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优秀作文

2024-11-17

网络流行语优秀作文(13篇)

1.网络流行语优秀作文 篇一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作文1

现实像一座迷宫,当铺天盖地的讯息从四面八方涌来,人很难做到不迷失自我。当代文化仿佛一座熔炉,社会向其中投入形形色色、种类丰富、多如牛毛的文化矿石,然而最后真正有价值的,多是经过锤炼的经典,而也会有很多会成为遗留的文化矿渣,被人遗忘。

“多一点正能量,让生命焕发光彩”!无意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感慨万千。是啊,人体犹如一个能量场,具有无穷无尽的潜能,而我们作为人生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梦人,更应在奋斗的过程中激发“正能量”,用全新的自我迎接前行路途上的诸多挑战,自信而不自傲,自尊而不自卑,自谦而不自负,有勇气去击败对手,更有胆量承认失败。用正能量点燃前行道路上的火把,照亮我们的追梦之旅,让人生不再平庸,让旅途不再孤独。

犹如一粒砂石,在岁月的河流里被无情冲刷,当一颗颗棱角分明的石块成为圆润光滑的鹅卵石,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开始重新思考外界与自我的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我们应有足够的辨识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守正确的方向,切忌不可走入没有尽头的死胡同,我们应该用一台足够客观公正的天平。衡量文化的价值,而不能在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中走向恶俗的汉流,失去自我的个性,露出言不由衷甚至口是心非的圆滑。

我们作为个体,生活在社会中,自然有责任,有义务创造优秀文化、抵制腐朽与落后文化。在所谓“流行文化”面前,更应擦亮双眸,运用才智,谨慎取舍。古有四大名著领风骚,今有流行词语引潮流,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思考文化的价值,因而真正的文化应该是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寄寓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文化。

流行一时,并不一定就流行一世。当无穷无尽的行为艺术、恶俗潮流、模仿选秀充斥生活时,请记得用火把点亮价值的灯,不被世俗所同化。

擦亮眼眸,用智慧选择文化,用情感充实文化,用能量传承文化。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作文2

流行,是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或惊涛拍岸,或呼啸而过,或绵绵悠长。

我站在岸上,观潮。

时间逆转,让我再现昨天的景象。当网络植根于大众,流行词一炮打红。物价上涨,于是“蒜你狠”“豆你玩”等跃然于屏上。“鸭梨伤大”亦跟随其后。然后,这一系列的`新词便在全世界蔓延。

“给力”,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词语,“给力青春”,太不“给力”了……我们将“给力”放在许多句子中。然后,广告商人,电视频道亦大肆给力。我想说,“给力”真给力,连我们的教辅资料上也写着“很给力”的字眼。

“正能量”又在20xx年再次闪亮登场,社会需要正能量,它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全中国的“正能量风景。而“掉丝”亦从网络中钻了出来。我发现身边好多“掉丝”。

时间如潮,流行如潮。而在这潮起潮落的背后,掩藏着许多东西。

“蒜你狠”等词的出现是对物价上涨的不满,网友们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国家投诉。而“掉丝”的出现,也客观表现人们对身边人细微的观察和评价。“给力”、“正能量”无疑是一类有好的社会影响力的情绪都被带动,一切正义的事情都在发生。而“正能量”、“给力”便是对这些行为的赞同。反映出社会风气的改善。

在一拨又一拔网络新词中,许多人迷失了。他们在网络中、现实中追逐,企图将其霸占,以至于流行词的泛滥成灾。

低欲、恶俗倾向的词在人群中弥散开来。这是流行,网络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情况。我们大可避免出现的情况。我们大可不必太过困挠。因为随时流逝,一切浪潮都将平息,一切流行都将成为过去。

然对于许多个人来说,却是极度危险的,一不小心被浪潮打翻,溺死在江中。

我们生活在网络里,现实中,网络流行元素让我的生活平添许多趣味和嚼头。

流行,流行词,那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拍打在江岸。后浪推着前浪前进,前浪终死在沙滩之上。

你我共驻潮头,傲立在江边,观这潮起……潮落……

2.网络流行语优秀作文 篇二

2012年12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活动公布结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网络用语”的有:“中国好声音”、“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你幸福吗”、“江南style”、“躺着也中枪”、“屌丝,逆袭”、“舌尖上的中国”、“最炫民族风”、“给跪了”。

2012年12月25日,互动百科联合搜狐微博、语言文字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移动手机报共同发起的“2012互联网十大热词”评选活动揭晓,“钓鱼岛”、“正能量”、“十八大”、“你幸福吗”、“屌丝”、“江南style”、“莫言”、“辽宁号航母”、“舌尖上的中国”、“2012”入选。

这些评选活动有网友自发评选的,有媒体联合发起的,也有专业研究机构推动评选的;评选结果选出来的词语互有交叉,内容涵盖广泛,从时事政治到百姓生活,从文学到娱乐八卦,清晰记录下时代的发展脉络,折射出当下的公众情绪,关注到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传播内容:折射公众心态,表达诉求复杂

从内容上看,网络流行词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或现象关注、追逐、质疑、批判或者调侃,如“表叔”、“切糕”等;二是公众宣泄生活中无奈、不满等情绪,如“屌丝”、“高富帅”、“你幸福吗”、“我可以说脏话吗”等;三对某种期盼、向往的积极表达,如“舌尖上的××”、“正能量”、“航母style”等。

网络流行语大多数是网民原创或者经过网民再加工创作,社会热点或者重大新闻事件等都成了这些词语的来源,现实针对性越来越强。即使是“屌丝”这样幽默自嘲式的网络流行语暗含了草根平民对生活压力的一种无奈的情绪,与之相对的“高富帅”却耐人寻味,既有对理想中的美好的向往,也有一种潜意识的嘲讽或者嫉妒的复杂情绪。

社会热点型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从某种角度体现了公众进行舆论监督和政治参与的渴求,对政治权力腐败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行评判、抗争。例如希望探求真相的网民火眼金睛识别“表叔”、“房姐”,与此同时,一旦遇到一些舆论监督不透明不清晰的事件时,网民更多地使用“元芳,你怎么看?”或者“躺着也中枪”以表达质疑心理。公众从网络媒体上获得了相当的话语权力,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及其在社会热点问题上的强大的话语权,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中实现了制衡的可能性。

二、传播方式:由下而上,逐渐被传统媒体认可

网络流行语生成的源头是网民对现实社会的关心和各种共同情绪的表达,创造出来以后往往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论坛、贴吧、QQ、社区、博客、微博中使用,之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再到传统媒体逐渐接纳,直至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其传播方式是从下到上的方式。

传统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可和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新闻标题中使用,例如2012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航母style”走红祖国强大振奋人心》为题做了一条新闻。第二,直接设立相关的专题,例如2012年2月,凤凰网报道专题《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腾讯网紧跟其后发表《屌丝:庶民的文化胜利》。第三,在报道正文或者节目中间使用,例如2012年11月3日,“屌丝”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

三、传播心理:狂欢中批判,调侃中期待

网络媒体为群体狂欢的形成与汇聚创造了条件,网络受众成千上万,对事物的态度容易向同一方向转化,形成心理暗示,相互传染。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一旦网民娱乐的心态占了上风,网络流行语最初的意义往往就被解构消解了,众多网民就会投入到类似的造词活动中去,于是出现了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多种版本,通过这种狂欢式的表达来宣泄情绪,戏谑调侃表达对相关现象或问题的态度,直至达到心理宣泄后的愉悦,表现为群体批判和群体狂欢。

