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2024-08-18

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精选20篇)

1.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一

生物这一学科总体来说,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而且知识板块之间逻辑关系并不复杂。但是,由于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生物的时候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对于很多概念的把握并不是很准确,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一轮复习的机会来推敲每一个概念,熟读教材每一句话。此外,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复习的同时借助可观察的现象将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

在总体上,一轮复习我们要把握的原则是: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基础,加强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建立生物知识网络。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做到:

1.收集资料。比如老师对高考趋势的看法,专家的评价等,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要对于高考生物的重点做到心里有数,如果可能的话,能够适当预测高考题目。

2.基础训练,提升能力。掌握教材之后要利用试题进行巩固。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基础题目一直占据主要位置。所以不一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绝对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像炒冷饭一样的重复知识点。这些内容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构建知识网络。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

如何深刻的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建议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等,运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包括画图、表格、知识网络图等构建知识网络,构建出来之后还需要找老师修改,或者可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对,互相指导、互相促进。

4.每次测试后先做好试题分析,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明白错误的根源。对于错误较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

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利用生物学的观点来指导复习和做题。要重视实验,领会实验的设计意图,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只有稳扎稳打、把基础知识夯实,生物成绩才能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突飞猛进。

2.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二

一认真审题, 了解题目要求

1. 弄清楚实验类型

要弄清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弄清楚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即要探究或验证的内容是什么。探究性实验探究的是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 而验证性实验验证的是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

2. 弄清楚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一般有两个来源: (1) 可以直接从题干里找到, (2) 通过联系课本里的相关知识来获取。如2005年全国理综中的试题: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 当组成气孔的细胞 (保卫细胞) 吸水后, 会膨胀变形, 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 气孔关闭。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解释。这个题目中的实验原理就可以直接通过解读题干获得:当组成气孔的细胞 (保卫细胞) 吸水后, 会膨胀变形, 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 气孔关闭。

3. 弄清楚实验变量

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自变量指的是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指的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而无关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可变因素, 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但对实验结论无影响的变量。通常,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确认自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两个: (1) 可以直接从实验目的中获取, (2) 就是通过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推出实验变量。如上述例题中的自变量是保卫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 因变量是气孔是否关闭。

二细心解题, 主要抓住三个环节

1. 分析实验材料用具, 明确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认真分析题中所提供的器材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应该怎么用?在该实验中是否一定要用到?这些都应做好充分的考虑。

通常对于题目提供的材料用具和试剂, 都要充分利用, 除非题目允许, 否则自己不能随意增加试剂和材料用具。如果题目明确地要求学生从题干所提供的材料用具中选择所需的进行实验, 这时我们可以联想课本中相关的实验, 参照课本实验的材料用具, 准确地判断和选择题目所需的材料和用具, 防止少用或多用。只要分析判断准确, 在实验设计时就不会有所遗漏。

还有一种题型是让学生设计材料和用具, 这类题型看似灵活, 实际上更容易掌握。选择实验器材时要注意科学、恰当、取材方便, 而且效果要好, 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 联系课本中相关的生物学原理, 迁移运用教材中相关实验的材料用具, 选择好材料用具, 从而可以准确地做好实验设计题。

2. 书写实验设计步骤

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 即选择题目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 对实验对象进行平均分组 (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并编号, 要注意相应的无关变量 (如相应试剂的剂量、物品的个体数量、植物的长势或健康状况等) 要保持一致。一般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表述: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某种植物随机等量 (平均) 分组, 分别编号为A、B、C;或选择年龄、体重 (性别) 、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 (平均) 分组, 分别编号为1、2、3。第二步:设置对照组, 并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即有且只有自变量可以不同, 其他条件都必须一样, 我们常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在各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某种试剂”、“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清水”等均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第三步:观察记录。要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或者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可能有多种具体的现象, 因此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时应选择最适合的一种, 要选择能够较好地体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且容易观察和测定。如果在数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 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 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要学会利用数据表格或坐标图等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要注意分步描述, 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这是书写实验步骤的一般模式, 但是由于实验设计题的开放性很强, 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和方法, 这就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而定, 无论如何, 在解答实验题时一定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要分析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安排好实验的最佳步骤, 防止实验步骤不严密、不科学。

3. 预测与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所推出的一种结论。因此在预测实验结果时应特别注意本题是属于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来验证实验结果能否达到实验原理所描述的结论的一类实验。这类实验由于已知实验结果和结论, 因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唯一的, 结果就是实验原理所描述的结果, 所以在书写实验结果时的表述方式可为“A组…… (注:接实验现象) ”、“B组…… (注:接实验现象) ”。

探究性实验是探索实验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的一类实验。它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 要求对研究的对象做出一种或几种假设, 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究实验结论, 因而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结果不是唯一的, 要注意写全各种可能, 一般有三种可能:变量对结果起促进作用, 变量对结果起抑制作用, 变量与结果没有关系。所以在书写实验结果时可表述为“如果…… (注:接预期的实验现象) , 则说明…… (注:接预期的实验结论) ”。

此外, 还必须要注意几点:一是实验材料的选择要科学、恰当、合理。如还原糖的鉴定, 要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较浅的材料, 这样颜色反应才明显。所选材料应该是容易获得的, 无明显季节性、地域性, 价格便宜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操作顺序的合理性和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等。这些在实验设计前都必须充分地考虑, 才能够准确、完整地做好实验设计题。

对于实验评价题,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有无对照实验, 如果有要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2) 实验过程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3) 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 步骤是否完整。 (4) 实验仪器、药剂的选择使用是否合理。药剂的配备、使用及用量的大小。 (5) 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合理。同时还要符合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3.高三生物概念的有效复习策略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06-02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概念的复习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形式,生物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要借助生物概念才能进行正确、简洁的表述。现在学生学习生物概念时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容易遗忘。高中的生物概念多,学生理解和识记起来比较困难,在复习中往往是丢三落四。2??容易混淆。有些生物概念十分相似,且概念之间联系紧密,难以区分,例如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极核和极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这些概念就比较容易混淆。3??理解困难。生物概念多数都比较抽象,较难理解,例如多倍体和二倍体、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等。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高三生物概念复习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结合“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校本研究,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物学的概念、核心概念和教学的有效性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的反映。而生物学概念则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生物学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的反映。生物学概念作为生物学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构成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骨架”,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核心概念是这个“骨架”中的支点,是生物学知识的主干,是构成各个知识系统的关键和分析各类生物学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北师大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个课标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概括总结出来的,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与概念体系的结构”。因此,生物学核心概念是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核心问题(生命实质问题)本质的认识,具有统领具体概念和事实概念的作用。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它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考量,即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花费的时间少则效率高。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它具体表现为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体验是指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学生产生的心理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二、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

1??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特征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对象的范围,是概念反映对象的总和。如酶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其中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这涉及概念的内涵;而所有的蛋白质和RNA并不都是酶,这涉及概念的外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2??明确概念的要点

在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概念的要点,这是概念复习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如在“酶”的概念中,“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有机物”是该概念的三个要点。又如在“内环境”这一概念中,要抓住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这一要点;在“单倍体”这一概念中,要抓住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这一要点。只有明确要点,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概念。

三、用类比法区分相近及易混淆的生物学概念

1??雷同式类比

生物学概念中有许多是非常相近、容易理解错误和混淆的,如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染色质和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细胞液与细胞内液、极核与极体等。这些概念极为相似,都有一定的雷同性,可以采用“雷同式类比”来区分。通常以表格、图解分析、结构示意图对比等方式将这些概念进行比较,明显突出它们的异同,学生印象就会深刻,就不易混淆。

如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区别:

