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2024-07-05

书籍封面设计教案(共11篇)

1.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篇一

封面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假如书籍装帧犹如一组建筑,那么书籍封面无疑是这些建筑的外观。不管是西方哥特式的教堂,还是中国古典式的皇宫寺院,建筑外观都能体现出建筑的精神。而封面也是如此,集中地体现了书籍的主题精神.它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个重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1.文字

封面上简练的文字.主要是书名(包括丛书名、副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这些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丰富画面.可重复书名、加上拼音或外文书名.或目录和适量的广告语。有时为了画面的需要.在封面上也可以不安排作者名或出版社名.让它们出现在书脊和扉页上.

2.图形

封面上的图形,包括了摄影、插图和图案.有写实的、有抽象的、还有写意的。

3,封面的色彩设计:

封面的色彩处理是设计是重要一关。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在对比中求统一协调,以间色互相配置为宜,使对比色统一于协调之中。

色彩配置上除了协调外,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对比。

扉页

在书籍封面和前言的之间设有扉页。扉页包括空白页、像页、正扉页、版权页、赠献题词或感谢页、空白页等。太多的扉页显得喧宾夺主.因此它的数量不能机械地规定.必须根据书的特点和装帧的需要而定。

正扉页上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和简练的图案。由于人们的阅读习惯。正扉页的方向总是和封面一致的。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扉页,就犹如白玉之瑕,减弱了其收藏价值。爱书之人,对一本好书将会倍加珍惜,往往喜欢在书中写些感受或者缄言之类的警句,若此时书中缺少扉页,该是多少的遗憾。

目录

目录是全书内容的纲领.它显示出结构层 次的先后。设计要求条理清楚.能够有助于迅 速了解全书的层次内容。

版权页

版权页是后台角色.包括了书名。作者、编者、评者的姓名;出版者、发行者和印刷者的名 称及地点;书刊出版营业许可证的号码;开本、印张和字数;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和印数;统 一书号和定价等等。

环衬

无论打开正反面封面.总有一张连接封面和内页的版面.叫做环衬.目的在于封面和内心的牢固不脱离。精装书的环衬设计也很讲 究.采用抽象的肌理效果、插图、图案.也有用照片表现.其风格内容与书装整体保持一致。

2.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篇二

之所以强调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是因为封面色彩给读者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力是来自第一时间的震撼, 读者的眼球先是被色彩抓住了, 而后才关注版式和图形等因素。从人类文明开始, 色彩就成为沟通的一种语言, 人们用色彩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在书籍设计师手中, 色彩的作用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封面设计的色彩是体现书籍主题、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激发读者审美联想的重要因素。封面艺术的情感不能只靠形象来体现, 还要有色彩的协奏, 才能组成一曲优美的旋律。所以, 研究与探讨封面色彩的目的, 就是要使其与立意、构图协调一致地去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我国现存宋代经卷中便有相当精美的彩色木版插画, 明代以后, 水印技术和金属制版工艺日臻完善, 书籍的色彩也愈见丰富, 但传统印刷毕竟是专版专色, 制版的繁琐对设计限制很大。从经济角度考虑, 封面应用色彩一般不超过四种, 色彩过渡和网点疏密变化的效果也难以表现, 加上人工调配的油墨还原性差, 设计师即使有微妙的处理也无法体现。所以20世纪70年代以前, 设计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图形的绘制和编排上, 应用色彩一般较单纯, 书籍封面朴素而典雅。随着科技发展, 四色胶印在印刷业中占了主导地位, 电脑分色让印刷品的精度和层次可以满足设计师的任何要求, 书籍封面的色彩变得十分丰富。

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不仅仅依靠设计师对色彩的喜好, 还受著作本身其他因素的约束和限制。封面设计是装饰性的艺术, 决定了其色彩的装饰性。例如表现青春活力的书籍不能用单调的黑白色系, 只有用活力的色彩才可以表达活力的内容。

中外书籍设计大师对封面色彩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他们为了让色彩直观反映作品的风格, 特别注重如何依据著作内容把握好色调。封面设计的用色在注重了色彩装饰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书籍开本的局限性, 最忌将色彩盲目堆砌。另外, 封面色彩的选用必须根据书的内容来考虑。

书籍封面色彩设计要依循以下规律和原则。

1.色彩对象的符合性

封面的色彩必须符合书籍的特性, “随类赋彩”是封面色彩艺术的基本规律。封面色彩具有从属性质, 它受书籍内容的制约, 还受到立意、构图、形象等形式因素的制约。一般的讲, 历史文献和经典论著色彩宜庄重而不呆板, 多用深而灰的色调, 理性强的偏冷色, 文艺类的偏暖色;小说的色彩要含蓄而不晦涩, 内容博广宏大的小说和诗歌多用暖的深色调, 忧伤带着悲剧色彩的作品多用冷的深色调;抒情性的散文、小品、诗集多用偏冷的浅色调;温馨的女性文学作品多用浅的暖色调;少儿图书的色彩要活泼而不轻佻, 多用暖而鲜艳的色调;青年图书的色彩则要明快而不飘浮;生活工具书多用暖而偏灰的色调;教材科技书多用灰色调……当然, 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另外, 了解读者群的色彩喜恶是设计师必须调查和掌握的讯息。文化差异可能会使色彩产生非预期的反应, 同样的黄色, 在中国是皇权与尊贵的象征, 而在西方有些国家却是百般禁忌的。同时, 不同地区与不同年龄层对颜色的反应亦会有所不同。

2.色彩运用的装饰性

封面设计的色彩主要是装饰性的, 而不是绘画性的, 所以要注重色彩色相和色值的对比及整体色彩的调和。既讲浓、艳、重, 也讲淡、雅、轻。利用颜色的相互作用创造出的色彩格调高雅, 就能使人心旷神怡。装饰性的色彩特征是简炼、概括、含蓄、夸张。它既不是自然的再现, 也不是随意的涂抹。而是通过色彩的个性变化, 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结构形态, 给读者以视觉上的层次美感。一般来说, 书籍开本越小, 控制色调越简单。常用的方法有调整色面积和使用同类色。色面积指同一色彩在画面中占有的总区域;同类色指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有相似之处的不同颜色。当设计追求主次分明, 富有节奏感时, 就应拉开封面上的各色面积, 一旦固定了占据面积最大的色彩, 色调就基本控制住了。当各色面积拉不开时, 如果色彩差别大, 容易色调不稳而显得突兀, 此时可选用同类色。当封面主要是同类色时, 色调很容易和谐。但画面色彩过于统一时, 主题又很难突出, 如果全用灰调甚至会显得晦暗, 在此情形下就要“求同存异”。选用同类色时, 只要把握住三要素中某一条即可。比如:色相相近的几种色彩, 相互间的明度与纯度要拉开;而纯度相近的, 色相、明度又要有差距。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把握色调, 又容易产生丰富的层次感。

3.色彩表现的简约性

现代生活非常讲究高效率、高速度、快节奏, 这不能不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变化。就建筑而言, 过去那种繁彩镂金的建筑形式已被经济、实用、简约、明快的现代建筑所代替。充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商标广告设汁, 有些色彩繁琐得令人眼花缭乱, 信息传递速度受到直接影响。而精湛的商标广告色彩总是使人一目了然, 加快了信息传递的节奏。所以, 用于封面设计的色彩一般不宜过多, 以免造成混乱。

4.色彩的心理象征性

(1) 象征联想性。

成功的色彩选用会让人产生心理联想, 适当利用象征意义来打造理想的色彩是封面色彩设计手法上的一绝。就色相来说, 红色象征着炽热的激情, 也让人联想到玫瑰, 联想到喜庆;黄色象征着明亮和光辉;蓝色象征着天空和海洋;绿色象征着春天, 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舒适与希望;橙色代表了欢快、甜美、收获;白色则让人联想到纯洁、干净、简洁;而紫色又象征着女性化、高雅和浪漫……总之, 每种色彩都有着丰富的感情和含义, 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灵感受。 有时候色彩的象征意义跟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关。例如, 天空与太阳的颜色所产生的联想举世皆然。但大部分的色彩意义都跟民族文化有关, 例如:政治、宗教、神话或社会结构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若是设计的书籍是针对国外地区, 那么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同一颜色在不同文化领域内可能会有南辕北辙的效果。

(2) 抽象概括性。

抽象性是色彩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高更说:“色彩应当是思想的结果, 而不是观察的结果。”抽象性表明了色彩语言的概括能力, 如用色彩和形态同时表达“水”这一概念, 形态语言往往具有各种不确定性, 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静态的湖水或动态的江河瀑布;而色彩抽象出的则是“水”这一统括概念下意义的派生, 水是流动的、清澈的、充满能源和动力的。总之, 抽象形式的色彩语言表现空间是广阔、深远的, 并且驱使人们去联想、去理解、去补充、去体会, 从而使有限的艺术语言包含在无限广阔的艺术世界中, 使之更加富于美学价值的意蕴。

尽管以上几点是前人的经验硕果, 但今天的书籍设计师在用色的选择上已经不只停留在既定规律阶段了, 他们尝试更个性化的用色方式, 用直观、醒目和与众不同的色彩语言带给读者新的心灵震撼和强有力的视觉吸引力, 给书籍色彩的表达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也赋予了丰富的情感。 总之, 封面设计的色彩在特定的条件下, 要求设计师只能在一个固定空间里作颜色的选择, 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形色统一”。在这方面, 中国的设计师有着先天条件的优越性, 因为他们作品的孕育与诞生来自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 也来自于整个华夏民族对“书卷味”的理解与尊重。因此,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会越来越蓬勃地发展下去, 它明天的辉煌是可以预见的!

