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19篇)
1.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一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潜能,教师要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问题和任务成为学生探究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不断地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了“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和分析,想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学知识,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教师讲的越多反而越使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不想学习。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实现“生本课堂”,促进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思考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知道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就会全力以赴,积极进行研究。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分数乘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思考,掌握分数乘法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比如一张圆圆的披萨,小明吃了2/9,小红也吃了2/9,小强又吃了2/9,他们一共吃了多少披萨呢?学生通过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会把3个2/9相加从而得出2/3。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乘法来表达和计算,这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探究,学生会想到3个2/9是不是就可以表示为3×2/9=2/3呢?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就知道了多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从而产生了分数乘整数的探究兴趣。教师的引导和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了通过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交流,提高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彼此互动、相互启发,提出合理的问题和疑问,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体现了课程的广泛参与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呈现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例》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教材上给出来的三幅图片,分析它们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讨论的内容,激发了学生讨论和沟通的积极性,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沟通中学生会发现广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5:10/3=3/2;操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2.4:1.6=3/2;教室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60:40=3/2,它们的比值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国旗的大小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比例。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分析,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认识到了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了,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教师设置科学问题探究,学生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探索,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心,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车轴安装的地方是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该安装在哪里呢?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催化剂”,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驱动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让学生形成质疑,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上学生有事可做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要通过任务的驱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一剂良药,有了任务,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课堂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参与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福华.《论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师2012.05
[2]苗润《浅谈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3.02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龚家巷小学)
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二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
无论做任何事, 都要有兴趣才能有继续坚持的动力与决心。如果对一件事没有丝毫兴趣, 那么就不会有为之努力的欲望。对于学习同样如此, 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的孩子们正处于懵懂时期, 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 但同时也容易对一件事物失去兴趣。小学生的耐心有限, 对于枯燥的事情, 不会花费时间去做。此时, 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 就要想法激起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索。例如, 今天学习的课程是了解一种树。那么, 若是仅限于课本上的讲解, 学生未必能懂, 即使懂了也不一定能记住。
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学习
现在的义务教育中, 大多数老师喜欢占用孩子的时间, 让课堂成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是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 并为学生安排许多复杂繁重的任务, 忽视了学生需要时间消化、思考。要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支配自己时间的机会和自由, 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悟出更多的知识与道理。此外, 课堂上的活动必须确保每个学生的参与, 避免每个班级只有几个学生活跃的现象。一般来说, 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老师对其不闻不问, 甚至是歧视, 不仅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 让孩子厌学。这时老师应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多给予他们帮助, 引导他们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重视学生提出的疑问, 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精神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 疑则进也。”读书学习就怕发现不了疑问, 有疑问才会有进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思考, 首先要使之产生疑问。老师在课堂上, 应积极引导学生, 鼓励他们去想象、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甚至敢于对课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的精神,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 老师应做到让自己和学生平等,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思考, 并及时引导学生去思索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 用提醒、暗示的方式帮助他们思考出正确合理的答案。但是, 学生提出质疑的前提是他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 就不会有去探究、了解的积极性。因此, 作为指导老师, 就要想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关键点。
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自愿学习
首先, 老师将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去自行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要适度, 也不能一味地放任, 如果没有适用的方法或过度地放任学生, 会让学生产生懈怠的心理。因此,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 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 找到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 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 可以先让孩子自己阅读。读完后, 找出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谈谈自己的感受。若是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及时提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记。读完了像朋友一样一起交流, 说出阅读后的感想, 提出疑问。让学生想到什么说什么, 可以提感想, 可以提疑问, 也可以发表与课文中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
五、帮助学生确立目标、鼓励学生坚持自主学习
在小学教育中, 由于学生年纪较小,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只能被动接受老师安排的任务, 把这些任务当作目标来完成。而多数老师也是将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和教学目标放在孩子身上, 把它默认为学生的目标。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 应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条件, 更多地引导他们自己去确立目标, 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另外,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时很多学生会直接放弃。作为辅导老师, 就应该多给学生鼓励, 帮他们分析出问题, 帮助他们一起解决, 增强他们的信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承受, 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 可以通过适度地给学生施加压力,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非放任学生独自去琢磨一切, 而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顾。偶尔向学生施加压力, 也能增强他们去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极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领略探究的机会, 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从小学开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更有利于培养出有思想、有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摘要:要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 就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主要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为主, 老师指导为辅,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 在一些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自我读书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曹春荣.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5, (4) :52-52.
[2]傅学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 (上旬刊) , 2012, (3) :54.
