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2024-08-30

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共20篇)(共20篇)

1.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一

作者|艾米

一、联想记忆法

大家可以把课本里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列举出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联想记忆。联想可以分为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横向联想即把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列举出来,进行联想记忆;纵向联想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知识连贯起来。

二、口诀记忆法

把相关的历史知识提炼出来,编成顺口溜或带有押韵感的歌诀,念起来朗朗顺口,增加其趣味性,也有利于记忆。

三、图表记忆法

将章节里的历史知识制成图表,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是复习历史的一个简单高效的方法。

四、数字记忆法

有些历史事件发生在那个年代的年份数字很特别,大家可以将这些历史事件编排在一起,这样就好记多了。例如:

1.间隔时间为的历史事件:19《辛丑条约》、19辛亥革命、19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

2.两位数字相同的历史事件:8马克思诞生,19五四运动等等

期末要复习的科目多,同学们复习要掌握方法技巧,同时也要劳逸结合,最后,祝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二

新课改背景下,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历史教学目标,使高中生能力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为此,怎样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与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师资队伍的建设,除按生源的比例配齐师资力量外,首先要从提高教师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入手。招聘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熟稔的历史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充实到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线。此外,还要搞好在职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校方统筹安排,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也可以定期组织同行间兄弟学校间的听、说、品课活动,及学生评议历史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活动等。其次,更要关注青年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本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历史老师要搞好传、帮、带工作,还可以定期举行“优质课大赛”“教科研比武”和学术报告等相关活动,建议要和绩效工资挂钩,使用激励手段,将所受到表彰和奖励,作为历史教师优先评职晋升的硬件之一。总之,搞好当前的资队伍建设,为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提供师资保障。

二、转变历史教学理念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以生为本”、关注“学情”。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而进行设计与开展。新课改强调要努力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辩证统一。即教师要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领导者和统治者,转变成高中生历史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从传统角色中的课堂权威转变成为高中生历史学习活动中的领路人和解惑者。教师要指导和监控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及时进行知识方面的解惑和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以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当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后,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开展“自主探究”等教学实践活动,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熟悉教材、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人”。

三、调动高中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上强行灌输的效果,不如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效果好。欲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就要设法激发高中生的参与意识,要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就要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为此,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备课,教学过程要推陈出新、新颖别致、生动有趣,能吸引高中生的眼球,使高中生感到历史学习很轻松、很富有情趣,而不是一种为高考而必须学习的精神压力。要实现这一点,历史教师首先要改变“一人一言堂”的传统说教方式,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精神,然后根据教材灵活采用能调动高中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模拟历史人物表演法等,面向全体高中生,扩他们的参与面,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以鼓励为主,尽量不批评”的原则,特别是对于那些历史基础比较差的、不敢开口回答问题的高中生,历史教师更应多给鼓励为主,让这一部分高中生逐渐喜欢上历史课,而不再是一种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历史学科基础较好的高中生,可以因材施教,向他们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引导他们扩大知识面,归纳与梳理历史知识、进一步提升高度。

四、革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历史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教学驾驭能力,首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对于教材讲解的是否透彻,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与理解程度。研究教材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此外还要研究教法、研究学情。如果教师教法呆板,语言陈旧,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没有氛围,就会导致部分高中生的思维僵化,自制力差的高中生,则思绪早已飘到了窗外。长期以往,这部分学生对历史课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更新教学模式,为构建高效课堂作出新的探索。例如可以尝试小组教学模式,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可采用课堂测试、辩论等模式;还可以让高中生自主探究等。总之,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此来调动高中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一定要切合实际,否则高中生就会感到不适应。

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启迪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期以来,高中生几乎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再教,而在于教学生怎样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更多更实用的教学技巧,其中最主要的是传授与指导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方法。抛弃以往简单的讲台说教方法,可以利用学案进行导学,引入问题指导学生熟悉教材、或利用高中生自己预设问题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有效果;为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启迪,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将持有相同问题的高中生分为一组,让他们自己讨论,自己寻找答案,然后教师总结,这样可以对历史知识了解得透彻,记忆力自然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历史上有明显分歧的事件,如拿破仑战争、洋务运动等事件,也可以将有不同观点的高中生为一组,让他们进行辩论,激发高中生的求异思维。总之,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是高中历史教学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注重对高中生学习方法上的启迪,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系统的学习高中历史文化知识。

摘要:为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提高高中生的历史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调动高中生的参与意识、革新教学模式和注重对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的启迪。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途径,新课改,历史

参考文献

[1]李红.高校历史教学方法浅析[J].现代阅读,2011,11.

[2]张风梅.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3.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三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 成果汇报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全部学生都参与其中,小组成员通过参与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还可听取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的观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模式逐渐转变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传统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了如何实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要素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化,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必须抓住以下几个要素:

1.选好教学内容

历史教师要深刻了解教材,把握课文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内容和讨论主题,唯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如学习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时,让学生首先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小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然后指派一个成员做成果汇报,并与其他组相互讨论。鼓励每个成员从不同角度进行交流和探讨,让他们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2.对学生进行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任由学生随意进行的,应在老师正确指导下进行。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老师一定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及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中应该怎么做。小组讨论期间,老师应四处走动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对合作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3.建立合理高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部分小组仅有一两个学生发言,更多的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甚至出现无人说话的冷场现象。建立合理高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办法。课程结束后,对各小组表现给予评价能激发各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和展示欲望。每次合作学习可设置最佳小组、最佳组员、最佳点评人等奖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历史教学者应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一般来说,以前后三桌六个为一组。六人人中,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两个,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民主选举一个小组长或者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组内有细致明确的分工,如历史小组长、纪律监督员、声音管理员、汇报员等。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参与进来。每个小组都创立小组标志和名称:团结无敌、天使之翼、光荣梦想、雄鹰、必胜等,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效能。

2.加强小组合作的前置性学习

精心设计前置作业,达到以下目的。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其次,围绕教学目标,对学习重难点进行分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必须以文本为基础,推进与文本相关的更多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视野,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前置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学能力。比如“戊戌变法”这一课前置性学习,首先学生通读课文内容,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始末。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优等生明白,帮助后进生是自己深化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给予后进生更多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提问、答题、汇报成果的机会,及时肯定和赞扬他们取得的进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踊跃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和探讨。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优等生,而忽视中等生和后进生,应该同等对待。同时加强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根据成员学习能力不同,分配给他们不同难度的任务,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时人人有事做,分工明确,保证任务顺利完成。鼓励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意见和见解。

4.加强成果汇报展示与交流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分别展示合作学习成果,交流讨论学习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加强组员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成果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是课文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可以是各组员之间不同观点和想法,也可以是对课文知识的疑问和不解。成果汇报展示的时候,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要加强互动交流,老师要进行适当点评引导。通过点评,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提炼课堂内容重点、难点,探索历史学习规律,研究历史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重点关注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环节。成果展示与交流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环节。