“××style”来源于韩国歌手朴载相在2012年7月发布的歌曲《江南style》。歌名“江南style”来自韩国俚语,指首尔富人区——江南区豪华奢靡的生活方式。《江南style》歌曲火爆之后,各种style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直至“航母style”达到高潮。2012年11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后,舰载机指挥员在起降过程中的手势动作引起了网友的浓厚兴趣,受到了狂热追捧和模仿。网友使用幽默搞笑的模仿方式,在集体狂欢中表现出对国家强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体现了对国家的关注和信心。

“元芳,你怎么看”本来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结果一经网友引用,就被迅速跟风,形成了“元芳体”;凡事都可以问元芳,有打趣的,有调侃的,有无厘头跟风的,其实并不需要答案,这只是公众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一般都很简洁,用如此简洁的词语概括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反映的内涵肯定是不全面的;另外网络流行语娱乐调侃的表达方式也会削弱意义的准确表达,同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体现出来公众监督政治权力的局限性。

网络流行语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创造,既反映出对现实不良现象的讽刺、人性的质疑,也体现出来对错误的包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众多复杂的情绪杂糅在一起,赋予了网络流行语无穷的魅力,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传播和再创造中来。在嘲讽和调侃中,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不断修正价值观,积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摘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传播十分广泛,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流行语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受众传播心理方面的特征。

3.网络流行语摘编 篇三

你幸福吗?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当记者把话筒递向打工者问:“你幸福吗?”打工者愣了下神,回复说“我姓曾”。此举一度导致福尔康(电视剧《还珠格格》男主角之一)“躺着中枪”(网络词汇,用来形容无缘无故受到牵连,或被卷入是非),无数网友在网上“恶搞”(网络词汇,指用滑稽、搞笑等方式表达出内心对某些事物的看法)道:“我不姓福,我不是尔康!”

正能量

本年度最“正能量”的网络热词。早在10年前,《秘密》的作者朗达·拜恩(澳大利亚著名电视制片人和作家)就说过,宇宙中有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股能量能让人拥有想要的一切。而随着伦敦奥运會“激励一代人”的口号和北京“7·21”暴雨中温情的催化,正能量被赋予了全新的诠释——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狄大人常对李元芳说:“元芳,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覺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2012年10月,这一惯有的片断被网友“吐槽”(网络词汇,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和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相当于相声中的“捧哏”),并跟风模仿形成了“元芳体”,产生了各种版本。大到国际新闻,小到晚上家里吃什么,欢乐的网友总會在叙述后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刚火的时候,两日内被人问了200多万次。

局冒帅和屌丝

“高富帅”是一个网络词汇,对应于“屌丝”即“矮穷丑”。它形容男人在身材、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这样的男人往往會博得众多女性的青睐,在恋爱、婚姻中获得成功。除了“高富帅”之外,另一个专门形容女性的词汇“白富美”也应运而生。

逆袭

谁说“屌丝”就要孤苦伶仃一辈子?谁说“ 屌丝”就不能有快乐?谁说“屌丝”的命是天注定?“高富帅”抱得“白富美”。这个大团圆结局充满喜感又让人满足。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条神秘的道路:“屌丝”在逆境中反击成功抱得“白富美”,此乃“逆袭”。

xxstyle

一段《江南style》的视频火爆全球,短短几日创下3亿的点击量,全社會各阶层争先跳起了“骑马舞”。“xxstyle”成为网络上最常被提起的话语之一,各种“style”的衍生版层出不穷。除此之外,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后,指挥员在起降过程中的手势也被众网友纷纷模仿。一时间,“航母style”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切糕

“切糕”是玛仁糖的俗称,是一种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采用传统特色工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商家一般用刀将玛仁糖切块出售,因此玛仁糖又被称作“切糕”。2012年12月3日上午,岳阳公安警方在微博上称处理了一件价值16万元的玛仁糖纠纷,下午《新周刊》发布了一张切糕图,并称之为“硬通货”。网友纷纷跟帖,或回忆那些年吃“切糕”,的经历,或吐槽能否买得起大块“切糕”是检验“高富帅”,的重要标准。

甄嬛体

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也因其“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被称为“甄嬛体”。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甄嫘体”瞬间红遍网络。

4.论文网络流行语 篇四

研究回顾:

一、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因素

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是网络流行语流行的两个主要原因。网络流行语以其简洁、生动、创新、个性、别具内涵、与时俱进的反传统、反规范的新姿态吸引着一大批追随者。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多样,有缩写、谐音、符号、数字、单词、语句等各种形式,极具个性和创新。而网络的普及、网民群体的扩大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民需要一种新的表达形式来宣泄情绪、发表意见和观点,网络流行语正好体现了这种”“新鲜”。国家领导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网络舆情,网民个性表达受到鼓舞,用“替代”、“隐晦”的网络流行语表达个人对社会敏感事件的观点和意见既是被迫也是必然。这是公民意识提高的表现,是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网络流行语的既是个性化的代表,也是大众性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传达民情民声,记录着社会进程。网络流行语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虚荣心、从众心理等社会心理诉求促使更多网民追随这些流行语,从而推动网络流星雨的传播。

二、网络流行语对汉语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一反传统汉语的规范,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汇,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有益于汉语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会造成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网络流行语看似是书面语,却相当的口语化,这对汉语的书面表达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我的看法:

所参考的四篇文献从社会心理、文化、国家政策、语言学、时代发展这几个方面阐述了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质性研究多于量性研究。我觉得在研究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时也可以进行一些量性研究和比较研究。比如,国内的以年龄划分与以阶层划分的各个群体在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数量、频率、范围上有什么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国外群体使用网络流行语有何不同?不同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途径是否不同?经过比较也许可以发现造成网络流行语流行的一些隐性因素,发现一些更具背景性的深层原因。当然这是一项庞大的工作。研究大纲

一、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类型 1. 谐音替代型 2. 旧词新意型 3. 符号图画型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 1. 网络流行语导致大学生语言使用的不规范 2. 网络流行语妨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 1. 加强教育引导.促进网络语言规范 2. 依托高校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 优化网络环境,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文献参考

1.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胡侠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较为流行的部分,它的新潮时尚性特征使它备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给教育者带来不便,如不能理解部分言语信息和融入大学生网络群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预测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同时还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的新途径,疏通信息传播渠道,并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还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2.中国大学生对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民营科技2010年09期;吴萨日娜;李青岭;马倩;

【摘要】从三个方面重点讨论中国大学生对最新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看法。更多还原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网络流行语;影响;

3.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知及其生成的文化心理机制;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王岩;

【摘要】流行语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大学校园流行语以其特有的个性存在着,流行着。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流行语研究进行些探索,从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生成及特征;从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文化心理机制。更多还原 【关键词】语言学;大学校园流行语;心理文化;认知;