2??对立式类比

有些概念差异很大,特别是在含义上彼此对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等。对这些概念可以采用“对立式类比”,用列表比较对比项,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四、用概念图构建概念知识网络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的,但概念图这一概念的确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概念图作为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根据概念、知识点间的联系,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点串联成核心知识导图。它主要适用于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主次地位、从属关系,形成知识网络。概念图是复习中最简单适用的整合知识的方法之一。

概念图制作的一般步骤:

1??确定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

2??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含义最广、最具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前面,其余概念按包容性往下依次排放。

3??用连接线把不同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注明概念间的关系。

4??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的交叉联结,并标明连接线。

例如,在复习免疫系统时,可以指导学生绘制特异性免疫中有关概念的概念图,如下图:

在复习课中,通过概念图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在复习生物知识时,对不易理清的各种概念和原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使原来零乱、模糊的概念系统化、清晰化,同时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与创新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采用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完成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等方式构建概念图,从而提高生物概念复习的有效性。

五、强化训练,巩固运用

生物学概念复习的最终目标是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精选和编制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复习“生长素”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又如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让学生做练习: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学生只有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才能掌握和巩固概念。

“教有良法”,“教无定法”。高三生物概念的复习应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通过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模糊的概念清晰化、缺陷的知识完整化、杂乱的知识条理化、孤立的知识网络化,从而形成系统、条理的知识结构。只有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科学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概念,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4.高一生物后期复习计划 篇四

为了更好的搞好高一生物的后期复习,夺取期末考试的胜利(统考全员平均第一名)。再制定计划如下:12月16日—12月25日:结束能量之源-光合作用的教学 12月27、28日:12月月考()

命一套覆盖1-4章知识点的考题(时间半小时)—元旦放假使用 命一套覆盖第5章知识点的考题(时间半小时)—元旦放假使用 1月2日——1月3日:学生复习第一、二章 命一套第一、二章的检测题(1月4日使用)1月4日——1月7日:学生复习第三章

命一套第三章的检测题(1月7日使用)

1月8日——1月9日:学生复习第四章

命一套第四章的检测题(1月10日使用)

1月10日——1月11日:学生复习第五章 命一套第五章的检测题(1月13日使用)

1月13日——1月15日:学生自主复习

命一套期末模拟题(含答案)

假期三套试题的命制:

5.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五

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

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刚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一开始遗忘得较多,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得也就慢了。

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不要等到遗忘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复习,那样,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由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所以我们复习得越及时越好。

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5)生物价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A1/(A1+A2+……+An)

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下列五个条件的情况下:①种群大;②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将在世代遗传中保持稳定不变。(p+q)2=p2+2pq+q2=1

p:等位基因A的频率;q:等位基因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基因型aa的频率。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7.隔离是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9.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及每个环节的作用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量变),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质变),方可成立。

10.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6.高一年级英语复习方法策略 篇六

主要问题就出在只记单词的“形”,而不记单词“音”。建议暑期复习音标和一些基本字母发音及拼写规则。利用语言复读机跟读模仿。尽量做到音、形、义结合记忆。这里给大家推荐奇速英语独创《24个故事串记3500个单词》课程,24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部跌宕起伏的连载小说。看故事记单词是一种非常有趣,寓教于乐的方法,大家不妨试试!做好课前预习,早记新词汇,先行一步。

附表——单词分类记忆法

(1)直观联想法

在用餐时联想到学过的food有:

主食:rice,bread,cake,noodles,ect.

肉食:chicken,turkey,duck,beef,pork,mutton,fish,ect. 蔬菜:onion,cabbage,carrot,green,pepper,broccoli,(绿花椰菜)ect.

(2)举一反三记忆法

反义词:except—include,beautiful—ugly,ect. 同义词:dear—expensive,term—semester,(半学年,一学期)ect. 同音词:meat—meet bear—bare etc. 同形词:tear(n.)—tear(v.) subject(n.)—subject(n.)

(3)熟练利用构词法

表示否定的前辍:unpleasant,unimportant,impossible 表示程度的前辍:supermarket,superman

名词变形容词:colorful,hopeful,healthy,rainy 形容词变名词:happiness,fairness

动词变名词:direction,explanation,argument.disappointment 形容词变副词:happily,heavily

合成词:haircut,earthquake,tooth-brush

高一英语提高的方法

1、在校多听老师建议,课外适当规划

学校毕竟连年都参加高考,对高考整个流程非常熟悉,老师布置的复习规划一定是较为合理的,并且带队的老师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学进程也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因此,跟着老师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生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稍微做调整。毕竟学校老师只能按照群体计划,而个人因为水平不同,需要在课外时间调整好状态,以跟上或配合老师的规划。

2、平时多用碎时间,避免大突击大跃进

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的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因此同学们可以见缝插针地学英语,更可以作为两个学科复习中间的调剂。如单词、词组,每天记背几个或加深记忆。课文每天朗读一篇到三篇。玖久高考中心研究表明,英语课文念地结巴的,多半英语成绩不是特别好。成绩很好的同学,基本上都能做到流利朗读。

3、不要过度钻研语法,英语应该以翻译为主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我们可以得出,英语越来越倾向于能力的考察。因此抽点时间多朗读,多研究英语翻译,即语言意思,才是考好英语的关键。我们学英语并不是对英语这门学科做文学鉴赏,而是把英语当做一门语言进行交流。在高中背景下,我们很少有英语交流环境,那么只能多翻译,多朗读。高考英语朝着实际应用方面转化,我们也必须把观念扭转。语法不多钻研,高考考试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不考纯语法。

如果有的同学不放心,就拿语文来说,我们没有可以研究语文的语法句式结构,但是文章都能读懂,题都能做,英语也一样,如果能弄清英语表达意思,就能作题。

4、高三阶段多做高考真题,少死扣模拟题

7.浅谈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策略 篇七

高三生物复习的后阶段, 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得懂, 看书看得懂, 一做题就懵, 老师一讲又觉得很简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效率?

二、分析原因

通过了解、分析和总结,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知识点掌握不系统、理解不透彻, 试题变换后, 不知从何下手;2.对题干中的文字和图表信息理解不到位;3.平时做题不够独立, 对老师产生依赖感, 总期待老师评讲;4.做题不善于回归课本, 不善于总结题型和做题方法, 等等。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功底不扎实, 当然就做不到以不变应万变了。以下是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提出的解决策略, 以供参考。

三、解决策略

1.备课要备“四书五经”

“四书”即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材。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高考考试范围所做的一个具体规范, 规定了各学科高考的考试目标、内容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并允许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拓展。考试大纲是复习的依据;《考试说明》是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编写的, 是对本省高考试卷结构和形式的说明, 还提供了参考试 (样) 卷及参考答案。是《考试大纲》的细化或补充;教材常被许多学生甚至部分老师所忽视。其实,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 就会发现课本是生物教学的工具, 课本从生活而来, 试题到生活中去。基于上述,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 应该正确处理好“四书”的关系。

“五经”则是经常考到的、经常遗漏的、经常做了又错的、经常扩展的、经常联系实际的知识。

2.合理利用教材目录

目录是教材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利用好课本目录, 既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使书越读越“薄”;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忆、说、写的复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目录的利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忆, 翻开目录, 检验学习效果。根据目录, 记忆各个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 回忆其中的概念、过程、例子等。 (2) 写, 用笔书面呈现目录内容, 巩固学习成效。 (3) 说, 即独立回顾后, 两三人一组, 描述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等, 以此起到查缺补漏,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

3.精选习题限时训练

侧重选择典型试题:一是能考查主干知识;二是能体现综合能力;三是能关注到社会热

点。其中, 能兼顾三点的习题以高考题为首选。

如 (2010课标, 40) 请回答: (1) 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____, 繁殖种苗的速度_______。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 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 _________。

(2) 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 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其原因是避免 _____ 的污染。

