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部门职责内容

2024-07-15

会计部门职责内容(精选9篇)

1.会计部门职责内容 篇一

目前的社会形势, 工业生产的不断扩大以及人类对森林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造成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 因此有效加强林政管理工作, 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林政管理属于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部分, 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包含林业理发在内的国家对森林资源继续管理, 另一方面则林政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涉及到的所有的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资源配置、统一管理和协调控制。

1 林政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

1.1森林资源管理

针对目前已经开发的森林资源和未进行过开发的森林资源, 林政管理部门需要对其进行统计、规划与保护, 同时针对目前的新形势做出资源更新管理的方法。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方式的创新, 针对基础性工作例如档案管理、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应尽快完善。

1.2林地林权管理

林政管理部门需要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确定可用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如果遇到资源开发与经营活动中出现纠纷的现象林政管理部门需要介入加以调解, 有效维护业内秩序, 充分保证林业资源的利用适度性。同时需要依法开展林权审核、使用等相关工作, 做好记录。

1.3林业法规管理

在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 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进行调整, 有效完善我国在林业方面的法律体系。同时需要加强我国森林资源采伐控制法律法规的宣传, 针对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需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早查处。

1.4采伐管理

林政管理部门在了解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好划拨工作。林政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采伐额度, 针对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的工作林政管理部门需要参与到管理与监督中。检查是否根据相关要求做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采伐。

1.5林业行政处罚

依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对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1.6木材的相关管理

真正做到贯彻落实国家在木材方面的管理。针对木材运输、经营加工需要做到参与并监督。甚至可以参与到对木材的经营加工等经济活动的管理中来。

2 林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特征

2.1林政管理工作的职责

随着时代的发展林政管理工作的职责内容也在发生改变。不管是在哪种大环境下, 林政管理工作必须结果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当下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的森林资源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才是真正发挥出管理的意义。

目前林政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以下:做好宣传我国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工作, 或者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宣传, 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 拟定出符合目前形势下的林政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在保证林政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的同时保证工作有序进行;真正做到贯彻落实我国制定的凭证采伐、采伐限额、经营加工等制度, 针对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需要做到联合有关部门及时处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审批流程进行林地的征用、占用;进一步提高林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感, 充分发挥出人为在林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2林政管理工作的职责特征

2.2.1复杂性

由于林业工作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林政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从实际工作中而言, 林政管理工作需要林政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生态育林知识、林业科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等等。这就需要林政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

2.2.2广泛性

林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任务, 想要有效开展林政管理工作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只要是与林业管理、林业生产经营有关的部门都需要参与其中, 积极做到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区域性较为明显的地区则需要结合外部环境与内在环境对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

2.2.3强制性

林政管理工作是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执行。针对出现违反我国林业法律法规的行为, 需要对其进行制裁与处罚。

3 提高我国林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3.1提高法制宣传效果

作为一个林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制意识, 从思想觉悟水平方面达到一个与国家同等的高度。需要做好对林区周边百姓的法制宣传工作, 向其宣传国家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战略, 提高百姓的法制意识水平。加强林政管理工作的资源配置。国家需要加强对林政管理工作的经济投入。

3.2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出现乱占林地、违法砍伐的需要做到严惩。针对农民出现的不良行为在林政管理工作人员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充分发出出其强制性特征, 针对出现无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需要进行严惩。与此同时, 林政管理部门在制定完善的保护制度的同时需要提高管理质量。针对占用林地的行为, 林政管理工作人在进行文件审批等相关工作时需要做到严格把关。另外林政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与责任, 不能够知法犯法, 不能够做出追求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4 结语

狭义而言, 林政管理工作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和谐。广义而言, 林政管理工作关系到我国的林业发展, 属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林政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工作内容与职责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从提高公众林业保护意识做起, 在加强宣传工作的同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 真正提高我国林政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存德, 师瑞峰, 马兰菊.现代生态科学与森林经理学:寻求森林经营的生态合理性[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11 (01) :134.

[2]丹珠昂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我省资源林政工作推上新台阶[J].云南林业, 2013, 17 (03) :167-168.

2.试析会计核算的内容 篇二

【关键词】 会计 核算 内容 分析

引言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确立了五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下面就对预算会计要素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关于负债表的三个要素

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一企业、非营利组织一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中特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在企业会计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1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不使用“拥有或控制”这一企业会计常用的确认标准,而使用“占用或使用”这一标准来确认资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取得的无偿性和使用的非经营性或非盈利性的特点(除了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和已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凡是行政单位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通常由政府直接提供的,而不需由行政单位用其业务收入去购买。

1.2预算会计中资产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之分。资产的限定性,是指资产的提供者(包括拨款人和赠与人)对所提供的资产规定一定的限制,拨款人和赠与人通常是以通过法规、行政命令或协议等方式对其所提供的资产附加限制,接受资产的非营利组织必须给予以遵守。从时间角度看,限定性有暂时性限定和永久性限定之分。与此相对应,其他资产可归为非限定性资产。资产的限定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特方面。

1.3非营利组织的负债主要表现为流动负债。如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主要表现为高信用的国债以及因财政周转金的融通而形成的借入财政周转金和因体制结算而形成的与上级往来等流动负债;由于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都不得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同时银行也一般只对其提供短期借款而基本上很少提供长期货款,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主要是流动负债。因而非营利组织基本不存在资本结构问题及利用杠杆作用问题,但是这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1.4预算会计中资产与负债的差额采用“净资产”称谓,这与国际通行的用法一致。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这个差额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2. 结余核算要则

预算会计中收入支出表的等式关系为:收入-支出=结余。其中,收入要素与营利组织的收入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别,而支出要素是其特有的,"结余"没有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2.1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具有以下非凡性 从性质看,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营利;提供产品或劳务等活动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决定,甚至无偿提供或免费服务。即非营利组织就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取得较低的收入或者甚至不取得收入;政府拨款一方面是为非营组织的存续发展,另一方面含有补贴性质。即有些拨款属于对低价格、低收费服务的一种弥补。从口径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是大口径的而完全不同于营利组织小口径收入概念。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仅包括业务收入,还包括投资利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性的各类拨款等。

从限定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之分。如,接受的捐款,若捐款人关于这笔款项有规定的使用要求或期限,那么这笔接受的捐赠收入就属于限定性的收入。

