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

2024-10-10

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共11篇)

1.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 篇一

临床医师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实施方案

一、考评方法

医德医风评价分为五个等次:高尚、良好、一般、欠缺、低劣,进行自我评价、科级评价、院级评价,最后确定等次。

(一)自我评价:医务人员各自根据考核的七条标准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表现,认真逐一对照检查,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

(二)科级评价:在医务人员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以科室为单位,由科室考评小组根据每个人日常医德医风行为、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打分。

(三)院级评价:由院级考评领导小组组织进行。根据自我评价、科室评价、综合社会评价及日常行为纪实,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逐个评价,并填写考评组综合评语。

单项标准加、扣分在自科室评价、院级评价中只能记录一次,不能重复累计。

考评结果:总分达95分为高尚,80—94分为良好,70—79为一般,60—69分为欠缺,59分以下为低劣。

限制条件:总分达95分以上但有扣分者不能评为“高尚”;扣分达30分者均实行“一票否决”,总评为“低劣”;扣分达20分者,不论总分多高,总评为“欠缺”;扣分达10分者,不论总分多高,总评为“一般”;总评达95分以上且无扣分者,评为“高尚”。

二、医德医风考评标准

(一)基本标准(基础分80分)

1、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5分)。医院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已任,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做到“爱岗、爱院、爱病人”,热爱本职,安心工作,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一丝不苟,不怕脏,不怕累,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献身卫生事业。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10分)。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做到“四个一样”(生人熟人一样,群众干部一样,院外院内一样,乡村城市一样)。

3、文明礼貌、优质服务(10分)。对病人语言文明,态度诚恳,举止稳重,仪表端庄,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做到“五心”(检查细心,治疗精心,解释耐心;听取意见虚心,让病人及家属放心),不发生冷、硬、顶、推现象。

4、遵纪守法、廉洁行医(10分)。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工作之便谋私利,不接受病人的吃请、馈赠,不准勒索病人财物,不滥检查、滥开大处方。

5、为病人保守医密(10分)。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10分)。团结协作,自觉维护集体荣誉,互相尊重,取长补短,不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搞亲疏有别,不做忌贤妒能和影响团结的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7、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15分)。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新知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运用新的医学模式,发展医学科学,提高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

(二)加分扣分标准

1、加分项目

(1)积极参加各种突发事件的抢救、救灾、舍己救人受到赞扬的加2分。

(2)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受同级卫生主管部门表彰的加5分;获市级表彰的加10分;获省级以上表彰的加15分。(3)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或“一优双十佳”者加3分。(4)被评为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先进工作者加5分;被评为市级先进者加10分;省级先进工作者加15分;国家级先进工作者加20分。

(5)被评为市级劳模加10分;省级劳模加15分;国家级劳模加20分。

(6)医德伦理和业务知识考试95分以上者加2分,100分者加3分。

(7)受到单位来信表扬或病人赠送锦旗给个人的加2分,给集体的科内有关人员各加1分。

(8)受到市级以上报刊点名表扬个人的加5分;集体的,科内有关人员各加2分。

(9)检举他人有收受回扣、开单提成或收受病人财物不上缴或乱收费等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且检举情况属实的加10分。(10)拒收红包、回扣、财物、有价证券、不接受病人吃请或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并有登记为依据的加3分。(11)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受医院表彰的加3分。(12)纠正他人因违反保守医密和保护性医疗制度而挽回不良影响并有登记为依据的加5分。

(13)在工作中,责任心强,工作负责而避免他人出现医疗差错或责任事故的加5分。

(14)科室获集体荣誉每人加2分。

(15)有发明创造或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填补医院空白的加5分;填补本市空白的加10分;填补本省空白的加15分;填补国内空白的加20分。

(16)凡获科技成果奖且为课题完成者:县级奖加3分;市级奖加5分;省级奖加10分;国家奖加15分。

(17)论文或译文在杂志刊登或会议发表者:县、市级加2分;省级加5分;国家级加10分。

2、扣分项目

(1)被投诉服务态度差,经核查属实的扣10分;造成不良影响扣15分;性质恶劣,影响单位形象的扣20分。(2)无故迟到早退每次扣2分,旷工1次扣10分。(3)离岗、串岗每次扣2分。

(4)无故不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每次扣2分。

(5)未能按时上交医德医风考评表者扣2分。

(6)礼貌待人,仪表整洁,戴证上岗,违者1次扣2分。(7)对待病人有厚此薄彼现象,被投诉经核查属实的扣5分。(8)未履行好告知义务和服务承诺,造成不良后果的扣5分。(9)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及时或敷衍、回避造成严重后果的扣20分。

(10)与服务对象发生吵架或有冷、硬、顶、推现象,属首次且经教育认识态度好的扣10分,屡教不改的扣30分。(11)工作不负责任,造成群众上访控告,经查证属实的扣10分。

(12)以工作之便收受红包、回扣或利用诊病(工作)之机推销药械等谋取私利者扣30分。

(13)有恶劣违纪行为,情节严重的扣30分。

(14)有意捏造或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严重损害单位形象的扣20分。

(15)为谋取小团体和个人利益违反物价规定,不择手段巧立名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多收、乱收费,加重群众及单位不合理负担的,对科室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各扣20分。(16)超范围或私自外出体检、手术的扣5分。(17)泄露病人隐私或秘密,未造成不良影响者扣5分,造成不良影响者扣10分。

(18)不按时完成任务或不服从工作安排的扣5分。(19)同志间闹不团结,影响工作扣5分,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0分。

