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思想(8篇)
1.十九大思想 篇一
学习习总书记十九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的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总书记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表述,深刻阐述了党在治国理政理念上的一系列创新和发展,传递出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自信心。学习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的讲话,让人思索,令人期待,催人奋进,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新发展理念的有关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论述令人印象深刻。
一、明确思想和方略,激励人心、鼓舞士气
时代是发展的,十九大报告系统回答了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从理论和实践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显示我党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两步走战略,揭示了我国的根本矛盾由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了我国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四个意识,自 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对各方经济、社会主体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创新发展解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对当今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协调发展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问题,防止任何子系统发展滞后形成短板;强调了通过相互协调配合优化结构、提高发展的平衡性。绿色发展解决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问题,推动形成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良性循环。开放发展解决国内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通过内外联动增强发展活力。共享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强调良好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共同分享。新发展理念是逻辑严密的有机系统,创新发展增强发展了动力,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绿色发展保障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开放发展实现了发展的内外联动,共享发展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五大发展理念相 互贯通、相互促进,有着统一的目标,使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三、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段论述鲜明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开展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和实践的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做好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事业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就会失去指引、走向迷途乃至归于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孕育、产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时间、空间所提供的客观条件,有什么样的社会和时代的客观条件,就会孕育、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言,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什么人主观臆想就能创造出来的,而是基于当代中国的具体文化和各方面实际,结合当今时代的各方面客观条件,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产生、发展起来的,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先进文化。如果脱离了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当今时代的具体条件,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不会孕育、产生。即使基于这样的实际和条件孕育、产生后,如果再次脱离实际和条件,那它也不会持续发展下去,而只能是走向衰败和没落。
纵观全文,十九大报告为全党、全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纲领性文件。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十九大思想 篇二
【考点分析】
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 联系的普遍性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 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条件, 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 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例题: (2015·新课标全国Ⅰ) 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 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 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 而且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这表明
1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 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2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3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4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1观点错误。事物的不同特性不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2观点错误。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 而且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这说明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也说明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4正确切题。
答案:D
归纳拓展:
如何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 联系的普遍性强调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的。其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突出强调联系是客观的,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要重视事物发展的条件。其方法论要求: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考点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整体。2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整体功能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 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例题: (2015·四川)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 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1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2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3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4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不涉及事物的性质, 1与题意不符。事物的整体功能并非总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观点错误。24正确切题。
答案:D
归纳拓展:
(1)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具有共性, 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 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但是, 系统是整体的一种情况, 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 还强调层次性和有序性, 要素也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不能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等同。
(2) 整体与部分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
1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构成整体的部分在单独存在时, 只具有其自身的功能。2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就会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 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 力量会削弱甚至相互抵消, 使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考点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 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发展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与时俱进, 培养创新精神。
(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但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反对悲观失望和盲目乐观。
(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前进。2这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 为实现质变创造重要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
例题: (2015·山东)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 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 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 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结合材料,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设置的知识范围较窄, 要求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的知识作答, 因此要答出两个层次:一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二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同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 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 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归纳拓展: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 区别:1在性质上的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中性质不同的两种变化状态。量变是事物保持原来性质基础上在度的范畴内发生的数量和程度上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2在发展的连续性方面的区别。量变是指事物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指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3在变化程度上的区别。量变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 指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质变过程中, 事物处于显著的、剧烈的变动状态。4在根源上的区别。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源泉。量变和质变都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但在量变和质变中, 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量变是同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在保持原有主次关系情况下而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引起力量上的增减相联系的。当矛盾双方力量的增减尚未引起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转化时, 事物变化就表现为量变。质变是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 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互易, 从而依存关系破裂, 统一体瓦解而形成的结果。
