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经济学》读书笔记(精选14篇)
1.《送礼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一
关键概念:
1、 投资:狭义的投资是指为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而事先垫付的资金及其经济行为。广义的投资是指一切为了将来的所得而事先垫付的资金及其经济行为。
投资活动是诸多要素的统一:投资主体、投资环境、资金投入、投资产出、投资目的。
2、 投资主体:是指各种从事投资活动的法人和自然人。在我国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从事投资的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及外商等。
3、 经营性投资:是指所形成的资产主要用于物质生产和营利性服务。主要特征为:投资资金所转换的资产在运转中进行经济核算,以其收入弥补其支出,计算和考核盈亏。正常情况下,所投资金能够完成周转过程。
4、 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构成总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费用中,能够和一定产品对象相联系的支出,包括费用发生时能够确定产品成本对象的直接费用和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间接费用。具体包括四部分内容: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5、 经营成本: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扣除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后的成本费用。
计算公式: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6、 固定成本:凡是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加减少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但就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而言,则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
7、 变动成本: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的成本。但就单位产品的成本而言,则是固定不变的。
8、 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损耗而使其价值逐渐减少的现象。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在实际工作中称为折旧额或折旧费。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平均年限法(年折旧额D=(P-S+T)/Nd;)、余额递减法、年数和折旧法(年数总和法)。
9、 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典型的加速折旧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固定资产使用前提取的折旧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计提折旧的数额越来越少。其意图在于鼓励企业家大设备和建筑物的更新速度,促进技术进步。余额递减法适用于近代突飞猛进的新技术项目,政府只对某些确有特殊原因的企业,才准许采用加速折旧,项目的有效寿命至少为3年以上。
计算公式:
1) 折旧率:d=a[1-(S-T)/P]/Nd 1≤a≤2,当a=1时为直线折旧法,当a=2时为双倍余额法。
2)资产第M年的折旧额Dm=BVm-1*d=P*d(1-d)m-1
3)对于第m年年末的资产帐面价值BV m-1=P*(1-d)m=P*(1-d/Nd)m
其中P为固定资产的原值。
10、 年数和折旧法(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作为计提折旧的基础,按照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年数和折旧法,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在其寿命的前1/3时间内会被划销掉。
计算公式:1)、第m年年末的折旧费Dm为Dm=(Nd-m+1)*(P-S+T)/Sn
2)、第m年年末年数和Sn=ND*(ND+1)/2 ND为资产折旧寿命。
3)、第m年折旧率为:dm=Dm/P*100%=2(ND-m+1)*[1-(S-T)/P]/[ND(ND+1)]
4)、第m年年末帐面价值为BVm=P-Dt 之和
11、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它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情况。:计算公式‘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2、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义务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作为经济范畴,它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态,但税收与其他分配形态,如工资、利润等分配形态不同,其他分配形态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为前提,而税收则是以国家政治权利为前提,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征互相联系、不可分离,构成一种特殊的分配范畴。
小 结
实物资产投资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投资市投资主体、投资环境、投资成果、投资目的等诸多因素的统一。成功的投资活动必须经过首尾相连的四个阶段,才能完成自己的一次循环,即投资的形成与筹集阶段、投资的分配阶段、投资的运用阶段、投资的回收与增值阶段。
资本形成以后就要投入生产和经营,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形成成本费用。
企业总成本费用是指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企业经营成本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减去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后的成本费用,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水平,是工程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根据企业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总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一划分的牡目的是为了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折旧与摊销的估算涉及到成本费用、企业利润的大小。我国先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有三种方法: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额与资产使用年限成正比;余额递减法;年数和折旧法。
企业完成产品销售以后,需要对销售收入、利润与税金进行核算。企业的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额总和;销售收入扣除总成本费用就是纯收入。企业利润由销售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所构成。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义务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企业缴纳的税金主要有流转税类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类的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所得税等。
2.《送礼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二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的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是立意的深刻、新颖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领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往往比“读多少”更重要。初中阶段应当让学生读一些打基础的书,这些书应该是精品,对学生文字功底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我反对读中考优秀作文,而是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敢于阅读难懂的精品。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如初一重点读写人记事的作品,初二读经典小说,初三读精美的散文。
比如初一暑假,我布置的读书作业是:至少读一遍《水浒传》,写十篇摘抄或读后感,每篇400字左右。
教学中,我还随课推荐阅读,效果更佳。在教授《端午日》时,我推荐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有针对性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读书少的学生,或许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就从学生最喜欢的领域入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读推理小说,我就推荐他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浅阅读的学生,要么喜欢读书却不会选择适合的书,要么是不会读书,读得浮光掠影。于是我一边推荐一些书给他看,一边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对那些喜欢阅读且读书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我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思考。有个初三学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写作风格近似鲁迅,充满阴暗色调,连性格也很孤僻。我就引导他读一些明快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和陈丹青的《大先生》等,有读书底子的他,把安徒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文章,人就变得乐观平和多了。
二、指导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在指导写作上,必须明确要求,加强和学生点评交流。
1.片段简评与读后心得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等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我要求学生写片段摘评和读后心得。片段摘评,要求多摘多评,重在评,每则摘抄不多于300字。摘的是作品中触动自己的地方,或是赞同之处,或是质疑之处;评的是自己的思考、联想,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的理由,强调的是思考和内化。读后心得,就是一种小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后,在简评的基础上,找一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每周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五篇摘评和一篇心得,“五摘评”是写300字的摘抄加点评,“一心得”是写一篇600字读后感。摘评与心得的作用是互补的,摘评强调读书时的碎片式的灵光,心得强调走进书的深处。两者都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少学生写了系列性的读书笔记,有摘评,有心得。请看金婉丽同学写的评论林黛玉的一个片段:
黛玉爱使小性儿也是一大特点。她对宝玉、宝钗,甚至还有湘云、袭人都有“含酸”的尖刻言词,一张嘴不饶人,伶牙俐齿,嘴尖舌利。有时故意挑刺儿,甚至都让人难以忍受。对丫环、婆子们也常是如此。但她也有温柔随和、天真可爱的一面,如钗黛和好,宝黛读曲等。其真率坦诚,有如霁月光风。
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阅读时的心情、心境、思考与心得,班级里出现了一批研究《红楼梦》《水浒传》的“小评论家”。
2.口头点评与师生交流
口头点评。我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然后由同学点评,我再作深度引导。比如,毛蔚同学在推荐洪应明的《菜根谭》时,一位同学就演讲本身给予点评:“讲稿简洁清晰,观点明确,但对书的内容陈述过多,造成后面的演说有些仓促。”针对他的评点,我追问质疑,继续挖掘并提出建议:“你去看看洪应明的《菜根谭》,或许你会更喜欢这本作品。”后来,她把这本书买来阅读,并写出了专题读书笔记。
除了课前这种口头点评外,我更多的是和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进行交流。
比如,王菲同学点评任强的《课堂上》:
任强的《课堂上》的前言写得极漂亮,可是接下来,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读感受,这不是流水账吗?等我看完才发现——哇,真的全是流水账。
我回复她:
是流水账,但又绝不仅仅是流水账,而是她教育生活的记录。作为一名教师,透过任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的心,不光是为师者的心,还是一颗入世者的心。再去读读《山那边的孩子》,也许,你就不认为这仅仅是流水账,而会另一番感受了。
下周的摘抄本上,她用文字告诉我:
老师,按您的要求,我去读了《山那边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悲愤。我才知道,在中国,在我身边原来有那么多我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处。作者人在其中,却也无能为力,这更让我切身感到无力。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样的读书交流,是思考,也是写作。也许,学生起初的思考是幼稚的,但有了幼稚才会有成熟,写作也将越走越远。
