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2024-07-29

学前教育实践调查报告(8篇)

1.学前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

学前教育寒假实践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报告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前教育寒假实践报告XX 年元月十号,我在阿波罗幼儿园开始了为期 15 天的 寒假社会实践。

这个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阶段的小朋友。

目 前已有十年的办学历史。

幼儿园的院长把我安排在了大三(1)班进行锻炼,他们都 是一些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

肖老师这个班的班主任,她对我非常的照顾。

第一天,我通过听课初步了解了肖老师的教学方式,大 致掌握了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授课特点。

我感觉和我平时在学 校学的差别不大,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几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 感态度,方法能力,和知识技能几方面的发展。

其中我觉得 比较精彩的就是他们在上课之前的八点到八点二十分的聊 天,培养了孩子语言方面的发展。

正如中所说 :它的发展是 在运用过程中进行起来的,发展它的关键就是创造一个使幼 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地应答的环 境。

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的自由交谈等对幼 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鹤琴老师说过,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里,肖老师首先引出幼儿感兴趣的一 个话题,然后让小朋友们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出他们 自己的看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

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还有他也要说的自己的看法。

举手 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在他们都发表完意见之后,肖老 师在想他们解释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幼儿不太正 确的意见,师生间还建立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在不知 不觉中提高了不少,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刚开始的几天,由于对这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 不熟悉,我只是协助肖老师做一些比较常规的工作,比如在 吃饭的时间帮着分发餐具,午睡时维持纪律,定是给带药的 小朋友吃药。

后来随着对这个班对幼儿授课特点的了解,在 元月十三号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试教,当天的课上午是思维 训练,《乌鸦喝水》截句拼读,画《吹泡泡》,下午是《寒假 乐园》,学写字宝宝一共五堂课。

思维训练是我觉得最难上 的一节课,它需要较全面地掌握该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状态,而这恰恰是我最欠缺的。

于是我详详细细地看了他们的思维 训练作业本,回忆了前些天肖老师此课的上课方式,前一天 晚上我还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终于觉得有了一些上课的把 握。

接下来是《乌鸦喝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上课兴趣,我首先找了一些有关《乌鸦喝水》的图片,就像罗森塔尔所 说:期待效应,提供机会,让幼儿多尝试。

让孩子们在脑海 里能先去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趁热打铁。

然后我马上就在黑 板上写了《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一句话,注上拼音,他们 拼读的兴趣很浓,这样也就达到了这个课读拼音讲故事的目

的。

最后我还用开火车的形式让他们一个个拼下来 ,课堂气 氛一直比较积极活跃。

当我看到他们那天真的笑容,听到他 们那些稚气的语言时,我感觉再大的辛苦都值得了。

自己的 劳动得到了肯定,而且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乐趣。

他们还会 向我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有的看上去很简单,但有的 根本就没办法回答。

尽显他们可爱的本色,尽管这是他们在 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终于一天过去了,不用说这是我几天以来最累的一天,只要是某一个环节没衔接好,或者课没讲好小朋友们就会马 上吵闹起来。

因为是第一次,有好几次我都控制不下来孩子 们 “激动” 的情绪。

我用他们的专用铃铛,他们没安静下来; 我用嗓子喊,刚开始还好可是马上就烦起来了。

幸亏有肖老 师在旁边听课,在我实在控制不住孩子的情绪时,她就出来 帮我维持课堂纪律。

课后我提出嗓子受不了时,肖老师告诉 我在适当时候得用些身体语言,比如用眼神。

孩子们都很聪 明,一看见老师在盯他马上会停下来。

而后我又提出了一些 我在课堂上遇到的较多难题。

比如:在有些环节还不能控制 住,原因在哪?怎样对待有些小朋友的奇怪问题?肖老师都 一一很耐心地对我进行了讲解。

除了这些,在肖老师身上我还学到了很多。

她身上有一 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深深地打动着我,她爱她的职业,她爱 她的学生,她爱她同时作为三十几个孩子妈妈的身份。

她爱

玩,和孩子做游戏她跑得比谁都开心;她上进,中午当孩子 睡觉的时她总就在旁边看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她做事耐心,对我的疑问她从来都是详细分析,详细讲解„„是真正的蹲 下来教育,牵着手交流。

我觉得作为一个幼儿园的教师,对待小孩就应该向肖老 师那样对孩子充满爱、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他们并且搞好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教育。

正如瑞吉欧体系中所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 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 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 感和人格。

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

互动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②存 在于环境和儿童之间;③发生在不同符号语言之间;④发生 在思想和行为之间;⑤发生在个人与人际之间(最重要)。

这一种对家长、教师和儿童互动、合作关系的看法,不仅使 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儿童对家庭、团体的 认同感,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 心。

瑞吉欧多年的务实经验,证实了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认 知冲突和最近发展区等理论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看出从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到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论为基础 的社会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

“互动合作”的理念也表现在幼儿机构的管理方面,认 为教育是整个市镇活动和文化分享。

“社区应参与学校”的 观念已形成具体的管理特色,表现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以社区 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上,同时,幼儿园都有“咨询委员会”传 达家长与教育者的需要。

市镇的托儿所、幼儿园董事会,由 幼托机构中的咨询委员代表、当地的幼教行政主管、教学协 调人员及选出的教育官员等人组成。

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可帮助教育新方法的发展,并 将其视为不同智慧汇集的要素,儿童教育责任由学校和家庭 共同承担。

他们深信,只有当老师与家长使用参与时,才可 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陈鹤琴老师也提出了《家庭教育理 论》,也主张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 身作则”这条原则。

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 人物,他们的

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 稚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 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 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 住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

天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不知不觉,我成了孩子们 眼中的小杨老师,也成了他们的大姐姐,有时候他们会跑过 来告诉我很多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有时候他们会拉着我让我 陪他们做游戏;又有时候他们会突然给我一个小小的惊喜—

—捧过你的头给你一个轻轻的吻„„我想这就是快乐,这种 快乐中加杂着淡淡的幸福,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它引导我走出校门,走向 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让我更新了观念,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

让我明白社会才 是学习和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 值得到了体现,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劳动,我的付出 得到了让我兴奋的回报。

在这些天的实践中,我感觉到做老师也不容易,尤其是 幼教。

它既要照顾孩子们的情绪还要注意他们的饮食,身体 健康等。

做他们的第二个妈妈。

虽然工作很累,但我仍然感 觉很充实,很快乐。

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使我得到了成人所 没有的感受,我庆幸我未来的职业是幼师,这样我也就可以 像他们那样单纯、快乐!十五 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 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

2.学前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 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近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课题组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次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抽样调查。按照年级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91份, 有效率为97%。

一、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分五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 第二部分是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联, 第四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 学生道德认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

1.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1)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必要且重要的。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和制约, 使少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模糊, 经常外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有时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2) 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分析。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大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感到相对满意, 并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3) 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看法。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的考试形式还可以, 有22%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需要改进, 而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方法应该改进为理论考试+社会实践表现+平时表现。课堂外 (课后) 的实践教学, 是对班级授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验证和运用,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 去体验、分析、回答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

(二)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1. 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约有70%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在寒暑假组织的参观考察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这说明了大学举办方应加强组织和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 学生自发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参加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打工、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做义工等, 这种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 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参考。

3. 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指导社会实践的认知。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作为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从而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4]

(三) 学生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1. 大学生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由上图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自我教育了解一些, 并认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关系密切。

2.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和引导, 并自行及时的调整。

3. 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老师的指导。

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认为自己应是主导地位, 同时希望老师像知心朋友般理解、倾听、鼓励并帮助学生。

(四)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实践

1. 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当今大学生还是有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的, 并且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而认为最难实践的地方是走出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

2. 日常生活中的自律督导:

部分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建立学生自律监督组织去监督、规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

(五) 道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1. 对网络道德的认知: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道德应该有并且是诚实守信的, 但约有一半大学生指出校园里没有网络道德论坛, 这是各高校网络道德 (教育) 论坛还有待完善的地方。

2. 与人相处的道德认知:

大学生与人相处、与社会接触时有自己的理性思考, 有自己的原则。

3. 对待道德冲突的认知。

“在当今的生活中, 你最关注的是?”对于这一问题, 有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诚信问题和择业问题。在与人交往、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 面对一些道德缺失现象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是:60.48%的大学生对这种现象感到厌恶;17.52%的大学生能很快意识到, 但只要是不触犯法律的问题就睁只眼、闭只眼。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有:

1.总体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仍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展开, 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 很多的领导甚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认为, 在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重要性的排列中, 专业技能往往要远远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这样的价值取向指引下, 绝大部分教师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和使用, 不太可能真正地、扎实地去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另外, 有些教师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思想保守, 怕出问题, 使得实践教学一直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作为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存在疑问。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大学生参加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都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作为指导, 这与我们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关。

3.基地建设不稳定, 学生参与度不普及。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地建设, 可以提高基地的育人效果。现实的情况是,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领导对专业实践基地很重视,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地教育投入的力度比较缺乏, 而且管理上也经常是非正规状态, 导致了基地建设的不稳定性。[5]。

4.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能进行自我教育, 而调查却发现大学生自我教育时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和分析。如何把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同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能结合具体的实践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形式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和渠道, 真正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在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是做得很不够的。大学生在遇到道德缺失或道德冲突时, 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或者现行的社会准则进行处理时存在问题。

5.评价体系不系统, 缺乏公正性。在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的访谈中, 很多同学反应, 学校许多大型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比较严重。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通过定期的检查、考核、考评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 致使评价体系混乱, 主观随意性大。[7]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

综合调查结果和调研中所反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要求, 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待改进。但怎样改进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却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想教学质量好, 增强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必须对症下药, 多管齐下。因此, 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除有针对性地选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教学内容保持基本的教育理论框架外, 还应与时俱进, 提高其内容的现实性、时事性、实效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形成“专题式——互动式——虚拟课堂型——实践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并针对考核方式做出改进, 如改为“理论考试+社会实践表现+平时表现”作为考核方式, 避免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一般而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在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 由教学实施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这项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 首先就取决于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认识程度[6]。

2.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 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实习、志愿活动、调查研究等, 也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校现有的各类教育活动 (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 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 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社会现实生活的直接体验, 而且在实际运用中消化学过的知识, 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使马克思主义“进头脑”, 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 这无疑就切实增强了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应在学生对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同时, 抓住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采取适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这样, 教师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大学生, 使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 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

4.加强学生自主建设的自律监督组织, 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并监督、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 以此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如针对一些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道德缺失、道德冲突的辩论或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等。

5.政策制度保障。一是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 明确教学计划, 使其享有和理论课同等的待遇, 使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经费保障、组织领导保障、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保障等。三是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要健全, 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予以监督和考查, 保证实践教学能够按照预期目标顺利开展, 端正执行的方向, 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中发[2004]16号.2004-8-26.

