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2024-08-25

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精选8篇)

1.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篇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体会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图史巧妙结合,让保持学习兴趣,古今中外对比,探究异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关注焦点、热点、关心国家大事,让学生逐步形成相应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兴趣;思维;情感;判断

在过去传统的历史讲课中,人们对教历史课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历史课好教,照本宣书,这是由于过去我们教授历史的方法很死板,学生大多时只是被动接受造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历史责任感也在消退,我们必须正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实行新课程以来,我们历史老师在备教林、备学生、备教法上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国家大事、生活小事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把隐含于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较好的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图史巧妙结合,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我们历史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特希望你给他们讲历史小故事,如果在讲课中穿插一些精彩故事的话,学生可能整节课都思维活跃,激情不断。其实我们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就隐含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比如在讲“故宫”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让他们充分感受故宫的高大、雄伟、神奇后,抛出问题,你知道故宫为什么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吗?一时之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完全集中在那半间上了。如在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炮”“电灯照耀下的柏林街头”,在学生充分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带给人类幸福的时候,再结合小字中对这一成果问世的介绍,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讲解这些故事,费时不多,却使课程教学大为增色,既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古今中外对比,探究异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发生过的类似的事件,不同国家在同一阶段发生的不同的事件,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指导学生对这些事件加以对比分析,探究其异同,就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就可以回忆前面学过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从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意义上进行对比探究,学生就可以得出只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才会成功的结果,进一步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

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时,可指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暴动,再扩大到农村的道路,而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通过学习探究,学生可以理解到,当时的俄国和中国由于各自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悬差和社会经济模式的不同而取了两种不同的革命方式,在此基础上可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无论是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本国国情。

三、要学会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待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他们的功过是非,才有能形成比较客观公正的观点和立场,尽可能的避免观点立场的偏颇。

比如我们讲秦始皇,学生在很多的电视剧中都对他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孟姜女哭长城,阿房宫,认为他是一个暴君,是一个坏皇帝,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他的功绩,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开创了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引导学生认清他是功大于过的,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人物,引导他们评价毛泽东,评价身边的同学,评价老师,得出人无完人的结论,所以我们必须全面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关注焦点热点,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一定的时事判断能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及其涉及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心国家与民族发展相关联的事件和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尊严和历史责任感。

如我们在讲都江堰时,告诉学生这一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一下子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很快就从教材中知道了这一伟大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特点,再适时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完全符合今天的环保节能的观念,堪称世界卓越工程,再如讲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可联系现在2011年我们正在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取和了辉煌的成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内在的动力自觉的投入到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应该的贡献。

参考文献:

杜 芳 新理念历史教学论

马丽娟 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初中历史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姓名:程根梅

专业:历史

工作单位(盖章):呼市赛罕区

巴彦镇二十二中

2011年5月28日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1997年7月毕业于呼市教学院历史系,后一直任教于呼市二十二中学到今,一直承担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同时一直兼任于班主任,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热爱本职工作,忠诚的教育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工作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

一、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本人热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2002年我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之后的工作中我时刻以一名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的师德,教育教学思想端正,方法恰当,热爱学校,服从工作安排,遵纪协作,集体观念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识大体,顾大局,关心同事,尊敬上级,爱护同学,同时不断学习,加强了自身的修养。

二、专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方面,我能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耐心捕导,及时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采集灵活性的、科学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我面向全体,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同时注重了培优,转差工作,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扩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们普遍喜欢我的历史课,中考历史成绩普遍较高,成了学生们的提分科目,我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初一到初三新课的传授到初三几轮的复习课都有了自己的一套。

三、悉心带班,成效显著

我从参加工作以不定期。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班主任我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爱每一个学生,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综合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学生必须肩负责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学习自主,提倡个性自由,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组织开展各项丰富的活动,打造亲兵,培养高素质的班级骨干,努力打造班级文化,形成了强大的班级凝聚力,用爱心、耐心、诚心,做学困生的工作,转化效果很好,心理信箱的开设,我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了及时的疏导,巧用班级日记,我与学生之间公开交流,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民主性,我与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我班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很活跃,成绩很突出,2009年5月我所带的初

二、1班被评为2008—2009年学市级先进班级体。2010年7月,我被评为赛罕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9月10日我被评为赛罕区区级优秀班主任。

我认真外钻研专业知识,在首都师范大学修完了专科起点本科历史专业的全部课程,并陆续参加了好几期信息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各种继续教育,我还注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练习提高了教学基本力功,增强了教学技能,提高了业务的知识能力。