(3) 微型繁殖过程中,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 ______, 而与 _______ 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 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 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 ______ (脱落酸、2, 4-D) 。

(4) 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 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 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 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据图判断, 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 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_____ (能、不能) 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 据图推测, 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 应 _______ (降低、增加) 培养基中蔗糖浓度, 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4.分析丢分原因

找到丢分原因是首要问题。如上 (2010课标, 40)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进行的, 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杂菌污染, 因为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营养物质丰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诱导试管苗生根, 而如果要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芽, 则需要与细胞分裂素配比。促进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应该使用生长素类似物———2, 4-D。注意题干内容, 是满足自身生长最佳需要。显然, 随着蔗糖浓度上升, 单株鲜重先升高后降低, 升高到的最高点时并不是光合速率最高点。此类答题学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不注意细节, 不会用标准的生物术语。如“遗传特性”少写“特性”, 用分裂素替代细胞分裂素。在生物术语、名词中, 不能写错字、别字, 也不能多写字、少写字, 更不能改变字序。审准题目要求, 按要求作答, 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力求用生物学术语、概念、知识原理等组织答案, 才能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5.回归教材、盘点知识、构建网络

概念图可以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图示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它是用视觉再现知识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的一种方法。这种表征知识的形式有助于教师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 进行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某个知识领域的全貌, 理解已有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新概念与其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将知识融会贯通, 发展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6.查缺补漏训练

通过 (2010课标, 40) 高考试题看出, 新课标考查内容没有涉及动物细胞工程, 此时, 教师就应该及时挑选综合性比较好的习题进行查缺补漏训练。如 (2013昆明调研, 40) 科学家从某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 (prG) , 该基因能激发细胞分裂, 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 (1) 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常用聚乙二醇、____、电激等诱导因素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 还需进行和 ____, 经多次筛选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2) 有人提出, 用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 请完成设计方案:

①取 ____ 细胞的细胞核, 移植到去核的 ____ 细胞中, 构成重组细胞。

②将重组细胞在 ____ 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 ____ 内增殖, 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3) 也有人提出, 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 其思路如图所示。

①酶A是指 ____, 酶B是指 ____。

②图中I表示 _________, 对Ⅱ进行检测与鉴定的目的是 __________, III所指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_______。

四、结束语

题是做不完的, 试题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讲不完的。只有通过方法的引导, 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技巧, 对教和学不断进行反思、修正, 才能真正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效率。

摘要:本文对高三学生在生物后期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 从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两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以期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3年7月

[2]陈国平, 魏为焱.《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 2006.5.31

8.中考生物复习策略 篇八

一、备课方面

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生物学科整体水平的保证,因而在复习中注重集思广益,坚持每周集体备课。

我们复习中的每一板块的每一项内容都由备课组的老师轮流负责。负责老师必须于该周周三上午集体备课时间担当备课主讲者,组织大家一同研讨相关内容的复习要点、难点,分析复习方法、策略。如此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将复习内容研究透彻。集体备课还能让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商讨解决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把握正确方向,避免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二、教学过程

1.注意导向,紧跟最新中考方向,制订翔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有了翔实的复习计划,才能保证复习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保证复习落到实处。在复习全面展开之前,我会提前认真研读课标及考试说明,推敲每一个考点,根据中考趋向,制订翔实的复习计划,复习内容、所用时间、每个板块涉及的习题以及预期的目标都会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在教研活动时和组内老师认真讨论,确定最终的复习计划。

2.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讲、练、测结合,注重归纳方法,总结规律,拓展延伸,夯实各板块内容的复习

(1)讲与练

第一轮书本的复习、知识的梳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大而粗地把书本的知识网络罗列出来,把重要的知识点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去填写,我不按照课本再重复一遍,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和课堂笔记以便加深印象(这样的工作量较大,我们备课组分单元整理,每个人担任一定的任务),然后每堂课的后半段时间对学生易错点和困惑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

第二轮是按知识块复习,总的思想是小而精不很全面,只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在这轮复习中,我为主体,对重点内容和重要结构图进行反复强调,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

第三轮主抓综合训练和强化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训练,同时做一些综合的模拟卷,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在选择材料时,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的复习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

(2)测与鼓

在复习过程中,光靠讲解与适量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应该时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复习的进度和方法。因此,我会在每堂课的课前或课后的5分钟用来进行小测试,有时是书面的,有时是提问的,而有时则是在下课时随机抽查学生的笔记或是对当堂重要知识点的识记情况,这样不断变换方式的测验既能让学生摸不准抽查的方式从而时刻都会认真听讲,也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当然,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适时的鼓励与赞扬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当课堂上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时,我都会加以赞扬,而测验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我也会适时进行鼓励,期待他的下次“逆袭”。此外,每次的考试,特别是中考的复习阶段,我会结合年级的考试情况把其他科学得好,而生物学不好的学生圈起来,对于这些学生我总在考卷发下去后询问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虽然这在知识上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从内心上鼓励他们,知道老师在乎他们,这无形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3.熟练解题技巧

(1)重视解题方式,总结解题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对例题的分析,启发学生从不同维度解析例题,把题目所包含的信息、关键词挖掘出来,透视关键问题,突破难点,总结出各部分知识点出题的形式,强化部分重点题型。

(2)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分析自己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进一步理解知识;如果是审题不严造成的,应提醒自己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结合往年的中考题,进行强化模块练习,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掌握解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中考迎考意识的训练,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提高解题速度,合理分配做题时间,避免出现时间分配不均,而导致生物中考丢分。

4.适时幽默,保持学习激情

复习阶段无疑是枯燥的,为了让学生对复习课保持兴趣,我会偶尔在课堂中和学生开点小玩笑,用点流行语,在短暂的放松之后继续复习,这样既调节了沉闷的气氛,也能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

三、作业处理

1.备作业

由于任教的四个班的程度参差不齐,每个班上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作业的处理上,我提前会考虑每个班上学生的情况,分层分班进行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掌握知识,体验成功。

2.改作业

在作业的批改上我也进行了一点尝试。由于四个班的作业量很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全批全改的话既浪费了时间,效果的反馈也不明显。因此,我将每个班的学生大致分成三个板块:40分以上的,30~40分的和30分以下的,然后每个板块选个组长。每次我会从不同板块抽取10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记录情况,其余的则由组长进行检查、批改,科代表则负责组长的作业以及统计完成情况,这样既能保证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评讲作业时就可以对易错题做到针对性讲解。

3.讲作业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加之生物课每周只有1.5节,有时又会因节假日被放掉,故每堂课的时间就显得尤为宝贵,因此每次的作业我会从中选择错得较多的和重要的题目来进行评讲,如有学生在其他题目上有不懂的地方则交由科代表或是组长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讲解,从而保证时间的高效利用,也能对重点知识进行再次巩固、强化。

四、培优补差,紧跟中等生

对于优等生而言,基础知识基本已掌握,所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在中考中拿高分甚至是满分。为了让他们拿到理想分数,为中考成绩“添彩”,在平时的复习中我除了让他们完成基础的作业以外,还选择了适量的情境、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对于中等生,处在中间环节,上升潜力很大,平日里我会在课余时间主动找他们聊聊,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另外,在复习过程中我着重强化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做题习惯,同时在作业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将优等生的习题作为他们的选做题,树立信心的同时给予一点小压力。

对于后进生,我则要求他们课上必须听讲,课后的作业需独立完成(作业量和作业强度都进行了削减),每天记一个知识点等,从而让他们保持自信,体验成功,一点一点地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知我的复习方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复习教学中有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舒玉兵.浅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4.

