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作业新加坡

2024-06-24

城市规划作业新加坡(共11篇)

1.城市规划作业新加坡 篇一

终于到盼望已久的寒假啦!你可能不知道我在兴奋什么,告诉你吧,我要去新加坡了!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

6个小时的飞行,就从北京到新加坡了。这里很美,很多花草树木,这里街道上到处是一种叫”雨树“的大树,很有趣:粗壮的树干上长了好多浓密的枝叶,雨天的时候叶子都合上避免吸收太多雨水,等晴天的时候叶片就会打开吸收阳光,而树叶中夹着的雨滴就会从高高的树冠上滴落下来,好像又下雨了一样,所以叫雨树。

新加坡的标志是鱼尾狮,长达37米的大雕像高高耸立在海边,嘴里喷出水柱,它的前面还有一个美丽的喷泉,整个海岸线就是一个漂亮的大公园。我恨不能长八只眼睛把所有的美景都看遍了!新加坡著名的景点包括圣淘沙、环球影城、牛车水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云雾林,另一个是河川生态园。

先说云雾林,那是一个人工建造的室内超大花山,一座小山上集合了全世界的兰花,那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兰花,美不胜收!沿着环山的石头小路向上走,还有很多不同的蕨类植物,整个云雾林散播着雾气,感觉像在仙境一样!

河川生态园是我去过的最有意思的动物园!以河流为主题,可以摸大蟒蛇,很近很近地看熊猫吃竹子、挠脚丫,还能坐着小船像漂流一样看两岸的动物,我还和可爱的动物照了相,非常有趣!

一转眼,7天过去了,我又要回到北京了,我坐在飞机上回味着这七天的快乐旅程,新加坡真是个美丽又有趣的国家!

公众号:小荷尖尖尖尖角

2.城市规划作业新加坡 篇二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 新加坡立足于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采取全面和综合的方法, 制定战略性规划和相关创新性政策, 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1、从花园城市迈向花园里的城市

1963年, 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提出绿化新加坡的构想, 还特地引种了原产于热带美洲的雨树。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 新加坡建成了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道路和道路设施的绿化、园林的规划和建设、树木绿地的保护等都见到了明显成效, 全国绿化覆盖率接近50%。整个城市绿树成荫, 就是楼顶、阳台、过街天桥也都花团锦簇, 美得让人沉醉。在此基础上, 新加坡提出要迈向绿意盎然的花园里的城市, 措施有六:一是建造世界级花园, 二是营造更具活力的公园与街道景观, 三是善用城市空间, 四是丰富城市中的动植物种类, 五是提高景观及园艺业水平, 六是联系社区, 建立绿色新加坡。

2、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区建设

1960年, 新加坡成立了建屋发展局, 实施“居者有其屋”的公共住屋计划, 目前已为超过80%的新加坡人提供了住房, 其中94%已出售给居住者, 其余6%为低收入者租赁居住。着眼于让各个市镇、社区朝气蓬勃、包容和谐, 建屋发展局除了在每个居住区完善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设施建设外, 还非常注重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关系, 如提供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让居民们在家门口或家附近与邻里接触交流, 协助已婚子女靠近父母居住, 鼓励多代同堂, 发扬亚洲家庭价值观, 实施政府的种族融合政策以实现社会融洽、种族和谐。

3、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

新加坡可用于道路交通的国土面积十分有限, 为此通过车辆配额系统严格控制拥有私家车, 并征收车辆额外注册费、进口关税、路税来提高拥有车辆的成本。政府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解决人们的出行, “让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你的另一辆私家车”。以交通枢纽站点为中心兴建社区和商业等服务设施, 就近规划和建设地铁站和巴士站, 使转换衔接更快捷方便, 巴士享有优先行驶权, 采用公路电子收费系统收取道路拥堵费等。到2020年在市区内居住、工作或休闲, 平均每隔400米将有一个地铁站。

4、环境保护与管理

新加坡通过规划管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管制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土地规划和工业的合理选址, 污水、垃圾处理, 大气、水源污染和危险及有毒废料管制等方面均有详尽的规定和措施。尤为突出的是, 通过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以“新生水”为例, 新加坡的淡水资源十分贫乏, 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靠存储雨水及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新加坡政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将污水再利用生产出“新生水”, 新生水各项指标都优于目前使用的自来水, 完全符合饮用标准, 考察团的不少团员都试用了。目前, 新生水已占用水需求的30%, 预计到2030年将达50%。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主要政策

新加坡的城市治理能够达到较高水平, 以下政策和做法值得研究。

1、规划引领

新加坡城市治理的成功做法之一就是注重科学规划。市区重建局协调各方负责规划的制定, 由战略性、长期的土地“概念规划”, 到更详细的总体规划直至规划实施, 都体现综合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比如市镇建设, 除组屋区, 公共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工业、商业和道路交通也一并规划完成, 综合配套, 确保所有的发展需求都被考虑在内, 并有远见的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2、依法行政

新加坡法制严明, 在城市治理的政策和措施上也不例外, 如前所述的城市绿化相关的法规就有《国家公园局法令》、《公园及树木法令》等;为推进公共住房建设, 制定有《建屋发展法案》、《土地征用法令》。新加坡除16个部委外, 还有依法设立的64个法定机构负责实施政府的各项法规政策。因此, 合理健全的法制加上都有相应的机构去推行, 所以城市治理更多地展现出秩序的一面, 诸如拆迁的“钉子户”现象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3、精英治国

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奉行“精英政治”, 政府高薪养廉, 选贤任能, 因此新加坡政府运行包括体现在城市治理方面十分廉洁高效。李光耀认为, 新加坡最关键的发展因素在于部长能力高强, 并拥有一群素质高的公务员做后盾, 他曾讲“不论采用什么制度, 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行这个制度的人的素质, 因为他们将决定要建立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和怎么样使人民各尽所能”。

4、群众参与

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加坡政府的核心理念, 政府的政策要向人民解释清楚并征得支持。群众参与体现在城市治理的诸多方面, 如城建总体规划确定前必须经过征求民意的程序;前述和谐社区建设靠“硬件”、“软件”和“心件”, 前两者指建筑与环境设计和公共住房政策, 而“心件”则指依靠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为讨论新加坡2022年的发展愿景、价值观及优先发展事项举办“我们的新加坡全国对话”。凡此种种, 均体现了群众广泛深入的参与和与公共服务部门的互动。

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与我国情不同, 发展模式亦存差异, 但其城市治理的诸多做法仍可为我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着眼长远, 谋划全局

具有前瞻性、科学周详的规划, 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新加坡得到充分的印证。我们的城市发展和治理要更上一层楼, 同样需要在规划的层面上树立全局观、提高科学性、增强预见性、强化约束性, 减少长官意志, 增加专家和群众的发言权。如新加坡所示“一个负责任、有远见的政府必须具有能力做出会使人民长期受益但在短期不一定会有回报的决定”。

2、依法施治, 为政以德

新加坡城市治理高效有序的保证之一是健全的法规制度和执法的严实公正, 有法必依,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执法必严, 总理也不例外。同时, 亦非常重视官员的德行。吕元礼教授总结新加坡廉洁政府要义之一便是“以德倡廉, 使人不想贪”。其共同价值观包含的“国家至上, 社会为先;家庭为根, 社会为本”的内容充分延续和发扬了儒家道德的家国情怀, 高挂于建屋发展局一楼大堂的汉字书法作品“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下寒士俱欢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象。由此,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府的建设, 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真正按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拨使用干部。

3、以人为本, 依靠群众

3.应聘新加坡城市规划师 篇三

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和新加坡的再次结缘非常偶然,过程也出人意料。当时我在澳大利亚的硕士课程已经结束,成了学校教授的研究助理。一个周四的晚上,我在研究室赶材料,忙到很晚。离开时,学院的自动门已经关闭,须绕走旁边一个手动的小玻璃门。玻璃门上耷拉着一张海报,我顺手一翻,发现是一则招聘会的宣传广告。我大致看了一遍,发现仅有新加坡政府部门的一个职位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新加坡的这个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界算是大名鼎鼎了,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对其略知一二。

