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论文 辉煌十一五(精选4篇)
1.形式与政策论文 辉煌十一五 篇一
“十一五”期间喀喇沁旗科技工作成就
“十一五”期间,喀喇沁旗科技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全旗科技进步和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明显提高。旗科技局、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教兴旗、人才强旗”的发展战略为指引,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推广农村适用技术,有效的发挥了科技在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助力作用。喀喇沁旗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普示范旗”。
一、
2.十一五辉煌成就十二五规划展望 篇二
今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统筹规划最关键的一年,这五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还有怎样的不足,我们的未来将走向哪里?这些问题也即将揭晓。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际,现回顾下我们辉煌的“十一五”。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90%以上的目标都实现了或者超额实现了。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依然取得高增长,非常不简单。”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评价说。
可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奋进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跨越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接连不断的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出台并实施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而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现8.7%的增幅,超额完成“保8”目标。在世界经济一片惨淡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的五年,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进入2010年,这一格局再次被重写: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从而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不仅如此,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万亿美元和6.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在全世界500种工业产品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世界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位从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面对挑战和考验,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的跨越,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提升的五年:节能减排力度前所未有,四大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有望全部实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粗放式发展也带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并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并明确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
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目标之具体、约束性之强在以往10个五年规划中不曾有过。这些指标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涵,也对增长的质量和方式有了硬性的规定,体现了政府对由量到质的科学发展模式的追求。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对此,杨宜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一五‟各项任务中,节能减排应该是最难的。但是通过加强约束,这个目标也实现了,非常值得欣喜。”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惠民的五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快速推进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五年,也是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发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2006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
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需清醒地看到,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还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加大,收入分配机制改革面临重重阻力。也正因为此,对于即将来到的“十二五”,我们充满着深切的期待,也怀有一份强烈的责任。
建设十二五,我们要做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
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3.对市十一五规划的思考与对策 篇三
××年我市城乡人均收入预计分别为8100元(人民币,下同)和3324元,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城乡人均收入分别为13100元和4880元。这意味着城乡人均收入由××年相差5070元,到2010年扩大为8300元,差距明显拉大。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在欠发达地区并不鲜见,但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应的对策是公共财政应加大对县尤其是乡、村的投入。凡中央规定的地方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如县、乡、村公路)和公益事业建设(如小学、初中、敬老院等)的刚性配套资金,必须不折不扣地按时足额到位,一天不拖,一分不少,更不能搞“小动作”,让群众满意,让上级放心,形成良性互动。
此外,所有的慈善事业在名义上全部归口到市红十字会,理由是:其一,红十字会是国际人道主义救助机构,有利于与世界的沟通;其二,如“光彩事业”是由统战部门发起、工商联执行,由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等出资的,可称为“市红十字会光彩事业分会”。几股力量合在一起可彰显我市各界公益善举,必将使市红十字会进一步得到江西省、中国乃至世界红十字会的认同,它们对我市(主要是农村)的关心、支持力度可望增大。
二、实现城镇人均增收5000元的措施
如果到2010年我市财政供养人口为20万,届时其增资部分(按人均增收5000元计)将达10亿元之巨,占当年市财政收入(预计为60亿元)的六分之一。按十一五规划预计,我市在2010年城镇人口达到222万,人均增收5000元难度很大。
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如下三条措施:
(一)千方百计减少财政供养人口。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要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事业的改革,提高相应人员素质,追求“精干、效益”。如果财政供养人口减少10%即2万人,财政支出中仅工资部分就可减少2.6亿元以上。
(二)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干部要带头,“公仆”们要通过创业反哺百姓,反哺工农大众,远可以学福建省沙县,近可以学吉安市新干县,还可以学习万载县科协,他们五个人创办了八个实体,××年纳税30万元以上。全民创业要有胆有识,但先要有胆,要给创业者壮胆。万载县的干部群众在对待传统产业生存与发展问题上,历炼数年,备尝艰辛,令人敬佩,更让人深思。
(三)大力发展城市特色经济。其本质多属三产,我们既要强调三产比例,更要注重一、二、三产总量,从目前来看,总量比之比例更重要。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比如,似乎人人都重视禅宗文化,但就不见有人去做禅宗文化产品,文化与商品之间不应有鸿沟。
三、实现农村人均增收1556元的措施
到2010年,农村人口将达334万,以户均5人计,户均增收需达到7780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四条措施:
(一)培训农村打工人员。估计到2010年,我市农村打工外出人员将超过70万,户均1人。通过针对性培训,使打工人员工资由目前的500元/每人、每月,到2010年达到750元/每人、每月,这一项可使每户年增收3000元。
(二)高度重视农函大。由中国科协等主办的农函大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农工商、外贸与金融等富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的知识。目前,教育部门扫文盲力度很大,但科技、科协部门扫科盲的力度小,关键在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各级党、政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农民既不能是文盲,更不能是科盲。文盲无法生存,科盲无力竞争,落后势必受穷。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推广干牛粪种植双孢菇,大发“粪”财,牛粪成了宝贝,收购价为0.20元/斤。类似的支农“零风险”项目在农函大的教学内容中不乏其例。
我省已在最近成立了农函大新的管理机构,由省委副书记王君任名誉校长,省委组织部和省政府人事厅、财政厅、科技厅及省科协等组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旨在通过农函大帮助农民获得切实有用的致富信息与技术。我市成立相应机构刻不容缓。
(三)加大本地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市11个工业园区形成的医药工业、建材、机械、化工、食品与服装等支柱型产业,办相应的民营药科大学、建材大学、机电学院、化工学院、食品与服装学院,为我们自己的工业园区培养大量的技术型劳动力。目前,我市民办大学的专业多数不是针对本地,而是为沿海打工培养人才,从长远看并不合算。
4.形式与政策论文 辉煌十一五 篇四
为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构建和谐**,按照上级计生部门有关精神,结合**县计生工作实际,制定以上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实施综合改革,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形成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服务优质、人民满意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按照**县“十一五”时期总体规划,到我县人口总量要控制在8.5682万人以内;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并取得实效;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育龄群众能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初步形成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建立多层次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协调、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有较大改善,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有明显提高。
