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写作手法

2024-06-19

文章的写作手法(精选8篇)

1.文章的写作手法 篇一

文章体裁分类

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 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5)告示类 启示、海报(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3)神话故事(4)民间故事(5)传说(6)回忆录

(五)、戏剧

文体常识

一、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常识

(一)记叙文

1、写作目的:通过继续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写人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通过写精装物抒发感情。2、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表达感受,表明观点,挖掘含义,揭示本质)和说明(对事物、环境、背景做简明介绍或解说)

3、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4、方法:表现手法——人物肖像(外貌)、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景物)描写。5、顺序或结构:顺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记叙。

倒叙——后发生的事情先说,先发生的事情后说。

插叙——记叙过程中插入某些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6、中心:通过写人记事反映中心(一般记叙文)或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联想借以揭示中心(散文)。

(二)说明文

1、写作目的:介绍事物特点,解说事理本质。

2、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用一些描写,目的在于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作一些必要的描绘,更具体的说明事物。

3、方法: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喻、配插图。4、顺序或结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5、中心: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三)议论文

1、写作目的:阐明道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穿插记叙(以事实论据的形式出现交代议论对象的情况或交代议论的背景)

3、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持的见解或主张,应正确、鲜明(文中的分论点

是中心论点的道理依据。)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事实和道理)应充足确凿。

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4、方法: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5、顺序或结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写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据

6、中心: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的一部分(文章中心尚包含写作目的等)。7、其他:论证方法-立论、驳论

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二、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常识

(一)散文

1、定义 散文诗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

由,能较迅速反映生活。)

2、分类 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

3、特点 A自由、灵活的抒写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片较自由;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

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B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虚实、写人、托物、抒情、发议论。

C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散文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

一事物,挖掘这事务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借以揭示中心思想。

D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关拴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小说

1、特点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

2、三要素 人物-人物于社会生活的关系: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杂取许

多人的特点和为一个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贸、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

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再问中可适当插入议论或

抒情。

情节-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故事情节的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

面有尾声。

环境-环境的分类:社会环境 揭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 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

渲染气氛。

-对环境的要求:要典型。

3、分类 短篇 篇幅短,情节简单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人物较少,有的写

的是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的典型生活片断。

长篇 篇幅长,情节复杂,表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某些人物的 一生事迹,叙述几代人的生活历程,人物众多。

中篇 篇幅介于长短篇之间,情节比短篇复杂、广泛,比长篇简单,人物较

多。

4注意事项 除纪实性小说外,小说的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

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第一人称不是作者。

文章的表达方法

基本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什么叫表达,表达有哪些基本方式?

表达,又叫表达方式,表达方法。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手段。它是文章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衡量文章艺术性的重要条件。

表达的基本方式有五种、一是叙述,二是描写,三是抒情,四是议论,五是说明。▲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 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

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样读者才会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做到详而不杂,细而不荒,简而不陋。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运用抑扬、快慢、断读、离合等技巧,使叙述峰峦起伏,跌宕多姿。▲什么叫描写?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描写有哪些类型?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什么叫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哪些种类?有什么要求?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写的方法很多,从描写的角度上说:有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进行描写,有通过不同人物对比进行描写,有侧面烘托的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说,有一次完成的描写,有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描写;从运用笔墨的程度上说,有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有轻描淡写的白描。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独特、新巧、切忌因袭雷同。

②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圆满地回答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

③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搞好语言描写,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这个人只能这样说话: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

④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东西暴露出来。

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语言、行动显示;用梦境、幻觉表现等。进行心理描写必须注意:一不要把作者的感情强加给人物;二要铺垫好寄托心理活动的必要的环境条件;三要与其它描写方法交错穿插,不宜作过长、静止、单调的心理描写。▲什么叫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什么叫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场面描写有什么要求?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这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另一种是特写式。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场面描写的要求有两点:

一、写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所发生的事件,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时间、地点等跟人物结合在一处,要有人还要有画面。

二、截取事件过程的横断面,要写出动静之态,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②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④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描写的方法和要求是什么?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工笔描写和白描,表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是从描写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使其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间接烘托出要描写的对象。因此,人们又叫这种方法为“烘云托月”法。

工笔描写与白描,是从描写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白描、即轻描淡写,简单的勾勒。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静态描写,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发展变化的情态的描写。

描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①要真切具体。也就是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描写,使其状态、色彩、情调跃然纸上。②要选好角度。描写的角度有好几种:旁观者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见证人的角度。选角度要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要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通常逻辑、要注意以点带面。③要精炼生动。精炼即语言精确、凝炼,生动即文字活泼形象。▲什么叫抒情?抒情有什么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抒情的方法有哪些?

