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简答题总结

2024-10-21

砌体结构简答题总结(精选7篇)

1.砌体结构简答题总结 篇一

1、简述钢材的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

答:塑性破坏是由于变形过大,超过了材料或构件可能的应变能力而产生的。脆性破坏前塑性形变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形变,计算应力可能小于钢材屈服点,断裂从应力集中处开始。塑性破坏前,结构有明显的变形,并有较长的变形持续时间,可便于发现和补救。钢材的脆性破坏,由于变形小并突然破坏,危险性大。

2、衡量钢材性能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各反映钢材什么性能? 答:强度指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描述钢材抵抗破坏的能力 塑性指标:伸长率,描述钢材产生显著残余变形而不立即断裂的能力 韧性指标:冲击功,描述钢材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冷弯性能:由冷弯性能试验确定,是判断钢材塑性变形能力与冶金质量的综合指标

3、钢材中常见的冶金缺陷有哪些? 答:偏析:非金属夹杂;气孔:裂缝、分层。

4、碳、硫、磷对钢材性能有那些影响?

答:碳:直接影响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碳含量增加,钢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下降,同时恶化刚的可焊性和抗腐蚀性。碳含量一般不超过0.22%,焊接结构低于0.20%。

硫和磷;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和疲劳强度。高温时,硫使钢热脆,低温时,磷使钢冷脆。磷可以提高钢材强度和抗锈性。

5、什么情况下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对钢材有何影响?

答:当钢结构的构件中出现孔洞、槽口、凹角、截面突然改变以及钢材内部缺陷等时,构件中应力分布不再宝石均匀,而是某些区域产生局部高峰应力,在另一区域则应力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越大,变脆的倾向越严重。静荷载作用的构件常温下可以不考虑应力集中,但在负温环境或动荷载作用下,往往引起脆性破坏。

6、什么是疲劳断裂?它的特点如何?简述其破坏过程。

答:疲劳断裂是微观裂缝在连续反复荷载作用下不断扩展直至断裂的脆性破坏。特点:取决于构造状况,作用的应力幅,以及反复荷载的循环次数。与静力强度无明显关系。过程: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首先在应力高峰处出现裂纹,然后裂纹逐渐开展形成宏观裂纹,在反复荷载继续作用下,裂纹逐渐开展,有效截面积逐渐减小,应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促使裂纹继续展开。当反复循环荷载达到一定次数时,裂纹开展使截面削弱过多,不能再承受外力作用,产生脆性断裂。

7、何时采用部分焊透对接焊缝?

答:当受力很小,焊缝主要起联系作用,或焊缝受力虽大,但采用焊透对接焊缝当时强度不能充分发挥时,采用部分焊透对接焊缝。

8、为何要规定螺栓排列的最大和最小距离?

答:(1)受力要求为避免钢板端部被剪断,螺栓的端距不应小于2d0 d0为螺栓孔径。对于受拉构件,各排螺栓的栓距和线距不应过小,否则螺栓周围应力集中相互影响较大,且对钢板截面削弱过多,从而降低其承载能力。对于受压构件,沿作用力方向的栓距不宜过大,否则在被连接的板件间容易发生凸曲现象。(2)构造要求:若栓距及线距过大,则构件接触面不够紧密,潮气易于侵入缝隙而发生锈蚀

(3)施工要求:要保证有一定的空间,便于转动螺栓扳手。

9、受剪普通螺栓有哪几种可能的破坏形式?如何防止?

答:螺栓杆被剪断、孔壁承压破坏、钢板被拉断(通过构件强度计算来防止)、板件冲剪破坏[螺栓端距]2d]

10、影响高强度螺栓预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1)扭矩法,控制扳手的拧紧力矩(2)转角法,通过旋转角度控制预压力。(3)螺栓螺纹处的有效面积、螺栓经热处理后的最低抗拉强度

11、理想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失稳形式有几种?各对应何种截面?

答:弯曲屈曲——双轴对称截面;扭转屈曲——长度较小的十字形截面;弯扭屈曲——单轴对称截面。

12、影响轴心受力构件稳定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构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残余应力、杆端约束情况、初弯曲和初偏心。

13、计算单轴对称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整体稳定为什么用换算长细比? 答:由于截面形心与剪心不重合,绕对称轴失稳时,在弯曲的同时总伴随着扭转,即形成弯扭屈曲。在相同的情况下,弯扭失稳比弯曲失稳的临界应力要低。因此,应取换算长细比计算。

14、计算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的整体稳定时为什么用换算长细比? 答: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失稳时,因肢间并不是连续的板而是用缀条或缀板连接起来,构件的剪切变形较大,剪力造成的的附加影响不能忽略,所以采用换算长细比。

15、轴心受压柱柱脚中靴梁的作用?

答:靴梁用于增加柱与底板的连接焊缝长度,并将底板分成几个区格,使底板弯度和厚度减小。

16、梁的强度计算包括哪些?

答:抗弯、抗剪、局部承压、折算应力。

17、影响梁整体稳定的因素包括哪些?提高梁的整体稳定的措施包括哪些? 答:梁的侧向支撑点的间距、梁的截面尺寸、两端支撑条件、荷载种类、荷载位置、钢材性能。

措施:增加侧向支撑、增大梁的截面积、增加梁的两端约束、采用闭合箱型截面。

18、一般采取什么措施保证梁受压翼缘和腹板的局部稳定?

答:受压翼缘:限制宽厚比,加强受压翼缘,设置加劲肋;腹板:增加腹板厚度,设置腹板加劲肋(更经济)。

19、什么是腹板的屈曲后强度?何种梁可以利用腹板的屈曲后强度?

答:腹板屈曲后发生侧向位移,中面内形成薄膜张力场,阻止位移加大,使梁能够承受更大荷载。组合梁可以利用腹板的屈曲后强度。20、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答:除疲劳计算按容许应力幅,应力按弹性状态计算外,其他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近似极限概率状态设计方法。

21、影响等截面框架柱计算长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框架柱拉脚和基础连接形式,以及K1、K2。

22、格构式构件考虑塑性开展吗?

答:格构式构件绕虚轴受弯时,由于材料主要分布远离中性轴,塑形发展潜力小,故不考虑;绕实轴受弯时可以考虑。

23、什么是框架的有侧移失稳和无侧移失稳?