(20)学术上不尊重别人,故意诋毁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0分。

(21)工作中出现一般差错者扣5分;发生较大差错者扣20分;发生严重差错属事故的扣30分。

(22)因工作拖延,虽未构成差错,但影响诊断治疗的扣10分。(23)因技术欠缺被投诉,经核查属实者扣10分。(24)不遵守技术规则,给病人开假医疗证明的扣10分。

2.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 篇二

1 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医疗技术、医疗器械及医药都在不断更新, 由此导致了医学模式的变革,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处于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的医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对于培养新时期合格医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最佳时期。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 大量学生跨入了高等医学院校的大门, 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医学教育同样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 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也将大量增加, 由此将有更多的医学人才进入各种医疗和卫生服务机构, 担负起救死扶伤和卫生保健的职责。医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观将直接影响医院医德医风建设, 而临床实习生正处于学校教育和医疗实践的过渡时期, 医学生的医德观还处于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在校期间的价值观念和医疗实践之间的差异会使他们产生困惑。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 无论是从教育成本还是从教育效果来看, 都是最佳时机。

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德教育是确保医学生将来适应现代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 多种经营形式的医疗机构将出现, 将有更多医院从公益事业向盈利事业转变, 医患关系也逐渐变为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病人的权利意识及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大大加强, 对医生的职责和义务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焦点不再仅仅停留在医生的技术水平上, 而且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 医疗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 各种资本形式进入医疗机构, 必将加剧医疗行业的竞争, 如何赢得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和尊重, 提高医院竞争力, 已成为无需争论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 使其尽早了解社会, 了解行业规律及医患关系发展趋势,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调整价值观念并形成正确的医德观, 为毕业后走上医疗岗位履行救死扶伤职责, 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思想基础。

2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由此可见, 国家把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目前医生收受红包回扣、医患关系紧张等不和谐现象仍然存在, 其原因除了体制因素外, 医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处在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 不仅要加强政治思想, 更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 强化他们的医德, 深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然而在医学教育中, 临床实习阶段往往是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薄弱环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教学主体认识不够。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 实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医德教育方面, 两个主体在认识上都有偏颇。教师对医学技能的传授较为重视, 常常忽略对学生的医德教育, 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实习带队老师负责, 带队老师大多不是医学专业人才, 只是对学生进行教条式的医德教育, 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单一。目前医学生医德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 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学低年级阶段, 通常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 内容大多是高等学校通用教材规定的内容, 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在教学环节上, 在医学专业高年级主要是专业课程和临床操作技能课程, 实习阶段则只注重专业实践和操作实习, 而很少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修养课程。

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医学生在学校期间, 对社会的了解大多来自书本, 对现实社会和医疗行业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而现实中, 医疗机构在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使得传统的医德课难以自圆其说,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困惑感;加之学生原本就对简单的理论说教缺乏兴趣, 与医疗实践脱节甚至相悖的说教往往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3 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

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开设已有近20年的历史, 对医学生医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及专业素质的提高,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临床实习阶段中, 尽量选择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优秀医师担任带教老师,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伦理学知识, 做到言传身教。要让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原则, 帮助学生树立“无德不从医”的思想, 学会用伦理学的理论分析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教学应以问题、专题和实践操作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实践, 真正领悟一名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应当遵守的职业规范。

开展灵活多样的医德教育活动。医务工作者具有奉献精神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而这种无私精神是通过言传身教, 日积月累锤炼塑造而成。可以利用学生实习的业余时间, 鼓励学生多参加实习医院组织的义务献血、植树、科技宣传等公益劳动, 督促他们自觉塑造无私的心灵;通过实习医院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 培养他们关心病人, 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利用休息日打扫医院病房、陪护住院病人、慈善捐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培养他们的同情感, 为今后向患者奉献爱心打下牢固的基础;加强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管理, 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 进一步培养努力进取、实事求是的学风, 为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打牢基础。

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 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条件。从医学生的培养过程看,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关键时期, 学校、实习医院有关部门应全力以赴强化这一时期的医德教育。首先, 各实习医院应该派出责任心强的干部管理实习生, 认真负责实习生医德教育、业务及日常生活管理。其次, 各实习医院应选派医德医风良好和医学技术精湛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 使带教老师的品行对实习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再次, 学校实习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各实习医院临床第一线, 了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解决德育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医德是每一个医学生必备的品质, 医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临床实习阶段应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医学生医德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和批判能力, 能够正确区分医疗、科研实践中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坚持正确科学的道德观, 选择正确的医德行为, 一言一行按医德要求办事, 努力捍卫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 为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为人类解除病痛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分析了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并进一步探讨了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为在临床实习阶段应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教育活动, 让学生参与实习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 促进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

关键词: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宏良.医学伦理学教学的若干问题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0, 8 (4) :46-48.

[2]聂精葆.科学主义笼罩下的20世纪中医[J].医学与哲学, 1995 (2) :62-66.

[3]张广臻, 王晓燮.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生[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 6 (2) :42.

