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2024-06-17

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11篇)

1.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调研报告

按照教育体育局以“体现办学特色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专题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我校认真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1、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哪些内在联系?

2、如何把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起来?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间:2011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

2、调研对象:全校教职工

3、调研方式: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

三、调研形成的共识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教室的布置有些千篇一律,没有与本班学生实际相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缺少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元素。

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学生发展需要。

3、没有把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净化、绿化、硬化、美化工作相结合,缺乏环境育人的主题元素,而是单一的进行校园建设。

4、校园文化建设处在一个静态建设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死”的校园文化,缺乏动态的、活跃的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

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设想

1、物质文化方面,学校将逐步规划校园的整体设计,增加绿地面积和风景树的种类,硬化运动场地,重新设计修建花园,提高远程室、计算机室、电子白板室使用频率和效率,增添图书、体育器材、教具数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突出班级文化建设主题和特色,强化学风、教风、校风,彰显素质教育中“环境育人”的特色。

2、精神文化方面,结合本村移民实际,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努力寻觅开发以康庄村立足的深刻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乡土文化,从而提炼出本校的校本文化,探索出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的“学校精神”。

3、紧抓教学工作不放松。教学工作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严抓优质课活动,盯好教师继续培训工作,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探索学校教研、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三者相结合的新路子,让学校教研工作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4、把行为文化建设与德育紧密相结合。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的身心继续在校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5、把动画文化引进到校园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新鲜而又生动活泼的元素。挖掘动画人物的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丰富的动画人物性格,成为学校动态的育人方式。,五、具体措施

1、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素质教育和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强化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在学校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上,我们可以把素质教育概念放下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概念等同化,可以更好的使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3、增加投入,改善设施。

提供完备的校园文化设施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一方面,要管理好资金流向和成本核算,逐步改善设施,适应和满足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强管理,完善办法和措施,做到物尽其用,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发挥教师作用,参与建设、丰富、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做到全员参与,携手共创康庄小学特色。

2.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二

一我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 并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安排、实习指导等多种因素, 我校选择“2+1”的教育模式, 即校企双向参与、分段培养, 学生在前两年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获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 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教育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三个结合”:学习与工作的结合, 理论与技能的结合, 学校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的结合。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就业优势明显、就业方向明确、就业质量高。但也存在校企合作较为松散、合同约束力不强的缺点。

二“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1充分做好实习前的思想动员工作。在学生去企

业之前, 召开工学结合实习学生动员大会, 邀请企业专家到校, 就现代企业制度、员工应具有的技能及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讲解。或可以请毕业生回校与学生交流自己如何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的历程。

2实习单位的落实。主要由合作企业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 到学校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并由学校教师全程管理与指导。教师每周要到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学生的动态。

3学生管理与考核。为使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更加顺利, 保证他们合理的劳动报酬, 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要签定实习协议, 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并承担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安全教育和生产管理责任, 结合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 完成生产任务。学校要安排教师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为了提高工学结合的实习效果, 学生的实习成绩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评定, 企业占60%, 学校指导教师占20%, 实习答辩占20%。

三对“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的思考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使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都能从中得到收益。学生可以在一个真正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自己, 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通过岗位实践得到巩固和提高, 提前进入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过程, 达到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对学校来说, 这种模式弥补了校方在场所、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及训练基地的建设, 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检验了教学效果。企业可以及时获得工作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并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职工开展理论培训。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单靠学校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 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积极配合下, 工学结合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为此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实习单位的接收问题。企业是按生产需要来确定实习学生的人数和时间的,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接受实习学生的意愿不同。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性高, 资金密集型企业积极性低。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动机主要是利益驱动, 因此真正愿意配合学校进行工学结合教育的并不是很多。政府应出台政策, 从制度上保证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

2擅自变动实习单位问题。实习企业的工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条件参差不齐, 有的条件艰苦、报酬偏低, 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不稳定。有的学生未经过企业、学校允许擅自离开实习单位或更换单位, 造成企业的不满, 也使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另外职业院校的师生比普遍偏高, 影响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安全保障问题。现行法律法规中缺少对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及保护的具体规定, 学生在实习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医治费用和伤残补偿只能通过协商来解决。实习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这个问题尤其应该引起学校和企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宵鹏.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J].职教通讯, 2008 (2) .

3.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三

农村小学内涵发展策略分析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主要问题

农村校对优秀教师吸引力不足,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以及教师发展动力缺失现象突出;生源90%左右为外地借读生,家长对教育的支持能力有限;学校地理位置制约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问题则一时难以通过政策调整获得实质性解决。同时,多种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学校获得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第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需一定时间的积淀;第二,由于城市优质学校也在不断寻求办学质量的新突破,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未必能够体现为基于学生学业成就指标上与城区校距离的缩小。那么农村校的内涵发展如何体现?是否存在一种更加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校实际特点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通过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无论是对于本学区、朝阳区乃至北京市教育的均衡发展都具有现实推动作用,是落实北京市和国家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工作。

2.实践价值。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城乡结合部农村校的基础特点,寻找并验证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内部挖潜、自我改进的策略,最终提高学校内涵发展能力,缩小城乡办学质量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城乡结合部农村校办学现状分析

利用原有学校发展性评价数据、规范化建设学校基础分析数据,再配合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所在村镇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研讨结论,为确定今后学校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城乡结合部农村校内涵发展策略研究

(1)学校主题文化建设的研究(专题一)。在前期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主题文化凝聚师生、家长,凸现学校的教育影响力,切实发挥学校主题文化的育人作用。

(2)通过群体展示活动激发教师专业提升动力的研究(专题二)。发挥群体间的正向影响作用,开展教师群体展示活动。在实践研究中进一步完善活动展示的操作方式,并观测其效果。

(3)通过家校协作提高家长教育支持能力的研究(专题三)。从学生课外辅导要求与方法角度为家长提供易操作的指导,帮助家长明确自身教育支持行为的有效做法,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支持能力。

(4)学校教育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专题四)。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获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认可情况、问题反馈以及改进建议。针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改进办法。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获取历史数据、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补充历史数据不足,补充调查内容,然后综合各种调查结果,形成真实可靠的城乡结合部农村校发展现状报告。

2.定量分析法。本研究在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获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简单统计、分析评价,从量化的角度判断农村校发展现状特征,从而诊断问题、判断趋势。

3.行动研究法。本研究将学校相关人员调动起来,在共同落实研究设计的四项策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效果、总结经验。

4.质性研究法。本研究将在质性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发动学校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阶段性总结与反思,搜集多样化的描述性资料,尽可能深入了解预设策略的实践细节,进而做出相关分析。

五、课题的具体安排

六、课题的组织实施

1.完成了“城乡结合部农村校办学现状分析”,为制定学校发展策略提供依据。综合各方数据形成《酒仙桥学区农村校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调查为后期农村校发展策略的研制与实施提供清晰的现实依据,提高项目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2.初步探索实践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四大策略,切实推动学校发展。

(1)资源整合策略:①教师整合。针对城乡结合部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不强等现实,开展了联片教研、大教研组探究活动、学校内涵发展专项研讨会等,均收到良好效果。②家长资源整合。通过家长学校的组建、教师家长协会的组建、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积极开辟学校、家庭、社区沟通的绿色通道。③学科教育资源整合。学区网站进行资源共享、学校优秀教师共享、硬件资源共享等,使得全体教师能够找到自己想用的资源途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水平大大提升。

(2)习惯养成策略。开展农村学生养成习惯养成工程,制定了农村小学习惯养成三年规划,编辑出《农村小学养成习惯手册》《农村小学假期行动手册》《农村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好习惯你我他》家教案例和《班级活动》集锦。

(3)主题文化引领策略:①在专家指导下基本形成具有校本特色办学理念体系,做到一校一品。②综合各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编辑了《酒仙桥学区文化理念读本》,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办学思想体系。③根据各农村校的特点酝酿出针对城乡结合部学校实际的管理思想,并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研究出对学生、教师、教育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4)校本研究策略。实行“月工作重点汇报制”,启动并实施了“名师工程”,坚持对现有师资以高标准、严要求按照“打磨”,“打造”“装点”的程序进行培训,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研究成果

(1)物化成果。初步总结出立足城乡结合部学校发展的校本管理、活动、教研、文化、课程等成果集。《农村学校德育实践导行读本》《“童心畅想我的梦”假期手册》《“书香阅读”读书手册》《农村小学养成习惯手册》《农村小学假期行动手册》《农村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好习惯你我他》家教案例和《班级活动》集锦。

(2)制度成果:①初步建立城乡结合部教育管理的运行模式;②初步构建家校结合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机制;③初步形成城乡结合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机制;④初步探索出城乡结合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四