三、工作新机制:
充分结合**现有实际,重点建立领导决策、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村(居)民自治、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领导决策机制
1、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各乡(镇)场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人口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本辖区内的人口计生工作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
⑵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情绪,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亲自抓,负总责。
⑶建立人口理论学习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要把人口计生政策及法律法规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制定完善学习计划和制度,强化人口理论学习,提高领导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⑷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本辖区范围内的社情民意,随时掌握基层人口动态。
(二)建立宣传教育机制
1、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基层各族人民群众,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形成新闻媒体宣传、社会舆论宣传、理论知识宣传的新格局,建立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等婚育新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营造宣传大格局。各乡(镇)场要把人口计生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广泛造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把人口计生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在党员干部职工、农民群众中宣传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要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对人口计生理论、政策进行新闻宣传;要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咨询服务;要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新型婚育观念和科普知识。
⑵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基层党委要牵头,各基层站所要配合,依托各村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进一步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推向深入,广泛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力促各族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⑶强化人口文化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乡村人口学校阵地作用,乡村两级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固定式的宣传板报、标语广泛进行宣传,要利用“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等重要纪念日,把人口计生宣传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宣传中,营造多层面、立体化的人口计生宣传新格局。
(三)建立优质服务机制
1、总体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技术服务为重点,以巩固“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为载体,实施“三大工程”,为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达到“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的标准。
2、目标与措施:
⑴计生服务网络稳定健全。各乡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设施要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配置,能有效承担起“技术服务、宣传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四项功能,达到“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各村计划生育服务室要逐步达到自治区定标准并能按要求充分发挥作用。
⑵计生技术服务规范。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要依法取得相应资格,并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执业;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准和技术法规,建立健全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⑶全面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有效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经常及时地为育龄群众开展咨询、随访、环情孕情监测等技术服务。坚持完善生殖健康检查制度,提高已婚育龄妇女服务率、避孕措施落实率、及时率和健康检查质量。开展规范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村达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保持在90以上,育龄妇女接受规范的生殖健康服务率达85以上。
⑷出生缺陷干预服务趋于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提供优生咨询、婚前教育、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诊断、病残儿鉴定等服务,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检测和更年期综合症诊治服务。
(四)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1、总体要求: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龙头,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免、扶、助”,通过政策助推和利益激励,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认真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定标准,确立奖励扶助对象。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要保证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安全地发放到对象手中。
⑵兑现独生子女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落实率要达到100;认真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优惠证》规定的优先优惠政策,确保独生子女家庭真正得到实惠。
⑶建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必要的经济救助,出台并落实可行的扶助政策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扶持救助,确保农村计生家庭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
1、总体要求:以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为核心,依法建章立制,调动各族群众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各村组。
2、目标与措施:
⑴村级计划生育网络健全。村级要成立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机构,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要充分担负起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责,将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切实落实到基层。
⑵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健全。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符合法律法规和社情民意,充分体现群众的民主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健康检查制度、生育证发放制度、培训制度、议事制度等管理与服务制度,同时要有合适的宣传阵地和服务场所,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1、总体要求:建立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体制,规范计生经费转移支出,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投入机制。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月均衡拨付到位,无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并按标准逐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要高于本地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⑵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预算执行,确保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工资报酬等专项经费足额发放到位。
(七)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1、总体要求: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人口计生考核评估监督体系,正确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目标与措施:
⑴强化督导检查。县计生办要做到每一季度对各乡(镇)场督导检查一次,各乡(镇)场计生办要做到每月对包村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宣传员进行检查考核一次,确保各项人口计生工作措施得以全面落实。
⑵强化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乡村两级严格按照制定的各项计划生育督导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综合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对各乡(镇)场计生办主任、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宣传员分别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形式与政策论文 辉煌十一五】推荐阅读:
形式与政策三农11-21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09-11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10-12
大二形势与政策论文10-31
形势与政策之类论文11-05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11-15
论文-形势与政策3下10-24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题目11-22
形式与政治12-04
形势与政策港澳台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