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论文(精选10篇)
1.政治性论文 篇一
增强党校办学的政治性
张红伟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发展历程,80年艰辛曲折,80年就成就辉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办好党校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了举办党校的重要性,我们党1926年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别会议上,决定开办“最高党校”。1933年中共苏共中央局在江西瑞金办起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央党校的前身。1935年党中央在陕北正式开办中共中央党校。新密市委党校从1959年创立至今也经历了52年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尤其是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以来,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主动适应干部教育规律和党的建设要求,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学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市委党校在办学体制改革以后,根据新形势要求,结合基层党校实际,对办学思路进行了调整,适时提出了“市委思想库、政策宣讲台、干部训练炉、党员学习园”的新定位,这个定位我十分赞同,要办这个办学思路进一步落到实处。
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后,解决了一些基层党校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有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有资金保障不足问题,有教育培训方式问题,有干部培训阵地多元化竞争问题,等等,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校提出了新要求,我认为,县级党校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加强:
增强办学的政治性。一要坚持党校姓党。《中国共产党党校 工作条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这个定位决定了我们要把忠诚于党作为党校办学的主旋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党校办成党的坚强阵地,永葆党校党的本色。二要以政治家办校。作为党校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员工都要胸怀政治家的气魄、政治家的信仰、政治家的理念,在其位谋其政,干好事敬好业,把崇高的政治觉悟、高度的政治责任、宽广的政治胸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作为修身养性之本,身体力行,亲身修为,使政治理念渗透到党校教育与管理的各个方面,确保教学从党。三要强化党性锻炼。围绕“读党史,学党章,讲党性,遵党纪,创业绩”活动,强化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教学上突出党性教育,管理上突出党性要求,活动上突出党性安排,增强全局观念、增强群众观念、增强纪律观念、增强廉洁观念,提高学员党员意识,确保党员姓党。四要坚定政治方向。党校作为我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这是上级的要求、党纪的规定、党员的期盼、群众的厚望,也是我们的办学方向。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一要注重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与学是一对互动相生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学员要静下心来深化理论学习,廓清思路,提升思维,以理论境界提升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教师从书斋里走出来,面向实践,把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唯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相得益彰,才能使教师学员不但在校内学到丰富的知识,才能从鲜活的工作实践中汲取营养。二要注重方式创新。“一桌一椅办党校,一支粉笔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干部素质跃升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广大学员的学习需求,创新党校教学方式,提高党校教学的吸引力已迫在眉睫。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党校教师要注重研究教学教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案例法、讨论法、体验式、互动式、菜单式等现代教学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三要注重实践经验。要树立大党校的观念,把党校作为全市各级干部素质跃升的基地,作为科学发展、信息交流的平台,作为传播政策的前沿阵地;新密市委党校在基层党校中率先选建教研基地,最近又命名了五个教研基地,这些教研基地在党建引领、高标示范、推进创新、活化教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把经验总结好,把亮点升华好,把案例推广好。四要注重素质跃升。能否实现素质跃升、素质跃升的成效有多大,是检验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作为党校,要坚持把“靠人品取得信任、靠工作展示能力、靠成绩赢得尊重、靠素质求得进步”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通过教育培训,让广大学员以实际行动做到学习以恒、做事以敬、待人以诚、律己以严,使他们在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收获、能力上有新加强,成为科学发展的带头人、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一要服务中心大局。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新密市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文化旅游新密、时尚 宜居新密、绿色低碳新密”的全新姿态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区,这就是当前乃至今后全市的中心和大局。服务好这个中心和大局是党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密市委党校去年创办了新密《市情研究》,填补了我市过去市情社情研究的空白,在郑州市党校系统创了新,开了头,使我们与中心大局贴得更近。下一步,要认真研究、深入调研,发挥好市情研究室和特约市情研究员的作用,办好《市情研究》专刊,为各级党委、政府起决策参考和参谋咨询作用。二要服务科学发展。新密市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支柱产业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未来的新兴产业正在异军突起,今后要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党校,要把新密转型发展作为重要课题去研究,把转型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以发展为主题,以发展为己任,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全市的经济发展。三要服务干部培训。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要科学做好培训规划,严密组织各个班次,严格管理教学环节,推行学分制管理,提高干部教育质量,推进干部素质跃升。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让农村党员、农村户主也进入党校进行培训。四要服务社会教育。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一方面要发挥政治优势,当好“红色”院校带头人,带动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为科学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融入社会,发挥党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挖掘办学潜力,为各部门教育培训和社会教育需求提供各类服务,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推进党校服务工作社会化。
增强自身的先进性。一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党校的先进性要优于其他部门的先进性,保持党校的先进性关键在要有先进的 办学理念,坚持政治家办学、红色办学、开门办学等先进理念,与社会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区别开来,努力做到把握实际、因材施教、融会贯通、讲活课堂。二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要培养教师与时俱进的思想、扎实的理论功底、灵活的思维方式,激励创先争优,做表率、当先锋;要广纳良才,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把高端的教师汇聚于此,壮大师资队伍;要聘引结合,把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善于课堂讲授的尖端人才聘请到党校作为客座教授,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素质优良、学科完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三要有完善的教学阵地。在做好党校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提升党校的软实力,提高党校的办学质量,使党校更好地承担起宣讲政策、培养干部、教育干部的重要作用。要为现有教师提供更多走出去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基层挂职锻炼、外出考察、调查研究等形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四要有充分的办学保障。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委党校的教育教学拓宽了“绿色通道”,作为党校,要珍惜好当前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办学保障上有所突破,真正让学员在党校学有所安、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增强党校办学的政治性、培训的实效性、服务的主动性、自身的先进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完成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校工作放到党的事业的大局中来认识、来把握、来推进。要紧密结合实际,围绕中心工作,与时俱进,统筹谋划,创新教育培训的理念、思路和模式,全面推进党校工作再上新水平,努力开创党校工作和党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政治性论文 篇二
虽然国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示威, 但考虑到有关企业利益, 政府并未改变有关政策, 反而进行了破例的强制镇压。示威的初衷是为了抗议疯牛病的牛肉的进口, 但伴随着政府的强制镇压, 民众示威发展成了对李明博政府的抵抗。而有政府的强制镇压以后示威目的变成了批判李明博政府[1]的态度。这一事件给韩国总统李明博带来了巨大压力, 成为他上任以来的最大一次信任危机。
本次示威更令人惊讶的就是4万人的手持蜡烛示威队伍中起主导地位的是初中生。因为若韩国政府同意放宽进口牛肉政策, 大批进口牛肉将极易流入学校餐厅或军队食堂。而中学生将成为受疯牛病威胁最直接而危险的群体。数万示威人群聚集在首尔广场, 他们手持蜡烛, 打着横幅, 并高喊“美国牛滚开”等口号。在集会结束后, 他们又四处分散, 占领附近街道继续示威游行。
在这混乱的时期, 韩国的媒体如何应对这一事件呢?