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25-01
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总结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和与人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形成精诚协作,合作竞争团队的有效工具。语文教学,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要自主探究,积极创新。只有组织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自主探究性学习习惯,学生才会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合作竞争和探究创新的本领,得到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习惯的方法有:
事例激趣。接教七年级新生时,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表现消极。就给学生讲解“妙用漱口水巧辨谁食煮蛋”“用锅下扣公鸡确认谁偷盗”和“藏头诗暗藏玄机”等故事,让学生明白“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提高生活处事能力的前提后,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预习和复习,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每次的质量检测考试中,笔者语文的人均成绩和合格率都稳升不降。
以感纠错。一外省转回的学生,不按时交阅作业,请来面谈,建议他体验坚持一天或两天不吃饭的感觉,并告诉他不按时交阅作业和不按时吃饭的原理基本一样,因为吃饭是为了长身体,即完善硬件,交阅作业实际上是为了增智添慧,提高技术与能力,即完善软件。两天后他补齐了作业,面谢教师,保证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并经常性找教师研讨,已被普通高中正式录取。一学生偷抄作业,准备作弊,教师几次找他谈心都收效甚微。就在考前几分钟,突改考号编排,把他排在教师眼皮下。开考不久,豆大的汗珠就从他头上往下滚。虽然他只考了19分,但教师在班上却对他大加赞赏,夸他已经挑战了极限,超越了自我。如果所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能象他考试时那样超常发挥,就一定都能取得诱人的好成绩。结果这位学生自觉放弃抄袭,在作业中夹了一封短信:“敬爱的老师,谢谢您让我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其实都是借贷消费!感谢您及时制止了我慢性自杀的行为!请您从今以后,多多指教,以帮我实现更多的人生突破”。从此,班上没有出现过一例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自觉学习纠错,已经成了班上学生争先创优的评比标准。
展评互醒。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就自己爱好的领域进行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在班上交流讨论,互比互评,互相提醒。结果一学生通过研究得出:“现行语文课本上选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逝者的人生精品,原因就是不用给作者付稿酬。”另一学生立刻指出:“语文课本中的多数作者虽然没有得到稿酬,但他钻研出的智慧结晶,却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保护了生者的生命安全。他们对世人因自己贡献而受惠时的兴奋满足感,远比我们给他几个稿酬时要强。”
扣分彻纠。一学生天资聪慧,但写上的字难辨错对。经再三说服教育无效,就在后续的质量检测中,对她的作文,以字迹不公正为由狠扣10分。缺10分,在级上就是几十个名次的差距。该生在争好名次的利益驱使下,终于纠正了自己书写不清晰公正的毛病,在2012年初中毕业会考中,语文取得了112分的好成绩。
奖优促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得到新的发现与突破时,就奖励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学习成绩,参与学校的评优选模竞评。在学木兰诗时,有学生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提出质疑:一年四季,木兰要随季换衣,通过夏季上衣的胸部,咋能看不出木兰是女朗?若木兰是十二到十五岁去替父参军,则木兰从军的年龄应在十三到二十七岁之间,她为何没有出现明显的女性特征?若木兰的生活条件极差,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而致使她无法出现明显的女性特征,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又从何谈起?如狼似虎的青壮男将军都战死于疆场,一个营养不良的柔弱女子又怎能经得住强敌的猛杀狂刺?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通过电话都能判断出对方是男还是女,为何与木兰同吃共眠的战友却没有通过木兰的声音判断出木兰是女性?天子为什么要恩准木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请求?天下泰平就不要木兰这样的精兵强将来保卫吗?这是否说明天子不惜才爱将,有临时抱佛脚之嫌?
提问的学生兴致正浓时,就有学生抢先回答对应问题:由于木兰冒充男性从军,一旦被发现,就犯欺君之罪,要被杀头。所以,木兰从替父从军开始,就采取非常严密的束胸措施,所以无法通过夏衣的胸部看出木兰是女朗。在木兰从军的十二年内,整天都在和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由于体力严重透支,神经高度崩紧,所以女性特征就很难表现。在危急时刻,女性常能表现出超常的智慧、毅力、爆发力、战斗力和持久力。所以木兰在极强的生的欲望促使下,高度警惕,避强攻弱,出奇制胜。由于木兰从军的十二年,是和战友一起与敌拼杀的十二年,不是震耳欲聋的兵器短接声,就是拼杀号叫声或战友的鼾声。连命都保不住,谁还有心思注意同伴的声音。天子恩准木兰回家,是因为敌人已被消灭,让木兰回家尽孝,既能满足忠孝两全的男儿心愿,又能避免军队调动与使用中力不从心,无力应对和以功自居,调动或指挥不灵情况的发生。“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前仆后继,无私奉献,舍己救人,不求功利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经常性地对科学猜想,据实提问,创新回答的同学,都能按其表述的准确程度、科学性、突破性和创新性,一次性奖励100分~60分,作为他们平时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成绩,参与学科考核,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已经由课内转向课外。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2012年初中毕业会考中,笔者语文人均以109.69分取得了镇原县语文单科人均第一名。命题助解。根据课标和教学实际,为学生指定命题范围、题型与数量和难易程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命题,并在命题时附页做出参考答案,随题一起面交科任教师。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让全班学生抽题答卷,只要抽到的考卷不是自己命的,就直接在考卷上答题。考试结束后,安排一节课,让不是出题和答题的学生按照出题人的答案和标准给分阅卷,阅完统计得分后,又让命题学生为答错学生辅导讲解。由于学生在出题时想做,答题时想做,改卷时想做。一个问题,在不同命题者的手中,就有了不同的表述方法。在此环节的尝试与实践中,学生不但正直掌握了“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的分析与解答规律,还发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当自己的老师。同学之间的信任包容关系就会从此建立。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就非常自然地组合在一起研究共同关注的领域。即使周末,他们也要凑到一起,争分夺秒地进行探究,争取早出成果,早得高分。
4.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四
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及原因简析
教师在课堂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座位上静静地听,教师问,学生答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陷入了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的困境。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要求,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解当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我对我校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下发问卷调查表424份,回收411份,回收率96.93%,调查结果如下表:
以上数据说明当前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老师有布置预习任务就预习,没布置就不主动探究学习,或有盲目预习,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依赖的心理。二是物理教师没有重视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也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为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教学中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1.改进课前预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许多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但并没有规定明确的目标,致使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效果也不明显。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改变那种预习无目标的`状态,将预习目标设计成导学提纲,做到明确预习的时间、内容、方法、要求、教师检测的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讲《物体的沉与浮》这一节时,就要在课前规定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提前布置预习的目标,将书中的基础知识问题化,就以煮饺子为例,教师要让学生课前观察家里煮饺子的过程,设计学生探究的问题:“饺子为什么刚进锅时沉下去”“为什么煮熟后的饺子会浮起来”“怎样缩短饺子煮熟的时间”“要节省煮饺子所使用的燃料,应怎样操作”等等,学生带着导学案中明确的目标去自主探究学习,不但能提高他们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同时能使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渠道,要使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地采用发现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依据奥斯本创立的“列举一览表”法引导学生从以下9个方面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能否他用(其他作用或用途);(2)能否借用(借用其他原理或方法达到目的);(3)能否改变(颜色、形状、状态等改变);(4)能否扩大(扩大或增加某些因素);(5)能否缩小(缩小或去掉某些因素);(6)能否代用(用其他方法或器材等);(7)能否调整(调整布局或顺序等);(8)能否颠倒(上、下或左、右等颠倒);(9)能否组合(不同部件、功能或原理等)
