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文言文阅读

2024-07-07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8篇)

1.苏轼传文言文阅读 篇一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辄能语其要⑵轼诣武卫营()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母程氏亲授以书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B、泛于梁山泊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C、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D、朝廷从之悉以咨之(《出师表》)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⑵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询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最大。

B、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士兵冒雨增筑城墙,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很小就树立起为民除弊兴利的大志,所以后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D、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

12、根据节选文字,结合已经学过的苏轼的诗文,你认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2分)

2.文言文写作——《 ……传》 篇二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篇老师写的传记。(PPT)

容朝汉传

容朝汉,字众,香山南屏人也。汉少善学,游于粤、闽、港,因入穗城、三山、九龙,观英华、西南诸校,遂知中学西学,晓中语西语。虽聪慧于乡里,而无娇尚之态。常温文尔雅、微笑愉悦,好结交友朋。十三年,父辞世于榕,汉扶灵返乡守孝,三月不知肉味。后录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时天下战事频仍,自祖辈以下,莫不慷慨抗日。汉乃返国,沿“群策群力”意,作《群策》,因以鼓动。深思谋篇,呕心沥血,一月既成。《扫荡报》重其才志语言,召为战地记者。

师:各位同学,你们知道我写的是谁吗?……是的,是我的父亲。(生笑)我的名字叫容理诚。(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自己的名字)

师:今天的课很特别,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仿写文言文——《……传》。作业前天已经布置,现在,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各位的作品。我已仿写出来了,有展示自己作品的吗?好,这位同学展示一下。(学生鼓掌)

生:云丽君传。云丽君,字丽君,四川成都人也。君少善唱歌,好吃美食。君少时不善笑,父母曾担心。(鼓掌)后渐通晓事理,方谅其父母。后至粤地,然不喜粤地之时,常抱怨乎。今三年寒窗,是至三中,方悔其顽固。云丽君者也,呜呼,吾性平己知。苦学,定鲤鱼跃龙门。三年后定金榜题名。奋起吧,少年。(鼓掌)

师:哈哈,有没有同学评论一下?好的,有同学举手。

生:她写得很好,把自己的经历用文言文的形式写出来,也有自己的风格。写得不错。

师:但是像古文吗?

生:还没有完全像。

师:哪些地方不像?

生:比如最后一句吧。“奋起吧,少年。”(笑)

师:我们知道文言文最基本的是词要用准。是不是?其实呢,这篇文章选材挺好的。所以大家听后都给你鼓掌。但是词一定要用准。随便举个例子,你看“吃”在古时候叫什么?叫“食”不叫“吃”。删改一下,还是很好的。评论的同学评得很好。好,还有同学吗?

生:虽然之前那位同学的文言文是偏向于现代文,但她的文言文中不缺幽默。能把在场的老师都逗笑。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门红。还望下面的同学继续努力。(鼓掌)

师:云丽君同学你还有什么说的?

生:本人不善于写古文。但相信在老师的教导下,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师:好,我们一起加油吧。还有没有同学要展示的?好的,那位同学,刚才你挺会鼓动的。

生:大家好。下面我来朗读一下我自己的传记。(投影)《卢倩婷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天有异象。地有灵光,万物生辉。陆氏夫妇产下一女,其名为倩婷也。自沉默,行为怪异,有假男子之性状也。年五时错把酱汁当可乐,逗得众人前仰后翻,众人称其为奇葩也。婷,善交际,因此友人众多,开放,豪爽也,戏称女汉子。无奈无奈。豆蔻年华,经风雨转折,考取三中,于花季少男少女共同拼搏,不限奋斗,只为冲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先例也。只愿待到春夏之交时,考取功名,无悔人生。我的文采不好,还望各位同学老师见谅。谢谢。(掌声)

师:真的很好,她不是仿写,已经是创作了。这点比老师强,老师还在仿写呢。谁来评论?