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②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人叙事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④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②要同内容和谐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联系;③要有积极、健康的情趣。

▲什么叫议论?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议论的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①夹叙夹议。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要把议和叙紧密联系,使议出自叙,言简意赅、灵活、自然。②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③借端生议,就是由所描绘的事物联想发挥而进行议论。这种议论必须与所描述的事物 有内在联系,同时又要联想开去不拘泥于 描述对象的本身。④ 寓议论于篇外。即,在文章开篇或结尾之处,加上一种既有独立性,又与篇章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议论文字。除此之外,还有引证代议,发问提议等。▲议论有什么要求?

①议论要有独到见解,要有深度、有分量、有所指。②要精当贴切。精当即言简意明、切中要害、鞭辟入里;贴切即恰到好处,③要因文制宜、文学作品议论要少而精。▲什么叫说明?说明有什么作用?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说明的作用是: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说明的方法有哪些?

①比较说明、即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不同问题或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使各自的本质,特征显示得更为突出。比较有横的比较和纵的比较。横的比较是指不同事物或不同问题间的比较;纵的比较则是指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或同一问题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②分类说明。即把被说明的对象按同一标准分成不同类别,逐类加以说明;③比喻说明,即找出与被说明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之点的事物、事理,用以说明对象。④诠释说明、即以下定义的方式说明事物或事理。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使它与那些易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此外,还有举例说明,引用说明、问答说明、描述说明、图表说明、数字说明等。

▲说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②要善于说出事物的疑似之处;③说明要客观地进行;④说明要用浅显,准确、详尽的文字。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3.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表现手法: 1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1。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2。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13。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4.衬托 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1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1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17.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9.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20.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21.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2.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24.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25.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26.意境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2.文章的写作手法 篇二

一、概析

《双鸩篇》的一大特色是叙事诗与抒情诗相结合。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叙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为我们讲述了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从这篇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为了金钱不惜牺牲女儿性命的父母。女主人公忠贞、善良执着,为爱抗争,最后以死与一生之所爱相依相伴。而男主人公为了捍卫爱情有只身前往凶险三城的勇气。典型人物的塑造让该诗的情感更动人,主题更深刻,令读者为男女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感到惋惜痛心,为其父母的贪财势利、麻木心狠而切齿痛恨。该诗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写人手法。

全诗用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如穿着,配饰,出水芙蓉般的容颜等等。并在每一部分的描写中增加了形貌、对话等细节,将故事描写得生动形象,例如:“记妾双眉蛾,为郎憔悴青不多。为郎憔悴青不多,郎真死矣还如何!”短短四句话,就把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和忠贞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二、心理描写

从“郎年十七妾十六”的两小无猜,彼此相爱,到“郎命妾所依,妾命郎所与”,二人相互依恋的甜蜜生活,再到“不必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二人忠诚的誓言,心理描写随处可见。“阿爷阿娘嫌郎贫,要郎远宿三城边”,因为父母的嫌贫爱富,导致女主人公“忆郎不断宛转肠”,日夜期盼情郎归来,心情忧愁迫切,焦虑不安,夜不安寐。从无意中听到过客误传情郎死讯的悲伤,再到坚信情郎会归来的信念,誓死不二嫁的决心。以及当情郎衣衫褴褛归来后的欣喜和最后面对父母阻拦的无奈,生死相依的决绝情感,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借助梦中见到情郎“荣归故里”和“落魄归来”的两种情境,写出女主人公内心的起伏,从高兴、欣喜到担心、焦虑,情感变化贴合梦中情境。用“连理枝”“明月珰”等典故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深情和光辉。描写细致入微。

