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2024-11-03

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共18篇)(共18篇)

1.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篇一

高一地理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在一个多月的教学过程中,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应该说基本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备重难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同时还坚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探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

二、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困惑

1.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所以在教学中应试的观念还依然存在。

2.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

4.由于初中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看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我们的学生难以应付高中九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实行“题海战术”,抢占时间,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的时间很少,导致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所以地理的进度慢,任务紧。

2.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感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例如:在上初一地理地球运动这节课时,由于感冒嗓子很不舒服再加上嘈杂的课堂,顿时没了上课的情绪,忽然想到把课堂交给他们自己,可能是由于同情吧,这节课学生异常的认真并按照我的要求仔细看起书来,很快15分钟过去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声音很洪亮,各个显得异常兴奋。我坐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好几个学生转过身来偷偷的看着我笑,我想他们是没有想到我会和他们一样坐下听课吧。

学生刚上台时有些紧张,语言有点发抖,声音较小,但过会儿,就进入状态。下面听课的学生,对这种上课比较新奇,都在认真听课,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上面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解答,虽然有些解答不是很合理,条理性也不是很好。更精彩的是她还找了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公转,一个当太阳,一个当地球,非常认真细致,课上得比较顺利,下面的学生听的也比较认真。下课时,同学们热烈鼓掌,这种效果我事先是没有想到的,我给予讲课同学充分肯定,同时表扬了其他听课的同学。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3.高一新课程物理教学反思 篇三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先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使教学反思成为联系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

一、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的概念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与条件,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建构物理概念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推理、演绎、归纳等方法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让学生动手动脑,特别是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诠释具体的反复过程,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清晰而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只单一的记住概念的文字表述和数学描述,而要弄清其来龙去脉:为什么要引入它?怎样进行描述?通过什么样的探究得到结论?物理意义是什么?重要应用是什么?只有这样,物理概念才能深深扎根于学生大脑中,才会让众多的物理概念在脑海中印象深刻!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反思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经过反思,连续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在三个班实践中检验三种方案不同的实施效果,深化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并且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如自己设计一套教学方案先在自己班实践效果再和别人的教学方案的实践效果进行对比,来进行反思教学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我校的“周教研”已经形成教学常规,同科每周一人主讲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听讲活动后即说课、评课,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注重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一学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

三、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反思能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课本练习题,要反思学生的解法是否有创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四、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促成教学反思的常规性。

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却总感到有些不足或不妥,要将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教师应及时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阶梯。

我校规定教学后要进行课后小结写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4.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四

作为一名刚刚从大学校园里出来的新教师,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觉到有许多教学环节都没有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就教材知识来讲,对重点难点没能很好的把握。现在采用的教材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重新编排的湘教版教材,和自己以前学习时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在编排上有很大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

但是,由于自己刚刚进入社会、进入教学领域,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对重点难点的剖析不够深入,在讲解知识点时也不太注意对比较生动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再加上高一地理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地球的运动”、“大气环境”等知识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难点所在,所以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感到比较吃力,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5.高一地理月考教学反思 篇五

现在我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或许在以后也会嘲笑现在的渺小,但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这次考试,我总结了以下的点滴: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

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

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

另外,积极阅读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抓住点滴时间学习。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尽管感觉良好,但还是不理想的地方,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

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我要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我希望我能进步。

6.新课程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六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安庆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安庆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初一(6)班的段佩凯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段佩凯同学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

7.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篇七

本节课不仅是借校借班,而且该班学生从未接受过翻转课堂的学习,但笔者仍然按照微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其主要内容是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不仅是该章的重点内容,还与前一章《人口的变化》中“人口的空间变化”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反之,则为逆城市化。

●达成目标发掘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目标管理式的学习,学生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执行人,达成目标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微课程教学法将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侧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课中侧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根据“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课程目标,笔者把教材内容按课前和课中进行分割,把课程标准转变为可量化的课前和课中各有侧重的达成目标。

●课前准备

1.设计课前学习任务

微课程教学法要求学习任务必须与达成目标配套,学生完成任务即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笔者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先把学习内容进行细化,再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系列问题。