3.搭建发表的平台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收获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我从多方面为学生发表文章搭建平台。
一是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每周的读书笔记我都认真批阅,从中选出3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先刊发在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再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一方面鼓励了发表文章的学生,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口头发表。每天的课前演讲,就是最好的口头发表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初一年级第一个月演讲主题定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演讲内容上,我都做具体要求,分成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我的感想等几个板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学生对梁实秋《谈时间》做了摘评,演讲出来,那字字珠玑般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班级里,学生主动买书,在书上做点评,一时蔚然成风。
只站在班级的讲台上还不够,我又把他们推向学校的北中讲坛。寒假后的第一周是读书汇报交流周。各班在读书汇报交流会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学生登上北中讲坛,展示读书成果。我们邀请校内的老师进行评奖,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佳解读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哲理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这些平台的搭建,让每个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素材提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相互感染激活思维,在写作中锤炼语言学会表达,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篇三
————20100516178 谭苏成按计划读了此本《经济学原理》(N.GregoryMankiw著 梁小民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我想说读此本很不容易,原因有:借之不易,不知道是馆藏太少导致供不应求呢,还是馆藏不多加之好书需求量大,总之我盼了好长时间才在整理书籍的阿姨的小车里发现;其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经济学概念的年轻人来说,读有深度的专业书籍是一种折磨,不说有坚忍不拔之意志亦要耐得住寂寞的心。然而,当我读完上册的时候,我就觉得能和这样的好书晤面当然不容易了,往往好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不易接触的,不是因为距离就是因为客观条件。
对于读书笔记,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必说作者,因为他是作品的缔造者,了解他了之后对熟悉作品有很好的帮助。N.GregoryMankiw 29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需知,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马塞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计划经济部主任,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另外,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他的《经济学原理》家喻户晓,但是让他真正成名的是《宏观经济学》所以一定要品读,不但可以借以更加了解其思想和主张,并且可以延伸知识面。他目前最牛的理论或者最为大家熟悉的理论是“菜单成本”理论,在此我作简单的介绍,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企业因为市场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必须对货品进行价格调节,而每一次调价都会产生相应的菜单印刷费用、通报调节理由和信息、以及厂商承担调价后对经销商或者客户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所谓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指的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指的是研究企业和家庭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影响。宏观有容乃大,微观不拒微尘,由此观之,经济学是一门内容翔实的科学。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名词,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运行的力量,它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价格,对一个人而言他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供需达到平衡,一件物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样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除了这些,我这次都最大收获便是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了,即○○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反应;○○
7政府有时可以改变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种好方法;○○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10社它生产物品与劳动能力;○○
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暂权衡取舍。假如你把这些搞懂了基本上也就不愧对初衷了。下面我就针对我所了解的,进行解释说明。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舍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可以读书学习、看电影、运动健身、和朋友聊天交流等来安排我的时间,要花几天时间来研读《经济学原理》就不得不舍弃看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或者和朋友聚会所得到的快乐。这就是简单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只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其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社会不应该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水平而不再保护。应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很好理解,就上大学而言,你上大学就要放弃工作,而工作是会给你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的,也就是工资待遇。当然,读大学学费算是成本而住宿和生活费则不能算是真正的成本,因为你工作了也还得吃住,时间才是最大的单项成本。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的决策很多都不是黑白之间的抉择,而往往有灰色的阴影的。经济学家常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指“边缘”,为了形象说明举个简单的实例,乘坐汽车从重庆到石柱,车票为93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才能保证运输公司的利润。现在的情况是发车时间到了但是车上还有几个空座,你作为调度员是不是可以考虑销售50元人民币一张车票给那些等待乘坐下了一辆车的乘客呢?仅仅是多票据印刷费用和多一个人车辆增加的少许磨损而已。所以个人和企业考虑边际量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和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和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动也会改变。换句话说,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身边的例子有:假如开学之后,食堂的饭菜涨价特别厉害,必然导致学生宿舍电饭煲、电磁炉的增加;当苹果价格过高时,人们就会选择吃梨。公共决策者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很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
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其实他还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而不是自己开车。如果税收足够大,人们就开电动车。这里的税收就是一种激励手段。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间接影响,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往,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的丰田车大量进入中国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车市,对很多国产小轿都会有冲击,但是我们不能说这样子就不好,虽然它冲击了国产,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冲击才使得国产车的品质往更加好的层面去提升,包括服务态度及质量水平,让你不创新、不进步就不行,这样做的同时也就加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假如没有它的竞争,也许你会固步自封,或者没有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你会自生自灭;对于消费者,就有更多的选择,你可以用同样的货币购买性能更加完善的轿车(因为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更加周到的服务。所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贸易,无论是哪一方都将受益。因此说,贸易使每个人的状态更好。悲哀的是,目前存在很多限制贸易的观点:工作岗位论;国家安全论;幼稚产业论;不公平竞争论;作为讨价还价的保护论。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区别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决策者的决策被成千上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也是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表面上看我们大家都没有追逐社会的整体福利,尽管是分散的决策和千百万利己的决策者。但已经证明,市场经济以一种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7政府有时可以改变市场结果。○正如上面第⑥点所说,市场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维系市场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如果市场看不见的手如此伟大,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了保障,市场才能运行。就好像一位农民假如知道庄稼会被偷走就不会去种庄稼;餐馆要是知道顾客离开的时候不结账就不会为其提供服务。我们通过政府提供的警察和法庭来保护我们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的权力。另一种回答是,政策干预一般有两种,促进效益或者促进平等。这就是说他政府应该做的就是不是把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发使之更加合理。当然也有市场失灵,这个术语指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情况:一个是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生产
者或消费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举例,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另一种回答就是市场势力,所谓市场势力就是一个人或者一小撮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影响市场的现象。我们说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总能这样,公共政策不是天使制定的,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决策制定者为的是自己的政治目的或者一己蝇头微利;也有动机良好但信息掌握量充分不足的领导。学习了这些你就能判断什么政策能促进经济什么政策不能促进经济。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动能力。2011年一些○
