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09-22

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8篇)

1.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T5504S007

课程名称(英文名):Sociology in China 开课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全年

开课院系: 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所属类别: ■哲学与社会科学类

□文学与艺术类

□自然科学类

学时/学分:2 □历史与文化类

□生物与医学类

[备注:请用此符号“■”表示选定] 主讲教师: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职 称 学 历

刘静华 女 讲师 硕士 45 邓群钊 男 副教授 博士 35 曹迁永 男 副教授 博士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社会学概论新1.【美】戴维·波谱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修(第三版), 2.吴铎,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郑杭生,北京,3.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人民大学4.【法】让•卡泽纳佛,社会学十大概念,上海人们出版社,2003 出版社,2003 5.【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 课程简介(200字以上):

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分析框架,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社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规律进行剖析,特别是就转型期中国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关注并投身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考核方式:

开卷笔试70%,课堂10%,点名20%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学时)【本章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论断)作简单考察,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学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地位。基本掌握:社会的(良性、中性、恶性)运行和(协调、模糊、畸形)发展、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一般了解:社会学产生的原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 1 联系、社会学的地位。

2.社会、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3 学时)【本部分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的起源与演进,考察社会的角度,社会结构分析,社会要素中人口因素及环境因素分析,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分析等。要求对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有基本的认识和初步的思考。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第三节 社会运行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社会结构、社会构成的要素、社会的特点、社会的功能、社会运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原则、社会运行主要机制; 基本掌握:社会结构为何;

一般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内容分析、社会学考察社会的三种角度。3.文化与社会运行(3学时)【本章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章分析了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性、分类、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然后分析文化运行及其规律,最后对中西社会的文化模式作比较,探讨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要求了解文化的有关概念、分析角度,树立比较的观点,在不同文化模式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思考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改造。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与特性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文化、文化的特性、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文化结构、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的功能;

基本掌握:文化震惊、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产业”问题; 一般了解: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边际文化。4.人的社会化(3学时)【本章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化的定义、类型,研究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分析社会化的过程、机制与内容。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化、社会化的种类、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过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人格、弗洛伊德的“自我三段论”; 基本掌握:库里的“镜中我”、社会教化的方式、影响人格的因素、学校对社会化的影响。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观点;

一般了解:社会化与人的关系、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化、人格组成的三大要素。人格理论 5.社会角色(3学时)【本章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章“社会角色”主要介绍社会角色的含义、类型,简要介绍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与失调类型;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类型、角色冲突、角色集、角色冲突的类型; 基本掌握:、角色丛、社会角色的表现、角色距离; 一般了解: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6.社会互动(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主要介绍社会互动的含义、类型、考察社会互动的理论与角度,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情景作简单分析,最后对“集合行为”作出分析。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互动的定义、集合行为、集合行为的特征、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谣言加工的方式、流行的特点;

基本掌握:社会互动的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一般了解: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7.社会群体(3学时)【本章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两个大问题:一是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分类;二是详细阐述了几种主要的社会群体类型,包括家庭、邻里和同事;同时着重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基本群体)【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基本群体、群体凝聚力;基本群体的特征;社会集群、社会类属;

基本掌握、社会群体的类型、一般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群体生活、群体存在的基础、社会群体结构。8.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根本区别。了解什么是社会阶级及其社会的阶级结构,什么是社会分层及其社会分层的基本类型,什么是社会流动及其社会流动的原因,并分析了我国改革前后社会的分层结构及其变化。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第五节

社会流动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马克斯·韦伯分层理论、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类型、合理的社会流动的作用; 基本掌握: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的状况;

一般了解: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9.城市化(3学时)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城市化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和文化特征、城市问题与规划等。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 第三节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第四节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我国城市化的历程和几种战略;

基本掌握:城市的产生、发展、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分析与变动 一般了解:几种城市规划问题和模型。10.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区分了社会渐变和社会革命两种社会变迁的形式;介绍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解决措施。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五节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变迁的概念、社会现代化的的定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迟发展效果”、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基本掌握、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区别、社会变迁的动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般了解:城市化、我国现代化进程。11.社会问题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界定,并就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存在的困扰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扶贫状况;了解人口、环境、贫困问题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三节

人口、环境、贫困问题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扶贫状况 基本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四种社会问题的理论

课程负责人:刘静华

修订日期:2008.8.31 5

2.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制订实施符合本专业要求的教学大纲

管理运筹学课程是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能够帮助学生以有效的数理逻辑, 科学的量化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突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以及对解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以及经济管理中的典型案例, 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为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 以及不同的了解知识模块,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贯穿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衔接:引入案例分析的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具体问题, 综合运用基本原理与方法, 进行缜密的思考, 并通过互相讨论, 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与其他课程的交叉性, 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 确定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创新实施各种教学方法

《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学习经济管理过程所出现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素质能力的目标。理解、模拟、掌握的思维方法是一个构造性方式的训练过程, 因此凭借理解典型模型的构造, 模拟求解具体操作步骤, 解决特定问题, 从而掌握类似问题的求解思路。

针对《管理运筹学》课程案例较多, 应用性突出的特点, 提出并实施了“案例式”教学方法和“自主性”教学方法。通过两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之中, 在讨论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独立学习与思考中调动和运用大量的“库存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1.1 精选教学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适当, 将直接影响“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 需注意以下问题:案例内容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案例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案例内容符合客观实际。

1.2 正确组织与引导课堂讨论

成功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教师的组织引导必不可少: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有效组织和引导案例讨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总结评价案例讨论过程。

1.3 充分准备课堂内容

充分体现“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优点, 教师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充分准备教学案例;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安排课堂学时;安排课堂讨论形式。

2.“自主性”教学方法的使用

2.1 制作多媒体课件

运筹学教材中数学公式的应用及方法的论证较多, 而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目的:能够运用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来解决以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 需要教师自己编写制作多媒体课件。

*复杂理论简单化, 各种定理证明一律忽略

*简单明了表达基本方法与思想

*内容浅显, 点到为止

*突出管理与实践能力

*结合实际, 设计教学案例

2.2 合理安排课堂内容

“自主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合理安排课堂内容, 由学生自主学习, 提前安排学习内容和上课方式。

2.3 合理安排师生交流方式

在“自主性”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 教师就得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提供以下5种交流方式,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本门课程的网络QQ群;建立本门课程的公共电子邮箱;公开提供电子信箱和手机号码;固定的答疑时间;间接式纸条提问。

2.4 合理调整课程考核方式

检验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情况, 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完成:平时作业 (5%) +上课情况 (10%) +学习体会与论文 (15%) +期末考试 (70%)

3. 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可以弥补和完善传统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组建学习小组, 提高相互协作能力;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大赛、社会调查等,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案例式”教学方法和“自主性”教学方法各自具有优缺点, 所以在《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难度、学生水平等选择使用。作为一名21世纪的高校教师, 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积极更新知识结构, 多总结多交流, 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新的教学方法, 以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傅家良.运筹学方法与模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浅谈运筹学课程的教学 篇三

关键词:运筹学;案例教学;数学建模

运筹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管理问题,将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系统的、科学的、数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建模、检验和求解数学模型等手段来获得最优决策。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大学开设运筹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运筹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网络分析、对策论、存储论、排队论等一系列最优化理论和方法;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通过运筹学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利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运筹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和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原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强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运筹学发展到现在虽然只有60多年的历史,但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应用范围大,已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它的主要内容包含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排队论、对策论、存储论等。

运筹学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具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运筹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处于发展时期的学科,运筹学的理论研究将会进一步地发展。所以为了保持运筹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有助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应该重视运筹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使他们掌握运筹学基本的优化理论和优化方法,掌握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及其应用,为学生打牢理论基础。但由于运筹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又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淡化较复杂的基础理论的证明过程,淡化较繁琐的人工计算方法的指导训练。

二、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案例教学

运筹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最早应用于军事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转向民用部门。随后运筹学各个分支的产生和发展,也都和实际应用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从实际问题出发,精选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源于实际问题的典型例题与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选择适当的运筹学方法进行计算,并对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逐步地掌握了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起运筹学理论知识的框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锻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运筹学内容丰富,有许多分支,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对策论、存储论、排队论等。对每个分支,运筹学都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完整的理论和求解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目标函数,给出约束条件,然后才可以选择适当的运筹学知识建立模型求解。

从事实际问题研究的人们,常常感到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比模型的求解更困难,也更重要。因此在运筹学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增加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建立模型的内容,使学生学会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找出最本质的规律。

运筹学与数学建模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筹学本身就是研究各种优化模型的学科,而且数学建模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运筹学知识解决。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国家举办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运筹学知识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运筹学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与计算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没有计算机的应用,就没有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由于运筹学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各种最优化问题,问题涉及的变量非常多,约束条件非常复杂,因而建立的运筹学模型往往非常庞大,计算量特别大,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够完成问题的求解。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应用LINGO、MATLAB等计算软件,求解大规模的优化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一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定时安排上机实验,加强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使用运筹学软件替代人工方法进行复杂的计算,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增加课堂的授课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渗透运筹学的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优化意识

