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2024-07-21

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精选18篇)

1.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一

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全力推进法院工作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必将成为各行业的核心管理领域,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动力。信息化网络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部门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最高人民法院一向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对法院系统做好新时期信息化网络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新时期法院工作服务大局、加速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全面增强执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在司法领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我们每位法官干警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技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是审判工作效率和法院管理水平实现新飞跃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人民法院不重视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其各项工作必然落后,审判职能的发挥也将受到严重制约。由此可见,只有充分认识到法院管理方式向科学化转变的极端重要性,把办公现代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力度,才能带动人民法院整体工作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人民法院工作面貌才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人民法院深入实践“公正与效率”世纪主题和法治建设进程的全面推进,对法官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对于提高人民法院工作水平,增强法官干警公正高效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对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每一位法院工作人员,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加强信息网络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学习,积极投身信息化网络建设和应用,紧紧跟上新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法院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提升法院整

体工作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2.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二

当下, 加快档案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医院发展和档案资料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给予重视, 在思想上给予肯定。在我国, 档案资料的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要想加快信息化建设, 首先就要转变这种思维, 提升档案资料的管理地位。实践已经证明, 档案资料的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该给予充分的权利和地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从业人员的兢兢业业工作, 所以要公平的对待从业人员, 给予应有的福利待遇, 不歧视他们, 这样他们才会有工作的动力, 才能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实现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 还要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知, 有的从业人员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多几台电脑而已, 其实不然,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改善上, 也不仅仅是多了一些电脑、录影机、打印机、管理系统等。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不能曲解它, 它包括的环节和系统较多, 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存储、借阅、销毁等都要借助信息化媒介, 实现科学化、动态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 不但提升了管理过程的质量, 还大大提升了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 发挥了档案资料应有的价值。

二、想方设法配齐档案管理的设施, 夯实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档案资料无论是从管理内容还是管理形式上来看, 工作都显得较为繁琐和复杂多变, 每天产生的档案资料也非常的多。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档案资料管理的必经之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与使用, 为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档案资料的管理中, 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还必须采购配套的档案资料管理和工作设备, 比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机、存储器、档案资料的管理系统等。档案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 硬件设备是必备的基础设施, 需要采购齐全, 发挥他们的作用。档案资料管理程序较为复杂, 并且随着管理规模和数量的增加, 档案资料在信息化构建的过程中还要加快各种设备之间的整合, 发挥整合的力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 以及打印机、复印机、各种通讯设备等技术的应用, 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能, 实现了档案资料管理的无纸化和科学化办公, 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优化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为信息化管理提供智力保障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一些工作出现了智能化、机械化和无人化的作业, 很多的人就认为, 现在的机器可以取代人工, 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无论社会怎么发展, 科学技术怎么进步, 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人的工作。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人才, 机械的实用和操作需要人才, 为此, 人始终都是各项活动的核心力量。在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中, 计算机取代了很多的人工作业, 网络化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一些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设备也优化了档案资料管理的环境, 为档案资料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雄厚的条件,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不可否认, 人为因素仍然是核心因素所在。加快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 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前提, 也是基础。无论什么样的工作, 都需要一定的人才, 如果在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中, 从业人员能掌握相应的管理与操作技术, 能灵活自如的操作各种信息技术设备, 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建设。不可否认的是, 在我国的档案资料管理中, 还没有实现专业化的管理, 更谈不上专业人才的配置, 我国在档案资料专业人员的缺口上是非常大的, 很多的医院都是兼职人员, 他们在档案管理上缺乏专业技术, 大大阻碍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进程。为此, 在人才的把关上, 在人才引进的入口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机制和制度建设, 吸引高精尖人才的加入, 同时强化培训工作,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工作人员革新工作态度, 实现规范化管理

任何时候, 制度是确保工作实现规范化的有力保障, 在档案资料管理的过程中, 也需要构建齐全的制度, 从每一个管理环节入手,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候, 在制度的建设中要实现同步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 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 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 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统一档案管理标准, 在档案的管理中, 最为繁琐的工作就是设备档案进行分类和归档, 所以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就可以减少相关的工作量, 提升工作效率。

摘要:新形势下, 档案管理工作理应得到重视, 并且一定要提升管理和利用的质量。档案资料作为医院活动的载体和记录, 对其管理活动有着一定的监督、督导、指导的作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 档案资料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折, 无论是档案资料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促进其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资料管理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人员工作素质,医院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楠.浅谈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J].办公室业务, 2013 (11)

3.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篇三

分步实施,夯实信息化工作基础建设。学校先后投入400余万元,实现信息化硬件一年上一个台阶。目前,学校已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独立100M,建成了有线网络与无线wifi互联对接,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39个教学班和10间功能室全面配备了触控一体机形式的“班班通”;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同步课堂的未来教室、精品课程的录播教室、电子书包的智慧教室、信息科研的梦想工作室”。

训研结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通过建立“两个机制”,促进教师应用水平的提升。

全员普训机制。我们采取“五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和“四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线上学习与课堂融合相结合、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95%的老师达到了“五会”:会文字处理、会查询下载、会白板应用、会资源加工、会空间应用。

点面结合机制。为了塑造一支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型于一体的研修团队,引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学校以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以及热爱钻研课堂研究的学科教师为成员,组建成信息化研究的梦想工作室,充分发挥其研修作用,先学先试,以团队辐射带动教师。

多措并举,推进网络空间人人通。开展人人通空间探索,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解决有了班班通、电子白板却没有教学资源的问题。首先,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梦想工作室的教师利用平台分学科上研讨课,其他教师通过课堂应用学习,再上交流课,做到信息平台应用常态化。随时抽查常规课堂的应用情况,后台统计平台应用情况的数据在校内一周一通报。其次,在青蓝工程中,由师傅指导徒弟利用平台资源上汇报课。再次,100%开通平台空间账号,全面实现了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五大空间的互联互通。

立足课堂,创新课堂信息融合新模式。同步课堂教学。学校尝试“一校同步多校”的探索,实现了与远在梁子湖畔的夏沟小学、峒山小学同步教学,在校与校之间的共同协商下,选择班级实行“四同步”:班级课程安排同步、教学计划同步、教学时间同步、教学内容同步。智慧课堂教学。学校开展了以移动学习终端(电子书包)为载体的智慧课堂应用探索,并将智慧课堂引入常规教室,实现智慧课堂教学常态化,为师生配备移动教学终端,一人一机,让学生将“电子书装进书包”,在学校、教室、家里运用电子书包上课、学习、完成作业等。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进行电子书包智慧课堂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每年开展一次微课、微视频评选展示活动,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注入新的源泉,也为翻转课堂的研究提供载体。“一师一优课”精品课程。学校采用“一备、二研、三讲、四磨、五录、六晒”的“六步法”,细化晒课的步骤,充分利用自动录播教室有利条件,积极录出“精”课、晒出“新”课,保证每名教师每年至少在平台上晒好一节课。

