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外阅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24-06-14

六年级课外阅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1.六年级课外阅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

(六)[含答案] 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星期天我去美国友人家里玩,喝完饮料,顺手将空罐扔进了垃圾袋。“不,不,别丢掉,放杂物间那个硬纸箱里去。今天是星期天,他们会来收的。”朋友说。“谁?”“两个男孩子。”

过了大约一小时,有人敲门,一个男孩的声音:“可以进来吗?”朋友应(yīnɡ yìnɡ)声道:“进来吧。”听见他们熟门熟路地进了杂物间,又听到叮叮当当一阵空罐儿响。朋友与我在屋里聊天,全然不介意小家伙们在杂物间里折(zhē zhé)腾。

十分钟光景,孩子们在外屋喊了声:“谢谢啦!再见。”接着传来轻轻的关门声。我忍不住好奇,走进了杂物间。几个曾装满空罐儿的硬纸箱空了,一个摞(luòuò)一个地放得整整齐齐。

我推开大门,路上走着那两个小男孩,大的14岁左右,在推一辆装了不少空罐子的手推车;那个小的大约只有10岁,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走着。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空易拉罐,已经有一年多了,()是刮风下雨,()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我知道回收这种空罐子不会比在中国更赚(zhuàn zhàn)钱。

“是卖不了多少钱,可小哥儿俩讲他们要靠这钱买一辆汽车。”

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不知道。”他把一个刚喝完的易拉罐放进了一个硬纸箱,“他们说是仔细算过的,哥哥达到法定驾驶车龄时就能买上车了。”

哥儿俩还在路上走着,那小的拉了条绳子在前面拖,一边叽叽喳喳与在后面推车的哥哥说着什么,清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上回荡。

突然,我涌上一个念头,追上这哥儿俩,冲着他们说:“嗨,男子汉们,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

1.认真读短文,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里。

尽管„„还是

无论„„还是„„

3.“介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讲哥儿俩想用__________买__________,就利用星__________。(3分)

5、你从作者称呼哥儿俩“小家伙们”到“男子汉们”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星期天我去美国友人家里玩,喝完饮料,顺手将空罐扔进了垃圾袋。“不,不,别丢掉,放杂物间那个硬纸箱里去。今天是星期天,他们会来收的。”朋友说。“谁?”“两个男孩子。”

过了大约一小时,有人敲门,一个男孩的声音:“可以进来吗?”朋友应(yīnɡ yìnɡ)声道:“进来吧。”听见他们熟门熟路地进了杂物间,又听到叮叮当当一阵空罐儿响。朋友与我在屋里聊天,全然不介意小家伙们在杂物间里折(zhē zhé)腾。

十分钟光景,孩子们在外屋喊了声:“谢谢啦!再见。”接着传来轻轻的关门声。我忍不住好奇,走进了杂物间。几个曾装满空罐儿的硬纸箱空了,一个摞一个地放得整整齐齐。

我推开大门,路上走着那两个小男孩,大的14岁左右,在推一辆装了不少空罐子的手推车;那个小的大约只有10岁,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走着。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空易拉罐,已经有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我知道回收这种空罐子不会比在中国更赚钱。

“是卖不了多少钱,可小哥儿俩讲他们要靠这钱买一辆汽车。”

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不知道。”他把一个刚喝完的易拉罐放进了一个硬纸箱,“他们说是仔细算过的,哥哥达到法定驾驶车龄时就能买上车了。”

哥儿俩还在路上走着,那小的拉了条绳子在前面拖,一边叽叽喳喳与在后面推车的哥哥说着什么,清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上回荡。

突然,我涌上一个念头,追上这哥儿俩,冲着他们说:“嗨,男子汉们,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

1.认真读短文,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里。

尽管„„还是

无论„„还是„„

3.“介意”的意思是___在乎_____。

4.短文主要讲哥儿俩想用卖易拉罐的钱买汽车_,就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收集邻居家的空易拉罐,他们已经坚持一年多了,次次不落。

