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

2024-06-09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精选11篇)

1.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 篇一

第一、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一测”后,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个别学生分数不近如人意,要找出问题,根据个人情况要加以重视,是基本概念、理解问题出错,还是应试过程中粗心大意、不良习惯造成的,要归纳错误原因。 第二、二轮是专题复习,以力学和电学为主,仍要抓住中档题和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题目要认真地进行思路和方法的总结,进行综合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分析解题能力。在此期间,做一些基本综合模拟卷,但难度不宜大,强调对知识和概念的熟悉,起到温故和记忆的作用。 第三、重视基本实验的复习,对所做过的19个实验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进行规类和总结。实验题一般是两个题目,一个是做过的实验略有变动,另外一个是以熟悉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在一个新的实验背景下灵活应用的问题,可能是设计型的实验中的数据的处理问题或者测量问题等,难度一般不大,但是得分率却不高。在进行实验复习时,一定不能走过场,要进行系统强化复习,而且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复习。 第四,最重要的是要抓好高效率学习时间,科学而合理的计划对你现在来说至关重要。

2.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 篇二

一、立足教材, 依托理化, 促进教学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数学教材里不乏一些物理的知识点。如在八年级下册分式教学中引用了八年级物理电学中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这个实例。教材的处理仅仅是利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和比的基本性质, 用其中一个量R1来表示另一个量R。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我们曾经也是受教育者, 知道电路的电阻规律的重要性, 所以, 在处理这个例题时, 应当不局限于这一个问题, 而应在问题之后, 继续追问:“如果是要求用R来表示R1, 该怎么做?”并且, 物理学中的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进度与本节课的教学进度几乎是并行的, 所以在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适当地多练习一下这个规律, 对物理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对于一部分初中生来说, 他们认为数学教师不懂得物理和化学, 而对教材做这样的处理, 就会使学生眼前一亮, 原来数学教师也会物理, 从而使得学生“亲师信道”, 促进了教学, 并且使教学更高效。

类似的问题还有在进行反比例函数的教学时, 引入了杠杆平衡原理的问题, 而杠杆的问题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巧妙的用力”这一单元中就已经涉及, 且在初三物理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所以,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教师也不能仅局限于解例题本身。

二、立足学生, 依托理化, 促进教学

小学阶段的科学和初中阶段的物理化学, 就是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自然科学知识。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这些自然科学的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进一步了解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

例如, 在学习函数的类型、函数的图像等知识时, 虽然在初中阶段, 要求讲的内容是正比例、反比例函数, 一次、二次函数, 对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这样的函数并没有提出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涉及这样的问题, 比如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对称轴x=h, 本质就是一个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为x=h, 函数值为y取任意值的函数的图像。类似这样的问题, 在物理化学的教学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八年级物理热学部分中,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部分中, 溶液的PH值等于7的图像……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如果不加以必要的说明, 在学生学习物理化学时, 理化教师就要从数学的角度加以讲解。因此, 我们数学教师就有必要借用理化的一些知识作载体, 来丰富数学的函数体系。这样, 可以达到既补充初中函数体系, 又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知识作了必要的铺垫,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三、立足评价, 依托理化, 促进教学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对于评价方面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 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而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

河北省2010年数学中考题的第23题, 是一道以“曲柄连杆机械传动装置”为原型的较难试题。对于该题的命制, 命题组早在2007年就有了构思, 但基于找不到问题的出处, 所以一直被搁置, 后来命题组发现了物理教材中有关于这个题的类似装置图, 才在2010年的中考题中摆在了第23题。该题通过图示标注了滑块、滑道、连杆等相关概念, 发掘并串联了点与点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或数量关系) 、切线的判定、圆的轴对称性等圆中的重要内容, 突出了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它既要求学生善于对新情境、新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和整合, 形成对概念的认识, 又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迁移、拓展、变形应用。这里的“新情境、新信息”即物理中的“曲柄连杆机械传动装置”。

基于这个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适当挖掘物理化学中一些可以为数学创设情境的材料, 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理化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反复尝试, 积极探索, 从而使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立足教师, 依托理化, 促进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育的主流话题。可以说,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没有教师的成长, 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就不会取得成就。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的内容。林崇德教授把教师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一般性文件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掌握本体性知识对教师有四个基本要求:一是对学科知识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二是既懂得本学科历史又掌握该学科新进展;三是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四是能把本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学科造诣, 并能清楚表达。第三项要求, 不光适用于新教师, 也适用于从事了十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

对于很多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而言, 本学科的知识经过了多年的积累, 达到了较为丰富的层次, 但也仅限于所教学段。2012年暑假在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院开展的河北省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中, 有近一半教师的学历属于后取学历, 而且与所教专业不一致, 多为汉语言文学、政教专业。这些教师在谈到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时, 仅仅是很肤浅了解, 对于数学在理化学习中的影响及可用来辅助学习数学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知之甚少。因为, 数学教师很少去了解物理和化学的教材知识体系, 同样, 理化教师也很少了解数学的教材知识体系。这样就造成了在初中学段, 数理化教师各教各的课程, 没有掌握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故此, 我们可以采取同年级的理科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使得我们的备课更充分, 教学更有效, 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3.揭秘“我爱中学生数理化” 篇三

数字谜是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它的特点是将算式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字母、汉字或符号等形式来表示,且在同一个算式中,相同的字母、汉字或符号等代表相同的数字.当然不同的字母、汉字或符号等代表不同的数字.解决这类问题的分析思考方法一般是:审题,寻找算式中的数量关系,寻找突破口、检验求解,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现在,让我们来用“我爱中学生数理化”几个字做个数字谜题目.

下面的乘法竖式中,“化”字代表最大的一位整数,其他不同的汉字分别代表不同的一位数字.请你将这个文字算式翻译成数字算式.

