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精选11篇)
1.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静宁县果品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王小烨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全市村官于2010年5月20日至5月23日前往静宁县、泾川县参观考察。其中在静宁县共参观了 4 个乡镇,6个村,9个参观点,分别是: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界石铺得利养殖专业合作社、八里马岔湾旱作农业示范点、城川东山梁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恒达公司30万吨废纸综合利用项目、威戎杨桥村新植果园示范点、城川果园管理示范点、甘沟祁川村旧村改造示范点。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静宁县的苹果产业,让我感受到了静宁县干部、群众的实干精神和发展果品产业的坚定理念,从而使我感到内心的震撼。这不是一般的产业,而是一部政府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史诗。
一、基本情况
经调查发现,近年来,静宁县委、县政府按照果品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坚持“适地、适树、适品种”的原则,依照“扩量、提质、增效、创牌”的思路,突出中南部重点区域新建和高速公路沿线、静庄公路沿线的栽植,果园面积达到30.2万亩,果品总产量7.3万吨,实现收入1.15亿元,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苹果之乡”荣誉称号。
总的来看,静宁县的果品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责技术培训、统一的病虫害防治、市场衔接等环节,从而有效的减小了市场的风险,大大的维护了果农的自身利益。除此之外,静宁县恒达有限公司与河南省焦作市崇义轻工造纸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新建的恒达公司30万吨废纸综合利用项目将为进一步壮大全县纸箱包装产业、带动果品产业纵深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终形成了“产、供、销”的有机结合,这将为今后果品产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反思
在历时两天对静宁县产业发展状况的参观以及跟相关的乡镇、村干部交流后,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要搞好一项产业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静宁县党委政府、全体干部群众在经历过二十几年的心血所铸就的伟大工程。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 1600- 2245米,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可以说,静宁县的地理位置不算是优越,但是,踏遍静宁的山川,可以看见的是到处都是苹果园,郁郁葱葱,一片繁荣景象。相比之下,平凉市其他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地方却没有发展成如此规模的果品产业,这足以让我们引发深深的思考,细细想来,大体原因如下:
(一)、以真抓实干的创业精神为支撑,坚持不懈的行
苹果的品牌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发展果品产业的过程中,静宁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放在发展产业的首要位置,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一亩果十亩田”的思想理念,充分的深入群众生活中去,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从而解除老百姓的思想包袱,为果品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只有群众支持了,我们才能搞;只有群众理解了,我们才能搞好”甘沟乡党委书记魏小良如是说。
(三)、坚持始终如一的发展目标,把产业的纵深发展作为终极去向。在发展果品产业的过程中,静宁县党委、政府坚持始终如一的产业导向,把发展果品产业作为强县富农的根本手段,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坚持以行政推动为主导,以转变农民的产业发展观念为抓手,从而在经历二十年的艰苦努力,发展成了今天的产业规模。除此之外,除了发展果品生产之外,他们还注重从产品包装、技术推广、果品深加工、物流等方面纵深发展,真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条。这将为以后的果品产业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总结经验
自参观以来,我的心绪旧旧不能平静,我所任职的北关村同样也确定了发展果品产业的总体思路,并且自2008年以来已经开始栽植470亩红富士果树,在历时两年来,所遭
技术环节分为十余种,在整体管理的前提下,更强调单果管理,甚至是为了防止类似于冰雹等灾难性天气,他们不惜花费巨资将整片的果园用防雹罩起来,可见技术规范在当地农民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要真正发展好产业,一定要把技术规范放在重要的位置。
我将静宁发展果品产业的经验总结为“静宁经验”,在参观期间,我可以用“震憾”二字形容我的心情,静宁干部群众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用艰苦卓绝的实干精神创造了山区发展果品产业的奇迹,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首饱含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壮美诗歌。
二〇一〇年五月三十日
2.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不断缩小,但是其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以及相关群体利益仍具有重要影响。各国或地区为保护自身农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指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约束水平高达62%,而由中国商务部调查数据可知,目前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所造成的损失大概为90亿美元。2008年以来,外部条件的不断恶化引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的发展。
据《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25.0亿美元,其中水产品出口额为189.83亿美元,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24%,是农产品中第一大出口产品。2012年以来,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国,占2012年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额的近1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和捕捞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水产品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2年渔业产值中,捕捞业产值2 076.52亿元,养殖业产值为6 459.36亿元,养殖品在水产品总产值中占75.7%。
由于贸易摩擦的存在,中国水产品出口始终受到抑制。邵桂兰和姚春花(2005)认为,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屡遭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的水产品生产中存在不安全因素,检测水平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是进口国为了本国的水产品贸易利益,利用WTO有关规则和先进技术限制我国水产品的出口[1]。高维新(2010)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从短期来看,水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产生抑制效应;从长期来看,贸易壁垒会产生倒逼机制,促使我国提高出口水产品质量,从而产生正面效应[2]。王咏梅(2011)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具体论证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省水产品出口增长率和出口竞争力的短期抑制作用,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短期内对出口增长率和竞争力具有负面效应[3]。李焱,王孟孟,黄庆波(2013)通过对我国水产品2000—2011年出口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后得出,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因素主要包括人民币汇率、水产品出口价格、GDP、渔业经济总产值以及水产品出口结构的集中化[4]。刘武兵和李婷(2014)分析了中美水产品贸易摩擦情况,预计非关税贸易壁垒将成为未来美国限制从中国进口水产品的主要措施[5]。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到全球贸易体系中,关税壁垒逐步被消减,非关税壁垒对水产品贸易的影响逐步增大。目前限制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有反补贴、反倾销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等,而在水产品遭受非关税壁垒中养殖品遭受的频率较高。养殖品在养殖过程和加工过程中,易受指标等因素影响而遭受非关税壁垒。本文通过描述我国所遭受的水产品非关税壁垒,从非关税壁垒对水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 水产品遭遇非关税壁垒现状
与一般商品遭受的非关税壁垒有所不同,受水产品自身属性的影响,水产品更容易受到进口国或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时也会受到一部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限制。
1.1 反补贴
反补贴是指对接受出口补贴的进口商品征收一定的税收,以抵消其所享受的补贴。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和商务部等网站的资料统计,中国水产品只遭受过一次反补贴措施。2013年5月,美国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来自于中国冷冻暖水虾出口商作出裁定,强制对应诉企业(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征收5.76%的反补贴税率。值得注意的是,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对虾产品出口中约占90%,反补贴税一旦开征严重影响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国贸易救济网反补贴数据库)[6]。
1.2 反倾销
反倾销是指进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水平在进口国销售并且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伤害时,按照倾销程度所征收一定税额的税收。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的资料,1997年9月至2013年11月之间,中国水产品遭受反倾销措施的国家只有美国,这也符合美国是中国遭受反倾销主要来源这一事实。美国申请对自中国进口的淡水螯虾尾肉、淡水小龙虾、淡水小龙虾尾肉、冷冻和罐装暖水虾及鲭鱼等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在经过多轮调查和复审倾销幅度后最终确定以上水产品的倾销性质,并按照倾销幅度征取反倾销税。如2002年10月美国贸易仲裁委员会认定中国中达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口的淡水小龙虾尾肉倾销幅度223.01%,在2012年10月的复审裁定是南京金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盐城海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倾销幅度为22.02%。虽然经过多轮的调查和审核之后,部分企业被认定倾销程度有所下降甚至裁定不存在倾销行为,但是长时间的调查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中国贸易救济网反倾销数据库)[7]。表1列举了2009—2013年中国水产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的部分案例。
1.3 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所遭受的最为普遍的非关税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措施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8]。根据贸易救济网的信息统计,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日本因成分规格不合格、含量超标和缺少卫生证明等原因而扣留中国的多种水产品中,技术性措施共有250次。检测出问题后,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品的检测力度,如在对中国产泥鳅实行监视检查时发现我国出口泥鳅的硫丹含量超标,因此下令对进口的每批次产品的硫丹含量进行检查,对于超出标准值的食品,按照食品卫生法相关规定对进口产品进行相关处置。另外,根据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的公布显示,因卫生证书不合格、冷藏或加工处理不当和含量超标等原因而拒绝进口的案件达80多件,主要集中在冷冻罗非鱼、冷冻鳕鱼片、冷冻虾和墨鱼等产品(中国贸易救济网技术性壁垒数据库)[9]。表2列举了2009—2013年中国水产遭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部分案例。
表1 2009—2013年中国水产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统计
注:数据来自中国贸易救济网反倾销数据库。
表2 2009—2013年中国水产遭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统计
注:数据来自中国贸易救济网技术性壁垒数据库;由于案例较多只列举部分。
2 非关税壁垒对水产业的影响
2.1 短期效应
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水产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之前以OC的价格出售OA单位产品(此时市场均衡,供给等于需求)。短期内,当水产品被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后,由于“沉没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无法在短期内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只能按照税后价格出口(以OF的价格卖出,较原价格高出CF),缩小了出口数量DA单位。从图1可以看出,“双反”措施之后养殖品净福利损失,损失为OABC-ODEF单位。另外,出口减少必然导致国内销售增加,造成水产品丰收的假象(供给增加),此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价格下降(以OF的价格卖出,较原价格下降CF),出口数量增加AD单位,净福利损失为OABC-ODEF单位,见图2。由此可以看出遭受“双反”措施后,从业者收入减少,生产者的积极性降低,会减少投入,进而减少产出。
图1 征收反倾销反补贴时短期内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图2 征收反倾销反补贴时短期内对水产品国内销售的影响