机制创新,形成信息化有力支撑。我们不仅制定了班班通电子白板使用管理制度、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考核评价制度,还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中,实行周通报、月通报、学期评分奖励机制。另外,对信息化应用表现突出的教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优先晋升职称;对网上晒课、录像课等获奖成绩按照同一级别的现场优质课比赛的标准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范围;对信息化应用不积极的教师,由年级组长在年级组内通报批评并约谈。

(作者单位:鄂州市实验小学)

4.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篇四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医院管理者把握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医院减员增效,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我院实际,认为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

一、加大医院信息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医院也一样,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型医院相继成立了信息科,主要由统计室、病案室、医学情报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专业部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它是提供医院各方面信息的重要部门。但是,长期以来,医院信息科建设不尽人意,一方面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机构不独立、人员非专业职、基础设施不具备,致使一些工作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不思进取,满足工作现状,提不出让领导满意的建议。医院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尤其需要来自医院各个方面的准确信息,利用准确信息可以达到决策正确,找准突破口,加快医院发展的目的。我们不能再孰视无睹,必须提高对医院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创造一个有利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领导,确保医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强和协调任务重的工作。为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必须加强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要经常抓,确保医院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目前,医院领导要切实重视对信息科建设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提出工作目标,配备专业人才,配置必需设备(如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等)。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提供外出参观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三、运用内部推进和外部沟通两种手段,走联合开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道路。

医院信息化建设关系到深化医院改革,加快医院发展的全局。所以,医院领导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其房屋、设备、人员、技术、管理达到五配套。同时,要加大同兄弟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有条件的实行计算机联网,达到资源共享,沟通信息,走联合开发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路子,提高医院信息化的效益和效率。

四、加快医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网络建设。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医院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院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大量的医疗统计信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没有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没有把死的数字变活,大量的统计数字在“睡大觉。”因此,必须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摆在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集中力量,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把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到病案、统计、人事、设备、医学情报资料储存等各个领域,建立起信息源可靠,应用范围广的数据库,同时,要提高医院信息联网程度,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信息服务、利用功能。

五、注重人才发掘和机构建设

5.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浅探范文 篇五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世界经济正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的重要目标,特别是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后发优势,享受世界现代工业和农业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研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掌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笔者在本文中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果为立足点,对如何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问题依然突出。自1996年“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开始运行,到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初步建成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信息网络中心和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全国农业网站总数已达2200多个;农业部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和国际农业生产贸易信息系统等,全国蔬菜市场经济信息服务系统运行良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等,县、乡级农业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全国已有7000多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机构,占乡镇总数的18%。另外,我国广播电视和通讯业的迅猛发展,使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部分乡村开通了因特网,为农民直接通过综合信息网络来获取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

2、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农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消费者“搭便车”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使农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需政府进行信息投入和对信息市场进行干预,并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业信息服务。但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补贴、支持和有效监管机制,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不足,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能及时得以推广应用,信息市场竞争无序。当前我国各地开发的农业数据库大都自定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互通互联性差,不适应网络化时代数据共享的需要。

3、农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4、农业信息人才匮乏。

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具体表现

信息的统分和畅通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完善的过程。农业信息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而起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而不断获得新的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农业部随即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并在全系统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拉动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序幕。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在1996年、2004年信息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性农业信息工作会议,对全国农业信息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并于2001年开始实施十五农村市场信息行动计划。以中央出台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农业信息工作已初步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构造阶段,开始步入健全完善和提高阶段,正在实现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经过前10年的全国上下的顽强探索,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1、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截至2004年底全国所有的省份、97%的地(市)、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7%的农业乡镇设有信息服务站;发展可向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17万人。

2、网络平台初具规模。农业部建立的中国农业信息网具有较强支持服务功能,是著名的中国农业信息“批发市场”,构建了办公网络平台,开通了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访问量在全球农业网站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2004年底,各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乡镇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约占80%。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

3、信息采集与资源开发渠道日趋完善。

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建立了基本覆盖农业、市场、资源等重要内容的信息采集系统36条,省级农业部门大都建立了定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会商会制度,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工

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特别是农业部在2002年6月,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对小麦、玉米、稻谷、大豆、棉花、糖料、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价格、供求形势及世界农产品市场态势跟踪监测分析,每月发布监测预警报告,在调控农产品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信息发布覆盖面逐步扩大。

农业部建立了以“信息发布日历”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发布工作制度,形成了部属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农村杂志社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等媒体为主,各相关媒体参与的信息发布窗口;各地农业部门也都与有关媒体联合,开辟信息发布渠道,努力扩大信息服务范围。

5、电子政务凸显成效。在信息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推广应用,农业部门的调控引导、监管服务等政务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为申报单位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一些地方农业部门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监管事项的办事程序、过程和结果的三公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使农业部门行政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所取的得成果,笔者对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的作用,从国家立法、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来促进农业信息的发展。首先,制定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农业信息化的中长期规划,并选定部分目标,重点突破,借鉴日本的经验,抓好信息市场的法制、法规建设,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各方面的行为,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并注重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其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建设,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和多种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协作和服务,加强全国农业信息科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等。同时注重多渠道增加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外商投资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由各级政府组织协调涉农相关部门和企业制定信息设备投入、信息资源开发等规则,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和服务机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减少重复和浪费,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

2、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信息网络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已有1000 多个地、县入网。中国农科院建立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也已经初具规模。然而我国的基础网络设施还存在着参差不齐、设备低下、宽带不足、网速慢的弊端,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网络于一身的高速、宽带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由于这部分工作投资大、技术难度高,可采取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拨预算,专业公司招标承建的方式,较快地推进基干网络的建设。市级以上的农业部门可以有选择地组建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农业信息网,如农业气象信息网、农业地理信息网等。并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收与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成果,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信息共享,使每一个农户都对国内

市场乃至世界市场行情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生产品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充实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但其数量和质量不足以形成农业信息产业。因此,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容量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质量。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及专业特色数据库。与国际信息网络联网,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生产、供给、需求、价格变动趋势的市场信息,减少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在农产品贸易中争取主动。再次,抓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建立。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传递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资源大多掌握在各级政府主办的科技研究或普及机构的手中,而这些机构多靠政府预算维护,政府应使这些机构全部联网,并规定这些机构必须无偿地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从水土保植或良种的推广作用,通过网络将技术服务送到农家。

3、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充分发挥民间在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农业中已相当普及,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极为不利,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与媒体,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日本在市场信息提供方面,建立了一套民办为主,官方监督的体制,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及时性及全面性问题。我们应充分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规定各地的批发市场有义务及时地将每天的各种农产品销售及进货数量、价格上网公布。由于市场信息发布工作做得越好,它的交易量就可能越大,而且与农户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由民间提供的信息一般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对整个农业生产能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

4、注重培养人才,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确保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6.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六

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部分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此时郑州亚洲教育网全力推进郑州中学教育信息化,积极推进郑州中学教育信息化变得重要性和紧迫性。

亚洲教育网是唯一研发出“三网合一智慧泛教育育云”的教育互联网企业。2012年“素质慧教育云平台”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立项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育云课题。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引起郑州中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7.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篇七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工程造价信息及时收集、筛选、整理和加工工作, 由权威咨询机构和新闻媒体来编制和发布。与之相比,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工程造价信息开发不全面。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 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编码、系统分类, 信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处于相互封闭、各自为战的状态, 结果是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内容没有专业性。信息网建设不完善, 现有工程造价网多为定额站或咨询公司所建, 网站内容主要是颁布定额和价格信息、转发相关文件、发布招投标信息、企业介绍等, 只是将已有的工程造价信息在网站上公布, 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更新。

