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调研

2024-06-15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调研(精选8篇)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调研 篇一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整个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

国库单一帐户由五类帐户体系构成:一是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帐户;二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帐;三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零余额帐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清算;四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预算单位零余额帐户,用于财权授权支付和清算;五是经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特殊性资金专户。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涵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其具体形式也有差异。在我国,这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概念尚无一个规范的表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涵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首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组成部分。

其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相对于现行的财政国库资金分散支付而言的。现行的财政资金拨付,是由单位按照预算级次层层上报用款计划,再由财政按下达的预算,将资金从国库拨付到一级单位,一级单位按照预算级次层层下拨到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再根据有关规定及业务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形成财政资金实际支出。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就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集中支付专户,单位在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

再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基础的,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控制目标和依据是财政预算指标,没有功能强大、快速的财政预算管理和信息反馈系统是无法实现的。另外,还要求有一个准确、及时的银行结算系统作保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现在已完全能够满足这一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集中支付专户,将所有财政资金存入国库集中支付专户,单位在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

1.改革现行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首先要改革财政部门现行的机构设置和现行的财政核算体系,建立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政府采购部门有机结合的支付体系,确立预算审核、资金支付、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预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

2.改进资金管理方式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外经验,应当建立单一账户和分类账户相结合的账户体系,实现集中资金、集中核算、集中支付。我国目前应在坚持资金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预算单位原来的一切账户,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将所有政府财政资金都存放于该账户,并在预算单位需要实际支付时,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供应商。在此之前,资金应该始终存放于国库单一账户中。与此对应的是建立国库分类账册管理体系,即在国库单一账户下为每个预算单位都设立支出总账和分类账,记录它们各自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政府的财政预算部门每年给预算单位下达预算指标,并审批预算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委托支付中心办理具体的支付手续。按照这种资金管理方式,政府财政资金支付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统一进行,财政预算部门还要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并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通过零余额账户,对政府财政资金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财政直接支付制度是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和用款进度,根据用款单位申请,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授权支付是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和用款进度,由预算单位自行开出支付令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商业银行代理支付的财政资金,每日与财政部门开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

3.规范资金运行程序

资金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求资金支付程序也随之进行改革。按照政府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性质,可将支出分为大宗购买支出、工资性支出和其他支出三大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支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原因

国库集中支付事关政府预算执行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政府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改革预算执行的必要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决政府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弊端的国际通用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支出总额按期(中央部门按季、地方部门按月)拨付到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立的账户内由其使用。这种分散支付制度有很多弊端。

(1)各部门多头开列账户。各商业银行为了承揽储蓄往往置有关规定于不顾,推动多头重复开列账户,致使政府财政资金分散,脱离了预算统一管理,从而使预算执行中的监督得不到落实,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滋生腐败。

(2)预算信息管理落后。由于大量资金分散于各商业银行,政府的预算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转情况,不利于政府对就形势做出正确判断。

(3)大量资金沉淀。因为各单位资金使用时间规模不一,有一个逐渐使用的过程,而政府预算部门又是按期拨付的,势必造成一方面政府财政为如期拨付资金而不得不发行公债或向银行借款,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政府财政资金沉淀于各商业银行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国于2001年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试点。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由国库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均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收支。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原则

1.法制原则。

把政府的资金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既是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又反映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化建设和管理的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尚处于试验阶段,为了规范其运行和防止出现偏差,近期内在没有正式的相关法律出台之前,仍应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为基本的法规依据,并且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涉及支付管理过程、会计核算和银行清算等方面,因此也必须按照财政部国库司制定的《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银行清算办法》等法规执行,以确保政府资金支付能够在规范的体系下运作。

2.便利原则。

在法制和规范的前提下,国库集中支付要使各部门、各单位用款更加方便,解决过去政府资金层层拨付,流转环节多,资金滞留、沉淀和流转慢的问题。

3.效益原则。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政府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款的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原则,加强政府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有效遏制资金挤占、转移、挪用等现象,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必须做充分的调研和宣传工作,取得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具体实施时,要先易后难,对各种资金合理分类,分步实行集中支付。要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保障措施

1.国库集中支付以明确政府职能为首要前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是公共财政,整个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以划分市场和政府各自的职能为基础的,只有明确了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角色,才能确定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各种收费、国债等方式筹集多少收入,分别用于那些项目,各花

费多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各级政府支出部门根据年初预算合理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或者它们所需调拨的资金数额,而制定预算计划本质上就是决定政府的支出安排。这种支出安排的范围应主要限定在政权机关和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非盈利性的领域和事务,包括政权建设、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环境保护等。因此,明确政府职能和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2.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为先决条件

