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精选12篇)
1.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下面列举几个教学实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题,22页第4题。题目如下: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此类型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
题,让一年级学生去甄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情景安排,如安排20个学生为一组,本组学生再安排14人到教室外活动玩捉迷藏游戏,在室外活动的学生有6人在外面,其他学生藏起来。通过游戏体验,每个学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戏结束再回到课堂来解答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余条件,是“我们班一共有20人”。这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全面思考能力。对低段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是效果显著的。
4.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
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在数学学习中,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在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很有作用的习题。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
础的积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在严谨、缜密的文化基础上,要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核心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研究的路上和学生共同学习,不断完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终身事业。
2.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二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弊端,主要包括:(1)在之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级负责传达命令,下级负责执行。因此,这种模式给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2)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有的课堂结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离不开任何一个环节。(3)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师负责讲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负责掌握知识,如此一来,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克服上述一系列问题和弊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课堂教学的结果,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最终效果。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学习的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加深教学问题思考的深度和难度,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的试卷中出现的题目:一种桃汁,大瓶装(1200m L)售价8 元,小瓶装(400m L)售价3 元。两家商店为了促销这种桃汁,分别推出优惠方案:
小学数学老师针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运算,或者是情景模拟出售饮料的场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放松心情,在自己探究中学好数学知识。首先,在日常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至于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学生可以在钻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利于他们思维的散发。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题目:小华家的阳台要重新铺地板砖,有两家装修水平差不多的公司,你认为选哪家比较合算?
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动员学生动手计算,然后在计算或列式的过程中,开发学生钻研数学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排列方法。除此之外,学生之间要不断地进行交流谈论,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及其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的钻研数学问题学习,他们最终才会养成科学创新的数学精神。
3.通过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深入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好奇心比较强烈,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试题中:在不同的位置拍摄同一个物体,拍摄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拍到的图片分别对应序号是( )、( )、( )。
这样的数学题目,小学数学老师可以画图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不断地训练的过程中,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通过开放性数学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还通过一些开放性数学题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维角度。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开放题的探究可以促进数学教学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也应当分析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例如,有一个花坛,是由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边上种了10 棵花,大三角形的一周种了多少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通过这样的开放性题目,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授课模式,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数学的题目都是大体相同的,只是不同种说法罢了,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创新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平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然后再通过他们学习的情况授予学生方法。只有让从学生不断地进行尝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然而,帮助学生在发生认识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及其数学综合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和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当前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教学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主要以北师大版教材为基础,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
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G623.5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重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自此之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育界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其实,最先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是OECD组织,该组织将“核心素养”界定为:社会成员共同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生的基础课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结合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尝试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从素养一词中衍生出来的。所谓素养,就是个体面对社会环境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核心素养就是这些素养中最核心的成分。
对于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良好的自我概念;将个人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反映到数学课程中,就是具备能解决数学问题的语言、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小学生年纪尚浅,从小就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趣味,核心素养一旦形成,可以贯穿人的一生。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丰富多彩,只要教师用心探索,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他们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对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具有巨大作用。良好的数感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科学的直觉。一个人的数学素养都能从他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中得到体现。据科学发现,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那么他往往能对数字及其运算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利用有针对性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及时发现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及其特点。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无处不在,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目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增添了不少结合小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图,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还能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分一分》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讲台上随意摆放了一些玩具、课本和水果,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这样摆放东西,好看不好看?”一些学生说这样随意摆放东西显得有些乱。我继续提问:“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将这些东西摆放整齐呢?”我选择了一名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整理,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台下的一些学生还不时提出一些建议。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分类的标准。教学任务在无形中就得到了解决。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众所周知,小学生有着旺盛的好奇心,总是爱问为什么,想探索世间万物的奥秘。这种心理特点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主动追求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升数学素养。
我在教学苏教版《升与毫升》这部分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森林里动物喝酒的情境,并为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小猴子喝了5杯酒还没醉,但是老虎喝了1杯就醉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小猴子的酒量比老虎大呢?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纷纷思考是为什么,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我拿出一个大杯子和小杯子,告诉学生小猴子是用小杯子喝酒的,老虎是用大杯子喝酒的。学生一看之后,说大杯子装的酒多,所以老虎一下子就醉了。这时,我为学生导入“容量”这个概念,讲解了“容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之后,我还安排了“动手做”活动,让学生用同一壶水往大杯子和小杯子里倒水,学生发现一壶水只能装满一个大杯子,却能装满好几个小杯子。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对升和毫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设置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21世纪的社会环境瞬息万变,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维角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提出一些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开放性问题,比如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过这样的问题:有一个花坛,是由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边上种了 10 棵花,大三角形的一周种了多少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这样的问题具有生活气息,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度,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论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采取有效措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为小学生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创造应有的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培英.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小学数学教师,2015(11):4-9,57.