(2) 联系:1 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此, 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2 量变与质变发生的原因相同。二者都是事物自身矛盾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结果。3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事物变化总是先从量变开始, 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发生质变,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4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不断积累着破坏事物的质的因素和力量, 一旦超过度的界限, 必然发生质变。质变体现和巩固着量变的成果, 只有质变才能使量变得以完成。 质变还引起、促进新的量变, 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变的基础上发生新的量变。
考点4: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全面分析矛盾,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 反对片面地看问题。2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题: (2015·山东)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 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 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 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 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 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 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 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解析:既要正视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又要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这启示我们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 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C正确切题。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B观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主次矛盾以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A、D与题意不符。
答案:C
归纳拓展:
全面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
(2) 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2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一点论, 防止片面性。
(3) 误区: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正确表述应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多与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没有矛盾的特殊性就没有矛盾的普遍性。
考点5: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学会统筹兼顾, 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3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 要求我们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2 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 不起主导作用, 要求我们不能忽视支流。3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例题: (2013· 江苏) 下面漫画 《如此修理》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
A.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D.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视角, 考查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 “如此修理”治标不治本, 讽刺了办事情不分主次, 没有抓住“漏水”这一主要矛盾, 这启示我们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而不是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正确, D不选。A、B与漫画主旨不符。
答案:C
归纳拓展:
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
(1) 两者的内涵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的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言的, 讲的是这些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 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 存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等诸多矛盾, 在这些矛盾中, 发展问题决定或影响着其他问题的存在和发展, 是诸多矛盾体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是讲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不平衡性问题。
(2) 两者的外延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的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 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 “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 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3) 两者的方法论要求不同。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 又要学会统筹兼顾。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 又要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4) 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起主导作用, 规定事物的性质。
(5)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抓主要矛盾侧重于改造世界的活动, 强调解决矛盾, 强调“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则侧重于认识世界的活动, 强调分析矛盾, 评价事物, 强调“看”。
考点6: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 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 自己发展自己。 2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4 辩证否定观认为, 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 要么肯定一切, 要么否定一定。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 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3) 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例题: (2015· 安徽) 材料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 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 亟须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 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 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非选择题, 正确解答本题, 一要准确解读材料, 二要明确教材中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本质与创新意识的具体要求。
答案: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突破旧的发展模式, 提出和推动 “互联网+”行动计划, 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注重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 建设制造强国。
归纳拓展:
巧妙把握创新的依据
(1) 唯物论: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2) 辩证法:
(3) 认识论: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 扩展认识, 把认识向前推移。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5年7月17日, 应邀访问越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河内会见了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 回答1~2题。
1.中方将坚定奉行 “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十六字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 进一步密切友好交流合作, 夯实民意基础, 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中方将坚定奉行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的哲学依据是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中越两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D.整体和部分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
2.中方愿进一步加强两党两国高层交往, 增进双方战略沟通, 深化政治互信, 妥善处理分歧, 引导中越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行。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1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4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3.《五子十童图 》是以人为题材的共生画, 画中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 只有五张脸、五双手、五双脚, 故称 “五子”。但通过身体部位的相互借用, 却可以数出姿态各异的“十童”。关于共生画, 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1构造画面需要立足整体, 把握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2 欣赏画作需要欣赏者发挥意识能动性, 自主建构画面3 画的创作要敢于突破人体结构规律, 匠心独运, 巧妙设计4审美趣味因人而异, 画面的内涵取决于欣赏者的审美取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4.从“区间调控”到 “定向调控”再到 “相机调控”灵活运用, 新一届政府组成以来正在力图走出一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的“多赢”路子。这说明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C.事物发展是由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复过程
