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内心的巨人读后感

2024-09-27

唤醒内心的巨人读后感(10篇)

1.唤醒内心的巨人读后感 篇一

《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是由一位美国作家安东尼·罗宾斯,虽然他是一个贫穷潦倒、生活坎坷的小伙子,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如今,他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成功的亿万富翁,是当今最成功的世界级潜能开发专家。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几个方面。有情绪、健康、人际关系、钱财、时间五个方面。在本书中你将会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某种行为,为什么会引发某种情绪反应,进而了解如何一步步有效地建立起积极的信念,除去消极的心态,让自己的潜能完全地发挥,以达成所企望的人生。首先从自己做起,然后扩展到周围的人身上,你将会发现什么是你最高的价值、什么是你最期望的目标、你应该运用何种人生游戏规则,以及如何给其他的人定位。当你熟悉了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后,便会很容易地和人们建立最诚挚的关系,并从其中获益良多。就我看来,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便是人际关系,因为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让你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贡献社会。你要想有成功的人生,第二课得学的便是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仅看起来健康并且还真觉得健康,完完全全能够掌握住自己的身体状况,使之有充沛的活力去达成所要的人生。要想在钱财上不虞匮乏,首先你要改变会造成你匮乏的原因,对财富要养成正确的认识及价值观,然后抱持这样的观念去拓展财富。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然而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晓得时间的使用?在此我并不是要跟各位来谈时间管理,而是要各位重视时间的运用,不容轻易蹉跎,你要使时间成为你迈向成功人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我一直坚信,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所遭逢的环境。而在于我们决定要如何去面对。其实这很简单,就是今天就下定决心,到底在未来的十年里或更后面的日子里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如果你不打算作这样的决定也没关系。事实上你已经作了决定,就是甘心把自己的人生交给环境,任由它来主宰。当然当你作出决定后可别把它看成儿戏,而要全力以赴去达成才行。另外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或者干脆就从来都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家境不好”、“没有背景”、“学历不足”、“没有机会”甚至、“年龄太老或年龄太小”。因为这些借口都不是理由,它只会限制个人能力的发挥,甚至毁掉你的一生。

其实,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的细节,只要稍微的改变调整,就能得到更加积极、更加快乐的感受,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是我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绝大多数人并未注意到这些细节,更想不到要对这些细节进行改变调整,甚是可惜。

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尽管人们不知道内在的能量何时才能释放出来,但对处在每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惟有珍惜生命,把握好每一天,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随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心中的巨人才能早日被唤醒,我们才能早日走向成功。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具有非凡的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一种睡的状态,客观存在一旦被唤醒,就会做出许多令人神奇的事情。我认为志气是天生而来的,勿需通过后天努力而改进。人生实在宝贵,它赋予我们每个人独有的权利、机会和责任。我们惟有早日唤醒心中那个蛰伏的“巨人”释放那些潜藏着的、最真实、最丰富的能量、用心耕耘、坚定信念,才能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

2.唤醒内心的巨人读后感 篇二

一、道德对话的涵义

内尔·诺丁斯认为“对话”不仅仅是双方在一起随意聊天, 也不是一方长篇大论, 另一方洗耳恭听, 而是双方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 在平等的基础上, 共同追求理解、同情的一种开放性的过程。

由内尔·诺丁斯对对话的理解, 引申出来的道德对话的定义是指主体之间就价值观、行为规范等道德方面的问题进行平等沟通、真诚交流、追求理解最后达成道德共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平等、关心、理性和真诚。究其实质, 道德对话就是要改变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师生之间只是道德规范的授受关系, 改变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 被控制的处境, 承认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并通过平等充满关心的道德对话, 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让学生学会关心, 缓解道德冷漠, 提高学生自主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从而升华道德智慧。

最早通过对话进行道德教育的典范也许是古希腊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价值和人生的真理是一个远比自然真理或宇宙意义复杂而深奥的课题, 他需要反复不断乃至无穷的推理, 对话才能接近, 一如难产的婴儿需要助产婆的助产才能顺利生产一样,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他的“精神助产术”就是通过平等的道德对话而展开的道德教育, 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 而是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苏格拉底总是通过不断地提问别人, 思索关于道德方面的问题, 尽管这些问题最后都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 但都促使人们不断地去追问关于一些重要的纠结的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正是一种典型的道德对话。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道德对话, 如孔子的《论语》很大部分内容就是他与弟子关于行为规范、价值观等道德方面的讨论和对话。

