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谚语学习物理(共14篇)(共14篇)
1.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一
通过分层教学促进后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娄山中学 沈利琴
论文摘要: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石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分层教学为各类学生提供了挑战和机遇;后进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成果。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的课堂教学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期)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
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分层教学是对班级制授课的必要的补充。分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
二、教学的目标
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智力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对学科学习获得更大的发展,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以期达到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实现最终达到新《大纲》要求的目标。面向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陶冶,促进其心理健康,促使人人成功
三、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操作遇到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我校的分层教学是这样实施的: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把学生按综合的学习能力分为相应的甲、乙、丙三个层次,由原课任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对甲班学生,重在知识拓展和教学难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分层教育中获得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好进入高中的学习衔接。乙班学生,通过分层教学,把教学难点加以巩固,提供学生一题多解的思路,拓展知识面,提高学能,丙班同学教学时中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通过放慢节奏,帮助他们理解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培养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最终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各得其所,相应提高。从多年的时间操作来看,甲和乙班的分层效果都很很好,丙班的分层情况则因任课老师的不同而不同。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是由丙班学生的特殊的学习困难成因和老师有没有很好的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有关。下面我仅以个人对分层成功的理解作一经验之谈。
(一):丙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因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也对也不对。从理论上讲:我们普教学校的学生都有学好义务教育阶段基础知识的能力,只要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研究,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社学习主动性,一定能取得成功的。问题是,现在的考试指挥棒使得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要求不断提高,各门学科齐头并进,我们的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疲于应付扑面而来的各种知识,急着生吞活剥,结果是弄得自己筋疲力尽,而学习上一知半解,他们只能在学科学习中屡战屡败,最后弄得灰头土脸,哪里还有多少学习的主动性可言。日积月累,就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另一部分学生,这属于学习习惯问题引起的学习困难。你去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经历:往往发现他们小时候是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是课堂上发言的常客,但是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不长。这部分学生进入中学以后,还是惯性的维持着原来的学习习惯,而随着中学教学的学习难度和课堂参与度要求的改变,他们不适应了,表现为凭兴趣听课,这样一来,学到的是凤毛麟角,时间长了,也成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基于这样一种现状,当我们把丙班的同学会合在一起进行分层教学时,就有可能放大这些学生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成了让老师头疼的一个教学班,反之,如果能针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激励机制,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把么,在正常的教学环形中不能解决的教学点也许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达到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乐观的看待学生时期遭遇的挫则。
(二):在分层教学中从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所采取的策略:
1:引入成功教育,激发,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教育的一个著名命题是: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
当我们把丙班的同学合在一起时,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应降低要求,无论是教学的设问和例题,教学的进度都可适当放低放缓;在教学时既不能简单重复课堂过程,让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而失去兴趣,又不能太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彻底放弃,要让学生在稍做一点认真的思考,在同班同学的帮助下,都能接近最好的答案。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不可能一直关注丙班的学生,也许给的鼓励太少,学生也由于长期的自卑意识,不能主动参与,那么,在分层课上,老师就该毫不吝啬的表扬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对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在学生出错时,我最常做的是请他说说自己是怎们理解题目意思的,使用什们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可以帮助我的学生有勇气把他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师生一起来分析问题所在,及时纠错
让学生在分层教育中享受到物理学习中成功的喜悦,由此对物理感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物理学习,并获得新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那么物理的教与学都会变得事半功倍。2:引入竞争机制,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分层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班集体的荣誉感较强。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注重这一有利因素,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发展。基本做法是:
首先,按照班级排定分层课坐位,形成竞争格局。一个班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就可从听课纪律,发言情况等各个细小的环节,在不同的班级之间引起竞争,互相促进。在课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我问了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讨论以后,有一个班的同学 有了初步的解题思路,我就请他们派代表回答,这个代表也许回答得不完整,这时,其他班的同学都跃跃欲试,我边这慢慢的问一句:我们的同伴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这时,同班同学就会全体很热烈的讨论起来,当一个问题有了一种解法,我也会不失时机的追问:还有其他的解法吗?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思路被激活,知识点掌握的也透彻了。其次,通过板演的放大作用,强化正确知识。有时同一道题,我请三个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上去板演,下面的同学就会很在意自己班的同学是否有错,不停的提醒,同时又会努力去寻找别班同学的错误之处,一一指出。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典型习题的板演,在学生们相互善意的嘲笑中,学生加强了解题的规范性,看到了许多他们平时不在意的细节失误。最后,通过小测验,激活学生思维。丙班学生最大的弱点是上课思维慢半拍。有时要做几道题反馈一下教学效果,我就故意激他们:我们比一比哪个班的学生做的又快又正确?要完全独立完成哦?于是全班都开始紧张的答题,教室里静悄悄的,一点声息也没有的。答完了,三个班轮转阅卷,学生们扣起分来可重了,批完了,报一下最好的分数,看看是哪个班的,大家就不服气了,铆着劲要开展下一轮比赛,往往是下课铃声响了,还意犹未尽。3:精选例题,一题多变
丙班的学生学习上有时会接受的慢些,遇到变化多的题目会无所适从,从而放弃这一类题的解答。在分层课上,我们不可能面面具到,把所有的知识点重新来过,也没这个必要。我的方法是:关注平时作业和课堂反馈中丙班学生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找出答题错误的关键点,在分层课上,精选例题,反复强化。例如在压强这一章节中,学生对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容器对水平支撑面的压强的解答容易出错,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审题不清,只知道用压强的基本公式解题,不会分析题目中的压强是什么性质的压强,也不会选择正确的公式解题。二:就事论事,没有全局观。该类题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求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正确的解法是先考虑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因为杯中有水,所以压力等于水和杯子的总重。许多同学不能从全体来考虑问题,解题时忽略了水重,后面的求解过程当然也会错误。这是一种理解能力和现实生活经验欠缺引起的学习能力不足,在分层课上,我就先用实物解释一遍,请学生想象一下然后出题。第一题,给出如下的题目:一个重1牛,内外底面积均为0.005米2 的水杯中,倒入9牛的水,水深15厘米,求:(1)水对杯底的压强
(2)水对杯底的压力
(3)杯子对水瓶桌面的压力
(4)杯子对水瓶桌面的压强。在出题时,分了4个问号,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常态的解题顺序来考虑答题,然后,再换个数据,比如把杯子的重力或者水的重力改成质量,答题的要求进了一步,然后把第(1)和(3)问省去,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是正确的,才能顺利答题。这样的题目多做两次,最后,我把学生的答案作为已知条件,隐去原题中相应的一个条件,请学生解答。一开始,这样的变换会改变原有的答题顺序,学生会不习惯,需要老师对照原题加以点拨,但是,一旦弄懂题目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上来了,这时我就请大家一起尝试编出新的题目,各班之间来次比赛。每次到此时,班级气氛就很活跃了,我呢,只要做在下面,当个好学生就可以了。
