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反思(精选11篇)
1.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反思 篇一
小学教师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这一年来,在校领导的带领和各位老师的配合下,我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本的工作做简要的反思并对下一学年的工作做如下设想:
一、本年来工作基本情况:
1、廉政建设。本人在工作中严格约束自己,淡泊明志,廉洁从教乐于奉献,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取学生及其家长的任何财物。
2、师德师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注重小节,修炼人格,尊重家长,服务家长,廉洁从教,不谋私利。
3、教学实绩。(1)2012-2013学第二学期担任四六年级班主任及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无安全事故发生,无学生流失。(2)2012-2013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在镇组织期中检测获得第一名。(3)2012-2013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在镇组织第二次月考中获得第一名。
4、教育教学方面。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参与听、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
1、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从实质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带的学科不是自己本专业,所以对于教材研究不够透彻。
2、教研力度不够。多年来只是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只注重课堂教学,教研力度不够。
3、对于班级管理还缺少得力的方法。
三、下工作设想:
通过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
1、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
2、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二)强化责任,提高效率。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2013年7月8日
2.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反思 篇二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创新, 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 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进行的, 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 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满足自身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需要, 从而表现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新时期下的教师要不仅仅满足于一个优秀教师的角色, 更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思考者、探索者和研究者。
一、要充分认识到“反思”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担当培养创新人才角色的重要性
(一) 反思能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并在解决问题和反思行为的行动研究中, 树立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及时了解最新科研动态, 善于吸取科研成果, 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 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二) 反思可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促进教学改革。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 每一串成功的脚印, 每一次勇敢的攀登, 点点滴滴, 都伴随着酸甜苦辣, 心灵的洗涤, 思想的飞跃。其中, 教学反思犹如一把刹车闸, 一贴清醒剂, 在你迷茫时, 彷徨时, 横冲直撞时, 推你一把, 敲你一下。警醒大脑, 反思自我, 修整行装, 继续出发。教师通过反思, 把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惑、难解的问题, 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采取恰当的特定教学行为, 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 从而促进教学改革。
(三) 反思能加快教师的成长, 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许多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 和他们能够自觉思考, 敏锐把握, 善于积累, 重视反思分不开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名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是离不开积极主动独立的思考的。没有反思, 教育教学像一潭死水, 激不起生命的浪花;没有反思, 教师的创新意识, 创新激情, 不会被重新点燃。反思与教师的成功体验, 与教师的阔步成长分不开的。
二、教师在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 应注重从多方面进行“反思”
(一) 对固有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进行反思, 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和教育价值观。要认清教育的本质, 是促进人的发展和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转变旧有观念, 由面向少数、面向精英, 转为面向全体。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教师要本着“人人都是人才, 人人都能成才”的信念,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 也是我们的教育宗旨。教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国家优秀的经验以及成功的例子, 经常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过激行为, 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不当之处, 避免发生偏离教育正常轨道的行为, 对学生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和后果。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多进行正面教育, 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要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 以情育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尊重是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以人为本, 重视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构建民主的、互动的课堂气氛, 因材施教。建立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 接受教育。
(二) 对旧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进行反思, 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教师要敢于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不断地学习充电, 使知识结构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从而有效地驾驭教学, 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自主人才的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惰性, 始终保持科学研究的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不进则退, 学无止境, 永不满足。教师要勇于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反思”旧有的教学模式, 学习先进的教学课堂理念, 擅长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立互动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类灵魂的大工程, 大事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承担着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中, 时时刻刻表现出一种不断探索和刻意求新的态度、品格和习惯, 他们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 善于把他为人的成功之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调查发现, 优秀教师的“教后感”则包含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 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的反思。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 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这也正是优秀骨干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标志。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后记’究竟记些什么?记‘教’记‘学’, 记‘得’记‘失’。记学生种种表现, 记学生长进, 记思想火花, 记‘我为谁教课?为学生。’记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记‘心得’, 记‘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 记失误。记对教法的选择与运用, 等等, 记得久且多时, 串联起来, 就对某一方面通透了。”我们每一位教师何尝不是这样, 处处留心都学问, 事事思考皆文章。通过教后记, 日记或故事性的随笔形式记成败得失;通过听课、评课、观察自己教学录像的方法, 对照他人, 认识自我;通过记一些教学过程中给人启迪, 闪烁智慧之光的地方, 记一些学生之见, 记一些其他教师成功的案例, 反思自己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为, 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促进自己理性的思考, 发扬长处, 弥补不足, 不断进步。
三、结语
在学习工作中反思, 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反思自己旧有的固定模式, 思维方式, 以全新的目光看人看事, 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和细微处。面对有着活跃思想, 独特见解的教育个体, 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中的不到之处, 重温孔子的“三人行, 必有我师”。孟子的三乐“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 深感教学相长, 提升自我, 不断修炼的重要性。反思工作中闭关自守, 疏于沟通的偏颇之处, 认识到充电学习, 相互切磋, 继续进修的必要, 从而使课堂教学汲取更多新鲜的营养, 呈现出生机勃勃,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在成长的过程中反思, 一次次的失误, 以及难以弥补的损失, 虽多少冲淡了我们成功的喜悦, 但也更坚定了我们必胜的信心。路在脚下, 只有勇于攀登, 不畏艰险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教育虽然是一个遗憾的职业, 但是我们只要不停地反思, 习惯于思考, 就能尽量地减少遗憾, 少些心痛。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时代、社会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大舞台, 感恩那些黙黙无闻, 为我们甘当人梯的良师益友。感恩那些神采飞扬, 纯真可爱的学生, 使我们有颗永远年轻的心和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用独特的灵感, 巧妙的匠心, 勇于创新的实践, 诲人不倦的精神, 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 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方方面面的有用人才而奋斗。