道德对话, 不只是言语的应答, 而且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充满人文关怀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的活动。道德对话是主体间共同生成和创造意义的过程。

二、道德对话的主体

道德对话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 因此道德对话的主体也就是道德教育的主体。任何教育都是一定教育主题开展的活动, 离开了一定的教育主题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教育活动。因此, 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主体是深入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

在传统道德教育中, 主客体关系体现为一种尊严的等级关系, 主体出于等级结构的顶端, 客体出于等级关系的底部, 主体对于客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客体出于依赖和服从的地位, 这种等级关系在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

至今, 关于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仍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看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教育者主体说。即道德教育者为主体, 受教育者为客体。道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灌输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中所进行的道德行为的矛盾。因此,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仅仅在接受道德教育影响的范畴内和方向上发挥作用, 双方之间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作用。受教育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教育者的客体。 (2) 受教育主体说。受教育主体说与教育主体说恰恰相反, 认为受教育者才是主体, 教育者是为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服务的, 不是主体。 (3) 相对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 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是相对存在的, 他们之间的界定既是确定的, 又是不确定的。只有在一定的道德教育关系中才嫩划清主体与客体。

道德对话是主体间的对话, 这里的主体不同于传统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主体。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重主体间的平等、自由的对话。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 教育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 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从实施过程方面看, 教育者是施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是施教的客体。从受教育过程方面看, 受教育者是接受的主体, 教育者是接受的客体。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道德教育的主体, 双方间的作用和影响是双向的、平等的。在道德对话中, 不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不断得到提升、进化和发展, 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 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协同的对话中。因此,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所揭示的“教学相长”的原理在道德对话的双主体性相互作用中可以得到诠释和印证。

三、道德对话的条件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也曾提出过对话伦理学, 哈贝马斯把对话分为两种:“交流性行为”和“交谈”。“交流性行为”的前提条件是, 人们只要天真地认为对话可以进行就行了。而“交谈”的前提条件是对四个有效性的要求:第一, 语法正确:辞句能够让人理解;第二, 真实:内容不是以谎言或者杜撰为真实;第三, 可靠性:人的思想立场和人所表达的倾向应当一致, 也就是表达的意思能够真实的反应自身的心理感受;第四, 交谈应当能够在道德的意义上符合对于“正当性”的要求。因此, 在道德对话中, 有三个基本条件不可或缺:理想的对话语言:真实而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理想的对话语境:平等和可靠的语境;“交互主体上的视觉融合”即双方在相互接纳的基础上达成的道德共识。为了实现道德对话的有效性, 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 理想的对话语言

1. 充满关心的对话语言。

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师生间的对话, 往往是命令式的, 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教导学生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有这样做才是好的。即使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 经常的做法也是: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作出评价。这种对话中的对话语言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教师作为道德对话中的引导者, 她的感情色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反应, 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对话。

因此, 理想的道德对话的语言应是充满关心的语言。只有教师在对话中对学生充满关心, 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对话是真正的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和道德观, 而不是想要一味的批判和改变他们已有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世界, 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愿意接受和想要继续对话的情绪和反映。因此, 充满关心的对话语言是对话得以进行的突破口和前提。

2. 富有话语霸权的对话语言。

我们进行道德对话的目的是在平等开放的过程中寻求一种道德共识, 这种道德共识的实质就是一种普遍化的观念。一般而言, 一种观念的普遍化与其传播和表达方式的普遍化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是表达和传播的基本形式。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 我们甚至可以说, 大凡能够获得普遍化的观念都有赖于他们取得一种话语霸权, 这里的话语霸权不是指某种借助于政治表达或作为意识形态话语而获得的语言权威, 而仅仅指某种话语系统自身所具有的表达权威。语言学意义上的话语霸权指话语表达的普遍有效性, 而话语是否有效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话语言谈的权力, 由话语语言的结构、语词的意义和语言的表达共同构成。语句结构越严谨合理, 语词的意义越丰富充沛, 语言的信息含量越高, 语言的表达越是富有逻辑和情感的力量, 则话语言谈的力量就越强烈;二是话语言谈的可接受性, 由话语所产生的实践效果来说检验, 可听性越强, 接受者越多, 效果越强烈, 其可接受性就越高。