摘要:“色彩”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书籍封面的设计者只有把握色彩对象的符合性、色彩运用的装饰性、色彩表现的简约性、色彩的心理象征性进行创新, 才能使书籍封面色彩设计展现出更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色彩,色调,色彩装饰性,色彩象征性

参考文献

[1]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0.

[2]毛德宝.专业设计[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7.

[3]王红卫, 何沙.字体.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7.

[4][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3.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篇三

关键词:传统书籍;当代书籍;书籍设计;书籍形制

0 引言

书籍发展和文化、文字、语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传播技术科学、保存文明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建设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书籍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书籍的功能性、审美性越来越重视。当代书籍设计多以西方设计元素为主,虽然西方设计理念给当代图书设计带来了新活力,但中国当代图书设计不应完全照搬全抄,应有属于自己的意蕴美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现中国文化,在设计中应积极融入传统书籍形制元素。

1 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形式,是一种包括艺术思想、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设计行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位置,体现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工艺水平高度,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扉页、正文、注释、目录、版权页、插图、版式、封面等众多方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书籍设计思维和形式会存在较大差异,作品会散发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和文化魅力。[1]书籍设计要素中,文字、色彩、图形设计最为重要,科学设计才能有效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书籍设计中,任何设计元素的运用与变动都可能对书籍的形式美感及审美特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视觉元素的运用上,这一影响最为明显。书籍设计要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体现艺术性和空间感。当代书籍设计中运用和传承传统书籍形制元素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内在精神需求,促进文化传承,更能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审美心理,使图书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体现文化魅力。

2 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特点

书籍是文字信息、精神思想的承载物,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书籍形制是承载信息的书籍在流通时的外部形式。中国传统书籍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人智慧的象征。唐代之前的中国传统书籍以卷轴装为主,但随着文化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增多,卷轴装书籍的弊端暴露出来,不再适应文化发展,传统书籍逐渐走向经折装。[2]明代书籍版面、版式设计上与唐宋时期有明显区别,粗放洒脱尽显。而清代书籍设计精细富丽,对艺术性更讲究,尤其是线装锁眼设计上更加严格。中国传统书籍形制大多简约、古朴、静雅,版面错落有致,崇尚雅、洁,讲求书卷气和文化气息,体现着民族性,与西方图书设计有很大不同,排版形式注重思想传达,显示着中国人的审美特性与阅读习惯,没有过多花哨设计,平面感较强。这些传统书籍形制元素非常值得在中国当代图书设计中运用。

3 中国传统书籍形制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图书设计以中国传统书籍形制为美,更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继承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更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了弘扬,使文化价值在不同时代得到了体现。当代书籍设计应学习中国传统书籍形制中的美学理念与文化内容,将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中国书籍设计风格,体现中国文化魅力。下面,笔者通过几点来分析中国传统书籍形制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3.1 封面视觉要素的应用

封面印有出版者名称、书名、作者或编者信息,起美化与保护书籍的作用。读者首先看到的就是封面,某种意义上来说,封面是书籍的形象,是书籍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图书销量有直接影响。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不好的封面会影响书籍零售量百分之五十以上。一个好的封面可感动读者,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顺利表达出作品意蕴。因此,图书设计中,封面设计非常重要。将中国传统书籍设计元素融入封面设计中,能传达出一种传统美感,引起人们心理与思维上的变化。中国传统书籍封面对文字的运用非常重视。因此,现代图书封面设计中完全可采用文字图形化设计手法,将文字与图形联系起来,在笔画之外添加图形,使笔画与图形相接,传达一种新的文化意境,营造独特的视觉造型,更好地展现文化信息,使书籍内在与外在协调统一,展现一种抽象形态的艺术美感。例如,书籍《意匠文字》封面设计便是通过文体与图形的结合,将笔画与龙凤结合,以触发读者想象,引发作品神韵,展现汉字的艺术魅力。当代书籍封面设计应多运用这种传统图书封面视觉要素,注重语言含蓄表达,呈现一种别样的艺术风格,形成特征画面,使文化与书籍联系得更紧密。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若想设计出更贴切的封面,必须要对书籍内容有一定了解,正确把握书籍的内容精髓和文化内涵,注重设计的协调性,恰当选择视觉元素。这样的封面才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书籍内容。此外,设计重点设定上,要结合书籍属性,不同性质的书籍应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例如,《山静居画论》封面设计中,就充分对书籍属性进行了考虑,采用不同于纯文字书籍的设计思维,将传统现状文化融入封面设计中,更融入了中国画的视觉元素,使中国画追求意境的特点得到了展现。

3.2 传统纹样的设计应用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传统书籍形制元素在当代书籍设计中有重要意义。而纹样是传统书籍形制的重要元素,对书籍整体的视觉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设计者应根据书籍内容、书籍属性、目标读者心理,将这些传统纹样运用到当代书籍纹样设计中。传统书籍纹样形式看似随意简单,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纹样多经过精心细致的设计,非常注重意境的表达,不论颜色把握还是形态传达上,都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很多书籍都在采用这种设计思维,把传统纹样融入现代书籍中。例如,书籍《十二生肖》的纹样设计,将剪纸艺术与封面图形进行了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不仅美化了书籍外观,也体现了书籍的民俗特点,强化了书籍属性,使书籍特点更明显。此外,《中国书籍简史》设计采用了传统鱼尾纹样,色彩上则运用了黄色,使书籍的历史感大大增强,书籍意境得到了体现。读者在看到这种古典设计后,对于书籍的属性印象会更深刻,会产生更大的购买欲望。

4 结语

书籍是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相关信息的物质载体,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人们对知识越来越渴望,书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书籍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书籍形制元素在当代书籍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心理需求,更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当代书籍设计中,应积极运用传统书籍形制元素,营造出独特的中国特殊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朱春玲.中国传统书籍形态回归重构视野下的现代书籍形态创意设计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

4.书籍封面设计 篇四

书籍封面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意义,培养综合知识、统筹安排能力。

教学重点:各种书籍的不同特色。

教学难点:书籍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学过程:

课时:2 课时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4分钟)

1、复习有关的构图知识及形式美的知识。

2、提问有关美术字方面的知识。承上启上,并系统综合运用知识。

三、讲授新课:(8分钟)

(一)知识结构:

1、五种书籍的特点。

2、设计构思的方法和步骤。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30分钟)

(一)提出作业要求:

1、完成一幅封面设计。

2、主题突出,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3、纹样概括,文字与内容相结合。

(二)辅导要点:

1、反馈讲课信息,掌握普遍状况。

2、发现个性特征,及时给予辅导。

3、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使学生知识转化成能力。

五、课堂小结:(6分钟)

讲评总结设计稿,取长补短。

1、自评、(知识、内容、审美感受)

2、互评。

3、教师讲评、补充不足、重点引路。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物质和知识上的准备。(1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2分钟)

复习有关色彩三要素方面的知识。(5分钟)

三、讲授新课:知识结构:

1、七种不同色彩的心理特点:

5.书籍设计常识 篇五

页面的术语

一张有2个PG,在印刷的前要弄清楚是单面印刷,还是双面印刷;单页还是成册的书刊。页面的每个细节都有不同的术语。

出血位

印刷成品边缘全白色无图文,叫不出血。成品位就是裁切位。

如边缘有图文,叫出血。出血印刷图像裁功时,裁刀难以准确把握成品的尺寸,易产生错位,或切进成品的画面,或切不到位,使成品露白。一般出血的印刷成品图文,应向外延伸3mm,便于后道制作。页面组版与装订