[2]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41, 59-63, 65-83.

[3]王小元, 素秀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7 (2A) :30-32.

[4]王小云, 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292-294.

[5]居继清.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8 (4A) :52-54.

3.学前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调查;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51-01

通过对一个时期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归纳梳理,及时提出防范对策的过程,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针对性的有力手段和必要环节,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思想实际一个有力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运行机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人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进一步增强,这些都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挑战。

一、做好员工思想调查和教育引导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发生了新变化。

随着国有企业的经济形式和组织形式因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而发生变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适应性带来挑战。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建设中去,为深化改革和生产经营服务,就产生了一个找准结合的难点。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

产权关系的变化以及所带来的管理机制的变化和分配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精神追求的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这就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个新的环境。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新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发挥先导作用,帮助职工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如何引导职工正确分析看待企业发展及现实中的思想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都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民主法制的健全,广大职工群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主动意识也都在日益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这些变化,以科学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形成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有机统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着手要解决的问题。

二、做好员工思想调查和教育引导工作的主要做法

做好新时期的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尽可能多地为员工着想,从而使员工自觉服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更好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的顺利进行,是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任务,也是新时期员工思想调查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定期分析制度。

按照“确立相关部门-定期收集意见-认真研究问题-及时反馈结果-落实追踪进度”的流程,将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

(二)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工作。

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为企业解决员工思想问题提供了依据,而企业中心工作又为企业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指明了方向。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系统思考,将发展作为检验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标准,围绕企业中心去开展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才能突破就事论事、就问题论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方法,使解决的问题都是企业真正关心的问题。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真正为企业所认可,真正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无的放失的思想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才能解决好思想问题。因此,我们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用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的方法来不断完善思想动态分析工作。

(四)根据不同员工群体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员工群体因学历、年龄的差异对新时期企业改革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思想动态分析工作要找到员工思想问题产生的普遍规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通过对不同员工群体思想状况的认真分析,找出每个群体自身具有的共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1.针对党员群体。在企业转型中,要加强对企业中党员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鼓励他们找准位置,发挥优势,要求他们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把思想认识和主要精力统一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技术进步等重要方面上来,通过开展党员系列示范活动强化了党员的参与性,用实际行动和业绩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2.针对后备干部群体。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为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将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力度,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面对这种职位聘任变化,员工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激烈变化,这也是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打消竞聘者的疑虑,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抓住机遇,踊跃报名,端正态度,认真准备,以平常心、进取心、责任心参与竞聘,改革不是裁员,而是把“品德好、能力强、业绩优、员工认可”的优秀干部推上重要的工作岗位。

3.针对青年员工群体。针对青年员工希望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拓宽自己职业发展通道的问题,可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参与性、趣味性的特点,通过“我与企业共成长”“企业文化大家谈”等活动,让青年员工在充满活力、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中体验和成长,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感受心灵的震撼,进一步坚定了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信心和决心。

4.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四

一、我只是这艘大船的一支布帆,我不是孤帆

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风、逆风,我们方向一致,才开启了顺利之航。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支布帆,因此,我的故事中,也有大家的故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协作来完成。如对兰田村村委书记潘春来的采访中,鸿婕主打,小嘉、伟新、进兴、伟伟和我辅助提问,最后万?还在负责摄影和拍照。再如,对海西政策的宣讲是闽南话主导的,这样能让当地感到亲切自然。像我这样的一个北方女孩自然无“用武之地”了,可是我也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传单、发纪念书签还有拍照以及举旗子。总之,我觉得大家总是分工明确,做事不推诿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做事真好,我不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寂寞,而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成就感。

二、属于我的小小“事迹”

当然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

第一个是我的主打项目就是做会议记录。按照大家的意思,我心思细腻,最适合做记录员的工作。可是,当我做起来才发现记录员原来不是这么好当的。记录不是单纯的听写,它需要记载大家会议讨论的精华,需要的是倾听——整理——浓缩,这样的至少3个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中,需要你快速而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保x接下来的会议内容不会丢失。一开始,我还真有些适应不了。经常写的手掌x疼,有些细节似乎也把握的不够。但是,这样的“苦差”我到自得其乐。每当想到事后自己的会议记录会让大家作为一面镜子回忆这美好的时光时,心里就很开心和激动。

我的第二个主打项目就是对康美镇镇x的委员进行电话采访。由于我们上次去康美镇镇x时,镇x的委员们正在开会,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对其进行追踪报道。没想到,这样的“大任”就交到了我的手中。说真的,我顿时感觉有些压力和紧张。虽说是短短的几分钟的电话采访,可之前问题的准备那是煞费苦心。当电话拨通后,我的心跳骤然加速,等候电话那边的应答虽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却令我激动和焦虑。终于电话那边的康美镇镇x的委员应答了,没想到自己突然镇定了,于是,没有波澜地问完问题。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小小的成就一下。

我的第三个主打项目就是整理问卷、写调查报告。在我们将来自兰田村村民的90份调查问卷收集后,我需要将调查问卷整理归类,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写一份具有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这其中最费时也最费力的就是整理调查问卷,形成相关的数据。每份调查问卷的选项我都需要归类和汇总,已经记不清自己在一张写有各题abcd的纸上画了多少个“正”字,现在在看到那张纸上密密麻麻的“正”字,那种成就已将当初的xx和苦x全部冲淡。接着,就是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写调查报告了。我将值得考量和重要的数据都做了图表,这样就会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分x、经济、文化教育三个层次对兰田村目前的发展情况和海西政策的贯彻力度进行了分析。当然,调查报告的好坏和学术价值还需要大家把关,但是当我完成它时,我内心是满足的。

三、经历、见识及精神三丰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虽然阳光曝晒,虽然也有过xx苦辣,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收获。

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兰田村,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执。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同学的交流,我了解到兰田村的用网率已经高达30%;在参观完兰田村的特x——“世纪之村”网络信息点后,我看到农村也在逐步地走上了信息化;走过兰田村新修的纵观全村的水泥马路,我感到农村正在与城市相连……就这样,曾经自己固有的偏见在这令人欣喜的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次来兰田村的经历,我会认识到农村这么深刻的变化吗?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同时,兰田村村委书记的一番话也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现在兰田村不能单纯地模仿晋x模式,因为那个模式是二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兰田应走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打破规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番话显示出他的远见,也令我对农村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思考。未来的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发展道路。难道我们一定要将农田变成工厂,将高山变成矿山吗?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可行适用的具体方案,但是我想农村的真正的发展之路一定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此次社会实践还给了许多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没有什么物质可以抵过当你发放书签时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当你问路时当地村民的热情的指引,当你做电话采访时队友们的鼓励和加油。这些记忆,这些人和事,我将永远珍藏着这些感动,点点滴滴,等下回再到南安来品味。

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大学生新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一起成长!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农村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深刻分析和客观评价我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建议,从而将加强农村家庭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转化成为xx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31—40岁的42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xx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书,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

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xx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xx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xx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xx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xx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xx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其实在塔卧镇几个村走访教育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一些问题的端倪,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将从整体的角度来对永顺县的教育提出一些问题,并给出一些初步的建议解决办法。

第一,贫困,阻碍了孩子们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当地农民非常愿意他们的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读高中,进大学,走出家乡,去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回来报效家乡。但是,由于贫困,他们不得不让家里学习较差的学生放弃进一步的深造,让他们改上中专或直接外出打工。没有能力同时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只能忍痛让其中一个孩子暂时牺牲自己,打工挣钱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短期办法是,各级政府设立一定的助学金提供给因贫困而不得不放弃深造机会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长远来看,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使孩子们的教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要发展,要致富,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教育,科教兴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教育上去了,村子才能富起来。

第二、教育投入资金的缺乏,制约了教育的整体发展。

永顺的教育投入力度近些年来已经在逐步加强,但由于教育底子薄,基础差,还需要在未来很多年持续性的投入,并尽可能地加强。因此,我们希望各级政府能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最好多设立一些教育基金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提供一些帮助。

