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2024-07-10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17篇)

1.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一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以小学11—12册教材为凭据,以教材为主,扎实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力争完成县的目标任务。

二、目的要求: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双基知识,知识进行归类、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拼音、字、词、句、段、篇中要求掌握运用的各项知识。11—12册教材各知识点达熟练识记、运用。

三、复习内容:

(一)拼音:

1、能互换写出大写和小写字母。

2、能根据音节写出词语和句子。

3、能给11—12册二类字及易混字选正确音节。

(二)字:

1、能认准音形,了解字义,形近字、多音字,能熟练组词。

2、熟练掌握三种查字典的方法,会现场查字典。

(三)词: 1、11—12册重点词要正确理解识记书写,灵活运用。

2、能在语言环境中找近反义词,会辨别词的感情色彩和词的意思。

3、能选词造句和仿照句子造句,做到完整通顺。

(四)句子:

1、句子类型:认识常用句式,积累句子,能仿写优美的句子。

2、会扩句,会修改病句。(不说病因)。

3、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会判断选择。

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11—12册)

5、掌握“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陈述句等句式。

6、用不同的词序、标点组意思相同或不同的句子。

(五)标点:会准确地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省略号。

(六)语言积累:

1、能背诵(11—12)册《积累运用》中常用的诗句、谚语、歇后语和格言(检测内容)。

2、课外阅读中应记住一些优秀的语段、古诗、名言、诗句、歇后语和格言(检测形式)摘抄一句)。

3、能根据提供要求或情景运用课本中“语言积累”和课外阅读积累的常用名言、谚语、歇后语,检测形式:根据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写)。

(七)阅读:

1、能读懂一段话或短文,能根据其内容解释词语、句子的意思及含义,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2、能归纳段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背诵默写古诗(只限于指定篇目),解释古诗句古文句中带点词语以及全句的意思,(只限于课后出现的句子)记住部分古诗作者,以及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按先后顺序排列杂乱的句子或段落。

(八)作文:

1、能根据具体情景写一段人物交际语言。

2、掌握常用应用文。

3、会根据要求写一篇简单记叙文。

4、会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扩写或续写。

5、会写看图作文。

四、使用资料:

1、《课标》。2、11—12册教材,练习册、检测题(12册为重点)

3、自己积累的复习资料。

五、复习方法:(讲练结合)

先知识梳理——再重难点讲极——检测评估后查缺补漏。

六、具体措施:

1、巩固学生已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密切师生关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保证复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章节知识复习做到扎实落实,知识过手,不浮澡,重视能力培养。

3、抓常规教育,营造氛围,激励优生,重在抓中等生,一帮一活动落到实处。

4、与各科教师协调工作。

5、加强对学生应试心理的指导和考试技巧的指导,避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6、发扬科学加汗水精神。

7、辅导差生轮流表(略)。

8、分析往届试卷,研究考点。

七、时间安排:

4月中旬:复习11册教材并检测1---8单元 5月份:复习12册教材并检测 1---6单元

6月上旬 :总复习拼音部分、汉字、词语部分、标点、阅读、语言积累和运用、口语 交际和作文、检测模拟,模拟检测查缺被漏

傣家

遮天盖地

酷热

傍水而居

一幢

别致 竹篱

支撑 竹篾

茅草

覆盖

宽敞

兴旺

蜂拥而至

2.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二

在归纳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总结提高复习阶段, 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自身要深入了解教材, 做好备课工作, 提升自我归纳能力, 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进行内容总结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逐步深入, 不断完善。

一、对习题类型进行总结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典型的习题, 让学生进行适度练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 要学会自己去寻找方法和规律, 总结不同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会触类旁通, 灵活运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从比较特殊的例题中, 找到普遍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将教材前后章节进行融会贯通, 总结出大致的提纲。

二、总结习题方法

在进行数学题研讨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告知学生解题的最终目的, 总结常用问题的解决方式, 巩固知识点。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探索问题的知识结构, 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问题相近, 可以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 这样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学生也会觉得比较容易理解。在进行试题分析时, 要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关键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 从而熟练地解决问题。通过方法总结, 学生会了解到常用的解题方法, 如观察法、分析法等, 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才会有据可依, 容易解决。

三、对一题多解类题目进行总结

对于同一道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决的方法, 包括正面、侧面和反面等, 学生可以从中发掘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以便更好地沟通, 增加学生的知识, 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下面的题目为例:加工一批零件, 甲单独完成的时间为9小时, 乙单独完成的时间为6小时, 由两人合作, 在任务完成时, 甲完成72个,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根据一般问题的解法, 是先要解答出甲乙两个人合作的时间, 接着再求出零件的总数量。另外一种解法就是当题目出现以后, 进行发散思维, 考虑甲的工作量和工作总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从而得出在总工作量中, 甲工作量所占的比例, 进而得出零件的总数量。再根据甲乙的工作量关系或者甲乙之间工作效率的关系, 求出乙工作量是甲工作量的几倍, 或者是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工作效率的几倍, 进而得出零件的总数。在这两种方法中, 第一种方法叫做同中求异, 第二种方法叫做异中求同, 两者在目标方面是相同的——利用发散思维进而求得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例题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 举一反三。在课堂讨论环节, 学生完成作业以后, 教师要培养学生好的思考习惯, 让他们针对一种题目寻找多种解决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 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单元总结

在学习一个单元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列成提纲, 进行具体讲解、示范。学生可以以此提纲为例, 独立地进行提纲仿写。在刚开始时, 一些学生可能写得不认真, 只总结几个字, 还有学生只是比照资料写, 感觉十分困难, 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对于这些问题, 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 对学生进行辅导, 正确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对知识点进行小结, 可促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 有助于对公式、定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要总结习题类型, 寻找解题的技巧;在推理方面要形成自己的认识, 对解题规律进行探索。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后,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问题, 进行分析、点拨, 和学生展开交流, 共同探讨问题。如果学生的总结写得比较优秀, 教师可以张贴出来, 在学生之间传阅, 多表扬学生, 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结语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多种方法的整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 要多花功夫, 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马正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2) .