笔者阅读教材,发现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中,教材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阐述了“城市化对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和“过快的城市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只用了两行字一带而过。再细心研读教材,能发现教材在“什么是城市化”这一部分内容中,只用三行字说明了城市化的意义。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过多,这样容易导致一些学生过度放大城市化的个别问题,走极端,而忽略城市化对个人和地区的积极意义。因此,笔者设计了学习任务三,以表格的形式和分类比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强化学生要辩证地看待“城市化的影响”,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有过度的城市化或不合理的城市化才会出现严重的“城市病”。

2.录制微视频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会自主学习”“所有的学生都是在懂了的前提下开始课堂学习”,主张“课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理解与经验来确定学习任务中的困难部分,并录制成配套的教学视频作为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中“城市化的概念、标志、水平衡量指标和动力”等知识在教材上都有讲解,但是都分散在图文中,没有作系统而清晰的归纳。为了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笔者录制了一个以“城市化概况”为主题的微视频1-1。

对于学习任务二中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教材是通过两张图来呈现的,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笔者以“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解读为案例,录制了一个以“城市化进程阶段”为主题的微视频2-1。其目的在于:一是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二的第一个任务;二是教会学生阅读流程图的方法和思路;三是让学生在掌握读图方法后,完成学习任务二的第三个任务。

对于学习任务二中的“城市化进程的现象及原因”,教材是通过“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案例来呈现的,但静态的文字和图片难以表达动态的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现象。因此,笔者以教材案例为脚本,录制了一个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主题的微视频2-2。其目的在于: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任务一中的所有知识;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三是让学生在掌握比较说明的方法后,完成学习任务二的第三个任务。

3.设计课堂活动任务

微课程教学法对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创新,有以问题为导向、环环相扣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以自主学习需求为导向的配套教学视频,而最有特色的当属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即问题引导的课堂“四步法”,尤其是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微项目学习”。微课程教学法主张微项目的探究主题要来自真实情境,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笔者从苏州乡土地理入手,搜集整理近10年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据,创设“苏州城市化”的探究主题。首先让学生绘制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使得主题具体化和可视化,感受“苏州城市化”现象,内化“城市化”进程;其次让学生以“苏州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为辩题,展开一场辩论活动,使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象化和立体化,使学生辩证认识“城市化”,展望“城市化”;最后让学生以“苏州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形式,为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献计献策,立志投身于“苏州城市化”建设。

4.设置评价反思平台

“微课程教学法”贯彻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注重差异性,强调和谐性,突出创新性,对每位学生都抱以积极而热切的期望,寻找并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每位学生的潜能。因此,笔者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置了“评价收获”和“反思困惑”。设置“评价收获”一栏,旨在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学习任务中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同时,在构建中检验自己自主学习的达标程度;设置“反思困惑”一栏,旨在给学生一个反馈自主学习成效的平台,以便教师掌握课堂上需要一对一指导帮助的学生。

●课堂过程与反思

1.检测

内容:7道单选题。预设时间5分钟,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长负责进行小组内交流,最后选一组展示答案,其他组评价。

生成:3分钟内所有学生全部独立完成;2分钟组内交流、互讲。

经组长统计结果显示: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和第6组是所有成员100%正确;第4组有1人的第2小题在组内交流时得到纠正;第7组有1人的第3小题与组内不一致,但没有接受组内同学的说法,最后主动提交到全班展示。

反思:①用时超过预设,说明学生对组内交流互讲过程不熟悉。②第7组组内有分歧且没有协作好,说明:一是小组成员的组合搭配欠妥,没有领头羊,这也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的普遍症结;二是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三是学生之间缺少信任感。③对于大胆主动展示与同学结论不一致的学生,教师要表扬该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保护他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在小组交流时细心观察,及时介入,一对一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2.进阶

内容:“苏州城市化”的特点和表现。预设时间10分钟,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绘图和分析图,然后组长负责进行小组内交流并汇总一份组内进阶成果,最后全班开展“展示—质疑—回应”。

