盖世太保的忏悔,曾经的杀人凶手,现在的基督教徒„„

曾经在这个监狱有一万一千多人被屠杀啊,如果这位监狱长一天为一个人忏悔,算一算啊,也需要一万一千多天,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这则新闻是讲当年的杀人犯今天浪子回头,虔诚忏悔。杨锦麟出奇地将当年的遇害人数与杀人犯的忏悔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从侧面影射了杀人犯的可怜,又一针见血指出了他的可恨之处,并且发出弦外之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以示哀叹,发人深思。

4.画龙点睛,突出重点

“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多用在新闻评论的开头或结尾处,是新闻评论员对社会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这种“画龙点睛”式的点评首先层层递进,在逻辑链条上步步展开。其次拎出核心信息,三言两语,点到为止。

新闻评论员何亮亮以其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新闻事件重新观照,在评论中剖析新闻事件与其背后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关键处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突出强调其普遍意义,发人深省。何亮亮就“国际刑事法庭逮捕苏丹总统”在《时事亮亮点》中做了这样的评论:

国际刑事法庭发出了对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逮捕令,轰动国际社会,这是该法庭成立以来首次对一个在任的国家元首发出这样的命令。

现在的问题是,谁,以及如何执行这个逮捕令? 驻苏丹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吗?这个部队的任务是维和,不是执法,联合国也没有给予相应的授权。„„有一点非常有趣,美国在哪

里?美国官方的反应一反常态,这次非常谨慎,只是泛泛地肯定了必须有人为苏丹的种族灭绝而遭到追究,完全没有谈到国际刑事法庭本身。道理很简单,美国没有签署《罗马国际刑事法庭规约》,其中的原因我们心知肚明。

乍看这条新闻是苏丹总统犯罪,国际刑事法庭理应逮捕。可是何亮亮立即抛出一个疑问“谁来执行”。他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引导人们举一反三,联想类似的现象;引出了下一个疑问,也突出了评论的重点——美国政府在哪里?按照国际上不成文的惯例,往往是由美国政府在背后策划,而这次却一反常态,相当谨慎。那又是为什么呢?何亮亮带着第三个疑问去思索症结所在,他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搬出事实《罗马国际刑事法庭规约》,并在最后“画龙点睛”地告诉受众“原因我们心知肚明”,既有道理又耐人寻味。

三、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的启示

1.拥有丰富的阅历

一次电视节目可能只有几十分钟,但这短短几十分钟的言谈举止所反映出的却是评论员独特的人生经历、性格气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语言功力。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每个人的内在因素或隐或显都会对自身的创作风格产生影响。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大多拥有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培养了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分析能力,因此对重大事件的把握和对谈话现场的控制都十分出色。这说明在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具备多维的知识架构、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这些素养使评论员在评论中能游刃有余,侃侃而谈,给人以启迪享受。

从履历上看,“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平均年龄56岁。阮次山最年长,今年59岁,曹景行58岁,何亮亮54岁,杨锦麟52岁”,按照传统年龄划分标准当属中老年之列。这个年龄所积累的资历与经验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抽丝剥缕、分析评点的保证。具体来说,“阮次山1946年在广西出生,1974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后赴美国深造,获得圣约翰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纽约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何亮亮1983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从事社会经济方向的研究工作。邱立本在香港出生,毕业于台北政治大学经济系,获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校经济硕士。” 其中阮次山多年国外的生活,使他具备了丰富的阅历以及在电视业以外的政治素养。他的见识令他游走于政界、传媒业两个领域,使他与《时事开讲》格外切合。在他主持的节目中,我们经常看见他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国外的政界名流从容对话。这种对等交流带动了嘉宾的情绪,促进了谈话节目现场互动模式的形成。

这些资深的评论员还得益于他们独特的生活阅历,其中镌刻着由经历得来的知识和精神,更多是基于人生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所做出的取舍。在新闻评论员的主持中能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因此他们鲜明特点的形成也是在大量的主持实践中,在与节目、受众的磨合中,将个人的生活积累、语言素养、审美追求有机而得体地渗透进来,逐渐与节目融为一体的。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功力

要想说得清晰得体、逻辑严密,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认识、判断事物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能潜移默化地对表述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两者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支撑起新闻评论员的业务素质。

5.艺术评论范文 篇五

——简评广东多地出台党员不配合拆迁被除名之规定

看到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讲广东多地将党员参与上访和党员本人以及亲属不配合拆迁作为除名“不合格党员”的标准,毫无疑问,党章中当然没有这样的规定,那么,作为基层党组织有这样擅自增加处罚规定处理所谓“不合格党员”的资格,抑或是说权力么?党员就没有合法上访的权利吗?党员的正当权利、财产利益就可以被随意侵害吗?

