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课文的主要内容

2024-07-09

山雨课文的主要内容(精选12篇)

1.山雨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一

讲述了一对夫妻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靠着一块简单的告示牌指路来到果园,带路去桃林的是狗,在摘了两篮鲜桃以后交钱时,发现躺在 钱箱旁的是一只大花猫。自己摘桃子,一切都凭自觉。一拨与一拨的顾客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这件趣事背后,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信任的课文原文

每次去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真有趣。终于有一天,我和先生决定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英里,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向右指。“没有三英里吧。”我说。只见我们前面是一条泥石小路。汽车往前又行驶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又出现了。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英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的树荫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怎么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呢?”我的先生自语道。“能啊,”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先生说。“也许会学会的。”先生幽默地回答。

与那几条热情好客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这时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们住这儿吗?”开车人问道。

“不。不过,它们会带你去果园的。”我们指着那些狗说。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山雨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二

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 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 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故事的梗概”。这足以说明“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内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落实。而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词语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使概括这一抽象过程更具语文味。

一、把握精确度, 让词语点石成金

并不是课文中所有的词语都能信手拈来让学生练习概括的, 这需要教师在精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选择。只有把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放大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它们才能变成闪烁的金子, 为学生所用。

1.选择关键性的叙述词语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显示这些信息的词语要特别关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 景物的名称及特点的词语就成为概括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

2.选择关键性的概括词语

这类词语或能概括所在段落的内容, 或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可以选择“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等词语让学生进行概括。聚焦到这些词, 你会发现“欣赏”“抱怨”是从第三、四两段筛选出来的, 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这两段的意思。“狮口逃生”是从第六段“眼看就要追上了, 鹿用尽全身力气, 使劲一扯, 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 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中概括出来的, 而“精美别致”“匀称”这两个词又是美丽鹿角的概括。

3.选择出现频率高的词语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树”“鸟儿”“唱歌”, 概括出的课文主要内容必定少不了这三个词。

二、把控梯度, 让训练循序渐进

1.教师直接给学生关键词语让其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 教师直接出示“列宁格勒”“高尔基”“小摄影师”“胶卷”这些词语, 然后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928年夏天, (高尔基) 住在 (列宁格勒) , 接受一位 (小摄影师) 的拍照要求, 但是小男孩却忘带 (胶卷) 跑开了。 (高尔基) 还在等待他的到来。

把关键的词语填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填空题中, 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 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是值得尝试的一种好方法。

2.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选用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 初读课文时,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归类摘录活动, 经过交流, 出现如下表格:

这三组词其实已经提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摘录, 学生聚焦这些词语, 有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重组, 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寻找或概括关键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教师出示第一段1~3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在讲什么?引导学生从几句话逐步精炼到一句话, 直至四字词语“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到这里教师并没有打住, 她让概括出“天崩地裂”的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并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找到关键词———“天”“地”, 圈出来, 告诉学生, 找到关键字, 可以帮助概括。用同样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水深火热”概括出了该段的后一部分内容。接着, 她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 在交流反馈时再次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概括出的6个词语简单说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三、掌控力度, 让练习扎实有效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片段。

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说得过于详细。) 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水平, 我们可以让关键词语来帮忙, 教师出示:“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我们一步一步来用上“欣赏”“抱怨”这两个词来说说课文前面一部分的内容。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 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

师:真能干!运用关键词语, 说得又清楚又简单。后一部分呢?谁能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生: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 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 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 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 说得很通顺。要是中间用上连接词, 就更连贯了。 (板书:起先后来)