示威事件发生时, 韩国广播和电视媒体争分夺秒竞相报道。媒体报道大多数同, 问题是在新闻媒体里出现了。韩国新闻媒体本来有明显的政治性偏向, 因此, 关于进口美国牛肉的报道和国民的手持蜡烛示威报道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原因是现政府和在野党以及新闻媒体的关系。所以我们要考察韩国新闻媒体的政治性偏向。
在韩国, 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介是有4家, 分别是:朝鲜日报[2]、中央日报[3]、东亚日报[4]、Hankyoreh[5]日报。
较为保守的代表是:朝鲜、中央、东亚日报, 这三大新闻媒体都是已经企业化的媒体。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三大报纸。他们三家的最大的特点是反共意识形态, 支持反北、亲企业化。譬如, 中央日报是三星属下的子公司, 经常批评政府的反企业的政策, 并且支持对亲企业化政策。公司的经营策略也是在一般企业强调的效率性为主。
他们三家的新闻发行份数及营销份数具压倒性优势。其也具有政治性偏向的问题, 但文化、生活、体育等各种方面的消息是比其他新闻媒体更丰富及充实。还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都支持现在李明博政权。这三大报纸是跟2008年上台新政权 (即现在韩国的执政党 (韩国家党) ) 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国内一般认为, 这三大新闻媒体是韩国的主流媒体。三大新闻是韩国的主流新闻, 简单称为朝中东。
非主流新闻的代表是Hankyoreh新闻。他们的业务骨干以前都在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从业, 但由于理念不合而单独出来创立了Hankyoreh新闻社。他们的立场跟上述说的朝中东相反, Hankyoreh新闻是支持民主党, 但立场不如朝中东鲜明。
另一个新闻就是规模小于四大报纸, 但是比Hankyoreh更强烈支持的民主党O-MY新闻。[6]O-MY从网络新闻起家, 现在出版了周刊新闻。O-MY新闻是在2003年总统选举时, 公开地支持卢武铉。他们两家的历史比朝中东短, 可是基于反对现执政党, 本次的示威时受到国民的支持, 扩大了他们的势力。
不管主流和非主流, 他们都是现今韩国新闻史中重要的新闻社。
再回本论, 进口牛肉的政策是在卢武铉政权的时候也提到过的问题。现在美国主张的内容和2007年的主张非常相似, 进口的条件放宽等核心问题也一模一样。可是观察两年的报道内容, 我们会知道一样的报纸, 换了政权就换了新闻内容。这就是表明政权和新闻社的关系。
在2007年报道内容上他们提出了科学的根据和统计资料。这些资料使用在2008年国民对进口牛肉进行示威的基本资料中。但是2007年当时在野党转而成为执政党之后, 2008年执行政党发生了一模一样的事情, 他们的报道内容却截然相反。他们写的内容比以前模糊, 以前在科学版报道的信息过了一年其内容在政治版里报道了。他们主张韩美关系的重要性。
朝中东是代表现政权的立场。有些国民对朝中东支持政府有强烈的反感, 对朝中东新闻里有广告的企业产品进行了拒买运动, 所以几家企业营销受到影响对朝中东新闻不再提供广告。Hankyoreh新闻是支持了国民的立场, 同时批评了朝中东的态度变化, 受到民众的更热烈的支持。可是Hankyoreh新闻的态度也略有偏颇, 扇动了政府与民众的论争, 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民众的批评。通过这样的媒体的态度变化, 国民对新闻的信赖度越来越下降。
结论:在这儿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新闻的基本功能与新闻媒体的政治性的关系。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一是真实, 二是新鲜, 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11]虽然由于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出现, 报纸购阅率逐渐下降, 同时网络和电视等各种各样的媒体会代替报纸的功能, 但是报纸给我们的影响力和电视媒体给我们的影响力是不一样。
最近活跃的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比报纸媒体缺少政治性, 但信息的内容范围却非常广泛。因为表现政治性的话, 会失去支持政党的反对派受众。可是新闻媒体是不一样。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新闻体制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媒介、政府、以及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的基本面貌是由政治体制决定的, 新闻体制只是将其明确地体现出来。[12]在韩国, 规模最大的4大报纸都有支持的政党。报纸是韩国媒体当中历史最悠久, 跟政党关系也非常紧密。报纸媒体对政治的影响力也很强。报纸的政治性是在民主主义国家里必须具有的一种特性。比其他媒体更有政治性是报纸媒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韩国报纸媒体发挥言论媒体的功能的时期是光复[13]以后。在美军政时期, 新闻社雨后春笋地登场了, 可是他们像政论纸似的, 在左、右翼之间存在激烈的理念对立。建立韩国政府以后新闻就确立现在这样的言论组织和采访报道体系。但是新闻的言论活动开始, 政治性比重越大言论对政界的关心也越大。因此, 执政党、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关系非常重要, 即言论活动是否具有政治性是当时决定新闻性格的重要要素。[14]
有时候新闻媒体跟政府对立或合作的关系, 这时期形成了执政党纸和野党纸的区分。可是有的评论家说“这时期过分了新闻社和政府的协调发生权言愈着, 同时同时言论的批判功能是缩小或者丧失。”而且发生了言论伦理委员会法波动[15]、新闻社与政府的纠葛、经营部和编辑部的纠葛等, 新闻社里边的各种各样的纠葛连接到社会的问题。从1960年后半期开始强调新闻社的企业性格, 比以前减少新闻的政治性, 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非常大。
这样一来, 韩国新闻媒介和政府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历史上可以看到政府和报纸的密切关系是往往带来不可说出真实的情况。因此很多记者为保护言论自由而进行斗争, 跟政府的关系成为一把双刃剑。通过本次的疯牛病事件, 我们会知道新闻媒体的政治性, 而且也考虑过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最讲真实性的新闻也会按照自己的支持政党或为了企业的未来歪曲报道的本质。
2009年, 过了10个月左右的现在, 韩国已经进口了30个月以上美国牛肉。除了安全问题以外, 进口的牛肉给韩国的畜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不都是政府的外交能力来判断的问题, 已经施行的政策很难取消, 所以我们要找到发展韩国的畜牧业的方法。
3.论民族的政治性 篇三
【关键词】民族;政治性;权力
出于现实利益考量等种种原因,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近年来人们对民族概念的争辩时起彼伏。大致形成了捍卫“民族”和“去民族化”两大阵营。那么,何谓民族?民族有什么性质?换句话说民族兴起的目的是什么。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政治性是民族概念兴起和存在的核心因素。
一、“民族”概念的兴起与发展
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身份认同来组织新的集体形成新的社会力量,进而推翻旧势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民族观念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产生的。最初民族的建设是由贵族和僧侣中的某些人提倡,他们使用古老的拉丁语的一个词na-tio的若干派生词来着重表明自己之有赖于一种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历史经验。因此,“民族”是以语言和历史为基础发展出一种认同意识,并把它作为准则来行动。而后,有着共同语言和共同历史经验的人逐步把自己视为某一个集体的一部分,民族的组成也由贵族和僧侣扩展到其他社会成员,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参与到政治运动中。
15世纪始,“民族”一词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政治运动,尤其是政治共同体的建立。从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兴起了民族国建的建立运动,以一族一国为目标建立了许多民族国家。同时“民族”概念的内容也进一步发展,被用来指定在某一给定的领土上,在共同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下生活的居民。“民族”与国家紧密结合,成为政治学了重要概念。“民族”也意味着有权参与政治、有权分享主权的某个“群体”,可以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从最初“民族”主要是与封建君主斗争,争取政治权利,进而发展到直接推翻君主建立新的现代性国家政权。此外,由于在封建社会统治下部分地区存在其君主是来自另一个民族,而反对该君主的统治,便成为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从君主手中争取政治权利变成了从外国暴君手下夺取民族解放的运动。后期,特别是19世纪“民族”运动扩展到整个世界,尤其是亚非拉为了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而引进了“民族”概念,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各国纷纷借助“民族”这一身份认同产生的力量来构建自己的国家。同时,人们对民族的概念也进一步作出自己的阐述。如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此后,社会主义国家多承袭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政治运动的过程中,“民族”概念也发展出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民族自决等相关概念,形成了一整套民族理论。时至今日,民族概念仍然方兴未艾,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
二、民族的政治性
“民族”一词的产生至始至终都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换句话说“民族”天生就带有政治性。