回到家,这则招聘信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要不要去这个招聘会看看呢?我陷入了矛盾中。在澳大利亚这几年,我去了很多招聘会,总体感觉是找工作很难。这里有一个竞争劣势的问题。澳大利亚的人才市场不如欧美那样国际化,立足国内是绝大多数公司招聘时的目标定位,大量职位的职责主要是处理当地事务。所以留学生参加应聘最直接的竞争者就是澳大利亚本土人才。同等条件下,一个说着母语、了解本土文化、熟悉当地情况的本地学生比留学生有着太多的先天优势。另外,如果一家公司要雇佣外籍员工,还要帮助其申请工作签证以及应付之后的一系列手续,这也给当地公司聘用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读硕士期间,我就曾两次被推荐到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规划部做兼职,两次都通过了面试,结果都因为他们的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学生签证在申报、工作时间、交税以及福利方面与政府现有机制不符,最后只能遗憾放弃。

由于有了多次类似的体会,我对各种招聘信息都不是很在意。这次以严格、高效著称的新加坡政府来招聘,我还有必要去试吗?会不会又是一次让人失望的经历呢?但转念一想,新加坡的这个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地位堪比银行金融界的花旗、商业咨询界的麦肯锡,去参加招聘就是为自己创造一次与业界顶尖机构接触的机会。能获得一次这样难得的机会,就是一次不失败的尝试。

于是,我整理了自己的正装行头,研究了去招聘会所在地的路线,上网查了一下这家机构的最新信息。之后,我又根据这家政府机构的性质,认真地修改了一下自己的简历,并且多打印了几份以备“不测”。

百分之一的希望,

百分之百的努力

周五上午,我到了招聘会现场。这里的规模比国内的招聘会小不少,不过却是一个全球性的展会,参展的各个公司、机构的影响力很大。现场除了我要找的“东家”之外,还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彭博社、香港特区经济贸易办事处等。金融海啸的影响在这里相当明显:不大的展厅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

我直奔新加坡政府的展台。工作人员让我先在一台电脑前坐下,打开一个excel文档,让我输入自己的基本资料。我一看就有点发慌了,文档里已密密麻麻地列了一长串名单和个人资料,我已经排到了第97位。我一边填写,一边思考对策:这么多人,难道就真的白来一趟?可不可以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稍微突显一下自己?虽然这种大机构选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流程,但先给工作人员加强一下印象也没有坏处,好不容易来一趟,总不能写个姓名和邮箱就走吧。

于是,登记完资料后,我就和工作人员攀谈了起来,从新加坡的城市模式聊到澳大利亚和北美的城市规划,又谈到我目前做的工作,让我大显了一把胸中积累的知识。这位工作人员私下告诉我,要被这家机构聘用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为在世界顶尖大学就读的新加坡籍学生提供政府奖学金,涵盖学费、生活费甚至基本工资。这些学生才是这家机构主要猎取的对象。我也很坦诚地告诉她:我对他们的机构有一定了解,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和他们有所交流,然后展现出我自己的优势,就达到目的了。我又拿出一份简历给她,她很惊异,告诉我这是他们这次收到的第一份简历,因为别人都是输入个人信息、拿了介绍资料就走了。我告诉她,我只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该做的每一步都做好。不过她说的以上那些信息还是让我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过了两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该机构的邮件。信中提到我的简历已经放入他们的系统,希望我能耐心等待通知。作为“求职老手”的我,自然知道这是一封标准格式的邮件,所有去登记过的人肯定都收到了。一个多月后,他们又寄来一封邮件。我本以为是礼貌的拒绝信,结果打开一看,欣喜地发现是告诉我通过了他们的基本筛选,该机构的某高级署长和高级人力资源顾问会在一周后的悉尼香格里拉饭店对我进行面试。接到面试通知后,我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面试的准备是个技术活,尤其对于一家有一套完备人力资源体制的大机构。而且我向来认为,去应聘一家公司,必须要提前把它的历史、组织架构和公司业务了解清楚。与那些在网上一搜就有几百页“面经”的大型商业公司不同,我所应聘的是一家政府机构。在网上除了能搜到它的网站和新闻页面,找不到其他任何有关机构文化和他人面试经历的信息。不过,如果善于利用信息的话,就可以从机构自身的网站和它所参与的项目中发现很多有用的材料,例如:它的内部组织设置、对工作技能的要求和发展方向等。我全力以赴地准备,根据搜索到的信息,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和演练。

除此之外,这家机构发给我的面试通知邮件也提供了很多信息。邮件中称,面试共安排了两天,每人一个半小时的面试时间。这表明我大概有十个竞争对手,不太可能还有第二轮面试,那就意味着这是一次直接的冠军争夺战。而超长的面试时间,说明面试过程中有自由发挥的部分。十个人都能入围,大家的基本条件都差不多,我要想胜出,就必须在自由发挥的部分准备“杀手锏”。另外,面试主考官的背景我也“调查”了一下,以免回答问题时太靠近他们的专长。我还搜到了他们的照片,等于先见了个面,面试时就不会因为见到陌生面孔而紧张了。当然,与面试相关的基本知识还是要充分准备的。我复习了一下各种“面经”,又到网上看了看最近的面试问题趋势,给自己吃了“定心丸”。参加面试前,我发现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学到的东西非常宝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针对一家机构的具体情况去应聘,而且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隐藏信息并谋划自己的应对策略。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最初的想法:有这样一次机会,不管结果怎样,对我来说都是一次不会失败的尝试。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面试当天,一切都和自己预测的差不多,唯一没有料到的是自己不习惯新加坡式的英语,好几个问题都请主考官多说了一遍。时间差不多了,主考官抖出了他们的“杀手锏”:“你能进入这个面试,我想你心里一定也相信自己能为我们所聘用,那么请你来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自信?”

这是一个很难应付的问题,我当然不能回答说自己没有这个信心。这个问题显然是要考察一个人的反应和总结能力,同时也是应聘者自我发挥的时机。于是,我毫不谦虚地把自己的优势总结了一下,说到最后,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我把三份材料放到桌上,本来靠在椅子上的两位面试官马上身体前倾,我明白这表示他们想了解这些材料。第一份材料是我以前参与的给阿联酋迪拜政府所作的一个规划报告;第二份是给悉尼市政府作的几个大型项目报告;第三份材料是我在国内各类期刊上发表过的专业论文。两位面试官仔细翻阅了几份材料,还在一些段落上停留,并向我发问。从他们的脸上,我能读出赞许的表情。兴许参加这次面试的每个人的简历中都写有类似的项目,但当你把这些纸上的描述放到眼前时,厚厚的实物震撼超过任何语言表述。

面试结束,生活归于平静。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面试后的一个月内,没有任何消息,我发邮件去问,被告知正在筛选中。学校也放假了,没有什么项目可做。闲下来的我很不适应这样的孤寂,于是,在立足澳大利亚求职的同时,也把自己找工作的视野瞄准了中国。

澳大利亚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应很敏感,几乎和欧美在同一时间开始了裁员潮,这个时候找工作就更难了。而令我惊喜的是,我们国内的就业市场尽管也很紧张,但我发出去的简历几乎都能得到回应。这其中,面试新加坡政府的经验起了很大作用。我首先根据自己的定位找了一些满意的机构和公司,然后仔细研究它们的各类信息,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简历,扬长避短。经过认真的准备,我分别往国内五家很有实力的公司投了简历。两周左右,就收到了四家的回复。其中一家是我在国内时心仪已久的咨询公司,这家公司还提出报销面试所需的往返机票。这些都让我燃起了回国打拼的信心。

计划不如变化,就在我准备订机票回国面试前,新加坡政府的offer突然到了,通知我被聘请为规划师,并且让我尽快确认到新加坡签约的日期,他们报销机票。

4.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篇四

找一座自己熟悉的城市,结合它的发展历程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规划建设,发现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并用图文图文形式表达出来。

提交截止日:2009年4月30日

要求:

1、用简图和文字描述结合表达,文字可以用WORD;

2、平时作业每位学生都必须按时交寄,交寄时间(按周历表)可以提前,但不得迟交。迟交者最后总平分成绩扣30分;(平时作业占考试总分的30%。)

3、平时作业的图纸大小、规格均应采用A4复印纸,电脑打印,无须装订,注明页码,每页上注明教学点、学号及姓名。不得拷贝,违者无成绩;