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句话可以看出,古代的人们就已经有了运筹学的思想和意识,并自觉地运用于重大决策。现在我们有了系统的运筹学理论,并且有计算机软件这一强大的计算工具,因此更要把运筹学的思想牢刻在学生的头脑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使学生时刻都要有优化意识,在做事情之前,都要先对问题进行分析、计算,进行科学决策,采取最优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地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养成习惯后,就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会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任务,获取最大的收益。

六、开阔学生视野,加强运筹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4.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摘要:运筹学课程改革不能搞“一刀切”, 从内容选取、讲授深度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提出运筹学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专业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运筹学; 教学改革; 因材施教;

运筹学课程是应用数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军事指挥等多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对培养学生定量分析意识、系统优化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许多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对运筹学课程进行了一定力度的改革,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也出现了为改革而改革, 同一院校的多个专业采用同一种课程改革方案的现象。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有着较大差异, 运筹学课程改革不能搞“一刀切”, 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1 运筹学课程特点

1。1 学时少, 内容多

运筹学课程学时较少, 一般本科专业的课时大概在30—60学时之间, 但是内容分支却很多。运筹学经过多年的发展, 各领域的实际问题归结为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 构成了运筹学的各个分支, 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图与网络、排队论、存储论、搜索论、决策论、对策论等经典模块[1], 同时还包括后期兴起的一些智能优化算法。

1。2 多学科交叉

运筹学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军事问题, 最早的运筹研究小组由生理学家、数学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和军事人员构成, 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二战以后运筹学开始推广到经济管理领域, 综合应用了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 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 为人们提供最优决策服务, 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

1。3 数学基础要求高

运筹学是以数学为主要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的一门学科, 运筹学课程中的概念抽象、数学公式多、理论性强, 因此, 对学习者的数学功底要求较高, 涉及到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概率论等。

1。4 实践应用性强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经济、管理、军事等不同领域。运筹学的一些分支, 如规划论、排队论、存储论、图论等, 都来自于实践的总结和归纳, 相应地, 这些分支形成系统的理论后, 同样也在实践应用中发挥着作用。

以上运筹学课程特点导致了不同专业的运筹学课程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分。教师应在充分把握教学对象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重点在内容选取、讲授深度和实践应用上做到因材施教。

2 教学内容选取上因材施教

运筹学课时少, 内容分支多。教学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应根据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选取适当的内容模块。

2。1 结合专业需求选取教学内容

高校中有很多专业开设“运筹学”课程, 但所学内容并没有结合专业所需, 而是根据运筹学基本知识体系讲解的, 由于课时限制, 大部分内容没有办法讲解得面面俱到, 很多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无法讲解透彻。因此, 各个专业应结合专业需求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使运筹学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发挥最大效用。例如, 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选择线性规划、对偶理论、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以及决策论等侧重于管理决策的模块。工业工程专业强调综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因此,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侧重于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存储论、排队论、决策论和对策论等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计划问题、库存问题等各个环节能起到重要支撑的理论。交通运输专业根据其专业需求应选取线性规划、图论、排队论、对策论等内容模块, 重点解决本专业的物资调运、车辆调度、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台设计与管理问题。军事运筹学教学内容选取则应侧重于统筹法、搜索论、战斗损耗分析、决策论、对策论等与军事领域相关的内容模块。运筹学教学内容选取应紧密结合所学专业, 从解决本领域的实际问题出发, 与专业主干课程紧密结合, 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2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不尽相同, 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理科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 在强调基础理论的前提下,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运用运筹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更偏向于理论研究, 内容设计应更加系统化、理论化。而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则应突出运筹学的实践应用功能。例如, 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坚实专业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 具有从事专业领域决策、管理和研究工作能力的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政府管理、经济研究等部门工作, 而非优化理论的研究工作[2]。因此, 运筹学教学内容应更侧重于实践方面, 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设置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课程, 培养应用型人才。

3 讲授深度上做到因材施教

运筹学的每个分支内容都可独立成册, 把每个分支讲解透彻是不现实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专业需求在理论讲授深度上做到因材施教。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 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而且以后从事理论研究的机会较大, 因此, 对于数学专业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应系统讲授运筹学的基本知识, 注重理论推导的严谨性, 讲清运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涉及的相关运筹思想, 同时, 也要加强实践练习, 培养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对于非数学专业学生来说, 由于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 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易产生恐惧畏难心理, 在授课过程中可弱化公式、定理的推导, 突出概念的直观解释, 多从形象的几何角度出发, 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学效果应以达到会运用相应模型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为佳, 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思维。

4 实践应用上因材施教

实践应用是运筹学课程的精髓, 实际教学中应发挥好实验课对理论课的辅助作用。运筹学课程的实践运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模型求解软件的使用, 二是相关专业的科研项目研究。同样, 运筹学课程教学在实践应用上也要做到因材施教。使用模型求解软件一方面能够解决复杂的模型求解问题, 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构建模型上;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用于运筹学模型求解的软件有很多, 例如, MATLAB, LINGO, EX—CEL, WINQSB等。在这些模型求解软件中, MATLAB和LINGO对学生的编程能力稍高些, WINQSB和EXCEL比前者更易上手。因此, 编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WINQSB和EXCEL软件来求解模型, 编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运用MATLAB和LINGO编写程序, 在此过程中还可进一步加深对运筹学相关算法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研究中不仅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从本专业的科研项目中筛选出与运筹学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部分进行案例教学, 并根据学生所擅长的知识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共同完成建立模型和模型求解的任务, 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算法和思维, 主动开拓新方法,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 (修订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

5.运筹学课程论文 篇五

彭梅琳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城市规划专业12级4班 ***

摘 要:在如今的数据量以ZB级别增长的情况下,学会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运筹学作为一门对复杂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的学科,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是运筹学的主要思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充分利用运筹学知识和思想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城市设计中更是需要这样,一方面如何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怎样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效益,一方面对于给定的任务,怎样才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关键词:城市设计 运筹学 最优方案 运筹学

1.1 运筹学的定义和特点

是一应用数学和形式科学的跨领域研究,利用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去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运筹学经常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改善或优化现有系统的效率。研究运筹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实分析、矩阵论、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和算法基础等。而在应用方面,多与仓储、物流、算法等领域相关。运筹学以整体最优为目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力图以整个系统最佳的方式来解决该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对所研究的问题求出最优解,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所以它也可看成是一门优化技术,提供的是解决各类问题的优化方法。

1.2 运筹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运筹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在英美两国发展起来的,有的学者把运筹学描述为就组织系统的各种经营作出决策的科学手段。P.M.Morse与G.E.Kimball在他们的奠基作中给运筹学下的定义是:“运筹学是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统筹规划,作出决策的一门应用科学。”运筹学的另一位创始人定义运筹学是:“管理系统的人为了获得关于系统运行的最优解而必须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使用许多数学工具(包括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等)和逻辑判断方法,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筹划调度等问题,以期发挥最 大效益。

现代运筹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某些组织的管理中最先试用科学手段的时候。可是,普遍认为,运筹学的活动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任务开始的。当时迫切需要把各项稀少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分配给各种不同的军事经营及在每一经营内的各项活动,所以美国及随后美国的军事管理当局都号召大批科学家运用科学手段来处理战略与战术问题,实际上这便是要求他们对种种(军事)经营进行研究,这些科学家小组正是最早的运筹小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OR”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重要作战问题,显示了科学的巨大物质威力,为“OR”后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当战后的工业恢复繁荣时,由于组织内与日俱增的复杂性和专门化所产生的问题,使人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基本上与战争中所曾面临的问题类似,只是具有不同的现实环境而已,运筹学就这样潜入工商企业和其它部门,在50年代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系统配置、聚散、竞争的运用机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一套理论,如规划论、排队论、存贮论、决策论等等,由于其理论上的成熟,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又大大促进了运筹学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已成立了致力于该领域及相关活动的专门学会,美国于1952年成立了运筹学会,并出版期刊《运筹学》,世界其它国家也先后创办了运筹学会与期刊,1957年成立了国际运筹学协会。

1.3 运筹学的研究方法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运筹学既可对各种经营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又涉及到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向人力管理人员提供建设性意见,收到实效。

这就涉及到人力资源配备问题,从统筹学来看,人力资源配备以计划和组织工作为前提,是计划工作和组织工作的落实,又为领导和控制工作奠定基础。一个组织,如果人力资源配备不当或不完善,如安排员工的职务和要求不相符,或者没有拿出足够的措施调动部分员工的积极性,而致使其员工人员也无法发挥出色的才能,这样就不可能创造出良好工作的环境,使其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就整个部门的管理来看,人力资源配备是其管理职能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运筹学以整体最优为目标,可看成是一门优化技术,提供的是解决各类问题的优化方法。