3.工程造价信息的链接不连贯。信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还未完全实现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接轨, 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没有统一的范式和标准, 造成了在投标报价时难以直接使用, 需根据要求不断调整, 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定价的需要。

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利作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将各种费用和税金单独列出, 从而使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和其他项目费成为完全竞争费用, 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工作向“量价分离, 市场定价”动态方式转变又走进了一步, 有利于招投标双方使用工程造价信息, 有利于企业自主报价和竞争, 更有利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其作用表现在:

1. 有利于制定招投标阶段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标准。

长期以来, 制约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因素是, 由于没有统一的造价信息标准, 信息的科学分类、整理、加工等工作缺失, 因此不能高效利用信息。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可结合构成清单分部分项数据的“五统一”, 即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 制定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信息标准。

2. 有利于工程造价价格信息直接使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将可竞争的费用单独列出, 即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 其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用, 随着工程造价信息的积累, 在招投标时投标方可直接使用积累的综合单价信息, 而不必重新组价。同时, 招标人或评标机构在评标时也可利用价格信息进行比较, 科学确定中标人。增加用户群体, 可推动专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机构或咨询公司积累、加工造价信息。

3. 有利于全方位介入工程造价信息建设。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更加重视咨询机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作用, 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信息用户群。

4.有利于借鉴发达国家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最大亮点, 就是在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信息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如何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涉及行业多、技术复杂, 应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在尚未建立统一的造价信息标准体系、工程造价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情况下, 参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各个行业、部门很难协作, 大规模的系统开发、应用无法实施。因此, 应对照有关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统一分类、权威、规范的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 这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最急迫、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应按照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要求, 分阶段、分层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制定规划时应明确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指标体系, 包括技术指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指标、维护指标和从事信息管理相关人员资质等, 便于分解落实。

2.开发工程造价信息市场, 为建设市场服务, 为工程造价管理服务。工程造价信息市场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和基础, 通过这个市场, 工程造价信息生产者、提供者可为需求者提供各种专业信息服务, 通过市场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加快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开发工程造价信息市场, 要着眼于为建设市场服务, 为工程造价管理服务。工程建设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但是还存在着科技水平不高、现代化管理滞后、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运用信息技术, 可促进管理部门依法行政, 提高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度;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效率, 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在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这一形势下, 应围绕为工程建设市场服务、为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服务这条主线, 组织技术攻关, 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

3.加快工程造价软件和网络的开发。为加大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网正在与各省的信息网联网, 这样全国的造价信息网就联成一体, 用户可很容易地查阅全国和各省市的数据, 大大提高了各地造价信息网的使用效率。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是如何将工程造价与信息技术高度结合, 培养具有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建立规章制度, 发展工程造价信息化, 促进工程技术健康有序发展。为了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 制定信息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 制定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和网络设计技术规范已提上日程。加强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工作, 包括组织编制建设工程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分类及标准代码, 工程项目分类标准代码, 各类信息采集及传输标准格式等工作, 将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

8.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在国家档案建设管理部门的协调规划与组织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活动中,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转变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掌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并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其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导致档案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趋势。因此,只有加快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促进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1.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其信息含量已经成为档案评估的重要参数。传统的载体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新的载体形式运营而生。因此,只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加完善档案的分类体系。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不断拓展档案工作的业务领域,通过传输计算机网络,高效实现档案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局面。通过档案数字化管理,可打破档案管理部门的局限性,加强档案的采集、管理、服务等职能,实现高效合理的档案信息资源配置,为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加快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效途径

2.1完善档案数据库与档案网络

现阶段,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还停留在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对数据库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严重阻碍。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在于实现高效的数据库管理,增强检索服务系统的时效性。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可灵活捕捉照片、纸张档案材料,且将所有的档案信息转换为数字形式,便于长期保存。同时,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技术设备,进行组建综合性的档案信息库,以增强档案信息检索与查询的方便性,对档案信息资源落实全方位的保护措施。

2.2实现优化的专业结构,加强队伍建设

档案工作发展日新月异,对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在职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再教育活动,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单一的档案管理人员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向,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另外,进行专业人员结构优化,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专业队伍,以增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时效性。

2.3优化煤炭企业档案数据库系统,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

为了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收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根据单位各类档案情况,通过著录标引,在计算机中录入单位收藏的文本类、图形图像类和影音类档案型号等,从而建立基本数据库。第二,建立基层报表数据库。在建立煤炭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过程中,不断健全状态数据库与基层报表,同时,通过网络系统将各部门需要报送的数据、反馈信息录入建立的数据库中,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另外,结合上级的要求与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基层报表的填报工作。通过利用网络直接接收办公自动化产生的电子文件,且利用手工输入、电子扫描、数码拍摄等手段进行获取历史资料。

2.4 加强档案资源信息二次开发,建立多元化档案信息体系

档案部门充分结合档案信息,借助自动化办公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各项专题,以促进档案信息的二次开发。同时,采取多形式发布档案信息方式,比如进行建立网站等,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档案资料,充分发挥档案存在的利用价值。另外,通过不断加强各种数据归档平台的开发,进行建设收藏基本目录数据库、单位基层报表、单位动态数据库等查询入口,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传输,增强用户访问系统允许的使用性能,最终集档案信息的处理、查询、传递功能为一体,从根本上提高利用者的查阅效率,最终为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优质服务。

2.5提升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水平

档案保护现代化的传统意义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档案载体保管保护等方面的现代化。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化后,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各项新型载体档案的不断涌现,从而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网络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升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水平,必须高效设置安全的使用权限,提高电子数据的精确性,并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保证档案馆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

3.结束语

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综上所述,合理规划各项计划,积极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从根本上保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邵理梅. 关于加快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山东煤炭科技,2013,3(10)287-288.

[2]夏红. 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3,20(15):263-264.

9.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九

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公路信息系统是实现公路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公路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公路管理现代化、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作一些探讨.