4、平时作业余截止日前交给各教学点班主任,并在作业封面上写明课程名称、姓名、专业、学号、地区;由班主任按学号顺序整理收齐后一并交给责任教师

扬州未来城市布局调整的现实分析

.未来一二十年,是扬州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布局的问题上如何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是关系到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重大战略课题。“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推进城市化作为扬州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要“牢牢抓住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把扬州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秀美”。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索、研究扬州城市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扬州 “沿江、沿河、沿线”的区位优势,以“一区五园”为支撑,增强城市经济实力;以“一体两翼”为依托,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以“一湖两古”为重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现“古朴宜赏、生态宜居、秀美宜游”的“魅力古城”的城市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扬州城市布局调整的有利条件

近几年来,扬州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加速奋进、率先崛起”的总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一是经济总量明显提高,发展速度增势强劲。2004年,扬州GDP为788亿元,增长了14.7%,是11年来的最高增速,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注册民资350亿元,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财政收入超过90亿元,增长28.8%„..;二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市形象大为提升。城建投入3年累计300亿元,社会事业投入200亿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扬州这几年,一举夺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三是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区位优势迅速凸现。随着京沪和沪宁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三桥的通车,宁启铁路扬州段的建成,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竣工,西北绕城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的贯通,极大的改善了扬州的对外交通。使扬州由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成长为京沪高速一个重要节点、江北客运中心、上海城市群、南京都市圈的结合部,扬州的区位优势明显显现。扬州将更广泛深入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充分显示其作为滨江工商城市的无穷魅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发城市扩张的内在需求,如果在未来三、五年,扬州能如愿建成物流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工业实力增强,那么,成为苏中、苏北门户城市,成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就不成问题。这样,就必然存在着扬州由目前的中等城市向大城市演进的过程,客

观上也产生了城市布局调整的冲动。

第一轮区划调整,解决了市县同城、市区面积过小、城市发展受限的问题。区划调整前,扬州市市区面积是全省13个省辖市中最小的,多年来,扬州市区与邗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渗透,邗江的一部分乡镇已经成为扬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99年11月批准的扬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邗江蒋王、瓜洲等11个乡镇位于城市规划区内,是扬州市城市发展“西进南下”和实施沿江地区开发的重要方向。2001年,为加快扬州市城市化步伐,促进扬州市区和邗江县共同发展,决定撤销邗江县,设立邗江区。调整后,扬州辖4县(市)3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第一轮区划调整,解决了区域划分不合理的矛盾,为扬州做大、做强和下一步经济发展、城市布局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扬州城市布局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东联西接”,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江都和仪征分属东西,犹如两翼,扬州要腾飞,必须插上这两只翅膀。所以,季书记曾经说过,扬州就是要“左右逢源、东西联动”。决定扬州城区走向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交通构造现状使然。扬州业已形成的“四横两纵”交通体系,决定了扬州城区未来的发展格局是“东连西接”,其中:宁启铁路扬州段、宁通高速横卧主城区,犹如双杠,东挑江都、西担仪征,加上逶迤东西的沿江高等级公路,三条交通干线,犹如三根骨架,把江都、仪征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西北绕城南接润扬大桥,一路北上东进,穿江都全境,其扬州境内部分与宁通高速一起成不出头“井”字状,构成扬州、江都、仪征境内主骨架,并且在江都境内与京沪线相交,如果未来能打通京沪高速和西北绕城西延伸线,则扬州城区交通脉络十分清晰,撇开江都,则扬州交通失去重要的一纵,犹如断腿,同时失去仪征、江都,则扬州犹如自断“左膀右臂”,而“东连西接”则扬州伸展自如,满盘皆活。第二、“东联”是扬州的现实需要。江都与扬州文脉相连,地域相接,特别是资源优势明显,其中,水系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引江水利枢纽工程和中国南水北调的源头。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是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区。关键是这里有发达的水陆交通体系,京杭运河、通扬运河、盐邵河纵横交错,京沪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等国家级和省级公路四通八达;正在扩建的江都港雄踞长江之滨,目前,江都城区已经与市区接壤,扬州对江都的政治、经济影响十分广泛,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城区,接轨是迟早的事。第三、西接是扬州城区拓展的战略需要。如今的仪征不但是一个全国重要的化纤、汽车、化工工业基地。更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区域内有宁扬直达的三条快速交通系统和27公里的长江岸线,西气东输、鲁宁输油等两条管道在此过江。未来扬州要借势六合机场,还要规划建设宁扬快速城际轨道交通,仪征如果不能在区域上整合进来,就成为横亘在宁扬之间的一道槛,不但扬州向西发展的腹地不够,岸线资源也遭到分割。所以出于对未来城市架构的战略考虑,必须把仪征整合进来。

(二)、“西接南延”,策应南京经济圈。

扬州交通区位变化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暗合,这促使扬州重新考虑在长三角经济区域中的定位。不少人把扬州的发展寄希望于上海的产业转移,着眼于接轨上海,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南京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指数仅为5.6,而苏州则高达19.5。上海辐射最好的地区是在100到200公里之内。上海对苏南地区的辐射前几年有明显的显现,近年来已经明显衰弱,对苏中、苏北地区尤其如此,实际上,苏南走的是外向型经济之路,苏中地区还没来得及接受上海的辐射,就已经成为商务成本的高地了。2001年,上海将虹桥机场的国际货运转移到上海浦东机场,对苏南的制造业的影响相当大,其物流成本平均上升了20%。03年4月,上海推出“173计划”,围绕松江等郊县173公里范围内建低商务成本制造业基地,用以吸引外资。这被视为是上海阻挡外资向苏锡常地区流入的信号。接着,宁杭高速一通,沪宁杭“大三角”基本形成并产生极化效应,苏南地区已经感受到压力并力图建立环太湖圈经济圈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省政府也提出规划建设“南京都市圈”,意在发展苏中、带动苏北。但苏中好像并不领情,而相反,更多的城市热衷于挤进长三角。

宁镇扬地区城市历来山水相连、习俗相近、文脉相通、经济相系,特别是随着城市间高速公路的建成,城市间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扬州重点产业集中在石化、汽车、纺织、电子信息和船舶等行业,而这几个产业,相邻的南京、镇江都各有千秋。汽车产业,扬州有12家整车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12万辆(含底盘)。但是,仅以一两个企业为龙头,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离扬州仅1个多小时车程的南京,现有南汽、南京福特、南京长安、南京春兰、南京菲亚特等产业平台,政府亦在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争到2010年实现10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仅20分钟车程的镇江,也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家近110家,年汽车销售达到58亿元,其规划面积6000余亩、总投资近60亿元的精功汽车工业园也正在建设中。此外,扬州的化纤、化工与扬子乙烯、南京石化等企业也关联密切。在城市架构上,润扬大桥的开通使镇江、扬州成为一座实实在在的双子城,宁扬之间沿江高速、宁通高速、长江三桥四桥的陆续开通,使得宁扬两地连成一体,“宁镇扬经济板块”在空间联系上更加紧密。这意味着,扬州很难跳出“宁镇扬经济板块”自成体系。扬州要加快发展,南京都市圈要提升经济能级,宁镇扬板块的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宁镇扬如果分崩离析,各打各的小算盘,则很可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被各个击破。

(二)、“沿江布局”,呼应沿江开发。

经济带的生长与发展,往往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靠城市化、城市群、城市链的辐射带动而繁荣。扬州市提出依托扬州中心城市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在沿江规划600多平方公里,实施沿江大开发、大开放的发展战略。即以园区载体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沿江转移、集聚,使沿江地区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兼具生产、生活、生态、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经济走廊。沿江开发,既是产业布局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要求。所以说: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我市抢抓国际产业与资本转移机遇、增强产业集聚功能的重要抓手,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着力点,是完善区域性集散和辐射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是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两个率