三、细致白描

白描是最为传统的一种描写手法,文章中运用朴素、简单的语言进行细致的白描,准确生动,给人印象深刻。如:“三城何蝤崒,三城何岂峣,三城溪水深,水毒溪无桥。三城黑沙黑,黑沙同鸣髇。三城多劫贼,劫贼凶咆哮;劫贼杀人如杀獒,白骨堆积城门高。三城多白杨,白杨风萧萧。萧萧飒飒啼怪鸮,其下有穴狐狸嗥。老客停马不敢过,年轻出门郎奈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三城的凶险环境。而子弟书一般借助写景、状物、摹写形态等手段来展开叙述,其叙事不以情节的离奇曲折取胜,而是以细腻真挚的抒情动人。笔法细腻,一切情、景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这些都为《双鸩篇》所借鉴。

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是本诗的一大特色。在形式上,《双鸩篇》广泛使用比喻、排比、借代、对偶、重复、用典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通俗易懂,语意连贯,增强了表现力,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排比句的使用为全诗增加了氛围,加强了语势,烘托了气氛。如描写“三城”:“三城溪水深,水毒溪无桥。三城黑沙黑,黑沙同鸣髇。三城多劫贼,劫贼凶咆哮。”强调其路途的艰险恶劣,父母的狠毒与冷漠无情,突出表现女主人公对父母棒打鸳鸯的无奈和怨恨,与内心的担心忧愁,读起来一句比一句气势加强,情感加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的烘托气氛。

诗中还恰当地运用借代,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练、具体生动的效果。如“沉沉白日鸺鹠啼,暗暗夜色蝙蝠飞。”在古代鸺鹠是指枭一类的鸟,鸺鹠啼叫在古人看来是报凶的。通过鸺鹠啼和蝙蝠飞两种凶兆,生动表现女主人公内心的焦躁不安与忧愁,很好地烘托气氛,突出效果。再如:“以斧斧木木不离,以刀断水水不断;同茧之丝不可剪,同结之带两头绾。”用“木”“水”“丝”“带”代指两人的坚贞不渝之爱。

作者还借鉴了古诗和鼓词的反复手法叙事抒情,使行文连贯,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与郎同水为一池,与郎同木为一枝;与郎为带同一结,与郎为茧同一丝。”音韵优美,并从侧面看出二人感情的深厚。

四、结语

《双鸩篇》的写作手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蓦然回首,那如花的容颜,如歌般的爱情,通过姚燮笔下寥寥数语描绘的淋漓尽致,仿佛已置身其中,令人叹惋。

摘要:《双鸩篇》出自近代诗人姚燮的手笔,诗篇以叙事诗与抒情诗相结合的手法歌颂一对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揭露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罪恶,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展现出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和进步。

3.认清表现手法,体验文章情感 篇三

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通常就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而言。以写作的内容分,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等。

【考例解析】

水塘边的鸟窝

水塘在黑夜中沉寂,这使我怀念水塘边的那棵有鸟窝的老榆树。

我们和母亲来到乡下时,那棵树正长满了榆钱。榆钱泛着淡淡的绿色,钱串似的,压弯了枝头。后来,榆钱落了,榆叶变老,黑绿黑绿的。知了爬到了榆树上,知了的叫声很尖长,使山里的夏天更加闷热。夜里,塘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地叫着,开始是一只,后来便此起彼伏。白天,我们看见一群一群的小蝌蚪,摆着黑黑的小尾巴,摇着黑黑的大脑袋,从塘的深处游到塘的浅处,从浅处游到深处。母亲说,蝌蚪是青蛙淘气的孩子。秋天来了,榆树的枝丫上有了鸟窝,鸟窝一天天大了起来,小筛箩一样,母亲指给我看那鸟窝。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凉爽的傍晚,太阳红色的光辉已擦着山顶在慢慢消失,山顶有很美的晚霞,晚霞擦抹着母亲很美的脸,我发现母亲脸上流淌着一种很厚的温暖。

天气越来越凉,风也大了起来,在山坳里回旋时发着一种响声。我望着老树枝丫上的鸟窝,问母亲:“好高啊,妈妈!风一吹,要掉下来吗?”