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是相互配套,不可分割的。预算编制只有采取部门预算的方法,国库集中支付才能付诸实施,因为集中支付制下的分类账户本身就是按政府各支出部门设置的,各支出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编制好的部门预算来确定用款项目和用款时间,并通过单一账户进行资金划拨,这有利于预算的执行操作,防范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便于预算审查和监督。另一方面,国库分类账户和政府财务信息系统很好地反映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下一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重新编制新的部门预算。

3.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内容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资金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的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外资金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的小额现金账户;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财政部批准开设的特设账户。国库单一账户集中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并且只有财政国库部门才可以签发支付命令。

4.国库集中支付以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体系为重要保障

完善责任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是有效发挥国库职能的重要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政府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资金和财务的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等。这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

5.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相互配合国库集中支付的显著特点是资金的流转链条短、速度快、支付程序简洁,各资金使用部门没有资金的直接支配权,因此填补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但是,仅有集中支付制度还不足以保证政府支出的绝对合理性、合法性和安全性,因为它无法彻底排除由于利益驱动而使支出部门与供货商勾结起来共同侵吞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因而也就无法实现由“共谋博弈”向“囚徒博弈”的转变,不能根本杜绝腐败现象。政府采购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极大地增强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在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使腐败行为失去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因为此时支出部门只需将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规格和数量告知政府采购机构,由该机构负责具体的招标事宜,因而切断了支出部门与供货商之间的联系渠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一)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过去单位用款计划批准后,国库要一次将资金拨入单位银行账户,一方面形成财政资金结余多户头分散存放,另一方面却造成国库资金不足,调度困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实现了单位用款计划与资金拨付相分离,使单位形成的结余体现为用款计划指标结余,而实际资金结余却在国库或国库集中支付专户。从陕西省2001年4月份的实际数据看,省级国库向会计中心集中支付专户拨款数占实际用款计划的57%,财政可缓拨经费达43%,较以前国库结余资金增加7677万元,加上会计中心集中支付专户资金余额,实际增加国库结余资金9533万元,占用款计划数的53%。

(二)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

首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未使用资金全部结余在国库,可减少短期借款或发行国债数量。其次,由过去向多个户头拨款变为向一个户头拨款,大大减少了在途资金量,从而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从陕西省2001年4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结果来看,国库实际拨款次数仅7次,而在实施前,国库每月要对170多个账户开出拨款凭证300多张。

(三)强化了财政预算的执行,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步伐

过去是将资金直接拨入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而单位是否按既定的预算执行,执行进度如何,只能在事后检查监督,容易形成预算和执行两张皮。现在每笔支出都处应在相预算指标控制之下,财政可随时掌握各项预算的实际支出进度,为制定更加合理的部门预算提供准确资料。

(四)真实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使财政部门对财经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按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资金的支出数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由于财政资金是层层下拨,而单位往往是先把资金要到自己账户上后才开展业务,造成大量资金分散于各部门、各单位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上,各项支出的实际形成有一定的滞后期,财政总预算列报的支出并不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而且两者差距很大。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转状况,给财政预算编制等项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甚至造成资金的浪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总预算支出和单位支出实际上是同时形成的,财政总预算支出能真实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经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五)有效防止了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所有财政资金不再预拨到预算单位账户,在预算执行前就对其进行审核,结余都以指标体现,所以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特别是截留财政资金已不可能。由于预算单位每笔支出均要通过财政的审核,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预算更加细化,从而起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作用。

(六)提高了资金到位速度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对各预算单位来说,省去了国库向单位拨款程序,国库处批准单位用款计划后,直接通过电子网络传送到会计中心,会计中心收到用款计划,单位即可使用资金,可提前资金到位时间3—5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财政支出范围需进一步规范。为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首先应规范财政支出的范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主要限定在国家机关和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长远利益的非盈利领域,主要作用是维护政权稳定,实施扶贫济困,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而现行财政一方面超越了政府的职能范围,对本应由市场调节的一般竞争性领域涉足太多,以至于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本应由政府负担支出的社会公共需要,却因财力匣乏而无能为力。因此,政府财政应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转移到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方面来。

2、预算的约束力有待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预算执行方面的改革方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有效地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及结果。但如何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预算的编制才是根本。我省在预算编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早编细编预算,加强了预算管理,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行预算的约束力仍然不够,应迸一步使预算管理体制法制化,使各级财政部门做到依法理财,各级政府部门做到依法行政。

3、充分调动预算单位的理财积极性。国库集中支付,强化了财政的监督职能,但还应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各预算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既算账又理财,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试行,各部门、各单位只见指标不见钱,首先从领导的思想上就产生了被动服从的观念,理财的积极性降低,而财务会计人员在掌握会计信息的方便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预算单位领导与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财积极性。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调研 篇二