5.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老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有效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成了历史课程教学主体,历史教师应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4.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教师积极投身建构高效课堂行动中。本文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从高效课堂师生关系、课堂结构及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三方面探究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 课堂结构 教学评价

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简称高效课堂,也就是课堂教学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高效地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是致力于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力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效课堂倡导的理念为“自主、合作、探究”,更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广。目前的高效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等较成熟的课堂模式。触动我们思考的是,历史课堂教学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历史学科呈现的知识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历史课堂教学旨在把这些凝固的知识抽出来,使之变成可感知与理解的知识。高效课堂模式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体现,对于学生全方位地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高效课堂是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动态高效率课堂。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建构历史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真正将学生从传统课堂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表问题分析的不同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才华,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才是历史课堂受益的群体。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课堂关系,从实施的过程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如今的历史高考科目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高,历史科目的学习讲求史论结合,也就是从史实中得出结论。在高效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到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自学及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本的学习,让学生在课上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兴趣很浓,甚至拿来自己家中的一些老物件,以及网上下载的相关旧照片。在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既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课堂在这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要以高效课堂结构为重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法、资料展示法等方法,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为例,教师课前播放影视剧《太平天国》片段,并提问:你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什么建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强烈愿望。

高效课堂有效性的第二个要素是空间要素。学习过程是一系列信息在大脑中处理、分类、加工的过程。教材中不同时代的历史大事件、众多思想家的学术思想等,如果仅凭教师的语言描绘或阅读抽象的教材,是无法再现或感受那种情境。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变静止、抽象、枯燥的内容为动态、生动可感的影像,调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在讲到必修1第四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间互评的教学步骤,完成:(1)《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度内容是什么?它的积极性、空想性和落后性分别体现为?(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从此次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3)从历史经验我们得出,政权的牢固是以农民稳定的为基础,从太平天国运动中,你对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什么建议等问题的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得出学习成果,从而就成果和当课所学习的内容,讨论并发表意见。在一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开放、灵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经历初识-了解-分析-运用的过程,从问题中得到启发,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成果的评价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传统课堂里,主要以教师评价一种模式为主。高效课堂应该对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进行革新,把完善评价机制列入高效课堂建构的重要部分,充分凸显教育的评价功能。

在课上,高效课堂引入得分机制,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课上展示学案的学习成果,得分高的能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小组内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意识、探索意识。

新授课后,以高中历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这一课的评价为例,首先学生自评是否深入探究教师的问题,掌握本课的学习的重难点。其次,提倡学生小组合作的组内和组间的互评。最后,教师基于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事实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凸显了教育的评价功能。

四、结语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它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从观念、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合作共享的活动,实施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5.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探究论文 篇五

分层教学:(1)课前学疑前置,学生课前预习,因学生程度不同,所以所提问题程度不同,上课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2)课中分层提问,把简单易答的问题留给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把概括性难度大,不易解决的问题留给成绩好的学生。把联系现实,标新立异的问题留给思维敏捷的学生。评价的原则是能答多少就多少,尽量给以肯定,赞许的态度。(3)课后分层布置作业,原则上成绩不理想的多面向基础知识,成绩好的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加大史料的运用提炼概括能力。笔者认为,这样可以尽可能的解决大班额教学的片面化,实现分层教学。(4)平时分层管理,性格张扬型的要不时压制,让其不要骄傲,谦虚做人。性格谦虚,务实的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自信让其减轻压力轻装上阵。

再现式教学。当前历史教学窘困,中考只占40分,高考虽100分,但相对于语数外150分,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数理化虽分数比重小,但因理科录取院校多,就业门路广,重理轻文的观念等等诸如此类,初中到高中历史一直是副科中的副科,绝大多数学生初中没打好基础,高中现在的专题史,学生更是无处着手。而当前的高考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概括综合材料的历史素养的能力,这相对以前的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如何解除这一局面,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着重就要在提起学生的兴趣入手。如何引起兴趣,笔者认为,要多采用再现式教学模式。文字,影视材料再现,有可能还能引入学生历史剧排练再现。再现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较细腻的历史场景中融入历史,体验历史,感觉历史。

做个有文化的教师。再现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总结式教学,不同于教师按教参的设计总结概括式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更细腻,更具体,并且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体现自己的风格、特点。不仅如此,还要求要从过去的历史事件中联系现实,让课堂让历史为现在为当下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的阅读,不断思索古今各个事件的联系,探索事件的真相,并由此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感悟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其思索,让其去掉浮华回归本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文化人。

评书式教学。知道一件事,不等于能讲清楚一件事,讲清楚一件事不等于能讲精彩一件事。常想大家都爱听相声评书,看百家讲坛历史剧,却为何不爱学历史?假期常有培训,有的讲的字字玑珠,句句精彩,很富文采给人美的享受;有的讲的风趣幽默,诙谐有度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当然也有史料详实,学识很丰富,但让人总想睡觉,不想听,不爱听的。怎么让学生爱听,多向评书艺术家,相声艺术家学习,我们也可以采用此办法,用评书相声的方式表达表现我们的课堂。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教无定法,还是教有定法?新课改反思:当下全国都搞新课改,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及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等等。都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督促学生自学主动学习,让教师教学习方法,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知识灌输。这一指导思想没错,但问题是现在有些学校的模式环节太多,不管什么课,学生如何,都要照此模式上,就连音乐体育计算机课都要导学案,况且因为环节太多教师每天上课疲于完成环节,常有教师调侃完成一环节不知下一环节是什么,整节课都在为回忆完成环节步骤而忙碌。况且怎么做才算是完成环节,契合歩奏了,比如学生展示,学生上讲台回答问题就算完成环节,学生在座位上回答就不算,这不成了一刀切,形式主义。过去都说教无定法,现在却教有定法,一学校一定法,一校长一定法,教师全无自主权。

6.高三历史高效学习方法 篇六

首先,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

一个不容否认的常识是,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

其次,同学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一、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上课的时候,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三、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

(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

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外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五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外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外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

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试卷看,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选择题一般是对同类知识进行设问。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时,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个陌生的背景材料,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类试题大都涉及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复习时要注重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然而学生因能力所限,复习时很难深化与拓展。第二遍复习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复习的重点放在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上,力求分析得出教材中各目录、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回忆法进行(即在翻开教材前,先努力回忆教材每一章的大小标题以及每个标题下所讲的重要事件、这些事件的联系如何),回忆不出来再翻开教材,这样既抓住了主干知识,又能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框架的理解。

