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殊练习(9篇)
1.《蝶恋花》晏殊练习 篇一
《蝶恋花》(晏殊)教案
即墨一中
张振前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见教材P64注⑥。补充:谥元献。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学习与评价”是的有关练习。
2.《蝶恋花》晏殊练习 篇二
一、吟读诗词, 感知情境
上课铃声响起, 我打开音箱的开关。和着旋律, 我轻吟着晏殊的《蝶恋花》。这音乐的确太美, 许多同学都沉醉其中。
师:同学们, 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答:苦, 愁, 冷) ?老师找位同学再读一遍, 试试看能不能把你们所感受到的情感都读出来。 (音乐起)
生甲: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坐下)
师:读得非常好。同学们, 本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大屏幕) :
(1) 能够准确并有感情地诵读本词。
(2) 能够根据文本深入体味词中主人公的感情。
(3) 理解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
二、讨论交流, 展示成果
师:根据预习导学案呈现出的问题, 老师把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作了如下分配 (大屏幕) 。下面, 各学习小组针对导学案上的题目进行讨论 (各小组起立讨论, 讨论结束小组按任务分配板演) 。
三、解读内容, 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 解读诗词的内容不是简单生硬的翻译, 而是积极参与自觉地进入情境的过程。下面我们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带着我们一起解读这首词。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小组给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内容题, 我们认为词的上片选取眼前景物, 点出“离恨”;下片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怀。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这首词的情境, 请大家闭上眼睛, 跟着我的描绘, 静静地聆听和感受:清晨, 一个女子坐在窗前, 望着远方, 栏杆外的秋菊笼罩在寒烟之中, 似含忧愁……请大家睁开眼。希望我的描绘能为大家下面的学习提供铺垫 (掌声) 。
师:同学们, 概括词的内容要注意简洁, 老师分别用了四个字来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写景抒情和叙事怀人。让我们带着这种感知进入词的意境。
四、品读诗词, 深化情境
第三小组代表:感谢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做的铺垫, 我们小组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情感题。根据这首词的词眼“离别苦”, 我们能体会到词中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我们组归纳了两处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句子。第一处: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试想这样一个画面:燕子成双成对飞走, 对比写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感。第二处: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主人公彻夜未眠, 为情所困。其他小组还有什么补充或不同意见吗?
生乙:我对第一句的分析有点不同意见, 我认为燕子和词中主人公不是构成对比而是反衬。你觉得呢?
第三小组代表:这, 那你能帮我解释一下, 对比和反衬的区别吗?
生乙: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只是感觉罢了。请老师帮我们解答一下。
师:两位同学考虑得都很细致, 尤其是第二位同学注意到了细节。对比和反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没有主次之分。我们分析一下, 本词的意图是用燕子的成双成对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内心孤独, 所以在这里应该是反衬。
第四小组代表:我们组选择了下片中的一句“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这一句传达了主人公登楼想望到远方思念的人, 但是望不到的失落之情。大家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丙:我认为刚才两位同学都找到了相对明显的句子来体会词中主人公的情感, 但词的最后一句虽不明显, 细细品来, 却也可以体会出同样的情感。“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主人公为何会想寄信, 为何又要既用彩笺又要用尺素呢?是要诉说的言语太多, 可是山高水远又不知道要寄往何处, 无形之中又增深了其内心的愁苦。
生丁:预习这首词时, 我查了一些资料, 有的版本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那么, “兼”和“无”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可以从词中的“朱户”知道词中主人公应该是富贵人家之女, 这样的家庭难道没有尺素吗?显然不可能, 我感觉这是推脱之辞, 大概是害怕思念的人不是在想着自己吧。正是这种害怕才说无尺素, 这岂不是更加痛苦。 (掌声)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 老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震撼。大家的课前预习相当充分, 分析很到位, 词的意蕴本来很深, 如果大家能抓住一两处用心去品味, 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五、走出诗词, 归纳手法
第五小组代表:大家跟我来, 把你们的目光投向后黑板, 一起分享属于我的一片天地。同学们, 你们能想到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反衬、拟人等是不是全出来了。趁热打铁, 我在黑板上已经写好了两句话, 大家一齐说这两句话分别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啊 (答:槛菊愁烟兰泣露———拟人;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反衬) ?很好, 其实我只是在抛砖引玉, 我提议大家一起用掌声把我送下去, 把那块玉引出来 (生笑) 。
第六小组代表:刚才第五小组找到了运用拟人修辞的一句, 我们组认为还有一处也用了拟人。“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这一句还兼用了反衬, 情境交融。另外, 我们还归纳了两种, 一句是“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用了细节描写, 一句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用了直抒胸臆。总结一下, 本词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拟人、反衬、情境交融、细节描写等, 谢谢大家。
师:同学们, 现在大家已经把这首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读。你们觉得词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齐说:孤独、失落、怅惘的女子形象。
生:那会不会是一个男子呢? (生笑)