首先,早期欧洲部分贵族和僧侣为了争取政治特权而“制造”一种特殊身份“民族”。利用这种新的、集体身份的意识来凝聚力量,并与君主对抗以争取自己的特权。随着民族观念的扩散,民族的内涵也在扩展。从以贵族和僧侣为主要组成的特殊阶层的“民族”向下延伸的社会各阶层。“民族”这种身份意识所散发出的强大力量,使人们更加有意识的去利用“民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民族力量不断向封建君主挑战,从争取政治权利到最后直接推翻君主政权,建立现代性的与王朝国家政权不同的新型政权。其次,民族进一步发展出民族自决的概念,成为建立民族国家的理论支撑。在与“异族”君主斗争中,反对君主的统治被转变为反对异族的统治,提出民族应对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实行民族自决,以决定是否建立自己的主权国家。这样逐步形成了一族一国的观念,从而使“国家(state)”与“民族(nation)”两词含义趋同,使这两个词逐渐可以交互使用,最终出现了民族国家的概念。“民族”是享有行使主权权利的特定群体。最后,现代性政权利用民族主义获取政治合法性并利用此力量来对付外敌的侵扰,实现自己的政治独立性。传统政权即“皇权”的政治合法性主要来源武力和血缘,靠武力夺得权力后,权力的交替就以同一血缘关系来实现。而现代国家政权是以民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必须以维护民族集体的利益的名义来获取民族成员的认可,从而实现其权力的合法性。其二,当一个政权受到外部势力威胁时,它往往煽动国内民族情緒来对抗。民族主义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中,民族成为维护政权的撒手锏。
三、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性的客观存在
在“民族”概念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民族”的重要性其目的主要是实现人们的政治平等,即希望各个群体都能够平等地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力(power)和政治权利(right)。为了这个实现理想,20世纪曾掀起了民族识别和民族划分的运动,世界上一下子出现了上千个民族。
然而,由于许多民族自身的能力有限和外部的限制等,并不能行使民族自决权而建立主权国家。一族一国的理想目标并不能完全实现,于是只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为了体现各民族的政治平等,多民族国家或采取联邦制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办法来组织国家政权。允许民族邦和自治民族享有自治权,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自主处理民族内部的事务。此外,在国家权力机关中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非主体民族相应的代表名额,让各个民族都平等地参与到国家政治中。这不仅仅是理论,即使它并不完全达到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在现实中也是实实在在地存在。非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形成多民族的政治格局,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成分的增加,也存在弱小民族政治诉求的现实。因此,他们在不强调“民族”的情况下,以“少数族群”的名义,给予弱势“民族”特殊的照顾,即允许少数族群有自己的“代表”,通过“代表”来参与国家政治,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总之,民族与政治息息相关,民族因政治而产生,因政治而发展。民族的政治性是客观存在的。
作者简介
4.政治性论文 篇四
理论学习上的交流发言
(2015年4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好。
在这次理论学习中,我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己查找资料学习,再次受到深刻教育,进一步提升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切实提高了宗旨意识、廉政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政治定力。下面谈几点学习心得体会,归纳起来是“一个位置、两条底线、三条途径”。一、一个位置
就是把“坚定政治立场,严明政治纪律,保持政治定力”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此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担负政治责任,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才能让“坚定政治立场,严明政治纪律,保持政治定力”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自觉。
二、两条底线
一条底线,就是信仰底线。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
一条底线,就是纪律底线。“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坚守政治纪律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常识,也应是一种态度。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反复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底线”,更是“红线”,我们一定要强化
–– 1––
纪律意识,将其作为从政之绳、工作之纲、人生之镜,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三、三条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自觉。党员干部坚定的政治立场,是要在重大问题上政治坚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群众、忠于伟大祖国,始终对党忠诚、与党同心,不风吹两头到、不模棱两可,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制定系统周密的学习计划,加强党的科学理论知识学习,精读有关重点文章,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以此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
2、经常自我反省,严明政治纪律,规范政治行为。心中要时刻装着党、想着党,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站在党的立场说话,始终与党同心同德,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自觉遵守党章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决不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公开发表与党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以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决不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决不参与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真正做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
3、加强廉洁自律,保持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党开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考验前所未有。我们党员必须时刻牢记使命责任,经常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敢于揭短亮丑,勇于正视缺点,积极修正错误,严格遵守并坚决贯彻执行党规党纪、法纪政纪,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纪律要求,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敢担当、能负重、有作为,勇敢承担起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履责、守土尽责。
5.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 篇五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更不能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纪律中,习近平尤其强调“政治纪律”,因为这事关全党的路线和立场。同样,在党的规矩中,习近平也尤其强调“政治规矩”,因为这也是事业兴衰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012年11月16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提出党章是“根本大法”和“总规矩”。此后,在多个场合,他都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013年视察西柏坡时,习近平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共产党1949年就立下的“六条规矩”:“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规矩简单,但透露出的是对自身、对形势、对未来事业的清醒认识。重规矩、明纪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赢取民心的重要法宝。从成文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进入上海秩序井然地睡在街头的解放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军,每一个细节,都是政治规矩的体现,是政治理念在行为层面的实践。