4.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四
一、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我们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习惯让他们熟记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以为“见多识广”,题型练习得越多,考试的时候就越熟悉,越轻松,当然成绩也就越好。可事实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更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基础,如果我们现在只让他们学了应付考试,他们就会觉得很无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们一生。比如说数学运算,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永远离不开的;还有数据分析,我们也常常用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超市里购物,我们想到买到价格便宜洗涤剂,也要将自己先前收集来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某种品牌的洗涤剂最便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想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那种看重考试成绩的思想转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主的思想。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题目图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然后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算法,问学生哪种更简便。课堂上我没有这样直接问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读清题目,因为教材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个步骤。这个题目并不难,观察一下题目,看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我们可以怎样算得更快,还要让他们想想这是根据什么定律来思考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会从直观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懂得归纳。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上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营造开放性课堂
在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发展学生自我,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一个轻松而丰富的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质疑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学生才会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进中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
同一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绘画一样,数学课堂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爱举手回答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而有的学生则不轻易举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还有的学生想举不敢举。这时就需要对症下药,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受伤害。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强心,他们做梦也想超越他人,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是有的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缺少自信心,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与探索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或者指导者的角色。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方法合理,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引导,作适当的提示,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探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数学学习在现实中的社会意义,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教学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让学 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存,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至 于觉得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逐渐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的通过幻灯 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 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因为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之外,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趣味数学小讲座,相关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 形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鼓励好奇生疑, 在“奇”中启思维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铺陈设疑,让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多提问,并发表新见解。
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摸一摸黑板的表面,在让学生去摸一摸课本的表面,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物体的表面。由于这些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得出面是有大有小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篮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茶杯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适时地引导,让学生知道: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能自己解决,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质疑式教学。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思考,现今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联想,因此,“数学课堂中的好奇心”对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往往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期待的目光和充满爱意的笑容,都会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学生大胆的质疑,发挥想象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一自学环节后,学生可能不自觉地相互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某个同学会指向中心,而大多数同学却了解片面。这时,教师不应给予评价,应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把握轻重。
其次,要善于引导,大多数学生的“疑”却不知从何“质”起,在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说理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学生领说,学生仿说的方式。如在讲解“感受大数”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爸爸买彩票中了五百万,要从银行取回来,他拿了一个麻袋能装回来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趣,讨论五百万元人民币摞起来,体积有多大。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感受了大数。
5.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五
英语教育在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小学英语教育在小学教育发展中需要将核心素养进行融入, 通过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进行不断推进, 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影响,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 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目前, 教师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 将教学方式和思路进行探究, 找出一条适合小学英语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子,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加强学生全面化的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 教学方向不清晰
教学的方向往往会引领学生对英语学习方面的发展,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计划清晰, 课堂上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教学方向不清晰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课堂质量, 导致核心素养培养能力降低, 在进行教学方向规划时, 很多教师主要依赖教参, 没有从学生的真实基础水平出发, 制定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 对于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学习都没有进行重视, 因此, 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学方法不明确, 教学方向清楚的现象比较多。