2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将构成人类城市生活环境的各项实质单元,如住宅、商店、工厂、学校、办公室、交通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等加以妥善的安排,使其满足人类在生活机能、社会、经济以及美观上的需求。运筹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3.1 城市垃圾处理规划

垃圾组成成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变化。纵9n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变化过程,可归纳为具有代表性的3个典型阶段即:第一阶段低有机物;第二阶段高有机物;第三阶段高发热量,并逐渐从第一阶段向第二、第三阶段发展变化。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基本处在第二阶段并向第三阶段发展变化之中,以第二阶段特征为主:而中小型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正处在第一阶段 并向第二阶段发展变化,以第一阶段特征为主。

垃圾处理主要有3种基本方式,即卫生填埋、堆肥、焚烧。近几年,垃圾处理技术不断细化,围绕几种基本方式衍生出诸如厌氧发酵生物制气、垃圾裂解技术等等。中小型城市在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上主要存在盲目追求先进技术、盲目追求资源化利用等,而忽视了城市本身的经济能力以及垃圾的成分组成,致使一些高额投资建设的垃圾处理设施无法运转。中小型城市应首先根据垃圾特性选择可以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然后根据自己城市的地理特点、经济状况等确定垃圾处理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综合以上两点因素确定垃圾处理方式。不同垃圾处理方式对不同特性垃圾的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分析见表2 3

中小型城市垃圾特性为低有机物垃圾,最适合选择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垃圾填埋,如果能实现垃圾分类,可考虑部分垃圾进行堆肥和生物制气。同时,中小型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近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垃圾的无害化,在实现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再考虑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所以现阶段中小型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以垃圾卫生填埋为主比较合适,要避免盲目追求垃圾综合处理和同时实现垃圾处理的“三化”目标。不过,在一些经济实力强、垃圾收费体制顺、垃圾收费标准比较高的城市也可考虑其他垃圾处理方式

同时,运筹学在城市设计的运用还涉及到很多地方,包括各种紧急服务救难系统的设计和运用。如消防队救火站、救护车、警车等分布点的设立。美国曾用等候理论方法来确定纽约市紧急电话站的值班人数。加拿大亦曾研究一城市警车的配置和负责范围,事故发生后警车应走的路线等。此外,诸如城市垃圾的清扫、搬运和处理;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规划......等等。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多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才能从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参考文献:

6.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六

最佳答案 大一上:

高数(I)1(《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上册)》 马知恩/王绵森)

线代(《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魏战线)

化学(《大学化学》曹瑞军)

英语(教材有变化)

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军事(《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 张正明)

大一下:

高数(I)2(《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下册)》 马知恩/王绵森)

计算机程序设计(《Visual 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 冯博琴)

大学物理1(《大学物理学》 吴百诗)

大学物理实验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精义》钟明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二上:

大学物理2(《大学物理学》 吴百诗)

电路(《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工程数学:复变函数(第4版)》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工程数学:积分变换(第4版)》张元林)

金工实习

数学物理方程(西安交大印刷教材)

毛邓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大学物理实验2

大二下:

电磁场与波(《工程电磁场导论》冯慈璋/马西奎)

电工实习

电子技术实验1

工程训练1(《工业系统的驱动、测量、建模与控制(上册)》王孙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施雨/李耀武)

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杨拴科)

信号与系统

大三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电机学(《电机学》苏少平/崔新艺/阎治安)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王兆安/刘进军》

电气工程概论(《电气工程概论》王锡凡)

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张克农)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依班级而定)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沈传文)

工程训练2(《工业系统的驱动、测量、建模与控制(下册)》王孙安)

电子技术实验2

大三下:

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王建校)

现代测试技术(《现代测试技术与系统设计(第2版)》 申忠如、郭福田)管理学(《企业管理学》杨善林)

机械基础(《机械工程基础》 张克猛、赵玉成)

生产实习

大三下到大四不同的小方向选修不同的课程,可选课程有:

1、电机方向:

* 电机的智能控制

* 控制电机

* 电机优化理论

* 电机CAD技术

* 电机课程设计

电机测试技术

2、小电气方向:

* 电器原理基础

* 电力开关设备

* 电器CAD基础

* 电器智能化原理及应用

工厂供电

成套电器设备状态检测技术

现代电器设计方法

3、发电方向:

* 电力系统分析(1)

* 电力系统分析(2)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

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

4、高压方向:

* 高电压绝缘技术基础

*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 高电压试验技术

电力设备绝缘在线检测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高电压综合实验

5、绝缘方向:

* 工程电介质物理学

* 电气绝缘测试与诊断

* 电气功能材料学

* 电力设备绝缘设计原理

电气绝缘试验

电气绝缘技术训练

通讯电缆与光缆

设备测量传感与测控技术 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

6、工企方向:

* 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 现代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基础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单片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软件工程基础

过程控制

控制系统仿真

DSP技术与应用

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应用 PLC编程技术及应用实验 嵌入式系统设计

7.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七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骨干课,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运筹学课程成为众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基础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等)与专业课的桥梁。但在运筹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课程教学内同安排不合理,容易造成教学目的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综合能力提升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体系上有所创新,构建一种新型的体系和模式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 基于胜任特征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由于笔者工作单位为工商管理教研室,因此,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

1.1 建立胜任特征体系

1973年,MCCLELLAND[1]首次正式提出了胜任特征的概念,从而引发了从理论界到实业界对胜任特征研究的热潮。所谓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2]。

参照胜任特征的一般定义,工商管理专业的胜任特征就是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研究中表现出优异绩效的个体能力特征,包括学生的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1.1.1 建立专业期望能力胜任特征集合

可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校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初步编制专业能力胜任特征集合。以此为基础,采取企业访谈与专家德尔菲法,征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特征,并以此作为胜任特征集合修改和完善的依据,进过几轮的反复,最终确定工商管理专业期望能力胜任特征集合。

1.1.2 分析专业学生胜任特征现状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现状。问卷设计要依据调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调整。面向专业教师的问卷侧重于调查学生的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面向学生的问卷侧重于调查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面向企业事业单位的问卷侧重于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调查。

1.1.3 总结胜任特征差距,设计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

对每一个胜任特征项目的现状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胜任特征的差距,作为设计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能力胜任特征的依据。

1.2 基于胜任特征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体系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和方法解决现代管理优化决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科学地制定方针和政策,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胜任特征的差距,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将运筹学的基础理论、案例、实验、综合实践和校外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堂讲授通过基础理论、案例、课堂讨论、课程作业等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程实验和专题讲座通过使用运筹计算软件和专项讲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课程实践进行运筹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实践环节通过工商管理综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毕业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习、毕业实习等内容,对上述能力进行巩固和完善,并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洞察能力,最终提升学生能力胜任特征,降低胜任特征差距。

2 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反馈控制模型

2.1 反馈控制模型

系统科学的教育哲学认为,教学的基本原理是适应与转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与创造;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系统与控制[3]。借助于反馈控制理论,建立了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反馈控制模型,如图1所示。

将胜任特征体系和反馈控制理论有机的结合,构建运筹学课程体系的胜任特征和反馈控制模型。一般来说,控制活动就是保持系统的稳定状态或把系统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4]。首先,教师将运筹学的课程目的与要求传递给学生胜任特征系统。其次,明确学生在经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具备怎样的胜任特征,并对学生现有的胜任特征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将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和现有的胜任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的优势特征和弱势特征,以此为基础,设计运筹学课程体系。然后,根据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实践,并对学生进行胜任特征后评价,形成能力评价信息。一方面,能力评价信息反馈至运筹学的课程目的与要求环节,作为调整教学大纲的依据;另一方面,评价信息反馈至学生胜任特征系统,用以分析学生的胜任特征和课程体系调整的依据。同时,在学生胜任特征系统内部存在着内部反馈,根据不断变化的胜任特征差距进行课程体系调整。

2.2 课程教学体系调控的方法—信息反馈

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的胜任特征和反馈控制模式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为信息反馈。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信息反馈主要包括:

2.2.1 即时信息反馈

运筹学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中,教师通过提问、观察获得的反馈。如果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说明学生与教师处于同步状态;若学生对教师提问和讲解没有任何反应,说明此时失去了教学平衡,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

2.2.2 滞后信息反馈

运筹学课程需要设置习题课,并布置作业。通过学生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观察和了解,获取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学习状态的信息,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学生据此调整教与学,调整教学过程。

2.2.3 周期性信息反馈

在学生经过全部的运筹学学习环节后,进行考核得到全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阶段教学内容全部完成后所获取的“周期性反馈信息”,通过评定,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或执行原大纲进度,或进行修订完善,作为是否调整后续实践环节的依据。

3 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模式探索

根据构建的模式,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几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对运筹学课程体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具体措施主要有:

3.1 科学地运用反馈控制原理提高教学效果

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反馈控制原理能够较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不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反馈信息,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上机实验中运用“同步信息反馈”,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并就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课程作业和考试评阅环节运用“滞后信息反馈“,各种实践活动运用“周期信息反馈”,这两种反馈控制主要完善教案和讲稿,比较和修订阶段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师要正确判断各种反馈信息的真实性,重视第一手信息的搜集,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课程教学体系施行有效的控制。

3.2 开展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课程体系设计

依据专业教学目的和要求,保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比例[5]。在充分分析专业胜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案例分析、上机实验、课程实践等环节的学时,培养学生非常重要,而又无法通过理论学习来提升的鉴别性胜任特征,例如综合分析能力、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工作能力、品德素质、洞察能力等。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依照不同发展阶段合理规划运筹学学习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胜任特征的培养和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这一定律,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

3.3 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改变运筹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讲座、上机实验、课程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把教学重点放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模型结果的实际应用能力两方面。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求解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阶段性内容结束时,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阶段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批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充分借助现代化通讯手段,例如,手机短信、网络邮件、QQ聊天、飞信、微博等方式时刻与同学保持联系,即使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6]。

4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要求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本文进行了基于胜任特征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并构建了反馈控制模型。通过相对完善的运筹学课程和教学体系,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需要日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2]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Y:John Wiley&Sons,Inc.,1993.