2.若觉得正在复习的内容与已复习过的内容相似时,应立即去回忆与此相似的内容是什么。例如,看到明朝的手工业就应联想到宋朝、元朝手工业发展情况,看到景德镇制瓷业便应想到教材中其他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有意识的串联式回忆,逐步把握历史的基本线索,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

7.浅谈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 篇七

一、课堂角色互动

做好课堂互动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效历史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师要做好讲授和互动相结合, 既要讲授课本知识, 还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思考。生生互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 现代心理学研究: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 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 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 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不仅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 提高课堂绩效, 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 形成良好的品质。在课堂互动中,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 组织者的角色。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只要做好课堂上的主导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以来疲劳、厌学。历史本来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要想学生感兴趣, 教师就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的平时的不断积累, 需要教师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 信息量大, 学生用起来非常方便,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好这些资源。师生双方都有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之后,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容易进行, 而且效果倍增。如要讲到美国历史时, 可以先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先自己搜集资料, 课堂上小组探讨, 这样学生自己搜集到的一手资料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

高效课堂的教师都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教师语言组织的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呆板的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恹恹欲睡, 而诙谐幽默的语言, 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语言组织的锤炼, 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而是要长期的积淀。课堂上只有45分钟, 如何组织好这45分钟, 需要教师课前备课, 课堂上讲解, 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自己的知识背景, 这种背景的形成需要教师平时多读书, 在读书中积累, 长期积淀一种文化底蕴, 在教师具备了这种文化底蕴后, 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就能彰显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平时的阅读中, 教师有了知识背景, 才能在课堂上讲得出色,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45分钟的课堂展现其魅力。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素质素养的不断积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 那你就要每天读书。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 要每天读, 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那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的学习的智力背景。读书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为21世纪的教师, 要想做好教师, 做好自己, 唯有不断读书, 每天坚持读书, 才能有自己的智力背景, 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 深得学生的喜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要开公共课, 就课前准备15分钟, 听课老师很惊讶, 他很平静地说:“我是用一生在准备这节课, 我一直都在准备。”任何优秀的教师都是随时在准备着自己的课, 历史教师需要有历史的专业知识、需要有唯物史观的观点、需要有能用现代语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方面的取得需要教师平时的阅读和积累, 只有平时的积累积淀才能让课堂上的自己做到游刃有余, 彰显个人教学魅力, 深受学生的喜爱, 使教者乐道。

三、先进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要组织的好, 需要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 教师要讲述的和学生要学习的, 对于教材讲解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掌握程度。研究教材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 还要研究教法, 研究学情。如果教师教法呆板, 语言陈旧, 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 没有生气, 学生的思维停滞, 为了学习而在读书, 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思绪早已到了教室的窗外。长久下来, 对历史课就没了兴趣。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可以分成小组教学, 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可以采用课堂测试、辩论;还可以让学生讲课等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要有一两种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 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高中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用现代语境表达出来,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但要让学生感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的苦功夫, 把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 学生才能沐浴在历史的海洋里自由吸收氧份。

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 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主演为导演;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引导者;认真钻研教材, 锤炼自身的语言, 只有平时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出彩, 学生才能受益, 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和谐、融合的高中历史课堂, 让教师教得放心, 让学生学得开心。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8.如何塑造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篇八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学生潜能;主动性

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被师生看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是师生生命的构成部分。

一、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和差异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需求和学生的差异,分析学生在旧知识学习中所掌握的方法提供的支撑,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估计,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入课堂前的起始状态和走出课堂后的终结状态的发生,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变化。

二、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存在的潜能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开发的潜能,提供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得以展现。教师制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的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转化成现实发展的确定性。为学生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实现创设条件和提供平台。教师不仅要相信学生有可以开发的潜能存在,还要将学生的多种潜在可能视为教学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把他们身上存在的多种潜在的可能变成现实的发展。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教学中潜在的可能状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三、承认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独特性,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差异越来越来大。我们应把学生置于社会时代、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来考查,从学生的各种状态中做出正确的解读,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差异,唯有对学生个体情况的正确分析,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学生已有的基础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凸显人的发展价值,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

承认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路径到达相同的终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教育中的完全趋同是不可能的,它会妨碍相当部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有积极主动地激活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教师重组,把差异变成新的共同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根据学生的多种状态与具体情境,通过多元的互动形式,使资源围绕课堂教学主题发挥作用,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复杂性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正确解读,才有可能在丰富复杂的具体情境中表现出灵活的教学智慧,从而形成智慧灵动的课堂教学。

学生个体的已有经验和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困难是教师研究学生的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在学习潜在的多种可能,设计出师生资源共享和互动灵活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促进不同学生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共享和互补。

四、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成长是通过主动参与实现的。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但不可以代替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靠反复强化来维持学习活动并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是学习质量降低,并且压抑学生的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个体经验和个体差异等反映的是他们进入新知识学习前的真实状态,是教学得以展开的基础性资源。以前课堂教学是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教师过于重视以符号系统形式保存、积累下来的社会知识,只关注现成知识的传递,忽视社会知识的个人化,忽视学生从自己的个人经验中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不断地提炼抽象形成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个体的学习的主动性就没能充分地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主动性没调动起来,紧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独立讲解,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不会很好地提高的,甚至都不能提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没有兴趣,还谈何提高历史成绩?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体验,以及自己从实践中获取的生活经验往往被掩盖在知识概念体系之外。学生很难从自己的个体经验出发,参与到知识符号背后的实践活动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便捷。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将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基础性资源加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就会创造性地实现目标,形成对人生、世界的丰富认识。

五、放大个体经验的正面效应

高中学生所具有的个体经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比较丰富,但是对于高中历史课的学习来说,很有可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正面效应,也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教材的具体内容,尽量减少学生的个体经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放大学生个体经验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正面效应。这就要求高中的历史教师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个体经验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为高中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坚实的平台,为学生新知识的内化提供感性的支撑。在当今时代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已有经验的解读和分析,已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

总之,高中的历史教师只有注意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个体差异,注意思考学生潜在的多种可能,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的问题、困难,才有可能在历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翠姣.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学生主体地位认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2(27)

[2]徐仁云.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教学,2003.6

[3]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高效学习高考历史知识点! 篇九

主要内容: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开展民族革命,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评价:

①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发展:

①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②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

①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③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④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1.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初步形成:

①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成熟并形成体系:

①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②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

③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①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②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原因:进入19世纪中期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西风东渐对传统。

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0.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十

史地组 郭子森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大的趋势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高效课堂”。

我们学校正在强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究活动为主线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学校很长时间都是学生一直是被动的听教师讲,很少主动去探究。这样造成的学习效果极低。事实上教师不但累的要死,而且还是做的是大量无用功,学生听的昏昏欲睡,不知其所以然。对于我们历史组的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个人也积极参与到这一课改中,我认为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有一前提,必须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主动性。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一些想法,可与大家交流。