答:强支撑框架失稳一般为无侧移失稳,弱支承框架的失稳一般为有侧移失稳。

2.砌体结构简答题总结 篇二

简答题, 顾名思义, 答案要简明扼要, 问什么答什么, 不必作过多的扩展。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发表我的一管之见, 以抛砖引玉。

一、为何类简答题

做这种题型要注意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 二是意义。回答原因可从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危害性等角度思考;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由经济到政治、由文化到哲学等角度来综合作答。

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的基础知识, 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性及其确立的原因。

答案: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第一, 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必然性)

第二,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可能性)

第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现实性)

第四,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

第五,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意义)

二、辨析类简答题

辨析类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错对混杂, 尽管是简答题, 却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 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 并且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

第二, 回归教材, 确定答案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 从中找出其理论依据, 即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 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 对每一层意思一一进行分析, 对的讲理由, 错的讲原因, 分析要事理交融,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三、归纳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是同方面的, 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此题型由材料到观点, 即从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生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 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 在此基础上, 通过每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确定答题方向。

第三, 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一致性。在表述观点时注意与材料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 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行业的资产达到11.4万亿, 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3.3%, 该比重比2006年的33.6%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的资产为7.1万亿元, 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3.3%, 比2006年27.3%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经济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要遵循以下顺序, 首先, 审设问, 明确要求。本题是要求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其次, 审读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再次, 回扣课本, 联系基础知识组织答案, 需要运用课本中关于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最后, 要做到规范化答题, 即“答案要点化, 要点层次化, 层次段落化, 段落序号化, 规范日常化, 语言科学化, 书写认真化”。

答案:第一, 材料反映了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材料中基础行业的国有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充分说明了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启示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首先要考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一点, 再根据材料回扣原理, 看材料体现了哪个原理结论或知识点, 答题时可从坚持什么 (正确的) 、反对什么 (错误的) 、避免什么 (失误的) 、注意什么 (经验教训) 、做些什么 (国家、集体、个人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学校、社会家庭) 等角度考虑, 这种题型比前面几种要深刻一些, 透彻一些,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否则就不是启发。

例如:小王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位老爷爷在刺骨的寒风中下棋。他想, 要是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场所就好了。于是, 他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关于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非常重视, 经过多方努力, 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 谈谈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分析:紧扣原理“民主管理”, 结合材料。

答案:第一, 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小王的做法, 正是积极尝试民主管理的做法。

第二, 通过参与民主管理, 我们可以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三, 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 我们能获得很多机会,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大胆尝试民主管理的活动。

当然, 简答题还有很多题型, 但不管哪种题型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把握命题材料, 明确命题主旨。即“材料引路联实际, 分析说明考能力”, 其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第二, 明确答题范围, 折射教材内容。

第三, 理清思路, 列出提纲。

3.统计简答题总结 篇三

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可以互相转化。定量—有序—分类—二值由高级向低级转化;但不能作相反方向转化。

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式离散型概率分布,用概率函数描述其分布情况,而正态分布是连续性概率分布,用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描述其分布状况。Poisson分布可以视为n很大而π很小的二项分布。当nπ和n(1-π)≥5的时候二项分布渐近正态分布,当λ≥20时poisson分布渐近正态分布。

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区别与联系:假设检验时,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犯第I类错误,俗称“舍真”错误;不拒绝实际上并不成立的H0,犯第II类错误,俗称“存伪”错误。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假设检验时,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来确定;犯第II类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它只有与特定的H1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对于某一个具体的检验来说,当样本量n一定时,α越小β越大;α越大β越小。

标准误的意义,标准误与标准差的区别与联系:样本均数的标准误可以反映样本均数之间的离散程度及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误与原变量的标准差的区别:前者是表示均数变异的指标,后者是表示观察值变异的指标。两者联系:当样本量n一定时,标准误随标准差的大小而变化。

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区别在于研究者是否人为地设置处理因素,即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干预措施。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主动施加干预措施,控制非实验因素的干扰,而调查研究则只是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为给予任何的干预措施。两者联系为其方法步骤基本相同,二者可以结合使用,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根据实验设计类型把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即总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总自由度也分解成相应的几个部分,再做分析。分解的每一部分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代表各均数间的变异情况,另一部分代表误差。析因设计:SS总= SSA+SSB+SSAB+SS

误差 ,VA=a-1 VB=b-1 VAB=(a-1)(b-1)(a为A因素的水平数,b为B因素的水

平数)重复测量:SS总=SS受试对象间+SS受试对象内=(SS处理+SS个体间误差)+(SS时间+SS处理与时间交互+SS个体内误差)

拉丁方设计:SS总= SS药液+SS部位+SS兔子+SS

误差二阶段交叉设计:SS

总=SS处理+SS阶段+SS受试对象+SS误差

T检验、方差分析应用的前提:1.独立性和随机性: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2.正态性:对于因素的每一个水平,其观察值是来自服从正态分布总体的随机样本3.方差齐性:对于各组观察数据,是从方差相等的总体中抽取的线性回归模型适用的条件:1.线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呈线性趋势 2.独立:每个个体观察值之间相互独立3.正态:在一定范围内,任意给定x所对应的y都服从正态4.等方差: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x值所对应的y的方差相等

秩和检验为非参数检验,其主要的优点:(1)适用范围广:a等级资料b偏态分布资料c各组离散程度相差悬殊,即方差明显不齐d个体数据偏离过大或开口资料e分布不明的资料f初步分析,有些医学资料由于统计工作量大,先做非参数检验进行初步分析,再挑选其中有意义者再进一步分析g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从几个总体所获得的数据,往往难以对其原有的总体分布作出估计,这情况可以非参数检验。(2)方便简便、易于理解和掌握。主要缺点:损失信息量,适用于参数检验条件的资料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效能降低。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与OR的置信区间的联系:总体回归系数β的100(1-α)%置信区间为b±Za /2Sb,而OR的100(1-α)%置信区间为eb

±Za/2Sb

。故

OR=eβ,当变量X的回归β>0时,事件的优势比OR>1表明与X相应的因素为危险因素;当β<0时,OR<1,表明与X相应的因素为保护因素;当β=0时,OR=1,表明与X相应的因素对结果变量不起作用。

线性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资料要求:线性相关要求XY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对这种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成为II型回归,即可以把X当做自变量,也可以当因变量,反之亦然。线性回归要求Y在给定X值时服从正态分布,X可以是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这时的回归成为I型回归,即不可以X当因变量,Y当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2)应用:线性相关用来表达两个变量间的互依关系,两个变量的研究地位是相等的,谁做X谁做Y都可以;线性回归用来表达两个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即一个变量如何依存另一个变量而变化,两个变量的研究地位是不相等的。(3)意义:相关系数r说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回归系数b表示X没变化一个单位所导致Y的变化量。(4)取值范围:-1≤r≤1,-oo<b<+oo。联系:(1)符号:对于既可作相关又可作回归的同一组资料,计算出的r与b正负号相同(2)假设检验:对于同一组资料,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等价,即tr=tb(3)相互换算:对于同一组资料,b=r*SY/SX(4)用回归解

释相关:由决定系数R2=SS回/SS总可知,当总平方和固定时,回归平方和的大小决定了相关的密切程度,回归平方和越接近总平方和,则R2越接近1,相关的效果越好。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的特征和联系

(1)正态分布的特征①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对称轴是经过平均数点的垂线。②中央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再向外弯。③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为1。④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 和标准差。是位置参数,当 固定不变时,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反之,越小,则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是形状参数,当 固定不变时,越大,曲线越平阔; 越小,曲线越尖峭。