[3]李萍.反馈原理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84.

[4]杜栋编著.管理控制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24.

[5]贾建锋,马钦海,关志民,许慧敏,刘军.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管理学报,2011,8(10):1469~1474.

8.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线性规划 矩阵变换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研项目: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6-01

《运筹学》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很多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研究运筹学教学的文章也不少,主要是从大的方面介绍研究《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一些改进的方法。关于研究具体问题的文献还是很少。线性规划是一个基础、重要内容,由于课时甚少有些学校有些专业只有32课时,线性规划甚至是运筹学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线性规划,对偶理论与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整数线性规划,线性目标规划都涉及到线性规划。我们有必要研究线性规划的教学,单纯性法求解线性规划。

对于单纯性法求解线性规划,有些教材花很大篇幅先讲高斯消元法引出单纯性算法,再用矩阵初等变换的角度来解释单纯性法,为后面的灵敏度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先示范如何用lingo\matlab软件求解线性规划,再讲解单纯性法的理论基础。单纯性法的实质就是矩阵的初等变换。由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过线性代数,学生具备矩阵的初等变换的知识,我们可以直接从矩阵的初等变换的角度来解释并作计算,可以直接写成矩阵的形式做矩阵的初等变换,也可采用现行教材通用的形式写出单纯性表,不必在每个单纯性表的左边写出基变量的系数,但依然是进行矩阵的初等变换。每个单纯性表对应一个迭代点即一个基可行解,不同的基对应不同的可行解。对于标准形式的线性规划可以得出单纯性表,当把基进行初等行变换得到单位矩阵,而且参照主元素行把目标函数基变量的系数变为0,即主元素行的几倍加到目标函数的系数上使得目标函数基变量的系数变为0。即得下一个单纯形表。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单纯形表的共同特征,一 每个单纯性表都有几列构成单位矩阵;二 单位矩阵对应的变量是基变量;三单位矩阵下的检验数是0,不管是直接的单纯形法还是引入人工变量的两阶段法、大m法,甚至对偶单纯形法的单纯性表都有上述共同特征。注意到这些共同特征有助于我们检验计算的准确性,利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很快教会学生用单纯形法计算线性规划。也有助于深入理解单纯形法的实质。

对于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的知识需要很好的线性代数知识,需要彻彻底底弄懂矩阵的初等变换,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也是考研中的重要内容。如果直接进行严格的数学推理可能会使部分同学觉得抽象难懂,一头雾水。很多高校的线性代数课程课时很少,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只有32课时,在如此短的课时间内很多同学对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我们可采用先会用lingo软件分析,再采用严格的数学推理来分析。lingo软件分析的好处在于简单操作,不需要数学知识,输入线性规划模型后运行就会显示结果,只要能看明白显示结果的含义即可。会用软件分析后再来进行严格的数学推理,有助于理解问题的本质。现行很多教材重视理论知识没提到软件的实现。我们在教学时补上软件的实现再讲解理论。实践表明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9.交大 运营管理 第一次作业 篇九

1、工艺专业化的优缺点:

工艺专业化的优点是:对产品品种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艺专业化的缺点是: 1)生产率较低;

2)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较差,运输距离长。

3)计划管理、生产调度、质量管理、在 制品管理等管理工作变得

复杂,使管理工作量大为增加。

2、对象专业化的优缺点:

对象专业化的优点是:

1)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高,从而可以获得 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生产周期长,在制品量大,因而相应的费用支出就高。

2)管理工作较简单。

10.交大教学设施简介 篇十

位于南区明志路西侧,穿越虹桥便可到达。主要功能为日常教学,5、6楼为语音教室,一楼设有外语沙龙。教务处、外语学院、茅以升学院学生工作组等部门在一号教学楼办公。【二号教学楼

位于南区明志路西侧,穿越叉桥便可到达。主要功能为日常教学,一楼设有电子阅览室、邮局,信箱在大台阶下面。多数学院学生工作组和办公地点均在二号楼。【三号教学楼

额„„现在还是一个神秘的传说。【四号教学楼

是现在能够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学楼,主要开设电气、土木等学院的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等,现在新开辟一部分教室为“考研教室”。PS:手机信号及其差。【五号教学楼

在二教和图书馆之间,有实验中心和若干专用教室。【六号教学楼

与一教相对,为实验中心。【七号教学楼

七号楼大部分教室为实验中心,一楼至四楼有考研专用教室,上机实验大部分在此进行。【八号教学楼

有专业的绘画、设计教室,艺传学院和建筑学院的办公场所。【九号教学楼(新建)

今年交大新建设的教学楼,内设有各类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及部分办公用房。现在还在施工中,有望在2013年暑期交付使用。【图书馆

图书馆二楼是软件、编程、计算机类书籍;三楼是自然科学、文学类书籍,右手边穿过连廊有报刊阅览室;四楼是外语、政治、哲学类书籍,右手连廊有电子阅览室;五楼是藏书阅览室,不准带包进去。

一般图书馆8:30开门,晚上9:30关门,每【周四】下午会闭馆。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新生入学会有培训,一定要好好听。【南区运动场所

足球场一:位于精勤路西段,天佑斋2号楼南,塑料草坪,周围有标准塑胶跑道,为11人制大球场。以足球场为中心,其南有9个排球场,其东有12个篮球场,其西有溜冰场。足球场二:位于七号教学楼东南方向,草坪场地,包括1个11人制以及12个5人制足球场。网球场:位于一号教学楼南100米处,包括12个网球场。羽毛球场:位于网球场东面,包括20个羽毛球场。

乒乓球场:天佑斋3号楼、5号楼、10号楼东侧各有一个露天乒乓球场。【北区运动场所

主体育场(足球场三):位于天佑斋16号楼南侧,平时只有教学时间及重大活动时开放。主体育场西为篮球场(包括10个篮球场)和排球场(包括5个排球场)。

具有规模的体育馆:位于主体育场(足球场三)东侧,内设有标准化篮球馆、游泳馆(还未开放)、乒乓球馆、羽毛球馆还有台球室(以上三处均收费)。游泳池:位于天佑斋15号楼东侧。

注:各教室均有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图书馆

3.自习地点分布

(1)教室图书馆自习:

教务网上有“当前空闲自习室”查询功能,可以网上查询空闲教室,同时学生园区也有自习室,今后学校还会继续增加园区自习室的数量。2009级风云学长庞梦德曾说:“如果上自习让你不开心,那你就继续自习吧!从二教走到三食堂,饭后再从三食堂回二教继续奋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霸们“扎根”在图书馆,那里也是自习的好去处。图书馆配有空调,冬暖夏凉,且三楼还有便利超市和咖啡厅,因此,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是最适合与学习打“消耗战”的地方。

(图书馆)

(2)湖边晨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高质量晨读会让你的一整天都充满精神。每所学校都不乏学霸,但懂得享受的学霸是交大的一大特色。

清晨,在犀湖边的木椅上坐下,拿出英语课本练习发音无疑是一件享受的事。绿草、碧水、风拂、鸟鸣。谁说学霸无压力?但学霸知道怎么用最舒服的方式学习。

(湖边)

(3)水吧小资情调:

期末图书馆、自习室座位短缺怎么办?没事,和朋友去水吧自习吧。Wifi、空调、饮料、小吃样样俱全,校内也有不少奶茶店,同样是无压力自习休闲的好去处。(4)外语沙龙:

想蹭空调,一定得去水吧或图书馆吗?别忘了还可以去一教“方便面桶”一楼的外语沙龙。那里环境舒适,偶尔还放点小曲儿,深受同学们喜爱。

同时,为给大家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条件,某周周四下午,外语沙龙都会举办一些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此外,外语沙龙还会播放一些外国大片、举办讲座,详见门口海报。

(外语沙龙)