第三、人才外流对这里的教育和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贫穷,这里的学生大都发奋读书,把考取大学作为拥有新生活的跳板。考取大学后一般都会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份良好的工作,极少回到家乡。这样就导致大量人才外流,使得永顺缺乏振兴经济的各类人才,进一步阻碍了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

“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现在不管城里、乡下,做父母的谈起儿子女儿,都以能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为荣,出国留学的更不用说,那是父母的骄傲,乃至亲戚朋友的骄傲,也是师长们劝勉后辈努力学习的典范。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责任感,加深他们在读书的同时能感受到振兴家乡的使命感。同时,永顺县应多制定一些鼓励本地学子毕业后回乡振兴家乡经济建设的政策。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

一、xx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08所,其中:小学168所(含教学点51个),初中4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7所)。20xx-,全市小学师生比1:14.7,其中:城区小学师生比1:18.2,农村小学师生比1:12.7;全市初中师生比1:10.6,其中:城区初中师生比1:15.4,农村初中1:7.3。

(二)发展状况

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财政教育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59438.1万元,比20xx年53060.6万元增长了12 %,20xx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878元,比20xx年5886元增长了16.9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农村小学585元/生、年,初中785元/生、年;城市小学384元/生、年,初中530元/生、年)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两免一补”范围不断扩大,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同等享受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全部享有生活补助并及时打卡发放到人。

2.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义务教育校安工程建设于20xx年基本结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校舍,分别进行了加固或拆除新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有了切实保障。自20xx年起,我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图书(初中每生20册,小学每生15册)、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中小学实验室设备仪器及中小学教学器材(音乐、体育、美术、卫生、数学、地理)等4个项目,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技术装备。目前,已完成115所中小学装备任务,完成率达73.72%,余下学校将于20xx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多措并举,着力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城区相继新建了11所设施优良、功能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小学,6所初中实施了扩容和配套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12个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分别建设了集学习、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少年宫”;结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在配齐配足常规教学设备、器材的前提下,努力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设施设备配置,“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普及率逐步提高,40所中小学更新了计算机教室,37所中小学的教室安装了教学电子“白板”,全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

3.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核定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建立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努力优化教师结构。20xx年以来,全市在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中,共招录156名中小学教师,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缺科教师学校倾斜,使中小学开齐课程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分别给予每月70元、100元的岗位补贴,坚持教师职务评聘须有农村学校1年以上工作经历,坚持城区补充教师从农村中小学公开选调;扎实开展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了市、乡、校三级培训网络,xx市教师培训基地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仅20xx-,各层次、各类别教师培训达9000人次,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学校结对合作,以强帮弱共同发展。建立了城乡间和跨区域中小学结对合作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合作数量进一步扩大,首批12所义务教育学校与庐阳区相应学校顺利对接。结对学校围绕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实践、学生活动、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交流帮扶,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水平。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称号优秀教师3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0人,骨干教师330人,师德先进个人12人。一支由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优质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4.素质教育质量提升成效明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以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效果明显。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活动有效开展。仅20xx年,我市中小学在参加省及合肥市举办的各项竞赛中,有近100项获奖。烔炀中学的机器人足球参赛队,荣获省一等奖并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三等奖。人民路小学的书法选手,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二等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体育列入中考科目并得到加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成长的新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中招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80%分解到全市初中学校,城区3所省级示范高中顺利实行联合招生,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义务教育与先进县区相比,与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现有布局不够合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xx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入住人口日益增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城区学龄人口不断上升。同时,受此影响农村学龄人口下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有布局与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不相适应问题比较突出。

1.主城区公办初中布点不够,容量不足,大班额严重。城区现有公办初中8所,位于主城区6所,城乡结合区2所。近年来,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学人数逐年增加,20xx至20xx年平均每年递增4%,每年增加在校生约700人,其中:初中学校每年增加200人。20xx年,城区公办初中在校生7564人。从学生分布情况看,主城区二、三、四、七中四所学校在校生6673人,占城区公办初中在校生总数88.22%。就其规模容量而言,二、三、四、七中四所学校初中总规模为108个班,标准容量5400人,而实际在校生已超标准容量1273人,导致各校班学额都在58人以上,均超过了省定50人以下的班额标准,三中和七中甚至存在60人以上的过大班额问题。就主城区初中现有布局来说,城东区域仅有油泵厂学校且为单班规模、办学条件又相对较差,已不能适应该区域适龄儿童少年上学需求。同时,随着城东区域的建设发展,就学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农村小学布点多,生源少,教育资源分散。由于进城入住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增加,农村学龄人数逐年减少,20xx至20xx年平均每年递减4.6%,每年减少在校生约1500人(小学800人,初中700人)。农村中小学布局虽然作了不断调整,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布点多、生源少、教育资源分散的问题依然明显,尤其在小学表现突出。20xx年,全市农村完全小学97所,小学教学点51个,仅完全小学数则占全市完全小学总数82.9%,而农村小学在校生22640人,却只占全市小学在校生总数53.98%。从农村小学学生分布情况看,全市17所乡镇中心小学在校生11771人,而另外80所村级完小和51个教学点的在校生只有10721人。据调查,在80所村级完小中,50名学生以下学校有18所;在51个小学教学点中,20名学生以下教学点有35个,其中10名学生以下的还有24个。这些规模过小的完全小学和教学点,不仅占有了相当的教育资源,也成了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仍然较大

一是城乡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近年来,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所小学有11所为新建的标准化小学,8所初中有6所实施了改造工程,具有良好办学条件的中小学已达到了61%。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虽然也得到一定改善,但与省颁办学标准要求,与主城区学校相比,依然落后。据统计,农村现有113所义务教育学校中,55所农村中小学教辅用房不足,须设置的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等没有配齐,其中:38所学校仅有教室和办公室,相应功能室严重缺失;所有学校运动场地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运动场仅仅是一块圈地,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运动难以正常开展;38个农村中小学食堂,有27个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未能取得餐饮许可证。

二是区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城区仍有11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尤其是油泵厂学校和亚父初中,仅有一幢教学楼,缺乏基本的配套设施。农村大多数村级完小在教学辅助用房、功能室配置,校园道路、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方面也都相对较差,明显落后于中心小学。

(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结构失衡

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结构性不合理。

一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专任教师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50人,体育教师157人,美术教师93人,信息技术教师19人。从这些教师任教学校看,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小学和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农村绝大多数学校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难以有效落实。按照部颁课程计划测算,须增配音乐教师73人、体育教师15人、美术教师38人、信息技术教师74人。

二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据统计,全市初中、小学51岁以上的教师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3.5%,而30岁以下的教师只占7.6%。农村中小学51岁以上的教师,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教育规模扩张时吸收的民办转正教师,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更新不够、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力较差、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等问题,也对教育创新、增强教育活力产生直接影响。

(四)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是校园网络连通不足。我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161所中小学,还有37所小学及教学点宽带没有接入,宽带开通率只有80%;再根据省定标准,义务教育6—12班级的学校要配备1—2个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计算机教室缺少近90间。

二是计算机数量生机比偏低。目前,我市计算机生机比为15.2:1,师机比为3.9:1,与省定生机比12:1,和师机比1:1标准相比,缺少学生用机1000台,缺少教师用机2730台。

三是信息化设施缺乏。我市现有学校广播系统98套,监控系统54套,对照省定基本标准,校园广播系统缺48套,监控系统缺92套。对于其他语音教室、课堂教学录播系统、电子阅览室、在线课堂教室、校园电视系统、一卡通系统和移动学习终端等选配标准我市基本没有配备,缺口更大。

(五)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缺位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自身指导、监管缺乏精细。在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按照上级规定动作部署多,创新超前举措少;在教育教学管理建设上,宏观条款要求多,出台细化办法少;在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监管上,以文转文、以会贯彻多,具体检查督促督办少。

二是一些学校办学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淡薄。一些学校校长办学思想模糊,没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发展目标,自以为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弱,只求平安无事,不求提高办学质量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教育教学管理粗放,工作缺乏计划性、统筹性,只应付主要科目教学,不能开齐开足全部课程,艺体和实践活动不正常,学生素质教育要求难以落实,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三是少数学校执行办学行为规范不严。少数学校贯彻落实办学行为规范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应有管理制度未建立,已有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学校管理松散,对教师教育教学放任自流,缺少检查、督促、考核等监管机制,违规办学行为时有发生。

(六)校园安全保障比较薄弱

校园安全是教育管理的第一要务,发展教育的同时更要全力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我市校园安全形势基本良好,但仍存在影响校园安全的薄弱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园安全管理队伍不完善。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涉及面广,范围大,头绪多,任务繁杂。我市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任务主要由学校的政教处、总务处或德育处承担,有的学校涉及到几个部门,管理人员也都是处室负责人兼任,容易造成主次不分,职责不明,多头管理,相互推逶的混乱局面。因此市教育局和各校成立专门的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是做好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的保障。

二是校园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学生食堂48个,由于硬件设施不达标,32个食堂不具备办理餐饮许可证条件,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学校未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少数学校视频监控数量不足,所有学校视频监控未接入公安网,未安装一键式报警设施。校园专职保安配备率虽然达到了100%,但仍有92所学校专职保安只配备1名,达不到校园安全防范要求。少数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仍不能达到全封闭管理,安全防范存在隐患。全市规模较大的学校没有编制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人员,达不到国家十部委局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

三是校园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全市多数学校门前存在无证经营食品和流动摊点现象,虽然经过整治,但反弹现象严重,极易造成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少数接送学生车辆存在超员现象,学生上下学乘坐“三无”车辆时有发生,城区部分学校上下学时段门前交通秩序比较混乱,公路沿线少数学校门前警示标志、减速带等交通安全设施不完整。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经常发生,“黑网吧”屡禁不止。