因此, 在道德对话中, 我们的对话语言要避免逻辑上的混乱和内容上的空洞, 我们的对话语言要做到语句结构严谨合理、语词的意义丰富充沛、语言的表达富有逻辑和情感。只有具备了话语霸权的对话语言, 才能使对话更清晰, 让我们的语言更有信服力, 让双方更能清楚的理解彼此的观点。

道德对话中我们的对话语言越是充满着关心和令人信服的力度, 双方在交流中越是通畅, 越容易达成一种道德共识。

(二) 理想的对话语境

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 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 被控制的处境中, 缺乏主体性,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间不平等的状况。道德对话首先要求师生在对话中要平等地对待对方。不平等的道德对话, 就意味着一种主体性对另一种主体性的压抑, 最终这两种主体性都丧失了合理性。因此, 在对话中, 师生之间必须保持平等的关系, 双方互相承认、互相赋予平等和尊重。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不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教育过程中双方也是处于平等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 双方才可能自由地思索、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校道德教育中的道德对话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宽松和自由的对话语境。允许各种思想在对话中平等、自由的交流碰撞。也只有双方在平等、开放、自由的语境中, 道德对话才能得以真正进行。

(三) 交互主体性

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一种主客体间的认识与被认识、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而非“交互主体性”的民主交往关系。

交互主体性也叫主体间性, 是现代西方哲学在批判和超越个体主体性的客服主客体对立的思维模式中所运用的一个概念, 它主要解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交互主体性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作为主体是否能够认识另一个主体, 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对我成为有效事实”;另一个是“为什么对我有效而不对大家有效的东西被认为是主观的?相反, 对我有效同时也对大家有效地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因而每个人不可能逃脱社会而孤立的存在, 而现实社会又是多级主体共存的生活世界, 如果人与人之间之间不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那么每个人面对的就是主客体二分的类似于人与物相对立的世界, 那么我们的生活世界就难以维持和继续。交互主体性的存在是交往、生活得以可能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包含了深刻的交互主体性的思想, 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高校教育中, 注重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建设。学生存在于学校之中, 不可能逃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孤立的存在。在道德教育中, 要想减少双方在道德对话中的阻力, 就要挖掘人与人的交互主体性, 在交互主体上达到视觉融合。让每个人都能深刻的感受到他人的存在, 并在通过对话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最终达成道德共识。

四、道德对话的价值

(一) 道德对话对升华道德智慧的作用

大学生道德教育最大的困境是, 以规范现代人类道德行为和社会伦理行为为宗旨在现实中却无法规范人和社会的不正当行为, 反而成了无规范效力的道德说教。这种道德说教不仅不能说服学生反而引起他们的反感。这其中的原因颇多, 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道德智慧。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完善, 这其中不仅包括知识的完善还应包括品行的完善。当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时候, 道德还只是一种关于善与恶的知识, 是一种学理化的道德, 需要对其进行思索和转化。这一思索与转化的过程已不是原来的道德, 而是演变成了与道德有关的智慧, 即道德智慧。

道德智慧表现在主体面对不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能够作出合理的选择, 并将所选择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我意识, 以指导自身的行为。我们之所以说道德是一种智慧, 就是因为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只有内化为个体的主体自我意识, 才能真正成为个体认识世界并指导个体行为的观念平台。人们在不同的道德选择面前也才有可能充分表现出道德智慧。马克思认为伦理道德是人们掌握世界的一种“实践精神”方式, 康德把道德看成一种“实践理性”。其实都是试图表明伦理道德是一种在理性基础上的自觉, 而这种理性基础上的自觉在现实生活中就是道德智慧的表现。这种道德智慧不是人生来就具备的, 是靠后天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因此, 在道德教育中需要道德对话进行有效的引导, 引导学生对所遇到的价值观混乱问题和道德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思考, 针对价值观混乱或道德难题与学生进行平等、自由、冷静、理性对话, 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解决道德困惑, 从而升华道德智慧。