我 爱 中 学 生 数 理 化

× 化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我

让我们来理一理思路:

由于明确告知“化”字是最大的一位整数,故是9;

又因为9×9=81,所以“我”字一定是1,进而可推知积为111 111 111(即9个“我”字是9个1);

由9×9=81,进位数是8,可知“理”× 9的末位数应是3,因为8+3=11,所以“理”字一定是7;

由7×9+8=71,进位数是7,推知“数”× 9的末位数应是4,因为7+4=11,所以“数”字一定是6;

由6×9+7=61,进位数是6,推知“生”× 9的末位数应是5,因为6+5=11,所以“生”字一定是5;

由5×9+6=51,进位数是5,推知“学”× 9的末位数应是6,因为5+6=11,所以“学”字一定是4;

由4×9+5=41,进位数是4,推知“中”× 9的末位数应是7,因为4+7=11,所以“中”字一定是3;

由3×9+4=31,进位数是3,推知“爱”× 9的末位数应是8,因为3+8=11,所以“爱”字一定是2.

因此,原算式就可以翻译成:

12345679

×9

111111111

这个数字谜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数学的知识海洋里有很多令人拍手称赞的趣味问题,让我们努力学习,一起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吧!

4.中学生数理化 篇四

中国优秀教育期刊《中学生数理化》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纯教育类刊物,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银奖),蝉联国家优秀科技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的教育学术权威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为大32开,共96页。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省级学术期刊,本刊曾蝉联三届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双百期刊方阵,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常任理事单位。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课程解读、习题点精、实验探索、尝试创新、易混概念辨析、名师专题讲座、解题思想方法、学习障碍分析、命题趋势、试题研究、心理调适、热点透视、观察思考、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编辑部地址: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1-1098/O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2215

顾问单位: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刊名题字:华罗庚

来稿须知:

1、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稿件所述主题明确,语言流畅,层次清楚,确保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2、论文格式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单位所在城市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参考文献等。

3、投稿时请提供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4、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5、所有来稿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通过电子信箱回信,请注意查收。

6、作者务必在邮件中注明自己详细联系方式,以便及时给予答复,邮件主题:《中学生数理化》投稿

5.初中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实施方案 篇五

一、组织机构: 理化实验考试领导小组 组 长:于国恒 副组长:师家峰 王明刚 成 员:袁志坡、刘宝政、李勇、芦春利、解志强、孙茂和、李文献、周春来、杨宏志 下设考务办公室 主任:袁志坡 成员:周春来、杨宏志

二、考试管理与考试对象 考试对象为故城县范围内所有参加 2011 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的学 生。

三、命题原则及范围 2011 年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内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 准(实验稿)》、《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学生基本实验操作 技能范围内,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体现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四、计分与应用 2011 年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两科满分均为 100 分。考生在考试 前采取现场抽签的形式,确定两科中的一科进行考试。考试得分按 10%折算 后(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计分,满分 10 分)作为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 入中考总分。

五、命题及考试时间 全县统一考试时间为 4 月 28 日-30 日,自 4 月 28 日上午开始考试,每场考试时间均为 10 分钟。

六、考试费用 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所需费用,在中考报名考务费中列支。

七、考点、考场设置

1、为保障考生安全,方便考生,2011 年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原 则上考生不出乡镇,每乡镇设置一个考点,考点的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装备必 须达到标准要求。依据我县实际情况,郑口镇设坛村中学、育才中学两个考点,聚龙中

学、成龙学校各设一个考点,其它各乡镇设一个考点,考点设在乡镇所在地 中学。精英学校考生到郑口镇育才中学考点参加考试,其他各民办学校考生 到本乡镇中学考点参加考试。全县共设考点 16 个,考场 19 个,其中坛村中 学、育才中学、聚龙中学考点各设两个考场,其他考点均设一个考场。

2、每个考点都要设置考务办公室、后勤组、保卫组、登统室、试卷保 管处、考生点名处和待考室。

3、每个考场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台和实验器材。凡属考试中不断更换 的器材应在相邻实验台上存放足够的备用品。实验台

学、成龙学校各设一个考点,其它各乡镇设一个考点,考点设在乡镇所在地中学。精英学校考生到郑口镇育才中学考点参加考试,其他各民办学校考生到本乡镇中学考点参加考试。全县共设考点16个,考场19个,其中坛村中学、育才中学、聚龙中学考点各设两个考场,其他考点均设一个考场。

2、每个考点都要设置考务办公室、后勤组、保卫组、登统室、试卷保管处、考生点名处和待考室。

3、每个考场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台和实验器材。凡属考试中不断更换的器材应在相邻实验台上存放足够的备用品。实验台题签上要标明考试题目、要求及实验用器材,并标出试题签号。同时准备好与试题相应的签号,供考生抽签用。

4、考场要划定警戒区。学生成绩登统室要设在警戒区范围内,除考生和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入内。所有考务和工作人员必须佩戴标志。

5、各考点要搞好考试环境建设,张贴《考生须知》、《考生违反实验操作考试纪律的行为和处罚》等规定、标语和学校平面图,存车处、饮水处、厕所、医务室、点名处等要有明显标志,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

八、考务人员的选定

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主监考人员不得监考本学校考生。每个考场设主考1名,主考助理2名,监考若干名(按两名监考人员监一名学生的原则确定),主考由教文体局统一安排,主考助理由本学校理化教师担任,监考由各乡镇小学教师担任(具备教师资格,并持有县级以上教育管理部门颁发的《教师资格证》)。聚龙中学、成龙学校考点监考教师由郑口镇中心校派出,其他考点监考教师由各乡镇中心校统一安排,统一组织。

各学校要认真选派考务人员参加培训,确保考务人员严守考试纪律,熟练、准确地掌握实验操作要求和工作程序,确保考试能顺利进行。各考点还应按以下标准设置考务人员:

每考点设考点主任1人(由考点所在乡镇中心校长担任),负责本考点的全面工作;各考点设考务办主任一名(由考点所在中学的校长担任),具体处理好一切考务工作及后勤工作。

每个考场设实验教师1名,负责准备、补充、调换考试用的实验器材。设领考员1名,负责引导学生按时进入和退出考场,掌握学生缺考情况并及时与主考联系。设抽签员1名,负责组织考生抽签,确定考试题目和实验台号。

每考点设信号员1名,负责发出考试开始及终止信号。登统人员3名,负责登统考生成绩。录入人员3名,负责把考生成绩录入为电子信息。点名人员2名,负责组织考生按顺序点名进入考试区。保卫人员1名,负责维护考点秩序。医务人员1名,负责对考生及考务人员临时伤病进行急救。

考务办公室2-3人,负责考点各项安排、考场禁区、点名处、存车处、抽签处的划分,各种标语、标志、考生须知、处罚规定、实验桌号、题签号的书写

九、考务工作管理

1、各考点主监考和考务工作人员务于考试前一天(4月27日)下午2:30准时到达各考点,开始考前培训。同时各考点向教文体局电话汇报考务人员到岗情况(电话:5328165)。由乡镇考点主任和考务办主任负责安排培训

工作,培训内容为《考务人员守则》、评分标准及考试程序等有关知识。经县培训的主考人员和学校安排的主考助理要对监考进行严格业务指导和培训。县局派往考点的巡视员协助考点主任做好各项相关的工作。考试期间,考点主任、考务办主任及相关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各考点要强化培训,确保考务人员严守纪律,熟练准确掌握评分标准和工作程序,经培训合格者方能上岗工作。

2、参加考试的考生由所在学校负责组织准时到达指定考点。考试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离开考点。考试期间,要确保考生人身安全。

3、每场入场前10分钟,各学校负责按学生考号顺序的大小由一名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考点点名处,等候领考员带领去考场抽签。并将学生理化实验考试成绩登分表交与领考员(如有缺考者,将缺考考生在登分表其所在位置备注栏内填写“缺考”两字)。

领考员在点名处按登分表上考号顺序点名,核对12名考生,无误后,于入场前3分钟带领一组12名考生去考场门口抽签,(每个考生只抽一次签,题签应放在不透明的桶内),确定考试科目和题目。入场信号发出后,领考员将登分表交予主考助理,由一名主考助理组织刚抽签完毕的考生入场。领考员则带领刚退场的考生退出考场,回到点名处,再按上述程序工作。考生按所抽签号入座后,将准考证和题签号放在桌子左上角,监考查对准考证,题签号与实验桌号是否相符,无误后,让考生在评分卡规定的地方,如实填写考点、准考证号,题签号。考试信号一响,主考宣布“实验考试开始”,监考要以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根据评分标准在评分卡上用红色笔为考生评分,评分卡涂改无效。每场考试结束的信号响后,主考宣布“本场考试结束,起立,考生携带准考证退场”。监考将考生实验记录单和评分卡签字后交主考助理,由主考助理认真核对扣分原因和评分结果,经主考验收无误后签字,分别按成绩登记表的先后顺序整理、装订,由主考将评分卡和登分表及时送登统室。主考助理收回题签,交给本考场抽签员,以备下组抽签用。每半天考试完毕后,评分卡、登分表交考点试卷保管处封存。

十、登统

1、各考点登统室除考点主任和巡视人员外,其它考务人员不得进入,主考将评分卡交登统室后立即离开不准逗留。登统人员按要求认真核查、统计学生成绩,将两名监考评分折算后,作为学生成绩进行登统。要如实填写登分表一式3份并签名,第一、二份交局电教仪器站备案,第三份留学校。各考点学校在考试结束当天由巡视员带回所有考生成绩登记表两份、评分卡和考生准考证交电教仪器站封存,以备核查。同时由各考点学校将考生成绩录入微机(录入成绩时,必需有3人,其中一人读考生考号、姓名、成绩,一人录入,另一人检查,特别要注意考号、姓名、成绩一定要正确),4月30日前将成绩发电子邮件到局电教仪器站信箱:HBGCJY@163.COM(说明:

1、登分表用excel形式。

2、在备注栏中注明缺考考生,3、学籍不在本校的考生在备注栏中注明)。

2、要认真核查评分卡和登分表。评分卡、登分表上所填内容涂改无效,特殊原因确应修改的,由考点主任、考务办主任及监考人员共同在涂改处签字,并在备注栏内说明原因,方可有效。违反以上规定者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一、其他事项

各学校要加强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管理,在组织考试过程中,要认

真执行本意见。如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情况,报县教文体局电教仪器站。在考试工作结束后,各学校要认真总结,并于2011年5月10号前书面上报。注:理化实验考试不再报名,完全采用信息技术考试报名信息,望各学校认真组织,确保考试能顺利进行。

附件一.doc1、考试时间表

2、理化生实验操作考务人员守则

3、实验操作考试考生须知

4、考生违反实验操作考试纪律的行为和处罚

5、考场实验桌次安排

6、签号

7、故城县初中毕业生理化生实验考试考点安排一览表

附件二:成绩登记表.xls

上一篇: 2011年中考信息技术考试考生包下载

下一篇: 做好2011“对标纲要、认真承诺”

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

搜 文章

索:

||||||||| |

6.初中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工作,将认真执行学校和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并继续参加各科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达到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且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提高本组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总之我们将立足于课堂教学,务实求真,开拓进取地将理化生教研、教改、培训等工作做好,作出成效来。使教研活动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每位教师、服务于课堂的基本理念。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化组教师共有6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有了较高的认识,自觉性、主动性均较高,活动的开展得以较好的落实。

三、基本目标

1.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如何评课,如何说课,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

2.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定期对本组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突出案例培训及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努力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组织指导好备课组活动

四、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明确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各备课组都要求有中心发言人,每次确定一个中心,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2、组织好公开课,加强集体研讨