4.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钟志奇;刘利;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而出现的一种新兴事物,如何看待并引导其在大学生中的发展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以及就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提出一些对策。更多还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类型;策略; 5.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李敏芳;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其幽默、精简、口语化和娱乐化的形式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而且它以不拘一格的传播形式,在各大媒介间形成传播接力,以原创,模仿,拼贴,改编甚至恶搞的方式,在社会大众之间迅速风行和蔓延。网络流行语经过多媒体的接力传播转换为社会流行语,事实上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网络流行语已不能简单地被视为特殊信息符号,更多时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以传播社会学为分析框架,以传播效果理论为视角,通过对网络流行语影响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了在各种媒介充分发挥作用的传媒时代,大众的内心需求及隐含于社会表面之下的一些问题,考量在各种媒介力量融合、媒介传播过程的信息纷繁交错的状态下,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状态。本文旨在能够为网络流行语的正确使用和监控,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的五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得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第一手资料,并着重对网络流行语影响的内涵与层次展开研究。【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价值观;传播社会学; 6.从校园流行语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2010年06期;张宁; 【摘要】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活的载体之一,通过关注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可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从而真正关注他们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指引方向。更多还原

【关键词】校园流行语;大学生;思想发展;

7.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流行语的对策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17期;朱英;刘春雁;

5.励志网络流行语 篇五

2. 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3. 不要羡慕别人比你过的好,他们假装的。(这是真的)

4. 现在的孩子洗头发不是为了干净,而是为了发型。

5. 现在才明白,“算了”这两个字包含着很多失望。

6. 读书有风险,入学需谨慎。

7.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8. 很多女孩都是得了韩红的病,没有韩红的命。

9. 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说话会变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10. 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

11. 曾经拼命的想,现在拼命的忘。

12. 就算再想哭,也要微笑的回你一句去你大爷的。

13. 不要跟老子问东问西,百度比老子懂得多。

14. 男人都是骗子,幸运的女人被一个男人骗一辈子,不幸的女人被很多男人骗一阵子。

6.网络励志流行语句子 篇六

2、别到处嚷嚷世界抛弃了你,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属于你。

3、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

4、这个世界本来就很脏,你有什么资格说悲伤。

5、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而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6、监狱不倒,我不学好,监狱不塌,我不回家,拘留算个毛,判刑算个鸟,无期当养老,枪毙当昏倒。

7、“特别能吃苦”这5个字,我想了想,我做到了前4个……

8、像你这种人,在连续剧里,最多只能活2集。

9、早上起床我以为我一夜之间长高了,结果才发现是我被子盖横了。

7.爆笑三国网络流行语 篇七

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 心胸狭隘的周瑜气极身亡, 诸葛亮竟然前去吊唁, 而且哭得像真的似的, 弄得老实的鲁肃都看不下去了, 忙过来说:“好了, 好了, 别哭了, 装得还真像, 周瑜是你的死对头, 他死了, 你最高兴, 还哭个啥呀!”

诸葛亮又流下几滴眼泪, 说:“你不懂, 我哭的不是公瑾, 是寂寞!”

★俯卧撑

曹操连吃败仗, 心中烦闷, 就在帐内健身。这时夏侯惇进来, 禀请夜间口令, 曹操随口答:“俯卧撑!”

杨修听说了, 立马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 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曹操要回师, 杨修说:“俯卧撑, 俯卧撑, 料也撑不动了。”曹操得知此事后大怒, 立即下令处死杨修。

★人肉搜索

关羽虽然归顺曹操, 但心中时常挂念刘备, 曹操当然知道。他一面好酒好菜笼络人心, 一边散布谣言, 说刘备恐怕已经被杀。时间一天天过去, 曹操心中暗喜。突然一天手下来报:“主公, 关羽跑去找刘备了!”

曹操十分震惊, 问:“我把各种消息渠道都封锁了, 他是怎么知道刘备下落的?”手下回答:“听说……关羽动用了人肉搜索。”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诸葛亮丢了街亭, 只好独守空城, 不过他已有妙计, 做了精心部署, 只等司马懿大军杀到。司马懿看到一座不设防的空城, 疑心顿起, 正在迟疑时, 身后突然响起一阵呼喊:“司马懿,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司马懿听了, 调头就走, 边走边喊:“回家吃饭咯!”

★躲猫猫

刘备兄弟三人一连两次拜访诸葛亮, 却没能见到人, 张飞早已按捺不住性子:“大哥, 你何必对那书生低三下四, 待我将他捉了, 一顿暴打, 看他还敢神气!”

8.网络流行语翻译初探 篇八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翻译策略 文化传播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我们已经开始逐步进入网络时代。许多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都已经开始习惯于利用网络、论坛社区等与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人进行交流。因此,各种网络流行语也就随之应运而生。刚开始时,这些网络流行语只为一个或一小群网民使用,随着网络的传播,这些潮词开始为大众所知,进而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日常用语,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些媒体中听到或见到这些词语。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神马都是浮云”,“给力”,“hold不住”等网络流行语。这些网络流行语正逐渐成长为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个构成成分,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些网络流行语同时也在逐渐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生的并且在逐步成长逐渐壮大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必然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在内的一部分,究竟应该怎么样翻译这些网络流行语,从而既能保存其意义不受影响,又能让外国友人充分了解这一中国文化的特殊组成成分呢?本文主要介绍翻译网络流行语时常用到的几种翻译策略。

二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网络流行语新颖性较强,而且层出不穷,这就造成了翻译上的难度。那么,在翻译这些网络流行语之时,究竟可以使用哪些翻译策略呢?归纳下来,翻译网络流行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直译法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此外,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所以,所谓直译,就是指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文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文的风格。例如“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原句取自某贴吧里一张图片,图片上,一名男子在孤寂地吃面,下面配文为: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又衍生出“哥(姐)XX的不是XX,是寂寞”的句型,在网友眼中,似乎万物皆可化作“寂寞”,它折射出现代人需要抚慰的心灵。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将其翻译为“What I’m eating is not noodles, but loneliness.”

(二)意译法

与直译相对应的就是意译。意译是指译文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而不过分注重细节的对应,但是同时也要兼顾译文的流畅性。之所以采用意译法是因为作为两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变化形式和修辞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有时我们无法直接采用原作的结构和表达形式,或者说直译译出来的译文不伦不类,译语读者根本无法看懂,那么此时我们必须根据译入语的表达形式和特点来改变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以此来传达原作的内涵。如“打酱油”,表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该词源于在某新闻节目中,一位记者采访路人对于某新闻事件的态度,其中一位路人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该节目播出之后,“打酱油”一词迅速成为当下的流行语。就该词而言,如果我们按照上文提到的直译法,将其译为“buy the soy sauce”,外国读者必然不能理解其内涵,不能理解为什么打酱油与不关心他人的事情之间有什么关联。所以此时我们宜将其翻译成“care nothing about others”或者“It’s none of my business.”,这种翻译策略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源语文本来直接进行翻译,然而翻译出来的效果却更好,更易于让译文读者接受。

(三)合成法

所谓合成法是指将汉语词拆分为两个或多个的字或词,再将每个字或词对应的英语单词合成起来,从而构成新的英语单词。比如说在翻译“蛋定”(“淡定”的谐音)时,我们就有“eggcalm”一词,这就是将“egg”(蛋)和“calm”(镇定)进行了合成。再如“吐槽”(意为抱怨,抬杠等),英语中可将其译为“spitslot”,这就是“spit”(吐)和“slot”(狭槽)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词。再如“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翻译时就是将ant(蚂蚁)和citizen(市民)两词结合起来,变成“antizen”。另外还有“帕客”一词,帕指的是手帕,所谓帕客指的就是使用手帕的人,这些人崇尚环保,使用手帕而不用纸巾,他们主张“节约一片纸,保护一片绿”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之翻译为“handkerchiefers”,其中“handkerchief”指的就是手帕,而英语后缀“-er”指的就是什么样的人,所以用“handkerchiefers”来翻译帕客,既传达出了原文的意思,又不过于复杂,易于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四)派生法或转化法