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水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之前以OC的价格出售OA单位产品(此时市场均衡,供给等于需求)。短期内水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后,企业疲于应对各种复杂和繁琐的检验检疫,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致使出口的供给曲线往左移(图3),此时以OF的价格成交,出口数量减少了DA单位。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库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大部分产品被拒绝进口或扣留销毁,无出口供给。从业者必然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停止生产以减少或避免损失,如果继续按照原有规模乃至扩大规模进行作业易导致“谷贱伤民”现象的产生。
图3 遭受技术性壁垒后短期内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2.2 长期效应
虽然短期内非关税壁垒措施可能阻碍水产品的出口,影响水产品的总收入,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以促使更加熟悉各国家或地区对水产品各项标准,可能由于“倒逼机制”促使出口企业提高水产品质量。另外,长期内无序竞争的状态会得到改善,政府对于企业的补助也会逐步退出(政府在扶持“幼稚产业”或“战略产业”一段时间后必然逐步取消各种补助),随着出口受阻和生产成本的提高部分生产者会逐步退出市场。
3 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行业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出国外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业的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目前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去采取措施以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行业的影响。
从政府角度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反补贴预警机制,通过成立专门的部门,收集水产品的出口量和价格、进口国国内相关商品的供求状况和市场价格,对可能被反倾销反补贴的商品提前告知,以便制定相关策略;
(2)将我国的水产品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完善我国水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检测技术,通过检测技术的进步来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3)建立健全完善的水产品检测体系,在我国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国内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动物源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力度以及检测技术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研究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培育尖端人才,对有潜在危险的兽药、饲料添加剂以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完善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兽药农药残留检测体系。
从企业的角度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法律人才,加大对进口国反倾销反补贴法的研究(尤其是水产品方面的法律),掌握相关内容(如正常价格与出口价格的确定等)有助于涉案企业及时采取相关对策,利用已掌握的反倾销反补贴法的内容配合律师应诉;
(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探索并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加工处理的作用,如光合细菌对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霉菌等均具一定抑制作用,可防治烂鳃病、肠道疾病、水霉病、赤鳍病等多种疾病[10];
(3)避免或减少养殖、捕捞过程和加工过程中添加、使用或感染有害或有毒物质,加大对加工程序消毒和净化处理的力度,如在水产养殖中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水产品的细菌产生抗药性[11]。
摘要:中国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水产品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然而,贸易量增加的同时,养殖品遭受进口国各种非关税壁垒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基于对水产业发展和中国水产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分析,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研究水产品遭受非关税壁垒会影响水产业发展。在对长期和短期所产生的不同效应的分析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水产品,水产业
参考文献
[1]邵桂兰,姚春花.简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J].生态经济,2005(10):166-168.
[2]高维新.国外TBT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效应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0(3),156-157
[3]王咏梅.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1(4):65-74.
[4]李焱,王孟孟,黄庆波.我国水产品出口的贸易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3):67-68.
[5]刘武兵,李婷.中美水产品贸易分析[J].世界农业,2014(4):99-102.
[6]中国贸易救济网反补贴数据库[EB/OL].[2014-10-10].http://www.cacs.gov.cn/cacs/newcs/list.aspx?navid=A06&id=39.
[7]中国贸易救济网反倾销数据库[EB/OL].[2014-10-10].http://www.cacs.gov.cn/cacs/newcs/list.aspx?navid=A06&id=38.
[8]夏友富,俞雄飞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2003(2):9-13.
[9]中国贸易救济网反补贴数据库[EB/OL].[2014-10-10].http://www.cacs.gov.cn/cacs/newlmzt/Mybl.aspx?navid=C03.
[10]李爽,姜华,张德民,等.光合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J].中国水产,2007(1):81-82.
3.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 篇三
情况的考察报告
4月19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副主席毕玲的带领下,赴太湖县考察文化产业发展和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情况。考察组一行在太湖县政协副主席戴佳明的陪同下,先后参观考察了五千年文博园、图书馆和小池镇农村信息共享工程,听取了相关单位负责人的经验介绍。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太湖县文化产业和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太湖作为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既没有明显的矿产资源优势也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但太湖紧紧抓住文化之邦、名人故里、禅宗之源、戏曲之乡、红色热土这些特色,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文化强县、旅游兴县”的目标,积极加大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投入,丰富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了“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进程,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2001年,为纪念赵朴初先生,太湖县委、县政府斥资兴建了占地23公顷、总投资2900万元的赵朴初文化公园;引进了省“861”文化产业项目、国家重点文化产业示范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文化艺术博览园建设工程,一期投资7.2亿元的五千年文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民间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该县已形成县设中心、15个乡镇建站、174个村有播放点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在全省率先建设了10个村级电子阅读室,并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示范县。“十一五”期间,太湖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亿元,“十二五”末,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文化产业收入占全县国民经济总收
入比重超8%。太湖县在推动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六个平台”建设:
1、挖掘资源优势平台。为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该县除安排专门班子整理、搜集资料外,还借助民间力量,抢救性挖掘佛教文化,整理佛教瑰宝,恢复、开放各类历史文化遗迹。同时还大力培育文化艺术组织,把文化艺术触角伸向社会每个角落。目前,已成功编印《太湖禅宗》、《潮起花亭湖》等书籍画册60多本,重整、重布了蔡家畈古民居、晋熙老街、赵朴初纪念馆等文化古迹,成立了涉及诗歌、戏曲等类别的文艺团体20多个,引导组建了不同形式的“草台班子”,全面展现了太湖文化底蕴,为太湖文化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构建政策扶持平台。太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城湖一体”、“文化旅游一体”的发展理念,把“三产兴县”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聘请专家编制了《太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花亭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出台了发展文化旅游的优惠政策,其中文化艺术博览园项目,就是政府采用工业用地成本价安排1200亩土地建成的。2009年,文博园吸引到赵泰来艺术馆和国家级花馆加入,太湖县政府当年给予5000万元的奖励,这在太湖县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3、搭建重点承接平台。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太湖县委、县政府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三园一区”建设。“三园”即五千年文博园、赵朴初文化公园、红色文化公园;“一区”即花亭湖旅游文化开发区。大力扶持五千年文博园建设,加快赵朴初文化公园扩园升级进程;同时,按照城湖一体、文化旅游一体的理念,规划建设一个10平方公里的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交通转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
开发区。积极规划建设以烈士陵园、胡氏新祠为主体的红色文化园。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方面,选择了10个基础较好的村重点建设电子阅览室,配备数台电脑并由大学生村官负责管理维护。通过电子阅览会为村民提供文化科技、生产生活的便民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亲人提供视频见面服务,引导留守妇女通过网络丰富文化生活,逐步消除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4、打造产业聚集平台。把文化旅游产业这一现代服务业龙头作为重要的承接产业来抓。围绕五千年文博园、农博园建设,重点发展文化博览、影视制作、民间工艺品生产等文化创意产业;围绕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文化服务性产业;围绕花亭湖风景区、赵朴初文化公园建设,大力开发名人故里游、古镇名居游等旅游文化产品;围绕“全国南北库钓”、“江苏美女车手大赛”等节会,发展文化节会产业。目前,已形成山水旅游和水上娱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和名人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等“七大旅游基地”,基地建设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平台成效初显。
5、营造优化环境平台。太湖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编制一批牵动性强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构建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每年县委、县政府都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要素内涵体系建设,着力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坚持不懈抓效能建设,竭诚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服务环境。
6、整合文化惠民平台。目前,各地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一批全国性的文化惠民工程纷纷上马,中组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多家部委均有不同类型的文化惠民工程,但这些工程各自为政,在功能上有诸多重合,难以形成合力,造成资源分散、资金浪费。太湖县创新工作思路,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村文化活动中心,将诸多工程设在一处,整合在一起,统一管理,提供合力服务,让农民乐享“一站式”文化体验。
太湖之行,深感太湖挖掘文化底蕴的大力度、大手笔,同时深感天长有空间、有前景。我们有戴兰芬等名人留下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传承至今“孝文化”、“天官画”和世界名曲《好一朵茉莉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红草湖湿地公园等系列现代文化设施精品工程,有郑集文化产业园,有已具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双丰文化用品、嘉丰美术用品和蒙玛特国际贸易等公司生产的文化工艺产品。只要我们主动谋划,挖掘利用传统文化,开发创新现代文化,宣传打造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天长定会谱写文化强市的新篇章。
二、对我市文化产业和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启发与建议
1、强化领导,切实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督促和协调;成立天长市文化产业协会,协助政府文化发展领导组做好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工作。突出文化产业招商,将文化产业招商从现代服务业产业招商工作中单列出来,成立专门小组,安排优秀人员,努力做到“文化引商”,建立文化旅游产业考核评价和责