四是校园安全事故处置困难。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偶有发生,但一旦发生后学校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家长和社会总是将学校推上事故的风口浪尖,并且很少有家长愿意走司法途径,导致调解过程漫长,容易激起家长和学校的矛盾,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受使用权限的制约,无法支付因校园安全事故而需要支付的补偿款,增加了调解难度,增长了调解时限,易引发校园伤害事故。

三、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加快发展的建议

当前和今后几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认真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落实措施,加快推进步伐,整改薄弱环节,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达标建设,确保通过省和国家评估认定。按照省及合肥市统一规划和要求,我市20xx年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0xx年要接受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督导评估,20xx年要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认定。深刻把握省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要求,认真分析、判定我市每项指标的达标程度和薄弱环节,攻坚克难,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提升达标水平,确保如期通过省和国家的达标认定。

二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促进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根据城乡地理环境、出生人数、学龄人口分布与流动以及“三中全会”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二孩政策产生出生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合理制定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我局建议,按照每1万人口布点1所小学,每3万人口布点1所初中的原则,到20xx年全市小学布局83所,教学点29个,其中:城区完小16所,农村完小67所,教学点29个;全市初中布局27所,分校3个,其中:城区初中5所,分校3个,农村初中22所。制定xx市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结合《xx市义务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巢政〔20xx〕50号)文件精神,依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为上位规划,计划于20xx年11月底前完成专项规划报审稿报送市政府审批,充分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促进教育资源有效整合。

对城区要重点解决初中布点不够、容量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快实施三中、七中扩容工程建设,使三中达到36个教学班级规模,七中达到60个教学班级规模。二是要从20xx年起,停止市三中高中招生,扩大初中办学规模。三是结合撤并油泵厂学校和亚父初中,尽快落实在城东区域择址新建一所24个班级规模的初中。四是认真落实有关省示范高中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要求,尽早将市四中的初中分离办学列入建设项目,努力促进城区初中布局规模与区域居住人口、学龄人数相适应。对农村要重点解决学校布点多、生源少、占有大量教育资源的问题,通过推进校车运行,加强乡镇初中寄宿制建设等积极措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远的问题,实行布局调整与校车运行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步推进,有计划地逐步撤并小学教学点、初中分部及规模小的完小和初中,不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到20xx年,基本实现城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又便于适龄儿童就学的办学目标。20xx年6月份,我市已经启动了黄麓镇、坝镇校车试运行,在秋季学期正式投入运行。20xx年起,每年扩大3-4个乡镇,力争到20xx年基本实现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校车运行全覆盖。

三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配置的基础上,制定xx市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村部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辅助用房不足、功能设施不全的问题,逐步完善农村学校的校园道路、运动场地、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基础设施。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xx年,通过新建或利用停招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进行改扩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使我市12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1所功能完备办学条件标准化公办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当地学生住校学习需求。力争到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有40%的学校达到优质学校的办学条件标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努力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课堂、网络教研、课堂录播等现代教育措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校园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建设,建设学校门户网站,配备教师计算机,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与研究,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广泛共享,促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xx年,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即: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生机比达到9:1,师机比达1:1 。在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根据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要求,按照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要求对我市中小学教学设备进行配备,从项目采购要求、技术参数的设置、招投标书的审核,都明确责任人,相关资料及责任人在网站上进行公示,确保所需设备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义务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关键。一是加大教师补充数量,加强结构性富余教师转岗培训。自20xx年起,我市教育系统教职工已进入退休高峰期,每年自然减员160—180人,到20xx年“民转公”教师将退休800人,届时,师资力量将严重不足。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每年应保证100—120人的招聘规模,来满足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与此同时,要针对我市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结构性偏缺这一现状,以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转岗培训为重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教育理论、教学教法、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有计划组织专项培训。逐步解决好目前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教师问题,促进师资队伍学科教师合理配备,基本保障学校按照部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提升教育传承和教育创新能力。二是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师使用、培养、管理的全过程,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操守。制定师德规范标准,强化师德考评制度,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以“立足本校、全员参与、专家引领、自主研修”为原则,鼓励教师通过开展教科研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四是着力壮大优质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培养,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选拔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办法,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培养一批在市内外、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到20xx年省级学科带头人达到5人,合肥市级学科带头人达到100人,xx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达到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4%。五是设立“xx市人民教育奖励资金”,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五要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乡镇学区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推进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三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改[20xx]1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以乡镇所在地中心学校为依托,建立学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区管理。克服现行乡镇中心学校只负有一定区域内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不具有统筹配置教育资源职能的局限性;解决部分乡镇存在两个中心学校分块管理不统一的问题。学区管理委员会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对学区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教育经费、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实行统一管理。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育的规定和意见;负责学区内义务教育工作,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组织开展德、智、体、美、劳及教研、培训等各项教育活动,认真履行学区内学校安全管理职责;统筹学区内教育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区内学校的师资、经费、教育教学等重大事项,由学区内的学校共同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六要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校长培养机制,引导校长确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现代学校管理理念,规范校长的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确立校长任期管理目标。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出台《xx市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xx市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指导学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健全和完善,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树立德育为首教育理念,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出台《xx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和《xx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将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生活、学习、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四是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齐开足国家课程,鼓励学校特色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修订完善《xx市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加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促进学校坚持正确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整改、督导、检查。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保障民办学校在师资培训、教研科研、文体活动、评先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进一步做好民办学校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六是积极开展各种校园创建活动。以开展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学校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体育艺术2+1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及特色学校、新优质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到20xx年,创建xx市级新优质学校48所,素质教育示范校达到30所;创建合肥市级新优质学校24所,素质教育示范校达到15所。七是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提升“三化两结合”要求,即:“校本课程特色化、实践活动常态化、素质培养全面化,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着力推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要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为了有效地保障校园及学生的安全,我们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一是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健全并落实xx市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健全并演练校园及学生安全应急预案,构建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定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考核目标,积极开展校园及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和完善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尊重生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落实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大校园及学生安全指导和督查力度,建立健全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的群防群治管理体系。二是加大校园及学生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投入。建立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机构和队伍。市教育局成立安全管理科,学校成立安全保卫处,专职从事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配备专职卫生保健医生,配齐校园专职保安。做到校园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校园报警设施和视频监控接入公安网。按照《xx市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导则》的要求,积极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坚持学生食堂自办自管,尽快实现大宗原材料统招、统购、统配、统送,落实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全面推进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人员经费,稳步推进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校车运营,全面消除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隐患。逐步完善校园心理咨询室建设,力争到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有达标的.心理咨询室。三是有效化解校园安全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成立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调处中心,建立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和处置办法,设立不低于100万元的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风险基金,积极化解家校矛盾,限度地消除校园不安定因素。

八要创新办学模式,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办学模式,推进优质教育学校帮扶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一是进一步推进名校办分校。在认真总结市七中碧桂园分校办学效果的基础上,再将市八中作为市七中分校进行办学;城东区域初中建成后,则作为市三中分校办学,形成教育资源互补,将薄弱学校建设成新优质教育学校。二是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合作。以我市与合肥庐阳区学校结对合作为范例,深入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合作,采取派员挂职、支教帮扶、交流研讨等方式,促进结对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充分合作,形成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同步发展。20xx年,推进城区中小学分别和农村各完(高)中、乡镇初中、中心小学进行结对合作;20xx年全市70%学校实现结对合作;20xx年全市中小学结对合作率达100%。

九要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保障。继续落实好教育经费“两个比例”(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和“三个增长”(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拨款有所增长,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有所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有所增长)的法定要求,不断加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6

这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要是关于本人利用寒假时间当一名农村英语教师勤工俭学的经历和感想,分为做人篇和为师篇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于1月20日清晨乘上返乡度假的列车,下午到家后,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庄河旅程。由于在那里有姐姐照应,因此我并不十分害怕。在汽车行驶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有点乱,也有喜悦的激动。因为这毕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将收获这来第一份报酬,将拥有自己支配的一笔数额可观的工资。我为它做了无数美妙的计划,我最终决定应为父母各买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让他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这个心愿最终还是未能达成,因为从庄河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四,父母都忙着添置年货,没有时间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舍不得花我的钱。最后这笔钱进入了我大一下学期的生活费中。

做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贵的情感,当我们羽翼渐丰即将翱翔于天宇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学会感激我们的父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答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对我的触动很大:道路两旁放眼望去稀稀两两的人家,且相距很远,这让我想到农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啊!这里属于山区,从收割后遗留的庄稼茬可以看出,这里的农民是靠种玉米为生,没有种水稻和小麦,更没有建大棚的。我想,这里农民的收入一定不会很高,接下来的所见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这里的房子很少有砖瓦房,大多是石头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农民甚至还住的是破旧的茅草房。我心里开始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也许也像这里一样落后,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这里荒凉却并不颓废,因为这里的农民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样甘愿在农村吃苦的普通教师,我相信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在这里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飞舞着,随着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种因责任感而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尽管即将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育工作,但我没有做老师的经验,万一教不会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对得起姐姐的信任,怎么对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让孩子上课、渴盼他们成才的父老乡亲?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认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责任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对得起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部分:为师篇