先”的重大战略举措。

扬州新一轮规划强调的是组团式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摊大饼,即形成扬州城区与仪征、江都两市“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一是在产业分工上要有明确的定位,要制定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力争错位发展,不搞重复建设,达到调整和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的目的。二是交通架构上要相互融合,互相对接,加快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且具有前瞻性。三是城市功能分配上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各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中心城区,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四是要从城市组团的目标出发,深入开展相关规划工作:要编制全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并加强与全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南京、镇江等地的对接,深入研究沿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岸线利用、港口经济、环境保护等重点内容,力争在详细规划中对沿江地区、重点是临江地区的每段岸线、每块土地使用性质做出具体规划;要编制岸线利用专项规划,建立岸线资源与利用的数据库,科学划分岸线利用功能区,促进岸线和港口资源整合,提高和放大岸线利用效率,带动纵深腹地发展;要打破“诸侯规划”,推动分区规划编制工作。各区县在规划时必须置身扬州主城区的发展,放眼长远,通盘考虑,立足扬州的大城市圈来进行各区县的规划;要明确分区发展目标和重点,保证沿江开发各项规划上下衔接、左右衔接、总体与专项衔接。扬州是有条件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但需要将规模做大,从而辐射并带动周边的地区。沿江开发的发展战略可以使城市建设重心从老城区向外移动,使产业和人才等要素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建设新城,形成“1+4”的发展模式。

(三)、区划调整,推进城区合理布局。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必然反映。在推进城市化的体制安排和政策取向中,行政区划的调整更带有全局性、联动性。对扬州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市辖区的划分不很合理,有的区面积过大,有的区面积过小,而且布局犬牙交错,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城市管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任务的进一步加重,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在新增两个市辖区的基础上,扩展规模过小的区,调整乡镇布局过于分散的区,重新合理划分各市辖区地域面积,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

首先,要明确扬州主城区的特色定位。扬州主城区,除了政治、交通、商贸、文化、金融、会(博)展中心外,应主要承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城市旅游和文化保护的功能,要立足创造多样化的环境和景观,统筹保护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和传统的街区格局和地段、生态景观和湿地资源、水资源等,发展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一湖两古”是扬州城区的优势资源,古城保护,古运河和瘦西湖-蜀岗风景名胜区的打造,需要区域上的整合,景区资源以及京杭运河南北端的水系资源也需要一体化经营和管理,地域分割不利于古城、古迹和生态景观资源的整体利用和保护。

其次、要超前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扬州经过近些年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但由于过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综合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应得到加强,更加注重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加注重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由适应型向基地化、网络化、功能化方向转变。重点建设“两网”(快速交通网、信息通信网),完善和利用“两港”(现代化内河港和区域性航空港),显著提升城市物流、文化、旅游及其它诸方面综合功能。要有应对区划调整的基础设施建设预案,注意与江都、仪征两地基础设施的融合。要改善扬州城市基础设施的“瓶颈”,包括当前和今后的电力问题、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扬州特别要注意以国际化的眼光超前建设扬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就扬州而言,有以下几个重点:宁扬、宁镇之间的交通通信建设进一步网络化(延伸一横:西北绕城、打通一纵:京沪和润扬二桥)、高速化(城际轨道、江底隧道);覆盖宁镇扬地区的集疏运体系;城市内部交通的大外环(区划调整后)和现在城区小内环(重点完善北环—瘦西湖湖底隧道,有条件预留轻轨);以生态景观资源、人文古迹、湖泊、江河水体保护为核心内容的环境保护设施。

第三、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对人口聚集作用。城市化本质上就是农民市民化,从近五年来全国人口迁移情况统计数字看,地级以上城市人口迁入率最高,平均净迁入率在千分之八以上,而县级市的净迁入率不足千分之二,所以近年来,扬州的一些小城镇发展速度明显降低,一些偏远乡镇甚至出现衰退的迹象,一些县城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就业机会不多,也出现了“空壳”现象,大量的农民愿意在扬州市区置业,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要适时、科学、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构建适应我市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逐步把城市规模做大,从各地成功的经验看,有利于市区长远发展的比较好的市辖区结构模式是扇形放射式。相对于同心圆模式而言,扇形放射模式更好,各市辖区既有中心城区,也有外围郊区,都有可以进一步向外发展的空间。所以兼并乡镇要重点围绕城市中心区布点,有目的的建立卫星城和卫星镇,促进人口迅速向主城区和各城市副中心聚集。

三、扬州城市布局调整的几点建议

(一)、近期:解决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不到位的问题。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陵、邗江、维扬成长空间冲突的问题,但广陵区、维扬区的发展空间并没有完全打开,邗江除施桥、八里外,面积仍然是广陵、维扬的10倍以上,且被广陵区、维扬区分隔包围,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广陵南下北上、沟通江湖。将邗江的沙头、李典、头桥杭集、泰安划归广陵,同时有效整合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打通京杭运河南北水系;维扬北移,将邗江的槐

四、方巷、甘泉三镇收入版图;邗江北进西延,将高邮的送桥、天山、郭集、菱塘,仪征的大仪、刘集、新集、朴席划归邗江,先把高邮湖部分湖面圈进市区,使高邮湖、邵泊湖连成一体,提前谋划“省管县”后邵泊湖以北出口问题,同时,仪征的大仪、刘集、新集、朴席划进后,既可以解决现有的腹地不够问题,也可以整合部分长江岸线,一旦仪征设区计划落空,也可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果近期还能把新城整合进来,则为最佳;为便于市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可将邗江的泰安、原属维扬的平山、城北、双桥划归广陵,与原属广陵区的老城区一带统一组合,设立旅游专属区。把维扬境内的瘦西湖、大明寺、观音山、鉴真纪念堂、汉广陵王墓、史可法纪念馆等名胜古迹与古邗沟、漕河、竹西公园、茱夷湾公园等,连同原属广陵的老城区,原属邗江的凤凰岛等生态、景观资源统一纳入旅游区管委会。

(二)、中期:以扬州主城为核心,把江都、仪征整合到扬州中心城市来,真正形成“一体两翼”的大城市发展格局,如果仪征、江都撤市建区可行,则可撤销维扬区,将现在的开发区、合并汊河、蒋王、瓜州、朴席、新集,成立瓜州区(暂定名),维扬区机构与现在的开发区合并,行政中心迁往瓜州,原维扬区所属乡镇划归邗江区管辖,原维扬区驻地划归旅游区管委会,这样,城市布点基本靠南,既呼应沿江开发,又利于下一步大交通格局形成,而一旦江都、仪征撤市设区成功,则需要对几个区原来的区域作进一步调整,部分乡镇需要作适当的回调,以保证几个区的人口、土地面积、经济总量整体相当,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

(三)、远期、与镇江组建跨江组合型特大城市。扬州地处沪宁发展主轴边缘,规划中的五条城际轨道交通线没有一条与扬州相连,但如果跨江轨道交通打通,润扬二桥(连接京沪、公铁两用)得以实施,沿江“宁、通、沪高速(苏通与上海对接)”连通,则扬州可以尽得南北两条主轴之便利,成为两条主发展轴的端点城市,宁镇扬经济板块的中心城市,长三角辐射苏北、皖北经济腹地以及联系中原地区的节点城市,双子城的格局既有必要也成为一种可能,那么,南京如果直辖,则可考虑仪征部分并入(近期目标已有阐述),使其成为扬州与南京之间的缓冲带,江都则融入主城区,建立润扬大都市应成为首选。

5.城市规划作业新加坡 篇五

如何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

对于位于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新城小区本文对其关于如何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做了简要的分析,主要从小区的环境设计方面着手,研究怎样的环境设计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娱乐,交通便利等方面的要求;从小区的物业管理方面研究好的物业管理能给小区居民带来的便利,进一步拓展研究居住社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朝阳新城小区规划设计,交流,生活,娱乐,交通便利

前言:居民的居住小区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之一。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居住环境,而朝阳新城小区的规划设计是小区建设者的先行工作,也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居住的小区规划设计,为建造更高质量的居住小区提供更好的条件。

正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居民已从解决最低的住宿需求发展到强调住宅平面布局与内部功能分区,从注重社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关注社区外部的周边环境。这反映

了居民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品位的提高。因此,成功的社区规划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现代居住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现代居住文明的内涵,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社区。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关注朝阳新城小区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

朝阳新城小区周边环境包括社区周边环境包括地理交

通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市规模的扩大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困扰:交通拥挤堵塞、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将寻求居住空间的目光转向城市周边和郊区。而该小区正是属于城市周边的地段,其拥有良好的交通联系、自然的生态环境,将会成为人们择地置业的消费时尚。社区周边也正在兴建高级学校、大型休闲设施、绿色通廊等设施。