9.生物复习策略 篇九

在期末考试出现的问题及教研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诸如《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的把握、表达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对课本的重视程度、规范答题和专题复习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提高。提出一下复习策略:

1、在领会《考试说明》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教学指导意见》,《考试说明》中对考试内容的规定是粗线条的,《考试说明》只规定了某个知识块是否作为高考的内容,而对知识块下的各个知识点是否都作为高考的内容并没有涉及,而《教学指导意见》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提出了要求(即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不作要求),既然有的知识点在教学上不作要求,则高考肯定是不作要求的。因此只有在领会《考试说明》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教学指导意见》,才能使复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2、平时在复习中应重视课本。课本知识的概括性强,语言精练,专业化程度高,是高考答题的重要素材,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重视课本并不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应将课本与构建知识网络和解题训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课本中发现、整合和提升知识,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努力提高表达能力。用科学术语和合适的方式(如图、表等)以及简练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清楚地表达出来,这需要十分清楚地把握科学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将文字信息转换为图或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些能力也是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获得经验才能形成的。

4、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性的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改进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科学研究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

5、进行审题和规范答题的训练。在这次阅卷中,发现学生在审题和答题中有许多不规范之处,教师在平时应多加指导:(1)审清题意再解答;(2)审题时抓关键词,分清主次,把握要点;(3)答题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4)答题要准确用字用词;(5)要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答题。

6、在二轮复习中,应该进行专题复习。专题复习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抓住专题中的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和剖析,注重知识和整合和生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能力。

10.高三生物复习策略和方法 篇十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和方法

一、系统复习重在理解

1.处理好专题训练与阅读教材落实基础的关系

当前高三各学科已进入二轮复习,复习中存在着一种偏向,着重专题训练,忽视阅读教材,这样

没有打牢基础,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的能力,处理好试题中能力和知识的关系,是试题质量高的一个标准;同时,在复习过程中处理好巩固一轮成果,落实基础知识与专题训练提高能力的关系,复习迎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充分利用好课本。

2.专题复习构建网络

复习过程中,要学会概括知识要点,弄清各知识要点的来龙去脉。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尤其对高考试题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几章应重点复习。

二、提高专题训练的质和量

1.精选精练注重“变式”

题目必须做,但绝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避免陷入到题海中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选择有助于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促使能力的提高。

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记录错题吃透“经典”

可以说错题是复习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因而建立错题集,认真分析错因非常必要。一道试题答错,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知识记忆不牢,可能是读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关键字、句,误解了题意;还可能是由于表达不准确、计算失误等原因。不少学生在应得分与实得分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还因为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焦虑、解题时粗枝大叶等不良习惯的非智力因素。总之,记录错题,回顾错题,可以帮助自己总结经验,让自己领悟出究竟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巩固强化。

研究近十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吃透高考经典题,对高考经典题要做到“慢学制胜”,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务求“吃透”,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网络化,解题思路清晰化。对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更要细心加以揣摩、分析,一定要寻找出自己的答案与它的差距。这样做有助于知识间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有助于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

3.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

对于同一试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路,达到殊途同归。在解题时,当你通过一种方法找到正确答案后可以再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别的思路?如果有,是否更为简捷?平时复习解题时,充分考虑各种解题的途径,对提高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是很有帮助的,能使自己在解决问题时,一条路走不通迅速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三、突出实验关注现实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联系实际,关注现实,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必须突出对实验的复习,通过复习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

以现实问题立意,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目前,许多同学对于生产和生活相对陌生,特别是有些城市的同学,对农业生产一无所知。平时要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关注人体健康,许多问题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

高考生物第三轮复习方法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2.看纠错本。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3.加强记忆。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

4.选做真题。在冲刺阶段,大家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卷的关系。两类卷相比,前者由专家命题,科学性问间联系欠紧密;前者答案紧扣题意,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后者科学性较差。如客观题:前者难度适中,规范性强,后者或过难或过易,不一定都非常规范;主观题:前者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后者有的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后者有的过于庞杂,主次不分、有的扣题不紧且有疏漏。这一阶段,大家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5.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与高考理科综合或者生物科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考生物复习备考建议

1、全面复习,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建立前后知识联系

由于生物课有三本教材,信息量大造成复习难度大。若能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建立前后知识联系,将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老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在第二轮复习当中,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梳理所学生物知识的联系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2、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内容,近几年的高考理综测试题中,生物部分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即第Ⅱ卷中必有一道生物实验题,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实验分析和设计实验等形式。每年在高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分数比值都相当大,而且考生在此失分也比较多。由此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还是比较薄弱的。

所以要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析、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本项能力要求,实际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理解教材中实验和实习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二是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实验思想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三是具有开放性的考查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另外,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实验试题的分值逐年提高,生物实验试题已不仅仅限于教材中的实验,由于素材来自生活、生产和高新科技,其特点是具有广泛性、新颖性,这主要是对学生实验理念和实验能力的测试。所以在平时复习实验的过程中,还要理解实验程序,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时就会研究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善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实验能力的培养,形成善于开展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3、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材料分析能力

考纲中要求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因此老师在复习过程中需收集些相关素材,让学生按能力要求分层训练。

4、关注社会热点,收集近年来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材料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热点问题”。这些热点或者说是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都是联系生活、生产、社会、自然和前沿科学实际等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自然科学进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素材的热点,对于这些热点问题要理性看待。试题素材框架几乎就是用这些问题打造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平时就要注意多从各种报刊、杂志及电视网络上收集近来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材料,以备在高考中出现。

5、注重知识小结

11.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十一

一、自我诊断——暴露错误概念

每节复习课之前,教师应先针对性地提前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复习相关的概念知识,并自我诊断,暴露出理解错误、混淆不清、不会运用的概念。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暴露出的概念问题精心设计教学,上课内容围绕学生的问题开展,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例如,在复习《稳态与环境》前,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课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设计了以下问题:(1)说明稳态在细胞、个体、生态系统不同的生命结构层次中的含义。(2)描述神经调节的过程。(3)描述血糖条件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4)描述免疫调节。(5)说明植物激素的综合作用。(6)如何理解反馈调节是个体和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7)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8)如何理解信息传递……从学生的反馈结果来看,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存在以下问题:(1)对核心概念缺乏整体的认识。如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信息传递就是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此概念认识很片面。(2)不能从全局、整体上把握概念。如稳态这一核心概念,学生无法把个体的稳态和环境的稳态相结合从整体上进行理解,而是停留在第一章第2节对稳态定义的理解上。(3)能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但不会构建概念图。如第二章《稳态的调节机制》中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如何构建概念图,学生无从下手,只能模仿参考书构建知识网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无法构建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概念图。以上是从整体上对学生关于生物必修三相关概念理解的了解,在安排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更细致、更符合逻辑的问题,从细节上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创设情境——引入科学概念

高三生物的概念复习教学如果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概念、背概念、做练习巩固概念,学生的复习效率将大打折扣。在课程理念的高考模式下,生物学科更加注重在新情境下对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考察。因此,教师要把复习的概念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打破传统复习课枯燥无味的状态,使学生乐于复习。

首先,有些高考题源于教材上的图片、资料、问题、图解等,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上的这些信息,通过整合创设情境,让学生熟悉书本知识,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如复习DNA复制的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对DNA复制有个感性的认识,笔者引入书本必修二中DNA复制图解,引导学生从书本图解中去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从图中说出DNA复制的过程、模板、原料、方式、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细致的识图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其次,利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如在复习育种这个概念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优缺点等这些基本的知识点上,可以创设农业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上实际问题的欲望。如培育新品种番茄椒,普通番茄与甜椒自然杂交后形成的番茄椒既像辣椒又像番茄,番茄椒的叶片、茎秆酷似甜椒,而果实外形与番茄相似,内部结构又与甜椒相似,但是番茄椒不能产生后代。如何用多倍体育种法来培育可育的番茄椒?再次,创设真实的高考案例情境,突破概念复习的瓶颈。高三生物学复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因此,学生在练习时对高考题特别重视。笔者通过研究历年来的高考题,在对高考题的分类研究中发现,高考对概念的理解、应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且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赋予了新的情境,这样类型的题目学生的得分往往较低。因此,如果我们以某些基本的高考原题或者变式作为概念引入创设情境,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这个概念的学习也会格外的扎实有效。