[2]施双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0) .

[3]董艺玲.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 .

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探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

我们都知道,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的毕业阶段。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这个阶段,既要回顾总结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也要为学生进入初中的数学学习做好相关的衔接教学。而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通过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这个教学环节来完成。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如何开展呢?我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系统梳理小学数学知识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应用计算逐渐向学生传授。由此可知数学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由于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高阶段,因而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涉及小学数学的各年级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一次性掌握所有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也是一个需要反复吸收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既是一个回顾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数学能力的过程。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那些零碎的、看起来毫无联系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和概括,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一些数学规律,了解到一些解题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举例而言,教师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讲授分数应用题,要透过一题而总结一类应用题的解法。一道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有关分数的数学知识,又可以教会学生寻找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二者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系统地教授数学方法的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比如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或者可以使用比较教学法、思维导图法,这些方法都很实用。

二、加强典型问题的练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题海战术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渗透,题海战术基本上已经被抛弃。实际上,对于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对题目的练习。数学学科非常灵活,千变万化,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很多种的考察方法。因此,虽然现在反对题海战术,但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可以少做数学练习。只不过,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做数学练习,而是优化数学练习,加强典型问题的练习。

典型问题的练习,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准备,因为不是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成为典型问题的。为此,进行典型问题的练习,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一,进行选题。选题是首要步骤,不可随意。一般而言,典型问题要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在考察某个数学知识点方面具有代表性;另一个是相对综合,可以将几个知识点加以串联。其二,筛选易错题。易错题的特征是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出错,这就意味着,这个问题里有学生的盲点,所以这类问题也属于典型问题。让学生解决易错题的有效方法是对错题进行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彻底消除知识盲点为之。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测验中加入这些易错题,以考察学生是否真的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点。其三,挑选灵活多变题。灵活多变题的特征是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要在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讲解中带领学生抽丝剥茧,找出这些问题的真面目。典型例题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温习,巩固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典型题目集。

三、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方面呈现出差异性,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尤其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学生们对数学的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因此,以往在日常教学中采取的统一授课模式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面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当然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而言。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的环节中,应当针对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布置适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对于那些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稍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以拓展他们学习数学的思维。而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该重点抓住对他们的知识性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对于那些后进生而言,不仅要在知识上进行补课,也要在思想上对其进行补课。要时常督促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也要开化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对学生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可以不断提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旦抓住了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以上三个策略能够使得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卫国.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4.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总复习 篇四

(三)课内阅读

知识能力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并加深理解。

2、能通过关联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表达效果,理解文章内容。

3、能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外貌等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表达目的。

4、阅读叙事性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阅读文章时,能确定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能体会表达效果。

6、领会文章的结构特点,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篇末点题、过渡”等。

7、能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详略安排的好处。

8、结合背景资料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对文章的理解,能从多个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列表:

知识点列表 知识点掌握情况

(你能做到吗?) 补救措施

(你打算怎么复习?)

理解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作用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准确辨析说明方法

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体会段落结构的特点和好处

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

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解释学过的文言文

典型习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达标训练

周翠芬整编

(一)课内阅读(词语、句子)

※ 学法指导: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有多种方法。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查词典的方法,帮助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我们还可以用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并且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去揣摩、推想词语的。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我们要注意体会他们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初了理解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外,还要思考:它们有没有引申义》它们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又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等等。

一、联系课文,理解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匆匆》

头涔涔:

泪潸潸:

这两个词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 。

(二)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凡卡》

“指望”是指 。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 ,从此有 有 ,却“ ”,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反映了凡卡

(三)“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准的 ,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不只是数,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客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桃花心木》

第一个“不确定” :

第二个“不确定” :

请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我们的生活、学习,会遇到哪些“不确定” :

(四)“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意思是 ;

“拉直”指的是 ;

“!”指的是 。

(五)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是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 )显示着养尊处( )优。

1、“屏障”的意思是 ,在这里,“屏障”是指 。

2、给带点的字注音。

3、“养尊处优”的意识是 。

联系文段,中指养尊处优,体现在 。

(六)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跨越百年的魅力》

如果把句子中的“融入”,替换成“注入”,可以吗?为什么?

技巧指导:“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我们回答这类问题的时侯,通常可以套用这样的答题模式:“不行。因为(分别解释两个词),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例子: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把“绿”换成“到”、“过”、“入”、“满”,好吗?为什么?