摘要:本文从创新教育的根本出发, 旨在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反思。不断探索, 锐意求新, 优化教育教学结构, 提高自身教育科研能力, 成为开拓型、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关键词:创新,反思,经验,实践,成长
参考文献
[1].万福, 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1, 6
3.从教师“自罚”反思惩戒教育 篇三
老师的教鞭不为打学生,而用来打自己。这位教师用“自罚式”的惩戒教育来感化调皮孩子,真可谓用心良苦。
如何对待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在传统的惩戒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强者,学生是弱者。在我国现行的诸多教育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以至于有人怀疑惩戒教育到底要不要。
诚然,对学生进行直接体罚的粗暴式惩戒教育已经难觅踪影。但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不能没有,否则一些学生的不正确行为难以纠正。在实施惩戒教育中,虽然教师处在主导地位,但有时也很茫然。面对娇生惯养的下一代,不“硬”点、“狠”点,一些“问题”学生是难以“改邪归正”的。大多数教师认为,没有相应的“软性”体罚,惩戒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可以说,教师采取“自罚”方式来教育学生,或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充满苦涩与辛酸。事实上,学生没有受到惩戒,反而教师忍受皮肉之苦,惩戒的对象发生了转变,这是教师对自身人格的鞭笞,对学生难以产生感动情怀,相反只能产生一种震撼式的条件反射,使学生心理产生害怕的自责感。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的这种自责一旦膨胀,在其心理上投下阴影,很容易产生自闭和负罪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现实中,教师一味宽容爱护,就等于纵容和迁就。有人说,一位好教师就是一个好班级。教师的个人修养与品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威严是靠自己的学识和仁爱树立起来的。宽容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所在。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的是耐心和真情,是春风和细雨,是谆谆教导。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对待学生多一点耐心,少一些粗鲁;多一点沟通,少一些对抗;多一些鼓励称赞,少一些讽刺打骂,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实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作者单位:湖口县教育局)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4.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反思 篇四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英语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下面是就爱阅读为大家准备的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1
教学反思一:用英语组织教学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我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简单的英语组织教学。无论课上时师生相互打招呼问候、道别,或是教师发指令让学生活动等,都用英语来说。到目前为止,已有多数学生已经接受简单语句的说法,并逐步学会了其说法。这样做有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的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当然必要时也可适当的利用母语。例如用英语难以理解的,较抽象的词句就可以用英语解释,以节省教学时间。对于特殊的英语表达方式,也可作英语与母语对比,以加深理解,便于记忆。例如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的汉译是早上/下午/晚上好!但是英语里必需是Good 在前的顺序。
教学反思二:鼓励
我在课堂上,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我常常进行鼓励,这是帮助初学者克服英语学习的良好方法。而且任何鼓励都会使儿童感到高兴。我在课堂上大胆使用鼓励,可以鼓励全班,也可鼓励某一小组或某一学生。学生在开展个人活动、小组活动时,可以到学生中间去,鼓励和帮助某一个学生、某两个学生、或某一组学生,这种做法是比较好的。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我也经常给予鼓励,不仅可以写上Good!Very good!等,还可以贴上一张表示鼓励的小粘贴画。对于学生书面作业中的错误应给予纠正,让学生感到你在意他们的书面作业。
教学反思三:交际活动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经常开展两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开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在五年级,我可以开展笔头训练的两人一组的活动,如以有趣的两人游戏形式开展听写、相互改错、连词成句、句型转换等。
两人活动很容易在课桌上开展,不需要学生离开课堂,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提供更多与不同人进行训练的机会,可以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和后排的学生进行两人活动。
教学反思四:今后教学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2、防止过分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
3、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相结合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2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玩,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五年级的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1.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2.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但是小学英语的阅读资源实在太少了,学校也没能在这个方面重视起来,所以英语教学的质量长期都是处于滞后的状态。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玩耍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而是靠语言知识的积。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量。
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困难。
三、培养英语兴趣。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4
五年级英语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学习的空间更加开放,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语言,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发展。
上课一开始,播放每单元 Lets chant歌谣,让学生感受歌谣的节奏和韵律,为新句型的教学作好铺垫。
接着,事先将Part B Lets learn 中的词或词组和以前学过的写在纸条上,然后每小组抽两名学生到到黑板前来,一名学生抽其中的一张纸条,看纸条后将词组用动作表示出来,另一名学生用英语来描述此动作。
然后,让学生再次感受,强化记忆。即全班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再次巩固和强化上节课的内容。抢答的方法如下:教师将以上的词组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教师报其中的图片号码,全体学生抢答。通过抢答游戏,让全体学生动起来,避免了机械单调地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记忆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在新课教授部分,实行了听力先行,感知新语言。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听力练习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在进入Lets talk 新句型的学习之前先从听觉上感知新语言点。
在此基础上,创设游戏各种游戏活动。如:Whats missing?, Matching game, guessing game 等。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生活的情境,为练说新句型作好了情感铺垫。又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他们喜欢交友、喜欢热闹之情,挖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自然地引出新句型。
最后,让学生结合本课重点和生活实际来设计对话,能使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英语,从而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应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学和用是一个整体。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游戏活动始终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和谐、轻松的自然学习氛围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习得和使用语言中将语言知识内化,为学生自我求知、自我获取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才能的发挥。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 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 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 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 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 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 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在思想教育的同 时,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树 立学好各门知识的信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电脑、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 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 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 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 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 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三、在辅导学生方面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不多,中差生却俯视皆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 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 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我注意帮助他们 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 那儿得到的爱。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 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 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 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猜你喜欢:
5.小学教育实习反思 篇五
一、优缺点分析
三年来,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某些方面我有明显的进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学教师,我个人认为责任心、爱心、耐心、亲和力是必不可少的。我的梦想当老师,我热爱教师这个行业,也喜欢孩子的纯真善良,加上学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儿童心理学及小学数学教育等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基础,使我更容易亲近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和想法。除此以外,我的粉笔字写的很工整漂亮,板书规范。
可人无完人,我依然存在不足的地方,我的胆子有点小,以致于声音也有点小。普通话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由于我们这里重庆人居多,平时多用方言交流。除了这些外,我估计还有一个更大的缺点,有可能我在处理课堂上的临时事件时,不能很好的应付,这主要跟我们平时训练有关。我们平时训练并不是在真正的课堂上进行,而是在模拟的课堂上,同学之间相互指导学习。不过,我相信经过这次实习,我一定会很快适应的。
二、实习目标
自我提升。我知道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课堂到真实的课堂,有很多东西值得我进一步的探究与学习。我的想法是把学过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反过来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通过实习,学习别人的讲课优点,完善自己在写教案、讲课方面的不足,积累宝贵的经验,使自己初步具备一个教师应有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
于实习学校方面,我会配合指导教师一起努力把学校的工作做好,不辜负学校寄予我的期望。
三、优缺点的拟解决方案
优点要继续保持,可我在这里注重缺点的改进方案。
胆子小,我通过实习讲课来提高胆量,使自己在今后从事这方面,做好一个优秀的教师。
普通话不标准,首先我要认真备好课的同时备好普通话,避免上课出现普通话不流畅。
6.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篇六
1、艺术教育被忽视。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拿我从事教学的学校来说,音乐器材只有一台脚踏琴、一台电子琴。而美术器材只有闲置很长时间的画夹,像颜料等必要美术用品都十分短缺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加强硬件建设。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
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7.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篇七
关键词:教育现状,情感认知,教育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小学阶段, 良好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受用一生。然而, 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 学校以教试科目, 考试内容为基准, 过分地强调这些应试内容与技巧, 忽略了小学生的天性, 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学生在其学习生涯之中, 成绩几乎成为了检验他们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这无疑使一些具有其他方面的天赋的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在小学当前最普遍的教育方式即填鸭式教学。教师只重视课本内容与考试内容的学习, 课堂沉闷、单调、缺乏多样性,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盲目地拜崇教师, 把教师的解答奉为唯一的标准, 教师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 是不可辩驳的对象, 这就压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
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疏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 学生家长过分地依赖学校教育, 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使得小学教育的结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育还存在着品德教育的不到位。因为品德不是考核的内容, 所以, 人们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品德即情感认知, 价值观的教育不那么关注了。这也造成了学生品德的参差不齐。另外填鸭式教学也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沉闷。单一的课堂氛围令学生的积极性低, 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一种缺陷。面对小学教育的现状, 教育界掀起了课堂改革与创新的浪潮, 全面发展成为培养人才的目标, 在实践的第一线任课教师也在探索各种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情感认知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情感认知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往往它又是最容易忽视的一部分内容, 加强情感的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要加强课内的引导, 教师应该从心理认同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才不会忽视这一方面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边讲解课文边引导学生对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感悟, 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且可以学习的榜样。例如, 在一些写人记事的课文, 教师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内心等方面的讲解来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对, 什么为错, 什么是令人敬仰, 什么又是为人所厌弃。并且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巩固这种认知。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与被模仿者, 这就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要做以身作则, 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带动学生的行为, 为学生树立榜样。
课堂中所得到的情认知, 需要一个巩固加强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则可以通过作文写作与口语交际训练来完成。通过课堂学习, 学生得到了一定的情感认知, 在这些认知的基础之上, 教师可以规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既要学生们有所接触, 又要能体现这一情感认知。例如,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中主要的情感认知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要热爱地球并且保护我们的地球。以这个认知为基础, 教师可以规定一个题目要求, 让学生来写写。题目可以是:“我们的校园”“美丽的地球”等。通过写作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地球—我们的校园”的认知, 了解到地球的美丽与热爱不可缺少, 这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又如, 《落花生》一文,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却意味深长。作者通过一家人对花生的议论, 赞美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时告诫我们要对社会做有用的人。学完了本篇课文之后, 学生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有了一定的认知, 那么课下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描写人物的文章主题来写作。描写一个具有此类精神的人物, 如清洁工人、教师等……另外主题班会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利用班会的形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无疑是对学生情感认知的又一次巩固。
加强学生情感的认知, 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教材中所涉及内容十分有限, 这就需要课外阅读的补充。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情感价值观的书籍, 小学阶段是学生阶段的初始阶段, 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呼吸芬芳的空气, 感受景色的怡人, 激起情感的涟漪。让学生走进社区, 感受社区的变化, 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 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 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总之,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使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受到了挑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在适应新时代下的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成为了教学的一种新的方向。而多方面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 如何做到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已成为了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则引起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相信在往后的时间中随着研究探索的深入, 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蒋萍;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傅梅芳.教育反思能力——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 2002 (2) .