生:她的文采很好,之前在班上作文也是数一数二的。还有,在我们班,她是朵奇葩。她的文言文比我好多了。我以后会向他学习。

师: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

生:总体来说不错,有点无奈:有点现代化。还有“奇葩”一词在古代不是这个意思。穿越回古代,古人应该不同意这个词的意义。大概差不多就这些吧。

师:幸好我们是今人,不是古人,能听得懂。“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呢?

生:如果打分100分的话,我会打87分。

师:好,谢谢,85分以上就是优秀了。还有没有同学想要评的?好,李佳慧。

生:刚才她写的传记文辞比较优美,我这里有篇传记写的也是她,不知道大家可不可以听一下?

师:好,鼓掌。(掌声)

生:小女子文采不如她,所以呢,写得不好,大家不要见怪。(投影)《卢倩婷传》。卢倩婷,自好称沉默,不知何许人也。吾等乃为高中生,相识于高一(3)班,今任本班班长,为人正直,与人交往和善而可亲。婷好学,自幼志于文学,喜读易安居士之作品。善作文,饱装墨水。虽有文采,而无骄尚之情。著有《纵观中国的化学方程式》等,其作为满分作文也。因题材新颖而获本班师生好评。卢家有女初长成,正值豆蔻年华,拥有此种才华实属不易,望坚持,日后必成大器。犹如易安居士那样的豪杰。

师:卢倩婷,你来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生:我觉得佳慧同学对我的评价太高了。不过,生平以来有人第一次为我做传,很高兴。谢谢。(众笑)其他同学也要踊跃一点喔,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掌声)

师:应该要评一下,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的啊?你们都不评,要我评?我不评了。呵呵,开玩笑的,我还是来评一下。佳慧同学写的这篇文章是很不错的,题材不错,但是我还是提醒一下大家,我为什么让大家上来展示呢?有两个因素,第一,张衡传中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我们要学习,要学以致用。第二,写作与翻译相结合。但是,写作又与翻译不同。我们写作的时候,实词、虚词、句式首先要用到。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翻译与写作的评价标准。(PPT)翻译与写作的评价标准:翻译:信(准确)、达(流畅)、雅(有文采);写作:信(准确)、达(流畅)、雅(有文采)+题材+情理。

师:刚才三位同学都发了言,非常精彩,我们下面来谈谈这个问题。文言文写作和翻译有什么区别?我是按照中国有名的翻译家严复的理论来讲的。翻译有三个标准,就是信、达、雅。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通顺。雅,就是文采。雅是比较高的要求。但是,文言文的写作既要信、达、雅,还要加题材。刚才,我们的同学的题材都选得挺好的,选材很重要。然后再加情理。如果是记叙文就加情,如果是议论文就加理。这样我们就构成了文言文写作的五个要素:信、达、雅、材料、情理。好了,下面,我希望同学们用十分钟的时间来修改一下刚才你们写的文章,以刚才讲的五个标准为依据。前面的同学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选材很好,但是有些字词还需注意。另外我提示一下,《张衡传》里的实词、虚词、句式很重要;选材很重要。三要表达情感,或情理。好,大家现在开始,按照要求来改。(生修改,师巡视辅导)

师:各位同学,时间到这里了。现在按照我们的标准,要求不高,不是让大家当作家。其次就是选材和情理。来,我们交流分享一下。有人举手吗?

生:老师好,我写的是我朋友的传。《李欣怡传》:李欣怡,字欣怡,粤南湛江人也。自幼善学术。因此名扬于街坊之中。欣怡尚理文章。当于少时,在吾友中鹤立鸡群,其通四书,略善四艺,集善书、数、理、乐,有才女一称。欣怡性善,广交朋友,帮友解其困,雪中送炭之事常有,每遇乞讨之人,取囊中碎银与之。其后,仍不忘与悲哀之色。吾与其善谈,常忆幼时之事。虽岁月无情,光阴似箭,然情谊如高山不可憾之,不禁感慨岁月匆匆,引得众人伤怀过往,吾与其相隔已久,不知其近况。曰:欣怡乃吾之伯乐,可遇而不可求。吾愿其安康,日益窈窕,如其名字,终有一日心愿可成。谢谢大家。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发过言的还可以再说说。

生:佳慧同学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欣怡同学的思念之情,还表达了和她的友情坚不可摧。只是读得不太清晰,可能字小,我在后面看不清,挺有文采的。

师:还有同学要发言吗?