答:不能换。“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更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用得绝妙;“到”“过”“入”“满”等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

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 用“绿”,

二、仔细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理解带点的词语,写出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一)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十六年前的回忆》

1、“瞅了瞅”表面上看是 的意思,其实包含了父亲对亲人的 ;

2、“伟大的力量”是指 ;

3、句子中的“——”,在这里的意思是 。

4、之所以父亲面对极端危险和困难,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坦然自若,因为他 。

(四)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为人民服务》

1、“完全”的意思是: 。

2、“彻底” 的意思是: 。

3、“我们这个队伍”是指:

4、这段话开篇点题,亮出的作者演讲的观点是:

(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服务》

“固”的意思是 ;“或”的意思是 ;“泰山”比喻 ,“鸿毛”比 喻 。这句话是我国汉朝文学家 说的。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号召人们树立

的生死观。

※ 总结做题方法:以上理解句子中词语训练题,我用了

的方法理解。

四、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学法指导: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用等。我们要学会辨析这些说明方法。

1、在闽西含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名居。 ( )( )

2、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 )

3、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吧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 )

4、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

五、联系上下文,写出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答题技巧:如果遇到这样的提问方式:“怎么理解这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从以下方面理解思考: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句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分析句子在文章内容上的关联……

我们还可以尝试用这几种方法去理解句子:理解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来理解联系实际;联想理解;从比喻、象征意义去理解;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在回答句子的含义或作用前,我们要先确定与句子有关的对象是什么,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具有的作用与什么有关;回答句子作用时,可以从文章结构、内容、写作目的三方面来思考。

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答题模式:

(1)含义型:这句话写出了、表明了、说明了……(作者的表达意愿,写作目的);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句子意思;

(2)作用型:起到什么作用+文本具体内容+使用效果;

(3)情感型:表现了、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

例子: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句子中的三个“最”字(抓住关键词),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1、请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这段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3、引用的对联中,“承”的意思是 ,与“承”对应的是 。对联的意思是

,表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希望后人

的愿望。

(二)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这句话指出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

它与课文开头提出的观点相 。

(三)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1、在划线的句子中,前一个“美丽“是指 ,后一个“美丽”是指 。

2、这种“可贵的性格”是指 。

3、“高远的追求”是指 。

4、“这项伟大自然发现” 是指 。

5、“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价值不在于

六 、仔细读下面的片段,感受它的结构,并理解内容。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 。本篇课文的文章结构是 ,

按照 的顺序安排材料的。(时间顺序,参观游览顺序,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

2、这个片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说明藏戏有 、

、的特点。

3、“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独句成段,是一个

,起 的作用。

七、阅读下面的句群,体会句子的条理性。

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③( )你说得对,我们就(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一定会兴旺起来。

1、请在括号内补充适当的关联词语。想一想,这段话句与句之间连起来,是因为 。

2、读文中的①②③句话,选择正确的序号。

第①句话时讲( ),第②句话时讲( ),第③句话时讲( )。

A、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B、我们欢迎向我们提出批评。

C、我们接受正确的批评。

3、这段话让我们知道,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

;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 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

课内阅读(段与篇)

一、领悟文章的表达技巧。

(一)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倒叙”是指将事情的结局或者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据“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可以是有尾到头的叙述,也可以是局部的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内容。

其中,在文章的“顺叙”部分,他采用的顺叙顺序主要有:

1、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2、按地点转换的顺序;

3、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1、《凡卡》一文的表达很有特点。运用了 的写作顺序。作者把 、、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文中以 为主,又写了回忆向下快乐的生活,这种写作顺序是“ ”。文章诉苦为主,倾诉当学徒所收到的虐待和欺凌,又回忆快乐的快乐生活,用“乐”承托,这就形成了内容和情感的 。

2、《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月光曲》都是运用了 的写作顺序。

3、《凡卡》则是运用了 的写作顺序。

4、《卖火柴的小女孩》按照顺序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出现的幻景分别是 、、、、

。说明小女孩正处于 、、、、

的困境。

二、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一)试验的精细与艰巨,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 )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 ),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 )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那一天便( )…… 《千年梦圆在今朝》

1. 按课文,在括号内填上四字词语。

2. 这段话是围绕哪两个中心词语来写的?分别是 。

3. 这段话一共 句话。其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关系是:

关系,这段话的段落结构是 结构。

4. 这段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体现了广大科技人员

可贵的科学精神。

(二)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北京的春节》

1、请给原文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 ,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体现出北京人丰收的 之情。

3、作者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 这一民俗特点。

三、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

我们在阅读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和场面的描写。

技巧指导:

1、先体会出全文或全段的大意或表达的情感。

2、再找出所要理解的句子在哪,一定要把句子放到原文中理解。

3、然后明确这句话所写的对象是什么。

4、最后结合整体写出答案。格式:这句话用了……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体现出……的……回答的句式,最好先概括后具体,亮出观点后,结合文章情节,人物的言行等内容,具体分述,。

例子:本学期三四单元练习卷阅读部分,《父亲》

请用“~~~~”画出文中对父亲语言描写的句子,这些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穿上吧,娃。爸手头紧,衣服不大好,到城里别人家笑话。要好好地学习呐!”“爸又来了。”)

答:(这部分是概括观点)这些话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关爱。(具体阐述爱的表现)父亲给“我”买新衣,担心我被人看不起;他还鼓励,教育“我”要好好学习;父亲来看“我”,只简单说“爸又来了”,足以表明父亲对“我”的牵挂,这些都是爱的情感的具体表现。(分述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的。回答这样的问题,最好能列点回答,调理就清晰多了)

(一)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十六年前的回忆》

1、“没带眼镜”和“乱蓬蓬”说明 。“平静而慈祥”体现父亲 。

2、这段是对父亲的 和 的描写,并且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突出李大钊对革命 。