生成:3分钟内,所有学生都绘制好曲线图;接着约用2分钟,各组组长都能及时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协作评价,并绘制一张代表本组共识的曲线图;随后约用5分钟,各组组长召集本组成员分析所绘“近10年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展开“苏州城市化进程特点和表现”协作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展示单上。

意外:教师发现第4组有两位学生的图位置偏上且超出了规定区域,在全班交流结束后让其查找原因,这能让学生明白制作地图时比例尺的重要性。用时2分钟。

反思:①本环节的协作交流过程顺畅,说明学生学会了组长负责制的协作评价与展示交流。由此看出学生的可塑性是极大的。②及时捕捉到学生活动中的意外,并开发成学习资源,目的在于:一是帮助出意外的学生及时诊断;二是让全班学生有了意外的收获。尽管比预设时间多用了2分钟,但学生的收获是极大的,印象也是极深刻的。这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3.探究

(1)辩论:苏州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15分钟)

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静思2分钟,选择正/反方,梳理理由;2分钟后,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开始自由辩论,要求正方、反方交叉进行陈述或辩驳。

反思:①本环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但由于时间限制,发言人数受到限制,需要改进。②由于辩论的主题来自真实生活,学生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知识点在辩论中越来越清晰,得到渗透和内化。

学生观看新闻“智慧苏州”的视频和“苏州风貌”宣传片,感慨城市化对苏州的积极影响。

反思:动态的视频、及时的新闻,让学生的体会和认识立体化和可视化,从而产生强烈的震撼。但这要求教师有广博的学识、精湛的素养和深厚的功底。

(2)献计献策: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8分钟)

内容:学生先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再归纳3条以上的可行性措施,时间为4分钟。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呈现苏州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些举措。

教师归纳学生的计策:①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苏州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让苏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③加强打工人员的管理,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④对苏州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绿化,增加绿地覆盖率;⑤加强苏州的交通运输建设,合理规划道路,增加公共交通;⑥加大科技的投入和开发,打造智慧苏州。

学生观看视频“苏州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举措”,当看到与自己不谋而合的计策时,兴奋不已。

反思:该环节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事实素材的呈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但教师需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才会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预设。

4.评价

内容: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预设时间2分钟,要求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中心词是什么,围绕它涉及了哪些内容,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觉拿出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自觉修正和完善课前认识上的不足与缺陷,构建“城市化”思维导图。

反思:本环节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评价收获”一致,把“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真正落到了实处。同时,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同化”和“顺应”,自主建构。

8.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八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自己是否已经转变了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此,课改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某某问题。”而课改前我们经常说:“这节课讲授或今天上第几章第几节……”,让人总感到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道,所以学生上课就是听讲,老师就是一个劲的满堂灌。课改后上课期间,我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碰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也多说些:“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刚刚讲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比如:班级有个女同学,平时性格内向,膽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自己是否已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江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我的地理科代表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他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最初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9.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篇九

本次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但是有点偏难,非常适合期末考前的练兵。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好的甄别能力,能很好的体现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对各个层面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接下来的全面复以迎接合格考和期末考试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情体现。

一、试卷分析

本份期中试卷涉及必修二的全部知识,总体来说内容较多。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60%,综合题40%。

二、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地理重点指标279人,本科指标604人,重点原始分75分,本科原始分66分。在16个选择地理的班级中,其中完成任务情况最好的是15班、16班、20班、21班、22班、23班、24班,5班、7班、8班、18班、19班,总体的完成指标情况还是较好的,但也有部分班级指标未完成。

三、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从试题反映情况来看,同学们对于一些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一些灵活的主观题,答题情况不是很好,这反映出平时的学习主要为一种机械的记忆,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2、读图不准确,不能有效的利用图示信息。本次考试中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好的判读地理图形,不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3、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从同学们答题过程中还反映出有些同学做题过于急噪,审题不清,没有看清题目就做出判断,做题、做答不是很规范,地理术语表述不明确。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在教学中,做好集体备课工作,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废止繁琐的“发胖式分析”套路。备课时还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备。

2、上好每一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要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善于进行对比分析;尽量减少靠死记硬背注重对地理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学习。

