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建设专业规划(共10篇)(共10篇)
1.市政建设专业规划 篇一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
(2014--2018年)
专业建设规划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遵循教学规律。专业建设规划对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情况,将其专业五年规划介绍如下:
一、专业现状
土木工程学院于2014年5月成立,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工程建设领域急需的工程技术复合应用型施工、管理、设计人才。本专业自2013年招生以来,目前在校学生人数1910人。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达到10%以上。形成了一支由双师型土木工程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年轻后备力量组成的师资队伍。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注重基本理论培养,更注重其实际应用的专业。因此,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建设了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训室。主要有:绘图室、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电计算机机房(装有CAD、天正、广联达等软件)、钢筋框架实训室(建工实训中心)等校内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达200多万元。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性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遵循学校应用性发展的轨迹和我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思路和“理论奠基、强化实践、激励创新、重在应用”的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题,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向导,面向社会、适应社会、依靠社会、服务社会,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能达到全省同类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先进水平的工程应用型专业。
三、专业建设目标
到2018年,使本专业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2000人左右,专任教师达到30人以上。其中自有专任教师2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达到2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达90%以上;中级职称达到40%以上。拥有4-6门校级精品课程,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2-3门。至2017年,预计新增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8个,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本专业校内设备总值达1000万元,使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满足教学和应用型人才需要。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和就业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培养、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的平台。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一)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 1.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
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不断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2.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的规律,人才培养采用“5+1+2”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5+1+2”模式,即在教学计划中,用5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教学及实验课教学,用1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同时在校内教学基地上开展课程实习,用2个学期的时间开展工程实践与毕业实习。通过实施“5+1+2”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学时超过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通过毕业实践,加强工程应用,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实施“5+1+2”模式过程中,做到“三强化、三结合”。“三强化”即强化工程实践、强化课程设计、强化实验教学;“三结合”即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期与假期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二)教学管理
1.完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已建立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建设,明确管理职责,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完善和加强规范管理,做到活动有规划和记载,加强“备、教、辅、改、考、析”的常规管理,以管理促质量。规范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监督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院长、教学秘书和教研室主任为主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形成学校督导组、院教学检查组、专业教师等多层次的相互听课制度以及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在这个体系的约束下,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实现教学过程的现代化、动态化管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建立起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5.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科学化意识和服务意识。利用现有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树立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的全面服务意识。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及目标
到2018年建设成一支能够适用应用型本科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实践经验和科研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师队伍中逐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研梯队,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称结构:到2018年,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达到20%以上。
学历结构: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进修或攻读学位,到2017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要增加到90%以上。
学缘结构:到2017年教师团队由至少分别来自于10所以上不同院校学习经历的教师组成。
年龄结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保持在40岁以下。30岁以下的教师占总数的50%。高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稳定在45岁—50岁之间。“双师”素质结构:到2018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结构:到2018年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含实践指导教师)的比例达65%,其中具有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兼职教师的45%以上。
2.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1)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一是注重本专业技术发展前沿理论和实际技能的掌握;二是优先安排他们到兄弟院校访问、研修,培养其学术交流能力和专业开发能力;三是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科研和技术服务,培育其创新能力。
(2)通过培养和从企业引进“双师型”骨干教师。在青年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业务比武和实践技能练兵,使青年教师迅速成为教学业务骨干,并通过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和到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双师素质。
(3)通过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到企业、工作室进行实践锻炼和技术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升骨干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认真落实教师定期到施工现场、设计院、造价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锻炼的规定,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以上:①青年教师进校后,首先到实验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锻炼,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②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派遣在职教师定期去生产第一线工作;③鼓励教师通过培训考试获得土木工程行业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专业技能培训。④引进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工程师。
(5)充分利用建筑行业历史悠久,覆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的行业优势,以及产学合作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源优势,改革人事制度,采用多种聘请方式,聘任具有工程经验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
(四)课程及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水平是专业建设水平主要标志之一。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升本”为目标,开展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修订教学大纲,做到教学内容先进、知识结构合理。以专业主干课程为重点,开展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以精品课、重点课建设为目标,多媒体课件项目建设为基础,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重点,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课程建设中教材的选取要选用适用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等以及其他优秀教材。本专业采用上述教材的比例力争达到95%以上;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力争达到95%以上。每学年组织编写和修订1-2部教材、2-3部教辅资料(习题集、案例、实验指导书等)。
题库建设是课程建设一个环节,到2018年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确保建立科学的、适合于培养目标的题库。
(五)校内实验室建设 1.建设目标
到2018年,将力学实验室建成校级重点实验室。建成1-2个达到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标准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00万元左右。
2.措施方案
(1)强化实验教学管理,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2)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实验设备条件;
(3)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保证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与工程建设的“零距离”对接,确定稳定的实习基地,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及1/3的实训课程及课内实践项目都要在实习基地完成,为实现毕业即能直接上岗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土木工程学院将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类型结构,如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使校外实训在培养人才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专业实习和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提高的需要。到2017年建立25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提高利用率,以满足各种类型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训练。