D.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5.孔子在 《论语》中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 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主要说明
1不发愤图强就不能进行启发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要适时促进事物质的飞跃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一心可以丧邦, 一心可以兴邦, 只在公私之间尔。”《二程集· 河南程氏遗书》中这一经典名句告诉我们
1正确的意识能决定事物的发展2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3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7.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中央提出, 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1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3要敢于承认矛盾并积极解决矛盾4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②③B.①④
C.①③D.②④
8.2015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 “十三五”时期, 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突出“新”字, 从哲学上要求我们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在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寻找新思路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9.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及其领导的团队经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 突破以现代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命名的体系结构的局限, 并将其结构进行扩展, 研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超级操作系统, 解决了网络安全性低、用户难在同一个终端上跨平台操作的难题。材料表明, 他们的成功在于
1关注现实问题, 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2坚持辩证否定观, 对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扬弃” 3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重视研究的积累4用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0.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是因为创新
1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4能从根本上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年7月28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扩大公共产品供给,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材料一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 又被称为“共同沟”, 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 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由于共同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 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 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 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 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 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 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 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 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 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1) 结合材料一, 运用联系的知识, 说明“共同沟”对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为了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Z市市政府强调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一要突出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公平共享, 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 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二要突出节约集约, 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 提高质量和效益;三要突出绿色发展, 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四要突出城乡统筹, 更加注重“四化”同步,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五要突出改革创新, 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 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的关系, 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2) 结合材料二, 说明该市推进城镇化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12.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
材料一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在这一背景下, 网络购物成为拉动内需、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动力。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网络购物也出现诸多问题, 退款问题、网络售假问题、虚假促销问题、网络诈骗问题、质量问题、退换货问题、订单取消问题、发货迟缓问题、账户被盗问题、售后服务问题成为2014年十大网络购物热点投诉问题。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显示, 网购商品正品率不足六成。
2014年 “双11”前夕, 国家工商总局约谈10家电商企业, 要求高度重视并纠正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的审查处置不力、消费者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网络经营数据过度封闭和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2014年12月, 电子商务法起草组完成研究报告, 并形成立法大纲, 预计2015年底有望完成电子商务法草案。
(1)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有自身固有的弱点, 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请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 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 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新常态”下, 全面深化改革, 提升发展质量, 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 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 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 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2) 结合材料二, 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 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中方坚定奉行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 是因为中越两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C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 它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B不是哲学道理。题干强调的是中越之间的关系, 即事物之间的联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错误。
2.C引导中越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行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正确。中越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行需要妥善处理分歧, 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正确切题。3观点错误, 应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4观点错误,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 但质变不等于发展。
3.A画的创作要遵循人体结构规律, 而非突破人体结构规律, 3观点错误。审美趣味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对画的评价可能不同, 但画面的内涵取决于画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状况, 4说法错误。12正确切题。
4.B从 “区间调控”到 “定向调控”再到“相机调控”灵活运用, 说明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B适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发展的曲折性, A与题意不符。事物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不是重复过程, C错误。D观点错误, 事物的发展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不是全面否定。
5.B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对被启发者来说要重视量的积累, 对启发者来说要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 3 4 正确切题。1 本身说法错误, 应排除。题干没有强调质变的作用, 2不合题意。
6.D材料中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 存私心则丧邦, 怀公心则兴邦, 可见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也表明“丧邦”与“兴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故34正确切题。1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应排除。2与题意不符, 材料是在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而不是相互依存。
7.C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体现了1。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 是承认矛盾、解决矛盾的表现, 3正确切题。2 是唯物论启示, 不是辩证法启示。4观点错误, 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设新的具体联系。
8.B “新”字强调辩证否定, 强调发展, 故24正确切题。13与题意不符。
9.A 3 观点错误,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材料体现的是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与题意不符。12正确切题。
10.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观点错误。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4观点错误。23与题意相符。
11. (1)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加强城市管网建设, 政府应将管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统筹全局。加强城市管网建设, 政府应着眼整体, 统一规划, 统一建设。3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结构优化的趋向。加强城市管网建设, 政府应坚持综合思维方式, 合理优化不同单位的不同网管的设计和建设。4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加强城市管网建设, 政府应充分考虑不同网管的功能和特殊性, 统筹协调。