印刷是一项前后关联的工作,从一开始设计组版,就要考虑印刷后期的模切、折页、装订。如是单一折页,设计时封面和封底纸样放好位置后,安排页码。骑马订装订,要考虑页面数。由于骑马订,每一订页由正反4PG组成,所以,设计组版时,版式面的PG数,一定要能被4除尽。如果是胶装书(线胶装或无线胶装),印刷组版时要考虑到装订的折页方式。折页

一张4开或6开或更小的一个单页,经过多种折法,形成的一个小册子。为了便于翻看,设计师和用户根据画面需要特意选定用折页机折页。折页后有内外之分,在制作图文时,内页的宽度要略小于外页。否则会影响后道折页,或造成折在内页的画面被裁切。这类产品的折页方法大致有:风琴折、卷心折、双对折等。计算书脊位

有线胶装和无线胶装在计算书脊位时,计算方式为:纸厚度×PG数÷2,然后在所得数的后面加工能加0.5mm-1mm的厚度。增加厚度是因为印刷工艺过程中油墨、喷粉及书脊背上的胶水,会增加书脊的厚度。

通常用单位面积克重作纸的定量,如1米×1米的纸,其重量为120克,那么该纸即为120克纸,而我们实际测量时会使用简便的量具:千分卡。纸张设定

现有的纸张尺寸,有正度和大度之分。

正度的全开纸为780×1080mm,裁成16张195×290mm的纸,统称为正度16K。

大度的全开纸为880×1190mm,裁成16张220×297mm的纸,称为大度16K(由于纸张有毛边需要裁切,加上印刷工艺的需要,实际正度16K是195×290mm,大度16K是210×285mm)。

如果设计师需要特殊尺寸制作画面,先选定是对开机还是4开机印刷,然后选定纸张的幅面及开版数,因为要考虑印刷的成本,所以,尽可能在整数的开版里做完设计的内容。

开版一般以开纸的大小来确定,如版面用8K(420×285mm)尺寸印制的画册,那么,该画册为8K画册。

不同的纸张个性

印刷成品中,大多数是利用纸张完成的。纸张不同的质感,可以表现不同的成品效果。

常用的品种有:

双面铜版纸,经涂布处理,印刷适应性良好,适用图片画册、海报等品质鲜亮的作品;

哑粉纸,经粉面涂布处理,适用古画、国画等雅致柔和的作品;

双胶纸也称书写纸,未经涂布,易吸墨,表面肌理粗糙,适用于信封、信笺、杂志内页;

白卡和灰卡,质地比较硬,板材厚,适合制作各类包装盒和吊卡。

另外还有特种纸,表面经各种纹压处理,质感线条高贵,品种繁多,不一一表述。慎用哑粉纸

哑粉纸有着细腻哑光的特点,很受众多设计师的青睐。但由于其表面纹理较疏松,大面积深色印刷时,墨色易脱落且难以干透,还会造成相邻浅色页面的污染。所以在设计应用时,应了解其个性,合理选用。双胶纸色彩饱和度

双胶纸是一种没有涂布的纸,油墨易被松散的结构吸收,色彩难以饱和。设计师在选用时要充分考虑,如想利用双胶纸粗犷的肌理,形成一定画面的效果,又不想丢失鲜艳光亮的画面,可以在电分分色时,做一定程度的色彩夸张。纸张的咬口位

无论是对开、4开或8开机印刷,在输送纸时有一边是咬口。

咬口是纸在承印过程中首先被传送进机器的一边,也是印版碰不到的部位。咬口尺寸一般留有8-10mm宽度,是印刷油墨无法印到的位置,在设计版面或拼版时,不能有画面内容。油墨类型

印刷油墨可分为三类:溶剂油墨、水基油墨和UV紫外线干燥油墨。

溶剂油墨:它的连结料是一种由树脂添加剂和溶剂组成的混合剂。溶剂连接料中又分渗透型、氧化聚合型和挥发型三种。水基油墨:它的主要成分是色剂、水基连结料、辅助溶济、消泡剂、防沫剂。它可分为水溶性、碱溶性和扩散性。

UV紫外线干燥油墨:它不含溶剂,由颜料、感光树脂、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及助剂组成。它只有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才会固化,靠化学聚合作用瞬间“固化”。按印刷方式可分为:胶印油墨、凹印油墨、凸印油墨和丝印油墨等。

按用途可分为:书刊印刷油墨、印铁油墨、塑料印刷油墨、包装纸张印刷油墨和织物印刷油墨等。

按产品特性可分为:快固油墨、亮光油墨、荧光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和光变油墨等。

按颜色可分为:四色油墨和专色油墨。

图像处理

制作印刷菲林的图片原稿可分为反转片、负片、印刷品、数码摄影。

另有绘画原作和实物原稿,但现在一般情况下均不采用。现有的印刷是CMYK(青、品红、黄、黑)分色印刷,普通扫描由于图像色彩调控原理与印刷原理存在差异,所以在色彩处理上要特别用心,否则易产生色差。而滚筒式电子分色机扫描,因为其原理与印刷一致,则不易造成太多的偏差,纠正也相对容易。印刷品作原稿时,由于本身带有网纹,复制时容易出现龟纹和撞网,切不要等比例扫描,最好避开错网、缩小或方大5%以上,扫描后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去网调整。

使用数码摄影作品时,虽然较方便,但是暗部较深的作品,容易产生死网,也就是单色,请在使用时,准确掌握曝光量。

扫描原稿、反转片、负片时,宁大勿小,如10M大小的成品,可在10-20M量内进行。

负片冲洗成品,不宜用布纹纸,可造择光面纸。彩屏的校色

图片制作时,由于扫描(电分分色或平面扫描)的中间环节传递,会造成图像色彩的损失、差异。应在出菲林做“软打样”,即利用屏幕校色。校色前,将显屏校准。校准方法如下:

一、确保工作环境光源正常,显示器处于稳定的状态;

二、在原软件的支持下,使用本机出菲林的打样稿图片;

三、关闭桌面图案,将屏幕设为中性灰色。反白字体

在大墨色印刷中,许多设计师颇爱反白字。由于印刷工艺的局限,多色叠加后,油墨在压力下出现扩张,那些小于7磅的一条和文字容易断裂模糊。建议少用、慎用反白字,多用实体印刷字。底色不匀的反白字也会造成阅读困难。如何提高黑色浓度

印刷大墨位黑色,四色容易偏色,单纯的黑又容易发灰,印不深。在实地100%黑色中加30%-40%网线的青色,可以提高黑色浓度。避免鬼影

鬼影是指成品中同一色块有不同的暗调图影。造成鬼影的最初原因往往是拼版不当。把不在一个色相里的图像,拼在一张版面上,由于不同的色相,要求不一样,校准某一块图像色相,就会破坏同一版面上相仿的另一块图像的色相。特别是在横竖交叉拼版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CMYK的网点密度在50%-70%时,印刷调整不到位,还容易出现类似鬼影的墨杠。跨页 跨页图片

版面应当合在一起出菲林。由于图片的细节很多,分开出片,易产生色差。为了保证后道装订时,两个PG图版衔接的准确,跨图的版面要合在一起出菲林。跨页文字

在跨页上安排文字是很危险的,因为,文字的组合是不能稍有错位的,虽然你设计时考虑得很精确,但是印刷和后期制作中(骑马订、线胶装和无线胶装)都存在一些变数。如确实需要文字跨页,应把字距间隙作为跨页缝边。如果在精装本中,扉页有跨页字,还要考虑书槽位的距离。底色与主体的图像处理

印刷有主体色图像时,为了调准主体色,有时会使底色色相偏色,两者常常互相影响。为了使两者减少干扰,宜采用抠底工具,把底色改成专色,这样,印刷时主体色就不会影响底色的色相。家具的色彩

印刷品中,对色彩要求较高的产品之一是家具样本。家具所选用的颜色往往中间色调丰富,色彩关系暧昧,在同一幅作品中,有冷色又有暖色,稍有不慎,图像的色彩将偏向一方,失去原作的魅力和细节。所以,电分分色时,要忠实于原稿。电脑制作时要以原稿为基础,不要使用多个软件转图,避免造成CMYK色相变化,印刷时难以校准色彩。彩色文字

印刷细如发丝(或者更细)的彩色文字,四色印刷很难把握。套印时,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套印偏差,文字的边缘就会产生毛边和虚影。这样的文字会造成阅读困难。彩色文字最好使用专色印刷,一次性印刷定成精准的文字。毛边或锯齿

扫描后进行抠底的图像边缘有直线或弧形光边,容易产生边缘不光洁的效果。这是由于四色胶印每个颜色的网点角度不一样,分别为90°、75°、45°、15°,留在光边的网点容易引起锯齿。在制作时,将图像边缘作羽化1-2P处理即可使边线柔和光滑。