(二)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一夜的工作》

(1)这句话是对周总理的 描写。

(2)“这些文件”指 ?这说明了总理的工作量 ;“写字台上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和下文的“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请颗数” 形成 。表现出总理对工作 的态度,以及生活非常 。

(3)周总理自己 ,而让别人 , 反映出总理

的思想品质。

(三)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结合上文郝副营长看书时的神态、写作背景,以及看的那本书的内容,想一想,好副营长在想的是

(四)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以及可有的“阅读链接”,你体会到什么?(同学们可以参考前面的技巧指导)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他还写了《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 )

2.家民居的特点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3.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

4、181月,居里夫人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线。( )

5、中国宋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乘火箭上天的人。( )

6、许云峰是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 )

五、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思想感情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或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把握全文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1、分析题目,抓住文章的“文眼”去把握思想。如《匆匆》一文;

2、分析中心句,从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去分析,如《只有一个地球》;

3、从主要内容分析,找出文章的主要情节,再从中抓住重点语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写人的文章从分析主要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就可把握文章的思想,如《穷人》一文;

4、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有些文章,在记叙中穿插的议论和抒情,往往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如《再见了,亲人》一文。

(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北京的春节》

1、这段的中心句是 。这个中心句在这段起 的作用。

2、这段话围绕中心,分别是从 、

、、

五个方面具体写的。

3、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

4、本文作者是 ,全文按 顺序写的,详细写了 、

、、四个部分,表达作者 。

(二)“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山:“你认识他吗?”

闫振山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好看,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十六年前的回忆》

1、从文章找到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下来。

轻松 ( ) 和缓( )

温柔 ( ) 红润( )

2、“他们想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个句子用的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用 来比喻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本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以及场面描写,写出了宪兵、警察的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找出与“工友闫振山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前后照应的句子,用“——”画出来。

六、仔细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一)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蓝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着皮带(揍、打)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处理、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拿起 )那条青鱼,拿着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戏弄)我,他们(打发、指使)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拿、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 )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 )午饭是稀粥( )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 )至于菜啦( )茶啦( )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甭)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了吧!要不,我就要死的!…… 《凡卡》

1、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并打上“√”。

2、在文中( )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打” 字除外)

4、这段话是按内容的不同来安排组织材料的,请你按内容的不同,用“/”分为四层,并写出第四层的层意:

5、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老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地体会到凡卡生活的_______________,以及当时沙皇社会的 。

6、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应该用什么语气和情感去读?请打上“√”( 低沉悲伤,高扬欢快,舒缓优美 )

(二)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放 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 奇怪)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本文段的作者是___ __ 的__ ____,他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你还读过他___ ______和_____ ____这两部作品。

2、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1)画线句子中“不过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是指她金黄的长头发很美丽。她“没注意这些”是因为:( )

①她一向很美丽。②她闻到烤鹅的香味。③她又冷又饿,只想把火柴卖出去。

(2)女孩幻觉温暖的大火炉是因为:( )

①她过惯在温暖的大火炉旁的生活。②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 ③她手里有火柴,可以点燃大火炉。

4、根据“她的一双小手……”一节内容,将下面4个词语按小女孩的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

惊喜 失望 犹豫 满足

①____ ____→②____ _____→③____ ____→④_____ ____

5、用“-------”画出描写小女孩幻觉的句子。

6、文中“哎,怎么回事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 。孟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是古代的( )家、( )家。被称为( ),与孔子合称为( )。

2、给下面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缴( ) 弗( )

3、解释带点的字词。

(1)两小儿辩斗。(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3)及其日中如探汤。( )( )

(4)孔子不能决也。( )

(5)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五

biān 蝙蝠编辑 鞭策 鳊鱼

fú 蝙蝠 扶手 仿佛 幸福 伏案 俘虏 漂浮 符号 幅员 辐射 服装 拂晓

ài 阻碍 艾草 喜爱 狭隘

二、课文内容:

1、《夜晚的实验》一文中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弄清蝙蝠夜间飞行是靠 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从而促使人们对“超声波”研究。你还知道入们受到蝙蝠启发,发明了雷达,我们要学习斯帕拉捷 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3、斯帕拉捷是(国家),他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超声波”;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英国(国家)牛顿,他主要贡献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还知道的科学家有美国(国家)爱迪生,他主要贡献发明了灯泡,在留声机、电报、电影等众多发明。

三、拓展

看了斯帕拉捷及后来人们的努力,你联想到的名言是:

1、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 ——华罗庚

6.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 篇六

(二)一、填空。

1、把一根长3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2、15×表示()。

53、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一个数十亿位上的数字是8,百万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的数字是最大321

三、解方程。1- x=0.5x-:x=0.8:10

435

四、应用题。

1、只列式,不计算。

(1)一种衣服原价128元,现在促销打八五折出售,现在售价是多少元?(2)一种衣服原价128元,现在促销打八五折出售,便宜了多少元?(3)一种衣服现在促销打八五折出售,便宜了19.2元,原来售价是多少元?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它是()位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是()。

5、():18=

8

=25÷()=32=()%

6、4时15分=()时6.08吨=()吨()千克

7、六年级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男生占全年级的(),女生比男生多()%。

8、同学们种了200棵,有198棵种活了,成活率是()%。

9、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和是48cm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是()。

10、小明有a枚邮票,小红的邮票比小明的2倍少1枚。小红有()枚邮票。

1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12、学校把150本图书按2:3的比例分配给五、六年级,五年级有()本,六年级有()本。

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21352-0.5)2.5×16×1.2527.6-(7.6-112)

8.7×6.04+87×9910×89+102-831

9×4

35512 ÷3+35 ×712(7121316+4)÷242、机械厂计划生产14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3天,平均每天生产180个。余下的要5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3、一座大桥长2512米,小华骑一种直径是80厘米的自行车通过大桥,自行车每分钟转100圈,几分钟可以通过大桥?