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取得的成效

1、财政资金调动能力增强, 提高使用效益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由层层拨付变为实际需要时一次拨付。减少流经环节。也就是将以往的现金流变为指标流, 使未支出的大量财政资金不再沉淀在各预算单位的账户中。而是统一集中在国库或财政专户内, 对治理和预防预算单位多头开户、私设账户产生了积极作用。改革后财政资金调度更灵活, 财政部门根据国库资金使用计划, 在保证各单位正常支付需要的前提下。对暂时闲置资金实行集合理财, 集中财力办大事,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了执行预算的规范性。硬化了预算的约束力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财政性资金都必须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 支出必须根据预算安排计划指标, 根据计划指标填写支出申请, 最后办理支付业务。无预算或超预算、无计划或不按预算用途使用资金不予支付, 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 硬化了预算的约束力。

3、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保证了资金支付的安全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支付中心根据经济业务性质将资金直接划拨给收款人, 从而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程监控, 在源头上实施监督。预防了支出单位“遇着红灯绕着走”的行为。杜绝了不合理、违纪、违规支出, 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提高了, 保证了资金支付的安全。

4、提高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建立了严格的支付审核制度, 规范了支付审核内容和程序。促使《会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集中支付还可有效遏制一些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不入账、账实不符、财务游离在会计监督之外等行为的发生, 使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更好地聚财理财, 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规范了预算单位账户的设立, 加强了对预算单位所有资金的监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聚财理财。财政直接支付账户的代理银行进驻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方便预算会计办理收支业务, 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一些问题

1、国库集中支付中直接支付量占总支付量的比重偏低

根据财政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财[2001]24号) 规定财政资金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其中直接支付的范围包括工资支出、购买支出以及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 拨付企业型项目或大型设备采购的资金等, 以及各类转移性支出, 都要直接支付到供应商或用款单位。从实际看, 对工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基本实现了直接支付, 但一些自主进行的采购活动和部分工程项目支出仍作为授权支付处理, 部分工程项目支出未纳入直接支付范围。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强等因素使得直接支付的比率偏低, 影响财政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2、国库支付中心的监督职能尚未发挥到位

为贯彻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各地基本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国库支付中心对超标准的开支及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的提现缺乏必要的监督。国库集中支付更侧重于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 不但要服务, 而且还要监督, 应该为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部门预算的有效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否则, 起不到改革应有的作用。一些单位的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超标, 有的单位把授权额度甚至全部提现, 这加大了现金违规的可能性。

3、非规范的行政干预

我国目前的财政资金分配仍不规范, “条子”预算、首长预算、纪要预算、文件预算等非规范的行政干预屡见不鲜。相当一部分的财政支出以各种形式分割出去了, 这样, 造成了这些支出能上不能下, 可控项目变成了不可控项目, 表面上虽然列入了国家预算, 但实际上已成了部门支配的财力, 财政已无分配权。在编制预算时, 各种文件、纪要、领导讲话等都规定、要求相应的资金支出, 使财政处于两难的境地, 导致财政资金配置严重不合理, 而且效率低下。

4、国库支付工作的系统网络化、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 以财政部门为中心的预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程度不高, 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系统建设也比较滞后, 无法很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三、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几点改革建议

1、扩大直接支付的范围, 提高国库集中支付中直接支付所占的比例

完善政府采购办法。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应尽量与部门预算同步,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采购, 把游离在直接支付执行范围之外的采购项目和工程项目纳入到直接支付中来。从内部监管来说, 财政部门要从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全部过程进行监管。整个预算编制与执行要求授权清晰、职责分明、监控到位, 使预算真正成为监控资金安全、高效的制度保障。发挥财政监督职能, 使国库集中支付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2、统一经费开支标准, 严格按《现金管理条例》及相关制度办理提现及其他支付业务

建议财政部门应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 结合当地实际, 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奖金、差旅费、会议费等经费的开支标准, 并经常监督检查, 促使各单位严格执行, 对违规的单位要减少其相应的预算指标, 从而遏制一些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严重失控、互相攀比、滥发钱物等不良现象。受理审核人员不但要热情报务, 而且要严格执法, 严格按《现金管理条例》及相关制度办理提现及其他支付业务。

3、监督部门加强监督检查

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人行等部门, 定期对预算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 设举报电话, 对举报人保密, 并给予适当奖励。对检查及举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从严处理, 追究其相应责任, 避免财政资金的“体外循环”, 以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 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

4、加快国库系统网络化和电子化建设步伐

要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处理中心, 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代理银行专线网络基础上的自动化处理程序, 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财务信息实时在线、由事后控制转为全过程控制的具备真正远程化数据管理能力的先进、稳定、安全的财政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敏.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3.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篇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就是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由国家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预算拨付直至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直接监督控制全过程的财政国库支出管理制度。财政资金拨付的方式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

(一)建立起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集中支付改变了监督方式。将事后监督改为全过程实时监督,有效地保障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和高效。

(二)提高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率。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促进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促进了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财务支付方式的改变。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及财务管理人员技能的提高。