所以,用好分层课,仔细研究中考的出题方向,精选例题,一题多变是我和学生一起解决教学难点,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的绝佳良机。4:关注个性差异,让分层延续和缩小
在一个分层班中,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就如我们在前文分析的,有的学生是接受能力很强,但学习习惯差,这样的学生往往要不停地被关注,不停的接受新的刺激,他的学习兴奋点才能延续。对这类学生,我在分层课上请他们来判断其他学生的答题是否正确,有时自己也故意说些学生的错误观点,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老师的位置,那么对简单的问题也会仔细倾听,通过倾听和辨别,他们自身对概念的理解也透彻了。同时,有时我把分层课上大家一起想出来的好题,请甲乙丙班一起做,这些同学做得比其他人快,就很自豪,也促进了他们课后多思多练。偶尔做简单题,他们做得较快,我也允许他们先完成一部分回家作业,他们不会因为无聊而吵闹,学会了珍惜时间,提高了效率。比如学生张某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他完全是凭兴趣来学习,他的物理,成绩始终在班级前列。还有一些学生,平时做业不可能全部都会做,我们就私下约定,可以不全部完成,但一定要交上来给老师,通过作业的批改,我可以在课间及时帮助他们,同时也为下一次的分层积累了素材。这些同学,看到物理作业也能认真的完成,不是一抄一交,应付老师。长期的努力,也使他们和同班同学之间的差距在缩小。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分层教学的初步成果
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个阶层的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学生之间的差异缩小,整个班级的学习都不断提高。从历年的中考结果来看,我们学生的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可以说,有效地达到了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目标。当然,受到班级人数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分层还是粗线条的,还需不断地改进,但总体来说,我们尽量的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二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目标上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不断地探索。
下面我结合物理教学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充分运用科学素质的因素, 物理教学就能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战场。
物理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因素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真理,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科学行为和科学思维, 科学素养和科学审美观, 科学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等。
科学素养是科学素质最重要的因素, 科学素养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 思考问题的科学性, 以及批判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就是使学生在已具备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创新思维, 自觉形成科学意识, 传承科学文化, 弘扬科学精神, 树立科学发展观, 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院士强调:“一切希望寄托于青少年, 只有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由此可见, 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已经到了势在必行、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尤其是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教师更应肩负责任, 增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1 挖掘教材, 提炼内涵。
物理教材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因素, 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 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 梳理教材中每一章节、每一单元和整个教材所涉及的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因素, 提炼出每一节、每一单元所侧重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因素。
物理教学中有的课型可能会体现较为完整的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 有的课型则突出某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或某种科学精神, 甚至有的课型有着多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因素。比如教师在自由落体课型教学中, 就要把伽利略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审美有机结合。
1.2 精心设计, 科学渗透。
经过整合教材后,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 在教案中明确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并在教学中把素质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科学渗透。
比如在自由落体课型中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时, 教师要将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加以充分地体现, 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实现目标铺路搭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 让学生比较真空管中羽毛与铁片和实际操作中粉笔头与纸片、粉笔头与纸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 使学生深刻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和掌握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我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提供伽利略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 然后提出问题:伽利略研究问题中蕴含着哪些科学态度和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
1.3 领悟真谛, 体验精髓。
物理学中蕴含着科学家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务实创新、锐意进取、追求真理、遵循规律、揭示奥秘、敢为人先、服从真理、协作奉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要将其作为重点加以诠释和充分地体现和有机地结合, 逐渐启迪学生、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深刻领悟科学研究的真谛,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深入体验素质教育的精髓。
上述提出的伽利略研究问题中蕴含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探讨, 领悟真谛, 体验精髓, 从而培养学生求实进取、锐意创新、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服从真理的科学态度。
1.4 方法灵活, 效果显著。
物理教学要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战场,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就必须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可以采取专题辩论、讲座恳谈、创设情景、模拟再现、设疑探究、操作验证、承载信息、交流感悟、体验生活、联系实际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拓展, 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上下功夫, 做文章, 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 教师只有充分地运用科学素质的因素, 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 创新思维模式, 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保障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改革教学理念, 创新思维模式,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生技能的培训。
物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把教学“重心”转移到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上, 注重解决自然现象, 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相关的具体问题, 突出时代感, 在学中用, 用中学。例如在讲折射现象时, 教师可让学生解释雨过天晴后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 以及解释海市蜃楼;讲电功, 教师可让学生掌握电能表的使用, 电能的计算, 电费的计算;讲动能时联系风力发电, 等等。同时, 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实验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技能的训练。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竞赛和各种课外活动, 加强科学技术和前沿科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有机的渗透。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科技制作和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如制作科技模型、航模等, 把课堂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教材加强高科技和前沿科学知识的渗透, 比如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 航天、航空技术, 信息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2.3 让学生参与课堂创造性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先导,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 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 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思维是在实践基础上分析综合, 然后作出判断推理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 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因此,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在解决综合性计算题时, 教师可让学生探究从未知问题出发借助定义、定理、规律等寻找已知条件, 再由已知条件回到要解决的问题, 寻找能够通过高效、快捷的方法解题的途径;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参与, 自行设计实验, 亲自动手制作, 探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实践、勤于思考的习惯, 逐渐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让学生参与创造性探究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4 使学生自觉形成科学意识, 传承科学文化, 弘扬科学精神, 树立科学发展观。