8.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 篇八
【关 键 词】教师;叙事研究;不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5-03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者以叙事方式对教育场域中各种互动进行个性化的分析与重构,以发现隐藏其中教育意义的研究方式。因其契合了课程变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要求,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需要,近年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采用,助推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和专业发展。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教育叙事本身的研究,二是关于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的研究。研究者较少对中小学教师作为叙事主体的研究进行审视,本文试图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作一反思,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叙事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提出后续研究中进一步丰富、完善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一、教师叙事研究存在的不足
反思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叙事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概念理解的问题
首先是对叙事研究的几个相关概念认识不清。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将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教育叙事研究三者混淆、等同。事实上,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教师教育叙事研究从内涵到外延都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弄清楚这组概念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走出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中因概念混乱导致的具体研究走样、与研究者的初衷相悖的尴尬。
教师叙事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背景中,以叙事方式对教育经验进行表述和反思的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根据叙事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两类:旁观式教育叙事研究和自主式教育叙事研究。旁观式教育叙事研究即叙事者是活动的参与者、现场的旁观者,教师只是观察、访谈的对象;自主式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叙事研究,教师既是叙说者又是记述者。因此,教师叙事在外延上从属于教育叙事研究,但内涵上更丰富、深刻。教师叙事研究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之一,是在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推动并丰富着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
部分教师因理论认知有偏颇,故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将教师叙事研究等同于讲故事、写心得,容易造成教师叙事研究的虚构化、模式化、主观化。
1. 叙事内容虚构化。教育叙事之“事”应是真实的教育事件。然而,有些教师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纯粹是为了研究以外的目的,不仅虚拟教育事件,还随意构造精彩的教育效果。通过比较发现,如今的教育叙事文本内容颇具相似性。叙事情节上一波三折,多是先描述需解决的问题、所用方法效果不好,于是反思,最后很快就有较明显的效果。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被称为“好莱坞大片”式的叙事研究,仿佛教师就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缺乏对真实教育问题矛盾性、复杂性的关注。
2. 叙事方式模式化。很多教师做教育叙事研究或是跟风、或是完成任务,多是应付了事,所以不少教师的教育叙事就套用固定的框架,遵循固定的结构、句式。有学者总结,如今教育叙事研究的模式主要有通讯报道式、悔过书式和“事例+理论”式。[1]总体上给人感受是叙事风格与表达方式单一,缺乏教师的个人特色和思考。
3. 文本撰写主观化。教育叙事研究由于受到研究者个人倾向的影响,无法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如卡尔所说,叙事研究需要叙事,可这事实上不是事件的叙述,而是以某种特定的优越知识告知的叙述。[2]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教师很可能会不自主地按照自己的主观倾向选择时间和序列,选择性关注自己所看重的,把所谓的“无关信息”设为背景。
(三)研究深度问题
1. 叙事随意。有些教师虽然不虚构教育故事,但是他们的教育叙事就像是在记流水账。他们的教育叙事内容多是随便观察到的零散的教育表象,没有完整的情节,既缺少教育冲突,又没有对教育事件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没有深度的叙事文本,哪有对文本深度的诠释。这样的教育叙事只会是一些感性的教育随笔,缺乏与教育意义的融合,很难真正触及教师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教育理念,达不到改进教育行为的目的,更难促进教师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
2. 体悟匮乏。叙事研究要求研究者进入教育现场。中小学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一大优势就是他们每天都经历着教育实践活动。但这一优势同时也会带来问题,他们进行叙事研究时易将研究文本等同于直接呈现日常教育经验的现场文本。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基于的文本应是经现场文本转变以后的研究文本,既有对教育事件的深度描述,又有对教育事件的体悟反思和意义诠释。
3. 描述过度。许多中小学教师或是混淆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或是将叙事文本的准确性理解为精确性,或是将深度描述与文学创作混淆,或是过度追求典型、生动的叙事文本。他们对特定情境下“我”与学生的神情、言语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文学刻画,将一些细节过度放大,将某些感受、体验加以诗化地表达。[3]