(2)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该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现。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该市城镇化建管理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 但前景是美好的。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着力优化城镇布局, 整体规划, 分步推进, “四化”同步, 良性互动。
12. (1) 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1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弱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矛盾的特殊性总包含普遍性。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商务形态, 同样具有其他商务形态的弱点。3认识事物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电子商务成为拉动消费、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动力, 出现一些问题不会改变电子商务的主流。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具有片面性。1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对于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要揭露问题, 积极寻找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2矛盾具有特殊性,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认识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并解决问题, 而不能认为电子商务存在问题是正常的。3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忽视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3.十九大思想 篇三
“十大思想病”是“四风”问题在中国十九冶集团干部中的具体表现,是影响中国十九冶集团发展的顽疾,一定要彻底根治!根治顽疾需要综合治疗,现开综合药方如下:
第一副药方:把敢于创新作为一种习惯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危机、挑战、变革,领导干部必须与时俱进,把敢于创新作为一种习惯。创新能力是干部的必备能力,干部要以改革精神、创新思路,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制度措施,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观,确保意识永不僵化、观念永不落伍。
第二副药方:让“优秀”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习惯
优秀习惯一旦形成,好的品质就能转化成为好的思维方式、思想方式和行动能力,就能转化成为优质的竞争力。领导干部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不断明镜正冠,自我查病、治病,形成带领群众创先争优的行为习惯。
在工作中,优秀的习惯还应该体现在每个领导干部的自信力、责任力、执行力、沟通力、合作力、学习力、创新力、宽容力上,无论哪一项都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去修炼。我们需要具有优秀习惯的党员干部,领导干部如果时时刻刻都优秀,做每一件事情都优秀、每一件事情都做优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就必定会成为一名对国家、企业和员工做出贡献的优秀干部。
第三副药方:把培养、吸纳人才作为我们的重任
“ 企业是人”“ 企业靠人” 。“企业是人”是说企业是人格化的,和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经济组织。“企业靠人”则是指企业的一切都由人来完成、靠贤能的领导者来带领、靠广大干部员工的努力和付出来实现发展。
从领导人角度讲,有没有知人善任的能力,有没有一套选人用人的好方法,是衡量主要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单位留不住人,不会选拔人,不能培养人,不知吸纳人,这个单位肯定没有希望。一把手要认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
用人要趁早,企业基业长青,必须要有一大批年轻干部成长起来。
企业不能只靠培养人才,还要向社会找人才、挖人才、吸纳人才,这才能解决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的问题。培养、吸纳人才是我们的重任。
第四副药方:干部带头,炼修养,讲奉献
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领导干部自我完善的过程。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点工作应在六大“着力”上,即着力增强宗旨观念,着力提高实践能力,着力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着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着力树立增强党的纪律观念。
当前,领导干部要提高素质和修养,必须力戒“四风”,谱好“三部曲”:谱好带头学习曲、谱好带头自省曲、谱好带头务实曲。
第五副药方:打一个“死结”——员工情结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系牢员工情结。
员工情结就是心系员工的情结。要对员工有感情,就要把员工当作亲人。把员工当亲人,是培养员工感情的好办法。
员工情结就是权为民所用的情结。权力,就是要用来为员工全心全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千方百计谋利益、谋幸福。权不为民用的错误不是小错误,权为己所用的犯罪是犯大罪。
员工情结就是敬畏员工的情结。有些领导干部办事不让员工满意,不怕得罪员工,就是由于你对员工缺乏敬畏之心。
员工情结必须是领导干部心头的死结。有了这样的死结,才能时刻做到为员工服务,员工才能拥护你,才能更好地工作。有了这样的死结,无论企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危机,群众都可以紧紧地同企业站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
第六副药方:生而优则“市”
缺市场必危,丢市场必亡。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在竞争中决定生存和发展。面对严酷的竞争,我们许多领导干部无论在心态上还是在节奏上都不适应。这可不是一时的输赢问题,而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竞争必须善抓机遇。机遇来了要跳起来,抓住它。每一个信息就是一次机遇,每一次投标就是一次机遇。信息要锲而不舍地跟进,投标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要牢牢记住“生而优则‘市’”。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要广交朋友,这样才能信息多渠;我们不能“等、靠、要”,要做到“找、闯、拼”;我们不能总是“ 量力而行”,要做到“整合资源、挖掘资源、集成社会资源”。在资源问题上,不是“有什么,干什么”,而是“缺什么,补什么”。
第七副药方:让学习成为习惯
持之以恒的行为就是习惯。领导干部要努力让学习成为习惯。
养成学习的习惯,就是要从今天开始,今天这样做,明天这样做,久而久之,见缝插针看书学习的习惯就养成了。
nlc202309051046
养成学习习惯不能依赖于兴趣爱好,不能因为我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不思学习。即使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也要逼着自己看书学习,因为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一種责任。学习是领导干部的“规定动作”,而不是“自选动作”;是一种政治责任,而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一个人,可以不当领导干部,而一个领导干部却不可以不学习。
爱学习的领导干部,就能增强他职业生涯中的“免疫力”,他就会少得思想病,少犯错误,正能量才会不断增加。企业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够带领企业不断前行。
第八副药方:安全质量是幸福的源泉
企业施工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幸福,反之,一切工作都没有意义。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各种指标比,它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安全施工生产重于泰山,我们必须把“安全”摆在突出位置。
无论项目的利润高低,安全的管理标准不能降低。
质量和信誉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也是我们对社会的基本承诺。我们要无比珍惜历经千辛万苦赢得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我们要把不断创造的企业无形资产作为我们公开的经营秘诀。
业主的严格苛求,是我们出精品的动力。
陋习的坚决查改,是我们出精品的保障。
安全和质量事故绝不是偶然的,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项目经理不负责任的结果。没有安全、质量,就没有员工的幸福,就没有人民的幸福,也就没有你自己的幸福!
第九副药方: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决赛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竞争越来越严酷。
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和文化。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而员工心里涌动的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与制度的企业,同样也会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员工队伍。
我们传承和发扬的精神是“西部铁军”精神。
我们要坚持改革,勿忘在莒。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艰辛历程,必需脱胎换骨的改革,坚决摒弃“满、怕、慢、浮、僵”行为,永远做到“艰苦奋斗、追求卓越”。
我们要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做到:“善用资源,转型发展”。
我们要用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并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改善、共同提高、战胜困难,让中国十九冶集团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的决赛中展示力量。
第十副药方:追梦圆梦,建设“双力”十九冶
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 中国梦”。
建设“双力”十九冶,书写“中国梦”中国十九冶集团篇章,是中国十九冶全体员工的“十九冶梦”。
47年来,中国十九冶集团几代人用铁军精神实现了“追梦——圆梦——再追梦——再圆梦……”的伟大理想。中国十九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梦——圆梦”的历史。我们圆梦“大三线钢铁基地的建成”,我们圆梦“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钢铁大国”,我们圆梦“走出大山,北上东进,三次创业”,我们圆梦“跨入百亿企业的行列”。今天,我们又在追梦、圆梦——建设“实力十九冶、魅力十九冶”。
4.党员学习十九大思想汇报 篇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近期思想动态及学习十九大报告情况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用近三个半小时的时间作出了三万余字的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习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并提出了下一阶段各具体方面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深深地鼓舞了我们。通过近期的学习,我对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体现和行动方向有一些感触,现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一文中提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也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有文明记载以来,人类就在不断思索并完善价值观体系。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的懵懂无知,到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个人特性的价值观取向,也是经历年月的累积、被各种事件和思想所影响,有善有恶,且还在不断变化中。可见,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观也是可以通过后天进行调整的。众多的仁人志士,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或为玉碎、或为志勉。他们的事迹,使世人敬仰,使往生叹服,进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迫切地需要不断通过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正确地指引前进的方向,做积极向上的自己。