60多年过去,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我们党也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就没有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纪律和规矩成就了中国共产党,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然而在当下,党的纪律、党的规矩都有不同程度地被忽视、被破坏的现象。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山西“塌方式腐败”,让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直言“令人触目惊心”;湖南衡阳的破坏选举案,409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广东茂名窝案,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相互牵连的官员之间“一损俱损”,“山头主义”“团团伙伙”的危害之大可见一斑。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不少重点领域的改革蓄势待发,能否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事关改革的成败。倘若纲纪不张,从政令发出的“最先一公里”,经由“中梗阻”的层层选择、变通、打折扣,到了“最后一公里”时往往全盘走样。“上面政策是太阳,到了下碰到墙”,群众的揶揄值得我们深思。
今年1月20日至2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系列文章,分别就“保持一致不能另搞一套”“维护团结不许拉帮结派”“服从组织不容讨价还价”“管好亲朋严防擅权干政”等主题发表社论。“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守纪律讲规矩的政党才能得民心。
6.政治性论文 篇六
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事业兴旺发达的生命线。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深刻阐述了守纪律讲规矩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我个人认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和保证,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只有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认识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性,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守纪律、讲规矩的前提是要熟知规矩。“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党的纪律和党内规矩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也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和可靠保证。所谓规矩,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个人修养、道德情操、礼信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规范人们行为、促进社会和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无规矩则废,家无规矩则殆,党无规矩则乱。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强化规矩意识,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条文和程序规定,准确把握规矩执行的各种要求、标准和尺度,切实让规矩了然于胸,使自己成为真正“懂规矩”的人。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开展经常性的纪律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线。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要强化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全面系统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尤其是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要明白根本是要遵章守纪。遵章守纪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作为党员干部更是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公民交往行为的一般和普遍规矩,是社会的运行底线,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要求。简言之,法律就是大家要遵守的规矩,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前提。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开始发生扭曲,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意识淡化,不能践行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群众观,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形式主义、奢靡之风肆意蔓延,最终走上了贪污腐化的不归路。这些都是守纪律、讲规矩的恶果。规矩既是“不用遵守紧箍咒”,也是“毫无用处护身符”,是党员干部成长路上的“安全带”。在遵章守纪上做到循规蹈矩,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依章而行,不闯“红灯”。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越雷池一步。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要积极维护核心,始终对党忠诚。政治忠诚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前提,政治忠诚是党员的政治操守和政治生命。从严治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首先要确保党员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任何时候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看齐。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等方面,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切实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生命线,时刻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党员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党章,用党的纪律、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定不要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一定不要自行其是、阳奉阴违,一定不要自由散漫、目无组织。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立场坚定,集中表现在听党员干部话、跟党员干部走,党员干部提倡什么、就拥护什么,党员干部反对什么、就抵制什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必须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对党中央的决策指示,坚决贯彻执行,决不能打折扣、讲价钱、叫困难。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共克时艰,共谋发展。
7.中央苏区成人教育的政治性论析 篇七
关键词:中央苏区,成人教育,政治性
中央苏区时期 (1929-1934年) , 由于国民党的封锁, 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战争环境异常艰险。但党在中央革命根据这块红土地上开展的成人教育, 却轰轰烈烈, 浓墨重彩, 成效卓著。这时期的成人教育对象十分广泛, 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 既有红军官兵、苏维埃各级政府的干部, 也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还有国民党的投诚官兵、普通的工农群众, 甚至被抓的国民党俘虏。这一时期的成人教育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富有创造性、针对性、实效性, 而且还具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那就是强烈的政治性。
一、教育目标的政治性
1929年1月,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由井冈山向赣南、闽西挺进, 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成为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块, 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大本营。在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过程中, 蒋介石先后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 “围剿”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增多, 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时间一次比一次长, 战事一次比一次残酷。因此, 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打碎敌人的“围剿”, 不断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是当时中央苏区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 除了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要正确, 还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支战斗力强、富有牺牲精神、能忠实“执行党的政治任务”、为群众谋利益的部队;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文化知识水平、具有超强组织能力和宣传号召能力、作风优良、一心为民的干部队伍;一群支持革命、拥护革命、积极投身革命的群众队伍。