如,在学习《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可据上述九项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凸透镜除作放大镜外,有无其他用途;(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他镜子是否有此作用;(3)根据需要可否将凸透镜做成其他形状;(4)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否增大;(5)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否缩小;(6)凸透镜一般用玻璃做成,能否用其他材料制作;(7)凸透镜的焦距可否调整;(8)凸透镜能否实像变成虚像;(9)凸透镜可否与其他元件组合。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合作协调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学习机会的同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反过来群体的行为也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构造、制成原理、使用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进行思考,要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的产生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得到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条件改变了,结果会怎样”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学习学习《温度计》这一节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体温计后,引导他们去探究:“体温计为什么要做成三棱形”“它为什么没有零刻度线”“它的内径有一处弯曲有什么作用”等等。在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前,引导学生思考“体温计离开人体的读数后温度会下降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想吻合吗”等。这样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进行猜相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等环节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4.改革课外作业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比过去更加强调物理知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更加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改革课外作业的布置模式,除了布置练习册上常规的巩固作业外,还应布置一些课外探究性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电热水壶,在学完《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节后,可布置这样的探究作业:(1)观察电热水壶上张贴的铭牌,记录它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容量;(2)晚饭后烧开一壶水和早晨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如果不相等,为什么?在下一节上课时,教师分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并及时反馈、点评、改进,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形成,在实践中提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物理教师要改变“大统一”模式化的教学,要改进预习、上课、实验、作业布置等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徐祥宝。对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J]。物理教师,(3)。
[3]王晶莹,郭玉英。中美高中物理教师对探究教学认识的比较研究[J]。教育学报,(3)。
5.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五
学生问卷调查表
年龄:性别:班级:
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学习,你一定有了不少的体会,请你认真按实际情况填写问卷调查,以便老师了解大家学习生物的状况,促进今后生物学习。注:(可单选或多选)
1、你是否喜欢上课生物?()
A、喜欢B、较喜欢C、不喜欢D、讨厌
2、如果你喜欢生物课,喜欢的原因是:()
A、课本编得好,便于学习B、教师讲得生动
C、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D、生物课上的实验很吸引我3、你在生物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A、以听讲和摘笔记为主
B、以积极思考为主
C、以讨论活动为主(如小组讨论讨论,同桌交流)
D、以个人活动为主(如不听讲,自我安排)
4、你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吗?()
A、喜欢B、较喜欢C、不喜欢D、讨厌
5、你对生物课探究性实验感兴趣吗?()
A.特别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C.不太感兴趣D.一点也不感兴趣
6、如果你喜欢亲自做探究性实验,喜欢的原因是:()
A、便于自己探究B、实验过程很有趣
C、实验现象很明显D、实验材料丰富
7、你喜欢目前的生物课上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吗?()
A.特别喜欢B.比较喜欢C.不太喜欢D.一点也不喜欢
8、目前你学习生物的状态是()
A.主动学习(我要学)B.被动学习(要我学)
9、你对你的生物学习状况满意么?()
A.很满意B.满意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10、你生物成绩好的原因是()
A.对该课程感兴趣B.喜欢生物老师C.认真学了,且学会
11、每天你在课外观察小动物的时间有多少()
A.有很多B.半小时一1小时C.半小时D.没有
12、在生物课上遇到难题时,你会()
A、认真对待,动手动脑,尽自己所能去突破、克服或解决
B、经过看书或思考仍不能解决,就去问老师和同学。
C、想想就算了,反正老师会讲。
D、经过认真分析,无论解决与否,总喜欢去和同学讨论交流。
E、能做则做,不能做就放在一边,很少想办法去克服,包括问老师、问同学和看书。
13、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您平常有兴趣深入探究吗?()
A很有兴趣B有兴趣C 一般D没有
14、你打算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生物?()
A.课前预习B.课堂认真听讲C.课后认真复习D.自学并深入探究
15、在生物学习中,你认为以什么方式学习最有效?()
A.问老师B.查资料C.假说-演绎法D.做实验E.其他方式
16、你认为在生物学习中,你应该改进的是什么?()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
17、你最喜欢生物老师用哪种方式上课?()
A、讲授法B、探究活动法C、讨论法
D、播放影像资料E、多媒体课件F、多种方法结合18、你课前预习的情况是()
A、经常预习B、偶尔C、从不预习
19、你学习生物,主要是为了()
6.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六
一、引言
以学生唯分论的应试教育模式,照本宣科的课堂讲课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无法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物理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融会贯通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上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的前提下,针对知识点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与探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地探究物理学领域的奥秘与规律,在不断地探究中拓展物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物理学理论知识在现实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储备范围内,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内容,设置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深入地探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开拓思维,创新意识,极大的参与感可以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2、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物理教学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物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非常适合进行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改革,物理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实验参与方式、问题探究方式等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总结知识点、物理规律。学生在积极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而且提高了实践技能和自主探究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式和方法
物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其中的知识点和物理公式都具有非常具体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要想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以及物理公式,实践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通过做物理实验,交流实验心得,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探究物理学中的规律和相关联的因素,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物理知识的应用变得更加具体与现实,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学理论,从而应用物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实现物理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方法的统一。
三、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1、参与物理实验
实验是探索物理学规律和研究物理学理论的重要方法,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老师要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具有探究性的实验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并亲自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观察和详细地记录实验所得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总结出相关的结果,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对比,找出其中的关联,提出新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对比,探究物理学规律,构建物理学知识结构,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参与课外探究调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并且应用所学到的物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和了解物理学在现实中的应用,老师可以根据物理学课程中的知识点,结合现实中的应用确定课外探究调查题目,为学生提供可以查找资料信息的方向和范围,引导学生按照题目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通过课外的自主探究调查,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目标的调查研究的能力。
3、参与探究课题讨论
课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老师根据知识点结合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探究讨论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解决办法,学生在自由的讨论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交流与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课题讨论还可以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探究讨论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的探究与讨论,多角度、多方面地开拓思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课外调研和课题讨论,通过各种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纪娟.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期:201
[2]吴英剑.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内蒙古教育,04/2016:74