4、王叔叔生产零件有197个及格,3个不及格。王叔叔生产零件的合格率是多少?

5、机床厂今年生产机床1200,比去年多生产20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了百分之几?

6、从甲地到乙地,某人走了全程的3

8,离全程的中点还有1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

少千米?

7、制作一个高6分米,底面直径是40厘米的汽油桶。

(1)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6千克,一桶汽油重多少

千克?

8、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4千米,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9、小明看一本20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20%,第二天看了一些后,还剩全书的1没看。

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7.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七

关键词: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

“温故而知新” 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教学形式。 以往一年级的复习课更容易被烦琐的抄写及练习取代。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 这样的复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无聊的情绪。 因此, 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语文复习课, 在确保复习效率的同时为学生的拔节成长奠基, 是一年级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

为了让孩子在期末复习阶段同样快乐学习, 我对本册语文教材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探讨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期末复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 从而形成一年级语文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一、梳理整册教材, 有效整合资源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 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办法,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相对是呈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 没能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知识系统。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科书中包括8个单元, 其中有课文26篇, 词串识字8篇。 复习期间, 我就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 根据文本性质将课文分为:《多彩的春天》、《美丽的童话》、《五彩的世界 》、《奇妙的汉字 》及 《人物故事 》等, 每一个板块都有不同的目标站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配套练习, 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二、遵循心理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学习意志较差, 学习处在“跟着兴趣走”的特定年龄阶段, 他们的阅读取向是:凡是有兴趣的就喜欢, 就爱看爱读;凡是没有兴趣的就不喜欢, 就不爱看不爱读。 因此, 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提高期末复习的质量。

1.优化教学语言, 提升教师魅力。

研究指出:学生把“上语文课没有兴趣”列为语文学习效果欠佳的第二大原因。 学生认为上课没有兴趣, 主要是教师没有致力于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 复习期间, 一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坐不住”, 我或“以情激情, 扬波掀澜”, 或“生动形象, 巧妙设喻”, 抑或是“幽默睿智, 打动童心”。 时刻注意用语言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心灵, 开启学生的心灵。

2.进行情境创设, 卷入教学活动。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 用实例告诉人们:“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 情境创设的作用无需赘述, 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 很快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 学生的感情和思维都直接切入课文内容,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新授课是如此, 复习课更应该如此。 我们在语文复习课上创设了大量情境, 学习《多彩的春天》, 我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学习《奇妙的汉字》, 我们在智慧岛上不断“闯关”;学习《美丽的童话》我们化身童话世界里的小人儿, 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场景中徜徉, 还尝试自己编童话。

三、丰富活动设计, 提高语文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复习期间我们同样应该让学生主导课堂。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老师就需要精心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学习方法。

以《奇妙的汉字》为例:环节一:游戏识字。 老师做不同的表情, 不同的动作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字。 环节二:汉字乐园。 游戏一, 比一比谁是识字大王。 游戏二:我演你猜。 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理解 “会意字”的构字方法, 可以把它的部件合起来理解字义。 游戏三:转盘识字。 孩子先通过找朋友的方式, 组词区别一组形近字。 在此基础上, 可以选择一句说说话, 进行语言训练。 环节三:讨论说说你还有哪些巧妙的记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 》认为: 低年级学生应该 “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复习课上, 始终觉得:学习好玩, 识字有趣。 他们不仅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 更在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真正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四、改革评价方式, 考察综合素养

卢梭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 必须按它的形式去知道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教育, 才能使你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光进行语文期末复习课程的改革还是不够的, 学生还希望让考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试卷, 而变成妙趣横生的情景体验。

于是, 我将期末学科的分项考核融入一个大的情景主题, 同时将各项学科考核内容融入这种情境体验中。 通过活动体验、团队合作、任务挑战等形式,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本次期末考核以“欢乐大购物”为主题, 学生在“游戏嘉年华”中参与不同游戏, 例如:“词语对对碰”、“字形小魔术”、“我是小小故事家”、“挑战金话筒”, 等等, 获得相应的“智慧币”, 然后在“春小购物街”上进行购物活动, 购物活动主要是由数学老师负责设计不同游戏。

这样的期末课程, 旨在从学生的心理入手,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 这样的综合素质考察方式, 不仅能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合作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商务印书馆, 1978.

[2]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育人篇:235.

[3]谷生华, 林建.小学语文学习心理[M].语文出版社, 2002, 6:44.