第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自身的思想觉悟做到与组织一致。人民是国家的子民,党是人民的主心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党是引领国家发展方向、为人民服务的主体。人民既是党的服务对象,亦是党的亲人,更是决定政党存在与否的关键所在。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况曾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代名臣魏征也以此力谏唐太宗,君虽为上,更要为民谋福祉。风和日丽时,水上行舟舟亦稳;波狂浪卷时,高桅巨帆亦无存。人民群众就是水,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才能安然驶得万年船。政党如此,我们党员个人更应如此,殊不知我们就是政党的一粒细胞、一面形象,唯有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常正己身,做一粒健康的细胞。
第二,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把每一次学习当作一次珍贵的机会,把每一个重要论断当作一份营养可口的美餐吃进肚子里。只有不断通过学习,才能积累更多理论观点,得以提升素养。二是要入脑入心逐一消化吸收。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同样的道理,学了,不入心;看了,不入脑,这都是“看起来在学习”。这样的学习毫无用处、毫无价值,纯属浪费时间。只有静下心沉下气,一点点研究、一点点理解、一点点吸收,才能内化于心,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正是多读多看多想,肚子里有墨水,最终能外化于行,提升自身价值形象。
在全党学习十九大报告的热潮中,我们都不甘示弱。通过近期的学习和党小组讨论发言,大家各抒己见,结合了自身实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让我在理解了十九大内容的同时又很受启发。自两学一做教育开展以来,我对党支部、党小组的作风变化深有感触。在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的时期,我党当机立断,排除万难,运用了史上最强的反腐败斗争手段,狠抓党员作风整顿。几年之间,我们都感受到了党员作风的新变化。比如:从前有句调侃叫“天下文章一大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学习借鉴别人的观点,融入自己的思想。但是在实际中,却不乏有人大段大段甚至整篇照搬别人的文字成果。还有党组织生活的缺失、党内讨论发言、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等等,这种敷衍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党性薄弱,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现在,这种现象大为改观,主要源于高压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以及我党整体形象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党内不正之风的蔓延。党组织进步的前提是每一个党员同志的觉悟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这也充分说明了党员个人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在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方面是令人备受鼓舞的。德国《明镜》周刊刊登封面文章《中国“醒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封面文章《中国赢了》,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舆论都在“看中国”,聚焦于中国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表明中共十九大的世界意义日益显现。曾几何时,中国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更曾背着“东亚病夫”的耻辱抬不起头。然而,新中国经历六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以及无数有志之士的牺牲奉献,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中国的一点点蜕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来源于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超30%。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财富、资金、经验和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积累,综合实力为中国在世界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中国的发展变化,国际舆论从惊叹到感叹到敬佩,从拒绝到认知到深思,这种舆论导向上的改变,也正是印证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表征向深层次演变,从物质层面向价值层面过渡。国家在世界中的价值体现,正是国家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体现;追及我们基层党员个人而言,一方面我们引以为豪,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进,为真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5.十九大三篇思想总结报告 篇五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社会的斗争不是阶级斗争,发展水平很较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社会制度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很低。所以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这种改变原因如下: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中国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GDP已经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科技不断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现在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其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几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中国的人均GDP超过80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温饱问题不再是社会问题,我们已总体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所以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仍然存在。
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作了报告。全程三个多小时,国家主席全程站着发言,从对过去五年的总结道对未来的规划,详细的叙述了中国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到社会个人层面都做了详细认真的汇报。从中国社会过去五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到我们现在依然所面临的问题都做了阐述。习主席告诉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谢奋斗。
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大会报告中我得知我国目前对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前景重视,加快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科技的重视、对高质量教育科学的重视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上升了一个层级,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矛盾的变化是全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十分迅速,国民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实质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决胜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把原来的计划再次细分,让中国的发展更加的细致化具体化,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和阶段性任务。更好的让国家到2035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对于住房问题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有自己的住房,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观点的提出,部分的遏制了房价的无理由上涨,切身实际的感受人民的难处,了解民意、倾听民意、解决民需(对于廉租房个公租房的政府加大投入)。最后习主席对我 们新一代年轻人提出了寄托:希望我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通过学习,我坚信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早日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新一代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兼程初心不改
万众瞩目的十九大的召开,给全体中华儿女带来了一份更加昂扬向上的心。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百年中国梦,起算时间是1949年;到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终止时间在2049年。经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艰苦努力,社会主义建设在新的探索道路上面貌已焕然一新,进入21世纪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深情阐述中国梦,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们们]离实现百年梦又近了一步,习主席在开篇中就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为大会定下了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主席总是心系百姓,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一直关心着贫苦群众。多么诚挚而又朴实的话,我想每个人听到这句话,内心都会感动不已。心系群众,不忘初衷,“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朴实又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三农”发展的美好蓝图和精准扶贫的坚定信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这届政府的承诺,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
6.十九大思想 篇六
近日我委开展主题党日“迎接十九大做合格党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章党规,“强化四个意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学党章党规。最近我再次学习了的《中国共产党党章》,通过认真学习,我对党章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对我们党的性质,理想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党员义务权益有了更深的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政治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从而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崇高责任感。通过熟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权利和义务。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做遵从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合格共产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通过熟读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进一步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提升尊崇、敬畏、遵守党章党规的思想自觉。
二、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要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做合格党员。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坚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上,坚持时刻都要用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动,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气讲奉献、比作为,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我将努力完成组织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会继续不断地学习及努力,保持自己的优点,克服现有的不足,使自己政治上更成熟,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此致
敬礼!