7.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七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一、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解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在内容与语法方面都不难,我就大胆地放开,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这篇文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查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知识的延伸迁移,甚至讲课的语气、语速,都考虑到了。讲得精彩,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在内容分析的透彻性上,比我把握得还要好。这节课还有两个好的影响是我当初没料到的: (1) 班里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主动去学习、思考; (2) 班级比以前团结了,因为通过共找资料,共同备课,大家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稳定与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学习。
二、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躁,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很快形成两派,在双方交战中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迁移更具有眼光和魄力,这些见解不乏新意,我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但是我必须明确肯定《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即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也有客观的认识,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语文教师必须从更新理念入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我们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摘要: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 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 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 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 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8.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八
关键词:教师角色;探究兴趣;探究能力
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知识的一种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新数学课程标准》对当今教师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及时表扬学生的探究成果,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加强,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方法。
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探究氛围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接受的是“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而在当今,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去学习,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地去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以理服人,营造一种竞争、和谐的探究氛围。
二、创设有趣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就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探究兴趣,才能自主地去探究数学问题,进而发现数学知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专心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可以先用猜“脑经急转弯”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猜: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200千米,而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却只用了三秒,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猜出后,再质疑:地图上这么短的距离怎么是1200千米呢?接着引出“比例尺”,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让学生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想探个究竟的兴趣,这就使单调、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得到培养。
三、根据学生、教材特点,选取探究方式
教师在备课时,应注重学生、教材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知识的特点,适合教材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探究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的教材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及经验独立的探究知识,发现新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选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分数意义”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充分的材料(实物、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等),上课后教师提出:“你能把这些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吗?平均分之后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分数。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探究的知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都能发现新知识,于是就能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之中,充分自由地选择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这样安排,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但是,有的教材内容知识点深奥,学生无法独立进行探究出来,这就需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情况,完成书上的表格。由于是按小组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系?宽和什么有关系?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了前面的直接操作,学生讨论得比较认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比较简便,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就体现出了合作探究的好处,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学习到了他人的探究方法。
四、鼓励表扬学生,感受探究乐趣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地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去探究知识,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9.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九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性实验是一种极好的形式,首先从探究活动本身或者其一般的过程来说,它就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着对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这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其次我们从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来说,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他们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与假设是否相符?都有待于学生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所提高,当然这种提高不是自发的提高、更不是“望天收”,而是要*教师去引导、去发现,帮助学生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甚至于有些问题不是通过一次科学探究实验就能解决,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科学探究活动的失败。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实施,那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就是一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本实验研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就需要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里面有对照实验的问题,同时对照实验的思想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常用的方法,学生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其他非生物因素如湿度、温度等条件都保持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变量。通过这个实验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10.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篇十
一、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真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尤其如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一般而言,小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但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还不够完善,要长久地保持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和细心呵护。
二、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数学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三、创设学习条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完全靠他人的传授给予的,而是主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构建培育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而要保证他们有效参与,又必须扩大参与面,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11.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 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3-0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捷径”,唯有动手实践,亲身探析,才能成长和进步。任何经验和成功,都必须经历“实践”的磨练和“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充分的动起来,深刻的探起来,积极的思起来,是教师教育教学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和根本使命。近年来,徐州地区在推行学讲计划方面力度空前,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这一模式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吸纳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要深入思考研究、合作交流,又要善于表达、不断提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数学综合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以情感渲染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探究潜能