生:起先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 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后来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 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抓住关键词, 自己说清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舍得花时间, 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 在课堂进行扎实训练取得了实效。本案例中的概括指导包含着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说得过于详细, 教师出示关键词语分两部分让学生练习概括。第二层次:能把两部分连起来初步讲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运用连接词说连贯。这个过程教师足足花了五六分钟, 这个看似奢侈的语言训练过程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 只有在教师的不断推动下, 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四、掌握法度, 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 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 利用各种载体, 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 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 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 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 (看着图, 比较流畅地) 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 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 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 (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 , 现在, 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 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 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 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 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 勾勒人物的关系, 串连关键的词语, 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 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 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 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 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 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 (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 (学生说) 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 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 组成一个画面, 变成图3, (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 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 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 并成”打听去向”。 (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 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 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 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 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 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 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 经过这一点拔, 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 描画故事情节, 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 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 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 (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 (学生说, 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 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 过了空隙, 就到了内洞, 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 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 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 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 外洞很宽敞, 过了窄小空隙, 就到了内洞, 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 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 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 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 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 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 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 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 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 旨在通过整体感知, 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 再次完善示意图, 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 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 用词理清顺序, 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 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 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 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 才能化难为易, 层层提高, 也只有这样, 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3.浅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篇三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我们课标中课程目标与内容中高年段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要求。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经常感到困惑,课堂上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总是说不好,总是离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相差很远。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一、文题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体裁的文章。

二、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综合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美丽又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地球是美丽又渺小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说明文常用这种方法。

三、概括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把这六个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经常把它简化为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就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来加以概括,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时间是每天早晨,地点是树林里,人物是我和老教授,事件是我拉小提琴给老教授听,经过老教授的指点和鼓励,我的拉琴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将这六要素连起来就是:我每天到树林里拉小提琴给老教授听,经过她的指点和鼓励,我的拉琴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问题串联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尊严》这篇文章时,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带着课后问题去仔细阅读课文,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六、抓中心句、段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抓住这句话,再利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概括出来。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篇四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要素串连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

时间:1994年

地点:美国的洛杉矶

人物:父亲,儿子

起因: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经过:一位父亲徒手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

结果: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四个同学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徒手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四个同学的故事。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壮烈牺牲。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问题回答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他是怎样做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在一个海上风暴四起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当她看望生病的西蒙时,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但是桑娜十分担心丈夫是否会接受这两个孩子,因为她自己家境贫寒,自己的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当渔夫出海归来时,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5.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 篇五

金色的鱼钩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本文已被收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5课、鲁教版五年级上册26课、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5课)

★ 课文《金色的鱼钩》的读书心得

★ 金色的鱼钩教案

★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 《金色的鱼钩》导游词

★ 《金色的鱼钩》的教学反思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语文教案设计

★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读书心得

★ 小说《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00字

6.猫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篇六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段落结构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第二段(第4自然段)讲刚满月的小猫十分淘气。

课文先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这一部分第一句话先概括地说它的性格特点是古怪,并在“古怪”前面加上“实在”一词。“实在有些古怪”就是的确有些古怪。作者接着从三方面具体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

第一方面讲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

作者先讲猫“老实”。具体表现:“成天睡大觉”是说它爱静不爱动,好像很懒惰;“什么事也不过问”,是说它安闲自在,很温顺,很驯良,不惹人讨厌。

再说它“贪玩”:“出走一天一夜”是说长时间呆在外面,连家也给忘了;“怎么呼唤”,用尽办法到处叫。“任你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明它在外面玩起来什么也不顾了。

最后讲猫很“尽职”。“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是说它还没看见老鼠,只听见声音;“一点响动”,声音不大。“屏息凝视”,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说等候的时间很长。“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说明猫抓老鼠时的耐心和决心。

“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都是相互矛盾的。这些相互矛盾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在猫的身上,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方面讲大花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

7.琥珀课文主要内容 篇七

《琥珀》是小学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本文的内容为大家介绍的是琥珀课文主要内容,请看看:

琥珀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对化石的科学知识。

【拓展】《琥珀》课文原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作家 (1804~1882)Bruno H. Burdel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故事集

8.课文鸟语主要内容 篇八

课文鸟语原文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有一次,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他爬上南山,果然背回一只摔死的大肥羊。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

“你做什么?”