2.追求高品位的朝阳新城社区环境

现代规划师大都为自然人提供居住环境,而没有为社会

人提供居住环境,使社会性失去往日的本质。所以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这样,居住区群体空间自然成为指导性的依据和指标,它反映居住环境对社会性的考虑与满足。我们追求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为使居住环境美好、有趣,也是为给人提供完整、健康、娱乐的居住环境,抵抗现代工业对人性的挑战。

3.安全宁静的社区交通环境

动静分区、人车分流是小区交通规划的理想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可采用了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规划结构。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在社区内部轨迹和停车位的精心设计,是向高品位社区环境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车库出入口可布置在小区入口处,进入小区的小汽车很快就能进入地下车库。如果有直达车库的住宅电梯给车主以身居别墅的感觉。消防紧急通道与主干道形成环状道路系统,便于紧急救护、消防或搬家等机动车辆的顺利通行。社区入口附近设地面车位,便于来访客人和临时停车。

4.娱乐休闲环境

在朝阳新城社区内部活动时间最长的要数老人和儿童。除社区的无障碍设计外,还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提供了不同品位的休闲场所。在景观设计中,注重结合绿化来构筑社区的休闲系统。通过铺设彩色步道,兴建观赏水系、戏水池,设置座凳、花坛、小品等,使整个社区形成一种适宜交往、娱乐、休憩的空间氛围。为了满足儿童嬉戏的需求,庭院中还设置了草坪、花架、灌木、砂坑、石桌等,既为儿童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活动场所,又可适应不同层次居民的休闲需求。环境设计以贴近人为宗旨,强调回归自然的感受,有意赋予各休闲空间以良好的观赏性、可达性和实用性。

5.完善的配套设施

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是现代社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些设施包括家政服务、治安保卫、清洁绿化、文化集会、健身娱乐、邮政电讯、休闲购物等。

6. 居住社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居住社区的多元化发展

居住社区可分为六种类型:旧城改造区、旧宅保留区、近建居住社区、市政动迁居住社区、新辟高档居住社区、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社区。综观我国大城市居住社区空间结构和类型的分布变化与重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在市场体制下,住宅连同其所在地域作为商品所引起的一种必然的再分配现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城市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居住社区多样化的空间表征,这是研究如何建构、优化和完善居住社区所必须关注的现象。

2:规划设计多元目标的整合从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可发现,强调“物质性传统”规划容易把规划工作引入以工程技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怪圈。规划设计不能再是一个简单的以解决物质空间问题为惟一目标的经济操作,还应包括对社会目标的考量,文化目标的建构,甚至是对政治目标的体现。尽管规划设计分项目标是多元的,但其最终目标还是“以人为本”,这便是“一体多元”的整合观 规划法规条令的多样化支持居住区规划一贯沿用的“人口定量指标”和“居住区分级制度”已逐步显现其落后于时代的缺陷,限制着居住社区的发展,不仅直接导致了单调的城市居住形态,无法满足不同居住社区的特殊需求,也破坏了居住社区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网络的建构。

6.新加坡陆路交通规划的发展 篇六

新加坡人口密度高达7 257人/平方公里, 路网总里程约3 400公里, 其中快速路约161公里。

据最新资料, 新加坡目前的机动车总量约92.7万辆, 其中小轿车数量约61.6万辆。在公共交通设施量方面, 主要由公共巴士、地铁、轻轨和出租车构成。其中, 公共巴士共344条服务线路、车辆4 112辆;地铁运营里程149公里, 共设99个站点;轻轨29公里, 设43个站点;另有出租车共28 176辆。公交出行数据上, 公共巴士为340万人次/日, 地铁/轻轨为240万人次/日, 出租车为93万人次/日。

二、陆路交通系统政策

根据规划, 新加坡的出行需求将由目前日均1 100万人次上升至2050年的日均1 800万人次, 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对陆路交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鉴于此,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提出“一个愿景、三大策略”, 旨在打造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系统, 并提出公共交通成为优选、管理公路的使用和满足不同的需求三大目标。

三、公共交通的优化和提升

新加坡近期目标为:2020年将早高峰公共交通比率从现今的约60%提升到70%, 使得85%的公共交通使用者可以在60分钟内到达目的地, 使公共交通的平均路程时间由现今是私家车的1.7倍降至1.5倍。为此, 新加坡提出加强公共交通一体化, 通过集中规划巴士路线和按距离收费实现一票到底。同时, 新加坡还扩展了巴士优先计划, 采用全天候巴士专用道、巴士站出口强制让道交通管理和十字路口巴士优先等政策, 来保障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图1) 。

在轨道交通方面, 则通过进行综合性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来实现交通与土地使用的综合规划。据此, 在1996年规划建成的胜港交通枢纽不仅涵盖了地铁MRT、轻轨LRT、公共巴士和出租车这些公共交通方式, 还结合枢纽上盖开发的一体化建设了住宅、商业设施和公建配套, 成为第一个综合性公共交通枢纽 (图2) 。

胜港交通枢纽真正实现了地铁MRT、轻轨LRT、公交巴士和出租车TAXI的综合换乘, 同时利用顶盖连廊为国民提供舒适的换乘环境。此后, 胜港交通枢纽还通过新建“∞型”的LRT系统 (图3) , 将MRT胜港站的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至1.5公里以外, 配合站距300~400米的公交巴士, 较好地解决了地铁MRT最后一公里接驳的问题, 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的目标成为可能。

据此经验, 新加坡已先后建成运营了宏茂桥枢纽和大巴窟中心等若干处综合枢纽, 并规划在全国最终形成13处集公交、住宅、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图4) 。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优势, 除提高站点及终端的服务水平, 新加坡还在进一步扩展地铁和轻轨网络, 规划地铁线路将由现今178公里增至2020年的278公里 (图5) 和2030年的360公里。

四、路网建设和需求管理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既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 也能有效确保交通服务水平, 新加坡在陆路交通上采用了疏堵结合的方式, 即根据规划有序地扩展公路网络, 同时也对车辆和道路使用进行严格控制。

扩展公路网方面, 新加坡拟在2013年和2020年分别新建滨海高速公路和南北高速公路, 以缓解南北向交通拥堵问题。

车辆增长控制方面, 新加坡自1990年采取车辆配额系统VQS (即拥车证COE) 至今, 拥车证的价格已上升至9万多新币 (约45万人民币) 。不仅如此, 购买私人小汽车还

需支付100%的额外注册费、20%的进口关税, 以及路税、消费税、保险等一系列费用。通过这一系列经济手段有效控制机动车保有率的快速上涨, 年增长率已由1990年的7%下降至2012年的1%, 规划将2013~2014年的增长率目标值设定为0.5%。此外, 新加坡还根据车辆使用时间和性质的不同, 推出了一般黑色车牌、前白后黄个性车牌、红色晚间车牌和形形色色的古董车车牌等, 控制车辆增长的同时错峰优化车辆的使用时间 (图6) 。

限制道路使用方面, 新加坡除车辆的日常使用需支付汽油税外, 还在1998年全面施行了公路电子收费系统 (ERP) , 对公路使用、中心区域拥堵收费等进行综合管理 (图7)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完善, 该系统还会根据每条公路的行程车速情况周期性地调整费率来优化公路的使用, 以均衡流量、提高效率。

7.新加坡:花园城市五大板块 篇七

新加坡地处活力四射的亚太地区枢纽位置和国际贸易十字路口,前往亚太其他主要城市的时间都在8小时航程内。2010年,新加坡人均GDP高达43867美元,GDP增长率高达14.5%,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速度最快的发达国家之一。新加坡连续14年在全球最具投资潜力的国家中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过去10年内的平均失业率仅为2.5%,社会秩序良好,加上新加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因此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买家投入新加坡房产,海外买家数量最多的依次是马来西亚、印尼和印度。但近年来,被新加坡良好的环境、治安、教育以及华人文化浓郁等因素吸引,中国买家迅速增加,2010年,中国买家数量已超越印尼和印度。