(5)通宵自习室:

初来交大,你会听到各种与考研相关的传说,“考研楼”与通宵自习室历来为交大学子津津乐道。

“通宵自习室”分布如下:

二教:门口标有毕业设计专用教室的就是考研教室

四教:X4127、X4129、X4130、X4131、X4132、X4133、X4134、X4135、X4136、X4137 七教:玻璃房子 7403 7303 7203 九教:X9202、X9203、X9302、X9303、X9402、X9403、X9502、X9503 考研自习室向来枪手,这学期开始学校开始发放考研自习证,促进“占座”正规化。

11.《物流运筹学》课程标准探讨 篇十一

关键字:现代物流 运筹学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87-01

1 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以职业需要作为导向,该课程标准的设计在专业建设改革与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前提下,关于物流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及岗位任务问题,诚邀现代物流行业的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等进行分解分析,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培养学生掌握物流运筹学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培养学生能力与鼓励学生个性及独创精神同时兼顾,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物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突出和实际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具有实践性、启发性、趣味性和专业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以指导为主,学生自主练习。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实现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2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活动掌握物流运筹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且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及课程实践能力,也使学生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素质有所提高。

项目学习不只是以学习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为目的,学生实践动手技能的培养是其主要目标,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学的知识与行业运作实际更加贴近。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有能力的训练和方法的运用,还包括价值观、态度及情感的培养和体验。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不是掌握某门专业知识,掌握某门专业知识是全面提高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与载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获取知识。

3 课程内容

如表1

4 课程教学建议与评价

4.1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该课程应以加强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动手能力为根本,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与学校的两种资源的作用,结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教学,采用企业现场实践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重视学做结合,讲与学同步进行,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教”和“学”的互动,提高學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加强训练实际操作;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紧密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运输管理和组织方面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仿真平台、多媒体教学、物流企业现场教学、实物教学、实训软件等模式。为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一定量的运输作业软件的配备是必需的。

4.2 教学评价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改革考核的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采用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雷震.物流运筹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胡运权.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2.关于运筹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篇十二

近年来, 运筹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发展非常快,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除了在市场销售、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运输问题、设备更新问题、工程优化、城市管理、军事等重要领域中有广泛系统的应用以外, 在建筑、纺织、水利、邮电、科学研究等方面也不断得到应用[1]。运筹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 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 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 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的一门交叉学科[2]。对于非数学专业的运筹学, 数学证明较少, 重视应用方法来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1 运筹学的特点

运筹学诞生开始就强调实践应用, 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民用方面, 都取得显著成效。运筹学的理论基础比较广泛, 也反映其自身具有以下特点:

1.1 实践性强

运筹学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 二战后转向民用部门, 之后基于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 获得广泛的应用。近年来, 针对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 使用运筹学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模拟、抽样等也取得显著成效。

1.2 具有多个分支

运筹学按照要解决问题的差别, 具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这些数学模型构成运筹学的各个分支, 例如线性规划、整数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模型、排序与统筹方法、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决策分析、预测等[2]。

1.3 是一门交叉学科

运筹学综合应用了数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社会学科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人们提供最优决策。最早建立的运筹学小组成员就是由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军官等专家组成进行军事研究, 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背景[3]。

1.4 系统优化思想

运筹学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复杂的经济管理问题。从系统观点出发, 研究全局性问题, 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管理现象, 提出综合优化的决策方案。

2 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校教学发现, 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1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运筹学教学内容, 一般按照教材目录, 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 虽然这样使得教学标准化、系统化, 实际上却使教学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2.2 忽视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习惯被动吸收知识, 课本例题的数学建模方法也是被动灌输, 缺少灵活性和主观能动性, 遇到类似问题不能举一反三。

2.3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弊端

运筹学的教学方法有些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模式, 对于一些经典的问题, 理论推导比较繁琐, 费时费力, 使得本来生动的运筹学变得枯燥, 影响一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习题讲解不重视

由于课时受限, 难有大量时间进行习题讲解, 忽视了实践环节和运筹学重应用的特点, 学生缺少解题技巧的练习,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5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运筹学教师受已学专业的影响, 加上自身素质的差异, 运筹学教学难以突出学生专业特色, 可能有所偏颇, 这样会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不能顾及到学生的专业背景。

3 教学改革方法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 特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的方法:

3.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讲课伊始就培养学生对运筹学应用的兴趣, 可采用横贯中西的经典案例, 启发学生去思考如何运筹才能取得最优效果。明确基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对于教学讲解的层次安排非常重要。由于运筹学的多分支性, 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因专业的不同分别设置, 贴近本专业领域, 符合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本、专学生基础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差异, 在考虑其整体性的前提下有取舍地讲授教学内容, 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加深学生理解, 并合理安排有限的课时。在实践学时中加入运筹学软件介绍, 安排上机实践, 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在学生已掌握理论方法的前提下, 可求助于计算机求解复杂问题。

3.2 在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数学建模, 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数学建模理论性和灵活性比较强, 要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建模思路;采用探索式、启发式等方法, 由浅入深, 由直观到抽象, 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运筹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解决一些热门的实际问题的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学生通过参加大赛充分去感受数学的魅力, 提高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和多方面综合知识的运用, 提高创新能力。

3.3 重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运筹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进行简单介绍或讨论, 引导学生认知并分析社会时事中运筹学的应用案例,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 减少运筹学板书的枯燥性, 增加知识容量;丰富课件内容, 适当调整教学节奏, 有张有弛, 使得实践性较强的运筹学体现生动活泼的一面, 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问题, 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3.4 重视教学过程中习题的讲解

习题课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提高对方法和技巧的应用灵活度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 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 及时与学生沟通, 提高授课效率与教学质量;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适当补充统计、概率论等相关的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的技巧和能力。

3.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对于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运筹学的教学, 教师要熟悉教材中的理论和方法, 还要掌握与经济管理紧密相关的案例背景、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学校也要加强运筹学课程教师的培训, 提供多种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机会, 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 将运筹与管理有机结合, 协助企业进行资源优化, 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真实案例, 增加运筹学教学的生动性与实践性。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 将实践经验添加到课件中, 丰富教学课件建设, 尽量采取动态的多媒体课件, 直观反映逻辑过程, 引导学生思维, 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4 总结

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 运筹学课程是以应用为最终目的的一门课程。通过对运筹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深入讨论, 希望本文能够给相关教师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为各自的教学多一些帮助, 根据自身教学方法适当加以调整, 使得教学活动和内容变得更有针对性;教学形式多样化, 生动直观易于理解;重视对案例教学和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 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S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从运筹学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提出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方的几点建议, 包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重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习题的讲解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运筹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数学建模

参考文献

[1]欧阳瑞, 等.在运筹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建模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 (3) :120-121.

[2]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

[3]宋政芳.如何提高《运筹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科技信息, 2011 (20) :508.

13.浅谈管理运筹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运输问题是解决多个产地和多个销地之间的同品种物品的规划问题。根据运输问题的独特性,一般采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表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先找出运输问题的基可行解,方法有:最小元素法、西北角法、沃格尔法。其中沃格尔法得出的解最接近最优解。然后利用闭回路法或对偶变量法对得到解进行最优性判别。当检验的结果为非最优解时,进行解的改进,然后再进行最优性判别,直到所有的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非负,得到最优解。在解决运输问题时会遇到产销不平衡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要将该问题转化为产销平衡问题,只需增加一个假象的产地或销地,并将表示该地的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设为零即可。 整数规划是解决决策变量只能取整数的规划问题,整数规划的解法有割平面法和分支定界法。整数规划中的0-1规划整数问题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该方法能够解决很多问题。0-1整数规划的解决方法有枚举法和隐枚举法。指派问题是0-1整数规划中的特例,

学习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图论为计算机领域也奠定了基础,运筹学的计

14.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四

一、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01.绪论

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定,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02.轴向拉伸和压缩

力的可移动性原理,截面法,轴力和轴力图;横截面上的应力,圣文南原理;纵向变形,线应变,拉压胡克定律,弹性模量、横向变形、泊桑比,变形与位移的计算;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安全系数,容许应力,强度条件;应力集中的概念。

03.扭转

薄壁圆筒扭转,纯剪切,剪应变,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剪切弹性模量;外力偶矩计算,扭矩与扭矩图;圆柱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极惯性矩、抗扭截面模量,强度条件;扭转角和单位长度扭转角,刚度条件;矩形截面杆的扭转,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

04.弯曲应力

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计算简图;剪力和弯矩的概念,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直梁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平面刚架及曲杆的内力图;直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弯矩与曲率之间的关系,抗弯刚度,抗弯截面模量;横力弯曲时梁的正应力,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剪应力,工字型及薄壁环形截面梁的腹板及翼缘上的剪应力,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

05.梁弯曲时的位移

梁的变形和位移,挠度和转角,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位移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挠曲线的描绘;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用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刚度校核;弯曲应变能。