任制度。同时按照“创新体制、转变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是政府培育、扶持文化产业项目的重要举措,是支持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升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各地纷纷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今年我市也专门设立了500万元文化强市专项资金,建议市政府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当前扩大内需的总体安排,对全市文化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文化产业园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对地方特色鲜明,并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在起步阶段,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扶持资金的投向应重点突出,不宜撒胡椒面。
3、完善政策,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议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部署,尽快制定出台我市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产业用地、税收融资、价格扶持、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议把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作为加快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放宽文化产业准入条件,吸引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结合《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拟定我市文化产业项目,对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把文化产业用地与文化基础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大文化产业用地比重,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挖掘优势,积极打造天长特色文化品牌。建议加大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推动郑集文化产业园、永丰胭脂湖项目和冶山金牛湖天长地久文化创意基地的建设,形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突出发展已成雏形的杨捷将军墓、铜城普济桥
等地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重点打造秦栏孝子坟,建孝子祠和孝子广场。积极打造节庆文化,继续举办“茉莉花”体育节,积极谋划举办“孝文化”节。组织专家对我市具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进行专题研讨论证,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开发项目,通过开发生产一系列具有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天长品牌,把人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5、整合资源,以“美丽镇村”建设为依托,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建设。建议参照太湖县做法,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中心村文化活动中心,对中组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以及广电总局的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为农民乐享“一站式”文化体验提供基础条件。同时,依托“美丽镇村”试点建设契机,在中心村建设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其便民服务功能,以信息化引导“美丽镇村”建设,使群众共享信息成果,让“美丽镇村”建设穿上“信息时装”、“文化彩衣”。
4.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 篇四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一、中国现在农产品市场发展的特点
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特点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但农产品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生产角度看,工业用粮和饲料作物的需求强劲。粮食由传统的“北粮南调”,逐步调整为“南进北出”和“中粮西用”。优质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正在形成。
(二)从消费角度看,市场对优质农产品和强化营养食品需求加大。冷冻食品以及调理食品逐步成为城镇居民动植物产品消费的主要形式。
(三)从人口角度看,城镇化带来食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同等的前提下,一个居民从农村转到一个中小城市,其粮食年消费量将减少58.3公斤,在特大城市将减少64.2公斤,蔬菜减少23.25公斤。与之相对应,畜产品的年消费量增加4.2公斤(中小城市)至7.2公斤(特大城市),水产品、水果和其他食品的消费也将相应提高。
(四)从贸易角度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还会增大。精深加工的优质农产品、有机作物、杂粮产品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
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特点尽管身为农业大国,但我国尚未形成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的流通主要依赖于农村和城市的集贸市场,在超市等现代零售渠道中的销售比例不足三成。而在发达国家,80%-95%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流通的。
目前,国家加大了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之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但面向零售终端(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区域内部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农产品大宗物流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衔接,或者是发展有限,特别是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
二、XXXXX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乡镇特色龙头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1、各乡镇的龙头特色产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是首都郊区XXXXX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另外农村、农民的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启动资金。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而我县现有的生产经销传统已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导致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的出现。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缺乏农技推广员,科技协调员,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三、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选择的思考
1、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是首都郊区XXXXX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的需要
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应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工作机构队伍建设
扶持农技推广员、农村科技协调员、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县选拔农技推广员、农村科技协调员、农产品经纪人开展推广服务和营销扶持。制订专门的聘用和奖励办法,按照额定工作范围和任务,采取一对一的服务,经农民考核后,给予报酬和奖励,为设施农业发展培养骨干人才,从长远角度来看:一,这是农业产业选择的关健;二,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三,这可以解决我县农业产业应不同的需求多层次发展,同时解决好营销问题的关键因素。
3、具体产业发展应符合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不应仅存在于满足人民的食用粮食、蔬菜或其它观光花卉等的单方面需要,应朝着除食用以外的休闲观光、体验科研、农家乐等多方面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城市居民对消费多层次的需求。
4、农产品的发展立足满足初级消费的前提不动摇,努力发展更高层次满足城市居民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绿色安全无公害环保食品
目前就我县来说,满足城市居民多方位多层次需求的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而人民的初级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因此人民朝着绿色安全无公害环保方向食品的需求不断加强,这类食品也由此迅速占领市场,这就需要我们农业产业在发展上,要在原来立足满足人民初级消费农产品的基础之上,努力发展可以更多满足人民更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生态农业产业,产出更多可以满足人民高层次多方位需求的绿色安全无公害环保农产品,从而在市场中利于不败之地。
5、量力投入是农业产业选择的保证
都是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是说农业产业投入的越多越好,而是讲要依据实际量力而行,同时要将产业在有限力量范围内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同时我们讲“人”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对于
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投入的能力和投入的积极性,也是产业选择的重要保证。
6、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规模的要求
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需要做出科学的规模标准,根据我们的反复实地调查与实验,确立以下三个标准:
(1)不耐贮运的农产品,应以日产35吨作为最低标准确定最小的基地规模;
(2)耐贮运的农产品,应以总量3500吨作为最低标准确定最小的基地规模;
(3)适宜种植的土地,应以200亩作为最小的基地规模;
7、市场需求与订单农业是产业选择的最终目标
(1)农业产业选择必需做好市场调研与定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因地制宜、多品种、多模式发展设施农业。突出农民作为设施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依靠积极的政策,充分调动激发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是农业产业选择的目标。
(2)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好销售订单
发展农业产业,单纯的政府行为是行不通的, 发展现代订单农业,就是让农民能够充分介入到市场中,通过市场规律,利用他们手中的这份合同对企业和自己进行约束,政府通过协调企业和农户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可以保护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更好的发展农业产业。
8、农民技术的储备,是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须,应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注重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大力促进科技推广,开发人力资源,人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动力,大力推广科技,开发人力资源是改变农村原始、落后现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农业技术应用和开发的投入,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兴办农民学校,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现代劳动技能,为农民就地发展商品农业、外出务工经商奠定基础、增强实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对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设、服务于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环节组建的合作社和协会,经有关部门注册,运行机制合理,带动农户较多和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在产后流通服务建设、生产技术推广和成员教育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给予扶持。
四、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
一、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
二、要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
三、要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
5.对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篇五
经过我近一年对该村各
果农的走访及调研,这一个产业的发展对该村每个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对该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通过走访,也是“喜、忧”参半,“喜”从何来呢?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平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
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二00二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一是品种单一。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二是广大果农应用各种技术死板,不灵活。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三是市场意识。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四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一是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模式。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6.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 篇六
一、渭南“百强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在调研中, 我们了解到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入选全市“百强村”的一项硬指标。所在村能够利用自己的地理环境优势, 发挥各自的特色产业, 比如临渭区官路镇南志道村以瓜菜为主要产业, 2011年的人均收入8530元 (只是农业收入部分) , 合阳县金玉镇定国村只有130户, 以苹果为主要收入, 人均2.8亩果园, 2011年人均收入上万元。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 发展成果显著