自住房物业税可获优惠

新加坡买房主要要缴纳两种税,一种是印花税,为房屋交易价格的3%减去5400新加坡元,在交首付款时一次付清;第二种是物业税,和国内目前正在开征的房产税性质相同,每年政府会为房产进行估价,并按照市场上租金价值,收取年租金的10%为物业税。不过如果是自住的话,可向新加坡税务局申请获得4%的年特许税率优惠。此外在交易过程中,买家还要缴纳大约2500-4000新加坡元的律师费和中介费(房屋售价的1%~2%),持有房屋期间,则还要支付公共资产维修及其他物业费用。

花园城市五大板块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岛国,购房者能够选择的区域只有新加坡岛一处,具体又可分为北区、东区、南区、西区、中区五大板块。

精选楼盘

1.新加坡中区罗敏申公寓(Robinson Suites)

42层高的罗敏申公寓,只此一栋。位于新加坡第一区,罗敏申路50号,附近有莱弗士坊地铁站和克罗士街地铁站,地势好,交通方便,周边为美食购物中心。在7层有阁楼花园,19层有空中花园。目前均价约为人民币150000 元/平方米。

2.新加坡北区绿洲园(oasis garden)

绿洲园靠近北区滨海湾,距离海星中学(附小)和四德小学1000米,步行可到达成地铁站。绿洲园最大的卖点就是拥有热带翠绿的景致,可以在郊区宁谧的环境中享受现代化的各种设施。有2房、3房、4房和宽敞顶层可选择。均价约为人民币43500 元/平方米。

3. 新加坡西区雅都(Aalto)

雅都位于新加坡15区麦雅路191/193号,为豪华型高层公寓。步行5分钟可到华人游泳俱乐部,12分钟到马林百列市场、熟食中心和东海岸,附近有丹戎加东小学/中学,加东购物中心等,驱车10分钟可到樟宜机场。目前均价约为人民币步行5分钟到华人有用俱乐部,12分钟到马林百列市场,熟食中心和东海岸,附近有多所学校:丹戎加东小学,丹戎加东中学,义安小学……附近有很多购物中心:加东购物中心,加东广场,新达城……87700 元/平方米。

4. 新加坡南区圣淘湾(Sentosa Cove)

8.景观规划实习作业 篇八

实习指导老师:李青松

实习对象: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实习内容:

(一)做一张A1大小的景观生态规划图。

(二)基于土地利用的景观要素分类图。

实习目的:了解掌握园林造景的初步设计技巧。

实习要求:把天正景观规划7.5软件所学基本命令全部用上。设计突

出园林造景的特色。背景为交叉城市道路一角的街边公园,可通过园林小路作为分隔,进行布局。每一块要求作出不同的配景。

9.职业生涯规划作业 篇九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xxx

一、前言:

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而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自我评价:

1、自我分析:

用MBTI性格分析测试,我属于ISFJ(内向型,感觉型,情感型,判断型).但在第一项性格的分类上,我认为自己属于中间一类,我跟熟人会很开朗,很健谈.但是和陌生人的就显得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淡然我也不怎么爱说话.喜欢听别人说多过我自己说.我一向尊崇“凡事谋而后动”,对所有事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在做事之前,我总是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比较看重感情,总是希望别人快乐.我很喜欢分配时间,在平常生活中,总是设立许多目标,并在优先的时间内完成.当我在完成这些目标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快乐.我是一个注重过程的人,就算做某事失败了.但只要在过程中学到了东西,还是会感到快乐.2、优势:

我很喜欢帮助别人.而且我是一个喜欢先思考再行动的人.这样的话.自己在平常做事时,由于经过事先的准备以及思考.会使我自己出现极少的错误。而且我是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具有工作原则,注重做事的过程.3、劣势:

我做事属于求稳型,并且受自己性格的约束.对于大胆的做法总会畏手畏脚.并且由于自己常常会按照情感来作出决定,也会使自己常犯下些错误.而且也容易被别人误认为是感情化,无逻辑的人.4、性格分析:

按照性格划分,我属于粘液型的人.其特征有:①安静、沉稳、不爱发脾气.②理解问题满.③遵守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④交际沉默寡言⑤善于忍耐、自制.⑥学习认真,爱复习,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三、职业目标:

将来我想参加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四、选择职业的理由:

1、优势:

作为文科生的我,在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所以在大学阶段,我我会有比较好的文笔,就为律师的陈词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在大学阶段,参加了学校院里系里组织的辩论赛,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反驳能力、临场应对能力以及自己的逻辑思维.而且也使我自己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最重要的是,使我自己的知识面以及知识储存量都得到了扩大以及提高.这些对我将来目标的实现都有极大的帮助.2、劣势: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毕竟大学的主专业是中文,所以对法律条文的应用还不是很灵活。并且受自己性格的影响,自己做任何事都需要大量的准备.因此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会受极大影响.3、机遇: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并且我国的法制建设在不断地完善.而这个社会会常常出现因为矛盾而无法调节的事情.这时,就需要法律的调节.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律师行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因为这社会始终会有茅盾,所以随时都需要律师.4、风险:

中国当前的律师都面临着巨大的谋生压力和前途压力。年轻的律师缺少案源面临着谋生的困难,前途暗淡。年老的律师心里很清楚,今年有的收入明年不一定会再有,面对年轻律师的竞争可能失去案源乃至饭碗,也感到前途渺茫。

律师的生存状况调查信息显示:律师收入呈金字塔式,10%处于顶端,约20%处于偏上,而70%以上的律师则生活艰难。(1)“42%的律师一年办理诉讼案件的数量不足10件,62%的律师一年办理的非诉讼案件的数量不足5件;从业3年左右的律师平均年工资在三四万元左右,除去办案成本后,收入只够“糊口”。而且,还有一些“新律师”由于找不到案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有些律师甚至是负收入”;(2)“城市执业的相当一部份律师和在县域范围执业的大部份律师的年收入仅三万元左右,除去正常办公成本、年检注册等正常费用后,所余无几;律师中只是个别律师的年收入在二、三十万,或者三十万以上”;(3)“中国律师的平均收费不如出租车行业,年毛收入不足10万元。上海市律协一项调查显示,全市律师28亿元总收入中,80%的收入由20%的律师创造。重庆市律师执业报告中,部分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江浙一些地区,执业第一年的律师月薪只有1000元”;(4)“许多刚刚入门的年轻律师,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撑,恐怕连生计都将成为问题,法学院学生毕业后多数不愿做律师”。

从事律师的前期投入与律师业务的开展完全是不同的二个问题,律师资格考试或司法资格考试之难众所周知,投入非常巨大,但从事了律师呢,却又是另一回事,完全可以只依靠一个头脑、一张嘴、一支笔来开展业务,这即使是门脸装修考虑到细节的豪华律师楼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巨大的反差使每个从事律师的人都很清楚,要想以律师为职业生存下去,必须学会并适应竞争,找到足以生存发展下去的收入来源。

律师行业不是有了执业证就能生存下去的行业,而是适者生存的行业。

不解决好收入来源,只能是自生自灭,是任何市场经济下注定的结果。由于我国律师的业务由自己开发,律师法律服务在现行体制下对人民的生活、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政府的运行不具必需性,使有事才找律师成了基本规律。

有事才找律师,找律师成了应对已然结果,不是处理或然状态,至于是否需要律师的服务则是成本与效果的考虑;有事才找律师,决定了律师与当事人间的短期 “一夜夫妻”关系,律师对个案处理结果的好坏可能只成就了律师的口碑,并不是长期服务关系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事才找律师,了解咨询一下并不麻烦,明确一下问题的方向也是好的,没有律师不代表着不能实现自已的目的,不代表着事情不能进行下去;有事才找律师,律师无形服务价值体现在服务过程中,没有反映律师成果的形式(注:判决由法官作出,律师作用虽有影响,却并不完全代表着律师服务的成果),决定了律师获得业务的难度;上述体制与市场选择的必然,注定了的我国律师的业务只能自已争取,必须要靠律师的个人魅力与努力积累人脉关系以取得业务,律师营销成为必然,适者生存的结果在律师业务市场化的道路上也将是必然。