学生的科学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这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地形成。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的同时, 也播下了一颗传承科学文化的种子, 教师必须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根植于学生中, 激励学生、影响学生, 逐渐地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学生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学培养的核心,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指导学生, 使学生逐渐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
2.5 鞭策学生敢于质疑与扬弃, 勇于突破与创新。
在物理学中教学设计的采纳, 教学手段的实施,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环节的执行过程, 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编排、实验设计, 等等, 教师要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问题,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讨论, 积极参与课改, 提出新颖的观点, 敢于质疑与扬弃, 勇于突破与创新。
总之, 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就必须改革教学理念, 创新思维模式, 在尝试中不断总结, 不断充实, 不断拓展。同时, 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 仅凭单一的课程无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只有使各学科间相互协调, 才能保障学校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 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因素, 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 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创新教学模式,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 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不懈地探索。
摘要: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 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战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科学素质的因素, 创新思维模式, 改革教学理念, 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炳连, 周上游, 曹慧莉.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的探索[J].物理教学, 1998, (12) :32-34.
3.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三
关键词:纠错集;必要性;学习效率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说物理教育直接关系到科学素质教育的的质量、潜力和成败,物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来说,学好物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常听到高中学生反映:对物理这门学科,上课听得懂,作业不会做,老师一讲恍然大悟,再做一遍还是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形象观的物理问题,对于那些抽象的物理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解决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相当多的学生做完习题后又很少进行反思,更不要说对知识系统性和物理方法进行归纳了。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整理一本纠错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做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整理纠错集就成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整理纠错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呢?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纠错集的必要性
很多学生在做物理题目尤其是考试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着一道似曾相识的题,却不知从何下手。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拷问自己:这道题不是做过的吗?当时也是做错了来着,老师不是讲过了吗?可现在为什么还是头脑一片空白,结果又一遍接受做错的现实。这恰恰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听的过程也是听到表面肤浅的做题过程,没有掌握知识的根本。面对一张物理试卷,其实学生做不好、不会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张讲解过的物理试卷,学生却会一错再错。这就需要学生从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引导学生整理一本纠错集就成了学好物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最基本方法。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一本好的纠错集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纠错集不是仅对做错的题目进行简单的抄录。自然,就不能把纠错集做成错题抄录本。做纠错集一定要从自己实际需求出发,要把做纠错集当成比平时做练习重要得多的事情来做。
其次,整理纠错集不仅要把自己平时做的练习和考试时做错的题目有针对性地抄下来,并且要把正确的解答过程附上,还要把自己原来做的错误答案也一起附上,并对自己之前的错因加以分析。比如,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题目没有审清,还是自己的粗心导致计算错误。物理特别是高中物理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对如此多的知识点不知如何学习处理,如果肯花点时间和功夫去归纳,就会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有一定的联系性和可比性的。特别是力学部分,它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学生因不了解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又不花时间和功夫去整理,所以每次到考前都不知道要如何复习,从哪里入手复习,复习哪些内容,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是束手无策。而有些基础好点的学生复习前往往觉得自己对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好像都弄懂了,但真正到了考试要用到时又出现想不起来的情况,这其实也是知识点没掌握好的表现。而纠错集,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单药方,既有对“身体”不同“症状”的描述,又有针对不同症状的治疗方案。考前只要把自己的纠错集拿出来将知识进行对比,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怎么样的纠错集才是一本好的纠错集?一本好的纠错集,不仅摘录有错题、錯题分析,除此之外,还必须有“好题”。相信用心做题又达到一定量的学生都会对自己做过的某些题留有深刻的印象,通常这些题都有典型的代表性。有的题目需要全面细致的分类讨论,稍有不慎就会掉入陷阱;有的要结合数学知识才能得出结论;有的要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还有些要用到特殊条件下的比值关系;等等。如果平时善于在纠错集中收集这类好题,直到一看到题就知道出题者的意图和题目所要建立的物理模型,这样,也就不会再被“难题”难倒了。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好适合自己的纠错集
1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做错的题目进行评估
如何评估呢?简单地说,就是对要整理的错题进行筛选,弄清楚自己要整理哪些题目,而不是把一张卷子上的所有错题一股脑全部抄上。那么,怎么样的错题需要摘录到自己的纠错集上呢?一般来说,如果是因为自己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方面不够而做错的题目,就一定要做错题分析。如果是考试时的一时大意而造成的错误——比如已知条件没认真看,对题目所给条件的作用没理解或题目的隐含条件没挖掘到等等,一般情况下也要做。当然,如果是原本会做,只是因为时间不允许来不及做的,可以不做。而如果完全是因为粗心,比如明知选A却不小心写成别的选项,就可以在本次纠错的后面做一个特别提醒,以便自己在下次的考试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不必非做纠错整理。
2.引导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整理错题的题干
在整理纠错集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题目过长的错题来说,如果直接把错题的题目直接抄在纠错集上,难免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有的学习认为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地方不值得。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在抄题目的过程中,就是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再次的理解和分析的过程。当然,如果确实想要节省时间,也可以把做错的题目用剪刀直接剪下来再粘贴到纠错集上。不过无论以哪种方式将错题整理在纠错集中,都要再次对题目再阅读、仔细审题来進行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3.引导学生解读纠错集中的错题
解读错题是整理纠错集的核心内容。首先,错题的下面是当初学生所做的错误答案,可用与抄题不同种颜色的笔进行书写;如果用的是同种颜色的,一定要记得用其他颜色的笔做适当的错题标记,就和老师改卷一样。接着用简短的语言回顾自己当时形成错误的原因或过程。接着认真整理并理清老师对该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例如,如何分析题目条件的。哪些是关键字眼或关键话语。哪些主要条件不易被自己发现。如何将这些东西与书本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是从哪个角度将它引入到学过的基础知识上的。特别是当老师把题目中的相当条件稍作变化又将出现何种情况。以及如何做好解题的规范性。尽量能做到举一反三。最后要强调的是:在整理纠错集时,要留下一定的空间以作为后续的补充所用,留作下次遇到相同或相似题型时写下老师的补充和自己的学习再感悟。
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纠错集
1.引导学生经常阅读纠错集
教师要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特别是在准备下一次考试前,要把纠错集拿出来仔细浏览一遍,某些错题甚至需要重做一遍,才使自己整理出来的每一道题目都发挥出最大的利用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回想起自己之前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
2.要引导学生形成阅读完后善于做标记的良好习惯
如果把纠错集上的题目反复阅读过、思考过,并且自己确实都理解掌握了,就可以在该题的相应位置做上标记,表示此题或此知识点已过关,下次再看时就可以跳过这些题目,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3.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相互交流
由于不同的学生基础不一样,不同学生所整理的纠错集也有差别。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从其他学生出现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并以此避免同样的错误出现在自己身上,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物理学习效率。