所谓派生法和转化法,都是指借用英语中本来就存在的单词或者词缀来对汉语进行翻译。比如说在翻译“微博”时,我们就可以借用英语中本来就存在的前缀“micro-”(微小的)以及单词“blog”(博客)来对其进行翻译,于是就有了“microblog”的诞生。再如由时下流行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诞生出的网络词汇“超女”,在翻译该词时,就借用了英语中固有的前缀“super-”(超级的),构成单词“supergirl”或者“superwoman”,同时又与英语中的“superman”(超人)形成鲜明对比,译语读者能够很迅速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再如“雷”,这个词本是浙江东北部地区的方言,是指令人感到震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听到 “雷人”、“被雷到”等用法,那么在翻译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以借用英语中本

nlc202309011131

身就存在的单词astonish或者shock来翻译,比如“雷人”就可以翻译成astonishing或者shocking,而“被雷到”则可以翻译为astonished或者shocked。这种派生或者转化的翻译策略虽然是借用了英语中本身就存在的单词或词缀,然而却依然可以

形象传神地表达了这些潮词所具有的内涵意义。

(五)创新法

所谓创新法指的就是借用汉语中的特有单词新创出一个英语单词来。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的字形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当使用创新法进行翻译时,最常用的就是借助于汉语拼音或是谐音来新创单词。最经典的使用创新法的例子莫过于对“给力”(意为带劲,给劲)一词的翻译。该词的翻译为“gelivable”,就是以给力二字的拼音谐音“ge(i) li”加上英语形容词后缀“-able”,同时为了读音方便,中间加上字母“v”构成。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其反义词“不给力”的翻译“ungelivable ”。当然,如果想使其意思更加明确的话,还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注释,如“giving power”或“powerful”。再如“牛逼”、“装逼”这样的网络流行语,略显粗口,表示说话者的一种感慨,或觉得谈论的对象比较有能耐,或觉得其较为做作,那么在翻译这两个词时,我们有“newbility”和“zhuangbility”,这种同样属于创新法,在翻译前者时,因为英语单词“new”与汉字“牛”读音相同,所以就没有再采用“牛”的拼音(niu),而是借用了“new”,后缀则是采用了“-bility”,使人易联想到“ability”(能力),进而让人联想到这是表达某种能力的,所以“newbility”有了谐音加上后缀,自然会让人联想到谈论的对象很有能力。同理,“zhuangbility”也是利用了谐音加上后缀,让人能够联想到比较做作的人的形象。

四 结语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流行语也会随之层出不穷。这些词句诞生于网络,传播于网络,流行于社会,最终将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及社会现象,同时也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如何对这些网络流行语进行恰当的翻译,是译者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翻译这些词句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既要吸取原来的经验,又不能局限于其中,随时要有创新意识,同时更要学会从他人处听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完成好翻译网络流行语,传播中国文化这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德彰. 热词新语译谭[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2] 葛校琴. 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主体性研究[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 刘琦,李亚宁. 英汉翻译词汇的差异及英译翻译策略研究[J]. 中国商界,2006,(6).

[4] 覃金菊. 论汉语新词的英译[J]. 科技信息,2007(24).

[5] 王金波. 汉语新词英译初探[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4).

9.网络流行语英文PPT 篇九

1.上交给国家(handover sth to the government)“上交给国家”出自电视剧版《盗墓笔记》,为了能顺利过审,主角吴邪一改原著中的盗墓说辞,改成将所有看到的文物“上交国家”,于是片中的所有宝藏,都摆脱不了“上交国家”的命运,由此引发原著粉和看剧党的大规模的吐槽。

这个词组也是属于中国特有滴,所以小编认为直译会比较靠谱,即为handover sth to the government 或者说handover sth to the authority,你觉得呢? 2.吓死本宝宝了(scared to death)“吓死宝宝了”这里的“宝宝”指的是自己,是吓死我了的意思,自称本宝宝只是为了卖萌,说自己很可爱!可以译成im scared to death或者说it scared my pants off!3.明明可以靠脸吃饭(could have earned a living with face)小编认为这句话用英语表达就是:she could have earned a living with face, but instead, she uses her talent.4.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the world is big and i want to see it.)5.睡什么睡,起来嗨(wake up and get high with us!)6.重要的事情说三遍(important things cannot be underscored too much.)最早说的应该是某房地产网站的电台广告语:“走直线,走直线,走直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此广告一经推出,迅速火遍各大电台,重要事情说三遍被各类广告和跟风使用,洗脑作用可见一斑。

7.傻白甜(blonde)傻白甜通常指电视剧或电影中的女主角,蠢萌没有心机,后用来形容没有演技的角色。傻白甜有两个方向,一是指尽管桥段有些老旧,但剧情并不狗血,比较美好温柔甜美的爱情故事;另外可以用来形容爱情故事里的女主角,个性没有心机,蠢萌可爱,让人感觉很温馨。

在英语中相应的表达就是blonde,来形容那些容貌姣好,内心单纯甚至有点小傻的女人。8.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i lost my control, in my heart.)某公司ceo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说了一句:“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鸭梨山大的表达道出很多人的心声,在播出之后被不少网友争相借用,成为2015年的热词。9.小鲜肉(he is such a young handsome!)用于形容年轻、帅气、有肌肉的男生,一般是指年龄在12-25岁之间的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且长相俊俏的男生。10.城会玩(townies behaviors.)“你们城里人真会玩(we cant understand you townies behaviors.)”的简称,指某些人的行为很作。

11.心塞(feel stifled)12.么么哒(love you, my darling)一般用于情侣、闺蜜或关系较好的人之间,表示亲近的意思,可译为love you, my darling, my dear。

13.你行你上啊(you can you up/if you can do it then you should go up and do it.)14.有钱就是任性(a rich man is capricious.)这句话也在2015年红遍了大江南北,有人明知自己被骗,但还是给骗子汇去54万元。警察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就想知道骗子还能骗他多少钱!被广大网友调侃为: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任性一词在两会上被官方翻译翻成了capricious,更多人觉得willful比较贴切,所以“有钱任性”可以译为a rich man is absolutely capricious/willful.或者you rich men can do anything with the money you’ve got.篇二:英语网络流行语