(七)教学科研工作 1.科研建设目标
该专业师资的科研争取在2018年达到如下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发表论文一篇或参编教材一部,申报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至少一项。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该专业教师申报横向课题不少于2项,并将成果推广给企业应用;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5场以上,积极主办或承办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
2.科研建设措施
(1)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以教研室为依托,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支撑,为工程管理、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等学科建设学术梯队,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申报纵向科研以及参与纵向科研的研究是发展高水平学科、培养拔尖人才的关键。参与重点工程的研究工作是土木工程科研的主要增长点,建筑工程学院协助学校统一规划,申请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结构检测、建筑材料检测等各类资质,并利用这些资质形成切入重点工程科研有利条件,力争3-5年内使院科研经费达到30万元。
2.市政建设专业规划 篇二
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和江苏省特色专业。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按照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的相关举措,坚持“引聘并举、培养骨干、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原则,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师培养等作为主要建设内容。 本文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在即将开展的强势专业群建设工作中,坚持打造高水平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的思考作如下相关方面的阐述。
1畜牧兽医专业(群)现状及建设规划
畜牧兽医系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现已形成了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2个专业( 群) ,10个专业方向,在校生约1 200人。畜牧兽医专业群有畜牧兽医、畜牧兽医( 乳业) 、兽医和畜牧兽医( 规模养殖) 等专业方向;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群有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宠物护理与美容和宠物医学等专业方向。“十二五”期间,将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继续保持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2个专业 ( 群) ,涵盖8个专业。同时院系积极地和扬州大学合作,办好畜牧兽医专业专接本和专升本本科专业。
2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及建设规划
畜牧兽医专业定位为: 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地区,走向全国。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掌握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宠物保健和动物用品及产品生产销售等岗位专业技能,能在相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岗位上从事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2.1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
近年来,畜牧兽医系始终坚持“三依托三结合” 的“双师”培养模式,即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江苏农林职教集团,分别与目标管理、 科技帮扶和挂职锻炼相结合,全面增强了教师生产经营、服务三农和科研开发的能力。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现有29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3人( 含1名兼职研究员,6名兼职高级畜牧 / 兽医师) 占44. 8% ,专任“双师”教师占82. 0% ,有基地锻炼、企业工作经历的占66. 7% 。学位结构为: 团队教师中共有博士9人( 含在读) ,硕士9人,硕博士研究生占62. 1% 。师资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上升,学位结构改善态势良好。年龄结构为: 36岁以下占34. 5% ,36 ~ 46岁占48. 3% ,46岁以上占17. 2% ,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2.2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十二五”期间,畜牧兽医系将围绕强势专业群建设,加大师资经费投入和培训力度,提升系部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使获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增加到80% 以上,“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 以上,专兼比例达到1∶1。
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每个专业群培养2 ~ 3名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至少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以形成知识结构完整、教学团队构成合理, 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3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
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是学校的三大核心之一,因此其在专业( 学科) 建设乃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认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合理的建设举措和具体的建设规划。坚持 “引聘并举、培养骨干、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原则, 建立成为“结构合理、专兼互补”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3]。其中建设目标应根据本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学历比例、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机构和“双师”比例及专兼职教师比例等方面进行量化,建设举措应该从引进、聘用、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一些政策性的扶持保障制度,具体建设规划应该是详细地针对需要培养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等对象来规划团队的结构,使专业教师在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4]。
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与培养、兼职教师库建设和专业教师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师资建设。 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实验教辅人员的引进、培训、进修等遴选条件,并按年度制订建设计划。培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国内外访学、企业锻炼、行业培训等形式。
3.1专业带头人培养
高职教育的专业带头人既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应该具有准确把握行业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的能力,具备宽阔的专业发展视野,能够引领推进专业教学团队执行本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创新。此外要将专业带头人培养成为本专业对口行业的专家,在本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深知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内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2骨干教师培养
骨干教师应该能够领悟专业带头人的专业规划建设发展思想,并根据规划有效地开展专业建设工作,能够跟踪专业的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通过高校进修和企业锻炼等形式,在现有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再重点培养3 ~ 4名专业教师,使之具备骨干教师的素质。通过从本区域行业企业引进的形式,引入3 ~ 4名本专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专业背景及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的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 最终将其培养成骨干教师。
3.3专业教师培养
借助“师德建设”、“继续教育”和“双师培养”三大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加强师德教育,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专业技能大赛、攻读学位、 参与行业( 企业) 培训考证、进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开展专业实践等形式提升专业教师的师德、学历及双师素质。同时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多名相应学历、 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
3.4兼职教师库培养
按照“依岗选聘”的原则,通过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多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突出、 熟悉地区和行业情况的行业技术人才和企业能工巧匠,来充实现有的兼职教师队伍,建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库。使专、兼教师达到现有专业教师的2倍以上。兼职教师除完成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参加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参与课程资源库的开发; 负责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4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评价标准
依据《2010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申报指南》 中对高等职业 院校教学 团队的基 本要求以 及对2010年37所国家级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团队的研究, 从团队结构、制度保障、团队负责人情况、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给出评价一支专业教学团队优劣的量化指标[5,6]。
5小结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更应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依据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学生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团队建设机制为保障,通过“引聘并举”、“培养骨干”等形式,建立一支“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发挥团队的作用,为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成功的专业建设使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文章论述了如何依托专业建设进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构建培育并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师资,培育
参考文献
[1]龚澍,闫英战.依托专业建设规划,建设“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J].文教资料,2011(02):175-177.
[2]刘长久.特色专业建设与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5-27.
[3]张淑梅,宋维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6):74-76.
[4]石光林,黄位健.依托特色专业构建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J].装备制造技术,2010(9):118-119.
[5]黄晗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34-136.