“不会的,鸟的窝垒得很结实。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它们不会让窝掉下来的。”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很大很深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怜。我和母亲一起望着蓝天下黑黑的一团,我们一起想象那高高的温柔,我们虔诚地为它们孤独的、风雨飘摇的幸福祝福。

最可恨的莫过于男孩子。一天,邻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树上,用竹竿把鸟窝给捅了。当我看见那黑黢黢的一团从几丈高处往下掉时,我几乎晕了!我声嘶力竭地跑到老树下,看到的只是一团团摔散的用树枝、干草、羽毛和泥垒造的鸟窝以及几只血肉模糊的粉红色的肉团。那是老鸟的孩子,还没有长出羽毛!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那个男孩子推到树下的水塘里,让他死。母亲说:“这孩子要遭报应的……”

此后,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我长大后又几次来过那个山坳,我到水塘边找那棵老榆树,老榆树已被人伐掉,只剩下一个很悲凉的树桩。乡下的树已很少,我已很难看到儿时那样的大鸟窝。塘里的青蛙还“咕哇”“咕哇”地叫着,小蝌蚪还是一群一群在水塘边游弋着。我为这些青蛙和它们的孩子庆幸着,它们生活在离城里人较远的乡下。否则,它们早被送上了城里那些豪华酒店的餐桌。但我不知,它们还能幸存几年?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悲悯我们身边的另一类生命?这个世界原本是我们和它们共同创造的……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水塘边的那棵老榆树?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自然段描写了池塘边哪些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划线句子,想想为什么作者说小鸟的幸福是“孤独的、风雨飘摇的”?

“孤独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飘摇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

⑴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⑵一个关于“窝”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我的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是小鸟在鸟窝中歌唱的欢快情景。根据本文的主题,请给这幅图配上一句或几句优美的文字,表达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篇文章借对“水塘边的鸟窝”的怀念,表达了作者“人类应与其身边的另一类生命和谐相处”的观点,采用了借景抒情和即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第1题,在答题时首先领悟全文,将陌生的材料迅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同作者产生共鸣,同自己的生活沟通,以便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从本质上理解作者怀念水塘边那棵老榆树的真正原因。参考答案:因为老榆树上有知了、有鸟,这些都是人类身边的“另一类生命”,人类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第2题,本题的第一问容易作答,找出第②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即可。解答第二问首先要知道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是什么,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揣摩本文中作者描写美好景物的目的,因此解题时要瞻前顾后,根据语意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描写了繁盛的榆钱、热闹的知了和青蛙、自由自在的蝌蚪、小筛箩似的鸟窝。这些景物描写为下文写人类对这一美好和谐环境的破坏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第3题,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一般多富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章的大语境中去探求核心词语的准确含义。本题中“孤独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指鸟儿的数量少、伙伴少,“孤独”一词更多地凸现出鸟儿在人类面前的无助和弱势;而“风雨飘摇”则表现出鸟儿在风吹雨打中的危险,以及面临人类野蛮行径威胁的不安定感。参考答案:人类没有把这些鸟当作朋友,因此小鸟永远是“孤独的”;人类行为野蛮,小鸟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小鸟的幸福是“风雨飘摇的”。

第4题,此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一类试题我们要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字里行间,既要联系全文,又要考虑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等因素,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品味、归纳。参考答案:第⑴句的表达效果好。第⑴句中用“战栗”一词表明了童年时邻家男孩破坏鸟窝、摧残幼鸟在作者心中引起的强烈震撼,也表明了作者对类似野蛮行为的深切痛恨。

第5题,此题为图文链接阅读题,要仔细观察图形,扣准图旨和设计意图,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顺。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优美的文字”和“感受”。因此,答题的语言应适当采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也不应是随心所欲的,必须结合本文的中心,要表现出鸟儿的欢乐,呼吁人类给予爱护。示例一:可爱的小鸟需要我们用“真情”呵护。示例二:欢快幸福的小鸟让我们蓦然发现:我们身边的生命原来如此美丽!