06.简单超静定问题

拉压超静定问题(一次超静定),装配应力,温度应力;简单的扭转超静定问题;简单超静定梁。

07.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以应力圆为主)主平面(包括求其方位),主应力;三向应力圆、最大剪应力;广义胡克定律;主单元体形式的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体积改变和形状改变应变能密度,体积应变的概念;强度理论的概念,脆性断裂和塑性流动(屈服)破坏形式;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相当应力的概念;莫尔强度理论简介;强度理论的应用。08.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斜弯曲的概念,斜弯曲时的正应力强度计算和位移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时的正应力强度计算和位移计算(含偏心拉伸与偏心压缩);截面核心的概念(土木类);扭转与弯曲的组合;连接件的实用计算(着重普通螺栓连接)。

09.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欧拉公式,杆端约束的影响,长度系数、相当长度、柔度、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计算临界应力的直线公式(机械类);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压杆的稳定计算和合理截面设计。

10.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非对称截面梁的平面弯曲,剪切中心(弯曲中心)的概念。11.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

拉压杆系的极限荷载;等直圆杆的极限扭矩的计算;梁的极限弯矩。12.能量方法

应变能;卡氏第二定理,用卡氏定理理解超静定问题。13.应变分析和电阻应变计法基础

根据一点处三个方向的线应变确定平面应力状态。14.动应力

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近似计算;交变应力的概念,金属疲劳破坏的概念;材料的持久极限及其测定;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校核。

15.截面的几何性质

面积矩及图形的形心确定;惯性矩、惯性积和惯性半径;平行移轴公式;主轴和主惯性矩的概念,转轴公式。

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材料力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分析能力,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

三、说明

1.本大纲对机械、土木类教学要求的差别已在课程内容中说明。2.大纲所列课程内容是教学基本要求,各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适当调整。

四、主要参考书

15.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五

1. 线性规划问题模型及相关概念{m线AXa Xx性≥= (规B0mi划n问) Z题=的CX标准形式为

其中价值系数C= (c1c2…cn) , 系数矩阵:

下面首先简单回顾一下相关概念。课本中相关概念虽然表达十分严谨, 但是对经管类文科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为便于理解, 本文用最直白的语言来重新描述这些概念。[1,2]

(1) 基矩阵的概念。教材中第22页中描述的是系数矩阵A中的非奇异子矩阵, 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矩阵, 简称基。实际上, 基矩阵就是系数矩阵中行列式不等于零的子阵。

(2) 基向量的概念。将基矩阵按列分块, 每一列称为基向量。通俗地来说, 基向量就是系数矩阵中行列式不等于零的子阵的每一列。特别的、不同的基矩阵对应不同的基向量。

(3) 基变量与非基变量的概念。与基向量所对应的变量称为基变量, 剩下的变量称为非基变量。通俗地来讲, 基变量就是系数矩阵中行列式不等于零的子阵的每一列所对应的变量。剩下的变量当然是非基变量。此处大家也要注意, 由于不同的基矩阵对应不同的基向量, 所以基变量与基矩阵也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一个变量在不同的基矩阵里有可能是基变量, 也有可能是非基变量。

(4) 基解的概念。令非基变量等于0, 所得到的解, 称为基解。通俗地来讲, 基解就是在约束条件中令非基变量等于0, 对其求解所得解。

(5) 基可行解的概念。若基解还是可行的, 即满足非负性条件, 则称为基可行解。通俗地来讲, 基可行解就是要保证每一个变量都要不小于零。

(6) 可行基矩阵的概念。与基可行解所对应的基矩阵, 称为可行基矩阵。

2. 实例分析

例, 已知某线性规划问题约束条件

试列举出其基矩阵、基向量、基变量、非基变量、基解、基可行解以及可行基矩阵。

由于该系数矩阵的任意二阶子矩阵均是可逆的, 即行列式不等于零, 所以该线性规划问题的基矩阵共有六个, 分别是:

本文仅对第一个基矩阵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上述例子, 不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这几个概念, 而且可以得到这些概念之间的如下关系: (1) 系数矩阵中可找出若干个基矩阵; (2) 每个基矩阵都对应于一个基解; (3) 非负的基解就是基可行解; (4) 基可行解所对应的基矩阵就是可行基矩阵。

本文对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相关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以消除初学者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困惑, 加深初学者对线性规划问题解概念的深入认识。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16.《运筹学》教学改革探索 篇十六

【摘要】运筹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根据多年的課程教学经验,我们对前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运筹学的教学改革探索是持续不断的,及时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利于课程教学的改革,专业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运筹学 教学改革 微课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38-02

《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一直围绕着学科的发展进行调整,紧跟信管学科的发展方向,及时追踪运筹学理论的研究热点。课程组教师多年来长期总结教学和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课程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首先,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强化理论知识体系的相互联系,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表现如下:

(1)以专业发展方向为导向,完善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院目前主要有两大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多年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图论、计划评审、动态规划等。根据研究方向发展的需要,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补充理论知识:存储论、排队论和决策论,为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理论支撑。

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教学方法中,逐步强化案例教学内容,理论课堂上以实际案例分析来阐释基础理论,组织学生分析案例结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贴合实际,又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2)根据专业特点,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我们在早期的运筹学教学中没有实验课时,后来考虑到运筹学的实用性,增设了实验课时16学时。依据理论教学内容,提供案例,让学生运用EXCEL或者WINQSB进行案例分析。在近两年的实验教学中,结合信管专业的特点,教学中引入更方便、高效的数学软件,如LINDO\LIOGO\ MATLAB等软件工具,借助这些软件及运筹学算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3)追踪热点,更新教学内容

追踪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和趋势,每个知识模块增加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近几年与学科相关的学科热点有随机最优化供应链管理问题,应急管理问题等等,在教学环节中,通过老师介绍,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学习等途径,增加专业知识发展的热点讨论。

其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教学内容组织以实例启发式引导,提出问题、借助多种运筹学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如下:

(1)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授教学。每年的教学过程中都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更新,对抽象的算法和案例分析等进行动画处理,更新和完善课程多媒体课件。上课过程中尽量多用黑板,进行理论推导和演算,便于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理论,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教学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老师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实验教学中首先选取经典算法的典型案例,借助EXCEL、WINQSB、LINGO/LINDO软件进行分析。在实验的后半阶段,学生对基本算法和工具掌握了以后,给学生提供案例集,结合学生自主选择的其他案例,由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撰写课程小论文。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3)小组讨论互助学习。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

第三,考核内容的改革。根据《运筹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目标,逐步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作为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首先增加了考核方式,在最初的试卷考试、考勤、作业三项考核内容上增加了期中测试、小组课程论文评价。考核逐步加强了过程考核,突出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评价。

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逐步完成本课程的题库建设,试卷命题内容覆盖面广、分布合理、题型多样,既有填空题、判断题和计算题,也有数学建模题和综合分析题。题目既有基本题、中等题、也有较难题,难易度合适。课程组采取集体阅卷,提高评卷效率和质量。

第四,教学条件的完善。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多年来,课程组一直非常重视改善教学条件,无论是软件(如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还是硬件(如教学设备的配备,教学资源的建设等)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1)教材使用与建设。目前出版的运筹学教材较多,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众多的教材中经过对比分析和精选,确定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是胡运权主编的《运筹学基础及应用》。教材中基础理论扎实,应用实例较多,难易程度符合本科生的教学要求。主要参考教材是运筹学经典著作,在美国高校有很高的采用率的(美)希利尔 等编著的《运筹学导论》。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通过参考文献等,收集和汇编了实际案例分析的资料库,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习题资料汇编也基本完成,每轮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补充内容和完善,逐步完成试卷库。

(3)配套实验资料的完善,实验教材建设。逐年编写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指导资料,资料包括实验分析、实验步骤和实验练习题等,内容设计完整,便于学生和教师参考和使用。

(4)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依托学院实验室平台,目前有专门的实验室提供实践教学,常用运筹学软件都已安装,满足教学要求。构建《运筹学》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基本资料、教学讨论、资料共享等,并且在每一轮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完善。

根据已有的课程建设基础,在今后的2-3年中,對本专业的《运筹学》课程的建设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和具体内容。

1.《运筹学》课程的建设目标:本着与时俱进、与专业发展趋势俱进的原则,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准,完善教学,充实教学资源,使得《运筹学》成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示范性课程。

2.具体建设内容

(1)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吸收年轻教师加入课程组,帮助职称低的老师准备职称材料,督促学历低的老师进一步提高学历,每年至少1-2名课程组教师参加学科教学会议或学术论坛。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努力打造出一流的课程教学队伍。

(2)课程体系建设。理顺课程体系,形成以运筹学为核心的课程群。运筹学前期基础课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等。从专业发展需要、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初步以《运筹学》为核心,以预测与决策技术、数据挖掘等课程为后续课程构建课程群,配套实践课程有《统计分析软件》、Matalab工具使用等实践类课程。