一、适时“表扬”学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认为“表扬”应该是无处不在,每时每刻。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信心,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把“表扬”分为课堂教学表扬、课后作业表扬、考试反思表扬三种。

1、课堂教学表扬,无时不在。

1)上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默写上节课的重点内容,默写好的进行表扬。

2)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对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较好进行表扬。

3)对回答问题时,使用普通话和声音洪亮的进行表扬。

2、课后作业表扬,及时有效。

1)我经常性的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鼓励性的批注:“优”、“努力”、“付出总有回报”、“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今天你有进步了,加油!”等等。

2)我会把特别优秀的作业找出来,让全班学生进行观摩。3)对不同作业写上优缺点等。

3、考试反思表扬,重中之重。

1)我会把考试成绩优秀的试卷拿到班上,点名表扬,让他上讲台领取试卷。

2)成绩不好的学生课前直接发下去,不要去批评考试不好的学生,考试没考好,本来就很难受,如果老师还在课堂上报出分数,让其上讲台领试卷,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我会把考试试卷特别优秀的,复印出来,张贴到班级的学习园地内,供学生学习,观摩。

二、适时“表扬”学生,可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及信心教育。

我曾把哈佛大学图书馆中墙上的两句话告诉学生“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让学生知道,现在学习一点也不晚,只要你现在努力学习,你完全可以实现你的理想。你们年轻,还有时间缺的就是努力。

2、考试后,我也会鼓励学生,我会使用“传销式”现身说法进行鼓励。如: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所教的高二(13)学生陈晓静考了86分,进入到了年级前十名。我把陈晓静在高二刚分科时的成绩拿了出来,和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我提高了声量,一个是60分一个是86分,短短的半年的时间,提高了26分。她为什么能有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她只是普通班的学生却考出了实验班学生都没能考出的成绩为什么?她是超人吗?她能比我们其他同学聪明多少?到底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请陈晓静同学来告诉我们。阴晓静走上讲台说了一句让我很吃惊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再学习,不要命的学习。”她说的意思是实验班的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是好学生,优秀的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只要我们现在努力,完全是可以赶上他们,将来我们也会超过他们的。经过陈晓静的现身说法,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三、适时“表扬”学生,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我所教的高二(13)(14)两个班,我分别在两个班树立两到三个学习历史典型,再由两到三个学习典型辐射带动一到两人。这些学生再分布到各个学习小组,形成“静”“竞”“合”的学习氛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静”;热烈讨论,相互质疑为“竞”;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长补短为“合”。良好的学习氛围,必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

四、适时“表扬”学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色互换,可创造“高效课堂”的课堂氛围。如:我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三)第六单元第一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时,我是这样提问的:

师问:联合国建立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那联合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了吗?

生答:有的学生起到作用了,有的学生说没有起到作用。

师又问:起到作用的表现是什么?没起到作用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生答:学生从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

师又问:请问同学们,那现在世界上局部地区还有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答:美国捣鬼呢。

师又问:美国为什么要捣鬼呢? 生答:要建立单极世界。

师又问:美国称霸世界的行为可以表述成什么呢? 生答: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师又问: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难道就没有力量约束它了吗?

生答:“中国可以”; “欧盟可以”; “日本可以”; “大家联合起来约束它”。师又问:不管是中国,还是欧盟,还是其他国家,大家如何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呢? 生答:“发展经济”。

师又说:“感谢同学们的积极讨论,让我们懂得了世界还没有实现完全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要感谢同学们,让我们知道了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需要全世界大力发展经济,只有世界各国强大了,那才能不断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这一过程,教师充当了“学生”的角色,提出质疑,很容易让学生有一种当“老师”的成就感,必然就大大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另外,多穿插课外知识、多总结归纳知识、幽默风趣,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都是建立“高效课堂”卓有成效的举措。

11.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指出“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理念的更新,有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为了适应课改要求,各个学校采取了不同措施,其中影响较广泛的就是实施高效课堂。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主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完成课程目标,这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高效历史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和应对策略。

一、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首先这不仅仅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高考的需要。2014年江西文综历史共100分,其中选择题12道共48分,材料题3道52分。高考历史材料题与中考材料题相比,分值翻了好几倍。就拿第40题材料题来说,两小问分值竟高达25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和解答材料题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适当地补充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特点、影响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形势。在短短四十分钟之内补充材料,分析历史问题,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对高效课堂的驾驭。

其次,这也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本人目前担任高一历史课程的教学。高一上学期学生学习的是高中历史必修一内容。这部分内容为政治制度史,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不好理解。开学两个月才讲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本教研组教师普遍反映着两个专题很难讲,经常简单一课讲出两个课时。究其原因,一是高中一堂课内容比初中多,而是四十五分钟缩成四十分钟。说到底还是没有处理好教学内容,构建一个高效历史课堂。

此外,在重理轻文的大教育环境中,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四十分钟,高效地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实为迫切和必要。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针对以上教学问题的出现,本人经常思考并尝试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以下是本人尝试的一些策略和想法。

首先,精心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重中之重。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有效备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才能抱我重难点和整合教材内容。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目前我们所用的教材是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这个版本教材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内容多而不使用,各子目标题很难构成知识体系,特别是第7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和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是备课中处理好重难点。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详细讲述,不能有的放矢,这样不仅时间上不允许,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既有五四运动的背景,又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但后者才是重点,我们可以详讲并补充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四是精心挑选练习。学生都喜欢学得轻松,课后也不用做练习,但却考得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大量练习,并根据重难点,挑选适量练习,当堂巩固。五是备课中注意问题探究的设置。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氛围的调动,重点难点的突破,也是“以学生为本”的需要。

其次,宽松、有序、合作的课堂气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润滑剂。不少老师反应同样一节课在不同的班级效果完全不一样。有的班级学生配合,师生互动良好,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有的班级教师抛出问题,学生闷不做声,课堂多次“卡带”,最后匆匆忙忙结束一堂课。营造宽松、有序、合作的课堂气氛首先要求老师“以学生为本”,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培养师生民主,鼓励学生回答。此外教师也不能过于随和,要做到有原则,对于走神、搞小动作的学生暗示,尽可能走下讲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中设置一两个重要问题,开展简单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再次,把握好课堂各个环节。通常我的历史课堂分为导入、新授、小结、练习巩固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实施。课堂导入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导入可以是以旧带新、情景创设、图片或材料展示,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环节至多3分钟。一堂课才40分钟,每一分钟都是很宝贵的。第二个环节是内容新授,这个环节占课堂时间最大比重,大概在27分钟到30分钟左右。内容新授要注意详略得当,课文子目的衔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和理解课文。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课《辛亥革命》,子目分为“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我将课文重新整合为以下几个子目“革命爆发的背景”、“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的结局与评价”。对于课文重点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史料研读法等,对于课文中学生了解和熟悉的知识只要稍微带过即可。例如又以《辛亥革命》这一课为例,“革命的背景”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重点,我分别补充了材料和法律文献详细讲述,而对于“武昌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只需要简单带过即可。第三环节是小结,这一环节一般2分钟左右。或许有人觉得不是上公开课,不需要这么完整的教学环节。而且有时候时间匆忙,小结可有可无。但经验告诉我们,小结往往能够起到战略收缩,总揽全局的效果。例如第1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我们可以用数字小结“一个目标——政治民主化”、“两部法律——《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样的小结,学生很容易记住,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最后一环节是练习巩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匆匆忙忙完成课文的讲授,而没有练习。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解题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这个环节其实很简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多少适当地选择三五道选择题。