8.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八

一、全面盘点,逐一列举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里“知己”,即学生的“学情”。而“知彼”,是指学生要攻克的对象,即学生要达到的目标,简言之,学生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如果将学生学习比作打仗,学生就是战将,教师就是参谋长,数学知识就是学生要攻克的对象(敌人)。作为参谋长的老师,要做很多工作。其中,详细了解全部“敌情”(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是参谋长必做功课。

第一,心中有目标。教师必须全面知晓《数学课程标准》给小学生制订的六年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第二,手中有“123”。即老师准备好:“1”套教材(一到六年级12册);“2”册(可以多选几册)不同版本的正版配套练习册(如配套的《补充习题》等);“3”套《综合测试》或近年本市县的《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等。

第三,“盘点”和“列举”。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总目标,以教材、练习册、综合测试等原始资料为基础,全面盘点和列举小学学段,所有数学知识点。1.可以一一列举出;2.理清知识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3.将具体的题目进行一一归类,去掉重复题目;4.同一知识的不同表达形式要保留。

第四,了解“学情”,精简“列举”。在总复习前,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几次简单的单项(或全面的)测试,了解每个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掌握得好的内容可从原来“列举”中删除,或减少分量;学生掌握不好的,可以增加分量。教师要做到: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轻重、缓急、主次、难易。为后面的总复习,做到心中有数。

二、系统梳理,重组板块

如果我们把教学比作种庄稼,那么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就可以比作是收获。总复习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的“粮”归“仓”,“草”归“垛”。

1.现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小学数学内容分成: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图形与几何(图形认识测量、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等)、统计与可能性(统计、可能性等)。优点是:简洁,便于师生把握与区分,容易形成知识块,但不利于知识间的融合。

2.按传统的数学分:概念,法则、定律、计算,文字题,操作,应用题等。优点是,逻辑性强,便于知识间区分与沟通。

3.按考试的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等。优点是: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三、精巧设计,优化建构

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真制订总复习计划,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案。在总复习中,一般情况,一节复习课后,要有一节到二节,甚至更多的练习课。在总复习的练习课中,我们应当重视题组练习的模式。

1.利用题组可以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促进知识理解。

如组织“分数意义”练习时可以用下列题组: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1)(一个物体)/(2)(一个计量单位)/(3)(一个图形)/(4)(一些物体)/(5)(数轴)/……

2.利用题组再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能力发展。

例如,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题组练习。(1)只使用一种可以解决的;(2)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策略才可以解决的。

3.利用题组进一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网络。

例如,倍、比、分数题组练习,可以贯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学校有电脑200台,电脑台数是录音机的8倍,学校录音机有多少台?

(2)学校有电脑200台,电脑台数与录音机的比8:1,学校有录音机多少台?

(3)学校有电脑200台,录音机台数是电脑的1/8,学校有录音机多少台?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让学生感悟出“倍、比、分数”本质区别与联系。而解决其中一类问题时,都可以用其他两类的思路解决。

四、体验过程,强化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复习课也不例外。我们的数学活动,应当有目的地通过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分享成果,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1.多解性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活动,共享各种思维成果。如,一题多解等。

2.易错性的。引导学生讨论、辨析活动,使学生区分真伪。如,易混易的概念等。

3.技能性的。组织学生适当练习,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如,简便运算等。

4.操作性的。指导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具体的、丰富的数学经验。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由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体会:摆、数、算,从而悟出它们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

5.合作性的。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例如,土地测量等。

6.思想性的。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思想的形成过程。例如,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圆的面积、梯形面积、圆柱体积、圆锥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推导与产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9.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篇九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

者说b能整除a。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1.3能被2,5整除的数

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

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只含有因数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

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

10.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有哪些 篇十

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 x:320=1:10

10x =320×1

x =320÷10

x =32

一、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统计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五、数学广角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整理和复习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册教材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六部分内容,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现将本册教材知识点和重难点总结如下:

一、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统计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五、数学广角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整理和复习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的数学题和答案

(1)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万位和百位上的数字都是1,万位上的数字是5,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记作约( )。

(2)5吨40千克=( )吨, 2.15小时=( )小时( )分

(3)4÷( )=0.8=( %)=( 成)。

(4)A=2×2×3,B=2×2×2×2,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 ,每段长( )。

(6)在3.14、1 、π、162.5%和1-这五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相等的两个数是( )和( )。

(7)0.2x=y,那么y与x的比值是( ),x与y的比是( )。

(8)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厘米,以它的一条直径为底边,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完成一项工程,原来计划要10天,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提高25%,实际用( )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

(10)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那么圆锥体的( )

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1)组成角的两条边是( )。

A.直线 B、射线 C.斜线 D.25%

(2)如果把两个数的积由265.4改变为2.654,那么其中一个因数就应(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扩大100倍 D.缩小100倍

(3)甲数是乙数的1---------- 倍,乙数比甲数少( )。

A.-- B、125% C.-- D.25%

(4)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量得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是4厘米,宽2.5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 )。

A.1000平方厘米 B、100平方厘米 C.1000平方米 D.100平方米

(5 如图中,甲空白部分面积与乙空白部分积相比(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三、判断题。(下面各题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5%

(1)在所有的自然数中,除了1以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2600÷500=26÷5=5……1 ( )

(3)时间一定,生产每个零件的时间和生产零件的数量成正比例。( )

(4)某班学生在达标测试中,未达标的人数是达标人数的1/24,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96%。( )

(5)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等四边形,它们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平等四边形的底一定是三角形底的1/2。( )

四、计算。共38%

1、直接写出得数。4%

2、求未知数x 4%

3、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8%

4、列式计算。7%

(1)0.8的2/3减去0.75除1/5的商,结果是多少?

(2)一个数的4/7与这个数的30%的和是12.2,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5、计算下面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5%(单位:厘米)

五、应用题。共32%

1、下面各题只需列出综合算式,不必计算。4%

(1)水泥厂去年上半年生产水泥4.25万吨,下半年头5个月的产量就和上半年的产量同样多,照这样计算,去年全年的水泥产量可达多少万吨?