其实,建立纠错集的过程本身就是在进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将题目和解题思路进行归类整理,同时还是升华知识的过程。一本好的纠错集,可以切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弱点,是任何专家都无法提供的最适合学生自己的复习资料,是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最好助手。
4.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四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教学效果而实施的行为,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甚微,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仍属无效或低效教学。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方面来讲,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观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
物理教学艺术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高水平发挥,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劳动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它具有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揭示和展现物理学的科学美,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本人结合教育学的知识和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认为一个物理教师应具备如下的教学艺术,物理课堂教学才能实现高效的目的。
1体现物理学的科学美
物理学的科学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淤它有美的内容,它揭示物质运动的合理性,有序性,规律性,和谐性等自然界的内在美;于它有美的理论结构,是一个由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及公式)构建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盂它有一套完美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由于物理学的科学美揭示了自然界的内在美,是物质运动规律性的凝结与升华,它又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功能。”许多物理学家都自觉地把它作为科学工具,指导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改造旧理论并构建新理论,或作为评价和选择物理理论的一种科学准则。物理学的科学美是对物理学理论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从整体上对物理学科学特性的一种把握,它理应成为未来物理学工作者必备的专业修养,一个物理教师在逐渐认识物理的科学美的同时还应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学习成为他们追求物理学科学美的自觉行动,应成为每一个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物理教学艺术并不纯粹是教学技巧问题,更主要是如何从教学内容中发掘物理学的科学美,并通过物理知识的传授,明显地或潜移默化地把它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知、情、意、心理结构获得重组和优化。物理教学是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其艺术性来源于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发挥,也来源于物理学令人心醉神迷的科学美。
2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准则
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准则亦即是其美学准则,它是对物理教学艺术的规范和要求,其出发点是反映物理教学并看作是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授受过程,笔者认为这样的准则至少包括以下四条:
2.1科学性准则。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客观真理,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是求真的过程,具有真才能美,这是美学的一条基本准则。因此科学性理所当然成为物理理论的首要美学准则,它是物理教学艺术性的基础。它应包涵三方面的内容:物理理论的真理性,物理理论哲理分析的正确性和物理学科学美的合理性。 2.2简明性准则。这是科学美的简单性特征在物理教学中艺术性体现,它要求教学目的明确,中心突出,步骤分明,传递信息清楚明达,讲述简明扼要,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简明性的原则,会使学生茫茫然、罔罔然,根本谈不上美,也就毫无艺术性可言。
2.3整体性原则。它包括两重意思: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做到分而不散,浑然一体;二是确保教学系统中三个子系统(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协调运作,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实践证明,教学系统中任一子系统失调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2.4适切性准则。物理教学的一切方案、措施、方法都是为学生设计的,只有切合学生实际,受他们欢迎,才能产生好的效果。适切性是由合理性所规定的,它是从合理性方面对教学艺术提出的原则要求。
上述四条准则是对物理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是评价教学美的主要标准。
3物理教学艺术的若干表现形态
物理教学的艺术性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认为物理教学应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3.1组织艺术。它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对学生的组织,即是教师子系统对其他两个子系统进行组织整合的主导作用:“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艺术表现在对物理教材结构的优化,使之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衔接。”对学生的组织艺术则表现在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讲授、实验、讨论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组合,藉以发挥最大的互补作用和群体效应。
3.2逻辑艺术。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应用逻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思维活动过程,思维离不开逻辑。物理前辈们的一切理论成果,除了创造性思维成分外,原则上都是逻辑思维的产物。现代教学理论证明,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物理教师必须善于逻辑地向学生作传授,既达到学生授受知识的目的,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于学习谚语 篇五
1.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2.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3.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5.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6.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7. 读一书,增一智。
8.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9.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10.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11.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2.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13.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14.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5.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6.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7.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8.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9.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20.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21.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22.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23.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4.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5.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26. 一个不想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27.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28.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29.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30.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31.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32.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33.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34.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3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6.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37.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38.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39. 读一书,增一智。
40.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1.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42.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3.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4.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45.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46.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47.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48.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49.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50.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51.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52.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53.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54.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55.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6. 到处留心皆学问。