3.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规划与建设 篇三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境;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45-02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郭志强(1970-),男,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机械讲师,工学哲学双学士,首批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教学。(广东 广州/510310)
模具工业是制造批量化、自动化的产物,单从这一层面说,模具工业是朝阳行业,社会急需大量的模具制造技术人才。作为示范性专业,我们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与脚踏实地的建设,不管从教学质量、就业状况、还是学生的自我发展等各方面都应有良好的效果,才配得上“示范”两字。下文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实验实训室建设及校企合作四方面谈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规划与建设问题。
一、教学模式改革
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过程重点是以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两方面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以行动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模式的主线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步:考虑学生的基础能力,一年级以“四步教学法”为主,重视示范模拟教学,以此规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知识。第二步: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年以“引导文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来自我组织职业活动过程,教师只充当指导辅助的角色。第三步:结合我校实行的“2+1”的“1”,第四学期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确定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等步骤综合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改革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思路是以“个性发展、共性生长”为主旨,强调既满足社会需要和市场竞争需要,又满足新生代的多元性需求和个性发展。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明确了本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典型模具制作过程为主线,突出关键技术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素质+技能+拓展”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具体说,模具专业以识别和绘制模具图的能力、确定冲压/注塑工艺以及试模能力、冲件/塑件和模具结构的设计能力、模具拆装和测绘能力、合理安排模具制造加工工艺能力、模具的制作和加工装配能力、模具初步估价能力等七个通过企业调查所需的主要职业能力来设置课程,构建体系,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设置相关课程和训练项目,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以适应其多元性需求和个性发展。
2.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不断涌现更新,专业的课程内容也随之更新乃至开发。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逐步从以“课程体系”转变为“综合化课程”到彻底打破课程体系到“学习领域”的过渡。
首先,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完成《塑料模具模块》《冷冲压模具模块》《数控加工模块》《模具加工模块》4个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模块式建设,并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相应的设计软件、实训设备设施;其次,重点的专业基础课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资源共享,例如《机械制图及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基础课进行了优化整合,以模块化的方式配套相应的实验室和实训设备。最后,为适应当前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尝试性开发两个发展方向——《高速铣加工工艺》及《逆向工程技术》,以适应模具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教学实验实训室建设
没有与本校的实训设施配套的一体化教学是空谈。所以专业的关键实训室必先建立完善,从我校目前情况来看已经有这条件和能力,据此模具专业建立如下四个专业实训室:
模具CNC实训室及机械综合加工实训室与数控、机电等专业共享,共计实训面积2000多平方米。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解决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好就业,就业好。
让学生有实习的去处只是权宜之计,解决最基本问题,校企合作要有目的性,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如模具专业短期要建成跟机械加工、模具生产、模具的应用为主的3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在这基础上,技术升级,逐步建立跟模具设计、产品开发有关的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与此同时,除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培训计划外,要逐步具体化、制度化:①制定“订单式”的培训计划;②建立“一对一”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③到企业学习调查研究,开发新工种及其培训计划。
校企合作应该是多层面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层面是学习性的合作,如教师到企业学习,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这适合大企业或专业性很强的企业;第二层面是共同开发性的合作,如共同开发某些产品或项目,这适合一般实力的企业;第三层面是指导性的合作,如帮助企业或顾客研发产品或培养员工,这适合小型企业。
本着“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原则,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和企业的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人才培养订单、校企共建实训室、校企文化对接、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已经与东莞劲胜开展“订单”培养;与东莞雅华共建“模具检测技术实训室”,并签订了“企业课堂”合作协议;与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合作共建“快速制造与精密检测实训中心”,共同开发实训室设备使用手册等,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大批操作型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庆发等.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1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桂生.常用教育概念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专业建设规划实施总结 篇四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为了适应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监理人才的需求,2010年我院申报的“工程监理专业”经教育厅批准,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我院工程监理专业在校学生人数78人。
二、专业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在明确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大幅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以工程监理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监理工作流程为主线,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围绕我院工程监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胜任土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形成了以建筑施工与监理为重点的项目化课程。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努力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2、实习实训条件得到改善。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建成校内实验实训设施有: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力学与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主要开设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GPS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建筑施工放线、控制测量等实训项目,可同时容纳
120名学生进行工程测量实习实训。建筑力学与材料检测实训室,设有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实习实训仪器,教学设备齐全,能同时满足10个小组的实训。主要用于土建类各专业《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与选择》、《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建筑力学与材料检测实训室应设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属一体化教室。主要设备有万能试验机、压力实验机、搅拌机、振动台、干燥箱、抗折仪、砼振动台、水泥蒸煮箱、振筛机、稠度仪、水泥雷氏沸煮箱、养护箱、负压筛析仪、研磨机、材料力学电控实验台、砼抗渗仪等。充分满足了工程监理专业学生实训实验的需要。(2)校 外 实 训 环 境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建筑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根据不同岗位的顶岗实习要求,先后与兴安盟鑫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前旗质监站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努力打造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吃苦、能拼搏、能奉献、能合作”品格为宗旨,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课内外活动,使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二)课程建设方面的成绩
注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 2
力实施“双证书”教育。
1.在课程体系上尝试和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在教学方法上,专业课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教学与实习实训同步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为达1:1,实习实训教学均由专业教师或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担任指导。通过专业技能训练、仿真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各科的实验实训课都保质保量地开出,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3.以够用为度,整合部分课程.将传统的“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整合为“工程力学”;将“建筑制图”与“房屋建筑学”两门课程整合为“建筑构造与识图”;“施工组织”与“施工项目管理”整合为“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通过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教学团队的建设