3.住院医师医德医风个人总结 篇三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恪守医德、廉洁行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多次受到患者的好评,收到多封表扬信及锦旗。

二、临床工作方面

作为住院医师,能够胜任病房和急诊的工作,与同事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医护配合默契。管理病床5-10张,认真管理病人,及时书写病历和病程。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诊治思路,掌握其诊疗过程。掌握脑血管病最新的指南,参加脑卒中静脉溶栓培训班,掌握溶栓流程,参与静脉溶栓多例。参与脑卒中随访工作,在脑卒中专病门诊随访病人。

对于疑难病和少见病,管理副肿瘤综合征、长节段脱髓鞘性脊髓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肌张力障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多系统萎缩、甲亢性肌病、周围神经病等疾病,培养了这些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和能力。

对于急危重症疾病,熟悉呼吸机的应用,掌握急危重症的诊治流程和抢救流程,参与癫痫持续状态、脑卒中、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格林巴利综合症伴呼吸衰竭的抢救多例。

自20xx年11月至20xx年8月,担任住院总医师共10个月,会诊病例千余例,包括脊髓病、wernicke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癫痫、神经痛、焦虑抑郁、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风险评估等,参与多科会诊讨论。

三、科研工作和发表论文

着重于脊髓病的研究,进行病例收集和整理工作。

四、其他

参与社区健康大讲堂讲课,积极参加义诊,参加职工运动会、手工大赛等文体活动。

4.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 篇四

培训临床基地申报综合材料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2004年,科室总人数为15人(正高1人,副高2人)。12名医师中有硕士4人、博士1人。科主任蒋再轶、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科副主任汤清平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科主任蒋再轶主持省厅课题2项。近五年来,全科医务人员在全国各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篇。

本学科是省内三级医院中临床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技术力量最强的临床学科之一。科室负责全院近30个病室病人的康复治疗。根据临床需要开展有运动、物理、作业、言语、心理、推拿、针灸等多种康复治疗项目,每天进行康复治疗百余人次。科室每年都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培训基地专科特色:

根据医院突出以脑科疾病为主的发展方向,医院学科建设以神经内外科为主,故康复医学科的专科特色是:以神经康复为主,兼顾骨科与综合康复。

科室已开设有神经康复门诊诊室以及康复治疗中心,开展了“血塞通针痉挛点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科研课题以及引进了“肉毒素注射治疗肌张力增高”的新项目。在平时的康复治疗中,一是采取了原始的“一对一”的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脑中风及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二是开展了言语治疗与训练,对中风与脑外伤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能进行规范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三是利用医院心理卫生优势,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使病人的康复疗效明显提高。四是开展传统康复治疗项目,运用针刺、推拿、小针刀、拔罐、浮针、艾灸等治疗方法,对疑难病人进行治疗,疗效肯定,经济实惠,很受患者好评。五是引进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腰椎病、软组织疾患、关节病,开创了我省先河,目前仍为全省独家所有。六是牵引、理疗各种先进设备治疗骨关节病很有特色。

二、培训基地师资情况

我院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承担了该大学的本科临床,基础理论教学任务。康复医学科主任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科室多名医师具有大学教师资格,并且承担了大学的教学、临床带教工作。

全科12名医师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博士1名,硕士4名。均具有较高医学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知识;均经过了多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均有多个医学专科学校的专业课讲授经历,具有较强的教学经验;均在临床带教过医学生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带教经验。

三、教学培训情况

康复医学科自成立以来,就承担了下级医院医师进修及各相关学院校学生实习工作。近四年来,共培训进修医师9名,共吸收实习学生近30名(其中研究生2名)。

在培训工作中,科室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实习学生与进修医生管理工作,做到放手不放眼,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方式,使进修医生,实习学生通过在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后,能学到真本领、真技术,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培训设施

康复医学科的培训教学工作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学生通过培训后能掌握诊断、治疗的方法,掌握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具体解决病人的行走、活动、言语、痛苦等实际问题。所以。对于康复医学的教学培训设施应有不一般的要求,而我院康复医学科已具备较理想的规模,同时也具备了相关的培训条件。

我院康复医学科已建有一个门诊诊室,一个康复治疗中心。康复治疗中心又分为运动、作业治疗室及理疗、针灸治疗室,能容纳近百名学生的实际操作。同时,康复医学科具备有全套运动、作业、理疗及传统康复治疗设备,能供学生培训实习时操作使用。

另外,康复医学科在医院内属于一个单独科室,与其它临床学科一样,可以享受医院的各种资源,如利用医院对内、对外网络,有获取电子图书馆及网络康复专业知识、信息的便利优势。

学生的住宿、饮食等日常生活设施,医院也将统筹进行安排,以保证学生必需。

五、自我评估报告

5.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 篇五

作的通知

苏卫办科教〔2011〕4号

各市卫生局,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11年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考核对象

第一阶段: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完成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周期的人员,其中本科毕业培训时间满3年、硕士毕业培训时间满2年、博士毕业培训时间满1年。

第二阶段:取得第一阶段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参加第二阶段培训满2年。

通过全省理论统考的住院医师可参加本的临床技能考核。

二、考务安排

(一)理论考核

1、考试范围:参考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试行)》。

2、考试专业:考试专业共48个,其中第一阶段17个,分别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皮肤性病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儿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口腔科;第二阶段31个,分别为: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感染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烧伤整形科、泌尿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皮肤科、麻醉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精神科、儿外科。

3、考试形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理论考试均实行全省统考,采用人机对话模式进行,题型均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机考系统练习版可在中国卫生人才网下载),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4、考务工作:本次机考的考务工作由省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室(联系电话:025-85038020)会同省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系电话:025-83620823)负责实施,各市卫生局在省辖市设立考场并负责本辖区的考务工作,部、省属医疗单位委托所在地的市卫生局统一安排。

5、报名及相关要求:考试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及打印准考证的网址为中国卫生人才网()。报考人员须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并下载打印

《2011年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报名表》,本人核对无误并签字后交所在培训基地职能部门。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工作由报考人员所在的培训基地负责向各市卫生行政部门申办,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报名资格现场确认时需提供报考人员的以下材料:

(1)《2011年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报名表》原件1份;