【实践演练】

天上有云姓白

他不是我们的正式老师,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还跛着一条腿。

那时我们读初二,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

据说他是校长的亲戚。不然凭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能来代我们的课?而他来代课总有好处的,有不菲的代课费。这是消息灵通的同学说的。

他第一天来给我们上课,在我们的灼灼眼光中,跛着一条腿,很费劲地迈上讲台,羞赧地看着我们,愣是半天没说一句话。有学生在底下憋不住,“噗”一声笑出来。这一笑,让他腾地红了脸,终于开口说了话。他说,天上有云姓白,我叫白云。

自此后,有学生远远看见他,就白云白云地叫。等他答应一声,一跛一跛地回转过来,殷殷地问,什么事啊?那叫着的学生会“啊”一声,抬头对着天说,我看天上的白云呢。他并不恼,呵呵笑一声,也陪着仰头看天。

他的课备得极认真,书上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注的补充。只是那时我们不懂事,并不知他的艰辛,私下里竟有些瞧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代课的。所以上课总不好好上,不时打岔,跟他耍贫嘴,甚至有同学高兴了还吹口哨。每每这时,他都涨红着脸,站在前面看着我们,等我们闹够了,他可怜巴巴地问,听讲好吗?然后弯腰跟我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都怪我課讲得不好,让你们没兴趣听。”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空气流动的声音,那一瞬,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再上课,都听话起来,乖巧起来。他很高兴。课上完了,他说,我要奖励你们。大伙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再来上课,他却提一袋子糖,一人发两块。

课后他喜欢扎在学生中间聊天。有学生好奇地问,你腿咋的啦?他并不避讳,说,小儿麻痹症落下的。又说起他很想读大学,但家贫,上大学成了梦想。“所以呀,你们要珍惜呀,珍惜这样的好时光。”他变得像长者。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即过,在他要走之前,班上发生一件事,一个成绩不错的女生,父亲突然暴病身亡,女生的家一下子塌了,女生提出退学。他听后,很着急,跛着一条腿,走十来里的乡村路,到女生家里去。女生的寡母领着五个孩子,哭倒在他面前。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说,我会帮你们的。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又许诺,女生以后上学的钱,他会帮衬着。一定要让她读高中,读大学,她有这个潜力。他再三恳求,直到女生的母亲答应,一定会让女生去上学。

我们读初三的时候,他来学校两次,来看我们,来看那个女生。他瘦了,精神却出奇地好。他说:“好好读书,我很想你们。”这一句话,惹哭了我们很多人。

在我高中要毕业的时候,却听说他染上白血病,不久便去了。当年他教的学生,因分散在四面八方,竟没有一人能见上一面。他资助过的那个女生,一说起他,就哭得不能自制。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每相遇,都会谈到他。末了大家会叹一声,他是个好人哪。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

(原载《中国教师报》2006年9月20日)

思考:

1.文章的标题“天上有云姓白”极富特色,请对此略作赏析。

2.文中所叙的关于白云老师的事情中,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并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概述出来。

4.文章的写作手法 篇四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二、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因此写作手法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三、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另外不有一些概念我们也应该注意辨析,如:

一、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三、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5.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篇五

在排除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的前提下,用名词、名词短语直接排列组合而成。

作用是叠用意象,具有整体美。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

二、移时

把古代事物与现代事物“生拉硬扯”组合在一起,以增强感染力。

例:林冲出身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员。

三、空设

根据表达需要,临时设立一个没有的东西,以获得奇巧生动、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例:但我还是照常走,并且说明……他虽然属于绿林大学出身,而杀人又却不很高明。

四、奇解

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赋予一个词原来没有的某种新义而作出奇特的解释,产生网址生动的效果。

例:没有平凡的工作者,领袖就成了“空军司令”

五、闪避

在实际场合,说话者不正面回答别人的问题,利用含义宽泛的概念或不太精确的语言,把话故意说得不明白,不具体,从而达到某个特定目的。

例:1、大嫂,你别问了,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六、精细

在数字运用中,本可以模糊的地方却出人意料地使用十分精确的数据来表达,这故意的精确,独具匠心在特定表达情境中带来模糊数字望尘莫及的效果。

例:1、孔乙己欠酒店掌柜的十九文钱。

(显示潦倒)

2、祥林嫂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祥林嫂的勤劳节俭、婆家的刻薄)

七、错综

为避免词句的重复单调呆板,有意变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使用参差变化的句型,使语言富于变化。