eps: representative(销售)代表 expd: experienced 有经验的 req: required 需要 ext.: extension 延伸、扩展 sal: salary 工资 fr.ben: fringe benefits 额外福利 sctry: secretary 秘书 f/t: full time 全日制 sh: shorthand 人手不足 gd: good 好sr: senior 资深 grad: graduate 毕业 stdnt: student 学生 hosp: hospital 医院 stmts: statements 报告 hdqtrs : headquarters 总部 tech: technical 技术上 hr: hour 小时 tel/ph: telphone 电话 hrly: hourly 每小时 temp: temporarily 临时性(工作)hs: high school 高中(学历)trans: transportation 交通 immed: immediate 立即 trnee: trainee 实习生 incl: including 包括 typ: typing/typist 打字/打字员 ind: industrial 工业的 wk: week/work 周/工作 inexp: inexperienced 无经验的 wpm: words per minute 打字/每分钟 intl: international 国际性的 yr(s): year(s)年1.素质教育 :quality education2.eq:分两种,一种为教育商数 educational quotient,另一种情感商数 emotional quotient3.保险业: the insurance industry4.保证重点指出: ensure funding for priority areas5.补发拖欠的养老金: clear up pension payments in arrears6.不良贷款: non-performing loan7.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 mutlti-level contracting and illegal subcontracting8.城乡信用社: credit cooperativ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9.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a minimum standard of living for city residents10.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the system of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workers11.出口信贷: export credit12.贷款质量: loan quality13.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办法: the five-category assets classification for bank loans14.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and reduce financial risks15.防洪工程: flood-prevention project16.非法外汇交易 : illegal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17.非贸易收汇: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through nontrade channels18.非银行金融机构: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19.费改税: transform administrative fees into taxes20.跟踪审计: foolow-up auditing21.工程监理制度: 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projects22.国有资产安全: the safety of state-owned assets23.过度开垦 : excess reclamation24.合同管理制度: the contract system for governing projects25.积极的财政政策 : pro-active fiscal policy26.基本生活费: basic allowance27.解除劳动关系: sever labor relation28.金融监管责任制: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29.经济安全: economic security30.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 to increase the deficit to spend more on development31.扩大国内需求 :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32.拉动经济增长: fuel economic growth33.粮食仓库: grain depot34.粮食收购企业: grain collection and storage enterprise35.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 2009年中国十大网络流行语英文版

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也是一个网络推动的时代。岁末将至,盘点2009年中出现的每一句网络流行语,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细读每一个网络流行语诙谐和无厘头的背后,无一不是对现实问题的最理性的思考。

值此之际,特别推出2009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版,让我们一起来对刚刚走远的集体记忆温故知新。1.不差钱

money is not a problem.出处:2009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小沈阳等演出了小品《不差钱》。几乎一夜之间,二人转演员小沈阳连同小品中的多句经典台词,红遍大江南北。2.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what brother is smoking is not a cigarette, but loneliness!出处:7月初,在百度贴吧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有网友相继模仿“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式,“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哥爱的不是你,是寂寞”?? 3.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jia junpeng, your mother wants you to go home to have some food.出处:贾君鹏只是个网络虚拟人物,但是在2009年7月16日百度贴吧里的魔兽世界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短短几个小时就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的回复。入选理由: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种兼具家庭式温馨的调侃语录成了最流行的网络问候语,并影响了社会各界和媒体们对此语录的深度分析。4.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life is like a tea table, with bitter cups placed all over it.出处:首先是易中天因为在一期《百家讲坛》中瞪大眼睛感叹了一句“悲剧啊”,结果就被网友截了图并上传到了网上,随即成为无数网友争相引用的签名档。其实,这句流行语的句式模板来自张爱玲笔下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杯具”一词诞生后,网上出现了“杯具党”,网友们又创造了“餐具(惨剧)”、“洗具(喜剧)”和“茶具(差距)”。

入选理由:在网友看来,“杯具”这个词比“悲剧”能表现内心的无奈,同时又多了一分自嘲的乐观态度,比之前单纯的悲观也多了一分希望。5.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dont be obsessed with brother.he is only a legend.出处:这句话的起源是猫扑大杂烩,由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的恶搞。

入选理由:原本是很自恋的一句话,却给无聊的生活添加了一瓶调味剂,它火到什么程度呢?连国际知名大导演张艺谋的新任“谋男郎”小沈阳都在唱“不要疯狂地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6.人情债,我肉偿了!

my debts of gratitude have been repaid with my body!出处:《蜗居》用犀利的笔触讲述了现代都市白领阶层对房子的渴望以及房奴生活的酸甜苦辣。虽然仍然以上海为故事背景,但剧中人物每日挣扎与奋斗,付出巨大的大城市生活成本,却是很多都市白领的生活写照,编剧六六的犀利台词也成为很多人新的msn签名。

入选理由:除了关注热门的社会话题外,剧中的台词也很潮,不仅幽默风趣充满智慧,还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随着《蜗居》的热播,剧中犀利有深度的台词也随之走红,成为观众们讨论的热点。

7.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what makes you unhappy? tell us to make us happy.出处:生活很苦,开心很难。所以要看开一点,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入选理由:你失业了,那还有失恋的呢;你做生意失败了,那还有自杀未遂的呢;天不遂人愿的事多了去了,要是都如意了,还要上帝干什么——帝哥说了,你们都爽了,我还保佑谁去?!

耍贫嘴才是生活的真谛,你噼里啪啦一顿胡侃,不光自己忘了苦恼,也把别人忽悠的忘乎所以——还一本正经的拉住你的手,放在她手心,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麦兜,我终于找到生活的真谛了~ 8.你out了!

you are left behind the times.入选理由:据了解,现在国内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平面媒体都在统计2009的流行语,对于out这个词儿,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肯定它流行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深恶痛绝”的态度。这个词儿乍一听没什么杀伤力,可真要摊到自己身上,还真是挺不舒服的。9.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把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

lei feng does good without seeking recognition, but he records everything in his diary.出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把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这成为今年各大论坛的热贴。人们的回答花样百出,令人捧腹。

入选理由: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儿时的歌又在耳边响起。也有网友回帖道: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而我从来不写日记。10.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10.2010网络流行语句句给力( 篇十

2010年的岁尾,记者试图遴选出本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但总觉得很“纠结”且“鸭梨山大”,因为对于一日千里的网络流行语发展速度而言,其实“神马都是浮云”,或许明天甚至下一秒更“给力”的词汇就会冒出来。因此“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只做盘点“表”排行。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神马”不是一种马,而是“什么”的谐音。“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不值得一提”。“神马都是浮云”的流行缘于今年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10月5日,一则小月月和男友游上海的帖子在天涯论坛上发表,因为内容太过雷人,一周内便引来了4000万次点击和9.8万余条跟帖,数万名网民“坐等更新”,一句“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随即被很多网友复制引用。似乎因为这句话能够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特点,所以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生活语境当中,比如“荣誉神马的都是浮云”。流行语:给力

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与球场的氛围相合,“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给力”一词究竟从哪来的呢?据说是源自中文配音版本的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 旅程的终点》。画面一开始,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却发现所谓天竺只有面小旗子,上书“天竺”二字。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作用、给劲、带劲的意思了。11月10日,该词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的标志。流行语:“蒜你狠” “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后人们的无奈。网友据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的相声段子发明了“豆你玩”,是继“蒜你狠”后的又一流行用语。而在“豆你玩”之后,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大批三字经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和抗议。流行语:“闹太套”

“闹太套”是英文“Notatall”的中文音译。起源于黄晓明演唱奥运歌曲《OneWorldOneDream》时,由于对“Notata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到网友调侃,从此得名“闹太套”教主。“闹太套”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以此嘲笑许多明星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却弄巧成拙。

尽管黄晓明本人在各种场合有意无意地力证自己英文水平其实不错。但网络上的传统历来是当事者越解释,旁观者就闹得更欢。网友们开始围绕“闹太套”衍生出了对黄晓明其他方面的恶搞,比如他的身高,有网友图文“证明”他的身高全部得力于他穿的一双高腰厚底的“汗马宝靴”,尽管黄晓明数次脱鞋印证身高不虚,但如之前的“闹太套”一样,他的行为只是给网友留下了更多可供调侃的素材。“闹太套”的流行告诉明星们,有时斤斤计较不但输了姿态,也输了娱乐精神,莫不如付诸一笑、不了了之来得漂亮。流行语:“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