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规范。在预算批复的时间方面,我国目前预算批复不够及时。从而造成预算执行依据不充分、预算监督不全面。无法满足集中支付制度规定的“各支付单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必须根据当年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向财政部门按用途提出用款申请”的要求。

(二)部门既得利益与国库统一支付产生矛盾,个别单位领导对改革不够重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专款必须专用。预算单位的资金在运用上的随意性受到限制,一些部门的既得局部利益受损。个别单位领导对国库支付产生抵触情绪。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放松。

(三)部分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国库支付制度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四)国库支付中心的监督职能尚未发挥到位。国库支付中心对超标准的开支及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的提现缺乏必要监督。目前。国库支付中心的受理审核人员集中精力服务于预算单位,办理业务时不让预算单位提供原始凭证。不能对所填支付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不能更好地发挥深层次的监督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预期目的。

(五)国库支付工作的系统网络化、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系统建设比较滞后。无法很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财政信息系统的完善不仅表现在设立政府财务网络,也表现在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等的建设上。另外,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库资金及时有效的收付。

三、解决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改革预算批复时间。目前,我国当年预算由各届人大会批准。再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批复到基层预算单位,一般在当年4月份左右才能到位。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发生每项经济业务时,须根据当年年度预算向财政部门按用途提出用款申请,显然是不现实的,按预算批复后再提出用款申请,严重影响预算单位的上半年工作无法开展。二是优化预算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不仅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而且有利于防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有利于人大等部门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同时也能加强国库对预算支出的刚性约束。充分发挥国库的监督作用。

(二)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国库支付改革意识和会计责任意识,强化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关财政审计部门要对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等方面定期进行考核验收及检查监督,增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意识。深入广泛宣传财会工作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相关人员重视财会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和学习,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会计队伍,促进国库支付制度顺利推进。

(四)统一经费开支标准,严格按《现金管理条例》及相关制度办理提现及其它支付业务,对单位提供支付凭证所附发票进行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五)加大网络信息建设,全面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效运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六)与集中支付有关系的零余额账户会计核算。财政授权支付,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资金收付,在实际工作中有如下问题。

1、现金的设账核算问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存在着实拨资金账户和零余额账户。为了便于现金的核算和管理。在满足预算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现金需设置零余额账户现金和基本户现金二级明细科目,在零余额账户现金科目下还要按类、款、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设账核算问题。与现金一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支出需按类、款、项细化到具体科目进行分类核算,不同项目之间资金不能混用,因此科目的设置也必须与之对应,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下按不同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保证财政资金专款专用。

3、退票、退回现金等情况的具体操作方法。(1)单位已记账但代理银行尚未支付之前发生退票的,可红字冲减已作会计分录:单位也未记账且代理银行尚未支付之前发生退票的,可不作账务处理:(2)单位因多余库存现金预存入银行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如住院费按医院规定金额转入医院账户。实际结算时多余金额退回单位账户等,单位均要填写财政授权支付更正(退回)通知书,据此作贷记“红字冲减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现金或其他应收款”的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3)由于账务处理错误,导致零余额账户之间错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明细科目之间需进行调整,单位应填写财政授权支付更正(退回)通知书,据此作贷记“红字冲减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支出错误的项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支出的项目)”的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

4.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篇四

[摘要]摘要: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遇到了重重阻力,离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此,本文拟从加强改革的认识、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角度来探讨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关键词]国库改革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概述

(一)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单一账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诸多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目前,已有33个省份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向城市、县级推进。按照中央的统一设计和要求,2005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现状

近几年来,财政工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加大监督力度,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在预算单位动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商品、劳务和支付款项时,由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这改变了过去先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到预算单位,再由预算单位分散支付给收款人的做法,从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资金占用,方便单位及时用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订出台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并由中央财政选择国家水利部等6家中央单位率先开始试点,财政部门对各试点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资金的使用,由各单位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财政部门核对后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可以说,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相关主体的既得利益,从而影响了制度执行的积极性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需要代理银行和各级政府、单位全力配合协作的系统工程,一旦这些主体的既得利益受到破坏,制度执行起来就会异常困难。在传统的财政收支管理方式下,财政预算性比较弱,资金按额度拨付给各个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通过挪用、挤占、坐收坐支等方式实现部门利益;对于银行来说能获得大量的信贷资金,并且就业务处理而言也比较简单。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必须专款专用,在资金支配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由于账户分立核算,年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事业经费冲抵行政经费的缺口,原有的一些不规范的资金使用行为被严格限制;而银行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处理比以往复杂得多而手续费却很少的业务,而且还面临着诸如垫付资金、资金损失等风险,这些都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使得该支付制度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二)支付流程比较繁琐并且难以依法理财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从项目发生到预算单位或供应商收到资金需要经历二十多个环节,任何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工作流程,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政府制定采购计划时,由于审批程序复杂致使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到账,从而对工作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由于财政资金性质复杂,涉及的业务和部门比较繁琐,不仅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量,而且也使得支付效率相对低下。另外,由于预算批复时间在每年的3-4月份,而在此之前往往有些经常性专项由于没有预算指标无法支出,迫使预算单位利用其他项目资金垫付或者延迟专项支付,导致预算项目的混用和窜用,难以满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依法理财的要求。