2.2非营利组织的支出要素在设计上,需要与收入要素相配合。同时支出与企业会计的费用相比在许多方面有非凡性。

从功能和目的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

从口径看,与收入的大口径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是大口径的。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狭义费用),还包括资本性支出。

从限定看,与限定收入与非限定性收入的区分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可分为限定性支出和非限定性支出,这也是资财提供者的规定要求使然。

从成本核算看,非营利组织的产品、劳务、项目等,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可以另外单独核算处理,这并不否认支出要素的内涵与外延。

2.3结余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口径与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口径有着明显的差别。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与企业利润相比,有着明显的非凡性,主要表现如下:①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通常也有差额,这个差额并不表现为利润(或亏损),而表现为结余(或负结余)。但非营利组织并不追求这个余额,而是客观以予以反映,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②在性质上,非营组织的结余表现净资产的变动,其属性为净资产,而企业的利润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③企业利润存在分配问题并且(正)利润必须履行纳税义务。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一般不存在分配问题。非营利组织正结余不需履行纳税义务,负结余实质上是对净资产的冲减。④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而企业利润表现为贷方余额。⑤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只分。限定性结余是限定性收入与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非限定性结余是非限定性收入与非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

正因为如此,結余是否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立会计要素,存在不同观点。

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如同企业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企业“损益表”的基础一样,收入、支出和结余三要素构成了预算会计的第二等式:收入-支出=结余,可以作为“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以系统完整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及其结果。而且关心非营利组织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当然希望能提供有关结余的信息。

不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其一,结余的本质属性为净资产,其作为独立要素的经济意义不大。其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重要的是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结余作为一个要素,平时无法反映出收支结余情况的真实结果,即没有实际的内容。其三,结余作为预算的执行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贷方余额,也可能是借方余额。那么连余额的方向性都无法确定,作为要素是不合适的。当然,最终结余没有作为独立要素。而实际上,不将结余作为独立会计要素并不影响预算收支以及结余的核算和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

小结

3.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篇三

一、战略环境分析

环境对企业发生双重的影响, 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活动, 甚至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迅速反应。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实施的会计信息, 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信息, 而且还包括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对诸如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等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 其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使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二、战略目标的制定

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竞争的目标, 需要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企业应在哪些市场竞争?要与那些产品竞争?如何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其竞争目标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是保持较高的竞争地位还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职能战略目标所要明确的是, 在实施竞争战略过程中, 公司各个部门或各种职能应发挥什么作用, 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与内部搜集各种信息, 提供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三、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会计关注的焦点, 它是对一个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战略成本管理主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 通过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等方法, 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最终实现以相等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价值或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顾客价值这一长远目标, 逐渐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1、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范围是对整个经济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

所谓寿命周期成本由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在企业内部及其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 具体是指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物流等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广义的寿命周期成本还包括消费者购后发生的使用成本、废弃成本等。战略管理会计的立足点应是广义的寿命周期成本, 这是由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所决定的。其次, 未来的经济时代是一个用户至上、充满个性化的时代。生产上的突出特点是多品种、少批量和随机性, 以满足日趋个性化的市场需要。因此, 一切以用户的需要为准绳, 将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又一个重心。

2、战略成本管理是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的统一, 是技术与经济的统一。

成本是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逐步形成的, 它具有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特性, 即每一个员工都是成本产生的能动因子, 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在形成成本, 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是成本产生的载体。不同的是战略成本管理部门是以不断变动的数字形式来反映企业的成本运动情况, 全体企业员工、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是以物流运动的形式来间接反映成本运动。但成本运动是第二性的东西, 是物流运动的价值反映, 因此, 成本控制的主体应是企业全体员工, 其落脚点是每个生产经营环节, 战略成本管理部门则起着反映、协调、揭示的作用, 但这种反映、协调、揭示应侧重于事前和事中。其次, 在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管理中, 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战略成本管理人员和设计开发人员必须紧密配合。因为, 如果设计开发人员了解了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了解了自己设计的每个功能可能对企业的生产、销售、使用带来的经济影响, 他就会自觉地在功能性与经济性之间做出最优的选择, 从而有可能设计出不仅用户满意也适合企业经营能力、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产品来。因此, 战略成本管理注重对产品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 并实行成本规划和产品设计的一体化管理, 以便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 (表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戴尔公司的案例可以对其进行更直观的了解, 但没有一个公司的成本管理可以涵盖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 此处的案例也只是体现了战略成本思想的几个方面, 但也足以给人启示。

案例:戴尔公司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为了获取成本优势, 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目标, 戴尔公司建立起高效率的供应链。在供应链体系中, 戴尔公司通过尽可能消除所有“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尽可能提高其运作效率, 并减少其资源的占用和消耗, 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优化“价值链”, 使企业在开源节流方面取得了强于对手的优势。目前, 戴尔公司全球的每一个工厂的每一条生产线, 一般情况下包括手头正在进行的作业在内, 物料库存量只保存相当于大约5个或6个小时的出货量。以戴尔中国公司为例, 供应商所在的厦门象屿保税区距离戴尔厂区仅10分钟路程, 供应商可随时供货。这不但加快了工厂的运行周期, 而且减少了库存空间并可代之以更多的生产线。戴尔公司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确地安排准点生产, 是因为它拥有一个组织严密的供应链网络。DELL公司高级副总裁迪克·亨特指出:“优异的财务业绩源于DELL公司效率超乎寻常的供应链。”物料成本在公司的运营收入中大约占74%, 这笔费用中只需下降0.1%, 其效果就远大于提高劳动生产率10%, 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使得供应商已被真正纳入戴尔公司的经营体系之中, 适时供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原料库存, 这点在IT行业非常关键, 原因在于物料成本每周下降大约1%。

按单生产使戴尔公司实现了“零库存”的目标。直销的精髓在于速度, 优势体现在库存成本, 特别是计算机产品技术更新迅速, 价格波动频繁, 库存成本因此被称为PC行业最大的“隐形杀手”。戴尔公司的库存量之低是业内闻名的。目前, 戴尔公司的库存相当于天约五天的出货量, 而其竞争对手的库存量则相当于30天、45天, 甚至90天的出货量。如前所述, IT业物料成本每周下降大约1%, 反映到产品的底价上, 戴尔公司拥有至少3%的物料成本优势。