5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9.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60.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61. 三天不念口干,三天不做手生。
6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64.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65.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66.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67.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6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9.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70.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71.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72.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3.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74.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7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6.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77.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78.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79. 三人行,必有我师。
80.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81.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82.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83.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84.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85. 先学爬,然后学走。
86. 心坚石也穿。
87.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88. 勤勉是成功之母。
89.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90.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9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93. 失败是成功之母。
94.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9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96. 问遍千家成一家。
97. 知识就是力量。
98.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99. 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100. 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101.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103.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04. 学不可以已。
105. 温故而知新。
106.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0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08.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6.学习谚语 篇六
2、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3、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
4、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
5、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6、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7、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8、没有人是完美的,朋友便能填补不足。
9、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10、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11、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1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3、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14、至于我,是向自然学习,是只爱真理的,哪怕只是真理的一个影子,也使我感到欢欣鼓舞,胜过一切给人带来荣华富贵的谬误。我宁愿在光天化日之下凭着我短绌的天资到处碰壁,也不肯在黑暗中凭着谨小慎微使自己得救或者发财。
15、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16、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7、没有承受困难的能力,就没有希望了。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19、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20、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21、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22、不渴望每天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
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4、平坦的道路是坎坷走过的成因,优秀的成绩是努力学习的见证。
25、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26、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27、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28、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9、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3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31、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32、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
3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34、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
35、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36、与其做困难的奴隶,不如做困难的主人。
3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3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39、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40、真正的友谊犹如健康,只有失去时,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
41、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42、学习尤如登山,需要坚持,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只要懂得享受,也能其乐无穷,当攀上顶峰时,便能饱览美景。
43、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44、今天编织的双翼,决定着明天腾飞的高度。
45、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4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7、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4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49、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7.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七
一、转变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意识到, 不能将研究问题的方法包括科学思维方法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 研究问题的方法应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个人努力在实践中归纳、总结而获得的, 教材的作用是为学生设置一个物理氛围, 便于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维方法, 获取科学知识。我们教师备课中要注意挖掘和发挥各部分教材的功能, 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特色。
新教材的启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巨大冲击, 倘若在教学中还像以往那样, 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 先传授知识, 然后用例题和习题巩固, 再依靠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学会解题方法, 这势必抹杀学生的创造性。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经验的束缚, 优化、扬弃传统教学经验, 积极融入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改潮流中去。
二、优化教学模式,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优化课堂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是由老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组成的, 因此课堂教学有三种组合方式:其一, 是老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其二, 老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其三, 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学的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是老师事先能估计到的, 而有些问题是老师事先估计不到的, 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出来, 其中有很多问题, 学生可能在自己相互讨论中得到解决, 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单纯的接受者。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使课堂教学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三、强调问题意识, 发展学生批判思维