1、人才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目前,在教师队伍中,研究生2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整体效应。
2、人才培养。一是注重教师提升学历水平,继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采取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2011年先后派出5人次去内蒙工业大学学习,2012年参加国家级网络培 3
训6人次;二是注重教师的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参加校内教学评比大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教学水平;三是有效开展教研室活动,发挥梯队带动效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四是做好听课评课等常规教学检查,圆满完成每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3、人才引进。聘请盟内建筑业知名人士来我院讲座。
4、科研工作目标:至2012年,申报省级课题1项,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工程监理理论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课堂讲述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教学中涉及基本理论、“三控、两管、一协调”的检验方法、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与总结等众多内容,传统单一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效果不佳。
2、有些课程还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建设工程监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不足及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导致有些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主要以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性的内容学生只能依靠仅有的理论知识去想象和理解。这种情况有悖于建设工程监理实践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师缺乏经验,上课效果不佳
5.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范文 篇五
2011-201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指导未来五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特制定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学校目前开设重点专业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骨干建设专业有农业机械与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酒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特色专业有农村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助产、幼儿教育;此外我校还开设有国防与体育、畜牧兽医、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技术、民族服装与服饰等专业。
专业涵盖医药卫生、教育、加工技术、信息技术、农业、交通、旅游、文化和休闲等十大类20个专业小类,初步形成了科类较全,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为当地和外界输送了上万名合格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渐进摸索,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专业人才困乏,专业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专业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改造和调整任务比较艰巨;二是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优势专业突显不出来,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三是教学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当地,服务社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不与农民工抢饭碗,要与大学生抢饭吃。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县内一流、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规划,我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基础,注重应用,优化结构,增强优势,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根据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现有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立以服务行业为主,兼顾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
2.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对市场经济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做大;对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要做强;对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足的传统专业要加以大力改造和调整。
3.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使我校“十二五”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加强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增强已设专业在本地乃至全省的竞争力。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及有关部门的要求指导下,想方设法及时申报联合办学的国控专业,以市场、就业为导向,1
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支撑条件和关联度,积极慎重地分批增设新专业。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试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采取有重点、分层次、滚动建设的办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评选具有本校特色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构建与示范性学校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旅游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数量适宜、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体系。
到2015年,专业数量由目前的14个发展到25个,即专业数量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增1-2个。建成在省内有影响、有优势、有特色的品牌专业2-3个,建成县级优势特色专业5-8个。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细化专业方向,巩固和加强优势专业,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服务型专业,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十二五”期间拟申办新专业15个(见附表),申办专业主要涉及医药卫生、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与管理、制造与加工、材料与能源、农林生产、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10大专业,到2015年,专业数量达到25个。
2.专业结构调整
在确保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的建设的基础上,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到2015年,将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调整与重组,实现师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要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及学科带头人,以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二是要加大招聘引进力度,充实专业课师资团队;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稳定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四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五、主要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专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树立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办学效益,推进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专业交叉与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重视基础课程,加强校本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改
变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和课程体系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要精选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真正体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三)紧密结合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专业基地的建设
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抓好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与本地相关单位、企业的联系,尤其要加强与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基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15年前后,各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达标,且形成稳定的学科梯队。围绕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调整并充实培训内容,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使用方法的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积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和使用。
专业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同时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十二五”期间,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专业建设的目标进行。全体教职工要提高对专业建设工作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加强团结协作,努力使我校的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附表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6.影视动画专业建设规划 篇六
