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报告(精选13篇)
1.建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报告 篇一
输血科临床输血管理控制体系及标准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输血科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实施,实施细则如下:
临床输血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临床输血工作的流程控制
医院临床输血工作流程
目的:
医院临床输血治疗服务流程的建立是为了临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临床申请标准
临床医师输血前的判定流程
判定思路
判断输血 输血 输什么? 输多少? 何时输?
临床医师-------→判断--------→品种--------→ 用量--------→ 时机
权衡利弊 不输--------→输血液代用品或其他治疗
对受血者的临床输血风险告知并且医生和患者双方在了解了输血风险和必须性后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医患双方共同签字。
临床医师判断患者是否能开展自身输血、手术室等容性血液稀释术、术中自身血回输术或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术等技术。
受血者紧急抢救或紧急手术需要输血,受血者无自行签字能力,受血者直系亲属或监护人不在现场,受血者或直系亲属或监护人应认同医院为其代签的输血治理同意书。
临床医师在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时,必须告知受血者及直系亲属或监护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中关于无偿献血者用血的权力和义务。
对受血者临床输血治疗前医疗机构应该进行保护性检测的检查和留样。
以上的工作必须在病历中做详细纪录。
持续改进。
临床护士输血前的标本采集流程
临床护士根据临床医师在规范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受血者的临床数据采集标本。
输血科的血液标本必须是无任何抗凝剂或促凝剂的血样。
常规临床输血必须先抽血型标本,在血型鉴定结果出来后,再抽取用于交叉配血的标本(急诊临床输血除外)。
如果是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标本必须是在前一血液制品输注完成后再重新抽取新的标本配合新的血液制品。
临床护士在离开受血者床边时将受血者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或唯一能识别受血者的标识贴在标本上,并做采血的病历纪录。
临床输血治疗的申请单和标本必须由工作人员送到输血科并做交接纪录。
持续改进。
交叉配血标准
标本的接受和审核管理流程
输血科按标本接收制度接收临床输血治疗的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应提出要求或重新采集。
交叉配血后的标本应在输血科的专用冰箱内保存2周(或按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来保存)。
持续改进。
交叉配血流程
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交叉配血时,应同时鉴定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交叉配血的方法必须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检测方法必须包括特殊介质的方法。
若受血者血型与前次血型不符时应重新抽取标本再次鉴定血型 ;若供血者血型与标签不符合时应该及时调换血袋,并与血站及时联系,查清问题的根源,纠正错误。
输血科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的要求准备并交叉配合相应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
甘油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单采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或交叉配血。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应同型输注或相容输注。
交叉配血不和时必须对受血者鉴定不完全抗体的检测和对受血者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进行调查和了解。
交叉配血后的标本应在输血科的专用冰箱内保存2周(或按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来保存)。
交叉配血的实验结果必须纪录在专用的登记本上,并且要保存10年。
在确认配血结果相合或阴性无误后,填写交叉配血试验报告,记录交叉配血结果并登记或电脑打印交叉配血报告单(血浆或冷沉淀必须ABO、Rh血型相符)在确认无误后并由双方签字后,方能将血液或血液制品从输血科发出。
责期临床用血,交叉配血合格的血液应放置在专用储存血液冰箱 的专用待发区,常规和急诊临床用血急诊配血及时发血。
持续改进。
血液制品储存标准
输血科的血液制品必须储存在不同的血库专用冰箱内。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各血液品种储存条件如下:
浓缩红细胞(CRC)4±2℃ ACD:21天CPD:35天CPDA:35天;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4±2℃ 与受血者 ABO血型相同;悬浮红细胞(CRCs)4±2℃(同CRC);
洗涤红细胞(WRC)4±2℃ 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TRC)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PC-1)22±2℃(轻振荡)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
单采血小板(PC-2)(同PC-1)(同PC—1);
单采白细胞悬液(GRANs)22±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液体血浆(FLP)4±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FFP)-20℃以下 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FP)-20℃以下 四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20℃以下 一年;
全血 4±2℃(同CRC);
其他制品按相应规定执行。
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时要立
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输血科储血专用冰箱每天必须纪录温度四次。(持续改进目前已运用电脑软件进行连续温度监控)
输血科储存血液的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 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血液的报废要将血液制品名称、数量、经手人、审批人、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信息进行登记并有业务主管的签字。
自身输血备采集的血液要细记登记(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采血量、采血日期、采血者)入库储存待发血液(医护人员须携带病历双方认真核对方可发出血液)。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目前已运用电脑软件进行连续温度监控)
发血标准
配血合格后必须由医护人员携带患者病历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
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色红;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目前持续改进为保存两周)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特殊情况下要和输血科业务主管联系,在保证血液安全有效的前提本下不浪费血液。