5、你从作者称呼哥儿俩“小家伙们”到“男子汉们”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

从作者先称他们为“小男孩儿”,到叫他们为“男子汉”的变化中可以体会到: 小哥儿俩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自强自立精神品质,乐观的态度深深打动了作者,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男子汉的行为。

_因为小哥俩像男子汉那样独立做事,做事有目标,还能像男子汉那样克服种种困难,为达到目标坚持不懈。

2.六年级课外阅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秦汉时期, 形成了一整套驿 (yì) 传制度。特别是汉代, 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 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 注明时间, 以明确责任。

隋唐时期, 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 向四方辐射, 直达边境地区, 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 鼎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 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两 万多人 , 其中驿兵17000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 各驿站设有驿舍, 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 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 再快要日行300里, 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 逆水行船时, 河行40里, 江行50里, 其他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 中写道:“一驿过一驿, 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 幕及陇山头。”在这里, 他把驿骑比作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 两地相隔三千里, 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 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 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 经达到很 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 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 在道上奔驰时, 白天鸣铃, 夜间举火, 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 数铺换人, 风雨无阻, 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 线强迫召回临安, 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 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 还有比较常用的就是飞鸽传书! 打仗时, 军队用狼烟来告诉友军敌人进攻的消息!

3.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计划 篇三

三年级(5)班课外阅读计划

制定人:祝秀勤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无时无刻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品质。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课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领域汲取营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活动目标】

1.让学生喜爱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引导学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4.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知书达理、追求智慧的新一代。【活动主题】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活动对象】

三年级(5)班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充分利用教室读书角,发动学生借阅、传阅、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实行“图书漂流”计。发动孩子们从家里拿来课外书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选出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对所有图书进行登记然后在班内借阅,使学生都能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4、每人每天读不少于一个小时的课外书。每天记录,记录在“阅读登记册”上,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指导孩子们在“日积月累”上做笔记,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或写下自己的感受,坚持两周每天都阅读登记的可获一张阅读卡和3个大拇指。每月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一次。

5、背诗大王:本学期结合《经典诵读》每周背诵四首古诗,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背诵小大人”称号。

6、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充分保证阅读时间。除了阅读课外,每天把读书当成作业中的一项,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读书讨论会、赛诗会、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

7、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讲明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体会,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8、定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并及时反馈。阅读量大的孩子授予“阅读小明星”的称号。

五、推荐书目:

必读书目:

《小老虎历险记》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吹牛大王历险记》 《格列佛游记 》 《中国古典童话精选》

《魔法学校》

《草原上的小木屋》

选读书目:

《小兵张嘎》

《李大米和他的影子》

《陈伯吹童话》

《管家琪幽默童话系列》

《神奇校车》(1)

4.六年级课外阅读试题 篇四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

试卷说明:试题内容来自《四大名著*节选》和《昆虫记》这两本书。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一位文学家,家道中落,尽管“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却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了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这位文学家是()

A、施耐庵 B、罗贯中 C、吴承恩 D、曹雪芹

2.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

A、《儒林外史》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3、《水浒传》中忍辱含垢、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为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最后投奔梁山,最能体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精神”的是谁()

A、武松 B、林冲 C、宋江 D、花荣

4、《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中,有一位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好汉,选出相关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赵子龙单骑救主 C、关云长刮骨疗毒 D、诸葛亮舌战群儒

5、《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这一情节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A、曹操、孙权、刘备 B、刘备、关羽、刘禅 C、刘备、诸葛亮、刘禅 D、曹操、曹丕、司马昭

6、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个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这个人物粗中有细,英勇豪爽;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物,他曾鞭打督邮,曾大喝三声吓死曹将,喝退百万曹军。这两个人物是()A、鲁智深、关羽 B、李逵、张飞 C、鲁智深、张飞 D、李逵、关羽 7.下列战役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官渡之战 B、水淹七军 C、三打祝家庄 D、街亭之战 8.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9.《三国演义》中有一出“三英战吕布”的大战,请问“三英”指哪三人?()