1月21日下午,我来到超凡英语培训学校,与校长匆匆见过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进行培训,让我了解上课的流程,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带领学生做游戏,上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听到这些,我脑袋一下子就大了,心里异常紧张。为了增加我的实战经验,姐姐找来几个小孩临时当我的学生。开始时我讲课的声音非常小,而且经常笑场。经过姐姐的多次纠正和指导,我渐渐进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把昨天刚刚学到的东西又演练几遍,不到七点钟,已有学生和家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真想笑,不过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严肃,记住自己是老师而不再是学生。那些来早的小孩自觉的坐在座位上读单词。不一会,学生都来了。上课铃一响,他们都自觉的坐好,不再说话。我用英语简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便开始讲课。第一节课校长还来听课了呢!当时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这样越要保持镇定,不能出差错。第一节课就这样在焦虑和紧张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节课的“开门红”,接下来的三节课上得还比较轻松。不知不觉一上午的四节课都结束了,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此时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烟了,可我还是很高兴,一种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长,这给我以后上课增添了信心。

一些学生没有书,我就天天给他们抄录课文。为了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我还在每篇课文的旁边用彩笔画了一些图案,为了奖励表现好的同学,我还自己出钱给他们买粘贴。他们尽管上课时也有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但都非常听话,读单词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回答问题也都抢着举手。二十天悄悄的从眼前飞逝。其间也遇到过不少麻烦,比如上课孩子突然哭了,放学时领生病的孩子回家,处理我们班的学生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事情等等,但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很有趣。不过和有趣比起来,这二十天给我最多的还是感动。这些孩子的家离学校都很远,可他们每天都能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提前到学校学习。他们有的是在家长的陪护下来的,有的是骑自行车来的,有的是步行来的。尽管路很远,尽管天很黑很冷,尽管很累并且少了许多玩的时间,可他们从来不迟到。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说的一句话:“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们比明天。”农村的孩子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们分外珍惜。虽然他们的家庭条件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但他们唯独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只要他们的这种品质加上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成功。从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农村的未来……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7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政府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5.农村教育水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五

前言

古人用“白驹过隙”、“晨之朝露”来形容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毛主席也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而现代人更是以快节奏的生活来应对匆匆流逝的时光。时代在变化,人的追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人们不再单纯的追求物欲的满足或是精神的丰富,而是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自身全面的发展之中。面对当今社会如此严酷的竞争,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法提升锻炼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以求自己能够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面对飞速流逝的时间,每个人都需要紧紧把握,抓住每个机会提高自己,从而使自己不至于被社会和潮流所淘汰。

哲学上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这个贡献是通过社会实践表现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进入社会,同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出努力,每个人都需要从即刻做起,以实际的行动为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作出努力。人生价值的定义有很多种,我们从出生直到终老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作出贡献,我们学习,工作,忙忙碌碌的度过每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收获,每一天都在成长。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需要以时时刻刻的努力来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面对当前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我清楚地知道我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使我在踏入社会时有足够的精力去面对各方的挑战,所以从最初进入大学我就开始了自己努力的步伐。尽管我做了很多,但我知道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已经做过的这所有的事情都只是我真正成长的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和考验还在前方,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继续我努力的步伐,继续提高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我将要遇到的.挑战做好准备。

于是,我利用大学第一个暑假在本地开展了一次关于农村教育水平的调查报告,希望通过它了解本地区普遍教育水平,找出与其他高水平教育地区之间的优势与差距,发掘农村教育的潜力,使本地居民对本地的教育水平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也为本地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份简单的依据,同时使本地的受教育者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尽管时间很短,内容并不完善,调查的方法不尽科学,调查当中难免存在漏洞和不足,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对于本地区整体的教育水平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而这也会成为将来我继续努力,将社会实践活动做的更好地动力。

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关键在于怎么去利用它,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在提升中获取快感和成就感,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一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本地区普遍教育水平,找出与其他高水平教育地区之间的优势与差距,发掘农村教育的潜力,使本地居民对本地的教育水平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也为本地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份简单的依据,同时使本地的受教育者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我通过实地观察,查阅资料,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本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调查。

二 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本地区最重要的一所官方教育机构——甘肃省通渭县李店中学展开。甘肃省通渭县李店中学,建校于1958年,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李店中学始终秉承“爱校如家,遵纪守法,和谐进取”的传统校风和“至德,弘毅,慎言,敏行”的校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校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发挥传统优势,每年举办师生书画展、体育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目前,李店中学已成为全县第三大人才教育基地,是李店乡乃至附近多个乡镇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教育水平最高的教育学府。

李店中学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目前拥有学生一千五百余名,初中部直接接纳李店小学毕业学生,继续为其提供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部在全县范围内招生,近年学生人数稳步增长。

本次调查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直接观察。我初中就读于李店中学,当时学校占地面积仅有40余亩,有六排平房和一栋二层楼作为教学用场地,操场设在校门外,学生课外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另有两排教师住房供教师住宿办公。校内设有一间机房供学生学习电脑,另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间。当时学校阅览室仅供教师开放,教学条件并不好,没有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设备。学生人数较少,高考上线率低。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在内外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观:校园面积扩大,增至100亩左右;学生人数增加,已达到一千五百余人;学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原有教学用地的基础上新增一栋三层教学楼和校内操场两块;机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辅助场地均有增加,同时新增食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餐点,但价格较不合理;学校藏书量明显增加,阅览室向学生开放;学生学习条件有所改善,教室内均经过简单装修,桌椅板凳有所更换,但仍存在桌面破损,部分部位不够完整等问题;学校高考录取率虽有所上升,但较前几年而言提高并不明显,高考甘肃省通渭县文科状元出自李店中学,但是是今年,二本上线人数仅有一人;创下历史新低。

通过近期对假期补课学生的观察还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十分高涨,课间打闹现象严重;抽烟,喝酒,打架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素质有待提高;补课期间学校管理较为松懈,学生迟到早退,逃课,等事件时有发生;尽管有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但是总体学习氛围较差;学校对补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未及时到校为学生提供教学。

2.查阅资料。我在《通渭县李店中学校史》以及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甘肃省通渭县李店中学建校初期定名为“通渭县第三中学”,后改为“通渭县第二中学”直到1969年更名为“通渭县李店中学”至今。学校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职教师82人,本科学历52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现有教学班级24个,在校学生一千五百余人。学校近几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平均在4%左右,上线率并不高,除20高考高三文科班学生孙文锦以572分夺得全县高考文科状元以外其他年份并无建树。

3.走访。在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后我走访了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并了解了相关情况。李店中学整顿校风,调整班子,组成了以校长为总负责人,副校长分管两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班主任负责本班的“一条龙”责任管理模式,值日领导负责学生纪律管理,控制课堂纪律,加强了对班级、年级的管理力度。学校还责成总务处、政教处室组成卫生与纪律检查小组,每天负责检查各班的卫生,纪律情况。同时,李店中学还加强早读、晚修的管理和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坚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加强毕业班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聘请专家到学校辅导高三、初三毕业班级教师、学生认真组织高考、中考备考会。上课期间推行“日常巡课制度”和“教学视导制度”等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督,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意识。

4.调查问卷。我选择一个正在补课期间的高三毕业班为对象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调查总人数:52人

有效问卷:45份

1)对同学们上课的态度:满意11人,不满意34人;

2)对于老师的教学水平:满意20人,不满意25人;

3)学校教学设施利用情况:满意9人,不满意36人;

4)学校学习环境和氛围:满意18人,不满意27人;

5)学校管理:满意17人,不满意28人;

6)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满意13人,不满意22人;

7)学校对自我目标实现的帮助:满意8人,不满意37人;

8)学校的发展速度:满意29人,不满意16人;

9)学校的整体水平:满意21人,不满意24人

10)对学校的满意度:满意18人,不满意27人;

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设施的利用,学习的氛围等方面仍存不满,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有转学意向,学生对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水平并不满意,学校对学生的付出不够,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抱有疑惑,学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仍然不足。

三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农村教育的现状:

1.生源不足。李店中学是附近近20个乡镇唯一的一所具有高中教育能力的教育机构。近年来由于生源不足导致很多学校相继撤销、合并,而计划生育和人口向外流动是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2.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单一。李店中学多数教师学历较低,属于后期自学,且专业水平不高,无法驾驭学生过高的学业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与其它较发达地区有明显的差距;

3.学生学习目标性不强,决心不大,耐心不足,包括家长在内的部分家庭对学生的学习鼓励和支持不足。由于大学费用高涨以及就业压力,部分家庭产生了懈怠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产生了怀疑,这就导致学生自身失去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4.学校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国家和本地政府的支持不足,学校教学理念落后,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较为缓慢,教学水平的提高亟待加强,学生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升学率上线率不高。

5.农村教育升学路不高。由于学校,教师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村地区升学率的低下。

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农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由教育投入水平,生均教育投入水平和地区投入差距导致的经费投入问题;

2.由教师总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流失严重等导致的师资问题;

3.由应试教育的缺陷,教学和实际的脱离以及经济压力导致的辍学问题。

四 应对措施

为了改善和促进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现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国家、地方政府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

2.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完整的学习;