7.十九大思想 篇七
1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建立规范有序的组织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广、要求高、难度大,靠少数专职人员,根本无法完成任务[1]。必须建立一个以党组织为领导,专职干部为基础,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多管齐下的立式组织领导机制,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医院行业的特点,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行,必须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形成一套科学的干部、宣传和文化管理制度、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改变以往那种多头布置、各自为政、各搞一套的状况。另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进一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互相监督、奖惩分明机制,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2]。
2 以人为本,全面施教,提高职工政治素质
2.1 以病人为中心
医院服务对象是病人,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医务人员高尚的品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当前各医院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自身形象的层次不齐,医院成了一个人际矛盾较为突出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改变不利于患者的就医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管理者要学会细致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思想问题[3]。
2.2 以医疗卫生队伍为本
充分发挥医院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掘潜能。制定医院管理决策的时候,让医务人员参与,多倾听和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员工遇到困难或思想出现问题时,应该面对面、心帖心地帮助,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给每人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用待遇留人,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武装头脑,重视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避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固步自封,避免对国外相关管理思想和治理方略停留于表象的借鉴和吸收[4]。
3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创新上下功夫,不断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3.1 思路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形势变化,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把握不同时期、不同群众的思想脉搏。要善于发现并直到“十一五”规划,我们才欣慰的看到,中央开始重视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十一五”规划的战略任务方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独立成篇,摆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并且提出基层公共卫生是中央政府重点投资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规划已经提出来了,我们更希望各级政府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落实到实处。
3.3 调整公共卫生的投入结构与水平
如上所述,政府必须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要改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过度市场化的政策倾向,给予足够的运行资金,保证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尤其是农民所享用,保证公共卫生方便、公平地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要扭转政府公共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持续下降的局面,适当降低个人在卫生总费用尤其是公共卫生支出方面的负担,提高社会弱势群体分享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个人医疗卫生费用由个人还是由政府负担绝不是钱来自左口袋还是来自右口袋的问题。如果医疗卫生费用主要由政府负担,那么即使是穷人也能够享受起码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9]
参考文献
[1]纪虹,赵骞.浅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5):425~426.
[2]王仁田,刘家敏,等.构建和谐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2):112~113.
[3]王颖.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J].辽宁行政学院报,2006;8(6):67~69.
[4]郝爱民,倪小芳.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0):700~702.
[5]陶慧玲,陈伟,等.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3):383~384.
8.十九大思想 篇八
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天人”说;综述
中图分类号: B22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5-0045-04
庄子的美学思想,是道家美学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是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1978年,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西方美学思潮迅速传入中国,拓展了国人的视野,学者在对庄子美学的阐释上大胆借鉴西方美学理论,开辟了庄子美学的新天地。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庄子美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出现了大量的庄子美学专著和论文。此外,港台地区和海外学者同样对庄子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致力于探索庄子美学思想。
近几年来,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使人类对自然界产生恐慌和畏惧。庄子的“法天贵真”、“以天合天”、“天人一也”等美学命题,对于人生观、自然观及生存观有着审美化的指导意义,指引人类对天回归、对自然回归,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之境。因此,庄子“天人”说的美學研究,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重新认识和阐发,也对21世纪人类的生存环境、精神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庄子美学思想研究的基本概况
庄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其人其事及其论著、思想历来受到各朝代文人士大夫的追捧,即使是在大兴儒学的时期,庄子的思想也从未中断过。值得注意的是,前人对于庄子的研究,主要以校勘注释和研究其哲理思想为主,真正意义上触及庄子美学思想的讨论还要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后。
