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花钟评课稿范文

2024-08-11

语文花钟评课稿范文(共10篇)(共10篇)

1.语文花钟评课稿范文 篇一

花钟评课稿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从这一课时的整体上看,贾辉老师设计了四大环节:

(1)阅读质疑;(2)合作质疑;(3)变式质疑;(4)应用质疑。上述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贾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导入阶段,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感悟朗读是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贾老师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在品读这段课文时,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内容。找一找有几种不同的花再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中描写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丽,并通过让学生挑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说出理由,通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境,用词的准确,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进而加深对内容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听了吕老师执教的《花钟》,真所谓是课如其人,吕老师是一个非常豁达开朗的人,说起话来是眉飞色舞,她执教的课也是这种风格,孩子们在她具有磁性的语言中,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吕老师的课有好多值得我们鉴赏的地方:

1、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很具有亲和力,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有压力,所以能够畅所欲言。2、对字词的教学非常到位,学生能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的掌握,这个环节把握得非常好。

3、在课堂教学中,吕老师注重引导孩子们质疑问难,并且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再引导孩子梳理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提问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梳理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孩子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4、充分地运用了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宁老师执教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课文中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大难点。在这堂课上,宁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找找每段重点句子,用上“把每一段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句总结,把方法教给了学生,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本文的结构层次为“归纳现象——解释原因——实际应用”,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什么是花钟?(即最后一节)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3、宁老师一开始出示:用“开花了”替代所有表示开花语句的具体表达方法,学生马上感觉到了这样的表达既重复又死板。这时,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开花的词,再读相应的句子。

这一读,感觉就来了,再也用不着多说什么。从“开花了”到“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睡梦中醒来”等,学生经历了一次美文欣赏之旅。又如对时间的品味,这段文字在时间的表达上非常准确,在时间的运用上非常精当,不但在写时间时用上“左右”,而且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前面,如“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中间,如“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这些特点,揣摩、品味、积累。郭老师的课以漂亮的花导入,让人赏心悦目,引入美的情境之中,在品读写花钟的那一段文字最为精彩,这一段文字描写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时的情景,描写花的开放,有的用拟人手法,有的用直叙手法,意思都一样,而表达形式不一样,而郭老师关注这种表达形式,引导孩子去观察、品味,这种关注传递出来的是一种语文韵味,一种语文意境。又如对时间的品味,这段文字在时间的表达上非常准确,在时间的运用上非常精当,不但在写时间时用上“左右”,而且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前面,如“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中间,如“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这些特点,揣摩、品味、积累。最后小练笔又是写这三种花,填补书上列举花的时间上的空白,让人恍然大悟,而在写话时老师提醒学生运用词语盘点中的词语。陆老师抓住了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达到积累并运用语言,浓浓的语文味洋溢在课堂中。

2.语文花钟评课稿范文 篇二

一、说教材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细心观察”,通过本组教材的阅读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课文共分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一种现象: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第二自然段,揭示一种原因:不同的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三自然段展示一种创意:植物学家利用这种现象制作了花钟。文章语言精练优美,词汇丰富生动。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十分有特色。同样写鲜花的开放,作者却运用了“绽开、苏醒、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等词,用丰富的文字描述了花开的样子,体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多样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极好范例。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紧紧抓住这一语言现象,引领学生去品读,去实践,去运用,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以新课标阐述的理念为背景预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基于以上理解,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教学难点为学习课文的句式表达,对一些句子尝试 换一种说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教法上,我采用了“读中感悟”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想象理解法及读写结合法等。

在学法上,我同意“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观念,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为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将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略读第二自然,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花的世界,领略花的魅力、探究花的奥秘。齐读课题。(板书:花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到底有哪些花呢?让我们打开书,学习第一段。

这一环节,我简简单单,导入新课,省时,高效。

二、研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自主品悟

这一段课文是语言特色所在,作者用不同的写法,表达鲜花的开放,那么,如何运用好这语言范例。引领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色的妙处呢?我打算这样展开教学。第一层: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一划,有哪些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花名用横线划出,时间用波浪线划出,在学生反馈后,教师把所有的花名请到黑板上,要求学生读正确。

第二层这些鲜花又是怎样开放的呢?再去自由读文,用圆圈圈出表示花开的词,学生学习反馈,教师板书:“吹起、绽开、醒来、开花、欣然怒放、苏醒、舒展、含笑一现”请学生读好这些词,教师指着这些板书说道:“其实,这么多的词,都可以用同一个词概括,你们读出来了吗?”预计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可以用“开了”来概括。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开了”?却要写这么的词呢?进入第三层 第三层:学生自主选择一到两种喜欢的花品读,想一想,作者这样好在哪里?教师可适当教给学生方法:去读一读,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想一想,去做做动作,带领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预设学生品读交流:用吹起小喇叭写出牵牛花很神奇,很可爱的样子。

我仿佛看到它抬起头,对着天空吹喇叭。我好像听到它在说:“天亮啦,快起床啦!”