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必须用冰冻血浆溶冻箱解冻后,方能发放。
单采血小板必须在血小板恒温振动保存箱中保存,并监控保存箱的温度和温度纪录。
持续改进。(目前持续改进为保存两周)
临床输血过程标准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由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临床科室不得储存血液。
临床护士必须将临床病人输血过程纪录在病历中。
持续改进。
临床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
首先医生和护士必须严格仔细观察做出判定。
临床出现输血反应后应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入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
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持续改进必须依据《医疗机构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处理,规范处理流程)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医护人员将输血反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必须依据《医疗机构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处理,规范处理流程)
输血科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人负责管理)输血科仪器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人负责管理)
输血科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标准(质量考核小组负责管理)输血科参见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专人负责全科实时参与)
备注:
此文件依据以下文件编写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997.1
2、《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19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0.1
4、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1
5、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10.1
6、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9.1
说明:
为了强调临床输血治疗工作的严肃性,故在文件中多次应用必须两字,以示重要性。
输血科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输血科仪器的质量控制标准、输血科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标准应由卫生部提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载录文章2012.7
2.建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报告 篇二
制定用血互助金收缴流程
医疗机构输血科可根据献血办公室文件的具体要求, 结合科室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用血互助金收缴范围及流程。明确免征用血互助金的对象范围: (1) 持有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颁发的《无偿献血证》与《居民身份证》相符的患者; (2) 持有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颁发的《无偿献血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及其他有效证明, 证明是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子女的患者; (3) 患者本人所在单位完成年度献血计划, 有单位无偿献血证的; (4) 持有《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证明为>56岁和<18周岁的患者。
制定缴纳用血互助金的流程: (1) 符合收缴范围的患者前往输血科开具《互助金收费通知》。 (2) 患者持通知前往医院住院处按需用血量的输血费金额的2倍进行交纳。 (3) 临床输血科凭缴费单供血。
相关工作人员培训
输血科工作人员:要求全科工作人员熟知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乌鲁木齐市献血办公室文件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用血互助金缴纳对象的审核、支付费用的开具、对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耐心解释。同时工作人员应说话温和、微笑服务, 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 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 全体成员流程处理、缴费解释一致。
临床医护人员:要求了解相关收缴用血互助金的流程及制度, 输血科应以讲座形式集中对临床用血科室进行多次宣讲。医护人员应积极学习、了解相关临床输血知识内容, 针对收治的患者做好输血前的评估工作, 择期手术的患者、治疗用血的患者在用血前应做好充分的谈话工作, 谈话内容应包含家庭互助献血及用血互助金缴费等问题。协同输血科做好患者的引导、解释、沟通工作。
相关财务人员:要求财务人员熟知用血互助金收缴流程, 对上门缴费的患者能耐心解释, 同时做好票据收集、整理保存工作, 并定期同输血科工作人员与乌鲁木齐市献血办财务科进行三方工作交接。
用血互助金收取的审核、记录、交接及监督
临床主管医师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 输血科工作人员审核患者基本信息, 如符合用血互助金收缴范围, 则立即通知临床医护人员, 监督其按时缴费用血。输血科对每一例缴费患者均做详细记录, 相关经办人署名落实责任制, 乌鲁木齐市献血办财务科将定期针对以上内容进行交接及监督检查, 以上记录均随同输血科文书保存10年以备后查。
用血互助金收缴流程的持续改进与整改
在用血互助金收缴初期, 我科的流程还较为混乱且复杂, 如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一律先缴纳费用, 术后如未用血制品, 再办理退费手续;治疗用血患者, 临床主管医师并未在输注血制品前充分告知其用血互助金缴纳制度, 导致患者不理解, 家属未能及时家庭互助献血等。针对以上问题, 我科工作人员多次开会总结经验, 并与临床用血科室、住院部财务科、乌鲁木齐献血办财务科座谈, 逐步完善简化收缴流程, 变手术前预交互助金为术后追缴, 如有漏征, 则相关经办人负主要责任, 同时对临床治疗手段中可能用血的患者在其初入院时即鼓励其家庭互助献血并告知其互助金收缴规定, 让其选择, 避免了数例医患纠纷问题。
大力宣讲家庭互助献血
输血科工作人员及临床医护人员积极开展家庭互助献血的宣传工作, 针对每一位入院患者, 做好输血前的评估:择期手术用血患者、治疗用血患者积极鼓励家庭互助献血, 提倡亲朋好友献爱心, 从而免征用血互助金, 同时临床用血紧张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1]。
当然在开展用血互助金缴纳工作当中我们也遇到过难题, 如有患者表示在输血治疗前对用血互助金一事并不知情, 甚至从未听闻, 但通过我科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耐心解释, 多数患者及家属都能表示理解及认同。通过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在用血互助金收取工作开展的半年里, 我科因用血互助金缴纳等问题的医患纠纷为零。为确保满足临床用血, 使临床用血互助金制度更加完善, 更加科学, 更加体现人性化, 更好地管理互助金和推动互助献血工作[2], 我科会继续不断完善相关输血制度及流程。
参考文献
[1]王乃红, 傅雪梅, 廖耘, 等.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2) :111-114.