A、刘备 关羽 张飞 B、张岱 马超 黄忠 C、夏侯渊 夏侯霸 夏侯敦 D、徐盛 丁奉 黄盖

10.《水浒传》中有三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们是()A、孙二娘 张青 扈三娘 B、阎婆惜 孙二娘 扈三娘 C、顾大嫂 孙二娘 扈三娘 D、张青 孙二娘 顾大嫂

11、四大名著中充满了神话色彩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12、《西游记》的作者是()。

A曹雪芹 B吴承恩 C施耐庵 D罗贯中

13、《西游记》师徒四人共经历了()难。

A、49 B、64 C、81 D、83

14、最后一难是()

A三打白骨精 B归途师徒落水 C真假美猴王 D偷吃人参果

15、五壮观被孙悟空破坏的人参果树后来被()救活了。A太白金星 B文株菩萨 C观音菩萨 D王母娘娘

16、唐僧是()的。

A宋朝 B明朝 C秦朝 D唐朝

17、第一次吃人参果没吃出味道的是()。A沙僧 B孙悟空 C哪吒 D猪八戒。

18、孙悟空曾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下。A泰山 B五行山 C太行山 D长白山

19、孙悟空在山下被压了()年。

A.400 B。600 C。1000 D。500 20、唐僧共收了()个徒弟。

A.2 B。4 C。3 D。5 二.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3.说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这部作品是《 》。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6.“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为()、()、()三国。

9.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10.“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

11、唐僧被妖怪变成老虎后,是()让猪八戒去找回孙悟空。12.唐僧师徒中最机智勇敢的是()。

13.唐僧师徒中最懒惰、爱耍小聪明的是()。

14.唐僧师徒中最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的是()。15.《西游记》中妖怪们总要吃唐僧肉,是因为吃了唐僧肉可以()。

16.“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之手,诗的题目是《

》。

17、昆虫学家()毕其一生观察研究昆虫,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其中的《 》(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

18、《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

2、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

3、蝉家族的祸害是蚋。()

4、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

()

5、螳螂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6、螳螂食物只捕食其他昆虫。()

7、对螳螂幼虫来说,最具杀伤力的天敌,要算是蚂蚁了。()

8、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辛苦的生产者却是蝉。()

9、毛虫的毒素之源在它的绒毛中。

()

10、小飞蝇是隧蜂的天敌。

()

11、《昆虫记》中,法布尔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12、《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短身燕尾礼服。

()

13、热爱家庭,喜欢在烟囱内部建巢的昆虫是舍腰蜂。

()

14、蜘蛛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

()

15、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三、问答题:(共19分)

1,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5分)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2、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这些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书名:《 》(2分)作者:(2分)

印象最深的人物:(2分)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4分)

3、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诗词阅读 篇五

刘桢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赏析

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冰霜正惨凄”,先 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译文

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赏析

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一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的许多古代贤王,他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么也不会任用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展,抱负终会实现。但这一切不过是感慨而已,因为前代的贤王已成过去,是见不着的。

“后不见来者”,后代的贤君也将会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自己又怎么能见得着呢!

前代的贤王见不着,后代的贤君等不到,空有治国安民的理想,终一生不得实现,这该是多么令人忧郁的事情啊!

这首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

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的心理活动,最后一句才写外部表情。内心是表情的依赖,表情是内心的反映,两者恰当结合,勾画出一个胸怀大志而又不逢其时、独立悲叹的动人形象。

全诗的语句长短不齐,音调富于变化,更有助于表达诗人起伏强烈的慨叹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译文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请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首句点明地点——渭城。第二句写客舍。这两句诗,虽说无一句送别,但几乎都暗藏着一个“别”字。诗人将送别安排在一个清爽适人的环境中,使被送者产生留恋之情,使送者能达到挽留之意,更能体现两者的友情。