转曲线输出时的问题

制作正文稿件,有时会遇到文字不统一这一现象。输出公司没有相应的字库时,制作完稿应转换成曲线。有一些转换成曲线的文字容易出现中空或填实的现象。这时应打散处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群组或重新组合。

关于金、银 印银、印金

金、银油墨比一般油墨的吸收能力差,印刷渗透性差,却有较高的遮盖率。印金、银墨前有常规油墨打底,会改善其附着力和印刷效果。反之,如用金、银墨打底,覆盖4色图像,那么图像色彩饱和度将要降低,色彩的明度也有所降低。所以巧妙使用金、银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印金时,选择红金还是青金,二都也是有冷暖区分的。烫金、烫银 烫印的主要材料为电化铝,以涤纶薄膜为基料,表面涂一层醇性染色树脂,经真空喷铝,最后涂一层胶合剂而成。模版有锌版和铜版,制作时要求与原版菲林统一制作,这样,后道烫印准确率高。特别要注意的是,其底色不要镂空,否则烫印时容易产生附着墨色或错位露白现象。“UV”印刷

有些不了解“UV”工艺的人,会误认为它仅仅是印后工艺。其实“UV”即可以是印后工艺,也可以是印刷作业。是在原印刷品毛坯的基础上,经特种“UV”机组合印刷,印刷透明“UV”或有色“UV”油墨材料,可增加文字和图片的鲜艳或浮雕感。在制作菲林时,要求“UV”菲林与原印刷品的菲林必须一致,才能保证“UV”印刷的套印准确性。过胶

为了印刷设计制作中更大的自由,也为了节省开支,设计师舍弃较贵的特种纸,而在印刷成品装订前进行压纹处理工艺,展现页面一种独特的设计魅力。此工艺将过胶或没过胶的成品,在一种特制的纹路滚筒上压制而成。此工艺要求纸张规格在200克或200克以上。凹凸的工艺

凹凸工艺是印刷的后道工艺,根据原版制成阴(凹)、阳(凸)模版,通过压力作用,使印刷品表面压印成具有立体感的浮雕状图案和文字。由于凹凸使用的是传统工艺,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所压制的纸张,不能太薄,一般需要200克或200克以上的纸张。制作的凹凸平面也不能太大,大于10cm,又容易使凹凸变平;也不能太小,不得小于0.15cm,反之由于阴阳错位缺损,压制的效果会不理想。

关于装订 骑马订装订

骑马订是将印刷品在其中缝(跨页间)用订书钉订成册。同时封面、封底及内页的总PG数是4的倍数,按页码顺序装订成册。如用200克或200克以上的纸,而PG数超过20P,内页的文字图片应向中心线略靠拢点,以防止因纸的厚度增加而造成纸张的外短内长,裁切后使内页过于贴边或被切除。为了使书刊装订不与设计冲突,PG数多的不妨在设计前做个纸样,那样更准确可靠。圈装装订要求

圈装装订以往用于台历较多,现在用于样本也较常见。由于圈装一般不受页面PG数多少影响,装订内容数量较灵活,但是圈装页面在靠近装订位处,要留有圈装打孔的位置。如用0.8cm直径的圈,那么装订位与页面应留有1cm距离。根据设计的PG厚度选择圈的直径,要根据圈的直径留有页面装订位的大小(圈装材料有金属和PVC之分,色彩有无色、黑白和银色,也有彩色系列。设计前请向客户征询确认。)装订陷阱

线胶装要经过穿线、折页等工艺,因此用纸开版不宜太长,克数不要太厚,超过8开和超过250克的纸张,机械折页时易打皱而产生裂痕情况。

书籍装帧常用术语

封面(又称封

一、前封面、封皮、书面)

封面印有书名、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封面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

封里(又称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页。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来印目录,或有关的图片。

封底里(又称封三)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页。封底里一般为空白页,但期刊中常用它来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图片。

封底(又称封

四、底封)

图书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统一书号和定价,期刊在封底印版权页,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

书脊(又称封脊)

书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

书冠

书冠是指封面上方印书名文字的部分。

书脚

书脚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单位名称的部分。

扉页(又称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页是指在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扉页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页也起装饰作用,增加书籍的美观。

插页

插页是指凡版面超过开本范围的、单独印刷插装在书刊内、印有图或表的单页。有时也指版面不超过开本,纸张与开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文的纸张或颜色印刷的书页。

篇章页(又称中扉页或隔页)

篇章页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编或章名称的一面单页。篇章页只能利用单码、双码留空白。篇章页插在双码之后,一般作暗码计算或不计页码。篇章页有时用带色的纸印刷来显示区别。

目录

目录是书刊中章、节标题的记录,起到主题索引的作用,便于读者查找。目录一般放在书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张所限,常将目录放在封

二、封三或封四上)。

版权页

版权页是指版本的记录页。版权页中,按有关规定记录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发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数、开本、印张、字数、出版年月、定价、书号等项目。图书版权页一般印在扉页背页的下端。版权页主要供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常附印于书刊的正文前后。

索引

索引分为主题索引、内容索引、名词索引、学名索引、人名索引等多种。索引属于正文以外部分的文字记载,一般用较小字号双栏排于正文之后。索引中标有页码以便于读者查找。在科技书中索引作用十分重要,它能使读者迅速找到需要查找的资料。

版式

版式是指书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标题的字体、字号、版心大小、通栏、双栏、每页的行数、每行字数、行距及表格、图片的排版位置等。

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书页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节标题、正文以及图、表、公式等。

版口

版口是指版心左右上下的极限,在某种意义上即指版心。严格地说,版心是以版面的面积来计算范围的,版口则以左右上下的周边来计算范围。

超版口

超版口是指超过左右或上下版口极限的版面。当一个图或一个表的左右或上下超过了版口,则称为超版口图或超版口表。

直(竖)排本

是指翻口在左,订口在右,文字从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排印的版本,一般用于古书。

横排本

就是翻口在右,订口在左,文字从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的版本。

刊头

刊头又称“题头”“头花”,用于表示文章或版别的性质,也是一种点缀性的装饰。刊头一般排在报刊、杂志、诗歌、散文的大标题的上边或左上角。

破栏

破栏又称跨栏。报刊杂志大多是用分栏排的,这种在一栏之内排不下的图或表延伸到另一栏去而占多栏的排法称为破栏排。

天头

天头是指每面书页的上端空白处。

地脚

地脚是指每面书页的下端空白处。

暗页码

又称暗码是指不排页码而又占页码的书页。一般用于超版心的插图、插表、空白页或隔页等。

页与张的意义相同,一页即两面(书页正、反两个印面)。应注意另页和另面的概念不同。

另页起

另页起是指一篇文章从单码起排(如论文集)。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单页码结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页起,就必须在上一篇文章的后留出一个双码的空白面,即放一个空码,每篇文章要求另页起的排法,多用于单印本印刷。

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从单、双码开始起排,但必须另起一面,不能与上篇文章接排。

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注解和说明。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表框之内,表注的行长一般不要超过表的长度。

图注

图注是指插图的注解和说明。一般排在图题下面,少数排在图题之上。图注的行长一般不应超过图的长度。

背题

背题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并且其后无正文相随的标题。排印规范中禁止背题出现,当出现背题时应设法避免。解决的办法是在本页内加行、缩行或留下尾空而将标题移到下页。

锁线订

又叫索线订、穿线订。用特制的机器在书页的钉口的折线处用线把书页连锁起来。一般用于较厚的平装书。

骑马订

也叫骑缝铁丝订,装订于两页的折缝中间,没有书脊。工艺简单,成本低,常用于篇幅较小的单行本。例如:《征订目录》

平订

将配好的书贴相叠后在订口一侧离边沿5毫米处用线或铁丝订牢。钉口在内白边上,不像骑马订订在书籍的折缝上。

胶订

用胶质物代替铁丝或棉线作连接物进行装订,也叫无线订,适用于较厚的书本,产品庄重华贵,成本低,效率高,出书快,读者翻书也容易。胶订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装订工艺。

平装

也叫简装,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装订形式,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书籍封面印刷常用的一些工艺

封面工艺通常有UV、起鼓、磨砂、烫金、磨切等工艺。

UV是让UV的部分光亮,摸上去略有凸起,但看不出来凸起。UV主要是增加产品亮度,保护产品表面,其硬度高,耐腐蚀摩擦,不易出现划痕等,有些复膜产品现改为上UV,能达到环保要求,但UV产品不易粘接,有些只能通过局部UV或打磨来解决.烫金,亦作“ 烫印 ”。是将金属印版加热,施箔,在印刷品上压印出金色文字或图案。随着烫印箔及包装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化铝烫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烫金可使图案清晰、美观,色彩鲜艳夺目,耐磨、耐候。烫金最典型的就是精装书硬壳上的金字。可以烫多种颜色,比如韩版流行小说经常烫蓝金,蓝色的。还有镭射金,有镭射折光效果。