摘要:创新知识及方法、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应用在商业建筑的前期方案设计、后期与商业招商(租)平面布局及业态结合上,表现得比较突出,呈现出互动互补的的趋势,为营建创新新颖的建筑设计的表现形式及营造业态丰富多彩的并有机组合的商业气氛与环境,创造出建筑设计表现环境空间与商业氛围密切紧密结合的形式,分析具体的商场、写字楼成功案例,归纳出如何成功运用创新的思维与方法及实践,通过商业建筑创新的理论总结并运用推广于引类商业建筑的创新拓展中,进一步打造具有创新新型的商业建筑及商业商场环境及对应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创新 创新体系 创新实践 创新方法 创新型商业建筑

悦达889广场位于万航渡路889号,是一幢办公与商场结合的商业建筑,外观沿着长寿路具有巨大圆弧面的写字楼外观及沿万航渡路展开沿街的商业商铺布局,裙房全部为商业布局,而塔楼与裙房通过巨大的三维钢构云顶进行连接衬映,营造出创新独特的建筑表观形式及环境,而内在的商业表现形式、平面布局、业态组合、空间体系中环境装修、光照、机电空调的建筑因素采用,全都体现了具体的创新方法的运用及创新思维的体现。

一、前期方案设计的创新采用

1、由于悦达889广场占地位于长寿路与万航渡路的交叉处,北面与东南面皆为住宅区,前期的规划设计方杂如何满足周边建筑日照时间的需求与周边环境划界,防火登高区域规范的满足,无不影响方案的采用,而采用新奇的建筑外观必与各种建筑规范的要求产生冲突,而按创新方法运用:设计团队经常性的头脑风暴会议、采用价值工程分析,各方案评价过程采用优选法等具体方法的运用,确定初期方案的优劣及定位、定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保证了创新新颖建筑的前提方向性,如原定方案为裙房之上设计为2栋15层的办公写字楼方案,可满足与居民区的日照分析内容,但容积率又不能充分利用,而后又在距离居民区最远的万航渡路与长寿路交叉地域中安排1栋30层的写字楼,而距离居民区最近的立面造型采用退台的形式,分别于20层与25层的标高处,向远离北面居民楼进行退台的处理,保证了与北面居民楼的日照间距空间距离,此类创新方法的采用,就是“和田十二法”创新方法中“加一加”、“减一减”方法原则并用的措施;

再如原初步设计方案,由几家境内及海外设计单位分别各自方案设计,而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委托境外的设计单位凯里森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直至最后的施工图建筑设计,亦可看作是优选法的具体实施运用,顶尖的建筑师是保证创新源泉创意灵感的起源。

2、裙房的商业平面布局创新、策划定位,亦紧跟市场的风向趋势并跟随市场的热点及时进行调整及最新重新订位,亦可以说,为了招商客户的需求绞尽脑汁挖掘建筑平面、空间,从租房内部至公共区域全方法的找寻合理的着手点,尽力满足招租的条件,最终商场业态的组合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商场的组合形式,亦使创新运用于商场商业使之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变化及独特的魅力形式,亦体现出创新思维中的组合思维、联想思维的实际运用,相比传统的大百货形式,悦达889广场更注重于shopping mall的形式及购物给予人的自身体验及各商户的商品,商场内涵的服务装修的环境氛围,吸引购物人群的品味及购物人群品质的内在导聚导向,使商场中的人、物、内涵由内至外、由外至内,在商场中的每一层的平面及每个商户区域的各个平面空间,呈现多样有机并随机变换的各式组合,逐渐向从市场导向到研发导向的商场平面及业态组合创新;慢慢地由商场市场价值提升到一种商场文化价值的形成,也是一种综合型知识在市场价值之外再加上商场本身内涵的商场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提高了商场本身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服务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竟争力。

3、创造商业建筑中建筑形式的统一与分化的模式

悦达889广场分办公塔楼及商业裙房两种业态完全不同的商业业态的组合,而商场的同层、不同层又有不同的业态如何按符号型知识为基础,提高商业建筑的附加值从而提升了商业建筑本身的市场价值颇具一番心思,由于悦达889广场外观依地形呈曲弧面扩展,而立体空间又有弧形3D造型的云顶钢构玻璃形式,本身的建筑外观形式就寓意了建筑本身具有云间似水流动的动态行云般的理念因此内在的各标识采用云端水流线条的形式,而装修的主导风格亦与此相衬应,如办公楼内走道的墙壁面采用如云顶云间线条相似的扭纹玻璃局部装饰,裙房商场的主立柱采用于铝板透切的水纹进行包装,公共走道的天棚顶采用具有水纹样的木饰面铝板,公共空间的楼板采用石膏板的水纹样进行墙裙装饰,此等装饰的设计及理念更多采的是侧向创新设计的具体运用,而商场内中厅两侧的整体设计理念却又完全不同,一侧采用现代简洁的外在形式寓意浦东的新派现代感觉,而近西面一侧采用石材古典造型的形式,寓意浦西的深厚文化底蕴,而各材质却又能体现云水间的线条饰样,此类又更多的是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创新思维的进行整体设计运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二、采用全面创新管理的理念去推动完善商业布局设计的合理性市场性价值性

1、商场的布局设计理念更多采用全员创新的手段,进行全价值链的优化设计,建筑设计与市场招商商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有了大致的建筑总平面后,交由招商市场人员,根据招商策略计划,对潜在客户的分析及配置,预先规划出一个招商商户分布初期平面,然后交由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分层的内部分割设计,而期间主力招商客户的确定,为分层商业布局的定性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主力客户一旦确定下来,邻近的租户亦采取与大型主力户型相辅互补型的业态,尽量做到高低配置、业态互补,人流组织流动连贯,如原悦达889广场原初期设计地下一层为酒吧街,而现实却调整采用两侧为大型超市型业态,一家为家居型,而另一侧采用高端海外进口食品型,中间采用饮食、小型数码产品、冷饮、美甲、饰件品等相辅互补高低搭配,充分利用大型超市的人流、顾客购买力分类所带来联动效应,由此若无招商人员的介入,此类建筑设计平面分割没有一点的市场性,可行性,纵然设计出来可能起到的“守株待免”空置无租的效果;同时对各具体的商铺分割平面设计按市场市务人员的需求,尽量做到既灵活分割,又可聚合集成为一间大型商铺的模式,而商户的需求,为全员创新中客户需求体现;同时物业服务人员对于商场平面布局亦有自已的理解,提交设计人员后,以商场周边的人流、车流的组织各种服务设施的布局起到了建设性、决定性的作用,如悦达889广场车库进出口的处理,原设计为单向进出口实际采用市政主入口为双向进出口形式,方便车流的组织、办公楼大堂垂直电梯采用高低速区的形式,亦为常用的垂直电梯组织方式,此种皆从物业管理角度得出的经验总结。

2、全价值链创新对于商业建筑平面布局设计的促成与发展通过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的整合,提出招租平面的价值主张,先行向租户介绍商场的价值表现,提出与客户(商户)的主张利益结合点,以商场方的租金(价值)与租户的收益相关联,以促成双赢的局面形成,而通过价值实现过程,将租户的各项要求,融入建筑平面分割中及相应的建筑机电功能中,通过满足招商商户提出的具体的水电风气用量的要求,而才能实现商户进场,否则则不能实施,如很多餐饮客户对用水、排污用气要求较多,而原设计布局没有考虑余量和布置,则不能有些区域任意安排,而平时商场的各种营销宣传就是商场价值传播的过程,各种营销中的商场平面布局的宣传,既是对商场整体的宣传亦是对商户(租户)个体价值的宣传,使商场各顾客客户对于各租户的商品的价值产生兴趣及吸引力,从而才能使购买商品的行为在商场中实现,通过租户对于商场的租金敏感度的体验而实施其出售商品的定位、定价,进而使顾客对于各商户的商品价格(价值)有体验并在商场的建筑平面空间的布局中产生购物的体验,进而使商场租户购物人群的价值取向集中到一起,才能使商场中上述三方形成良性的互动,进而完成商场实现租金收益的价值主张的实现,所以商场平面布局设计的采用及实施,对于商场的价值主张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故而通达巧妙的设计构思,微妙的商业设施的分配,使各种最新的租户商品销售及顾客最新的消费需求、欲望及体验都能在创新的商业平面布局中进行结合及实现,进而使创新出来的商业平面布局设计氛围、表现形式得出价值的实现,产生巨大的效益,从而间接提高了商场的市场竟争力。

三、使用创新洞见模式,关注未来商业发展趋势并进一步调整商业的平面布局及各种组合,争取创新商业模式成功

1、现有的悦达889广场从09年开业以来已通过两年多的运营调整,其间商户的进出亦体现正常的趋势,90%以上的出租率达到业内的超高标准,租金收入稳步增长,商户、业主、顾客三方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其间为满足市场营销的需求,多次进行营销模式的促进改变,除了传统的国家法定假日的营销及活动开展外,研究人们消费需求模式的改变、发展、未来趋势,并研究商户的行为、模式、发展、而进一步进行商业平面(业态)调整;通过官方微博及网络互动,进行互联网络宣传、营销并进一步加大比例,为近年来营销的新趋势,而商场的网站,从各型商户到招商条件、商场本身介绍无一不全,及时吸引了年轻一代的目光,引导消费行为,加强消费品牌的植入,都是一种主动培养未来消费趋势的主动创新洞见,如同南京西路、淮海路等商业区域的逐渐形成,通过本身一点的商业商场形成成片的商业网点网络、近而形成热点商业区域,达到曹家渡商圈的最终形成。