适者生存是我国律师的生存状态,也是我国律师的生存事实,不能成为行业之适者的,讨生活都困难。“男怕入错行”,在律师风风光光的表面下面,是个人选择律师行业发展之路的巨大风险。

五、职业的就业前景:

人口增长和商业活动的水平,可望创造更多的法律事务,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律师之间的就业增长也将导致增加在医疗保健等领域,知识产权,破产,企业和安全诉讼,反托拉斯法的法律服务需求,以及环境法。此外,更广泛的可用性和法律诊所的负担能力,应导致更多地利用法律服务所中等收入的人。然而,在对律师的需求增长将受到限制的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助理来执行律师做一些相同的功能。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提供雇员利益的辅导,工艺文件,或处理以前由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各种其他服务。此外,调解和解决争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诉讼的替代品。

六、胜任条件:

在大学期间,我读的中文,已经为我的文笔打下了很好的功底,并且在学校参加了系里和院里的辩论赛,在这期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参加了消防举办的模拟法庭.并且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反驳能力、临场应对能力以及自己的逻辑思维.而且也使我自己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最重要的是,使我自己的知识面以及知识储存量都得到了扩大以及提高.我相信我参加的这些活动都为我我律师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需要的证件及知识储备:

1、普通话考试需要达到一级乙等

2、通过计算机二级证

3、通过司法考试,拿到律师证

4、能有很好的口才和文笔

5、需要不错的应变能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七、实施策略(行动方案):

1、大一阶段:

多读文学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在学期报名参加普通话考试,由于只是熟悉考试.初步打算拿到二甲.多写文章,练笔头,是自己的文笔越来越好.2、大二阶段:

开始为升本做准备工作,主要任务还是以练文笔,读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主要任务

在下学期再次报名参加普通话考试,凭着上次参加考试的经验并加以后来的练习,力求拿到一乙(如果可能拿到一甲)报名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

3、大三阶段:

全面冲刺专升本考试,为专升本做最后的复习

4、升本后阶段:

除了继续学习主修专业中文以外开始旁听法学专业.继续多读书籍,多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全面准备考研,考到一个以政法著称的学校,例如:华东政法大学

5、读研阶段:

努力学习司法知识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 开始全面准备司法考试

八、结束语:

10.城市规划作业新加坡 篇十

(一)城市管理的价值理念

1.公私合作、公众参与的理念

东京的城市管理一直依靠三种基本力量: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强调城市的依靠力量是综合的,不能简单依靠某一方主体来完成城市管理的全部任务。因此实行公私合作(PPP)是一个比较鲜明的理念,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如,为了保证灾害发生时企、事业单位等民间团体参与救援和相互合作,东京采取了灾前合同制的形式。通过与有关的企事业单位、行会、协会签订灾害救援合作协定,形成了法制化的公私灾害救援合作关系。东京都政府与民间团体的协定一共有34个,构成了部门齐全的防灾应急网络,有效地保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急资源的整合。这是一种政民合作的治理模式。[1]

2.疏堵结合、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一方面,对于城市管理,东京依赖严格、刚性的法律,很多法律对于涉及城市管理的行为都作出了比较严厉的规定,例如,破坏市容被定为违反《轻犯罪法》,要受到刑罚的制裁。《轻犯罪法》制定于1958年,于1983年修正,规定了34项轻犯罪。轻犯罪者可被拘留并被处以罚款。属于轻犯罪的行为包括流浪者给他人造成干扰,在公共场所对他人动粗和恶语相向,破坏公共照明灯,妨碍水上交通,救灾时不合作,插队,妨碍安静,暴露身体,学位、职务、资格等弄虚作假,谎报灾情,乞讨,偷窥,吐痰和随地大小便,等。但另一方面,东京的城市管理又奉行疏导与人性化的理念,强调民生保障和行政引导、指导的作用。例如,对于街头巷尾的小广告,东京规定公益广告和营利性广告分流。小本经营的生意或少量招工的信息广告靠社区发行印刷品。东京每个社区每天都有广告印刷品夹在报纸中随报发送,其中有家电、服装、房产、汽车、餐饮业等各类广告,特别是周末,广告印刷品比报纸厚得多。招工广告由专门机构发行,每周一大本,有各类招工信息,放在便利店里免费赠送。这明显体现出疏堵结合、以人为本的核心关怀与价值理念。[2]

3.程序正义、保障人权的理念

《行政手续法》(也译为《行政程序法》)的制定保障了东京城市管理执法遵守程序正义,注重保障人权,尤其是相对人陈述、申辩的权利,强调行政管理中的决定必须要有严格的说明理由的义务要求。同时,还严格依据比例原则设计了很多制度来保障人权,例如,对于违章搭建,邻里间产生纠纷后,可由一方向市政府提出调停要求,对已产生的纠纷可由市政府出面进行调停,也可以提请裁判所进行调停、裁判。又如,在城市道路设摊出现违法行为或出现问题时,市长要根据违法的情况及程度给予经营者以口头告知、书面提示及书面警告等方式进行指导教育。对于一年内有过三次警告的,要停止其继续经营。在停止或取消其占用许可的时候,要听取所属警察署的意见。而对没有许可证的、不听从移动位置安排的以及不遵守市长命令的摊位要予以取缔。这做到了最低限度的伤害或限制行政相对人的利益。[3]

(二)城市管理的范围

与柏林“以事为中心”的思路不大相同,东京以“机构为中心”,设立了比较明确的城市管理机构——都市整备局,通过立法明确其具体管理职能,主要管理内容有:(1)关于城市整备的基本事项;(2)关于城市规划;(3)关于住宅与环境整备;(4)关于城市中心区街道的整备;(5)关于建筑方面除去道路、河流及公园绿地和有关土木工程(这些由建设局管理)以外的事项;(6)关于市道及法定外公共物品占用许可及工程施工的认可,包括市道的确认、变更;(7)关于市道及桥梁等的登记整备等(8)关于道路、桥梁及河道的维护与管理;(9)关于城市公园及绿地的事项;(10)对公园、绿地的维护与管理。[4]

(三)城市管理的体制

东京采取的是市议会政府模式。东京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体制大致可分为地方自治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个系统,这些系统的组织很多直接使用“城市管理”这个名称。地方自治政府方面有城市管理课或都市整备局;企业方面有某某城市管理有限公司等;社会组织的形式比较多样,主要以自治会、行业协会等形式进行活动。市议会和市长共同负责市政,共同行使城市权力。市议会是市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市长是城市的最高行政长官,掌握行政大权。市议会由城市选民选举产生。

为了满足居民对基层政府提供服务的要求,东京都给予了都内市、町、村等地方机构更大的自主权。这种权力下放主要体现在财政上,都政府通过提供财政支持补充款项来弥补地方政府在发展当地公共设施上的不足,并且设立基金提供专项帮助。[5]城市微观管理中,社区组织的职能日益强大,不少城市正出现以社区为依托的趋势。居民组织(日语中称为“町内会”或“自治会”)是最重要的社区组织,几乎遍布全国的每个社区。町内会由地方政府批准设立,其主要职责是预防犯罪和灾害、信息服务、公众保健、促进邻里和睦等。地方政府、町内会、居民三者之间的互动运作机制促进了社区组织的发展。

(四)城市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东京的城市管理手段比较综合。一方面受大陆法系整体法律文化的影响,比较强调用明确的成文法来管理城市;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东方文化“以和为贵,息事宁人”观念的影响,也强调通过调解、协商、接受指导、和解等柔性的方式来解决争议。如,东京立法规定,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时必须与周边邻居进行沟通,以免造成建筑纠纷。如果产生争议,政府希望双方以协商方式解决。又如,《道路交通法》的第77条中指出,只要在不妨碍道路交通、遵守许可条件的情况下,对于不移动位置的道路摊贩和排档或类似的小商贩的活动申请,道路所属警署是要予以许可的。当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交通,在许可时可以附加一定的要求。这样,路边设摊既不影响交通又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也为摊主解决了困难。再如,在对排挡经营者进行指导与监督的同时,为了让排挡营业合法化,要采取必要的政策并综合实施。而排挡经营者申请营业许可时,要填写遵守道路占用条件的承诺书,提交已接受讲座培训的证明复印件以及其他市长认为需要提交的材料。只要在不影响交通和道路构造的情况下,市长应该予以批准。[6]

nlc202309040032

在执法方式上,日本有严格的《行政手续法》,所以城市管理部门在做出执法决定后,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予以执行,当然,紧急状态下也可直接执行。执行的主体也同样受到德国的影响,制定了《行政代执行法》,允许由行政机关或第三人在特定条件成就的情况下代为执行。受到日本战后《宪法》影响,最高法院判例也确立了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自行强制执行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新加坡的基本经验