3.加强医院输血科建设管理探讨 篇三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作为新兴的、涉及多科学的综合性输血科,日益成为了全国各医院建设中重要部门的组成部分。临床用血由单一的输全血模式发展到输成分血多种模式,如何有效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防范输血纠纷等问题规范管理,日益重要。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确保输血工作的质量,推动输血工作快速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雙丰收,是摆在输血工作人员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关键词】输血科;建设管理;医院【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04-01 输血是医院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科是医院综合性科室,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和建设,我院输血科严格执行省综合医院管理评审标准,规范输血科建设。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1]。但截止到目前,输血科建设进展仍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医院输血科或血库现状如下:1、大多数医院未设置独立的输血科或者血库。2、人员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绝大多数医院的血库设在检验科内,有的有1~2名专职人员,有的直接由检验科技术人员兼职血库工作,即使有专职人员的多为因年长体弱从其他岗位调整从事血库工作的护理或其他技术人员,临床或输血技术水平偏低[2]。3、房屋不足,设备简陋。绝大部分医院血库没有专用房屋,储血设备也很简陋,有的医院没有专用储血冰箱,甚至使用家用冰箱储血。4、临床用血不规范 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如何做好输血科全面的质量管理,以适应新形式下的输血工作的变化,本文就这几年参与输血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一、重视输血科基本建设。随着医院业务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输血科要由单纯发血,配血的功能向具有诊断,治疗功能的科室转变。因此,必须建立独立的输血科,确保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并承担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实施。要重视仪器设备的配备,如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保存箱,血浆快速解冻箱,低温冰箱,低温离心机等,使其人员,设备的配备与功能相适应。二、严格输血执行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现代输血管理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目的”是否明确;而且,也取决于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有效。质量工作是输血工作的灵魂,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则。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不仅是质量的理论,其本身内在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术必将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带动性力量。我院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室质量手册,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具体如下:1、实验室标准化,包括技术人员应该是接受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检验专业的院校的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科室要有符合输血专业试验的要求的设备,如血库专用离心机、血库专用冰箱、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等;试剂必须使用国家指定厂家生产的经“批批检”产品;输血工作人员都应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严格的输血相关检查、七查七对制度;科室实施计算机管理等。2、输血科依据输血科不同岗位和工作特点,制定《输血科各岗位工作职责实施细则》、《输血科设备管理制度》、《特殊事件记录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工作职责、仪器管理等责任到人,做到“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可溯源。”使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使环节质量有了可靠保证。3、为了确保输血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输血问题,输血科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与检查、输血后效果的考核和观察,还要定期检查血液和血成分的质量等。4、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和输血相关检测,避免法律纠纷。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输血科制定了各种协议书,如《输血协议书》、《自身输血协议书》、《血液成份单采协议书》、《血浆置换协议书》等以明确责任。另外,血液传播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医学问题,调查表明由于无偿献血的推广,献血者素质的提高,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检查(HBS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ALT)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因此,输血科要开展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务人员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为医患双方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注重业务技术建设与管理。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规则共享、经验共享。通过操作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减少输血科(血库)工作强度与差错。首先医院输血科(血库)收发血、储血冰箱温度与与异常报警记录等不能停留在简单“手工小作坊”状态,应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实施电脑化管理,可根据国家或(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随时进行信息资料储存与查询等。其次,可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工作,也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献血员与病员的资料(包括:一般性资料、红细胞血型与抗体筛查等资料)进行计算机信息配对性核对等。另外,也可开发临床输血条形码保障系统,就是唯一的辨认号码( ID) 被贴在病人手带、交叉血样管、交叉配血相符的血袋上,输血时使用电脑对护士、病人、交叉血样及血液制品的ID 扫描,若与电脑里的资料相符则能实施输血,否则会出现报警提示防止输血差错与事故。医院输血科(血库)必须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创新,寻找学科发展和进步的新的支撑点,营造“拳头产品”,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优势项目,提高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但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现成的标准、规范,缺少制度的约束,甚至没有法规的限制。因此,需要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者具有较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求得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最后医院输血科(血库)也必须高度重视计量与质控工作,保证科室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性能符合国家颁布的标准;保证输血前检测过程的标准化与正确性。四、加快输血人才培养,提高输血人员业务素质。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加强输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输血科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前提。1、通过举办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各种学术交流会,聘请专家指导,选送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输血技术人员水平.积极参与临床治疗,指导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工作质量。2、开展输血法律法规的全员培训,强化依法用血观念和科学用血意识。3、人员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每年定期考核,考核成绩列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实现科学,合理用血。医院要将临床合理用血尤其是成分输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医院应成立临床用血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教育。制定用血审批制度,严格输血适应证,坚决杜绝输“人情血”,“安慰血”,积极实施成分输血,将合理科学用血作为医院,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六、积极防范临床输血纠纷。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 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3]。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熟识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仔细书写用血申请单;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填写反应回报卡,掌握输血反应的第一手资料,做好输血反应的相关实验;积极开展了自身输血,既可降低输血反应的概率,也可减少医疗费用;拓展ABO溶血的孕妇产检和卡式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凝聚胺配血法等项目,可有效降低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及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总之,输血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输血科也是一个新兴的科室。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需要全体输血技术人员更多的探索。相信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科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成为医院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2]刘振北,刘凯.2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48.[3]张凌云,李英兰,单信芝. 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20(2):174.