“一定性质的教育总是被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又给予一定政治、经济以伟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 正确地处理了革命需要教育, 教育为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建设服务的关系。由于大兵压境, 中央苏区时期的教育除了要发挥知识技能的传播功能, 还要发挥政治宣传、政治动员、政治号召、政治组织的社会功能, 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下, 教育也就演变成了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服务, 为苏维埃政权建设和苏区的经济建设服务。成人是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 是人民军队壮大的源泉, 是党的依靠和力量所在, 因而唤起各类成人群体支援革命、投入革命、为革命贡献自己力量乃至生命便成为中央苏区教育的最主要目标。1933年4月中央人民教育委员会第一号训令明确指出, “苏区当前文化教育的任务, 就是要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 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 提高群众的政治水平与文化水平, 打破旧社会思想习惯的传统, 以深入思想斗争, 使能更有力地动员起来, 加入战争, 深入阶级斗争, 和参加苏维埃的各方面的建设”[1]。同年7月, 教育部发布了《文化教育工作在查田运动中的任务》的训令, 指出“在目前一切给与战争, 一切服从战争利益这一国内战争环境中, 苏区文化教育不应该是和平建设事业, 恰恰相反, 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战争动员中一个不可少的力量, 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 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一切战争动员工作, 是目前文化教育建设的战斗任务”[1]。
从总体上说, 中央苏区时期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都是围绕这一总任务开展的, 但又各有侧重。如对干部教育而言, 既要解决数量不足问题, 又要解决干部政治理论和文化水平不高、组织观念不强、能力偏低等问题;对红军官兵的教育而言, 既要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又要提高他们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群众观念;对工农教育而言, 既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 肃清他们身上的愚昧思想, 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动员他们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来。
二、教育主体的政治性
教育的政治性不仅体现在教育为哪个阶级服务, 而且还体现在哪些人获得的教育机会多, 哪些人获得的教育机会少, 哪些人没权获得教育机会;哪些人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哪些人在教育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哪些人必须抓紧培养, 哪些人可以放在后面培养。在根据地的教育体系中, 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同, 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而其受重视程度和地位的高低又是由教育对象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从当时中央苏区的实际来看, 首要任务是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组织能力强、有一定文化知识干部队伍。通过干部的以身示范、组织号召, 把苏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得更好, 以取得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其次是要取得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唤起工农千百万”, 以更好地完成繁重的扩红、支前任务;再次才是培养革命的新生代。因此, 在根据地教育体系中, “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 干部教育重于普通群众教育”, 群众教育重于党、团员教育。这种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教育体系, 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 是苏区教育服务和服从根据地中心工作的需要, 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
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中央苏区时期对旧知识分子普遍持排斥打击的态度, 力求教育主体的纯洁性。苏区时期的教育制度, 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阶级成分有严格规定。首先是严格禁止旧知识分子进入苏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工作 (但可以从事自然科学和知识文化的教学) ;其次是严格禁止“厂主、地主、富农子弟”进入学校就读。针对这一现象, 毛泽东曾在“二苏大”上强调, “为了造就革命的知识分子, 为了发展文化教育, 利用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为苏维埃服务, 这也是苏维埃文化政策中不可忽视的一点”[3]。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当时党内对旧知识分子过“左”的一些做法, 解除了许多旧知识分子的思想疙瘩, 使得他们能够放下心来, 投身到苏区的教育及其他工作中来。但就整体而言, 中央苏区的成人教育对旧知识分子是持排斥态度的。瞿秋白1934年写的《阶级战争中的教育——论教育系统的检举运动》一文, 着重强调:苏维埃的教育是阶级教育, 必须要保持高度的阶级警惕性, 必须肃清教育机关里的“坏蛋和阶级异己分子”。对旧知识分子虽然可以利用, 但只限于单纯的学术工作 (自然科学之类) , “却决不容许暗藏的阶级异己分子来混进教育机关和学校, 因此要检举那些在教育政策上表示消极、故意曲解、一贯怠工的分子——即使他们不是地主富农, 也是他们的走狗”[4]。1930年, 龙岩县苏维埃政府要求各区的教育主管部门, 对在各校做小学教员的富农子弟, 要进行严密的考察, 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 如“有封建思想和反动行为, 要无情地予以撤职”。
三、教育内容的政治性
传授什么样的知识给教育对象, 树立他们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育政治性的重要表现。中央苏区时期, 毛泽东从实际出发, 抵制了来自“左”倾错误的干扰, 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群众”。对苏区成人实施共产主义精神教育, 就是向他们“灌输”共产主义思想, 宣传党的宗旨、红军纲领、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政府的反动面目, 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教育重于文化知识教育, 是中央苏区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 苏区的成人教育把军事教育、时事教育、政策教育、马列主义教育同识字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使政治教育渗透到成人的战斗、工作、生产、生活、学习、娱乐的每一个方面。据统计, “在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为突击扫盲所颁布的三级生字表中, 兼顾了政治与生活实用原则, 第一级生词共27句, 均为日常生活和劳动用语;第二级生词30句, 计有政治词汇19句;第三级生词29句, 政治词汇达14句, 在总数86句的生词中, 政治宣传词语有33句, 占总词汇比重约为40%”[5]。
为突出成人教育内容的政治性, 尽管当时纸张紧缺, 印刷技术落后, 但党仍然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重新编印了不同的教材 (旧教材严禁使用, 坚决废除) 。如结合红军战士实际编写了《红色战士读本》, 结合广大群众实际编写了《工农兵三字经》、《成人课本》、《群众课本》、《平民课本》;结合党政干部实际编印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三个国际》、《列宁主义》;结合青年团员实际, 编写了《战争与青年》、《反帝运动与青年》、《苏维埃与青年》、《共产青年团》。这些课本联系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实际, 以文化知识教育为载体, 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本质、揭露阶级剥削、歌颂共产党和红军、表扬支前拥军和争取翻身解放为主要内容。
苏区成人教育除了强化政治理论教育、阶级立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路线方针教育, 还针对广大群众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 无知愚昧、迷信思想盛行的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地对开展科普知识教育, 以更新传统的价值观念, 改变落后的社会陋俗, 唤起广大群众反封建、反宗教、反迷信的自觉性, 激发他们翻身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激情。有歌谣唱道“工农妇女上夜校, 读书识字开心窍;封建礼教全打倒, 三从四德都不要”。
四、教育形式的政治性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服务内容。在缺乏基本办学条件的情况下, 苏区的成人教育除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外, 还需要突破在安定的环境下, 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 创新出与战争年代相符、与教育目标相符、与教学对象相符、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新的教育形式。