戴尔公司按单生产的模式, 都以顾客的需求来调整产品的结构, 组织生产过程, 达到给顾客满意的生产系统。DELL产品均是按照顾客需求定制而成, 从接到订单到成品装上车, 平均只需36个小时。戴尔公司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便捷的现代通信手段和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络, 使大规模定制生产得以完美实现。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生产设备使工厂比较容易地快速调整装配线, 条形码扫描仪使技术人员能够跟踪每一个零部件和产品, 数据库现有的数万亿字节的信息使数字打印机可即刻改变不同产品的包装说明, 先进的后勤和供货渠道管理服务使其在密切协调制造和销售的同时还保证了较低的成本。先进的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顾客个性化需求, 由此带来了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不断提高。

四、经营投资决策

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战略提供各种相关、可靠信息, 因此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 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它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

1、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摒弃建立在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基础上的量—本—利分析模式, 采用长期量—本—利分析模式, 以企业的产品成本、收入、销量呈非线性关系, 在固定成本变动及产销量不平衡等客观条件下, 研究量—本—利之间的关系。

2、长期投资决策方面, 应突破两个传统投资决策模型中的假定:资本投入集中在建设期内, 项目经营期不追加投资;流动资金起初一次垫付, 期末一次收回。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 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 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信息。

五、人力资源管理

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 并采取一定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成本, 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其中, 重要的一点是公司的组织结构。以戴尔公司为例,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缩短了其高层管理者和顾客之间的距离, 从而得以直接快速地把握顾客的体验和感受。此外, 它还能为内部组织成员的自我完善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 能较好地满足人本主义管理的组织要求, 顺应了当今企业管理发展大潮的需要。“戴尔公司最大的威胁并不是任何竞争对手, 员工才是我们最大的威胁与资产”, 迈克尔·戴尔认为优秀的人才与学习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无价的竞争优势。秉承“直接模式”的坚定信念, 戴尔公司寻求的是“未来型”人才, 不光是看应聘者是否具备填补“空缺”的才能, 而是根据他们成长与发展的潜力来决定。此外, 以股票期权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也积极地将员工人利益同公司的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 更增强了员工“加入戴尔, 就参与了一项很伟大、很特别的事业”的自豪感。

六、风险管理

市场充满了风险, 企业也就随时面临风险。风险与报酬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 即风险越大报酬也越多。但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 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 战略管理会计应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回避可能的风险, 包括从事多种经营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客户或供应商过于集中而导致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 以便从战略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七、战略性业绩评价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 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 并且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传统管理会计一般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 存在一定的缺陷:投资报酬率以一定期间的会计收益为基础计算, 作为考核指标极易导致决策者的短期行为;投资报酬率只是对结果的考评, 难以实现对过程的控制。实际上, 企业利润是否稳定, 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 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实践证明,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 仅仅依靠传统管理会计已大大落后于时代潮流。因而需要审时度势, 使管理会计站在战略的高度, 面对全球以取得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来分析和探讨问题。战略管理会计是传统管理会计发展而来的, 前者克服了后者的一些缺陷, 是后者的补充与延伸。它们两者:一个是战略, 一个是战术,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战略管理会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它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摘要:战略管理的兴起、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至今没有形成定论。本文从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目标制定、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和战略性业绩评价等七个方面阐述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彭明生.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广西会计, 2000.7.

[2]蒋尧明.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99.1.

[3]李来儿.现代管理会计,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4]布拉米其, 比姆尼.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5]毕波.战略管理会计挑战传统管理会计, 财会研究, 2001.7.

4.会计部门职责内容 篇四

摘要:本文以永泰县气象局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对永泰县气象局直至整个福州市气象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反馈基层气象台站业务改革的疑难点,以期达到改革有序开展的目的。

关键词:气象部门;基层业务员;思考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62

1基层业务台站现状(永泰县气象局为例)

永泰县气象局目前拥有在编职工11人,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1名,纪检员1名,气象台6人,服务中心2人,除一人外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含继续教育)。其中主要业务值班人员为气象台6人,目前仍采用预报3人、测报3人的分别轮班模式,现正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综合改革中要求的综合业务岗靠拢。

2基层台站业务改革举措

2.1制定相关办法

先后制定(修订)下发《福州市气象部门基层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职责》、《福州市气象部门基层台站预报服务、观测保障业务流程》、《福州市气象部门基层综合气象业务岗位值班制度》、《福州市气象部门基层台站业务学习制度》等相关文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办法开展业务工作,使基层业务改革有据可依。

2.2加大培训学习力度

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相关会议、视频、网络业务培训,派遣县局新进业务人员到市气象台参加为期3个月的业务跟班学习及南气院为期半年的非气象业务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局内学习,每周二召开业务学习,并鼓励、引导、督促职工个人开展业务能力自我学习。

3基层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预报服务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县局气象预报的精准性、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与覆盖率以及服务产品的针对性距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一是早期县局把精力集中在观测和防雷服务上,对预报服务重视不够;二是县局缺少专业预报服务人才;三是省、市局对基层台站的业务技术指导不足。

3.2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

一是编制不足,永泰县气象局编制只有11人,随着社会对基层台站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新平台、新业务的不断拓展,业务压力越来越大;二是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职工老龄化严重,老同志对于新业务、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慢;三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人员几乎都是非专业毕业生(仅有一名为应用气象专业)。

3.3业务人员需承担其他工作分散精力

县局业务值班人员偏少,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兼财务、党建、文明、办公室、群众路线材料上报等与业务无关的事情,几乎得不到休息,压力极大。

3.4气象灾害的社会管理能力薄弱

县局对大风、暴雨、低温冰冻等气象灾害的社会管理意识不强、能力较弱。前期关注重点在气象观测,自身对社会管理经验不足,忽略了由基本观测业务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的过程,想要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和社会公众认可,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4针对县级业务培训的意见建议

针对县级基层台站现状,短时间内想要提高业务人员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面向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基层预报员大气科学相关专业人员较少,培训较为吃力,需要更为贴近实例应用、本地应用方面的基础培训;基层台站人员较少,值班等业务压力较大,无法保证培训时间;建议培训课程安排在汛期以外的时间,这样更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建议加强对基层科研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建议在培训前事先划定培训范围,给参加培训者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建议新进预报员、非气象人员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展培训。

5对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改革的问题和思考

5.1问题

5.1.1综合业务岗的岗位职数核定问题 测报业务改革后,一般站与基本站工作量没有区别,岗位职数的核定是否应该一样;县级业务压力越来越重,新业务、新平台层出不穷,专业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相关任务以后有可能增加,岗位职数的核定应从长远考虑。