作 者:刘文波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公路管理局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年,卷(期):“”(24)分类号:U4关键词:公路 信息化建设 问题与对策

10.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十

日前,经过双方良好的沟通,宏景世纪与西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航食”)顺利携手,宏景世纪在为西南航食引入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将帮助西南航食搭建起人性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西南航食是一个拥有20多年经验的专业航空配餐企业,由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美心集团共同注资7000万元成立。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公司投资近1.3亿元新建了配餐大楼,并于投入运营。,公司完成了对ISO9001:,ISO14001:和HACCP“三标一体化”的整合,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生产标准、环保标准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此外,公司还延伸服务领域,投资上千万元筹建了以豆制品,汉堡包为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注册了“嘉航”品牌,嘉航豆腐干已被多家航空公司选为上机小食品及专包机指定食品,

西南航食本着“硬件重投入,软件重建设”原则,以人为本,用心经营,注重员工队伍的建设,加强员工素质的培养和高端人才的选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公司决定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在与宏景世纪深入沟通后,西南航食了解到宏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性化的设计,灵活、实用,能够满足西南航食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并最终认定宏景世纪能够成为其信息化建设的长久合作伙伴。

宏景世纪为西南航食提供的适合公司管理特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得到了西南航食有关负责人的高度赞赏。宏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结构的设计上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将保证西南航食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管理需求自行设计、修改管理内容、编制各类报表、定义本公司的工作标准和计算公式等。系统完全开放的体系结构能够真正满足西南航食复杂多变的管理需求。

11.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从计算机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借助计算机的便捷和强大功能得到发展,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也开始普及使用计算机,这对于城建档案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一、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市化水平逐年在增长,这也使得城建档案的利用率随之加大,这也需要我们用更多的努力去完成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过去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在日益加快的节奏当中显得力不从心,工作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等不良的因素都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注定被时代淘汰,所以先进技术的引进,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就成为了必然的需要,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信息化的体现。所以我们要从新对城建档案管理作出认识:

1.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是我们行使城市建设管理职能的主要依托,作为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城建管理部门唯有及时掌握城建档案信息,确保权属信息的真实安全,才能真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重责。因此,加速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起一套立足实际、完善、安全、快速的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已成为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2.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近几年来,城建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责任也越来越重大。我们优化城市建设管理软环境,创新为民服务机制,加强与提高城建现代化管理水平,更需要下大气力突破档案信息动态沟通缺乏的瓶颈,加快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

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

档案信息化看似简单的几个字但是其包含的内容却不简单,档案信息化不是说通过使用软件来对档案进行录入和查询,其还有相关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其档案的整理流程,以及从档案延展开的一系列服务理念。档案信息化的完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和一个阶段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大量努力去完成,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档案信息化也是一步一步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实践总结和归纳来对这一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

二、着力抓好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信息时代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样的也需要人们掌握的东西更多,要求也更高,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是时代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城建档案只有通过信息化管理,才能够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打破各种束缚,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使用,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要建设信息化管理需要从观念上进行革新,做好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三个平台为阵地,提升档案管理档次。

1.完善城建档案信息采集平台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档案信息采集平台,档案从最初的生成阶段就开始实行信息化,开发出能充分体现城建档案原貌的数据采集整理、扫描录人系统,工作人员将档案的信息内容和数据进行录入,将档案卷宗用专用仪器进行扫描,那些不能扫描的年代久远的资料就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这样形成的数据都是数字化的,能够储存在计算机当中。从根本上将这些资料信息转变成为数字信息,这样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初步得到实现。

2.稳步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存储处理平台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因为数据库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资源之所在。城建档案信息数据库涵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各个方面的管理系统内。现行系统服务器运行平台大多为Windows2000Server,采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终端机管理程序采用powerbuilderiff言编程,win981winXp4win2000运行平台,子菜单及业务处理窗口,实行数据库和运行策略五部分组成,开放式体系结构,采用C/S应用模式,真正的32位程序,支持多任务、多用户,同时又兼具易用性、技术先进性和可推广性。

档案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powerbuilder强大软件管理平台,设有档案录入、档案查询、档案修改、档案人档、打印档案索引、查档证明、查封解封等通过该系统,把档案管理所有业务全部纳入了微机管理。系统采用简洁的单窗口方式,人性化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避免用户纠缠在多窗口中,易于档案工作人员更能轻松地掌握和维护,使我们的档案信息化万统软件应用得心应手,充分发挥出管理数据库的强大功能。

3.严密布局城建档案信息传输平台建设,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

计算机除了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还可以通过组建局域网的形式进行连接,城建档案工作单位组建自己的局域网,各科室之间能够通过局域网进行数据的传输,这样整个城建档案部门都连接在了一起,业务和信息的交流也更加直接快速,而且能够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对档案进行编目、标引,建立一个自动检索系统,这样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能够快速的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局域网的建立还需要对网速、安全性、稳定性和便捷性进行考虑,不能够因为安全问题造成信息资源的泄露,对于使用局域网的人员要有明确的限制以及权限设置,这是对于信息资源的一种安全保护。

三、依托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城建档案是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脚步,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信息资源,城市的规划以及未来的走向都能从中进行查找,而且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也被记录在里面,所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而且在城市化这么快的今天更是如此。

12.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篇十二

1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认知

(1) 企业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 全面运用计算机, 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 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社会的产物, 是未来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 而是与传统的会计相融合。

(2) 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在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中, 会计人员借助笔、算盘或凭证、账簿、报表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和事项, 依据会计准则制度, 按照复式计账法、历史成本法、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 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这将需要很长时间, 这样出来的会计信息, 只能是事后信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企业经营活动种类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 会计信息系统所需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大, 改善经营, 加强管理, 得高效益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显得落后。会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 虽然会计人员付出极大的劳动, 但提供的会计信息总是时过境迁, 及时性差。

(3) 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在现代信息社会里, 信息化一词已经普遍应用, 只有会计领域还是处在电算化阶段, 这种会计电算化仅仅把计算机当用高速运算的工具, 模拟手工会计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 忽视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 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当前会计软件由于过分强调会计人员的习惯, 其结果是使人们只看到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面, 而忽视了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和分析的一面, 这样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会计电算化是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这种会计电算化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重在满足内部管理, 封闭式的系统, 使企业内部形成一座信息孤岛, 与企业外部社会信息互相隔绝。这种信息即使实现了网络化, 也只是一个孤立的资源贫乏的局域网络, 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已经落后了, 我们必须将传统会计与信息技术完善地结合起来, 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4)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动力。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化生产, 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 为了生存和发展, 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 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 改造传统会计, 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 它主要表现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为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 不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2 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人才是制约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化所需人力资源缺乏, 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具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又需要精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具备决策、协调、领导、沟通等能力, 大量企业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无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 这自然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 管理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因素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 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未作相应调整。很多企业搞企业信息化, 只是用信息技术模拟原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 而没有利用信息化积极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得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有效, 而这些新的变化又会对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客观上需要对这些机制和制度加以变革, 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改革和提高开辟道路。

3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渐复杂多样化, 竞争范围的扩大, 信息处理技术,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等一系列变化,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

会计信息国际化和标准化步伐加快, 在网络经济全球一体化环境下, 网络技术正改变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传送、存储、使用的环境, 一方面为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化并与其它产品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也要求会计信息的组织方式, 传送机构等到逐步国际化和标准化, 网络经济使企业成本明显降低,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全过程中, 通过人与电子工具的紧密结合, 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益, 降低对人、财、物的消耗, 提高商务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传统会计进行重组和优化, 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 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性, 同时, 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性和开放性, 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主动性和实时性。会计信息化使企业内部人人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处理者和使用者, 会计信息将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

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因素是人才因素, 我们要吸收高端人才, 有效运用人力资源, 提高员工认识水平, 提升人员重视程度, 激发员工主动精神, 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有力保障和要害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企业管理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完全一样, 这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因素, 企业只有通过自身努力, 建设一套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模式, 才能保障信息化的成功建设。