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卡塔尔 107,721$、中国香港 44,805$、美利坚合众国 43,01794 $、中国 7,476$、刚果民主共和国 28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是6.313307)用什么来衡量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为各国生产率的差别,这也是一个工人一小时生产的物品与劳动量的差别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即为通货膨胀。所谓“通○
货”即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膨胀”就不多说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肆意滥发纸币,结果造成长期恶性通货膨胀。据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政府崩溃(1937-1949)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累计增加了1400多亿倍,致使同期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达到古今中外罕见的程度。货币购买力一落再落,最后几乎变成废纸。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以100法币购买力为例,在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39年为1头猪,1941年为1袋面粉,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2个鸡蛋,1947年为1个煤球,1948年8月国民党货币改革时为3粒大米。至此,全国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极端痛苦和贫困的境地。知道了这些,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蒋介石到台湾的时候带走了中国的所有财富,因为他用纸换走了金子。还有个寓言,说一个人到超市买东西,标价为68美分,可是等她排完长队付钱的时候,收银员却对她说现在的价格为74美分,因为,“你排队的时候可能是68美分而现在已经74美分了”可见通货膨胀速度之快啊!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暂权衡取舍。○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A.W.Philips)曲线。决策者在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
利用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
权衡取舍。通过改变政府被
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
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经
济膨胀与失业组合。由于这
些货币财政政策工具有如此
大的力量,所以决策者如何
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
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说
到这里我顺便提一下菲利普
斯曲线,说明社会失业率和
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
系。
4X3Y340
以上便是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以及对其的一己之见。在接触它之前我深以为:经济学是反映经济规律的科学,既然是反映其规律,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规律走势和周期来确定未来经济走向,向三角函数一样,这也许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矛盾,像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之类的。然而,有关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告诉我,有的事情注定无法实现。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
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键事实:○经济波动经常称为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能较为准确的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预测;○比如国家实际GDP增加
3了,同比投资支出也会增加,并且社会失业率就会反比下降;○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当企业选择缩减其产品和劳务时他们就会解雇工人,从而使失业军扩大。
与此同时,我还从中等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很多事情不是别人说准确就是准确的。就像禁毒一样,盲目的限制毒品的流入社会是不合理或者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禁毒的原因是毒品不但危害当事人的身体生理系统,更加重要的是昂贵的毒费间接性破坏一系列的社会平衡,当吸毒者花光了自己的储蓄就花家庭的,没了储蓄没了钱,一切混乱就开始,想什么抢劫、偷盗、暴力犯罪等等,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治安问题。然而,我不禁盲目的禁止毒品流入社会和生产对吗?由需求和供给关系知道,一个社会的对于吸毒者而言毒品是必需品,没有不可以,然而一旦禁毒之后市场的供给能力急剧下降,但是不变的好似需求,由于价格能调节供需关系,所以必然会导致毒价升高,更大的社会混乱一触即发!那这样不是一旦吸毒之后就无可救药了吗?当然不,我说的是单纯的减少毒品的流通没任何实际作用,不包括有效手段。比如通过对吸毒者的禁毒教育可以
4.经济学读书笔记5 篇四
而违背基本假设问题的处理则构成了单方程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主要内容,在如何解决回归元相关,异方差性,自相关等问题中,在许多检验这些问题的程序中,经济学家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假设,我对为何要做这些假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不是片面的去批判和否定这些假设。以前一直认为很多实际情况完全不满足这些假设,那我们这样有什么意义,现在我知道,任何一种理论方法在它提出的时候都要尽量简单化,只有给出很多假设,在最初的时候,这种理论模型才能建立起来,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本质的东西,而后随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提高,我们就可以逐步放宽这些假设,从而使理论更加完善,因此我也对易老师批评我错误理解高老师那本书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高鸿业老师那本书是抓住了经济现状本质的问题。也了解到我们研究生做论文,先探究某个经济学理论研究到哪一步了,其实也就是探究他是在什么前提假设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我们要继续进行研究,就要尝试突破他的假设,这样如果能够进行,那就是创新。
再者易老师您问我为什么说:“传统的厂商理论认为厂商规模大小无关”,哪里有这个前提,书中的关于企业的本质和边界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在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中,厂商组织的规模大小无关紧要,其特征由所生产产品的特征加以刻画。”(你认真去看看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可能是学生有点张冠李戴,把传统厂商理论和传统新古典理论给混淆了。
在盛威同学上周的笔记中提到了“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数学化,经济学越来越像高深的数学推导。对于这一发展形式,有些人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我也有自己的感触,是哪些人在提出抨击呢,就我现在了解的,詹姆斯·托宾和弗里德曼似乎都对这个现象表示了深深的惋惜,托宾强调的是宏观经济学方面,托宾认为行为代表人最优化产生“宏观经济”的行为方程,依赖于较强形式的“微观基础”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错误,并且牺牲了太多宏观经济学的本质,把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的最优化归并为单个行为人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这样已经使宏观经济学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也不能说完全错误,现在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或者主流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均有一个代表性经济人模型,回归到代表性经济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为基础,你们要记住没有完美的理论)。而弗里德曼则认为经济学越来越成为数学的不可思议的分支,不再处理经济学问题了,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和退化是真实的,但分析工具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想说我不能单纯的因为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里含有大量数学公式推导或者
他批判凯恩斯的理论缺乏一些微观基础,而认为他说这话有点自相矛盾,那是因为我对经济学中到底什么才是朝数学方向发展的范式完全不清楚。而这俩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对现代经济学发展方向的批判,我是否应该赞同或者说相信他们的说法呢,因为介于宏观经济学目前难以达成的众多共识,或许也有伟大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5.《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五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成本
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给、需求和价格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四、市场和政府
1、第一个概念:市场的外部性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头上,这叫正外部性。
市场失灵——灯塔——公共物品
2、第二个概念:寻租理论
租金原来是指地租,后来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当某种生产要素需求增加,但供给难以增加的时候,产生的差价就是租金。
6.周末读书笔记——有效的阅读延伸 篇六
周末读书笔记的周期长、内容广、形式多,需有的放失,自成体系。在笔者平时的教学中具体做了如下安排。在初中生开学第一课就强调周末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读书笔记在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位学生给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如艺海拾贝、驿路诗语、心灵之声等等。读书笔记内容分为两部分:单周摘抄和双周随笔,摘抄和随笔字数均不少于七百字。每篇摘抄首行必须标明原书名或文章名、页数和日期。摘抄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好词(十个)、佳句(三个)、美段(一至三个)和感悟(一百字以上)。随笔则根据作文教学进度,每月给定主题依次为青春成长、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哲理思辩;文体则依次练习记叙文、散文及议论文。学生长期坚持,必能将获益匪浅。
将读书笔记与课前三分钟相结合是展示读书笔记的好方法。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学生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两个学生听后当堂点评。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有两次的分享机会,四次点评的机会。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台风、勇气、分享精神;另一方面温故知新,互相借鉴,让学生更重视课外阅读。