今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上提出,要强化党员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并且要对党员规模实施总量控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不断净化党员队伍,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却成了一些地方政府滥用权力的挡箭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并且赋予了公民监督权,在这样的规定下,党员岂不是被排除在公民之列?正如青年报文章中所引中央党校洪向华教授语,“设立信访机构的初衷就是保证下情上达,党员也是老百姓中的一分子,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前也有信访局长自己上访的案例。”这样的规定明显是违反了信访机构设立的初衷的,最近几年,各地方政府每年都在维稳上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各地群体性事件反而有增无减,维稳压力越来越大。

笔者认为,这就好比大禹治水,只能用疏导的方法,各地方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真真切切的保证基层言论渠道的畅通,相反,纵观各地竞相出台的相关规定却好比大禹的父亲鲧,总是在千方百计的堵,这不是长久之计,也和党中央的领导理念相悖。

作为一名专职的拆迁维权律师,我经手了无数拆迁案件,这其中当然不乏无事生非的“难缠户”,但是,绝大部分拆迁案件都是由于地方政府违法拆迁,或是拆迁补偿费用过低等原因引起的。现在,广州市的一些地方政府顺手牵羊,以响应党中央净化党员队伍之名,行滥用私权为违法拆迁保驾护航之实,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规划中由拆迁引发的血案,群体性案件正呈现逐年递增之势,地方政府不思出台相关规制拆迁行为、补偿方法的相关规章制度,反而把党员的维权权利给切掉了,难道党员就不会是违法拆迁的受害者么?难道党员的正当权利、财产利益就可以被随意侵害吗?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群体性事件研究专家单光鼐所言:“这些规定的设计者仍停留在‘敌对思维’。”“他们认为,凡是参与了群体性事件的,都是坏人,都应该被惩罚。我们一直呼吁,这种思维急需改变,要看上访事件中的具体矛盾,不能‘一闹就抓人’,不能简单归纳为上访就是有错。”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不仅限制了党员的合法维权行为,也把基层党员发挥热量,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作用给一刀切了。

笔者不支持那种动辄煽动打砸政府部门、自焚、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那样于己于人都没有半分好处,现在是法治社会,无论是党员还是公民,都应该具有法律维权意识,尤其是党员,不应该作为一个事态的扩大者而存在,应该发挥自己的先进性,用法律手段规制地方政府的拆迁行为,引领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6.艺术评论范文 篇六

——祝贺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9月28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即将邂逅一个美妙的答案:拥有丰富多元文化艺术的城市,才会拥有一份精神上的充实,一份灵魂深处滋生的美好。一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这个金秋与世博相约,中外艺术家精心准备的文化盛宴,将让世博气息浓郁的上海更加炫动,让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彩。

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更充盈着浓郁的艺术风采。毕竟,当人类社会走进精神追求高企、社会分工明细、闲暇时间充分的城市时代,艺术才有了最直截了当的表达,才有了大放异彩的机会。“炫动世博,舞动上海”,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正是一场旨在用艺术演绎世博主题的文化盛宴,彰显出中外交流多元文化相得益彰的无限魅力,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这是一次推陈出新、充满创新气息的世界经典艺术博览。多国艺术家倾力合作的精彩剧目,醒目地张扬着艺术家们融合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不懈努力,让高雅艺术时尚起来,让曾经疏离的东西方一笑相逢,在创新中延续经典的传奇。

