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华夏之祖(共6篇)
1.第3课华夏之祖 篇一
马石立中学七年级上历史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第3课 华夏之祖
主备人:
审核人:
督办领导签字: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黄帝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黄帝和华夏族的形成、尧舜禹的传说。难点: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预习学案:(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1、和 是我国古老传说中的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年。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之战是,双方是 部落与 部落联合打败 部落。
2、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算起的,相传他建造,制作,还教人们,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 发明。他的属下 发明了,编出了乐器。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
3、传说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的杰出首领还有、、。其中领导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他们之间采取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
4、约公元前 年,建立 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王朝建立者 也从 转变为。我国漫长的 社会结束,社会开始了。
合作探究:
1、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达标拓展: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2.3课___华夏之祖 篇二
主备人王兰岭 审核人七年级组
【学习目标】
(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重点);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重点)。[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炎黄战蚩尤
1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首领是 和,距今约 年。2 “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精讲点拨】 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黄河流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部落是、联盟。
二、黄帝----“人文初祖”
本课讲述了哪些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重大贡献?(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1相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发明,为以后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
,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伶伦编出了,后人尊称黄帝为“ ”.【精讲点拨】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者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三、尧、舜、禹的“禅让
1黄帝以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和。
2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3什么叫“禅让”
【精讲点拨】 “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5、“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6、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黄帝 B、尧 C、舜 D、禹
7、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A、禹想当国王 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贫富分化的出现
8、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 D、社会生产的发展
9、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 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10.下列人物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A.尧 B.禹 C.舜 D.黄帝
11.你知道传说中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和衣裳的是谁吗?()A.黄帝 B.嫘祖 C.炎帝和妻子嫘祖.D.黄帝和妻子嫘祖 12.下列人物经过“禅让”当上部落首领的是()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13.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14、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⑵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⑶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⑷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二、材料题: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华夏之祖》的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和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判断和解释。
过程与方法
学生共同参与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教学方法:
多媒体师生互动教学,PPT演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祭黄帝陵》)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隆重?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一、炎黄战蚩尤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涿鹿
(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你怎么看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文字;伶伦:乐谱。
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三、尧舜禹的“禅让”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禅让
尧舜禹的“禅让”
(播放视频)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再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四、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小结
4.第3课华夏之祖 篇四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材是为了有效反映和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新课程理念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教材的性质。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而非唯一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仅是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抓手。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开始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通过一个多学期以来的探索,我觉得在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点:
1、重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如《华夏之祖》一课,黄帝——“人文之祖”是全课的重点子目,如何让学生对这一点产生深刻认同呢?第一,通过介绍炎、黄战胜蚩尤,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第二,可以利用课文中提供的“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这副插图,使学生很直观的认识到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故称之为华夏的“人文初祖”。第三,还可以利用人们祭拜、凭吊黄帝岭的图片资料,说明黄帝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更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要看到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如学习《华夏之祖》一课,不仅要使学生认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之祖,更要适当提升高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培养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这一点,我是选择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黄帝和远古文明的故事、资料,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对黄帝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产生直观、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同学们分别叙述完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资料之后,再反过来思考、想象如果没有上述发明,人们的生活会是怎么一幅状况?这样通过正反强烈对比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远古祖先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的伟大贡献。