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人们个体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 作为思维的动力, 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我们在教学中要提倡把“提问权”还给学生, 教师应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1. 优化问题萌生的土壤, 让学生有问题“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 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去解决问题。因此, 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 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 科学地释疑、解疑, 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 弘扬教学民主的精神, 让学生敢于“问”。
教师要设置问题, 提出问题, “逼”学生问。由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是鼓励学生课堂上自信地说的第一阶段。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总起来说, 可以起到以下目的: (1) 巩固知识, 反馈信息。 (2)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机化。
3. 教给学生问的方法, 让学生善于“问”。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 问问题, 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四、加强实验教学, 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观察分析能力, 思考能力, 归纳推理能力, 设计动手能力, 乃至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开展课题研究, 锤炼学生探讨能力
探索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尚未认知的现象、规律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仅仅依靠大纲中规定的几个探索性实验是不够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探索,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验机会。
作为一名处于变革时期的物理教师, 肩上的责任重大, 唯有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 才能始终把握好时代的脉博, 做时代的弄潮儿。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尤其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 才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实施创新性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 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8.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八
关键词:物理科学素质兴趣自由落体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由此可见,新课材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物理知识本身则被要求“改变学科本位”。那么,作为物理教师,怎样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既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和技能,又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是物理学科的目的任务之一。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理念,作为物理教师应正确引导。因此,在初中入门阶段培养学习兴趣是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教学,认知结构的形成,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在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握学科特点,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置身于物理问题的研究中,主动思考与探索问题,创设出奇妙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由好奇、趣味转化为热爱、追求、自觉的探索,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物理学科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充分体现了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也有紧密的联系。作为物理教师,要抓住良好的契机,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他们科学素质从量变到质变。例如:在自由落体教学中,从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指出,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样高度下落,重的物体先着地。如何否定呢?我们让学生思考。有部分学生会想到:将一张纸一分为二,其中一张揉成团,然后从相同高度让它们落下,结果轻而易见,这就轻易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此观点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出异议)。直到几百年前,伽利略才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斜面实验,认识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这是在当时计时工具很不准确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所以是很不容易的!由此,让学生知道,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要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良好的科学素质。当然,我们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三、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创新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我们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工作:1.抓住关键,重在基本概念,对基本知识、基本规律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掌握各分支的内在联系;2.加强训练: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系列化练习,使学生从纯粹的练习转换成学习思维的过程;3.注意科学方法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确,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手段。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得科学知识,了解它们的产生、发展的本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规律。另外,科学方法也蕴含了极大的智慧,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就会终生受用。因此,科学方法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物理教学中的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模型化方法,各种物理量测量方法等,都要灵活加以运用。
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既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学习和感悟,又可在课外活动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在兴趣小组组织举行的让鸡蛋落下而不摔碎且时间短的竞赛,让学生自发地领悟物理知识,从中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实现以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宗旨。此外,在检测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在检测题中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五、通过物理学史的引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物理学史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及哲学的发展史,其中蕴含了人类思想的巨大财富。作为物理教师,应通过物理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这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科学的发展没有“顶峰”,科学理论的获得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坚强意志及献身精神,也从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中获得学习的动力,成为他们立志勤奋的源泉,
9.关于学习态度谚语 篇九
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与其做困难的奴隶,不如做困难的主人。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真正的友谊犹如健康,只有失去时,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学习尤如登山,需要坚持,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只要懂得享受,也能其乐无穷,当攀上顶峰时,便能饱览美景。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今天编织的双翼,决定着明天腾飞的高度。
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0.刻苦学习的谚语 篇十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11.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81-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下面就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谈自己实践体会。