二、教师叙事研究的策略
(一)厘清相关概念和内涵
1. 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分殊与藕连。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两者有密切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叙事的理论和实践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石、支撑。教育叙事研究又是对教育叙事的升华或提升。但两者又是有本质区别的。从内涵看,教育叙事是一种表达方式,侧重对教育经验的呈现表达;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方式,侧重对教育事件、经验的诠释,是研究者通过个性化分析、重构叙事文本来诠释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式。从外延看,教育叙事从属于言语成品或行为过程;教育叙事研究从属于质的研究方式。从实践运行的意义看,教育叙事能有效地表达研究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体悟、知识和意义;教育叙事研究探究的则是如何才能准确表达和诠释教育经验、意义等。[4]
nlc202309010618
2. 教师叙事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差异与关联。根据叙事主体的不同,教育叙事研究可划分为旁观式和自主式两类教育叙事研究。旁观式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仅是教育事件的叙述者,被观察、访谈的对象;自主式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叙事研究,教师既是叙述者又是记述者。因此,教师叙事研究在外延上从属于教育叙事研究,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可见,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叙事研究的基础,为其提供理论保障。同时,教师叙事研究反过来丰富并推动着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发展,其内涵更丰富、深刻,彰显着独特的魅力。
(二)加强叙事研究方法的指导
1. 培养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教师的问题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生活中没有解决好的矛盾的感知、认识。教师在学校参与听课评课、学术沙龙,外出进修听专家讲座,课余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比照、思考,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掌握叙事的表达技巧。康奈利和克莱丁宁指出,叙事研究不仅仅是讲、写故事,还是重述和重写能够引发思考和变迁的师生的故事,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丁钢教授也指出,虽然讲故事属于叙事,但叙事研究并不仅限于讲故事,而是借助叙事研究来提升教育理论的学术品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某一教育实践现象,另一方面又要有足够的立论视角。[5]因此,教育叙事的情节要生动、框架要完整,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寓道理和反思在叙事之中。
同时,教育叙事研究与科学研究一样强调真实性。首先,教育叙事研究所叙之“事”是真实的教育事件,是不可虚构的。其次,既然需要文字记载,就存在一个加工问题,必须保证教育叙述艺术的真实性。除此,所叙的故事要能引起反思和议论,能被解释和重新解释,是有力的、能引起共鸣的。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应该是教育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三)树立研究型教师的发展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学者曾对小学教师进行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问卷调查,发现71.5%的教师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有点重要,21.3%的教师认为其不重要,仅5.5%的教师认为重要。从年龄上看,30岁左右的教师比较看重;从教学科目来看,主科教师比较重视。[6]可见,大多数小学教师未真正认同教育叙事研究,更不清楚教育叙事研究真正的受益者是教师和学生,把撰写教育叙事文章看作是完成学校的任务。教育叙事研究因其贴近教育生活体验,体现个人反思等特点,是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之一,是中小学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叙事研究个性化的养成
教育叙事研究的一大优点就是个性化,它试图通过关注“个”的独特性,来引起类似“群”的共性的思考。它注重教师的个性与个人体验,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反思自己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是发展教师个性化的渠道之一。然而,模式化了的叙事文本成为了一种摆设,毫无真实生动可言,更不用说有感而发。事实上,教育叙事文本不仅在表达方式上应是多样的,在叙事内容、语言等方面也应体现出教师的个人风格。因此,教师在实践中需养成自己的教学习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哪种研究方法,其使用的范围都有一定限度,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教育叙事研究属于新兴的质的研究,它与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质的研究各有优缺点,与量的研究同时存在、互相弥补。中小学教师要在正确认识教育叙事研究的价值、概念、使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真实、个性的叙事研究。
注 释:
[1]张俊.教师叙事研究的问题反思[D].西南大学,2010(4):25.
[2]彭彩霞.教育叙事研究中的“危险”及应然“理性”——来自康纳利、克莱丁宁和康莉的视角[J].教育学报,2009(6):9-14.
[3]刘万海.教师叙事研究的误区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77-80.
[4]刘永福.教育叙事研究及其邻近概念的逻辑关系摭论[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3-15.
[5]周勇.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访谈[J].教育发展研究,2004(9):58.
[6]李泽宇.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5):14.