4.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篇四
1.对血液中心送来的血液及成分,必须进行核查,外包装应完好无损,标签填
写完整,清楚,准确。
2.每天检查贮血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色(变灰、变黑等)或出现
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色泽变紫色等,不能发出使用。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
3.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不能使用。
4.过期的血液及成分不能使用。
5.每天询问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相关疾病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发现较严重的输血反应要追踪查因,发现输血后感染相关疾病要及时上报血液中心处理。
6.每天定时观察贮血冰箱温度,并作记录,确保冰箱正常运行及贮血安全。
7.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启封血液或成分时,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启封后的血液或成分必须立即输用。超净工作台需定期清洁消毒。
8.每批新购进的试剂必须进行质量鉴定,合乎要求才能用于试验。
9.不定期与血液中心合作进行室间质控试验,确保我科交叉配血试验的稳定可
5.建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报告 篇五
(科级)
一、目的本制度规定了本科工作人员技能、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的内容、方法与标准,以使工作人员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单独完成各项试验操作、处理一般性工作,胜任各岗位工作需要。
二、范围
适用于本科所有工作人员培训和考核管理。
三、职责
科室主任:负责工作人员培训大纲的审核、最终考核意见的审批。批准《人员培训计划》,安排人员的外部培训。
教学秘书(或专职人员):负责培训大纲的起草,工作人员技能和理论培训,《人员培训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培训的实施、技能与理论考核,给出考核意见并负责建立和管理人员培训记录、人员档案。
四、工作程序
1岗前培训:
(1)实验技能要求:熟练掌握输血科各项试验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输血科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规程;熟知输血科各项工作程序;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适应症血液制品的种类。
(2)理论考核大纲:免疫血液学基础(抗原与抗体反应、补体系统)、红细胞血型系统:熟悉ABO、Rh血型系统,了解MNS、Lewis、Kell、Duffy等血型系统;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主要内容(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体效价测定、吸收放散等),各种检测方法(盐水法、酶法、凝聚胺法、经典抗人球法、Coombs卡抗人球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输血反应的分类、引起的主要原因、实验室检测内容及临床处理原则;新生儿溶血病定义、病理生理、免疫学基础、产前、产后实验室检测;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主要用途;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输注(全血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血浆输注、冷沉淀输注)。培训考核:
(1)培训结束后进行技能和输血理论综合考试。
(2)填写岗位培训登记表》要求注明参训人员详细信息、带教人员详细信息、培训起止时间、培训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试成绩及时间等,带教老师鉴定意见。
(3)继续教育培训
根据各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科主任拟定各层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培训方式、安排外出专业学习、学术交流会、进修的培训。
(4)医院内举办专项讲座、专项培训或专业学术报告会。(5)科内举办的业务学习活动
培训内容根据人员的岗位,安排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此外,还包括下列培训内容:实验室认可、标准化知识、本专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验室安全知识。
3.培训记录与个人技术档案
员工的培训记录由科主任对培训的有效性评价后归档,并进行能力的确认。
《人员档案卡》内容包括:学历证明、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主要工作经历、继续教育及成绩记录、主要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发表的论文、著作、重大质量事故的记录。
4.培训效果的评审
每次培训的效果由培训的组织方或科主任进行评价。新技术的应用,新项目开展,对项目承担人的工作能力,由科主任组织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评价。
6.输血科防范临床输血纠纷措施 篇六
随着社会进步,普法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用血纠纷尤其是输血传播性疾病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因此输血科在防范临床输血纠纷、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范医疗行为,严格依法办事
输血科要配合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抓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落实,参与临床用血规范管理与监督,主要有:
1、要与患者或其家属解释血液来源的特点,即临床用血来源为输血科,输血科血液取自当地血站。并了解患者或其直系亲属有无无偿献血经历,并统计上报献血办。
2、经治医师了解并掌握输血适应症,且工作中掌握适度,按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
3、经治医师在实行输血治疗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或用血志愿书;输血前留取患者标本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认真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输血严格依规程操作。
5、认真收集临床医护人员填写的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报医务处(科)。
6、实行无偿献血后,有些患者对输血收费不理解,要对用血过程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依当地政府有关规定予以解释,以免误会。
二、强化质量意识,抓好内部管理
输血科房屋设施须符合卫生学要求,结构与布局合理,仪器设备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经过了岗位培训。在做好这些基础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做好:
1、严把血液入库关。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
2、贮血冰箱依规程进行消毒、检测,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且标识明显。
3、交叉配备操作正规、结果准确、报告及时。
4、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努力推广成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互助输血、光量子用血疗法等多项服务。
三、在输血纠纷中输血科免责情形
1、血源方面:
1)由于供血辐射范围及运输方式上的变化,为及时到达;或由于供血数量不足而出现的“血荒”,以致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2)血站过错如血站的合法性、血站献血员档案缺失、血站采集未经检测的血液、血站使用试剂不合格、献血者化验检测与采血间隔超过安全时限等。3)输血所具有的客观危险因素如血液检测的“窗口期”,由于试剂和仪器性能限制引起的客观存在的“漏检”等。
4)输血过程中发生的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输血反应。
2、临床方面
1)医护人员未按要求操作,如查对错误、血液污染等。
2)受血者在输血前和输血后未留取标本进行输血传播性疾病检测的。3)输血记录缺失或“用血治疗同意书”无患者或其亲属签字。4)血液来源非法,未经血库发放等。