此外,构建高效历史课堂要注意使用多媒体等教辅手段辅助教学,以及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精讲精练,达到预期高效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峰. 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以平顶山市一中高效课堂改革为例[J]. 河南师范大学,2014(5).

[2] 张琴.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0,(33).

[3] 李新瑞. 谈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 才智,2011(21).

12.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十二

一、目前对话式教学在高中课堂中的发展状况

历史对话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它具有很多优势, 也在高中教育中得到了普遍重视, 但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实践教学时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产生了干扰作用, 从而让其无法很好把握课堂节奏。主要存在两种问题:

(一) 教师运用对话式教学太过形式化

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无法迅速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角色, 尽管对话教学模式已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被广泛运用, 课堂氛围和课堂质量仍然没有显著提升。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 只是按照对话式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自由平等的知识交流, 教师还是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为主宰者而并非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的过程中仍然带着传授和指点学生的思维模式。这样形式化的对话教学模式没有领悟到对话式教学的重要内涵, 自然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 对话教学内容经常偏离教学目标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对话教学模式的目标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来传播知识, 使学生在交流中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对话式教学时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探讨过程混乱。教师还不适应开展对话式教学课堂活动, 所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教学节奏, 导致课堂内容泛滥, 经常发生偏题的现象, 教师没有实现原来的教学目标。

二、对于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 教师要控制教学方向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活动时, 等于是建立了开放性课堂, 学生就要围绕课堂主体进行自由探讨。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的同时, 也会让师生之间的讨论话题很容易偏离教学主题。这时, 教师就要运用灵活的方法对讨论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实施对话式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都会受到教学氛围的影响, 很容易在讨论过程中偏离原来的主题。关键是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 必须使用有效的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举例来说, 当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 通常会让学生回答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原因和背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逐渐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 但在讨论的时候, 涉及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及其在鸦片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 学生也许会谈到欧洲历史发展的问题。显然后面的这些问题与鸦片战争的关系不大, 继续深究就会浪费课堂时间。因此, 教师就要强调教学目标, 提醒学生停止对无关话题的讨论, 尽快回到正确的讨论话题上。

(二) 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调控学生思维

为了在课堂上建立高效有序的对话教学, 教师要善于对课堂内容进行适当的启发和调控, 从而保证话题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展开对话。问题的质量和类型直接影响到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深度。历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不但能引导学生的思维, 最好让学生通过质疑的方式加深印象。在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时, 教师先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然后提出相关问题逐渐消除学生的思考限制, 从而让课堂对话得到有效延伸。在师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启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 逐渐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内涵的掌握能力。比如说, 讲到“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时候, 教师希望通过对话教学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从“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来提出问题, 诸如“西方经历了哪些变革活动才开始迈入近代化”之类的问题, 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 让对话式教学课堂变得更有趣。

三、结语

教师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高效有序的历史对话教学活动, 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尝试用更多的手段在课堂上掌握学生的思想脉络, 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小平.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之我见[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3 (1) .

[2]李淑娟.刍议高中历史对话教学课堂的构建[J].魅力中国, 2013 (11) .

[3]罗荣燕.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3 (16) .

13.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十三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亡。

民国再共和,代代续炎黄。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暴收。

汉末三分归入晋,朝称南北阻江流。

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国战乱稠。

宋统中州元虏代,明清过后帝王休。

三皇五帝

伏羲渔畜八卦传,燧人取火去腥膻。

神农辨药播五谷,黄帝分州制井田。

颛顼平定九黎乱,帝喾仁威天下安。

尧置鼓木喜闻过,舜称至孝复称贤。

夏朝

大禹水平九鼎成,万民归启赖贤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颠沛少康兴祖祚,昏庸孔甲匿龙精。

桀从妹喜荒淫事,四百四十殿宇倾。

商朝

汤除桀暴定八方,亳邑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赖伊尹,盘庚改殷效成汤。

武丁梦说得良弼,帝纣伐苏为女郎。

暴虐奢糜纵妲己,亲离众叛自燔亡。

西周

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刑废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骏天下行。

厉防民口终奔彘,真惠共和周复兴。

褒姒幽王烽火戏,犬戎马踏骊山倾。

春秋战国

平王迁洛启东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齐桓晋文兼秦穆,宋襄楚庄演春秋。

燕韩赵魏秦齐楚,赫赫七强战不休。

秦本附庸渐强大,灭周并六统金瓯。

秦朝

六国皆灭统华疆,嬴政自骄号始皇。

独揽大权分郡守,统一文字兼度量。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陈胜揭竿初举义,汉刘楚项破咸阳。

汉朝

除秦灭楚汉刘邦,帝后无由戮楚梁。

吕雉临朝累诸吕,文景治世灭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敛,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东汉亡。

三国两晋

东吴西蜀属孙刘,北魏曹丕把汉谋。

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州。

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南北朝、隋朝

朝分南北划长江,宋齐梁陈据建康。

北魏东西分两魏,北齐废主东魏亡。

周承西魏收齐土,隋篡北周并陈疆。

筑苑凿河天下乱,三十九载覆朝堂。

唐朝

高祖昏庸屡信谗,变生玄武手足残。

太宗纳谏贞观治,武后改周李氏残。

神勇玄宗清女祸,繁荣盛世号开元。

乱由安史都迭陷,惧祸昭宣让逆藩。

五代十国

五代梁唐晋汉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十国割据南天下,南唐篡吴闽楚收。

前蜀早亡接后蜀,依辽北汉晋阳愁。

南平南汉兼吴越,后蜀南唐作宋囚。

宋朝

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辽夏与金邻作寇,靖康之变帝成囚。

康王即位开南宋,秦桧杀飞令铁羞。

联蒙灭金实谬策,四十五载丧残瓯。

元朝

蒙古称皇铁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

太宗纵马驰欧地,世祖更元掳宋君。

僧比王侯乱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

烽烟四起群雄反,大漠难藏顺帝身。

明朝

太祖金陵创大明,功臣屠戮少余丁。

燕王靖难夺侄位,睿帝巡边陷虏营。

严魏蠹国戚灭寇,崇祯悬树李侵京。

吴贼卖祖山河变,江北江南属大清。

清朝

太祖兴清顺入关,扬州嘉定骨成山。

康乾盛世雍承启,嘉道弱朝咸续延。

鸦战外加权丧尽,天国内耗力消残。

垂帘慈禧维旧政,炮震武昌宣统迁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4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14.高中英语高效的学习方法总结 篇十四