(三)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处理每一笔支出均需要由预算单位主动发起,所以对于诸如银行代扣代缴业务(税款、电话费、水电费、物业费)的扣缴等被动扣款业务还难以运用目前的业务模式进行处理,否则委托代收的“零余额”账户就会出现“负余额”,滞纳金的问题随机产生,致使需要保留一些预算单位的基本账户。并且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下一年的经费的拨付指标参照本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容易导致预算单位年终大量支取零余额账户资金,把不该财政用款的支出也用财政经费支出或者采用提取现金方式、转储大额定期存单以及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的方式使年终零余额账户不会出现结余,以避免财政会因本的资金未用完而减少单位下一的经费。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编制预算时应将以“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为主的改变为“零基预算加项目预算”、“因素编制法”为主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这样可以综合考虑税源情况、政策性减收和经济增长预期等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将预算工作分支细化,并结合单位当年的财力状况和实际需求对支出额度、方向和用途等做出具体核定。在执行预算时候要做到统筹兼顾,不断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严禁随意超越预算、扩大预算范围和调整预算等行为发生。

(二)要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预算编制改革

财政资金不再区分预算内外。即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纳入预算,从而使国库收支真实反映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范围。改变预算的历年制为跨年制。我国的预算是1月1日到12月30日,即历年制,但审批预算的各级人大一般都是在3月或更晚一些时候开会,这使得前几个月的预算执行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实行跨年制,这样可使预算草案在预算执行前就得以通过,全年的预算都有法律依据。细化预算科目,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部门预算具体而准确,而我国目前的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科目比较笼统,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所以有必要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科目,并在一套科目中反映。

(三)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进一步简化用款计划审批程序,特别是

要简化财政内部对用款计划的审批环节。如对人员和公用经费的审批程序可直接报送到国库部门予以审批,或直接按照均衡拨款的原则在每月底自动产生下达用款计划;进一步规范财政部门的审批时限,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批,保证单位及时用款;改进和简化资金清算程序,节省清算时间,延长单位使用资金的时间,方便单位用款。同时,建议人民银行制定电子住处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取消纸技凭证的传递,实现网上资金的无纸化清算。

(四)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财政会计、代理银行、国库和预算单位等都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利益主体,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看似利益冲突,实际上只要它们相互鼎力配合协作,完全可以使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例如,代理银行和国库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代理银行认真把关,决不允套取国库资金的现象发生,否则取消其代理资格;与此同时,国库也应积极配合代理银行的工作,及时清算代理银行的代垫资金,如果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难以及时清算,则应该及时和代理银行沟通协商,把代理银行的代垫资金作为政府的贷款处理,及时还本付息。只有互惠互利,确保各方的利益,才能顺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2011年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的第十年。被称为一场“财政革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给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带来了根本性变革,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我国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基础性地位。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扎实有序推进,我国实现了财政资金运行由“中转”变为“直达”,财政资金运行监控能力和使用效益大幅提高,基层预算单位每一笔收缴和支付信息,都可以实时传输到财政部门。同时,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得到切实保障,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实现了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实时、明细和智能监控。

参考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财政部国库司。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业务释要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7)。

5.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调研 篇五

县级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问题浅析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建立一种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也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年月国务院通过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并确定

在国务院所属个部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这标志着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一、县级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客观需要

年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在大部分省、市、县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四年来,有效规范了政府财政支出管理,增强了各级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公共财政管理理念也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多项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已不能适应形势需求,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财政部“财库号”文件也明确提出:“省级、地市级和财政收支规模较大的县级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这表明全面在县级财政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是改革发展的必然。

二、国库集中支付实现的目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四项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在完善的部门预算体系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真正形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漏斗,切实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国库集中支付经费直达收款单位,政府采购资金国库直拨,资金支付无在途、无沉淀、无中间环节,实行“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管钱”,割断部门支出与收入的联系,增强财政管理透明度。

三、县级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力“瓶颈”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首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因地域差异和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县级财力状况不一,大部分县级财政以上的财力用于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属典型的“吃饭财政”。加之政府举债形成还贷、政府直接担保连累的财政抵扣、历年挂账衍生的财政赤字、供给范围膨胀、深化改革转嫁给县级财政而应由市场承担的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和挖潜改造支出、政策性增支减收及转移支付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可支配财力较少,基本上拿不出钱来搞公共建设和支持事业发展。对这些县而言,国库外沉淀资金非常有限,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来解决资金调度困难微乎其微。