读书笔记与作文课也是密不可分的。“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文教学在讲经验技巧的同时,更要源自学生切身体验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将作文课与学生的随笔点评放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以学生的随笔为例进行赏析,不仅改变了作文课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将周末课外阅读与写作训形成一个体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读书笔记还与现代文阅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涉及到适合学生借鉴,作为周末摘抄的优秀篇章,不妨提醒学生多多留意,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摘抄的佳作。课外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很好的素材,很多文章不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哲理深刻,而且特别适合学生借鉴学习。周末摘抄与作业评讲也有相通之处,不必割裂,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7.高级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七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不必严格地按照标准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理论的讲法,追溯到古希腊的色诺芬。只需以人们公认的1776年为里程碑,亚当·斯密发表他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开始了出离哲学的第一步,而到1998年阿玛蒂亚·森为另一标志,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又开始了向哲学复归的进程(其实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系也一直未断,不过不同时代表现出来的强弱程度有差异罢了)。这200年间经历众多学派、无数论战,其中长期困扰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便是作为立论之基石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主义者与历史主义者的论战持续了几十年,LSE的经济系主任罗宾斯在上世纪早期出版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学的用武之地,罗宾斯把经济学之基础归结为稀缺,没有对理性人作较多论述,他的出发点在于防止让经验因素介入理论经济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基于此,罗宾斯、哈耶克以及广义的奥地利学派在早期数量经济学刚刚起步之时都对之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而承认理性人某种程度可能意味着将心理等经验因素引入,从而可能打乱他们严格的逻辑演绎体系。
偏好公理中蕴含的理性人假设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不必严格地按照标准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理论的讲法,追溯到古希腊的色诺芬。只需以人们公认的1776年为里程碑,亚当·斯密发表他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开始了出离哲学的第一步,而到1998年阿玛蒂亚·森为另一标志,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又开始了向哲学复归的进程。这200年间经历众多学派、无数论战,其中长期困扰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便是作为立论之基石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主义者与历史主义者的论战持续了几十年,LSE的经济系主任罗宾斯在上世纪早期出版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学的用武之地,罗宾斯把经济学之基础归结为稀缺,没有对理性人作较多论述,他的出发点在于防止让经验因素介入理论经济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基于此,罗宾斯、哈耶克以及广义的奥地利学派在早期数量经济学刚刚起步之时都对之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而承认理性人某种程度可能意味着将心理等经验因素引入,从而可能打乱他们严格的逻辑演绎体系。
但显然,理性人的设定对经济学具有充要性。以经典物理学为标竿的经济学从早期就贯穿着对确定性的、完整的体系建构抱有浓厚的兴趣。即至今日欧美三大研究生用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Mas-Colell版、Varian版、Jehle版)中也依然保持着这种倾向,而捍卫理性人假设这一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仍被现代经济学视为第一要务。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从古典走向新古典直到现代经济学的过程中,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价值论的变化。古典经济学以价值论为基础,成熟期古典经济学的教科书必以价值论置于论述的首位,至新古典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客观价值到主观效用的转变,因此,我们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放在首位的不再是价值论部分(甚至于也略去了对价值论的探讨),而是一般以消费者理论为开端。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从现代性的观点看,无论是经济行为主体是消费者还是厂商,归根到底都是作为一个人受某种普适性规律的支配。这个规律,经济学家认为是理性人的行为假设。理性人假设,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来自经济学学科内外的强烈质疑,这里不作过多探讨。只着重从《高微》一书的开篇七条公理分析一下,在一个演绎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中,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如何蕴含其中的。
首先是完备性。消费者面临X集中的两个选择x1与x2,要么x1≥x2,要么x2≥x1。完备性公理的潜台词是,消费者必须具备区分、判断和评价能力,能够对不同的消费计划进行比较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其次是传递性。对属于X集的任意三元素x1、x2、x3,若x1≥x2且x2≥x3,则x1≥x3。传递性公理暗示我们:消费者的选择具有前后一致性。这一公理存在争议,因为不完全与某些人的某些消费行为相符——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行为也是很普遍的,故而在消费者问题一章引入的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只能满足于两物品情形,两个以上必然存在传递性问题。
第三是连续性。对所有的x∈,“至少与x一样好”集(≥x)与“不优于x”集(≤x)在 上是闭的。连续性公理确保了偏好不会发生突然的逆转,而无差异关系~作为≥集与≤集的交集,实际上也是闭的。
第四是局部非饱和性(也称局部非餍足性)。对所有x0∈X,与对所有ε>0,总存在一些x∈X,使得x>x0。局部非饱和性公理意味着消费者对任意消费计划x0具有不满足性,无差异关系作为“至少一样好”和“不优于”两种关系的交,只能是一条线而不能是一个区域。否则根据本公理,在此假想区域内任一点为圆心、任意小长度为半径做圆,也不会交于无差异区域。
第五是严格单调性。对所有x0,x1∈X,若x0在数量上大于或等于x1,则有偏好关系x0≥x1;若x0在数量上严格大于x1,则有偏好关系x0 x1。严格单调性公理意味着,在两物品平面上任取一点,针对该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在该点右上方的全部点集必然严格优于该点(因两物品的数量都向东北方向绝对增加),同理,在该点右下方的全部点集必然严格劣于该点(因两物品的数量都向西南方向绝对减少)。
第六是凸性。若x1≥x0,则对所有t∈[0,1],tx1+(1-t)x0≥x0。凸性公理表达的偏好关系式的左边实际上是x0至x1之间的某一点xt,消费者认为xt计划至少和x0一样好。这一公理确保了无差异曲线不可能凹向原点。
第七是严格凸性。若x1≠x0,且x1≥x0,则对所有t∈[0,1],tx1+(1-t)x0 x0。严格凸性公理在凸性公理的基础上进了一步,排除了无差异曲线为线性条件的可能。这两条公理共同暗示了消费者是一个中庸平和的人,不会走极端,在两物品选择集情况下,总会进行某种程度的加权平均,而不至于在预算约束条件下,全部选择一种商品而置另外一种商品于不顾。理论上也易于证明,平衡地选择各种物品优于极端的消费结构。
这七条公理是消费者偏好公理,从上述规定性来看,他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他能够对各种消费集做出比较,并给出评价(偏好关系),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而在上述公理之下,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也呈现向右下方递减且凸向原点的特征,与我们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所见到的情形完全一致。
理性人特征的进一步描述
其实关于理性人假设的更突出描述在于优化问题。人总是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无法无天、无拘无束地实现自己的预期。因此,经济学在研究人的行为的同时,也的的确确是一门研究稀缺性的学问,一门研究优化配置的学问。如何在条件约束下,最大化个体的效用,这是个人本位经济学考虑的首要问题。具体地,对消费者来说,是在价格和收入(预算平衡性)约束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问题;对厂商来说,是在生产技术(生产函数)、投入价格(成本函数)与产出价格约束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根据拓扑学的对偶性原理,又可以在最优点转化为相应的两个最小化问题——即支出最小化问题和成本最小化问题。
书中在论述为什么要坚持把利润最大化假设作为厂商理论的基础时运用了前面的消费者理论,可谓环环相扣,逻辑缜密。作者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作了精彩的分析。一方面,假设经理层不作为,不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那么企业的盈利能力未达到饱和,这就将直接导致企业所有者消费能力达不到饱和状态,而根据前面的消费者理论,理性消费者是要谋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的,因此所有者必然要寻找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新的管理人员替代现有人员。另一方面,假设企业所有者本身不作为,无意于谋求利润最大化,则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所有者作为理性消费者,为了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必然有足够的动力希图并购此企业。资本具有扩张的天性,它谋求的是利润,因此势位必须达到均衡,否则便处于不断的流动与能量转换过程中。当然,技术性质及其相关的规模报酬类型对于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存在性也有很大影响。
顺便一提,包络定理是论证最优问题的一把神兵利器。在上述优化问题列出后,建立拉格朗日方程,运用包络定理可证明罗伊(Roy)定理、谢泼德(Shepherd)引理、霍特林(Hotelling)引理甚至反需求方程组等大量定理。其中罗伊定理用于在给定间接效用函数v(p,y)情况下,对p和y分别求偏导在相比并加负号可得到马歇尔需求函数x(p,y);谢泼德引理用于在给定支出函数e(p,u)情况下,对p求偏导可得到希克斯需求函数xh(p,u);霍特林引理则用于在给定利润函数∏(p,w)情况下,对p求偏导可得产出供给函数y(p,w),对w求偏导并加负号可得投入需求函数x(p,w)。
VNM模型蕴含的深刻的人本思想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序数效用问题,序数效用的目的在于保证消费者选择排序的前后一致性,也就是对一个效用函数作正单调变换后,它所代表的消费者对物品组合的评价也就是偏好关系并不发生变化。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考试成绩问题,假如出题较难,使得全体学生按照卷面成绩核算都偏低,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为保持相对的优次顺序,只需对分数做正单调变化就可得到较好修正,常见的开根号乘10的办法就是典型例子。
这种正单调变换只能保证排序信息不变,但未必能保证线性的成比例的变动,而这一点在第二章后面冯·诺依曼—摩根斯坦(VNM)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改进。实际上他倒是有点超越传统的基数论和序数论的味道,这得益于他对不确定性因素的重视(作为奥地利学派第三代的一位健将,摩根斯坦很好地继承了门格尔以降的对包括不确定性在内的非传统经济因素的研究),引入概率P之后,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而关于P的设定以及个人期望效用函数的给出则要来源于大量基于经济行为主体心理状态的实验测度,这也比较好地沟通了演绎与实证两种方法。
VNM模型一大贡献在于引入期望的效用U(E(g))与效用的期望U(g)。个人认为,这个区分在经济思想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何为期望的效用?就是通常意义的期望值。根据教材中所举多个例子,不难看出,期望值是一个赌局中所有得意情况的数学期望,它的单位是货币,因此,期望值直接地等同于财富值。何为效用的期望?就是根据实验数据推出经济行为主体对包含特定风险的赌局的效用函数,并不简单地运用赌局中各结果的货币而是代之以相应的效用函数值进行数学期望的计算所得出的结果。这一变化,从哲学的视角看是对自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发端的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的继续。它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评价、主观价值、主观效用的期望值要远远重于简单的贵金属期望、货币期望,故而是对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以及经济学史上众多以客观价值为核心的学说的一种间接但却是深刻的反驳和批判。价值问题尽管在现代经济学中似乎被有意掩饰甚至忽略掉了,但仔细观察,还是处处可见的。门格尔说价值即意义,价值是行为主体赋予给客体的,财富自身没有价值,只有当它纳入到人的主观效用分析框架之内,作为效用函数U(w)的一个变量才具有意义。第二章中有关风险投资的一些例题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思想。而通过比较U(E(g))与U(g)的大小,观察曲线的U(w)曲线的凹凸性,进而还可严密一些用阿罗—帕拉特(Arrow-Pratt)测度办法通过对财富效用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符号的观测得到经济主体对待风险的不同类型(风险回避、风险偏好、风险中立)。
(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在读本科的时候,我一直弄不懂期望的效用与效用的期望之间的区别,后来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弄懂了,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解释,觉得真有几分道理啊!)