一、视觉传达专业(影视动画方向)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
随着生活理念不断变化,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而是追求时尚、舒适、安全和环保,因而建筑装饰、装潢行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从有关设计行业的各种招聘信息来看,设计人才的需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室内装潢设计人员,还包括制图员等。很多装饰公司招聘这类人员时,在经验上要求不高,但要求专业对口、熟练使用各类电脑设计软件,如CAD、3DMAX、PHOTOSHOP等制图、平面设计与室内设计软件等。另一类是主案设计师,或称为总设计师。由于这类设计师是一个工程的关键人物,所以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经验、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在年龄上没有太大的要求,在学历上要求大专以上居多,但是要求具备较为丰富的工程装潢经验,能够进行现场施工的监督;精通效果图、节点图、施工图等的制作,且设计理念要求比较先进、前卫。
据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职介所内招聘设计师岗位的约400家单位,其中招聘主案设计师的约占27%,招聘人数约1400人,应聘人数同样踊跃,超过1500人,由此可见,装潢设计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
另据搜狐网:我国装饰行业约有1200万从业人员,其中广东省大概占有200万,占了全国从业人员近1/6的比重。广东省仅一级装饰企业就有一百五六十家,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信息时报:目前,广东地区的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达10~20万。拥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月薪一般在5000~8000元之间,月收入过万的室内设计从业者也为数不少。在广州,目前就有上万家大大小小的家居、装饰公司,每年对室内设计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可观。
从室内(家装)设计行业的近期发展来看,除传统家装企业对室内设计师有较大需求外,一些原先以家居建材经营为主业的企业,也开始拓展业务领域,把触角伸向了与主业密切相关的家居设计与装饰领域,出现了人才新需求。国内最大的家居建材卖场百安居目前在上海与北京等地,均推出了“首席设计师”与“高级设计师”职位;好美家在上海推出“家装公司总经理兼家装总监”职位,在南京推出“家装设计师”职位。最近,永乐家电集团宣布,将面向社会招聘300多名员工,为开业的全国第一个实景体验式家居装饰门店——永乐生活家居作人员准备。与普通建材连锁卖场招聘员工所不同的是,永乐此次招聘的视野主要集中在“设计人才”上,门店研发部门和设计部门需要一次性招聘室内家居设计师、设计工程高级管理人员、主案设计师、装饰设计研发员、设计业务经理(含预算、效果图设计人员)等120余人,由于招聘量较大,使得“室内家居设计”类职位成为热门职位。
市场上现在急需的室内设计类人员,其极大部分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设计师主要具备电脑CAD绘图、制作室内效果图的能力,同时具备初步的研发设计和工程设计两项技能,而这样的人才,正是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主攻目标。
二、视觉传达专业(影视动画方向)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艺术设计系现有13名专业教师,其中“双师型”教师7名,占全部教师的58%;其中具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3名,中级职称6名,硕士研究生3名。
影视动画方向骨干教师包括:美术学硕士吴毅强;动画设计师胡澹。各位专业教师均具有3-5年以上从事创意设计类工作的经历和丰富的艺术设计实践技能,设计和发表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专业与教学能力。
同时,系有常年聘请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兼职教师12名,其中具正高职称教师2名,副高职称7名,均由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兼任。学院与广东四方源创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广州海力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院内动漫实训基
地,这将大大提高本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训的水平。
未来三年,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提高专职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实现双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实施计划:
1、一年时间,加强专业教师与市场联系,建立教师与相关公司的长期联系,形成鼓励教师到企业任职、参与社会商业项目的有效机制,使专业教师真实接触市场一线,了解市场专业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发展,保证教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2、两年时间,发展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增大企业一线设计人员的比例,如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建模师,渲染师,动画师等。争取以更多更灵活的方式使企业一线专业人员参与教学,如单独开设实训课程由专职教师为主兼职为辅结合教学,部分课程实践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任助教协同教学,部分课程安排少量课时由企业从业人员进行讲学或开设讲座等。
3、三年时间,实现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整体提高,进一步整合师资团队力量,进行较大规模的团队创作,成立院内动漫创意产品研发基地,同时鼓励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较长期地负责某些课程,形成专业侧重点。
三、视觉传达专业(影视动画方向)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现状和建设计划
艺术设计系教学实训基地自1997年开始建设,截至2007年12月,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院内实训室共有17个,至2007年底,实训室总面积达2240平方米左右,先后投入建设资金约325余万元。根据学院实训室建设的整体计划安排,本艺术设计示范性实训基地还拥有近2千平方米的实训室建设用地,完全能够满足未来几年基地高速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其中苹果电脑实训室两个,摄影基础及商业摄影实训室两个,绘画室三个,工艺作业实训室三个,电脑平面设计实训室一个,录音及摄像工作室各一个,均可用于影视动画专业进行教学实训。其中电脑平面设计实训室已全部安装3DSMAX8及MAYA等动画设计软件,并可实现网络渲染功能。其它系部的部分电脑实训室,也可为影视动画专业提供一定的实训场地支持。同时,学院已与学院与广东四方源创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广州海力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院内动漫生产与实训基地。
未来三年,要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基地的配臵,充分提高基地的使用率,完善基地使用的规章制度。同时要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满足教学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
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具体建设计划:
1、一年时间,完善实训室的使用制度,协调实训室的使用,争取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机会。争取实现学生自行管理实训室的制度,利用空闲时间向学生开放实训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实训实践技能。
2、两到三年时间,继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争取建立动画后期编辑实训室、动画动作捕捉系统实训室、大型动画渲染实训室。
四、视觉传达专业(影视动画方向)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设想
现阶段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步的确立当中,07年学院招生动画专业学生一个班30人,院内合格课程以及精品课程也正在申报当中。
未来三年内,继续对课程进行深化改革,使课程与人才培养和市场发展相适应。争取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达到以下目标:
1、人才培养方面在专业学习第三年进行针对就业具体岗位的细分,加强对某具体就业岗位的强化训练。在专业学习第三年,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特长、爱好及市场需要,协助学生建立就业岗位目标,并结合第三年第一学期的课程、第二学期的毕业设计与实训,开展针对性的强化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的能力达到市场的要求,毕业就能就业。
2、争取全部课程达到学院合格课程标准,建立两门学院精品课程,全部课程建立完善的教学团队,使教研工作全面到位地展开。
3、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专业课程进行监督与评价,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对市场未来的预测,及时调整课程重点,使学生所学技能紧跟市场需要。
4、继续加大实训课程比例,重点建设每个学期末单独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在期末能通过实训复习整个学期的知识与技能,并能整合运用以完成实训项目。
5、重点完善课程与课程间的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前一个课程要为后一课程进行准备,后一课程要对前一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减弱每个课程的独立性,增强课程间的联系,加强以学期为单位的综合技能运用考核。
6、在专业学习的第三年进行大型的真题训练,在密切与市场挂钩的前提下深化对于动画的专业理解,锻炼团队意识。
五、视觉传达专业(影视动画方向)专业特色建设
影视动画专业强调“工学结合”特色,将课程与项目紧密结合,以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培养熟练的技术岗位人才,以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理论研究为辅助,使部分优秀学生能往更高层次发展。
“工学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项目展开课程教学,项目是市场真实案例,包括已完成的市场成功案例和正在招标的项目,争取从企业直接获取项目,使企业人员参与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机会。
2、鼓励教师协助学生开展课外社会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余参与市场项目直接操作,积累实际经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并协调学生参与社会项目与课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
3、加强与专业企业的业务联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项目竞标,并争取与课程教学相互协调,实现良性互动。
4、建立影视动画专业发展研究室,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优秀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项目,使教师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能够有监管、有制度、有条理地进行,对专业的“工学结合”的具体操作进行有组织、系统化管理。