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又一种形式。认真搞好公开课教学活动,每个听评课都要落实并有记录。同时,对于每个公开课我们都要积极发挥群体力量,对教案仔细分析研究,对课堂结构仔细推敲,对板书精心设计,提高整体实力。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明确教材的编写思想、内容体系、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把握特点和教学要求,按各项要求,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4、狠抓九年级理化教学

毕业班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重点,也当然是教研组工作重中之重。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本学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很好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6、加强课外辅导

对于少数学生来说,他们精力充沛,爱好广泛,想象丰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加强平时的课外辅导,提高学科专业知识。

7、确立“科研兴教”的思想,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

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精选课题,深入钻研,及时总结,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形成一个人人参与教科研的很好氛围。

8、多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7.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 篇七

1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以往济宁医学院卫生检验专业的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和生物材料检验等四门专业课程安排在大五上半年开设,正好与考研复习时间相冲突,很多学生忙于考研复习,忽略专业课的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不去上课,所以课程教学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适当调整了卫生检验专业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开设时间提前至第八学期。

另外,食品理化检验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掌握与巩固。食品检验的一大特点是食品种类多种多样,组成复杂,污染各异,相关的检验项目繁多,而本课程在卫生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是教师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因此,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实验教学学时,将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在实验课中讲解,充分利用好每堂课。

2 根据济宁医学院卫生检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

食品理化检验所采用的教材虽然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加强了食品前处理的内容,增加了兽药残留、保健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检验等三章。但是,考虑到所学内容应该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还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适当地安排一些学生自学的内容。对学生接触过的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等内容,教师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讲清分析测定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把重点放在实验教学上。对学生没有接触和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检验、转基因食品的检验、食品掺伪的检验等相关内容,可多花些学时,将教学延伸至课外,既增加趣味性、实用性,又促进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加强课程与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关注食品理化检验标准和分析技术的更新,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补充新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将国内及国际最新的检验标准及时纳入到教学中并及时将目前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启发性和新颖性。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和推荐的理化检验技术作为重点,使学生了解检验技术最新的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

同时,作为和食品理化检验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课程,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根据食品理化检验的特点,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强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增加实验教学学时基础上,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增加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将每个实验项目由4学时增加到8学时。首先,编著了《卫生检验实验基本能力与技术考核手册》将所开设实验项目细化,每一实验步骤都提出具体的实验操作要求和评判标准,目的是在于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和规范。 其次,让学生熟悉食品分析检测的一整套程序。在实验中,样品前处理、试剂配制与标定、仪器设备的使用等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充分使学生完成整个的检验项目,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准备实验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原则上由学生自己解决。指导教师工作时对实验的准备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评判。另外,试验分组进行,提高实验时效。食品理化检验样品种类繁多,并且其分析方法和样品处理方法也非常众多,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可能接触到所有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为此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和样品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如在进行无机元素检测时,有些样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有些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有些样品采用干法灰化处理,有些样品的采用湿法消化处理。总之, 学生在一个实验中就可以了解多种检测和样品处理方法,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可以总结每种检测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加以指导和监督。

3 教学方法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济宁医学院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只注重传授学生知识,缺乏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必须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1,2,3]。

3.1 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以其真实、形象的教学案例为基础,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互动等优点深受学生欢迎。生动鲜活的案例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兴趣[4]。在食品理化检验教学过程中选择国内外有关原料供应、食品生产、流通、储运等各环节理化检验或监控一些典型的、针对性强的实际案例资料,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对实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和结论的总结,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准备。

3.2 研讨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研讨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确定研讨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主要形式是学生个人在课前查阅资料准备素材,在课上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最后教师做总体的点评)[5]。教师课前确定研讨主题,比如在讲授“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验”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规定每组研讨的内容(例如“走进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天使还是魔鬼?”,“我们身边的转基因食品”,“怎样检测转基因成分”等)。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撰写论文的方法,自己到图书馆检索文献、研读资料并撰写讲稿。学生在自研的基础上,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弥补认识理解的不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混战”的场面,每一个小组推选自己的“主讲人”,在全班以讲课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听课、评课,并针对文章提出问题,由讲课同学当场答辩,本组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最后,每组根据发言情况进行总结提高,讲评完毕,教师作一个简要的系统性总结和评述。

4 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检验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又是评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改革效果的方式之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往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考核都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闭卷考试,以该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标准。众所周知,单一试卷考核方式将带来许多问题: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知识面狭窄,不会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只是得其“鱼”而缺其“渔”等等。为了避免这种一锤定音的情况,目前采用多方面,多角度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定,即每位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都是由平时成绩( 学习态度、考勤、课堂提问情况、课堂纪律等方面) 、实验成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报告)、闭卷考试即期末成绩三者结合而得到的,通过这样的考评方式,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解决了以往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以后的学科考核中,还将进一步进行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考试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6]。

5 加强课堂教学与社实践相结合

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门和实际紧紧结合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不被局限在有限的课堂知识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扩大具有食品检验工作岗位的实训基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食品检验相关的实际工作,不失时机地结合所见到的仪器、实验室、检测实际等巩固食品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参加生产实习时,虽然学生离开学校,但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联系,让学生时刻在自己的“掌握”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食品理化检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实际中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卫生检验专业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等措施,多管齐下,使教学目标更具体化、清晰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深受学生欢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打下了扎实的食品理化检验理论基础,受到卫生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了解食品理化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摘要:针对卫生检验方专业课程特点,因材施教,对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追求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荣珍.《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59-160.

[2]黄丹,刘达玉.对《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3(5):108-120.

[3]陈伟,蔡艳,戚向阳.对食品化学与理化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4):105-107.

[4]辛莹,陈风雷,陈丽,等.浅谈医学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04-105.

[5]潘宗预,潘登.采用“研讨式”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9(4):83-84.