(二) 道德对话对缓解道德冷漠的作用

万俊人先生曾给道德冷漠下过这样一个定义: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 “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 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 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他进一步指出, 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 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

道德冷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道德规范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力, 在人们的实际需要和道德要求中间出现了分离, 传统的灌输式的道德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 在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发生冲突时, 人们往往选择维护个人需要, 道德教育要走出低谷, 必须要实现理念的转变, 真正走向人与人的沟通与理解。道德交往中的沟通, 要借助对话来实现。因此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首要的就是通过沟通, 通过道德对话式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在双方沟通和倾听中, 打开自己的精神世界, 接纳对方, 同时把自己投入其中, 获得理解和沟通。达成普遍有效的道德共识。

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 是他作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 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的能力。由此可见, 道德的发展必然借助于学生自己的探索、努力和活动。而教育者要转变传统的灌输的道德教育方式, 通过道德对话, 激发学生道德思考, 从而缓解学生道德冷漠状况。

孟子曾说过:“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他们绝大部分并不缺乏这些道德之心, 然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传统灌输式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把这些道德之心积压在内心的最深处,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 他们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宁愿选择冷漠。道德对话的目的就是通过主体间充满人文关怀的平等真诚的沟通, 唤醒沉睡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之心, 让个体的伦理世界清晰起来, 让个体在对话中发现“自我”, 反思“自我”, 从而达到缓解道德冷漠的目的。

(三) 道德对话对促进道德行为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 凭借“实践智慧”才能进一步理解到个体生存的社会特性和行为的相应职责。通过道德对话在社会的整体秩序中认识自己, 完成自我的实际角色, 最终完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人生。道德对话作为实践方式的一种, 在对话中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和混沌的道德世界, 对他们作出合理的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明确合理的道德观念和普遍有效的道德共识, 才能作出合理正确的道德行为。

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 而主要来自他们每天充满丰富细节的生活, 然而人并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体生存于世界之中, 人总是以与他人“共在”的方式生存着,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在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中, 道德对话至关重要, 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和规范, 为个体生命在社会中的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 然而要把个体引向与他人生命的共在, 引向个体生命与周围世界的真实关联, 就必须要充分发挥道德对话的作用。在对话中引导学生完善他们的道德世界促进道德行为。

五、结语

我们今天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开展道德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但正如人们所感受到的那样, 收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差, 其中的原因不能不说与我们缺乏有效的道德对话和必要的道德智慧有关。在高校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中, “思想”比道德知识更重要。而这种“思想”不是通过灌输就能形成的, 必须通过道德对话, 双方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发展、相互启迪、相互关爱的道德对话中达成共识, 在对话过程中唤醒沉睡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之心, 升华道德智慧, 缓解道德冷漠从而促进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万俊人.再说“道德冷漠”[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4].胡军良.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6].[英]戴维伯姆著.李尼科编.论对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7].张维扬.道德对话——高校有效德育的新路径[J].中国西部科技, 2007 (10)

3.《大战外星人》:内心的巨人 篇三

2009年春,这部动画的票房佳绩标志着3D电影时代的全面到来。2009年秋,高清的蓝光DVD让我们近距离地回味梦工厂对各种科幻作品套路的吐槽和调侃。不知道明年轮到什么题材“遭殃”呢,期待啊期待……

怪兽们联手打败了外星人派来的巨型侦察机器人,身为主力的苏珊异常亢奋……

Susan: Three weeks ago, if you had asked me to

defeat a giant alien robot, I would’ve said, “No can do.” But I did it! Me! I’m so buzzing[嗡嗡响,喻兴奋]! I mean, did you see how strong I was? There probably isn’t a jar in this world I can’t open!

Dr. Cockroach: You were possitively heroic, my dear. I especially loved how you saved all those people on the bridge. It was a nice touch. Wasn’t she amazing, Link?

Link: Yeah, she was great. Really cool. Loved it.

Dr. Cockroach: Oh, poor Link. After all that tough talk, you were out-monstered by a girl. No wonder you’re depressed.

Link: Hey, I’m not depressed. I’m tired.

B.O.B.: Why are you tired? You didn’t do anything.

Link: Well, I haven’t been sleeping well, alright?