磨砂印刷是在具有镜面光泽的承印物上印刷一层透明UV磨砂油墨,经UV固化而形成如毛玻璃状的粗糙表面,且多采用网印方式。由于这种印刷得到的图案很像金属腐蚀后的效果,具有特殊的粗糙感,故又称仿金属蚀刻印刷。

起鼓就是指用模切机制作击凸/击凹的效果,让字(也可以是图案)凸起来。

磨切就是雕刻或者剪纸那样,纸面上做出造型。

还有七彩UV,类似于以前贺年卡那种七彩粉的效果。

书籍表面整饰工艺 1.UV上光

UV(Ultraviolet)上光工艺又叫紫外线固化上光。UV上光油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型材料。上光技术可以增强印刷品的外观效果,色彩更加鲜艳明亮,并且还可以改善印刷品的使用性能,增进印刷品的保护性能。UV上光分全幅面上光和局部上光两类。前者被业界称为“过UV油”或“过油”,后者被称为“局部UV”。UV上光有高光泽型与亚光型两种。UV上光质量相当高,尤其是局部UV上光,通过高光泽与无光泽的画面对比可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同时,紫外线照射固化,不产生废气,对环境无污染。

局部UV上光与其他工艺结合,还可以做出冰花、发泡、皱纹、磨砂、折光、珠光等效果。自局部UV上光几年前出现在书籍印后加工以后,在2003、2004年掀起了使用高潮,被出版社广泛运用到书籍的封面装帧上,尤其是儿童类、财经类、文学类、管理类、图文类的书籍。2.覆膜

覆膜是用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黏附到书封表面,使其具有耐摩擦、耐潮湿、耐光、防水和防污的功能,并且增加其光泽。有高光泽型和亚光型两种薄膜,高光泽型薄膜使书籍表面光彩夺目,富丽堂皇;亚光膜则显得书籍古朴、典雅。哑膜使印刷品色彩减暗,看上去更柔和,亮膜使印刷品色彩更绚丽,但易出现乱反光,哑膜成本高于亮膜。简单地说亚膜印刷品从各个角度看都可以,而亮膜印刷品只有从固定角度才看得见。但覆膜目前使用的塑料薄膜是不可降解的物质,对环保不利。现在90%的书籍都在使用这一工艺,一般局部UV上光,也都是在覆完膜的书籍封面上进行的。有的印刷企业在使用环保膜,有的在试验不覆膜进行局部UV上光。国外的书籍一般不覆膜,国内也有许多出版社开始放弃覆膜而使用成本较低并环保的UV上光方式进行封面整饰。3.凹凸压印

这是不用油墨进行“印刷”的工艺。凹凸压印又叫压凹凸、压凸、起凸,是利用相互匹配的凹型和凸型钢模或铜模,压出呈凹凸立体状的整个图形或印纹图案的外轮廓。在书籍装帧中,凹凸压印主要用来印制函套、封面文字及图案或线框,以提高印刷品的立体感,也可以在凹凸压印后印上油墨或局部UV上光,使图文更加突出。这种工艺也大量地应用在精装书或简装书的封壳或封面上。用手工雕刻的方式,还能做出有三四个层次的浮雕效果。4.色箔烫印

色箔烫印是在木板、皮革、织物、纸张或塑料等材料制作的图书封面上,用金色、银色、红色或其他颜色的电化铝箔或粉箔(无光)通过加热来印上书名或图案、线框等。图书封面经色箔烫印后显得高贵华丽,可增强印刷品的闪烁感。这种方式大量地被封面整饰所用。过去常在精装书的书壳和书背上烫金、烫银,而现在在平装书籍封面及书背上烫金、烫银也越来越多。平装书上有的还在环衬、扉页上烫金、烫银,因为金银印在环扉的彩色纸上,能产生韵味独特的效果。5.模切、压痕

模切是用钢刀片排成模切版,在模切机上把印刷品或纸张轧切成一定形状的工序,它可以将印刷品轧切成弧形或其他复杂的外形,也可以对印刷品进行冲孔或镂空等处理。

压痕又叫压痕线或压线,利用钢线,通过压印,在印刷品上压出痕迹,或留下供弯折的槽痕。一般较厚书籍的封面,在封面左边翻折处都要进行压痕处理。6.印纹(压花)

在纸张或纸板等表面压制不同纹理的纹路,可改变普通铜版纸或纸板表面的纹理,使其像皮革、布质品、麻质品、编织品、毡毯、树皮、木纹、梨皮、橘皮等,既可以使其具有云彩、树叶的飘逸纹路,也可使其具有如甲骨文、土陶般的凝重纹路。现在用于书籍表面的纹路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并且可以在一个版面上同时印上几种不同的纹路。7.滴塑

滴塑是将透明的柔性或硬性的水晶胶均匀地滴到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获得水晶般晶莹、立体的效果。可滴塑在纸张、涤纶、PVC、金属等材质的表面上,滴塑面还具有耐水、耐潮、耐UV光等性能。8.折光压痕

折光压痕是在已进行过电化铝箔烫印或喷铝纸等镜面承印物表面借助密纹压凸工艺压出不同方向排列的直线或弧线等细微凹凸线条。它不用油墨,可充分利用纸张表面状态,根据光的漫射原理,多角度反映光的变幻,可以使画面产生有层次的立体感图像,所以折光印刷品有着独特的迷人效果。其表面上的凹凸线条对光的不同反射使书籍表面的图像熠熠发光,新颖别致,随着受光角度的变化,图像文字若隐若现,极富动感和立体感,栩栩如生,并且有防伪作用。折光加工用纸一般为镀铝纸,表面有金、银等多种,并有亚光纸,可供选用的定量为80~250g/m2。9.表面磨砂

6.文化的传播——书籍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书籍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及设计要求。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以及集体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书籍设计,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点滴,发现书籍设计所体现出的美,激发学生动手美化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书籍设计的要点及步骤。

教学难点:在书籍设计构思中艺术地表达书籍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其相关书籍资料,剪刀、胶水、彩纸、彩笔、铅笔、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本不同设计风格的书籍,直切课题

师:现在,请同学看这两本书,你认为哪一本比较好?为什么? 生:回答

师:对,能看出来第一本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恰当的设计不仅能保护书里面的内容,而且,还能起到宣传、美化书籍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板书)

二、认识书籍设计,并总结出其设计要点(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所准备的课件及图片资料)

1、什么是书籍设计?

2、书籍各个部分的名字。

3、如何对一本书进行设计。

4、书籍的开本。

5、书籍设计的种类。

三、讨论设计步骤,选择一种题材的书籍进行设计 师:对于书籍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及设计要求,我们都已经进行了了解,现在假若让同学来为你喜欢的一本书来进行整体设计,该如何一步步完成呢?也就是书籍设计的步骤,现在分小组讨论并拿出方案。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步骤。(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要点出其注意事项,设计时别忘了要一同设计书脊和封底;同学在制作的过程中可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完成。)

四、展评作品,渗透教育

展示作业,请学生评判哪一个最好,为什么?让学生通过书籍设计,谈谈书的内涵;学生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师总结作业优缺点。

五、本节课小结

每一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内容还是封面都凝聚着作者的一番心血,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爱护书籍,千万不要在书上乱涂乱画,课后可以试试用电脑来设计几种书籍,也可登陆互联网,欣赏一下设计师们所设计的作品。

7.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篇七

纸质书籍设计, 简单说就是将书籍的艺术性, 工艺性, 外表设计装帧和内页版式相互结合所形成的的全面设计。它的主要目的, 是使纸质书籍以最佳的视觉感受呈现在阅读者面前, 使阅读者感受到最佳的阅读体验。近些年电子书籍作为新一代媒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打破了大众对书籍一元化的感受, 电子书籍的设计形式更加去向于视、听、触觉的整体化设计。电子书籍依存于移动终端, 如平板电脑、书籍、移动电子书籍中, 它的主要目的是以用户阅读体验为主, 设计更新快, 既满足用户的艺术性要求, 又满足便捷性的要求。

一、3-6岁儿童纸质书籍设计特点

儿童书籍要结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才能创造出儿童喜爱的书籍。3-6岁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 骨骼肌肉柔软, 缺乏力量和耐力, 特别是用于翻书的手指小肌肉尚不发达, 注意力上易疲劳等儿童本子特点决定了儿童纸质书籍设计应具有重量轻、尺寸小、容易翻动、柔软、外形圆滑、不易破损等特点。下面仔细分析纸质书籍在设计儿童书籍时所拥有的基本特点。