在今年1月17日播出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上,暂时没有工作的一号男嘉宾,爱好骑单车。在最后环节,他问三位女嘉宾以后愿不愿意经常陪他一块儿骑单车。其中两位都给予肯定的答复,但11号女嘉宾,也就是这位男嘉宾的“心动女生”,今年22岁的模特马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是坐在宝马里边哭吧。”由此,马诺获得了“拜金女”的称号。“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被认为是时下社会拜金现象的浓缩,经报道后成为媒体批判对象。之后广电总局下文要求相亲类节目整改,此话被认为是导火索之一。而马诺本人,也在之后的一档综艺节目中,针对此话专门道歉。流行语:“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11月初的QQ大战360想必不少人记忆犹新,此语便出自11月3日晚腾讯发表的《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信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随后网民开始模仿“QQ体”造句,并在几小时内便风靡网络。其中精彩的典范如:“阿迪达斯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一旦检测到用户身上有耐克,衣服鞋将自动变成透视装。”

QQ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受伤害的却是广大消费者。流行语:“鸭梨山大” “鸭梨”是“压力”的谐音。某贴吧中一才子有意无意将“压力”打成“鸭梨”,引得无数人模仿。随后有人声称:“我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叫鸭梨山大。”“鸭梨山大”(压力象山一样大)随之逐渐走红。流行语:“OhmyLadyGaga”

以前人们在因某人或者某事吃惊的时候,常常会拽一句英文:Ohmygod!不过当LadyGaga在火了之后,“OhmyLadyGaga”变成了新的口头禅,表达一种不但感到吃惊,而且还有被严重雷到的感觉。

其实“OhmyLadyGaga”最初是美剧《丑女贝蒂》中Marc所说的,并不是今年《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吴昕创造的。但的确是因为《快乐大本营》的高收视率,让这句话很快地在中国流行起来。流行语:“羊羔体”

10月19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出一首名为《徐帆》的诗歌,“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后来她红了……”这是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权威的奖项、作者官员兼诗人的身份、直白的诗作,引来社会各界一片热议。这种直白的几近不像诗歌的诗体被网友戏称作“羊羔体”,源于“羊羔”与“延高”的谐音。流行语:“烦客体” “烦客体”,即凡客诚品广告文案宣传的文体,该广告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该品牌的个性形象。然其另类手法也招致不少网友围观,网络上出现了大批恶搞凡客体的帖子,代言人韩寒也被掉包成小沈阳、凤姐、郭德纲、陈冠希等名人。其广告词更是极尽调侃,令人捧腹,被网友恶搞为“烦客体”。来测试你奥特曼不? 2010年网络流行语基本能力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1.“给力”这个词扬名于以下哪个媒体?A.《燕赵都市报》 B.《河北日报》 C.《人民日报》2.以下与“闹太套”无关的是?A.手套 B.黄晓明C.notatal3.“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是以下哪个公司做出的?A.360B.企鹅 C.腾讯QQ4.“坑爹”是什么意思?A.小坑他爹 B.老爹挖坑C.骗人、不太给力5.网络流行语“表”代表什么?A.手表 B.脑中C.不要、没必要

二、多项选择题(共30分)1.以下哪种东东可以吃?A.蒜你狠 B.豆你玩C.姜你军 D.糖高宗2.说一个人很倒霉,我们通常怎么形容?A.苦逼 B.悲催C.杯具 D.沙发3 说一个人跟不上节奏、落伍了,我们通常怎么形容?A.OUTB奥特曼.C.西曼 D.莎拉布莱曼

三、造句(15分)

用“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造句,要求句中必须包含互为竞争对手的两个知名品牌,还必须让他们打得你死我活。

四、命体作文(30分)

11.当代网络流行语浅谈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语;形式;特点;发展态度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于是“网络语”作为新的语言现象应运而生。网络的发展,产生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词或词义引申,它们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比较稳定地保留下来,这是词汇发展的基本特点。本文采用狭义上的网络语,即产生和使用于网络交流,它虽脱胎于现代汉语,但又有独特之处,其普及之势既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涵,又给现代汉语带来严峻挑战。

一、网络语的形式

网络交流依赖打字,文字表达一方面影响交流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难免枯燥。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形式多样、随意生动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主要形式包括:1.谐音。如9494(就是就是)、88(bye-bye)、为虾米(为什么)、围脖(微博)等。2.省略。有的省略无视现代汉语语法,用形容词、名词或不及物动词直接作谓语,如“我晕、我汗”;有的利用古代汉语,如“无语”;有的杂糅了英语语法,如“忙ing”;还有些脏话用首字母缩写委婉表达,如BT(变态)、TMD(他妈的)。3.假借。网络游戏、论坛中有些类似行话、黑话的专用语,使用人群较固定,重新造字造词的意义不大,于是假借一些现成的词语,如“潜水”(隐身登陆聊天工具)、“灌水”(在论坛上发帖)。4.符号。符号增加了文字交流的娱乐性和直观性,如:^_^(笑脸)、= =(双眼阖闭,表示无奈)、orz(像一个小人拜倒的侧身,表示心服口服)。

二、网络语的特点

除上文提到的简单快捷、娱乐直观的书写特点外,网络语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语言现象,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性

相较于传统的报纸、电视传媒,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大容量、更及时的信息,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都可以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因此网络语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

在校园飙车撞死学生的李启刚,被众人拦截责骂时毫不畏惧地喊出一句“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立刻被无数网民转载讥讽,随之出现“富二代、官二代、拼爹、坑爹、炫富”等网络语,这些网络语的流行充分暴露出当代社会金钱当道、权利当道、青少年教育缺陷等弊病。

(二)高效的传播性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社会流行语,但任何时期流行语的传播都不及当代这般速度惊人。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网络极大地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任何网民的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在适当的时机中一夜蹿红,成为众多网民的口头禅。

“打酱油”一语的流传,是因某游戏中一网友临时退出,给大家说“我要去打酱油了”,这句话立刻一传十、十传百,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揶揄自己只旁观不参与某事时都会说,“我是打酱油的”。

如果没有网络,日常交流中产生的许多或精辟或有趣的话会很快被人们抛诸脑后,但网络交流的便捷和高效给广大网民提供了记录语言的平台,以难以估计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成就了诸多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流行语。

(三)自由的创新性

网络语的流行能够从网络蔓延到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新”:汲取新鲜事;旧瓶装新酒;不走寻常路。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语言、尤其是词汇自然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不断扩充,网络语既包括许多新词如“蜗居、啃老族、沙发客、裸婚”,又包括旧词新解,例如“雷、淡定、你妹”等。

网络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但为了增强娱乐性、拓宽语言的适用范围,三者都有或多或少的改变,其中以词汇的变化最突出,语法的变化最不明显。

三、对网络语发展的态度

网络语的兴盛不断冲击传统的现代汉语,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又影响着青少年的写作倾向。对于网络语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锱铢必较。