(2)本人身份证(原件审核后退还本人,复印件留存);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记录手册原件;

(4)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与注册证书(原件审核后退还本人,复印件留存);

(5)毕业证书(原件审核后退还本人,复印件留存)。

(6)公共必修课考核成绩证明(包括课程、时数、成绩等内容)。代培人员报考在受训的培训基地报名,报名人员提交的《2011年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报名表》及相关材料复印件须经所在培训基地有关职能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

以上材料由各市卫生局汇总后于4月25日前报送江苏省毕业后教育研究室,供结业资格认定用。

6、考试日程:

考生网上报名时间:2011年4月4日至11日;

报名确认:2011年4月5日至14日;

考点、考区资格审核时间:2011年4月15日至21日;打印准考证:2011年5月5日至15日;

考试时间:2011年5月15日(周日),具体时间及场次安排详见准考证。

(二)临床技能考核

1、今年的临床技能考核全省统一采用多站式考核模式(OSCE)进行,各市自行命题。第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项目:接诊病人、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检查读片和报告分析。第二阶段临床技能考核的考核项目及内容参照第一阶段,命题范围以三级学科为主,适当提高考题难度,侧重临床思维考核。

2、临床技能考核的考务工作由各市卫生局负责,宁外厅直单位由所在地市卫生局统一安排,在宁部、省属单位可自行组织。

3、为配合各市开展临床技能考核工作,我厅委托省毕业后教育研究室编制了《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办法(试行)》及其实施方案,供各地参照试行(附后)。五月上旬我厅委托省毕业后教育研究室举办师资(考官)培训班,请各市卫生局选派专家参加。考核期间我厅将统一派遣由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巡考小组赴各市协助工作。

4、根据考务工作的需要,请各市将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尽量安排在2011年7月11日至17日期间,如有特殊情况经我厅科教处同意,可延期与第二阶段考核同时进行,第二阶段考核须在8月底前完成。各市于6月30日前将第一阶段考核时间报我厅科教处备案(电子邮箱:tangny@jswst.gov.cn)

三、其他事项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阶段性考试与考核又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各市卫生局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考场纪律,杜绝作弊及其它违纪事件的发生。违纪者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除本次考试记零分外,2年内不得参加阶段考试。监考人员要认真遵守监考人员守则,如实记录参考人数、缺考人员情况以及违纪情况等。

2、凡未通过全省理论统考的学员,当年不予参加临床技能考核;结业考试或考核不合格的,二年内准予重新报名考试或考核一次,仍不合格者终止规范化培训。

3、全面采用国际通行的OSCE考核模式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希望各市卫生局切实加强领导,抽调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参与考核工

作,认真抓好命题、师资培训、考点安排、保密措施等环节,确保此项工作的成功。同时也希望各市在实践中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以提升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

附件: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办法(试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6.临床医师实习带教的体会 篇六

1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丰富扎实的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还需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而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结合病情、症状以及各项检查指标,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和临床经验,经综合分析、比较以及概括获得诊疗方案的过程[2]。临床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直接决定着其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能力。因此,加强对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结合临床带教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

1.1 加强病房巡视

床旁教学是启发实习医师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查房过程中,使其充分接触患者,并引导其通过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等,了解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并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病情,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进而加深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1.2 开展病例讨论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因此,应组织进行特殊病例、疑难病例以及死亡病例等的讨论,鼓励其积极分析和研究病例资料,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疾病诱因、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以及治疗转归等的正确认识。同时,通过病例讨论可使学生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身上获取更多的临床经验以及有益思维方式,开阔眼界、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召开专题讲座

临床工作要求将实际操作与生理、病理及生化等多学科知识结合应用,纵向和横向分析,以获取有效信息[3]。选择性地召开专题讲座,可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理论知识及其与临床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2 医风医德的培养

医风医德主要是指导并且支配临床医疗护理行为的核心思想和灵魂,也是提高临床诊疗治疗的关键[4]。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充分理解并且同情患者,以患者为中心,以解除患者的病痛为荣、以漠视患者的疾苦为耻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关键。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充分利用查房带教、集中授课等机会,言传身教的职责,培养学生良好医风医德。

3 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各项医疗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等,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由于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风险缺乏正确认识或对临床医护工作不理解等,均导致护患关系日益紧张。近年来,临床医患纠纷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广泛的问题之一,这给临床带教增加了新的挑战。在临床带教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医患关系紧张实际上并非患方或者医方的意愿,也并非医疗技术或者医疗道德问题,多是由于医务人员语言表达或者行为举止不当等引发。故在带教过程中,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的个人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形成和掌握。因此,要求带教老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满足临床带教的要求。

4 科研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临床综合能力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临床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临床医学现状的正确怀疑意识以及精益求精意识,是在有利于临床医疗工作、不违背医学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作出的探索[1]。而临床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和多层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取最终答案[4]。这些均是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促进临床医学发展的动力。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对于病例的疑问,并指导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自主分析疾病原因、诊断依据、病理变化等,寻求答案。近年来,临床医学及医疗技术获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多待于解决的问题以及待于开拓的领域。鼓励学生通过自身不断探索和解决,从而解决这些医疗难题,开发新的医疗技术、理论等,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5]。而要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就需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在有限的实习带教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独立写作临床科研论文,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建立科研题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或者试验等,撰写论文、总结分析研究结果,从而培养其临床综合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为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临床带教是协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医疗服务理念、医风医德,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的重要环节。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应跟随现代临床医学以及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探索合理有效的带教策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启发、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成为一名合格且在专业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医务人才。

关键词:临床教学,临床实习,实习医师

参考文献

[1] 黄永洪.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121-122.