“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我听了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头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9.口技课文主要内容 篇九

把口技一文编排在本单元,就是要求把本文当作一篇摹状貌的说明文来学。作者在文中紧扣一个统领全文的善字来作文章,以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口技人演出道具的简单,暗示了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口技表演过程中宾客的反映,是从侧面烘托出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而全文的重点是作者以准确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口技表演者的描摹,从正面描写和说明了口技人精湛而又高超的表演技艺。特别是在口技表演的.高潮部分,忽一人大呼:火起!一段,作者以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和七个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组合一起,把一场从失火到救火,再到宾客以假当真的画面描摹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读者与文中听众都有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之感。特别是宾客的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惊慌欲逃之神态,更让人不得不叹服口技人技艺之精湛。

作者在注重形象说明的同时,也注重了说明顺序。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把一场口技表演从开端到发展、高潮、结局说明得有条不紊、有详有略、有主有次,既从正面描摹,又注重了侧面烘托,且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它既不失是一篇好的场面描写的记叙文,同时也是一篇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

10.课文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 篇十

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课文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看下文。

主要内容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原文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法]都德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11.桥之美课文主要内容 篇十一

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但脂( )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

(2)人们到此总要驻( )足欣赏飞瀑( )流泉。

(3)如果煞( )它风景。

(4)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 )后顾。

(5)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 )坡。

2看拼音写字词。

(1)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méi jiè 。

(2)仿佛发闷的wěi cóng 做了一次深呼吸。

(3)难怪绘画和shè yǐng 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4)倒影又往往被fú píng ,杂草刺破。

(5)是险峻的环境yùn yù 了桥之生命。

3仔细看看句中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请改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谐同谱出行与色的乐曲。( )

(2)方、园之间相处和协、得体。( ) (3)桥下小河里应着桥的倒影。( )

(4)桥上桥下,往反行人,个样船只。( )

【综合练习】

认真阅读课文,做以下题目。

1在下面句中的错别字下画横线,并在题后括号内改正。

(1)那纤细的游丝佛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住足欣赏飞瀑流泉。( )

(3)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迭及交错的角色。( )

(4)不宜龙统地提问,不能龙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

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桥”美在何处?(用文中语句来回答)

3第2自然段中,“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4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其语言风格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明显不同?

【拓展练习】

一阅读

人间仙境: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查证,确认在我国的滇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地区。随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的到来,香格里拉渐渐地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从不大的中甸城向任何方向前行,你都在朝着终年不化的雪山进发。在这片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土地上,一反高原缺氧的普遍现象,这里氧气充沛,一山有四李、十里不同天,形成了世上绝无仅有的一派高原奇景。这里即使时值隆冬,大山脚下的阅叶林带仍是一片郁郁葱葱,山腰处则是针叶林挺拔俊秀,再往上是只有冬虫草、雪莲花生长的地带,直至生灵绝迹,惟余茫茫的雪峰。这里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山这边天阴大雪,山那边阳光灿烂。神奇的纳帕海草原天晴时是理想的牧场,可以牧羊、跑马,一下雪却顿成水泊,远观似一片汪洋,纳帕海草原因而得名。五、六月份是中甸的盛夏,到处是花的海洋,从高空望去,整个中甸如一面红、黄、白三色的巨幅锦绣。藏民不吃鱼,这里的湖泊中挤满了肥鱼,鱼儿贪吃大量飘落水面的杜鹃花辫,受了花瓣中麻醉剂的作用,一条条翻开大肚皮浮在水上,形成“杜鹃醉鱼”的奇现。

古今中外旅行家们总结“游山玩水”的经验,在中甸似是不能适用的。因为这里“神山不可游”“圣水不可玩”。海拔6794米的梅里雪山主峰,是世界上惟一一座未被人类征服的山峰,中外登山队员几度探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终归失利。梅里雪山一直被当地人奉为“神山”,其主峰终年浓雾锁罩,据当地老人说,一辈子只一次有幸看到梅里雪山的真容,那是十世**在圆寂前一年时间里遍历藏区每一个角落,当他来到梅里雪山脚下时,神秘多年的梅里主峰忽然间云开雾散,尽现容颜,**转身离去后,她又迅即拉上了重重雾幛,不再见人。碧塔海、黑海是康巴地区的“秘境”,女人在水边洗头、高喊,都会引起倾盆大雨,据说是圣水发怒。这些说法是否科学未及考证,但当我们置身于奇境迭现的`香格大峡谷,走那条三天三夜才能走完的溪边小路时,当我们骑马穿越林海雪原,来到静谧的碧塔海边时,我们至少看到了有幸到二十世纪末仍未遭人类破坏的大自然的本来模样。这景象对于我们,竟已显得如此珍贵。