(2)t分布的图形特征• 分布特征① t分布曲线是单峰的②关于t = 0对称③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 自由度v较小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差较大,并且t分布曲线的尾部面积大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面积; 当自由度ν →∞ 时,t分布逼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3)卡方分布特征①卡方曲线所围的面积和为1②卡方分布为在大于等于0(正数)范围的正偏分布③不同的自由度决定不同的卡方分布④卡方分布只有一个参数即自由度,为ν。卡方分布的平均数ν与方差2ν⑤卡方分布随着自由度增加而逐渐趋于对称,当自由度趋近于无穷大时,卡方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 ⑥卡方分布的加法定理:两个独立的卡方随机变量相加所得的随机变量仍满足卡方分布,其自由度为其自由度之和。

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比较

多重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的区别 同:常用作多因素分析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⑴ 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一般不宜过小。⑵ 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⑶ 不能用构成比的动态分析代替率的动态分析。⑷ 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总率。⑸ 在比较相对数时应注意可比性。⑹ 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随机抽样,并做假设检验。

应用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⑴作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时要有实际意义,不能把毫无关联的两种现象作回归、相关分析,必须对两种现象间的内在联系有所认识。⑵在进行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之前,应绘制散点图。但观察点的分布有直线趋势时,才适宜作回归、相关分析。如果散点图呈明显曲线趋势,应使之直线化再行分析。散点图还能提示资料有无可疑异常点。⑶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范围一般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限。若无充分

常用的概率抽样调查方法的比较

理由证明超过自变量取值范围外还是直线,应避免外延。⑷双变量的小样本经t检验只能推断两变量间有无直线关系,而不能推断相关的紧密程度,要推断相关的紧密程度,样本含量必须很大。⑸相关或回归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有相关或回归关系不能证明事物间确有内在联系。

4.VHDL简答题总结 篇四

Bit只是一个逻辑型变量,只能存在“0”和“1”,不存在不定状态和高阻态

STD_LOGIC存在U初始值,X不定,0,1,Z高阻 W弱信号不定,L弱信号1,H弱信号0,-不可能情况 2 信号和变量的异同?

延时:变量无延时 信号有延时

位置:变量在PROCESS 信号ARCHITECTUUE SIGNAL BEGIN

信号可以是全局量,只要在构造体中已定义,那么构造体内的所有地方都可以使用;变量是局部量,只能在进程、子程序中定义和使用。如果将结果带出外部,则必须将变量付给一个信号量才行。3 VHDL基本顺序和并行语句有哪些?

顺序描述语句:WAIT语句,断言语句,信号带入语句,变量赋值语句,IF语句,CASE语句,LOOP语句,NEXT语句,EXIT语句,进程调用语句,NULL语句

并行语句:进程语句,并发信号带入语句,条件信号带入语句,选择信号带入语句,并发调用语句,块语句 4 利用VHDL进行硬件设计的流程?

规格设计——行为级描述——行为级仿真——RTL级描述——RTL级仿真——逻辑综合优化——门及仿真,定时检查——输出门级网络表 5 基本硬件描述语言有哪些?

VHDL和Verilog HDL 及日本电子振兴协会开发的UDL/I语言 6 VHDL所包含库的种类有哪些?

IEEE库

STD库是VHDL的标准配置

ASIC逻辑门库

WORK库现行作业库 7 IEEE库中所包含基本类型转换函数有那些? STD_LOGIC_1164包集合

TO_STDLOGICVECTOR(A)由BIT_VECTOR变换为STD_LOGIC_VECTOR TO_BITVECTOR(A)由STD_LOGIC_VECTOR转换为BIT_VECTOR TO_STDLOGIC(A)由BIT转换为STD_LOGIC TO_BIT(A)由STD_LOGIC转换为BIT STD_LOGIC_ARITH包集合

CONV_STD_LOGIC_VECTOR(A,位长)由INTEGER、UNSIGNED、SIGNED转变为STD_LOGIC_VECTOR CON_INTEGER(A)由UNSIGNED、SIGNED转变为INTEGER STD_LOGIC_UNSIGNED包集合

CONV_INTEGER(A)由STD_LOGIC_VECTOR转变为INTEGER 8 简述基本的VHDL的程序结构有那些?

一个完整的VHDL程序包含实体(ENTITY),构造体(ARCHITECTURE),配置(CONFIGURATION),包集合(PACKAGE),库(LIBRARY)9 VHDL程序包含程序子结构有那些?

子程序是一个VHDL程序模块,这个模块利用顺序语句来定义和完成算法,因此只能使用顺序语句。VHDL子程序与其他软件语言程序中的子程序的应用目的是相似的,能更有效地完成重复性的工作。子程序有两种类型,即过程process和函数function 10 简述when else与if else的差别?

后者只能在进程内部中使用(因为是顺序结构),前者的else一定有,但if可以省略,when语句不可嵌套,而if则不然 什么是ASIC及ASIC的特点?

5.思想道德简答题总结 篇五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3.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2.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论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怎样理解?(论述)

4.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6.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

7.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有哪些特点

8.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9.简述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10.试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何走出理想追求中的两个误区?

11.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12.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二.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1.爱国主义科学内涵?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简述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主义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论述)

4.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论述)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7.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哪两种错误倾向?

8.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履行爱国义务?

9.为什么说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统一的?

三.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1.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2.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身心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科学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论述)

6.人生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7.论述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根本途径

8.简述人生目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作用)

9.简述人生态度的含义及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论述为什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2.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3道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是什么?

4.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5.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8.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基本内涵及道德要求?

9.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论述现实意义)

1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1.简述道德调节方式的基本特征

12.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

五.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质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简述社会公德含义及其特点

3.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基本要求,内容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4.家庭美德的内容及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5.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

6.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7.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有哪些?

8.简述现代社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9.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了人类以及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谈谈“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法治”与“人治”区别

2.为什么说“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3.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4.举例说明法律程序的重要性,简述法治的理念

5.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树立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

6.简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及重大意义

7.简述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8.如何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

9.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要求?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七.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1.解释法的概念和特征? 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2.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3.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4.简述我国法的渊源特点?简述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5.简述法徤适用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法律适用与法律执行的关系

6.简述法人的含义及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7.如何认定合法行为

8.简述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义务?

9.什么是法律思维?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有哪些主要内容?

八.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论述宪法的特征及其基本原则

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立法程序?

3.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内容)

4.简述我国程序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5.简述犯罪的含义及犯罪构成?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6.简述中国共产常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简述违法行为的含义,构成要件及种类?

8.我国诉讼上的调解与诉讼外的调解的区别?