[2] 杨梅,宫朝晖,宫朝霞,等.创新带教模式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97-598.

[3] 何晓华.医学临床实习带教的现状和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2,25(1):105-106.

[4] 王琦.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6):175-176.

7.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规范 - 副本 篇七

(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加强学习,牢记宗旨,热爱本职。

2、工作认真、负责、细致,责任心强。

(二)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1、平等对待患者,做到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患者。

2、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三)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

2、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规范。

3、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构建 和谐医患关系。(四)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1、坚持依法执业,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无差错、事故。

2、坚持廉洁行医,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商业贿赂,严格执行《十不准》规 定。

3、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 不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五)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2、认真落实有关控制医药费用的制度措施。

3、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

(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

1、服从指挥、调配,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医疗活动。

2、团结同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互相配合,取 长补短,共同进取,无闹纠纷现象。(七)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8.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 篇八

目前, 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主要通过统一考试、面试的方式进行招收, 学员来自不同学校, 曾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实习, 水平参差不齐, 学历结构也存在差异。有些学员在本科临床实习阶段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考研究生, 对学习临床知识与基本技能操作缺乏积极性, 因此, 临床能力较弱;有些在基层医院实习的学员由于所在单位条件有限, 所见疾病种类较少, 操作不规范, 对许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较差,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 如何让这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形成神经外科临床能力, 就需要带教教师及科室制订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并有效实施。

1 强化入科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由医学生到医生的必经阶段, 此阶段学员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学习实践技巧, 培养临床综合素质。在我国, 各教学医院入科教育在内容、结构和时间上都有很大不同, 目前没有统一规范[2]。因此, 应该建立由住院总医师组织、科主任参与、带教教师参加的较规范的入科教育流程, 内容包括工作环境介绍、科室规章制度、组织纪律、团队协作、医患沟通。其目的是消除学员入科前的紧张、焦虑情绪, 树立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心, 充分认识医疗形势, 强化医疗法制观念, 尽早适应临床工作。

2 评估学员水平

参加神经外科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可能来自不同学校, 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了解学员初期水平有利于带教教师进一步掌握学员基本情况, 为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提供指导。因此, 应该在早期对学员外科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进行考核, 内容包括各种医疗文书书写、交接班、医患沟通能力、巡查病房、外科基本操作、学习能力。

3 加强培训期间临床能力培养

3.1 引导学员复习基础理论

神经外科专业性强[3], 涉及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解剖等知识, 而本科阶段由于学时少, 学员知识掌握不扎实;临床实习阶段, 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且病种有限, 大多数学员未能很好地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方法和鉴别诊断, 专业技能较差, 有的学员甚至无神经外科实习经历。因此, 在入科教育后需要引导学员对神经外科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让学员第二天查房时回答或结合病例提问等方式。复习顺序应该为“颅内压增高和脑疝—颅脑创伤—颅内肿瘤”, 紧紧围绕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病因、后果及颅内高压的代偿调节, 让学员清楚容积压力曲线的临床意义。在引导学员复习基础理论过程中, 带教教师需要设计具体的问题, 以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促使其掌握相关知识点。

3.2 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对典型病例的神经解剖、影像及诊断、处理进行讲解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平台[4]。神经外科的学科特点使多媒体临床教学成为必然。多媒体资料不仅包括神经外科常用的CT、MRI、CTA、DSA等影像学资料, 还包括神经外科基本临床操作的动态影像资料, 如神经外科体格检查视频、基本操作视频、不同手术入路开颅手术视频、钻孔引流手术视频以及一些病变的显微镜、神经内镜下图像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生动地向学员展示神经外科不同疾病的临床特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 也要重视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等。将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调整视觉角度, 防止因长时间注视屏幕产生的视觉疲劳和思维僵化, 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3.3 借助先进的网络通讯手段建立学习群,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巩固所学知识

微信作为一个智能终端可以向用户提供及时通讯服务, 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借助微信这种目前最流行、最广泛应用的通讯手段建立学习群, 与学员进行包括视频、文字、图片等的交流, 学员可以及时了解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 带教教师也可以随时处理学员遇到的问题。另外, 还可以通过微课等组织学员在线学习或离线学习。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提高了学员学习兴趣和效率, 也加强了教师与学员间的沟通交流。

3.4 重视每周教学查房

临床教学查房是利用现有临床病例实施的床边教学, 是学生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科室应制订周密的教学查房计划, 查房教师应该认真备课, 告知学员教学查房内容, 让学员先查阅相关疾病的文献资料, 将该病病史、体格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面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 带教教师在查房过程中提出问题, 让学员结合自己了解的知识进行回答, 然后与学员一起观看幻灯片, 指出不足、表扬进步, 增强学员学习信心。以急性硬膜外血肿并小脑幕切迹疝为例, 让学员在查房前了解如下问题:颅内高压的病因、颅内高压三主征、Cushing反应定义、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动眼神经损伤与视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的鉴别。这些均为学习该病需要了解的核心问题, 学员在复习相关知识后可加深对该病的了解, 有助于带教教师进一步拓宽思路。通过典型病例教学查房, 让学员独立思考或讨论, 对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 最后由带教教师总结, 并介绍关于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加强师生互动。