3、规范作业。学生学习新课和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要靠一定的作业来巩固提高。通过规范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个鲜明观点,而规范化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习惯得以形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做好自习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自习时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10.高中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教学反思 篇十

通过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又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在培训期间,我们历史组的组长,带领我们共同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给我们制定了可以参考的教学的进度,对我有了很大的启示。

我们充分利用好了“学案导学”并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笔记,尤其是高一上学期的政治制度,涉及很多的地图,这样利用多媒体,学生很容易理解一些政治制度。新课程下高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和教学方法方面等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历史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历史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历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历史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历史学名著、历史学学术论文、历史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讲授法与讨论法

尽管讲授法受到了很多批评,但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①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②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③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讲授法适用于一下条件:(1)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同化信息,即知识的理解;(2)缺乏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3)材料需要重新组织并以特殊的方式为特殊对象呈现。在上述任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都可使用讲授法。讨论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法起源于对讲演法缺点的批评。讨论法有其独特的优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当有多种观点时,比较适合用讨论法,通过讨论,学生能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形成自己的看法。但讨论法要求班级和小组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班级纪律很差,学生中缺少好的骨干,一旦讨论开始,班级就可能失去控制。这样一来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因此,从班级的条件来看,讲授法用于纪律较差的班级比较好,讨论法比较适合于班级纪律较好、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强的班级。在平行班,多采用讲授法,适当采用讨论法。由于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比较难,所以教师讲,学生认真听是有必要的。

在快班多采用讨论法,班级纪律较好、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强,开展分组讨论,取得的教学效果更明显。例如:必修一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时,让快班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正方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反方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失败了”。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2.问题探究法与课堂竞赛法

问题探究法,以探究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就是问题,最能激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从教学目的看,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对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的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是使教学过程由教师向学生主体转化的桥梁,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地位,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发展。

当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课堂竞赛法、角色扮演法等,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第四、分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分层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分层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自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学习难度有所不同,让快班学生“吃得饱”,平行班学生“吃得下”,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在探索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理论水平急待提高。分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挑战自我。分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教学必须做到整体把握,高屋建瓴,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传统观点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分层学习理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条取水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更多的取水方法。所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十分必要。

(二)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需加强。分层教学设计,备一节课等于备两节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尤其重要,开展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各位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当由于集体备课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每个人对分层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同,造成了集体备课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合作交流,打造和谐的团队还尚需时日。

(三)研究学生还做得不够。研究学生与研究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进行分层教学设计的关键,但我们对自己学生了解的程度远远不够,对学生的性格、心理、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环境、同学朋友关系等缺乏了解,认为有一些学生难于沟通。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因此,多找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1.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反思;创新改进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地理教学也应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也应随之进行创新改革,努力探索新的并且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把地理这一科目当做“副科”,不够重视,认为它像所有文科一样,只要死记硬背就能记住,如此因素等致使地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就从反思教学改革现状和问题出发,争取寻求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改进方法。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不认真学习

在很多初中学生眼里,地理这一学科只是“副科”,它没有主科重要,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这是让地理不受重视的一大原因。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靠“背”,死记硬背就能让地理分值提高,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照本宣科,枯燥乏味,让学生对地理更加的不重视。

2、地理教师师资力量匮乏,过度看中分数

目前地理教学队伍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相对欠缺,年龄大的教师占大部分比例,年轻教师依然缺乏。学校和老师也有认为地理是副科的想法,过度看中分数,而不会深度研究教学方法。地理老师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的教育观念,一些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教学形式的改革。

3、学校不够重视地理教学,教学设施不完善

初中学生正是培养思维的重要阶段。很多学校只是按照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安排地理课,对于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道具不够重视,致使教学设施不完善。当今是科技发展的时代,很多初中地理教学中完全可以用到新科技、新媒体教学。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用一些道具来增加立体感,因为它是一门直观性相对强的学科。由于缺乏道具来形象阐述原理,致使教师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理解,也记不住,久而久之,造成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2]