9.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经济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0.简述法律解释的概念与分类

11.简述法律程序对于维护正义的价值

6.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篇六

第一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人类用机械造出来的梦”,强调电影是借胶片“宣泄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这种宣泄的主张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因素,这在当时是很有意义的。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电影在许多基本方面与“影戏”主流电影是相当接近的。他们都重视电影创作的社会功能,也很注重向戏剧经验的学习和借鉴。

4、初期“影戏”电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奠定了事业发展的经济和技术基础。(2)初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开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拓了向姊妹艺术(特别是戏剧)学习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传统。二是初步探索和掌握了电影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3)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初期中国电影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4)初期电影的强烈的商业投机性窒息和束缚着电影生产力的发展。

(5)初期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艺术技巧方面都落后于同期世界电影的发展水平。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1、30年代电影变革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30年代电影是指从1932年左翼电影运动兴起,到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五六年中,中国电影出现的一段空前繁荣的局面,中国电影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其基本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形势,特别是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这是对创作者和观众的全面影响。它不仅限于思想内容,而且涉及整个电影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声电影的出现等一系列技术进步和外国电影经验的大规模介绍,推动了电影艺术技巧的大幅度发展,使影片的外在形式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左翼电影运动出现起伏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答:1932年到1933年,在“一·二八”事变后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左翼电影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思想观点鲜明,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的影片。如《姊妹花》、《渔光曲》轰动一时。这是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但是由于革命斗争和艺术经验的不足,左翼电影工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斗争形势的严酷性估计不足,有的影片确实存在着艺术表现相对粗糙稚拙和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等问题,国民党反动当局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

但另一方面,严峻形势的压力也促进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成长和成熟。他们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通过以同情的笔调深入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热情歌颂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的影片来坚持左翼电影阵地。《神女》、《桃李劫》等就是在这种形式下拍摄的。在进步电影工作者的努力下,这段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期却成了30年代电影艺术探索最活跃、成果最辉煌的一个阶段。

1935年“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以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人民抗日要求的重新高涨,推动着左翼电影运动也重新转向高涨,出现了“国防电影”的新高潮。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更加成熟、风格样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了。如《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3、中国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转变过程中声音探索有何特点?

答:中国的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的转变,起步比西方先进国家晚得多,也经历了更长得多的时间。它经过从蜡盘发音到片上发音,从部分段落有声,到只配音乐、音响、歌唱而无对白的配音片,最后再到完全的有声电影的过程,时间长达五六年。

中国初期有声电影探索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声音的真实感和环境展现等方面并不十分重视和强调,而把较多注意力放在声音在创作中起的作用和表现性应用方面。在这里,声音首先是被作为一种蒙太奇因素来看待的。这与这些创作者在默片后期的视觉因素的探索在方向上是一致的。1936年以后,有声电影完全取代默片。从此对有声电影艺术的探索便更多地集中到了声画蒙太奇的结合方面。

4、如何看待夏衍和田汉30年代的不同创作风格?

答:30年代电影中的许多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正在于通过电影艺术的手段,具体、细致地把时代生活真实地呈现在银幕上。在这方面,夏衍的电影剧作是反映3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成就的典型代表。夏衍是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其拍摄的《狂流》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在这部影片中,夏衍的电影剧作创作的那种质朴、严谨、简洁而视觉感鲜明,特别是对环境的视觉表现在剧作中地位的重视等特点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以夏衍为代表的这种带有比较明显的写实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他1933年根据茅盾的小说改编的《春蚕》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部影片通过视觉化的细节和环境处理与蒙太奇电影思维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富于表现力的电影语言来体现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与夏衍不同,另一部分左翼剧作家则更注重引进积极的浪漫主义,使之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结合。田汉从20年代开始从事电影创作,他最初的电影观念和电影创作都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从20年代末期他的艺术思想开始转变,他彻底清算了自己过去的艺术观点,转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革命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能代表田汉创作特点的影片是《三个摩登女性》,这也是最早一批左翼电影之一。革命现实主义在他的创作中实际上更多地是表现为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方法。在艺术观上,他有直面人生的勇气,敢于揭露社会黑暗。但他更强调的是要反映时代前进的方向。所以,他的作品中更多地洋溢着一种充沛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情调。这与他早年注重主观表现的电影观是有一定联系的。这类影片都力图在时代和社会的尖锐冲突中直接展现主题,而不是着力于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因此其作品戏剧性因素强烈,富于波澜起伏。田汉的创作即兴性较强,主要关注的是内容的合理性而不是结构的严谨。5、30年代探索电影与民族文化传统结合方面有哪两种主要倾向?

答:一类是以蔡楚生的创作为代表的,反映了30年代电影对初期影戏传统继承的基本方向。即在创作中更多贯注鲜明的进步倾向和时代精神,在注重市民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剧作叙事经验方面继承影戏传统的主要方面,而在技巧表现的层次上则大量吸收蒙太奇的思维方法和艺术技巧,使创作更具电影的艺术特色。蔡楚生的代表作品有《都会的早晨》、《迷途的羔羊》、《渔光曲》等。

一类是以吴永刚为代表的创作者从另一角度探索电影与民族文化传统结合的途径。他们有意无意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宁静、幽远、恬淡的审美意境渗入到影片创作中来。这比之初期影戏只重于借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通俗文化传统就深入了一步,开始涉及到靠从叙事和造型的不同方面结合的综合效果尝试电影的民族文化意蕴的表现。代表作品是《神女》。《神女》无论是题材、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形式的表现方面,都渗透出浓郁的民族情趣,形成一种委婉、含蓄的艺术风格。影片能创造出这种不同于侧重传奇性的影戏传统的民族审美意境,一方面在于其善于适当地淡化外部冲突,另一方面在于追求再现与抒情的统一。《神女》在真实朴素的叙述风格的基础上,比较注意把画面、镜头和蒙太奇的表现功能、抒情功能与再现功能、叙述功能结合起来,提供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叙事层面本身的韵味,使影片渗透出一种诗情。

6、如何评价好莱坞电影经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答:在旧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电影占着绝对的优势。它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尽管不少创作者也曾企图摆脱其影响,但实际上好莱坞的许多创作经验和原则早已渗入了许多创作者心灵的深处,并在他们的创作中顽强地表现出来。这种文化渗透在孙瑜的电影创作中明显地反映出来。他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受过专业电影教育的电影艺术家。他拍摄的《野草闲花》表现了他那充满好莱坞式梦幻色彩的社会理想。据他本人讲这部影片是直接受到《茶花女》和美国影片《七重天》的影响创作的,影片带有明显西方文明的影响。孙瑜作为30年代一位有影响的电影艺术家,更重要的还是在艺术风格方面。他是最早把好莱坞电影叙事和剪接技巧等经验较好地运用到自己电影创作中的一位中国导演。这对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上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孙瑜影片中时空的段落感不像某些国产片那样突出,叙事的情节结构和剪接技巧都比较流畅。这在《小玩意》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同时他对镜头的造型美感及其表现作用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孙瑜是比较自觉地努力对好莱坞电影经验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态度的艺术家,其他更多的人中明显地把好莱坞电影中的商业性因素引入影片中,使之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3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左翼电影还是在其他商业电影中,好莱坞电影中的一套创作方法与经验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片之中,成了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好莱坞电影经验与30年代电影探索的成果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后几十年里中国“影戏”主流电影的发展道路与方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7、苏联电影经验对30年代电影变革的出现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影人是在自己电影传统和对好莱坞电影经验理解的基础上接受苏联的蒙太奇理论的。爱森斯坦的理论介绍甚少,在中国译介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普多夫金的叙事蒙太奇理论。在电影创作方面也是如此。大部分创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蒙太奇思维方法的影响,但是创作上更多的是把它与好莱坞电影经验结合起来,注重叙事蒙太奇技巧的应用。在探索和借鉴苏联电影蒙太奇经验方面,沈西苓比他的同时代人作出了更多的贡献。在《女性的呐喊》中不少部分的艺术处理巧妙地发挥了电影蒙太奇镜头间的对比和冲突的巨大表现力,不仅突出了工人生活那种紧张压抑的情绪气氛,而且也具有一定隐喻象征的意义。在《上海24小时》中把不同情节线索之间的冲突和对比,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电影蒙太奇手段表现出来,取得了动人的艺术效果。在《十字街头》中,沈西苓较好地把对苏联蒙太奇经验和好莱坞叙事剪接技巧的借鉴溶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视觉效果流畅而又轻快、明朗的镜头节奏。