4 结语

总之,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社会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作出的必要举措。而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 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摘要:20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应用越来越普及, 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会计信息化, 但目前从会计软件总体上来看, 企业会计信息化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对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13.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十三

项目申报指南

(一)企业信息化项目类 A、企业“两化融合”项目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企业设计研发产品数据管理(PDM)、知识管理(KM)等技术在设计研发环节的信息化应用项目。

2、制造执行系统(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柔性制造(CFMS)、敏捷制造系统(AMS)等在生产制造环节的信息化应用项目。

3、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供应链管理(SCM)等在产品流通和市场营销环节的信息化应用项目。

4、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在企业信息化协同工作、集成应用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项目。B、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1、以供应链为服务特征的,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的相关信息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化平台。

2、以电子商务服务为特征的,为企业提供综合电子商务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化平台。

3、以综合咨询为服务特征的,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技术、管理或培训等信息化专业咨询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化平台。

4、共有创新性和市场发展前景的新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新型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平台等。

5、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化平台。

6、以物流管理为特征的,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所需信息服务的第三方或第四方信息化平台。

7、以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为服务特征的,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化平台。

(二)社会信息化项目类 A、典型类社会信息化应用项目

1、应用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的社会信息化应用项目。

2、信息技术在基层社区、社会管理等信息化应用中的典型项目。

3、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数字校园等面向“智慧苏州”建设的典型应用项目。

4、在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环节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典型信息化应用项目。

5、在肉菜产品、食品加工、运输、营销、质量安全以及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典型的信息化应用项目。

6、基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便民惠民的其他典型信息化应用项目。(农价通项目)

7、推进城市“一卡通”建设,完善、整合、提升信息化卡应用的典型项目。B、技术创新类信息化项目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典型信息化应用项目。

2、基于Wi-Fi(MESH)、3G、4G等先进无线技术,面向“无线城市”建设的典型信息化应用项目。

3、面向“三网融合”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等方面的典型信息化应用项目。

4、基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典型的信息化应用项目。

5、基于其他新技术、新概念的信息化应用项目。

(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类项目

1、操作系统(实时控制类嵌入式操作系统、网络业务类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2、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系统软件(农价通 价格分析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存储软件等);

3、中间件(移动通信中间件、网络中间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等);

4、普适计算基础软件、三维CAD软件、三维GIS软件;

5、面向电力、通信、智能交通、环保、电子政务等行业和社会领域的应用软件(苏州企业在线);

6、基于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7、数字内容处理及服务支撑软件;

8、基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网络游戏软件、绿色网络控制软件、多媒体教育软件等;

9、行业、企业级数据信息集成与应用平台开发(苏州企业在线数据库系统);大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10、重点行业大型电子商务和特色电子商务系统(苏州企业在线);

11、现代生产服务业和其它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的大型集成和协同系统;

12、流程工业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的节能降耗管控系统(重点在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环保等)、生产过程管控系统;

13、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数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关键工业软件的研发应用。

(四)集成电路类项目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IP核、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及关键配套材料、设备等研发及产业化;

2、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终端及配套产品;光通信关键设备;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关键设备;

3、基于国际的数字电视系统及关键设备、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媒体终端设备;

4、平板显示关键元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高性能电子信息材料;

5、医疗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等;

6、植入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关键芯片和核心芯片的工业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化;

7、机械、电子电器、冶金、造船、纺织、风力发电等重点设备、重大装备或设备群等数控集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8、基于SoC设计的IP核推广平台;

9、适用90nm及以下IC产品设计的高性能EDA及测试服务平台;

10、高端通用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

11、符合USB3.0标准的接口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12、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新型传感器、物联网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五)奖励类项目

1、对通过CMMI三级以上认证的企业奖励;

2、对通过ISO27001认证的企业奖励;

3、支持国内外著名高校、培训机构在苏州开展软件专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教育,对考核命名的“苏州市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训基地”的奖励;

4、奖励软件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新认定的软件产品给予奖励。积极开展“苏州市优秀软件产品”评选,对获得“苏州市优秀软件产品”和“江苏省优秀软件产品奖”(金慧奖)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

5、对新通过认定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给予奖励,对入选“江苏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给予奖励。对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给予奖励;

6、对软件著作权登记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著作权登记给予奖励;

7、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加强产业集聚,对认定的苏州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及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称号的给予奖励,用于加强管理、提升服务;

8、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做大做强,对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0万、1亿、5亿、10亿元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给予奖励;

9、其它认证奖励。

(六)管理工作类项目

1、软件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培训、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项目;

2、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调研、课题研究等软课题研究项目;

3、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市场推广、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方面的项目;

14.加快林场生产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一)转变观念

国有林场为国家事

业单位,森林资源主要是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资源,属全民所有。要教育职工加快思想转变,牢固树立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彻底打破把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上,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立足自身,面向市场,不等不靠,持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二)创新机制

一是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对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商品林等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股份合作、合资、承包、租赁、拍卖、出售等方式进行优化配置。二是认真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加快森林资源流转进程。在不破坏森林资源和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职工可以承包国有荒山造林、中幼林抚育、低产林改造、木材采伐运输等生产经营项目。三是鼓励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旅游服务业等多种经营项目,取得的收入归职工所有,使森林资源既得到有效保护,又能确保劳动者经营自主权并获得应有的收益。

(三)调整结构

一要调整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立体配置,积极营造混交林,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二要调整林龄结构,加快后续资源培育,重点抓好现有中幼林抚育管理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林场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花卉苗木、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森林旅游及野生动物养殖等新兴产业,实行“林—药”、“林—菜”、“林—牧”立体经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科技兴场

要采用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林业管理手段,建设、管理林场,保护培育、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重点抓好现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使国有林场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持续、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二、林场调研分析

(一)、造林地现状及营林技术探讨

经初步调查,三交林场目前集中连片的无林地约有7400亩,多为以前造林地的下半部或朝阳坡,造林地立地条件较差,以低中山沙石薄土立地类型为主,其中沙土层厚度在10cm以上的约2200亩,沙土层厚度低于10cm的约3700亩,还有约1500亩的岩石裸露地。

为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我场根据近几年的造林实践,给合以往的造林经验和教训,针对我场目前的造林地立地条件进行了多次探讨,认为需从管理体制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入手。

1、在管理体制方面:

改变管理模式。造林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它是有偿性的,而多年来我们一直把营林工作当作了林业工人的一项本职工作来看待,多采取的是行政命令式,没有看到营造林工作的特殊性,奖罚不明,从而形成了责、权、利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建议对管护员的营林工作实行全程承包、专项考核制,管护员从工程实施到工程验收一包到底,根据验收结果实行重奖重罚,营造林质量与年终考核效益工资挂钩,以增强施工员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受资金制约,多年来的造林工资实行的是日工资形式,且造林投资远远低于社会工资,致使参与造林的作业人员以社会弱劳力为主,且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抱着“挣一元是一元”的想法,同样缺少提高营林生产积极性的机制。建议对工程项目实行大承包,负责从整地到验收的每一个工序,堵塞造成营林事故而相互推诿扯皮的制度漏洞;另一方面要加大营林投资,结算方式以分、按成活保存率计劳务报酬,并根据成活率高低拉开投资档次,以彻底扭转工人出勤不出力、没有积极性的现象,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这样,既能增强工人的作业责任心,也提高了他们对新造林地的补植、管护积极性。