3.5 合理分配学员床位

神经外科病种繁杂, 病人多且病情变化较快, 临床医师工作量大, 住院医师每天的工作内容包括新收治病人的病历书写、急诊手术病人的术后观察及处理、择期手术病人的术后观察与处理等。此外, 还需要参与自己管理病人的手术并进行相应处理, 工作任务相当繁重。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合理分配学员床位, 避免学员每天疲于工作, 保证学员有更多时间参与讨论、独立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参与实际操作, 全方位培养学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3.6 术中讲解的重要性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多, 即便是神经外科医师也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才能基本掌握。参加神经外科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需要在逐步掌握神经外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急诊手术加深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急性小脑幕切迹疝、急性枕骨大孔疝以及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的认识。带教教师需从划线定位开始, 逐步培养学员严谨的工作态度, 认真讲解每一步操作, 让学员参与打结、缝合等基本操作, 进一步增强学员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 如翼点入路、眶外侧入路、颞下入路、乙状窦后入路等, 可在术中向学员讲解其关键点;对于一些新技术, 如神经内镜经鼻入路等, 需进一步讲解, 激发学员学习热情, 为培养优秀神经外科后备人才创造条件。

3.7 重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训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侧重于理论知识灌输, 有些学员本科实习阶段可能因为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研究生实习阶段, 面临繁重的论文撰写任务, 对临床基本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加之目前医患关系紧张, 临床实习时学员难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缺乏临床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 理论知识很难与实践相结合, 学员往往只记住一些空洞的理论。因此, 在住院医师规范划培训阶段, 学员需要从最基本的临床技能培训开始, 学习神经外科基本技能, 如腰穿、拔引流管、拆线、切开缝合等。在此基础上, 让学员参与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 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打结、缝合, 增强学员动手能力, 培养优秀的神经外科后备人才。

4 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

考核不仅可以了解学员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 同时也可以评价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 因此, 神经外科需要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 通过各阶段不同考核方式的有机组合, 实现对学员的连续观察, 客观评价其临床能力, 同时反馈教学效果。应该采取“入科早期学员水平测试—中期教学评估—毕业考试”3 阶段考核模式, 中期评估可以通过临床查房针对典型病例提问方式进行, 毕业考试使用统一试卷, 技能考试采取抽签方式, 理论考试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出题, 注重学生临床能力考核。统一阅卷, 了解学员和带教教师存在的不足, 持续改进, 完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5 医学人文思想贯穿培训各环节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将职业态度、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整合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 在讲授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医学领域的现实问题, 并让学生参加研究和讨论, 避免纯理论式教学。目前, 医患关系紧张, 社会舆论呈现对医师执业不利的态势, 加之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 风险高, 这就要求医师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有较强的沟通技能, 认清病人是医疗活动的主体, 耐心倾听和仔细检查。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需让学员明白当前医学模式、医师的责任、病人与医师的关系, 形成正确的医学服务态度;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医患沟通案例分析讲座, 使学员做到业务学习踏实谦虚, 医患沟通清晰准确。

参考文献

[1]宋彬, 边琪, 徐晓璐.多元化临床能力评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1, 31 (2) :140-142.

[2]王春毅, 傅仲学.美国外科实习生入科指导介绍及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 14 (3) :221-223.

[3]蒋磊, 钱俊, 骆纯, 等.神经外科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4) :132-133.

9.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 篇九

1 临床伦理学教育现状

1.1 对临床伦理学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系统教育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临床伦理学发展较为完善[4,5],而我国医学教育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等人文课程,但其教学效果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覆盖面有限,大学课程中将医学伦理学等同于思想政治课进行授课,往往只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一般在大二),授课范围有限,授课时间也比较有限,一般只有12课时,而关于医患关系的培训更少。其次,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老师授课往往以课本知识为主,只是针对我国医学界的重点伦理来进行,而在国外往往会结合科学试验、案例讨论、学术交流等形式,教育效果更佳。导致刚毕业的住院医师在面对患者时不能拥有足够的伦理学知识,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也不能熟练运用其医学伦理学知识。医疗机构中针对住院医师开展临床伦理学教学的则更少。

1.2 多数医务人员对临床伦理学有学习欲望,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未能得到有效培训

根据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课题《机构伦理委员会普德培训职能探讨》中的研究,课题组组织对某地区290名、45个专业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1.7%的人有获得临床伦理学培训的意愿,但是有36.2%的人至今为止没有参加过临床伦理学相关知识培训,同时有82.1%的人因为临床工作量过大,缺乏充裕的时间进行临床伦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6]。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医务人员对临床伦理学学习欲望强烈,但由于缺乏参加培训的机会或个人精力的因素,没有得到有效地培训。

1.3 对临床伦理学的教育模式尚处于摸索中

目前国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伦理学培训的实践尚在摸索中。如马琳等[7]在重症医学住院医师中,通过对临床案例涉及的相关伦理学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六大核心能力”培养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培养其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张博等[8]结合工作实践,探索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提高住院医师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其岗位胜任力。但是,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伦理学教育模式还不完善,其重视程度、培训系统性和规范性等方面还有欠缺。

2 五位一体的临床伦理学培训体系

五位一体的临床伦理学培训模式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第1〜9个月、第10〜14个月和第15〜36个月),包含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方案实施和考核评价5个方面。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方案实施和考核评价不同。

2.1 培训目标

根据住院医师的学习特点和临床实际,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培训目标。

第一阶段:①掌握临床伦理学的定义和意义;②提高住院医师伦理议题的识别能力;③了解并掌握临床伦理学四主题的涵义及其在临床案例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练习,提高住院医师识别和分析伦理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①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伦理决策能力;②提高住院医师的团队之间和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

2.2 培训内容

根据不同阶段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

第一阶段:①临床伦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临床意义;②临床伦理学四主题的涵义;③临床伦理学四主题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练习应用临床伦理学四主题分析临床案例,提高住院医师识别和分析伦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通过不断实践临床伦理学四主题分析临床案例,提高临床伦理决策能力和实际临床服务能力。