在30年代创作人员中,大多数人对叙事技巧都比较重视,对蒙太奇方法的运用也大多集中于与叙事有较紧密联系的方面,而像沈西苓那样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把蒙太奇作为电影思维和整体艺术构思的基本原则,特别重视对比、隐喻和象征等运用的现象却并不十分普遍。

第三章 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

1、为什么说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呈现出复杂的局面?

答:抗战的爆发结束了30年代电影的繁荣局面。中国电影被战争分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上海“孤岛”、沦陷区等不同部分。由于战争形势下各地区环境的不同,各部分电影在思想和艺术面貌上都很不相同,中国电影出现了空前错综复杂的局面。

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绝大部分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的电影工作者共拍摄了十几部抗日宣传片,但其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的。国民党反动派极力压制这些影片的创作,特别是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更加紧了迫害,使抗战影片的摄制几乎完全陷入了停滞状态。

“孤岛”电影工作者在艰难的条件下,经过艰苦的努力,创作出了少数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影片,如欧阳予倩编剧的《木兰从军》、于伶编剧的《花溅泪》、费穆编导的《孔夫子》等,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家们的战斗精神、民族气节和思想艺术追求。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了租界,上海的电影创作也成了沦陷区电影的一部分。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控制的电影事业完全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欺骗和奴役中国人民侵略目的的。沦陷区电影主要分为以长春和上海为中心的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它们的运行机制和创作面貌都有相当大的不同。总的来说,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无论在哪个地区,无论是战争宣传片还是商业电影,与30年代电影相比,在艺术上都显得粗糙得多。

2、如何认识人民电影事业建立的历史意义?

答:解放区人民电影事业的建立,预示着中国电影中一个新的历史传统的开创,极其深远地影响到新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1938年春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1938年夏天,袁牧之、吴印咸等人到延安,于1938年10月开始拍摄人民电影事业的第一部影片,反映根据地人民生活斗争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并成立了解放区的第一个电影制片组织“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即人们通常说的“延安电影团”。

在抗战八年中,电影工作者转战前线和后方,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拍摄了大量纪录革命领袖和人民斗争生活的珍贵历史资料。

抗战胜利后,人民的电影事业开始从延安向全国各地发展,先后成立了延安电影制片厂、西北电影工学队、华北电影队和东北电影制片厂等组织。拍摄了不少历史资料,还为未来的新中国电影事业培养和积聚了一批干部。

在党建立的电影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东影”是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较正规的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的第一批故事片,就是“东影”从解放前夕就开始制作的。“东影”为建立党领导下的正规电影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在这些工作的成果中,有许多都对解放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影戏”电影观念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40年代进步电影的主流在对待电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都继承和发展着中国的“影戏”电影传统。进步的电影艺术家们都把电影作为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工具。这种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决定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明显的理性主义色彩。这种功利目的也决定了电影创作题材内容上与当时社会政治思潮关注的具体热点之间大都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基于这种功能上的目的,影片创作便追求能让观众直接、明确地接受和理解作者意图的表现方法。叙事成为直接表现作品内含的最重要手段。在大部分影片中,故事的叙述是影片最基本的表意手段,在影片的结构构成中占有了核心的地位。到40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各种叙事方式中,戏剧式的叙事方式是最能有效地吸引和引导观众。因此在战后的绝大多数影片中,各种大同小异的戏剧式叙事方式、结构和技巧被普遍地采用,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风格样式。

在电影语言的层面,中国20~40年代的电影发展中,具体的电影语言运用有着巨大的发展。但其运用的基本原则却一直被继承了下来,即所有电影语言的运用都是围绕着情节叙事展开的,是直接为情节叙事服务的。它丰富和发展了“影戏”叙事的技巧,但是并没有改变电影技巧服从并服务于叙事关系的基本原则,反而更强化了这一原则。

从政治社会的功能出发,以叙事(特别是戏剧性叙事)为核心,使电影视听构成服从和服务于叙事,成为一种叙事技巧,这是中国“影戏”传统的基本原则。到40年代后期的电影中,这些原则得到普遍的运用并达到了娴熟的程度。所以我们说这一时期是“影戏”电影在艺术上成熟,并确立了其主流电影的地位的时期。

4、《一江春水向东流》代表的战后电影的成就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艺术成就:影片采取的是典型的戏剧式叙事结构,情节完整曲折,发展脉络、层次都非常清晰。在这种戏剧结构框架中,它又浓缩了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把戏剧式电影具有的以线性结构为核心的基本特点,与叙事过程中几条相对独立的情节线索的共同推进溶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高度艺术概括力的结构方式。影片以张忠良为中心,把他和有关的3个女主人公各自在抗战以来的生活发展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一些生活之间的历史联系,这正是影片结构的成功之处。影片没有时空的交叉跳跃,却并未忽视电影时空表现的巨大潜力。影片的人物刻画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尤其是张忠良这一人物,影片有说服力地揭示了堕落的社会是如何把他已向堕落的过程。《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成为影戏传统成熟的标志,还在于它能把电影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影片的内容表现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如不少视觉细节和蒙太奇结构原则的运用等都相当成功。它集中了当时中国电影艺术的丰富经验,运用富有表现力的银幕视听形象进行电影叙事。

不足:这部影片也反映了“影戏”电影某些带共同性的不足,即有时把注意力过于集中于影片的情节叙事,特别是关注于利用情节的突变煽动观众的情绪起伏,而对电影视听形象的更丰富的表现潜力的挖掘的注意力则显得不够注意,这使某些地方的表达受到影响。

5、战后讽刺喜剧发展有哪些主要成就?