三、四两句,明言送别。最后一句承前句而来,说明在渭城这样好的环境里,有朋友和你交流感情;要是出了阳关,满目荒凉,没有那一个是你旧日的朋友,还能有谁同你饮酒谈心?同时也向朋友暗示:阳关之外,没有朋友了,你可要多多保重啊!殷勤的叮嘱,深切的关怀,在这两句里显得十分深沉真挚。

这首诗由写景和抒情两部分组成,但两者又不可分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前两句写景,但写景之中又寓有留恋难舍之意。后两句主要是抒情,但抒情之中,却可以使人窥见未写之景。读了“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人们无论如何也会想到阳关之外广漠荒凉的景色,即使在唐代,人们读到最后一句,也颇有凄凉之感。诗中表现的感情很集中,很强烈,诗句也显得平易精练,易于表达送者朴素真挚的情感。

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译文

丢弃我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能够挽留;

搅乱我的心绪的,今天的日子又有许多烦恼忧愁。

秋风万里送来南飞的大雁,面对这种景象应该在高楼上 酣畅地饮酒。你的文章如建安风骨那样刚健,我的诗向南齐小谢的诗那样清新秀发。全都满怀超逸的兴致,豪壮的情思飞扬横溢,想要登上青天把明月揽取。抽刀斩断流水但水更加不停的流,举杯饮酒想消除忧愁但却更加忧愁。人活在世上不符合心愿,明天就打散头发去摆弄扁舟。赏析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两个长句激荡排比,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第三、四俩感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中间六句痛苦淋漓的抒发豪情意逸兴,前面的烦忧苦闷一扫而光。诗句自然照应了题中的谢楼和校书叔云,一则是恭维李云的诗文刚健遒劲,颇句建安风骨;二则是说自己的诗歌像小谢那样清新秀发。“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极其浪漫的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四句诗人再一次回到痛苦的现实中来,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使他潇洒旷达外表下深藏着的悲哀更加深重。诗人时而把自己抛向欢乐的绝顶,时而使自己陷于痛苦的深渊。思想感情的急骤变化和艺术结构的起伏跌宕,在全诗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语言的健举豪爽和比喻的自然天成也为以后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表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译文

长安大街上,下着小雨像酥油那样软润,野草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只是萌芽。这是最值得称道的一年中春季最美好的时节,它远胜过皇城绿柳如云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又名《初春小雨》。诗中所写当是早春景物,主要写小雨后的京都景色。起始一句点明地点并描写了小雨所形成的情状——长安街上下着纷纷洒洒的细雨;这细雨看上去十分可爱,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样软润,野草开始萌发;这种萌发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隐隐约约。这一句,真实的写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状态。

三、四两句是诗人对前两句所写景物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天最好最美的时节,要远远胜过含烟柳树绿遍整个皇都的时候。这种评价,实际上包含了比较,将“烟柳满皇都”的景象与“小雨润如酥”所形成的景色相比较,目的在于显示早春季节的可爱,并以“绝胜”表明了他喜爱的程度。景物典型鲜明、比喻贴切生动而构思精巧是这首诗的特点。早春的景物很多,诗人只写最具典型的小雨与野草,将他们安排于同一幅画中,鲜明的表现了早春的独特景色。比喻只有一个就是“小雨润如酥”,十分贴切的写出了小雨的软润状态,生动形象。将春雨、小草这些早春景物与尚未出现而又将要出现的“烟柳满皇都”景象安排在比较情景中,并以“绝胜”突出早春景物之美,构思十分精巧。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译文

有一间低矮的茅屋,坐落在长着清草的溪边。有人好像带着醉意在交谈,多么好听啊,那音韵柔美的吴地方方言啊!原来是一对白发老人,却不知是谁家的公公婆婆在此聊天?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喜爱的小儿子调皮淘气,躺在溪头剥吃莲蓬。

赏析

这首诗的词牌之下,有《村居》标题。可见是通过一家人的活动来写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