2、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预设学生交流:我从绽开中读出蔷薇很漂亮,开得很茂盛。

有的说,蔷薇像个小姑娘,她笑了。有的说,她好像特别高兴,我很喜欢蔷薇。

3、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预设学生交流:我看见睡莲好像打着哈欠,伸起了懒腰。

我可以做动作表示睡莲醒来的样子,老师,我能边做动作边读。

„„每一朵花学生都有自己的品读,不再一一例举。学生每品味出一种感觉,教师都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边读边做动作,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第四层,在品读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问,如果是开了会带你这样感受吗?显然不会。优美的词句总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把这美好的句子背下来吧!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黑板上的花名和表示花开的词把这段话背下来。

第五层:看图仿写。

在花的世界里,还有许多花向人们报告时间,课件出示蒲公英、铃兰花、荷花图片,你们仔细观察像作者一样把花的开放写得生动有趣吗?学生练笔。这段的教学从读到写,由内化到表达,层层深入,我们知道,有哪些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他们属于内容层面的理解,难点在于如何学习用不同的写法表达鲜花的开放,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发展语言。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先请学生默读找出花名,再自由读找出花开的动作,最后品读这样写得妙处,一步步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愿望,引领学生自主专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中,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去做做,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欢和热爱之情,更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安排仿写训练,水到渠成。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花开的曼妙多姿,更是在语言实践中,养成语文学习方法,习得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自悟明原因

1、引:学习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圈画相关的话语,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时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解答,教学时,尽量鼓励学生将文本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3、作者是怎样告知我们原因的呢?让我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质疑,然后引领学生读文,再小组合作交流,最后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解答。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明白了不同的花,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三、课外延伸

我设计两份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二选一:

1.与同学合作,搜集24小时内陆续开放的花的资料,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平面花钟。

2.细心观察一种花卉或者植物,用彩笔画下来并配上简短生动的文字。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因此要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走出课堂,得到提升。

四、板书设计

13、花钟

牵牛花 吹起 烟草花 苏醒 蔷薇 绽开 月光花 舒展 睡莲 醒来 夜来香 开花 午时花 开花 昙花 含笑一现 万寿菊 欣然怒放

3.棉花姑娘评课稿(范文模版) 篇三

近桃小学语文教研组

听完丁洁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此次丁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丁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规范,教态自然大方,教学基本功扎实,完全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我觉得,丁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丁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运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识字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深入逐一进行:如“姑娘”、“啄”、“蚜虫”、“盼”、“治”等生字的教学。研读完课文之后,再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以多种形式,巩固了对生字的掌握。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渗透着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要使学生真正能理解和体会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

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读教学中,丁老师十分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进行情感体验。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医生来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这三位动物朋友虽然很想为棉花姑娘治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无奈与遗憾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份内心的体验转换角色进行朗读: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现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么呀?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着急的心情。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读起来感情十分投入。通过朗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如在出示蚜虫的图片时一并录音介绍有关蚜虫的知识,使学生对蚜虫有更多地了解。介绍七星瓢虫的时候,以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以七星瓢虫的身份向棉花姑娘作自我介绍。然后拓展介绍了其它许多种瓢虫,明确了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使学生对瓢虫家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仔细听的习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四、评价语言丰富而具有激励性

教师到位的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可以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深层次的境界。丁老师在这节课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她语

言的魅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她的评价语言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丝毫没有脱离课文的语言环境。如:“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方法!”“你真聪明!”“你真会读书,不仅体会到棉花姑娘的美,连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都能体会到,真了不起!”“同学们听得可认真啦!”“讲得非常棒!”“读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标准!”“真响亮!”等等,这样的评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鼓励,能让孩子们有很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五、注重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盼望”一词之后,教师提问:“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而且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意思,并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到“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将病愈后的棉花姑娘写得很美。然后丁老师又问:“生活中,你见过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呢?”并相机出示拓展填空的练习,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的词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更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言语结构中去。