六、视觉传达专业(影视动画方向)专业建设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影视动画艺术设计专业的规模发展壮大,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师资设备基本完善,建设以“工学结合”为教学亮点,以实践推动教学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主要目标包括:
1、实现影视动画专业招生30人。以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
2、建立影视动画专业发展研究室,对专业的“工学结合”的具体操作进行有组织、系统化管理,并承担专业“工学结合”的具体发展任务。
3、建立动画后期编辑实训室、动画动作捕捉系统实训室、大型动画渲染实训室。完善实训室的配套建设。
7.市政建设专业规划 篇七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技术日益系统化、复杂化,路桥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许多创新都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来证明,这就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对其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考验。
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规划包括对实验教学的建设规划和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观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室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效益。
1 现状与存在问题
1)实验仪器设备陈旧、配套不齐全。
学校虽已意识到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经费原因,造成实验教学设备陈旧老化,台套数少,一些必需的实验项目无法开设,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目前道桥专业的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建筑材料试验和土工试验,像路用沥青材料试验、桥梁检测试验等重要的专业实验项目因为仪器设备缺乏等原因都还没有开设,这些欠缺一方面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打折扣,同时也使道桥专业的相关科研工作难以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缺乏发展后劲。
2)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缺乏特色。
目前道桥专业的实验课程和项目还局限于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部分实验课程缺乏实验指导书,甚至不开实验课。实验项目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实验。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比只起巩固理论知识作用的认识还较严重,导致理论和实验教学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实验教学仍然实行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步骤完成一定实验教学的老模式,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启迪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实验人员不稳定,素质能力不高。
由于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实验教师是辅助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二线工作人员,实验室队伍建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部分人员只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工作,以致造成整体队伍数量、质量的不真实。此外,实验室人员独立活动能力弱,不利于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水平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
2 改革对策
1)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实验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是培养创新技能人才的根本。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对现有道桥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开放式实验教学。从注重实验过程的自主性,实验内容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出发,删除一些落后的、重复的、验证性的实验,腾出学时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断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和结构。同时,根据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推陈出新,形成了一套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开放实验教学是一种新的实验运行模式,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根据道路桥梁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以三级分层实验教学体系为中心内容,即基础→综合设计→研究创新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基础实验主要注重于配合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以演示性、验证性、基础性的实验操作为主,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记忆,熟悉并初步掌握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综合设计实验综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实验方法,精心选择综合性、先进性、新颖性、应用性强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研究型实验要在优秀实验教师与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从科研项目中、社会生产实践中或教学改革中寻求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查资料,自拟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实验。在构建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始终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概念及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全面性。
2)实验室科学合理、前瞻性的规划建设。
实验室建设规划必须结合实验教学改革进行,要根据专业当前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科学合理的进行实验室前瞻性规划,购置仪器设备不仅应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还必须考虑科学研究的需要。目前,恰逢我校道路桥梁实验中心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依托这个平台,结合道路桥梁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来建设实验室,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使购置的设备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不仅满足当前的实验教学要求,而且提高设备投资效益。
在具体规划方面,道桥实验室主要分为材料实验、道路工程实验和桥梁工程实验三个方向。材料实验方向主要进行水泥、砂、混凝土以及各类土等常规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实验,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道路工程实验方向主要担任路基路面的平整度、压实度、强度和弯沉检测等的实验教学,同时开展公路软基处理,路面养护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路面结构分析及其设计,路面材料检测,路况检测与评估等方向的科学研究,桥梁工程实验方向则主要侧重于桥梁基础检测,桥梁动静载试验的教学和科研需要,集验证和研究为一体。
在实验设备的投资上,首先加大符合当前道桥专业发展特点的实验教学所需设备的投资,例如多媒体实验教学设备,开展道路桥梁检测,桥梁仿真实验的相关设备。同时要做好现有设备的改造和功能开发,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潜力。实验教学设备除了在数量上满足要求以外,同时应该注意“质量”建设。各类仪器设备的配置应体现合理性、适用性、先进性、前瞻性。因此,对教学实验室的投入要做到有魄力、有眼光、有力度。
3)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的建设归根到底是靠人来实现和使用,离开了人再好的实验室、再好的仪器设备也不可能发挥效益。可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懂技术、服务意识强,并具有奉献精神的实验室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根本保证。
首先,我们将根据我校的实际,引进一些高层次、高素质、有实验室管理经验的教师以及优秀的研究生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中,坚持采用稳定现有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使用与考核并重的原则。其次,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提高学历和攻读学位,不定期地组织一线实验教师到一些名牌大学学习进修,提高实验技能和学习先进实验管理方式等。结合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职称评定、岗位津贴向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人员倾斜,努力采取“强化岗位、按需设岗、淡化身份、择优聘任、按岗取酬、优劳优酬、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最终逐步建立一支由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实验指导教师为骨干的、知识和人员结构科学合理的高素质实验技术梯队,更好地为实验教学、科研服务。
4)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
我校自2004年“升本”后,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获得了全面发展,办学经费增加,科研项目增多,实验条件逐步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素质队伍日益加强,这些为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提供了根本保障。道路桥梁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的建设为实现“产学研结合”提供了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应面向工程,与生产实际和科研工作相结合,为此我们成立了道路桥梁专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科研实验。最近组织科技活动小组申报挑战杯项目“路堤柔性荷载下CGF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同时道路桥梁实验室与我院其他相关实验室以土木实验中心为依托申请成立“土木工程实验检测中心”,以期获得试验检测中心资质,提高道路桥梁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并为道桥专业的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摘要:针对南昌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专业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规划建设、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主要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开放式实验
参考文献
[1]谢志红,郭永昌.对建筑结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9-31.