上面的讨论也涉及到一些货币哲学的问题,在这本教科书中也大略地提到了几句“货币的幻象”。预算平衡性px(p,y)=y和消费者需求函数x(p,y)关于关于价格和收入的零次齐次性意味着什么?无非就是说明“货币中性”这个问题,零次齐次性条件下,货币收入与所有价格水平等比例变动,价格上浮情况下预算线等比例地向右平移并不代表你的真实购买力的增强,而不过是一种相应的补偿。齐次性的作用就在于消解货币尺度,转而任意地把n种物品中的一种物品作为计价物来替代货币职能进行分析。理论经济学偏爱物物交换的框架不仅仅是由货币在历史中的出现晚于物物交换,更重要的是这有利于抓住问题的根本。门格尔、埃奇沃思等经济学家也无一不在两部门简单交换的模型中花费了大量心思,进而论证交换行为有利于创造更大的满足程度(效用)和更高的社会福利。因此,简单地以货币、财富、GDP等等绝对的数字来作为计量个人效用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标准,实不可取。
技术与经济学
第三章厂商理论是以生产问题开端的。生产函数研究的是一个“技术上是否可行”的问题,潜含着技术条件。在给定成本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生产函数,在技术上最有效率;根据对偶性,我们也可以说,给定产出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成本函数,也在技术上最有效率。因此,f(x)和c(w,y)都潜含着技术条件。这次期末考试中一道有关Cournot和Stackelberg模型的计算题中的一问,是厂商1由于改进技术而改变了成本函数,降低了耗费,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经济学发展史上关于技术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宏观经济学对技术究属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已经纠缠了几十年,并由此催生了系列的增长理论与模型,现在看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中也蕴含着一定的技术经济学要素。在成本函数的推导过程中,列出给定产出水平约束下成本最小化问题的拉格朗日方程,对两种不同的投入品价格求一阶偏导后相比,可以看出其恰好等于边际产出之比,也就是投入价格比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于是技术与价格之间的桥梁建立起来。罗宾斯在《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中花了很大篇幅讨论经济学与技术的关系,他认为经济学的盲目扩大和细致化——将触角伸向各具体领域,会丧失经济学研究的本意,演变为纯粹的自然科学,比如农业经济学转化为农业科学等等。他的这种担忧也不无道理,但未免过于悲观。根据生产中的对偶性,具有一个成本函数性质的任何函数都能够生成与此成本函数相关的生产函数。具体的应用研究这当然需要获得所研究具体产业的技术性信息,但是完全不必要具备详尽技术知识和相对复杂的工程资料,只需要对可观察的投入品的市场价格与产出水平的方式估计成本函数并从估计的成本函数中运用可积性定理“恢复”生产函数。故而,从经济学对稀缺性的情有独钟、从经济学最原始的配置资源的意义上看,尽管它不是直接研究技术的本质特征的,但不能说经济学无法反映技术条件,这种反映恰是通过数量(产量)与价格(投入品价格)这两个重要的杠杆实现的。厂商理论——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技术条件——经济效率,大概是这么一条线索。
市场中的策略行为
在前面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之后,第四章着重研究由这两者共同组成的市场体系,并致力于对这个市场体系的不同性质和状态进行价值上的评估。在完全竞争情况下,消费者与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每个人基于各自的环境与目标进行自利的市场行为,但最终会趋向于市场均衡。均衡的条件,在短期情况下,厂商数目给定但存在进出壁垒,厂商存在不可变动的投入要素,因而其均衡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出清的实现;在长期情况下,不存在固定投入,一切要素可变,厂商可以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自动实现了优胜劣汰,最终的均衡在表明市场出清的同时也传递了另一个信息,即通过竞争各厂商利润为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亏损,因为利润是收益与经济成本之差,成本中是包含正常利润的。完全竞争刻画了一个完美的经济状态,在均衡点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达到了最大化(供求曲线与价格轴围成的面积达到最大),不存在不损害他人福利而使一些人福利得到提高的帕累托改进。这也表明每个企业提供的产量必然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的最低点——耗费最少的资源提供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出,而消费者购买商品耗费的预算也达到最低点,这确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理想局面。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来阻止理想状态的出线的,现实中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在现实中,完全竞争和纯垄断都不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这两种形态中,厂商都只需按部就班地理性计算求解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就足够了,完全无须顾及其他方面的策略行为。但大多数的市场是垄断与竞争不同程度的结合,这是不完全竞争,其特点就是行业内每个厂商都感觉到相互间的依存性,于是就出现了对串谋的可行性论证。既然都认识到强烈的依存关系,那么尽可以组建卡特尔来实现共同利润最大化达到一个串谋性的均衡水平。事实证明合谋协议会刺激厂商实施谋求打破均衡的欺诈行为,所谓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悖论——走入囚徒困境。对合作均衡的奢望破产,催生了非合作纳什均衡思想。
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是古诺(Cournot)模型、伯川德(Bertrand)模型和斯塔克伯格(Stackelberg)模型。概言之,古诺模型的核心逻辑是价格由市场总产量决定,众寡头厂商根据自己的成本函数与价格等条件列出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求解其一阶条件方程,联立后求解各自均衡产量,由经典古诺模型的均衡解推出的价格偏离公式表明,价格随厂商数目的增加而趋近于边际成本,这很好地描绘了不完全竞争向完全竞争进化的过程图谱。伯川德模型恰反其道而行之,其核心逻辑是数量由市场价格决定,各积极厂商不再以数量作为竞争手段,而是运用定价策略进行较量,众寡头宣布各自宣布他们索要的价格——这意味着价格差异不能过大,否则定价过高的一方必然失去全部消费者,因此具有价格优势的一方只需将价格定位在小于等于对手的边际成本上便可轻松占有全部市场份额,而这种策略是交替进行诬陷重复下去的,直至最终将所有厂商的定价逼近到各自的边际成本的水平上。伯川德模型的思想与门格尔论述的思路极为接近,后者早前者近十年在《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用特有的图表描述了一个供给者对众多消费者、几个供给者对众多消费者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尽管没有使用严格的微积分方法,但那种离散的、非连续的、不可微的模型表达的却是同样的边际思想。而正是由于这里的出色表达,门格尔赢得了和杰文斯、瓦尔拉斯一样的殊誉,成为边际革命三大开启者之一。至于斯塔克伯格模型则类似于古诺模型,也是基于数量竞争的考量,不同之处在于他进行了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二元划分——这种划分确实是与经济现实中厂商的行为相符的。斯塔克伯格双寡头模型要求两厂商彼此知悉对方的成本和市场需求信息,追随者将领导者的产量视为给定,并依此确定自己的产量。领导者则将追随者的反应视为给定,并依此确定自己的产量。特别的,不同于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要求先从追随者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入手,通过其一阶条件导出其产量对领导者产量的反应函数,而追随者的“任务”到此也就结束了;接下来是领导者将追随者的反应函数代入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求解出自己的产量。
一气呵成写完这么一堆,就是怕时间长记不清了。就此打住,开始准备下一科考试,书里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思考清楚(书也只学了一半),留待寒假慢慢啃吧。
参考书目
8.《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八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作者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在作者讲述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时,让我懂得了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还有作者讲述的供求关系实践原则也让我尤为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举出了一个“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这个例子很真实,免费花生米可以随意索要,而花生和酒是互补品,酒客花生吃的越多,从而点的酒就越多,因此,酒就可以给商家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而水和酒又互为替代品,既然酒客吃花生米对水和酒有需求量,而酒吧买的水的价格相对较高,那酒客们为什么不买酒呢?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例子让我理解到了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通过这些例子,我理解了“一价格定律”,也告诉我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书中生动鲜明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这些例子,改变了我之前那个以数学为核心的硬学科“经济学”的观点,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脱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了无限能量。因此,如果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我们也会从中收益很多哒。
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
9.利用思维导图写好读书笔记 篇九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思维导图完全符合以上的要求,而且可以与传统的读书笔记融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工具。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做法,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激发兴趣,轻松上手。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喜欢上思维导图。
笔者一方面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思维导图播放给学生看,同时将自己前段时间读完《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后在博客上发布的一张全书知识要点思维导图也播放给学生看。看到自己的老师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学生们果然来了兴趣。
另一方面,我当堂以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为例子,用思维导图进行条理分析,让学生觉得思维导图一点儿也不难,身边的文章就可以随时用它来分析。
接下来我就布置了几次简单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大胆使用思维导图。
第二步:加强训练,形成规范。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通过训练,形成以下规范:
首先是形式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画图要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统一风格,同时推荐了几款思维导图软件中的风格给学生参考。
其次是内容方面。在第一阶段,学生对于如何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条理分析还不太熟练,有的不知从哪里入手,有的胡乱堆砌,质量都不高。对此,笔者针对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强化训练,比如优美的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线索”,抓住“文眼”或“线索”就能厘清文章条理。
接着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数和层次数做了必要的硬性规定,要求每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数至少有两个,层次数至少有三个,促使学生在阅读时积极开动脑筋,尽快确定切入点,找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厘清文章的条理。
制定了这些规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读书笔记整体美观性获得提升,读书笔记基本形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读后心得、条理分析三大模块。
第三步:整体优化,自成风格。
在第三阶段,笔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读书笔记一个方面,而是从读物选择、读书方法、读书笔记风格等各方面入手,树立典型,促进整体提升。
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只有获得老师许可的优秀读物才能进入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就读一本书,专写这一整本书的系列读书笔记。如,有个学生平时喜爱朱自清的散文,有段时间课外读的是《朱自清散文》,她就写了一个关于《朱自清散文》的读书笔记系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再如,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可以从某一文体切入进行重点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这样的指导就做到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经过指导和训练,一些学生在画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其思维导图,就能立刻猜出是谁画的。如,林婧同学习惯把文章中的一个特定人物或景物画出来作为背景,一般是主要人物或者是线索,然后在这个背景上写字,图文交相辉映,非常有趣。
10.《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十
看完这本书,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但是有收获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会下意识挑出一些东西侃侃而谈。书中有几个事例我觉得十分有趣。比如“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但是纸币上的人像是正面像?”(当然是美元,人民币的硬币刻的是花)因为硬币上刻画出辨认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难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损,所以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纸币上画正面像,精致而复杂,成本低还可以辨别真假。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就蒙了,等看完觉得是可爱的推理。书中说因为鲸鱼不被人拥有。捕鲸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鲸它们就会被其他捕鲸人捕走。但鸡大多是被人拥有的。如果鸡被人杀了一只,主人肯定会要求赔偿,然后再买进鸡维持平衡。虽然鲸鱼和鸡都有价值,但由于没有所有权,导致鲸鱼濒临灭绝。