六、将爱心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课文的教学中

在这堂课中,丁老师都注意将爱心教育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丁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提到:“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她治病?是他们没有爱心,不愿意吗?”在研读完第2至4自然段后,丁老师小结到:“看来这些医生不是没有爱心,不是不愿意帮忙,只是

他们本领不同,只能干着急呢!”在学生了解了瓢虫家族之后,丁老师再次进行爱心教育:“我们要保护身边的益虫,关心他们,珍惜他们,要对他们献出我们的爱心。”在学完全课后,丁老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在学生纷纷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之后,丁老师继续引导:“这些益虫益鸟会关爱、保护身边的植物,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要对小动物们有爱心。教师最后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到了动植物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时我们也懂得了要拥有一颗爱心,要和身边的动植物做朋友,要保护他们,关心他们。也明白了要对我们周围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并号召大家都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对学生的爱心教育自然渗透在教学当中。

另外,我还想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很健全,说话往往不够连贯、完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听清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回答,并要求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对丁老师这堂课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篇二:一年级棉花姑娘评课

一年级《棉花姑娘》评课

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

《棉花姑娘》在去年我也开过这样一节课,相比查老师上的这堂公开课在读、说的方面是我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语言训练点对学生深入感悟文之道、文之情

是否有促进作用。“读”在语文阅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查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分角色读、齐

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在自己的情感中领悟

文章中心等形式,使同学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使孩子们能自

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中,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体现出每个小朋友的理

解。小朋友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去了。在本节课中,查老师积极营

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相互诱发对

言语的感悟,让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即训练了说,又促进对文章的理解,从

而达到感悟交流情感的作用。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陆蓓蕾)

《棉花姑娘》的课堂设计中有很多的亮点,使人印象深刻。

1、《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查晓华老师 就以字词为抓手,让孩子与文本开始对话。如:对“盼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

让学生对着课件边读边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

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

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

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

2、师生互动中,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紧紧地抓住了文本中“人物”的特点(着急、难受等),使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掌握朗读

技巧。

3、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训练说话,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又加入了三段七星瓢虫的知识,让学生以七星瓢虫的口气

介绍自己。(刘衡)

《棉花姑娘》是低年级的一篇课文。查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并注意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处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比较适切。

教学中,她首先注意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音、字、词、句的落实,又兼

顾了阅读的指导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非常巧妙地将拼音、识字、阅读、理解、说话训练等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使课堂教学紧凑而有效。其次,查老师能根据

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等),恰如其分的引导,丰富的教师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来指导学 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查老

师还注意学生多种习惯的培养,有写字习惯的培养;有明确问题,带着任务阅读的习惯;有与同伴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发展等习惯。应该说,整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体验中得到发展,教师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汤 莹)《棉花姑娘》评课(孙利亮)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又富有知识性的童话故事,语言符合儿童特点。

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悟,教师通过指导

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课文中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请求的语气。查老师这

一堂课上得非常精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本,小组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课堂上老

师与学生之间不但有言语交流,也有情感交流。尤其在师生间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可以看出教师深厚的功力。整堂课整体性强,内容与结构形成了完善的统一。

二、三维目标的制定适切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在指导

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不单运用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

形式,而且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戴着小动物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堂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此很喜欢,积极性

也很高,都争着上来表演。而坐在下面的学生也看得很认真,并纷纷评价他们的优点与不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在这

堂课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教师语言训练的设计对学生感悟文之道、文之情有着促进作用。课堂中,教师提问、与学生配合朗读时,可以看出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同

样也带动了学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和朗读时也充满了激情。课文的语句在抑扬

顿错的语调及丰富的表情中得以体现,并随之感悟。

查老师的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十分关注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及作为低

年级语文老师扎实的基本功。

低年级的语文课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拼音、识字,又对朗读、理解有一定的要

求,有时还要求掌握一些语文技能,如查字典等。如果不好好整合,整个课堂就

像一个“大杂烩”。而查老师通过对教材的钻研,非常巧妙的将拼音、识字、阅

读、理解、说话训练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课 堂教学紧凑、有效。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关注到查老师在教学“棉”字的时候,她规范地在黑板

上写下了“棉”字,边写边说:棉是植物,白白的,棉花可以用来做毛巾。看似

随意,其实是老师的精心设计,巧妙的帮助学生记住了字形。我个人是很欣赏这

个环节的,细节之处看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底。(沈燕泓)

