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9-20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1.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在全国商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华国锋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十日)

我们商业工作会议已开七天了,两天学习,两天批判,两天介绍经验,今天是小组讨论。国务院业务组研究,商业会议前期,想找各省市区同志座谈一下农付产品收购问题。昨天听了会上的情况,农付产品收购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今天座谈一下,希望你们和家里也通通气,会开完就晚了,我想先把粮油情况谈谈。

今年生产形势总的是好的。今年各省市区抓批修整风,抓农业学大寨,广大农村革命形势是好的。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形势也好,农林部、商业部向毛主席写了报告,长江流域旱,东北也旱,广东、广西台风多。今年自然灾害和历年比较是严重的,旱、涝、虫、害、雹灾,面积达4.6亿亩,受灾面积比去年大两倍,比建国以来平均每年受灾面积0.9亿亩多3.7亿亩,旱灾3.7亿亩,旱情严重的有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甘肃、河北、福建、河南、黑龙江、辽宁、陕西12个省,长江流域雨量比往年少50%,出现了少有的持续高温,不少地方河水断流,八月六号汉口的长江水位18.6米,是1900年以来最低的水位。现在有些地方干旱还很厉害。由于干旱。早、中稻,早玉米,都受到影响。据统计虫害也是大发生年十七个省、市统计,虫害面积2.1亿亩,比去年地加了一倍以上。根据农林部、商业部和各省市联系,今年灾情的确严重。

经过各级党委发动群众学大寨,战天斗地,向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加上几年来的水利建设,今年成灾面积比去年少。今年受灾面积4.6亿亩,成灾1.1亿亩,只占受灾面积的24%,去年受灾1.4 8亿亩,成灾0.49亿亩,占受灾面积的33%。

由于大家的努力,今年农业生产又连续取得了第十个丰收年,预计今年粮食产量4924.亿斤,超过工大丰收的1970年。去年总产4856亿斤,今年比去年增产85亿斤。比去年增产的有1 7 个省市区:四川、贵州、西藏、陕西、宁夏、新疆、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北京、山西,其中增产10亿斤以上的有九个省:湖南、四川、山西、安徽、山东、广东、湖北、河南、陕西。同去年产量差不多,增产不到10%的,有云南、广西、江西、河北四省。比去年减产的有八个省市:甘肃、青海、浙江、天津、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其中黑龙江减少30 多亿斤,辽宁、浙江各减产10亿斤左右。今年东北三省受灾重,主要是旱灾。冀鲁豫是好年景,内蒙有些减产。据我们了解,我们这个数字,与各省市区估计数差不多。虽然今年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还是取得了第十个丰收年,形势大好。

今年粮食收购形势,总的来看是好的。毛主席批准粮食一定五年的中央文件下达后,深受广大贫下中农欢迎。各省市区很重视,20个省开了会,落实一定五年的政策,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落实的比较好,比去年大有进步。“及时征购,同时安排”“不购过头粮”。群众生活安排,三者兼顾,落实是好的,但是,今年粮食征购进度慢一些,比去年同期差100多亿斤。经过这一段努力,差距缩小了。原来东北三省进度慢一些,最近快了。去年完成906亿斤,各地反映紧了一些。今年计划813亿斤,加上超产超购,计划完成850860亿斤,不应掉以轻心。已完成任务的有四个省区:内蒙104%,四川102 %,河南103 %,广西1 02 %; 完成90%以上的有十个省:贵州、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湖北、甘肃、宁夏;其他省在70-80 左右。有的省还在百分之五十、六十左右,天津63 %,山西52 %,青海66 %、新疆6 7 %、今年计划813亿斤,销售830亿斤,另外军队特需30亿斤,一共860亿斤,按现在完成720亿斤,还差130亿到140亿斤。去年增加库存140亿斤{包括进口20亿),库存达到了800亿斤。我们希望,无论如何不能挖库存,希望各省增加一点库存。大家要抓紧,给家通通气。销售不要超过860亿,销压不下来,收购再完不成,就安排不下来。

提几条意见:(1)今年突出强调三者兼顾,不购过头粮,各省落实是好的,应继续这样办。但是在注意一种倾向的时候,又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白流现象。.有的地区,又偏到另一方面去了,好象少征购点,社员越

分的多了越好。批判购过头粮以后,有的干部就根本不敢问征购,黑龙江很注意这方面的情况,抓上去了。要加强征购的领导,要抓紧、抓具体、抓好。

(2)丰收的地区,有的增产幅度大的,按照三兼顾的精神,完成征购任务以后,要超产超购,体集储备要有所增加,社员生活有所改善,不要偏了一头。

(3}要严格控制粮食的销售。农村比较平稳,但也要注意;城市增的大,工业发展,工人增加。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堵塞漏洞,抓节约代用。

粮食的调拨问题,计划定下来以后,妥坚决照办(黑龙江今年受灾减少调出二、三十亿斤)。各省要安排好城乡人民生活。

(4)粮食一定五年,部分社队落实的不好,要抓紧。有的提出,再进行一下复查,这很好,调动群众的和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油的问题,今年形势比较好,比去年增产3 0 万担,收购更应抓紧,有的地方,资本主义倾向还是很厉害的,花生仁卖五角一斤,大量流失,有的比牌价还低,油料也要加强市场管理,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尤其花生、香油比较突出。

棉籽过去注意不够。去年只收30%,要收50%就好多了。大有潜力,要把社员口油、油饼安排好,棉农不愿卖籽棉,问题就是舍不得油籽。

棉花问题:今年春天开了棉油粮、生产会议,会议的报告毛主席批示“照发”,发下去了,总的说来,大家是重视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深入人心,逐步落实。大家对组织棉花生产是努力的我们看到不少省份,有这方面的报告。棉花面积兼作了粮食,有的算面积,有的不算。今年讨划种植7526万亩,实际种了7403万亩(不很准确)比去年种植面积种少了92万亩,兼作面积占1000 多万亩。在面积上,今年有的把集中种棉地区分散了。山东930万亩,去年是八个地区,今年是十二个地区;山西400万亩,去年是五十六个县,今年是七十多个县。适当分散是可以的,但过于分散,商品棉就减少了.这个问题,我们要很好的研究。浙江省慈溪县,过去一年调出64万担棉花,原来有几个公社种粮食,后来划出去,集中种棉花,每年从外边调进粮食1.5亿斤。去年口粮标准430

斤,社员反映不够吃,到外面卖粮食,调来的粮食是大米,没法喂猪,后来口粮提到了480斤,这个问题就能决了。集中产棉区要分散,必须取慎重态度。

这次座谈会上,各省市区报的棉花总产量4421万担,去年是4554万担,今年比去年低一点。比去年增产的有湖北、四川、新疆、河北、辽宁、北京、陕西、山东八个省市区,共均产l07 万担;和去年持平的安徽、江苏;下降的有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山西、河南六个省,减少280万担。

棉花收购,截止十一月底,收了3105万扭,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70万担。进度快已经完成任务的有:四川收250万担,占任务106 %;北京收1 9万担,比去年多收3万担,完成了任务,陕西收1 76万担,占101 %。河北、辽宁、山东收购也比较好。座谈会上预计收3905 万担,比去年4060 万抠,减少155 万担。减少幅度大的:浙江减少60 万担,上海减少29万担,山西减少29万担,河南减少2 8万担,江西减少1 9 万担。增加的有:湖北60万担,陕西20万担,还有四川、辽宁、北京。

棉花收购进度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也不够重视,收购力量薄弱。有的资本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多分多旬,棉花流入市场。有的土纺土织比较严重。河南积压土布八千万平方市尺,安徽存2000 多万平方尺。国家的机器吃不饱,开不满,土纺土织有发展浪费棉花,值得引起注意。国家需要4800—4900万担棉花,今年收3900万担,羞近1000万担。积极发展化纤,但发展有个过程。现在每人平均1 6 尺布票,棉花收的少了,工业生产安排就会有困难。收购不好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自由市场土纺土织争夺棉花;有的县收购政策不够落实,有的地方发现收棉扣款,不仅和今年的,还扣明年的,农民就有意。如果扣款要到生产队协商,商业部门不能按受任何部门的扣款。银行不能在收购站上扣,你不要在那下命令。还有收籽棉,返还棉籽、油饼的问题,情况不同,多数省是群众轧了送皮棉,要帮助解决机器配件的困难,遇到政策性问题,各省要很好的研究落实,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抓的好,可多收一些,提四点意见:

进一步发动群众,加强思想教育。要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多交棉、多贡献,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支援世界革命。有的地方开展“三找”(找落地棉、眼睫毛、疆瓣棉)找了不少棉花。江苏省如东县南坎公社发动都众找了30多万斤棉花,每亩增加三斤皮棉,我们全国每亩找一斤,可以找回70 多万担。

二,要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在棉花上资本主义倾向表现突出,有的黑市交易,有的搞长途贩运,搞投机倒把;有的搞土纺土织,有的多分多留,我们要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属于敌人的要狠狠打击;属于群众的要批评教育。土纺土织不能发展,通过作工作逐渐消失下去。

三、坚决落实党的政策。主要有这几条:

(1)棉农口粮,特别是集中产区,要安排落实。口粮不落实,生产就会受到影响。浙江省拿出2100万斤粮食,多一点安排棉区口粮,很好。

(2)化肥,每亩予拨40 斤,每百斤皮将70斤要兑现。有的提出减产要扣化肥,这样作法不对,自然灾害减产的,化肥应照样给,否则,就会影响顷年生产。

(3)返还棉籽、油饼和收购棉花的关系妄处理好。

(4)要注意改进收购方法。收购网点少的要增加,分散产区要流动收,多给和众方便。如棉花等级问题,过去农民卖棉花不知道卖多少钱一斤,长度用英尺,没有一级棉,说什么超二级。通过文化大革命,实行新七级,群众很高兴。

换购要抓紧。过去三尺布票太少,群众不满意,今年棉油粮会上改为五尺,群众众高兴,换购潜力很大。总产4400多万担,收购8500多万担,除了统购的还有500多万担,有的作了絮棉,有的可以换回一些。换回一斤棉花除给农民五尺外,还可以多出几尺。这样,加上换购,可以达到去年水平,对国家工业生产安排有好处。挨购工作要认真抓一。