(2)工人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60个,15天完成,实际完成加工任务的天数是原计划的2/3,实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2、解答下列各题。28%

(1)某学校修建校舍用去资金4.9万元,比计划节约0.7万元。实际用去的资金是计划的百分之几?(4分)

(2)电视机厂去年生产29寸彩电3.5万台,29寸彩电台数的30%正好是34寸彩电台数的1/4,生产34寸彩电多少万台?(4分)

(3)一个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2天可以完成,如果给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4分)

(4)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750千克,可以烧24天,实际每天只烧煤600千克,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天?(用两种方法解答,其中一种方法用比例解)(6分)

11.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93-0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的就是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学习的画龙点睛部分,小学六年级是对小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小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复习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不能拘泥于对旧知识点的梳理,而应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探索变通能力。鉴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对怎样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的效率进行如下讨论与探索。

一、关注学生差异,把好有效备课关,狠抓有效课堂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差异性的存在,不可千篇一律,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整齐划一的知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教师不但要承认学生的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教师应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

在分层导学中,确立:(1)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2)中等生的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3)后进生的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做好了课前的认真准备,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教学,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内。复习课应该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如学生经常出错的比例问题,总是搞不清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用法及是否是相关量,在此可以用整理、归纳等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二、复习中利用生活中的例题,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学习数学时,不仅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是看学生是否能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指导生活。所以在复习课中,习题的设计就必须与生活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发展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师举出一个老奶奶到超市给小孙子买玩具,与营业员讨价还价。营业员说“那这样,我给您打八折优惠。”老奶奶却说:“不行,你必须给我打九折,这样我才可以买”。售货员一愣后,随即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笑呢?”问题地提出,一下让学生产生了兴趣。这时教师说到,比如商场、超市、服装店等都会进行打折,而打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进行销售的。所以,在以后买东西时,你们就可以帮助妈妈计算折后的价格。紧接着,教师又提问道,如果你是商场的老板,恰巧你的朋友带了1000元,在你的商场购买物品,衣服售价500元,背包的价格是衣服的70%,鞋子的价格是衣服的80%,衬衫是的价格是衣服的30%,而朋友所带的钱不够,那你需要打几折才能让你朋友购买呢?学生纷纷讨论,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让他们感受生活中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三、精选习题提效率,落实细节

说到复习,我们很容易想到做题,但为了避免题海战,教师都要在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地挑选习题和考试题,力争每一道题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年的复习,教师应尽量做到习题少而精,让学生把每一道题都能消化理解,让每一道题都能发挥它最大的效能。筛选习题要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上、思维的发散点上、题型的变化处、习题的对比处、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如,挑选对比题、辨析题,可以使学生去伪存真,分辨形似而做法截然不同的题;选择一题多解的题,可以让学生扬长避短,发现别人解题方法的精妙,开拓自己的思路;筛选一题多果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精选了习题,详细做出每道题的批改记录,记录出每一道题有没有学生出错,错了几人,哪几个出错,这样更好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精心的讲评,目的也明确,教师在讲评时心理也一清二楚,可直接针对出错的学生,了解他们出错的原因。有时把学生的典型的错题展示出来让学生辨析,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题意和掌握分析方法,从而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较多的精力,让学生利用少量的时间收到最大的效益,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让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好。

四、复习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 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一定要注重效率,要在重温旧知、强化技能的基础上向外延伸扩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与再应用,以及对知识的拓宽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未来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学琴.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J].新课程(下),2011(03)

12.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模拟试题 篇十二

一、填空。

1、果园今年种果树200棵,活了198棵,成活率是﹪。

2、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是(),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高,它们的`体积和是48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平方米。

5、从16的约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6、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成()比例。

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8天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8、如图;一种饮料瓶,容积是200ml,

瓶身是圆柱形。将该瓶正放时饮料

高20cm,倒放时余部分高5cm,瓶

内的饮料是()ml。

9、在一副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8厘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10、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其纯药液与水的质量比是1︰50,现配制这种药水45.3千克,需纯药液()克。

二、判断。

1、千克可以写作9﹪千克。()

2、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三、选择。

1、修一条公路,计划20天完成任务,实际16天就完成了,工期缩短了()。

A、80﹪B、20﹪C、75﹪D、25﹪

2、王师傅月工资2400元,如果按规定超出元的部分,应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王师傅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20B、120C、100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成()。

A、正比例B、不成比例C、反比例

四、应用题。

1、一根绳子截去后,再接上9米,结果比原绳长40﹪.这根绳子原长多少米?

2、某车站有550吨货物,某队上午工作3小时运了330吨,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小时运完?(用比例解)

3、用方砖铺一间语音室的地面,用边长15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25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1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诗词总复习教案 篇十三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14.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十四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效率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将有所遗忘和比较生疏的知识进行梳理,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对学生学习时未能掌握的知识重新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为更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更好的基础。总复习不同于阶段性复习,对数学教师来说,总是感到总复习课不好上,因为总复习是要在短期内完成的学习,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且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全盘把握。因此,复习过程的优化,对于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尤为重要。结合笔者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总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一、正确把握总复习课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总复习中获得自信

在实际复习中,有的教师常常用优等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这这里是一个图片样做的结果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提早出现停顿或倒退现象。因此,总复习的关键是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既能满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适合学习比较困难,成绩靠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区别对待,有差异性、多样性的复习,在总复习课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更应在情感态度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自己克服复习中困难的信心,对于学习成绩靠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哪怕是一道简单的口算题,只要他们做的对,教师就要刻意的表扬他们,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对于平时上课未学会的知识,可通过总复习课重新进行学习,虽然这种“会”和“懂”来得迟,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学习的信心。