中央苏区时期, 党因地因时因人探索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教育形式, 这些教育形式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苏区的成人教育形式, 除传统的学校教育外 (如红军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列宁师范学校等) , 还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工农俱乐部、农民夜校、列宁室等教育形式和组织。这些教学形式一般利用晚上、雨天、农闲开展活动, 较好地解决了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同时还实行分类教育, 即按教育对象的年龄、职业、性别、政治面貌来组织实施。例如,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要面对党员和苏区干部, 以理论教育为主文化知识教育为辅;工农俱乐部、农民夜校主要面对广大工农群众, 既是文化教育的场所, 也是进行形势、任务和政策宣传的主要场所。除此之外, 中央苏区还把识字班、演讲、戏剧、红色报刊、红色歌谣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这些教育形式虽然也有文化和技能传播的功能, 但更主要的是政治动员、政治宣传、政治号召的功能。它们大多数是以控拆黑暗社会、讴歌革命战争、讴歌党和红军为政治内容为主。这些生动活泼而又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易被群众接受, 对文化程度较低甚至不识字的群众来说,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正是这种“灌输”加“渗透”的教育形式, 才使苏区的群众得以彻底“赤化”。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成功后, 曾组织视察团前往中央苏区考察, 视察团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匪化’过的地方, 一般民众的谈吐, 多半带些赤色的意味:他们竟都知道什么‘敌军’, 什么叫做‘土劣’, 什么叫做‘列宁主义’, 赤匪的《国际歌》是人人会唱的”。“‘匪化’过的地方, 人心是完全变了, ‘赤匪’的毒菌, 深深地侵入了民众的血液”[6]。
教育的职能是多方面的。笔者在强调苏区成人教育具有强烈政治性特点的同时, 并不否认其文化传播功能。中央苏区的成人教育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区群众、苏维埃干部、红军官兵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 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在文化知识传播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在有些县里, 红军在三四年中扫除文盲所取得的成绩, 比中国农村任何其他地方几个世纪中所取得的成绩还要大。” [7]
教育虽然不从属于政治, 但在阶级社会里, 任何教育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折射出统治阶级的意志, 从而打上时代的烙印。中央苏区时期的成人教育, 以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为目标, 把教育的政治功能放在第一位, 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这是由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决定的。对这一点, 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时代背景和眼光去审视去苛求, 去指责苏区教育具有“泛政治化倾向、功利化和非人本化倾向”。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不管是国统区的教育, 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教育;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成人教育;不管是民众教育还是党派内的精英骨干教育, 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环境的变化及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成人教育目标也逐渐由以政治教育为主、文化技术教育为辅转变为以技术教育为主、政治教育为辅, 成人教育回归到了常态。教育目标的变化, 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 体现了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理论品质和优良作风。
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过多地强调职业技能教育, 忽视淡化了政治教育, 影响了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 淡化了广大群众对共同奋斗目标的认识;影响了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公德的重塑;也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的提高。中央苏区成人教育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 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应结合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 在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 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发挥成人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2]苏区教育资料选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1:6, 12.
[3]老解放区教育资料 (一)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12.
[4]陈桂生.瞿秋白的苏区教育活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 (4) .
[5]周正怀.苏区社会教育的特点及评价[J].党史文苑:理论版, 2005, (1) .
[6]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6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396-397.
8.预设在政治性访谈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预设;预设触发语;政治性访谈;策略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90-4
Abstract: Presup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notion in linguistics. It not only exists everywhere in our life, but also functions in some specific fields. Through analysis of some transcribed materials from press conferences in China, this paper finds that presuppositions are widely used in political interviews. Excellent interviewers are most likely to employ the presuppositions in order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Since tactful presupposition is a kind of art of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Key words: presupposition,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political interviews, strategies
1. 引言
预设是国外语言学家特别关注的研究领域,许多语言学家在逻辑学、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对预设进行研究。在交际中,人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预设。实际上,预设之于人们的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懂得运用预设的讲话者可能会成为谈话的控制方,能够很好地引导谈话的话题;而若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则会处于不利的位置,更有甚者可能无法摆脱谈话中的尴尬局面。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类的生活充满着预设,它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某些领域发挥着作用,如法庭审问、广告、辩论和政治性访谈等。只要稍作留意,便不难发现有大量关于预设在广告中的应用的研究。相比之下,有关其它三方面的研究却并非同样热烈。在政治性辩论中,“预设以一种模糊的方式作用于被访者的语篇知识”,也就是说,“相关的预设是并未被阐明的,因此人们有时很难发现或否定他们”(Fairclough, 2001: 128)。正因为如此,采访者们往往热衷于预设的运用。为了相对具体地探讨预设在政治性辩论中的运用,本文对大量政治性访谈实例进行了分析,它们大都出自我国国家领导人及政府机关的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文章最后还对运用和处理预设的一些策略作了讨论。
2. 预设与预设触发语
虽然现在预设在语言学界已被广泛研究,但这一概念最早却是起源于哲学中的辩论。预设首先是由19世纪著名的分析哲学家Frege在1892年《意义和所指》中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一个命题中总是存在着明确的预设,即专名是有所指的。”他以“Kepler died in misery.”为例,提出句中的“Kepler”这个专用名词必然指某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另外,他指出“Kepler didnt die in misery.”具有与“Kepler died in misery.”同样的预设——“Kepler existed”(转引自Levinson, 1983: 170)。