2.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英语学习其实首先是语言的学习,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展开, 才可以将英语学好。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该从学习的点滴进行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因为需要有一定词汇量, 需要在学习的时候将课堂的气氛进行烘托,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英语的学习, 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弱, 对学习英语产生一定的抵触, 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 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 主要是通过引导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一般为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理论居多, 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造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 教师教育方式存在不足
对于教学而言, 教师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规划教学内容,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很多教师仍然在使用, 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是比较重视的, 这就存在对学生成绩的优良进行区别对待, 对优秀的学生比较关心,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教育态度上会出现偏颇, 还有一部分年轻的教师, 刚刚进入学校进行教学, 教学经验比较少, 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此外, 还有一部分教师年龄偏大, 对先进教学思想接受程度较低, 导致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1. 通过规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
对于进入小学年级学习的学生而言, 教育引导性需要占一定的比重,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 而且身心发育并不成熟, 需要教师们的呵护。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规划教学内容, 清晰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核心素养培养, 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教学, 尤其是学生在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想进行英语学习, 教师需要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 通过示范的作用教育学生学习英语,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起到一定作用。例如在学习外研社三年级“where is my car?”这一课时, 需要用到课桌、地图之类的单词, 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 进行内容规划, 对学生的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多人讨论、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互动大的方式将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行提升。增强小组团队意识, 看看小汽车到底是在哪里, 在地图上还是在课桌上, 让小学生通过图片进行讲述, 每个学生讲述一种看见小汽车的方式, 学生就会对这些单词进行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很好的引入。
2. 德育作为教育学生的重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建设, 做到德育兼备。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将英语教材进行阅读, 将阅读中产生的生词进行学习和课后的复习, 加强词汇量, 这是学习中的一部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思想品德融入, 将一些重要的英语语法进行梳理和归类, 例如在外研社小学三年级一课“My family”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家庭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 将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 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现中国的“家和万事兴”的理念, 通过这种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 团结自己的家庭,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
3. 示范性教学加强良好习惯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榜样, 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也是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形象和示范都会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 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将良好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 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英语的学习起到示范的作用, 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通过教师的发音和对词汇以及课文的理解进行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 通过自身示范作用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用何种方法学习英语对学生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对于这些英语单词和词组应该如何记忆, 教师可以示范性教学, 或者生动灵活的肢体方式加以展示,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养成这种记忆方法的学习习惯。
4. 优化教学方案
小学英语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学习范围和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培养方式, 将教学知识进行梳理, 优化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国外的知识的同时, 需要了解国外的文化, 在实际的教学中, 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小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教育学生学习的一些基本的国外礼仪, 在学习完之后进行整体的巩固, 然后通过角色的扮演, 让学生融入其中, 比如在相互见面的时候, 需要说“Nice to meet you”, 这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不仅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还对学生英语学习生活有一定作用, 学生不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通过这种礼貌性的介绍, 学习英语。当然, 学习英语的过程, 需要从语境上进行打造, 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英语的学习和交流, 还需要通过课下的学习进行交流。
学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生活在一个集体中, 需要学校的英语教学, 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教学配合, 在家庭中可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生活化概念, 将课堂上学习的英语作用于实际的生活中, 对学生素养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三、加强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对策
1. 语境环境具有重要性
语境环境是良好课堂氛围的开端, 在进行语境设计时, 对学生良好融入语境进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英语教学基本都是对典型词组进行梳理和单词进行造句, 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比较沉默, 学习兴趣不足,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定的语境, 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到愉悦, 达到素养的培养。比如, 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进行词组造句游戏法, 将词组或者句子或者单词写在卡片上, 通过音乐的伴奏, 然后让学生一对一的做游戏, 拿到卡片的说中文意思, 看卡片内容的说英文, 这样不但学习了单词和句子, 还通过游戏的方式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 通过这种语境的设置,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学习。
2.“寓情于景”进行教学
情景相容的教学方式一直是英语教学中需要进行加强的, 尤其是在课堂中, 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加强对单词意思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融入情景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制作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展示,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体验感, 加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育的意义不再局限于书本, 而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 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 加强课堂反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需要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 及时合理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因为个性的差异会存在不同的问题, 这就需要进行评价和鼓励, 通过一定的学习反馈, 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英语学习评价自己身边的同学, 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正,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结语
6.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六
摘 要 阐述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及特质,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培养相结合,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P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84-02