首先是农村产业发展多元化, 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稳步递增。潼关太要镇寺底村——由落后变先进的典型。该村以养兔和运输成为主要产业, 村上还办有鼎盛木业公司。村民人均收入由6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0060元, 村上排名也由过去的79 (全县共83个村) 位上升为一类村、百强村。还有, 农村产业化的发展除了给当地农户带来很大的收益外, 还让当地的农民走出去, 去外村承包土地种瓜种菜。比如2011年, 官路镇农村科技能手出外承包土地种瓜人数达1500人, 种植棚瓜面积6000余亩, 经济效益达5000多万元。村民去外村承包土地种瓜种菜, 不仅给自身带来更大的效益, 还给当地的农民带去技术, 因为他们大多是联手承包大面积土地, 需要雇佣当地劳动力, 使得当地劳动力不仅从自身的土地上解放出来, 还学得了技术, 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其次是产业规模更大、结构更加合理化。由于各地地理环境不同, 各个“百强村”都在努力挖掘当地资源, 通过适当的土地流转, 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例如合阳县路井镇雷庄村现有耕地4486亩, 该村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土壤, 调整产业发展结构, 到目前已有1500亩苹果园、550亩桃园、500亩红提葡萄园、机动地586亩, 还有一个容纳500头奶牛的奶牛场。这样的产业结构不仅解放了很多劳动力, 而且因为其合理性让外界看到了前景, 也得到了由省政府带头发起的3000个龙头企业包3000个村的资金支持, 每年得到20万元资金支持, 这对于一个村的发展无疑是注入了一股活水。
(二) 基础设施率先完善
围绕“道路硬化、饮水净化、生产优化、环境美化”的“四化”要求, 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 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支持。白水县的张家塬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 积极实施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重点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土地整理、农村沼气等工程, 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建成了整齐统一的新农村。合阳县的北王村经过3年多的努力, 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每个巷头都建有垃圾台, 每个垃圾台都有固定的保洁人员, 全村共建了13个垃圾台, 3个公共厕所, 走进北王村, 仿佛进入城市的小区。
(三) 农村“两委会”的带头作用明显
人常说“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围绕“兴产业、促增收、鼓腰包”, 村委班子成员带头承诺“要致富, 找支部, 有困难, 找党员”, 这在每个农村产业型的“百强村”里都表现明显。例如, 蒲城县上王镇太睦村村支书申元辉倡议“一名党员带领一个团队, 搞好一个产业”, 申元辉带头承包了50亩土地搞红提葡萄, 他把风险留给党员, 把经验带给群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申元辉只是该村的一名村官, 年轻有为, 情系百姓, 当上了该村的村支书, 但申元辉并不是这个村的人, 足以看出该同志在本村的威望。) 王庄镇翟尚村2009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 党员建议发展新品种核桃, 村里每棵苗木补助2元, 林业部门补助1元, 并且党员干部带头栽植, 现已发展到2400多亩。
二、“百强村”农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通过对“百强村”产业情况的了解, 我们看到新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虽然这几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又同样影响了农民增收。在调研中了解到, 现在农村发展各种产业, 不论是蔬菜大棚, 还是西瓜大棚, 或是栽种果树, 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投资, 比如:种子、化肥、农药、雇工, 以及排灌费、机耕费、机收费、电费、承包耕地使用权费等等, 尤其是遇到天年不好的话, 就会遭到重大损失, 用农民的一句话总结就是“血本无归”。
2.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 产业发展后劲乏力。农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 新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需要基础设施提供强有力的实力保障。免征农业税后, 农村基础财力剧减, 加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历史债务, 省、市、县下拨经费仅能维持乡、村组织机构正常运转。而其他各项专用资金大多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村产业专项投入微乎其微, 所以, 在调研中了解到, 村里要发展各项产业都缺乏很大的资金支撑, 很多带头人都不同程度的为村发展垫资。比如:华阴孟塬镇小寨村支书延建华个人垫资43万元, 白水杜康镇张塬村村主任张跃进为了村里各项事业发展垫资40余万元。另外, 产业发展后劲乏力, 比如白水县的杨沟村、东文化村的苹果产业没有得到及时的新老树种的换代和技术的更新, 导致目前的苹果产业后劲不足, 出现了很多后续的问题, 其苹果产业的发展赶不上白水县西边乡镇的发展。
3.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导致目前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大都是50岁左右的人群, 这个年龄群体难以承受强大的体力劳动, 接受科技的思想意识也较落后, 而年轻人对从事农业发展没有兴趣, 也不愿回农村。最终,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处于一个相对较为缓慢的阶段。
有位村支书谈到本村的基本状况时说:“外出打工并非长远之计, 毕竟拼打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要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 农民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限制, 思想意识不到位, 目光比较短浅, 只看到自己现在能挣多少钱, 而忽视了整个家庭的长远发展。”
三、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为农民增收
在土地流转上要突破难点, 突显亮点, 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上求突破。一是强化宣传培训, 在共识共动上求突破。宣传好政策法规是做好土地流转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群众有了认识, 才能变为自觉行为,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级、各部门要开展典型事例、典型经验的宣传, 特别是典型宣传。要帮助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认识, 正确分析流转和失地的区别, 让群众意识到“命根子”能变为“钱袋子”, 形成共识共动, 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二是要大力倡导整村整组的流转模式, 鼓励整村整组的农户将各自承包的土地统一委托乡镇流转服务中心, 集中进行流转, 连片整理, 助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三要做好管理服务, 在规范运作上求突破。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土地规范流转、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要规范管理体系、流转程序、合同管理和档案管理, 确保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健康运行。四是加大政策扶持, 在园区建设上求突破。政策扶持是促进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法宝。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 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 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合作组织和各方的积极性, 高起点规划, 多渠道筹资,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走“小规模, 大群体”的路子。其次, 还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如大荔县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1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 要坚待“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 在生产和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壮大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支持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快乐农业”健康发展。壮大富平奶山羊、华县蔬菜、韩城花椒、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为特色的专业合作社, 完善小额信贷、联户担保、技术服务、农资配送、仓储加工、电子农务等新型服务。
(三) 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力促农业经济发展
在调研中, 笔者深切感悟到了科技的重要性。蒲城埝城村孟书记是一位很在行的西瓜产业发展能手, 他在实践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一是要把科技宣传和农民的实际素质结合起来, 让农民易于理解, 易于应用;二是科技信息要和农民的实际结合起来, 给农民选好种子, 选好农药, 做好销售服务;三是要让农民明白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产品与市场要对接”。而这些经验的前提是农村党组织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宣传和推广科技, 积极做群众科技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路人。
7.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七
几点思考
调研时间:2015年9月15日
调研人: 殷
开
鲜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如何立足安乐河镇基础资源.挖掘其发展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逐步走向产业化,使其成为具有较好市场效益的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与问题。
宁强县安乐河镇位于宁强县西方南角,全镇辖6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2206户8936人,总面积150.48平方公里。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产业富镇”战略,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两条主线不放松,确定了”短抓菌、长抓果、家家户户发展养殖和劳务”的产业发展重点,使农村产业基本达到了镇有基地、村有特色、组有重点、户有项目的要求,步入了长短结合,发展和管护并重的良性轨道。2015年全镇发展食用菌272万袋,新引进二元母猪46头,生猪出栏12046头,建设2000亩以上的示范户1个,完成了4个村2500亩的核桃管护任务,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46户,实现劳务输出3250人,创收5900万元。虽然全镇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全镇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偏小,农业基础差,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这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农村产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就我镇而言,发展产业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调整不优化,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二 2 是农村产业发展无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做支撑;三是缺乏资金、技术及专门人才;四是产业项目没有政府保护价规定,农民发展产业存在着怕风险、主动性不高。五是现行的产业扶持政策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产业的需要。
二。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自然经济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发展产业思路还不够明晰。就安乐河镇而言,全镇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发展仅停留在个人自然经济中,缺乏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思路和有力措施。
二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够。因资金有限,作为基层政府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民生工程,无力挤出更多资金扶持产业建设。
三是现行机制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产业发展涉及到资金、土地、信息、技术、市场等因素。作为现行的扶持政策还不健全、完善,尤其是信息、市场、技术等服务体系还比较滞后,对壮大产业规模还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四是产业发展缺乏农业技术人才。作为农村基层,技术人才仅为政府农技员,人员少,力量单薄,大部分技术人才集中城市,对于一些特色产业,技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
三.应对措施
发展农村产业化,对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理清思路,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项目。项目是发展农村产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搞好项目建设,能够有效的培植产业,加快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要科学谋划项目。紧紧抓住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走势,立足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找准产业项目,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培植一个农村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要积极争取项目。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村产业重点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的可研、包装、申报和推介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三是强化市场理念,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刘家坪村成立合作社1家,涉及种养业领域。今后,每兴起一个产业,就发展一个专业合作社。这样做既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又提高了农民及相关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促进了一些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是加大农业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作为基层农技部门,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致富项目,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产业发展大户、示范户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8.关于电子产业调研报告的说明 篇八