5.1.2基层业务改革以后,统一设为综合业务岗,要求一岗多责,对业务人员的要求较高,短期内难以实现 综合业务岗是改革的大方向,大轮班是一种模式,年轻人善于学习更容易适应,但有些测报人员年龄偏大,学习新的岗位知识偏慢,所以年纪大的测报人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

综合业务岗虽然只有一个岗位名称,但包括预报服务、综合观测和信息保障三个部分的工作,这三种工作性质不同,保障有时候要出去维修维护,单纯的大轮班会出现岗位职责间的矛盾。

从人员的素质看,很难要求每个人什么都会,要一个人什么都做、什么都会,有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如果有侧重会更好。

5.2对策与建议

业务的综合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区别开展,可以采用全部综合与部分综合相结合的方式。初期对岗位适当降低,资格证考试条件放宽,允许专业有所侧重。具体值班安排由县局自己把握,可安排两人值班,配班方面注意两人间专业方面的互补。

改进县级预报人员参加会商的方式,提高会商效果,加强省市级对县级预报服务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县级预报人员对预报资料的应用有选择性,市局要对各类预报资料进行一些过滤与精简,让县级预报服务人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市级先制定综合业务岗的执行方案,并着手开展相关的岗位学习与培训工作,除了集中培训外,还可以通过到市台跟班学习或者工作交流等方式来提高。

5.注重实践完善高职会计教学内容 篇五

关键词:实践完善会计教学

1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适应未来市场变化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实习),应该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提高记账、算账、报帐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从事财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用人单位招聘高职学生并不是他们他们从事学术研究或新产品开发而是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因此,用人部门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看专业技术水平能否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可见,“职业性”和“应用性”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则。从培养目标来看,它不同于培养学术性人才的传统普通高等教育。其重点在于突出实践能力,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宗旨,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上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其最终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注重实践完善高职会计教学内容

2.1关于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会计法》的宗旨。除了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当局,会计人员应接受会计法制教育外,培养未来从事会计工作建设者的高职会计教育也应加强会计法制教育。学生通过讨论会计法规,可以系统了解会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对《会计法》等会计法律法规有较全面的认识,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摆脱会计人员被动实施法律法规的状况。增强执法的自觉性,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树立良好的会计形象。会计职业道德是保证和促进会计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约束力量,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人的其他道德品质一样,一般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加以具体的引导和启发,进行持久的宣传和教育,新修订的《会计法》的实施及目前实行的会计改革,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进而进行账务处理及会计核算。这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规的未来贯彻者,因此必须德才兼备。

2.2实践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会计教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会计模拟实习来完成的。通过对会计模拟实习的操作,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从而加强对所学会计理论的理解与认识,完善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会计模拟实习的内容涵盖了会计操作的全过程——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从日常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到编制会计报告、年终结帐。它无疑是对每一个学生所学会计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会计模拟实习要突出综合性、完整性、超前性和系统性。以一个模拟企业的特定会计期间为范畴,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股份制企业为背景,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前瞻性与市场经济的变化相配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对企业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后从事财会工作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2.3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3.1建账、登账和对账高职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的,虽然已学习了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但一说到让大家建账,很多同学还是不知道从何作起,这时我们教师就应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和同学们一起来作。建账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在模拟实习中发现,同学们对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登记,这样重要的问题已经记忆模糊了。因此,我们就需要复习一下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2.3.1.1账户的统驭和从属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都是用以提供会计核算指标的,但从其提供指标之间的关系考虑,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可称为统驭账户;明细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可称之为从属账户。对具有统驭与从属关系的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来说,两者所核算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只是繁简程度有所区别。它们提供的资料相互补充,即总括又详细地反映相同的经济业务。从数量上看,总分类账户金额的借方合计、贷方合计和余额应当和它所统驭的所有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合计之和、贷方合计之和、余额合计之和保持相等。

2.3.1.2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由于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反映的内容相同,因而保持总账和明细账记录的一致是记账工作的一条重要规则。虽然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总括指标统驭着明细分类账户,但在账务处理上,它们是平行的关系,应当进行平行登记。因此在建账时,除了建总分类帐之外,还要建明细分类账。搞清两者的关系,建账时的一些问题就随之解决了。后续的登账工作也会很顺利。在建账时要登记起初余额,所以平行的要点务必掌握。即:首先,登记的会计期间一致,对于每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要在同一会计期间在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其次,登记的方向相同。如果在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借方,在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也应登记借方,如果在总分类账户中登记贷方,在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也要登记贷方。再次,登记的金额相等。记入总分类账户中的金额必须与各个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现以“原材料”和“应收账款”两个账户为例,说明总账与明细账的建立及期初余额的登记。

某公司“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月初余额如下:

甲材料300吨,每吨200元,明细账户借方余额60000元

乙材料900公斤,每公斤20元,明细账户借方余额18000元

原材料总账借方余额78000元。

甲工厂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5500元

乙工厂明细账户贷方余额4000元

应收账款总账贷方余额

9500元

根据上述月初余额资料,要建“原材料”和“应收账款”两个三栏式总账。同时在原材料明细账中建“甲材料”、“乙材料”两个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建“甲工厂”“乙工厂”两个三栏式的明细账。并将起初余额按要求登记入账。对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就按记账凭证登记到以上所建的总账和明细账中。据建账后所平行登记的结果表明:其一,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等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期

初余额之和。其二,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等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之和。其三,总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等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发生额之和。其四,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等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

根据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的有关数字必然相等的关系,可以采用相互核对的方法来检查账簿登记是否正确、完整、如果有关数字不等,表明账簿登记有差错,必须查明原因,加以更正。为了便于核对,可以根据某一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分别编制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表。

2.3.2错账的更正由于记账差错的具体情况不同,更正错账的方法也不同,一般常用的更正错账的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等三种。①划线更正法记账凭证正确,在记账或结账过程中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有错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如将就6300错写成6800,整个数字全部用红线划去,在再红线上面空白处用蓝字写6300,予以更正。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如凭证中的文字或数字发生错误,在尚未登账前,也可用划线更正方法更正。②红字更正法在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科目或金额发生错误时,可以用红宇更正法进行更正。具体做法是:更正时,先用红字金额,填写一张与错误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在摘要栏中写明“更正某月某日第×号凭证的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记入帐,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然后,在用蓝字重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登记入账。③补充登记法在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中应借、应贷科目虽无错误,但所填写金额小于应填金额时,应按照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用蓝宇填写一张记账凭证,以此补充登记入账。这种更正错账的方法叫做补充登记法。学生在实习登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应该根据不同情况,用以上三种方法进行更正。