前言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部出台很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我国教育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教育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及特质
核心素养更多是从“素养”衍生出来,素养更多是应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能力,涵盖很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仅包含一些文化常识,还包括一些技能、情感方面的知识。核心素养可以说是素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一般认为核心素养一方面包含个人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包括人与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一般具有多方面的特质,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多元化、复杂性以及长期发展等。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培养人的知识素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人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持续到人成长的整个阶段,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还能够促进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培养相结合
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培养的学科素养是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学校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时要做到能够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结合起来[2]。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转换,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将学科素养转换成核心素养是其关键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要合理规划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与学科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一方面要对核心素养的特质进行详细了解;另一方面要能够考虑学生本身身心素质的发展情况,要能够体现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并能够在培养学生素养的过程中体现出其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转化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来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创设以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给学生创设类似生活的一些情境,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熟悉这样的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伙伴,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既可以采用个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教育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数的意义。此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的学习适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开展,最为明显的就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在讲解这样的知识问题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应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坐公交车的经历进行着手:同学们在坐公交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公交车有时开得比较快,但是有时开得比较慢,有时会发现后面的公交车会超过你坐的公交车。当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后面的公交车要想超过前面的车,需要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两辆公交车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有可能出现超车的现象吗?那如果两辆车的速度不同,又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这两辆车何时能够出现超车现象呢?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以及统计等知识,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解读,对教学内容中的每句话、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刻的分析,能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衔接[4]。挖掘到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能够挖掘到知识层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习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其面积,能够应用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个知识点中涉及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符号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来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在教育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些学科素养,以便更好地转化为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要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此要提升教??自身的素质。教师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比较关键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能够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具有发展的观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此外,要将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课程之间的整合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统一课程的教授,未必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统一课程向学生课程之间的转化。教师在统一课程教育教学时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够适当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进行补充,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多个课程学习进行融合的结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各个课程之间的融合,利用各个课程之间的重组、开发等整合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感为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坚持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6]。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每一节课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仅在形式上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从小学数学的本质思想出发,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着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学习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J].今日教育,2016(3):23-25.[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6(5):42-45.[3]刘明扬.谈谈小学数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0):168-169.[4]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5]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6]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42-45.作者:梁文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215123)。
7.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七
一部分家长认为艺术细胞是天生的, 不能随便培养;也有一部分家长不这么认为, 他们认为后天的教育也非常重要。然而, 这两种观点并不能肯定哪种是正确的, 天生的艺术细胞对一个艺术家的成长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他必须要有勤奋、努力、坚韧的性格。同样的道理, 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 强行让学生学习这个、学习那个, 这样, 学生也不会有进步的。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是提高学生艺术特长的关键。美术课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美术课呢?给学生找一个好的美术老师。好的美术老师并不是说有多高的学历, 也不是说他的美术根基有多深, 而是他要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孩子对美术产生了兴趣, 才能积极地学习美术。这样,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从以下几点进行介绍:
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培养美
小学美术课由美术欣赏课、美术绘画课和美术工艺课组成, 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堂在进行审美教育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一定要发挥美术课的重要作用来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美。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美术课中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1.在欣赏中培养美