五、积极教研,不断担高

我承担着年级组长职责,组织本年级老师、学生的各项活动,成效显著,受到校领导的好评,我还积极参观集体备课,教学观课,优质课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相互学习,并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整理成集,2009年12月,我的论文《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被评为内蒙级优秀论文一等奖。

六、坚持出勤,任劳作怨

本人自工作以来,坚持出勤,从不旷课。早退,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而且坚持提前到校和学生一起学习,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甚至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相关工作。

总之,正因为我一直在积极进取,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更加努力、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

2.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篇二

一、确定新的教学观

课程观决定着教学观,课程观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观的解放。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因此,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要求学生满足于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应试能力,而是重在开启学生心智,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例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课中,我教学设计时不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学习上,而是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如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化学史料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发展上的贡献;用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交流讨论,使之认识到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更健康更文明的生活;鼓励学生联系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学习化学。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学活动演变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单边活动,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新的教学观念不仅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这样,他们不仅需要得到满足,从中还会学会学习方法,而且获得的知识不易遗忘。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极其有效的方法。在探究的进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分析信息、表达和交流等过程,主动去发现化学知识和规律,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以下几点:(1)运用直观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课中事先准备两杯无色的水溶液(水和澄清的石灰水)和导管,在课堂上让两位学生向其中吹气,其中一杯变浑浊而另一杯无变化。学生看到如此奇妙的变化,学习化学这门课的兴趣一下便激发了起来。(2)开发家庭小实验。布置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如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车。

四、重视化学与其他的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赤潮和水华现象;土壤的简单分析;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溶液与生命运动;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新能源的开发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在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体会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适应新课程,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每个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仁参考。

一、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指导行动,没有新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行为。虽然某些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忽视个性,强求划一,讲师道尊严,不讲平等尊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实行“填鸭式”的满堂灌;追求把学生管教的唯唯诺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教师不是充当学生的指导者,而是包办代替、强制命令,把成人的意志加强给学生,不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不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等等,都带有这样的落后印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有机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整体,深刻和灵活。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注重以人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沟通和合作,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体育教师要做到体育技能与人文素养全面提高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和提高体质的锻炼方法。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知识日新月异,所以就体育教育本身来说,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自身的专业教育领域是需要不断的发展的,就新课程标准来说,教师专业素质,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是不够的,也行不通,是要淘汰的,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在专业素质上提高,而且要往人文素养方面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提高专业素质,因为这本身就提出很多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同的内容,而且增加了许多健康教育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有新专业定位。传统的体育教师的培养,都是线性的,专业性很强,必须承认目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底子还是不够的。其次,当今的孩子信息量,信息源是很广泛的,他们是真正的“多媒体”,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发展、情感价值、视野方面高加开阔,真正地体现了他们独立自主的人格,那么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专业方面就需要补充、吸收,否则就跟不上现在孩子们自主发挥的要求。如果学生问及许多当今赛事的问题,教师如果以不清楚作答,那么就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再次,当今时代是提示多元化、综合化的时代,教师除了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层面上掌握必要的知识外,在人文科学层面上需要学习。我们小学体育教师本身要逐渐拓宽研究领域,加强跨科学研究能力。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要想门门精通,也不现实,但任何一门学问也不只是孤立的,需要其它学科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视野,从深层次讲,各门学科都息息相关。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被动模仿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次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精神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获得在知识、交际、审美、礼仪等方面的感悟和体验。中小学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备课、写教案、上课,是按造教师预先规定好的模式: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个别辅导、介绍学习,学生始终是被动、机械地参与,直言不讳地讲实质是对学生肉体和精神的一种摧残。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研究,将原来的重“知”过程转向重“智”、重“心”这个过程,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如跳高的教学,如果让学生单纯的模仿,学生很难掌握跳高技术,如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怎样才能跳得高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说,他们有可能说:“一只脚跳,才能跳得高”,有的说:“两只脚,才能跳得高”,也有的说:“胖的跳得高”,也有的说:“矮的跳得高”。可能就是有个别小组的结论就是——要想跳得高,必须要有技术。这时,教师需要的结论就出来了,这也正是你要教给学生的——跳高式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才能跳得高的,而学生在这种小组合作的互相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他们会记得很牢,甚至永远不会忘记,这既培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是团队精神的培养。到这个时候,教师别忙做示范,仍然先由小组推荐他们认为最好的学生来为他们做他们的跳高动作。这个时候,可能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有,但他们会认为谁是最好,这个过程又是学生创造和分析判断的过程,当然学生肯定不如老师跳得好,接下来,肯定会有学生希望老师来显示身手,教师这个时候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粉墨登场”,看到我们教师的精彩示范动作时,孩子会激动、兴奋、模仿,如此,才能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才能真正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四、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和发展