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教材体系的构建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编写者考虑的是学生群体共同的发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适应最多的学生。在《华夏之祖》一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所面对的是初一年级,学生多数还带着孩童心理,喜欢吸引人的小故事,生动活泼的上课方式。所以,我决定打破教材的安排,在课题“华夏之祖”之后,直接提出问题:谁是华夏之祖?(学生由于预习过,故能顺利答出黄帝是华夏之祖)紧接着提问: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之祖?(要求学生用所搜集的或课本中的史实来说明)学生一般能展示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小故事,有的是根据课本中“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这副插图进行回答。这样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实际上是将第二子目录“黄帝——人文之祖”放到了第一子目录“炎黄战蚩尤”之前。如此做的好处是:一、配合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在课堂一开始便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二、把炎黄战胜蚩尤放在后面讲,通过分析说明黄帝此举促进了氏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再将其作为黄帝为中华民族进步作出贡献的一个例证,便水到渠成成了,不会出现学生不易理解的情况。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引导者,任务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应该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在三个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前预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第一环节当然是预习工作。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预习任务,往往能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便引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为随后的课堂教学、课后研讨作出很好的铺垫。如《华夏之祖》一课,涉及的重点知识有两个,“黄帝——人文之祖”以及“禅让制”。围绕这两个重点,我设计的预习任务也是两个:搜集有关黄帝的各种传说和查找有关禅让制的有关知识。这两个任务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实践的结果,第一个任务选择的人比较多,且完成效果也很理想,这充分反映了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和能力所及。第二个预习任务,虽然选择的学生不多,但是完成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只是在课堂上由预习这个问题的同学解释“禅让制”时,出现其余学生很难理解的情况。我认为这并不能说明解释的同学预习工作做的不好,而只是反映了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对这种理解、接受的差异,就需要教师进行平衡。因此,通过预习,我们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很快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训练。
5.第3课华夏之祖 篇五
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掌握书下生字词。
(2)?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对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初备
统复备
一
一、导课:
第 1 页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书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建筑大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贝聿铭简介)
二、解题
华夏顾名思义指中国,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中国什么文化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词语:
剔透 轩然大波
遴选 萦系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出:
(1)在美国的建筑界, 贝聿铭(1)是怎样一步一步初露头角的(2)在人们的非议中,贝聿铭设计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们的称赞(3)你对贝聿铭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
〈一〉感悟贝聿铭的杰出艺术成就。
1、(1)、出示快速阅读方法,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快速阅读方法:即不出声,不四视,眼光沿中轴线左右移动,视幅要宽……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能体现贝聿铭杰出建筑艺术成就的句子。
(3)、学生交流所找到的句子,教师及时评析。
第 2 页
2、(1)教师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学生直观地感受贝聿铭的杰出成就。
(2)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导游,如何带领游客游览贝聿铭所设计的著名建筑。
(3)学生上台表演。
〈二〉感受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句子。
2、交流体会。
3、情景感悟。
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在歌曲中再次感悟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五、迁移:
1、学生谈本节课的体会。
2、学生谈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
六、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我们只要立足现实,打好基础,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贝聿铭那样拥有高超的技艺,定会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贝聿铭、了解贝聿铭,请看本节课的作业。
七、作业:
围绕“爱国”这一主题,请你写一篇文章、画一副画、或者用其它的形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
第 3 页
八、板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杰出的艺术成就 赤诚的爱国之心
教学后记
6.第3课华夏之祖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被誉为华夏之祖的是
A.黄帝B.蚩尤
C.尧D.禹
2.黄帝、炎帝大败蚩尤的战役地点即今天的A.北京B.河北涿鹿东南
C.河南洛阳D.河南荥阳
3.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4.下列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的是①建造宫室 ②制作衣裳 ③发明舟车 ④兴修水利 ⑤养蚕缫丝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5.如下图,此人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人工取火B.发明文字
C.用蒸的方法制作熟食D.治理洪水
6.传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的爱戴的原因是
①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②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事业为主,与民共甘苦 ④实行民主⑤建立王朝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河姆渡文化B.炎帝部落
C.黄帝部落D.夏朝
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时间标志是
A.一万八千年B.七千年
C.四五千年D.公元前2070年
9.我们今天文字的发明者据传是
A.神农B.黄帝
C.嫘祖D.仓颉
10.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许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是
①拓展地盘,巩固本部落的地位 ②掠夺对方的人口和财产 ③显示本部落力量的强大④部落之间仇怨所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问题:你的生物怎么那么好啊?教教我诀窍吧?其实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窍门。只要你多练习总会有收获的,希望小编的这篇七上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练习题(人教版),能够帮助到您!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女娲
2.北京人距今约
A.一百七十万年B.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C.一万八千年D.一万年
3.在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B.巴比伦
C.印度D.中国
4.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女娲
5.“他们已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们属于哪一远古人类
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女娲
6.在原始社会,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并且带有血缘关系的生活集体叫
A.原始人群B.氏族
C.远古人类D.国家
7.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
C.精制石器D.自然石块
8.我们现在发现的远古人类的遗物如门齿、头盖骨等是
A.深埋于地下的原物B.化石
C.经过加工的仿制品D.冷冻的真人
9.人类是由______进化而来的A.狒狒B.大猩猩
C.类人猿D.普通猴子
10.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一些兽牙和磨光石珠,还发现一枚骨针,这说明
①山顶洞人以捕鱼为生 ②他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他们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④他们懂得爱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下列关于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他是传说中的英雄 ②他是黄河流域原始部落联盟首领 ③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④首创禅让制 ⑤被尊为华夏族祖先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2.构成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基本原因是
A.人们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与消费
B.生产力极端低下
C.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
D.没有战争,人们和睦相处
三、材料解析题
1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文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为什么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3)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D 5.D 6.B
7.D 8.D 9.D 10.A 11.D 12.B
二、13.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三、14.(1)黄帝。(2)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创造的文明最早,最辉煌,故有此说。(3)在中华文明史上,早在四五千年的炎黄时代,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建造宫室,发明舟车,发明文字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到了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
【第3课华夏之祖】推荐阅读:
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09-08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11-30
华夏企业简介10-30
华夏幸福基业控股12-07
华夏幸福成本作业指引08-15
华夏幸福的加油口号09-14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12-02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自测01-21
华夏银行标准信用卡09-07
七年级语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