(一)词的错综

1、慧眼认英雄,睿目识豪杰

2、今日的仇,昨日的恨

3、余杭郡为最,龙隐寺为尤,冷泉亭为甲

(二)句子的错综

错木据水,则不若单鹭,历险乘危,则骐不如狐。

八、返源

在使用成语时,有意偏离成语的通用义,而返回它的字面义,直到奇特效果。

例:1、牙刷好,一毛不拔

2、青蛙对运动的物体明察秋毫,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

3、火成岩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析字(化用)

利用汉字结构特点,把字的形体离析整合,起到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作用

例:1、成都十八子(李)

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

3、海动山倾古月摧(胡人)

十、偏语

讲述中故意偏离客观实际或事之常理,以不合理但合情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感情的修辞(即知错说错有意为之)

例: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不能实现的)

十一、增饰

先说出一个中心词,后多次为中心词补加修饰限制成分。

作用是为了丰富内涵,表义更具体、全面、准确、鲜明,增强语势,强调语境。

例:1、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人--一个有能力的人,有感情的人。

2、它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中的精灵。

3、下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的试验

十二、字示

即用汉字或符号来表示某种形态,使之形象生动

例:1、他留着“八”字胡。

2、这兔子跑出了一个“8”字。

3、十字路口

4、S形大街

十三、示现

即把非眼前的情形说得如同就在眼前一样

例:1、(悬想式)只听得轰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

2、(陈述式)脑海里闪出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3、(预言式)春天来了,闭上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

十四、同字

6.再别康桥的写作手法 篇六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

(一)、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诗歌的第二节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别致新巧。河畔垂柳,冰清玉洁,柔曼飘拂、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多像一位长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心动神摇呢?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徐志摩在这里决不仅仅是绘形摹态,他是传情达意,表达一份对康桥风光,对失落情意的眷恋、追恋。他爱康桥,更爱遗失在这里的情真意切的美梦!

(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了一个意象“青荇”,是对第二节的补充和深化。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这些水草油光翠嫩,浓绿欲滴,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又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生长环境的美好。表达着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和喜悦感。它们能与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久厮守,难怪诗人流连沉醉,心甘情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物我一体,物即我情,我情即物,诗人简直就是一条会思想、有情意的水草!这种描写类似于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情景,给人一种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兴奋和喜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虚实结合,以实衬虚。

诗歌第三四节写“青潭”,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似幻,亦实亦虚,怎能不让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痴!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去重温夕日的欢乐。星汉灿烂,星辉点点,诗人大有东坡泛舟赤壁时那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他心花怒放,陶醉在这星辉迷人的夜色当中,禁不住引吭高歌,一吐回到过去,情不自禁的喜悦心情。这两节诗文围绕“青潭”展开行文,先把清潭想像成绝彩斑谰的梦,再由“梦”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眼前所见为实,联想、想像为虚,由实到虚,借潭写梦,融情于梦,借梦发感,以实衬虚,虚实相映,诗意地表达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四)、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诗歌首尾两节都写到了“作别云彩”这一细节。前者显得飘逸高洁,依依难舍;后者则见感伤落寞,无奈决绝;“云彩”这一意象以静衬动,精妙入微的折射出诗人隐秘难言的复杂心理。云彩高洁秀美、宁静祥和,诗人视作朋友、知已,与他作心的交流:当年你或许飘浮在碧绿的草坪上空,装点着蔚蓝的天空,为我遮挡炎炎烈日,见证我痴迷康河、回归自然的诗心画意。如今,你远举飘飞,离我而去,我也带着割舍不下的眷恋,惆怅远你而去。永别了,飘逸的云彩。永别了,静美的康桥!

诗人具有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深得“意象”三味。新诗写得象古诗一意象纷呈,韵[味无穷。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好范本。立足诗歌,知人论诗,扣住意象展开联想分析,不仅可以体察诗情,洞悉诗人心声,还可以强化感情,提升我们诗歌鉴赏品味,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赏析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7.浅析默多克《钟》的写作手法 篇七

关键词:象征手法,伦理,多重视角

爱丽丝·默多克是二战后英国文学领域里最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 同时也是一位伦理道德哲学家。她的“哲学寓言式”小说通过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细腻的心理分析, 传达了她对人生、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深切关注。《钟》是默多克又一部关于现代社会信仰及道德的小说, 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倍受关注, 主题再一次涉及道德与现在社会中人性的弱点与欲望之间的矛盾。默多克的行文构思严谨并采用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意象, 生动地阐释了小说的主题, 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默多克从更深的层次讨论了道德问题, 描述了人性对善良的追求。故事的主人公不断地寻找自我, 深思道德问题, 诸如, 我们如何才能不带有利己主义地全心为他人考虑?如何合理的使用权利不被玷污?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我们应该冒险尝试最好的选择还是退而求其次?我们虔诚的生活能否超越自我而变得伟大?