这是一次历经文化体制改革洗礼的中国艺术团体的崭新亮相。历经12年精心打造,艺术节已经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而今,文化体制改革催生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涌现了一批传承民族文化、贴近生活的新作。人们将看到多媒体剧目的大胆创新,看到中国文化民营企业的大胆尝试,看到各省市院团的激情奉献,见证中国文化事业与产业的生机活力。

这是一次人民大众的盛大艺术节日。“人人参与艺术节,人人享受艺术节”,多层次的国内外文化交流,将美好的城市生活从大气磅礴的世博园区拓展到人民生活的诸多细节。广场群众演出、“新上海人”演唱盛典、高校舞蹈联赛等,将艺术节全面覆盖上海各里弄乡镇。而“缤纷长三角”文化主题活动、中外艺术系列交流展、华东六省一市廉政故事大赛等项目,则让世界各地、全国各省市及长三角地区的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在艺术节舞台充分展示与交流。

这是一次国际艺术市场的重要交易机会。作为每届艺术节重要构成的中国上海国际演出交易会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引来刷新记录的最多一批国外“买家”。金秋的上海,正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出海口、繁华大码头。

艺术,让城市生活更加精彩;世博,让艺术节舞台更加绚烂夺目。艺术节与世博会的相谐相生,共同奏响了一曲属于上海、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雄浑乐章。

预祝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圆满成功!

7.艺术评论范文 篇七

关键词:公众鉴赏力;学术型艺术设计;设计评论

设计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设计理论、设计史以及设计批评等,其中后者对设计的实践以及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设计批评的研究有限,且对于批评的客体以及本体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出入,因此要设计出统一的评价体系是难以实现的。

一、设计评论的主要形式

以往的设计评论主要是印刷媒体学术方面的评论,其中传播者和评论者是以设计人士和专业的学术人士为主,这类人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艺术功底深厚,言辞简洁、直观、严谨、标准,具有代表性。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着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同时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对各种产品设计进行评论,该类评论包含着以艺术设计为中心的公民素养、设计评论、艺术鉴赏、艺术设计辩论等。依据设计评论的传播方式和接受传授者之间关系有一些艺术家、主持人、记者、设计人士和部分学者也参与到其中,他们所代表的评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同时向整个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基于公众鉴赏力下学术型艺术设计评论的主要问题

(一)逐利性的批评

技术设计因具有逐利性,致使凡是效益好的商品,都受到模仿和追崇;甚至连学校都会参与其中;虽然该特点可促进设计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的问题。站在经济的角度中,设计批评成为逐利的主要工具,而检验成功的标准便是其产生的利益;由此一些产家为获得更好的利润,肆意夸大设计品的艺术美和功能,使该种不良批评之风越来越严重。甚至某些产家在发期刊时,对设计师进行高水平的评价与实质情况相违背。

(二)标准不清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为多元化的设计门设计统一的批评标准较为困难,但是无标准存在,批评均是话语暴力,毫无实际性的意义。

1.标准缺失

由于设计具有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属性,造成了设计批评标准难以确定。尽管当代人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但是人类精神却在逐渐丧失;当代费孝通[1]先生则认为中国社会生活已经进入世界性的文化转型阶段,人类会因此陷于困惑中;同时这也是世界面对的问题,因此想要制定设计的标准应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2.生产环节标准的影响

当下的产品主要是依靠流水线以及电脑等操作,使产品由设计到制造的过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即使产品粗糙,艺术美感不强也受合理的法律保护;这使设计批评的权利受到阻碍。产品生产的预设标准,会给批评标准带来一定的复杂性;该种复杂性不仅是指产品的外状以及性能,还指生产的规定、标准等领域,造成批评泛化的现象。

三、以民族个性以及形式简单的大众化设计为主

设计追求其发源于西方,但基于其文化背景以及科技的发展,东西方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存在标准缺失的现象;但是在彰显民族个性以及设计形式等较为简单的设计理念中[2],两者的观念具有一致性。其形式越简洁,则将个性体现的更直观化。

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自古就有传承中庸之道的审美观;而较为偏激以及个性化的集合抽象事物使多数中国群众不愿接受,因此在艺术设计师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随着社会学科的发展,各学科是相溶通的;但是简洁易于理解且具有一定暗示性的见解更符合大众的要求,其轻松的生活方式使艺术设计在趋向于民族性的同时,更注重设计品的简洁性。简化的形式并不是较为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情感利用大众较易接受的方法表达出来,其多数的创源更保留的“人本性”的美好,更符合的人的生理需求。