[2]于振江.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3):112-115.
[3]董武忠,曹国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4,2(1):64-66.
[4]林明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5-7.
8.市政建设专业规划 篇八
关键词:高校;社团建设;发展
1 高校专业社团的内涵及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认同之下, 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 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的程序成立学生团体。它拥有自我监督机制、和谐的学习氛围、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 具有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精神。高校专业社团是在学院、系、专业教研室指导下,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以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为基础,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学习的学生团体。
2 高校专业社团的组织活动形式
高校专业社团聘请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定期指导社团活动,同时帮助社团联系企业单位、组织参观实践、指导社团成员书写科研论文、参加专业比赛。专业社团成员以本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社团设立团长和常委,协助指导教师制定每学期社团学习、活动、实践计划,组织学生安排学习研讨、参观实习活动。
3 高校专业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3.1 坚持以就业能力的培养指导社团活动全过程
高校社团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适应能力为社团活动原则,坚持以培养就业能力指导社团活动全过程。专业社团组织活动突出个性培养和共性规范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特色,以规范的企业选材标作为指导社团活动的准则。近几年,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刻苦踏实的精神、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在社团的各项活动中由指导老师或社团管理部门针对各项能力的培养制定社团活动的“必修课”,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2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专业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是社团发展的动力。以津城建学院为例,工程管理专业下设“图量价”工作坊、工程管理学社;电子商务专业下设“BIT”学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下设“地3”学社;营销专业下设“房地产”联合会。社团活动围绕专业学科特色、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开展活动,通过讲座、研讨、实践等活动方式,提高社团成员专业学习兴趣,丰富专业知识,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实践走访企业,了解行业用人标准与规范,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3.3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专业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专业社团以专业性为社团特色开展活动。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多以本专业知识背景作为入职手段,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成功求职、考研、创业,所以专业社团的活动必须紧密围绕专业知识学习展开。通过社团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扩大专业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规划职业道路。
3.4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自主性辅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社团活动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从策划到实施都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社团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组织社团活动,同时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就是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社团活动有很强的自主性学习要求,在社团活动中虽然没有考核,但潜在的竞争压力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学习环境,社团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参加竞赛、论文写作、实地调研、暑期实践、认识实习等方式,使每个同学加深对岗位和行业的了解,从而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3.5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社团活动不同于课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社团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社团发展的目标。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平台和专业指导,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过程,所以社团活动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校企结合,利用招聘会、毕业生的人际资源和关系单位的企业资源,帮助社团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开办讲座,组织学生走访企业,了解岗位要求,针对岗位要求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可以达成就业意向,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选人难”的问题。
4 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果凸显
虽然该校专业社团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通过近两年毕业学生成功就业的事实证明了完善的专业社团建设机制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学校育人体制起着重要作用。
4.1 社团成员成功就业案例营造积极的奋斗氛围
该校“怀远房地产联合会”三届会长都在自己的择业就业过程中取得了成功。2009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成功应聘金地地产销售经理助理,2010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成功竞聘到世联地产策划部,2011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2011年参加北京龙湖地产招聘,与研究生同台竞技,最终成功竞聘。2009年“怀远房地产联合会”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
4.2 社团优秀的科研项目成果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BIT”电子商务学社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研发专业论文答辩、选课、导师选聘系统,该系统成功运用于教学实践,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4.3 社团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图量价”学社、工程管理学社成员每年参加全国广联达算量大赛, 2008级工程管理学生荣获第三届“浙江五洲杯”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总决赛全国二等奖。2010年“图量价”学社团支部被评为市级优秀团支部。同时由于该学社紧密结合工程管理专业,造价预算从业人员社会需求量大,该学社成员毕业后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保持在学校就业率平均值之上。
总之,高校专业社团的发展与建设弥补了高校教学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专业实践的机会,毕业、就业、择业的过程被提前融入了社团活动之中,学生可以在社團活动中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学习不再盲目与茫然。明确的专业社团发展目标、完善的专业社团建设机制、成熟的社团发展规划确实发挥了辅助教学、辅助学生成功就业的作用。
作者简介:
9.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规划 篇九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总结
2017年4月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规划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开设至今,已经开始为社会输送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对社会特别是本地区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社会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认真履行“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创作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先导”的办学理念和“建成特色鲜明、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专业”的办学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专业建设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专业建设要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逐渐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二、专业建设目标
围绕学院的办学宗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开拓实践教学基地基地,融“教、学、做”为一体,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迅速,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很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任务对教师的能力需求越来越高。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发展需要,我们计划在三年的时间内,培养一支能力过硬、适应当今及未来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
1.本专业拥有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0%以上。专职教师硕士以上学历达到60%。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讲师以上专业教师100%达到双师标准。
2.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教职工进修培训和参加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艺术学院实际情况,我院将制定《艺术学院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和参加学术活动管理办法》,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教学科研学术活动,以及服务社会活动。
3.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坚持“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签订青年教师导师责任状,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此外,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全院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交流,鼓励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师基本功大赛”,对获得优秀的教师给以奖励,重点培养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教学大赛,以此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科研方面争取立项课题达到10项,其中省部级2项、厅级5项,校级2项。制定相关制度激励教师参加教学科研。使专业教师均逐渐形成了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