小学生有着热爱学习、愿意学习的“一腔热诚”,表现出积极、能动的情态,但由于其学习情感不稳定性,并且容易收到外在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内在情感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表现出学习的波动性、反复性和曲折性。而学习探究进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曲折和坎坷,致使小学生自主探究情感受挫。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进程中,必须认真谋划好情感提振这一“工程”,善于从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数学认知特点角度等方面出发,将数学教材内容中所隐含的生动特性释放出来、生活特点展现出来、情感特征呈现出来,为他们营造声情并茂、生趣盎然的教学场景和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内在学习情感,增强自主探究、能动探析的内生动力和自觉意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该节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学生自主探析“探究分数的意义”的活动环节,为保证他们参与的程度和探析的深度,教师切实做好了前期情感“激励”工作,在与学生构建平等、融洽师生友谊基础上,还设置“班级中的某位学生过生日举行生日派对,进行平均分蛋糕给小朋友”的生动、现实的体验场景,一方面让小学生对其有直观亲身认知感受,另一方面增强其主动学习、能动探知的内在激情,为小学生自主探析环节有效开展“打好基石”。
二、以有效探究积累学生主体良好探究技能
学生能够有效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具有良好、正确的实践探究技能和策略。笔者发现,少部分小学生之所以自主探究活动难以为继,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掌握其解决问题的方法精髓。众所周知,教师的“教”,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深刻的技能传道。因此,小学数学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必须做好探究路径、探析方法以及解决策略等方面的传授活动,提供他们能够亲身实践操作的“平台”,获得最直观、最真切的“体验”,并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精确指点,逐步掌握学习认知、探究分析的路数和精髓,为自主探究积淀宝贵的技能和经验。如在“新红农场有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问题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探为主要形式的讲解活动,小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条件的分析活动,展示其认知情况。接着教师组建合作探析小组,进行合作探析问题题意活动,学生指出:“先求出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然后求出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即可”,教师在期间深入课堂,观察和指导学生们的探究讨论活动,进行实时指点,同时,引导小学生结合所探体会,进行归纳总结活动,让小学生获取解析此类型问题案例的基本策略,认识到解答这种类型问题关键是要抓住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以此积累起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为以后自主探析解决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以反思辨析促进学生主体科学探究素养养成
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探究活动的设置和指导,另一方面要重视自主探究活动过程的反思和点评。教师要科学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有效“武器”,在客观指点和评判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活动过程的同时,还要创新和变通评判的方式和形式,让小学生投身到自我评价的实践过程中,对自身或他人的探究活动进程以及成效变现予以深入点评,促使小学生再一次的深入思考、深刻反思和合作探讨,集思广益,吸收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认知方法和解析策略,促进自主探究素养的有效树立和养成。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要将技能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渗透和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始终,重视内生动力激发,提供充分实践实际,强化实践进程指点,为培养包括自主探究能力在内良好学习技能素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十二
一、激发兴趣, 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求知欲是支持并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动力。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为了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 把讲故事、作趣味实验、运用电教媒体、举实例等方法引入课堂,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结束前, 通过巧设疑问, 鼓励应用。布置趣味作业来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引发好奇或悬念, 引起认识冲突, 学用结合, 使抽象的内容通过具体明析的方式予以展示, 引发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 诱导学生探究动力。
探究性学习, 应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 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是一种围绕“问题”开展的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找到探究问题的切入点是最大的难题, 这需要教师掌握教学技巧, 创设情境和从情境中产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认识冲突。太容易, 学生会感到厌烦;太难, 会产生挫折感。例如:我们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课时, 带着学生寻找校园里的一些昆虫和植物, 学生找到了很多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昆虫, 发现了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以后, 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这就是一种促使学生探究的情景。一般来说, 教师在课堂的第一时间内, 要尽快让学生接触研究的事物, 思考需要探究的问题。把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潜能挖掘出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力, 是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自主探究,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 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给于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学生的探究活动获得某种成功, 并想急于向其他同学展示的时候, 教师应顺水推舟, 给予表扬并推广他们的成果;当学生处于困难急需帮助的时候, 教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可以延续下去。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 当学生提出对昆虫感兴趣, 想带回教室的时候, 我们及时布置任务的机会就选择了学生产生探究需要的时候,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使学生的认知需求得到最大的改变。
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地指导, 以追求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收获。包括增进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究素质的提升, 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教师如何进行指导, 取决于学生的探究的需求, 探究的进度, 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研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 何时介入, 介入多少;那些知道是必要的, 怎样知道才算充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相关信息…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去探索,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 进行不同的指导。
四、得出结论, 交流评价
学生探究过程中, 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 得出初步结论。在思考, 检查结论的科学性。最后用文字、图像或公式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了新的知识, 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时,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同学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 教师一是要注意引导回报的同学, 将探究结果解释清楚, 而是引导听的同学应注意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提出疑问。请回报的同学予以说明。通过交流, 不仅要使学生提高认识, 同时要学到新的探究方法。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也要有坡度。不能以同一个结论去评价所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学会自我总结。使自己知道参与的结果, 看到自己的进步。对学习的每一个步骤, 学生都应该明确。为什么这样做?例如:学生探究了《摆》后, 问学生,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清楚?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自我总结。明白前期行为, 与同伴比较, 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13.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能力 篇十三
摘要: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
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燃起求知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讨论机会,引导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教给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具备探究的能力,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学习自主学习学习方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巧创情景激发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知识的诱惑或问题情景。因此,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因素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导参与问题解决的探究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不等关系》时,我就这样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寻找相等的量和不等的量。
师:我们学过等式,等式的定义是什么?