2、采用非常规的具有创新模式的商业设施的调整及对新颖产业新型模式商户进行导入和引进,营造独特的商业布局和业态,使商场的品牌营销传播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赢得租户和消费顾客的吸引力,积极引进具有文化内涵的营销活动如各种艺术家的获奖雕塑展,公共区域增加带有云水间纹样式的石椅,延长消费人群的驻留时间,增加快餐、咖啡厅业态布局吸引年轻人的消费,使得在商场的玩乐体闲时间增加,从而带动其它业态的发展,而增加年轻人群的消费力,而体充健康保健型概念商户的引进,增加了年长人群银发消费能力,而餐饮早教儿童摄影文化培训书店游乐场,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人群吸引力,同时通过新颖的商业装修环境的调整,做到商户户户不同,而又有贴心人群相同一致的服务理念及服务行为,使商场本身各平面布局多彩纷呈,满足消费人群从老年到幼年的各年龄的需求,满足特定人群如商务人士成功人士的小众需求,对于主流消费人群的突出关注和购买力的统计,进而进行业态布局的主力型调整,增加商场业主方及租户商户的现金流入,做到商场各型收益的最大化。

3、而予见人们的未来消费模式、行为,调整经营布局的变化,如近年来网络电商的崛起,对于实体商场的冲突已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为互动互相融合,进行网络虚拟化与实体商户的互动促进交联,而又保持各自特征的消费行为,实体商场给人以亲身的生活体验并增加互动人际交往的行为习惯,而网商以快捷满足人们的目的性消费为主,却又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各自的营销方式形为,使两者结合促进,形成商户的多种渠道经营和多种的赢利模式,从而使实体商场保持存在优势和理由,此类消费营销行为的未来模式,只能越来越多,而保持创新的眼光及能力,抓住上述的趋势、行为才是保证商场竟争力的要素之一。

四、若保持创新新型的商场成功模式,采用创新管理亦为同样重要 悦达889广场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由专业的商业经营团队进行专业的招商、运营及经营品牌的输出,又进一步带动商场租户流的进出和互动;采用创新的招商宣传手段,以全员的创新促进,使人人参与管理的模式深入商场经营的每一阶段,以专业创新的营销策划,保证商场的价值得以传播,认同,使得商场的任何创新的平面布局、规划、设计最终被租户、顾客认可,最终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创新平面布局业态的成功。

5.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五

一、xx社区党委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xx社区党委建立在xx社区居委会,居委会辖区的主体是xxxx空降设备厂(xx厂)家属区。xx空降设备厂是个具有五十多年厂史的大型军工企业,拥有一大批退休职工,其中有退休党员239名,隶属于厂党委退休党支部。长期以来,由于退休党支部与厂党委的中心任务难以合拍,支部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条件不配套、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服务不规范、活动场地缺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老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及作用的发挥,退休党员也逐渐地成为厂党委的包袱。

XX年6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此后市委组织部也部署了《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的有关规定》。新时期新阶段对社区党建提出了新要求,xx街道工委与xx厂党委协商决定将退休党员整建制移交给社区党支部,成立社区党委。

为了实现社区党委的构想,街道工委、xx厂党委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xx社区党委筹备领导小组,形成了街道工委书记、xx厂党委书记亲自挂帅,街道党群工作科、厂组织部、退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共同参与的强有力工作班子,制定了《关于在xx社区成立社区党委的实施方案》,经历了调研摸底、宣传教育、组织实施、组建成立、揭牌仪式五个阶段。

一是调研摸底阶段。在区委组织部带领下,我们前往武汉百步亭社区党委学习调研。调研结束后立即对厂党委退休党员总数及分布情况登记造册、研究分析,充分了解了退休党员的想法。

二是宣传教育阶段。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对未到会的老党员逐一上门宣传并征求意见;先后布置了15块宣传板报,并利用橱窗、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成立社区党委的意义。

三是组织实施阶段。10月24日,退休党员整建制稳妥地移交给党支部;制订社区党委下属7个支部的设置方案,酝酿社区党委及支部委员名单人选,对党员电教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进一步投入和装修。

四是组建成立阶段。完成社区党委成员班子及7个支部班子的组建工作。

五是揭牌仪式阶段。配齐各类软件资料,12月25日举行了社区党委成立揭牌仪式。在成立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 一是党员接转。退休党员整建制移交给社区,不仅仅是简单的组织关系的接转,更涉及到退休党员的多方利益。为切实维护好退休党员的利益,消除思想顾虑和误区,街道工委与xx厂党委多次沟通、协调,召开10次专题会议,用近一个月时间重点做好退休党员的宣传思想工作;厂党委书记亲自参与动员,作出行政关系不变、工资待遇不变、内部福利不变的“三个承诺”,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顺利实现了239名退休党员的稳妥接转。二是组织设置。组织设置关系到社区党委功能作用的发挥。街道工委按照便于活动、体现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进行社区党委组织设置:以合唱团、书法班等为主体成立了第一党支部(即社区学校党支部);按自然区域划分成立了第二、第三、第四党支部;根据楼幢、院落特色设置了两个楼幢党支部(第五、第六党支部)及一个院落党支部(第七党支部)。三是配强支委。一是考虑现有支委年龄偏大的情况,新增部分年龄相对较小的退休党员担任助理职务,形成“老同志带新同志”的格局。二是分片召开党员会议,在社区居民骨干、原党务工作者及热爱党务工作的老同志中推举产生召集人。通过筹备阶段对召集人进行多方考察,将有较高素质和较强号召力、活动力的召集人选进党委委员会。优化了党委委员、支委的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四是整合资源。社区各项资源是社区党委开展工作的现实基础和依靠力量。社区原有资源相对缺乏,实行退休党员属地化管理后,社区党委以此为契机,积极进行资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一是整合阵地资源,新增三个党员电教点、活动室,并由街道和xx厂各投资1.5万元进行装修,添置了会议桌、3台电视、3台dvd等相关设施,保证每个支部都有一个党员之家;二是整合人才资源,对属地化管理后的239名老党员进行逐一了解,做到组织关系清,现实表现清,才艺特长清,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发挥特长。

二、社区党委成立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社区党委成立以来,坚持以党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7个支部为依托,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退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进了社区建设。

(一)积极探索,完善党委自身建设

一是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委扩大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委成员会议,坚持每月党支部党员活动和中心组学习,做好党员电化教育管理,落实电化教育要求;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社区党委关于对社区重要问题审议决策制度》、《社区党委委员会议事规则》、《汇报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党员联名建议、意见办理制度》、《党员联系社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二)注重学习,提高党员思想素质

定期召开党委成员会议,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对党委成员、支部委员加强党建知识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各支部结合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建立相关学习制度,组织支部党员定时在《学习园地》交流学习,并为每位党员准备了笔记本。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考虑社区党员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实事求是的学习形式,如针对体弱老党员的上门教和学,针对在职党员不能请假的情况,用思想汇报、学习心得等形式督促他们学习并积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等。同时,由担任过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热衷于学习的10位老党员成立了退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研讨班,加强对党员学习的理论辅导。

(三)周到细致,精心打造党员之家

结合重大节庆活动,组织演出、展览,以多种形式丰富了退休党员的生活,使他们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先后开展了庆“七一”书画展、集邮展、党员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组织200余名老党员“远看xx、近看xx”,分别参观了xx老年公寓、文化服务中心、玄武湖隧道和集庆门隧道,通过对比,畅谈感想,为xx的发展献计献策;建立党支部党员联系箱,及时了解党员对社区建设的建议和要求,民主决定社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针对大部分党员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收入较低的状况,建立了“三访问”、“四必访”、“五进行”制度。即主动访问高龄党员、体弱党员、生活特困党员、做到党员生病必访、有困难必访、有思想问题必访、有红白喜事必访,随时掌握党员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及时带去党组织的关心,使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在为社区党员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为本支部生病党员进行看护,轮流值班,并力所能及地解决其家中困难,形成了自发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目前,已到党员家中或医院走访生活困难党员、患病党员共计40余次,社区党委对退休党员的关心、爱护赢得了全体退休党员对社区各项工作的积极支持,增强了新成立社区党委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