Stalnaker认为预设本质上来讲应该是一种语用现象,他将其定义为:当发话者假设和相信B,或认为受话者假设和相信B,或假设和相信受话者认为他正在做出这些设想,并相信这些设想时,命题B是发话者在特定语境下的一个语用预设。他将其称为发话者所创设的“共有场”(1974:197-213)。
Peccei认为预设应该是对一个言语所做出的推断而非其直接表达的意义。这些推断与言语中所使用的词汇与语法结构以及了解人们习惯上如何理解这些言语密切相关。他同时认为即使没有任何的周围语境预设同样可以存在(2000:17-22)。
在Yule(2000: 26)看来,预设应该是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说句子(a)包含命题p,句子(b)包含命题q,那么可以用(c)来表示这种关系(符号“>>”表示预设)。
a. Marys dog is cute. (=p)
b. Mary has a dog. (=q)
c. p>>q
预设触发语是被语言学家们所独立出来的、可以引发预设的一些条件。Levinson在《语用学》一书中总结了十三种预设语,分别是:1)确定性描述(definite descriptions);2)实情动词(factive verbs);3)含蓄动词(implicative verbs);4)表示状态改变的动词(change of state verbs);5)表示反复的词语(iteratives);6)判断性动词(verbs of judging);7)时间状语从句(temporal clauses);8)断裂句(cleft sentences);9)用重音手段强调的含蓄断裂句(implicit clefts with stressed constituents);10)表对比与比较的结构(comparison and contrast);11)非限定性宾语从句(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12)与事实相反的条件从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13)问题(questions)(1983:181-184)。
预设触发语是研究预设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不论是讲话者还是听话者都应对其有着深入的理解。下文的例子可以看出它们常被优秀的采访者运用。
3. 政治性采访中的预设现象
政治性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其讲话的顺序是事先固定的:即先由采访者提问,再由被访者回答。同时它还特殊在以下方面:从采访者的角度来讲,他们通常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发问,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从被访者的角度来讲,他们可能会碰到采访者们提出的各种可能的问题,而不管这些问题是不是受欢迎,他们都不得不给出回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应对说出的每句话负责任。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这一特殊的交际形式中,采访者与被访者都尽其所能力图获得最大的利益。在以下的例子中不难发现,在现实的政治性访谈中,采访者们经常会尽可能地运用预设去限制被访者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回答。
例1:Hello, President Jiang. Im a journalist from CNN. We know that you will be at the expiration of your term of office. What is your plan for future? Will you retire?(王大伟,2002:19)
记者的提问预设江泽民主席对未来有所计划,他可以选择退休与否。很明显,这名记者试图将江主席引入预设的陷阱,他的提问表现出了对江主席及中国政府的轻蔑。如果主席谈及自己对未来的任何计划,便掉入了记者所设的圈套。
例2:Premier Wen, you have promised to make ordinary people your priority. One of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iscussed among them in recent days is a letter asking the government to declare the 1989 Tiananmen demonstration a patriotic movement. What is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this and how China can address peoples concern about this? Are you to declare the 1989 demonstration a patriotic movement? (人民网,2009-2-25)
该名记者的问题预设:1)一封要求宣布1989年事件为爱国行动的信被寄到了北京;2)人们非常关注中国政府的回应;3)对1989年事件的最初界定可能是错误的。
例3:The Dalai Lama has expressed the hope to come on a pilgrimage to China. But some officials of your government still accuse him of advocating Tibetan independence. Why do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till see the Dalai Lama as a splittist although he says he does not advocate independence any more? Would you welcome the Dalai Lama on a pilgrimage maybe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沪江论坛,2009-2-25)
本段话同样富含预设,至少有:1)达赖喇嘛想来中国朝拜;2)中方的一些官员曾经认为达赖喇嘛鼓吹西藏独立;3)中方曾经将达赖喇嘛视作分裂分子;4)中国政府目前仍然把达赖喇嘛看作是分裂分子。
例4:China conducted an anti-satellite test this year.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did the same in the past, they havent done so in the last 20 years. Are this test and the fact that China is steadily enhancing its military power consistent with Chinas advocacy of peaceful development?(ibid.)
该问题预设:1)中国正在加强军事力量;2)中国倡导和平发展的方针;3)试验与中国政府倡导的政策是冲突的。
例5:尼泊尔政府一高官上周末称,中国正在帮助尼泊尔打击尼“毛派”反政府武装,你能否告诉我们中国将向尼泊尔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的?
(中国日报网站,2009-2-25)
该问题的巧妙之处是它有下列预设:1)中国将会向尼泊尔提供某些帮助;2)这些帮助或是经济上的或是军事上的。如果不够机敏的话,在场的被采访者就会被采访者误导而暗示中国正在干涉尼泊尔的内政。
例6:最近日本首相安倍发表有关“慰安妇”的言论,重申他对这个问题不会再道歉。请问这对中日友好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温总理下个月访问日本会不会投下阴影?
(国际在线,2009-2-25)
该问题有着下列预设:1)日本首相曾经声称不对“慰安妇”问题道歉;2)日本首相的言论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影响;3)温总理下个月会访问日本;4)日本首相的言论可能会对温总理的访问投下阴影。
例7:我有两个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今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将离任。请问如果下一任日本首相依旧去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是否会恢复和日本领导人的会晤?第二,2006年主要有哪些因素和问题会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新华网,2009-2-25)
该问题至少预设:1)日本的现任首相曾参拜靖国神社;2)如果下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会采取某些措施;3)中国目前已经中断与日本领导人的会晤;4)2006年会有一些因素影响到中日关系的发展。
此类例子还可以找到很多。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政治性访谈中,采访者使用大量的语用预设,以便获得谈话中有利的位置。通常来讲,采访者先是陈述能引起听众兴趣的公众观点,继而将它们扩展成为预设,最后以问句结束发言。一般来讲,“通过预设那些所期望的东西,预设的创造者们能够发现一种控制他们的听众的有效途径。” (Fairclough, 2001: 128)同样,从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看出,优秀的采访者善于运用预设触发语对被访者创设预设陷阱。例子中的划线部分可以被看作是每个问题中的预设触发语,参照分类它们包括确定性描述、实情动词、表示反复的词语、判断性动词、非限定性宾语从句、问题。显然,预设触发语的善用者们一旦成功将被访者引入他们的陷阱,将会比其他采访者更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正是预设被青睐的原因。因此,预设和政治性访谈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4. 运用和处理预设的一些策略
上面所列举的都是对于讲话者来言成功的例子。然而,在现实中恰当地运用预设却并非易事,因此掌握有关预设的一些策略知识是很有必要的。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的策略可以被看作是利用意义动态特征中明确性与模糊性相互作用的方式(2001: 189)。
4.1 讲话者可以采用的策略
由于言语中的预设可以产生模糊的意义,讲话者创设预设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浓缩其观点而使其言论同样深刻。因此,如果讲话者懂得如何在其言语交际中运用预设理论,即“……运用预设创造隐含意义”(May, 2001: 189),那么他便能在谈话中赢得有利的位置。下面两种方式可供讲话者选择:
4.1.1 利用预设触发语
预设触发语对于浓缩讲话者的想法是非常有用的。事实上,前面所述的潜在的预设触发语是对明智的讲话者的指导。当提问题时,讲话者可以使用带有预设触发语的句子结构。如:
既然你明白那样做是违反法律的,为什么你还要继续那样做呢?