四、学术型设计评论的发展方向

学术性评论是学术界设计评论的主要形态表现之一,承担着提高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责任。其单向学术型评论能够反映较高的价值观,且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学术性评论应不断反映着社会的变化,设计评论者不仅承担着民族文化建设,更肩负着公共领域沟通的重要责任;因此设计者应避免不良的逐利化,站在客观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逐渐建立批评的标准,使批评更加的真实性和规范化。

五、结语

在基于公众鉴赏力下学术型艺术设计评论中,学术性评论者需要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评论者的观念未必全然正确,要想获得较为正确的评论观点,应该汲取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的评论观点才能更加有信服力,并有新的血液注入,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新的价值观,提倡构造健康、优质的生活精神产品是评论者的主要内容;而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价值更是评论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于鸿飞,程永胜,高歌.公众鉴赏力下的学术型艺术设计评论[J].中国民族博览,2015,10(09):181-182.

[2]罗常军.艺术即表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4,20(01):90 -91.

8.艺术手法有哪些范文 篇八

一般来说包括这样几类: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又包括:象征,虚实相生,用典,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烘托,联想,想像等等了.

表达方式只要就四种:记叙,抒情,议论,描写.其中常用的抒情又有这样集中: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 于 景、直抒胸臆等.

修辞手法有这样的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

yì shù shǒu fǎ

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艺术手法】

9.艺术节致辞(范文模版) 篇九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2012年元旦即将来临,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举行殷汇中心学校第二届“秋浦歌”杯校园文化艺术节。

首先,我代表殷汇中心学校对本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本次艺术节筹备期间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老师、全体选手、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节日。2010年,通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努力,举办了殷汇中心学校首届“秋浦歌”杯校园文化艺术节,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

今天,我们再一次,经过精心策划,举办第二届“秋浦歌”杯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将以“迎新年,唱红歌,颂祖国,促和谐”为主题,使本届艺术节更为精彩。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旨在更加有效地构建我们学校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宽松的人文环境,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老师们!让我们在艺术节的感召下,扬起理想的风帆,唱响经典的红歌,舞动快乐的旋律,演绎教育的人生,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为我镇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在此,我衷心地祝福大家元旦快乐!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工作愉快!

现在,我宣布,殷汇中心学校第二届“秋浦歌”杯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

谢谢!

10.幼儿园中班艺术教案(范文) 篇十

活动目标:

1、知道“油水脱色”是用油画棒绘画,然后用水粉或水彩颜料覆盖涂色的一种绘画方式。

2、能有情节的画出鸟儿的不同动态,均匀的用水粉涂色。

3、感受“油水脱色”画的奇妙效果,体验用不同方式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看关于鸟类的电视录像和图书。带幼儿到百鸟园喂养鸽子、小鸟,观察小鸟飞行的各种动态,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

2、提供油画棒、水粉染料、画纸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倾听鸟儿的叫声,引导幼儿讨论、模仿鸟儿飞行的不同动态。

1、播放鸟儿叫声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衬托下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猜一猜,鸟儿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将鸟儿飞行的不同动态用动作表现出来。

3、引导幼儿观察想象:鸟儿在休息、鸣叫、飞行、交流时;正面、侧面、头、嘴巴、眼睛、翅膀、尾巴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样的。

4、教师根据幼儿的模仿和讲述,用油画棒范画鸟儿的几个不同动态。

(二)了解“油水脱色画”的画法:

1、引导幼儿观察水粉经过油画棒画面时,产生的油水分离的奇妙绘画效果。

2、教师小结:这种先用油画棒在纸上绘画,再用水粉或水彩颜料涂色,产生油水分离效果的绘画方式就是“油水脱色画”。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思考:你画的小鸟在干什么?你想把小鸟画在什么位置?怎样才能体现鸟儿满天飞的景色?