《棉花姑娘》评课

姜娜波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本文的特点,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请求的语气。课文虽较长,但情节生动,特别是对话生动有趣,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燕子、啄木鸟、青蛙无可奈何的语气,七星瓢虫高兴的语气等。老师在阅读中舍得花费时间,她结合课文画面为学生制作了漂亮的头饰,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把课文内容大胆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表演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印象。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教材的难点,达到人文精神的统一,令人耳目一新。

“读”在语文阅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节课中,以读代讲是最大的特色。老师积极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的碰撞交流中,相互诱发对言语的感悟,相互促进彼此的升华,从而达到感悟交流情感的作用。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了解了不同的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这堂充满“情感”的课堂,让我们再次体悟到:课堂应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应是让情溢于言表,藏于心间的深刻体验,更应是具有生命的精彩与张扬。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层次:

1.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识字是低年级的主旋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识字。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啄”正音(翘舌音),“稻”认清字形。2.导入情景,体验情感,反复朗读

本课老师注重启迪现象思维,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验棉花姑娘的焦急与痛苦;燕子、青蛙、啄木鸟的内疚与无奈以及七星瓢虫的高兴护骄傲的心情。老师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积累语气。在第一自然段中对“盼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让学生对着课件边读边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又如自然段的处理上,可以看出老师对教材处理有独到之处,实现了“教教材”为“用材教” 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是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洽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一种抑扬交错,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三次同样的请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引导,让学生悟出不同的感受。(高兴——失望——痛苦、急切),这样的朗读指导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3、创设情景,训练说话

老师以七星瓢虫为切入口,用媒体补充瓢虫的资料,让学生设想“你是七星瓢虫,你会怎样向棉花姑娘 介绍自己?” 综上所述,这一堂课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三维性。篇三:棉花姑娘说课稿(孙秀珍)棉花姑娘说课稿

孙秀珍

一、说教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组里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欲望。这篇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插图色彩明丽,语言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特点。如何以篇带篇,引导学生掌握本篇的读书方法,带动学好其它四篇课文呢?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人文目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把本课划分为两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认识七星瓢虫是专治牙虫的益虫,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好“请求”的语气。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动画激趣法。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

五、说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趣味识字,自主学习——再读课文,体会情感——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预设2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在上课前,我以精美的课件把孩子们带入漂亮的棉花之乡,并以棉花姑娘自我介绍和孩子们打招呼的形式,训练孩子们的说话能力,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设3分钟)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说:“棉花姑娘多可爱,多漂亮呀!可是不久前,棉花姑娘生病了,都会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它们都能治好她的病吗?”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趣味识字,自主学习。(预设10分钟)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呢?我在教学中力图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姑、娘”这两个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的规律。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编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通过猜字谜、摘棉花、送生字宝宝回家、摆卡片等游戏,让孩子们在自评、互评中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效果。

4、再读课文,体会情感。(预设20分钟)

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障碍之后,我紧紧抓住棉花姑娘的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感悟文本。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在简单介绍蚜虫后,启发学生想象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她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她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盼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接着我这样过渡: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他们之间都说了什么呢?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横线画出燕子说的话。假如你是心急如焚的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说这句话?通过换位读、同桌读、男女对读、师生合作读,指导学生读出请求的语气。

之后,我相机质疑:还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治病?他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让孩子们根据教学提示,在小组内合作学习3-5自然段,以每组推选金话筒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检验自学效果。在这互帮互助、互评互学、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引导学生揣摩语气,个性朗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力求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境,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转载于:棉花姑娘评课稿)

5、拓展练习,积累语言。(预设5分钟)

当七星瓢虫治好棉花姑娘的病后,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第6 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穿插说话练习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以及总结性的思考题,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积累语言。

六、说板书

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捉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蚜虫

本课板书分三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

七、说反思

1、教学设计上的特点:

a、突显以“趣”引路,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b、引导个性朗读,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c、抓住文体特点,创设童话情境,落实说话训练。

2、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a、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教学中是否会出现课堂调控上的不足。b、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会流于形式,展示平台是否过窄。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篇四:《棉花姑娘》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名字)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三、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学生用划一划,读一读的方法自学)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1——4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五、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板书 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 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 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 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文中是怎样描写棉花姑娘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 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出示这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悟,再指名朗读体会棉花之美,读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随后再追问:“她为什么笑了?”由果溯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在 学生探究的答案中: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 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4、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5、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