3、受血者方面
1)超过诉讼的时效。据《民法通则》规定,若确诊输血传播性疾病时间距来访时间已超过一年,同时又无诉讼时效终止、中断情形,以不接待为妥。若医患双方争议为20年前的,则更应不接待。2)所患疾病并不是输血传播性疾病。
7.建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报告 篇七
【摘要】采供血机构与医院输血科(血库)的标准化管理是保障受血者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对输血安全的控制仅关注于检查采供血机构所提供的血液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而没有强化医院输血科的标准化管理,使得临床输血缺乏全程控制。为此,必须强化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确保输血科(血库)的房屋设施和布局、输血前检测等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使输血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本文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输血科(血库)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院输血科;中心血库;标准化;验收
一、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的意义
(一)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应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艾滋抗体、丙型肝炎抗体等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但是一部分医院受医疗条件限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仅对四项传染病指标中的某几项进行检测,或采用快速检测方法替代检测,从而使得受血者输血面临安全隐患。据相关文献研究证实:输血前检测出梅毒抗阳性的受血者占0.68%,抗-HIV阳性的受血者占0.072%,抗-HCV阳性的受血者占2.87%,HBsAg阳性的受血者占10.26%。如果对受血者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那么在输血后一旦患者出现传染病,就难以划分责任归属,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由此可见,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测不仅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明确受血者的身体状况,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各自利益。
(二)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在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对医院输血科(血库)的房屋设施和布局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该房屋划分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清洁区,满足血液储存、血液发放、血液检验(配血)、医疗废物处理等功能的需要,各区的洁净度必须符合Ⅱ类的环境标准要求。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其本身却存在着一定危险性,如果在洁净度不符合标准的环境中进行输血,那么不仅有可能会传播疾病,而且还有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为此,加强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确保房屋设施和布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三)有利于推动临床输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现阶段,在国家卫生部的强力监督管理下,采供血机构的各项工作日益规范化、标准化,进而保障了血液质量。然而,一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库)的标准化管理较为薄弱,使得临床输血面临一定安全风险。为此,加强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由卫生部、技术专业家联合对输血科(血库)进行现场审核,并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输血科(血库)提出整改意见,有利于促进医院临床输血加快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医院输血科(血库)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血库工作人员管理
中心血库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为此,应当加强对中心血库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在专业培训方面,医院可采取鼓励进修、组织讲座、内部交流等形式,让中心血库工作人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在质量教育方面,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自律”意识,使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此外,中心血库还要健全工作制度、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职责,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交接班、消毒、日常卫生等基础性工作,严格把控血液管理流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二)强化血库环境与硬件设施管理
医院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相关规范,使血库的房屋设施及布局符合标准要求,做到人流物流分开。血库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应当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重点,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库数据处理、血库信息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并可对采供血等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此外,医院血库还要做好血液的储存设备、检验设备、处置设备以及消毒设备的维护工作,及时更新设备,从而确保血液流通管理质量。
(三)强化血液使用流程管理
在血源管理环节,要对入库的血液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检查血袋包装、血液外观、采血日期、使用期限等方面;核对血液相关信息,包括核对姓名、血型、数量、输血号、剂量、RhD(+)或(—)等事项。对血液制品进行分类保存,按照规定进行标准化操作。
在配血管理环节,要严格检查输血申请,包括传染病检查记录、输血反应情况、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血型及输血量、科室及床位等。对受血者执行交叉配血,并将配血标本储存在冰箱中,保留标本7~8d以便备查之用。
在发血和用血管理环节,要认真核对供血者相关信息,检查血袋完好情况,查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是否存在溶血、凝块的现象,检查冷沉淀和冰冻血浆是否有絮状沉淀物。在确定检查事项均合格后才能发血。在发血出库的同时,将供血者的相关信息扫描拷贝进受血者的诊疗记录上,从而加强对血液使用全过程的监控。
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输血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身体康复,一旦出现工作失误甚至会威胁受血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此,必须加强医院输血科(血库)的标准化准入验收,确保医院血库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相关规范,使各项工作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输血管理质量。
参考文獻
[1] 王永辉.孙绍秋.田桂珍.血库管理工作在血站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
[2] 王文勇.陈映红.浅谈县级中心血库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0).
[3] 焦伟.杨起.黎海澜.广西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建设与质量管理评价[J].广西医学.2007(12).