对默多克的作品研究最为透彻的当属皮特, 他认为“泰纳 (法国文艺评论家, 哲学家) 评价狄更斯的作品是‘善良与爱’, 那么默多克的作品亦如此, 因为两个人都抨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在很多方面, 默多克与美国小说家及评论家约翰·加德纳持有相同的观点, 约翰认为, “艺术应该是合乎道德标准的, 包括其创作过程和表达方式”。在默多克的小说中, 有好多不完美的角色, 他们在日常生活交际网中不断地追求完美。默多克也与詹姆斯·鲍德温持有相似的观点, 即“写作是为了改变世界,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因为文学是不可或缺的”。

1 象征手法的运用

我们无须深读小说就会发现文章中好多象征手法。比如说钟象征忠诚, 死亡, 改变, 清白, 直率等等, 所有的这些在小说的不同篇章都有体现。深入细节, 钟本身———实际上是新旧两个钟———被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 诸如“秩序和信仰的迷失”, 纯洁及模糊的爱情。迈克说我们就像钟一样“必须学会感知……我们的精神能量, 找出我们力量的源泉”。詹姆士是一个严格遵守伦理道德的人, 视钟为纯洁的象征, 因为它本身是“没有隐瞒的装置”, “来自另一个世界”, “是各种关系的映射, 比如艺术与生活, 自然界与人类世界, 难以言表的细节与理性的规律, 简单与世故等方面的关系”。然而, 钟可以理解为神圣的正义的象征, 也可以理解为只是普普通通一个钟。

随着故事的开始, 朵拉坐火车去探望她的丈夫, 在临下火车之际, 她放生了一只误入车厢内的蝴蝶, 以至于把保罗的行李箱忘在了火车上, 正如默多克众多小说中昆虫或动物的放生一样, 朵拉的这一动作预示了在小说结尾自己的转型和解放的必然。

2 道德约束下人物的心理斗争

默多克只对主人公因道德而面临的两难选择的心里进行描述, 而不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 在她笔下的人物有时会互相误解, 甚至导致悲剧。倒不至于说没有人是纯洁无暇的, 但没有一个人能有自己想象的那般洁白无暇。每个人都有不为自己所知的性格特征。换句话说, 《钟》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生动的、有个性的。

《钟》以描述朵拉轻浮的生活开篇, 她离开了专制的丈夫——保罗, 时而渴望自由, 时而又因为离开保罗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负罪感, 所以每次都会回到保罗身边, 这次也不例外。朵拉最近与一位老朋友诺埃尔产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因此对回到保罗身边既恐惧又憎恶。

宗教组织的负责人——迈克——出身于上流社会, 但“造化”弄人, 他成了世人所说的“性反常者”———一个人格上的自我分裂者:一方面, 笃信上帝, 立志要成为牧师, 献身上帝, 获得永生;另一方面, 在公学里曾两次陷入同性恋。经过一番“痛定思痛”, 迈克主动向主教忏悔并得到宽恕, 并得到任教资格。当他遇到学生尼克时, 迈克再次陷入畸形的爱恋之中, 其命运因此被彻底改变:开除教职, 做牧师的愿望因主教震怒而变得遥不可及。此后在女修道院院长的感召下, 迈克开始了新生:他带领那些决心皈依上帝的人们来到远离现代都市文明的乡村, 组成了一个世俗宗教团体——茵伯修道院, 以寻找人生的救赎和再生。迈克带领众人摆脱人性的弱点, 远离尘嚣, 净化心灵以接近上帝, 然而人性的弱点与生俱来, 随着尼克和托比的到来, 迈克压抑的爱又复苏了。在他的内心深处, “两个律则”———肉体欲望的规律和灵魂所应遵从的上帝律法———的交战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虔诚与背逆, 崇高与亵渎处于无休止的剧烈冲突之中。作为“有情欲的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迈克毕竟有着生命的自然冲动与自我个性的合理要求, 他最终突破了宗教禁欲主义对他感性生活的压抑。在一次酩酊大醉之后, 做出对托比的亲昵举动。这种性冲动与“性反常”被尼克发现了, 尼克开始复仇行动并最终导致茵伯修道院解体, 人们各奔东西。