8.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 篇八

1.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包括理论与实践价值)

(1)选题依据:根据大庆市教育科学2013年度“十二五” 规划课题申报指南所列举的研究领域及选题方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基础自拟。

(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被誉为美国20 世纪最富盛名的教育家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基尔帕屈克教授所认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不是让你知道什么,而是让你知道如何寻找需要的知识。正如,互动式教学的目标并不是教给学生死的数据和事实,而是要教学生掌握“批判、辨证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们能在互动环节中掌握寻找需要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互动式教学的探索过程中,要考虑适用的教学环境,只有因时、因地、因人的适当采用,才能在高校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取得最好的效果。

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侧重于两点:一是对教师特征或品质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有效性首先被认为是教师拥有某些特点,特别是人格特征或品质的结果,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因而侧重研究这些特征或品质。二是研究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等。他们的研究基本没有关注课堂中所发生的师生活动,特别是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国内研究者对高效教学的追求和互动课堂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在发展,但是比起国外相关研究,我国的有效教学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方面,对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第二方面,引鉴国外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居多,而真正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对有效教学的要求的论文太少;第三方面,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学生有效地接受书本知识,而对怎样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和主动地去发现学习的研究,怎样通过师生、生生在课堂上的有机互动来实现教学高效,可以说还不很成熟。第四方面、课改实验区总结出的成果多为操作策略,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对教师在教学互动中的作用关注不够,对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幸福体验关注不够,还没有一个学校将互动策略和高效目标有机结合。他们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一套指导教育薄弱地区学校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策略。

(3)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选题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落后的课程观念,推进新课改,提高校本教研和学校科研的质量,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式、策略和基本规律;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快乐高效的学习,实现学习革命;全面达成育人目标,探索一条适合初中教学实际、大面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新路。

(2)有利于为初中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搭建新的课改平台,促进教师的成长。

研究价值:

(1) 对解决城镇初中在推进初中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示范作用。

(2)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于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切实增加教师的事业成就感从和从教自豪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1.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和高效益。互动: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教学互动是一种课堂教学操作策略,旨在通过课堂上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学生学习的高效和教师教学的愉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2.研究的目标

(1)探索出适应于初中课改背景下的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在班级学科试点,总结经验, 年级学科推广。

(2)探索出适应课改背景下高效互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3.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2)高效互动课堂学科教学策略构建及实践的研究。

(3)高效互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4.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互动是在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且将极大的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積极性,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将得到充分的施展,学生的品位、意志和作为也将有很大的提高。本课题重在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流程,注重自然生成课堂状态,把教师的高效愉悦的教和学生高效快乐的学在课堂中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体验,也关注教师的发展和幸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实现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具体措施、实施步骤和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主要阶段性成果与最终研究成果的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不少于2000字,可附页)。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措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总结前面一段时间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经验。

(2)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课题的选题。

(3)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论证和修改;(4)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第二阶段为中期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1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理化生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

(2)文献比较研究。

(3)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研究研讨会。

(4)每学期开展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理论、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课题研究阶段性评比。

(5)加强反思总结,调整研究方向,使其更切合实际。

第三阶段为后期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7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收集课题研究实施中材料。

(2)形成终期成果。

(3)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2.课题研究方法

(1)变量实验法、对比法。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期测试,使实验班与对照班具同质性,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变量,对照班不施加实验变量,实验班与对照班按同一标准、同一程序、同一时间进行,然后比较研究。

(2)案例分析法通过组织听课、讲课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确定系统可行性方案。

(3)问卷调查法,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等。要求课题组成员对高效课堂出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并做好记录。每学期上交一篇课题研究的个案分析,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组教师会议,讨论、交流研究的内容,相互进行借鉴,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

3.预期研究成果

(1)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实材料、文字资料。

(2)问卷调查。

(3)研究报告,学术论文集。

(4)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公开课集。

课题可行性论证:

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基础(前期研究或认识、已有成果);

·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参加者学历、职称、年龄、学术经历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分工);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5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促进者、成功的组织者、平等的合作者。认知心理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我们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得出知识获得的过程。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师生之间要坦诚相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重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教师的任务是搭建脚手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线索,鼓励学生自生项目,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深入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实践基础: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下,绝大部分老师都在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去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能够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积极探究,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们的努力,课堂教学收到了实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现状:城镇初中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传授,又由于有些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强硬,很多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没有,导致很多有必要的实验没有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操作,感受不到科学现象的奥妙,对物理前沿的知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师生互动仅是“蜻蜓点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以及师生的互动合作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脱离了师生互动的数学课堂就显得单一、沉闷,教师的教学势必会收到事倍功半之效。同时缺乏师生互动的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显得严肃,缺乏自然与和谐。学生之间不能很好地形成互动协作的伙伴关系,教师又不能为课堂提供互动探究的条件,老师讲得很吃力,學生学得很枯燥,很疲劳。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课题主持人申敬红所主持的科研课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研究》已结题,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本人多次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均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曾获得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大庆市校本培训先进个人,大庆市“三八红旗手”,大庆市优秀教师,县教科研骨干教师,县优秀兼职教研员,个人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有一定的影响力。

课题组成员分工:

第一组:组长:陈婧 组员:刘华 何冰冰 纪海泉 张永

任务:录像课

第二组:组长:包凤权 组员: 陈彦章 金鑫

任务:课题研究方案编制

第三组:组长:张玉梅 组员: 郑玉国 石敬坤

任务:问卷设计调查

第四组:组长:于洪霞 组员:刘桂玲 赵明荣

任务: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办学之本,针对目前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2)有成功的经验作基础:我校理化生组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上学期刚刚结束了课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研究》的研究,积累了许多的成功经验。

(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立足于实践研究。小组内要及时召开会议,及时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认真撰写論文。