8.2016输血科总结 篇八
2016年在卫生主管部门和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血站同仁大力协助下,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1.到10月底,全年完成配发红细胞3786.5 单位、血浆272975ML、血小板140单位、冷沉淀693单位,手术室自体回收血140单位,同去年比总的用血量基本持平。
2.结合二甲复评要求,输血科对照规范和流程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执行情况,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按标准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今年引进了全自动血型签定仪,对血型进行正反定型,确保血型结果准确无误,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结合PDCA循环管理方法加强输血科质量持续改进,参加的省市级质控均为优秀。全年无血型差错发生、无病人自身因素之外引起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3.对照输血科规范建设要求,今年加强了对合理用血和输血病历的检查,每季度组织人员对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并把考核结果公布在OA上,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院输血病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发现少数病区对输血前后的评估还不够重视,在输血医嘱的规范上普遍存在医嘱不全,血型、品种数量未注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
9.输血科工作制度总则 篇九
为规范本院输血科技术行为,加强本院临床用血科学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持续改进,保障输血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制定本院《输血科工作制度》。
1、输血科向本院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本院临床用血液制品由省血液中心统一提供,血袋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要血方式为输血科贮血室电话通知血站,同时详细说明所需血液制品种类、血型及血量。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接受其他合法医疗供血单位提供,同时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2、严格执行《血液进出库核对登记制度》,确保本院临床用血信息明确;常规监控贮存血制品质量,执行《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和《血液储存、运输、发放制度 》,做好血库冰箱温度、室内卫生、消毒登记,做好细菌监测登记,保障安全稳定的贮血条件。合理储血,科学管理,杜绝浪费、滥用。贮存用血取用遵循效期早者先用、迟者后用的原则,以免造成浪费。经常观察库血保存情况,发现血凝块、溶血或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按规定处理,同时做好记录。血液品过期和其他原因须报废的,须严格执行《血液制品报废制度》报批和处理。
3、为促进医患沟通,明确输血风险、减少纠纷,临床医师确定患者输血方案后须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签署《输血前告知同意书》。
临床用血须向输血科提前预约申请,严格执行《临床输血预约制度》和《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输血申请单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连同病人血标本提前一天送血库备血(急救用血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病人标本须执行《患者标本采集、接收、保存管理制度》,由临床护士在标本试管上贴明写有明病人姓名、病区、床号等的标签,并将标本试管上的编号撕下贴到输血申请单上。血库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仔细核对,核查输血申请单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明确,在标本接收记录本上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退回重新留取,保证标本准确可靠。特殊成分输注(如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应尽早通知血库,以便同血站预约。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
4、血型鉴定和配血工作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聚凝胺交叉配血,注意事项见《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质量保证措施》。操作者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
5、严格执行《输血科查对制度》,发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七对。血液质量如有任何异常,一律不得出库,待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血液出库原则上不退还。发血前需核对付款登记手续,手续不完备的,不予发血;急诊抢救病人要先行供给,后补办手续。交叉配血后的病人与献血者标本保存7天,做好记录,以便查对。
6、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安全、有效、科学用血。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应≥85%。,输血科实施《临床科室(医师)用血评价和公示方案》,促进临床用血科学管理。输血科配合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制定本院临床用血计划,每年组织一次全院医务人员的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
7、患者自体输血由输血科和临床科室配合实施,见《临床自体输血标准操作规程》。
8、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程,控制防范输血的严重危害。严防血型不合和血液污染造成输血不良反应,如发生此类情况时分别按照《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等进行处理。由工作人员造成的差错事故按照《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处理。
9、出现社会或本院突发性输血情况,出现常规输血工作中同型血液不足或需大量输血的患者,按《突发事件输血应急预案》处理
10、按《输血科交接班制度》做好交班记录工作。若有工作留待值班人员完成,血库人员在下班前必须在交班本记录本上做好记录,并口头向值班人员交待清楚。
11、按《输血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日常设备维护工作,确保储血质量。如遇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按检验科《实验室后勤保障意外处理预案》处理。
12、按照《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输血相容性质量控制工作。按《输血科室内质控方案》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参加省临检中心开展的室间质评。
13、根据《输血科信息反馈制度》做好输血反馈工作,积极听取临床意见,总结经验,减少输血反应,达到安全用血。每月至少一次配合检验科信息反馈小组到临床了解输血情况。
14、按照《输血科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要求,所有档案资料须分类归档,妥善保存。
附件: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0.建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报告 篇十
——##中医院输血科建设及科学合理用血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根据市卫生局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输血科建设及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安全用血。我院严格按照省、市下发的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形成各科室、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建设的良好局面,逐步将输血科建设和安全用血纳入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下面,我就医院输血科建设和科学合理用血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落实安全用血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医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输血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血液的进、出库严格落实查对,把好质量关。全血、成分血进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包括运输条件、血袋外观、包装是否完整、标签填写的字迹要清楚齐全,对不符合要求者严禁使用。各种制度的强化和实施、督促和修正,有效的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医疗差错。
二、加强培训,落实科学用血
输血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普及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我们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更是重点培训。制定了详细的业务学习计划和严格考核制度,加强科学合理用血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核心制度的考学,要求人人合格,确保患者用血安全。科内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重点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开展疑难问题大讨论,不断提高技术人员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和培训,促使医务人员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经验,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三、加强宣传,落实节约用血
为加强输血管理,输血科不断加强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参于临床输血查房,指导医务人员严格掌握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为普及临床输血知识,提高科学、合理、规范输血、用血,由医务科牵头,在全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医院每年在全院组织职工进行一次义务献血,去年我院共有23人参加义务献血,献血量达到4000ml,并有部分医务人员常态献血。积极向社会加强义务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彩页、网站、院报等手段,向社会广大群众进
行宣传,供公众学习、了解无偿献血的知识和输血安全知识以及我县对无偿献血者的优惠政策、措施。