(1)出示课件图片,听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在学生看与仔细听后,问:你想和七星瓢虫交朋友吗?刚才你听到了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借助课件直观地认识七星瓢虫,通过听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在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上喜欢它,产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2)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那其他三位医生为什么不 能呢,找找文中句子读读,再课件出示

燕子只会捉__,所以它__。

啄木鸟只会捉__,所以它__。

青蛙只会捉__,所以它__。

(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常识,认识益虫、益鸟)

7、回复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她的病好了,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2、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本课板书分两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篇五:《棉花姑娘》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2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请同学们把全篇课文读一读,找到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名字)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还是让我们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吧。

三、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学生用划一划,读一读的方法自学)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1——4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5、(课件放大七星瓢虫图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七星瓢虫了吗?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

7、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8、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五、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板书 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 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 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 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

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文中是怎样描写棉花姑娘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

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出示这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悟,再指名朗读体会棉花之美,读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随后再追问:“她为什么笑了?”由果溯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在 学生探究的答案中: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 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4、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5、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

(1)出示课件图片,听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在学生看与仔细听后,问:你想和七星瓢虫交朋友吗?刚才你听到了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借助课件直观地认识七星瓢虫,通过听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在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上喜欢它,产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2)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那其他三位医生为什么不 能呢,找找文中句子读读,再课件出示

燕子只会捉__,所以它__。

啄木鸟只会捉__,所以它__。

青蛙只会捉__,所以它__。

(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常识,认识益虫、益鸟)

7、回复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她的病好了,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2、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30、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稻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4.语文花钟评课稿范文 篇四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教学难点:

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学习目标

①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①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②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③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a.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b.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c.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d.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e.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②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①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②全班交流。当堂作业

①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b.书写生字。②填写句子,体会表达。

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课后延伸

①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新词。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①学生听写词语。②同桌互改。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①出示花开放的“时间表”,让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②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的说法。③交流搜集的各种花儿开放的时间。学习最后一段

①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②引发兴趣:我们也搜集了各种花儿在二十四小时内的不同开花时间,如果让你把这些资料展示给他人看,你想采用怎样的方式?是设计一个花钟呢,还是做一张各种花儿不同时间开花的资料卡?

③学生自由组合,动手设计创作。展示作品

①由创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②同学欣赏、评点。交流体会

5.语文评课稿 篇五

一、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二、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写景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于是,魏老师则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老师对感情基调的把握非常到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学生自由读与默读,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体验。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品质。

三、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文、史、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语文特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因此,魏老师很好地拓展了知识,在她为学生设计的学案上,魏老师将本文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及常识逐一讲解,体现了魏老师知识的渊博和语文功底的深厚,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要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大语文观来

6.语文评课稿 篇六

现以肖培东教师执教《孔乙已》课例为例,谈谈“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哪些特质,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具体的细节的点评见实录,不再赞述。

从培东执教《孔乙已》的课堂实录来看,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这样一些特质:

首先,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平实易懂、一清如水的。课堂,不是教师炫耀文采和口才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为教学服务的,为学生的课堂活动服务的。如果学生在理解教师的语言信息时,还需要二次加工才能听得懂,这无疑是在加重负担。培东在课堂上,跟学生交流如话家常,气氛简便。不搞噱头,亲切自然。这节课,我是在现场听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清晰,简明,顺畅,不绕弯子,不故意设置障碍,以单句和一个层次的复句居多,尽量少用或不用“句群”。如此,不但能保证最迅捷地进行课堂评价,并且也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和处理。平实,不是简单。平实,更不是肤浅。它体现出的是一种尊重,一种效率,一种智慧,一种品质。培东他自我对文字曾有过这样的理解:“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那么,课堂教学的语言,也一样。他用最清澈纯净的语言,引领着学生在文本里反复进出,读懂了孔乙己这个人,也读懂了《孔乙已》这篇文。