关于电子产业调研报告的说明本专业要求做电子行业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分析,属于实践活动,有两个学分。调查的方式可以采用走访家电销售部门、生产公司,网上搜集数据。建议和实习工作一起开展,对你所在实习单位的情况做一些调查和分析(不可用非法手段窃取对方公司机密)。广州市的各大3C卖场,如国美、苏宁都可以作为家电商品的调查对象。对计算机行业调查,可以走访市区各大电脑商场,如广州电脑城、太平洋电脑城、南方电脑城、颐高电脑城、百脑汇等。对电脑配件或外设的现状做市场行为分析。调查的对象不拘,既可以针对某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做调查,也可以针对某一类商品做调查。既可以对商品的销售情况做统计,也可以对商品的售后服务或返修率做调查。如不久之前的美的假的紫砂壶内胆电煲事件,就是一个好的调查题材。也可以对某一新技术做评估评价。要留意媒体的新闻,对家电行业动态有所了解,如近期的三星因违反国家的保修政策,显示屏只保修一年,而召开负责人听证会。从而调查该品牌在市场的反映。可以用消费者的名义走访多家卖场,通过咨询卖场销售人员获得信息。注意调研还包括研究行为,即获得数据后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做出结论。调查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广州市区,你所在的家乡或者珠三角地带都是可以的。7 附件有三篇范文,都是从网上抄录的,供同学们借鉴。如果引用网络数据或别人的成果,一定要标注参考文献,尊重知识产权。调研报告18周之前上交打印版。字数不少于800字。最好能用Excel做到图文并茂。格式要求:大标题宋体,黑体,小三,居中,(副标题,小四),正文小四,宋体。
9.浅议畜牧水产业产业化建设之对策 篇九
1 具有的资源优势
桑植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山区特定的自然环境蕴涵着丰富的畜牧水产资源尚待开发。一是草山资源丰富。全县有草山面积约11.8万公顷 (176.5万亩) , 草山草坡占全县总面积的33.27%, 其中万亩成片草场有16块, 位于白石乡的南滩草场总面积约1.3万公顷 (20万亩) , 是中国南方最大有天然草场之一。全县自然草地理论载畜量达25万个黄牛单位;二是地方品种优良。桑植县古罗界湘西黄牛, 1959年曾获国务院嘉奖, 同时, 也是湖南省马头山羊、湘西黑猪、湘西黄牛等优良地方品种发源地之一, 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三是水域生态良好。桑植是湖南省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发源地, 境内溪河纵横, 山泉众多, 有大小河流412条, 沿河两岸植被覆盖率高, 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水质清澈, 可利用水面约1万公顷 (15万亩) , 特别是冷水资源丰富, 适合虹鳟、鲟鱼冷水鱼类;四是水产资源独特。全县有各类鱼55种, 特别是娃娃鱼资源丰富, 是中国大鲵的主要产区之一, 素有“娃娃鱼之乡”的美誉。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2 发展制约“瓶颈”
2.1 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念
一是农民拥有的资源、主观愿望和市场需求不相统一。占80%的农民还处在“养殖只为解决生活油水问题”的传统观念之中, 缺乏商品意识、市场观念;二是科技养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低、抗病能力弱;三是草地及大鲵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桑植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有草山面积约11.8万公顷, 草山草坡占全县总面积的33.27%, 但是利用率不到20%。而我县在养猪业方面和粮食主产地区没有可比性, 无任何发展优势。
2.2 龙头企业不强
一是全县建成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食品深加工企业仅有港越集团张家界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刚刚起步, 要想上品牌, 上规模, 迅速成长为省内外有影响的龙头企业, 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做大做强草食动物加工龙头企业, 将是今后我县农业产业化是否真正“发”起来的关键。二是大鲵养殖企业规模小, 并且产出少, 为此谈不上带动的话题。三是缺乏自己的品牌, 企业无拳头产品、无优势品牌。
2.3 产业基地建设滞后
一是在草食动物养殖方面, 全县有草山面积176.5万亩, 但开发利用率不到30%, 目前, 只在南滩草场建设立了草食动物养殖基地;二是大鲵产业布局分散, 规模小。目前, 我县大鲵养殖规模还不够大, 养殖户不足100户, 年生产商品大鲵不足50吨。我县芙蓉桥的金鲵公司在延长大鲵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 正在筹备建立大鲵加工厂进行大鲵深加工, 一旦深加工生产线投产, 其大鲵原材料供应远远不够。
2.4 动物疫病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 动物疫情越来越复杂, 防控难度也越来越大。除严重影响草食动物产业生产的W、D病外, 一些新发疫病如山羊痘、小反刍兽疫、细小病毒等呈多点散发态势, 且混合感染增加, 导致母畜繁殖率下降, 仔畜死亡率增高, 对畜牧水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3 发展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及具体对策
3.1 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桑植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工作目标, 以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科学化的技术手段加快畜牧水产业业建设。走“旅游农业、城市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和大鲵资源优势, 走发展节约型、低碳养殖的路子, 实施名牌战略, 打造“湘西黄牛”、“马头山羊”、“湘西黑猪”、“娃娃鱼”等优势品牌。把我县建设成武陵山区最大的“草食牲畜养殖大县”, 全国最大的“大鲵保护与繁殖基地”。
3.2 基本原则
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优化区域布局, 着力打造产业带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坚持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坚持企业带动,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坚持科技优先发展, 大力推广畜禽水产品优良品种及其养殖、加工先进适用技术;坚持低碳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努力促进生态平衡。
3.3 具体对策
3.3.1 夯实基地建设
抓好三大产业精品基地, 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多乡一品”的战略布局。一是打造草食动物养殖基地。以南滩草场为重点带动草场面积大的乡镇, 重点发展草食畜牧业, 做好湘西黄牛、马头羊保种和开发, 打造湘西黄牛、马头羊品牌, 建设省级湘西黄牛、马头山羊基地;二是打造大鲵驯养繁殖基地。重点建设好大鲵原生态、仿生态人工繁殖基地;三是打造瘦肉型牲猪养殖基地。着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瘦肉型牲猪养殖基地。
3.3.2 加大科技培训
继继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农村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继续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工程和国家“阳光工程”;加强同农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的联系, 引进新技术成果, 建立高科技示范园区, 推动畜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型发展。
3.3.3 实施项目带动
依托我县资源优势, 建立畜牧产业项目库, 并科学制定我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是争取草地开发与利用、旅游休闲食品加工、大鲵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项目, 以此带动各产业基地建设。
3.3.4 扶持龙头企业
一是实施“双扶”策略, 继续按照中央“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方针, 重点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水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二是打造拳头产品、优势品牌。强化特色, 突出绿色, 创优品牌, 全面建设桑植特色的畜禽水产品加工基地, 三是抓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紧扣市场, 供市场之所需, 产消费之所求;四是加强企业与基地与农民的有机桥连。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五是抓市场销售。利用品牌优势, 依托张家界旅游市场, 实行定单生产。
3.3.5 突出环境保护
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地位, 发展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把规模养殖与沼气建设结合起来, 形成猪 (牛羊) -沼-菜 (果、草) 的生物链条, 配套建立各项粪便污水处理系统, 如, 生物发酵处理、三级化粪池处理、生物发酵零排放等。达到“草绿牛羊壮、天蓝水更绿”的低碳养殖目标。
3.3.6 狠抓食品安全
一是实行畜禽生产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建立畜禽水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 把我县建成绿色、有机畜产品口创汇基地。
3.3.7 合理流转养殖用地
桑植县万亩以上集中成片的草原有16块, 对草地实行证权管理, 发放草地使用权证, 把养殖用地集约化。实行草场有偿承包、转让、租赁等措施, 开放草场的经营权、管理权。由承包者负责草原的保护与开发, 草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
3.3.8 抓政策激励
10.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篇十
文化产业课题调研组
近年来,淄博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转变,通过制定政策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资源重组、拓宽投资渠道等途径,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具有淄博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围绕市委确定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调研课题,7月10日至7月30日,按照市委办公厅统一安排,由团市委牵头,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社科联、市旅游局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调研组赴五区三县和市属部分单位,采取抽样调查、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考证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
1 值达到40.49亿元,占我市GDP比重为2.83%;200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5%,占我市GDP比重为3.02%。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文化产业开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文化产业单位3800余家,主要集中在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和广播影视行业,其中:具企事业单位性质文化单位149个,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00余家,印刷单位700余家、出版发行单位400余家,软件开发单位20余家,打字复印机构400余家,旅行社110家,重点旅游景区40处,星级旅游饭店33家,广播影视业16家。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8.45万人。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布局不断优化。一是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绿色城市”,同步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颁布实施了《2003-2010年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文化产业阶段性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了相关财税扶持政策,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保持了文化产业较快发展。二是建立目标决策、2 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对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了部门分工,明确责任,督促落实。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呈地域化、行业化态势。张店区积极发展书画艺术品业、古玩工艺和休闲文化娱乐业;淄川区以蒲松龄故居、聊斋园为核心,积极发展聊斋文化旅游业;博山区重视陶琉文化、孝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周村区积极开发古商城,再现“旱码头”繁华;临淄区以齐文化旅游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齐文化品牌,积极建设博物馆群;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积极发展民俗、生态等特色旅游;高新区发挥财税杠杆优势,支持发展图书报刊、出版印刷、影视创作产业。文化产业外围层、相关层发展步伐加快,所占比例不断攀升。
(二)拓宽渠道抓投入,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初步形成。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企业经营、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路子。一是靠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重点支持,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贴息贷款,作为专项资金扶持列入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在立项、资金、3 用地和拆迁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对非公益性文化项目,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激励作用,建立“政策引导、财政扶持、单位自我发展”的运转机制。如对艺术表演团体、体育场馆等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将预算资金分为正常经费和奖励经费,按演出(使用)场次和演出(门票)收入等指标实行考核奖励等等。二是靠市场化运作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臵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协办、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项目推介和文企联姻等市场化手段,多元化经营文化产业。我市成功组织了3次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落实合作项目400多个,累计合作金额超过4亿元,项目领域涉及影视制作、歌舞晚会、戏曲、书画展览、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艺术比赛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由原淄博市电影公司与淄博影院重组而成的淄博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2000万元于2005年底建成淄博全球通电影城,2006年电影票房达360万元,2007年预计票房达400万元,成为代表顶级电影文化的高标准影城。三是靠政府引导和社会自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鼓励社会多种经济成分成为文化业经营主体。淄博大型零售企业—淄博商厦集团公