11.《送礼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十一
1、李灿光、潘玉君等《区域发展研究:发展条件与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 2007年09月
这本书是以云南省为例,分析其发展条件和空间结构以为云南主体功能区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在这本书中,对本人影响最大和用处最深的就是作者在衡量云南发展条件时提出的各种衡量方法。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的指标可分为对自然环境基础、经济社会资源条件和经济区位条件三方面的评价。
(1)自然环境基础:包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评价。前者涉及的指标有资源总量,但要注重与其他地区的比较;资源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的国土面积所拥有的生产能力或资源数量来表示;人均资源拥有量。后者包括:区域资源的承载力,其等于区域人均资源数量比上全国或更大区域人均资源数量。
(2)经济、社会资源条件:其主要涉及6方面分别为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交通、信息流动基础设施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教育、科技和卫生条件;资本及市场条件;政府制度环境。可以从人均交通线路长度、人均客运量和人均货运量、运输网密度、区域货运能力、交通便利程度、人均邮电业务数量和万人拥有电话数量等来衡量交通、信息流动基础设施条件。而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可以从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三方面入手选择指标度量,即可使用衡量指标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人口失业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人口文盲半文盲率、百万人对应大专以上文化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或老年人口抚养比。教育、科技和卫生条件可使用指标:地区居民储蓄率=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国民收入,工业资金占用系数=工业资金总额/工业净产值,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区域内市场需求量=全社会投资额+消费总额。政府制度环境的评价可以从产权安排的合理化、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差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衡量。
(3)经济区位条件的评价即为地缘经济关系评价,其测度包括三方面,研究区域与背景地域的地缘经济关系、研究区域与相关地域的地缘经济关系、研究区域的次级地域地缘经济关系。
这本书所使用和提供的这些关于经济条件的评价指标对于笔者衡量吉水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2、刘建平、徐璐玲等《县域发展与中国现代化》 2008年08月 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关于县域发展不仅是县域经济与我国现代化之间关系、问题的著作,本书最大的特点便是理论结合实际,并有大量翔实的数据和文件材料支撑。
一、现代化与县域经济
从第一章总论说明何为现代化和县域发展对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后,阐述了当今县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后,说明文章的研究思路并指出选择具体县来结合理论分析县域经济与中国的现代化,文章便是以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为案例来说明。
现代化从动态角度简要的来讲就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从静态意义上来讲其包括: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支配能力;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革命性提升的创新能力;对社会公正的实现能力;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能力;
提高制度的整合能力和规范社会的有序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能力。现代化也是中国一直都在践行的,并引起了我国大量学者及政府官员去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选择问题。而县域作为我国行政区位划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乡结合部,其发展状况对于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即拥有各种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保障、社会保障、安全保障和生态保障作用。
而县域发展呢?在作者看来,县域发展主要包括五大内涵: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工业、壮大特色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快城镇化建设。而在这五个方面的发展中,而今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三大产业的发展。要想促进县域发展我们必须有一个规划。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对一县域进行正确区域定位。陵县便是在规划之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该县8年来GDP在德州、山东和全国的地位及其GDP增速及人均GDP的比较可以得出其经济实力的壮大,并以产业结构的比重数据演变来说明陵县的产业结构优化,从民营经济的数量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来说明县域经济活力。
二、县域各方面发展与建设
(一)县域工业化
工业化是现代化实现的途径和手段之一。进行县域工业化是县域摆脱“工业小县”帽子的方式之一。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认同,这使得曾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这资源掠夺型的发展遭受极大挑战。在新时期我国政府也提出了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作者认为,从宏观和理论层面来分析,中国县域经济工业化的经验主要有一下几个:
1、以项目引进带动工业化;
2、以技术改造提升工业化;
3、以园区建设推动工业化。在路径选择方面,有: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工业化与特色资源开发相结合、工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工业化与县域经济改革相结合以及工业化与促进农村就业相结合的道路。而陵县工业化的主要措施就是:软环境建设、完善开发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实施名牌战略。
(二)县域农业建设
我国县域一般是“农业大县”,农业又是国名经济的基础。故而县域发展中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农业的建设与当前我国哦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指出,发展现代农业要把握几个重要原则:因地制宜、落实政策、增加投入、加快改革及培养农民五大原则。而陵县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就采取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鼓励投资现代农业的措施,此外,还倡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建设农业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业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新时期,对于农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有新的思维和视野。开发性农业、“三高农业”和创汇农业值得我们深思。
(三)县域开放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县域必须认识到当今县域发展的大环境,要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发展与竞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县域经济的开放首先是产业的开放,而引进是县域开放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环境及充分落实中央的开放政策是县域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
陵县的对外开放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和引进人才三大方面。其最有特色的就是为促进招商引资而采取的主动出击积极招商,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从政府工作人员到陵县外出工作人员,从客商宣传到各个个体户,在招商方式中积极采取产业招商、战略投资、以商招商和办好园区引进来四种方式。
(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事业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本文中,作者将社会事业分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其他社会事业(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我们知道县域是城乡结合部,是有着极大农村人口的行政区域,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耕地面积的较少、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人口处于隐形失业或直接失业状态,中国广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那么,县域在劳动就业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农村人口的转移问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面,一方面是提出了从发展农村经济,进行农业产业化,扶持民营企业以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农村人口在县域内就近就业;另一方面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健全劳动力的市场中介组织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减少结构性失业。此外,政府还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在教育方面,除了要保证义务教育,加大基础和中级教育的投入,更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五)县域环境保护
在倡导和谐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作者所说,县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处理好他们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县域发展的压力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一地的压力;而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也也制约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且县域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增加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在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后,陵县通过出台环境保护政策、控制源头、做好环评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和环保执法力度及建设生态县使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环保工作除了政府的引导与执法,更需要转变企业的思维,改变以往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重增长、轻环境的企业发展和经营思路。
(六)县域法制建设与社会稳定
法律不具有直接的创造经济价值的功能,确实实现经济价值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作者认为从当前实际来看,县域范围内法制建设的要点应该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普法教育是法制建设的基础;
2、综合治理是法制建设的重点;
3、着重调解是法制建设的方针;
4、打击犯罪是法制建设的手段;
5、信访建设是法制建设的补充。
陵县的法制建设和维稳活动主要在于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预防和打击犯罪及做好社会安全与稳定工作。
(七)政府行政与组织保障
在经济发展中,市场和调控的力量分配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府需转变职能,作者建议县域政府应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此,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应该严格干部选拔与任用,开展干部教育与培训,注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并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也是县域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书中作者就主要从工农业发展、对外开放、社会事业、法制和政府与组织建设及环境保护这几方面来展开叙说县域发展的情况、所遭遇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并结合陵县发展实际及采取措施以为我国其他地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经验。
三、县域经济与现代化的思考总结
从前文的分析和陵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经验可知县域发展重大问题争论主要主要有:县域应优先发展何种工业;如何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县域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应如何解决及县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如何协调发展。在选择县域发展道路时,应准确把握好当地的区域功能地位,因地制宜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县域的发展要从发展经济向关注民生转变,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路。