每一个美术作品, 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真实反应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各民族的特点。所以, 在美术教学中, 要让学生欣赏到艺术作品的外表美, 还要深层次的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内在美。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让学生更完美地看这个世界, 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 在欣赏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时, 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欣赏时, 学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这样, 尽管这幅作品所体现的情景年代久远, 但多媒体体现的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了《清明上河图》, 这样, 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欣赏作品构图美时, 潜移默化中了解作品的背景、民族风俗等信息, 轻松地完成了美学的培养。
2.在制作中培养美
欣赏和绘画是进行平面美的教育, 手工课则是让学生进行实物观察、想象、创造、动手和操作, 对学生进行立体美的培养。
例如, 在教学《有趣的鞋》时, 学生大显身手, 有的用彩笔绘制童鞋, 有的用花布、线、扣子、彩带等物品制作拖鞋, 和真的没有什么差别, 不但漂亮, 还可以穿, 还有很多创意。短短的一节手工课, 学生不但从图片中体验到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鞋子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美感, 而且体验到在鞋子的制作过程中不同颜色的搭配和创意中所带来的美感。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
这个世界处处都有美。我们要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世界的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在美术课堂上, 要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感知培养, 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美”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抓住美好瞬间的同时, 更要注重自身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例如, 学生比较喜欢外国的动画片, 纷纷模仿动画片中的“侠客”人物, 语言粗鲁, 动作粗暴, 还有一些学生把卡通形象印在胳膊上、手背上, 很不好看。针对这一现象, 在美术课上, 组织学生开展了“美”的大讨论, 在课堂上通过一些成名画家刻苦的经历和一些美术作品描绘出的人物画面对学生进行美的教学,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美
学生美学的培养脱离不了生活。我国的美学家、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和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是不是美, 主要看能不能调动人的情感去感觉其中的美。唯有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所以, 在美术课堂上, 美术创造一定要紧紧地依靠现实生活, 要定期开展绘画创作比赛活动。例如, 举行“感恩节”的绘画展, 手抄报比赛, 和一些真爱生命的剪纸比赛, 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贺卡等礼物送给同学、朋友和老师。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又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指引学生把那些生活中美好的记忆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 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以此来熏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并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学生要用心去欣赏美, 在学生的心里深埋一颗美的种子, 让代表美的艺术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总之, 美术课堂不仅是传授艺术美的过程, 更是培养心灵美的过程, 孩子只要有悟性, 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在“美”的影响下, 都会创造出积极向上的作品。
摘要:美学要以艺术为目标, 艺术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 用来研究美丑及审美观念、美感经验。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功课, 学生要有正确的审美观, 要善于发现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
关键词:美术,美学素养,课堂,培养
参考文献
8.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符号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36-01
小学教学中数学符号的培养是一件非短期就能达成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努力且长期坚持才能达成的,对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点加强对学生数学符号的培养。
一、對数学符号的理解非常关键
对数学符号正确的认识是形成数学符号意识的第一步,对数学符号的深刻理解,即理解其表示的数量、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则是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关键。
首先,要明白字母的概括作用。字母的运用能单独的表示一个变化的数,还能将其代入式子中,含有字母的式子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数量的概括作用;其次,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技能表示数量还能表示数量关系。对于带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数量关系,许多学生理解起来比价困难,因此,在数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量关系理解的教学;最后,理解字母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如,苹果的个数以及学生的年龄,都可以用字母a来表示,但a的意义却不同,所以学生应该深刻明白,同一个字母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一)贴近生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符号含义
每一个数学符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是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最基本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的抽象性很难被小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简易方程》中“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授课时,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做一个数青蛙小游戏,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然后教师将字母a或者b代入游戏,就会得到“a只青蛙a张嘴”、“b只青蛙b张嘴”,这时教师可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这时的a或者b,可以表示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后,教师可以以自己为例,并告诉学生教师比自己的孩子大了25岁,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当教师的孩子1岁时,教师的年纪,接着是孩子2岁一直到10岁时,教师的年纪又分别是多少?随着问题的增加,学生也会得出教师的年纪是“n+25”岁,而n表示的就是教师孩子的年纪。
用游戏的方式能更快的将学生代入课堂,而贴近生活式的教学方式,能更快速的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在数学中的应用及符号代表的含义。
(二)在不断积累运用中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意识主要的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数学符号运用的意识,所以对于数学符号,学生不仅要懂,更会要用,而单纯的推演训练,无法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对数学符号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符号应用意识[2]。
(三)巧妙的设计教学发展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思维
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发展,也就是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能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知识点,对教学进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符号意识。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的教授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教学后,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为S=a2,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呢?教师可以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教学工具并进行共同探讨,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b。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多利用教学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应用意识,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思考。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意识是其核心的素养,发展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也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能理解符号的含义,然后学会对数学符号的应用,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加强自身对数学符号理解能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形成数学符号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文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5,(8):82-82.