(一)网络语弥补词汇空缺

语言学家戴昭在《规范语言学探索》中强调:“语言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否认创新、抵制创新,就等于扼杀语言的生命。”网络语是语言创新的真实写照,为语言的发展和丰富输入新鲜词汇,这符合语言随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而不断发展的一般规律。

网络语的发展不能被强行遏制,网络语的存在也不能被人為消灭。许多人视网络语为洪水猛兽,坚决维护现代汉语的纯洁性,但从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来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语言具有自净能力

大多数网络语不具备稳定的语音、词汇、语法基础,影响范围有限,流行得快,被人淡忘得也快。例如e-mail音译为“伊妹儿”,虽有趣却不如“邮件”词义明了,如今少有人用;“你走先、你吃先”的倒装用法,无法改变人们的正常说话习惯;“天才”意为“天上的蠢才”,但褒义词贬用并未被广泛接受,传统词义的地位依然稳固。

另外,网络语属于交流式而非灌输式,十分依赖语境。“GG,偶稀饭去了,一会儿再K。”(哥哥,我吃饭去了,一会儿再开一局游戏。)若脱离语境,根本不明所以,没有永久流传的可能。

语言虽然发展,但根基难以改变,这使语言具有自净能力,选择性地排除那些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语言现象。

(三)语言的规范依靠基础教育

网络语虽以书面形式传播,但其实是种不规范的口语,许多青少年在写作时频频使用网络语,言语颠三倒四,让人不明所以。这种负面影响需要教育和规范的力量去扭转。

语言学家许嘉璐在《文汇报》中说到:“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又不行。”因此,在不遏制网络语发展的前提下,教师和语言工作者有义务让青少年了解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差别,帮助青少年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正视网络语的不规范性,使青少年在吸收网络语中积极因素的同时,肩负起传承汉语及文化的大任。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辞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许嘉璐.容纳分析引导规范[N].文汇报,1999-12-30(2).

[3]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

【作者简介】

王欣文(1988— ),女,陕西宝鸡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

12.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权力,话语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现状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计算机领域中所使用的自然语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网络语言这一语言形式已经俨然成为社会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流行语主要由两种类型构成, 一类是反映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潮流, 例如2013年流行的“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累觉不爱”等, 2010年流行的“给力”“羡慕嫉妒恨”等。另一类则是和社会热点事件息息相关, 伴随着社会热点事件而产生, 并且随着社会事件的发展而发展, 例如“躲猫猫”等。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 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 还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1正如王英所说, 网络流行语是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应, 与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网络流行语反映着人们对于社会事件的看法, 也反映着人们参与公共事件热情, 其对话性、权力属性等逐渐也凸显出来。近几年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影响之下产生, 然后不断发展, 并且影响事件发展进程的这样一个模式之下广为传播的。

二、话语分析基本理论

2 0世纪6 0年代末7 0年代初, 话语分析 (d i s c o u r s e analysis) 逐渐形成, 以巴赫金、福柯、费尔克拉夫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思想家是话语理论的集大成者。

关于话语的本质, 巴赫金认为是其对话性。对话性是巴赫金话语思想的核心, 巴赫金认为, “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际。对话结束之时, 也是一切终结之日。”2

福柯的话语概念, 却是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与言语二元对立的否定。在他看来, 话语既不是“语言”也不是“言语”, 而是一种实践。福柯更多的是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上揭示话语, 语言是如何构成社会事物之间的关系, 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被建构起来的, 又是怎么样在话语的控制下发展演变的, 他把这种社会关系的建构过程称之为“话语实践”。其话语理论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分析人们言谈时的话语、观点和立场等, 分析这些话语认可或预先设定的权力关系。

费尔克拉夫提出了比较实用的话语分析框架。在他看来, 话语是三维的:话语是篇章, 弥散的实践和社会的实践。因此, 他认为任何话语事件的分析都可以从三个向度展开:第一, 注重文本语言分析的文本向度;第二, 阐释文本生产过程和解释过程性质的话语实践向度;最后, 关注社会分析方面的社会实践向度。

三、网络流行语实例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文本方面的分析, 前人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 下面就从话语分析的角度以实例来分析网络流行语言。

3Q体——权力话语的发展与转变

3Q体是指在2010年11月腾讯公司和360公司之间的矛盾, 而产生的一种网络流行语言体裁。其具体发展过程为:2010年11月腾讯发表一封名为“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 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其中有一句话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随着360公司与腾讯公司之间不相兼容的矛盾持续升温, 而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同时使用这两种软件的广大网民, 各种模仿腾讯公开信中语句的3Q体随即在网络上风靡起来。

在腾讯原文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个3Q体的模板:“亲爱的____用户: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 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在_____停止____之前, 我们决定_______。我们诚恳的向您致歉。_____有幸能陪伴着您成长;未来日子, 我们期待与您继续同行!”在模因作用的影响下, 各种模仿版本相继出现。

从这些各种不同版本的3Q体中, 可以看出网民对于社会事件的批判。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 使得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论无所保留, 非常自由的发表自己对于社会不公平事件的看法。腾讯公司的公开信, 实际反应了一种不平等的话语现象。福柯告诉我们, 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是:谁在说话?腾讯公司发表公开信是出于自己公司利益的立场在说话, 为了保护自己公司的利益, 挑起和360公司的不兼容之战, 而这里的受害者却是完全没有话语权力的网民。3Q体预设的权力关系, 就是腾讯公司是其话语权力的主体, 而网民在这里丧失了话语的权力。话语作为个人的一种社会行为, 代表个人参与社会交往, 所以肯定会体现说话者的立场、人生观和世界观。

3Q体的发展流行, 实际上转换了一下角色, 是腾讯公开信发表之后没有话语权力的网民为了表示反抗而说话。福柯指出:“所有的话语都是由权力产生的, 但它们并不全都对权力俯首帖耳, 它们也可以被当作抵抗的支点和反抗策略的起点。”3这样一来, 3Q体就成为了网民们反抗腾讯这一不公平行为的支点, 成为广大网民反抗两个公司利益之争而影响网民利益的战略起点。

总的来说, 这是一场拥有话语权者和丧失话语权者之间的斗争。3Q体的整个发展过程可看为:360公司与腾讯公司软件不兼容事件发生→腾讯致用户的公开信“我们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万能模板产生→各种版本的模仿体。我们不妨把3Q体看成一种权力话语, 它最初作为一种权力话语从腾讯的公开信中出现, 强制使两种软件同时使用的网民放弃其中一种, 引起网民的不满以及批判, 最后3Q体成为广大网民作为讽刺这一事件的主要武器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经过发展, 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力量已经不可小觑。作为对于社会事件最为敏感与直接的反应, 网络流行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空间中小部分网民之间的交际用语。它可以反映社会事件、批判社会现实以及通过广大网民的力量推动某些社会事件的发展。总之, 其公共性、互动性不断增强, 作为一种话语力量反映并影响着社会现实现象。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 马月, 译.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

[2]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3]包亚明.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4]托多洛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5]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 2005.8.

[6]胡东平, 易来宾.话语分析:反思与建构[J].外语学刊, 2009.1.