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的就等式。
师:我们知道相等关系的量可以利用等式来描述。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
活中还存在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量。
师:比如,研究表明同学们每天睡觉的时间要不少9小时;体育考试中合格的分数要不低于60分,请同学们也举一些不等关系的例子。学生们一听,劲就来了,探究的热情十分紧张。
生1:每天我都比他早起5分钟
生2:我的年龄不少于13岁。
生3:我的体重不低于30公斤。(同学们各抒已见)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景创设,学生举出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例子,这样,就把鲜活的数学情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交给自然事半功倍了。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的探究欲望往往就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只要我们教师巧创问题情景,就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究欲望。
二、生活资源,引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1、巧用故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景,进行探究和思考,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自主探究的教学目的比如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就巧用了一个故事-----《狡猾的地主》在明朝有一位奸诈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边长为x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一位穷人耕种。有一年春天,天遇干旱。连续三个月没下雨,所以地价上涨。有一天,地主对这位穷人说:“我把我这块地的一边减少4米,另一边增加4米,在租给你,你也一样美吃亏!你觉得怎样。”穷人听后,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因为他听到增加4米。增加红了,应该多了,所以他便高兴答应,晚上回到家后,他和老婆说起了这件事,结果配老婆臭骂了一顿:“你这个死鬼,你被人家骗了,你吃亏了”然后让学生去探究穷人为什么吃亏了。
通过挖掘这样生活中的故事,把它们巧妙的利用到我们的数学探究引导中,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二期还能更深刻的让学生领悟知识。
2、善用生活实例
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提高学生探究额能力。
如在学《频率与概率》时,就设计一个摸牌的生活情境,将全班60个同学分为15组进行摸牌游戏,每组牌分别为1、2和1、2两组,摸牌两次,求两次摸到数字和为几的大?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班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我通过举生活实例节目主持人报幕时,为什么不好站在舞台的中央;跳芭蕾舞的舞蹈演员,他们的腿和身材的比例为什么会那么标准,还有我们生活中的长方形纸张,如8开、16开、32开等,都能让人看起来舒服,顺眼,有一种美的感觉呢、、、、、、、通过这些例子,就能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他们在探究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在教学中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机会促合作
我们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应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有充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的进行探究,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生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
如在教学“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一小组,画出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三倍垂直平分线,然后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反馈交流,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而归纳出结论。
这样的构成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四、合理评价观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探究的快乐。
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就会用一些简短的语言适时评价他们,如用“你
真棒”、“讲得真好”“请同学们鼓掌鼓励“”你真聪明“等语句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还会多发动学生对他进行评价,说说他哪些地方说的好。这样的评价方式,似乎比老师单一的评价效果更好。
新课标实施后,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数字、想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老师与学生的合理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不同方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14.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十四
【摘 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关键词】问题情境;思维意识;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芽。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老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6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学生排路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①7、8、9……,一共有11个人;②把5分成4和1,4和6组成10,10+1=11;③把6分成5和1,5和5组成10,10+1=11;④6+5=11,因为我知道5+5=10,10+1=11……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扩展应用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老师(13人)带领同学(65人)去“乐山大佛”参观,在购票处贴着一张门票价格表:成人票50元,学生票20元,团体票(10人以上)25元。你打算怎样购票?面对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亲身去实践,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创造性解决。显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四、重视课本阅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15.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改革逐步推进,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 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 自主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有意识地纠正自身学习中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补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控制的重要基础. 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高中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且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目标,各方面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因而应着重对其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充分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习过程融入学生自己的想法,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广泛适用性,当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后,可以将其推而广之,使学生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新课标所提倡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十分重要.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树立宽松、多元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学逐渐改进与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这一观点推翻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还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明确了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思考什么才是学生需要的学习内容, 而并非自己喜欢讲什么. 教师应积极在日常教学中观察与思考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帮助.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之对课本的基本脉络有所了解,并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在课上先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将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在讲解结束之后,使用适当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教学之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动去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技巧性,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在教学中应根据课堂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也是一个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 如在“概率”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将一枚一元硬币掏出,抛在空中,伸手接住并让学生们猜正反面,因为高中数学教学相对严肃,学生遇到这种轻松的活动便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注意力逐渐都聚集到这一问题中来,这时笔者适时提出概率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概率,怎样理解生活中的概率事件. 之后,引进排列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并以自己亲自示范“投掷10次硬币1次正面向上的概率”,运用画树形图的方法将概率求出. 并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学生以三个人为一组,一人投掷硬币,一人记录,一人进行计算,分别计算投掷10次硬币2次正面向上、3次正面向上和5次正面向上的概率. 笔者走下讲台,与学生开展互动,指导学生的一些细节问题.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们广泛参与,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显著提高.