答:战后中国的喜剧电影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讽刺喜剧的发展和喜剧题材样式的新开拓。

讽刺喜剧如张骏祥编导的《还乡日记》和《乘龙快婿》都是以带闹剧色彩的讽刺喜剧形式,辛辣地嘲讽了“惨胜”和“劫收”的腐败现象。陈白尘和陈鲤庭合作创作的《幸福狂想曲》以喜剧的形式描写了都市下层社会的普通市民的艰苦生活中的挣扎。根据著名连环画改编的儿童片《三毛流浪记》同样诙谐地再现了流浪儿的不幸命运,讽刺了旧社会的黑暗。在40年代后期喜剧电影的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乌鸦与麻雀》,这是一部把讽刺与隐喻成功地结合起来的优秀影片。这部影片在艺术风格的完整统一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影片中的各个创作部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能够做到互相协调,达到统一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影片的剧作和表演方面的成功更为突出。在电影镜头的语言构成方面,它又能较好地适应喜剧电影的要求,有所创新。

在讽刺喜剧发展的同时,文华公司的一些创作人员如桑弧、佐临、石挥等人创作了一批不同于直接表现社会政治现实的讽刺喜剧的风格喜剧影片。这些影片没有讽刺喜剧那样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是以喜剧的风格反映当时的日常生活,表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歌颂善良、正直、互助、友爱等美德,同时也讽刺和揭露了一些社会上的恶风恶俗。如《假凤虚凰》、《太太万岁》等。这些影片情节结构巧妙,人物形象比较生动,对话也有风趣,在喜剧艺术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

喜剧电影的发展开辟了艺术与现实建立特殊联系的新角度,这对中国电影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6、费穆创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费穆关心的不是社会政治的变动,而是人生哲理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都是从不同侧面对人的生存价值、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哲理性探索。中国儒学传统中的“礼义”主张、内省哲学以及泛爱主义学说等基本上成为费穆作品的基本主题。在他30年代拍摄的《人生》、《天伦》、《香雪海》等影片中就可看到儒家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费穆常常从伦理的角度探讨人生,提出他对人生的意义价值及其具体实现途径的看法,即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费穆对人性探索的中心课题是情与理的关系,即个性人格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到了《小城之春》,这种情理关系成了影片表现的中心内容。影片提供的情境是一个互相理解的情境,费穆正是从这种情境中努力寻求情感与道德的统一。这种关于情理关系的理解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状态。费穆的一个重要的成就正在于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真实可信地表现了这种民族的道德心态的多重含义。

费穆在艺术形式上的追求,也力求寻找符合中华民族的雅文化中的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来表现这种民族的社会心理和道德心理。他在创作中把写意与写实、主观与客观以虚实结合的方法统一起来,追求一种意境美的创造。在情节上,他基本摒弃了外在的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又不全靠写实性的细腻描写。他把冲突和情节的进展集中建立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上,扣住人物间的情感冲突来展示情节。这种主客观的融合所创造的特殊的意境美通过一系列优美的视听语言表现出来。

《小城之春》中的情节结构、场景、人物设置等都被最大程度地加以简约化的处理了,从而得以腾出更大精力来细腻地揭示影片的思想内涵。在外部表现简约化的同时,费穆把主要精力放在表现人上。但他没太看重在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和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而是着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剖析,特别是表达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当将电影言语运用于这一艺术目的时,费穆还非常注意其表现的含蓄性,由于成功地运用迂回的手法,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审美体验。《小城之春》的影象风格在近代中国电影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它以其舒缓的节奏,富于变化的长镜头和空间表现直接传达出大量叙事难以表达的思想信息,因此使这部影片显得特别耐人寻味。

第四章 “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

1、“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答: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是:艰难曲折、大起大落。十七年中,出现过四个蓬勃发展时期: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956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1959年的第三次发展以及60年代初期的发展。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这一时期出了不少优秀影片,如《中华儿女》、《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等。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严厉的批判,紧接着全国开展对《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后的文艺整风运动,使建国初期电影第一次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快结束。

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10月至11月,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各制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贯彻“双百”方针,改革电影体制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舍饭寺会议”。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各电影厂开始试行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电影创作在逐步前进,到1956年前后产量赶上并超过50年的水平,艺术质量也有新的突破,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呈现一派勃勃生机。1957年的反右斗争及康生的“拔白旗”扼制了第二次电影创作发展的大好局面。

1959年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峰。1959年新片展览月是第三次发展的标志。好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林家铺子》、《风暴》、《青春之歌》等。

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一个电影创新高潮正在形成。由于召开了新侨、广州两次会议,周总理和陈毅亲自出席讲话,宣传党的文艺政策,电影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在稳步地前进,掀起了一场电影艺术创新的热潮。《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农奴》、《独立大队》、《阿诗玛》等正是这个潮流的产物。这一次的创新幅度较大,在学习我国文艺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了影片的艺术质量,使之接近或达到当时世界电影的先进水平,一个更高质量的电影创作高潮正在形成,可惜风云多变,半途夭折了。

2、“十七年”中国电影各时期的艺术特点?

答:建国初期第一次发展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影片创作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大胆创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故事片”,影片结构比较自由,不很戏剧化。

1956年前后中国电影第二次发展的艺术特点:大胆突破。具体是:(1)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2)艺术上大胆突破;(3)风格、样式上也比较丰富多彩。

1959年是5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最高峰,其艺术特点是:(1)反映历史真实,将时代精神溶入革命题材之中;(2)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3)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60年代初期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是强烈地追求创新。当时夏衍提出反对电影中的“四多”(直、露、多、粗),周扬同志要求电影“四好”(好故事、好演员、好镜头、好音乐),瞿白音的“创新独白”影响深远。

3、“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几种主要样式?

答:就风格样式而言,“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主要是戏剧式的电影,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正剧如《林则徐》、《风暴》、《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革命的正剧这类影片的基本特点:(1)影片的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不是一般的情节剧的儿女情长或爱情故事。(2)这类影片要正面塑造英雄形象,如林则徐、聂耳、吴琼花、洪常青、林道静等。(3)革命的抒情正剧多吸收和借鉴中国民间叙事艺术的传统,多是以戏剧冲突为基础的戏剧式电影。

除革命的抒情正剧之外,“十七年”的电影艺术家们在其它风格样式方面的追求和探索如:

喜剧样式的发展。1955年到1958年是喜剧电影探索的活跃时期,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是吕班导演拍摄的“讽刺喜剧”,如《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未完成的喜剧》等。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片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喜剧样式——歌颂性喜剧。《五朵金花》和《今天我休息》是歌颂性喜剧的成功之作。60年代初,发展较快的是介于讽刺喜剧和歌颂性喜剧之间的——轻喜剧或生活喜剧,像《大李、小李和老李》、《锦上添花》、《女理发师》等。

散文式电影。十七年中国散文式电影代表性作品如《林家铺子》、《早春二月》。史诗式电影。代表性作品是《南征北战》。

惊险样式电影。在正面环境中表现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斗争的如《国庆十点钟》、《秘密图纸》等。反映边防线上斗争的如《冰山上的来客》、《神秘的伴侣》等。正面人物处于反面环境之中的如《英雄虎胆》、《虎穴追踪》、《羊城暗哨》等。

4、“十七年”电影创作有何可借鉴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十七年”电影创作中值得借鉴的方面:(1)现实感与时代感;(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3)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出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

“十七年”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1)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2)没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3)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4)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没有展开。

5、“十七年”培养了哪些电影艺术家(导、表、摄、美等举例说明)?