二、研究情况

根据《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我们课题组于2013年7月召开了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总结了前一段时间课堂教学中师生高效互动的经验,确定了《十二.五》课题的选题,商议研讨了如何填写《申请.评审书》,确定了主要参加者;2013年10月初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对课题的来源,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的范围,核心概念的界定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论证和修改,并于10月9日正式填写了课题《申请.评审书》;2013年12月23日,课题正式开题,县科研所徐所长等五位专家亲临指导,高屋建领地为我们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开展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帮助我们校正了航向,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增加了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使课题的研究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依据专家组的意见,我们在以下七个方面做了变更

1.时间的调整:2013年7月改为2013年7月初

2013年11月改为2013年11月末

2013年12月改为2013年12月末

2014年11月改为2014年11月末

2015年7月改为2015年7月初

2.变量实验法改为教育实验法

3.问卷调查改为调查报告

4.录像课改为体现《初中理化生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录像课集

5.增加:评价体系的研究

6.增加:成员分工表

7.增加:成员分工中组长的分工,包凤权,负责课题成员的分工,成员的培训,成果的上报,问题的解答,各项工作的协调。

2013年12月,申敬红被县中教部禹主任任命为新浪show管理员,这样可以通过这一交流平台与全县物理老师共同商讨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等,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双赢,达到了“墙内开花墙内香”的目的。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陈彦章、张永、刘桂了国家和省级培训。

2014年2月和2014年4月课题组组长包凤权分别做了题为《如何创建高校课堂》和《高校课堂22条》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参加并记下了详细的培训笔记,明确了高校课堂教学策略,并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无效劳动,提高了课堂效率。

2014年3月,申敬红和刘华参加了大庆市教师修学院举办的“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培训班,完成了《教育科研研究过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科研成果的表述》、《课题研究材料的整理与撰写》学习任务。

2014年4月张玉梅,刘华参加了我先县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并于同年9月参加了全县青年教师大讲赛,申敬红、张永、包凤权、赵明荣指导老师和大讲赛的评委。

2014年5月至12月,课题组成员先后进行了录像课的录制工作,课题组将所有录像课的材料编制成录像课集保存了下来,为进一步研究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积累了十分有价值的材料。

2014年9月课题组的申敬红、张玉梅、陈婧、包凤权参加了大庆市首届中小学优质录像课活动。

2014年10月申敬红、张玉梅、张永参加了黑龙江省教师培训。

2014年11月申敬红、张玉梅、刘华、何冰冰在我校高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分别上了《电阻和变阻器》《凸透镜成像》《常见的酸和碱》《氧气的性质》观摩课。

2014年12月张永参加了黑龙江省远程教学设备使用培训,并将其培训内容与大家分享,部分教师将其所带回的软件录入电脑中,并应用于堂教学实践中,让课题组老师真正享用了培训的效益。

2014年12月于洪霞参加了市级科研课题《优化集体备课的研究》(已结题)。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理论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制定《理化生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理化生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理化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如下:

(一)理化生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在,在备课时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及问题要充分预设,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合理地讲练,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2.学生方面

(1)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要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关注

(3)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关注

3.教法方面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目的就是要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二)理化生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

1.动机因素方面

(1)师生之间在人格平等。

(2)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

(3)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

(4)师生之间要互相信赖。

(5)师生之间要互相学习。

2.认知因素方面

(1)给学生独立人格的空间。

(2)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4)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5)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 6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3.实际操作方面

(1)巧妙设计问题与情境,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

(3)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实现有效的人机互动。

(4)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的情感互动。

(三)理化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在反复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参阅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我们制定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和《课 堂 教 学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旨在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以客观公正地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名称__________评价人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评价时间__________

要求随堂听课的老师在进行评价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零距离的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激励性原则

2014年1月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差,从调查问卷中,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

1.部分课题组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够平等,教师放不下权威的架子。

2.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不能够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3.部分教师存在满堂灌,拖堂的现象。

4.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

5.部分学生不能够踊跃参加各项学习活动。

6.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

针对这些现象,课题组于2014年10月召开了案例交流研讨会,为此,课题组与教务处联合,对存在问题的老师进行了谈话提醒,并且新老教师结成师徒队子,以老带新,跟踪听课,时刻关注关注其课堂动态,有问题老师及时改正点缺点,使我们的理化生课堂教学实践了以下九个发面的转变:

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能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进步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9.学生实现了“三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

三、阶段成果

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都能够认真撰写论文,踊跃参加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及赛课活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2014年4月,刘华、张玉梅在县初中教师说课大赛分别获一、二等奖。

2014年6月,刘华在全县初中调研视导中所展示的《物质的鉴别》一课,被评为优质课。

2014年9月,在大庆首届中小学优质课录像评比活动中,张玉梅、赵明荣、申敬红的作品分别获一、二等奖。

2014年9月,在全县初中青年教师大讲赛中,刘华、张玉梅均获一等奖,刘华制作的课件被评为优秀课件。

2014年10月,在全县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资质教具评比中,张玉梅、刘华、申敬红、张永、纪海泉、陈婧的作品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2015年2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活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申敬红、刘华、赵明荣、张永的课例分别被评为一、二、三等奖。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刘华、赵明荣、陈彦章、张永所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014年5月,张永、陈彦章被评为大庆市教育学会系统“十二五”期间先进个人。

2014年9月,在全县初中青年教师大赛中,包凤权、申敬红、张永、赵明荣、分别被评为优秀评委和优秀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申敬红、刘华、包凤权、张永分别被评为市级、县级、校级优秀教师。

2014年11月,申敬红、刘华在省送教下乡活动中,分别进行了《力》和《燃料的燃烧与灭火》的展示课,均获得了省教研员的高度评价,其中申敬红本节课的录像光盘分别按要求送交省教研员和市教研室主任处,他们将对《力》这节物理课中的高效互动活动环节进行研究和借鉴,同时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学生,申敬红被学校推荐为大庆市师德标兵候选人。

以上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县科研所专家的理论指导,源自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源自于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密切配合,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会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努力,将课题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