其次,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前呼后应、连贯递进的。我们在课堂实录中随便抽取一句话,都能找到这句话的“前言”与“后语”。你会发现,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抽离的、孤立的。它们,存在于一个浑然的整体之中。究其原因,奥秘全在于一个“记”字上。能够说,一个“记”字,轻简便松撬动了了一堂课。“谢你们王教师记得我的生日”,课堂伊始,用“记”字切入文本,亲和自然;“同学们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对孔乙已这一文学形象的‘记住’。再看看,文章中孔乙已以外的人对孔乙已最能记住的又是什么呢”课堂中间,用“记”字过渡和衔接,深入走进文本,剖析人物形象;“这样的话教师就再想问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真的是是记住孔乙已了吗”课堂高潮,用“记”字转折和提升,点化学生,柳暗花明;课堂尾声,用“记”字作结,耐人寻味,言已尽而意无穷。这种课堂语言的呼应和递进,从教学层次的安排来看,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课堂线索分明,走势顺畅,首尾圆合。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递升要求来看,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的思维从凝滞走向贯通,让学生的思想从肤浅走向深刻,让学生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

最终,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与学生活动共生共长的。有些教学语言是能够预设的,如主问题,如小结与过渡。而有些教学语言,是必须现场生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智慧,捕捉到教学语言的“生长点”,并能迅速组织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回应。这个“回应”的资料,又激发起执教者更上一个层次的教学评价....如此循环,生生不息。我们看培东的这节课,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学语言,属于现场生成,这是十分可贵的。尤其是他与学生的对话,时时闪现出智慧碰撞的火花,时时结出共生的果子,这就更为难得。当学生说“孔乙已是个孤儿”时,他顺势点拨,得出结论“孔乙已是个孤独的人”;当学生说“孔乙已落魄”时,他立即追问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了孔乙已“落魄”的原因...经过他不断的点拨、启发、追问、补充和小结,学生的回答愈见精彩和丰富。就这样,他的课堂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可谓风生水起,魅力无穷。

7.语文评课稿 篇七

李教师的作文课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游戏中习作,李白坚教授认为,游戏是最能刺激学生心灵的教学手段,作文前的游戏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有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系统性的作文课堂游戏活动,不但能帮忙学生攫取生活素材还产生表达活力的重要手段。游戏是现实生活在课堂上的典型而生动的反映。学生学会了攫取游戏中的素材,也就学会了攫取生活中的素材。他强调“不是运用逻辑的方法,而是运用行为的方法;不是运用理性的方法,而是运用活动的方法,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体验和感悟生活,在情绪激荡中完成作文,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同时又为学生的习作供给了素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可谓一举多得。

★ 语文评课稿

★ 《画风》语文评课稿

★ 语文微课评课稿

★ 小学语文评课稿

★ 语文评课发言稿

★ 语文古诗评课稿范文

★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 《画风》优秀评课稿

★ 评课范文

8.初三语文评课稿 篇八

评课背景:参加课题研究后的课堂实践。评课人员:全体语文老师 记录与整理:罗刚

评课内容:培根随笔《论美》。评课详细记录:

吴丹老师执教的《论美》,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寓教于乐,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的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阅读教学课。纵观本节课的主要体现了以下五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到位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比较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思想情感这三维目标,体现了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周岁抓取脂粉钗环故事入手,到当今社会“整容”热门话题,引出我们如何认识美的研讨,并进行“内在美与外在美,谁更美”小小辩论,直至最后的实践活动,每项活动设计都能较好体现本课宗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驾驭、处理教材娴熟自如

评析老师一节课好与坏,除了看目标完成情况,还要看老师对教材组织和处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节课潘老师树立了全新的教材观,用好用活了教材,真正实践了“用教材去教知识能力,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可见教者驾驭处理教材能力很强。

3、教学程序清晰流畅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吴老师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名著故事片断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氛围,到引导学生感知美的丰富性,再到“内在美、外在美,谁更美”的这一关键话题,最后达成共识,并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最后以活动来学以致用,整个教学兼顾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流程的层次性的统一,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4、教学氛围融洽和谐

吴老师的课充满激情,点燃了学生智慧情感的火花,营造了互信互赖的心理空间,师生间关系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整节课上教者始终微笑教学,和蔼可亲,运用赏识性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另外小组学习法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更让教师真正成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效果明显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吴老师备课充分,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设计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在问题中生成能力与情感。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

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效果方面”,本课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正是有效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扩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本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

1、教学目标应体现开放性与生成性。有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能做到心中有数,但课堂中目标是有变数的,其内容有很大的不定性,教学时往往教者不能“如愿以偿”,因此,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仍须加强,否则课堂就是教者“作秀”。

2、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体现到学习乐趣,才利于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度。

3、教师还应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储备,本课内容涉及到美的许多知识,虽不必过多向学生传授,但在学生研讨美的话题涉及到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真的要有一桶水,一桶“活”水才行。