中学生学英语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写作。听说读写其实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写的练习可以稍后进行,但高中生无论如何是应该经常写一写英文的。写作,可以使我们对英文的掌握更精确,也可以促进听说读的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写英语,开始不要长篇大论,要从写简单句练习起。先写一两句话,逐步发展到五句话、十句话。初学写作时,可以依照中文意思译成英文,慢慢地靠头脑中的英文思维直接写出英文。初学写作,主要使用小词、小句子,也就是常用词和简单句。待有一定水平了,也可以适当用一些复杂结构,如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强调句型等等。还要练习用好连接词语,因为连接词语用好了,可以使意思表达更准确,文章更顺畅。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不要生造中国式的英文。中国人写英文,应以模仿为主,用你听过的话来说,用你读的过的句子来写。

15.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十五

一、明确目标, 创新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单凭主观愿望无目的地一味灌输, 而要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目标化处理, 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历史基础安排目标内容, 对目标的难易程度、逻辑关系、时空顺序与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整体布局, 使学生有清晰的学习路线, 从而把机械重复的教学方式转化为重在引导、启发、反思、体验的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创新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分封制与井田制等土地制度的有关内容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比较学习的视角深化对各种土地制度性质及其对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制度的影响。 教师不仅要从知识目标层次上要求学生掌握时间、内容等历史基础知识, 而且要在能力上启发学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原理出发, 分析不同朝代土地制度的特点与构成背景, 从而深化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二、创新形式, 激发兴趣, 激活课堂内在活力。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开展高效课堂构建, 应在注重发挥学生首创性与主动性的同时, 推进特定目标指引与特定任务驱动下的课程形式设置与优化。 历史学科有自己特定的规律, 学生特点各不相同, 高效课堂构建要因人而异, 切不能千篇一律。 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要和学生的历史水平和知识结构相适应,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进程进行有效调整, 使之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一致。 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课堂构建中能够激趣质疑、主题探究与情感认知, 将活动转为为学习, 将学习转为教学, 将教学转变为思辨, 将兴趣带入整个学习活动中, 使不同特点的学生扬长避短, 同步提高。

例如在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时, 可以以黄梅戏《天仙配》为背景, 借助“你耕田来我织布”等戏文作为分析内容, 向学生提问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讨论的结果, 小农经济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以此支撑, 引导学生从辩证视角出发, 在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必然性与积极面的同时, 反思其滞后性与消极面。

三、突出合作, 深化探究, 强化学习活动体验。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不同, 布置差异化的情境对话, 形成难度不等的对话组合,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历史基础的不同设计出“优-弱”、“优-优”、“弱-弱”等几个级别。 “弱-弱” 组合是最简单常用的历史交流历史知识;“优-弱”组合设有一定的情境, 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对话。以历史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主, 带动弱的一方;“优-优”组合实际上是强强联合, 教师可以加大难度, 设计较典型的场景, 比如主题化的历史知识整合、多维度的史料分析、单元化的内容总结等, 让学生互为对手, 展示各自的历史天赋, 使历史学习更贴近现实。 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脱离课堂教学的限制, 跃入一个更开阔的空间, 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思维从书本上挣脱出来, 不仅使学生学到更多历史知识, 而且在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学习上做足功课, 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使历史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四、知行结合, 以史明智, 推进理论结合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 历史起于现实。 学习历史不仅在于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 更在于学习历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在进行历史学习时产生有机联想, 把当时的时间、地点、环境、行为和历史内容联系起来, 做到学之有物、学之有据、学之有理、学之有人, 只有从学生个人体验出发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的需要改善历史课堂教学, 才能跳出课文的束缚, 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思索、尝试和实践, 对于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样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有益处,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例如在分析有关人口、科技、农业发展关系时, 在古代因为社会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 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为了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 满足自给自足的需求, 当时的人们采取垦荒方式, 导致水土流失, 环境恶化。 以古思今, 今天进行经济发展, 一要控制人口增长, 二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总之, 高中历史课改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完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 陈旧的、落后的要予以抛弃, 重点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和重建。 以此基础,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把灌输式的历史课堂改变为师生共同学习、探索、交流、实践的阵地, 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创新。

摘要:本文从高中历史课教学现状出发, 针对高效课堂构建的现实要求, 从创新形式, 激发兴趣, 激活课堂内在活力;突出合作, 深化探究, 强化学习活动体验;知行结合, 以史明智, 推进理论结合实践等方面入手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以此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中实现自身历史素养提升, 使课堂走向高效。

关键词:生本,高中历史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刚.历史教育的责任与使命[M].长沙:岳麓书社, 2013.

[2]李刚.历史教学研究分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3.

[3]程风.历史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16.高中历史高效教学探索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极化趋势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103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明兴替。在学生的学习阶段中设置历史课程,可以让他们了解并掌握我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轨迹,在当下以及将来的学习生活中遇事时能够有章可循,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好历史,是广大历史教师所应注重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高效教学的方法,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本文试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课为例作探讨。

一、教师要找准教材切入口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课,是在高中历史必修一中所提到的世界政局多极化趋势这一专题中的最后一部分,它与之前的 《美苏争锋》以及《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两课一起,共同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展示了出来。在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一超多强”这一重点内容切入。教材在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编写的时候是按照大国或是大国集团自身实力的增长而平行开展的,而“一超”对整个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具体影响与各个“级”在国际事务中所起到的相互制约的作用并未言明。且书中所提供的史实资料过于简单笼统,资料之间缺乏一定的内在联系。部分学生也表示书中没有可以帮助理解学习的资料,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可以从科索沃战争切入这一节课的教学。因为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世界中多方博弈所收到的结果以及该结果对于参战国以及他国的影响等都可以将美国在冷战后想要建立“单极世界”的想法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强烈反对清晰地体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单极化的格局已经开始威胁世界和平。另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科索沃战争对于他们是比较陌生的,从这里入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对问题链设计进行优化

教师找到教材的切入口之后,要先对问题链进行优化来确定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所应树立的基本思路,并要寻找到合适的资料来构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这一节内容的重点,教师可以在授课开始时设置相应的问题,如:“国际格局的走向是多极化还是单极化?”“怎样使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并防止单极化的出现?”第一个问题从单极化的问题着手,找出矛盾冲突,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第二个问题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这一问题需要学生结合大量的史实进行相应的总结。