4 司投资建设了“齐宝斋文化艺术广场”,在北京设立齐宝斋艺术研究院,全面进军文化产业。临淄闻韶街道张家社区投资700万元,维修改造了姜太公祠、姜太公广场等文化设施。四是靠招商引资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组织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形成壮大了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由北京天立禾盛文化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王渔洋》,在央视8套黄金时间播出。由张店区引进的北京荣宝斋,投资1.3亿元兴建面积3.6万平方米的荣宝斋大厦,成为我市文化艺术品市场流通经营的龙头。山东大顺集团与香港伟确公司共同投资1.5亿元,建设了齐都文化体育城。2004年,世纪天鸿书业进驻淄博,销售码洋现已达到7.5亿,占全国教辅书份额的近四分之一。
(三)突出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一是积极打造齐文化品牌。依托丰富的齐文化资源,进行齐文化研究开发,齐国历史博物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管仲纪念馆、姜太公祠、中国足球博物馆等相继建成,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齐文化博物馆群。临淄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的确认,成为带有突破性的世界级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二是积极打
5 造节庆文化品牌。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节庆、会展业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和良好发展机遇,组织举办了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齐文化旅游节、聊斋文化旅游节、旱码头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形成了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影响的节庆文化品牌。三是积极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不断开发地域文化资源,大力培植淄川聊斋文化、周村商埠文化、博山饮食文化、桓台渔洋文化及淄博陶琉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
(四)抓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一些突破。广播电视行业加强策划,淄博广电天网视讯有限公司对现有信息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和系统整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努力运作大品牌广告和地产、汽车类广告,不断开拓新的广告市场,2006年,广告创收超过1亿元。图书印刷出版业以山东天鸿书业和山东鸿杰印务为龙头,民营书业、印刷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了新突破。山东世纪天鸿书业获国家“出版物总发行权”和“全国出版物连锁经营权”,成为全国民营发行业的排头兵。山东鸿杰印务有限公司引进两条先进印刷生产线后,印务能力和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截止2006年底,全市拥有公开发
6 行的报纸6家,期刊10种,发行近30万份,所有报纸均改用彩色印刷;拥有各种印刷企业600余家,总产值20多亿元;出版物发行业户400余家,销售码洋近20亿元;软件零售业20余家,形成了“齐赛科技市场”、“中关村”两个集中销售市场,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打字复印业户400余家,光盘复制厂1家,网络出版2家,新闻出版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规模。三是以齐鲁美术馆、荣宝斋、开元文化市场、齐宝斋和天乐园为龙头的书画娱乐产业呈现出新亮点,形成了有影响的艺术品市场、书画创作经营市场和民间工艺品销售市场,画廊、装裱、收藏等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全方位参与了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通过集中展示我市文化产业成果,体现了齐国故都、聊斋故里、陶瓷名城、足球故乡的地域特色优势,塑造并打响了齐文化品牌。文博会期间,我市共签约招商项目22个,招商总额44亿元,占全省融资总额的20.3%。目前,50%的项目已经落实。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不够。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市上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有了一定认识,但有些区县、部门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7 还不全面、不系统,对当今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的趋势、文化因素在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把文化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对待,没有深刻研究和认识其内在发展规律,更没有上升到城市经营的高度来看待。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还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现象,改革的热情不高,进展不大。
(二)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配套完善和抓落实不够。一是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牵头负责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健全规范的领导机制和运行体制。只有组织机构健全,运行体制规范,才能制定政策,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就目前情况看,我市文化产业不断壮大、蓬勃发展的态势愈加明显,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接轨的要求日益紧迫,我市区位优势发挥、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更为迫切等等,都需要尽快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文化产业管理运行体制目前不够规范,如淄博剧院曾被列为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但由于现有单位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转制迟迟未能取得进展。特殊的体制制约,使得诸如淄博饭店等民营企业望而
8 却步,想投资却不敢涉足,形成一方面国有文化资产大量闲臵,另一方面大量民营资本找不到投资对象的尴尬局面。再如蒲松龄纪念馆与聊斋园的管理开发问题,也反映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不足。三是已经制定的部分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还停留在喊口号、以文件贯彻文件的层次上,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科学的工作体系,缺乏可操作性的落实措施。
(三)文化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资金问题,突出表现在文体产业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投资量小,对政府的依赖性大,投融资机制相对滞后,不能充分吸收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导致发展经费不足。一方面,造成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起点低、规模小、产出少,甚至经营负债;另一面,由于资金缺口,造成有些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项目处于零开发和浅层次开发状态,文化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由于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灵活,投融资体制陈旧,还不能充分吸纳社会各方资金,没有真正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的格局。
(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人才队伍整体素
9 质亟待提高。文化产业重在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被淘汰。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信息产业没有实现全面接轨和有效融合,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低,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普及读物、推介形式以及文化名人的纪念、博览场所和标志性建筑等方面,出现整合性差、互补性差、优势发挥错位等现象,有的还处于零开发阶段。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强大支持与参与。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激励和流动机制还不健全,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
(五)发展文化产业的高端策划需要进一步加强,龙头带动项目不多。近年来,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高端策划不够,仍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新兴文化产业,如影视传媒、软件开发、策划创意、动漫、信息资讯等在我市仍处于起步阶段或空白。目前,文化产业项目虽然不少,但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重点不突出,没有形成真正有实力、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不能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整体带动效应。
(六)文化市场需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10 离不开健康有序的市场。目前,我市文化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缺乏规范管理,无序竞争问题较为严重。必须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建立健全开放、统一的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监管和文化管理,认真解决文化市场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整体构想及对策建议 当前,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提高,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也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之一。我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完善体制,进一步理顺文化资源、市场、人才、产品和投融资等几大要素的关系,坚持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优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加强领导,优化环境,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1、建议成立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机构。可以参照省里的做法,成立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牵头抓好全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现在,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均设有文化体制改革和发
11 展办公室,临沂等市也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机构。由于文化产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目前看,我市非常有必要设立这样的机构,其职能可定位为宏观指导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计、分析与评估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档案,可按照行政许可法行使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2、健全和规范各类文化产业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同行企业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与内在要求,有利于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代替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干预,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突破部门与地区界限,把同行业企业联合起来,整合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臵。建议健全和规范各门类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在新型文化产业如动漫、会展、咨询等成立同业协会,加强产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和交流;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每年命名表彰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并进行重点扶持。
3、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政策推动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近期省将出台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参照
12 省里的政策,进一步优化梳理原有政策措施,制定更加适合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税务、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真心为文化产业业户保驾护航。