师:也许会哦,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看相关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下节课我们再评讲。
音乐响起, 大家齐读…… (妆台秋思) :槛菊愁烟兰泣露……
3.晏殊《蝶恋花》赏析 篇三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初期婉约词的重要作家。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逝世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风格与形式同南唐冯延巳相近。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炼,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也能诗,诗意活泼轻快,但多已散佚。《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②槛:栏杆;罗幕:丝罗的帷幕;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恨相思之苦旳词作。
上阕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槛菊愁烟兰泣露。”清晨栏杆外旳菊花,笼罩着一层惨淡旳烟雾,兰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饮泣旳泪珠。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暮秋清晨,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这秋天旳寒意,双双向南方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词人一夜辗转难眠,皎洁旳月亮不明白离别相思之苦,银辉洒向人间,一直到了拂晓,还斜照着红红旳门户。
下阕登楼望远,更是情不能自已:
“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冽冽,凋零了绿树。秋风萧瑟,落叶飘飘。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独自登上高楼,骋目远眺,山阔水长,天涯漫漫,人世间旳一切已如浮云过世。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情也悠悠、恨也悠悠。见不到心爱旳人,也只有寄书传情了,可是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又不知道我心爱旳人她在何处,这封情意绵绵旳书信又将送到那里去呢?
4.蝶恋花晏殊优质课件 篇四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词人:
晏殊P62注释⑥
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诵读全词
1.对照注释,注音
2.听读录音
3.齐读
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
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悲景写悲情烘托
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悲愁反衬一夜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不见
“寄彩笺”“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
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
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
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
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请学生讨论交流,上、下阕分别小结。
五、小结:
1.齐读本词,上阕低沉婉转,下阕开阔畅达,试用声音充分体现。
2.你对赏析诗歌有什么心得。
六、延伸作业
试赏析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5.《蝶恋花》晏殊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见教材P64注⑥。补充:谥元献。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地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地。这里与其说是燕子地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地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地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地寒意。|燕子地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地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地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就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非常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就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6.《蝶恋花》晏殊练习 篇六
教学思路:词眼离别苦,时空颠倒,无理极妙。师: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由黄金屋,生:书中自有颜如玉,师:猜一猜,这是谁写的诗句? 生:不知道
师:这是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叫《励学篇》,传布天下,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闻。讲述晏殊的传奇经历,14岁中进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称富贵宰相,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师:“太平宰相”晏殊,他和所有人一样,也有着这样无奈的人生困惑。写过一名句叫无可奈何花落去,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花落,归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词,惋惜与欣慰交织一起,蕴涵着一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现,生活不会因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变得一片虚无。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这首词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师生共同朗读《蝶恋花》)
师:读了这首词后,我们似乎看到词的背后站着一个人,一个怎样的人? 生:一个很美丽的女子,想自己的丈夫。
生:是个女子,想的不一定是丈夫,可能是情人。
师:反正有一点达成共识,词中的主人公是女的。她在想人,为何不是男的? 生:整首词基调比较感伤,哭哭啼啼的,情绪很忧伤,是男的不太适合。
师:在古代的乱世,有从军征伐,在所谓的盛世,有徭役摊派,每当自己的丈夫被迫离开家乡,远离自己时,对于很多的家庭妇女来说就成了很大的打击。她们的愁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就为思妇诗词最初产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据。师:哪里可以看出女子的感伤和愁苦?