生:佳慧同学虚词、实词、句式都用得很好。有“信、达”,可能缺少“雅”。

师:选材呢?

生:选材很好,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师:你为什么要写她的传记?

生:因为我和她是好朋友,很久没见了。我一点都没有夸张,她的文采非常好,从小她父母给她很好的教育。由于一些原因,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

师:我觉得佳慧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选材很好,有真情实感,而且她很好学。她交的朋友对她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有些词还需要对照课文仔细斟酌,要在“信、达、雅”上下功夫。好了,总体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还有同学上来展示吗?

生:老师好。我写的也是自传。我觉得我的选材应该不错。《聂婷传》。吾乃弟子求学者,与他人无异,重庆人也,未有字,好读书,不求甚解。学于珠海,学业高不成,低未就。闲时高歌,常有美文相伴。生性豁达,初选班委,后改选团支。平日爱笑,吾爱之人张杰。上学期间恬然,好与人交往,亦好游。吾有一弟一妹,多迂阔。(掌声)

师:有同学要点评吗?

生: “达”有了,但是“雅”有缺。总体不错,把自己的爱好用文言文写出来了,很好。

师:不错。还有要说的吗?

生:写得不错,“达”很好。但没有写到我,我是她好朋友啊。如果让我打分的话,100分我打75分。(笑)

师:好。大家鼓掌。还有其他同学吗?最后三分钟。好的,终于有个男同学了。

生:大家好,我写的也是自传。也许没有之前的同学写得那么有文采。但是主要是一种豪气吧。《严建明传》。严建明,字兼明,山东青州人也。尚爱读书,爱读百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至国际关系,下至星座运势,无一不通。虽通读百书,却无一深读,疏于学业。然其父却不以为意,幼时便携子游于祖国大好河山,新疆、西藏、云南、黑龙江,饱览祖国边疆大好风光。因之而胸怀祖国,心怀世界。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师:自己觉得怎么样?

生:问题当然还是在“信、达、雅”方面。

师:其他同学评评看?山东青州人也。(笑)

生:他的文章选材很好,只是文言词语有的用得还不够准确。

师:各位同学,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我们的课题是:文言文写作《……传》。这节课共有5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好。有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在“信、达、雅”方面。有改进才有进步,不要因为怕犯错就不做。对于新事物、新方法我们应该勇于尝试。不要因为做错了而停止,错误不可怕,错误是一种常态,而学校就是同学们犯错误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尝试与前进,我们才会越来越出色。在座的各位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同凡响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3.樊哙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樊哙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请参考!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①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②。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②殆:危险。

6.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待大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以屠狗为事 B. 以塞忠谏之路 C. 以彰其咎 D. 以中有足乐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典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鸿门宴上项羽、项伯、项庄联手意图乘机杀死刘邦的故事。后用来比喻言行表现与真实企图不一致,别立名目暗藏或暗示对某种人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面后面隐藏着杀机。

B. 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及主从之谊。

C. 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内心不由赞叹,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2-1-c-n-j-y

D. 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谢无有闭关事: ②令项庄拔剑舞坐中:

③暴师霸上: ④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译: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译:

答案

6.(2分)C 7.(2分) A

8.(4分)①道歉,谢罪 ②同sp; ④(如果)没有

9.(4分)①(项庄)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像屏风一样挡在沛公的前面同“座”,座位 ③使……暴晒 &nb得分点:屏、之、省略句式)

4.《明史·陈幼学传》文言文阅读 篇四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终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建公腐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节公费六百余两,代正赋之无征者。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林,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灿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繁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煤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丨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有大泽,积水,占膏映之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冷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大庄诸里多水,为筑堤十三道障之。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 以不通权贵,当考察之时,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今予殿,何也? ”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考,怒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幼学具奏,逮置之法.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號论列。疏虽留中,镂板尽毁。以员外郎恤刑畿辅,出矜疑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遂以酷政闻。