有的指出:棉花是否实行超产超购加价的办法,这个问题很大,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市场供应问题,点的看是好的,但要一分为二,主导看到明年对我们的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大好,在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多数通过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驱逐了蒋帮。我们建交的国家57个,今年投了我们的票,没有给我们建交的,也投了我们的票,通过以后,很多国家高兴的跳起来。我们原来预计还可能拖一年。美帝原来认为,明年控制不了,今年还能以免强多数通不过满有信心的,一通过美帝也没想到。这说明国际形势大好。正如毛主席在“5•20”声明中说的,当前世界主要倾向是革命。国内取得的胜利更大。国际、国内两个胜利,这两个比较起来,国内胜利是主要的。

我们形势好,明年二月尼克松要来,金日成同志说:“尼克松打着白旗来中国谈判”。

我们在“联大”,在广播电台骂美帝,骂的很尖锐;骂他也要来,尼克松说:“这些都不影响我去中国”。"如果我们市场搞不好,那怎么行?世界上承认我们的,建交的一天天多起来,外国人来的很多,要与我们贸易,要支持。

今年我们形势很好。钢今年可能完成2100万吨,现在已达到1970万吨,工业生产发展了,我们商业搞不好行吗?今年大有进步,确年要搞的更好。

2.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广播影视务实奋进、繁荣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正确领导下,广播影视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继承、改革、创新,坚持求实、务实、落实,以宣传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开创了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不断强化新闻立台,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圆满完成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特别是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创造性地做好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推动了新闻宣传的重大改革创新。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显著,农村重点工程解决了上亿群众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难的问题;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克服金融危机影响、逆势上扬,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特别是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切实做到“两手抓、两加强”,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更加注重科技进步,数字化新体系基本建立,新媒体新业态加快发展,推进三网融合取得重要进展,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发展,走出去工作全面加强,国际一流媒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更加注重以管理保导向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广播影视发展更加健康有序。五年来,广播影视队伍经受了考验锻炼,能力素质大大提高,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大干部职工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力明显增强,求真务实、团结进取的风气日渐浓厚。总的看,我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广播影视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化了对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广播影视发展道路。

2010年,我们围绕党和国家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巩固了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1、新闻宣传导向正确、引导有力。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深入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圆满完成“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等重大活动宣传。认真做好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突发事件报道。宣传创新深入推进,新闻立台成效明显。各级电台电视台,特别是中央三台、各省上星频道,采编播能力提高,新闻节目比例增加、信息量和时效性增强。

2、安全播出切实加强。

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全面加强运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事故率降低,确保了重大宣传活动和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加强安全播出基础设施和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电台电视台努力提升网络制播环境下的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加强重点单位、重要部门安全保卫工作。提前一年完成汶川地震灾后广电恢复重建任务,扎实做好玉树、舟曲等灾区广播电视设施应急恢复和灾后重建工作。

3、内容生产发展繁荣。

贯彻落实全国影视创作座谈会精神,坚持走正道、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加强引导,深化改革,强化调控,内容产业继续强劲增长。电影故事片产量526部,票房突破100亿元,主旋律影片《唐山大地震》票房达6.7亿元、创国产电影新纪录,《孔子》、《赵氏孤儿》等17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电视剧产量再创新高,超过1.4万集,稳居市场主导地位,《毛岸英》、《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现实题材作品受到群众喜爱。影视动画取得新突破,电视动画产量22万分钟,电影动画16部,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原创动画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票房达1.2亿元。高度重视纪录片创作生产,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电视台开播了纪录片频道。

4、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基本完成“十一五”农村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村村通,建立了直播卫星服务平台,安装直播卫星设施1350万套,基本实现全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巩固中央节目无线覆盖成果,中央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9省区完成地方无线工程建设。西新工程,进一步提高了边疆地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增强了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农村电影放映,基本普及了数字化,累计组建农村数字院线240条、配备数字设备4.2万套,全年放映电影800万场,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5、科技进步加快。

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数字制播特别是高清制播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具备了为多种传播渠道提供内容服务的能力。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用户接近8000万,增长超过30%,其中双向用户3000万。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基本完成、并在全国所有地市开通。数字拍摄影片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二,多层次数字发行放映网络进一步完善,数字放映成为发展主流。主动参与制定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积极推动试点工作,重点指导12个试点地区和城市建设IP电视、手机电视等集成播控平台,推动有线网络互联互通,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

6、新媒体发展迅速。

积极推动电台电视台开办新媒体,全国共批准开办10家网络广播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发展加快、影响扩大。全国省级播出机构已开办63个提供互联网视听服务的网站。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加快,已覆盖320个城市,拥有了一定用户规模,技术标准有望走出国门。IP电视、手机电视特别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目前,共依法批准了594家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从业机构。

7、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电台电视台内部机制改革逐步深化。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加强频道频率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深化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经营性产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三是资源整合步伐加快。上海、北京、湖南等省市成立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一省一网整合扎实推进,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合并重组。

8、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国际一流媒体建设取得新突破。中央电视台已建成7大中心记者站、50个海外记者站,初步形成覆盖全球的新闻采编网络。中国电视长城平台新开播东南亚、澳大利亚平台,全球付费用户突破10万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增两个语种、累计达61种,新建16个境外整频率调频台、累计达51个,每天新增播出时间300小时。同时,地方广播电视走出去步伐加快。二是利用高新技术走出去取得新突破。中国电视长城平台通过IP电视扩大欧洲平台、亚洲平台覆盖。中国网络电视台完成5个海外镜像站点一期工程建设,利用境外内容分享平台发布电视节目。三是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取得新突破。总局与国家进出口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加强金融支持。评审推荐26家出口骨干企业,获得国家财政支持1625万元。云南无线数字电视公司老挝项目等共获7500万元财政补贴。据不完全统计,电影海外收入超过35亿元,电视剧动画片等产品和服务出口超过8亿元。

9、管理力度加大、依法行政水平提高。

一是以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为抓手,加强宣传管理,重点整治婚恋交友类、情感故事类等节目,停播了7个有问题的栏目。二是加强播出机构和频道频率管理。严格行政许可,加强监测监管,落实退出机制,严肃查处擅自增设、调整、占用频道频率等违规行为。规范和促进高清频道、购物频道发展。三是贯彻《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重点整治播出超时、电视剧插播、医疗药品等广告,清理违规广告2200多条次,暂停8家播出机构广告播出,播出秩序大为好转。四是加强新媒体新业务管理。严把准入关口,完善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参与扫黄打非、打击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信息等专项行动。全年共查处违法违规视听节目网站420家,关停288家。五是加强电视剧管理。颁布实施《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完善备案公示、内容审查、好剧推荐等制度,重点管好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六是加强涉外管理,认真履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监管职责,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七是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电影产业促进法》立法进程加快,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的司法解释制定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制定出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重要规范性文件。全国已出台22个有关广电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总局废止了1个规章、175个规范性文件。

1 0、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着力研究解决中央三台事业编制不足和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总局直属单位艰苦台站职工的艰苦岗位津贴有了明显提高,总局所属单位1.9万职工办理了补充医疗保险。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竞争上岗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总局选派6名干部援藏援青,安排40名干部在总局范围内挂职锻炼,总局和地方之间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挂职交流力度加大。制订出台“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广播影视名家培养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意见,着力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总局举办各类培训班95期,培训1.1万人次。完善职业资格管理,加强技能鉴定工作。

广播影视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形成的规律性认识需要认真总结。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广播影视发展道路。

坚持这一道路,就是要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科学把握广播影视面临的形势,努力做到“七个适应”——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要求,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内相关行业和国际同类行业激烈竞争的要求,适应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要求,适应广播影视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坚持这一道路,就是要根据广播影视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要求,全面履行把握正确导向、确保安全播出、发展事业产业、依法加强管理四项基本职责,特别是要始终以宣传为中心,把坚持正确导向作为灵魂,作为最大政治、最硬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把新闻立台作为媒体建设首要理念和遵循,把贯彻“三贴近”作为加强改进宣传的根本途径。

坚持这一道路,就是要正确把握和稳妥处理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要准确把握广电的双重属性,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始终把意识形态属性放在第一位,巩固喉舌性质、坚持党管媒体。二要坚持双重效益,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三要遵循广电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规律,特别是要努力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四要完成双重任务,就是要统筹发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

坚持这一道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内容生产能力、国际传播能力、依法管理能力,实现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

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找准广播影视工作的着力点和用力方向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目前,总局已经初步编制了“十二五”广播影视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广播影视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服务大局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广覆盖、高效能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现代传播体系,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相对完备的科学管理体系。到“十二五”末,要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9%,农村电影流动银幕达到5万块、新增城市数字银幕1万块,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基本建立,全面完成国际一流媒体建设规划第一阶段任务,广播影视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

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必须准确把握中央对广播影视的战略部署和要求,针对广播影视的现实状况,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用力方向,努力实现“六个重大转变”。

一要加快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

电台电视台是我们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主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近年来,我们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加快发展新媒体,媒体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如何推进融合发展,我们仍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包括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环节的全过程融合,是涵盖传播理念、内容方式、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创新,是广播电视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必须从巩固壮大宣传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高度,努力推动媒体融合取得新突破。这个问题,关系到广播影视性质地位的巩固、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广播影视全局和长远。

二要加快农村广播影视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

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农村作为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是广播影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村村通、西新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初步建立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必须巩固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着力在法制化、制度化、长效化上下功夫,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均等化,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由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三要加快内容生产由以数量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的转变。

中央要求,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此相比,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差距很大、任重道远。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已经是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质量不高是重要差距,成为制约内容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二五”时期,必须在保持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着力点。这是我国由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跨越的关键。

四要加快广播电视网由传输覆盖向全功能、全业务转变。

推进三网融合,是覆盖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国务院总体方案,“十二五”时期将实现三网融合发展。与此相应,我们改造提升广播电视网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以数字化为龙头,以内容创新为动力,坚持双向改造与网络整合并重,技术创新与完善服务并重,业务开发与体制创新并重,努力实现由小网向大网、模拟向数字、单向向双向、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我们能否在这方面突破,事关广播影视能否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维护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

五要加快管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的转变。

管理是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责。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管理保导向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强化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但是,我们管理中还面临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运用高新技术加强管理,进一步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加强管理,特别是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广播影视现代化,取决于体制机制创新,取决于科技进步,也取决于法制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步伐加快,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化,随着广播影视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对象日益多元,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往往既管不了、又管不好,推进依法管理尤为重要,必须作为“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加强管理的重要方面。

六要加快由以国内发展为主向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的转变。

近年来,我们贯彻中央关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大部署,全面加强了走出去工作。但是从总体上看,广播影视国际传播能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很不相称。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当今世界,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我们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壮大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十二五”时期,要在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上取得重要进展,在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上取得明显改善,在国际市场份额上取得明显增加。