一、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等等。”对于农村中学,文本是他们语文学习最主要资源。利用好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农村中学的重要途径。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习提供研究方案,按活动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研究专题:(1)预习:通览内容,提出问题,作好阅读笔记:与马有关的俗语、我国古代的车马、我国历史上传说中的名马、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等。(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教师的活动建议,设计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3)办一份综合性学习小报(除教材中的资源外,还可利用图书室、工具书、网络等可用资源收集有关资料,资源共享)。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写作、口语交际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所以,“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充分用好这个例子,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则可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开发其综合性学习资源:通过地理学科了解黄河起源、流经哪些省区、有多长,为什么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等;通过历史学科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大禹治水,以及昔日的缺口与断流给中华民族带的灾害与苦难;通过政治学科了解人们呼吁保护黄河的声音及当代人民对黄河的治理;还可通过与音乐学科的结合来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不只是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高语文能力。在让学生获取资料的同时,不仅要学会获取资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资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我们地处灵岩山脚下,有石柱林遗址、有金牛山风光、瓜埠水利枢纽工程、花卉和蔬菜基地等自然风光;而且我县是革命老区有许多英雄人物。这些自然、社会、人文等地方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例如,在开展《探索家乡名山“灵岩山”奥秘》《六合十大特产和十大美景》《家乡的雨花石》等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究我们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究家乡变化中的人们思想道德和观念的变化、对家乡的建设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等,这样,可以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因地制宜,积极寻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新途径。
在课题研究中,我根据课题研究特点学习抓细节,以小促大,广泛在自己班级开展 “六个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实现积极有效的学习。即:每天一次演讲,每周一次小练笔,每两周一份班报,每期一本作文集锦,每年一本阅读摘记。
每天语文课上给出一次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一般2到3个学生,学生可就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涉及自然、社会、历史等各方面,只要言之有据,表达清晰即可。其目的一是让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三是让学生有心灵诉说的地方和机会。
小练笔是以作文接力形式进行,四人或六人一组,第一个写后,第二个首先要对第一篇作文进行改评,即首先对错别字词和语句进行查改,然后写一篇读后感,在此基础上写自己的作文,依次类推,把学生写作、欣赏融为一体,教师主要进行浏览和课堂讲评。
每两周一份班报,以《灵秀》为题,学生更是愉快参与,自己供稿写作,通过图片,参与编辑、绘画、书写等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语文水平更是提高甚快。初一是手绘,初二和初三要求电子出好,然后我在学校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里,培养他们合作精神。
每期一本作文集锦,是要求学生把一学期的优美作文进行眷写或打印,装订命名后进行保存,定期开展交流和展示,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功感倍增。
每年一本阅读摘记,是鼓励督促学生广泛阅读,厚实积累。
每天一张字,在初一年级练毛笔字,初二初三有钢笔字和毛笔字,这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个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贯穿学生学习的全程中,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广种博收。其“语文”素养目标、“综合性”特点体现、“学习”实践体验均得到了落实和生成。
五、整合信息技术资源,走进网络。
让学生学习语文平台更广阔。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共享、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前卫的、全新的学习方式中学习,并乐此不疲!例如:在《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上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归类:桥之旅、桥与对联 、桥与诗歌、桥的传说。然后把它们分别作成演示文稿,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了空前的热情,参与度大大提高。
12.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十二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方式,问题解决
从“问题解决”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问题”与“问题解决”就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心理学研究者希望认识到:人类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怎样进行的?问题解决者是如何寻求问题答案的?如何通过问题解决过程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研究者们通过实验、思辨、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由于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及研究者个人研究背景的差异,他们得到了很多各自独立又互有交错的结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或假说分别是行为主义学派的“试误说”、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信息加工理论的“搜索算子说”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描述问题解决。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要解决问题先要理解问题,对问题进行表征, 将外部信息转化为个体的内部信息,形成问题空间,问题空间包括起始状态、 目标状态和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认知操作——算子。而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以寻找一条从问题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通路。
物理教学侧重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物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地采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能发现问题,然后才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课堂上的物理演示实验, 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以及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一些问题,并试图应用已有知识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设计水火箭时,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制作时,反复做水火箭升空实验,并在实验中思考:用什么样的可乐瓶可以减小阻力?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水火箭获得更大的上升动力?什么样的水火箭外形更利于水火箭升空方向的稳定?如何保护自己、身边同学、水火箭箭身的安全?学生在主动思考这些问题时,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若不善于发现问题,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努力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的质量关系到学习活动的质量,好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一定的物理问题情境,学生在分析了这个问题情境后,再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提出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应该是“真实的”“复杂的”, “一个复杂的、结构不良的问题会对学生形成挑战,使他们的解题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和操作”[1]。问题可以与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非常相似,可以没有确定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例如,在“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 实验课中,学生使用气垫导轨和传感器不难得到“滑块在碰撞时,如果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实验结论。此时我提出问题: “如果没有传感器,这个实验可以如何设计?”学生设计了各种方案,有些答案甚至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他们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让我震惊和惊诧。我提的这个问题就是“结构不良”的,具有开放性,问题的初始状态不明确,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算子也有很多种,没有确定的解决途径,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等特征,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会较多地涉及观察、分析、推理、整理、 呈现、修正等一系列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问题就更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促进学生反思总结
“学习反思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向思考,传统教学正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反思作用而使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时,经常会一旦求出问题的答案,就觉得万事大吉,不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虽然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完很多道题,学习效率看似很高,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利于问题解决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
例如,有关追及与相遇的问题,对于何时相遇、何时距离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解,不少学生习惯于对两物体分别列出位移公式,然后根据位移关系、 速度关系进行求解,当求解过程结束, 他们发现答案正确的话,往往也就不再多做思考。此时,我建议他们再考虑一下速度- 时间图像,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等其他方法,然后对多种求解方法进行比较。经过多次的方法训练,他们的解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进行提炼和概括,从多个角度评价解题方法, 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引申和推广。[2]
4.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涉及的知识技能含量大,需要每个学生思维上的积极参与和行动上的互相合作。“在问题解决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问题解决的途径不同,遇到困难也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景作出适时的反馈,规范学生的学习。”[3]在给出物理问题情境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性格特点分配小组中各自的任务。