早在先秦时期,“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庄子更多地是从“道”、“天”、“人”等方面来谈论他的美学思想。宗白华在谈到先秦哲学家对于“美”的谈论时,说:“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作比喻说明他的思想。”[1]李泽厚认为庄子:“比儒家以及其他任何派别更抓住了艺术、审美和创作的基本特征”[2]。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更是直接表明:“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3]1989年,刘绍谨的《庄子与中国美学》面世,作者自言:“《庄子》一书的美学意义,不是以美和艺术作为对象进行理论总结,而是谈到`‘道的问题时,其对‘道的体验和境界与艺术的审美体验不谋而合。由于这种相合,后世很自然地把这些带有审美色彩的哲学问题移植到对艺术的审美特征的理解中,从而使庄子的哲学命题获得了新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庄子》所蕴含的文艺思想、美学理论,并不是以其理论的正确性取胜,而是以其论述过程中的启发性、暗示性、触及问题的深刻性见长。”[4]可见,《庄子》是中国美学思想宝库中极为重要的原典资料。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庄子美学思想的研究进入了活跃期,出现了相关的理论专著和论文。从研究类别上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将庄子美学纳入到中国古典美学思想里,作为部分章节来对其论述。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施昌东的《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5],庄子的美学思想被纳入部分章节之中,有所阐释。随后的1984年至1985年,李泽厚、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和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相继问世,皆以章节形式对庄子美学思想作出论述(1)。这些著作的面世,让更多国内学者注意到庄子美学思想,他们在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整理中,纷纷加入了庄子美学思想,其中就包括了郁沉、敏泽、王兴华、陈望衡等学者(2)。由于是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体进行研究,关于庄子美学思想的论述,皆只涉及到庄子部分美学思想,并未出现完整的、全面的研究。上述著作,仅为早期对庄子美学作出部分探索的成果,它们影响和启发了此后的庄子美学思想研究。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影响下,国内关于庄子美学的研究主要以专著和论文这两种形式展开。专著方面,刘绍谨的《庄子与中国美学》(1989)[6]是国内首部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作者“以人生为基点”[7],从情感和理论两个方面来讨论庄子美学思想,尝试着将庄子美学思想的风貌全面地展现出来。张利群的《庄子美学》(1992)[8]试图建构一套完整的庄子美学理论体系。作者就审美的各个方面对庄子美学进行逐一论述,将庄子散落于各处的美学观点、概念集合起来,建立一套条理清楚、逻辑明晰的美学思想体系。此后,陶东风的《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王凯的《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9],都是从整体上对庄子美学思想作出全面的考察。论文方面,比较突出的有王守国的《走向自然:庄子美学思想论略》、王向峰的《庄子的美的形态论》、刘绍谨的《庄子复远古思想的美学解读》、王建湘的《论庄子学派的美学思想》、周波的《论庄子的“大美”思想》(3),等等。这些成果,对庄子美学作了一个整体性的论述,这为后来学者对于其中的某一专题或几个专题作出考察起了极大的启发作用。
在庄子美学专题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从审美生存、人生美学、比较美学等方面对庄子美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时晓丽的《庄子审美生存论思想研究》(2006)指出:“‘审美生存是相对于其他生存方式而言的一种生命状态,是对认知、伦理的审美化,是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的审美化”[10]。作者立足于审美生存这一点,从庄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审美生存的思想评价角度来阐释庄子美学思想中的审美生存,进而探寻庄子思想中蕴含的诗性特征。王建疆的《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则在立足于审美人生境界这一点,来把握庄子美学思想。此书从内外审美结合视角,指出庄子美学思想的突出特征,是对于人生境界的审美化、艺术化。作者自云:“课题的完成,不仅突破了人生境界的现成理论框架,为老庄美学长期难解的问题提供了更为合理的阐释,而且也在审美超越功利的原理上,进一步从审美和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原理来探讨美学史问题,不仅为美学原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而且也为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写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11]
在比较美学方面,更是成果颇丰。肖鹰的《庄周美学和柏拉图美学的比较研究》(1985)[12]将庄子的“齐物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作比较,就表现与再现、创造与模仿、情感与理性等几组关系作了中西比较。这种比较法较为清晰地展现了中西美学思想的异同。同时,这种比较方法也影响了后来的学者在比较美学上的研究。 李向平的《“息我以死”与“向死而在”——庄子和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1989)[13],这是将庄子与海德格尔思想联系起来的较为早期的一篇文章。彭富春的《什么是物的意义》(2002)[14]将庄子与海德格尔作比较,得出庄子与海德格尔的根本差异在于对自然与世界的体认上。此外,《“以世界性的知识和眼光”看庄子——海内外庄子与西方美学比较研究述评》、《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等相关论文,也都值得关注(4)。
二、我国港台地区及海外学者的庄子美学研究概况
我国港台地区及海外学者对于庄子美学思想的研究早于中国大陆。他们在汲取西方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庄子美学来探寻中国古代美学思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方东美、钱穆、唐君毅、牟宗三等新儒家学者,由大陆南渡港台地区,带去了大陆学统,他们对庄子美学的研究主要从哲学美学的层面入手,侧重于阐发庄子美学之生命精神。龚鹏程的《美学在台湾的发展》指出:“台湾的美学,乃是承续民初以来美学传统而又有所发展的,其面相亦较大陸丰富完整。”[15]
1966年,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面世,书中第二章节命名为“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这是最早的将庄子思想与西方现象学美学沟通起来进行阐释。作者就《庄子》一书中的道、美、乐、精神自由等问题作出导述,进而阐明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在于以虚、静、明为基本特征的心斋之“心”,确立了庄子为中国纯艺术精神之根。徐复观认为,庄子的哲学宗旨,在于寻求人生有限境界中的自由与解放,与艺术的根本目的相通。而庄子体验“道”的精神状态,则是以虚静之心去观照和把握天地间不可言说的大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又与艺术性的审美与创造活动相通。因此,庄子式的人生,实为艺术化的人生,是艺术精神在人生之上的落实。此外,比较诗学研究领域的大家刘若愚和叶维廉,也分别将庄子美学思想与现象学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华裔美籍学者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认为:“《庄子》对中国人的艺术感受性的影响,比其他任何一本书都深远,这种说法绝非夸大。此书虽然不是关于艺术或文学,而是关于哲学的,可是却启示了若干个世纪的诗人、艺术家和批评家,从静观自然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忘我境界这种观念中获得灵感。”[16]叶维廉对于庄子美学的研究是从比较诗学的层面出发的,他将庄子思想置于现代诗论之中进行探索,并从比较诗学的视域之下论证了庄子美学思想对西方学界的影响,显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我国港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学者,凭借其独特的文化身份、生存环境,开创了庄子美学研究新思路以及理论命题,拓宽了国内外庄子美学研究者的视野,为中国现代庄子美学研究与建设提供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资源。
三、庄子“天人”说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关于庄子“天人”说美学思想的研究,从对中国知网的查阅来看,从1995年到2013年,仅有5篇。对于庄子“天人”说的阐发,更多的是从哲学层面着手的。刘成纪的《庄子审美乌托邦述义》认为,庄子美学是一种境界美学,“天人”是庄子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7]。胡家祥在《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一文中指出:“庄子美学追求天人的境界可以弥补现代人生存的缺失,执著于德全有助于克服现代人格的畸形,它将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18]周健在《庄子美学的本体论意义》(2006)中指出:“庄子在本然世界的天人之际视域里以审美的自然维度体现了更高的天人合一。”并认为,只有对“天的回归”才能够达到“逍遥之境”[19]。毛崇杰的《庄子:“没有美学的美学”——庄学别识》(2013)认为:“今天重拾庄生之梦对于摆脱眼下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大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