三、扎实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

根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今年广播影视工作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全面完成各项宣传任务,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加强创作生产引导,努力在推动“六个重大转变”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1、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一要认真完成重大宣传报道任务。要按照中宣部部署,大力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宣传。要精心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以及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3周年等重大活动宣传。

二要深入推进宣传创新。要创新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努力把“三贴近”原则落到宣传工作实处。围绕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加强和改进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加强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引导。围绕建立健全新闻应急报道网络,加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合作,完善应急报道机制,认真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开展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

三要巩固壮大舆论阵地。要围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重点提升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水平。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广播网、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等网络广播电视必须转换体制、强化功能、突出特色,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新媒体。总局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台电视台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要引导民营视听网站健康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在加强深度覆盖、丰富内容服务、扩大用户规模的同时,要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凝聚全系统力量、共同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2、确保安全播出。

要完善并严格执行播出审查、值班值守、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提高预警监测、指挥调度等技术保障能力,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作风纪律建设,扎实做好安全播出各项工作,确保安全播出尤其是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不出问题。要针对新技术、新媒体给安全播出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拓展工作领域,逐步把手机电视、IP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纳入安全播出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今年下半年要组织一次全国安全播出大检查。

3、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增强内容产业竞争力。

一要引导创作、多出精品。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创作引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完善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规律、艺术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旋律和多样化、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引导文艺创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展现思想力量,用科学的历史观反映社会本质,用多彩的乐章奏响时代主旋律,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精品力作。要重点扶持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以及工业、农村、少儿、少数民族题材等创作生产,特别是要努力推出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成就的精品力作。要认真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影视创作生产和展映展播。要完善备案公示制度,用好电影精品、少儿精品和国产动画等专项资金,强化引导功能。要加强影视评论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影视批评标准,大力开展严肃文艺批评。

二要完善市场、提高效益。要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着力打造一批影视制作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加快培育市场体系,重点实施城镇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工程,加快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影院建设步伐,强化产业基地集聚、带动功能,办好重要节展。纪录片是重要的内容产业,目前基础还比较薄弱。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扩大播映市场、拉动创作生产、繁荣影视动画的成功经验,切实加强国产纪录片市场建设。中央电视台要办好纪录片频道,支持地方电视台创造条件开设纪录片栏目。

三要加强调控、促进发展。继续加强国产影视剧播映调控,严格执行黄金时段国产电视剧、国产影视动画和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有关规定。各级电视台每天播出国产纪录片与引进纪录片比例不低于7:3。继续加强上星频道电视剧播出调控,切实规范播出秩序。出台进一步促进电视剧繁荣发展的意见。要抓紧建立电影档期协调机制、电影票房监管机制和市场信息发布机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强影视节目引进管理。

4、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一要继续实施重点工程。村村通,要巩固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成果,实施户户通工程建设;扩大无线覆盖成果,加快地方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西新工程,要进一步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覆盖质量和水平。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要在确保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同时,积极探索自然村、城乡结合部电影放映的新办法,争取实现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组织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要抓紧实施国家应急广播工程,加快建立应急广播体系。

二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尤其是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真正落实“五个纳入”。要完善技术规划,坚持公共服务优先,维护群众利益,建立无线、有线、卫星协调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新型运营维护机制,稳定农村广播影视基层队伍。要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加强工程验收,开展专项检查,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好事办好。

三要强化县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职能。要把县乡广播电视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优质高效、保质保量转播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确保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为及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服务;组织实施农村广播影视重点工程,维护管理农村广播电视设施,确保安全播出;积极开展地方宣传和县域综合文化信息服务。

5、加快科技进步,推进三网融合。

要以推进三网融合为契机,加强科技规划,完善科技政策,加快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水平。

科技规划,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广播影视发展走向。要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加强基础领域、关键领域战略问题研究,切实增强科技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特别是要正确处理有线、无线、卫星以及互联网等传播手段的关系。实践证明,技术手段本身没有公益、非公益之分,无线、有线、卫星都可以提供公共服务,也可以开展产业经营。有线网络,是重要的经营性产业,但必须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特别在数字化转换中要尊重群众意愿。无线网络,发展潜力巨大,必须在确保公共服务的同时,充分开发、充分利用,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车载电视等新媒体新业态。直播卫星,要继续作为村村通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探索有偿服务。今年要开展为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提供直播卫星服务的试点。

技术标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要提高标准意识,把标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标准研究,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研制高清电视、立体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技术标准。要加强标准应用,规范科技管理,完善科技政策,促进关键设备国产化。要支持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标准走出国门,以标准走出去带动广播电视走出去。

要适应三网融合要求,加快电台电视台数字化,加快有线网络大容量、双向交互升级改造和网络整合,扩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加快无线数字化,全面推广电影数字化。要把内容创新和业务开发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等新业态,开发电子政务、生产生活信息、文化教育娱乐等多样化服务。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为广播影视推进三网融合提供有益经验。推进三网融合,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广电部门要切实履行内容监管职责,重点建设好IP电视、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确保可控可管、安全播出。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要按照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三加快”、“一加强”,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一方面,要以电台电视台为重点,深化公益性事业改革。电台电视台要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扎实推进频道频率制改革。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媒体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坚持事业体制,坚持喉舌和公益性质,坚持以宣传为中心。另一方面,要以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经营性产业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并把工作着力点转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来。要坚持改革改组改造紧密结合,加快推进规范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要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尽快实现一省一网。要抓紧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7、加强走出去工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一要围绕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加快建设国际采编播网络,增强重要国际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独家报道能力。二要扩大海外落地覆盖。重点加快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落地,加大地方走出去力度,形成中央和地方走出去的合力。要研究建立走出去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播出监测、效果评估等体系,增强落地覆盖实效。要探索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三要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引导企业拓展渠道,改进方式,塑造品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重点扶持传承中华文明、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影视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扩大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投资海外市场,建设海外分支机构和营销网络。鼓励企业以合资合拍、以进带出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利用新媒体扩大影视产品国际传播。继续办好中国电影电视节。

8、加强和改进管理,保障广播影视健康有序发展。

一要把日常管理和专项治理结合起来。重点抵制低俗之风,治理虚假违规广告,查处互联网有害视听节目和无证经营网站,整治境外卫视传播秩序。特别要建立健全收听收看等机制,确保导向正确。要结合专项行动,把成功做法制度化、常态化,纳入日常管理。二要把传统媒体管理和新兴媒体管理结合起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加强和改进管理,重点完善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建设高清电视、IP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监管平台,抓紧广电监管中心建设,推进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统一监管。三要把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结合起来。认真总结互联网视听服务、广告、播音员主持人等领域行业自律经验,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建设,强化自教自律功能,使之成为广播影视管理的重要力量。四要把加快立法与强化执法结合起来。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意见,大力推进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法制建设要重点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和《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立法,做好10个部门规章和150个规范性文件修改工作。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中,地方特别是省级广电行政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9、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要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要以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探索创新”示范工程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继续开展巡视,开展广播影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专项治理,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要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组织好“激情·奉献”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

3.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一、总结成绩,把握方向,增强做好健身气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成立10周年时,刘鹏局长在为纪念中心成立10周年制作的画册题写的序言中对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10年来所做工作和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总结健身气功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在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指导和支持,始终得到各级政府以及体育部门、行业体协、体育院校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各级健身气功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已经举行两届,很多高校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明年还要进行中小学健身气功课程试点。民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对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成立和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给予了有力支持。

体育总局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健身气功工作,各有关司局也给予了很多指导和支持。以总局名义对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批准健身气功列入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批准申请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批准健身气功申报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奖等,可以说对健身气功的每一步发展都给予了特别关爱。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参与健身气功活动的越来越多,各地健身气功的管理机构、社团组织、经费逐年增加。总之,健身气功的发展离不开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基础建设扎实。为了加强阵地建设,体育总局从2005年起启动了健身气功“和谐站点”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引领下,各地站点不仅数量逐年有新突破,而且通过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使站点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目前,排在前3位的山东、河南、江西,站点数量均已超过1000个,有24个省区市站点达到了300个以上。除站点建设外,健身气功推广工作也在不断探索一些新路子,比如江苏南京开展的广场教学,北京和浙江杭州建立的健身气功俱乐部,武汉体育学院正在筹建的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各地重视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骨干培训工作,既有对管理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常规培训,也有新开辟的行业体协骨干培训,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巡回教学活动,将健身气功志愿教学、骨干培训、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年来,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完成了90多项课题研究,特别是先后编创的9套新功法,深受社会好评和广大习练者喜爱。在科研成果基础上编撰的一系列科普读物、成果汇编、知识荟萃等,为广大群众习练健身气功提供了实用性强、易懂易学的理论指导。

三是大型活动活跃。近年来健身气功工作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各种类型的活动遍布城乡,丰富多彩,并且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按照“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各级体育部门、行业体协积极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表演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还使健身气功登上了全国农运会、全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的表演展示舞台,安徽亳州创办了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这些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各地展示交流、赛事活动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可谓是遍地开花,今年广东、江苏、上海等许多省市举办活动都在10场以上。除表演、展示、交流等活动外,多层次的全国比赛、邀请赛、联赛等赛事也已逐步形成体系。以活动和竞赛搭建平台,实现了促进建设、营造氛围、推动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海外推广深入。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健康,既是健身气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走过5年历程,每年推广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每年健身气功社团组织都在增加,每年表演展示、教学培训、科普讲座都在改进,每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规模和水平都在提高。特别是今年,首次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和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四地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均获巨大成功。可以说,健身气功对外推广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新进展。随着“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赢得了海外合作伙伴的欢迎,得到了我有关使领馆、当地华人华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肯定。健身气功国际比赛的参与面广,代表性强,水平较高,是对外推广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健身气功的文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发展繁荣的任务,同样肩负着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我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健身气功工作同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健身气功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华文明有着紧密联系。深刻认识气功文化的现实价值,深入挖掘气功文化的内容精髓,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对于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健身气功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理论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加强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建设,这几年大家做了很多工作,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和科研汇编,去年启动的“四种健身气功辅导教材”和“健身气功学”两项重要课题正在进展中,在各种骨干培训中也开始融入一些新的理论内容,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视野可以再开阔一些,争取更多领域、更多学科、更有建树的专家,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健身气功文化理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二是打造活动品牌,进一步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随着新功法的深入推广,健身气功的活动逐渐多了起来,也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不仅在国内开展得红红火火,而且还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表彰。再比如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等,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品牌。健身气功开展活动的时间还不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很不易,需要巩固完善,需要创新发展。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就要从增强文化内涵入手,想办法在活动中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使我们的品牌活动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三是开展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健身气功的文化氛围。健身气功的媒体宣传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健身气功》杂志、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网站、中国体育报健身气功专栏等自有媒体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电视媒体也逐步开展了一些宣传报道,节目的收视率也比较高,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健身气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媒体和人群的关注。宣传报道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什么时机宣传、在哪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都是很有学问的。健身气功的宣传报道既要把握好政策尺度,确保适时适度,积极稳妥,又要根据形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突出文化特色。