3. 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对学生思维活动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并合理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建立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它会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有利于解决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 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主导,就首先要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师生互动和沟通,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改善师生关系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搞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才能够积极、和谐、有序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之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高中数学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习的主动性,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习习惯. 还应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搞好师生关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东.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04-105.
[2]王德先.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236-237.
[3]王金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12):1324-1325.
16.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十六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评价鼓励,及时发现“闪光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探究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而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的个性差异。因此导致了学生主体精神和主动性的严重弱化,缺失了自主思考、学习的余地。现代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强调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质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控制授课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
教师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异处导,及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的前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机会。
二、重视学习策略指导,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识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归纳总结,形成学习的能力,受益终身。
1.教学生学会读书。使学生养成读书和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学会学习,首先要诱发学生“读”的欲望,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话题,激发学生自学课本,探求下节课新知的强烈动机和兴趣。其次,在具体指导读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3点:①边读边记。划出重点和记录不理解的地方;②边读边说。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结论;③边说边想。知识的形成过程怎样?结论是怎样得到的?结语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
2.教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数学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图形的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和数学知识问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恰当地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有明确的目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把观察与思维想像结合起来,提高观察的效果。
在指导学法过程中,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昕边想,边看边想,边做边想。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教学生做到3个“善于”:①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②善于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③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
当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还很多。我们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在互动中“说”数学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应用题、几何题的解题能力,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非常注重让学生在互动中学数学。在课内合作交流,更在课外开展各种小组研究学习活动,活动中学生倾听、质疑、说服甚至争论,他们有时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为同伴的精彩发言所折服,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分享成功的喜悦。开放、互动的课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大量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合理地补充,及时强调反思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为交流说数学,为探究说数学”,为获取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十七
以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川省夹江县梧凤中学 周长安
教学片段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质疑,教师再补充设问,并作板书(板书略)
1.故事情节应如何简括?
2.赫尔墨斯问道:“宙斯的雕像值多少钱?”这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3.赫尔墨斯又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你从“笑”中看出了什么心理?
4.赫尔墨斯看到自己的雕像时的心理,用自己的话应如何简括?文中的“心想”和“饶头”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反映出怎样的语言特色?
5.赫尔墨斯是怎样一个人?
6.用自己的话寓意应如何概括?
二、集体朗读后,学生笔答(可速写:只写反映思路的关键词语)
三、学生自由朗读后分组讨论,再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由学生代表总结
四、探究后,朗读品味
五、拓展:阅读《狐狸和山羊》
感悟: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如何演绎才能更加精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有哪些巧妙的实施策略呢?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摸索,我个人认为: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经历学习全过程,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加强引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学力”,是教改的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训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作为教学的重点。预习新课时,要引导学生细读“单元提示”和新课的“导语”以及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从而抓住重点、难点,并在重、难点处质疑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实行“精讲多读”,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探究。
二、让学生多读,以培养语感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对7―9年级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作出强调,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并养成习惯。朗读是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的手段,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重整体感悟,重语感培养。读得多,积累得多,语感也就逐渐丰富了。
三、让学生多悟,以训练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仅有读是不够的,更要“悟”,也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朗读,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学会多读多思,使“读”伴随着“思”,“思”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探究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上例,让学生在朗读后自己质疑,先独立探究,然后共同探究。如能持之以恒,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好处。
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训练表达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理解积累和应用语言。学生理解语言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表达出来。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蓝天,才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如上例,采用小组说、派代表说、总结说、教师补充说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课处延伸,注重积累
“新课标”指出:初中毕业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充分体现了“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一些适当的拓展阅读,这既能收到“多读多积累”的效果,又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示范作用。
18.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十八
英语学科是一门交际性语言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具备一种能,即把语言知识变为语言技能。那么,如何在一节英语课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学生无限的英语潜能?这是下面要探讨的话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做了新的规定,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学,热情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作为教师,应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阶梯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让学生意识到“应该知道的知识”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总是存有一定空间,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会问“为什么”,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地学”而不是“被动听讲”来获取知识,使学生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我要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观念的转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互动的,教师如能把教学的乐趣留给学生去体验,激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求知欲望,那么,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关系得以缓解、升华。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提供自主合作学习机会,关注学生学习发展
1.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 并加以指导
Heloc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和自我评估学习效果。”
以往的学习目标,大都由教师固定于一模式,学生在一节课内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流于形式,不能体现学生个性的差异。而放手让学生自由制定的学习目标,或是过大、难于完成,或是过简单、体现不出学习层次,或是时间分配不恰当、导致学习过程次重不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给予恰当的指导。
首先,应根据不同的单元学习内容制定知识目标,对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的侧重要有所体现。
其次,应客观分析学生自己的实际,包括自己的知识基础、接收能力及学习时间的不同,以便来考虑目标的切实性。
再次,应根据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对未完成的或遗漏的知识进行补救。
科学的学习目标更具备可行性、实效性。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的学习目标在不断的完善,当他们在学习评价中得到肯定时,其实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提升的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则更高涨。
2.创设互动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会合作完成学习活动
良好的课堂互动建立在师生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中,无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体现了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没有人际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
在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灵活设置话题,如故事表演、场景再现、猜谜、知识抢答或辩论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增强他们合作完成活动的愿望。他们以合作者的角色来进行互动交流,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八年级(上)Module 9 Animals in danger教学中,笔者作了个大胆尝试,设置“人类”与“濒临动物”的对话情景,选学生1代表屠杀动物的人类A,学生2代表保护动物的人类B,学生5人代表camel、whale、tiger、lion、snake等濒临动物C,A、B、C。三方各自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行为或实际处境。起初,笔者担心会弄得一团糟,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们个个竞相模仿角色,且发言生动,俨然进入了童话世界,合作得热火朝天!