首先, 在材料方面。设计者在设计纸质书籍时所要采用的材料应为同种材料中最为安全且健康值度最高最为严格的产品。书籍设计要为儿童提供最为全面的最为周到的保护, 要在最大限度上地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其次, 体现在书籍视觉语言上。简约明了的图形, 赏心悦目的色彩, 具有美感的形式, 简单直白的表达方式, 使儿童能够比较容易准确得获得关于书籍的信息, 这样的设计方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引起孩子的注意, 最后, 体现在选择设计开本形态方面。在选择设计开本的形态时, 要考虑到儿童书籍所有的种类, 领悟其书籍内容, 寻找最为合适, 最终充分体现书籍魅力的开本。这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 才能使书籍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二、3-6岁儿童电子书籍设计特点

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相比, 无需要考虑纸质书籍纸张材质、印刷工艺、装订方式等因素。电子书籍的设计是按照图形、图像表现方式分为平装, 软装和硬装, 这三种表现方式的出现, 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纸质书籍所拥有的特点。儿童电子书籍在设计是要注重两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上, 电子屏幕要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 利于保护儿童的视力健康, 屏幕的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儿童自身喜好进行调节。其次, 在设计上, 色彩搭配要恰当、和谐、适度, 避免复杂纷繁的色彩模式, 同时要准确把握适合版面内容的文字跳跃率和适合图像和文字呈现的最佳视域, 达到让孩子长时间观看的目的。

三、3-6岁儿童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特色设计

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抛开所承载的媒介书本和电子设备, 回到最初书籍所含有的意义, 就是通过文字, 图案, 色彩, 等元素进行传递信息的过程, 这个信息传递过程需要设计者和读者进行沟通了解读者喜好。其次, 要从自身积累的设计经验中提炼精华进行独特设计。最后, 视觉方面进行有吸引力的色彩进行搭配。因此, 抛开书籍媒介的3-6岁儿童的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特色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情感共鸣, 独特表达, 配色和谐。

1. 情感共鸣

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 书籍的版式是都是设计者所精心营造的视觉感受之一, 封面及插图中的形象, 版式的处理都能烘托出书本特有的文化意境。3-6岁儿童书籍设计的难处在于3-6岁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 他们知识掌握量少之成人, 无法完整的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故事, 大多数依靠图形, 图画进行辅助阅读才能明了含义。在针对3-6岁儿童的书籍进行设计时, 设计者是要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思维通过版式、图案、文字、色彩等一系列元素传递给儿童, 使儿童在阅读时可以沉浸于设计师所创造的世界里, 真正发挥出设计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儿童书籍页面设计时设计者想要设计出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特色设计的书籍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 保持一颗童心, 融入儿童之中, 与他们进行情感接触, 了解他们如何体验自己的喜, 怒, 哀, 乐, 以及如何表达这些情绪。在进行版式设计, 色彩对比, 插图选择, 根据儿童的情感层次进行设计, 每个特定的设计对应特定的儿童心理更加让孩童理解书籍内容, 体验快乐或悲伤最终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 深入理解本书的内容。书籍设计是设计师对其内容阅读的解释和表达, 设计师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对本书的内容进行理解, 其后进行自我创造和设计, 这里的创造是设计师对书籍的理解也是绑定的书籍内在情感的基础。这种情感是感觉和设计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使作者和读者可以产生共鸣, 主要取决于读者能否理解设计者的意图。

2. 独特表达

设计师在设计儿童图书时要用儿童喜欢的形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书籍的页面插入大量生动可爱的形象, 充分发挥儿童的视觉和想象力, 将儿童的视觉, 触觉都吸引在书本所要表达的故事之中, 透过角色的层层深入带领儿童进入故事的世界, 这样的吸引都是透过设计者独特新颖的表达方式进行的。

3-6岁儿童的感官视觉体验已经到了一个高潮。一些儿童教育书籍的设计, 设计引导儿童阅读都是通过一个生动和可爱的形象, 让他们学习的同时不觉得无聊, 如使用儿童熟悉的动画片的卡通形象, 将里面的角色塑造成引导角色, 透过这样的角色和儿童进行知识之间的对话, 通过儿童愉快的与角色进行互动学习知识。例如, 如果在书中设置合理的儿童形象, 将他定位为好朋友的角色, 儿童在和“好朋友”在书中共同阅读和交流, 让他们的认知活动从平面到立体, 从难以接受到主动地自我学习。这样生动角色使儿童在进行阅读活动不再是一个人, 他和一个小兔子, 游戏中的外星人, 一起翱翔在书本中, 使阅读变得有趣, 在这样的过程中, 书籍自然也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爱不释手。孩子们相信直觉不喜欢世界直白的描述, 他们希望依靠强烈的主观感受来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世界的想象力再加工, 这决定了儿童读物的设计必须突破的具象的艺术形象, 设计师必须试图摆脱打破常规, 接受一些看似不缴纳逻辑视觉感觉。尽可能接近孩子们自身的设计, 设计师创造的艺术形象来源在日常生活和温和的想象中, 他们必须了解孩子的心, 在孩子们的世界寻找灵感。

3. 配色和谐

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观察他们的审美能力, 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性格让他们明亮的颜色非常敏感, 颜色的偏好与儿童的活力爱自然的心理特征相一致。孩子们喜欢明亮、自信和美丽的颜色, 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因为这些颜色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大多数设计者都大胆的使用这些丰富多彩强烈的对比关系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 一些儿童书籍封面常用的绿草, 是因为绿色和红色对比可以产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刺激, 对孩子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孩子们喜欢的颜色不容易协调, 难以掌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设计这些对比色介入一些相对较暗的颜色, 使用统一的图片, 比如在中间的红色和绿色的位置两个红色和绿色的各种同系色进行使用, 如橙色和灰色、黄色和灰色的中和。这个灰色可以扮演一个角色的转变, 调和视觉, 使儿童在阅读书籍时视觉可以得到休息。儿童非常喜欢鲜艳的颜色, 但他们很短的注意力, 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在视觉设计中的颜色的使用, 这个灰色中性颜色儿童书籍可以中和色彩对比, 但除了这样的对比色的使用, 设计者更要考虑如何使在颜色不冲突的情况下形成互补的和谐美, 这些都是在书籍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设计师之间在进行比较在书的封面设计的同时必须能够掌握颜色搭配, 颜色完美调和, 给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阅读体验。

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语言, 儿童阅读也在不知不觉中的依赖电子媒介, 书籍设计是一种数字信息传输媒体的设计, 儿童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虽然有着载体上的不同, 但儿童书籍的信息传递的精神是永不改变的。

摘要:现今信息时代正在悄然的推动着传播媒介的变化, 依靠传统传播媒介的纸质书籍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客户需求, 在新媒体应运而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出现了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共存的现象, 在这多元化共存的时代中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都是无法被另一方所完全代替的。儿童书籍的市场也跟随主流进入了共存时代, 作为儿童书籍的设计者在进行书籍设计必定要考虑到电子书和纸质书共存因素, 将两者相互结合, 相互借鉴, 这样才能真正的设计出迎合市场需求, 推动儿童书籍设计的发展。除此之外设计儿童书籍要有创新具有特色的设计才能更好勾起儿童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儿童心理,儿童生理,特色设计,电子书籍,纸质书籍

参考文献

[1]胡燕.当代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2]宋晶晶.当代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的设计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浅析概念书籍设计 篇八

1 传统书籍形态

我国的书籍装帧历史,伴随着古代文字的发展史,从古代的甲骨文、青铜铭文、竹简木牍、简策、帛书等,一直到如今的简装、精装。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古朴、简雅、实用的独特形式,也在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书籍作为人类文明和信息传承载体,在历史的流变中,形成了自身的形态。从传统“书籍装帧”的意义上来认识,书籍设计即为书籍物质形态的设计,可以说,没有书籍装帧就不可能有书籍,即使把“书籍装帧”限定在美术范围内,没有书籍装帧,书籍也将流于简陋而缺乏形式美感,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建筑艺术是空间的艺术、静的艺术,它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视觉体验。书籍形态结构也是如此,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形成连续的欣赏过程,仿佛中国的园林,渐入佳境,曲径通幽,登堂入室,不同体裁、风格的书籍内容,产生出不同的韵律变化,呈现出迥异的书籍形态美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书籍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书籍设计的价值得到肯定。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积累与传播的载体,一种古老的艺术设计形式,书籍设计的艺术形态发展趋势同样受到重视。