nlc202309011240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做好健身气功的文化传播。这些年“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成功开展,让世人了解健身气功,走进健身气功,更多的海外人士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健身气功的各项工作中,最能体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就是海外推广。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开创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新局面。我们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把更加引人入胜的内容展现给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以更加卓有成效的组织和人员动员海外人士。我们看到,今年的健身气功通过进入欧盟总部、进入孔子学院、进入国外高校,正在逐步向国外主流社会发展,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经批准成立并正在筹备之中,这些都是当前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重头戏。希望今后继续加强研究,准确把握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努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贡献,为造福人类健康做贡献。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健身气功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工作千头万绪,我想大家还要继续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继续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坚持正面宣传推广,树立健身气功科学文明的形象。健身气功工作关乎社会稳定,关乎群众健康,关乎文化发展。健身气功工作能够在困境中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既来自于全国健身气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得益于各级领导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健身气功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今年总局领导对健身气功工作的一些批示,也反复强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二)进一步加强站点管理。建站设点,是管理健身气功的重要抓手,也是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托。实践证明,这些年健身气功之所以能够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夯实了站点这个基础,通过组建站点形成了基层规范化的管理网络,构建了群众练功和交流的平台。因此,站点建设在健身气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管理工作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工作中还必须继续坚持。加强站点建设一定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数量多少是衡量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但数量要服从质量,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管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既要做好年检工作,又要在平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进一步探索推广模式。随着健身气功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以站点为主的健身气功推广模式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拓展。今年气功中心初步制定了健身气功俱乐部和健身气功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并启动了试点工作,从策划到实施,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一定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运作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真正做好试点工作,从而上升为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的样板。气功中心已经连续两年与群体司合作举办行业体协健身气功培训班,这是推广工作一个新的领域,能够使更多群众受益。我们以前有过在厂矿企业推广健身气功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结合行业体协的特点运用好,推广好。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参与了健身气功比赛。健身气功进学校、进课程对于健身气功发展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下一步要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争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为了统一国内外练功人员等级,便于管理,在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之外,国内也要开展健身气功段位制试点工作。希望尽快制定出试点工作方案,做好相关评定和套改工作。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推广的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工作中还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又好又快地发展。

4.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残联发言稿范文】

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认识清楚,然后集中智慧和力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六代会之后,我们提出了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残疾人事业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党组按照王勇国务委员的要求,确定今年为残疾人工作“基础管理建设年”,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真实的了解掌握残疾人工作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我们要结合实际思考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论述,继续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最近出版的《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进展》白皮书,从完善残疾人法规制度建设、有序开展康复工作、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健全残疾人教育保障机制、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与改造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残疾人权利保障工作取得的成就。这是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们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取得的进步。

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要靠有一支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去年换届以来,新一届党组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抓好用人导向,制定了新的干部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提出8条干部选用路径。目前,第一批干部选拔工作已对拟任职人选进行了考察,第二批干部选拔工作也已经启动。大家对党组抓干部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最近,党组正在进行优化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和职责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广,甚至直接影响部门、单位和干部自身利益。希望同志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积极参与并给予大力支持,集思广益,使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三定”方案更科学、更加适应新形势和任务要求,为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保证。

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总书记系列论述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思想建设上,要坚持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在组织建设上,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努力使每一个基层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作风建设上,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决执行八项规定,解决“四风”问题。在反腐倡廉上,要加强廉政教育,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曾在中国残联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对同志们说,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彻底地为人民所用。在任何时候都要经得住考验,决不能在金钱利益面前迷失方向,忘记做人的尊严,忘记自己是一个党员干部。坚决不做任何有损党员形象的事。只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提醒党员干部不能疏远人民,不能漠视群众利益,不能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更不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要坚决杜绝官僚主义作风和一切腐败行为。要让自己做到,昨天我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今天我的意志如同昨天一样坚定,到明天我要为自己曾经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而感到骄傲。

同志们,在最近各项工作任务都很重的情况下,党组下决心把大家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学习,就是希望同志们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在理论武装和工作研究等方面都有大的收获,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谢谢大家。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

根据中组部通知精神,从今天下午开始,我会用一周多的时间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培训班,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和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参加学习培训。今天下午是培训班的开班式,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前段时间,我和xx、先德、新宪、乃坤、世明几位同志先后参加了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讨班。通过学习研讨,我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思想开阔了许多,思考也深刻了很多。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来思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思考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思考了对人民群众应有的感情。懂得了这些才能有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看清了工作的方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残疾人事业充满希望。一会儿,xx书记将给大家作辅导讲课,在此,我讲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就搞好这次学习谈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都会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这期间,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治党治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要求。我和鲁书记出席或列席了一些会议,亲自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总书记对国家和人民怀有深厚的爱,对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很多讲话是脱稿讲的,具有震撼人心,鼓舞士气的力量。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对各项建设事业面临的很多具体工作,都有全新的思路,并作了深刻的阐述,例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问题,严格八项规定问题,总书记都讲得很细致很透彻,残联领导干部尤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时刻牢记在心,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

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改革发展的大局是好的,但也存在不稳定因素,我们要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高度,从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局,深刻领会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一定要当作第一位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工作再忙要安排时间学习,任务再重也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特别是残联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理论上深入钻研,要在对照检查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是从一切为了人民、向人民高度负责出发,对照自己,我们的工作和言行是不是也能从一切为了残疾人,以向残疾人事业高度负责出发呢。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怎样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在学习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如何把讲话精神转变成我们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成果,让它造福于残疾人。做残疾人工作一定要重视学习,残疾人事业不仅是民生工作,也是政治工作。残疾人事业是中国人权事业的一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它代表着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更坚定的信念,凝聚奋进的力量,明确前进方向。希望大家把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真正成为有相当理论和政策水准,掌握较高领导艺术,让残疾人信任的优秀的残疾人领导干部。

二、要全面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总书记系列讲话,内容十分丰富,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我想信仰和理想是我们做人做事最重要的信条,这是人生前进的方向,有了方向和目的地,生命的船才能有动力。而残疾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解放承受痛苦的残疾人,帮助他们过上美好而有尊严的生活。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残疾人事业也是中国梦的内容,千百万残疾人兄弟姐妹期盼着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希望能够康复,希望能够走进校门,希望能有工作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亿万个期盼就编织起中国梦。我们要努力让残疾人实现梦想,这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加强科学管理,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使残疾人事业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近一个时期,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表了重要论述。他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他在接见全国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时又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责任,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新局面。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鲜明的人民立场、严谨的求实精神。我们要全面系统掌握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行动自觉和能力水平。

我们学总书记重要论述,要全面准确把握,认真贯彻落实,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我自己要认真学习,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一个人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在人生的每个时段都要坚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想对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要反复学习,而不是浅尝辄止,要认真读书,仔细理解;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而不是断章取义,要结合形势认识问题。再就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学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指导工作实践。残联领导干部学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做好每项工作。比如,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还说,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这就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

刚才听了相关部委领导的发言,可以看出一年来各成员单位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维护和保障残疾人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一些政策、措施是中国残联积极配合,共同推动出台实施的,我听了很感动,也很亲切。

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在王勇国务委员的直接领导下,国务院残工委精心组织,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残疾人工作机制得到加强,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这既适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显示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部署的初步成效。特别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残联与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意见》,这不仅关乎残疾人兄弟姐妹的福祉,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残工委和各成员单位的指导下,各地依据地方实际,积极创新实践,出台了许多好做法、好措施,如上海、北京等地制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残疾人岗位预留和定向招录残疾人的规定;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提高增发残疾人生活救助金增长比例;四川等地建立残疾人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等,推动地方残疾人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残联,向王勇国务委员、向关心支持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要解决8500万残疾人的生存以及融合发展问题,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目前全国有相当部分的残疾人还未得到康复服务,一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未入学,城镇就业年龄段近半数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未实现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一户多残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就更为困难。这些我们到地方调研都有深切的感受。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推进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重要责任。相比健全人,残疾人实现小康的任务更艰巨,困难更大。如果不在残疾人康复、教育、扶贫、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拿出更好的、有力度的政策措施,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残疾人同步小康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

希望各部委、各成员单位对残疾人同步小康工作给予更多政策、资金倾斜,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拿出一个高质量的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文件,并尽快部署实施。今年,国家将开始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也希望大家在工作规划、安排部署中,继续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

当前我们要多做打基础、建机制、以利长远的工作。要开展好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调查,摸清残疾人基本数据、基本情况、基本材料,为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提供重要依据;要推进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更好发挥资金效益,吸纳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服务;要举办好全国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表彰活动,激励和弘扬残疾人的自强精神,为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环境。我们的愿望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推进一步,为残疾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梦想打下好基础。

在推进残疾人小康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研究融合发展问题,近些年来,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这也是我们作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缔约国所做的承诺和义务。我们要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归属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

我们将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与各成员单位一道,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领导和部署下,努力工作,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提高残疾人事业的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残疾人和国家发展大局服务。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我见证了基金会的成立和发展,为她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感到欣喜和骄傲!今天,在她成立30周年的日子,我要衷心地祝福她!