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在探究过程中,我提示每个小组根据成员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操作技能、严谨程度、表达能力等分配任务,每位成员可以分别承担联系协调、分析推理、实验操作、整理归纳、汇报陈述等不同任务,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感受自己在探究小组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 互相评价,遇到困难也可以沟通解决, 这样更利于问题解决过程的顺利完成。
5. 加强师生的相互交流
虽然问题解决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但它也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建议、评价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作用,促进他们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由于物理的学科特点,学生在表征问题、选择算子、实施操作、评价当前状态等阶段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
例如,在问题表征阶段,有关运动学问题,初学者一般不善于应用物体运动示意图、速度- 时间图像来构建物理问题图景,从而导致困难的出现。有些困难会使学生自信心受挫,甚至丧失继续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我常会鼓励学生主动说出他们已经获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适时评价他们的成果,同时对他们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让他们主动调整策略、方法,联系生活中的体验来建立运动情境,画出运动图像。这将有助于他们重新建立起信心,积极完成后续环节,从而使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
13.通过谚语学习物理 篇十三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模型构建 创新思维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33-02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物理知识的传授就是对物理模型建立和运用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其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这是物理模型教学的理想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是学生对模型构建的掌握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物理模型的构建能力,实现模型教学的理性目标是我们本篇文章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概念综述
为了形象、简捷的处理物理问题,人们经常把复杂的实际情况转化成一定的容易接受的简单的物理情境,从而形成一定的经验性的规律,即物理模型的构建。物理模型可以分为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两大类。(1)直接模型:如果物理情景的描述能够直接在大脑形成时空图像,称之为直接模型。如经典练习的传统研究对象,像质点、木块、小球等;(2)间接模型:如果物理情景的描述在阅读后不能够直接在大脑形成时空图像,而是再通过思维加工才形成的时空图像,就称之为间接模型。显然,由于间接模型的思维加工程度比较深,从而比直接模型要复杂和困难。
物理考题都有确立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物理模型”,确立研究对象的过程就叫“建模”。模型化阶段是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模型化正确与否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物理问题解决的质量。培养模型化能力,即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依据物理情景的描述,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抽象研究对象的物理结构,抽象研究对象的过程模式。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构建的重要性
1.物理模型的构建及使用能够简化物理问题的处理
人们在科学的角度上,对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进行抽象的描述,再按照物理学研究的目的,使用形式或思维形式再现原有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关系的过程成为物理模型。人们通过对物理模型的构建与研究,进而获得原型客体的知识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我们在现实的科研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能够有效的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进而简便人们的研究过程。
2.物理模型的构建及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的运用能够将物理学中大量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成为易懂的形象思维,进而简化实际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教学电场的知识为例,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并正确的运用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电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对新的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
3.将物理模型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物理模型的建立和运用都离不开对物理知识的分析。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对构建物理模型的思路以及对物理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的思路进行详细的说明,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得到掌握如何构建模型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对模型的运用能力。经过这样的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对复杂物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正确的总结出本模型所能体现出的物理规律。在通过对物理模型进行讨论和完善以及对讨论结果进行补充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构建现状
虽然物理模型的构建和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但是,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阻碍了对物理模型的构建和使用。研究表明,学生主要对物理模型的构建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
1.学生对高中物理模型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不好
高中物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范围较广,内容比较丰富。尤其是新课改之后,学生在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其目前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不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实际的运用。尤其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更加的不容乐观。
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在对这两种模型进行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将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串联,如果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好,就会影响物理建模过程以及对物理模型的运用。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环节薄弱
物理模型构建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对的物理知识,如果学生能够对物理模型进行掌握,就能够实现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吸收,当提及到模型中的某个知识点时,学生就能够联想出其他的知识点,并运用这个模型中的其他知识来对某个事物进行解释,进而实现迁移教学。迁移教学能够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掌握大量的知识,作为知识迁移的力量储备。
3.感性认识不足
物理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原型客体的表观现象进行分析,再抽象出物理模型,建模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过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性思维。通俗来说,就是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应该知道哪些知识是保留的,哪些是舍弃的,分析问题时应该能够找出主要的矛盾,也就是感性分析的过程。感性分析对于物理模型的构建十分重要,学生是否能够找出模型构建的必需因素以及运用模型的能力是实现构建理想化模型的关键。如果某些知识点被遗漏就会对物理模型的构建及运用产生一定的阻碍。
四、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物理模型构建的能力
1.强化迁移教学,提高学生抽象理想化模型的能力
物理模型教学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应该对基本物理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理想化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用为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与平抛运动的规律存在相似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规律进行总结,找出二者的异同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学生物理建模的能力。
2.促进学生对高中物理模型知识的掌握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对典型的物理模型进行学习,掌握模型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模型特征进行总结的能力,能够发现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总结,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物理建模训练,以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14.关于学习态度谚语 篇十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勤勉是成功之母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读一书,增一智
【通过谚语学习物理】推荐阅读:
提高英文写作能力通过雅思学习09-05
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专业阶段的学习方法12-03
学习方面的英语谚语06-22
通过电装笔试了06-22
汽修企业通过技术06-26
通过践行有感领导06-27
通过焦点小组访谈10-28
通过的反义词08-29
初中化学培训总结 通过10-15
公示通过确认书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