2.3 培训方法

3个阶段的培训方法各有不同,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采用老师授课和小组讨论的培训方式。首先通过讲座形式介绍临床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意义,临床伦理学四主题的内涵,以及应用四主题分析临床伦理议题的方法。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采用以案例为导向(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每个小组8〜10人,由第3年的住院医师担任组长,组长选取比较典型的临床案例,经培训老师审核后发送给其他小组成员,在培训前各组员自行根据四主题分析案例并完成《临床伦理学四主题表(培训前)》(表1)。培训时,组长详细介绍案例情况并提出伦理议题,再组织其他组员讨论和补充,所有组员均给出其伦理决策。讨论结束后培训老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点评讲解。培训后组员重新完成案例分析及《四主题表(培训后)》(表1)。

第二阶段,采用实践指导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在临床工作中实践练习应用四主题法分析伦理议题,查漏补缺,老师单独指导。

第三阶段,采用分组培训和案例研讨的培训方式。前半阶段(15〜24个月)的住院医师再次参加小组培训强化巩固,进入下半阶段(25〜36个月)后担任小组组长,负责讨论案例的筛选和讨论的组织与引导,具体培训方法见上述。

2.4 方案实施

2.4.1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导师库:筛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和科主任作为后备导师,进行临床伦理学的培训,包括外请专家培训和院内培训。培训后,按照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4个专科选取6位医师和主任担任培训老师,负责住院医师的临床伦理学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临床伦理学教学会议,讨论培训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2.4.2按总体培训方案分阶段实施。根据总体培训方案,由老师根据各阶段的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分阶段推进,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2.5 考核评价

为了评估培训效果,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需要制定临床伦理学培训的考核评价方法。

2.5.1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培训前后测试对比进行。第一阶段讲座授课时,授课前先对住院医师进行测试(前测),授课后再次测试(后测),通过前后测成绩的对比评估培训效果,也可促使学员带着问题听课,提高专注度。小组讨论前后的案例分析能力则由培训老师根据《临床伦理学四主题要点》,对住院医师完成的《四主题表》进行评分,对比培训前后的成绩来评估培训效果。第二阶段由培训老师进行抽查,评估培训效果。第三阶段的培训效果仍然采用培训前后测试的方式进行。

2.5.2结果考核。

培训结果考核包括教师考核和学员考核两个方面。教师考核主要通过学员对培训老师的教学反馈(《教学评价表》)和培训效果评估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学员考核包括培训的出席率、前后测评估成绩和考核成绩3方面的考核,综合后给出最终成绩。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采用客观结构化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的方式,将临床伦理学的4个主题分别设置成4个站点,各站点有具体细化的评分标准。通过模拟临床案例,测试住院医师临床识别伦理议题和运用四主题法分析临床案例的能力,并将该成绩作为第一阶段的考核成绩。第二阶段则以培训老师抽查的成绩作为第二阶段的考核成绩。第三阶段仍然采用OSCE方式,着重考核住院医师的分析伦理议题,给出伦理决策的能力,以该成绩作为第三阶段的考核成绩。

2.5.3 考核结果的运用。

各阶段的考核结果分别纳入培训老师和住院医师的绩效考核和个人成长积分,与其职称晋升和绩效分配关联。

3 分析与思考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临床伦理学教育,更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识别和分析临床伦理议题,做出伦理决策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基于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实践探索建立的五位一体临床伦理学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3.1 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相结合,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五位一体临床伦理学培训模式根据住院医师的学习特点和临床工作需要,将培训分为3个阶段,要求住院医师在不同的阶段掌握不同的能力,目标明确。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设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方案实施和考核评价办法,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确保培训效果。

3.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临床知识向临床实际能力的迅速转化

经过理论培训,使住院医师掌握临床伦理学的概念和四主题的内涵。然后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筛选案例,针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伦理议题进行讨论,更有助于住院医师在工作中应用伦理学知识和方法,识别与分析伦理议题,做出临床决策,更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3 培训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训采用C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带着问题进行培训,培养住院医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培训的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和晋升相结合,促使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模式,提高住院医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位一体临床伦理学教育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由于临床伦理学培训引入时间不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有一定困难,目前大部分机构临床伦理学培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培训老师缺乏系统性的伦理学培训,因此如何更高效地建设一支临床伦理学培训师资队伍,是各医院今后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11-13.

[2]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EB/OL].(2011-11-08)[2016-05-02].http://www.zjwst.gov.cn/art/2011/18/art-262-1545 35.htm.

[3]辛幸珍,许正园,陈汝吟,等译.临床伦理学:临床医学伦理的实务导引[M].台北:合记图书出版社,2011.

[4]Jonsen AR,Siegler M,Winslade WJ.Clinical ethics: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thical decisions in clinical medicine[M].6th ed.New York:Mc Graw-Hill,2006.

[5]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Inc.American Journal of Biothics[EB/OL].(2013-10-16)[2016-05-02].http://www.bioethics.net.

[6]李红英,郭建新,王海芳,等.临床医务及科研人员生命伦理学相关认知与需求状况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102):5143-7146.

[7]马琳,顾亚楠,窦清理.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相关伦理问题的探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3):33-35.