(一)城市管理的价值理念

1.崇尚法治,依法治市

新加坡虽然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城市国家,但有着非常健全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政治体制、经济管理、商业往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小到旅店管理、停车规则、货币管理、公共卫生等,都有相应而详细的规定。[7]依法办事,依法开展有效的城市生活,成为政府和公民最基本的价值理念,这一点对于以华人为主体的社会实属难得,也值得很好推广。

2.高效便民,服务优先

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明显体现出对高效便民价值理念的弘扬。一方面,高效突出体现在他们对于廉价政府、廉洁政府的追求。新加坡包括城市管理在内,有严密的腐败监管体系,以防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贪腐;另一方面,高效体现在政府建立了快捷、迅速、方便的问题处理协作体系,体现出城市管理中浓厚的服务本位及服务优先的理念。

(二)城市管理制度的亮点:执法协作制度

城市管理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同时由于职权的分散,其协调成本也非常高。要想在没有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机构的情况下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更好地解决人民生活中的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高效便民、迅速快捷的问题处理协调机制。在这方面,新加坡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颇有成效与特色的问题零耽误处理机制(ZIP,zero-inprocess),主要用于解决跨越不同公共机构责任,或属于灰色地带、现行法规和机构之间的界限外问题。根据ZIP处理程序,任何政府部门接到公众反映的问题后,先在政府机构内部确定负责解决该问题的机构,再由这个机构领导一个ZIP专责行动小组来解决,小组成员来自各相关部门。为此,新加坡专门设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这个跨部门的委员会在拟定政策、综合协调有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众在向政府反映问题时,自始至终只需与一个政府部门联系,不需要反复跑多个政府部门,避免遭遇互相推诿的状况,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这是一种全新的公众至上的城市管理新方式。[8]、

三、中国台北的基本经验

(一)城市管理的价值理念

1.宜居与人性化的理念

台北市的城市管理定位不仅仅是满足经济的发展,而是将“宜居、人性化”作为对城市本质最深层次的思考,还原了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所、满足人的幸福需要的本质要求。台北市以推动宜居城市建设为目标,拟定了30-50年城市发展计划,分2010、2020、2030和2050年制定阶段目标、策略与行动计划,分别就打造“绿意、亲水、绿色公共设施、绿色生活圈、节能低碳、智慧生态城”提出具体目标及任务。

2.服务为先、干预其次的理念

台北市强调公共服务为先,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市政府通过区公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非常发达并且富于人性化。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有了社区意识之后,政府部门开始将更多公共设施向社区延伸,一改以往建设大而远的公园的做法。目前几乎每个社区都有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社区小公园、社区图书馆、社区游泳池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等,由区公所分管负责。[9]

(二)城市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除去严密的成文法之外,台北也善于运用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来管理城市。例如,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台北市鼓励建筑物业主将穷陋建筑物及危楼拆除,将待建闲置土地绿化,改善都市景观。但拆除、绿化和维护管理各基地皆须负担成本,为了推进这类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他们设立“腾空期程奖励”、“美化容积奖励”等制度,给予主动改造项目3%—10%的容积奖励。这种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既达到了拆除破旧建筑,增加绿地、广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加速城市更新的目的,又能调动产权业主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互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社会矛盾。[10]在执法方式上,台北经验由于受到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的影响,涉及到金钱给付义务的,一般由法务部执行署加以专门执行,涉及到其他作为、不作为或容忍义务的,在城市管理中,则更多由警察予以执行。

四、启示

综观上述三个城市的典型经验,有如下两点关键的启示值得关注。

(一)要处理好分权与集权的关系

无论是分权还是集权,都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通过权力的适当配置实现绩效,防止权力行使中的交叉、冲突、推诿与空白。分权与集权各有其价值和适用场域。分权体现专业性与专门性,集权体现效率性,两者的配置应当是结合的,而非一味地强调分权或一味地强调集权。

(二)要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城市管理必须依靠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基本力量,无论是欧美还是东亚先进国家和地区,都在克服“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双重困境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从现有的经验看,既不能盲目依靠政府,让政府一肩担尽全责,必须重视市场作用,树立经营城市、盘活城市资产的理念;又不能迷信市场,放弃政府应当尽到的责任,而应当在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基本格局下重视发挥社会自身的自我建设、管理、服务、监督的功能,创造条件培养公民的参与积极性,收到共同治理之效。

参考文献:

[1]赵成根.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N].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3]何德功.日本没有城管队,城市照样好[N].南方都市报,2007-1-19.

[4][6][7]俞慰刚.日本城市管理的法制化与我国的借鉴[N].上海城市管理职业学报,2009,5.

[5]罗翔、曹广忠.日本城市管理中的地方自治及对中国的启示——以东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06,2(13).

[8]胡振华.现代城市需要精细化管理[N].深圳商报.2006-6-19.

[9]陈芳.台湾城市社区治理:行政干预退却,服务为主[N].凤凰导报http://www.wldbs.com/wangrenwangshi/2011/1010/12980.html.2011-9-20访问.

[10]咸阳市赴台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报告:“台湾城市建设管理考察报告”,载http://www.xydjwz.gov.cn/infodisp.asp?id=1105.2011-9-20访问.

(责任编辑:赵静)

11.城市规划作业新加坡 篇十一

如何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效能, 新加坡政府认为关键性的战略举措之一就是建立现代化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为此, 新加坡政府以“建立整合、高效、经济的道路交通网络, 并使之持续满足国家的需要”为公共交通战略发展目标, 利用其娴熟的市场性调控技巧与雄厚的经济实力, 综合协调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 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 运用经济手段控制私有机动车数量与其对道路的需求, 提供可选择的高质量公交系统, 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并大力实施了各项措施:

第一, 整合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和冗余度, 建立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 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 进一步加大对公路网络设施的建设。

第二, 以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控制以私人小汽车为主体的私人交通的增长。善于经营的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可说是财路广开、两全其美, 主要的做法就是实行私人小汽车证制, 征收车辆注册与附加注册费、关税、汽油税、路税、停车费等税费, 安装电子公路收费系统。

第三, 积极推广公共交通,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完整, 方式多样, 包括大运量地铁系统 (MRT) 、轻轨系统 (LRT) 等。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网络由以下4部分组成:

一是城市捷运系统, Mass Rapid Transit。MRT是新加坡公交系统的主干, 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 承担了连接主要地区间频繁交通干线上的大部分客流, 保证了整个交通系统宏观运行的效率和稳定。

二是城市轻轨系统, Light Rail Transit。LRT是MRT的补充和拓展, 主要用于连接捷运站与主要居住区和商业区。整个系统全自动槽中, 使用无人驾驶机车,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运行效率。从每个轻轨车站到附近的公寓最大步行距离不超过400米, 大大降低了出行者的总体交通时间。

三是公共汽车系统。公共汽车系统用于填补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间的空白, 是形成完整的公交系统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加坡共有出租车约18, 000辆, 分属4家公司所有, 私人拥有出租车的数量很有限。大约70%的出租车装置有全球定位系统, 便于统一管理。

四是私人汽车系统。这个系统有严格控制, 新加坡通过静态的车辆配额系统与动态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两种主要方式对交通需求进行管制。

新加坡地铁强调大型枢纽站 (地铁、公汽、出租车、停车场、大型购物中心等集合在一处) 综合开发建设, 充分利用土地, 促进商业发展和全面提高周围土地开发价值。

该整体化公交系统是多种模式的公交互相协调配合, 以轨道交通服务为骨干、以公汽服务为基础、以出租车服务为补充, 市域交通与对外交通紧密衔接。如地铁行驶于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 轻轨主要服务人口集中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与新建区, 并且是地铁网馈入线;公汽服务中等客流的交通网络;出租车提供门到门的直达服务。

上一篇:出纳第三季度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村管所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