1.导入阶段。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通过展示与科索沃战争背景的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角度对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实际战略意图进行分析。

2.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师可以对学生展示出国际社会中各方对这次的科索沃战争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对比多极化的实质即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如教师可以找一些俄罗斯谴责北约行动的相关资料,并据此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了解1991年之后俄罗斯的领导人所追求的外交目标以及因此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感受在艰难转型的过程中俄罗斯人民坚持的民族主义情怀,并通过感受民族主义来加深对多极化趋势的了解。

三、教师还应使自身的课堂追问水平得到提升

这里所说的课堂提问,是指学生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出来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二次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再一次的激活,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探究,从而使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例如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追问“北约成立于什么时候,为什么成立?冷战结束后华约解散,北约的结果是什么,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所具有的职能是否发生变化?”这样追问可以使学生明确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美国的干预,北约变成了具有干预性以及进攻性的军事集团。这样的追问可以使学生加强所学到的知识的联系,认识到北约是美国用来推行其霸权主义的工具,在史实中了解国际关系的变幻。

四、结束语

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线索,使教师可以把知识理顺,便于进行教学,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相关的参考及引导。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驾驭、处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准备课程的阶段应对教材有充分的掌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知识。

17.高中语文的高效学习法 篇十七

一、重点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

因为改革后传统文化的比重大大增加,因此一定要加大古文和诗词的学习。到底怎么学习呢?

1、记忆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的用法。文言虚词是必考知识点,因此必须记准、记牢。最好把高中出现的文言文例句按不同的虚词(18个主要的)进行分类,以便考生掌握相关例句及其比较。

2、把文言文特殊句式进行归纳分类总结记忆。文言文特殊句式是古文翻译的考查热门,像“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3、多读文言文,最好分析15—30篇《古文观止》上的文章。自己分析《古文观止》上的文章难免要查古文字典、翻古文词典,虽然麻烦但是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学到很多古文中细微的东西。对于古文的语序、表达习惯、文言虚词的习惯用法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老师课上给不了你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一分汗水一份收获”是永远没有错的。

4、诗词鉴赏要“立足课内,放眼课外”

诗词鉴赏不仅要掌握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古诗词的专业术语,对于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特点及其共性了然于胸。在不同流派诗词共性的基础上再探究其个性。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巧妙地点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眼清泉常流的泉源,

二、现代文的学习由外入内,重视文章的内在结构及内涵。

1、记忆现代文的知识结构和框架。

文章的作者在写作时总有自己的思路和表现方法。记忆课文的知识框架能够让学生高屋建瓴理解文章的宏观间架结构,明白作者的构思和行文思路。

2、分析现代文的感情或思想脉搏。

文字总是表情达意的,文章也是如此。不是表达一种感情就是传达一种思想。但是作者的感情或思想的表达是有脉络和线索的。学生要透过文字和作者对话,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感情或思想的变化脉搏,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深刻含义,透过表层文字感受作者内心的力量,与作者对话,忧其忧,乐其乐,神鬼为之折服,天地为之变色。

3、结合时代背景推理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主旨大意。

作者写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目的,老师选一篇文章也有他的目的。学生不仅要自己分析文章,分析文章的作者。还要知道老师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老师考我们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这些不仅需要立足于文本分析,还要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作品风格,甚至需要结合作者的生活习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要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才能把隐藏在文字之后的信息疏导出来。有些人的文字是苍白的,有些人的文字却是力透纸背,如天之高远,蔚然而无际;如海之辽阔,苍茫而深邃。

18.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十八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沙龙第一次活动简报

为进一步打造高中历史“六模块”建构式高效课堂,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提升高中骨干教师专业素养,2010年2月28日,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在海头高级中学举办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沙龙第一次活动。参加人员为市“333”学科带头人、2010年历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部分县区教研员。活动由刘俊利老师主持,并得到海头高中的大力支持。

本次活动主旨鲜明,立足课堂,围绕教研与教学的关系,探讨高效课堂的规律。市历史教研员刘俊利老师在沙龙开班仪式上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于教师的教科研成绩与教学效益的有效互动。教科研要立足于课堂,为提高教学效益而服务,如果教科研与教学效益不相关就是伪科研,真正的教科研就是要处理好教研与教学的关系,促进教学的发展。

会上刘俊利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制约高中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认为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教学设计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好史实的通透问题;史料的选择上还有很大探讨空间;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缺乏深入了解,教学设计与学生经验不匹配。接着以“中国古代史史实整合与史料选取”“基于情趣的史料选择与运用”为主题,与会人员探讨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并形成以下共识:

一、高效课堂首先来源于对课标的正确解读。刘俊利老师提出课标解读要把握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将课标中规定的学习要点具体化,二是在此基础上把握学习要点,预测思维发展方向。这给了与会老师有效研讨的方向,激起了与会老师的研讨热情。在讨论“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内容时,有的老师自感自身学术素养不足,教学处理上往往是人云亦云,不能从课标的学术性层面创新教学。有的老师缺乏对具体历史概念的溯源意识和使用一手文献意识,史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不强。还有的老师教学经验有余,教学智慧不足,学科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刘俊利老师指出:高效课堂既要立足教学,更要找出教学高效的规律。历史课堂有效、高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更要有一定史学素养,菜多了才能精致。高效课堂落实到课标解读中,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课标中的重要历史概念要

有查找原始文献、探求本源、考求演变的意识,以确定教学方向。以“宗法制”的教学为例,我们要弄清楚是从哪一权威文献中得知的?其内涵是什么?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演变的?宗法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何种地位?二是要弄清课标中学习要点之间逻辑关系,以确定教学重点。以“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内容为例,教学重点可定位于:能体现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内容。史料选择也可定位于此。三是史感生成要基于课标史实而生发,以催生历史智慧。如分封制的教学中如果要再上一个层次进入史感教学的境界,就可定位于“通过分封制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政治智慧”,那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下思路:西周建国以后面临什么问题?哪些因素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分封制的实行解决了问题了吗?根据这一思路,与会老师积极设计教学片断,认为在教学中可从分封制背景、内容、影响三个角度选择史料,让学生在研读中感悟政治智慧。四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将课标中的关键词进一步熟悉化。如课标内容“……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其中的“影响”就是关键词,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影响”之类的教学境遇,在平常教学处理中很多教师仅列举“影响”的各种表现,大量引用评价性、结论性用语,让学生强记死记,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经验完全隔膜。要达到教学的有效这时就需要引用一类史实或一组史料,力求突出历史“影响”前后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使学生亲近历史,熟悉历史。