答:电影剧作家有海默、林杉、于敏、李准、梁信、孙谦、马烽等。

摄影艺术家北影厂有朱今明、钱江、聂晶、高洪涛四位大师;上影厂有吴蔚云、黄绍芬、许琦、周达明、罗从周、陈震祥、沈西林等;长影厂有王启民、王春泉等。

电影美术艺术家有池宁、韩尚义、丁辰、秦咸等。

电影导演艺术家北影厂有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谢添、谢铁骊等;上影厂有沈浮、吴永刚、孙瑜、黄佐临、张骏祥、汤晓丹、桑弧,郑君里、谢晋、鲁韧、白沉;八一厂有王苹、严寄洲、李俊;长影有沙蒙、吕班、郭维、王炎、王家乙、林农、苏里、武兆堤等。

第五章 “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年~1976年)

(不作考试要求)

第六章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年~1989年)

1、“恢复时期”电影创作情况如何?

答:1977年和1978年共生产故事片50多部,大致可分为:

(1)揭批“四人帮”罪行,反映人民群众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有《十月的风云___》(第一部正面反映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等10多部。

(2)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大河奔流》等10多部。(3)惊险样式影片,有《黑三角》、《猎字99号》等7部。

总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三中全会前,全国处在新旧交替、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电影创作也受到政治的制约,处于徘徊状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2、“五代导演”的提法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一般认为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像郑正秋、张石川等,活跃于二、三十年代无声片时期;代与代之间往往是师承关系,第二代导演像蔡楚生、孙瑜、吴永刚、费穆、沈浮等,活跃于三、四十年代有声片时期;第三代导演像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等,他们最辉煌的时期是五、六十年代;第四代导演大多毕业于文前的北京电影学院,像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等,他们长期给老导演们当助手,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第五代大多在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像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等,他们很快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展示了自己的才会。

3、第一次创新浪潮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1979年电影界的活跃,表现在一方面从理论上展开了电影与戏剧、电影与文学、电影本性的讨论,出现了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这样有代表性的论文;另一方面,不少中青年电影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创新,给中国影坛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形态、新面貌。

1979年拍摄的影片题材、体裁、风格、样式方面力求多样化,不少影片冲破“三突出”原则的束缚,恢复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电影表现形式方面也力求突破旧的一套,学习和借鉴新的表现手法,出现了不少大胆创新的影片。1979年电影以新的艺术风貌出现的,当以《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3部最为突出。

1980年共生产故事片82部,出现了《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今夜星光灿烂》等优秀影片。

从美学的角度看,1979年和1989年同属于新时期的第一个创新浪潮。这一时期在电影形态上的特点、电影美学上的追求,共同表现为首先从电影的外在形式上、电影的表现技巧上开始创新。按照谢飞导演的说法,电影观念的3个层次是:艺术思想、艺术内容、艺术技巧。一般创新首先是从艺术思想、艺术内容开始,然后艺术形式才跟上去。1979、1980年封闭多年的文艺界突然思想解放,接触到大量的外国文艺、外国电影,最容易借鉴的就是电影的外在形式、表现技巧,于是,时空交错的剧作结构,以人物心理活动为线索来结构全片,幻觉、梦境、黑白片交替、升格、降格、定格、无技巧剪辑、多画面„„充斥银幕。这一时期,内容与形式结合较好的影片有《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等。同时,我国银幕上也出现了大批从形式上、技巧上模仿外国电影的影片,还有一些格调不高、趣味庸俗的影片等。

4、谢晋导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谢晋艺术生命力旺盛,优秀影片一部接一部的涌现而且不断在国内外获奖。他的影片多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社会内容,开掘深入;善于刻画人物,特别创造了一系列的妇女形象;善于表现人情人性,以情动人;熟悉观众的欣赏趣味,他拍的影片为国内外广大观众所喜爱。他继承了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例如《天云山传奇》:(1)主题开掘深刻。《天云山传奇》第一次艺术地完整地在电影中反思从反右运动以来,我党工作中左的错误思想所带来的后果,造成一代人的历史悲剧。(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罗群、冯晴岚、宋薇、周瑜贞、吴遥,等等。(3)从文学到电影。结构:以人物的心理线索来结构影片,尤其以宋薇的内心独白来贯穿。电影表现手段的运用:导演在分镜头剧本中,加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加了不少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闪回和幻觉,这大量地表现在宋薇的身上。充分发挥了电影多种表现手段的作用:灯光参与创作;主观镜头的运用;重视画面后景的作用;注意通过人物日常生活动作,表达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中年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答:中年导演在1981年、1982年的重点是突破戏剧式构架,追求散文式的电影,特别注意追求意境,营造气氛,在追求纪实风格方面有其特殊的贡献。中年导演的不足:作品中容易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对个人苦难的慨叹。由于思想上、艺术上受传统的影响较深,作品往往显示出较深厚的艺术功底,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

1984年后,中年导演认真研究青年导演们的新作,借鉴外国电影的先进经验,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与教训,以新的面貌重新在中国影坛亮相,代表性导演如颜学恕。代表作品如:颜学恕的《野山》、张暖忻的《青春祭》、丁荫楠的《孙中山》、吴天明的《老井》、黄蜀芹的《人·鬼·情》。

青年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答:(1)现代意识和冷峻的眼光;(2)艺术上的标新立异;(3)强烈的主体意识;(4)从传统文艺中吸取营养。

5、“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7.人工智能考试简答题总结 篇七

地用图灵测试来判定非人机器是否能思考进行评价,至少提出一种不同观点。

答(1):Marvin Minsky, John McCarthy ,Herbert Simon, Allen Newell, Raj Reddy

(2)人工智能之父:John McCarthy

(3)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英文全称与简称: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I: IJCAI 是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被测试的有一个人,另一个是声称自己有人类智力的机器。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

写出图搜索过程的A算法。

分别指出一般情况下A*和AO*算法是否可采纳,若不是,给出可采纳的条件。

答:对于某些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帮助减少搜索量,这种信息叫做

启发信息。

A算法(GraphSearch图搜索算法):

1.G←{s},OPEN ←(s).

2.CLOSED ←NIL.

3.LOOP:IF OPEN=NIL,THEN FAIL.

4.n ← FIRST(OPEN),OPEN ←TAIL(OPEN),CONS(n, CLOSED).

5.IF TERM(n),THEN 成功结束

(解路径可通过追溯G中从n到s的指针获得)。

6.扩展节点n,令M={m︱m是n的子节点,且m不是n的祖先},G ←G ∪M

7.(设置指针,调整指针)对于mM,(1)若mCLOSED, mOPEN, 建立m到n的指针,并CONS(m, OPEN).(2)(a)mOPEN, 考虑是否修改m的指针.(b)mCLOSED,考虑是否修改m及在G中后裔的指针。

8.重排OPEN表中的节点(按某一任意确定的方式或者根据探索信息)。

9.GO LOOP

一般情况下,A*算法可采纳的,即如果解路径存在,A*算法一定能找到最佳解路径而

终止;

AO*算法:如果一个与或图存在解图,如果对于图中所有的节点n都有h(n)<=h*(n),并

且启发函数h满足单调限制,则AO*算法必然终止于找出最佳解图。

3.命题逻辑中,常用哪两种公式凡是?一阶逻辑中,常用哪两种公式范式?