9.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篇九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为此,自毕业以来我不断进修学习,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2、对学生能倾注全心的爱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倾注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对学生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对学生尽心尽责,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因此学生也喜欢学习数学。
3、落实课堂常规,关心学困生的成长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平时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优辅差。在每学期初,就确定了班级里需要课后辅导的学困生,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辅导,使这些学生的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又注重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和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4、更新教育观念,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喜欢民主、平等型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总是坚持多渠道查阅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备课、上课。课堂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较喜欢上语文课,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5、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全面理解、把握课程,以科学、民主的精神组织实施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调整教育实践,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继续努力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的胜任肩负的使命。平时里,我经常翻阅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和报刊,上网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二、反思与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
(2)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素质的主要场所,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渗透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之中。
(3)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4)敢说一个“不”字
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也就是说,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如教材里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再者,书本上、教参上说的是否都是“真理”。
2、精心备课,力争旧教材体现新理念
如何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需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备课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收集资料,不断创新。教师要有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的教学机智,要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反思要详细具体,在学习中,广泛吸取教改的新鲜空气,力争解决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3、创设学生喜欢的民主、平等型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很多时候我就这样去做的,在学生方面,的确做到了注重学生的个性,但结果呢?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刹车,取消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虽然在学生身上化了许多心思,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做题时审题还不够仔细、严密,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字迹潦草,尽管我反复教育他们,甚至让他们重写,作业的字迹没多大好转,只有老师坐在他们面旁边,他写一个我说一下,他们才会写得稍端正些。有些学生的作业还不能按时完成,时而会不做或少做作业。我想也许他们对学习缺少了兴趣才会不完成作业,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作业能乐此不疲,这是我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5、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来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报刊杂志,多与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6、加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10.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篇十
其实我是从上学期就已经开始进入南一中开始了一段见习。在见习期间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王利红老师的一些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颇多。学校的安排就是要让我们大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转变。的确,在这学期里我很快适应了这学校的环境。但是在真正的教育教学上面我还欠缺很多很多。
一、在教学方面的反思
在开学之初,学校领导就向我们强调上好第一堂课。由于备课比较充分,在第一堂课我总是能流利的把准备好的课上完,但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不能像其他班级的老师一样。可是自己又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后来,在听其他老师课的过程中,尤其是自己的第一次汇报课过后,我渐渐明白自己的课失误在哪里了,那就是我只是在按照教案把知识点讲完,而没有更好的和学生进行沟通,整个课堂好像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我忽视了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这与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是不符合的。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我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法。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经常听课,无论是和我一样的年轻教师的课,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我都去听,并认真的做记录,每一位老师的课都让我有所收获。听课固然重要,但听过以后的总结和整合也一样不可或缺,只有把自己的课和别人的课进行对比才能找出差距,才能更好的补充完善、取长补短。所以我认为,我们青年教师要想尽快成长起来,就必须多学习、多听课、多请教。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师傅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新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勤学好问,积极吸取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我们科组还组织了教科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这使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在教学上又前进了一步。
此外,就是成绩方面。我自己感觉上课的每一方面都已经强调到位。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老师提不上去,而有的学生成绩好。这就让我反思,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1.上课精力不集中2、作业完成情况不好3、自律性差4、学习不主等
所以,我想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多关注学生,不仅仅是教书。要帮助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二、关于教育的反思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教书还要学会教育人,这才是完美的教师。我很感谢学校给我机会当了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方面,我的感受相当深刻,尤其是开学的时候,当看到家长把他们的孩子交到你的手上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责任。一种角色的扮演开始了。你在学校就是学生最亲的人。所以要给他们关爱。爱应该成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师魂就是爱。教师只有具备这种师魂,才能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兢兢业业做好教育工作,把实现理想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去。
我认为教育不能把学生当作监管的对象,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都很有思想,很有个性,用传统的严管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效果并不好。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很可能激活学生巨大的潜力,受益无穷,而教师一句不负责的言语,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我的班上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是教英语的,有一位农村来的同学就开始很泄气,很自卑。他向我说老师我以前没学过英语,怎么办?于是我耐心的给他讲。每次课堂注意提问。多鼓励他,给他加油。当然他自己也很努力。在这次半期测试中就取得了好成绩。所以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鼓励学生,而不是一味的责骂。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学生悉心的关爱。好学生和个性顽皮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学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的爱。