在这一环节的研讨中,为说明宗法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刘俊利老师例举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中花木兰出征前到祠堂祭拜的场景,加深了与会老师对宗法制的理解,充满了情趣和反思。

二、高效课堂应选择充满情趣的史料。课堂教学如何充满情趣,与会人员讨论积极,认为应选择代表性、经典性、细节性、有思维性、挑战性史料,特级教师张永谦老师列举了教学中充满情趣的细节材料,认为高三课堂也能于无趣中觅得情趣。刘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注意新视角下的史实整合,在此基础上选择情趣性史料。会上,海州高中的李南亮老师交流了自己的复习思路,认为高三历史复习应以全新的视角组织史实和史料,提出“依据课标说明重新梳理回顾”“精选史料和设臵问题情境”“总结归纳和整体感悟教材”“拓展延伸和打通知识联系”复习思路。

整个活动热烈、有效,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难能可能贵的是活动中也出现了和谐激趣的争鸣局面,如赣榆高中的马守信老师认为秦的中央集权教学应放在国家统一上,明清时期的中央集权应放在君主专制上。董洪涛老师认为秦的中央集权教学时应把皇帝制单列一下,以突出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元文化特色。马守信老师还认为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体现了历史影响,其他老师认为阶段特征不能体现历史影响。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而有人则认为精耕细作是耕作特点或是耕作技术,而不能是耕作方式。此外,会上有见地的观点也层出不穷。如海州高中的姜海波老师认为君主专制一方面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停滞,一方面人为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在热烈的讨论后,刘俊利老师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科研思路,即:根据课标整合史实,逐字逐句剖解课标中学习要点的内涵,厘清与教学的关系。同时要做好基于课堂的教学研究“三档”事:第一,阅读精选史籍,整体感知历史,形成第一文档;第二,概据课标史实摘录相关史料,形成第二文档;第三,以某课或某一史实为例,谈谈所选史料使用的意图、方法和功用。刘老师进一步指出,有了这样的研究范式,在实践中坚持去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就会随之增长,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就会随之而至。

19.以科学设计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十九

一、教学情境设计,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摆脱“一言堂”传统意识束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特别是在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要对文本内容深入研讨,深度挖掘文本内质,寻找与学生认知接轨点,创设适应性更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有重要促进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方式众多,生动讲述、故事导入、人物切入、实物展示等,都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教学情境之中。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可以将丰富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信息,以生动传神的形式,通过大屏幕展示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振动和触动。学习《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时,笔者设计了视频展示,为学生播放《封神榜》影视片段,很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适时引导学生对《封神榜》影视内容和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自然展开课堂大讨论。

二、教法学法设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学环节进行设置,也要对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进行预设,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帮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无常法, 贵在用法。教师对教法学法进行事前设计,可以为具体施教提供重要参考。课堂教学是动态过程,信息变化无常,教师如果没有足够预设,在面临变化的教学情境时, 自然就缺少选择陷入被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课堂学习中自然也有个性表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存在,并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应对学生的个性表现。个性比较张扬的学生,在历史课上会显得比较活跃,其见解往往也有独到之处。个性比较内向的学生,对教师比较 依赖,不善于表现自我。教师要对不同个性学生采取不同引导方式,鼓励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时,教师设计了几个研究课题:1三省六部制如此操作有什么影响?2列举古代的监察制度。3归纳古代谏议制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预设任务。学生迅速行动起来,有阅读的、有查找的、有列举的,也有合作进行的。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实践活动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注意自我身份转型,要从教学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 教师加以辅助。教学活动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力实际进行,还要考虑教学环境实际。如社会 调查, 学生根本找不到机会和时间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这样的设计就难以成行,更不要说什么效果了。但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还是多种多样的,小组讨论、班级辩论、阅读史料、观看影视资料等,都可以获得比较直观的历史感知。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

四、教学评价设计,激励学生品质成长

高中历史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 组成内容。教 学评价分为阶段性综合评价和课堂教学适时评价。评价可以是书面的考核测评,也可以是口头的评说,但无论什么样的评价,目的都是非常明确的,就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对学生表现给予直观评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情结。特 别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口头评价,应用频率最高,评价效果更为实用。所以,教师在评价设计时,要注意评 价方式和评价语言的选择,提升适合性,这样才能发挥评价教学的激发效果。

如在学习《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师生互动话题: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这是起源于古罗马的平民保民官制度,假如你身处古罗马,你愿意做平民保民官吗?说说原因。学生选择存在差异,都能够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都给予认同评价,并对学生选择进行深入解读,找到学生选择的依据。受到教师的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倍增。

20.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二十

【关键词】高中历史 对话教学 高效有序

对话教学的融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活跃,学生间就具体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更为充分,这些都会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时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并且要尽可能的让对话教学高效有序。这样,学生从对话中获取的信息资源才会更为充分,对话教学的优势也更容易体现出来。

一、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身份

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身份,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前提。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习惯性的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仍然占主要部分,学生在对话中体现的作用并不明显。这并不是理想的对话教学应当有的形式,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高质量的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调整自身的身份,教师要成为对话过程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应当成为对话过程的绝对主体。这样,学生在对话中的意见交互和观点表达才能够更为充分,学生的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在对话中的收获,并且可以极大的提升对话教学的综合实效。

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身份的调整,要让自己充分融于学生群体当中,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分析问题,并进行积极的倾听和建议表达,待问题讨论告于段落后,应该以教师的身份对相关结果进行相应的点评,从而充分发挥对话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学生对话时一定要合理的确立自己的身份和位置,要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对话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对话过程的主体,该放的时候要放,该收的时候收,这才是保障对话教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也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二、合理的把握教学方向

在对话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把握对话的方向,并且要确立有效的讨论主题,这是保障对话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仔细听学生对话的内容,并且要聆听学生表达的各种观点。从学生的表述中教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能够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在理解上存在的不足或者偏差。这些都应当在后续的教学引导中加以强调,也是教师要进行加强的内容。教师只有把握好对话教学的方向,学生间的交流探讨才能够高效有序,并且学生也更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

比如,在进行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讨论时,教师在把握讨论方向时可以要求学生去讨论和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在实际讨论过程当中,常常会延伸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甚至会由此而展开有关欧洲历史的讨论,这些内容的讨论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此时,老师应该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强调,终止学生对无关内容的讨论,从而将讨论方向引回正确的话题上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讨论教学的节奏和方向,让学生沿着正确路径展开对于问题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融入多媒体教学

在对话教学展开中,教师还可以适当融入多媒体教学,这也是一个值得采取的教学策略。对话教学可以引入一些辅助工具或者资料,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可以将一些视频、图片或者影视资源作为例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这些信息内容,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教师要能够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效果。这既可以让对话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对话的整体成效也会更高。

上一篇:公司销售个人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