(二)现行预算编制方法的制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成功推行主要是要与完善的部门预算体系实现“无缝对接”。部门预算是将预算落实到每个单位和具体项目中,体现完整性原则,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各个阶段进行明确划分,同时根据执行情况和预测进行相应调整。而现行预算科目多达百条,预算较粗,目前仍摆脱不了“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的束缚,无统一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缺少完善的部门预算法规(成功经验及管理程序借鉴),加之部门既得利益的相互影响,预算执行较为困难。财政安排的多头决策、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还有服从发展计划、预算外比例过大等因素直接制约着部门预算的改革,在目前状况下实现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无缝对接”比较困难。

(三)收入难统管

国库集中支付首先要建立在收入统管的基础上,只有将所有资金纳入国库,才能解决预算内外两张皮、多头开户和交款不及时,甚至“小金库”问题,真正形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漏斗。目前财政职能还不十分完善,尤其是收入问题,由于资金收入的统一涉及到划分财政资金分配权和支付权的变革,牵扯到单位的切身利益,势必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给决策者带来一定阻力。

(四)财政体制不到位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为经费直达收款单位,政府采购资金国库直拨,资金支付无在途、无沉淀、无中间环节。所有资金未支前,一律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单位账户始终保持零余额,单位只体现指标的变化,达到“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管钱”的目的。目前,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横向上“缺位”与“越位”并存,纵向上事权划分不清,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存在“上级出政策,下级掏口袋”现象。尤其是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尚不到位,财力层层向上集中,事权却较多下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县级财政困难,制约财政支付方式的变革,无法达到支付无在途、无中间环节的要求。

四、几点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涉及面广,必然触及各方面利益,会遇到一定阻力。首先,要加大公共财政理念、财政形势、财经法规政策和《会计法》的宣传工作,使大家明白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同时要积极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只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才能理解、配合和支持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再者,财政部门要屏弃“等、靠”思想,积极探索。

(二)增强县级财力

一是激活县级培植财源积极性,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县级财政收入,壮大财政实力。二是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保证转移支付

及各项财政改革配套措施到位,增强县级财政活力。三是财政支出应退出生产经营性投资领域。四是量力而行搞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

(三)规范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制定一个适应性强,便于操作的制度,使国库集中支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将非税收入直交财政国库,真正做到所有权属政府,使用权属单位,管理权属财政,从根本上限制单位开支的随意性。三是逐步取消过渡账户,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四是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借鉴成功做法,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转轨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

严格按照公共财政要求,重点抓好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逐步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统一的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配套制度的建立应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联合调研、制定、修订。标准的设计应根据单位对资金的客观需要和财力可能,同时兼顾单位的实际支出和目标任务的调整,接待标准及个人补助部分根据区域消费现状予以调整。

(五)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支付方式

6.财政改革中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篇六

关键词:财政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措施

一、传统国库支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在财政资金使用上缺乏对预算单位的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由于预算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财政资金流经环节过多,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单位自行管理银行账户的使用,并拥有资金实际支配的决定权,导致支出行为随意性较大,资金在使用中被各种挤占、截流、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项目资金,往往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短斤少两”。财政部门只能依赖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2.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加大政府运行成本。财政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容易造成财政资金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账户上,资全使用效率不高,变相加大政府运行成本。由于各单位资金都有逐渐支付的过程,预算资金按期拨付,在各单位分散保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大量财政资金分散在各单位形成走量财政资金沉淀,并在银行低息存储。而财政部门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往往缺少资金,却反过来还向银行高息借贷,加大了政府的运行成本。

3.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馈迟缓,财政部门难以及时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转状况。由于支付过程不透明,支出信息只能事后经过层层汇总后得来,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因为财政资金大量分散于各单位、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银行账户上,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转状况,难以对财政和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及时、准确判断。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带来的显着成效

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预算单位多头开户改为单一账户,由原来的预算单位自己支付改为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授权单位自行支付行为为辅;财政资金由分散存放改为统一存放财政部门;将原来的事后反馈改为实时反馈,将事后监督改为实时监督。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有利于财力统一运作,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使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中,预算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账户直接拨付,减少中问环节,使预算资金到位及时,从而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预算单位结余的财政资金都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有利于政府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

2.有效规范了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强化财政预算执行,规范了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行为,有效地预防单位挤占、挪用和截流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项支出都能严格按预算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生,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由于实际资金不到单位账户,使单位想挤占、挪用和截流财政资金无可乘之机。