上阕写背景。茅屋虽很矮小,却很突出,尤其是它坐落在长着青青草儿的溪边,显得很美。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听到有两个人带着醉意讲话,他们都操吴地口音,声音温和而柔美。乍一听,还以为是年轻夫妇在说话呢。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下阕写一家三个儿子的活动。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屋前编织鸡笼。他们都是劳动者。作者以主要笔墨写农村的宁静美好时,也写了农业生产活动。这样写,是符号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形的。最后两句写小儿子。全词五个人,写白发夫妇用了两句,写大儿子、二儿子各用了一句,写小儿子也用了两句。写老夫妇可爱之处,主要写他们的声音;写小儿子,主要写他躺在溪头大吃莲蓬的神态。“最喜”一词,既可理解为老翁老妇对小儿子的偏爱,也可理解为作者对小儿子的喜爱。事实上两者都有。“亡赖”本是贬义词,这里作者先说“最喜亡赖”,再勾勒出小儿子吃莲蓬的神态,于是“亡赖”就成了表达作者喜爱情感的词儿,说的是小孩活泼淘气了。

全词语言自然、朴素、清新,同作者所描绘的农村风物一样,情调健康明朗。而在描写农村风景时,专笔写景极少,溪边豆地、屋前鸡群、莲荷水域,全随人物写出。对于人物,作者往往轻带一笔,则声音、动作如在眼前,种种情状,栩栩如生。这些高明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观刈麦 白居易

译文

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孩子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男人割麦在南冈。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拼力枪收哪管热,只为珍惜夏日长。又见一位穷村妇,孩子抱到田垄旁。右手不停拾麦穗,左臂挎着破竹筐。村妇诉说一番话,众人听了都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拾点麦穗充饥肠”。而今我有何功德,竟不种田与植桑,每年俸禄三百石,年底家里有于粮。想到这些心暗愧,自责自律永不忘。

赏析

这首讽喻诗的开头四句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下的四句,写妇女领着小孩到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的情景和他们的复杂的心里活动。最后六句,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的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在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写出劳动人民之心,通过刻画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矛盾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

月夜 刘方平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偏偏就在今晚,使人分明的觉出春天正在回暖,因为你听——绿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屋子里来了。

赏析

刘方平,河南洛阳人,一生隐居不仕,以诗文见称于时,有“山东茂异”的美誉。存诗有26首。此诗第一句写出四邻的宁静,第二句写出夜空的宁静,第三句写出人心的宁静,直到第四句才出现声响,而由于有了前三句的极静,所以第四句的虫鸣倒显得格外悦耳撩人。反而言之,由于有了这唧唧的虫鸣,又更加深了春天月夜的宁静之感。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互相映衬,把一幅清新别致的《听春图》成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商山早行 温庭筠

译文

清早起来,牛车的铃铛就催人上路。作为漂泊在外的旅客,我满怀着思乡的愁绪。一钩残月映照着茅草盖顶的客店,传来了喔喔的鸡地啼。夜来的寒霜结满了木板桥,早行人的足迹清晰可辩。荒凉寂静的山路上,槲树的叶子正片片飘落,忽然冒出来一丛枳花,它靠着驿站的墙壁,那样洁白、明亮。哦,记得昨天夜里,睡梦中我仿佛又回到了杜陵,只见曲折的池塘里碧波荡漾,大雁和野鸭在自由自在地徜徉。。。。。

赏析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出外游行,实在是一件艰苦的事。所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作为那个时代的一种特定的风味,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事实上,这两句诗,只用几个名词,就把“早行”的事情历历如绘地勾勒出来,那样富于气氛和情调,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仍然有其历史的审美价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相见欢》赏析

作者:赵瑞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以上具是写景佳作。写雨中梧桐,能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苏轼语“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下片中,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而今是尝尽愁滋味,而这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真情流溢大笔振迅──范仲淹《苏幕遮》词赏析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赏析]

这首词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的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比如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写“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写“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明月楼高”一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之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一篇:成为优秀的商务谈判下一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