3注重实践与时俱进

6.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方法 篇六

一、会计过程及其质量特性

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 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会计产品就是会计活动过程的结果, 包括硬件产品 (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 、软件产品 (如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等) 、服务产品 (如会计政策询问、会计文明服务等) 。

会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生产过程, 它是会计人员运用设施设备 (计算机、软件) , 根据生产加工标准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 对原材料 (会计原始凭证) 进行加工制造 (确认、计量、记录) , 生产出符合顾客 (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银行、证监会、股东、职工等) 需求的产成品 (会计报告、会计信息等) , 这同时也是一种服务过程。会计质量是在会计过程中形成的, 是会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企业会计质量具有如下特性:

(一) 会计过程的质量

会计工作都必须经历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确认和计算、编制会计报告等过程, 而过程的每一阶段又是过程的子过程。会计质量就是在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会计过程都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因此, 应当强化会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 会计产品的质量

会计产品就是会计过程的结果, 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会计信息等, 是顾客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载体, 影响到顾客对会计的满意度, 因此, 应当强化会计产品的质量控制。

(三) 会计资源的质量

会计工作需要一定资源条件支持, 包括设备配置、人员配备、人员培训等, 由于这些资源条件与会计之间的整体关联性, 一项资源条件缺失, 可能破坏其他工作。因此, 应当强化会计资源的质量控制。

(四) 会计服务的质量

会计服务是会计人员在与顾客的接触中的活动, 包括政策宣传、业务咨询、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办事效率等, 优质的服务可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因此, 应当强化会计服务的质量控制。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 质量管理就是过程管理, 将企业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会计中, 就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界定, 确定各个过程由哪些工作组成, 明确规定对各个过程中管理的内容、职责和权限, 确保各个过程都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按照过程管理思想,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 资金预算的会计控制

在资金预算业务中, 主要对以下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

1.预算编制控制, 从各种资金支出的绩效出发, 分析各种资金支出的必要性, 确定资金预算规模。

2.预算执行控制, 赋予各级领导预算执行责任和权利, 认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检查, 制止超预算或者无预算现象。

3.预算预警控制, 对于接近预算限额临界点的, 要及时发出预算警示, 同时暂停资金支出。

4.预算绩效控制, 认真开展预算执行效果考核, 分析差异原因, 明确责任归属,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二) 货币资金的会计控制

在货币资金业务中, 主要对以下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

1.岗位牵制控制, 确保会计和出纳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有关货币资金业务应当由两人以上分别管理, 不能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全过程。

2.授权批准控制, 对每一笔货币资金收支, 严格按照管理职责和授权权限审批办理, 防止越权审批和办理资金收支业务。

3.票据印鉴控制, 各种票据要在票据登记簿中进行记录, 各种会计印鉴由两人以上分别管理, 防止盗窃、盗用、丢失现象。

4.盘点清查控制, 出纳人员应当做到日清月结, 认真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 核对开户银行账存数, 并与日记账余额和计算机内的数据核对相符, 保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 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

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中, 主要对以下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

1.请购与批准控制, 各种材料物资采购, 应当由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 严格按照管理职责和授权权限审批办理, 防止越权批准采购货物。

2.采购与验收控制, 各种材料物资采购, 应当由采购供应部门统一采购, 大宗采购实行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 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验货, 防止擅自采购和财产损失。

3.采购付款控制, 所有材料物资货款, 严格按照管理职责和授权权限审批办理, 防止越权批准支付货款。

4.质量保证金控制, 在支付货款时, 应当扣留货款一定比例的余款作为质量抵押金, 在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期满后方可结清。

(四) 工程项目的会计控制

在工程项目业务中, 主要对以下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

1.工程施工与付款控制, 根据工程进度付款, 严格按照管理职责和授权权限审批办理, 预防不按工程实际完成进度和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

2.工程验收与决算控制, 在工程项目竣工后, 认真按照合同进行验收, 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经过企业审计部门或者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确认后, 才能进行工程决算款的支付。

3.工程移交使用控制, 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 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尽快投入使用, 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

4.工程质量保证金控制,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 应当扣留工程款一定比例的余款作为质量抵押金, 在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期满后方可结清。

(五) 成本费用的会计控制

在成本费用业务中, 主要对以下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

1.成本费用标准控制, 制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费用定额标准, 明确规定各种费用开支的界限, 作为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依据。

2.成本费用审批控制, 各种费用消耗和支出, 严格按照管理职责和授权权限审批办理, 防止越权审批、超越标准审批和手续不齐全的费用开支。

3.成本费用责任控制, 企业各级行政领导是费用开支审批责任人, 书记是费用开支监督责任人, 工会主席是费用开支审查责任人, 共同对各种费用开支的合法性、效益性承担责任。

4.成本费用绩效控制, 认真开展成本费用绩效分析, 查找差异原因, 确定责任归属, 采取积极措施纠正不利差异, 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六) 销售与收款的会计控制

在销售与收款业务中, 主要对以下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

1.销售业务控制, 认真开展商品定价论证, 制定并执行商品价格、折扣政策、信用政策、付款政策等。

2.收款权限控制, 明确会计机构的收款职责和权限, 统一收取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销售款项。

3.收款票据控制, 对销售过程中的合同、销售通知单、发货单、运货单、发票等进行监督控制, 防止篡改、隐匿、销毁合同和各种票证。

4.应收账款控制, 按照购货单位设置应收账款台账, 全面反映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情况, 及时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采取各种方式催收各种时间阶段的应收账款。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 质量管理就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管理, 有助于提高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性。在会计中, 就是识别影响会计目标的关联过程及其内在关联性, 确定各个过程的流程、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 以最有效的方式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果。

按照系统管理思想,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 会计岗位控制方法

会计岗位控制, 就是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 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 确定业务规范、工作程序、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明确总会计师、财务处长 (科长) 、会计 (材料会计、资产会计、成本会计、往来结算会计等) 、出纳、稽核及其他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形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会计岗位控制机制。

(二) 会计授权控制方法

会计授权控制, 就是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和人员的审批范围、责任、权限和程序, 严格按照管理职责和授权权限审批、办理经济业务, 形成职责、权限和程序监督制衡机制。

(三) 会计流程控制方法

会计信息流程控制, 就是建立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规程, 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工作程序,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会计文档传递、存档、保管和利用程序, 会计工作交接程序,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追究程序, 形成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内在制约机制。