2 概念书设计理论发展

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帕尔和拜茨首次提出概念设计这一名词。20世纪60年代,在波普艺术的冲击下,书籍设计师们结合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段,开拓了书籍在视觉以外的表现力,即 “概念书籍设计”。因此,概念书籍的设计同传统观念上的设计一样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此种过程的运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正是用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概念书籍设计将书籍艺术形态设计转换成有效表现思想创造性设计,旨在充分展现设计者的创造力, 启发创新思维意识。概念书籍设计是根据书籍内容对视觉想象的内涵进行提升,探寻可以参与其中的文化元素,对原有信息内容进行再创造的意识。使受众在与书籍交流的过程中,对语言、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形成更深刻的、多元化的、全新的认识。

在概念书中,文字既是文章的一部分,又是插图的一部分,被赋予了双重身份。文字作为有意味的图形,表达文字以外的内涵。独立创作的原创插画为主要表现内容,书籍的文字、用纸、折手和装订等都围绕插图来进行设计。这里赋予了传统意义上的插图新的意义。插图可作为书籍的主体出现,兼有表达书籍内容的功能。既是书籍具体内容的体现,又是抽象意念的表达。在概念书中可以围绕插图进行模切、拉页以及页与页之间连接关系的特殊设计。概念书的设计是图形摆放方式和图形处理方式的研究。一直以来,由于的技术和成本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书籍的装订方法还是以经济、简便的胶订和骑马订为主。但也有很多设计师在书籍的装订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线装、铆订、胶订辅以织物等,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巧妙。概念书中可以利用现有的装订形式进行形态上的创新,也可以设计、实验新的装订方法。

在概念书的设计中,纸张的质感、纹理、透明度、柔韧度、反光度等都可以成为概念书设计的亮点。概念书的纸张不再局限于目前印刷常用的铜版纸等纸张,还包括用于包装的纸张、用于工业产品过滤的纸张、砂纸等。可以用一些现有的纸张或其他材料进行再加工,制成新品种的纸张。概念书印刷的方法可以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印刷方法,可以通过丝网、铜板、木板印刷等办法来创作,也可以通过喷画、烙印、粘贴等手段进行创作。随着技术的更新,未来也有可能成为新的印刷方法,推动装帧艺术的发展。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电子媒体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电子图书成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总之,概念书籍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书籍思维方式上的未来性。

现在国外的概念书籍,在形态上已经摆脱了书籍的传统模式。以独特书籍设计语言来传达书籍的思想内涵,并体现强烈的个性。从表现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并且在人们对书籍艺术的审美和对书籍的阅读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上寻求未来书籍的设计方向。

3 概念书多元设计

在进行概念书的设计时,应从外到内, 由于书籍语言的多元体现,为阅读过程带来无限拓展的可能性,书籍设计不仅仅属于平面设计范畴,还存在空间设计等领域的设计概念,以构成三维的空间关系,从而形成可观、可触、可感的艺术形态。它包括形态的写实感,如质感的表现和结构的准确表达;另一方面也依赖娴熟的技术和对材料特性的把握,以实现艺术模仿与创造。就艺术而言没有观察、没有借鉴、没有对比,就没有认识,没有创新,只有观察到的才可能有表现,这就是观察的意义,这就是设计创新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通过观察进行思考,没有深入的观察就很难激发灵感,产生真正的设计;没有认真的观察,就很难产生具有创造力的设计。通常自然形态以人物、动物、植物等自然界中具象形态为依据,通过观察、归纳或夸张、变形等手段创造出艺术形态,它与超级写实主义相比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份自我表现的空间。

概念书的设计具有同样的特点,运用适当的“跨界”语言去表现另外一种事物,会得到一个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创作物象。概念设计通过抽象的形态表现丰富的内容,使读者可从与作品有关的蛛丝马迹中展开一系列思考、联想和欣赏过程。

当你处在抽象的环境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展开想象、联想,在抽象艺术作品面前自然会心随其动,展开美的想象。由于概念书籍设计材料,常可以木、布、金属、塑料等为媒质进行设计,这种概念书,看到的似乎不是书籍,而是立体的、建筑艺术的观念,是设计师心中浪漫的书籍之梦。总之,不同的材料,能为书籍灌注特殊的精神气质与内涵。在不游离书籍主题的前提下,借助材料的特性引申出与众不同的创意,表达出更深层广泛的含义,为读者提供阅读想象的畅游空间。

概念书籍设计的思维,充满独特性、未来性。它是为满足人们未来的书籍审美需求而存在的,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具有前瞻性的引导意义,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既可以展示设计师的创造力启示着未来书籍装帧的设计理念,不断促进新材料和印制工艺技术的发展。这正是概念书的魅力,也是进行概念书设计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时春华.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与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2]邢书磊.当代概念书籍设计的探索与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4.

[3]郑允超.概念书籍设计教学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4]郑英.浅析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J].商场现代化,2012(23).

9.书籍形态设计教学大纲 篇九

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 《书籍形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96学时 执笔者:李涛 时间:2006年11月

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书籍形态设计》是一门可以综合以前所学的Photoshop、色彩构成、平面构成、PageMaker、中国画、文字设计等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一门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开设即能同学们重新复习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又能让同学们体会到设计的综合性,而且这门课程也可以使同学在校学习期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设计。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书籍设计的历史

2、书籍设计的构成要素

3、书籍产生的过程

4、书籍形态设计的几个步骤

5、封面设计的规律和原则

6、版面设计的规律和原则

7、设计思维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的基本要求:

1、了解书籍设计的历史

2、懂得书籍设计的构成要素

3、明白书籍产生的过程

4、知道书籍形态设计的几个步骤

5、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和原则

6、掌握版面设计的规律和原则

7、理清自己的设计思维

教学内容

一、文字、纸张和印刷术(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让同学们了解组成书籍的几个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书籍产生的历史过程。

2、教学内容

文字的创造 纸张的产生 印刷术的发明

3、重点:文字、纸张、印刷术的发展史

难点:文字、纸张、印刷术的发展史与书籍设计发展史的关系是什么 实验: 2节

实验内容:利用图片展示文字、纸张、印刷术的原始状态与现在的区别

二、书籍形态的形成(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这一节主要讲述中国与其他国家早期的书籍形态。

2、教学内容:

中国早期的书籍形态 其他国家早期的书籍形态

3、重点:中国与其他国家早期的书籍形态的特点

难点: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早期的书籍形态的特点能对我们今后的书籍形态设计有什么帮助 实验:2节

实验内容:利用图片展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早期的书籍形态的特点

三、书籍形态涉及概述(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明确书籍装桢设计与书籍形态设计的区别和掌握书籍产生的生态化。

2、教学内容:

书籍装桢设计与书籍形态设计的区别 书籍产生的生态化

3、重点:书籍装桢设计与书籍形态设计的区别

难点:书籍产生的生态化 实验:2节

实验内容:根据书籍产生的生态化过程进行一次书籍设计思路整理。

四、书的构成(12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明白书籍的各个构成部件是什么。

2、教学内容:

书的组件构成

3、重点:书籍的各构成部分

难点:书籍的各构成部分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实验:4节

实验内容:制作一本各构成部件都完整但内容简化的书

五、书的分类、一本立体的书(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明白书籍分类的特点和一本立体的书对于读者来说应具有哪些东西。

2、教学内容:

书籍的分类 一本立体的书

3、重点:书籍的分类

难点:在进行书籍设计时应把握那些元素 实验:2节

实验内容:以实物让同学们体会到一本立体的书所给人的感受。

六、书籍形态设计的几个步骤(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书籍形态设计的几个步骤让同学们明白如何进行书籍设计,和在设计时应从哪些内容出发。

2、教学内容:

与作者、编辑交流 收集素材 勾画草图 电脑辅助设计 确定设计方案 制版打样

3、重点:如何与作者、编辑交流

难点:在与作者、编辑交流的过程中如何找到书籍设计的切入点 实验:2节

实验内容:让同学们讨论一本书的性质和特点来模拟与作者、编辑交流时所发现的书籍设计的切入点。

七、封面设计(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掌握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图形设计、文字设计、色彩设计。

2、教学内容:

图形设计 色彩设计 文字设计

3、重点:懂得在进行图形设计、色彩设计、文字设计时应注意哪些规则

难点:图形、色彩、文字的设计在整个封面设计中的协调与统一 实验:2节

实验内容:进行图形和文字的实例设计操作

八、书脊、封底、勒口、材料、开本的设计(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明确书脊、封底、勒口、材料、开本等内容与书籍整体设计的关系。

2、教学内容:

书脊设计 封底设计 勒口设计 材料设计 开本设计

3、重点:书脊、封底、勒口、材料、开本等设计的要点

难点:明确书脊、封底、勒口、材料、开本等内容与书籍整体设计的关系 实验:2节

实验内容:设定题目进行简单的书籍封面设计

九、环衬、扉页设计(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掌握环衬与扉页的设计原则。

2、教学内容:

空白页、护页 正扉页 版权页 目录 序言

3、重点:环衬与扉页的组成元素

难点:如何设计环衬与扉页 实验:2节

实验内容:设定题目进行简单的书籍扉页设计

十、插图设计(12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掌握插图设计的规则与技巧。

2、教学内容:

插图的设计风格 插图设计的表现手法

3、重点:插图设计的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合一的运用插图设计的表现手法进行插图设计 实验:4节

实验内容:自选和命题相结合进行插图设计

十一、版面设计(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掌握书籍内页的设计技巧。

2、教学内容:

文字设计 图片设计 线的使用 版心的摆放

4、重点:在进行书籍内页设计时合理的进行文字与图片的设计

难点:文字、图片设计与书籍的形态协调性 实验:2节

实验内容:设定题目进行书籍内页的设计

十二、设计思维(6节)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明白在进行书籍设计思维的变化特点。

5、教学内容:

情绪思维——迷离的漩涡 理性思维——情绪思维的反动 写意性思维——放松自我的漫游

6、重点:在设计时思维地变化规律

难点:如何合理的运用设计思维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实验:2节

实验内容:理清设计思维的变化规律并合理的运用他们

实践环节

10.鲁迅爱护书籍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说明: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是爱读书的典范,也是爱护书籍的典范。本篇课文记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养成勤奋读书,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和阅读为主,在解决生字障碍的前提下,读中感悟。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明白爱书的重要。

教学目标:

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爱书更是一种美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护书籍。(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籍”是这节课要认的字,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1)你在这篇课文中新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说给同桌听。

【低年级的学生应以认字为主,在学生互相介绍认字情况时,不仅加深了彼此对这个字的印象及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师贴出相应的词卡。(鲁迅、干净、红漆、箱子、空、夹缝、樟脑球)

(3)集体认读字词。

(4)指名读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故事)【以上环节注重了学生在认字的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以便学生不仅会认字而且会用词】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介绍鲁迅。

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生:鲁迅小时候把书籍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3、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句子。

4、预设学生的汇报

a、这时候,他总要先看看手干净不干净,然后才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着看。这一句中那些词说明他看书时的小心?(“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看着”)

那些词说明他看书时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总要”“先”“然后”)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这些词可以试着重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用”总要先……然后……”说一句话。

b、他看书的时候,弟弟可以在桌子旁边一起看,但不许动手摸书。(说明他怕弟弟弄脏他的书。)

c、鲁迅把自己的书精心的放在母亲床边的红漆箱子里,箱子里空大的地方放大书,空小的地方放小书,摆得整整齐齐。夹缝里还放着樟脑球,是为了防止蠹虫把书咬坏。(这些细致的行动说明鲁迅对书籍特别珍惜。)

d、第三自然段的两个“总是”突出强调了鲁迅爱书的行为,应重读。

5、看看你自己的书,说一说你平时又是怎样对待书籍的?

6、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四、总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能够从书中获取知识,抒发情感,希望同学们都能像鲁迅那样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1.爱护环境教学设计

2.鲁迅《雪》教学设计

3.《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4.《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5.鲁迅《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6.鲁迅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7.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8.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9.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11.探析现今书籍交互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书籍设计;交互设计;传统媒介

1 书籍交互设计的表现形式

1.1 纸质书籍交互性形式表现

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缩写IxD或者IaD),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于使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

相应的这一技术运用到传统书籍设计中,可以大大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通过和书籍的这一种交互方式,产生全新的阅读感官感受。目前,很多纸质书籍为了寻找这一种人与书籍的交互形式,在探索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书籍设计。例如,曾经有一本艺术设计图书《永恒中的瞬间》,它曾在日本限量发行,由保罗·卡瑞若完成。它的交互性体现在这本书是由基本色彩单元组成,每页色彩元素可以通过读者的喜好进行折叠之后与下页的颜色元素产生新的色彩搭配形式,读者可以通过与书籍之间的这种互动体验来最终完成自己给予书籍的最终定义。刘治治设计的《坏孩子的天空》,封面使用一种特殊材质,读者按照自己喜好刮掉封面特殊材质,可任意改变书籍的名字,通过这样一种人与书籍的交互形式给予读者一种新型体验,这可以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独到的见解。目前,社会上也有相当多的儿童类读物运用到了这类纸质交互形式,通过在纸质书籍上呈现的立体图案来使得读者更好的理解书籍内容,从而可以使得读者形成一种特别形式的感官互动。

目前,纸质书籍在交互设计方面已有了较大的突破,虽然它依旧利用传统纸质这一媒介,但是基于传统纸质这一媒介又有所突破,形成了它的创意创新层面。带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全新感官交互体验。

1.2 电子书交互形式表现

基于以上纸质媒介上的创新改变之后,电子类书籍更是发挥着自己无穷的潜能。电子书可以说是传统书籍的发展延伸,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新兴事物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读书时代正在慢慢朝着读屏时代发展。电子书籍是以电子屏幕为媒介,是为了与读者产生更多交互功能而形成的一种新形势。在视觉触觉听觉上都有相应的不同感官反应,不同于纸质书籍,电子类书籍在图片图形的传递上,就能给读者优质的视觉感,因为电子屏幕的RGB显示模式远超纸质印刷的视觉感受。绚丽的电子可视化色彩,对应的背景音乐以及人性化的交互翻阅功能,使得读者立刻感受到书籍所想要诠释的内涵。

当然,电子书籍需要做的是吸取纸质书籍的精华部分而非改变原意,只有将人的感觉和书籍所要传递的观念相结合,做到恰到好处的交互性才能使得电子书表现出它应有的魅力。所以,这一部分也就需要设计者的创意与体验,电子书所呈现给人的最直接的是视觉感受,成功的电子书所需要具备的首要因素就是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又要做到别出新意,因此这部分就需要一个优秀的设计者拿捏好。

图1和图2是笔者制作的电子书籍页面,比如通过纸质书籍只能传递给读者的一张图片,通过电子形式可以生成多张图片效果,而这种效果则需要读者参与与书籍互动,运用鼠标或是手指划过图片才能产生效果,一方面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另一方面而言这也是纸质书籍不能表现传递的。在电子书的排版部分而言,较多部分是在传统纸质书籍上的再加工再提取,读者适应了在传统书籍上的阅读习惯,所以基于纸质书籍设计也是必需的。

图1 图2

2 书籍交互的发展前景

2.1 生活杂志类书籍

目前,智能手机上的许多阅读类APP可以说就是电子书籍,就《乐活lohas》杂志为例,线上有手机杂志APP阅读,线下有实体杂志书籍。就杂志类阅读刊物而言,它所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并不像有些纯文字书籍那么晦涩难懂,也许多几张图片就可以知道它所要传递的讯息,所以这类书籍制作成电子书更为有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读取的内容,省下时间以及空间。目前《乐活lohas》杂志的电子刊物通过多样的图片排版,视屏传递等方式将自己想要表达的理念很好的诠释给了读者,而这些人性化的互动方式是纸质杂志所不能做到的。

2.2 美食旅游类书籍

相对这类较为轻松休闲类读物而言,个人观点认为电子书籍可以完全取代纸质书籍,因为这类书籍本身就需要具有相对较强互动功能,再多的语言阐述不如两三张图片,一段视屏来的简洁明了,而电子书恰好具备这类纸质书籍所缺少的功能而且可以相对应的更上推送及更新服务,使读者的阅读活动更加方便、灵活以及个性化。此外,在阅读这类书籍时,设计者加入的不同背景音乐,能带给读者不同的身心体验与感触,这也是电子书籍不同于纸质书籍的一个特别的感受所在。而这类的电子书也正通过其独特的优越性性衍生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地铁指路机,博物馆的馆藏介绍阅读等等。

3 結语

现如今,书籍交互设计正在慢慢形成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虽说它是传统纸质的传承者但是却也是具有自我个性的新兴产物。它的产生是因为人性化设计的存在,因为以人为本是所有设计者需要遵循的不变的原则。其次,传统书籍也不会完全被取代因为它是支撑书籍交互的一个桥梁,桥梁则需要设计者设计出全新的互动体验和出色的视觉感受,因为电子书籍的目标是给读者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感受,书籍交互设计在今后也一定会绽放它所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过莎,陈新华.交互体验时代的书籍设计[J].装饰,2009(09).

[2] 王曼蓓.交互设计背景下的书籍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3).

上一篇:新郎婚礼新郎的感谢词下一篇:工匠精神学习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