9.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九
篮球作为一项讲究团队合作意识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动协调能力,还有助于他们的诸如涵盖集体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养成。笔者有幸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执教了一节篮球课,并获得全国一等奖。本文试图围绕如何在小学篮球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命题,进行探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小学篮球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一点可操作性的意见与建议。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的,素质强调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思想、心理特质,而素养更强调一种后天性的动态学习过程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核心素养是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三方一体的综合反映,并倡导一种具有可学性、可教性和可测性等基本特征的教、学、评三位一体的体系构建。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六大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别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篮球体育教学因其较强的适应性和重要的推广意义而迅速扎根课堂。一是篮球作为一项讲究团队合作的体育运动项目,将其引入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一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小学生在篮球学习中领悟团队意识和“快乐体育”的运动精神,有利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良好影响。二是篮球是一项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体育运动,走入小学课堂能促进它自身的推广和普及,使得更多人在接触和了解中热爱篮球。三是篮球的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
小学篮球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键之处在于分别从培养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等方面做循序渐进地展开和引导,从而有条不紊地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达成和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
一、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
以笔者执教的“原地运球”为例,教师要保证让孩子们掌握不同方式的原地运球、不同方向原地运球和多人合作运球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运动精神和运动习惯,让学生于其中领悟体育课的意识所在——运动在“劳其筋骨”之外,还可以塑造性格、释放天性。教师应该在常规训练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篮球运动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适时发展和拓展肢体协调能力。教师要及时发现自身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和学生互动中找出学生的问题,如没法集中注意力抬头运球、五指经常出现合拢而非分开的现象、找不到控制篮球的节奏点等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榜样作用和带头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
篮球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技能的教学,教师更应该着重以德育教学为抓手,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意识情感的培训也加入其中,篮球作为一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项目,自然有着属于它的不可逾越的规则,教师应该把这种规则意识循循善诱给小学生们,使学生从小树立一种“规则感”,还可以适当推行赏罚分明的“赞赏教育”,从而进一步深化这种“规则感”,学生遵守规则,则应该受到肯定和表扬,反之则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如笔者在篮球课教学中,对孩子们的表现都做出中肯客观的评价,而不是灌输给小学生们一种胜负心和竞技意识,在强调两两为一组的规则后,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分工,一人传球要看准时机而不是任意发挥,另一个接球的人也应该常盯同伴。这种角色的担当和任务的按需分配可以促进孩子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体育品格。教师在适当弱化胜负欲而把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放大的同时,潜移默化中让小学生们从根本上领悟和追求到一种较为纯粹的体育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培养应该是贯穿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整个过程的。老师有必要把在运球过程中造成手指挫伤的原因、防护措施、急救知识等健康知识做到先入为主,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提前预知篮球训练中的伤害,从而把运动风险降到最低。老师们应在进行篮球教学课程之前,做好充足的热身活动、询问是否有人不适合上场,并安排好见习等课前准备事项,让孩子们有一个合格的身体素质去完成篮球训练。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进餐后不宜运动,不要在不适当的地点运动会带来伤害,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运动,选择最佳运动量,剧烈运动后不可马上坐在地上休息等一些生活常识和运动常识的渗透也极为必要。科学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指导性的体系,科学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与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进行有规律的多效立体评价测试
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往往是需要定期定量的测试、监测和评价,这些测试和评价在日常的篮球教学中就可以完成。例如,可以在跳跃、奔跑、攀爬、翻越等过程中看出学生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运动能力和怎样的运动习惯;从上课积极性、持久性、主动性等方面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有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一些笔试、现场问答等方式的加入,可以测量小学生的运动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10.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十
小学英语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和心态,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本文在充分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具体如下: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教学设计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将文化熏陶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阅读句子、段落或者听说英语时, 常常遇到下列情况:
(1)学生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也理解其语法结构,但却不懂它的实际含义或把含义理解错了。比如:在对话中老外提到“I’d like some black coffee.”,可是我们学生不理解意思,把放了糖的咖啡端给了他,结果引起了误解。(2)一些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总会用一些中国式的英语,如:“那幢大楼有多少房间?你看见阅览室了吗?这些礼物多少钱?”他们会表达为“In the building how many rooms? You can see reading room? These presents how money? ”等等。
上述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缺乏认识,同时汉语思维习惯与英语思维习惯又不同,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十分薄弱。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