三、设置树状问题结构——细化理解概念

当我们正确引入一个生物学概念后,需要对概念的内涵、外延、适用范围及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理解、应用,教师势必要提出相关的问题。问题结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可以将提问的“问题结构”分为纵向逻辑结构、横向辐射结构和纵横交叉结构三类。鉴于高三复习的综合性,本文只谈论纵横交叉结构,即纵向问题结构与横向问题结构的组合。总的来说,纵横交叉结构模型就是问题向纵深延伸,但在某一问题环节分门别类地进行探究。这种问题结构模型适合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构建核心概念。如基因是生物学上的核心概念,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概念抽象,所以学生大多是死记硬背,对基因内部相关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如复习基因及其功能时,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问题组合,不断引导。首先,从纵向上设置三个层次逐级递增的问题,即(树的主干)基因是什么、基因有何功能、基因如何实现功能,然后对这三个问题“开枝散叶”,再设置一系列的小问题。第一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与DNA有何关系?DNA分子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一个DNA分子有几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排列?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第二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这些性状?基因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第三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过程如何?DNA复制的过程如何?什么是中心法则?通过设置纵横交叉的问题结构,可以把核心概念中一系列基本概念的关系理清,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更深刻、更透彻,从而为构建概念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构概念图——完善概念体系

把零散的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时,学生才容易记住复习课中呈现的较大的信息量,并能够重新构建概念体系。学生通过把自己制作的概念图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制作的概念图进行比较,能够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方面,使含糊不清的概念变得清晰。另外,不管学生的本身知识结构如何,制作概念图比死记硬背概念要具有更高的优势,能够深化所学概念。例如,《胚胎工程》一章内容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记忆、理解,虽然这章的知识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却很容易遗忘,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把各个概念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胚胎工程中的几项重要技术后,要求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将主要概念联系起来。

五、类比迁移思维训练——深化所学概念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核,逐渐减少概念的记忆性试题,增加概念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的考察,有利于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相关概念题型的选择和编制,减少死记硬背式的概念题型,多选择新情境题和新的信息题、探究题来锻炼学生运用生物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教师设置题目的情境要与实际相联系,摒弃和实际不符的题型。同时,设计的题目要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不是知识的不断重复和简单叠加。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提炼相似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去伪存真,在脑中提炼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概念。长期经过这样的有效训练,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总之,高三的生物概念复习不再是简单的重复、乏味的讲解、机械的训练,而是生物概念被学生重新构建得到升华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翘首以盼、求知若渴的课堂,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和创新的课堂。

12.浅谈激活生物中考复习课的策略 篇十二

一、拼图教学, 在“玩”中实现知识的整合

为激活课堂,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枯燥的复习变得愉快轻松, 可以将知识整合在游戏中, 如复习植物各器官结构图, 把“根尖”横切图、茎的横切面图、叶的横切面图、花的横切面图、果实结构、种子的横切面图与“图注”等分割开来, 让学生按植物着生的顺序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组合排列。这样就可以将《被子植物的一生》通过直观图的拼接过程进行复习。又如, 复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各大系统按颜色来标注, 将主要的考点———消化、呼吸、神经、循环等系统在人体的解剖图上分解拆分, 复习过程中由学生将之拼接起来。在拼图教学中, 由学生动手查阅课本资料的过程, 就是思维的整合过程, 具有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穿针引线, 引导学生在“线”上织“网”, 自主构建知识

复习也是重新构建知识的过程。要提高复习效率, 穿针引线必不可少。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教师可用一条线把核心概念牵起, 由学生在线上拉“网”, 使知识点不断地扩充, 形成知识网络。在“织网”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思考、分析、综合, 这就完成了对复习知识的构建。例如, 复习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师可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由学生在这个表达式上连出点和线, 标出“原料”“来自哪里”“怎样进出细胞”“怎样检验它的存在”“怎样让它去除”“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问题的标注, 对表达式上的其他物质也同样标注相关信息, 这样对光合作用的知识和探究实验都可以通过这一个表达式 (线索) 和一张网来完成构建。又如, 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将这些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 进而串联成知识网, 另外还能抓住循环系统这一主干知识, 以此为中心进行辐射, 使整合的知识呈现出新鲜和活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复习兴趣和激发思维, 达到融会贯通。

三、情境还原,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活”起来

复习课毕竟不是上新课, 虽然有些情境不能复原, 但作为复习策略, 我们要尽量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 创设记忆的桥梁, 唤醒学生记忆深处的旧知识与情感。特别是复习健康生活、生物技术、生物实验等考点的时候, 让一个个鲜活的问题激起学生复习过程的神经兴奋。如设问:“艾滋病是一种什么病?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配合国家领导人去探望艾滋病患者的图片, 引出对传染病的复习与讨论。或提问:“在北方和南方保存新鲜食品的方法各有哪些?”“你家会做酸菜 (或会酿酒) 吗?”以此引出对生物技术等知识的复习和思考。这部分的复习还可以改由学生上台来讲述, 再由教师补充, 毕竟学生讲出来的才真正是复习到了。或者小组合作复习, 每人在小组中讲述有关的知识, 看谁讲得又全面又准确。

四、游戏竞赛, 精讲精练与激发兴趣两不误

要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 教师应在教学手段上多花心思, 尽量采取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复习手段。例如,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游戏竞赛的方式来开展复习课, 让学生通过竞赛来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竞赛, 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哪些题目较多学生做错,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 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 不需花费过多时间。同时, 也可以集中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强化学生的信心。但在上课前, 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和近几年中考命题指导思想, 精心选择贴近中考的习题, 习题量要适中, 难度要有梯度。

五、情感渗透, 着眼学生未来,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复习课中是否进行情感教育和生物学观点的渗透, 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败, 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

综上所述, 激活复习课, 教师要善用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情感激励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生物复习课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是否采取了有效的复习策略, 这些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 上述几种策略只有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认真地挖掘设计, 才能使中考复习课达到汇总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摘要:复习课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型, 高效的复习课不但可以巩固知识, 还能在复习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重塑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概括了初中复习课的误区, 提出解决的策略, 以及激活学生开展“自主复习”的途径, 希望对提高生物课堂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生物中考,复习课,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庆斌.让学生成为高效课堂的课程资源.新课程, 2011 (12) :178-179.

13.高考生物备考复习策略精选 篇十三

要认真研读新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收集高考信息,关注专家的解读和预测。淘高考将为大家定时整理重要参考资料及高考信息。要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将最近五年新课程标准区的考题进行分组研究,对历年高考题的命题特点进行回顾和整理。

二:精设专题

在专题的设置上,结合各模块复习的同时,要贯穿“生物圈——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个体——细胞——分子”的线索,将学科内的知识进行系统重组。设置八大专题,即生命的基础、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与育种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现代生物技术以及实验专题。

三:精编习题

一方面要“题海捞金、精选精练”,另一方面要制定组编习题的细目表,防止遗漏相关的知识点。每套习题的组编都要力求落实“三量”,即思考量、习题量、图表量,抓好“三点”,即易错点、重点和盲点,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我们共设置了六个题型专项,即易错题再回首专项、图表题专项、高考题专项、各地试题集锦专项、新增知识盘点专项、课本小资料课后题专项等。

四:精心管理

要针对生物学科偏科生进行跟踪管理,采取“师徒结对”的形式,及时关注和鼓励他们,主动找他们交流谈心,成绩捆绑,适时表扬,不断强化目标意识,为其提出明确要求和方向,不让一个学生因偏科而影响发展。