1984年的3月,我应邀来北京参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理事。那次大会给了我很多思考,我认识到,过去对残疾人的歧视与偏见开始改变了。基金会的宗旨是,理解、尊重、关心残疾人,这在当时对于许多身处逆境、承受痛苦的残疾人,如同温暖的春风,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成立大会的会场悬挂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会徽,我看到了“残疾人”这三个字,真的感慨万千,因为在此之前,我和许多残疾人兄弟姐妹都被称为“残废人”。残废人被认为是无用的人,是社会的负担,多少人都为自己是一个残废人而自卑,却又为无法改变命运而沮丧。而残疾人则是人道的、科学的界定,即一个人身体失去了部分功能,并不意味着失去全部能力,失去创造能力和做人的尊严。会徽是梅花的形状,象征着残疾人经历严冬也傲雪绽放的坚强品格,也象征着残疾人期待春天到来的希望。这个会徽是在一百多份图案中选定的,它凝聚着人们对残疾人的大爱与支持。

在成立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朴方同志,他坐在轮椅上,穿着厚厚的棉衣,脸上丝毫没有痛苦,而是充满激情和自信。当我握住他的手的那一刻,心里盛满了感动。朴方同志以自己的痛苦想到所有残疾人的痛苦,他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不顾自己的病痛,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一起,为建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奔走呼吁,倾尽全力。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不仅仅是一个基金会,它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当基金会的牌子悬挂起来的时候,美好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个梦想是朴方同志的,也是我们大家的。

今天在这里,我见到了当年创建基金会很多同志,三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你们对待工作的热情,我想有那样的热情,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也想起鲁光同志,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说,做残疾人工作可不能有官僚主义。基金会的同志们爱残疾人兄弟姐妹,爱这项崇高的事业,并为她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要向基金会的创业者们学习、致敬!朴方同志说,这个队伍的成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为残疾人服务为荣,要增强事业心,埋头苦干,通过千千万万件平凡细小的具体工作去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三十年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弘扬人道主义思想,积极调动社会大爱的力量,帮助很多残疾人实现了梦想,有的获得了轮椅或安装了假肢,开始新的生活,很多聋孩子安装了人工耳蜗,与健康的孩子一起走进学校,还有很多盲孩子也能读书了,知识带他们走向光明。基金会的工作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激扬了人间爱的精神。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社会意义,我们的社会各种偏见和歧视是存在的,基金会的成立树立了基于人的尊严、平等、互助、友爱的残疾人观,这是对世俗社会观念的彻底颠覆,意义深远。二是文化意义,基金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注入了全新的、现代的涵义,仁爱要给予所有的人,更要给予残疾人。朴方同志在基金会成立前夕曾说:我希望,中国残疾人将不再是一个弱者,也不只是受到人们的怜悯与同情;我希望看到,他们同健全人一起,以顽强的意志投身国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这个预见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是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美好理想。

基金会开展了很多项目,与港澳台和国际的合作交流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一些国际知名的企业和组织都积极加入到帮助中国残疾人的队伍中来。慈善事业是温暖人心的,它凝聚善的力量,播洒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去甘肃调研时把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五十万元钱交给县委书记,我说,希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残疾孩子身上,帮助他们学习。县委书记和很多同志都流下了眼泪。我们的社会需要感动,需要爱的精神,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就是一个爱的精神的载体,帮助残疾人是我们的崇高使命。

基金会彰显了中国传统的仁爱理想和当代人道主义精神的统一,在道义上和行动上践行了人类社会最崇高的思想理念,即人生而平等,不应该因残缺而处于困境,人与人之间最高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是互助共存,社会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残疾人,让他们生活美好而有尊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帮助残疾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公认的成绩。

基金会的存在要靠坚实的财力支撑,更要靠良好的信誉和公信力作保证。近几年,一些基金会遇到了严峻的考验,接受了来自各方的监督和质疑,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残联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工作非常重视,希望它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旗帜。残疾人事业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援助,我们一定要发展好基金会,要把基金会做成最好的,做成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希望基金会今后继续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断创新公益项目,管理并使用好每一分钱,使基金会成为社会公众和残疾人信任、享有良好声誉的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同志们:

新年伊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就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孩子的特别关爱、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特殊教育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的融入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特殊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接受教育的残疾人数量逐年增加、教育层次不断提高,很多残疾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和大学,还有的像健康同学一样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残疾人孩子学习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这些年,国家助学体系优先帮助残疾学生,“特教学校建设规划”使特教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过去的十年,中国残联助学项目共资助贫困残疾学生16.5万人次,为260多所特教院校添置了教育设备,支持全国和省级特教师资培训5000人次,会同教育部共同表彰奖励900名优秀特教教师。但是,我们也看到残疾人教育与普通教育仍有较大差距,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贫困残疾孩子,接受教育还有很多困难。据统计,目前有8万多实名登记的残疾儿童少年没有接受义务教育,部分残疾学生因家庭困难或重度残疾不能完成学业,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学习还有很多困难,特教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质量也有待提高。为了广大残疾人接受良好教育,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是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内容,各级残联要认真学习国务院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主人翁态度给予高度重视并贯彻落实。

中国残联要把特殊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全力推进实施《提升计划》。目前,我们正在起草“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意见”,《提升计划》将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与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和残疾人接受普通教育的引导政策;要继续与教育部、国家语委合作,研究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标准,为残疾人更广泛地融入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各省级残联要积极主动与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协同制订本地区《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争取地方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提高特教教师待遇。要继续完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制度并跟踪去向,与教育部门一道,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就学,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要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努力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

要积极整合残联系统资源,包括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机构、康复机构、托养机构等,为残疾人和特教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继续实施残联系统相关助学项目,不断完善扶残助学长效机制。

5.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支持作用、服务功能,不仅对于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能够给职业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促进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活力。

“三个转变”,就是要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

第一是办学思想的转变,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无论是中、高等职业学校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都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决不能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能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各级职业学校都要明确这样的定位,坚持这样的定位,做到“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打造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只要坚持科学定位,就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如在第一产业领域的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平度职教中心;第二产业领域的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第三产业领域的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外事服务职业高中等都是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当然,这样的学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少。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

第二是办学模式的转变,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职业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首先是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职业学校从开始办学就要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这就要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市场预测,积极配合劳动和人事部门,密切与企业和人才、劳务市场的合作。其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只有做到出口畅,才能做到进口旺。职业学校要建立毕业生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和网络,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的紧密结合,探索职业学校和职业中介一体化的经验。如,西安外事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有二、三百人专职或兼职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促使学生就业的零等待,投资100万元建设全国首条“大学生创业街”;湖南怀化万昌职业中专学校还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劳务中介的一体化。再次,要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请什么师资,这样才能有效集成资源,办出优势。四川联合经济学校就很明确地提出“教育同市场接轨,培训同市场挂钩”办职业教育的新路子,使学校的实力迅速地扩大。最后,要把打造就业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地区和学校的优势,形成区域品牌和学校的骨干专业。如陕西就明确提出了树立“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秦巴茶艺”和“渭北技工”等五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品牌。

第三是办学机制的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一是采取灵活学制和灵活学习形式。中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1+2”、“2+1”、“1+1+1”等办法,使学校和企业、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的职业教育资源有机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分制和模块式教学,鼓励校企合办、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办学形式。二是扩大优质职教资源,发挥规模优势,如浙江建设跨地区、跨专业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常州建设以高职为特点的高教园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三是坚持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培训并重,在重视提高学历教育质量的同时,针对初次就业者、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再就业工人开始适应性强的中短期培训,学习期限要灵活,学习形式要多样,学习内容要实用,学习质量要不断提高。四是要加快建立“学分银行”的试点,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完善学分认证制度,使之成为联结高职、中职和职业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为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转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的原则,各地要新确定一批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教育、劳动保障、人事以及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强指导、提供方便。如,辽宁省职业院校的合格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完善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两个加强”就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职业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也体现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如重庆行知技工学校、青岛黄海职业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赢得了企业的信任,也加快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第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一是采取各种形式推进产学合作。产学合作的形式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自身的特点,可以是经济开发区和职业院校合作,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或者采取松散型、协议型合作的形式,或者对学校实行整体共建,或者共建部分学科专业,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集团共建家电培训中心;可以是学校和行业、社区或企业群合作,如浙江永康职业学校依托区域优势与企业群合作办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协会联合办学等;可以是学校与行业、产业的合作,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也可以是学校实行科研成果产业化或与企业进行共同研发,如江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校每个系都建立科研中心,构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网络,这些都是很好的探索。同时,要适应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要求,通过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共建,使职业学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岗位培训的基地,成为企业员工学习培训的平台。

二是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个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学校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制约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一个主要瓶颈。今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应为半年,中等职业教育应为半年至一年。为此,我们将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到20xx年,我们将分期分批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成若干条件较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要采取新的模式、新的机制,一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方面筹集建设经费;二要发挥竞争机制的引导作用,不论公办、民办,哪个学校办得好,实训基地就摆到哪;三要坚持共享、共建、共管,建设开放型的实训基地,充分政府、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发挥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的积极性,加强职业学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三是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打破学历限制、身份限制,坚持能者为师。教育部门要配合人事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开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的绿色通道,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有序流动,建设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评估、奖惩办法和编制管理办法。

四、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开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抓住机遇,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形成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相关各部门一道,贯彻落实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好地担负起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职责任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是要抓好职业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落实。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七部委组成的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摆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战略思考、宏观规划和政策研究。要主动与经济管理部门、人事劳动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制定与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要从当地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的分类指导和信息服务。

二是要抓好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和提高投资效益。要争取从各方面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央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引导和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国家扶贫资金也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工作,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扶持职业教育发展,并用好有关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增加对职业培训的投入。要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投入体制。今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主要采取奖励、差额补助、直接资助学生的方式,对所有职业学校一视同仁,使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起到杠杆作用、引导作用和倍增作用。

三是要抓好深化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要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方面军,也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加快改革公办职业教育,全面落实公办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之真正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积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的集团化、连锁化,大胆引入竞争机制,使资源进一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同时,要坚决反对那种把公办职业学校一卖了之的做法,防止国有职业教育资产的流失。要促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城市和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要打开大门培养培训中西部的农村劳动力;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也要为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服务。

四是要抓好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抓紧制定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实施方案。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选拔任用能够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职业院校的领导干部。要逐步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行业和用工部门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引导职业学校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就业服务。正在对高等职业学校进行的教学评估,要有利于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引导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五是抓好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张旗鼓地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要从现在开始,对中小学生和广大家长进行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要树立一批大家可以学习、能够学习、愿意学习,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典型经验。今年教师节,要表彰一批职业教育的先进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形成支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真抓实干、锐意改革、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持,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持,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6.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这次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总结2014年工作情况,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落实新要求履行新定位,2014年国土资源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了新发展

2014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多方面矛盾相互交织,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在这种形势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新的职责定位,全面服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大局,改革创新、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围绕中心准确定位,服务大局的自觉和自信进一步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系统深刻阐述国土资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强调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土地权益,为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张高丽副总理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部党组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一年来,我们以“三句话”职责定位为工作总抓手,完善布局,明确任务,细化分工,狠抓落实,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一职责定位,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得到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积极响应和主动跟进,也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方面的认同和支持。实践证明,新的职责定位,与经济发展新常态高度契合,顺应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尊重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新要求,找准了中央精神与国土资源工作的结合点,是在总结多年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自觉和自信。