霪雨连月,未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 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 赋:征收赋税,向……征收赋税

B. 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 处:处理

C. 县故土城,卑且圮 卑:低,低矮

D. 今予殿,何也? 殿:最后,末等

2. 下列各组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 御史以闻

B. 里妇不能纺者 中官采御园果者

C. 代正赋之无征者 占膏腴之地二十余里

D. 为渠者百三十九 为筑堤十三道障之

3.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陈幼学“执政酷严”的一组是(3分)

①建公廨八十间,以居六曹吏 ②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

③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 ④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⑤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⑥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

A . 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幼学任确山知县时,带领百姓垦田开渠、积粟栽桑,百姓因此而得益。

B. 汝宁知府怕幼学连累自己受祸,请求巡抚把幼学调到中牟县去。

C. 袁黄的《删正》一书,当时刊发不少,幼学认为错漏太多,就下令毁去那些书的刻板。

D. 幼学在湖州时,当地水患连月,政事荒废,三十多万百姓受灾挨饿。

5. 断句和翻译(10分)

(3) 用“/”号给下面句子断句。(4分)

幼学年己七十其母尚在遂以跨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4) 翻译下面的句子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以不通权贵,当考察之时,掌道御史拟斥之。

②已,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

1、B(处:安置。)

2、B(都是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后置句中。)

3、C

4、A(B项,“怕幼学连累自己”,应为“幼学受祸”。C项,“毁去那些书的刻板”的是朝廷而不是幼学。D项,“政事荒废,三十多万百姓受灾挨饿”应为“幼学实施发生灾荒时的应急措施,救活了三十多万饥民”)

5、(1)幼学年己七十/其母尚在/遂以跨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5.《后汉书·马援传》文言文阅读 篇五

A.与决筹策与:和

B.嚣使援奉书洛阳奉:送

C.拜援为太中大夫拜:跪拜,叩拜

D.谅为烈士烈士: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

【现场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项与,参与,C项拜,授予官职,D项烈士,有抱负、有操守、建功立业的男子。

【参考答案】B。

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译文:。

(2)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

译文:。

【现场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意理解等内容。解答此题,要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原则,认确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中的为译为立,益译为更加;(2)侵译为侵吞、侵夺,旅距译为闹事作乱。

【参考答案】(1)马援曾经对宾客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

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2)如果豪强侵吞百姓,狡猾的羌人打算闹事,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援志向的一组是

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②与决筹策

③颇哀老子,使得遨游④良怖急者,可床下伏

⑤男儿要当死于边野⑥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⑤⑥

【现场解析】考查把握人物个性的能力,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展示马援的个性的重要侧面有志向,解题方法是以表现志向为标准对每个备选项进行筛选,确认。②是说他得到隗嚣的重用③表现他总大体④表现他镇定自若。

【参考答案】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十二岁就父母双亡,但他并未消沉,而是胸怀大志。因而,得到了隗嚣重用。

B.马援对待下属既宽容又广施恩惠,他任用下级官吏,总让他们有职有权,自己只处理大事、要事。

C.马援不仅具有杰出的治理地方的才能,而且还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D.马援功高不居,目光远大,故名士孟冀很是佩服与称赞他。

【现场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涉及到文章的基本事件、人物的个性特征、作者的情感态度等。解答此题要采用题文对照的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本相应区间进行对照,核实。A项父母双亡这一说法有误,古代的孤只指失去父亲;隗嚣重用他的原因也不是他少年时胸怀大志。

【参考答案】A。

【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岁时丧父,年轻时就胸怀大志,(马援)曾经对宾客

说:男子汉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豪壮。光武帝刘秀即位,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嚣非常敬重他,任用马援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