如,A方:Wow,it’s delicious!Come on,my son,kill more tigers for our meat!B方: Oh,no!Stop the killing!Animals are in danger.We need to protect them better.And don’t make the water dirty.They need clean water to drink!C方:Oh my god,the villages and farms are growing bigger.We have no place to live in!What can we do?
更让笔者惊喜的是,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地帮着说:“It makes me sad…”,支持者的阵阵掌声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同学们合作无间!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们要做的是灵活地提供机会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并耐心地关注他们的合作过程。
3.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注重培养自主与合作探究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采用较为灵活的、偏重自主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启发式问题。教师的提问应尽量避免机械回答的单一式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思维。对于原文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学生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则促使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合作学习来寻找答案,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巧妙设置,能培养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去合作探究。
三、加强组际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合作精神
在英语课上,常见的Pair work、Group work是个很好的合作例子,有利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通常是:小组成员由四个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设一名小组长(汇报员)和一名记录员,小组讨论时每人要自主发表意见,遇难题时大胆交换各自观点,记录员负责记下组内的合作成果。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各组如有疑难问题,可以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自由讨论,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学会“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具备“国际合作精神”的品格。加强组际的交流活动,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小组间交流、协商和合作都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四、学习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合作过程中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自我批评,共同分享,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还有,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估、分享学习策略,不仅可减轻教师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Excellent、Super、Good job、So-so、Come on是我们教师在英语课中常用的口头评价,在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肯定或鼓励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它不仅是个体行为,也具备合作性。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上的合作精神,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不断探究英语知识。这样,便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9.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篇十九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学习过程并不轻松。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师, 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此, 教师一定要致力于使学生养成自我为主体的学习意识,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 具有积极探索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 培养和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也是新课程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 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景
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以前, 一定要注重对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的营造, 这样可以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动机激发出来,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 愉悦地汲取数学知识。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 数学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 要通过数学学习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将自身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 在所有图形中, 矩形是最具美感的, 它的长、宽的比例非常符合黄金分割的原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矩形的这一特性, 让学生体验几何图形之美,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矩形的物品。这样,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便会被激发出来, 在汲取知识的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二) 维持好课堂学习纪律
对于初中生, 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 多半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 也经常出现一些溜号、传纸条、玩手机、坐姿懒散等现象。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一定要维持好课堂纪律, 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为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使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此, 学生便不会分散注意力做与课堂无关的活动。同时, 教师还应注意教学节奏的紧凑性, 使学生无暇旁顾。这样一来, 学生便会在数学课堂上专心听讲, 积极探究。长此以往, 学生的探究能力必然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 注重求异思维
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项很重要的思维, 它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开拓思路, 大胆设想, 从而发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教授数学的过程具有一定综合性, 并不是单一性行为, 它集实验、模拟和推断等活动于一体, 对此, 学生也可以从多角度去领悟。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 按自己的标注去评定和看待问题, 要启发学生敢思敢想, 甚至是“胡思乱想”。通过多次历练, 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便会得到增强。
(四) 通过动手操作有效引导学生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 动手操作对于掌握学科概念和发展思维非常重要。同时, 它对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阶段, 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几乎普遍有待于提高,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更是养成了“动口不动手”的习惯。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 对其进行恰当地引导, 并设计易于操作的教学活动。同时, 要让学习能力及基础知识不同的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能有所感悟, 发现其中的数学思想, 并找出不同的操作途径。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所学。例如, 教师在讲授《感受大数》这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用尺子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厚度, 并计算一下将100万册数学教科书放在一起的高度, 看其是否有珠穆朗玛峰高。在此过程中, 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实践, 将课内所学与课外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了生活中的大数。
(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 学生才会在课上课下投入更多精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更好的探究。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推荐阅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07-20
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尝试09-18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10-14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08-28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09-29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09-04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之学生自主探究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