(3)教材教辅建设。以学科发展和运筹学发展趋势为依据,选用先进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积累教学资料和素材,不断完善课程相关材料,近2年内出版1-2本课程的实践指导类教材。

(4)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探索,本轮教学已经在实验中增加案例分析内容,后续教学中完善案例分析,重点放在经典算法的编码实现;增加课程的微课程教学,借助“翻转课堂”等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5)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环节(包括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计划、科研项目、各类程序设计竞赛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使课外实践环节成为稳定、长期的活动,真正达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6)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在现有网络课件平台基础上,进行资料的更新和补充,对于关键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放到教学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借助现有流行的网络通讯软件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加强课下互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何丽红,陈士成.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21-23;

[2]郑冀,丁勇等.运筹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14(1):73-74;

[3]胡发胜,刘桂真.国家精品课程运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7):9-10;

[4]王育晓.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29):347;

17.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七

【中文摘要】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通信行业的发展由为迅猛。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通信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小规模到大范围的高速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通信行业市场也开始逐步与世界通信接轨,国内通信行业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共有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三大通信业务提供商基本都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分拆或重组出来的,在运营体制、运做规范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由于粗放式管理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情况还非常普遍,这一方面造成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用户满意度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加入WTO以后,通信市场会逐步向世界开放,国外通信企业绝不会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通信市场,到那个时候我国通信企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和挑战。所以,只有从现在开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将科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应用到企业中去,加强现场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通信运营商的正确抉择。本文运用运筹学中的排队论理论方法,首先对排队系统的排队规则、服务机构和数量指标进行简要介绍,对研究中将应用到的分布函数进行引用说明;随后以中国联通某分公司基层单...【英文摘要】China is in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by for rapidly.Only lasts for a few decades of time, China’s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experienced something and from behind to advanced, large scope from small-scale to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market also began gradually and world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domestic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will face huge c...【关键词】通信业 运筹学 排队论 精细化管理

【英文关键词】Communications Operational Research Queuing theory Fine management

【目录】某联通公司优化客服人员分组模式项目研究4-6背景9Abstract6-7

第1章 绪论9-13

摘要1.1 研究

1.4 2.1 2.3 1.2 研究意义9-111.3 研究方法11解决的问题11-13排队系统概述13-15分布函数17-19

第2章 排队论理论方法13-222.2 排队系统数量指标15-172.4 适用性分析19-22

22-31

第3章 企业现3.1 企业外部环

3.3 企业

3.5 状及112 障碍台工作流程与问题分析境分析22-24组织架构25-26存在问题分析28-3131-53析37-51

3.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24-253.4 112 障碍台工作流程26-28

第4章 112 障碍台岗位配置方案设计

4.2 流程优化方案分结论53-544.1 数据指标分析31-374.3 方案综合评价51-53

18.西安交大管理学笔记 篇十八

第一节.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凡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共同劳动和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以统一步调,并按一定要求达到预期目标。共同劳动和集体活动的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协作面越广,管理工作就越复杂,越显得重要。一.管理的含义: 众多学者的观点 .管理是职能(1)管理就是有目标的创造(2)管理可以通过任务加以描述(3)管理是决策 .管理是资源的整合 我们的观点: .管理首先是一个达到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组织与协调中群体行为和群体活动的过程; 3 .管理是一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利用的过程; 4 .管理还应该是一种理念。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群体行为,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用人、激励、领导,控制等等活动,达成组织现实和未来的目的与目标的过程及理念。二.管理的复杂性: .管理所面对的环境不可模拟、不可重复; .管理所面对的对象是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人群; 3 .管理既有规律可循有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 4 .管理是仅仅依靠理论学习学不到手的艺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运用管理理论通过管理实践有效地解决面对的管理问题。

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因为管理知识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和灵活性,管理实践具有创造性。用人、领导、人际关系、沟通、时间运用等等都更倾向于艺术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四.对于管理的本质有如下的观点: .是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历史的观点);激励、用人、决策、领导等等(现代的观点); .管理是领导——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管理是决策——关键是选择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 .管理是资源的运用与分配——原则、方法、理念、权利;争取、调配与合理使用等等。五.管理的应用范围:管理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包括盈利型和非盈利型。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及其分类:

对全部或部分从事管理的人的总称。

作业活动:直接有助于组织目标;管理活动:作用于作业活动,提高其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按智能分:专业管理者,综合管理者。二.技能要求:

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智能(利用具体的技术从事某项业务活动的能力),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如何与环境打交道)。且要求越来越高。三.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员。.信息的接听和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对内传播信息),发言人(对外传播信息)。3 .决策制定:企业家(一定是企业老板,自己创业,企业高层),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管理者的作用:

万能论:不管组织如何,只要管理是优秀的,组织一定会成功。象征论:组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第三节.管理技能与管理过程 一.四种基本的管理职能活动: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 二.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企业的基本概念

一.企业的基本概念:是专门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活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二.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 .业主制:个人业主制,个体业主制

由一个自然人单独出资设定的企业——自然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经营比较简单)无限责任制:出资者个人的全部财产均有风险。

寿命有限:只要开办企业的自然人发生更迭企业随之更换。.合伙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主共同投资,并且以协议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同投资,共享利润。

无限责任制:连带清偿责任。

寿命有限:不论是推出或是添加信任,都要重新分配。.公司制:又两搞活者两个以上出资者出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具有法人资格。有限责任制:出资者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摘副负有责任,极大释放投资者的热情。如股份有限公司(大于 5 人,注册 5000 万),有限责任公司(2 到 50 人,注册资金较少)。

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 用来联系并规范所有者(股东),支配者(董事会),管理者(经理),使用者(工人)之间的相互权利与利益关系的制度框架,为在企业内部形成制衡关系,获得利益同时履行自己的义务。

最高为股东大会,常设董事会,具体经营班子为经理层。四.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三章、管理发展史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产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变动,工厂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管理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背景下,管理思想随工厂制度的建立而出现了,管理思想要比管理理论的形成要早得多。早期管理思想家的探索:

1.亚当 ? 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还提出“共同利益”的观点。2.欧文,最早重视人的作用,被成为“人事管理之父”(1)重视人的作用;(2)灵活稳健的人事管理政策;(3)鼓励竞赛,代替残酷的惩罚。3.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论述了专业分工,机器与工具的使用,成本记录等,发明了“计数机器”。二.“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1911 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时间动作研究标准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职能化的组织管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3 .科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提倡劳资双方的合作。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916 年,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出版。与泰罗不同,泰罗关注的是车间的工人和生产管理,法约尔由于位居企业高层领导几十年,长期管理大企业,他的管理理论是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一般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区别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把管理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分开 法约尔看到,企业活动可分为六项:

一是技术活动,即生产、制造、加工;二是商业活动,即购买、销售、交换;

三是财务,即资金的筹措和运用;四是安全;五是会计统计;六是管理是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明确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他着重研究了管理活动,他认为,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是由五个要素组成的,这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他强调,管理是企业、政府甚至家庭中的一种共同活动。他的管理理论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四.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是德国的一个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观点: .权力基础:

(1)合法合理的权力(合法合理的权力观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在依法建立的组织中依能力提拔起来;

(2)传统的权力,对于古***惯的不可侵犯性。(3)个人魅力的权力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分工细致;(2)自上而下的职权等级,上级接受上级的知道和监督,上级对本身及夏季负责;(3)规章制度严格系统;(4)非人格化,不允许有个人的偏好情感搀杂; .评析(1)用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代替传统的管理制度(2)忽略了人性化,是封闭的管理。

第二节.行为管理理论 一.霍桑实验

1924 年----1932 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目的是寻找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这项试验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主持,地点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所以后人称之为“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二.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 1 .工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 .定劳动生产率的首要因素是“士气或情绪”而不是报酬等物质的利益;(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依靠权力维持其生存,而非正式组织则依靠感情、惯例、倾向等等保持其成员的忠诚。

4.管理者不仅应当善于理解组织成员合乎逻辑的行为,更要善于理解其成员不合乎逻辑但却合乎感情的行为。

三.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1.组织人道主义; 2.群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管理丛林现象与管理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职能与过程的统一法约尔与孔茨; 2.社会系统学派——切斯特 ? 巴纳德

3.管理科学学派——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方案、验证模型与方案、建立对方案的控制模型、实施方案

4.系统管理学派——企业是开放的、动态的、完整的信息系统。看

5.经验学派——彼得 ? 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管理前言、管理实践、大变革时代的管理等等)

6.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 ? 西蒙

7.权变理论学派——武德 ? 沃德情景、职位权限、工作任务、人际关系。看

8.经理角色学派——亨利 ? 明茨伯格(十个角色)企业管理者的十大角色: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关系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中的特殊地位--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哲学和价值观念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企业精神构成主导层,企业行为构成主体层,企业形象构成外显层。2.企业再造理论 3 .学习型组织理论 4 .企业战略理论

人性假设的演化,研究内容的扩展,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管理学派的分化和包容。第四章、组织 一.组织概述