(四) 会计保全控制方法

会计保全控制, 就是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直接接触财产, 现金只能由出纳人员管理, 其他人员不得接近现金, 各种实物资产只能由保管人员管理, 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仓库和接近实物资产, 采取财产记录、财产保险、账账核对、账实核对、清查盘点、清产核资等措施, 形成财产安全监督机制。

(五) 会计风险控制方法

会计风险控制, 就是对会计工作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充分识别, 确定主要风险和重大风险, 明确各级人员风险责任,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使会计人员所冒的风险能够控制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 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先警示, 以防患于未然, 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形成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六) 会计绩效控制方法

会计绩效控制, 就是建立岗位工作报告制度, 会计人员定期报送岗位工作报表, 提供经济业务处理情况, 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状况, 反映经济业务重要信息, 采取措施制止和纠正错弊, 形成会计绩效机制。

摘要:本文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 结合企业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实际, 阐释会计过程及其质量特性, 论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会计控制,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志坚, 张伯坚, 丁炳山.2000版ISO9000服务行业实践指南·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7.会计部门职责内容 篇七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影响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从2006年2月, 国家财政部发布39项企业会计准则起,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逐渐建立, 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主要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内容构成:

一是基本准则。基本准则阐述整个准则体系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和指导作用, 主要规范了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及财务报告等内容。

二是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制定, 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具体规范, 共有38项, 其中新制定的22项, 修订以前的16项, 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三类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与计量, 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收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或有事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特殊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处理, 如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等;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等。

三是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重点难点内容提供的操作性规定, 主要包括具体准则解释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

以上三项内容既相对独立, 又互为关联, 构成统一的整体。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以下简称“新准则”) 涵盖了目前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 奠定了我国企业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新准则与原会计准则制度相比有很多变化, 这对我国会计教育及深化会计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原有的基础会计内容也应做相应的改变, 以适应会计理论及实践的要求。本文仅就新准则对会计基础教材内容的影响进行探讨。

二、新准则对基础会计学内容的影响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 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基本理论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对象及要素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借贷记账法及其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连接这些方法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 新准则对基本理论的影响。

新准则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影响相对较大, 基础会计理论部分应将新准则的内容整合进来, 主要应包括:

(1) 财务报告目标。新准则在基本准则中明确提出了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是会计目标中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协调的体现。基于以上规定, 会计基础教材也应增加这一重要内容, 使初学者明确会计是做什么的, 明确会计目标的两种基本观点,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会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及专业素质等, 这样不仅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指引了方向, 也为更深入学习会计知识奠定了基础。

(2)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新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即会计的基本假设) 基本没有作修改变动, 仍然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在会计分期假设下,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新准则对原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作了修改完善。原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为12条,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要遵循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谨慎、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重要性原则。新准则将它们分成了两部分, 其中4个关于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 即历史成本计价、配比、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原则放到了会计假设之后, 作为一项会计核算基础要求, 属于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 层次较高;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在此和后面的利润要素部分阐述其原理;取消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历史成本作为一项计量属性加以规范, 置于新增的计量属性内容之下。

新准则将其余原则进行了增并调整, 改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共8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3)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新准则仍然将企业会计要素规范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 但做了一些修改。对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了部分调整, 例如:“收入”定义增加了“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定义增加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等内容。

原教材对这六个会计要素的定义重点放在各会计要素的分类上, 而新准则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一些合理内容, 更加突出了经济利益的流动, 突出了会计要素定义、确认条件及列报等内容。如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 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及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以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使以“经济利益”为主线的各会计要素更加明确, 易于理解、把握。

新准则强调了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因此, 增加了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内容, 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 比如对“资产”的确认, 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 并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等等。

会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 即在确认的基础上确定金额。会计计量属性, 是指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的标准, 原会计基础教材对此未做明确规定, 新准则增加了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有关内容, 明确提出“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 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确定相关金额”。

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 规定的计量属性有五个, 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并且做了明确说明, 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新会计准则修改的重点。这使得会计计量属性更加丰富, 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会计计量属性多元化的要求。

2. 新准则对会计方法和技能的影响。

“会计科目与账户”部分, 新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列出了156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 总数多于原科目数, 是在原有科目基础上做的变动, 如:删减少量科目, 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 (因此,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中的“跨期摊提”一类可以取消) , 又增加了部分新科目, 如增加了一类新科目“共同类”, 以及特殊业务的新科目等。

有些会计科目名称、范围和账务处理方式也进行了部分调整。科目名称:如原“现金”改为“库存现金”;“短期投资”改成“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科目名称、范围和账务处理方式变动:如原“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取消, 改为“应交税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取消, 换成“应付职工薪酬”等。

“财产清查”部分, 在对清查结果处理时, 对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做了改动, 改为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为过渡, 盘盈差额入“盈余公积”或“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财务报告”部分, 财务报告具有特殊作用, 新准则强调了它的地位, 基本准则单独规定了财务报告一章, 具体准则大都规定了披露要求, 这些披露要求与报告类准则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在构成内容中, 原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构成, 而修订后的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财务状况说明书”, 而更注重附注的内容, 规定附注应当提供充分、详细、及时的补充信息;财务报表中,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项目名称等, 因为会计科目等的变动做了相应改动;另外, 主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 (股东权益) 变动表 (年报) , 现金流量表由年度编制改为中期编制等。

原会计基本原理, 如会计恒等式不变, 其它的会计核算方法, 如借贷记账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等内容不变。

3. 新准则对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的影响。

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 实际上是借贷记账法在这一过程中的简单应用, 为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基础会计教材这一部分内容需要进行调整的有:

资金筹集业务核算:“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有一点变化;另外, 对债务筹集资金核算时, 由于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 在预计借款利息时, 改为借记财务费用, 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供应过程核算:名称变动的有:“物资采购”改为“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生产过程核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取消, 改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全面核算;删去“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两账户的内容。

销售过程核算:这一过程科目名称改动较多, 如:“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发生的教育费附加, 改为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财务成果核算:财务成果的形成, 主要是净利润的计算, 其中主要是营业利润的计算变化较大, 涉及一部分老科目 (如期间费用) 和新科目, (如“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等, 另外“所得税”科目名称改为“所得税费用”。