4、打造淄博文化城市名片,提高竞争软实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拍摄制作集淄博历史、文化、风光、旅游、风俗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于一体的城市宣传片,突出淄博的文化特色,通过电视专题、报纸广告、互联网等进行广泛宣传。以组织举办齐文化、聊斋文化、旱码头和饮食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宣传推介淄博,扩大淄博的影响。同时,争取中央和省级媒体支持,深入宣传推介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提升淄博的知名度。二是建议借鉴深圳市的经验,聘请文化名人作为我市文化研究开发顾问或文化形象代言人,以提高文化研究开发的水平和档次。三是集中力量改造和新建特色鲜明、与城市特点和生态环境相融合的文化设施,在中心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四是高度重视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围绕厚重的齐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大力进行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歌曲等文学艺术精品的创作,实施和完善精品的申报、立
13 项、备案和动态管理制度,做到储备一批、立项一批、生产一批,并不断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当前,要重点抓好大型乐舞诗《齐风韶韵》的整体编排、包装和宣传推销。
5、组织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和淄博文化艺术节。借助中国陶瓷科技城这一大型平台,适时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产业博览会和淄博文化艺术节,集中宣传推介淄博文化资源和形象,提升淄博城市形象,充分展现我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及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为大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构建平台,加速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
(二)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扶持一批文化产业龙头项目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能有效地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品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形成合力,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升级。因此,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应该放在论证建设几个大的产业项目上,在土地征用、税收、金融投资、审批手续和市场运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快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产业带和企业集团。
1、论证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能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化资源共享,14 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议在充分调查论证基础上,采取新建、其他建筑物改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一是以齐国故都临淄为中心,建设齐文化旅游园区;二是以淄川蒲松龄故居、聊斋园为中心,建设聊斋文化旅游园区;三是以荣宝斋、开元文化市场、齐宝斋、东方艺术会馆为中心,完善书画古玩交易、旅游商品市场园区;四是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以天乐园、齐王府、“璀璨中华文化影视园”(待建工程)为中心的文化娱乐园区建设,规范娱乐园区管理,提升服务档次;五是以博山陶瓷商贸城为中心,建设陶瓷琉璃及工艺美术品文化产业园区;六是以周村大街为中心,建设古玩商贸、旅游商品一条街;七是以淄博中国陶瓷科技城为中心,建设陶瓷贸易园区,努力推进我市会展经济发展;八是进一步优化全市新闻出版产业,培植以世纪天鸿、鸿杰印务等为中心的淄博市出版印刷工业园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2、做强一批文化品牌。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产业品牌。在巩固发展好现有的节庆文化品牌和地域文化品牌的同时,以齐文化为重点,精心培育“世界足球运动起源地”、“东周殉马”、齐长城等历史文化品牌;以陶琉为代表,精心培育工艺美术品牌;以北方溶洞为代表,精心培育自
15 然生态旅游文化品牌。
3、壮大一批文化产业企业集团。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支持淄博日报社、淄博广播电视总台(局)等通过整合行业资源,采取共同投资、相互参股,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滚动发展,形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大型产业集团带动,优化资源配臵,形成我市文化产业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
(三)畅通渠道,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投资渠道的多元化、社会化,能最大限度地吸纳资金注入,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1、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经营环境。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文化活动普及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6
2、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采用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和出让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开发经营文化产业;聚集社会各界力量,吸纳社会各方资金,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3、加强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及创新能力,促进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注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前沿性,并及时利用传统产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将之转化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力。按照“文化创新优先”的原则,确定文化产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列出文化创新科技攻关项目,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与高科技技术成果的结合。
4、适时设立淄博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重点文化项目扶持、文化产业宣传、专业人才培养、表彰激励等。今年7月,常州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软件、动漫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外包,建立常州软件园,每年安排软件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动漫专项资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企业优秀动漫原创作品生产和服务外包以及公共平
17 台、研发中心、培训机构建设等。最近,省里已初步确定设立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用来扶持文化产业项目。我们也可参照省里和其他省市的做法,设立基金,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捐赠,吸收社会资金,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扶持示范性文化产业项目。在这方面,可依照工业经济领域的奖励措施、办法,对重点文艺作品,如“五个一”、省市精品工程等文化成果进行重点奖励。
(四)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能更好地转化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1、进行高端策划和创意,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邀请高层次策划机构和专家学者,突出特色地域文化,制定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策划和创意方案,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可借鉴北京“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和深圳构建“创意设计之都”的发展理念,依托我市人才、区位及资源优势,建设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2、突出重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出版、包装装潢和印刷业。目前,我市出版发行、包装装潢和印刷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达60%。下一步要发展壮大
18 一批以天鸿书业、鸿杰印务、山东齐旺达为龙头的支柱企业。建议建设淄博市出版印刷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淄博现代物流印刷基地,逐步建成鲁中出版物批发和零售交易中心,拉动全市造纸、出版、印刷、邮政、运输、发行、信息、物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以荣宝斋为龙头,大力发展古玩、书画、工艺品交易等文化艺术服务业。近年来,我市古玩、书画、工艺品交易一直呈上升趋势,交易额逐年扩大,已经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古玩、书画、工艺品交易市场。建议借鉴北京潘家园古玩旧货市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淄博古玩旧货市场,把经营民间旧货、文物书画、工艺品、收藏品、装饰品的业主集中起来联合经营,形成规模效应。三是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研发高附加值的文化艺术产品。如我市陶琉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全国享有盛名,是陶瓷之乡、琉璃名城,仅博山、淄川就有400多家陶琉生产经营企业。建议学习国际上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商品开发的有益经验,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设计、开发、销售陶瓷琉璃、仿古蹴鞠、淄砚、鼻烟壶内画、刻瓷、周村丝绸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同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核心,推动五音戏、聊斋俚曲、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等相关文化资源的开发
19 利用,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和产业的开发。
3、抓住亮点,大力扶持发展信息咨询、创意策划、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动漫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成立于2004年的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临淄区)---卓创资讯(chem99.com),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网络资讯服务机构,在全国石化咨询行业中列山东第一,国内前五。经过3年的发展,公司规模迅速膨胀,资讯平台由1个发展为13个,网站在全球点击率名列国内同行网站之首。服务形式由网站成立之初的单一网上信息浏览服务,发展到以网上信息浏览和手机短信为主,以VIP定制、市场调研、研究报告、会议会展、软件开发、网络广告等为辅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大型网络资讯机构,网站的日均流量近70万次,拥有在线用户近50万家。以卓创资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在我市方兴未艾,目前,全市有此类公司近10家,规模和竞争力列全国同行之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成为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建议充分发挥我市文化资源优势,借助网络资讯平台,开发一批动漫产品,积极与全国知名动漫制作公司联合,开发以齐文化为背景的动画、网络游戏等,同时,举行全国性的齐文化经典故事动漫及flash创作大赛,通过这些措
20 施,吸引非公有资本投资,将传统文化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形成我市标志性的新兴文化产业亮点。
(五)强化管理,完善文化市场建设。文化资源的优化配臵,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健康有序的市场。
1、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产业的重组改造。
2、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构建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定期发布相关政策导向信息、市场信息,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提供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采取高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对依法经营、管理规范的文化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和激励,对各类非法经营活动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处罚,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加大各类文化产品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市场升级,为文化产品交易提供良好环境。
4、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稽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廉政建设,教育文化市场管理、稽查人员树立管理就是服
21 务的思想,把服务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到管理的各个方面,逐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文化市场管理、稽查队伍。
团市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社联、市广电局、市旅游局、市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联合调研。
11.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一、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