中甸是康巴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葛丹松赞林寺就坐落于此,全体藏民信奉藏传佛教。然而,至今仍保留母系社会特征的纳西族却也发祥于中甸地区的白水台,千百年来,夫权极重的藏族文化与女权至上的纳西东巴文化并存于中甸,形成了中甸地区独特而浑厚的文化底蕴。

香格里拉一词对当地藏民来说,是太阳与月亮的意思,也是山水风光喜迎远方客的意思,我们以为,香格里拉代表着一切美好与祝愿。

1“香格里拉”独一无二的景观,使它显得很神秘。它的独特景观主要是指( )。(可选多项)而形成这些独特景观的原因是( )

A.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 B氧气充沛。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即使时值隆冬,山脚和山腰树林葱郁。

E有神奇的纳帕海草原。 F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

G湖中挤满肥鱼,形成“杜鹃醉鱼”的奇观。

2第②段中“纳帕海苹原”的名称是因何而得的?

3“这里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整个中甸如一面红、黄、白 三 色的 巨幅锦绣”用

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第③段介绍中甸的 和 ,山以 为代表,其特点是 ,这里的水被奉为 ,山和水的共同特点是 。

5从“这些说法是否科学未及考证”由此可知,这里有关神仙、圣水的说法都未必科学。而说明文是讲究内容的科学性的,那么这段所介绍的一些情况是否应删去?

6“中甸地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指的是( )

A.中甸是康巴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B著名的葛丹松赞林寺就坐落于此。

C.古老的纳西族也发祥于这地区白水台。

D.夫权极重的藏族文化与女权至上的纳西东巴文化并存于中甸。

12.倾斜的伞课文主要内容 篇十二

《倾斜的伞》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亲情,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进行体验与感受,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所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

《倾斜的伞》这篇叙事兼抒情的散文,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我们感受到爱的传递与延续。把这篇文章放在第三单元第一课,我觉得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感受,不仅仅感受到文中祖孙俩的浓浓亲情,更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无微不至地关爱,从而懂得回报家人,明白爱不仅仅是享受,同时还有付出和传递。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前后两部分内容穿越了时空,人物发生了变化:外公已经苍老,我已经长大。两部分情节相似,语言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那份隔了时空依然传递着的浓浓的亲情却永恒不变,愈久愈浓。

这节课共分两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了的“我”在雨中对年迈外公的照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谈话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根据拼音正确朗读,消除生字流利朗读,体会亲情有感情朗读达成本课目标,在读中学习生字,记忆字形,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了的“我”在雨中对年迈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所以识字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了解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了的“我”在雨中对年迈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是则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这节课我准备的主要是生字卡片和雨伞图片,学生则在课前进行预习,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新课标对中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准备采取以读来教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

1、在阅读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解决识字问题。(比如,设计小雨点形式的生字卡片,既和本文内容相关,又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乐学愿学,识字效率就高。)

2、在读中悟情——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祖孙间的亲情,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走进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祖孙间的亲情等等。)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走进阅读。由一张图片引起学生视觉上的感受,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自然而然引出问题:这是一把怎样的伞?由这把伞你联想到了什么?在这把伞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导入课题《倾斜的伞》。

第二步: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由于生字障碍,学生即便经过预习,可能仍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生字、遇到的不懂的词就成了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同桌互学,二是借助工具书,三是老师集中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预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往往也是教学灵感闪现的地方,应允许存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比如识字的方法,记忆方法,组词,理解词语等等。

第三步: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没有了生字障碍,学生读起来应该得心应手。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上。大声的朗读,眼、手、耳、口、心并用,又在朗读中重新学习了生字,尝试默读则重在思考问题。此时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印象,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不再是一件难事。在与他人互相交流中,给课文分段和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水到渠成。

第四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祖孙间的亲情。这一环节有了前面的教学顺理成章。

第五步:小结。这是对整节课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一步,既总结了全文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六步:布置作业。

上一篇: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考点:常用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下一篇:最好的成语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