——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为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我们主动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狠抓稳增长措施落实,对国务院重点安排的铁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研究特殊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予以全力保障。去年9月底,提前完成全年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64个铁路项目用地预审,出台了支持铁路建设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用地预审,为项目可研及时上报国务院和年底前顺利开工争取了时间。研究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疆、福建、黑龙江两大平原等区域发展战略支持政策。围绕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重要部署,及时研究制定支持政策,认真落实工作要求。积极发挥土地调查监测的基础保障作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画上圆满句号。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坚持立足国内增强能源矿产保障能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取得新成果。西藏羌塘盆地勘查取得重要发现,大庆油田外围打出轻质原油,涪陵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在南海发现储量可观的可燃冰资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每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左右、天然气地质储量8000亿立方米左右。重要和紧缺矿种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境外矿业勘查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效支撑。成功举办北京APEC矿业部长会议和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扩大和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矿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突出重点严守红线,努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基础。出台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文件,提出一揽子更加严格保护耕地的政策措施。全年核减不合理用地6.46万亩,其中耕地2.74万亩。与农业部联合部署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工作。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和一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继续推进,完成了全年1亿亩建设任务。吉林、贵州等省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试点取得重要经验。向社会公布了最新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成果。加大对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督察力度。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例行督察等发现的9个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市实施公开约谈,并向社会发布公告,促进地方政府整改。国家土地总督察向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致函,通报了2014年土地督察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督察意见。各省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全都对落实整改作出重要批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全区视频会议,全面部署整改工作。落实地方政府共同责任,把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权力和责任下放到省一级,执法监察力度明显加大。去年,省级政府约谈了60个地级市和246个县(市、区),是前5年部直接约谈总数的3倍,对违法行为产生了极大震慑。部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动配合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各级政府,开展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专项审计,保证了这项规模空前、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顺利完成。全面实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完成矿山整治复绿面积10万公顷。

——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我们高举节约集约大旗,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注重顶层设计引导,颁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和《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各地普遍结合实际,对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行积极探索。广东“三旧”改造取得新经验,上海提出要实现新增建设用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江苏根据部批复的方案出台了一整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浙江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又有新进展,山东对东中西部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税收提出分类要求,天津、安徽等地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取得新成效,福建以省委省政府文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注重标准技术规范,健全完善标准,启动了580个城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累计完成20个重要矿种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遴选发布三批共159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注重典型推动,研究部署新一周期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总结推广了一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摸清了底数和潜力。

——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实现良好开局。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部党组精心组织、地方全力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全面按时完成中央确定我部改革任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顶层设计,《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以中办国办文件印发实施。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研究成果,对国家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部署了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已经国务院颁布,登记簿册证和各项配套政策基本成型,信息平台建设框架方案基本确定。24个省(区、市)完成了省级职责整合任务,一些地方开展了市县级职责整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56项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下放21项,占37.5%。地方国土资源部门也相应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情系民生信守承诺,维护群众权益更加有力有效。我们把维护群众权益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重要内容,贯穿到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把“农民利益不受损”,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守的底线;把推动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以及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作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措施;把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作为执法督察维护权益的重要手段;把扶贫攻坚作为维护权益的特殊领域,“翻箱倒柜、倾囊相助”,制定倾斜政策,实行精准扶贫;把保障棚户区改造、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民生用地作为雪中送炭之举,实行应保尽保;把“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作为地质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切实维护生态脆弱地区群众权益;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积极回应和解决群众涉地涉矿利益诉求;把防治地质灾害作为“生命任务”来抓,各地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17起,避免人员伤亡3.37万人和直接经济损失18.1亿元。

——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按照中央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着力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抓好巡视问题整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各项整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高度重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严防“四风”反弹。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出台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行政审批和评审评估工作人员“六不准”、严肃外事和财经纪律等文件规定。召开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推动党委(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提出用“一岗双责”和“一案双查”把“两个责任”具体化、落实好。

2014年,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和武警黄金部队工作也都取得了新进展。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海洋维权执法能力明显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更加严格,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大洋极地科考成果丰硕,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取得新进展。地理国情普查顺利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深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保障服务大局的能力显著增强。武警黄金部队调整转型圆满完成,“西进北上”部署基本到位,“两调一查”成果丰硕,在地质找矿、抗震救灾和维稳处突中的生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在去年工作中,我们着力把握了以下几点:第一,坚持把中央要求与国土资源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和坚持职责定位,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第二,坚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完善工作布局,努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第三,坚持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重大决策落实到位、重大工作顺利完成。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的关系,用法治引领国土资源改革,通过改革完善国土资源法治体系。第五,坚持把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结合起来,以落实问题整改促进作风转变,努力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

二、正确认识主动适应,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部党组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全面把握国际经济政治发展格局、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是对我们党治国理念和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国土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具有保障和约束双重作用,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可避免地带来国土资源领域的一些重大趋势性变化。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新常态下国土资源领域的阶段性特征,努力把握新常态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从国土资源需求看,生产性需求趋于减少,生活性、生态性需求显著增加,总需求仍然居高不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国土资源的需求偏重生产性。农业的“生产导向”导致耕地过度开发,工业的“生产需求”导致城镇工矿用地过度扩张,用地比例偏高。进入新常态,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虽然有所减缓,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生产用地需求仍然很大。与此同时,适时适度生态退耕提上日程,“人的城镇化”和“人的新农村”建设,推动生活生态用地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对传统大宗矿产品的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对非常规能源和新型材料矿产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地质找矿依然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但农业、城市、旅游、环境等方面对地质服务的需求明显上升。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新常态下对国土资源需求的多样化、均衡性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布局,切实发挥好国土资源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补齐发展短板的支撑保障作用。

(二)从国土资源供给看,建设用地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矿产资源供应从过高对外依存转向立足国内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调整势在必行。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主要依靠要素规模驱动,消耗了大量土地和矿产资源,资源供给不足成为主要矛盾,增量扩张和总量平衡是资源供给的基本特点。随着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国土资源供给正在出现调整。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闲置低效土地大量存在,盘活利用潜力巨大,存量土地正在成为土地供应的重要来源。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对能源矿产需求下降,矿产勘查市场遇冷。我国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过高,均超过50%,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国内,持续加大矿产勘查力度。我们要把握和适应新常态下国土资源供需形势的新变化,统筹增量与存量,统筹国内与国外,优化土地和资源供应结构。

(三)从国土资源配置方式看,将进一步打破各种形式的条块分割和行政干预,国土资源市场正朝着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方向加快转变。过去,受条块分割和行政干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恶性竞争和竞争不足并存,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发育不够充分,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覆盖面偏小,地方政府对工业用地实行优惠政策,破坏了土地市场的统一性和公平竞争。矿业权市场公开性、透明度不足,一些地方资源垄断开发和不正当竞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些地方未严格限定矿业权协议出让范围,招拍挂制度执行不严。新常态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统一开放”全国要素市场的步伐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清除各种市场壁垒和政策优惠,完善市场规则和定价机制,扩大资源有偿使用范围,切实提高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化配置程度。

(四)从资源环境约束看,承载力正在逼近“天花板”,严格保护和节约利用国土资源是大势所趋。过去,资源环境空间相对较大,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虽有影响,但还在可控范围内。现在,许多地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继续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的国土资源开发活动,资源难以承载,环境难以容纳。一些地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和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不合理,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执行不严格,加剧了国土空间开发失衡。我们必须自觉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统筹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国土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和优化布局。

(五)从矛盾积累情况看,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资源经济”不可持续,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过去,经济高速发展,国土资源开发往往能够增加就业和群众收入,即使存在一些风险和矛盾,大多数情况下也被掩盖了。现在,伴随着经济增速换挡,下行压力加大,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化,对“土地财政”和“资源经济”的惯性依赖进一步增加了化解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的难度。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进一步积累。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也在加大。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道,共同建立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机制,严防国土资源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

(六)从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看,正在从侧重于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多重管理手段转变,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成为紧迫课题。过去,国土资源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审批权力过于集中,审批效率不高,管理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重事前审批转向重事中事后监管,由注重微观管理转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由偏重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审批事项虽然减少了,但坚守红线的责任更大了;审批权力下放了,但加强监管的任务更重了;调控方式转变了,但对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要求更高了。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变化,处理好“放”与“管”的辩证关系,加快实现管理方式转变。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直面挑战,破解难题,挑战可以变为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抓不住也会成为更大的挑战。我们要观大势、谋大事、懂全局、管本行,观念上要主动适应,认识上要尽快到位,方法上要抓紧改进,工作上要更加得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新路。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发挥国土规划和用途管制对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作用,不断提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要更加注重提高耕地质量,把提高耕地质量作为坚守耕地红线的内在要求,落实到耕地占补平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过程。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国土资源工作攻坚克难的关键一招,全力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攻坚战和持久战。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把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根本举措,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更加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把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落实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努力把关系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情抓实办好。

三、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扎实做好2015年国土资源工作

今年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面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严控总量有保有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迈向中高端水平,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双重目标。国土资源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服务宏观调控、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将继续作适度调减。同时,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用好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政策。各地要根据这一安排,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用地保障。

要找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坚持优化结构、有保有压。保的方面,一是继续保障铁路工程建设,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确保今年60条铁路投资计划的土地供应。二是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三是落实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围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突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工作。四是围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行差别化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五是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养老、医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研究制定促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政策,落实好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特殊用地政策。六是落实国家扶贫攻坚重大战略,加大对贫困地区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步伐,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压的方面,主要是完善和落实供地目录,对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限制或严格禁止土地供应。用土地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优势富余产能走出去步伐,化解一些行业严重过剩产能。

要深入研究新常态下勘查投资下滑的应对措施,突出油气资源和国家紧缺矿种,调整完善工作部署,增强找矿针对性和实效性。稳定增加国家财政对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进一步放开市场,加大探矿权投放,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注重科技创新,努力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目标。

(二)动真碰硬重典问责,用特殊措施严格保护国土资源。李克强总理要求我们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动真碰硬、重典问责,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今年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点任务。我部和农业部已经联合发文,并召开视频会议进行部署。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按照规模上从大城市到小城镇,空间上从城镇周边到广大农村的步骤时序,将核定的基本农田及时落地到户、上图入库。重点是尽快将城市周边交通沿线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不能让城市周边的基本农田红线像“红飘带”一样随意摆动。二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要立足已有工作基础,不能另起炉灶再搞一套。要充分利用土地二调成果和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依托国土资源“一张图”等技术手段。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紧密结合,同步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同步纳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三是今年要全面完成106个重点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会同农业部门,把这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2016年要全面完成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成果完善工作。