几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农业产业化做精、做大、做强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大了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领导力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全市农业产业化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生产基地逐步扩大。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铁岭的实际出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人新我廉、人廉我转、人转我快”的要求,调准、调优、调高、调特了我市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规划建设了以玉米、蔬菜、肉牛、奶牛、生猪、肉鸡、花生、马铃薯、花卉苗木、梅花鹿、中药材、蚕茧、林木、榛子、林蛙等重点产业为主的生产基地。全市已建以乡域为单位的农业产业化基地140个,其中100亩以上的种植小区129个,500亩以上的小区31个。蔬菜产业开发带初具规模,形成了南起铁岭县新台子镇北至昌图县毛家店镇29个乡镇的蔬菜保护地,其中千亩以上专业小区达到40个,涌现出凡河蔬菜、三家子草莓、付家花生、大洼土豆、靠山花卉等一批特色专业乡镇。畜牧业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全市养猪超3万头专业乡镇58个、养牛超万头专业乡镇68个,养肉鸡超100万只的乡镇14个。第二、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实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总数达30.1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7%;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链条内获得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总量以达245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3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已达20%。第三、龙头企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到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25家,比上年增加51家,固定资产总额达2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7.4亿元,实现利税4.1亿元,从业人员达3.26万人。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达28,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0家。2005年全市新上固定资产超2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相当于“十五”前四年新上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的总和。第四、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新进展。目前,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已注册275个。获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34个、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55个。“北绿”牌商标获得了全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我市无全国驰名商标的空白。“铁岭榛子”获得国家原产地认定。“大成鲜鸡”、“嬴德”肉禽、“郁青”种子、“豆中宝”调味品、“文选”葡萄、“帽山”鲜奶等一批产品已经形成了名牌效应,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虽然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地区的领导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高,领导不力,存在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对地方财政贡献率低的偏见。二是产业化率不高,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大型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链条短,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小,附加值不高,没有实现精加工和多次增值。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对县、乡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大意义的认识。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市传统农业地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面对新形势,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但现在的关键问题仍然是认识问题,特别是县、乡级主要领导的认识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县、乡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最有效途径,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最佳切入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现实选择。通过教育,进一步解决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中存在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只富民富企,对财政贡献率低的错误认识。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兴一业,富一方百姓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通过教育和引导解决一些乡村干部思想落后,只当官不作为,作风漂浮的问题,激发他们抓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农业产业化的速度和深度上实现新跨越,才能横下一条心,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才能解决农业比重占全市经济总量30%,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三分之二的农业大市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大问题。
(二)强化领导,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因地制宜,科
学规划,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正确导向。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提出配套措施。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选准切入点。规划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把做强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规划的灵魂。第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人才政策,吸引和鼓励有才能、有志向的专家、能人到农业产业化战场上建功立业。第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项中心工作,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要建立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工作落实问责制,切实加强考核,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对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贡献大的要破格提拔重用;对于不作为、乱作为和搞政绩工程,损害群众利益的要追究其责任,直至调离原工作岗位或就地免职。第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建设。要把提升服务水平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创造优良环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一切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要转移视角,多关注基层,多支持企业,真正为基层、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象昌图县八面城镇、开原市业民镇党委和政府那样,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摆到党和政府重要日程,常抓不懈,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从实际出发,坚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起抓。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起抓。一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准能代表本地特点的项目,采取“反弹琵琶”的方式上龙头企业,同时按照品种和质量要求建设与龙头企业相匹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采取定单形式实现生产加工的有机结合。随着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生产基地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和延伸,进而带动一定区域范围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链条。在建设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是承担组织、协调、服务职能,特别是生产初期政府必须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解决企业和农户自己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问题,必须象扶持不会走路的孩子一样帮助其学会走路,同时还要清除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正常运转后,政府应侧重搞好协调和服务,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使其得以健康发展。在抓农业产业化工作,切不可只单一的抓基地或龙头企业,必须两手抓,不可顾此失彼。如果只抓龙头企业建设,不抓基地建设就会使企业陷入无原料资源、不能达产的地境。必须把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必须把农产品生产作为产业化建设的第一车间,否则就将使农业产业化建设变成无米之炊。
抓龙头企业群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要坚持“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根据产业布局,在现有的龙头企业中筛选出一批有发展前途的“大(大规模)、高(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外(外向型)、强(强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扶持的重点,促其加快发展。同时再通过招商引资有选择的新上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使那些尚未得到加工的农产品品种得到加工,使已经初加工的产品再进行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市范围内形成一个多种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集群,整体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向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的方向发展。
抓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基础和致富一方百姓的前提。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设一批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种、养基地,以满足龙头企业所需原料需求。要依靠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尽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县多业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一是引导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走“企业+基地公司+农户”的路子。二是加快畜牧小区建设,培育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养殖大户。在抓基地建设上要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要从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制定生产技术流程入手,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不断适应市场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我市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四)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求的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和龙头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农民素质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想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做好培训工作。一是市、县级两级党校要充分利用党校教育资源,常年开办乡村干部进修班,进行认真培训,重点传授市场经济理论、政策法规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同时采取走出去参观、调研的办法,学习过去与我市经济基础相类似,通过近几年努力现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好经验和做法,激发乡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二是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仍然采取“家族式”管理办法管理企业的厂长(经理)到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的企业参观学习,或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请他们现身说法,使我市的企业家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各级涉农部门和科研单位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定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传授科学技术。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发放制
【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调研报告10-17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07-12
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09-15
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的调研报告06-09
关于江西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07-25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09-14
关于如何增强农村团支部的活力的调研07-21
关于清丰县农村青年教师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09-08
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06-10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