10.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篇十

第一条为加强本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制定本医德规范。

第二条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第三条医德规范有以下几项。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

2、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患者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第四条为使本规范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坚持进行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真进行医德考核与评价。

第五条各部门都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本部门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第六条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不懈地抓。要把实行医院新成员的上岗前教育形成制度,未经上岗前培训不得上岗。

第七条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医德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定期或者随时进行考核,并建立医德考核档案。

第八条医德考核与评价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特别要注重社会评价,经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条对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应聘、提薪、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首要条件。

11.临床实习医师医德规范 篇十一

1 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在思考该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培养之前,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如果仅仅是为提高临床技能而进行3 年住院医师培训, 就没有必要读研究生, 因为这与本科生毕业后进行3 年住院医师轮转并无区别。但仅仅训练科研能力, 肯定是偏颇的, 因为我们是为医院输送高端临床医学人才, 而不是为科研所输送研究员。由此可以看出, 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既不能只注重临床忽视科研, 也不能只关注科研而淡化临床。其培养目标很明确:培养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一定临床技能的高端临床医师。

2 结合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的优势

2.1 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该模式可以强制研究生回到临床工作, 并且接受和住院医师一样的临床正规化管理, 如受到按时上下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夜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病假制度、“一二三线”查房制度等严格约束;同时不得不正确处理医患之间、医护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各种关系, 从而培养其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工作责任感。此外, 与病患的密切接触, 也加强了研究生对各类疾病的感性认识, 从而有利于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工作技能。

2.2 有利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科学研究

医学科研问题不是凭空想象的, 医学科研工作的目的就是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积累, 是不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以往多数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设计主要依赖于导师提出问题和设计研究方案, 而这正是进行临床研究最为关键的一环, 也是研究生应该掌握和深入了解的重要技能。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疑给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学习和积累的机会, 有利于他们发现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目前临床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存在的不足, 从而为培养其独立提出科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2.3 增强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在硕士研究生教育期间已经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研究生在毕业后即可从事本专业工作, 这无疑是用人单位求之不得的, 无形中增加了其就业竞争力。

3 结合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3.1 可能会弱化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联系

不只一名导师反映, 在研究生进入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 彼此大大减少了联系。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因为住院医师培训除完成导师所在专业的学习外, 还必须进行临床医学中其所在二级学科所有专业的轮转培训, 因此不可能一直留在导师身边。加之学生进入临床后必然受到科室纪律的约束, 并且作为管床住院医师也不可能长时间脱离自己的患者, 所以工作时难以进行长时间的科研工作汇报或指导, 以往那种研究生有大量时间等候导师指导以及导师让研究生随叫随到的情况将大大减少。可想而知, 没有得到导师的充分指导, 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水平和质量将大打折扣。

3.2 研究生可能会因为忙于临床工作而忽略科研任务

研究生进入紧张的临床工作后, 每天忙于各种临床事务性工作, 疲于应付如病历书写、各级医师查房、患者出入院等临床任务, 很容易误认为临床工作才是其主要任务, 从而忽视科研工作, 淡忘了与导师的交流和沟通。往往等到快要交毕业论文了, 才如梦初醒, 加班加点来收集数据、撰写论文, 这使得整个研究以及导师的指导工作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科研工作是严谨的, 需要研究生付出辛勤劳动, 这样匆匆忙忙做出的科研和写出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4 对结合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发展的思考

该模式出发点是希望能够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同时使其熟练掌握临床技能, 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但是在短短的3 年硕士研究生培养中, 既要培养其具备过硬的临床科研能力、又要完成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对于很多从未有过科研经历和临床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来说, 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妥善的安排, 这将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结果很有可能是什么都会一些, 而什么又都拿不起来。那么在培养中如何去引导和安排呢?

4.1 导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自研究生入学之初, 导师就要与其讨论并制订详细的科研计划, 该计划要围绕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展开, 避免两者在时间上的冲突。设计的研究方案要充分考虑研究生进行临床工作的因素, 并争取利用其进行临床工作的优势创造有利于科研的条件, 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另外, 导师不能高高在上, 总拿没时间当借口, 要主动定期约谈学生, 加强师生交流, 把握科研思路, 解答疑难问题, 尽量让学生的科研工作少走弯路。

4.2 研究生院要合理安排研究生科室轮转时间

研究生院在安排研究生科室轮转时, 要充分考虑到其科研工作的开展, 不能随意调整。如有的科室缺住院医师了, 就把研究生调过去当替补。这样一来可能研究生会因为临床工作量大而没有时间进行科研工作, 二来也会给导师对学生的科研安排造成冲突。

此外应该将所有轮转研究生平均分配到各科室, 不能有的科室人满为患, 而有的科室又没有研究生, 导致研究生时而工作繁忙、时而无所事事, 同时也难以与其科研工作步调一致。

4.3 研究生要明确自身培养目标,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从入学开始, 导师和研究生院都应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目标教育, 即要求研究生将自己培养成为既有临床技术又具有临床科研头脑的高级医学人才。要求研究生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都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由于其白天上班时间要进行临床工作和学习, 因此要将大部分休息时间用于科研工作, 包括文献查找、科研设计、数据收集、统计学分析以及和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讨论等。若没有研究生的勤奋努力, 该模式是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

总之, 结合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利有弊, 我们应该扬长避短, 充分调动导师、研究生院、研究生3方面的积极性, 协调发挥各方作用, 使其更加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当然该模式还有无更深层次的利弊得失,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摘要: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向临床输送更多且有较高科研素质和一定临床技能的高端临床医师。为实现这一目标, 近年来一些医科大学已经实施硕士研究生培养与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本文从研究生临床科研、住院医师培训、导师引导、研究生院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要求等不同层面和角度, 详细论述该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为培养硕士研究生所创造的有利条件, 以及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缺陷, 并提出发展该模式优势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一篇:成人教育应届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求职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