生: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秋菊笼罩在愁烟中,烟是不会愁的,兰花好像在哭泣,不是兰花在哭泣,而是女子在哭泣。师:感时花溅泪啊。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啊?庭院中种着兰花,菊花,生:很敏感,很高雅,有品位。自己就是空谷幽兰,无人欣赏。生:这里的景物能渲染气氛、塑造女主人公形象。
师:能懂艺术,感情很细腻的女子。那整首词的词眼是哪三个字? 生:离别苦
师:离别对女子的伤害尤其大,女子天生就是生活在感性之中,生活中这么多的忧愁叠加在一起,让人神志有些恍惚,时空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整首词在时空方面很有自己的特点。能不能把词中的时空的词语补充完整?
生:槛菊愁烟兰泣露,前面加上早上的庭院,有露水,有寒烟,时间是早上。师:你说的很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还有吗? 生:明月不谙离别苦,是晚上,师:哪一天晚上,地点是
生:昨晚,地点就是女子的闺房,看到了月亮。整夜照着。师:由早上的庭院回忆昨晚的闺房。还有吗? 生: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天晚上的高楼所感到的,师:昨晚是明显的,是高楼吗? 生:也是女子的卧室,闺房。
7.晏殊《浣溪沙》练习题 篇七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案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8.《浣溪沙》晏殊 篇八
晏殊的这首《浣溪沙》真是感伤时光易逝,人生有限的千古名篇。作者傍晚坐在老旧亭台,一边饮酒一边听曲,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回忆过去的往事,内心充满深深的惋惜和惆怅。面对大自然无情的更替和变迁,只能够无可奈何看那花儿落去,似曾相识迎那燕子归来。
是啊,自然万物总是随着一年四季的轮回和交替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生长节奏和频率,今年错过的景色,明年同一时候还可以弥补,但只有时间却不重复,“一去不复返”。
面对无情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青春勃发的少年;热情豪迈的青年渐渐变成沉稳优雅的中年。而我则是由恬静怡人的中年走向激情不再,容颜不再,魅力不再的老年,唉!想想都可怕,想都不敢想!又是一年春来到,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街头巷尾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只是近段时间天气特别寒冷,是重庆57年来最冷的冬天。街上寒风凛冽,雨雪飘飞,人们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羽绒服,防寒服,披上围巾带上手套抵御寒冷的侵袭。
由于新年临近,老公在外聚餐的时候较多,我越发感到凄清和寂寞,做饭的兴致也没了,一个人在外面随便吃点,闲逛一通,回到家里,电视也懒得开,最惬意的就是钻进被窝,靠着床头看小说。其实心里极不情愿老公的应酬,回家很晚,浑身酒气,昏沉沉地开了门,倒头便睡,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来的,居然没有进
错门!想想再过几天就又是一年了,岁月的年轮又进了一步,心里真是颇不宁静。是啊,“时间之流不可抗拒”,在良辰美景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奈,真是“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也许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时光飞逝,我们才应更加珍惜生命,珍爱人生,努力于平凡中创造精彩,于短暂中开创永恒!
主要内容
这首词描写他有感于人生短暂,想借歌筵之乐来消释惜春念远、感伤时序的愁情。这首词上下片前两句均从大处远处落笔,提出了人生有限、别离常有,山河宏阔、好景不驻的偌大缺憾,含有无限人生感喟。尾句则以把酒听歌、怜爱有情人以解之。词小而充满深远哲思,体现了作者把握当前、超脱愁苦的明达识度。“年光”从时间说,“山河”从空间说:“伤春”承“消魂”来,“怜取眼前人”应“酒筵歌席”语。前后片浑然一体,契合无间。其语言清丽,音调谐婉。
精彩片段
9.浣溪沙 晏殊 篇九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逢入京使⑴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往东遥望自己的故乡,只见长路漫漫没有尽头,满面泪水已经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只能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朋友,说我一切平安。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
寄出去的家书不知送往何处,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浣溪沙 苏轼(其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缲车的吱呀声。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不可以给碗茶喝?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蝶恋花》晏殊练习】推荐阅读:
蝶恋花晏殊情感12-01
晏殊《蝶恋花》内容鉴赏08-21
蝶恋花晏殊教案设计11-19
晏殊的蝶恋花词作鉴赏11-02
晏殊《少年游》介绍10-30
晏殊浣溪沙阅读答案08-04
晏殊浣溪沙讲解实录11-18
采桑子翻译赏析-作者晏殊12-30
诗词12蝶恋花06-23
蝶恋花状物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