重视后期抚育管护工作。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就是说幼林植株幼小,尚未形成群体,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幼林地的抚育管护工作是造林成败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进行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避免暴雨时雨滴击溅,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同

时还可预防鼠兔危害;二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在夏季要适时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消除杂草对水分、养份的竞争,以保墒促苗。三要加强封山护林工作:幼苗易受牲畜践踏,林牧矛盾多年来一直是新造林地最大的困难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林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林地的巡护检查,采用端氏林场雇用当地牧民为新造林地巡护员的办法等多种形式,建立有效的护

林体系,确保幼林成活生长。

2、在科学技术方面:

做到提前整地。合理适时的整地方式和时间能有效改善立地条件,创造适宜苗木成活和生长的有利环境件。最好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春季造林,以充分贮存大气降水,蓄水保墒,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同时经过长时间照射,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旱地造林整地方式宜采用鱼鳞坑整地,做到表土回填,下层生土作埂堰,有条件的话,沙石地可考虑更换穴土。

选树适地。不同树种,均具有特异的遗传性和对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因此旱地造林应尽量选用抗旱的本地乡土树种,根据多年的造林经验,我场适宜的乔木树种为油松和侧柏,灌木树种为连翘。

选用良种壮苗。优质苗木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物质基础,苗木应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i、ii级良种苗木。旱地造林提倡使用容器苗,土层瘠薄的山地宜用大容器苗,以改善母土,提高苗木抗旱抗逆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

增加造林作业的科技含量。一要适时早栽,抢墒造林;二要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对苗木进行浸根、蘸浆处理,容器苗栽植要脱袋或撕破袋底部;三要随起随栽,减少苗木水分散失;四要严格执行“三埋二踩一提苗”的造林方法,针叶树裸根苗以原土痕处为准,不宜深栽,容器苗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厘米,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栽后覆土时,不要把坑填满,以便积蓄雨水,也可在坑穴上覆一层虚土,既可减少蒸发,又能提高土壤湿度。

总之,机制创新是前提,提前整地是基础,良种壮苗是根本,造林时机是关键,抚育管理是保障。我们只有严格把握造林的每一个关键,才能确保造林工作取得好的成效。

三、关于营林方面技术指导

(一)、初论如何提高造林保存率

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高低是检验造林是否成功的主要内容。现结合我场在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实际情况,谈谈影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主要因素和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主要方法。

影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主要因素:

1、气候因素:春季是我场造林的主要季节,而春季又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少的季节,土壤水份的多少直接制约着苗木根系的扎根和生长,造林结束后的一场透雨是造林成功的关键。

2、立地条件:我场现有的造林地多为建国初期至80年代造林后的暂难地,土层瘠薄或岩石裸露,坡向也以朝阳较多,不利于苗木扎根和生长,如水份条件跟不上,苗木极难成活。

3、种苗因素:一是苗木的选择上未适地适树,只从苗木自身的抗逆性考虑,未结合实地情况;二是苗木的质量上把关不严,未全部使用一、二级苗木。

4、资金因素:一是造林投资低,作业人员造林积极性不高,不能按技术标准进行造林作业,有应付差事的思想;二是受资金制约,新造林地的抚育、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

5、管护因素: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由于当地牧民较多,林牧矛盾长期难以解决,致使新造林地易受牛羊危害。

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几点建议:

1、资金方面:要加大造林投资。一是因为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差,越是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造林技术标准和科技含量越要高,投工就多,单位面积投资也就相应加大;二是因为社会工资普遍较高,且造林工作又是一项艰苦的野外作业,造林报酬低了,工人易产生消极心理,责任心不强,不能按技术标准操作,会造成“磨洋工”。

2、技术方面:一是要做到提前整地,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二是注重树种选择,选择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三是要选用良种壮苗,对苗木的要求是粗壮通直,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无虫害,不失水,高度合乎要求,提倡使用容器苗;四是要追加科技含量,除在造林前对苗木进行生根粉、保水剂处理外,造林后,还要在土层瘠薄地块使用滴灌水包,便于在干旱时有效增加土壤水份;五是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如“三埋二踩一提苗”的造林技术,是多年来科学地、系统地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违背了这一操作技术,成活率就会大打折扣。六是要做好补植工作,每年的春秋二季要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进行调查,春季主要是检查鼠兔危害和冻拨害造成的苗木死亡情况,秋季主要是检查苗木越夏时高温灼伤和干旱造成的苗木死亡情况,并及时用容器苗进行补植;七是要适时进行抚育,以松土除草为主,可疏松土壤、减少地表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还能减少土壤水分与养分的消耗,解决幼树与杂草争光、争肥的矛盾。

3、管护方面:一是做好封山护林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群众订立护林公约、有偿聘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或牧主为巡护员等措施,加强对幼林地的保护;二是做好防害工作,如采用冬季覆土或覆草措施,预防寒害、冻拨害,通过下网捕杀或磊石围苗预防鼠兔害等;三是要做好火灾的预防工作,通过宣传、签订合同等方法,提高当地群众的防火意识,同时管护员要加强对幼林地的巡护,做到及时发现火警、及时扑灭。

(二)、容器苗上山造林优缺点

容器苗是指利用各种能装营养土(培养基)的容器(如营养杯、营养袋等)作工具培育而成的苗木。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现广泛应用于各种绿化工程及荒山造林。现就本场应用裸根苗与容器苗造林对比情况谈谈其在荒山造林工程上的优缺点:

一、使用容器苗造林的优点:

1、不需进行起苗、假植和包装等作业,减少了可致使苗木失水的许多工序。

2、运苗和栽苗时根系不受损伤,克服了从起苗到栽植过程中,苗根被风吹日晒失水太多的缺点。

3、能延长造林时间,不受造林季节限制。

4、可简代植苗作业,对植苗的技术要求不高,只需脱袋、踏实等工序。

5、造林无缓苗期,初期生长快。

二、使用容器苗造林的缺点:

1、运输不便,运费高。

15.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篇十五

形成了工作团队

我们与我部有关司局建立了工作联系和联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机制, 如与信息化推进司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中小企业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司推动中小企业研发设计CAD应用、与通信发展司开展电信运营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课题研究等。与此同时, 也凝聚了一支以畅捷通信息技术公司、阿里巴巴集团、金和软件公司、铭万公司、百度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小企业协会等为骨干的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工作队伍和专业服务团队, 共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建设服务平台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建设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被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已有22683户注册企业用户;整合了面向制造、金融、通信等领域的300多款优质产品、100多款行业解决方案;拥有的10个国家级实验室、7个技术中心为近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司法鉴定、测试检测、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服务;积累的200余人的师资已纳入“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师资库, 为企业培养人才5000余人, 线下培养5万多人;为200多家签约合作的服务商提供了产品上线、广告宣传、会议推广、电子期刊、人才培训等服务。如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建设的云服务平台解决了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市场、信息、交易、安全支付、物流、信用、售后服务等问题, 已集成各类信息化应用257个, 累计用户数超过了20万。中国移动应用“软件即服务”解决方案, 整合集成云计算、云存储能力, 面向工业、商业、交通物流等21个行业, 打造开放的、服务中小企业云应用平台, 已为300万家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 开展了1000余场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培训和体验巡展活动。中国联通连续7年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发展视频监控、移动办公、定位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短信、网络传真等宽带商务信息化业务, 涉及酒店餐饮、物流运输、批发零售、中小制造、文教卫生和商贸服务等行业, 中小企业客户专职营销经理达到2.8万人, 为全国400多万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基础通信和信息化服务。