14.浅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篇十四

黄顺葵 班级:清远市生物1班 学校:清远市华侨中学 发布时间: 2011-11-18 21:46:14

浅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一、备考目标

当高考复习已进入到关键的第二轮复习时,我们应该如何备考呢?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

1、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

2、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3、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那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呢?根据10多年的高考备考经验,下面就二轮复习谈谈本人的一些备考策略,希望能给一些老师有秘帮助。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复习策略

1、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定总体计划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计划,教学就很容易随心所欲而顾此失彼。计划中要体现几个方面:

(1)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章节;

(3)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每天的复习任务和进度,这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5)适时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根据模拟考试情况进行分层次辅导安排等。

2、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仔细研究2011年《考试说明》,搞清楚两项内容:一是内容和能力的要求,明确“考什么”;二是深入研究对考纲的解读,特别是试题的分析,明确“怎么考”。同时,我们还比较了最近三年的考试大纲,找出了其中的不同,通过研究这些不同,更加准确地把握高考的方向。在准确把握大纲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教材和教学大纲,以指导我们的平时教学,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新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生物学新的概念和发展成就是考试常用的题材,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使之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3、确立教学专题、建立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大多是专题复习,根椐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我们把生物学的复习划分成九个专题: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实验与探究、现代生物科技和生物技术实践。实际上这些专题的名称就道出了大主干知识的标题。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中已强化了小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了章、节、单元的知识网络,那么第二轮复习中强化大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大主干知识网络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多年高考试题知道,以能力立意为主是一惯坚持的原则,既然是能力立意,就是围绕考查某一方面的能力展开试题,而不是强调知识点和知识面,所以必然根椐某一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围绕某一主干知识展开的试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如知识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考查了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

另外还确立了考前增分策略的专题,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材料信息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曲线、图表分析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进行透彻分析,使学生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4、注重选修的复习

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是必修部分的拓展和加深,涉及到的知识是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所以高考命题中可以直接考查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历年高考选修都是必考内容,并且题量在逐年增加,而考试形式也逐渐从相对简单的选择题向简答题、实验设计题过度。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迁移和应用,具备一定的综合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高考命题中选修教材也可以与必修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对某一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同时选修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不少热点,如艾滋病(免疫部分)、基因工程等也是考纲所要求的。进行选修部分的复习,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在对大主干知识复习时,多联系选修中的内容,对选修中内容复习的更详细些。二是命题和选题时,多练习与选修有关的题目,同时讲评时,能联系选修的尽量展开。三是选修内容多以识记和理解为主,在复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合理的引导和指导。

5、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掌握,归根结底要反映到解题上,所以进行习题训练是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当然,在模拟训练时,并不是什么题都做,也不是越多越好,在练习中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题量过大,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所以老师要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帮助他们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6、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课堂容量大,所以教师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重点问题上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基于此,我们生物组老师在进行每个专题复习前,都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以更清楚地启发学生系统总结,使复习过的内容条理化和网络化、形成有序记忆,从而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等通过课堂分析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同时结合典型例题的深入分析,归纳解题模型,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7、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极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今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作为考试素材的内容增多,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借助此类热点问题为背景,通过编写练习题,培养学生分析加工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依据课本知识点科学辩证地分析问题。所以我们在每一个专题的复习中都特别强调相关的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基因工程、沙尘暴、食人鱼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稻基因组的测定、克隆人、艾滋病与吸毒等等,并且教会学生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作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8、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1)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除掌握专题知识外,还应该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有问题不能拖。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次模拟考试:模拟测试的成绩在一定限度上对复习起一个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关注分数高低,而应认真总结,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从而在后面的复习中进行强化。教育学生根据年级名次及分数,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对优势科目巩固的同时,要加强劣势科目,达到全面发展,利于高考的成功。

(3)树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合适的阶段目标,为自己的学习增添动力。

(4)引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学生要结合教师的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教育学生制定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能过死,要具有强的可操作性。

(5)做好心理辅导:由于高三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心理或思想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9、重视训练求发展

高考复习,二轮复习是重中之重,学生训练时间长短的适度、数量的恰当和作业难度的适当尤为重要:

(1)课堂巩固作业:每天 15----20 分钟,一天一张活面纸1页,一般为6+2+4道题强化训练。

(2)周练:每周一次午练,时间30分钟,题型与高考相同,题量相当。把一周来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检测。

10、指导学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轮复习知识复盖面广、内容多,如果不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学生就会整天忙乱不堪、效率低下。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两个本子”,一是课堂笔记本,用来做好每节课的记录,并及时对相关知识块进行整理,提高记忆的效果;二是错题集,及时收集自己易错、常错的题目,经常翻看,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这样可以确保一轮复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

11、加强日常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间互相学习研讨。

本学期计划上好两课。一是“示范课”,由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上,目的是给年青教师一个参考,使他们有一个分析的案例。高三8个教师中,4个较有经验的教师本学期各上1节“示范课”共4节。二是“汇报课”,由新上高三的4个青年教师各上1节,共4节课。“汇报课”、“示范课”均要进行课后的评议、讨论。

(2)除要求老师公开课必听外,平时多互相听课,一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并要求每节听后写出自己的评议。

(4)努力提高训练质量和资料使用效果。

①平时的每章测试均安排负责老师具体出题,审核,出题人,审题人共同对一份试卷负全责,务必拿出最好水平。

②对统一使用的资料,每星期备课组活动均要讨论资料在下星期的用法,保证发挥资料的真正效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15.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十五

一、强化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的首要任务。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能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主要强调以能力立意,综合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科学方法。既然是能力立意,就是围绕考查某些方面的能力展开试题,所以必然根椐某些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围绕某一主干知识展开的试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如:识图、分析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推理能力等。同时也考查了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无知便无能”,只有知识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才能形成能力;只有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才能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所以在二轮复习时应该打破模块和章节的限制,深入研究各章节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交汇点,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一些相关的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明辨是非,把握本质,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A.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另处就是分专题复习,即把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讲或引导学生进行一人主讲,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的办法。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构建起了高中生物的基本知识框架。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二、关注实验,提高解题能力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以专题复习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因此提高能力二轮复习的重点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中生物实验题的命题趋势,2010年高考实验命题将有可能加大对教材实验的考查力度,并且更重视能力考查。如:信息的获取、原理、目的的确定、结果的分析和预测、设计实验等,同时加大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所以在二轮复习中以专题的形式对实验进行突破,主要措施有:(1)对高考必考的书中实验归类总结:如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模拟性实验、调查类实验。分类掌握各类试题的解题技巧。(2)归纳相关的实验技术,如:不同实验中制临时装片制作的不同之处;不同染色剂的使用;常见试剂的使用及用量等。(3)把握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原则(含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单一变量原则。(4)掌握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准确找准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并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能力的提升,通过分析综合、比较,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思维能力是二轮复习能力提高最关键的部分,在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应有意识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辨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在复习时可以对题目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多方面的训练,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从不同方向更完善地解决问题,变定式思维为发散思维,有效地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

三、规范答题,提高表达能力

连续几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指出:“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有“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常常以为自己懂了,不注意进行书面练习。当考试时,语义不清、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前后予盾、答非所问、学科用语不规范的现象还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注重对教材中生物学术语的积累与应用,而且在平时练习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对选择题任意勾画而对于简答题和实验题,不去认真思考如何作答,只是结合标准答案看一下就过去了。久而久之,导致生物学术语很不规范,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极差。因此,能够熟练地使用本学科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定性地描述和解释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力求达到文法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是学生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应继续强化和着力培养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仔细琢磨每一句话,积累丰富的生物学术语;其次,要认真对待练习。可能在刚开始时无从下手,只要多思考,多琢磨,慢慢地就会悟出一些道道来。只有把平时当成高考,这样才能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