4.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篇四

一、深入教材,认真备课

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课前应对每一节教材进行钻研,研究它的每一道例题、习题,每一个插图、旁注,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深入研究教材包括研究教材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安排,为什么这样叙述,只有经过仔细推敲、反复揣摩,才能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实质。

二、和谐而又活跃的课堂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多和学生谈心、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沟通思想,了解真实情况。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

2、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数学学科相对而言,是很枯燥无味的。小学生们对概念、性质、定理、定律等都不感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巧妙地应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就能够更加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更扎实的知识。比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巧用这些幽默诙谐的语言,既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说服力,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乐于教,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

2、利用游戏玩中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中年级的学生学习《可能性》时,让学生同桌一起玩一玩平时经常玩的剪刀石头布,理解哪种情况属于可能的,哪些情况是一定的。通过这些游戏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3、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留给学生

如在教学《认识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通过讨论,动手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及时地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与鼓励

1、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他们相应的评价,如平时回答次数较少的学生“你今天听课特别认真,如果以后能这样经常看到你举手就更发好了。”我们应该鼓励他多起来回答问题。

2、给予的评价形式应多样性

比如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一面红旗……,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真诚的心,让孩子在你的赏识的眼光中发挥他潜在的能力,课堂上的很多的超常发挥可能就是这样生成的。

3、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

5.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篇五

本人从初出茅庐,经验尚浅,因此只能从以下两方面说说有关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这两个方面分别是:理论学习中的理解与教学活动应用中的体会。

一、有关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理解。

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换句话说,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有效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因此,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处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在教学活动应用中的体会。

理论虽好,实践到现实当中碰到了许多困难,有时有解,有的半解或无解。

1、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求教师积极幵展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角色当前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心中想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但在课堂上却很难做到。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效果并没心得到有效提高。究其原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没有完全转换。

为什么没法完全转换?

从大的方面讲,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以及激励方式并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为(教学方面)做多做少,(教师)教好教坏,(教师)收获也不增不减;绩效工资也只是一种在平均主义基础上的额外关照。从小的方面讲,学校的英语科组不是一个team,都是各干各的,这对教师的“智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特别是在搜集教学所需素材,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安排,整编针对性的课堂及课后练习,以及对练习的有效性进行反馈方面。再从细处讲,就到学生手头上的练习册了。因为教师不能选择练习册,学校发什么我们就用什么,不适用也就那一本了!这也是一个无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是单向的。因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报据自已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

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亨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所以,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面对大班教学,我们实际执行的管理是:纪律第一,教学次之。其实这与有效性教学是相背的——我们也很无奈,因为教师不仅要管住学生,还得赶进度呢。

3、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因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索。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愔,并从学习中获得兴趣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歩之上。

实践证明,学生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时,往往产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公在平静、亲切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对自己亲近的老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还效其行,把老师严紧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学习中去,化作无穷无尽的力量。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收获胜利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理论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促成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的策略。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当然了,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这是策略的层面,需要对教材及教学有整体的把握,也需要对学生有充分地理解认识,我目前是很难企及的了。为了要求向这一要求更加靠近,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好以下儿点:

第一,认真备课,精心处理教材,设计好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向并非唯一依据,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介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促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在“巳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规象去解释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爱好。

第三,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点滴进歩。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尤其要尊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

第四,展示教师的魅力。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山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得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休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6.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篇六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学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这本书,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每天晚上,读书便成了必做的一件事。因为我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面。这本书,如雪中送炭一般,给我们所有的青年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很多。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新课标强调: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鉴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深刻反思一下,教会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因应该,学习新可标的精神以新理念武装自己,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二、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种特定情境,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的启发下,我精心设计自己的语文课堂,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从网上搜到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录象资料,在资料片声情并貌的演说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发表自己观后的感受,就连平时从不听讲的“双差生”都兴趣盎然去钻研课文去了。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了解了那段历史,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走进小红军的内心世界,认识小红军那种高尚的精神品质。

三、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理念强调学生应该由“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变以“教”为中心为以辅导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教师要面向学生。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重视辅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自主的.运用方法去获得知识同时学会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长城》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咨询自己的家长、翻阅资料、上图书馆、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长城的历史意义、结构布局、等资料,学生积极的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多种途径,自主的获取大量的资料。这一过程,其实是一次真正的学生“学”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的过程。其间,这一搜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长城高大雄伟、被称为世界的奇迹,象征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总之,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当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工作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不断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成长。

7.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篇七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任何学习的开展, 都离不开兴趣这个关键因素, 因为只有以兴趣为切入点, 才能够保证后续教学的顺利实施, 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正因为这样, 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 必须先及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 也才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使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二、合理地设计合作思考题目