9.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九

一、以悲情贯穿始终

在课堂开始回忆导入新课的时候,凡的卡写给爷爷的信由录音形式展示,配上忧伤的音乐,营造一种悲伤的基调;整个课堂,忧伤凄缓的音乐始终贯穿,不管在个人读还是齐读的时候;教师的引导语和肢体语言,始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教师深情地说伙计是同等的人,却也要欺负凡卡;在这样挨打、挨饿、挨冻的日子里,难怪凡卡要向爷爷发出请求;为什么你读地那么急切;九岁的孩子居然说出只有死路一条,还这样祈求着爷爷……教师低沉的口气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教师自身的先投入文本,走进主人公凡卡内心,才能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才让课堂最后学生的声音几度哽咽。课堂的最后,通过配音补充了未写进课本的小说结尾,当大家也深切期盼凡卡能回到爷爷身边,能过上快乐生活的时候,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凡卡和学生的希望,让悲情达到高潮,让心灵再一次痛斥现实。

二、扣字词深入感悟

潘老师在教学研读凡卡写给爷爷信的部分,紧紧抓住重点字词甚至是标点符号,有的让学生先悟再读,有的让学生先读再悟。在感悟凡卡挨打、挨饿、挨冻的悲惨生活的时候,通过静静地默读,圈一圈、划一划读懂的字词,学生抓住“直搓、捉弄、打发、楸、拖、吃的少”等词,说了自己的理解,理解以后的个人读和齐读都是令人满意的。当在教师凡卡请求爷爷带他回去的部分时,教师直接让学生先起来朗读,并紧跟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读得急切,为什么读得绝望,于是学生又紧扣词“受不了、来吧、来吧”和紧扣“……和!”谈自己的原因,有的说他在这连狗都不如,对生活绝望了,爷爷是他唯一的希望;有的说宁愿被爷爷打,也不愿被老板打;有的说爷爷的打可能是自己真的错了,而老板的打是自己根本没有错的。在老师这样放手让学生感悟的情况下,学生的感悟确实多元了,也深入了,最后在反复的读与悟中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重方法提升能力

10.小学语文评课稿:《荷花》评课 篇十

《荷花》第一课时

一、书写荷的笔顺。

二、描写荷花的诗句

三、跟着清香追寻,学习第二段。

1、范读前三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段。找出描写荷花美丽的词语、句子。

A 挨挨挤挤。联想生活中的场景,公交车、节假日的景点。

B 碧绿的大圆盘。简笔画。

C 冒。替换

四、小结

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的拦路虎是生字,所以要突出生字教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课文的拦路虎是不理解的词语,所以中年级要特别重视词义的教学。这篇文章值得玩味的词语比较多:挨挨挤挤、冒等等,不仅要明白字面意思,还要领会用词的妙处,所以词义教学的任务很重。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而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的。执教老师使用联系实际、勾勒形象画面、替换等方法理解词语,这是非常好的,但要注意不能孤立地学习词语,也不能完全脱离课文的语境,在理解之后要返回到课文里,可以促进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词义。理解词语之后再把词语放回文本中,进行朗读指导。也就是:教学指向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要在语境中完成。

还有对理解词语方法的提炼和指导,最好能提供情境,鼓励学生把好的词语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在表达时能积极主动用到新学到的词语。词语教学经历:理解-----积累-------运用-------提升情感的环节。

《荷花》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二、范读

三、学习第四段

1、自己读第四自然段

2、朗读指导:轻重,理解“翩翩起舞”

3、男女分读,蜻蜓、小鱼

4、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引入,想象蜻蜓干什么,小鱼干什么?

5、句式练习:——告诉我——

6、把自己想象成菊花——告诉我——

7、体会“忘记了”

四、如果你是小动物……

能有意识地体现“阅读与表达并重”,这个基础应该是“理解与运用并重”,这指向了语文教学的两大目的:一是语言的理解,二是语言的运用。理解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运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理解和运用不是平行的两条线,而是融合的、互动的,即理解中有运用,运用中有理解。或者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然而运用应该是使孩子的“言语运用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呈现一个授课前后“获得”的梯度。而且句式训练应该与作文训练有机融合,或者说每个环节的设计之间都应该前后呼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琐碎与不明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原创:杨美云

公众号:益起学堂和孩子一起出发

上一篇: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方案下一篇:敬老月主题活动总结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