四、强化训练,提升综合能力

二轮专题训练答题方法及技巧的训练也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训练中要“冲破框框,跳出圈圈”,开拓思维,巧妙地利用题目条件及相关知识、信息解题。复习中必须跳出对习题“反复做,反复错”的怪圈,充分挖掘典型习题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通过做题巩固知识,总结方法经验重点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灵活运用的能力。听老师讲评,应侧重审题意、释疑点、理思路、记规律、联网络、学解题、听方法,针对错题剖析错因,在“听会”的基础上,迈上“熟练掌握、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台阶,完成知识和技能与能力的嫁接过程。“题海无边,回头是岸”。精选精练题目要做到“三突出”:即突出题目的典型性(重点、共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性(针对主干知识点,学习的弱点)和开放性(拓展视野、发散思维)。主要采取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潜心研究考纲和课标,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基础题用来提升学生的信心;选择一些高考题或仿真的经典题进行定时训练和讲评,师生共同反思总结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是审题不严,还是知识缺乏等,及时进行查缺补漏;选题时不能一味强调难、怪,应注重题目的实用和新颖,尤其对重点内容宜选择有一定梯度的题,加强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指导,做到能举一反三,知一会十。第二,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解答常规生物试题的四个步骤:周密审题(认真读题从中分析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准确破题(寻找解题切入点)→缜密析题(分析题中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回归课本)→精当答题(选择合理的和简洁的生物学语言巧妙答题)。在生物二轮复习中坚决要把方向导“正”,把“练”落实,在不断反思中寻求突破。

16.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十六

一、解题思路的训练

许多试题的题干叙述很平淡,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是却在平常现象中设置了一些新的情境;题干的呈现形式类型多样,常常以各种图形、图解和表格为形式。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首要任务是要正确识别,以图为本,第一步是读懂题目,然后再挖掘图中隐含的原理和规律,再运用所学生物学基本原理来组织语言,找到适合的归因。

解题思路训练重在审题,认真审题非常关键,而最重要的是找出关键字词,即“题眼”。

1.明确试题的设问和题目已给条件的关系。对似曾相识的熟题,不要凭老印象,应该特别注意仔细阅读,注意细微变化;对生题更要耐心,多读几遍,熟而生思路,从中找到思考路径。读题时要注意区别自变量和因变量,格外当心一些限定词语,如,“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大”“小”“强”“弱”“能”“不能”“只”“都”等,当心选项中设置的陷阱,尤其是在细节、不起眼之处的措辞。

2.审题还要力求全面、准确领会试题的作答要求,明确解题的方向。注意区分试题的类型,坚持按类型特点确定解题思路。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深刻领会和理解教材中基本概念、原理的深层含义及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对一个概念和原理的外延和内涵的全面分析,明确其适用条件和范围,重视变式训练,从各个方面辨识,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分析可疑项和干扰项。

3.发动和训练学生自行命制试题。学生们经过多次的考试,对常见试题的解答已初步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根据复习的需要,教师可布置学生模仿正规试题自行命制生物测试题。这样,学生再看到相关题目时,就会从自己命题的经验着眼,迁移到与此有关的内容,扩大思考的范围,自己会寻找采分点,并分清叙述题干的主次及要点。

二、准确、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

高考理综试卷生物学科两类题型(客观性的选择题和主观性的简答题)较固定,数目分配是“6+4+2”模式,相应的分值分配为36分+39分+15分,主观试题所占分值较大(64分)。在作答生物题时,需要一定的、精炼的文字说明才能阐释清楚。答题用词的准确性就成为直接决定得分高低的“软肋”和“分水岭”。怎样用词才能得到应有的分数呢?

1.要做到使用专业生物术语杜绝错别字,专有名词不能意思话,答案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在平时复习和答题时就要求教师正确、规范地使用生物学术语,在平日授课及辅导中精炼口语和书写。在具体训练中,一是要尽量用教材中的术语进行表述。对教材各章节关键重点结论性语句要烂熟于心、脱口而出,以判断、填空、简答等各种形式变幻练习,达到以不变应万变。遇到再新的情境最终也要落脚在生物基本结论上。

2.要把语句表达完整。就是要把话说完,要让别人看明白,而不仅仅是考生自己心中知道在说什么。并且要叙述清楚,答案简洁,紧扣基本观点和原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没有歧义。这就要求平时加强对薄弱知识环节的链接训练,对相近、相似易混淆知识点,及时归纳、梳理和辨析辨析,得出重要结论;对实验设计、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要分梯度设置多种问题串,多在平静无常的现象中设疑,由一道题引申到一类题,延伸学生思维的触角,久而久之,学生们会带着问题看书、答题,将有限的习题视为丰富的资源库,达到见多识广,熟能生巧的境界。

其实,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测试、作业批改、试卷分析等各环节注意到以上这些,并且自己多关注、审读和涉猎前沿动态,及时补充新材料,了解相关热点的新背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旧题新改和变形练习,经常反思,随时记录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解决,随时记录解决方案和感想,体会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始终做到贴近考纲、贴近教材、贴近自己的实际情况。

17.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十七

按模块复习,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合理知识体系和较为稳定的记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虽然在唤起学生对旧知识回忆时不如按章节复习的,但可以通过教师问题启发,学生翻书回忆等方式进行弥补

只有60多天的时间,要想通过短暂的时间复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过程,还要针对《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取舍,突出主干知识,避免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18.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方法策略 篇十八

现在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结合本届学生的特点,探讨了适合高三生物复习的方法策略,现总结如下:

1、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

2、复习时间不能平均分配,要有所侧重,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章节;

3、认真备课、有的放矢、精讲精练、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好相应的练习题、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练习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a、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在这方面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b、学生未做老师不讲,学生没问题不讲。

c、做练习题重质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5、做好学生的分析总结工作

a.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除掌握专题知识外,还应该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有问题不能拖。

b.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周次的理综考试:理综考试的成绩在一定限度上对复习起一个指导作用,分数不管高低,都要认真总结一下,分析一下这一星期的复习有什么不足,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C、引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学生要结合教师的计划指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

d.做好心理辅导:由于高三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心理或思想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19.高一生物的满分复习策略 篇十九

但重视实验并不仅是多看实验内容、多做实验题。近年高考对实验考查形式的灵活性、范围的开放性正逐步增强。已从考查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逐步过渡到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下的实验问题, 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传统的“黑板实验”、“试题实验”已经很难适应高考需要, 要想考出高分, 就必须真正理解实验, 动手操作实验否则学生不再是“高分低能”, 而是“低分低能”。

由此看来,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 提高实验复习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生物实验能力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1.近年高考实验考查的特点

1.1注重对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高考实验考查的基本知识包括实验材料和器具的选择、实验原理和过程的阐述、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 例如2013年海南卷的第8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的实验原理、试剂及其作用。

1.2注重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2013年新课标卷的第2题、浙江卷的第5题和江苏卷的第28题分别通过表格、柱形图坐标曲线图记录实验数据, 考查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 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1.3注重实验方法的迁移, 关注创新能力。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境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 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例如2012年江苏卷的第27题将酵母菌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的取样计数法进行迁移, 用来对藻类细胞进行计数。

1.4突出设计 性实验的 考查。设计性实验具有综合性强考查全面、能力要求高等特点, 是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 也是得分难点。例如2013年浙江卷的第31题以未成年小鼠为实验材料, 以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为载体, 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及绘图能力。