四、加强监督,落实合理用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用血技术规范》、《##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试行)》和《##市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提高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确保临床用血质量,医院定期召开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当前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办法;通报医院用血数量、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血;对各种输血病历进行讨论、讲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用血手续和程序,特别是对输血前五项的检测和各种记录、交接的到位。医院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医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在输血科建设和科学合理用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部门,血液管理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继续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输血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基础、设备、人员的投入,加强临床用血安全宣传力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心、舒心、放心的就医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11.输血科下周工作计划 篇十一
1.计划内容:
派人参加新冠核酸检测操作培训;节前血液、试剂耗材库存储备、安全自查。
2.活动时间:
2021年2月8日-2021年2月15日
3.主要内容:
3.1 按照医务科安排派人参加新冠核酸检测培训学习。
3.2 根据血液库存储备血液成分;请领节日期间试剂、耗材。
3.3 用血安全、治安安全自查。
4.具体安排:
4.1 计划派张梓晗参加新冠核酸检测操作培训。
4.2 由冯万周负责保障各种血液成分常规库存;田华负责试剂、耗材保障。
4.3 周一科室对用血安全、消防、水电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
12.输血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篇十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加入:医院规定的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
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6、应急用血院与预案。
7、用血申请流程。
8、用血流程。
9、输血管理流程。
10、采集血标本流程。
11、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
12、有急救用血的应急协调机制。
13、医院对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14、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症相关规定。
15、用血申报登记制度。
16、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
17、血液核对制度。
18、血液储存制度。
19、血液相容性监测制度。
20、输血前的检查核对制度。
21、紧急用血预案(具体保障措施)(A:有紧急用血的应对预案文件;B:有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预案)
22、血液储存质量检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23、血液储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24、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25、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 和细胞过滤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26、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
27、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
28、开展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
29、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染性疾病时,要有通知血站并随访的制度与流程。
30、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
31、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2、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33、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与程序。
34、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
35、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36、医院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
二、科内需要准备记录本:
1、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本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记录本。
3、储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本。
4、储血冰箱定期细菌监测记录本。
5、血袋保存、销毁记录本。
6、一次性输血耗材无害化处理记录本。
7、(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临床输血记录?
8、用血的申请单、发血单、输血记录格式
三、1、设立临床输血管理组织(人员组成、职责、活动记录)
2、设立临床输血职能管理部门(有监管记录)
3、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培训资料、照片、试卷、成绩)
4、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应急用血院与预案、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输血管理流程、采集血标本流程。进行培训与教育,有记录。(培训资料、照片、试卷、成绩)
5、科室开展输血质量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6、定期(至少每半年一次)评价临床医师对供血管理工作满意度。(有资料)
7、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培训资料、照片、试卷、成绩)
8、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有资料)
9、为患者输血的护士须经输血过程的全方位培训。(培训资料、照片、试卷、成绩)
10、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培训资料、照片、试卷、成绩)
6、设置输血科(血库)(独立设置 A级)
(1)工作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且无影响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C级); 输血科负责人具有副主任职称以上资格,从事临床输血治疗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临床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B级)。
(2)房屋: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
(3)布局: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设置入库前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区、储血室、发血室、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有必要的消毒设施。
建筑与设施符合《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业务区域与行政区域分开,用房面积达到相关要求。(B级)
(4)必备基本设备:2℃~6℃,储血专用箱,-20℃以下储血浆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储存专用冰箱,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血小板保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溶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专用取血箱,恒温水溶箱,标本离心机,显微镜,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
(5)血液保存环境符合规定。
6、与制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检验科刘占平处)
7、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
8、有应急保障(通信、人员、交通)
9、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的行为。
10、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11、医院对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的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
12、用血申报登记制度、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血液核对制度、血液储存制度、血液相容性监测制度。
(1):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100%。(2):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100%。(3):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4):用血的申请单、发血单、输血记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5):临床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医师会诊,由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13、使用监测技术为核准可适用的检测技术。
14、科室对用血申报登记制度、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血液核对制度、血液储存制度、血液相容性监测制度和流程、紧急用血预案、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15、输血前的检查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
(1):凡遇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并建议筛选不规则抗体。
(2):按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查项目:血型(包括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
(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介质或实验方法。(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血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5):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
16、(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C级)。
17、输血紧急预案的知晓率100%。(C级)
18、有血液储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
(2)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资料完整,有电子版文档有安全备份)
19、使用血液存放的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4)储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储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20、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21、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22、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