3.完善和健全了财政监督机制,将事后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将事后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可以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代理银行每天反馈的支付信息,实现对每笔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将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对预算单位支出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有效地防止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4.规范了预算资金的管理,强化了预算执行和监督。现在建立起统一、高效、规范的预算资金申请与拨付关系,进一步对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约束;在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方面,树立了依法执行预算观念。国库集中支付额度必须严格按部门预算执行,因为部门预算是经人大审议批准的,所以任何机构和个人必须严格按此执行。对于预算支出中需要调整的项目、内容,都必须按程序报经原批准单位进行调整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改进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一些预算单位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有的财务人员对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不熟悉;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此项改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使预算单位和相关人员特别是单位领导认识到此项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让财务人员热悉相关政策、程序,预算单位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争取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2.加快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支出与预算单位支出的核算方法发生了变化,为此需要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于行政单位,一方面在财政部门的核算中心设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实现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另一方面,在行政单位构建相关资产明细账户,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实物管理。

3.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建议相关部门对预算单住财务开支费用标准加以整理、归类和修订,出台相应法规、制度,加强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和统一相关费用开支标准。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

4.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核算、支付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高,提高政策水平。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会计核算的基础地位,规范核算操作,使广大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政策熟悉,了解有关的操作程序,能够正确的进行会计核算。

7.浅析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篇七

关键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成效,问题,对策

当前, 随着国库监管制度的运行和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县级得到广泛开展,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制为基础, 以权责统一、规范透明等为原则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和预算执行机制基本形成。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国库支付体制落实的基础, 同样也是矛盾的集中所在。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但同时受政策、国民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成效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有效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 是防治腐败的有力措施。近几年来, 国库集中支付体制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规范了政府收支, 促进党的廉政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被人们认识和理解。而其改革完善过程总体运行良好、进展较为顺利, 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增强资金调度力

县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支付方式, 通过进一步强化事前和事后监督, 从根本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实行该支付制度, 县级预算支出使用逐笔支出的控制法, 由财政账户直接一次拨付, 缩短了资金的中转在途时间, 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财政资金集中统一在国库内, 不会滞留在各单位的账户中, 从而解决了财政资金分散、预算执行情况缺乏监督等问题, 有效降低了资金拨付成本, 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降低了财政的筹资成本。

(二) 增强县级预算规范合理性, 加强资金监管

以往的经费拨付项目大多没有用于单位所申报的项目, 资金打入单位的个人账户中, 很难对其进行监管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确定其真实性, 纵容了虚假预算情况的发生。而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经费一般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项目的具体供应商或收款人, 防治了预算单位截留资金的混乱现象, 保证单位按需预算, 提高预算情况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源头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 强化了预算的执行力, 县级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也实现了“预算有计划, 申请有根据, 支付有指标”的目标。同时确保了国库资金的统筹调度与安排, 加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

(三) 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 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以往的财政资金存在项目资金随意花、乱提费用、占用款项等不良现象, 预算调度不合理。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采用了网络信息技术, 从制度设计、运行机制方面使财政部门、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规范透明化。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用国库单一的账户体系, 按照预算的用款计划将资金直接划拨给供应商或收款人, 对资金的流向进行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评价, 从源头上对其进行监督, 避免资金被截留、挪用的现象发生, 落实了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性, 维护国家财政的权威, 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当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 县级人员认识不足, 执行力差

部分县级预算单位人员没有深刻学习和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办事观念落后、办事方法陈旧, 国库集中支付会削弱单位财权的观念使其资金使用受限, 再加上外界对县级各预算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大, 多数县级财政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持排斥态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尚未上升到稳定、能被普遍大众所接受的层面。

(二) 财力不足制约改革的前进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和沉淀。县级典型的“吃饭财政”, 加上县级政府历年的财政赤字、举债形成还贷、供货范围膨胀等因素导致县级政府可支配财政资金、公共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可用资金较少,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资金调度困难的解决成效微乎其微。

(三)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需时日

虽然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用经费直达的方式, 由政府部门直接拨款给供应商或者收款人, 资金支付无中间环节无沉淀, 且未用资金存放在国库统一账户中, 达到管钱与用钱分离的目的。但是, 就目前而言, 政府职责和支付责任上纵向上事权不分, 横向上缺位与越位并存, 存在事权与财权混合不分的现象。省以下财力向上集中, 事权却多下移的现象加剧了县级部门的财政紧缺, 制约了国家财政支付方式改革步伐的推进, 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四) 预算监管制度不健全, 设施陈旧落后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县级地方的国库集中支付建设明显落后于国库核算系统,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也滞后于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县级政府部门的硬件设施如银行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落后导致很多工作需要员工手工操作完成, 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还容易出错, 无法满足财政预算的基本要求, 也导致了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的落后。

三、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 加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首先要加强机构的规范化设置。根据不同乡镇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将对乡镇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划分为三个类别:对经济发达、财政资金规模大、辐射作用强的一类乡镇实行“一体两翼”的机构模式, 以财政服务大厅和核算中心为基础, 以财政所为主体, 全方面实施财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对经济中等、政府财政供求基本持平的二类乡镇, 以及经济较不发达、财政资金规模小、政府运转主要依靠上级政府补助的三类乡镇,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财政所, 并且设立为民服务爱心窗口。其次要加强县级财政部门人员的规范化配置。县级财政部门的人员数量配备要能够满足基本业务工作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建议一类经济发达的乡镇配备财政机构人员不少于5人, 经济中等的二类和经济不发达的三类乡镇一般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同时要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科学安排工作岗位, 提倡一人多岗制, 并且在工作中相互监督。最后, 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倡导鼓励县级财政部门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 全方位覆盖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注重定岗定责原则的落实, 确保不同岗位、部门间权责分明, 相互制约和监督。