建武四年冬天,隗嚣让马援送书信到洛阳。光武帝非常欣赏他的勇气。九年,任命马援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季,任用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致力于广施恩惠和树立威信,对待下属宽容,任用下级官吏时,让他们有职有权,自己只处理大事、要事罢了。客人和旧友,每天都挤满了他的家。众曹官员有时前来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马援总是说:这都是丞掾的责任,何必来麻烦我呢!还是怜念一下我这个老头子,叫我清闲清闲吧。如果豪强侵吞百姓,狡黠(狡猾)的羌人打算闹事(犯边),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附近的县,曾发生复仇的事件,官吏和贫民惊慌地传言说羌人造反了,百姓跑到城里。狄道长来到马援家门外,请求关闭城门,发兵征讨。马援当时正在和宾客饮酒,大笑说:烧羌哪还敢再来进犯我们呢!去告诉狄道长,叫他赶快回去看好官舍。如果谁怕得要死,叫他伏在床下躲起来好了。后来城里渐渐平静下来,郡中人都十分佩服马援。马援治理陇西六年,被调回朝廷,升为虎贲中郎将。

交阝止女子征侧和她的妹妹征贰造反,玺书任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击交阝止。十八年春天,大军来到浪泊山上,与贼兵交战,打垮了他们,斩首几千人,投降的有一万多人。马援追击征侧等人到禁溪,多次打败了他们,贼兵于是四散逃走。第二年正月,杀征侧、征贰,传首级到洛阳。赐封马援为新息侯,享用三千户的赋税。

6.宝婺生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鹑羰露徐访尔妻②娶妇而失妇,不可也B。①何用乎②问其人何若C。①坐叹于旅馆之侧②金固在,还之于子D。①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②促妇起,不能起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义举”的一组是()(3分)

①主人有女,欲妻之②以告主人,俟其返③还之于子

④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⑤敢不以此为报乎⑥吾有女,当妻还妇者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婺生在战乱中与妻子离散,一个旅店的主人收留了他。宝婺生为旅店的主人尽心操劳,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B。有个客人在旅店里吃早饭,匆忙中将五十两银子遗落在旅店里,宝婺生发现了银子,等那客人再次回来时如数奉还。C。宝婺生如约参加失金客人的婚礼,发现新娘真像自己的妻子,新娘也认出了自己原来的丈夫,悲痛欲绝,不肯举行婚礼。D。本文以宝婺生夫妇破镜重圆的故事为线索,赞美了宝婺生、店主、失金客人这三个普通人的美好情操和道义精神。

【小题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3分)

7.贾居贞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篇七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年十五,汴京破,奉母居天平。甫冠,为行台从事。时法制未立,人以贿赂相交结。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却之。太宗闻而嘉叹,敕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旌其廉。世祖即位,授中书左右司郎中。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一日,帝问:“郎俸几何?”居贞以数对。帝谓其太薄,敕增之,居贞辞曰:“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刘秉忠奏居贞为参知政事,又辞曰:“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不拜。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居贞以宣抚使议行省事。既渡江,下鄂、汉,伯颜以大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与居贞分省镇之。居贞曰:“江陵要地,乃宋制阃重兵所屯。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不乘隙先取之。”驿闻。十二年春,命阿里海涯领兵取江陵,居贞以佥行省事留鄂。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而行其楮币。十四年,任湖北宣慰使。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十五年,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未至,民争千里迎诉。士卒有挟兵入民家,诬为藏匿以取财者,取人子女为奴妾者,皆痛绳以法。南安李梓发作乱,居贞虑将帅出兵扰民,请亲往,卒才千人,营于城北,遣人谕之。贼众闻居贞至,皆散匿,不复为用。比还,不戮一人。十七年,以疾卒于位,年六十三。赠推忠辅义功臣,追封定国公。

(节选自《元史•贾居贞传》)

8.《萧韩家奴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八

《萧韩家奴传》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萧韩家奴传》阅读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萧韩家奴传》答案:

10、C11、B(在古代,“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廪”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12、D(“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13、(1)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关键词:“假”“鬻”“逋”“物故”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关键词:“终”“戮”“过”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愿陛下裁定。”

(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帝)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上一篇:综合金融表彰会主持词下一篇:2024年马年春节祝福网友下载最火爆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