本篇文章,虽然数据翔实也紧密结合陵县实际,然而在以某些数据说明情况和问题时并非直接与县域经济相关,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甚至有些数据在课文章前后存在这明显出入。此外,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也超出了县域经济中县域的范围,如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介绍,大部分讲的都是全国现状,极少有说明县域社会保障的数据或文字。
陵县作为东部省份的西部内陆县,其县域发展的探索对于处于中部的吉水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3、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6)
这是一本关于对区域经济学基本介绍的书,在这本书中,直接有用于笔者进行论文写作的内容主要是:科技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吉水县区域经济作为国家区域经济中按国内区划形成的区域经济,可以借鉴和以现有的一些区域发展理论来直到自己的发展。
按照本书的分析和划分标准,吉水县当属低梯度区域。梯度转移理论主要有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作为县域一级,我们要打造县城的为中心地区、计划地区,建立工业园区使其充分发挥极化效应并产生对周边城镇、农村的辐射作用,周边城镇、农村要充分利用好扩展效应,并努力克服回程效应;此外,要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本书中,对于地梯度地区发展战略的建议就是:大力引进,善于运用国外的资本和技术,并且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周密的计划,使得在实现了经济起飞之后能逐步摆脱对外国的依赖。要重点发展占有比较优势的初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积蓄力量尽快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淘汰的、外溢出来的产业。
吉水县具有南接珠江三角洲东承长江三角洲的地理区位优势,所以应该积极利用来自这两个地区的面辐射,可以从开展人才的技术交流和加强市场信息交流等方面着手。此外,辐射也存在于县域内部,也就是说中心县城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作用。
21世纪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个中部县,经济总量不大,还需要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在如今“工业强县”的口号中切不可走发达工业国家的老路,进行“先污染、后治理”,而应该坚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思想。
吉水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理论的指导,但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直接运用到吉水的发展之中,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充分从吉水实际出发,有效的选择和结合理论制定发展策略;另一方面,理论也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需要从实践中提炼出来,所以吉水在不断发展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
4、吕军战 浅析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科技信息 441
在吕军战看来,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级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如东中西部的县域经济差距;农民增收的矛盾突出;县级政府存在着严重的财政缺口,权利和义务具有不对称性;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诸多盲目性;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经济发展基本要素供应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认为要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县域经济进行准确合理定位;促进乡镇企业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解决县域的“三农”问题;最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这篇论文中提出的很多对策建议和刘建平、徐璐玲等在《县域发展与中国现代化》一文中提出的对策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根据县域的资源、特色准确定位,加强乡镇企业建设和促进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等。但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吕军战概括更为全面,语言也简练。
5、吴立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中提出,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做好,一、科学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包括: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建立产业体系和坚定不移地狠抓落实。
二、突出创树品牌,打好名牌战略。
三、推进市场机制创新需始终不渝。
这篇论文比较简短,只是作者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并提出其认为重要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三个措施。虽然在《县域发展与中国现代化》一文也有所提及,甚至陵县的发展就实施了名牌战略,但因为书本内容太多,反而冲淡了政府规划、品牌创建和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
6、吕保利在《内地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一文中极具概括性的说明了内地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在我国内地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主要有:内地县域经济和全国部分沿海省、市县域经济的对比差距明显,内地县城经济发展明显不均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管理落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最后指出内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民营经济,走工业化之路,并实施人才战略。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要真正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只喊着要扩大民营经济的比重,调动民营企业主的积极性,而忽视现有民营经济发展中已表现出来的问题。应该立足于解决现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吸取教训,建立一批具有新型管理理念的民营经济,提升民营经济的创新意识等。
这篇论文是具体建立在内地县域经济发展之上展开讨论的,相对于前面几篇文章而言,范围更具体。在问题探讨中他发现了县域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不同
于其他大喊建立民营经济的作者,其更注重对现有民营经济的完善与改造。
7、黄永强在《关于赣州市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考》中,从县域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及特点出发,介绍了赣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概况,具体表现在:
1、县域经济稳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这主要从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几个方面的实际数据说明;
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3、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4、经济结构全面优化,企业效益明显上升。之后,又指出了赣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县域经济增长减缓,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产业层次和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工业园区集聚层次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为促进赣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着重培育产业竞争力,即要调整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着眼培养人才竞争力、努力发挥政府能动性。
文中句子:发展民营经济表面上是民众的自主发展,关键还在于政府的行为。县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县域内部产业与其它县域同类产业的竞争能力,表现为市场分析与把握的能力素质、资源整合的快速高效、市场拓展战略的成熟等各个方面。县域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挥。
上一位作者讲的是内部县域经济的发展,而这位作者直接将内地中县域经济赣州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并着重分析其经济竞争力。赣州作为江西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和吉水县域发展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有很多值得借鉴与交流的地方。
8、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策略选择 邓彦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4)26-29
本篇文章主要是讨论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策略选择问题,首先其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当前存在着非科学发展的思路与行为的问题。之后在选择策略中作者指出在承接东部及其他发达地区的梯度转移理论中吸收外来资本要分清内源性资本和外源性资本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此外,还需要认清自己的优势、用创新方法创造优势、尝试化优势为劣势以实现自我优势的再造。欠发达地区要遵循发展逻辑与打破发展常规,打破发展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途径就是走特色经济之路。县域经济因其自身的特性,要实现发展还必须依赖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
同样是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本文的特色在于引进了梯度转移理论,虽然只是侧重于分析其招商引资中承接的产业转移,但很值得落后地区思考和借鉴。
9、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新思路 辜胜阻,李华,易善策 经济纵横 2010(02):35-39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提出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新思路主要是:
1、以农村城镇化为支撑,依托县城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增强县城城镇功能,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以民营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重视引进外来企业和企业家群体,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3、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
3、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有效组织模式,完善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4、以“扩权强县”的改革为契机,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调动县级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
作者的这几点思路和之前各位学者尤其是刘建平、徐璐玲等的思想几乎完全契合。但在城镇化建设中,其提出了很具体的根据县域人口建立起多大规模的县级城镇并强调要发挥其极化作用;在工业化建设中,强调利用好本地的外出务工人员,鼓励其返乡创业,这也是建立民营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10、张丽娟等在《浅析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制约因素》中指出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小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引领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第三产业带动模式、资源集约开发利用模式。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政策因素、体制因素和环境因素。
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因素如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我们是无法改变的,然而主观的认为创设的环境我们确实可以规划和创建的,如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一种乐于创业、勇于创新的县域氛围等。同样,对于面临的不利的政策和体制,我们尤其政府和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废除不利的政策体制,建立有利的促进和刺激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这篇文章不同于前面几篇文章,其不是试图阐述何为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而是从现有县域经济的发展中概括出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指出其制约因素。
11、梁兴辉,王丽欣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综述经济纵横 2009(02):123-125
张丽娟等在《浅析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制约因素》中的分析不同,在本篇论文中,作者更加系统地从不同角度概括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
1、从县域主导产业视角的发展模式分为:农业主导模式、工业主导模式和服务业主导模式;
2、从空间地域视角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产业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包括城镇化模式、园区化模式和集群化模式,和地域文化视角的发展模式如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及珠江模式等,以及区位视角的发展模式;