2.提高实验复习实效性的策略

2.1夯实基础 , 先“化零为 整”后“化整 为零”。实验是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习实验内容应以知识体系为基础, 并与其有机融合在一起。在高三一轮复习时, 可采用“化整为零”的复习方法 , 将高考考查的实验逐个分解、穿插渗透于到具体理论知识中。例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就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特殊的渗透系统。复习时可利用此实验进行拓展, 并研究、分析如下问题:1能否选用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观察材料?2有两瓶浓度为10%和30%蔗糖溶液, 但已失去标签, 能否利用此实验进行鉴别, 实验的步骤和预期现象是怎样的?3如果上述失去标签的两瓶是30%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 那么又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

在二轮复习中, 可采用“化零为整”的复习方法, 围绕关联主题, 整理形成“成串”的系列知识内容, 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 进一步解决综合性实验问题。如可将高考考查实验划分为物质鉴定和提取类、显微观察类、实验探究类、调查统计类、技能操作类等专题进行复习, 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在复习中还可将一些实验的基本方法进行比较归纳, 如比较盐酸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实验中的作用;再如还可通过实验材料———酵母菌, 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等实验串联起来。

2.2在“真做”中 , 提高实验的 操作技能 。多位高考命题专家都说过:要让没做过实验的学生做不好实验题。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来看, “没做过实验”与“做过相应实验”的考生有本质区别, 特别是在对实验步骤, 流程进行描述, 以及对实验做恰当评价时, “未做过实验”的考生因为没有操作过此类实验, 心中没底, 回答起来答非所问, 答不出要点。而做过实验的考生“心中有实验”, 脑海中能浮现出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就能扣准题目要求, 回答问题也就能得心应手。

在高三一轮复习时, 可以挑选部分经典实验、重点考查实验重做。当然, 高三重做实验不能是简单机械重复。重做实验时, 要做到有准备, 有变化, 有问题。有准备是指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看明白、记清楚, 同时老师心中也要清楚本次实验的重点在哪里, 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变化是指重做实验时, 有选择地对教材实验进行延伸、拓展、综合等改造。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境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 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通过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实验, 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 为什么要用铅笔画一条基准线? 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中, 溶解海藻酸钠时为什么要小火间断加热? 制备凝胶珠时哪些因素会导致拖尾? 这样可以通过具体操作解决一些实验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二轮复习时, 由于课时紧张, 整班重做实验已经不可能, 可以考虑开放实验室, 让部分有需求的同学操作。

2.3举一反三 , 提高实验 的迁移能力。 高考实验题往往不是课本中的原实验, 通常是对课本实验的创新, 是课本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境或相关探究实验中, 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要达到这样的水平, 必须在迁移变化上狠下工夫, 而迁移变化的基础是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真正理解, 同时注意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做到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将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相同或相似的实验中去。例如采用“吸水涨破法”不仅可以提取细胞膜, 而且可以破碎细胞获取细胞内物质, 如DNA和蛋白质等。

2.4给以“规矩”, 成就“方圆”。从平时答题及模考、高考的评卷结果来看, 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生物专业术语不规范, “二苯胺、滤液细线、标志重捕法”等专用名词易写错别字;实验设计时思路不清晰, 步骤不齐全, 弄不清出题者的考查意图;实验叙述时词不达意, 文字表述不到位、不严密、不完整;对“陈题新考”题, 思维僵化, 实验技能和方法不会迁移。

因此, 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训练:1要规范专业术语的书写, 单位符号要用国际标准, 专业术语要体现学科本质, 可在实验前预发学生比较详细的资料, 让学生明确基本操作及规范表达。2要规范解题步骤, 做到思路清晰, 步骤齐全, 减少失分。3要强化文字表达能力, 做到要点准确, 语言简练。4要加强学生审题的指导, 引导学生在读题时, 圈出关键字词依次写出条件, 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 然后仔细琢磨, 体会命题意图, 降低过失性扣分。5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 以便对症下药, 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化训练的目的, 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解题规范,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 在高三生物实验复习中, 只要我们力求以学生为本, 以实验基础为主线, 以实验能力为核心, 夯实实验基础, 勇于实验创新, 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就能提高课堂实验复习的实效性, 就能让学生在应对高考实验时做到游刃有余、信心百倍。

参考文献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江苏省) 考试说明.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10.

20.生物复习策略之我见 篇二十

关键词:高考;生物;复习;解析

进入高考阶段,很多同学都感到惶恐不安,对于生物学科无法进行有效学习。如何取得高分,成为同学们的一大难题。现在,笔者就为大家分析下生物学科高考考查项目和题型及知识点。

一、高考考查项目和题型

生物科要考查的项目:

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3、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生物命题:

1、总命题思路以学科能力为主导,全面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综合运用获取的信息和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试题重点考查了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学科主干知识。考生高考生物复习中的几点建议:(1)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之际,考生应针对复习中所出现的易错知识点进行梳理,回归教材。(2)建议考生在考前最后的复习阶段,把答题常用的专业词汇和短语做一个整理,包括那些在平常训练中虽得分但不确切的。也可以在网上直接下载“高中生物生物学术语”帮助记忆。3、关注热点问题:(1)“三大”工程。(2)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如动物生理、植物生理的相关知识。(3)与人类的健康相关的知识。例如:免疫、调节等。4、注重有关生物实验设计:首先注重对高中生物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课文中的相关实验的复习,其次了解实验设计的程序及相关原则。5、近几年来生物试题编排比较合理,难度适中。生物部分试题均为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可能通过适当调整容易题、中难度试题和难题的分值比例,使试题的难度分布更为平衡,逐渐的与新课标接轨。

二、高考知识点重点分析

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

光合作用的原料:CO2和水。

光合作用的产量:产量什么意思?是产物吧?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葡萄糖)。

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化为有机物(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

呼吸作用的条件:有氧呼吸的条件:氧气无氧呼吸的条件:无氧环境下。

呼吸作用的原料:有机物。

呼吸作用的产量:有氧呼吸是二氧化碳,水。无氧呼吸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由于参与反应的酶不同,在动物体内,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在植物体内,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的能量变化: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一部分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一部分转换为热能。

2、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活细胞繁殖其种类的过程。通常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步。在核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子细胞。在单细胞生物中细胞分裂就是个体的繁殖,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分裂是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现在除细胞分裂外还没有证据说明细胞繁殖有其他途经。细胞分裂之前先应该生长成熟,有一个合适的大小。然后会有一个短暂的休眠,也就是所谓的控制细胞增殖的限制点。之后可能由于外界刺激或是细胞内各种因子的刺激突破限制点,进入分裂期。绝大部分细胞的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常出现于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中,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在某些植物的胚乳中胚乳细胞的分裂等,无丝分裂分裂后遗传物质不一定能平均分配给子细胞;

减数分裂仅出现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即精原细胞→精子,卵母细胞→卵细胞;

受精卵卵裂一定是有丝分裂。总体来讲,单细胞生物的增殖取决于营养是否足够,多细胞生物细胞的增殖取决于机体是否需要。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调控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外因也即环境因素,而内因则是相关基因在时空上的有序表达,是调控细胞分裂的主要因素。细胞分裂素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在促进细胞分裂中起活化作用,也包含在细胞生长和分化及其他相关的生理活动过程中,如激动素、玉米素等。

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那么,原来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离开来,成为两个染色体(此时期无染色单体存在)也就是说,此时期中,细胞核中着丝点的个数增加了一倍,染色体的个数也增加了一倍,而细胞核中的DNA个数没有变化。在细胞分裂末期,两套形态、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因而,此时期中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个数都是后期的细胞核中的一半。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前期、中期、末期都没有变化,而只是在后期中增加了一倍。DNA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复制,到了末期又恢复到原来的DNA个数,因而在有丝分裂中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和分裂前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个数保持不变。

其实生物是一门很好学的学科,要想学好高中生物,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生物学习,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学习与成绩都得到升华,也能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惊喜。

上一篇:男孩十周岁庆典主持词下一篇:高中历史六大方法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