三、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编写时,形式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立足教学设计层次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1.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践行
小学英语以课堂的教学教育和课后的反思教育为主来培养和践行核心素养。针对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个方面都有相应的教育方式和践行方法。小学英语教學致力于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践行核心素养和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学现正处于改革创新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改革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践行问题,下面笔者就实际教学中如何践行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提出几点意见。
一、人文底蕴的培养和践行
人文底蕴具体是指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小学生通过英语的定期学习和熏陶,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巧,还可以积淀下一定的人文底蕴。例如,在进行“My school”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笔者首先会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了解,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对学校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而后,笔者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通过带领学生对学校进行参观,为新语言“Wheres the teachersoffice?Its on the second floor.”的呈现做铺垫。而后笔者还让学生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模拟,让学生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新语言“This is our school.Its clean and beautiful.”体会书本的具体内容。在具体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还会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提问并对他人的提问热情回答,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有关校园的各种信息,在这些活动的背后,其实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践行
科学精神不论是在什么领域都是我们所推崇的主流思想。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导。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中培养并践行这种科学精神呢?我们可以这么做,举个例子,在教“At the zoo”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会提前一周让有条件的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动物园实地看看动物,对于没有条件的学生则会要求他们通过网络观看一些动物园小动物的视频,以便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外貌,为学习“Its short and fat.It has a long nose.”等句型做铺垫。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带学生重温在动物园的情景,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动物的形象展示给学生,然后再通过口头简述或是电子朗读的方式来向学生大致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等。最后,再循循善诱地告诉学生要自觉培养科学的意识、实事求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事实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求真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自主学习的培养和践行
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认为学习就是做好教师布置的任务就行了。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更多的应该是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要能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能够做到主动求知、主动探索,这才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有限,大多数的小学生都还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要想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必须从引导学生思想开始,从每一堂课开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健康生活的培养和践行
我们核心素养中提倡的“健康生活”,这也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何谓健康?我所理解的健康就是不但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拥有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而我们英语教师要做的就是向学生传递这份积极乐观的心态。以“Colour song”为例,这种歌的情感比较欢快,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和学生进行一次歌词的接力小游戏,一名同学领唱“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接着全班唱“I can sing a rainbow,sing a rainbow,Sing a rainbow now.”或者也可以男女生分别唱前两句,最后一句合唱,同时,选择一名学生担任指挥,让课堂更像舞台。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不仅可以起到激发他们对英语课的兴趣,让学生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还愉悦了我们教师的心情,消除了疲劳,让我们更积极地投入工作中。
五、责任担当的培养和践行
在小学英语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有关英语的比赛,比如说英语写作比赛、朗读比赛或者情景剧比赛比赛等,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通过活动学习致用。例如,在大合唱“Walking in the sun”时,由于是全班性的比赛,所以对于整体的协调和团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学生应当将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教师应在教学歌曲之前,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提高学生责任心,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合唱活动中来,担起班级一分子的责任。同时教师也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尤其是对于在唱歌中表现不佳的学生更要如此,予以适当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通过团队性活动,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及责任感,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践行。
总之,小学英语教育在培养和践行核心素养上仍然需要大多教育人士以及社会人士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讨,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教师都不应惧怕,要勇于向前,积极克服改革路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荀洪梅.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徐萌,杨扬.浅议小学英语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艺术科技,2014(1):330.