(四)发挥作用,主动参与社区建设

属地化管理后社区党员呈现“三多”的结构特点:一是老干部多。90%的党员都是xx厂退休职工,许多老同志曾经是厂领导干部和省、市级劳模,他们思想觉悟高、文化素质高、民主意识高、参与程度高。二是社区建设骨干多。他们中有老年协会会长、社区学校、科普大学校长、合唱团教师、三支志愿者队伍的骨干等。三是有才艺特长的多。擅长书法、绘画、集邮、园艺、声乐、象棋、编织的人才济济,可谓门类齐全。为了使余热生辉,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三多”优势和作用,吸收更多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一团(老年合唱团)、两协会(象棋协会、集邮协会)、三校(社区学校、科普大学、社区党校)、四班(书法班、声乐班、编织班、剪纸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建了社区法律咨询服务队、环保护绿服务队、夕阳红巡逻服务队三支志愿者服务队和科普宣传团,设立了便民服务站、老年医疗站、日间照料室、心理疏导站、陪聊室。每周一定期设立高血压门诊,定期举办医疗知识、健康知识讲座及义诊活动,并为55位独居老人发放爱心卡,社区党委通过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建设。

三、成立社区党委的五点思考

xx社区党委成立以来情况表明,社区党委的成立对于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对退休党员管理的有益探索,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平台,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社区党委的成立,我们的体会是:

(一)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成立xx社区党委实现了社区党组织规模的扩大、职能的提升,改变了原来的社区党支部规模小、功能单

一、服务水平跟不上的实际,进一步理顺组织关系,社区党建工作在社区改革中得到巩固和加强;构筑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渗透,形成社区党委和xx厂党委共同进行社区党建的良好局面;定期邀请xx厂党委负责人共同参加会议,研究有关社区党建、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安全稳定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通过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退休党员为主体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格局,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党员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机构改革以来,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需要社区逐步承担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转移的一些社会职能,社区成为日益重要的社会单位,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xx街道工委以成立xx社区党委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胆探索,重新调整社区党建的组织构架和工作平台,实现了200多名退休党员组织关系的平稳接转,使得党员管理对象突出、目的明确、效果显著。这对于进一步做好我街道所属改制企业党员的属地化、企业退休党员的社会化、“村民转居民”党员的社区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xx社区党委实践基础上xx街道又成功地完成了所属肉类市场改制党员属地化管理及东风村“村民转居民”党员社区化管理工作。

(三)有利于保持党员先进性

一是属地化管理后,退休党员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社区党委在党员活动中注重结合退休党员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退休党员提供展示先进性的舞台。二是街道工委高度重视社区党委的成立,加大了对党委委员、支部书记的培训,使之能尽快提高素质,胜任工作。先后通过召开冬训班、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两个条例》轮训班等提高党委骨干素质,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先进性作用。三是退休党员进入社区,社区党委能及时掌握退休党员思想状况,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对于进入社区的退休党员,社区党委积极做好登记,根据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注重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切实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为退休党员安家。

(四)有效整合了社区资源

一是进一步整合了阵地资源。原来社区党支部阵地缺乏,仅有两个党员电教点。社区党委成立后,社区与企业关系如一家,各方对于阵地资源共享的认同感也趋向一致,更大范围地实现了企业、社区阵地资源的共享。二是进一步整合了社区政治资源,加强了党组织自身力量。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开展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组建了7个社区党支部,通过重新合理设置所属党支部,整合了党组织领导合作资源,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三是进一步整合了党员人才资源。以社区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为阵地,在党员、职工和居民群众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才艺,为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五)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6.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六

关于市政排水泵站运行与管理的实践报告

者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指导教师

盖东霞 0803 山东奥鹏 专升本 工程管理 王倩倩

摘要

水泵广泛应用于城乡给水排水、抽水蓄能、跨流域调水工程、农业灌排等,是关系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水泵技术及泵站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广大的用户和相关部门也越来越关注水泵及泵站的维护、管理和使用效益。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写作思路,通过十几年来在泵站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和专业书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本文分泵站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泵站设备管理及结束语三部分。

关键词:排水泵站 运行 管理

目录

一、泵站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

(一)水泵类...............................................................................................................................3

1.杂物卡阻...............................................................................................................................................3 2.水泵电缆磨损.....................................................................................................................................3 3.汽蚀.......................................................................................................................................................4 4.流量不足...............................................................................................................................................4 5.泵不出水...............................................................................................................................................4 6.运转中有杂声或震动...........................................................................................................................4 7.水泵超负荷...........................................................................................................................................4 8.停机时倒转...........................................................................................................................................4

(二)清污机类...........................................................................................................................4

(三)电气设备类.......................................................................................................................5

1.电气接头过热.......................................................................................................................................5 2.保护整定值不合理...............................................................................................................................5

二、泵站设备管理.............................................................5

(一)规范泵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5

(二)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运行正常...............................................................................5

(三)加强技术练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5

(四)作好资料汇编整理...........................................................................................................6

三、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关于市政排水泵站运行与管理的实践报告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排水泵站的数量、型式、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正是这些泵站夜以继日的工作,才为城市污水的顺利排放,雨季安全渡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一旦泵站发生故障,就可能出现污水跑冒,雨水淹泡的严重状况,污染环境,危害城市居民的正常活动,危及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城市面貌同市政泵站的技术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一、泵站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水泵类

泵是一种能量转换的机械。动力机通过泵轴使泵叶轮旋转,对水体做功而使能量增加以达到提升或输送液体的目的。水泵按工作原理可分三大类:叶片式水泵、容积式水泵和其他类型泵。其中叶片泵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三种。水泵是泵站的核心,雨(污)水的提升和排放都是由水泵来实现。在多台水泵的泵站,存在着边台水泵的电流高于中间水泵的现象,有的泵站电流高出20%以上,有的泵站还必须先开边台泵,否则边台泵就开动不起来。说明泵站进水扩散的流态不好,配水不均匀、不平稳。有的泵房设置多台泵,但出水池采用了侧向出水,造成远离出口的边台水泵出水阻力大,运行电流高,甚至频繁跳闸。说明泵站出水管布置不合理,水头损失过大,严重影响水泵的运行。我所在的泵站使用的泵都是轴流泵,轴流泵是一种高比转数的水泵,其比转数可在500-1200之间,轴流泵具有流量大、扬程低、效率高的特点。轴流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杂物卡阻

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进水管线中的垃圾杂物,使得水泵叶片容易被杂物卡死或被木块、钢筋等硬物打坏。在运行中,经常会发现水泵突然跳闸、电流过高、电机堵转、振动过大和发生异响等现象,经将水泵吊起检查后发现,水泵的叶轮中或缠有大量的杂物,或被木块或钢筋卡死。经过对进水管道及进水池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后,基本消除了水泵频繁出现的卡阻现象。2.水泵电缆磨损

污水泵站及大型雨水泵站使用的水泵多数为潜水排污泵和潜水轴流泵,潜水泵的电缆大部分在水中,如不加以合理的固定,在水泵运行时,电缆就会随水泵晃动,时间长了电缆就会被磨破,造成水泵进水或电缆短路而跳闸。在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疏忽或缺乏经验,没有

篇首注释:我叫盖东霞,在东营市城市管理局工作,现任职称是助工,具体工作是在泵站从事雨污水排放。文中所提出的水泵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其他城市泵站设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所以,除能解决我所在的泵站设备出现的问题,对其他城市泵站所使用的设备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及时发现问题,而使水泵出现此类故障。因此,在水泵运行中要定期检查水泵电缆的固定情况,防止电缆磨损,影响水泵安全运行。3.汽蚀

水泵在运转时,会在叶片和泵壳处形成气泡,气泡的形成、发展和破裂,以致使水泵的过流部件受到破坏的全部过程称为汽蚀现象。解决气蚀问题,可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保证水泵的安全运行和提高水泵的效率。在水泵的定期检修中发现,有的水泵叶片汽蚀相当严重,几乎所有的立式轴流泵都会发生汽蚀,而且有的叶片损坏量达1/3-1/2,叶片磨损后就会造成泵流量减少,震动加剧,严重影响了水泵的正常运行。在水泵发生汽蚀后,应协商设计部门对水泵的运行工况进行复核,测试水泵的运行工况及汽蚀余量是否满足要求,水工条件是否恶化。4.流量不足

原因是:叶片安装角度太小、叶片损坏、扬程过高等。排除方法分别是:调整叶片安装角度;更换叶片;低水位时停机。5.泵不出水

原因是:泵轴转向不对、叶片断裂或固定失灵、叶轮浸入深度不够等。排除方法分别是:调整电机转向;检修叶片固定机构,更换叶片;待水位上升后再开泵。6.运转中有杂声或震动

原因是:叶片外圈与进水喇叭发生摩擦、水泵或传动装置的地脚螺母未拧紧、叶片上绕有杂物、泵轴或传动轴或联轴器螺母未拧紧、叶片损坏平衡差、轴承磨损或橡胶轴承脱落等等。排除方法分别是:检查水泵安装质量;基础加固、拧紧螺栓;清除杂物;紧固螺母;更换叶片;更换轴承或橡胶轴承。7.水泵超负荷

原因是:出水管路阻塞或拍门未全部开启、叶片与喇叭或动叶外圈摩擦、叶片上绕有杂物、集水池水位过低、叶片安装角度不正确等等。排除方法分别是:清理出水管、检修拍门使其开启灵活;检查泵垂直度、调整间隙或更换橡胶轴承;清除杂物;停止运行;调整叶片安装角度。