13.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篇十三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甚。本文所论即是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探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种类大致分为:网络自身生成的流行语,如“9494、斑竹、火星帖”等;网下生成再到网络上流行的流行语,如“RMB”在银行里早就开始运用了,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源自生活的网络流行语,如“很黄很暴力”原是电视节目中的话语,后在网络上流行。从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主要有谐音式,如“9494”是“就是就是”的谐音;拼音式,如“JJ”是姐姐的意思,“GG”是哥哥的意思”;借用式,如“GF”是“girl friend”的意思,“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借用“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笔误式:如“斑竹”是版主的笔误。当然网络流行语还可以现成的语句形式流行。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本文以从网络搜索的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为例,对其进行社会文化分析。

一、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

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水蒸气、纯净水”是没有任何内容的灌水之意;“拍砖头”是批评某帖的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的意思。还有些流行语从形式上看就比较独特。如“弓虽”是强的左右部分、“SB”是对某些人的蔑称;“斑竹”是版主之意;“火星帖”是指经常能看到的离谱的帖子或话题。所谓的火星是指发这样帖子的楼主或者提这个话题的人在这方面比较“无知”,在一般人(泛指地球人)中算是“另类”,他们有可能来自火星。诸如此类的流行语还有很多。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的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的义项,或是创造出的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的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的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以2007网络流行语为例,“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这一句是对“随便”的创新用法;“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创新用法,意指人的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的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的才华;“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变异用法,“情”和“钱”的一字之差,使得原句的境界全无。“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这是对本来富有哲理的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要用它寻找光明”的改编,改编后增加了幽默、戏谑的色彩。而“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所体现的个性色彩则极为强烈。

这些富有个性的网络流行语之所以产生与快速流行,有其社会基础。网络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在网民构成上,“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1]和其他年龄层比较而言,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追逐时尚,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诸如一些语言规范的约束。开放自由的网络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必然和可能。这是网络流行语流行的重要社会基础。

中国人的传统是关注规范,“无论在意见或行为上,传统中国人都有很强之避异趋同的心理,也就是有很强的社会顺同的倾向。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一向是尚同而避异,对循规蹈矩者大加赞誉,对标新立异者则不惜鞑伐。”[2]40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现实社会中的等级之分,没有现实社会中的限制和约束。网络又是虚拟的,人们在创造、使用新的词汇、新的流行语的时候,具有更大的自由和空间,而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评价。从上述流行语如“弓虽(强的左右部分)”、“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就可以看出,有些流行语是反规范、反传统的,具有叛逆性。

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这也反映出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变迁中,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倾向于内敛、谨慎,但上述流行语的流行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文化融合与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人的内敛、谨慎特点的弱化,个性和自我表现等特点的增强。这是因为“社会定向的性格有利于人们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传统生活,而个人定向的性格有利于人适应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生活。”[2]49

二、多元文化的接触

语言在发展演化过程中,随着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等,会出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借用、吸收现象。在网络中,也存在着语言的借用与吸收。

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些源自方言。如“顶你个肺”原来是广东方言,周星驰的电影里出现过这样的台词,而随着《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的火爆,这句幽默的台词也随之流行。

恶搞文化,原来经日本游戏界传入我国台湾地区,成为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兴的文化后又经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恶搞”这个词也随着恶搞文化的兴起而流行。

除了方言成分的流行以外,网络上还出现了许多源于英语的流行语。如“FT”是“faint”的简称,晕倒的意思;“CU”是“SEE YOU”的意思;“RUOK”是“ARE YOU OK”的意思;“OIC”是“Oh, I see”的意思;“OICQ”意思是“oh,I seek you”;“BTW”是“By the way”的意思;“GF”是“girl friend”的缩写;“BF”是“boy friend”的缩写。这些流行语均来自英语,并作了改变,是对英语的变异使用。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它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使得不同地区、国家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种特点为不同语言的接触、借用、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并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基于这种基础生成的上述网络流行语,体现了多元文化彼此接触的特点,使得不同的文化成分可能为对方所吸收、借用,从而为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语言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网络中多元文化接触的影响在很多源自模仿英语的流行语中得以体现。如很多通过汉语拼音生成的流行语就是对英语形式的模仿:“TMD、TNND”是骂人之语;“BT”是变态的意思;“MM”是妹妹全拼的缩写 ;“GG”是哥哥全拼的缩写 ;“JJ”是姐姐全拼的缩写;“DD”是弟弟全拼的缩写 ;“PLMM”是漂亮美眉全拼的缩写;“PPMM”是漂漂美眉的拼音缩写;“3Q”是THANK YOU的意思;“PF”是佩服的意思。

三、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语言这个表达系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而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这就有可能形成语言表达系统的缺位现象。也就是说,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形成了某种表达诉求,但是,在语言系统中暂时未找到合适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大众心理需求与语言表达之间的矛盾。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语言系统中的缺位有可能迅速得到填补。如“顶你个肺”这句网络流行语表示惊讶、不满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表达了无奈。在汉语中,原来就有很多表示“惊讶、不满、无奈”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但是《疯狂的石头》的热播,加之齐达内在世界杯上的以头顶人,让这句台词成为网络流行语。究其社会心理,是因为在现代化转型期,人们往往不再满足默默无闻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勇于彰显自我,展示个性,这逐渐成为一些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就“顶你个肺”而言,语言系统中原有的表达

形式已经不能准确地表达其中包含的社会心理,故而形成了在语言表达上的缺位现象。“顶你个肺”这句极富有个性的流行语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适时填补了语言表达的缺位,所以广为流传。赵本山春节晚会的小品几乎每年都会引爆几句流行语,其中“相当”一词已经成为2006年影响甚广的网络流行语。“相当”本是一个普通的词语,因为社会上明星甩大牌的现象屡见不鲜,爱慕虚荣成为社会上一些人的追求和特点,“相当好、相当贵”等便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的形象,这就给语言表达系统中“相当”增加了讽刺的意味,从而满足了讽刺爱慕虚荣的社会心理需求,所以流传甚广。

四、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人们创造了网络,网络反过来也影响着人,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在过去,人们获得知识主要靠积累,而在网络流行的现代信息社会,人们获得知识主要是靠对信息的选择、分析、判断。在选择、接受的过程中,个体完成了社会化。

语言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工具。语言材料中往往承载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个体特别是青少年在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一些词语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体现了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果个体在频繁地接触这些词语时,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不良影响。

在网络流行语中,有相当部分是有益于语言的丰富与发展的。如“pk”在google搜索的结果已经上亿,可谓广受欢迎,流行甚广。流行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个词简洁、形象,可广泛运用于新闻等语体中,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些网络流行语有益于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对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如上述网络流行语中“SB”、“TMD、TNND”等词难免给人粗俗、没有涵养的印象,如果个体将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则对其社会化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再如2007年网络流行语中的一句——“有钱人终成眷属”,如果个体受到“有钱人终成眷属”的影响,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再者,在网络流行语中,其中不少严格地说是错别字或语法不通的句子。像前例“CU、RUOK、OIC、OICQ、BTW”等流行语如果出现在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将严重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像“偶、弓虽、斑竹、9494、水蒸气、纯净水”等,像“水能载舟,亦能煮粥”这些对名句的别用现象,如果个体将其内化并加以应用,那么也将会严重影响其语文水平和语言能力。以网络语言写作的作文,如“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偶粉8稀饭她的话……”,[3]这样文字让人不知所云,连作文老师都看不懂。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动则以网络语言特别是网络流行语与人交流,形成了个体的话语风格,就不仅会时常造成交际障碍,而且更易形成代沟。

上一篇:安全环保部标准化管理推进计划下一篇:当选市长后 ××同志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