支持有关联盟的发展

我们积极支持有关联盟的工作进展, 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开展了首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 以推广工业领域国产CAD、提升制造业中小企业工业设计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 确定了广东惠州高新区、山东青岛开发区、江苏昆山模具产业集群三个建设试点, 通过在线授权方式为企业提供二维、三维CAD产品和服务。通过举办对接会, 帮助平台与企业对接。地方经信委对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小微企业扶助行动联盟由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 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参加, 通过与各地方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合作, 组织实施小微企业扶助行动计划, 举办各种推进活动, 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内小微企业提供管理服务、融资服务、品牌扶助, 以及硬件产品、网络搭建、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 提高小微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培育一批成长性好、有创新动力和活力的数字化样板企业。

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实施的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领航工程, 以“联合起来、资源整合、服务企业”为宗旨, 建设网络服务平台, 每日的搜索量达到27万次以上, 其中的优秀行业网站将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中的行业电子商务子平台。

发布发展报告

我们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大规模调研, 先后完成了《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调查报告 (2009) 》 (中小制造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2009)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发展报告 (2010) 》等专题报告的组织编制工作, 围绕信息化促进中小企业提升管理、开拓市场、引导和强化社会化服务、推动专业服务资源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 在反映现状、掌握数据、分析问题、研究趋势等方面开拓了工作局面, 取得了重要成果。

帮助企业管理升级

畅捷通信息技术公司是由用友中小企业事业部分离出来, 专营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企业, 目前的用户数量已成功突破100万家, 形成了有200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2万余人组成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团队。3年来, 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 在全国建立了350家信息化辅导站和60家信息化服务中心, 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专业化服务网络;为辅导站配置了100辆印有“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全程服务快车, 推行管理标准、对外形象、技术产品、服务模式、认证培训“五统一”服务规范;组织了近百场信息化大讲堂、专家咨询会、企业管理沙龙、沙盘管理实战等活动, 组织信息化体检师培训和认证考试近百场, 认证体检师1425人;开展万余场信息化管理培训, 50万户企业、80万人次参加培训;对20多万家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健康体检, 为2400家企业完成管理提升服务、36万家企业实施信息化、培育示范企业1500余家, 编辑出版了案例研究报告《中小企业信息化最佳实践》。金和软件公司实施的育林计划已在全国35个城市开展, 每年举办精确管理培训近百场, 培训中小企业高管和信息化人才近万名。截止到2011年年底, 其项目组已为752家企业提供了企业管理咨询、技术支持服务和管理软件实施, 97%以上的企业在使用软件之后表示, 企业运营管理更加规范, 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开展信用融资服务

如阿里巴巴集团公司积极探索以网络诚信体系建设为基础的无抵押“网络联保”贷款模式, 与建行、中行、工行和农行合作, 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吉林、重庆、山东、广东、福建9个省市, 通过与银行共建“风险池”, 为小微企业开展融资贷款服务。截至2012年2月初, 阿里金融的自营贷款获贷客户已有10.62万家, 累积获贷金额426.56亿元, 贷款不良率为0.36%。

推动电子商务应用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集聚了海量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网商。其中“淘宝网”的注册用户接近5亿, 年交易额达6000亿元;支付宝注册用户已突破6亿, 日交易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 日交易笔数超过1100万笔;B2B平台注册用户7280万户;电子商务平台为社会, 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了大量的直接、间接就业机会, 带动了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流、软件、支付等服务商发展。

金算盘软件公司以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为目标客户, 投入数千万元, 建设了覆盖贵州、江苏、福建、山东、甘肃等地区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设计工具、网络营销系统, 以及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等ERP系统;建设了五金、服装、农产品、食品、餐饮、数码、汽配、珠宝等行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 累计入驻商家超过10万家, 交易额突破20亿元。

促进“两化”融合

8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都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作为重点。如上海市实施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双推”工程, 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自负”各一点的方式推动了7000余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政府服务中小企业的渠道和途径, 中小企业通过网站和企业呼声直通车热线即可完成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数据报送等工作;上海电信商务领航面向中小企业提供高速上网、企业总机等增值服务, 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成本。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自治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见》, 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成立了自治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 在呼伦贝尔、通辽、巴彦淖尔三市先行试点, 重点建设区域中小企业信息化统一应用平台, 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 为全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

珠三角试验区重视推动两化融合,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公共 (技术) 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融资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南京市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在全市选定了30多家规模大、信誉好, 由知名软件、硬件、网络企业和培训、咨询监理机构及宣传媒体组成的信息化服务商组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站, 开展培训、诊断、外包、租用、推广等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我们的工作受到了部领导的关心和肯定, 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对我们的工作批示中, 指出“中小企业司与信息化推进司联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目标明确, 形式多样, 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资源, 取得了积极成效”。

16.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十六

关键词:公路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0引言

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服务型公路行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公路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笔者就宣城市公路局加强公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作一些思考。

1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1.1办公自动化程度明显提升就宣城市公路局而言,2004年,市局机关率先建设内部局域网。随后,各基层单位相继入网互通,并加大投入,财务、工程、养护、征稽等部门率先实现电脑办公,办公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公路职工感受到通过网络传送信息的方便与快捷,对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

1-2网站平台初显作用2007年,建设完成宣城公路网站,以此为平台,实现公路信息的无纸化传输和公路服务信息的及时发布,为下一步整合全系统信息资源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2008年初的抗雪救灾和奥运火炬传递线路抢修工作中,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明确出行信息,较好地发挥了网站的沟通、宣传和服务功能。

1.3行业管理得到加强以安徽省路政网上审批系统为依托,推行路政许可网上审批,进一步体现便民利民。利用全省养路费征收系统及通行费实时监控系统,提高规费实征率。应用路匿桥梁和公路综合统计系统,采集数据,提升公路桥梁管理工作水平。采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加强干部人事和劳资管理。行业管理水平得到加强。

1.4电子政务系统发挥成效通过市政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传送、接收文件和信息,实现了市直各单位之间公文无纸化传输,传送渠道进一步畅通,流程进一步规范,传输速度进一步加快,效率进一步提高,办公成本进一步节省。

2公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公路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水平低,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2.1信息化建设认识不高。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重视,甚至简单地把信息化的功能理解成狭隘的“上網”,以为拥有几台可以上网的电脑,能够浏览网页和收发文件就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缺少必要的人、财、物力投入,制约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2.2信息化建设规划不明。全系统没有建立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明确目标,业务割据,各自为政,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总体控制。