8.停机时倒转

原因是:出水拍门销子脱落、出水拍门耳环断落等。排除方法分别是:重新装上销子;更换出水拍门。

(二)清污机类

清污机主要作用是截留雨(污)水中大量的固体杂物,以防止杂物进入水泵出现水泵卡阻。从清污机使用的效果来看,一些知名品牌的清污机运行较为稳定,故障率也较低,但价格较高。国产清污机的价格便宜,但运行故障率相对较高。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被木块或纤维状杂物卡阻。若此时保护不能及时动作,往往会损坏清污机。如导致耙齿变形,栅条变形,框架移位等。因此灵敏、可靠、齐全的保护对保护清污机的正常运行有重要作用。由于水中的杂物较多,对于回转式清污机来说,耙齿极为容易被卡阻,特别杂物较多时,因此,只有增加清捞的频率,做到勤捞、勤观察才能减少卡阻的次数。

(三)电气设备类

泵站配置的变配电设备,越来越多,而且逐年呈增长趋势,安全度层层加码。现在使用的变配电设备更新不快,水泵启动柜有的还是一对一的自耦减压启动。在运行中,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电器设备故障有: 1.电气接头过热

电气接头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会使接触面变小,水泵运行时就会局部发热,如不能及时发现,就会烧毁设备或线路。因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检查各电气接头的接触情况及松紧度,并且要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2.保护整定值不合理

设备运行时间较长老化后,电流及电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许多电气保护设备如热继电器、短路保护器等,对相应的被保护设备都有一个保护的整定值,当电气设备因老化电流出现波动时,就会造成保护过于灵敏,设备频繁跳闸,而检查后又发现设备是正常的。当设定值调大后,又会造成设备故障时不能及时切断电源保护设备。因此,设备运行过程中应仔细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这样才能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二、泵站设备管理

(一)规范泵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严格按照《泵站操作规程》运行水泵,掌握水泵日常运行现状,查清存在问题,为今后的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对泵站运行中设备出现的故障,如何发现如何处理,处理后运行情况做详细记录,为泵站改造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二)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运行正常

泵站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零部件的动态变化带来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非正常现象,如泵机零件的磨损、开关部件的松动、电气触电的灼伤等。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搞好设备的维修保养,是改善设备状况,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手段。

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做到经常打扫站区,保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设备无灰尘,启闭正常。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情况,确保机组完好率98%以上,在机电设备上进行清洁保养工作时,应先切断电源,有明显断路点,并悬挂警告牌。钥匙和熔丝要妥善保管。不得带电进行维修。变压器要做到“四防一通”(防火、防汛、防雨雪、防小动物和通风良好)。经常检查建筑物有无裂缝、启闭设备运行状况,对运转部件定期加油,使制动装置运行可靠。电气设备动作正常,无漏电,短路现象,接地可靠。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雨天及时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运行安全。

(三)加强技术练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泵站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泵站结构,掌握泵站现状和存在问题,掌握检查,观测,养护维修和控制运用技术。技术工人要熟练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方法,掌握养护维修等技能。单位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做到人人都能独立胜任本职工作。汛前讯后组织人员

认真学习《安全运行规程》,使设备运行操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严格要求运行管理人员,运行值班人员自觉学习,进一步提高设备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四)作好资料汇编整理

应有详细的运行检修记录,泵站应将各种运行资料进行编排,按类归档,各种技术资料要详细、真实,各项维修维护工作从开工到验收,均要有详细资料,真正做到有资可查,有据可依。

三、结束语

在排水泵站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设备故障,可能远远不止以上谈到的几点。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看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能否积累经验,尽可能的防止故障的重复出现,并在出现故障后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发挥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家春、白桦、杨鹏志,《水泵与水泵站》,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

2、建设部人事教育司,《泵站操作工》,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3、龚利红,《质量员一本通》(市政工程现场管理人员一本通丛书系列),中文1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4、范世平、石建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理论与实用技术》,第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

5、邢丽员、陈卫兵、孔进,《给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6、安顺合、赵家礼,《电工安全操作实用技术手册》,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

7.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七

1.1 工学结合的提出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是由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工学院院长赫尔曼·施奈德创立的。早年边工作边学习的经历让他设想出“组织学生参加实际工作, 然后再回课堂学习”的教育模式。美国职业协会在1946年发表的《合作宣言》中对这种模式下了定义, 认为它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 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 并依据各自资源优势进行分工和合作。学生有两种身份和两个学习场所, 即在学校是学生, 学习课堂知识, 在企业是学徒, 进行生产实践, 两者交替进行, 融会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德、澳、加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得到广泛推广, 这些国家还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设置专门管理机构, 促进和保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在我国, 工学结合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朝的实业教育。新中国成立后, 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 两种劳动制度”的设想, 并创办了一批半工半读学校。这一设想虽然是为了缓解当时紧张的教育资源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的矛盾, 但客观上在普通教育之外开创了另外一种教育制度, 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 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经验。

高职教育自1999年以来蓬勃发展, 学校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均占高等教育半壁河山。面对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之势, 教育专家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特色、类型、层次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把“工学结合”提到了指引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彰显高职教育内涵和特色的高度。工学结合强调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 它重视工作过程中实践体验的习得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认知基础的奠定, 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直接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是对书本间接知识学习的有力补充, 它符合人类最初的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 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这一类群体比较有效的认知方式。

1.2 课程标准的涵义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 一直沿用教学大纲的提法, 课程标准这个术语只是近年来才开始涉及。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对某门具体课程进程安排的教学文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称谓。1952年, 我国向苏联学习, 引进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概念, 教学大纲意指原课程标准中的分科课程标准部分。20世纪90年代, 为顺应课程改革的国际化大趋势, 又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2006年以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关文件中提出了建立以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 但是对课程标准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中国《教育大辞典》将课程标准定义为:“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参照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标准概念以及现代各国对课程标准的不同界定, 大多数学者将课程标准定义为: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具体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 体现该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在高等教育中, 课程标准总纲通常称为教学计划, 规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进程等;各科课程标准称为教学大纲, 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时数、考试要求等。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虽然是指向同一对象, 但不同称谓所蕴含的涵义是有所不同的。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课程观不同。教学大纲侧重于从教学的角度去理解课程, 把教师放在主体和主导地位, 而把学习者放在被动的位置。而课程标准则从课程实施的进程出发, 充分重视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第二, 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 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的教学, 关注知识点的学习效果, 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发展要求, 而且还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提出了要求, 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第三, 教学大纲的评价侧重于对学习者结果的评价, 重视评价的甄别和筛选功能, 而课程标准则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统一, 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

高职课程标准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进行整合, 改变现在高职教育课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能力轻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内容相对行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使无业者有业, 有业者乐业”, 使高职课程适应和促进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社会职业流动性的加快。因此, 构建高职课程标准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就业导向原则

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走产学合作之路。高职教育首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就业技能, 满足学习者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因此, 作为教育活动基本单元的课程在开发时就必须坚持为学习者就业服务的原则。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地方经济, 它是由行 (企) 业共同参与, 是面向行 (企) 业岗位培养人才;同时它又是就业教育, 是针对某一类职业岗位 (群) 而实施的专业教育, 培养的是能直接顶岗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在课程标准开发中要求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不相适应和相对行业的发展滞后的问题进行改革, 与企业、行业密切合作, 按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 将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为课程内容, 以适应培养贴近职业实际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使课程内容不是被动地适应职业的要求, 而是具有主动性和超越性。

2.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要求我们时刻与国内、国际高职教育发展、职业标准紧密结合, 及时更新、调整, 避免一个标准“一统到底”。构建高职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高职教学, 使教学有章可循,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 高职教育课程是一种依赖性很强的课程, 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紧密相关, 这就要求对外增加课程与社会的联系, 教学内容应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学科经验和工作过程知识都是对人的兴趣、价值和行动的反思, 是建构而不是灌输。高职课程的意义不是单方面呈现的或传输的, 而是通过学校和行业、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形成良性互动, 通过自传性思考、叙述性调查、修正性诠释、情境化视角、对话性交互作用所创造的。高职课程开放性首先表现在以学生在劳动世界中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课程效果, 课程标准是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 是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的融合。

2.3 实践性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 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 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 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 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这种特殊性要求高职教学要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关键在于寻找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结合点, 突破教师与教练角色、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界限, 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融合。我们在进行课程标准开发时, 一定要坚持实践性原则。课程标准的这种实践性, 对于深化高职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创新性原则

高职课程标准开发需要着眼于学习者自我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者个性化、全面、充分发展的促进。具体课程标准的开发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 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摆脱传统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束缚, 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注重基础, 发展能力。满足受教育者就业、谋职、职业发展、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按照教育规律, 将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创新性的整合, 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职课程标准新体系。