3、生产要素及资产所有权视角的发展模式含:生产要素视角如资源型模式、科技型发展模式、劳务型模式;资产所有权视角的发展模式包括以公有经济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外资经济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4、经济运行机制视角的发展模式包括:政府推动型模式和市场推动型模式。
12.《送礼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十二
一、中道伦理思想的内涵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体系构建于他的幸福论与自我实现论的基础之上, 他崇尚适度反对极端, 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善。
亚里士多德认为, 善即是有用, 物的有用之处便是它的善, 而对于人来说善便是使人更具价值的属性。人生的目的是幸福, 要达到这一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理性。“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完满德性的实践活动” (1) 这样看来美德与幸福是相一致的, 是目的也是手段。
亚里士多德把美德分为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后者。道德德性是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又不得不回到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组成的理论之上。人的灵魂状态有三种:感情、本能和品质。感情和本能都与德性无关, 德性必定是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每种德性都使拥有这种德性的事物表现出好的状态, 又使它完满的完成其功能。以此类推, 人的德性就是即使人表现善的状态, 又使人可以成功完成实践行为的品性。这样便是中庸之道, 道德德性与感情和实践有关, 而感情与实践中存在着过度、不及与适度的差别。这就需要人们利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感情, 来避免过度和不及, 以便始终保持适度原则。“所以德性是一种适度, 因为它以选取中间为目的。”由此亚里士多德得出一个与毕达哥拉斯派相同的结论——“善是一, 恶则是多” (2) 来说明过度与不及是恶的特点, 而适度则是德性的特点。
二、中道伦理思想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在方法论视野范围内可以说是指导人们实践的中道原则, 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应然性的要求。为了让我们更加详尽地明白和理解中道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中道原则特征进行了论述。
1. 中道原则建立在理性和感性统一之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智部分组成, 也由感性部分组成。而灵魂是一个整体, 灵魂的活动也就是包括灵魂所有部分的活动。在人的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被理智和非理智因素所影响。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一种选择的品质, 存在于相对我们的适度之中。这种适度是由逻各斯规定的, 就是说, 是像一个明智的人会做的那样确定的。” (3) 这样看来, 不及和过度都是源于没有按照正确的逻各斯去做, 都会导致伦理德性的毁灭。只有中道原则才会使理智与欲望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 才会遵循伦理德性的轨迹。由此, 中道原则体现着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
2. 中道原则体现的是感知与实践的统一
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一方面是原理, 而另一方面“德性是一种善, ”是“一种现实活动”。这就要求人们在体会和掌握中道原则的内涵之后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 在实践中贯彻中道思想。人只有通过实践德性行为, 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中道是一种现实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选择中道, 必须通过人们对理智、情感、意志的调和与控制来达到获得中道的目的。一味地只从理论上去理解, 是无法真正体味和感知中道精髓的。所以中道原则是通过感知和实践来践行的。
3, 中道原则包含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善是一, 恶是多”,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无论是事物的德性还是属人的德性, 中道都是唯一的, 而过度和不及则是多样。就像射箭, 射中靶心很难, 而偏离靶心却很容易。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体会到中道原则的原则性所在。另一方面, 在实践中道过程中主体对于“中间”的把握不同, 所引起外界对于其行为的评价和其行为导致的结果也不同。在适时适事的情况下能动的调节“中间”的标准, 是中道原则对人们在践行中提出的要求。这一方面体现了中道原则的灵活性和多元性。中道原则的原则性在灵活性之中, 且统摄灵活性;其灵活性包含有原则性, 体现原则性。因此, 中道原则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三、中道原则的现代价值
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是建立在目的论之上的, 是实践伦理学。更加讲求的是在实践中践行德性, 使之成为人的一种属性。这一特点使得他的思想和理论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是一种人们通过习惯养成可以达到的目标。
1.“中道”在道德修养上提供了一种可能, 指明了一个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追求逐渐呈现出过度的倾向。造成了社会风气的污浊, 形成短视发展模式。不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保持一种适度。中道诉诸于对人的一己私欲的节制和自我修养的提升, 促使人们心灵达到平和、和谐的境界。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从自身出发, 韬光养晦, 自我修炼道德素养, 以一种适度的人生观价值观来为人处事。那社会的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反之则不然。
2.“中道”从相容的角度来审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 尊重人性。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的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它不仅肯定了理性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也明确了情感的判断作用。道德应该是理与情的统一, 情感之中有理性, 理性之中包含着情感, 只有理性与情感的和谐共存才是中道的状态。这种思想理论对存在于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进行了有力抨击, 从尊重人性的角度之上合理引导人们对道德的认知, 培养德性品性。
3.“中道”所体现出的美和善是当今社会人们任然在追求的目标。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一种“中间”状态, 这其中不仅包括的求真, 更是一种向善的期盼。准确地说中道, 不仅符合事物的真实状态, 更加完成了行为主体善的实现。而这一实现带给人们的是心灵上美的愉悦感受。“过度与不及都破坏完美, 唯有适度才保存完美”, 正是说明了中道中所包含的审美标准和意境。直到现在, 人们仍将这标准沿用至今。
亚里士多德为我们展现了一部恢弘的中道思想史诗, 在阅读这部著作时我们有的不仅是对前人思想之广博深远的赞叹, 更有的是将其中的思想理论结合自身的反思。只有通过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真谛。直到今天, 亚氏的中道思想仍源源不断的带给我们启发, 让我们感受其中的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天方林《伦理德性的核心原则》[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3]梁齐伟《亚里士多德“中道”伦理思想的解读》[J]理论探讨
13.创意经济读书笔记 篇十三
课程
题目《创意经济》读书笔记学生姓名赵心茹学号201004333019班级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任课教师教师所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绩
约翰·霍金斯先生写的《创意经济》一书主要探讨了创意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将创意、知识产权、管理、资本、财富——结合,共同创造价值和财富。本书的结构为:第一章探讨创意的特质;第二章首先讨论创意产品和知识产权,然后详细的分析政府与创作者之间的“产权和约”,这是判断何为公有及何为私有的标准;在这两个概览性的章节后,第三章转换目标,对十五个核心创意产业加以统计性分析;第四和第五章进一步讨论商业与管理;第六章一数字技术为探讨对象;最后,第七章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回顾,列出理由,晓明大义,促使人人都把创意当作自己的主要资产。
创意并不一定就是经济行为,但是,一旦创意具有了经济意义或产生了可供交换的产品,创意就可能是经济行为。因此,作者将创意产品定义为为经济产品或经济服务,它来源于创意且具有经济价值。创意产品可能是商品,也可能是服务项目,具有双重重要性:从创造性活动中产生,同时具有明确的经济价值。其中,创意产品的产出倾向于艺术领域,并最具有公开性和明显性。有些创意产品被称为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由若干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四中分别是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通常一位作者或者发明者不能选择倾向于哪种形式保护自己的作品,而是由产品本身决定类别的。比如,一本书归版权法保护,而一项工业流程技术则可以受专利法保护,至于一个人的名字则属商标法范畴。
在核心创意产业一章中,作者指出,创意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拥有最高价值的经济产品。所谓创意产品,就是创造性地、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作者对十五大产业:广告、建筑、艺术、工艺、设计、时装、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研发、玩具和游戏,电视和收音机、视频游戏进行了统计性分析。
第四章,管理创意:作者首先讨论了怎样管理点子以及怎样从中盈利。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人们拥有更多创意。点子具有“非竞争性”,另外,对某个点子进行复制或重复复制的成本往往是微不足道的。管理创意首先涉及到的是知道何时应该开发利用点子的非竞争性这一特性,其次就是知道何时应该声明知识产权并让点子转化成有竞争性的产品。接下来作者描述了影响创意过程的十项经济原则或标杆:创意者、思想者的工作、创意企业家、后就业工作、及时之人、临时性公司、网络办公室与商业集群、团队合作、财务、交易与热门。最后提出了成功的十项法则:创造自我、概念优先,而非数据优先、拥有游牧人的心态、根据自己的思维界定自己、学无止境、沽名而钓誉,何乐而不为、眼见为实,视虚为伪、与人为善、坦言自己技不如人、心怀大志、打开心扉。
第五章,娱乐基因:作者将好莱坞作为例子,介绍了英国著名制片人大卫·普特南和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解读了好莱坞的创意管理原则的启示:首先,电影业都以创意者为核心,其次,围着思想者运转。第三,互联网的发展会使制片人用很低的成本就能在全世界发行他们的电影。好莱坞还带给我们两大财务方面的经验:第一是发行的重要性,第二是“让它保持复杂”。
第六章,作者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探讨对象:新经济等于创意加上电子学。低成本、顺从性的网络系统以及两者一起工作的方式。内容的效应与量有关:人越多,拥有的创意也就越多,不论是独有还是联手合作一概如此。知识产权在网络上的交易方式几乎没有技术上的限制。
第七章,是一个总结章,指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知识资本、创意资本共同构成资产资本。得出了创意经济的结论:其原料就是人的天赋:拥有新的原创式创意或者点子的天赋以及把这些创意转化为经济资本或可销售的产品的天赋。最有价值的通货不是金钱,而是无形的、变动性极大的创意和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能理解并妥善管理这种创意经济,就能迎来一个人人获益、社会共蒙其利的新时代。
把书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关于“偷窃美丽”,虽然作者在书中此处回避了中国的盗版现实,但我认为我们应当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认识。法律的要点在于防止盗窃和滥用,但在人们内心深处则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所有或者持有的概念只能是针对有形的实物,如果用在知识产权上的话,则有些牵强,而且“盗窃”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损害也不像偷窃“实物”那样严重。在我国当前经济状况下,普通大众对一些正版产品负担不起,盗版大行其道情有可原,也确实为丰富人民生活,提高公众审美,传播优秀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认识到,这样任其发展下去会对文化产业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发行等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者带来负面的影响,自身的价值和劳动得不到
14.《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篇十四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大师曼昆所著,记得这是第二次看这本书,本书总共有13篇,分为36个章节。在读完此书之后,感觉全书结构合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曼昆教授将一些深奥的经济学理论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解释得很清楚。尤其是经济学十大原理,讲得出神入化,曼昆教授用语简单朴素,用简单的文字和简单的案例深刻的阐释了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做到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知识,让人印象深刻。
同时,曼昆教授在此书中用重点讲解应用与政策,而正规经济理论则次之,这真正让读者领会到经济学的学以致用。本书主要讲解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企业行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的经济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
其实对于一个外行来说,我觉得本书的最大价值并不是有多少深奥的.理论体系,而是在简单的语言中教会我们形成一种经济学思维。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知识去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要有经济意思,要把理论知识变成有价值的实际行动。
【《送礼经济学》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08-03
新制度经济学优秀读书笔记选登09-23
法国人送礼礼仪07-06
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08-17
端午节送礼词10-12
送礼受处分检讨书07-14
猴年春节送礼祝福语07-15
请客送礼必修课学问08-02
送礼的几种方式分析08-14
商务场合送礼的礼仪有哪些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