近年来,生态污染与自然环境的恶化的加速,以及人类精神家园的飘摇,更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吸取养分,得到启发和解放。庄子“天人”说的美学思想,对于审美化的人生观、自然观、生态观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庄子“天人”说的美学思想研究在最近几年中都是美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从美学意义上来看,庄子的“天人”说,是以道家美学思想为根基。李泽厚把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进行对比,得出:“儒家讲‘天人同构、‘天人合一,则是要求彻底舍弃人事、服从人事;庄子的‘天人合一,则是要求彻底舍弃人事来与自然合一。”[21]从美学角度来看,庄子的“天人”,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天”的回归。庄子的“天”,既有自然界本身的意思,也指“道”的宇宙本原。庄子的《齐物论》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2],这里面就有着顺应自然,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意味。通过儒道两家对于“天人”的论说、比较,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庄子的“天人”说更适合于美学层面的解读。
就现实意义而言,当今物质生活水平日渐丰富,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糟糕。以中国为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的加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的物质需求,随之而来的却是自然环境的蜕化。因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应当提倡对自然的回归,依顺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舒马赫说得好:“用什么去取代从19世纪继承下来的毁坏灵魂的生命的哲理?我们这一代的任务,无疑是哲理的重建。”[23]哲理的重建,指向的是人与自然相处关系时观念的转变,而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为我们道出了“天人”这一哲理思想,告诉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统一。庄子的“天人”里面包括了“法天贵真”、“以天合天”、“天人一也”等观点,这些观点无疑对于人类重建生态家园,与自然和谐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1)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七章;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第五章.
(2)详见郁沉.中国古典美学初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7;王兴华.中国美学论稿[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详见王守国.走向自然:庄子美学思想论略[J].东方艺术,1994.02;王向峰.庄子的美的形态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0.02;刘绍谨.庄子复远古思想的美学解读[J].思想战线,2001.04;王建湘.论庄子学派的美学思想[J].零陵学院学报,2002.04;周波.论庄子的“大美”思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05.
(4)详见刘绍谨.“以世界性的知识和眼光”看庄子——海内外庄子与西方美学比较研究述评[J].浙江大学学报,1990.02;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4.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56.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館,2010:136.
[4]刘绍谨.庄子与中国美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0-11.
[5]施昌东.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刘绍谨.庄子与中国美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7]包兆会.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2.
[8]张利群.庄子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9]陶东风.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0]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论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02.
[11]王建疆.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3.
[12]肖鹰.庄周美学和柏拉图美学的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1985,(5):26-31.
[13]李向平.“息我以死”与“向死而在”——庄子和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J].社会科学家,1989,(1):37-45.
[14]彭富春.什么是物的意义[J].哲学研究,2002,(3):81.
[15]龚鹏程.美学在台湾的发展[M].台北:南华管理学院,1998:20.
[16][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M].杜国清,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45.
[17]刘成纪.庄子审美乌托邦述义[J].云梦学刊,1995,(4):51-56.
[18]胡家祥.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97-102.
[19]周健.庄子美学的本体论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0]毛崇杰.庄子:“没有美学的美学”——庄学别识[J].武陵学刊,2013,(4):32.
[21]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85.
[2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王孝鱼,校.北京:中华书局,2012:85.
[23]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6.
Abstract:Zhuangzis aesthetic thought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cholars attention and research. So far, the richness of Zhuangzis aesthetic thought, stimulating the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s enthusiasm. Especially in 1980s, the aesthetic thought speard from West into China,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y applying western aesthetic theory to interpret Zhuangzis aesthtic, breaking fresh ground on zhuangzis aesthetic. The Idea about ‘Nature and Human Being is the core of Zhuangzis Aesthetic Thought, it has count much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umanistic spirit in twenty-first Century.But,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the academic study of the idea about ‘Nature and Human Being of Zhuangzi is basically from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in contrast,special subject reseaech of entirety and particular from aesthtic is less.
Key words: Zhuangzis aesthetic thought; the idea about ‘Nature and Human Being;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