总之,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又考虑了中国的国情, 它的全面实施必将有效地规范我国的会计工作, 全面提升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教材应依据新准则, 进一步完善、充实会计基础知识, 全面更新有关内容, 使其紧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为培养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0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6) .人民出版社, 2007

[4].毛志忠.刘天明.基础会计学.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

8.会计部门职责内容 篇八

关键词:民办高校;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93-02

目前,会计专业成为我国高校开设最为普遍、规模巨大的专业之一。随着我国大中专院校及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数量的不断增多,加上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求逐步提高,民办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严峻挑战,以往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该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一、民办高校及《会计基础》课程的概念界定

本文所探究的民办高校,仅指开展普通高等教育、并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本专科)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院校,不包括开展非普通高等教育的民办院校及其他民办教育机构等。《会计基础》课程也仅指本科层次的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或称《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原理》等。

二、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

1.以培养“研究型会计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是部属重点财经高校,其培养模式通过浓厚的理论研究学习和对我国会计理论深层次的探索,培养学生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专业视野,但对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2.以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他们以培养高级职业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该模式是轻理论而重实际操作,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很快适应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工作,但缺乏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往往是“用”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3.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

该培养模式既注重系统的理论教育又重视实践操作,培养的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熟悉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是“用”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综合素质较高、以实务操作为主的会计专业人才。

近二十年来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催生了一批民办高校的发展,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来支持我国经济发展。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理所应当是“应用型会计人才”, 培养的是介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普通本科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和高职高专比,更强调分析问题、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三、民办高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总体呈现两大阵营。

1.以岗位技能为主的实务操作内容体系

一部分民办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基本业务技能,对于理论的讲述非常简略,采用的大多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和业务操作说明书性质的自编教材。

2.以会计学科为主的基本理论内容体系

另外一部分民办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设置恰好相反,主要深入讲述会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基础知识,对于实务操作的内容也只是通过口头讲述,比如: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并编制记账凭证,如何登记账簿,如何对账和结账等等。实务操作的内容最多也就是让学生做书面作业。学生学习完《会计基础》课程后大脑中形成的全是抽象的概念。这种内容体系选择的多是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会计类教材。

四、民办高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上述明显可以看出,民办高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脱节,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质量不能很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没有将基本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实践有效结合

(1)基本理论的介绍过于抽象,不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由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作为课程内容载体的教材过于抽象的理论描述有悖于人类认识事物所遵循的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规律,不利于学生理解,所以,情景式和体验式的内容安排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教材没有从会计职业、岗位的角度来介绍其具体内容,而是单纯从会计学科的角度来介绍,理论性极强,晦涩难懂,且内容多而全,没有突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理论“必需、够用、突出实用性”的原则。

(2)业务技能的训练薄弱,不能满足工作实践的要求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基础会计》课程主要是理论教学,也有一部分院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但也基本停留在做习题上,没有把会计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实物资料的认知、操作放到实践教学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忽略了基本理论对实务技能的支撑作用

部分民办高校完全按照岗位技能的要求定位,过分强调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潜在作用,结果培养的会计人才只懂实务操作而不懂理论,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内容设置针对性较差,没有与职业资格考试很好融合

目前,国内的会计职业资格分为三类,即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注册会计师资格(CPA)。由于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会计人员是否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甚至注册会计师资格;同时,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非常重视实用性。因此,考证已成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学校学历教育的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主次性,没有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很好融合,不利于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3.缺乏特色和创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民办高校的生源与公办院校相比底子比较薄弱,民办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定位自身会计人才培养的层次。首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培养的差异性;其次,课程内容设置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富于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掌握较完整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

4.教材缺乏“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特色

目前民办高校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大多采用重点大学编写的或按照重点大学的内容体系编写的教材,要么就是使用高职高专的教材。由于重点大学的教材注重会计理论的阐述,而高职高专的教材注重技能的训练,其都不适合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符合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民办高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改革的紧迫性

1.传统课程内容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最为核心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对会计专业的喜好;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后续各门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解。而传统的课程内容设置既没有考虑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没有考虑到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

2.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目前,各民办高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学历教育来安排,没有很好兼顾职业资格考试。从角度上来看,职业资格考试从会计职业岗位角度考查,而学历教育从会计学科体系角度讲授;从特点上来看,职业资格考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学历教育具有宽泛的系统性。这样一来,学校的学历教育没有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起到促进作用,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教材偏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民办高校目前所选用的教材,基本上是研究型大学或者技能型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其内容体系严重偏离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忽视了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不符合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总之,《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最为关键的专业基础课程,民办高校该课程内容的设置已严重影响到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偏离了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不符合培养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富于创新性的会计人才的要求。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深化《会计基础》课程内容改革,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1]邱道欣.关于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0,(1) .

[2]郑建伟,魏祥健.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5).

[3]贝洪俊.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龙江高教研究,2008,(3).

9.会计部门职责内容 篇九

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具体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 是编制会计凭证、设置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搞好会计科目的设计, 对保证会计制度设计质量及会计工作的完成质量并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在附录中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了涵盖各类企业的主要交易或事项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要求各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 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 企业可以比照该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 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由于各企业的业务性质、经营目标、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及组织状况有所不同, 会计科目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客观条件, 遵循合法合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会计科目名称能明确地反映其内容并简明实用、符合会计电算化的需要等原则和要求, 以保证会计信息需求者取得有用的以及不同企业间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指标, 并发挥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作用。

二、会计科目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一) 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表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会计科目设计的最终成果。会计科目表的作用是帮助会计人员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会计科目, 规范账户的开设和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科目表的设计主要是要解决会计科目的名称确定、分类排列、科目编号的问题。《指南》的会计科目表中, 资产类科目基本是按照其流动性快慢排列的, 负债类科目基本是按照其偿还期限的短长排列的,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按照其永久性程度高低排列的, 成本及损益类会计科目是按照类别及重要性程度大小排列的。该会计科目表还列出了一级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号, 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表时, 应根据需要设计并列示出全部一级科目及其所属的全部明细科目名称及编号。这里需强调的是: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一级会计科目名称时, 只要会计事项的相关核算内容在《指南》中有明确的会计科目名称, 就要遵循国家的统一规定, 不另外确定科目名称, 以增强会计科目名称的统一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科目编号的主要作用是使会计科目排列井然有序, 有助于查阅和记忆, 便于分类安排账簿、账页顺序, 便于会计报表依序编制, 有助于会计事项的归类。会计科目编号是利用数字、文字和其他特定的符号等作为工具, 按一定的方式, 组成一定形式的编码, 作为科目的符号, 以利于对会计科目的记忆和使用。《指南》中会计科目是按照十进位数字编号法中的4位数数字组来编号的:其中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科目的大类;左起第二个数字表示大类中的小类 (或科目的性质) ;左起第三和第四个数字表示小类中的顺序, 各序号之间可留出一定的空号以备增加科目。一级科目代号为4位数, 左起第五位和第六位数字表示二级科目, 如果还有三级明细科目, 则用左起第七位和第八位数字表示, 依次类推。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编号时应采用与《指南》相一致的编号方法, 以利于加强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并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例如, ××单位会计科目表格式见表1。