尼克的孪生姐妹凯瑟琳一直暗恋迈克, 由于这种负罪感, 她选择去过终生与世隔绝的生活。相比之下, 一直希望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朵拉, 追求自由、追求真爱, 面临她难以维持的婚姻, 专制的丈夫, 及自己不正常的男女关系等多种问题, 最终选择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去做艺术老师。

在《善与崇高》一文中, 默多克这样写道“艺术与道德……是统一的。它们的本质都是爱。爱就是对个体的知觉。爱的实现相当困难”。在此, 她强调了艺术要揭示存在于人心中的道德本性, 这恰恰也就是这个小说的成功之处。

3 多重视角分析

默多克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 即作家有意识地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来表述思想, 表现创作主体倡导、关注和发现的世界观, 她把发表议论, 阐发思想的人物分派给了笔下的某些人物, 由他们来阐释和图解, 因此许多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小说中呈“多样化”出现。

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并没有采用第一人称男性视角的写作手法, 相反, 她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角度叙述事情的发展, 并创造性的伴随着情感的推进叙述者也在转换, 这样就避免了作者冗长的叙述, 而从叙述者的角度来展示自己的观点以及对其他人的看法。在众多的人物中, 默多克选择了三个主要的角色作为叙述者, 从他们的角度来剖析故事中的其他角色, 同时深层探索他们自身的思想。

除上文所介绍了迈克, 朵拉两个角色之外, 托比成为小说的第三个叙述者, 他即将就读于牛津大学, 利用假期来了解宗教对人的启示。未成年的托比涉世不深, 但是天真并不代表无知, 他追求理想, 拥有信仰, 弥补了他的天真与好奇。

所有这些角色都受到挫败感的驱策, 进行深度的自我分析, 设法打破某些一直主宰他们生活的虚假模式, 默多克叙述这些人的故事, 只不过是想给他们一个机会, 用自己的话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 进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运用多重视角演绎作家的哲学思想, 因此可以说作者本身也是一个隐形的叙述者, 用斯蒂芬 (英国作家) 在艺术家肖像中所说, “就像创造万物的上帝一般, 艺术家寄身或超越在其创造的作品内外, 有时隐而不见, 精致恍若无存, 有时漠然无感, 兀自修剪其指甲”。某个事实存在亦或不存在, 这都在作家的运筹帷幄之中, 作者可以使其有也可以使其无。然后作者忠实于诚实与正直, 自由与发展这一原则是毋庸置疑的, 这种忠实于人性价值的原则在默多克众多作品均有体现, 也使她成为继埃利奥特和劳伦斯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作家。

参考文献

[1]Murdoch, Iris.The Bell[M].Middlesex:Penguin Books, 1962.

[2]Murdoch, Iris.The Black prince[M].Middlesex:Penguin Books, 1962.

[3]Antonaccio, Maria.Picturing the Human:The Moral Thought of Iris Murdoch[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4]Hampsire.The Moral Vision of Iris Murdoch[J].Ashgate, 2005.

[5]He, Weiwen.Art&Morals:Iris Murdoch's Fictional World.Dis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1998.

[6]Taylor, Charles.“Iris Murdoch and Moral Phi-losophy”Antonaccio and Schweiker3-29.

[7]Wolfe, Peter.The Disciplined Heart:Iris Mur-doch and Her novel[M].Columbia: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1966.

[8]王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8.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之虚实相生 篇八

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虚。明代史论家屠隆说:“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里写道:“‘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可见,“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补充。没有“实”,“虚”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虚”,“实”的内涵就无以丰富。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中外文学作品中感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nlc202309090029

上一篇:实习报告书书写说明下一篇:地税窗口人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