Susan: So Link’s a little rusty[生疏的,迟钝的], I mean, sleep-deprived[缺乏的]. You’ll be back to your old self in no time. And so will I.

B.O.B.: What happened to the “there isn’t a jar in the world I can’t open” stuff?

Susan: Oh, thanks, you guys. That is so sweet. But I have a normal life waiting for me, you know?

Link: So…tell me exactly how this “normal life” thing works with you being giant and all.

Susan: I’m not gonna be a giant forever. Derek

won’t rest until we’ve found a cure for my...condition. We’re a team.

Dr. Cockroach: We could all do with a Derek.

Perhaps some day we could make his

acquaintance[结识].

Susan: Really? You guys want meet Derek?

苏珊:三个星期前,如果让我迎战巨型外星机器人,我肯定会说:“办不到。”但我成功了!就是我!我太兴奋了! 我是说,你们看到我当时有多神勇吗?这世上估计没有我打不开的瓶子!

蟑螂博士:你确实非常英勇,亲爱的。我最欣赏你拯救桥上众人的举动,真令人感动。她棒极了对吧,林克?

林克:是啊,了不起。她真酷,我爱极了。

蟑螂博士:噢,可怜的林克。你老说自己是个很厉害的怪兽,这回可让一个女孩比下去了。难怪你会感到沮丧。

林克:嘿,我不是沮丧,只是有点累。

鲍勃:你怎么会累?你一点忙都帮不上。

林克:我近来睡得不好,得了吧?

苏珊:林克这回只是反应慢了点儿——我的意思是,因为睡眠不足的关系。你很快就会恢复过来,我也一样。

鲍勃:刚才那“世上没有我打不开的瓶子”的劲儿都哪里去啦?

苏珊:哦,谢谢,大伙儿。你们这样说真窝心。但我总要过正常生活的,对吧?

林克:那……确切来说,你打算怎样用这个大块头去过“正常生活”?

苏珊:我可不会永远都是巨人。德里克会坚持下去的,直到他找出方法治疗我的……病症。我们是一队的。

蟑螂博士: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德里克。也许终有一天,我们都可以和德里克交上朋友。

苏珊:真的吗?你们想认识德里克吗?

口语锦囊

“do with”除了显而易见的“处理,处置”和“与……有关”以外,还有两个常见的意思,其一是“需要,想要”,一般跟在could后面,例如:

I could do with a cup of tea. (我想喝一杯茶。)

“do with”又可以表示“容忍,容许”,这种非正式用语与否定连用,一般出现在英式英语中,

例如:

I can’t do with all this loud music. (我受不了这么吵闹的音乐。)

苏珊带着几个怪兽朋友回家。晚上家里开派对,她前往电视台找未婚夫德里克……

Derek: Wow, you really are big!

Susan: Yeah, but I’m still me. I’m still the same girl you fell in love with.

Derek: Except you...did just destroy the Golden Gate Bridge.

Susan: Well, that was the only way I was gonna stop that giant robot. Did you ever think I could do

something like that?

Derek: No, I didn’t. I can honestly say that it n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occurred to me.

Susan: Look, I know this is a little weird. Okay, it’s a lot weird. But we’ll figure it out. I know that together we can find a way to get me back to normal.

Derek: Susan, try and look at this from my perspective[视角]. I have an audience that depends on me for news, weather, sports and heartwarming[温馨感人的]

fluff[没有价值的东西] pieces. So you expect me to put all that on hold while you try to undo this thing that happened

to YOU? That I had absolutely nothing to do with?

Susan: Yes, that’s exactly what I expect. What…what about the life that we always talked about? Don’t you still want that?

Derek: Of course. I just...don’t see how I can have that with you.

Susan: Derek, please! Don’t do this!

Derek: Oh, you have to face facts, Susan. And don’t

crush[压扁] me for saying this, but I’m not looking to get married and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in someone

else’s shadow. And you’re casting a pretty big

shadow. I’m sorry. It’s over. Good luck, Susan.

德里克:喔,你的块头真大!

苏珊:是没错,但我还是我,还是你爱的那个女孩。

德里克:但你也是……毁掉金门大桥的那个女孩。

苏珊:呃,但这是阻止那个巨形机器人的唯一办法。你有没有想过我会成就这样一番壮举呢?