在对待问题学生方面我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要在以后慢慢学习总结经验。在我的班上就有几个调皮的学生,他们不会犯大的错误,但是总爱犯些小毛病,真的有时让人头疼。在教上两个班的教学后还要管理这些杂事,对于我这新老师来说很吃力。闲下来的时候我经常想为什么老教师能够比较轻松的把班级管理好的。于是我就多观察他们平时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后来我的师傅告诉我:多培养班干部,他们将会让我们更成功。
我热爱教学,我真诚的爱着我的每一位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不大,所以我很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我想,这也是年轻教师的一大优势吧,所以一定要充分加以利用。除了在工作中,认真、按时地批改作业,做错的地方耐心的给他们讲解以外,在生活中也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比如经常去他们的寝室看看。去参加他们的体育课等等。了解他们思维波动,纠正其中不正确的想法,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要真正的去实践和学生成为”师长+朋友"的关系,这将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更好落实。
11.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反思 篇十一
当前教师教育视阈下,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价值是什么?实践的价值是什么?二是教师教育应该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1.理论的价值是什么
S·D·布鲁克菲尔德认为,对实践者而言,理论具有如下价值:第一,帮助教师识别自己的实践。可以冲破熟悉的束缚。自己的实践就是一个封闭圈,通过对这个圈子之外的观点、活动和理论的学习,我们开始理解自己工作的哪些特征是与特定情境相关的,哪些特征具有一般性。第二,可以避免形成“集体共识”和理解上的停滞。把我们的实践定位在社会情境中。不进行经常的和认真的理论文献的学习,我们会很容易沉浸在一种实践的实际困惑之中。我们会在问题中苦苦挣扎,被一些具体问题所折磨。[1]
教师理论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直接的实践工具,而在于增进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性判断和反思批判能力。这一点对于当今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迄今为止,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对师范教育的普遍理解还是技术的观点,师范教育中技能训练还占着统治地位,在我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中,这种技术观点也是占压倒性的呼声。我们并不否认对师范生进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当这种技术观点成为师范教育领域的主导思想甚至成为唯一的指导思想时,这种纯技术的师范教育将使得教师的视野日渐狭窄,思维能力日渐迟钝,理解能力日渐衰退。于是,教育机构成了工厂车间的流水线,教师成了流水线上的技术操作员,学生则成了等待加工成标准件的物料。
2.实践的价值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理论总是抽象的,其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理论揭示的是实践的普遍规律,它只能对实践起原则性的指导作用,而不能代替实践工作者自己的思考、选择、运用和创造。因此,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现象具有合理性。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并为教育实践服务,但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不可能由教育理论直接作用于实践而实现,实践活动离不开主体的计划与再创造,否则就不能使理论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条件和具体情况。理论能否最终指导实践,取决于实践主体对理论的选择及实践客体与实践过程的具体性。当从实践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这一问题时,理论只能给某一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提供启示性的帮助,实践者只有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选择、检验给予他的理论,从中寻找启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造指导自己实践的个人理解或个人行动理论,才可能使理论具有真正的现实力量。[2]
实践的境遇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矛盾性并不能成为其低于理论知识的理由,而恰恰是对理论自身有限性和单一视角的超越。亚里士多德把在实践活动中,对于不同视角、不同因素之间的平衡、折中、权量,称之为一种明智、审慎或实践智慧。那么,由生活实践派生出的理论与实践丰富性之间的对话、融合、相互的提升正是这种实践智慧的体现。基于这种理论与实践关系下的教师教育需要建立的是一种理论者与实践者之间平等的交往合作关系。
二、教师教育应该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1.合理设计教师教育目标,着重未来教师对双学科的深层次理解
长期以来,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师范院校的批判以及师范院校自身的改革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人们对教师教育的双专业性已经有了广泛的共识。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教师的双专业能力,使他们成为拥有不断发展潜能的对所教学科和教育学科都有很深根底的发展型教师。在建构主义看来,只有通过整合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力图在教学设计中贯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着重未来教师对双学科的深层次理解能力才能培养出双专业性质的发展型教师。欲提高师范生或未来教师对双专业的理解水平,教师的指导非常关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个体理性思考与领悟及个体之间交流与协商,有助于促进个体对双专业的理解。主讲教师对教学及所教学科均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有意识地引导未来师范生领悟与体验某学科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使他们获得具有生成与繁衍功能的知识;在一些课程中能够立足较高观点分析中学学科,将高等学科与初等学科相互关联,使他们能够“居高临下”地看待将来所执教学科的内容,以精神、思想联通高等学科与中学课程内容,以思想、方法贯通所执教学科的知识,有助于促进他们对将来所执教学科的深刻理解,进而对提高他们的学科专业化水平是大有裨益的。而在教学方面,为提高未来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水平,教育类课程数量与课时自然仍需要进一步增加,但如果教育类课程效果仅仅体现于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掌握,对一些教学认识的识记,那么是不可能培养出不可替代性的教师的。因此,在教育类课程教学中,既避免用一家之言作为教学内容材料,又引导师范生去辩证与兼容地看待各种教学流派的观点;既注重自上而下由理论俯瞰教学实践问题,又注重自下而上从教学案例中提升理性认识;教育类课程教师既发挥好教学的“榜样”与“示范”作用,又要求未来教师在见习、实习中有意识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设身处地感受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并采取理论上的反思等措施有助于未来教师对教学深层次的理解。[3]
2.创建一体化的发展型教师教育制度
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建立教师终身教育的协调体系;二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的协作关系。从一体化角度审视我国教师教育现状,存在以下四点突出问题。
第一,教师教育制度基本处于封闭定向。
第二,偏重职前培养且课程设计简单化。
第三,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对脱节,继续教育实施不利。
第四,师资培养层次偏低,直接影响专业化发展。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当前教师教育制度需要加大现代化的步骤,创建一体化的发展型教师教育制度。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构建发展性的教师教育体制。传统的师范教育局限于教师的职前培养,它的培养目标与教师的职后培训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发展性的教师教育是针对终结式师范教育提出来的,它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用发展的模式代替终结式的模式,突出教师成长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在原有的定向型师范教育体制中渗透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其核心是重视教师的实践需求,并通过这种需求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统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师范教育体制的束缚,建立定向与非定向,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的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制,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这一方面的改革,最近几年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在职教师培训力度的加大,具体体现在教育学院的改组上。教育学院的改组,更多地表现为将教育学院并入师范大学,或者是融进师范院校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或者是组建独立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是以挂靠在师范大学里的师资培训中心的方式存在,各省区只保留了师资力量雄厚、物质条件优良的一两所教育学院。改组后的多种形式的在职教师教育,教育力量相对集中,并与师范院校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这些都是加强教师在职教育、突破制度化束缚的举措。