合作学习的开展, 需要以思考题目为基础, 换言之, 只有科学的、合理的以及适合的思考题目, 才能够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正是因为这样, 高中物理教师在推动合作学习开展的同时, 必须从根本上以学生的学习现状为基础, 合理地设计出合作学习的思考题目, 比如说难度要适中、题材要新颖等等, 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需求, 也才能够真正地促进教学的发展。

三、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的开展, 不仅是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而且能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换言之, 就是要在合作学习的作用下, 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自主思考。正因为这样, 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必须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 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分组学习, 其开展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 而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必须以实践教学特点为基础, 进而才能够探索出科学的、适合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的目的。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 而如果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进而简单地探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初艳萍.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现代教育, 2011 (Z1) .

8.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体会 篇八

在新课程背景下,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升教育理念,更要将理念化为教育实践。关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引入课堂有许许多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下面就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眼中有学生,注重学生的活动设计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现新课程自主学习的理念

理想的课堂应是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的课堂,要将学习过程交还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要强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比如在教学长篇戏剧的节选课文时,布置课前准备让学生查阅相关内容,如作者的创作情况、所处的时代背景、全篇的故事梗概等。在新课导入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可对关键的信息进行概括,并作适当补充。在剧情介绍环节,由学生完成剧情介绍。发言的学生可侧重介绍某一点,或是精彩剧情,或是剧中人物,或是本剧特点等等。在整体感知环节,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在文本研讨环节,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侧重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时,要注意让学生自行讨论、自我感知、得出结论。人物特点分析之后,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能加入表演则更好。

二、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体现新课程探究创新学习的理念

教学设计要有质疑探究的环节,这有助于把学生思考引向深入,在探究中创新。此环节要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提问要有梯度、有层次,以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要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走向;教师点拨要到位,要通过自己的点拨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注意探究的过程,切不可匆忙给出答案,要知道思维的过程比思维的结论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这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并能尊重个性,因而可以有效地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学生由生疑、质疑再到思疑、解疑,整个过程充满了积极求知的主动精神。这既是新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心中有学生的教学行为的具体体现。

教学设计要有拓展延伸环节,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如人物比较——与以前所学过的课文中人物比较。如比较鲁迅笔下的闰土、孔乙己、阿Q的异同,比较崔莺莺、林黛玉、杜丽娘的异同。这些类似研究型学习的教学设计,产生的不只是理解的深刻,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转变。

三、突出学习方法指导,体现新课程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

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比较阅读可从多角度、多层面、多范围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戏剧中人物性格的比较、人物塑造方法的比较、戏剧矛盾冲突的比较等等。

如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如何让文章充实起来时,教师可用细节描写的典型语段,让学生通过阅读研究,总结出语段的写法,明白典型语段之所以感人,最成功的原因是运用了细节描写,这就为学生模仿、运用以至最终内化这种方法铺平了道路。

再如让学生朗读课文,经常有老师提出要“读出感情来”的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老师都可提这样的要求,许多老师不知道应该怎样教会学生“读出感情来”。其实,语文老师可自己范读,让学生模仿和感悟或利用“情调的把握”“语速的控制”“音色的变化”“轻重音的体现”“停顿和延续”等术语来点拨学生如何朗读等等。

优秀的教师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培养能力,获得健康人格。

四、纠正教学实践中的某些偏差

新教学理念并不是在空中飘忽不定的氢气球,它总是建立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的。我们在探讨“如何把新课程理念引入课堂”这一论题时,也应该把它跟具体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否则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偏差。比如:

1.不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使用越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学生的回答正好符合预设的“参考答案”的就点击出来,学生的回答是预设中没有的就置之不理。有时学生的思维刚打开,老师却又把多媒体打开了,画面的呈现替代或干扰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是“技术至上”的理念和行为,是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2.不能辩证地看待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看作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完善,同时也要看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可能有的缺陷。任何学习方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合作”学习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学习依赖性,“探究学习”可能会导致某种程度的低效和无谓的重复。只有对不同的学习方式采取辩证的态度,认真分析其潜在的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得新课程的“形”而忘其“神”。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有些老师一提“自主”就“失语”,将语文课上成学生自己主持的“班会课”、“演讲课”,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一提“合作”就组织学生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进行多媒体演示,一会儿又是口头上热闹愉悦的无穷无尽的“串问”,表面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似乎学生们个个参与其中,而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环节的实施和课堂运作中,不能只追求课堂形式的活跃,应该想方设法将文本的学习体验落到实处。

上一篇:《普罗米修斯》激情教学设计下一篇:焊装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