答:命题逻辑中是吸取范式和和取范式。一阶逻辑中中:前束范式,Skolem范式

4.叙述一阶逻辑解释的定义;什么叫子句集S的Herbrand解释?在语义上证明子句集恒

假时,仅考虑该子句集的Herbrand解释是否够用?为什么?

答:(1)谓词逻辑中公式G的一个解释I,是由非空区域D和对G中常量符号,函数符号,谓词符号以下列规则进行的一组指定组成:

1.对每个常量符号,指定D中一个元素;

2.对每个n元函数符号,指定一个函数,即指

定Dn到D的一个映射;

3.对每个n元谓词符号,指定一个谓词,即指

定Dn到{T,F}的一个映射。

(2)定义(Herbrand域)设S为子句集,令H0是出现于子句集S的常量符号集。如果S中无常量符号出现,则H0由一个常量符号a组成。

5.2.3.4.对于i=1,2,…,令Hi = Hi-1{所有形如f(t1,…,tn)的项} 其中f(t1,…,tn)是出现在S中的所有n元函数符号,tj Hi-1,j=1,…,n. 称Hi为S的i级常量集,H称为S的Herbrand域,简称S的H域。(3)在语义上证明子句集恒假时,仅考虑该子句集的Herbrand解释是够用的,因为 因为子句集S恒假,当且仅当S被其所有的H解释弄假什么是可分解的产生式系统?产生是系统求解的一般步骤,控制策略可以在哪些步骤中使用。答:能够把产生式系统综合数据库的状态描述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产生式规则可以分别用在各组成部分上,并且整个系统的终止条件可以用各组成部分的终止条件表示出来的产生式系统,称为可分解的产生式系统。Procedure SPLIT 1.DATA ← 初始状态描述 2.{Di} ← DATA的分解结果;每个Di看成是独立的状态描述 3.until 对所有的Di {Di},Di都满足终止条件,do: 4.begin5.在{Di}中选择一个不满足终止条件的D* 6.从{Di}中删除D* 7.从规则集合中选出一个可应用于D*的规则R 8.D ← 把R应用于D*的结果 9.{di} ← D的分解结果 10.把{di}加入{Di}中 11.EndSPLIT的控制策略:在步骤5中如何选取D*,在步骤7如何选取R。搜索算法的可采纳性定义,并分别指出一般情况下A*算法。AO*算法是否可采纳,若不是,给出可采纳性的条件。(1)如果一个搜索算法对于任何具有解路径的图都能找到一条最佳路径,则称此算法为可采纳的。(2)A*算法是可采纳的(如果解路径存在,A*一定由于找到最佳解路径而结束)AO*算法不可采纳,采纳的条件:如果一个AND/OR图存在解图,如果对于图中所有节点n都有h(n)<= h*(n),并且启发函数h满足单调限制,则AO*算法必然终止于找到最佳解图。博弈树搜索极小极大(MINMAX过程),并写出减枝规则

答:极小极大过程:

(1)按宽度优先生成0至L层的所有节点

(2)使用静态估计值函数(e(p))计算第L层节点的函数值

(3)按照极小极大原则计算各层节点的到推值,直到求出初始节点的倒推为止,实现该倒推的走步就是相对好的走步

α剪枝:

如果一个MIN节点的β值小于或等于他的某一个MAX祖先节点的α值,则剪枝发生在该MIN节点之下;终止这个Min节点之下的搜索过程,这个MIN节点最终的倒推值就确定为这个β值

β剪枝:如果一个MAX节点的α值大于或等于他的某一个MIN祖先节点的β值,则剪枝发生在该MAX节点之下;终止这个MAX节点之下的搜索过程,这个MAX节点最终的倒推值就确定为这个α值

5.谓词逻辑中,对字句进行归结推理时,若被归结子句C1和C2中有相同的变元(变量),请举例说明一定要改名的原因

C1=P(x)VQ(x),C2=~P(f(x))

C1与C2有相同的变量x,若不改名,归结时,会出现替换:{f(x)/x},这是不允许的1.归结反证系统的产生式系统表示

2.子句集S的Herbrand域和普通解释的关系

子句集s的H解释是s的普通解释,S的普通解释不一定是s的H解释:普通解释不是必须定义在H域上的,即使定义在H域上,也不一定是一个H解释

3.判断集合合一

4.C1,C2归结式

定义设C1, C2是两个无公共变量的子句(称为亲本子句),L1, L2分别是C1, C2中的两个文字。

如果L1和~L2有最一般合一,则子句

(C1-{L1})(C2-{L2})

称为C1和C2的二元归结式,L1和L2称为归结文字

例.设C1=P(x)Q(x),C2=~P(a)R(x)

将C2中x改名为y。取L1=P(x), L2=~P(a),={a/x},于是(C1-{L1})(C2-{L2})

=({P(a), Q(a)}-{P(a)})({~P(a), R(y)}-{~P(a)})

={Q(a), R(y)}= Q(a) R(y)----C1和C2的二元归结式.5.原子集和封闭语义树

Davis-Putnam方法证明可满足(纯文字即只有L(~L);删除纯文字的基字句后为空则S可满足,否则不满足;分裂规则,单文字规则L:删除但文字和包含单文字的基字句,为空则可满足的,否则删除~L的文字(注意不是删除基字句))

1.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学派,以及主要研究领域:

(1)符号主义/逻辑主义学派--符号智能

(2)连接主义--计算智能

(3)行为主义--低级智能

2.产生式系统组成部分,产生式系统求解问题的一般步骤

答:(1)综合数据库

(2)产生式规则集

(3)控制系统

Procedure PRODUCTION

1.DATA←初始状态描述

2.until DATA 满足终止条件,do:

3.begin

4.在规则集合中,选出一条可用于DATA的规则R

5.DATA←把R应用于DATA所得的结果

6.End

4.产生式系统的控制策略有哪几种方式,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答:(1)不可撤回的控制策略

优点:空间复杂度很低,速度快。

缺点:爬山函数有多个局部最大值时,会失败有很多局限性

(2)回溯控制策略

优点:占空间较少,应用最广。

缺点:时间复杂性一般;如果系统不包括有关解的知识,则规则选取是盲目的,要多次回溯,如果深度限制定的很低,可能找不到解。

(3)图搜素控制策略

优点:如果有解,一定能找到解

缺点:占空间大,速度较慢

6.与或图启发式搜素算法AO*的可采纳性条件

1.无信息的图搜索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深度优先搜索和宽度优先搜索

2.影响A算法启发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1)算法A所找到的解路径的费用

(2)算法A在寻找这条解路径的过程中所需要扩展的节点数

(3)计算启发函数所需要的计算量

7.什么叫子句集的Herbrand域?

定义(Herbrand域)设S为子句集,令H0是出现于子句集S的常量符号集。如果S中无常量符号出现,则H0由一个常量符号a组成。

对于i=1,2,…,令

Hi = Hi-1{所有形如f(t1,…,tn)的项}

其中f(t1,…,tn)是出现在S中的所有n元函数符号,tj Hi-1,j=1,…,n.

上一篇: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实例下一篇:高中吉他说明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