1.课题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科研时间显得非常紧张。

2.个别课题组成员对个案的分析不够深入,不能带着问题反复思考研究,不能把常规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缺少问题意识。

3.收集的研究材料不够规范。

4.参加各级培训的老师人数较少。

5.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的研究沟通较少。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利用集体探究、同伴互引、骨干师范、网络交流的有效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2.进一步完善各种课题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开展好五月份的课题研究交流会,为课题结题做好充分准备。

4.增加教师教学、研究时的照片。

5.不断积累总结,不断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增强“先导”意识,增强“主动”意识,增强“过程”意识,增强“创新”意识,

6.更新知识结構,不断整合教材,巧妙挖掘课堂资源,争取编写出理化生校本教材。

7.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

总之,经过课题《初中理化生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使我们课题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项实践与研究紧密结合,充满探索和挑战,饱含人性情趣的事业。实践是研究的源泉,研究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会将“研究,实践”二者有机结合,走“科研兴校”、“科教兴师”之路,向科研要效率,让合作、学习、研究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常态,相信通过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一定会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真正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将以上教学策略内化为一种教学风格,展现在理化生课堂教学上,将理论最终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促进教育的发展。

9.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 篇九

西川中学

易兴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研究物理的同时也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辅助,而深入系统地学习物理更是一个掌握物理学中数学方法的过程。所以,重视数理结合对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初中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习惯、方法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已使他们有了某种“思维定势”,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仍摆脱不了数学模式,而且物理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都使他们对学习物理不适应;再者,由于物理教师,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对物理中所用数学知识在数学中的地位,以及对某些数学知识,学生是否学过,掌握的程度等等不够清楚,对物理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特点的区别不甚明确;加之,不太注意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学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数理结合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从我这几年的工作中总结的心得体会。

一、备课中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

数学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前提,是学习物理的工具。在备课中,应了解学生需具备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及对这些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学习物理尚缺少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和学生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的习惯和方法。根据以上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教案。如:学生已在小学学过长度、面积等单位换算,但小学的教师在数学中单位换算不写过程,只写结果这一特点,若在物理教学没有补充讲解单位换算过程,学生必然会出现类似于1.5米=1.5米×100=150厘米;1.5米=1.5米×100厘米=150厘米,等等错误。而且,我们物理习惯上的单位换算喜欢用字母来代替单位,于是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灌输这种思维。

二、教学过程注重承前启后,查漏补缺 在物理教学中,每个单元、每节课如涉及到学生已有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熟练,或数学要求与物理要求不尽一致等问题时,都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降低学习中的难度阶梯,引导学生把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结合起来,达到温故知新之目的。

例如:正反比关系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在初二学生学物理时涉及正反比的物理量时,可先复习正反比基础知识,结合物理意义讲解。到初三,学生在数学上学完正反比函数时,再进一步深化物理量的正反比意义,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接受和运用。

如果学生数学知识不足或掌握得不牢固,或学生对物理中应用数学知识时不注意物理学科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通过例题讲解,弥补不足。

又如:科学记数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负指数运算从初二开始经常用到,但科学记数法不是初一数学的重点,负指数到初三才学,对类似于这些知识就要多次讲练而补缺,以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方法、速度、精确度和准确度。再如:在解很多光学问题的时候会用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成都近些年用的物理教科书是教科版的,光学安排在初二上期学习,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初三上的数学才会涉及到。那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物理老师必须临时充当一下数学老师,给学生简单补充一下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三、强调数学与物理的区别

1.数学上的正负和物理上的正负不尽相同

在数学上是根据量的相反意义来决定正负的,而物理中则是物理量本身的意义。物理上常常用正负号来表示某些矢量在空间的方向或表示某些标量相对于规定值的大小。如规定了标准值后重力势能的正负、电能的正负、温度的正负等。物理中还常用正负号来表示物理量在某种意义上相反的性质。如电荷的正负、吸热和放热等。

2.数学上的等式和物理上的等式意义不同

在数学上,常用来表示两个等价的量。而在物理学中,等式联系的量除了有等价关系外,更多的是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一种量度关系或相当关系。如欧姆定律,就仅仅反映一个量度关 系。而有的学生单从数学的角度来考虑,给出了“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的说法。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是表示物质本身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与导体固有属性有关,而与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无关。

3.物理学中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与数学中的函数关系不尽相同 比如,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时,有时可以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数根,从数学上来讲,它们都是原方程的解,但在物理上却不一定都有物理意义,此时必须从物理量本身的含义、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实际物理问题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合理取舍。而有些学生在实际解题时忽视了物理背景,只从数学角度求解,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4.物理中的列方程与数学中的列方程的方式也不同

数学中只要数值相等便可列等式,而物理中不但要求数值相等,还要物理量相同。在解物理方程时,还要注意其结果有物理意义。再如:物理的计算,除了数据的计算,还有单位也在其中计算,这是和数学很大的差别。

类似这些问题及特点都应在教学中强化,防止学生数学“思维定势”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产生负迁移。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时,应通过对典型物理问题的详细分析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解决抽象物理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真正领会数理结合思想,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数理结合能力

1.注意数理结合教学的渐进性

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物理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具有渐进性。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教师对物理习题中数学知识的要求不应太多、太复杂。但必须让学生学会应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使他们意识到要想学好物理就离不开数学。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往往会更简洁。

2.重视语言之间的转化

如何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当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理解物理问题向数学模型转化的过程,而不能直接给出结果进行数学计算。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掌握这种通过物理问题分析和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方 法,培养学生将物理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另外,对数学结论在物理背景下进行分析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在解题过程中经常被忽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习题讲解中强调物理背景,不要把物理问题的讲解当成是数学问题的求解。