6.从源头上抓起,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头等大事,努力促进升学率的提高。

五 结语

6.教育心理学实践报告 篇六

小组成员:安明玉,孙美静,曲秀元,王艳,任春雷,金雨

大家眼中的学前教育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班级:本科一班 组长:王诗傑

一、调研过程

首先,经过小组讨论,选定调研题目“大家眼中的学前教育”,并将其分为四个方面展开调研。

第一部分:重师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眼中的学前教育,由小组内成员各自阐述看法,经孙美静、曲秀元进行归纳和整理。第二部分:其他学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眼中的学前教育,由王诗傑负责此部分。以互联网访谈的形式,对东北师范大学2011级学前教育的5名本科学生进行访谈,并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第三部分:重师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眼中的学前教育,由王艳、任春雷负责,对2名重师高年级学前教育本科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并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第四部分:幼儿园教师眼中的学前教育,小组成员集体到幼儿园(陈家桥蓝精灵幼儿园——重庆沙坪坝区民办幼儿园,三级)参与半天的教学活动,并对6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由安明玉、金雨露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

最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畅谈此次活动中自己的心得体会、收获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

二、调研结果与讨论

(一)重师2011级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眼中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无疑是学习前的教育工作,即准备工作,也是最基础的。

从国家的方面看,一个国家若想繁荣富强,必须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很突出,其中文化为其重要的一部分,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见教育的必要性,而学前教育作为基础,其工作做好就会为更好的培养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近几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大部分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家长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于是家长们都形成了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这就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社会的方面来讲,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仅仅需要个人,更需要全民的素质来维持,则学前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另外,由于国家实施的五年计划,使原本被忽视的学前教育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充分利用了保和育方式,对幼儿进行保护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既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不会过早的造成以后学习上的压力,还可以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为其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另外,对于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本专业收到重视,利于我们日后的就业。但从另一层面来说,我们自身又能否胜任?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思想启蒙、潜力开发以及身心发展都有影响,若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不过硬,则不能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相反,甚至会耽误儿童的发展,以致影响其一生。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要积极到幼儿园去,在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探索正确的儿童教育方法。更要端正态度,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热爱它,还要爱孩子,并主动去接触和了解他们,才对得起家长所寄托的希望,才无愧于自己的责任心。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非轻松。

(二)其他学校2011级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眼中的学前教育

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2011级5名学前教育专业同学的访谈,得到了如下他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首先,从情感方面来看,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可以说他们喜欢甚至热爱这个专业。因为对这个专业的学习,让他们成为了会关心别人、有爱心的人,而且更加了解了儿童的心里和他们的成长过程,使得他们更加懂孩子,更加接近纯真的心灵,他们认为这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其次,从学习过程来看,他们每周三都回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见习,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儿童,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他们也存在困惑,比如钢琴技能需要有怎么样的水平;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儿童应如何应对和加以引导;在这个利益化的社会中,如何坚持教育公平等。而这些都需要随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在今后逐步解决。

然后,是毕业后发展方向方面,基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大好,他们其中3人选择直接工作;由于希望今后做学前教育方面的研究型人才,向更高的领域发展,2人选择了考研。

最后,从前景展望和意见方面,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很重视学前教育,所以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认为这是一个朝阳行业,有非常大的潜力。同时,他们希望国家可以更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更新一些老旧的教学硬件设施,更有利于学习。

这就是他们眼中的学前教育。

(三)重师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眼中的学前教育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专业,提高专业意识,在二零一一至二零一二下学期,我们有幸采访了两名刚刚参加过保育实习的学姐,以下是访谈记录:

1、问:你们进行实习的幼儿园环境怎么样?

答:我们在一个小区内的幼儿园实习,设施还算齐全,老师的仪表比较好。

2、问:实习过后,你们眼前幼儿园的景象和你想象中的大吗?

答:有一定差距 问:差距是什么?

答:在我们印象中,幼师是很有爱心的形象,但直到我们去实习后,才发现幼师其实很凶,有时会吼一些不听话的孩子来维持秩序。班级里没有什么活力,感觉老师没有激情。问:是什么原因呢?

答:她们说干了很长时间,产生职业倦怠。再者,有些孩子很不好管,必须用这样的方法。

3、问:有没有一些积极地感受呢? 答:也有,例如,我们实习过程中,由于我们是新老师还是很友善的对待他们,所以小朋友们很喜欢我们,总爱缠着我们,让我们感受自己是有价值的。

4、问:你们所学的内容和实际应用的情景相对应吗?

答:不对应,不过一些技能,如美术和舞蹈还是有用的,但是一些理论感觉好像没怎么用到,但有一些还是有用的,如课程论什么的。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有了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在实习中用的比较多的是钢琴、舞蹈和美术,但还会受到工作环境的限制,有些幼儿园教学资源较差,设施不齐全,会用风琴代替钢琴等。所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不仅需要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多方的努力。同时,将理论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中,将秩序整理的井井有条,教师的职业倦怠心里或许会减轻些。

无论如何,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学好它,不仅要学好专业课,同样要多思考,多了解一些真实案例,树立一个母亲的形象,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母亲去呵护他们。同时要积极实践,做好反思。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融汇贯通,实现能力的提升。

(四)、幼儿园教师眼中的学前教育 访谈内容归纳整理如下:

1、您工作中幸福感的来源?

(1)幼儿懂事:怕老师削铅笔累,给老师带铅笔刀;给老师带好吃的东西;帮老师干活;关心老师等。(2)老师与幼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师不在班时,幼儿会想念老师。

(3)童趣给老师带来快乐

2、您觉得现在孩子难管吗?难管在哪里?

基本认为孩子难管,个别人为孩子特别难管,个别认为只要注意方式就不难管

原因:(1)孩子好动

(2)孩子娇生惯养,比较娇气

3、您的睡眠好吗?(是否时间充足,不易惊醒?平时注意力集中吗?上课是否会走神?)

三种情况:(1)挺好的(2)偶尔不好

(3)十分不好,脑中装着孩子

上课一般不走神

4、您有厌教心理吗?什么时候?原因?(是工作本身,还是员工关系)

基本无,有时候有是因为孩子调皮,或是孩子受伤了,很自责。

5、对工作环境满意吗?有何要求?

不满意:(1)教师配备少(一班1~2人)

(2)添置教具

(3)教师无午休

6、您对教学大纲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有的无概念,有的认为以前对教学程序不满意,但反小学化后觉得还可以。建议多做游戏。

7、您有什么新颖的教学方法可共享,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方面?(1)从讲故事来说:声音洪亮;动作夸张、生动;道具美观、可爱;幽默

(2)请调皮的孩子当小老师;或用新颖的东西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8、您对现在的工资满意吗?

不满意,想去公办幼儿园或是调高一点即可

9、您觉得此专业毕业后除了幼儿教师还有什么职业可供选择?

小学;培训机构;开特长班

10、您对此专业前景有何看法?

大部分乐观,工作易找,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

极少不乐观,对于女性,工作时间短,受年龄、生活限制;社会关注幼儿多,对幼儿教师关注不够。

11、您应聘时具体考什么?需注意什么?(1)先了解应聘对象园

(2)注意衣着,不要太严肃(专业原因)(3)各项技能考察

(4)自我介绍(突出自我优势)(5)专业理论觉得用不上

12、是否打算自己办园?

不打算,资金不足;孩子安全问题责任重大

13、其他建议:

(1)每天的餐应不一样,要富于变化(2)上课不能专注于一个学生,要顾全大局(3)课程安排可自行调整,不可讲额外功课(4)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5)不赞成另开补习班(6)家长与教师要相互配合 感受:

经过一下午的访谈,让我们很感动。首先,是陈家桥蓝精灵幼儿园的老师们饱含激情和亲切的态度,并全力配合我们的调研工作。其次,让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虽然我们专业的前景相对较好,但如果想达到自己真正能感到幸福的程度,还要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并且有些幼儿园的设施还不够完善,我们认为国家针对这一现象应作出相应的调整。现就职的老师中,有一部分仍感受不到幸福,同样值得我们深思,是否实行的一些条例还不够完备。但通过这次访谈,我们能从老师脸上读出他们对学生的喜爱及责任感,还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对职业的热情。给我们印象颇深的是,幼儿们很在意教师的语言能力,幽默、诙谐、生动的语言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需的。

(五)总结

通过这次以“大家眼中的学前教育”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使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了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我们今后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和能力的提升。

7.学前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篇七

随着网络、多媒体、大数据的飞速发展, 各种各样新型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 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是其中的热点之一[1]。目前, 网络上已经存在大量的微课资源, 但人们对这些资源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他们的使用现状如何呢?他们对微课的前景如何看待?微课能否在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事业中有所贡献呢?基于上述问题, 笔者展开了关于微课学习的调查和分析。

二、基本思路

由于终身教育是面对全社会的人而言的, 因此, 本次调查对象是通过分层采样和随机采样的方法获得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被试的回答, 然后将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进而针对提出的问题以及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并提供一定的对策与建议。

三、调查实施

( 一) 问卷设计

考虑到普通人对“微课”概念可能还不是很了解, 所以在问卷开头利用显眼的字体对“微课”概念进行解释。在具体的问题中, 除了需要填写基本被试信息之外, 题目主要围绕被试的设备持有及对微课的了解情况、微课使用频次及影响因素、微课内容及学习效果、对微课未来设想等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因为本次调查面向社会, 充满随机性, 因此回答问卷的时间不宜过长, 问卷内容不宜过度复杂, 所以选用选择题更加方便快捷, 问卷共包括15 道单项选择题和3 道多项选择题。

( 二) 问卷发放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共416 份, 回收问卷400 份, 其中通过“问卷星”网站发放156 份, 在学校、地铁、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实地发放纸质问卷260 份。同时, 为了问卷答案更加准确真实, 调查者会给予被调查者适当的解释服务。