2、提醒幼儿:用油画棒时要有力度,小鸟的身上除了可以用油画棒涂色还可以为其装饰花纹,天空可以用不同的底色涂抹。

11.艺术评论范文 篇十一

【课程标准】

善于与人交往,并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一、教与学目标

1、善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提高交往中倾听、表达、赞美他人的能力。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巧,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二、教与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了解倾听,表达与赞美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2、掌握倾听,表达与赞美的技巧。

学习难点:对交往讲艺术重要性及交往技巧和方法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学法:谈话法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四、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最近我收到我的小笔友小红的一封来信,信中小红说她最近很烦,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为什么而烦恼。

“小红的烦恼”

最近我心里感到烦,看到谁都不顺眼,不知为什么,班里的同学都不愿和我说话。特别是原来和我比较好的朋友也一个个疏远了我,我不知我在哪个方面得罪了他们。我感到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太复杂了,朋友难觅,挚友难得。我希望使别人快乐,我愿为大家带去一片云彩。师问:小红为什么而烦恼? 学生回答:

师总结:交往是一们学问,要成功的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

引出交往讲艺术

(二)整体感知 信息搜索

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 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学会倾听 【漫画欣赏】

(设置目的:启发学生在交往中要掌握倾听的艺术。)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漫画中的清醒吗?

说说漫画中说话人会有什么感受?请你预测一下他们交往的结果会是怎样?这两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道理? 引出倾听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师讲述:倾听在交往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会倾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善于倾听,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有更多更好的谈话伙伴。由此可见倾听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启发学生得出交往讲艺术之一

———学会倾听

师问“在交往中我们应如何倾听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是怎么倾听的。【小品表演】 情景:班长正在开班会,而班内的几个同学在„„

剧情简介:在倾听的过程中,甲听众睡着了,乙听众玩东西,丙听众说:“你讲的还不如我讲的好”,丁听众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不断与讲话者进行目光交流,偶尔点一下头,还不时做一些记录。请评价四位同学的表现? 引出交往中如何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要学会认真、仔细地听别人讲话。做到“四心”:耐心、虚心、用心、会心。

师:希望大家都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功者。接下来再来看看帮你成为好听众的五点建议。,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你会有所帮助。师:交往中除了学会倾听还要学会什么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故事。任务二:学会表达 【开心一刻】

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40岁的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在家中吃饭庆贺。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来。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其中有一个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有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所措。最后剩下的这位朋友与他交情较深,就对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铁青着脸走了。想一想:朋友们为什么都走了? 得出交往艺术之二——学会表达

师总结:由此可见学会表达非常重要。学会表达是学会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令人愉快的谈话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所以与人交往中要学会表达。【生活体验】

下面几位同学在谈话时有什么不妥之处吗?为什么?

1、阿浩没完没了地唠叨一些别人根本不想听的事,尽管别人已明显地表示出厌烦,他却坚持要人听到底。

2、梅子与人说话时总是谈论灾祸、疾病以及其他不愉快的事。

3、晓颖在发表不同意见时总爱说“你错了,我对了”。

4、菲菲总喜欢与人嘀嘀咕 咕、窃窃私语。

学生讨论,然后共同分析。得出与人谈话时应注意技巧

具体要求:选择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注意分寸和角度,要有感情投入,语气诚恳等。学习任务三:学会赞美他人

【春天后母心】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淘气的男孩。在他9岁那年,他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他的父亲是这样向新婚的妻子介绍卡耐基的:“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继母微笑着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地方发泄热忱的男孩。”

在这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卡耐基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继母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就是这一句话,卡耐基和继母开始建立起友谊;也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之道。

开动脑筋:

1、是什么使卡耐基有了前进的动力?