3.注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以数学为工具的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是从知识到能力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掌握其中的方法。学生常常因未能注意方法的学习而影响知识的获取及应用,所以教学方法很重要。物理学中与数学有关的科学方法有“数学方法”和以数学为工具的“数学抽象”及“数理演绎”等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应用数学方法的能力。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时,常常从特殊情况出发,类推出一般情况下遵循的规律。

教材中有很多数学方法是隐蔽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深入教材。在选择练习题时,有意识的选择这方面的习题,通过多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有的学生数学不错,但却不能应用在物理解题当中,这是因为学生大脑中缺乏数理结合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揭示习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

10.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 篇十

本学期我校理化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理化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理化课程改革和2009年中考导向,我们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理化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理化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中考指导意见》以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理化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1)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2)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理化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兄弟校经验,借鉴他们的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

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组员必须全体参加,活动时,听课老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推进县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理化合作教学的研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研听课、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理化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理化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理化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理化成绩比去年有所

突破。

理化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开拓性,实践性,导向性,探究性。

六、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理化专业各种培训,特别是有关中考动向的会议;组织教师撰写论文,进行评选。

2.搞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理化知识竞赛,并做好辅导与组织工作。

11.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 篇十一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实例教学 讨论课 统计软件应用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教改项目(YDJG10-02)。

当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杨振宁博士在评价中国教育时指出了两个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薄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缺乏”。希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数学课程之一,与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而以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常常是照本宣科,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强调详细的推导与证明,导致学生轻视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中解决实践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问题,忽视探究实践的培养,必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特征,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计划中,建议采取实例教学、讨论课、统计软件应用、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计划中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竞争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教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许多内容都与生产和生活实践紧密相关,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应用实例讲解,为学生做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际问题的示范。可以选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经典应用实例,例如常见分布各自的应用背景, Poisson分布常用于描述“单位时间内到达超市的顾客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路口的汽车数量”等,指数分布主要用于描述“等待(间隔)时间”、“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等,也可以广泛地从社会、经济生活中准备充足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鲜活的应用实例,这些问题不一定要太大,但要能够反映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如社会中的购买彩票的中奖率问题、估计一项新产品在未来市场上的畅销率、招聘过程中录取分数线的预测、医学中的新旧药品治疗疗效的比较问题;又如文献[1]就将古典概型应用于博彩领域、全概率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正态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学期望在求解最大利润问题中的应用、中心极限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通过插入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具体的理论知识,学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相关的实践,引入有趣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讨论课

由于应用的广泛性,许多专业都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必修课,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例教学中虽然列举了一些实际应用例子,然而所举的例子内容往往非常广泛,缺乏集中性和针对性,所以到了实际应用时反而不知该如何下手。为了使得学生清楚自己所学知识到底有什么样的应用, 可以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教学中采用讨论课的办法, 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专业教师协助讨论, 在学期中后期或学期末,学生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要求学生通过走访自己专业的老师、往届的老生、上网、图书馆查询资料等,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在专业中到底是怎么应用的弄清楚。尽管学生对专业知识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应用一般可以看懂, 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 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汲取知识, 然后学生将所查找到的内容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学生完成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所提到的知识加以规范整理, 教师将学生所提到的知识、问题进行串线, 让学生清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学习先后顺序等等。

讨论课真正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探讨和钻研的能力和习惯,通过互相切磋讲解, 使得不是很清楚的知识变得明朗化, 养成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对于专业知识的查询过程也能培养学生对专业资料的检索能力, 让学生清楚与他们有关的资料到底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 在具体的查询过程中都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对专业资料的占有能力, 开阔学生的眼界, 让学生能够站到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统计软件的应用

由于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多、运算量特别大,因此掌握相应的统计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在实际生活中无法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到真正的应用。

SPSS统计分析软件具有完备的数据存取、管理、分析和显示功能,可以简单而方便地进行各种分布的概率计算、作图以及表格的制订,实现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利用各种统计模型进行预测与决策。在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领域有着独特的便捷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其广泛应用于经济、金融、证券、生物、医学、教育、体育、旅游、农林等各个研究领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凡是用SPSS软件完成的统计分析和计算,可以不必说明算法,这足以说明SPSS软件在国际上使用的广泛度。

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教学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理论教学可以采用Powerpoint和SPSS相结合的方式,上课时使用计算机播放Powerpoint幻灯片,通过投影机把幻灯片显示在大屏幕上,教师可以一边操纵Powerpoint幻灯片,一边讲课。讲课顺序是:首先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静态地介绍理论,实例计算过程及其SPSS操作和结果解释,然后直接运行SPSS动态地演示整个数据处理操作过程。上机实验课可以在机房进行,由教师带教, 但主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SPSS 的计算机操作, 主要完成SPSS的基础操作和部分基础统计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应用特征非常明显的课程,在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都有其鲜活的应用实例。比如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参数的假设检验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两个单元上,增加让学生开展对统计数据的收集实践,以及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检验和一元线统计模型的建立,或让学生估计某一地区的汽车拥有量,去体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应用的广泛性等等。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SPSS统计软件解决相应的问题。在学生完成实践过程后,教师在教室介绍解题的思维、操作和分析过程, 然后使用SPSS动态地演示一次,目的是教导学生如何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与实际联系, 使他们能够真正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教学实际上就是把现实问题带到课堂上去讨论、分析、判断,客观上起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钻研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是担当课堂主角,运用、驾驭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分析决策的方法,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将过去所学知识串连起来, 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机体, 为学生进行探求提供空间。

结 语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实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开设讨论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应用的深刻的理性认识,通过统计软件及上机实验的学习又可以加强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最后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实际问题。但同时应注意,以上几种方法应是在一定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实施的,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才能运用,重视应用并不代表轻视理论。

参考文献:

[1]王妍.概率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J].中国传媒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14(1): 15-19.

[2]邓华玲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20(1): 34-37.

[3]何丽红.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6(4):42-44.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陕西延安

上一篇:创省级教育强镇 促教育均衡发展下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