23、医院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1)医院要有明文规定流程确保患者在确认过程中、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监测中的安全。
(2)输血前需准确核实受血者和所用血液,而且必须于输血前在在患者的床旁进行,必须有记录。有两名工作人员来核对。
(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间(红细胞取出后30分钟开始输注,4小时输完;血小板、血浆、冷沉淀溶化后30分钟内输注,以能耐受的速度输注)。
(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 和细胞过滤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5)若使用血液复温系统在温度超出允许范围内,要用报警来提醒使用者。
(6)明确规定只有法规明确可以加到血液中的药物或已有证据表明加到血液中是安全的,不会对血液成分造成不良影响的某种药物才可以加到血中,否则,一般只有0.9%的氯化钠可以加到血液或血液成分中。
(7)为患者输血的护士须经输血过程的全方位培训。
(8)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要全程监测患者,以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征兆,记录在病例中。
(9)输血操作者的姓名、输血时间、输用的血液成分类型和数量、监测患者的证据、以及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都要记录在病历中。
24、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
(1)有落实控制输血感染方案的执行记录
(2)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并记录。
(3)开展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和执行记录。
(4)有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登记记录规范、完整。
(5)受血者输血前按照相关规定对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检查达100%。
(6)对输血感染病例进行调查与处理,记录符合规定。
(7)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染性疾病时,要有通知血站并随访的制度与流程。还应说明是如何通知和随访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受血者。
25、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A: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B: 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C: 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实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实验的标准。
(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实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100%。
26、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27、由输血科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28、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血库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按规定检查从血库领取的血液必须核对已和受血者作过交叉配血实验的血袋,并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2)血液发出前,必须书面确认用于输血的血液,以及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3)血浆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4)由输血科发出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流程执行核对。
29、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1)质控品的技术规则定义
(2)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
(3)实施质控的频次。
(4)质控品检测数据的适当分析方法。
(5)质控规定的选定。
(6)试验有效性判断的标准。
(7)失控的判定标准、调查分析、处理和记录。
30、参加本地区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输血前相关血液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合格。(B级)
31、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应当按常规检测方法与常规检测标本同时进行,不得另选检测系统,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B级)
32、输血科对于室内失控项目和室间质量不合格项目,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B级)
33、参加省级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输血前相关血液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合格(B级)。
34、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有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规定。
35、医务人员熟悉并执行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检查血型及感染性疾病筛查规定。(B级)
36、医务人员熟悉并执行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检查血型及感染性疾病筛查规定,该规定的执行率100%。(A级)
37、医师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办法。
(1)取得患者于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3)《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4)无近亲属、授权委托人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并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8、医务人员熟悉:患者或家属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B级)
39、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A级)
四、1、输血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
2、合理用血相关评价指标(如输血申请、用血适应症合格率、成分输血比例、自体输血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
3、相关人员本岗位履职要求知晓率100%。
4、相关人员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与程序、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知晓率100%。
五、1、职能部门检查督导,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成效评价,有记录。
2、有全院输血管理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和持改进输血工作的机制。
3、职能部门同输血科对临床科室(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合理用血,落实输血适应症的规范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督导整改。
4、医院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
5、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各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学习内容)。
6、职能部门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7、职能部门对用血申报登记制度、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血液核对制度、血液储存制度、血液相容性监测制度、输血前的检查核对制度、和流程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有改进成效。
8、通过访谈(急诊科、手术室、产房等部门),证实紧急用血的执行情况(重点夜间、节假日),与医院的规定保持一致。
9、职等部门对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本、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本、储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本、储血冰箱定期细菌监测记录本、血袋保存、销毁记录本、一次性输血耗材无害化处理记录本落实监督检查,对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100%。
11、职能部门对血库领取的血液检查核对制度进行监督。
六、1、医务处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一月、四月、七月、十月)
2、职能部门对用血申报登记制度、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血液核对制度、血液储存制度、血液相容性监测制度、输血前的检查核对制度、和流程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有改进成效。
(1)用血申报登记制度记录本(2)血液入出库管理制度记录本(3)血液核对制度记录本(4)血液储存制度记录本
(5)血液相容性监测制度记录本
(6)输血前的检查核对制度和流程记录本(7)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本(8)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记录本(9)储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本
(10)储血冰箱定期细菌监测记录本(11)血袋保存、销毁记录本
(12)一次性输血耗材无害化处理记录本
(13)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记录本
13.输血科工作流程 篇十三
一. 去白悬浮红细胞
1.备血:接申请单和血样后→双核对签字→复核血型不规则抗体→在申请单上标注→完成记帐; 2.现在用血:接申请单和血样后→双核对签字→复核血型→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在申请单上标注→完成记帐→ 电脑发血→电话服务中心(50713,50708)取血→ 登记本记录双核双签。
二.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
1.备血:接申请单和血样后→双核对签字→复核血型→在申请单上标注→完成记帐;
2.现在用血:接申请单和血样后→双核对签字→复核血型→在申请单上标注→37度融浆→电话服务中心(50713,50708)取血→ 登记本记录双核双签→ 完成记帐;
三. 血小板:
1.备血:接申请单和血样后→双核对签字→复核血型→在申请单上标注→完成记帐;
2.现在用血:接申请单和血样后→双核对签字→复核血型→在申请单上标注→ 电话血站联系血小板→放血小板保存箱暂存
【建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报告】推荐阅读:
输血科制度程序性文件06-21
关于输血不良事件的整改报告09-24
科室输血管理小组11-01
输血与护理管理11-04
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10-19
临床输血管理量控制10-21
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09-07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10-30
输血管理委员会2015工作计划07-07
我院举办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班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