四、调查数据分析

( 一) 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

此次共发放问卷416 份, 回收问卷400 份, 有效问卷385 份。问卷回收率为96.15%, 问卷有效率92.54%。

( 二) 调查数据与分析

1. 被试的设备持有及对微课的了解情况

被试年龄共分为七个阶段, 18 岁以下的有22 人, 18 岁到25 岁的共有151 人, 26 岁到30 岁的共有29 人, 31 到40 岁的共有43 人, 41 岁到50 岁的有67 人, 51岁到60 岁的共有43 人, 60 岁以上的人数为45 人。其中男性182 人, 女性218 人。

在被调查的400 人中, 共有310 人持有智能手机, 也就是说智能手机的持有率达到了77.50%, 而每个年龄段的智能手机持有率都大不相同, 18 岁-25 岁的这个年龄段智能手机的持有率最高达到了100%, 而智能手机持有率相对较低的人群是60 岁以上。结果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图2 可知, 在60 岁以上的被试者中, 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很低, 只有11.11%, 其中44 人表示只用手机来接打电话, 只有一人会用手机玩游戏。在51 岁-60岁的被试者中, 智能手机的持有率达到39.53%, 但能够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上网功能、多媒体娱乐等功能的被试数量仍然偏少。在41 岁-50 岁的被试者中, 智能手机的持有率较高, 达到80.60%, 在54 人中, 有13 人表示曾经有过用手机学习的经历, 但所有人都表示完全没有听过“微课”这一词。在31 岁-40 岁的被试者中, 只有3 人没有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很高达到93.02%, 在持有智能手机的40 人中, 有1 人听说过“微课”, 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在26 岁-30 岁的被试者中, 只有1 人没有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持有率极高, 达到96.55%, 在拥有智能手机的28 人中, 有10 人有用手机学习的经历, 但只有2 人表示听说过“微课”, 但不了解, 其他人则完全没有听过。在18 岁-25 岁的被试者中, 智能手机的持有率达到100%, 其中大部分人表示有用智能手机学习的经历, 87 人表示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微课”, 7 人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 有4 人听说过并有一定了解。在18 岁以下被试者中, 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偏高, 但只有2 人有过用手机学习的经历, 其他人则大部分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和观看视频。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我国人民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很高, 但是有用过手机学习经历的人只有32.50%, 在这32.50% 的人中18 岁-25 岁的年轻人占据了91.67%, 非此年龄段的人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学习的只有8.33%, 这些人除了打电话之外, 大多数时间都会用手机进行娱乐或者网上购物等。

2. 微课使用情况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400 人中, 有130 人有过用智能手机学习的经历, 而在笔者对“微课”概念进行解释之后, 108 人表示自己有过“微课学习”的经历, 但是他们对于微课学习的态度和倾向有很大差别。

(1) 微课使用难度分析

为了防止调查结果的趋中效应, 本调查采用李克特式六点量表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 85.38% 的人都选择愿意通过微课来进行学习。同时, 大部分的人认为微课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没难度、没难度或者有点难度, 相对少的一部分人觉得微课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有难度、有难度和非常有难度。也就是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微课的难度是较小的, 容易让人接受, 结果如图3 所示。

(2) 微课使用频次及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微课的使用频次, 74.62% 的人表示目前对微课的使用频次每月不足一次, 15.38% 的人表示对微课的使用频次为每周不足一次, 9.23% 的人表示对微课的使用频次每日不足一次, 只有0.77% 人表示目前对微课的使用频次在每日一次以上。也就是说, 被试对微课的使用频次并不高。

大部分人都愿意通过微课来学习, 而且觉得微课学习难度大的人也比较少, 那么影响大家微课学习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呢?通过对多项选择题的分析可以发现, 有63.07% 的人认为影响他们选择微课学习最大的因素是网络或流量的限制, 30.77% 的人认为是观看内容的限制, 有16.92% 的人认为这种学习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所以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有29.23% 的人认为影响因素是微课的内容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也有26.15% 的人认为影响他们选择微课学习的原因还有其他。当然, 虽然包括了重复的选择, 但是依旧不难看出, 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 影响被试选择微课学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或流量的限制。

3.微课内容及学习效果分析

(1) 微课时长分析

现在人们生活的社会是飞速发展的, 生活节奏也比较快, 时间比较碎片化, 所以如果可以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做一些充实自己的事情将是十分有意义的。所以本次调查也对被试所青睐的微课时长进行了研究, 具体结果如图4 所示。

从图3 看出大部分人喜欢的微课时长为3-5 分钟, 3 分钟之内也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10 分钟以上的微课学习, 选择的人比较少, 也就是说快节奏的生活和紧迫的时间让人们更愿意做高效率的事情, 这也为教育工作者开发新型微课资源提供了一个比较有效的依据。

(2) 微课的方便性分析

针对微课的方便性, 本研究同样采用李克特式的六点量表进行测量, 调查结果如图5 所示。

大部分人对微课学习的方便程度持肯定态度, 占总人数的90.00%, 而持完全否定态度的人只占总人数的3.85%, 可以看出微课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比较方便的, 同时有89.24% 的学习者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学习, 微课的视频、动画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相同时间内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3) 微课收获性分析

为了了解学习者通过微课进行学习的收获情况, 同样采用李克特式的六点量表进行测量, 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大多数学习者都认为通过微课的学习确实让他们有所收获, 只有6.93% 的学习者认为没有收获或者是浪费时间, 所以说, 通过微课的学习确实可以让绝大多数的人有所收获。1

(4) 受欢迎的内容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人们比较感兴趣的微课内容集中在适合自己职业领域的内容、符合自己兴趣爱好领域的内容、有助于自己深造领域的内容、家居生活领域的内容等, 而其他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学习者更加关注贴近自己生活、可以切实地让自己学有所用的内容。

4. 对微课未来设想的分析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在使用过微课学习的学习者中, 有87.70% 的学习者认为自己喜欢通过微课进行学习, 而且在“您认为微课学习会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 88.46 % 的被调查者认为微课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领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不难发现, 学习者普遍表示自己喜欢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并认为微课学习有广阔的前景。

五、结论

(一) 微课的优势与前景

1. 微课的优势

首先, 现代人的时间严重碎片化, 他们几乎都离不开手机, 将微课下载到手机里就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观看[2]。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微课的优势, 即微课内容精、时间短, 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能够适应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和便捷性。

其次, 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人都认为视频动画所表达的内容更容易被人接受。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资料表明, 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 触觉1.5%, 嗅觉3.5%, 听觉11%, 以及视觉83%, 而视觉和听觉共占据了94%。因此, 微课可以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感官, 形象地向学习者传达信息。

第三点在于微课的方便性, 通过对被试的分析了解到, 大部分学习者都认为微课学习很方便。的确, 只要有网络, 微课就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习者可以足不出户, 获得更多学习、交流、评价和提升的机会。

2. 微课的使用前景

现在的人处在一个多样化的时代, 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充实自己的知识, 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习者需要一种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 帮助其从容面对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自我更新的严峻挑战[3]。而微课恰恰能满足此种需求。因此, 利用微课学习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学习方式, 在未来终身教育的发展与实践中, 利用微课学习定会占据一席之地。

(二)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笔者认为通过微课学习来促进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 非学生人群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在他们看来, 学习应该是学生该做的事情, 而自己只要做好目前的工作就可以了, 不需要再去刻意地学习, 所以在被试者中, 除了学生之外, 会选择通过微课学习的人非常少, 也有很多人, 觉得通过手机电脑进行学习会很困难, 所以根本不愿意尝试。

第二, 免费的网络太少。现在的人时间都比较碎片化, 完整的时间里似乎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人们不选择微课学习, 有一个常见的原因是想学点东西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无线网, 如果使用流量观看微课视频又会耗费很多的流量, 所以与其这样不如玩单机游戏或聊天, 既可以打发时间又不费太多流量, 所以很多人也就放弃了微课学习。

(三) 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 对于利用微课学习来完善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 提高学习者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人们对终身教育意识较差的问题, 国家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 让人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转变学习者思想的过程中, 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转变观念, 破除传统的一次性学习的僵化思维。重新树立新的理念, 即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要学会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另外, 还可以采取实际的措施让人们重视到终身学习, 比如城市可以以居委会为单位, 定期举行呼吁学习的讲座, 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乡村也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定期举行农业培训活动, 定期举行微课进农村的活动, 将下载好的有关农耕生产、现代化农业的微课带入乡村, 完善终身教育, 帮助农村发展现代化, 带动农业发展, 脱贫致富。

第二, 完善公共环境的无线网络条件, 增加免费资源。

针对目前网络及流量限制的问题, 逐渐降低移动终端的网络流量费用, 设置更多的免费WIFI, 也可以在指定的地点设置微课图书馆, 免费下载各种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在手机中,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学习者的流量, 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方便, 也可以对手机中的微课内容进行离线反复观看和揣摩, 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也是对微课学习、完善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种有效的实施方法。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调查了大众进行微课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微课的认识、微课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对微课前景的态度四个方面, 旨在了解大众对微课的认识及使用现状, 同时分析微课学习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中的前景。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大部分人认为微课学习方式简单方便,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选择这一方式进行学习, 并且认为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中, 微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学习,终身教育,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

[2]郑小军.从“信息化热”到教学常态:教育技术人的范式转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0) .