德里克:不,没有。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从来……从……来……没这么想过。

苏珊:你瞧,我知道这一切有点儿

古怪——好吧,是非常古怪。但我们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总能找到让我恢复正常的办法。

德里克:苏珊,试着站在我的立场想想吧。观众还指望我为他们播报新闻、天气和体育消息,再讲几句温馨感人的无聊闲话。而你却希望我把所有这些都置之不理,等你试着将这件发生在你身上的怪事扭转过来?就为了这件和我完全无关的事情?

苏珊:没错,我确实希望你这样做。

那……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生活大计呢?难道你不想过那样的生活吗?

德里克:当然想。我只是……我不知道如何与你一起过那样的生活。

苏珊:德里克,求你了!不要这样做!

德里克:噢,你必须面对现实,苏珊。别因为我下面的话将我压扁——我不打算在别人的阴影下度过余生,也不会和这样的人结婚,而你投下的这片阴影也确实够大的。很抱歉,我们结束了。祝你好运,苏珊。

口语锦囊

对喜欢表演的同学来说,这段性格突出的原声作为role-play材料应该是易如反掌了吧?所以我们这次将难度再提高一点,希望同学们在role-play之后接着进行独角戏的演绎,一人分饰两角能让你对人物之间鲜明的矛盾体会得更加真切。当然了,德里克的“ever大串烧”模仿起来可不容易,要注意他的语音语调如何随着语气变化而变化哦——深呼吸,go!

派对不欢而散,怪兽们在路边的加油站找到伤心的苏珊……

Link: What…that was a great party. One of the best

I’ve been to since I…got out of prison.

B.O.B.: I must have been at a different party, ’cause that’s not how I interpreted[理解为] it at all.

Dr. Cockroach: Well, at least the garbage was free, you know, I really…

Link: Ah, who are we kidding? We could save every city on the planet; they’d still treat us the same way they’ve always treated us. Like monsters.

Susan: Right. Monsters.

Link: Anyway. How...how is Derek?

Susan: (sighs) Derek...is a selfish jerk[(俚)傻瓜,笨蛋].

B.O.B.: No!

Susan: Yes! All that talk about US! “I’m so proud of US.” “US just got a job in Fresno.” There was no US! There was only Derek! Why did I have to get hit by a meteor[陨石] to see that? Oh, such an idiot! (Susan kicks off the roof of the gas station.) Why did I ever think life with Derek would be so great anyway? I mean, look at all the stuff I’ve done without him! Fighting an alien robot? That was me! Not him! And that was amazing! Meeting you guys? Amazing! Dr. Cockroach, you can crawl[爬] up walls and build a super-computer out of a pizza box, two cans of hair spray[发胶] and…

Dr. Cockroach: And a paper clip[回形针].

Susan: Amazing! (to Link) And you! You hardly need an introduction! You’re the Missing Link! You

personally carried 250 coeds[男女合校中的女生] off of

Cocoa Beach and still had the strength to fight off the National Guard[国民警卫队]!

Link: And the Coastguard[海岸警卫队], and also the lifeguard[救生员].

Susan: Amazing! (B.O.B. falls down onto the ground.) B.O.B., who else could fall from unimaginable[不可思议的] heights and end up without a single scratch[擦伤]?

B.O.B.: Link?

Susan: …You.

B.O.B.: Amazing!

(Insecto shouts.)

Link: Good point, Insecto! Susan, don’t shortchange yourself!

Susan: Oh, I’m not gonna shortchange myself…ever again!

林克:呃……这个派对真棒,是我……出狱后参加过最棒的派对之一。

鲍勃:那我参加的一定是另一个派对,因为我对这个派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蟑螂博士:哦,至少垃圾是免费的,你知道,我真的……

林克:唉,别自欺欺人了。即便我们拯救了这个星球上的每一座城市,他们还是会以一贯的态度对待我们——把我们当怪物看。

苏珊:没错,是怪物。

林克:别提了。那……德里克的事呢?

苏珊:(叹气)德里克……他是一个自私的混蛋。

鲍勃:不可能!