(二)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会计科目表设计完成后, 要在表后对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明细科目的设置依据及具体明细科目设置、关于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与时间规定、关于该科目的会计计量的有关规定以及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以利于会计人员据此准确地处理会计业务。

1. 说明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范围

即说明在该科目核算的具体经济业务的内容与范围, 有些会计科目还需区别易混淆的内容, 指出不在该科目核算的内容。如, “库存现金”科目, 核算的内容是具体单位库存现金的增加和减少;为明确该科目的核算范围, 应明确指出该单位内部各部门使用的备用金, 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或单独设“备用金”科目核算。

2. 说明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

即说明该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内容增加时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减少时又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期末余额在哪一方, 表示什么涵义。

3. 说明明细科目的设置依据、具体明细科目的名称及核算内容

首先概括地说明设置明细科目的要求和依据, 其次具体写明所需设置的各个明细科目的具体名称及其具体核算内容。例如“应交税费”科目, 为了分类反映各不同税种的应交和已交情况, 单位应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税费种类设明细科目, 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 也通过本科目核算。其中应交增值税还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然后结合本单位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分别不同税种及应交增值税的不同栏目具体说明其核算内容。有些一级科目如“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利润分配”等虽然不需设置明细科目, 但须设置明细栏目, 对这些科目所开设的明细栏目名称也要结合具体单位实际业务及管理要求逐一明确说明, 这时要慎用“等”字, 要把该科目所有的明细栏目名称都列举穷尽, 使有关人员不能随意增减或删并预先设计好的栏目。

4. 说明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与确认时间

为保证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对各科目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有关确认方面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出详细说明。要详细说明该科目在什么情况下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记入借方, 在什么情况下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记入贷方。例如“原材料”科目, 详细列举该具体单位在购进材料或发生其他与原材料增加有关的经济业务时, 该单位拥有了原材料的所有权凭证及有关主要风险和报酬, 且原材料的各种实际成本可以计量并已归集齐全, 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以上所有条件均已满足时可以确认原材料增加, 将原材料的实际或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当单位出售原材料或发生其他与原材料减少有关的经济业务时, 单位已将原材料的所有权凭证及相关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出去, 不论原材料是否已出库都可在“原材料”账户贷方登记已减少的原材料的实际或计划成本。

5. 说明该科目的会计计量的有关规定

为保证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对各科目所涉及到的会计要素的有关计量方面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出详细说明。例如“原材料”科目, 要明确说明借方或贷方登记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 因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时确定的借方金额是不同的,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贷方所登记的金额也会因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而不同。因此, 一定要把会计准则的规定与具体单位的实际相结合, 充分明确地融入具体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中, 从而保证国家级的会计规范得以贯彻落实。

6. 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

列举与该科目相关的主要会计事项的会计分录要比较具体, 有具体经济业务内容, 有对应的会计科目和金额, 便于会计人员参考使用。

三、某具体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举例

下面以“应收账款”科目为例简要介绍制造业企业该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122应收账款

(1) 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其中, 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 如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购进的可供出售的商品等, 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 如原材料、包装物等, 也视同企业的商品 (假设该单位不单独对外提供劳务) 。

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2)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 按应收金额, 借记本科目, 收回应收账款时, 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 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预收的账款。

(3) 本科目按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4) 应收账款的确认条件与确认时间应考虑以下几种销售情况:

(1) 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在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 企业只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次要风险和报酬, 在这种情形下, 应当视同商品所有权上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因此企业在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即可确认应收账款。

(2) 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 在商品发出取得发运凭证并办妥托收手续后, 表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 因此可以确认应收账款。

(3) 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 委托方根据代销商品数量向受托方支付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委托方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发出商品时,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受托方, 因此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不应确认应收账款, 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再确认应收账款。

(4) 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或协议要求, 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了实物,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并未随之转移, 因而不能确认应收账款。

(5) 如果企业销售商品和相关安装、检验工作不可分割, 即使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了实物, 但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 且安装或检验工作是销售合同或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并未随之转移, 应待安装或检验工作完成后再确认应收账款。

(5) 应收账款的计量应考虑以下几种销售情况:

(1)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应收账款应按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2) 如果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 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3) 如果销售商品涉及到商业折扣, 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4) 如果商品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 即购买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 在这种销售方式下, 企业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且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 通常在发出商品时按合同或协议价款, 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应收账款;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 则应在发出商品时仅按应收取的增值税额来计量应收账款。

(6) 涉及该科目的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

[例1]甲公司在2007年5月1日向乙公司赊销一批商品, 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 000元, 增值税额为1 700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10, 1∕20, n∕30。该批商品成本为7 000元。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额。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 5月1日销售实现时, 按销售总价及增值税额确认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11 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 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 000

贷:库存商品7 000

(2) 如果乙公司在5月9日付清货款, 则可享受销售总价10 000元的2%现金折扣200元 (10 000×2%) , 实际付款11 500元 (11 700-200) 。

借:银行存款11 500

财务费用2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3) 如果乙公司在5月18日付清货款, 则可享受销售总价10 000元的1%现金折扣100元 (10 000×1%) , 实际付款11 600元 (11 700-100) 。

借:银行存款11 600

财务费用1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4) 如果乙公司在5月底才付清货款, 则按全额付款。

借:银行存款11 7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科目的设计内容进行探讨, 旨在强调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表时应列示全部一级科目及其所属的全部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在确定会计科目编号时要和《指南》中有关会计科目的编号保持一致以保证相关科目及编号在不同企业间横向可比;在对会计科目的使用进行说明时应补充有关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确认时间以及会计计量的有关方法和规定, 以便真正把国家统一的会计规范充分融入具体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当中, 加强统一规范性, 减少人为的灵活性。

关键词:会计科目,设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房产楼盘开盘方案下一篇:系办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