3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的流程

3.1 开展社会调研, 确定工作岗位 (群) 和职业资格

课程标准的开发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首先必须了解专业所面向的具体岗位情况, 以及各岗位对人才知识、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情况。在制定具体课程标准前,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合作企业、毕业生等做好行业调研、就业需求分析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劳动部门职业目录分析等制定课程标准体系的基础工作。通过调研, 可以了解各专业将来的就业去向和面向的职业岗位 (群) ,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与职业岗位 (群) 对接, 而课程标准要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后达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 以及应当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3.2 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时要聘请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由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 通过研究讨论形成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表。课程体系要以工作领域为参照, 将职业能力转化为专业知识与工作任务的结合, 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结合过程中学习知识, 改变过去专业学习与工作任务脱离, 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课程模式。以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为例, 在课程设置中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 基于生产型企业工作任务重设初级会计核算、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计算与管理、初级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实务、行业会计核算实务、会计基本技能训练、ERP沙盘模拟实训、成本计算与管理实训、会计职业能力综合实训、用友U8财务软件实训、金蝶K/3财务软件实训、供应链实训等14门课程, 形成了知识结构和工作任务层次清晰、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新课程体系。

3.3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反映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 是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规范性文件, 也是建立课程标准的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不仅通过课程体系规定和反映了专业设置口径的宽窄、课程体系的组合状况与课程体系的合理优化程度, 也反映了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育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可以设置行业与职业岗位分析、招生对象及学制、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体系图、主干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各类课程学时分配、专业教师要求、实训 (实验) 设备要求、教学建议等项目。专业教学标准应融合通常意义下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构成图等, 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

3.4 设置工作岗位教学标准, 编写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安排要以工作岗位为主线, 一门课程可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工作岗位, 在教学过程又可将一个工作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岗位教学标准是课程标准的组成单元, 每个岗位可以通过技能要求的描述、课程教学流程的设计和考核方式设计、考核指标量化来确立课程标准要求。技能要求的描述要准确, 避免使用“了解”、“掌握”等简单模糊词语, 而应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动作+操作对象”的格式。课程教学流程设计要落实知识点、工作或技能项目、教学情境与教学设计。如在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中, 以8个会计岗位为主体来设计课程内容和任务要求, 并编写教学设计, 见表1。

3.5 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现课程标准

学生可从入学时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或专业系部在新生报到入学时向学生发放课程标准文件, 据此明确学生3年学习的阶段性目标、课程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专业教学单位以此作为教学行为和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 设计教学情境, 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使学生毕业时达到专业面向岗位 (群) 的胜任能力。

4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框架结构和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标准案例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框架由6个部分组成:课程描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任务安排、学习情境、课程实施和课程考核。

4.1 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时、先修课程、适用对象和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主要是指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描述:课程编号:0303003;课程名称: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学时:144学时;先修课程:初级会计核算;适用对象:会计与审计专业一年级学生;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职业技能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六大要素的基本理论及会计处理方法, 熟悉主要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 具备较强的经济业务分析及会计核算能力。

4.2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具体目标是指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 即完成本课程之后, 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应用技术知识, 解决哪些问题, 训练哪些能力, 会做什么事情。

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是在学生已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会计的实务操作,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的基本理论及会计处理方法, 为今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务基础。学生毕业后具备较强的会计岗位核算能力, 能胜任会计相关岗位工作。具体目标为熟悉会计各岗位核算任务与工作流程, 熟练掌握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存货岗位、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资金岗位、财务成果岗位和主管会计岗位的核算业务。

4.3 课程内容与任务安排

课程内容体现技术领域变化且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做融为一体,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见表1) 。

4.4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包括学习目标、主要内容、任务设计、任务完成、实训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材、师生要求和评价考核等各项内容。

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学习情境:根据课程目标要求, 该课程共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 分别是:出纳岗位核算、往来结算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资产岗位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资金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和主管会计岗位核算。如出纳岗位核算学习情境的内容见表2。

4.5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模式和实施建议等。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采用“岗位导向, 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该课程实施建议:一是按照“课堂演示→课堂模仿→课堂实训→课外实训→岗位软件操作”流程组织教学过程;二是该课程结束后, 学生要参照综合实训完成一项工学结合项目;三是本课程教材采用会计分岗位教材;四是本课程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企业会计实践经验。

4.6 课程考核

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上, 一是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参与性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状况;二是考核学生利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的评价采用“三结合”考核评价模式, 即通过3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三结合”是指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鉴定相结合。

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的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 (5%) 、组织纪律 (5%) 、课堂实训 (10%) 、课外实训 (10%) 、分岗位实训软件操作 (20%) 5个部分;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中笔试 (20%) 和实务操作 (30%) 两个部分。

5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的实施建议

5.1 课题引导, 行政推动

结合高职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研究, 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为了保证课程标准开发的顺利进行, 学院可以把课程标准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课题, 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学校课程专家、教务处课程开发人员、专业带头人和主讲教师开展课题专项研究, 通过分析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设计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格式, 制定课程标准的考核评价标准, 为深入开发课程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学校范围内, 可以实行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 特别是在这项工作的启动阶段, 适当的行政要求是必要的;当开发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 需要将这种外部推动力转换为内部驱动力, 开发工作才能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 确保教师在课程标准开发活动初期获得成功, 并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自我成长的快乐, 同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是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的重要策略。

5.2 教师主体, 专家指导

教师是课程标准开发的主体, 这是课程标准开发的内在要求, 也是课程标准开发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开发必须尽可能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热情。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首先要加强课程标准开发的宣传工作, 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根据课程标准开发的不同阶段, 通过专家指导、考察学习、互动交流、专项研讨等形式, 开展各类学习与培训, 使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的知识, 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 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和内容, 掌握课程标准的制定技巧。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标准开发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教务处课程开发人员、专业带头人和主讲教师承担课程标准开发工作,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交互的方式, 即先让教师初步了解理念, 但重点放在对优秀课程标准的模仿上, 通过先期实践领会理念, 然后再去实践、领会, 直到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课程理念。

5.3 典型示范, 逐步推进

为了确保课程标准开发的进程和质量, 学校应该采取高起点、分阶段的工作思路。按照“重点突破, 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的指导原则, 可以选择学院的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作为课程标准开发的试点专业, 进行重点攻关, 取得成功经验后再进行全院推广。在课程标准开发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课程标准的开发工作。可以将学校的课程标准分成两类, 采取分类布置任务、分类验收的方法来逐步推进。对验收合格的课程标准应给予一定奖励, 对验收不合格的课程标准要求限期修改, 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参考文献

[1]刘春生, 王莉华.建立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7) .

[2]何兴国, 周贵礼.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 2008 (4) .

[3]成丙炎, 夏玲.高职课程标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0) .

[4]张圣喜, 贺军, 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9 (9) .

[5]刘晓欢, 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

[6]楼美云, 刘鲁平, 张雁平.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7) .

8.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模具设计与制造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3年度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立项号:2013C35083,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5-02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专业培养岗位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的设置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要实现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课程的开发要基于工作过程是必然的选择。学校在宁海建立机电分院,通过引厂入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校企对接,开发“三阶段三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及时了解行业信息,与校内企业广泛开展合作,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形成“三阶段三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培养的特征有: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来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质能力,“三阶段三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课程实施

1.课程开发的方法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按三阶段三能力“工学结合,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培养路径,通过企业调研确定课程的主线,课程设计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能力的任职要求相对应;通过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机械制图与识图、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绘图及公差与技术测量等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体系,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思路。

2.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宁海产学研基地将“引厂入校”,学生不出学校门就可以接触到生产第一线,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标准,实训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单位对模具设计师、模具工和项目管理等岗位的工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特长分配到相应的实训岗位上,最终确立就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如图2 所示。

学校与宁波华宝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宁海县阳超模塑厂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开展项目教学,学校以校内企业为平台,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并且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使得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相互交流、共同培养学生,企业工程师与专任教师相互学习,将企业最新技术带入课程,并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打造真正的“双师”教学团队。

三、制定开发模具专业方向的课程改革方案

1.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2.专业课程改革内容

首先是人才市场调研,对职业分析,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特点。对职业行动领域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类与分并,确定教学设计方案,划分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教学实施环节中设计若干个单元,完成学习情境的设计,需要学生完成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一:模具CAD基础知识:CADCAM系统概述;产品开发流程;常用CADCAM软件;零件曲面建模。

学习情境二:注塑模CAD设计:塑模CAD分模技术;型腔排布、标准件选用;浇注系统设计;塑模整体CAD设计。

学习情境三:冷冲模CAD设计:简单冲模CAD设计;简单复合模CAD设计;简单级进模CAD设计。

四、“引厂入校”,建成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为主的校内实训生产基地

2007年8月,宁海产学研基地建成,至今已引进宁海当地企业宁波华宝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和阳超塑胶模具厂入驻校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两家工厂共同建成了的标准化厂房,分别是“华宝模具教学工厂”与“阳超模具教学工厂”,企业按照现代化模具制造生产标准建立生产线。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接触到企业的真实环境,校内教学工厂企业管理,设备和生产流程真实化,两家教学工厂与学校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与课程教学,实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整个生产流程。

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省示范建设专业,要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作用。通过与宁海县政府开展的模具设计师、数控加工培训,密切了与当地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同时与企业开展师资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打造优秀“双师”师资教学团队;进一步提高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达到校企“双赢”,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宁海产学研基地知名度,积极为当地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罗丹.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4):84-88.