组织的概念:就是把管理要素按目标的要求结合成一个整体。组织的静态含义: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经过分工合作及按不同层次明确各成员的权力与责任而形成的一群人的集合。

组织的动态含义:侧重于管理职能的过程,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组织一项某某活动,组织起来为完成某项目标而奋斗等。这时的组织,实际上是指设计组织系统(组织结构)、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发挥作用、完成组织目标的整个过程。组织的分类

组织的功能 [ 凝聚,协调,制约,激励 ] 二.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任务:提供组织结构图和编制职位说明书。组织设计的依据: [ 战略,环境,技术,规模 ] 组织设计的原则: [ 目标可行,分工合理,统一指挥,管理幅度,责权相符,精简效能,部门化 7 个原则 ] 组织设计的程序 ?-------------------------à 组织结构

(1)组织体系 [ 决策子系统,指挥子系统,参谋子系统,执行子系统,监督子系统,反馈子系统 ](2)有机式组织和机械式组织(3)高耸式组织和扁平式组织 组织关系: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3 .集权与分权 4 .直线与参谋 5 .竞争与合作 组织变革 .变革的原因:(1)环境的变化是组织变革最直接的原因;(2)传统组织结构存在明显的不足。.变革的阻力:(1)成员对不确定性的回避;(2)担心失去即得利益;(3)不符合组织的目标和最佳利益。.降低阻力的对策 [ 沟通与教育,参与,促进与支持,谈判,操纵与合作,强制 ] 组织变革的程序〈-----------〉 第五章、领导 一.领导概述

领导的概念 [ 有下属,有权力,对下属产生影响,目的的实现组织目标 ] 领导的职责 [ 定战略,定规范,选用将,总体协调和方向控制,处理以外事件,掌握转折时机 ] 领导的权力(1)职位权力 [ 合法权,奖赏权,惩罚权 ](2)非职位权利 [ 专长权,个人魅力,背景权,感情权 ] 领导的素质(1)政治素质;(2)知识结构 [ 哲学,市场经济,管理,专业,基础 ] ;(3)能力结构。二.人性假设与领导 1.X-Y 理论

道个拉斯 ? 麦格雷戈《企业人的问题》(1)X 理论(2)Y 理论 2.复杂人假设

沙因《组织心理学》(1)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自我实现人假设(4)复杂人假设

3.Y 理论约翰 ? 莫尔斯和洛希主张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 X,Y,X-Y 理论; 4.Z 理论威廉 ? 大内 X-Y 理论的具体运用,没有更新的东西; 5..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 [ 集权,分权,权变 ].三.领导的行为理论

勒温的领导行为理论 [ 专制式,民主式,放任式 ] 管理方阁图理论 [ 贫乏型,任务型,乡村俱乐部型,中庸之道型,团队型 ]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强调开放系统,受外部和内部条件的约束。* 领导行为特点 [ 超点,超前,超实,超脱,超权 ] 四.领导权变理论 1 .菲德勒模型

(1)两种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2)三种情景因素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3)理论模型 Page257 2 .路径—目标理论罗伯特 ? 豪斯

(1)领导行为 [ 指令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型 ](2)情景因素 [ 个人特点,环境因素 ] 3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赫西和兰查德

(1)关系行为,工作行为,下属成熟度(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图 Page259 第六章、激励

一.激励概述: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

含义 [ 强化作用,心理状态,持续反复进行的过程 ]。激励的过程 Page263;激励的作用:绩效 =F(能力 ? 激励 ? 环境)

二.需要理论(激励理论分为需要理论和激励理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奥尔德弗 ERG 理论: [ 生存,关系,成长 ](1)各层次同时起作用;(2)气馁回归。.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传统观点:满意 ?-à不满意赫兹伯格: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 成就需要理论(1)成就需要(2)权力需要 [ 后来发现权力对管理者来说是最重要的 ](3)社交需要 三.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1)弗隆:期望值理论 M=V*E M——激发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V——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一定行为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2)运用时注意三个关系 [ a.个人努力和工作成绩的关系;b.工作与报酬的关系; c.奖励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2 .公平理论亚当斯认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自己所获报酬的感觉。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A(所得 / 付出)< B(所得 / 付出)------不公平(报酬过底)A(所得 / 付出)= B(所得 / 付出)------公平

A(所得 / 付出)> B(所得 / 付出)-----不公平(报酬过高)3 .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刺激对他有利,其行为就有可能重复出现;如果刺激对他不利,其行为就有可能减弱,甚至消失。

强化的类型 [ 正,负,自然消退,惩罚 ] 强化的时间安排 [ 固定间隔,可变间隔,固定比率,变动比率 ] 归因理论

海德和罗斯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归于相对稳定的内外因—>信心动摇 归于相对不稳定的内外因—>不断努力

人们过去的成功和失败,有以下四种归因:

(1)努力程度------相对不稳定的内因(2)能力大小------相对稳定的内因(3)任务难度------相对稳定的外因(4)运气和机会----相对不稳定的外因 5 .激励理论的综合 四.激励制度

激励方式 [ 奖励,思想工作,工作安排,培训,民主管理 ] 激励原则 [ 公平公正,目标导向,相对稳定,奖罚结合,物质利益,灵活权变 6 原则 ] 第七章、控制 一.控制概论

控制的概念: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使其不超出预定的范围。

三方面含义(1)目的性(2)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3)一个过程 控制的必要性有以下 6 个因素决定

(1)组织系统的动态性(2)组织系统的开放性(3)决策计划的不完备性(4)决策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失误

(5)管理只能部门的不协调性(6)管理授权 控制的内容 [ 人员,财务,作业,信息,绩效 ] 控制的类型根据纠正偏差措施的作用环节不同,可将控制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类 :(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称为预先控制、事前控制、顺馈控制,它是通过观察那些作用于系统的各种可以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分析它们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关系,在这些可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的不利影响产生以前,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消除其不利影响。(2)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也称为过程控制、实时控制、即时控制等,控制的重点是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它是一种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的控制工作方法。(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也称为事后控制、成果控制等,控制的重点是工作的执行结果。主管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把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及其原因,拟定纠偏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这就是反馈控制。它是管理控制的最主要方式。

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自也都有着优、缺点,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式,都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只有三者配合使用,才会发挥控制的整体功效。.控制的原则 [ 战略要点,可靠性,随机抽样,控制选择,控制责任,准确性和适应性 ] 6 .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在控制活动中,不论控制对象如何不同,基本的控制过程都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成效和采取纠偏措施。1 .确定控制标准

定量标准主要有明确数量的实物标准(如产品数量、废品数量)、反映组织经营状况的价值标准(如产品成本、销售收入、利润)和时间标准(如工时定额、工程周期)等。

定性标准主要是质量标准,如工作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但定性标准也不可缺少。为了使定性标准便于掌握,有时也尽可能地采用一些可度量的方法(如产品等级、合格率)。

常用的确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三种:

(1)统计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统计标准。它是根据组织的历史数据记录或是对比同类组织的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的。最常用的是统计平均值、极大值和极小值等。

(2)经验估计法.由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凭经验确定的标准,一般作为统计方法和工程方法的补充。(3)工程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工程标准。它是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实测的数据为基础而确立的标准。工程方法主要用于测量生产者个人或群体的产出定额标准。该法又称为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由泰罗初创,经过发展完善,而形成今天的“标准时间数据系统”(Standard Data System,缩写为 SDS)。2 .衡量实际工作成效(1)确定实际业绩

实际业绩的确定将直接关系到采取的控制措施,因此需十分重视。要正确评定实效,就应及时收集适用、可靠的信息。可以通过机器收集信息,也可以通过人工来进行。应使所收信息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准确性,即信息如实地反映所测特性的度量情况;二是及时性,包括及时记录信息和及

时加工、检查、传递信息;三是适用性,不同管理部门对信息的要求不同,收集好信息后,应将其传递到对某项工作负责且有权采取纠偏措施的主管手中。(2)进行差异分析

进行差异分析就是将收集来的信息与所定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偏差,据此对工作的优劣进行评价。控制标准以计划为依据,控制措施的采取则要着力于实际业绩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在正常情况下,实际业绩与控制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是在所难免的。但当存在差异且影响较大时,则应

及时深入研究,找出要害所在和原因,追究责任,不能轻易放过。在做差异分析时也应抓住重点和关键,并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1 .采取纠偏措施:

经过衡量实际工作成效,找出偏差,并分析其成因,接下来就应制定并实施纠偏措施。这项工作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明确偏差的性质

偏差可分为正偏差和负偏差。正偏差是指实际业绩超过了计划要求的偏差。负偏差是指实际业绩未达到计划要求的偏差。(2)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 1)计划内容不切合实际; 3)计划切合实际,实施中也未出现新情况,但组织指挥不力。(3)制定并实施纠偏措施

上一篇:房地产销售人员试卷下一篇:写作文的好词好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