4、地理教学课堂缺乏互动,降低学生积极性

很多学校地理教学课堂上,只是依照以往的方法,“老师念,学生听”,老师照本宣科,一味地读课本或者教案,不考虑学生是否听懂,是否能记住。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有疑问也没有机会提出来。长此以往,不仅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更让教学水平提升缓慢。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创新改革的措施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它需要反思,需要创新,也需要改进。现针对当今形势,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开拓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发现地理学科的乐趣,把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让他们在生活中探索,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壮大地理教师队伍,强化地理教师素质

改变现今地理教师老龄化的现象,多培养一些年轻、有激情的教师,壮大地理教师队伍。加大地理教师的培训,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老师也应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掌握适应新标准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更好的实践。加强专业知识,把专业性知识和理论最大化发挥出来。还要提高地理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师德。做最好的“园丁”,为国家培育越来越多的“花朵”和新生力量。

3、完善教学设施,把多媒体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现今科技发达,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并且贴近现实的教育方式。多媒体把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连为一体,声形并茂,将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3]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把枯燥的知识具象化,所有知识变得易懂、好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让理论更加贴近现实。用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清楚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存在,将地理与生活结合,地理知识很容易就记在脑海里,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同时也让地理教学更容易开展,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4、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要改变,教师不要一味的照本宣科,转化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方式,要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课上,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最好事先准备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和考虑的问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如果学生有疑问,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思考,积极参与,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争取把地理知识与兴趣结合起来,在兴趣的带领下,地理常识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能加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语:

总之,在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思想。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教学改革体系,完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进地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健康的“花朵”,为地理教学事业,乃至于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唐建.浅析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理科爱好者,2013,5(1):141.

[2]秦光勇.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之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148.

[3]才郎措.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读与写,2014,(14):247.

12.高一地理教学之“降低入学门槛” 篇十二

那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地安排高一地理教学呢?

一重视第一节地理课

如在教授第一堂地理课的时候, 不是讲教材、知识, 而应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述地理的特征和兴趣培养;从中秋节“月圆人团圆”到“嫦娥奔月”神话与中国探月登月计划;从名山大川到世界地理之最与未解之谜;从衣食住行到天气气候、植被、地形地貌;从时事热点到各国人文景观与文化差异等。千万不能忽视这节课的作用, 越是自由发挥越需体现地理知识与地理教师的“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的广博印象, 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地理教师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高一地理学习既要兼顾初中地理的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在备课过程中,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 立足生活与已有知识, 应该充分挖掘地理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用所学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知识整理与讨论来形成概念, 获取结论。掌握其中的规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讲述第一章行星地球时, 剪取影片《2012》作为精选案例导入。这样做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基础落脚点就有了, 还可以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埋下很好的伏笔, 形成一条完整的课堂设计思路, 完成对生活中地理与实用地理的过渡, 同时也为初中没有过多学习地理知识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源引生活实例,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 引申对比与学习, 渐近似的导入与过渡

如在介绍地球的形状时, 采用橘子的形状强化“扁平的椭球体”, 再以橘瓣的分化介绍经线的划分, 以生活中切“西瓜”、“冬瓜”分别讲述“经线”与“纬线”划分;以数学中的用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平面中的点的位置来讲述用经纬线来确定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 以三维坐标导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来确定空间位置;以美术素描中用阴影与碳笔的淡重来处理光线构图方法与立体几何中的不同视角来解释地球自转方向在侧视、南北两极俯视、局部图中的确定。在讲“太阳短波辐射与温室效应”知识时, 结合学校南、北朝向教室, 朝南的教室夏天炎热灼人、冬天温暖光照足, 而北面教室却相反。又如在讲述大气运动知识时, 探讨诸葛亮的神算与失算:“草船借箭”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借东风”“火烧葫芦谷, 愤天问地”来讲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局部环流与季风环流、热力环流与气旋知识。

四重视地理实验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地理实验集开放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目的性为一体的特点,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提高其主动性、积极性, 参与地理的探究性活动。在讲述时间问题时, 地方时与区时概念, 让学生用笔记本的格子纸竖起来, 卷成圆柱体代表地球的经线划分并标注经度, 让每15度为一格再进一步延伸为区时, 学生在格子纸上标注, 即能提高动手能力还能自主制作学习工具。如讲述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 在课堂上烧一堆纸屑时, 观看演示灰烬的运行情况。在学校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信江环保纪行” (信江为江西省上饶、鹰潭地区最大的水系) 活动中:介绍水循环与水体的运动;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针对鹰潭地区的丹霞地貌的观察;针对本区处于深厚的红色沙砾岩发育的地貌的观察和学习等。