对永久基本农田要严格实行特殊保护。一是强化管制性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随意调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除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的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城市建设要跳出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实现组团式、串联式发展,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搞新区,也不得以各种园区、开发区名义非法圈地占用基本农田。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

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二是强化建设性保护。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今年要重点抓好12个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和500个示范县建设,保质保量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确保“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按期完成。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把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三是强化激励性保护。近年来,四川、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在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和生态保护基金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使更多具备条件的地方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对违法违规问题要重典问责。一要敢于动真碰硬。我们把卫片检查的责任下放到省级,进一步落实了保护耕地的共同责任,加大重点地区违法违规用地和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我们要鼓励各地主动履行职责,敢于动真碰硬,发现问题越多、处理越坚决,越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要发挥贴近地方的优势,做好日常督察,做实例行督察,做强专项督察,加强问责约谈,提高督察效能,指导和督促地方政府抓好整改落实。二要实行重典问责。所谓用重典,就是要执行法律法规处罚规定的上限。李克强总理强调,永久基本农田一旦划定后,谁都不能占,对违反者要用重典。对设施农业既要明确特殊用地政策,又要严格规范用地管理,加强监测督查,对违法违规问题要动真碰硬、重典问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不能搞“非粮化”,坚决禁止耕地“非农化”,对打着各种名义搞耕地“非农化”的也要施以重典。各地要抓住一批典型案件,从重处理,以儆效尤。三要抓好专项整治。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国土资源要实行全面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国土建设。我们不仅要严格保护耕地,保住人民的饭碗,还要注重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保护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土地利用分类,划定生态红线,积极探索将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各类自然生态空间。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防范地质灾害。继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保护力度,搞好地面沉降防治和国家地下水监测。要加强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控围填海造地规模。

(三)创新政策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集约用地是国土资源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去年,我们出台了一个规定和一个指导意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政方针已定。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面上拓展,完善政策体系,全力推动落实。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但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东部省份经济发展较快,首先碰到了国土资源的“天花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今年,中西部地区要增强紧迫感和预见性,未雨绸缪,把节约集约工作全面抓起来。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好用足。像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经过多年试点,条件已经成熟,各地要结合实际主动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已经开展多年,要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群众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经过多方努力,近年来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底数已基本摸清,要集中精力攻关,抓紧研究制定有效管用的盘活利用政策,把闲置土地用起来,不能让这些土地继续长草、放羊、晒太阳。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一些地方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的经验总结推广好。要制定适用节地技术和模式的激励政策,推动城乡建设切实转变用地方式。要修订划拨用地目录,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清理地方用地优惠政策,修订出台新的城镇土地等别,试点探索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按照国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新要求,探索土地供应前期开发和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开展土地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促进供地主体和用地主体规范行为、守法诚信。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全面落实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继续推进全国城市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向社会公布国家级开发区评价成果。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地耗下降30%的目标。

要继续抓好矿产资源“三率”标准制定和实施,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推动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

发挥好新一周期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节约集约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功夫下在创建过程中。严格评选程序和标准,确保评选质量,严禁弄虚作假,发现此类情况,一律取消评选资格。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国土资源领域改革涉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实行分类指导,持续深化推进。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土地制度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基础性制度改革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在试点工作中必须把握好四点:一要坚持底线思维。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二要坚持试点先行。试点既要有条件、按程序、分步骤审慎稳妥推进,又要鼓励试点地区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同时,必须封闭运行、风险可控,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三要重点明确、各有侧重。这样有利于试点地区集中精力在某一个方面深入探索、取得实效,也能避免三项改革相互替代,造成不同改革内容混淆,影响试点效果,冲击耕地保护红线。四要坚持依法试点。试点地区要按程序取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授权,做到于法有据。没有获得法律授权的地区,不要盲目攀比、擅自行动。

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对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落实《条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全力以赴加以推进。一要抓紧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细则,尽快颁布使用统一的簿册证书。二要以市县两级为重点,推动地方政府加快职责整合,争取年内基本完成。三要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建设。四要选择10~15个地区率先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窗口。我们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与地方各级同心协力,把这项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

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部党组提出,把权力和责任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抓起来。目前,放的工作我们做了不少,今年还要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做好放权工作,但服务和监管还没有完全破题,必须把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提上日程,坚决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指出,在加强监管上,国土资源部门有条件、有手段,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要充分发挥系统优势,统筹海洋、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把监管服务认真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国土资源“一张图”、地理信息“天地图”、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矿业权统一配号等工作,要把重点转到加强监管和为地方基层服务上来。二是认真研究加强放管结合的具体办法,加快形成依法行政、依法督察、严肃执法的综合监管机制和服务合力。三是指导地方基层把下放的权力接住用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把取消的权力交给企业和社会。四是建立完善全天候监测体系,切实提高土地利用实时监测监管能力。

(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加快法治国土建设。法治国土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努力建设法制完备、职能科学、公开公正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权威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法治统筹、责权统一、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法律体系。坚持立改废释统筹推进,加强国土资源重点领域立法。一要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重点法律的修改。二要加快推进国家土地督察条例、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等重点行政法规的制定和部门配套规章建设。三要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建立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落实行政许可要件的、社会影响重大的国土资源管理事项,不得通过规范性文件越权规定,禁止规范性文件随意改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国土资源管理法定职责。

严格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禁止不得为。严格按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履行职责,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权力责任边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行政决策程序建设,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提高国土资源执法公信度和规范化水平。建立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提高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水平。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依法开展维权。国土资源工作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土地工作是最重要的群众工作之一。我们要秉持“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的理念,把群众是否满意、老百姓是否得实惠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在当前因土地矿产问题引发社会矛盾积累较多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要大力开展土地矿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护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权利救济的渠道,完善信访、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互相衔接的纠纷处理制度,使群众能够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保障合理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建立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的同时,我们还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维护群众权益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搞好调查评价,加强监测预警,实行群防群测,强化应急管理,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四、正风肃纪高压反腐,为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部党组认为,国土资源系统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腐败是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目前,国土资源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正风肃纪、高压反腐,是今年国土资源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去年,开展的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专项审计,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工作的同时,着重指出了发现的问题。2013年~2014年,审计署连续两年对14个省(区、市)矿业权的审计,也指出了发现的问题。部党组研究决定,今年在全国开展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领域两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住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势头。要坚持标本兼治,对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深化改革、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的笼子,尽快形成不敢、不能、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相辅相成,作风正则腐败止,作风不正则腐败横行。总的看,国土资源系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树倒根在,风过草起,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顶风违纪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防“四风”反弹回潮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常抓不懈防“四风”,以铁的纪律纠“四风”,保持常抓的韧劲和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要长效,在国土资源系统把歪风邪气强力压下去,把清风正气真正树起来!

对于高压反腐和正风肃纪工作,部党组将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希望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实际,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7.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一、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关键抓手

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均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出明确要求, 温家宝总理多次在考察中指出, 要大力发展统防统治;回良玉副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有关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做好此项工作。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首先,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适应病虫发生规律, 解决农民防病治虫难的必然要求。从农业生产过程来看, 病虫防治是技术含量最高、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风险控制最难的环节。许多病虫害具有跨国界、跨区域迁飞和流行的特点, 还有一些暴发性和新发生的疑难病虫也危害较重, 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应对, 常常出现“漏治一点, 危害一片”现象。加之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 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 病虫害防治是当前农业生产者遇到的最大难题。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有利于促进传统的分散防治方式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统防统治转变, 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损失,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第二,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提高重大病虫防控效果, 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关键措施。从我国国情看, 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受异常气候、耕作制度变革等因素影响, 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和频发态势, 不仅成为制约农业丰收的重要因素, 而且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防治方式相比, 专业化统防统治具有技术集成度高、装备比较先进、防控效果好、防治成本低等优势, 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暴发成灾。各地实践证明, 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效率可提高5倍以上, 每亩 (0.067 hm2) 水稻可增产50 kg以上, 小麦可增产30 kg以上。减损就是增产, 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第三,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 规范田间作业行为, 可以有效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发生。更为重要的是, 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假冒伪劣农药, 杜绝高毒农药在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上使用, 减少农药用量, 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去年湖南岳阳市120万亩 (8万hm2) 专业化统防统治区的结果表明, 防治次数减少1~2次, 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 农产品均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准;安徽省肥西县统防统治区, 稻田蜘蛛等有益生物数量比农民自防田增加4倍, 显著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第四,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举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成为发展方向, 需要建立与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新型服务业态, 既是植保公共服务体系向基层的有效延伸, 也是提高病虫害防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通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创新防控机制、集成防控技术, 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有利于防控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有利于高效新型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 促进植保机械升级换代,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总之,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病虫发生规律、提升植保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必须高度重视, 全力推进。

二、各地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化防治队伍逐步壮大, 服务能力逐步增强, 成效显著, 经验可贵, 值得大力推广

近几年来, 尤其是2008年农业部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以来, 各地顺势而上, 积极探索, 大力推进, 专业化统防统治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防治组织快速发展。据农业部统计, 目前全国经工商注册的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达1万个以上, 拥有大中型植保机械120万台套, 从业人员近100万人, 日作业能力超过3 000万亩 (200万hm2) , 分别比2008年增加1.5倍、2倍、2.5倍和3倍。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元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部门、农药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为主体, 种植大户、村级防治组织等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二是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形式由过去单一的代防代治, 逐步向阶段承包和全程承包发展。尤其是开展全程承包防控服务, 注重预防措施的综合应用, 防治效果好, 防治成本低, 已逐步成为水稻产区农民乐意接受的服务模式, 成为各地扶持发展的重点。2010年, 湖南省水稻等作物全程承包统防统治面积810万亩 (54万hm2) , 2011年预计可达到1 200万亩 (80万hm2) 。浙江、江苏、河南等省在小麦、水稻上也积极推进全程承包和阶段承包防治服务模式, 逐渐得到农民认同, 统防统治面积大幅增加。

三是防治作用日益凸显。近几年,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逐步成为“两迁”害虫、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的主力军, 成为蝗虫、草地螟等暴发性害虫应急防控的突击队, 成为植保新技术普及推广的先行者, 为实现粮食“七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 全国累计实施统防统治面积5.2亿亩次 (0.35亿hm2次) , 水稻、小麦病虫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2%以上。同时, 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作物由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向棉花、果树、蔬菜、甘蔗等经济作物延伸;服务的范围由本村、本乡向跨县、跨省作业发展;服务的对象由种植大户、示范基地向分散农户拓展。实施统防统治, 具有农民得实惠、机手得收入、企业得利润的“三赢效果”, 还具有无人畜中毒、无作物药害发生、无农药废弃物污染、无农药残留超标的“四无作用”。