[3]熊运星,肖国华.模具CAD/CAE/CAM课程的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技术,2012(8):28-29.

[4]张翠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技术,2011(1):57-58.

[5]盛国.“工学结合、校企联动”的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18-20.

作者简介:

9.关于2022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篇九

联合调研结束后,许祯科带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有关同志,进一步赴邯郸市曲周县中医院康复托老中心,肥乡县前屯村幸福院、后屯村幸福院,复兴区建西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武安老年综合医养中心5个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调研考察。许祯科一行边走边听边看,详细了解了各地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查看了医养结合机构台帐和规范建立情况,看望了入住老人,与市、县领导和民政部门负责同志以及乡、村干部广泛交流,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期间,许祯科每到一地,都认真传达国务院总理给广平县“最美村医”刘贵芳同志回信精神以及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的批示精神。强调,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入领会精神实质,积极与卫生计生部门一道,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许祯科对邯郸市市、县、乡、村四级和巨鹿县县、乡、村三级统筹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邯郸市委、市政府和巨鹿县委、县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采取得力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有些地方走在了全省前列,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许祯科强调,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事业,不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责任,也是当前各级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总理回信精神和赵克志书记、张庆伟省长的批示精神,加强与卫生计生部门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工作落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

10.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十

调查报告

11级城环学院给排水三班张正平学号20116502

调查目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投身‘两个率先’‛、‚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为主题,遵循‚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方针,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

同时,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的普遍看法,以便吸收优良意见,加以改变。所以我们对这两部分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大

一、大二的同学,既有本校同学也有外校同学。根据本次的调查问卷总结可以得到一下内容:(大学生社会实践部分)

一、所有同学都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但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偶尔

参加,只有少部分人群经常参加。共同点是都参加的是校园内的活动,调查中没有同学参加过校外的活动。

二、绝大多数同学们所参加的活动可以分为三大类:参观考察、问卷调查、辩论与演讲。而同学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三项活动分别是:社会兼职中的营销活动、教学计划安排的专业类实践、家教。

三、几乎所有的的同学都很希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很多,但是具有新意的活动不多。

四、所有的同学都认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的锻炼较大。绝大多数认为得到锻炼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除了这两项能力外同学们还想得到锻炼的能力是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部分)

一、全部同学觉得较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做可以将理论结合实际。但同时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环节较有改进的必要。

二、所有同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进行,调查中同学们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三种形式是参观考察、社会兼职、带薪实习。

三、接受调查的同学中约有一半对思想政治课布置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态度是敷衍应付且有作假行为。

四、都认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收获不大,但是对此门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原因是了解了社会。

五、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是

实践的主题难以确定且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而绝大多数人觉得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因素是学校的教学安排不太符合实际。

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重要,同时觉得学校一般的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部分可以进行整合安排。

七、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是认识更多的朋友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他们所列举的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地点都在校外。

问题总结

根据调查结果的内容可以分析总结得到下列需要解决问题:

1、校园外的活动太少,校园内的活动多但没有新意。

2、学校组织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真真受学生喜欢的较少。

3、校园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参加同学的能力得不到全面提升。

4、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环节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需要改进。

5、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不足。

6、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这门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解决方案

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部分,学校内活动单一的主要原因是各个社

团的经费不足。学校只对排名前十的社团给以现金奖励,其他社团只有靠辛辛苦苦的拉赞助才能获得一两百元,与此同时学校为了避免社团商业化不允许活动大范围的植入广告这相当于掐断了社团资金的又一个重要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各种新意的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持,而有足够资金的社团只占少数,所以导致了多数活动单一无新意。个人认为,商业化才是解决之道。社团商业化才能引起吸收社员的竞争,才能催生各种各样创意无限的活动。学校担心的无非是社团钱没用在正途上、学校的社会气息太浓,但这都是可以通过制定规章来管理的。只是万事开头难,也许开始会出些乱子,但经过慢慢的纠正引导和各种管理规定的完善,各种社团肯定可以走上正轨,为大家组织更多有趣有吸引力的活动。

11.关于室内设计与实践结合调研报告 篇十一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或者称之为“数字化媒体时代”,传统的平面设计不再只是为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独特的设计风格随着时代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设计领域也日益广泛,设计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为美学而设计或仅仅是设计方法上的考虑。虽然平面设计中的表现技巧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提高,画面日趋精美,然而仅仅让学生掌握制作技术、专业知识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通常我们熟悉的平面设计教学方法,不外乎老师讲解,布置作业,学生查找资料,创意并完成,这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制”教学。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与动漫学院副院长王绍强老师长期从事教育、设计、传媒等工作,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课题制”教学道路。“课题制”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设计。从策划、调查、分析到表现、完成的一系列设计步骤中,老师在其中只作为引导者。这种师生的双向互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整体策划能力,其团体协作、团队沟通能力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王受之教授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一书中谈到,“所谓设计,指的是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而现代平面设计则包括“包装设计、一般平面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不再是单纯的美学和设计方法上的考虑;这使得平面设计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画面的美感和新媒体技巧表达,更要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想、整体思考和策划能力的培养。“课题制”教学便是在这种变革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的探索与实验,通过自主选题、策划和设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并自行去做大量的调研和试验,最后落实到设计执行上,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设计执行能力。

一、 教学理念的转变

今天的平面设计不再只是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和属性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独特的设计风格随时代变化而出现新的视觉语言和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发现以往贯穿于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固有的符号概念及现象被解构,设计的观念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在融合新的环境因素之后,平面设计的发展形成了更高的设计需求和新的形态,并形成了更加丰富的新的设计视觉语言。面对如此多样的设计词汇,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考虑上,除了固有的对设计技巧、操作技术、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应该添加和重视的应该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设计策划等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如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文化、科技、网络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众多,已经不单单像以前只能从课堂上获得老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在如此浩繁的信息冲击之下,重要的已经不再只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也就是说,新材质与新介质的出现,丰富了平面设计语言;新媒体的出现,造就了信息的大量膨胀。这种种现状都使得教学理念也应有所转变;平面设计的多样发展,信息的大量涌入,使得学生必须更加具有综合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设计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一)从“课程制”到“课题制”

知识的海洋越发深广,学生如今也能越发自如地进入其中遨游。“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决定着一个学生吸收知识和选择知识的能力,针对学生这种“思考能力”与“执行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平面设计的课程设置上,打破单一“课程制”模式的单纯的“教”与“受”,尝试创新“课题化”进行教学。中国现代化设计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经历过不同阶段的改革,“课题制”教学是今日设计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在“课题化”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实践性强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设计,从设计策划、设计调查、设计分析、逻辑整理等前期步骤,到设计表现、设计完稿、设计执行等后续环节,学生都可以系统性地进行实践锻炼。“课程制”教学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教授关于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然后拟定题目让学生回去完成设计作业,课程的主导权完全在授课教师手里;而“课题制”则是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自身的思考方式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設计的思考和实践,教师在其中只作为引导者、领路人。当下,很多学生“死读书”,不爱思考,上课和完成功课只为交差;而在“课题制”教学当中,平时习惯“死读书”的学生不再有机会随便应付,而是切切实实地要亲自思考种种方法来解决与思维相关、设计相关的问题。

(二)“课题制”的实践

从“课程制”到“课题制”的转变,事实上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从单向授课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执行设计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只是在讲台上枯燥地讲解概念和要点,而是亲自加入到学生的讨论、思考和创作过程中,成为一个指导者带领学生完成相关课题。而学生也从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完成作业的被动者,转变为主迫发掘兴趣所在、主动完成课题设计的主动者。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需要学生亲自去做大量的思考、调研以及亲身去经历和实践,而不再是到课堂听完课就回去对着电脑操作设计,然后课程结束交差了事。

课题制教学的实践有几种做法,分别是“真题真做”、“假题真做”和“真题假做”。“真题真做”注重的是实践性,是切合社会大环境、切合企业的实际要求而完成的一次全真预演,让学生能更直接地了解市场从而适应市场。“假题真做”重视的是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价值,学生通过研究课题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发掘课题更深层、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丰富设计在各领域的贡献。而“真题假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去探索和发挥,因为毕竟不是真实的商业实践,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概念性,此部分作品应该包涵对现实生活的反省与探究,具有学生特有的视角与灵感。

总而言之,课题制教学的实践中,真题真做、假题真做和真题假做,分别针对锻炼学生的实践性、研究性和探索性;课题制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除了基本的设计能力外,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整体策划能力也得以锻炼与提升。课题制教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度,以训练学生独立思维为目的,将教学的主角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本身,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经过思考和选择,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解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直到最终完成创作。课题制教学是针对当今社会现代化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现已逐渐显现出其优越性。笔者将结合自身从事设计教育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述课题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nlc202309031139