13.巩义市高一地理观摩课课后反思 篇十三

巩义二中:臧花荣

2010年12月9日,在巩义二中进行了巩义市高一地理观摩课,本人在1011班进行了《河流地貌的发育》观摩汇报,对于这节课有以下总结和反思:

一、从教学环节上讲:

1.在【情境导入】方面要前后呼应,强调河流地貌对古代文明的影响。

2.在【合作探究】方面,教材上的活动题,应该让学生展示答案,并给予鼓励。

二、从教学时间安排上来讲:

前半部分自学时间安排较松,后半部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时间较紧,用该注意时间安排。

三、从教学内容上来讲:

侵蚀地貌讲的多,堆积地貌涉及的少,对聚落的影响也不够充分,以后要对教材内容再做合理安排。

四、其他

课标解读时,要用可度量的行为动词,如:说出过程、画出简图等;板书不美观,不精简;教师语言不精简,声音不洪亮;提出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巧妙性等都需要提高。

14.高一地理教师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十四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6个,其中226班为55人,其余班级均在60人以上。6个班分为二个层次,226班是实验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年级的优秀学生,但他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理科,其余的5个班的学生为平行班,计划外的比例大,学生成绩悬殊大,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在20xx年下学期期未考试中,就有一批学生没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临的高一年级会考将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根据教研组计划制定的整体目标,力求一次性合格率为95%以上。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学时安排:全期总课时大约40课时,第五单元12课时,第六单元5课时,第七单元7课时,第八单单元4课时,会考复习12课时。

15.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一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学以致用

高中地理是文科生考本科以上大学的必考科目,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一作為起始年级,学生能否学好地理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高一的地理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莎士比亚也说过:“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才可以得益。”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首先,要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了第一节课,这便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摩擦出了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又容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标题是“宇宙中的地球”。那么,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学生急切想知道的。我们不妨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引用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在航天飞机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令人觉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蓝白条痕相间,水蓝色大气薄薄一层覆盖。”“我在中国上空慢跑,我想着故乡,我来了。”这样一开讲便创设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其次,要充分运用课本插图和地图册进行地理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使用地图,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我们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这一节

时,参照课本及地图册上给出的相关彩图,可以比较清楚地表现出各类岩石的形态及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借助情景剧形式让学生演示岩石的“运动”过程。

第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

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构建立体思维,还可以突破重难点,优化教学效果。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单纯用语言描述或者用静态的图形很难让学生深刻领会地球的运动过程及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但是我们若借助多媒体,用动态效果来展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很多学生认为无法理解的知识都能

迎刃而解,无需教师再花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解。

第四,多穿插生动有趣的故事。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如果我们能适当引用一些与教材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喜欢的、生动形象的材料予以印证,便在能深化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日界线知识的时候,笔者便给学生讲解了一则有关一位美国产妇生产双胞胎女儿过日界线的趣事,当学生听说前面出生的女孩做了妹妹,后面出生的女孩做了姐姐,便对日界线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追问不止,结果这个知识学生掌握得都很牢固。

第五,要重视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知识触及了其他科目知识。如果割断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就绝对学不好地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立足地理,兼顾综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成。

最后,我们还应该多让学生留意身边的地理现象,并刻意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阐释,让他们充分感触“学以致用”这个地理学习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觉得地理学了确实有用,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努力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徐克辛.高中地理新教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04).

16.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篇十六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教材较初中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震(近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最新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对付高中九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老师实行“题海战术”,抢占时间,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最后,自己须充实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四、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与展望

反思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例如在上时,借助PPT动画,使学生能很轻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技术搭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反思三: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17.高一地理考试反思300字 篇十七

再来看看学校.由于中考不考地理,所以从校领导到学生自上而下都不重视地理.人都是有惰性的,老师不要求,我们作为学生就更加的不重视地理了,更没有把不懂地理知识、不懂地理常识作为很丢脸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们更多的是重视中考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短见之处可见一斑.