各地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行政推动方面。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的通知》, 制定了发展规划, 要求各级成立专门机构,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湖北省委省政府把专业化防治作为帮助农民办实事的重要措施;浙江省政府也将专业化统防统治列入水稻生产扶持政策和各级政府考核内容。江苏、河南、安徽等省农业部门先后成立了专业化防治领导小组, 明确责任分工, 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为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政策扶持方面。通过培养有效载体, 坚持市场运作, 有力推进了统防统治。近几年来, 许多地区采取药剂补贴、作业补助、以奖代补和植保机械购置补助等方式, 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 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发展。浙江省从2007年开始设立统防统治财政补助专项, 按每亩 (0.067 hm2) 40元的标准, 补贴参加统防统治的农户, 先后投入资金近3亿元;山东省从现代农业财政资金专项中列支3 600万元, 用于支持30个县市建立900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四川省从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中安排2 800万元, 用于扶持597个植保专业合作社;江苏省财政近3年累计安排1亿多元专项资金, 用于统防统治机械购置和药剂补助;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等省还从“一喷三防”、弱苗补贴等相关资金中, 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规范管理方面。各地农业植保部门积极指导和帮助防治组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保障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有序开展。湖南省出台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 对专业化组织建立、服务合同签订、从业人员资质、防治效果评定、矛盾纠纷调处等进行了规范。浙江省提出有法人资格、固定场所、防控队伍、专业人员、技术规程、服务档案的“六有”标准, 四川省对服务组织进行资质认证, 河南省建立了《机防队服务公约》。这些措施对强化服务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康发展作用明显。

在宣传引导方面。从湖南、浙江、安徽等省经验来看, 凡是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民认知程度高, 社会资本参与踊跃, 推进速度快的地方, 都与宣传引导、示范带动抓得好、抓得实密不可分。湖南省大规模开展宣传周活动, 做到媒体报道天天有声, 宣传标语村村可见, 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安徽省对机防手、农民、乡村干部等进行全方位培训, 举办培训活动1 000多场次、培训人数12万人次以上;河南、江苏、湖南等省建立不同规模的示范片, 推行整村整乡推进模式, 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民观摩学习, 有效促进了统防统治快速发展。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还要看到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且区域间、省际间、作物间发展还很不平衡, 有的地方已经初具规模, 大显成效, 有的地方才刚刚起步, 进展缓慢, 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到位。有的地方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仅仅当作一般性工作来抓, 对防治组织的公益性作用认识不足, 尤其是对统防统治在发展粮食生产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作用认识不足, 没有列入议事日程, 没有摆在重要位置。还有的地方存在畏难情绪, 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开创性。

二是扶持政策有待加强。目前全国只有三分之一的省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但大部分地方还没有财政资金支持, 已有政策支持的地方资金投入力度明显不够, 难以满足全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需要, 难以调动农民和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三是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防治组织在服务过程中, 常常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病虫、旱涝灾害以及农资价格变动等不确定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治成本, 影响承包服务收益和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同时, 由于保险、信息、技术和政策扶持等配套措施没有跟上, 服务组织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

四是服务组织行为有待规范。虽然近年来一些地方防治组织发展较快, 但对服务组织的从业条件、服务要求、合同签订、纠纷处理、收费标准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管, 影响了服务质量。

五是植保机械难以满足需求。现有植保机械的性能较差, 作业效率偏低, 特别是适应水田、高秆作物和其他复杂环境的高效植保机械较为缺乏,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速度和防治队员作业的收益。

以上问题的存在, 除了主观上的原因, 也有其客观必然性。

三、创新发展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 强化工作措施, 开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新局面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趋势, 是发展方向。我们所讲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植保专业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 采用现代装备和技术, 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所谓“专”, 就是培育有植保专业技能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和科学防控, 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所谓“统”, 就是要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实现一家一户分散防治向规模化的统一防治转变, 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所谓“防”与“治”, 就是要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和规范服务, 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益。

这里特别强调, 专业化统防统治并不是统一组织打农药, 更不是只打化学农药, 评价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 不仅要看防治效果, 还要看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否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应有三个显著标志, 一是重大病虫的防控能力要有明显提升, 切实减轻灾害损失;二是病虫害防控水平要有明显提升, 切实提高防治效果、效益和效率;三是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率要有明显提升, 切实降低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始终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新兴业态, 不能固化, 要充分利用现有载体和平台, 鼓励服务组织多元化、服务模式多样化、扶持措施具体化, 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社会能人等积极参与。在工作推进中, 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在支持环节上, 突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通

过政策扶持, 加强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规范管理等措施, 扶持发展一批持续稳定、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引导防治组织服务优质, 行为规范, 防控科学, 使之成为能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的病虫防控的主力军。

———在防治模式上, 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全程

承包防治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风险的有效方式, 是统防统治发展方向。要通过创新服务机制、规范承包合同管理, 推行农药等主要防控投入品的统购、统供、统配、统施“四统一”模式, 优先扶持贯穿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

———在发展布局上, 突出重点作物和关键区域。从

保障粮食稳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出发, 率先在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发生源头区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逐步向其他作物和区域辐射推广, 重点区域和关键地带要实现全覆盖。水稻和小麦产区要突出做好“两迁”害虫、螟虫、稻瘟病等重大病虫综合防控为主的统防统治;玉米产区要突出做好玉米螟生物防治为主的统防统治;蔬菜、水果、茶叶产区要突出绿色防控为主的统防统治。

———在推进方式上, 突出整建制示范带动。针对病

虫发生规律和防控要求, 重点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多的地区, 以及病虫害防治需求大的地区开展统防统治试点, 以整建制推进的方式, 建立一批示范区和示范组织, 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 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推进, 最终实现区域间联防联控、区域内统防统治。

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我们必须立足当前, 谋划长远, 稳步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 全国规范化防治组织数量达到2万个以上, 总作业能力达到10亿亩次 (0.67亿hm2次) 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30%, 棉花、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15%, 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力争重点区域和关键地带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 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把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作为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真正抓出声势、抓出经验、抓出成效。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 扶持一批规范化的服务组织。

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产业是农业, 服务的对象是农民, 服务的内容是防灾减灾, 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目前, 专业化统防统治还处于发展初期, 防治组织的规模和服务水平还参差不齐, 各地要大力扶持一批行为规范、制度健全、信誉良好、服务水平较高的规范化组织, 形成一支用得上、拉得出、打得赢专业化防治队伍, 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统防统治服务。农业部已在全国范围内认定500个规范化服务组织, 并将予以重点扶持。各地也要积极争取设立专项资金, 并充分利用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现代农业、阳光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渠道, 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发展。

二是强化指导服务, 增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防控能

力。专业化防治组织是新时期植保公共服务的延伸, 是植保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 是解决植保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 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加强指导与服务。要利用病虫害监控网络和现代通讯手段, 及时为防治组织提供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 使之能够科学防控、及时防控, 掌握防控主动权。要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 做好高效低毒农药和新型药械推荐, 不断提升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农业部在阳光工程项目中专门安排了机防手培训计划, 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 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安全用药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 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操作规范的防治骨干人员。

三是强化规范管理, 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质

量。各级农业部门要一手抓服务指导, 一手抓监督管理, 要鼓励创新, 边创新边规范, 积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要重点在登记备案、技术条件、合同签订、安全用药等方面加强对服务组织的管理。农业部门要对防治服务组织进行备案管理, 定期公布规范化组织名单;建立健全防效评估机制, 对损害农民利益的服务组织要通报批评, 限期整改, 对信誉好、服务面积大的组织要优先给予奖励和扶持;积极探索纠纷处理机制, 妥善处理防治组织与农民的服务纠纷;加大安全用药和农药废弃物回收的监管力度, 规范田间作业行为。农业部将出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 各地要结合实际, 尽快制定具体适宜的管理办法。需要强调的是, 加强管理, 并不是要干预防治组织的正常经营行为, 更不能包办代替, 搞强迫命令;各地农业部门认定防治服务组织时, 不能收费, 不定指标, 重在引导, 重在规范。

四是强化示范带动, 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覆盖

面。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新生事物, 其发展方兴未艾, 需要强化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农业部去年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 这次又统一授牌和授权使用全国统一服务标识, 就是为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地也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需求, 扶持发展一批示范组织, 建立一批示范区, 培育一批示范带头人。特别是农业部确定的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园艺作物标准园要率先建成统防统治示范区, 带动粮食主产区、病虫害发生源头区和蔬菜水果优势产区逐步实现统防统治的全覆盖。通过整合资源、加强结合、构建平台, 抓好一批典型, 广泛宣传发动, 引导涉农企业、社会能人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不断扩大统防统治的覆盖面。

五是强化技术装备支撑, 提升专业化统防统治现代

化水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发展给植保技术和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根据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需要, 开展农、科、教、企协作攻关, 加强病虫防控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的研发。在应用技术方面, 要着力解决病毒病、土传病害、地下害虫、恶性杂草等疑难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与集成, 为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技术支撑。在药械开发和应用方面, 要多渠道争取资金, 支持一批专家和企业, 研究一批高效、实用的新型植保机械, 促进植保装备的现代化, 切实提高作业效率和效能。

2011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十分复杂, 春季北方小麦产区遇到持续干旱, 入夏以后长江流域稻区又面临大旱、旱涝急转等异常的气候条件, 对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十分有利。据农业部组织的专家分析预测2011年农作物病虫害仍将是一个偏重发生年份, 前一阶段小麦病虫防控取得很好效果, 但更重的防治任务还在6月—9月。对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要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抓手, 全面做好各项植保工作。

一要做好重大病虫鼠害的监测与防控。南方稻区要突出抓好“两迁”害虫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监测与防控;东北地区要突出抓好稻瘟病、玉米螟的预防控制工作;东亚飞蝗、西藏飞蝗、亚洲飞蝗和土蝗发生区要突出抓好应急防治, 严防蝗虫起飞和扩散危害;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要密切关注草地螟发生动态, 洞庭湖区要切实加强东方田鼠防控工作。

二要做好重点区域植物疫情监管阻截。对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的稻水象甲, 西北的扶桑绵粉蚧、苹果蠹蛾, 华北的瓜类果斑病等重大疫情, 要切实加强检疫监管和封锁控制, 防止疫情蔓延危害。

三要做好农药管理和安全使用指导。目前陆续进入高温季节, 要加强防控作业和安全用药指导, 避免发生中暑、中毒事件。同时, 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 做到重心下移,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防止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8.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下一篇:给家人的元宵节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