3.良好学习环境的设计
(1)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强化办学机构的多方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师范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于片面追求向综合大学看齐,缺少对基层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趋势的关注热情和敏感性,课程改革严重落后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重视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实践活动多采取“放羊式”的分散实习,效果极差,这些都是严重脱离基层学校造成的。
师范院校要积极建立城区、郊区、乡村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基地,加强与教育实践基地的联系,经常组织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与基层学校的教师、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密切联系基层学校的实际,引导学生“了解基层学校,熟悉基层学校,研究基层学校,服务基层学校”。师范院校要聘请基层学校的专家参加学校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订专业建设、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顾问,与实习师范生组成伙伴关系,共同负责中小学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并有机会作为大学师资培训的教师、辅助教师或客座讲演者,及时反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参与合作的大学教师则有一半工作时间在专业发展学校参与各种教师集会,观察实习生的工作,组织讨论,并把情况反馈回大学。
(2)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整合。利用现有的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逐步建设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学分管理,加强沟通、协调、指导、管理和监控,为教师网络联盟成员单位和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创建教师网络联盟门户网站,开设中国教育电视台教师学习频道。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与“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为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
(3)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当前学校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整合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成为教师教育机构改革的中心。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重心向优质教育资源转移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对教师的学历的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大学专科学历、大学本科学历、教育硕士学历和教育博士学历构成的新的教师学历结构将取代原有的中师、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所构成的更低一级的教师学历结构。因此,延长职前教师教育的学习时间,创新教师教育模式,采用“4+2”等新的培养模式就势在必然。在此基础上,整合普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在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育学科比重。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理论层面、技能层面与实践层面课程的有机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
4.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制度
教师素养分为显性的专业素养和隐性的专业素养。显性专业素养包括外显的,易于观察和测量,也较易通过学习与训练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隐性专业素养包括服务态度(如职业理想、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维持专业动机和积极性等);个人对显性知识的理解、体验、实践、情感表达;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深刻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教育常识”;以及“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的信念”。这样的素养比较内隐,不易测量,却是教师专业个性化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养的性质决定了只有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特性,赋予教师宽松的发展空间才能有利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人员与科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是任何雇佣专业人员的科层组织中的一对经典性矛盾。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取向:科层管理人员追求效率,立足于所在组织的整体;专业人员追求知识、技术,立足于所在的学科和行业。学校科层权力与教师专业权力之间对抗的结果常常是:教师工作、生活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而被束缚了手脚和积极性、创造性的组织环境中;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并因而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采用并成功地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理性化、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比如,学生给老师打分而不是专业同僚的柔性评价,绩效制而不是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在班级里安插监视员而不是信任教师有能力教学,重视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而不是组织同行阅读论文和评价科研过程等。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越来越丧失创造性,使教师对意义的阐释空间越来越小,并日益沦为知识传输者,而失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
5.引导教师反思
目前有关缄默知识的研究为教师的教育反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的缄默知识需要从他们所处的文化土壤、生活方式和工作经历中去找源头。
教师的缄默知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教师在优异的教师环境中习得了合理的缄默知识,这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不良的文化背景中习得了一些非教育的缄默知识,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这些缄默知识因为其难以知觉和难以表述将很难被教师意识到,同时又因为其实用性和习惯性,教师将因其惰性而不愿改变,逐渐内化为教师人格的一部分。
正因为教师的缄默知识的特性,引导教师的教育反思将在教师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单纯的教师个人反思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促进作用不大,封闭的自我努力容易使个体思维在小圈子里挣扎。教师的反思只有和同伴互助及专家引领相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教育要引导教师关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的容易忽视的教育事件,并在同伴互助及专家引领的基础上进行人际对话式的反思。要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视角直面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真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属于自己的“此时此地”的情境(包括背景材料和有价值的细节、片段、事件),要引导教师通过撰写生活史、教学日志、阅读和撰写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观看教学录像、观摩他人教学等途径进行自我反思。这些所叙之事都是教育教学实践中自己的、真实的、实际的问题,体现着教育科研活动的“研究”品性,闪烁着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发的思想火花。同时,教师教育要创建一种教师群体、专家、家长等人员之间平等对话的反思性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美] S·D·布鲁克菲尔德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28-232.
[2]诸平.从理论的评价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J].上海教育科研,1992(3).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反思09-04
小学生辅教师工作反思08-20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反思12-16
实验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实施方案11-17
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1-22
教育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10-27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精编09-05
教师教育行为反思09-17
小学教师近五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6-16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名单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