2.3信息化建设层次不够。局域网没有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网上协同办公,应用层次较低,一些管理软件也只能单机应用,未能实现网络化管理。

2.4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市局机关信息化建设好于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之间在技术保障、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网络建设、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单位内部来看,对工程、养护、路政、财务、征稽部门重视程度高,投入多,内部发展不平衡。

2.5信息化建设平台不足。各种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统一的工作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不够,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不能互通有无,实现共享。

3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公路信息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公路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涉及到公路管理的各个方面,应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先进实用的方针进行建设,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首先,公路管理信息化应当成为管理公路信息资源的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其次,公路管理信息化应当成为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这既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体现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措施。第三,公路管理信息化应当成为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工具。公路管理工作的许多决策以数据为基础。传统的方式往往根据经验和上报情况为主进行决策,工作效率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均有大幅提高的余地。因此,应开发与日常业务紧密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公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1制定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完善要明确公路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整合信息平台,集中管理数据。既要充分考虑公路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选用、网络建设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满足公路行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今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找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从影响公路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逐步完善。

3.2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要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现象,改变业务管理分割的局面。一是结合行业管理需要,制定公路桥梁技术状况数据采集的制度和规定,为公路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完善公路基本信息更新和管理方面的制度。针对出行信息服务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的施工、封闭、堵塞等路段方面信息收集与发布,确保这些常规动态信息及时为公众提供出行指导。二是结合《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起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体系,努力通过信息引导减少公众交通延误时间,为应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三是加强公路数据库建设。整合现有和在建信息资源,建成一个能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反馈、分析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实现各业务信息资源在市级层面的汇聚,并为全省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构成一个满足整个公路系统内部及面向社会服务的公路信息资源库,将分散的、不完整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分析和完善,减少中间环节,提升使用效率,既满足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又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四是整合信息平台。以电子政务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为平台,整合硬件资源、公路网站以及路政网上行政审批、超限运输及路面桥梁和公路综合统计系统,将动态数据收集、路网综合分析、数据标准化体系以及长效运营机制建设融于一体。

3.3统一规范标准,加强应用开发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应用目标主要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办公无纸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现有应用系统开发使用,既要遵循全省公路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又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优先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应用系统,使省、市、县公路系统内部信息渠道更加顺畅,信息发布更加规范,系统间上下协调和横向互通更加顺畅。同时,又要防止部门间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和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确实使公路信息化建设真正起到规范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的作用。目前,要优先整合应用电子政务、网站平台和内部局域网,尽快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公路服务信息标准化。

3.4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大公路信息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注意培养既懂公路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并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把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公路系统的培训重点,对各类各层次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使他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应用水平。逐步实施各级人员计算机水平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公路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17.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十七

张格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刘新鹏

张格庄镇位于福山区西南部,面积73.49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人口1.88万,先后被评为中国大樱桃第一镇、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镇、省绿化模范镇,今年七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是烟台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党委。为进一步提升镇村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全面掌握镇村两级工作进展和动态,实现档案管理高效化、规范化、共享化,张格庄镇自2008年开始大力推行镇村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实施镇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镇村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成立了镇村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实施镇村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规定了镇村两级档案明细,形成了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工作中,由镇党委办公室牵头抓总,负责做好面上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制订落实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管理考核办法;把建立“村级信息”工作纳入各工作片包村工作体系中,要求倾注时间、集中精力,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相关业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做好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完善; 1

各行政村积极协助各业务口和工作片,配合做好“镇级信息”、“村级信息”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同时,为了更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镇党委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结合全镇实际情况,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张格庄镇信息化工作常态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张格庄镇镇村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优化升级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张格庄镇ppt工作常态化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拓展平台,创新载体,凸显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优势。

二、突出重点,规范程序,努力构建科学化镇村管理体系。对镇村两级所有信息,包括基本情况、人事变动、重大事项、党建、信访稳定、计划生育、林权改制、社会保障、财务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完整地进行收集归档,努力构建重点突出、内容详实、涵盖全面、动态分析、科学决策、跟踪指导的科学化管理体系。建档过程中牢牢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分类归档原则。镇级档案信息以业务单位为主体建立,每项业务建立一档;村级档案信息以村为单位建立,一村一档、一类一卷。镇村两级档案全部由镇党委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保管。二是全面详实原则。档案信息既包含文字、报表等书面材料,又包含照片、录像、PPT等影音资料,确保最大程度地反映全镇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变化。三是动态管理原则。各业务口和工作片结合日常工作,及时对全镇发生的事件、信息、工作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定期进行完善更新,确保档案内容全、新、实、准。信息搜集过程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各业务口和工作片牵头负责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座谈了解、进村核实、加强与职能

部门经常性联系等方式,逐村逐项对相关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摸底调查和反复核实。二是统一建档标准。各业务口和工作片按照统一要求的分类标准,对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归类,并按照统一标准和格式建立档案。三是及时录入微机。镇党委安排专人统一设置电子目录和表格,将镇村两级相关档案信息录入微机,建立电子档案,并留存好相应的备份资料。目前,共整理镇级档案14项一级目录67项二级目录2000余条信息,村级档案10大项1000余条信息,并全部录入微机。

三、建章立制,加强考核,推动镇村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一是信息联络员制度。针对镇村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涉及部门数量多、种类繁杂、操控难度大的实际,要求各业务口和工作片分别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信息联络员,负责信息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和上传,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确保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推进。二是检查考核制度。定期对各业务口和工作片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集中调度,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完备、形式新颖。三是奖励激励制度。设立专门奖项,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对各业务口和工作片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评比打分,对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大力推行镇村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管理、做好农村工作的有效手段,对维护农村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镇村信息档案”将镇村两级

集体经济及镇域内所有企业、固定资产数目、农村合作组织资产负债情况等各种指标进行统计建档,通过数据库指导村级充分挖掘人才、资源等优势,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利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村情档案”对村级不稳定人员、不稳定因素、信访积案老案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登记,解决了村情民意不清、信息掌握不全等问题,有利于镇村两级对不稳定因素全面掌握、统筹把握,做到早决策、早介入、早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利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村情档案”全面、准确、连续地记录了村情变化、班子更迭、人才储备等信息,既方便了农村干部尽快掌握镇村两级情况,迅速进入角色,又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提供了重要依据,避免因村“两委”成员变动造成工作前后断档。四是利于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村情档案”整理了全镇党员基本情况,记录了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详细资料,便于各级对党员和申请入党人员加强管理、系统考察,在推进规范化建设中筑牢党的基层组织。同时,“村情档案”中记录了在外经商、务工的非党优秀人才,拓宽了发展党员视野,在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的前提下,对安排专人加强联系沟通,动员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提供了便利条件。五是利于发挥知名人士效应。名人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将在全国、全省、全市范围内的党、政、文艺、企业等各界张格庄籍知名人士的数据全部录入,便于安排专人定期与其进行联系与沟通,在宣传张格庄、提高张格庄知名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8.加快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十八

提高机电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善于运用超前意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矿井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发挥创新意识,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善于革新观念意识,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各生产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矿井煤炭生产能否正常运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报废回收进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因此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制度。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从中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

上一篇:规范学习的演讲稿下一篇:消防日宣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