二、课题的选择与策划

课题制教学的第一步是辅导学生选取设计对象和确定设计的内容和目标。在选题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各自的选题反映出形形色色不同的个体差异,内容有积极消极之分,价值有高低之别,选取质量自然参差不齐,甚至有的选题根本不具备可行性。为了使每个学生的选题都有操作价值,能够保证质量,教师对学生在选题上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第一部分所述,在课题的选择上有几种方式与途径,一般有“真题真做”、“假题真做”和 “真题假做”。不同方式的选取过程有各自侧重的关键。

“真题真做”注重的是实践性,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真实的市场调查与社会设计体验。他们可以从现实状况中获取大量切身的有用信息,经过筛选与定位,完成设计,所完成的作品再送回市场去检验,获得客户反馈。例如为某红酒品牌完成瓶标与包装设计方案,就是切切实实在社会中能获得大量调研信息尤其是各种品牌对比资料的课题,学生可以从市场上看到各种品牌的红酒的酒标和包装。另一种便是“假题真做”的方式,“兴趣”是其中关键。让人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引起人的深刻思考;一旦遇到恰到是处的点拨,设计者脑海中就会迸出火花,产生灵感。课题除了本身要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价值,也需要有明确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情况下,学生便会从感兴趣的方面着手,综合其他不同的兴趣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特定的平面设计作品。例如,有的学生喜好动漫人偶,他便会选择原创动漫角色进行形象设计;有的学生喜好从生活出发,坚持某种生活态度,他可能会偏重与生活用品有关的设计,以主张某种生活方式;有的学生喜好古诗文,就会选择基于古字的平面设计。还有就是“真题假做”。课程中的平面设计作品,不见得与社会现状达成一致,但又不能脱离社会;对学生而言,课题化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说是对“探索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很好的锻炼,学生从创意出发,亲自参与开发课题,可实践其中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以 “岭南文化”、“广州文化”等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地进行创作,提炼并发掘不同的代表元素并探索完成不同的设计项目。提及设计项目,不同的学生在设计上的强项和优势不同,兴趣点的取向也不同。有的学生偏好海报设计;有的学生擅长做产品包装或者产品应用方面的设计;有的学生喜好研究字体,便更偏向字体设计。课题项目选取本身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正确、适当的选题是完成好课题制教学的前提,实际上也是为高质量的课题作品奠定基础。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设计强项所在,避重就轻,取长补短,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实践的第一步。

三、资料搜集与调研

在确定课题后,要开始有针对性地搜集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资料搜集的途径众多,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网络等传统与新兴媒体,以及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获得实际有用的资料。搜集资料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做卡片。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保存和查找,可分可合,在自由组合上较有优势;也可在电脑中设文件夹储存。

(二)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和做调研时,随身记下或用手机拍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者相关的灵感、领悟,是十分必要的。

(三)从图书、杂志等资源入手。从专业类型的图书杂志中去找资料,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参考价值和有效时限。

(四)网络搜索。利用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通过筛选快速了解并找到需要的内容,以激发灵感和创意。

(五)随时掌控知识、信息。在日常上网中,注重面向自己专业方向的核心网站,保持自己对知识和信息的敏感度。

(6)不忽略对其他手段的充分利用。像“头脑风暴”以及跟别人的一些交流沟通,可以帮助自己获得不同的理念和想法。

在资料搜集过后,应该仔细阅读,然后加以分类。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主题分类法。按照一定的观点,把资料编成组。这“一定的观点”,可以是综合而成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拟定的观点。

(二)项目分类法。即按照一定的属性,把收集的资料分项归类。

四、创作思考与逻辑推理

在课题确定和资料搜集完成之后,學生便要着手落实设计方案。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内容十分重要:一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二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价。思维模式一般包括几个类型,分别是发散性思维、独创性思维、连动式思维、虚拟创意和综合性创意思维。设计活动的核心是其创意构思,而创意构思则是通过绘制草图得以展现。在设计活动中,徒手草图是学生在创作之初捕捉头脑中瞬间灵感的手段;是对事物进行思考、分析、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是不断完善构思、进行再创造并形成独具个性魅力的作品造型的实践体验,是形成个人风格和设计语言的必经之路。草图在设计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设计成功的第一步。草图设计过程是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一般来说,对视觉元素的思考和整合不是简单地进行元素结合,而是从视觉艺术思维的视角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从根本上表现元素、创意和主题的密切关系;通过独特的语言,突出主题,做到形式、创意与内容的统一。草图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思考设计方式的图示过程。

人们常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指的就是从一个元素到一个创意的质的变化过程;灵感的闪现往往是突然的、闪电式的,所以这个过程后面的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突变性和突破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确立设计目标与市场定位、对创意元素进行分析和提炼的同时,通过科学的创意思维方式寻找其中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主题,生动有力地表达信息内容。

五、设计执行力的培养

方案设计进行到一定程度,教师应帮助学生落实设计的基本意念、基本方向和基本表现手法。课题化设计并不是学生一个人闭门造车,而是要经过师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碰撞,并进行提炼、筛选直到最后统一这样一个过程;否则学生设计出的作品必将是一个与现实不符的不成功设计。在确定方向之后,学生的设计任务已经完成一半了,创作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意主题的表现是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联想、构思并使创意能够表现主题的实际意义的艺术化形式,是主题内容概念化、视觉化的思维过程和实现过程。设计执行的过程涉及众多内容,包括草图创作、风格确定、文字应用、结构与尺寸比例、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效果预期等等。

nlc202309031139

(一)草图

草图虽是手绘,却是设计者重要的思维和创作过程。在探索阶段,抽象粗糙的草图是应当被鼓励的,草图以快速记录想法为重点,不必过于拘谨,即使是画偏画错的线条也常常能够真实记录学生的创作思维,令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构思。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大量地构思草图,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大量画、大胆画,要画到画不出来为止,从而使最终画出的草图不仅信息充足而且内容深刻。最后一步便是提炼草图了。设计草图的提炼,就是不断地简约内容,使草图的特点逐渐呈现,并最终突出一个核心主题。这一阶段可以从大量的草图中选择几个自己认为可以发展的构思进一步深化主题、明确主旨。草图进行修改时要广泛征求意见,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沟通,确定最佳方案,再发散思维作进一步完善,经过持续交流、碰撞、提炼、筛选,最后统一。

(二)符号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并以传递一种信息为目的。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平面设计的三要素,根据表现事物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受众,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表现出设计的丰富内涵。平面设计就是使用符号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借其向受众传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与主张,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同样的,受众也是通过其作品来了解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记录思维过程或是以符号表达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以运用的符号元素应是具有明确指涉功能的符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把握住自己所能应用的符号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符号的当前值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需值,而不是它们曾有的、既有的或可能有的其他含义。

(三)文字

文字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文字类设计任务中,文字设计尤其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应根据设计内容的表达功能和运用范围,从传达性、认知性、趣味性三个方面注意选择文字。

(四)色彩

色彩的应用是把握设计所表达情绪是否准确的关键。一般来说,平面设计创作的色彩基调和倾向,不是由学生的主观审美能够左右的,其作品面貌取决于品牌个性、企业形象风格以及对受众生活、文化价值观的分析与判断等方面因素。

(五)构图

我们把画面中的所有构成元素统称为设计语言,设计语言一定要精炼、简约、明了。平面设计只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与受众接触,我们必须以极少的设计语言在有限的篇幅内与受众交流,这就要求版面表现必须纯粹、简洁。

(六)符号化的延伸

一个很好的创意,应该有较好的延伸性。从符号创新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把某种具象的东西符号化、概念化,那正是智慧的延伸。学生的设计作品,既是情感载体,又是情感代言。情感具有可传递特征,因此,要求学生努力把情感符号化,以能够延伸至新的类似作品。

(七)材料和工艺

平面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工艺运用体现于学生在设计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寻找一种新的理想設计元素,以期把视觉造型的图形演变表现通过新技术来塑造并完成。学生要充分了解设计中工艺与材料制作的规范,基本了解工艺设计的原理和知识,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工艺设计技能。

(八)整体调整

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教师必须注意随时保持和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事实上,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还须告诫他们,人生有时需要学会的可能不是获取而是割舍。限于生活阅历和职业经验,学生很难自己判断优劣,此时教师的意见尤显重要。教师需协助学生判断在设计方案中哪些应该放弃,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继续发展,哪些应该综合。教师要对整个设计过程和方向提供一个把握,对每一个步骤都提出有参考价值的调整建议,这就能使课题成果更加有效地走向最后的目标。

六、总结

在对课题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今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在新兴科技以及网络的出现都能带给传统教学更多变化的大环境下,相比起让学生熟知“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则更显重要,如何让他们在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中选取有用的部分并进行思考探索则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催生了教学模式从课程制向课题制的转变,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不再作“独唱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作主导,去思考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教师只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项目。教学模式转变成课题制,从以前单向传授变成引导学生思考的双向互动,是对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整体策划能力的极好锻炼;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团体协作、团队沟通等能力,提高其整体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2023毕业生离校须知下一篇:过年原来是这样的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