(二) 加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管理

首先, 加强县级财政管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在财政支付制度改革中, 国家往往会持重市区轻县级的态度, 从而导致地方财政建设与国库核算系统不同步现象的发生, 致使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落后。应加强国家对县级国库财政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 加快县级财政支付制度的改革步伐。其次, 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 加强对财政部门在工作时开通的专业账户的管理。对开户条件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对不良账户进行及时全面的清理等。最后, 加强对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定期对县级财政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县级财政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和认识程度, 使其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的重要性, 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月琴.深入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17) .

[2]谢湘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 2013, (5) .

8.简析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篇八

一、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必然要求

我们认为,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虽然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简历维护过程,但是从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特性来看,公共财政的的定义以为概括为:他就是以国家为核心,通过政府的收支行为,集中一部分的社会资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履行政府职能的经济活动。

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其运行模式为高度集中的公有制财政管理模式,集中反映政府活动的财政职能,几乎可以覆盖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全部领域。由于财政职能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特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被称为生产建设财政。

而作为与当下市场经济相应的财政运行机制——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收支行为规范化。政府部门花的钱是从社会群众收取而来的,并用这些从社会群众那里收取的钱办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的众人之事。政府部门收钱、花钱的行为才必须接受监督,才应当且必须对社会成员具有透明度。具体表现为:

1.全部收支进预算。政府预算不单单只是一份收支计划表,更是用来接受立法机关和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和依据。通过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查、执行和决算,政府的收支行为完全赤裸在阳光下接收立法机关和社会成员的监督。而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监督、游离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

2.财政部门统揽收支。这就是指,财政税务部门统领所有政府收支,既是财政税务部门直接从社会成员处筹集自己,然后根据各级政府不同需要,按需分配,不让各个职能部门有分别向自己的服务或管理对象收取钱财的。

3.以法制为基础。也就是财政收入的方式或财政支出的趋向和规模都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能想要多少就收多少,或者想怎样花就怎样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政制度的改革,在集中支付制度下已经进入到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这一核心领域并且其工作重点也已经有生产建设财政转向如何提高预算支出管理效率方面。就预算管理制度而言,部门预算为基础是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为部门预算的必要条件;而政府采购制度的有效快捷运行则必将完全依赖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行,这样看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然成了目前公共财政领域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预算编制及执行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按“有预算才能有支出”的原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部门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水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是一项新的工作制度。按照传统预算编制习惯,实际操作中没办法避免的就是存在预算编制项目细化程度不足、预算核定跟实际差距大,从而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步调不一致,预算仍然需要调整等问题。这一类的问题,有的能由财务部门出面解决,而有些则不行。这样的问题存在一定会对水资源管理部门业务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此看来,各个部门的年度预算很重要,如果不能科学的细化编制预算,不能确定用款项目和时间,就很可能出现“想办事,没钱用”的尴尬局面。以上问题,无不将直接影响水资源管理部门职责的履行与单位的正常运转,严重阻碍水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配套改革措施

1.要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预算编制改革。第一,财政资金不再区分预算内外。也就是指,所有的财政资金都必须纳入预算之内,这样才能使国库收支如实的反应所有财政收支的情况,并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范围。第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科目。我国目前的预算编制都较为粗糙、预算科目较为笼统不够具体,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部门预算具体而准确,这样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很不利,所以必须从性质上、功能上对预算科目进行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科目。

2.注重加强对单位财务支出活动的分析。财务部门要转变以前的理财观念,加强预算管理意识,这样才能从以会计核算为核心转向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编制预算时,要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每一项的支出都从实际出发、详细论证,使年度预算计划全面、规范和细化,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可行。于此同时,要加强支出的管理细节化,加入大额支出评估机制,对项目支出进行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管理制度,分析解决支出活动中不断提升基层水资源管理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3.要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都是相辅相成的。政府采购其实就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两者都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很容易引起支出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的合谋,从而导致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所有我们要采取监督和控制,推行政府采购,并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将大型设备、小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等纳入政府目录,然后将修缮费等提供劳务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購目录,再将预算单位日常消耗品纳入采购目录。像这样,有计划有条理的不断完善和扩大范围,直至将政府采购的物品和劳务全部纳入采购目录。

参考文献:

[1]许正中.公共财政.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3).

[2]王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

[3]楼继伟.政府采购.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66—69.

上一篇:中学师资情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初三鼓劲会语文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