该句预设:1)曾经那样做过;2)你明白那样做是违法的。
又如:“这些假货是怎样流入市场的?”预设“这些假货已经流入了市场。”
4.1.2 充分利用预设的动态特征
“带有预设的结构可以被巧妙地用于谈话双方根本没有共有知识的语境,以传载新的信息。”(ibid.: 156)也就是说,新的信息可以被纳入已存在的语境,形成扩展语境,更多的新信息又被纳入新的语境,产生更大的语境。因此,讲话者可以充分利用预设的这种动态特征,将自己不确定的新的信息纳入与听话者共有的知识,以得到听者对其整个言论的否定。
4.2 听话者可以采用的策略
对于政治性访谈中的被访者而言,预设方面的大量知识是成功交际所必需的。一般来讲,被访者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
4.2.1 积极的策略
听话者应清楚如果预设没有被明确废除,它们就会一直存在。因此,听者应该立刻找出讲话者话语中的缺陷或是他们预设中证据不充分的言论并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听话者应该引导讲话者们避免偏见。具体地讲,被访者应该拒绝或否定讲话者创设的预设并给出客观的观点,否则被访者就会陷入采访者们所设的陷阱而处于不利的位置。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于上述例1中的问题的机智回答恰好能说明这一点。
江:我的工作和权力是由中央政府赋予的,关于退休的问题我会遵行中国的法律。
4.2.2 消极的回应
当采访者创设的预设是不利的事实时,被访者可以采用回避的策略。一位记者曾问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据我们了解,您是在1958年打击右派运动中唯一一位被批斗的中国高层领导,您能否给我们讲讲当时在哪里接受劳动改造?在那里待了多久?这段经历对您的政治观点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朱镕基总理显示出了他的自尊、智慧、随和以及外交艺术。这一问题可以说是朱总理个人的一种精神上的鞭痛和羞辱。然而他却不能否定这些预设。于是他回答道:我从那段经历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它毕竟是不愉快的,所以我不愿多谈。
5. 结语
政治性访谈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有着其独特的特点。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预设经常被采访者们所使用。创设预设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有力的交际策略,它可以用来影响被访者,也能够使采访者获得一些有关敏感问题或内部消息的暗示。一方面,采访者试图为被访者创设预设陷阱;另一方面,被访者应有足够清醒的头脑去消除这些陷阱而免受误导。预设在日常生活中可谓随处可见,因为人类是交际的群体。在口头交际中巧妙的运用预设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它可以使得讲话者“少劳而多得”,而消除不利的预设同样也是实现高效交际的一种捷径。
参考文献
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 (second edition)[M].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128.
Levinson, S. C.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170, 183-184.
May, J. L.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56, 189.
Peccei J. S.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7-22.
Stalnaker, R.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4: 197-213.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89.
Yule, G. Pragmatic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0: 26.
王大伟. 现场汉英口译技巧与评析[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2:19.
2007温家宝记者招待会中英文版[OL]. 沪江论坛,
http://hjenglish.com/page/18390/?page=11,2009-2-2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答问实录(全文)[OL].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31983/32191/2390058.html, 2009-2-25.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OL].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14/content_4303953_2.htm,2009-2-25.
外交部就印巴局势、越南指责我海军演习等答记者问[OL]. 中国日报网站,
http://news.sohu.com/28/91/news201449128.shtml,2009-2-25.
外交部长李肇星答记者问(实录)[OL]. 国际在线,
9.严明政治纪律 严守政治规矩 篇九
严守政治规矩
芦陵中学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培训
4月19日,虽是气温骤降,阴雨连天。朱河镇芦陵中学会议室仍是济济满堂,讨论热烈。继18日朱河镇中小学党员干部教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培训会之后,芦陵中学继续集中培训学习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县委、县教育局、镇教管组关于学习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相关文件,强化该校党员干部教师对“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教师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上午8点整,会议在该校党委副书记瞿磊同志的主持下进行。首先由党委副书记秦明武同志组织学习县教育局局长赵更生同志在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培训会的讲话。紧接着该校校长张建国结合上级精神,就该校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仔细的剖析,指出学校工作离不开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个没有了纪律与规矩的学校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学校,每一位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纪律与规矩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接着在各年级组分组讨论中,教师们不仅反省自己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学校以此为契机,出台了《芦陵中学关于教师上班的若干规定》,得到了全体教师们的赞同,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落实好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优秀芦中教师的承诺。
10.政治性论文 篇十
5月2日,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深化改革、绿色发展、安全生产等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XXX主持学习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集团领导在听取公司工作汇报时的讲话要求,进一步强化“打造绿色生态、实现本质安全”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做好有关工作,着力推进公司转型发展。
XXX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集团绿色发展规划,切实践行“两个同步”理念,积极推进《XX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助推公司转型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矿区绿化工作,将“绿色”的概念不断进行丰富和深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资源开采、加工、综合利用等全过程,着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XXX强调,要深入落实集团领导在听取公司工作汇报时提出的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的要求,以“32字”生产发展方针为指导,以实现本质安全为基础,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严肃安全工作考核,落实安全工作追责,真正履行“一岗双责”,全面推进“领导包保班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提前谋划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及早动手,抓好重点和细节,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落实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保证汛期矿山安全生产平稳顺行。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精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发展转向高质量》《许勤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等内容,观看了《十九大党章公开课第五讲: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视频。
5月14日,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集中学习。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XXX主持会议并强调,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性觉悟,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按照集团领导在集团党委工作会议暨2017基层党建工作述职会上提出的要求,结合当前行业实际,做好关键时期矿山转型发展各项工作。
XXX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新研学《共产党宣言》全文,深刻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更加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好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司广大党员要加强自觉学习意识,要联系公司发展实际,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公司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
XXX强调,要按照集团党委工作会议暨2017基层党建工作述职会的要求,立足固本强基、坚持创新实践,全面提升公司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以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强化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强化党建基础保障,切实夯实公司党建工作基础;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 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
XXX强调,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持续加强公司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聚焦“市场”和“产品”两大主题,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公司“32字”生产发展方针,以党建促效益、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为集团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贡献力量。
会议集中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全文、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相关系列评论以及集团党委工作会议暨2017基层党建工作述职会有关报道,观看了《不朽的马克思》视频。
5月29日,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党委及集团党委对政治性警示教育活动有关要求、集团2018年非钢产业工作会议要求等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XXX主持学习并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要按照集团党委总体部署,深入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活动,确保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要按照集团2018年非钢产业工作会议部署,抢抓机遇,更新理念,勇担使命,加快推进公司转型发展。
XXX强调,公司上下必须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高效推进公司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落实,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
XXX强调,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党委和集团党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好政治性警示教育活动。公司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好活动中各环节、各阶段的规定动作。公司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上率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优化企业政治生态,为公司建设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长远竞争能力的现代新型矿山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XXX强调,公司上下要深刻学习领会集团2018年非钢产业工作会议要求,结合矿山实际,跳出固有思维的局限性,拓宽思路认识非钢产业,用站在未来看现在的眼光谋划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聚焦“市场”和“产品”,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统筹性。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最大限度盘活资源资产,勇担当、敢作为,加快矿山转型发展,为集团非钢产业发展作出矿山板块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