12.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篇十二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育,误区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 核心素养的教学已经随着教育的改革逐渐得到运用。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变革,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哲学上曾经有“技进于道”的说法, 所谓的美术核心内涵其实就是美术的道。现阶段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技”的层次, 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个性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学校美术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 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因此, 解决现阶段学校美术教学的教育误区迫在眉睫。笔者从美术的核心素养出发, 简要分析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一、美术核心素养概述
美术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或者意识, 以及伴随着的情感、态度等。通过学习美术知识, 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方式、表达技巧、审美能力、评价能力等都会得到发展或者提升。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通过学习美术之后, 学生应该对美术作品中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也就是具备图像识读能力;其二, 学生在美术创作中需要对运用的方法和美术作品完成的基本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也就是美术表现;其三, 学生在通过学习之后可以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即文化理解;其四, 学生在对审美对象所持有的心态的引导下, 将美术作品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中抽离出来, 体会作品的细节的心理状态, 即审美态度;最后, 学生要具备运用美术技巧、方法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并对原有的美术作品和技巧能够加以创新, 即创新能力。
二、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几个观念误区
(一) 教学方法误区
教学方法对美术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图像识读、审美态度、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导致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很难得到提升。在长期处于片面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 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是很难得到提升。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 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掌握美术的基本技巧就是学懂了美术, 却没有意识到美术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片面、单一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 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二) 思想认识误区
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错误的思想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如果教师缺乏对美术教学正确的教学观念, 不具备恰当的思维启迪方式, 忽视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 只注重知识的传递, 导致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影响。学生长期受到这种错误思想认识的摧残, 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变得非常难。
(三) 教师素质误区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美术教师不应该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美术知识的搬运工, 而是要把自己定位为传播美、创造美的使者。因此在教学中, 美术教师不仅仅要懂得绘画的基本技巧, 还要具备引导学生学会图像识读、掌握美术表现、理解美术中的文化, 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态度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有些教师由于美术专业素养不过硬, 怯于在学生面前深入讲解美术知识, 这样又怎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美术作品?虽说名师出高徒, 但是在片面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 即使教师再出名, 不重视美术核心素养, 也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素质的差异体现在教学上的误区制约着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四) 行动误区
学校缺少美术教学资料、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设备的购置, 这些现象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图书馆中的美术相关书籍、美术光盘等美术资源紧缺;美术教学专用教室的数量也是少之又少;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文化课的成绩甚至会削减美术课的时间。美术教师受到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的限制, 缺乏美术核心素养全面融入教学中的基本条件。这些误区导致美术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 影响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渗透, 也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学校美术教学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想要培养出高素养的美术人才, 就要结合美术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第一, 教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图像识读的问题展开教学, 将美术“双基”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的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解某个事物之后,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事物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第三, 指导学生欣赏美术, 深入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教师可以由内而外地引导, 帮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美。第四,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升华作品内涵, 并指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美术知识, 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 纠正学校的错误思想
美术教育教学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技巧与思想。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除了要传授给学生良好的技巧之外, 还要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 学校要纠正教师不合理的教学观念, 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任务当中。通过转变教师传统的思想, 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宗旨, 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以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三) 强化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为了能够使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更丰富的美术知识, 使其对美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校可以结合教师的情况, 对教师开展教学培训。通过教学培训, 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使其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新思想, 通过加深教师对美术文化素养的认识, 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术核心素养的理解。
(四) 规范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的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美术学科的发展。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就要规范学校教学管理。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 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管理制度展开分析尤为重要。通过教学的现状分析, 学校要建立以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美术教研小组、开展美术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深入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了保证教师授课的质量, 美术教研小组可以不定时抽查美术教师的授课情况。此外, 学校还要结合美术教师教学的需求, 购置美术教学器材, 重视美术教学。在不断规范教学管理的过程中, 在学校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认识美术、了解美术、喜欢美术并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学校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对美术教学的认识, 将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 最终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程乐明.我国基础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 2013.
【培养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07-2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养11-02
培养教师核心素养11-10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08-17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09-20
新课标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11-04
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培养11-19
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1-27
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0-05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