二、教师要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源泉,学生只要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兴趣,爱学习数学,那么总复习就变得格外容易。学生是总复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复习,教师就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地组织总复习。而要培养这种兴趣,教师要用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爱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心帮助他们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利用总复习,重新点燃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从而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

激励是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意志整体比较薄弱,而克服这种停顿或倒退现象恰恰需要比较坚强的意志,为此可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多措并举,运用各种复习策略,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1.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策略后选择,再设计。

4.培养习惯,减少失误策略

(1)认真检查解题时的运算符号是否规范,数字是否正确。

(2)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如人数,甲比乙多,结果算出来还变少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相差甚远……

(3)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规范计算,便于检查;

(4)题目中要求的单位、答语是否填写齐全;

(5)操作题要用铅笔、直尺等作图;

(6)解方程要写“解”,应用题要先“设”等;

(7)应用题中单位不相同、答非所问。

5.类比、“举一反三”,多元化解决问题策略

在复习学生感到比较难的题目时,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解决问题,而应类比归纳,预防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师应该“举一反三”让学生练习,深化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再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往往也能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就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可以刻意地注意再解决问题时试用解决某些问题时掌握的解决技巧和方法。

一道题目,也可以有多种解决途径。例如,一道分数应运题,可以用方程、比例分配的方法解……这就为一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有的学生能直接用算术解决这道题,有的学生可能擅长用方程解,但最终都把问题解决了。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但同时要注意寻求最优化的方法,并向学生倡导这种方法。

6.分类收集、独立解决问题策略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总复习过程中出错次数多,自己认为还未能完全做会偶尔能做对的题,自己特别喜欢的题,自己认为典型的题写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地方。学生可以做一做曾经的错题,看是否会做。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错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批注修改。

学生在复习中要会独立审题,独立思考,能自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尽量自己解决。对学困生要特别培养自己读题,自己审题,自己挖掘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不断重复的过程。

总之,六年级总复习教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努力付出。总复习策略也是因学生而异,正如生物的多样性那样,因为学生的多样性,因而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策略也呈现出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於红霞.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科学大众.

复习就是寻找挖掘出正常教学时学生没能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要重点解决。发现问题就是在复习时,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对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逐条或逐项进行梳理和排除,发现自己在前期学习新知识时未能掌握或不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将此记录下来,以待在总复习时再加以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将已学过的而自己未能掌握和未完全理解的知识在总复习课时将其当做“新”知识来学习而达到熟练掌握和完全理解可以称之为总复习课中的解决问题。

2.优先提问策略

多给中差生回答问题或到黑板展示的机会,这样便于发现他们的知识缺漏和掌握程度,以便及时查缺补漏。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也能调动中差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有一定难度,学习成绩偏下的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让其他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从而唤起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3.精讲多练策略

在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体系时,小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讲解示范,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己创建知识网络体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就不必多讲,只要讲明白就好了。总之,教师要么不讲,要讲就要讲明白,讲清楚。

15.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十五

课题:空间与图形

复习内容:第12册100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课前设计:

(一)直导课题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二)整理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3)小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网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网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

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

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2

2分米2分米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

(六)课外实践: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地下管道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都是建成圆形?

研究方法:①实地考察;②查阅资料;③请教身边的人。

16.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十六

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通过运用知识解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谈学校的体育达标情况。

出示;体育达标率为99.7%

从这个条件,你能知道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

揭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二、教学新课

(一)求分率

1、出示学校体育达标情况: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

2、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

3、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4、反馈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例如:优秀率?650(650+400+250)=5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百)分之几?

例如:优秀比良好人数多几分之几?(650-400)400=5/8

(二)求单位1或求分率所对应的量

1、把问题当成条件,根据条件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总人数1300人,优秀率50%,优秀比良好人数多5/8。

2、小组合作完成

3、反馈,并解答,想想有没有另外方法可以解答。

①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1300人,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是多少人?

130050%=650(人)(说说你的揭题思路)

②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为650人,全校有多少人?

65050%=1300(人)

③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人数650人,比良好人数多5/8,良好人数有多少人?

650(1+5/8)=400(人)(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④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良好人数400人,优秀人数比良好人数多5/8,优秀人数多少人?

400(1+5/8)=650人

4、观察这些应用题,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

①有共同的数量关系 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②单位1已知或未知

5、你认为在解这类应用题是要注意什么?

6、师小结:找准单位1的量,根据已知与未知判断方法。列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三)练习

1、对比练习

① 学校运动队有30名男队员,女队员比男队员少1/6,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多少人? 301/6=5人 (说说另外的方法)

② 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队员,女队员比男队员少1/6,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多少人? 25(1-1/6)-25=5(人) (说说另外的方法)

通过练习,你想说什么?(看清单位1,找准关系。)

2、一题多解

陈老师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前5天看了1/4,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可以看完?

你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先独立完成,不能解答时与同桌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反馈、交流

师总结:在解答时可以不用具体数量,直接用分率求,也可以用具体数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用分率求比较简单。

3、专题研究

某种股票进期走势如下

日期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涨跌

+5%

+5%

-5%

-5%

某股民用10000元炒该股,你认为该股民从13日购入到16日为止是亏还是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17.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十七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上一篇:残疾人工作者事迹下一篇:令人温暖的身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