所以平时上地理课,我们基本上都是睡觉或者看闲书或者做其他科的作业.不过也有特别爱学地理的同学,那真是凭兴趣爱好,要不然不会学的.

而高考是要考地理的,据说还比较难学.我觉得难学有两个原因,一是初中没好好学地理,出现地理知识断层,很多基本常识都不懂,更别说有点难度的知识了;而是高中地理知识确实复杂,据说很多地理现象会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将来有可能会怎么样,确实有难度.

所以面对高考压力,我们不得不重视高中地理的学习.但是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初中几乎就没有学地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修下更大的工夫来学地理.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18.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篇十八

【关键词】高一地理 课前预习 有效性 地理教学

坚持正课前的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个良好方式,也是新课程倡导和鼓励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地理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综合体,既包含有理科知识特点,又设计文科所学知识。也因此,对高一新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一/打下夯实的基础,有必要对高一地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修订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高一地理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课前预习体现在学生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地理课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说来,有效性主要是相对于预习的投入而言,是指预习的质量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符合老师和学生对积极进步的需求。对高一地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改善:

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观察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高中地理老师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天体系统时,由于该课程的空间跨度大,涉及的学科多,因此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可通过动画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系统学习课程之前,给学生演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及其排列顺序,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总结,进而再学习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只是太阳系众多行星中的其中一颗,而其特殊性又在于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存在的行星。要注意空间概念的建立,深刻领会相关的原理和规律,从多角度层次思考问题。

又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直是高一地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但是由于其过于抽象而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对知识点的掌握往往不够扎实。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提前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其分布、移动规律进行观察,先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解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其中还有3个低气压带。并且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周期性季节移动。这样,等老师在课堂上正式讲授的时候,学生由于已对这一难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了许多。

二、充分培养学生学习高一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高一地理课程的时候,由于其大多数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并且兼有文理特点,因此往往会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畏难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在高一地理的课前预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下,通过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些简易地理模型,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来提高学生对高一地理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地理,热爱对高一地理的学习,进而增强课前预习的效果,提高成绩。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知识点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沙土、石子等,在上课之前自主模拟水在地表和地下的渗透循环过程,从而引申出水在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汽输送、将水、下渗和径流过程。通过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联系,同时结合进行物质迁徙和能量的交换,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即:使自然的地理过程得以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并且持续利用。这些活动在让学生热情参与其中之时,还会让学生感到惊奇、意外,从而产生进行探索的欲望。既学习到了该有的知识点,还对学习过程进行了简化,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地理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前讨论的方式来强化课前预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寒潮”这节课时,可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如“512地震”,让学生们在课前自由讨论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自身的体会及现有的知识分析其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学生在讨论结束之后再开始系统学习地理教材中寒潮的知识点,必然会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探知欲,课堂效果也必定事半功倍。

三、注重学案的编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一学生在进行地理课前预习的时候,经常会通篇全看,很少能够准确把握重点。因此,地理老师可以在一堂课结束后,对下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预先进行指导,预留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有侧重点的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时候,不仅会避免盲目预习,还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如学习“水循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预习的时候思考“水圈的构成?”,“思考我们所在地河流的水源补给方式及注入海洋?”,“结合生活常识理解水循环的意义”等问题。

在高一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个性化、多样化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中学习进步。避免包办和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避免对学生过分强调成绩和升学等问题。同时还应重视课前预习对课堂效果的影响,努力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高中地理老师通过对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改进,增强学生学好高一地理的信心,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因此,对高一地理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 王玉珍. 高中地理课前预习指导方法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2,08

[2] 邵志豪. 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为例[D]. 东北师范大学,2012,10

[3] 周舟. 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以广州市广雅中学为例[D]. 广州大学,2011,05

[4] 何丹凤. 学生预习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4,05

上一篇:【面试指导】2018年公务员面试技巧-五类面试难题范文下一篇:教师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