1.结合我院以及本专业的特点,制订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专业建设规划,并有与之相配套的措施,对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 在专业建设规划指导下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按新专业目录要求制定的,在新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情况对专业教学内容给予补充,以体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3.依据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的教学大纲,结合我院实际,由教研室组织编写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均要有对教学有明确要求,能体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教学思想。
4.加强教材建设,完成1-2本按照项目教学、理论实践结合的教材和相关实践指导教材的编写。
5.在专业教学中继续推行“工作室”模式教学,将实际项目有机的嵌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实践创作能力。
6.密切与企业合作,采用“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争取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共同开发,加强学生参与实践的力度,实现校企“双赢”。
(三)实践教学平台与实践基地建设
10.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 篇十
(2006年——2010年)
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根据学院提出的专业发展规划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系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特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规划。
一、指导思想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根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事求是,以科学调查为依据,以学校已经具备的和潜在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保证质量,突出特色,并把专业建设同学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色。
二、专业建设目标定位
经过两年的努力,到2008年使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专业基础雄厚,专业特点明显、专业方向设置灵活的办学特色,2009年达到自治区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与课程评估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必须高度重视,抓好落实。由于今后二年是奠定基础和进行专业发展的时期,我系将集中力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引进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继续聘任名校名师做客座教师;另一方面在保证基本专业课教学的情况下,着力培养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体规划如下:
1、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6---9人。
2、积极与协作院校联系,做好年轻教师进修学习工作。
3、选拔培养院级学科带头人3-5名,专业精品课负责人3-4名。
4、给现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创造条件,培养鼓励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使之尽快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6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达80﹪。
(三)、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启动课程建设,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
在确定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编写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并把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规划如下: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
1、在3年内力争开出的所有的专业必修课达到合格课程。
2、在专业课合格的基础上,五年内建成4-5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区级精品课程(《财务会计》、《会计学基础》)。
3、三年内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优化整合的教改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修订现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制定出详细的实施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
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任务,先建设合格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优质精品课程,循序渐进,以建促教。、抓好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学研究,选派高职称、高水平教师充实专业课的教学,加强“备、教、辅、改、考、析“的常规管理,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促质量。
通过教师互相观摩,听课评议,座谈交流,切实作好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上岗教师的合格课,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年教师的研讨课的组织管理和建设工作。
3、经常性组织课程建设的检查落实工作,每学期都严格认真组织进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总结。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是:
1、抓学科带头人培养,选送年轻的有培养潜力的教师去专业院校进修。
2、充分发挥本专业优秀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及示范作用,以带动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3、从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引进学有专长的人充实教师队伍。
4、争取学院在我系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给予人、财、物的大力支持。
5、以教科研带动教改,以教改促进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稳步提高学科教学及科研水平。
6、进一步充实、丰富课程建设资料,为合格、优质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7、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到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果。
8、完善我系及各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到活动有规划有记载,提高教研室管理水平。发挥本系 “教学指导小组”作用,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的奖惩联系。
9、加强教材建设,各门课程尽量使用教育部推荐教材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和公认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材;没有统编教材的课程,准备结合我校实际,编写教材、教参和讲义。计划和有关学校合作编写针对性强、有特色的部分专业教材。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材,增加其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
(四)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专业建设发展
根据学校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有关政策,积极扶持和帮助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要把科研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奖励办法。在近五年内力争申报成功2个区级以上课题,申报并完成1—2个校级课题,人均撰写3篇学术论文。
(五)抓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根据教育部素质教育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每学期一次;对优秀报告进行表彰奖励。不断加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计算机基础操作、会计电算操作等基本功的训练。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此类竞赛活动,以促进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省级科研立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军事体育及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六)抓好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大力进行专业实践课程及其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力争在会计实践性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建设有特色的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在完善仿真会计模拟实习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尽快使仿真会计模拟实习向全真会计职业实战训练过渡,实现职业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技能。
在现有的5家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继续与相关对口单位联系实习基地,不断拓展实习范围,强化会计实习训练力度,提高实习训练效果。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对各实习点的实习生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做到严格检查和考核,要求实习生不仅要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标准,通过专业技能测试,而且写出实习总结,并进行评比,将评比情况列入学业考核记载。
(七)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力争在2007年在建成一个装备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同时进一步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实习用帐、证、表、卡以及实习用资料。加大各项实验的投入,积极拓展实习种类、实训范围,改进实习实训方法及手段。在验证实验、模拟实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设计实验、全真实训,并把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由仿真实习向全真实习的过度。
通辽职业学院财经管理
【市政建设专业规划】推荐阅读:
市政院给水专业科技发展规划08-02
中文专业建设规划11-08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09-09
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规划10-04
城市建设市政道路09-16
市政建设公司简介09-16
市政专业技术工作总结08-02
市政质量员专业技能模拟试卷07-04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报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