8.学前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 查新报告 撰写规范 解析 实践问题

分类号 G252.7

为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格式,2013年4月25日,在4年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发布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简称《规范》)[1]。作为指导查新报告撰写的纲领性文件,《规范》立足于多年来的科技查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基础,确立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的基本框架,对于保障科技查新质量,实现科技查新持续良性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根据《规范》2年来的实践,对《规范》基本内容及特点进行解析,并探讨实际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以使《规范》与时俱进,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具有指导意义。

1 《规范》基本内容简介

《规范》第一节介绍了查新报告的内涵及制定《规范》的意义,其余为《规范》的主体内容。《规范》主体内容共分为4个一级条款,19个二级条款,最细分至三级条款。其中第2条款“查新报告各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共有16个二级条款,为整个《规范》的核心所在。

2 《规范》特点解析

2.1 科学界定查新报告的内涵,具有创新性

《规范》第一节开宗明义,介绍了查新报告的内涵。“查新报告是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书的要求,通过查新项目的查新点与所查文献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对查新点作出新颖性判别后,以书面形式撰写的客观、公正的技术文件”。与原《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中查新报告的定义相比,该定义简要概括了查新的过程,并首次将查新报告定性为“技术文件”。笔者认为这里所述的“技术文件”隐含了四层意义:一是查新报告反映了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查新项目的技术创新所在;二是查新报告体现了查新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查新人员(包括查新员、审核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三是查新报告强调技术性,不得带有赞誉、广告性用语等非技术性的论述;四是技术文件具有保密性,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

2.2 严格统一撰写格式,富有人文精神

《规范》1.3字体要求规定:“中文使用宋体,外文、数字、符号等其他内容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宋体直接承传了中国书法楷书的精神,其平稳方正、朴实大气的特性,体现着查新人员的精神特质;Times New Roman字体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经典外观,有利于显现查新报告的权威性、公正性。正文采用小四号字体,而不是采用WORD默认的五号字体,这是由于查新报告具有鉴证性,为科技立项、成果鉴定、报奖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最终的用户是评审专家,五号字体小,容易导致眼睛疲劳。经过实践验证,小四号字体大小最合适,既符合审美观,又节约纸张。又如《规范》2.10.3.4中述及“可以将检索词编号,但禁止用编号组配编写检索式”,目的是使检索式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果换作编号组配,用户必须经过编号的转换才能明白检索过程,费时费力。细微之处,足见《规范》制订者丰厚的人文精神。

2.3 充分借鉴相关法律法规,注重法律效力

《规范》2.3指出:“委托人指提出查新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在查新中,查新委托人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查新项目单位的最高负责人(即法人),而查新项目完成者,则是查新工作中的联系人,他完成了查新项目,但因系“职务”研究成果,所以最终的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应归其单位[2]。在这里,借用了《专利法》中有关职务发明创造的规定。《专利法》第六条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当然,在查新项目中,也不能完全排除“非职务”研究的情况。在这种“非职务”研究情况下,委托人即自然人,即查新联系人本身。

《规范》2.16备注参考格式:“(1)本查新报告无查新机构的‘科技查新专用章’、骑缝章无效;(2)本查新报告无查新员和审核员签名无效;(3)本查新报告涂改无效”。强调了查新报告生效的条件,保证了查新报告的权威性,同时突出了查新人员对查新报告的法律责任,体现了《规范》本身的法律效力,符合 “法治”精神。

2.4 实施严格过程控制,意在查新结论

曾有文献指出《规范》轻过程而重结论[3],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查新结论是查新报告的核心部分,但忽视过程,谈何结论!查新结论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是否实施严格检索过程控制。科技查新检索不同于普通的文献检索,查新检索要围绕查新点全面检索文献数据库,筛选出相关文献,最终出具客观、公正的查新报告,这就对检索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查新检索中,常见问题集中在三方面:检索数据库、检索词、检索式[4]。提高科技查新检索质量,优化科技查新过程控制,关键在于恰当选择检索范围,确定全面准确的检索词并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规范》2.10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对检索范围(2.10.1:1-5)、检索词(2.10.2:1-3)、检索式(2.10.3:1-5)分别作了详尽的规定,共计13个三级条款,旨在构建查新过程控制的框架结构,实现查新质量的可控性。2.10.1.1指出文献检索范围“每部分都要列出检索使用的综合数据库(通用基本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在数据库筛选时,要根据检索课题需要,选择多个数据库互为补充,以提高查全率;根据课题的学科、专业,选择专业特色数据库,以提高查准率。2.10.2.3指出“检索词包括规范词、同义词、关键词、自由词、缩写词、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国际专利分类号等”。这一条款体现了检索词的确定遵循“全面性、专指性”原则。《规范》中有关检索式的条款规定体现了切实可行的控制实施机制:针对查新项目的查新点,考虑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和组配方式;对检出结果为零的检索式,扩大检索范围,直至获得检索结果。对于获得的检索结果,《规范》分为检索结果归纳和相关文献列示两部分作了分别的阐述,共计2个二级条款,4个三级条款。至此,《规范》形成了严格的过程控制逻辑结构,即“检索范围-检索词-检索式-检索结果”,从而确保查新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nlc202309011227

2.5 用词张驰有度,强调时效性

《规范》用词严谨又不乏开放性,张弛有度,字斟句酌,明确地表达了哪些条款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哪些条款可以参考执行。如:2.10.3.4述及“禁止用编号组配编写检索式”;2.10.3.5中述及“所列检索式的检出结果不得为零”。这些条款是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的。又如:2.10.3“检索式应为保证查全和查准而优选的一个检索式或几个分步检索式”;2.10.1.5“网络数据库资源足够丰富的查新机构,可以基于自有的网络数据库开展查新”。这些条款是开放性的,各查新站可参考执行。

《规范》中涉及时效性的地方有两处:一是2.14.1“鉴于查新工作的时效性,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二是条款3“以封页完成日期为始,查新报告的有效期为6个月”。这是由于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创新密集的崭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一方面查新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老化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兴技术;另一方面,科技查新以新颖性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缩短查新报告的有效期是紧跟创新时代的步伐,体现查新本身时效性的特点。

3 问题及讨论

除了上述形式及内容所表现出的鲜明特点外,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规范》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值得商榷。

《规范》2.10.1.1述及“文献检索范围分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两部分”,将文献检索范围限制在数据库,完全摒弃了其他文献资源,如手工检索的工具书、期刊等。这是比较片面的。尽管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数据库能很大程度上满足科技查新的需要,并且由于便利快捷的特点,网络数据库已成为科技查新最主要的文献检索手段,但仍存在一些“盲区”,必须采用手检的方法来弥补。包平等人研究发现:国外全文型数据库的收录年限还没达到查新的要求,且仍缺少一定量的核心期刊,而“中国期刊网”和“维普数据”核心期刊收录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最新期刊的滞后问题。因此提出:各查新机构根据各自学科核心期刊在数据库的收录情况,调整纸本期刊的馆藏格局,有意识地购买数据库中缺少收录的期刊;计算机检索要跟人工检索相结合,对于各学科中重要的核心期刊,如数据库中未收录,应采用手检的方法来弥补[5]。笔者也曾经提出:查新站必须形成以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为主要手段,以电子资源为基础保障,以特色资源库为专业支撑,以纸质资源为有效补充的“四级互补”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才能较好地满足科技查新对文献信息资源完整性的需求[6]。《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也明确规定:应当以机检方法为主、手检方法为辅。因此,笔者认为,文献检索范围中应考虑其他文献资源,相关表述采用开放式表述为佳,如2.10.1.1可表述为“文献检索范围分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及其他检索工具”,或“文献检索范围由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组成”,并相应增加其他检索工具的规定。

《规范》2.10.1.4指出“有些查新项目(如:产品类查新)可进行互联网等其他方式的补充检索”。这里用了开放性条款来进行表述,但实践证明:对于产品类查新,必须进行互联网等其它方式的补充检索。搜索引擎是科技查新中的重要工具,更是产品类查新的必备工具。利用搜索引擎,可获取产品结构、技术参数等学术文献库难以获取的信息,尤其是在产品类查新时,往往会对查新新颖性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7]。如查新项目“新型卸货平台”原查新点:“采用整体平台结构设计,面板底部骨架采用‘I’型钢支撑结构;一体式液压系统设计;28吨支撑腿结构;开放式底座结构;防夹脚设计”,在学术数据库中未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但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却检索到广州市万盛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压式卸货平台的网络产品,结构特点与该查新项目完全相同,从而否定了该查新项目结构上的新颖性。

4 结语

《规范》在汲取科技查新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精华的基础上,总结试行《规范》的经验和建议,立足科技查新实践,经过查新专家和查新工作者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才得以面世。各项条款适应当代创新社会发展要求,对规范查新报告撰写形式、提高查新报告质量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规范》的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定期抽检各查新站查新报告,了解并公布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不断总结《规范》在实施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及时修订、完善《规范》,促进科技查新走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 1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关于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的通知[EB/OL].[2015-02-06].http://www.cutech.edu.cn/cn/zxgz/2013/04/13669979905101

36.htm.

[ 2 ] 张柏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

[EB/OL].[2015-02-08].http://www.docin.com/p-6976

86221.html.

[ 3 ] 杜璟,左文革,王超,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分析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6):81-85.

[ 4 ] 张群.面向创新体系的科技及社科查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

[ 5 ] 包平,唐惠燕,刘丹,等.科技查新核心文献保障体系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98-101.

[ 6 ] 张群.教育部查新站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9):89-92.

[ 7 ] 张群.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的比较分析:基于查新项目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97-100.

张 群 江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无锡,214122。

张柏秋 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12。

(收稿日期:2015-07-06 编校:刘勇定)

上一篇: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下一篇:小升初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