2、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得出交往艺术之三——学会赞美他人

既然赞美有如此巨大的作用我们是不是都一味的赞美呢? 师:来看看小明的赞美恰当吗? 【情境活动】

联欢会上,小君唱了一首《深呼吸》,唱得虽然很投入,但是明显跑了调。同学们都鼓掌表示欢迎。小明对小君说:“你唱得太棒了,简直比雨泉唱的都好。”小明是个很善于赞美他人的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赞美他人,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只有情真意切的赞美才使对方受到感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赞美不是出于真心,会给人以溜须拍马之嫌,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企图。议一议:你认为应该如何赞美他人?(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引出赞美的技巧:

1、赞美要有针对性,需自然、顺势,需具体、真诚。

2、要能够给对方渴望得到的那份赞美,还要多赞美那些不被注意的人们。师:赞美他人既鼓舞了他人又愉悦了自己,让我们去赞美他人吧。【我思我行】

1、以“我喜欢你„„”的方式,用赞赏的语言给一个同学写下你对他(她)的欣赏。

2、以欣赏赞美的心态对待全班同学和其他人。几天以后,看看你的人际环境有什么变化。师:以上我们共同探讨了交往的三个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 说一说:交往中你认为还应讲究哪些艺术?(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

其他艺术: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学会道歉、学会慎独、学会以诚相交、学会结交益友、学会平等待人等等。(幻灯片展示)师:交往的艺术很多,让我们在今后的交往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总结。师问:通过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结:交往讲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等。【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根据教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所整理的知识网络应当到知识点层次。整理本节课的本节课所学,结合板书,在课本上整理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

(2)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主要观点或理论模块。(3)整理课堂笔记

(四)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今天上思想品德课,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了,我感到非常的吃惊,这次考试成绩竟然是B级,我难过得快哭了。就是因为我的成绩,我们学习小组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奖励。组长小明也数落我:“上次考了C级,这次也只考了B级,你怎么这么笨啊!”我一怒之下也冲着他说:“我什么时候惹你了,你一天到晚给我脸色看,你当自己是谁呀!”最后我们不欢而散。①请把材料中的“小明”和“我”说的话换个恰当的说法。小明: 我:

②写出两种不同的说法所导致的结果。③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解题思路:阅读材料---寻找有效信息---联想课本知识---准确回答问题。方法指导: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第二,依据材料中心意思,按照设问的要求确定答题范围;

第三,回归教材,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找准答题的角度,确定答案要点。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交往中说话的艺术对我们很重要,有的人就是因为会说话而受欢迎,有的人则因为“嘴不好”而在人际交往中失去好人缘。下列谈话方式正确的有()

①谈话时事事都以自己的观点为标准和中心

②在别人谈得兴高采烈时,应配合对方的情绪,不可漠然处之 ③在谈话中出现不愉快的情况时应及时转换话题,调节谈话氛围 ④谈话时,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莎士比亚说:“对于别人的话要善于接纳,这样做你会聪明五倍。”对此正确的理解为()①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倾听

②听他人的话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聪明 ③学会倾听,就是要学会认真仔细地听别人讲话 ④善于倾听,可以更好地与人沟通扩大知识面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六)总结升华 指导践行

12.校园艺术节活动计划(范文) 篇十二

活动计划

(音乐)

洪屯中学

孙若楠

2014年洪屯中学校园艺术节活动计划

(音乐)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才能,使学生在愉悦、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活泼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将举办2013年校园文化艺术节。

本届艺术节以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宗旨、以展示特长为基础、以宣传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为主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化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激发我校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展现特长学生的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内容要求

充分反映中小学生、幼儿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三、参加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及教职工。

四、时间安排

(一)校园艺术节(2014年5月)

1.成立组织。

按《茌平县2014年3月至8月艺体室工作安排节要求》,成立本校艺术节组委会,制定本校艺术节的具体工作方案,落实活动经费,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组建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社团,组织学生艺术兴趣爱好者成立艺术社团,如:学生舞蹈队、合唱队、民乐队和中学生剧团等艺术团体。有专人负责,经常开展训练,组织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师资、时间、场地、人员、经费五落实,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艺术教育特色。

2.开展活动。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校艺术活动,广泛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每年举办1次综合性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活动内容包括音乐、美术、2大类,其中,音乐类包括舞蹈、声乐、器乐、表演剧或校本剧、曲艺或戏曲;绘画类包括国画(命题创作)、西画(景物写生)、漫画(命题创作)、儿童画(命题创作)和手工制作(命题创作)。每类设置不少于2个项目,学生参与率不少于学生总人数的80%。在2014年5月—2014年6月完成本校艺术节各项活动。

3.总结提高。

2014年6上旬以前将艺术节活动总结材料汇编成册存档。材料包括学校艺术节活动实施方案与总结、学生艺术社团组建情况、学校各类艺术活动相关材料、活动简报、经费落实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并附上开展活动的记录、图片、报道、碟片等过程性资料。

六、参赛要求

1.音乐类参赛要求及参赛组别

(1)舞蹈

参赛要求:以群舞为主,人数10-15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参赛组别:校舞蹈队、班级舞蹈队。

(2)合唱

参赛要求:人数不超过60人,钢琴或手风琴伴奏1人,指挥1人(合唱指挥原则上应为本校教师),演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小合唱或表演唱:人数不超过15人,含伴奏,不设指挥,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提倡教师合唱、大型诗朗诵节目形式。

(3)器乐

参赛要求: 包括管弦乐合奏(乐队人数不超过60人,指挥1人)、管乐或弦乐合奏(乐队人数不超过40人,指挥1人)、小合奏(不设指挥,人数5-10人)等,时间不超过6分钟。

(4)校园剧或课本剧

参赛要求: 校园剧或课本剧:小型话剧人数不超过8人,节目时间不超过10分钟,鼓励创作或改编,要求现场对白;大型话剧演出人数不超过20人,演出时间不超过20分钟。

(5)曲艺、戏曲

参赛要求:各剧种的表演片段和经典唱段、戏歌、相声、快板及各地方曲艺形式等(人数2—8人,节目时间不超过10分钟)。

音乐类节目严格按参赛人数、时间规定要求,如有超时、超人数现象,扣0.2分。同一学校上报的音乐类节目在内容上不得与往年雷同。

七、设奖方法

1.优秀组织奖:根据各班上报开展本校艺术活动的组织情况材料进行评选。

2.精神风貌奖:奖励参加本届艺术节精神风貌表现良好的参演班级。

3.优秀节目奖:音乐类节目学校设一、二、三等奖;个人比赛设一、二、三等奖。

4.指导教师奖:获奖节目给予指导教师奖。音乐类节目可报2人(器

乐可报3人),绘画、书法报1人。

5.优秀音乐创作奖:专门为本届艺术节创作的、具有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优秀音乐节目给予优秀音乐创作奖。

6.优秀艺术社团奖:根据各班上报开展艺术社团情况材料进行评选。

八、方法

1.各班组织统一报名。

2.上报名额分配:音乐类各项目各组别各班均可上报1个。绘画类各项目各组别各班均可上报2-3个。

书法类各项目各组别各班均可上报1-2个。

音乐类节目以集体形式参加。

3.报名时间:

各项目的上报及比赛时间为即日起到2014年4月25日。上报节目名称及主要演员,一旦上报,不得更改,逾期不得补报,不得超名额上报。

洪屯中学

13.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篇十三

作者姓名:王长军龚永涛

作者单位:保康县寺坪镇台口小学

电话:***

教学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

一、充分利用课堂语言的形象性,减轻学生感悟难度。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

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二、充分利用课堂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

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我曾听同事说,她听过一节语文课由于老师的语言平平、毫无生气,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有的甚至在下面大呼“催眠曲”,所以,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说道‘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这则小故事的引述,使学生忍俊不禁,其心境明显处于愉悦状态,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感受、了解、把握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

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三、教师应追求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语言。

富有情感的语言应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教育本身是一项富有情感的事业。在对教育者产生教育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最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的宽容、认真、爱心、责任感等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穿透性的影响。为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情感丰富、富有内涵和理性的人。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在谈到发展学生的智力时强调:“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他曾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抽象思维都不能进行。例如,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上课时我以高涨的情绪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国的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遨游太空,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争了光。“飞天梦圆向太空”,从此蓝天上有了中国星。还没等我说完,同学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而欢呼起来。此时,我从同学们热烈的情绪中,由衷地感到一种鼓舞的力量,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热爱之心的涌动和迸发。由此说明,教师通过富于激情的语言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情境教学。当然,教师流畅、真切、富于情感的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而且是自然的,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第一学期期末幼儿评语下一篇:高三百日誓词_高三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