苏珊:是真的!他一直挂在嘴边的“咱们”!“我真为咱们感到骄傲。”“咱们得到了一份在弗雷斯诺市的工作。”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咱们”!一切都只是德里克!为什么我非要被殒石击中才看清这个事实?噢,我真白痴!(苏珊将加油站的顶部踢飞。)再说,为什么我会认为和德里克厮守终生一定很幸福?我的意思是,瞧瞧没有他在身边时我做的事情!与外星机器人战斗?那是我!不是他!那太了不起了!认识了你们大伙儿?实在是棒极了!蟑螂博士,你可以飞檐走壁,制造超级电脑只需要一个比萨饼盒、两罐发胶,还有……

蟑螂博士:还有一个回形针。

苏珊:太厉害了!(对林克)到你了!你根本无需多作介绍!你是半鱼人林克!你一个人就在可可海滩掳走了250名女大学生,还有余力打退国民警卫队!

林克:以及海岸警卫队和救生员。

苏珊:了不起!(鲍勃落在地上。)鲍勃,还有谁能够从难以想象的高度掉落下来,却毫发无伤?

鲍勃:是林克吗?

苏珊:……是你。

鲍勃:太牛了!

(幻虫叫了起来。)

林克:说得对,幻虫!苏珊,不要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苏珊:噢,我不会骗自己了……再也不会了!

口语锦囊

林克的全名为“The Missing Link”,后者其实是一个特定的词组,指的是一种过渡性动物,有些学者相信这种动物曾出现在从类人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但其存在至今没有得到证实。

“shortchange”原本指的是“少找钱给顾客”,之后引申出“欺诈,诈骗,蒙骗”的意思,用于非正式场合,例如:

When the band only played for 15 minutes, the fans felt they had been shortchanged. (乐队只演奏了15分钟,粉丝们觉得自己受骗了。)

成功摧毁了外星人侵略地球的计划,人们为苏珊等人的胜利归来而欢呼——这时,德里克突然出现……

Derek: Susan!

Susan: Derek?

Derek: Baby, I thought long and hard about what happened between us. And I want you to know – I forgive you.

Susan: …You forgive me?

Derek: Of course! It wasn’t your fault you got hit by a meteor and ruined everything! And you know what? I say maybe you didn’t ruin everything. I just got a call from New York! They offered me network! All I have to do is get an exclusive interview from you!

Susan: Really?

Derek: Yeah! I get my dream job and you get your dream guy. It’s a win-win for Team Dietl!

Susan: Derek, that’s amazing! Is the camera rolling?

Derek: Absolutely.

Susan: (picking up Derek) Good, because I wouldn’t

want your fans out there to miss this. This is Susan Murphy saying... (throwing Derek away) Good bye, Derek!!

德里克:苏珊!

苏珊:德里克?

德里克:宝贝,我反覆思量,总算将我们之间发生的这一切都想清楚了。我希望你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我原谅你。

苏珊:……你原谅我?

德里克:当然!虽然你被殒石击中,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但这并不是你的错!你知道吗?我认为你也许没有把一切都搞砸。我刚刚接到从纽约打来的电话!他们给我提供一份电视网的工作!只要我能拿到你的独家采访就可以上任!

苏珊:真的?

德里克:没错!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你则找到了理想的伴侣——迪特尔队大获全胜!

苏珊:德里克,这真是太棒了!摄影机是开着的吗?

德里克:当然!

苏珊:(捏起德里克)好极了,因为我可不希望你的粉丝错过这个镜头。以上是苏珊·墨菲为你们报导……(将德里克丢远)再见吧,

德里克!!

口语锦囊

4.唤醒心中的巨人读后感 篇四

这本书分为六大篇:坚毅的品格,崇高的休养,广博的交往,宝贵的生命,成功的资本,伟大的事业。每篇讲的都是人生在成长道路上应该具备的某些潜质及才能。事实上,我们不是圣人,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完美,甚至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每个人的休养达不到一个极限,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我们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恰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需要不断地积累,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习惯,做最好的自己。

翻开第一篇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假使你要在世界上做些事业,留下自己生命的足迹,那你要在文化的推进中尽些力量,你必须摒弃一切足以浪费你的生命能量与活力的东西。”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因为这说中了我心中的要害。我是一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出现,要么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要么从此便在我内心留下了一个阴影,成了抹不去的回忆。时常想起来总会无法自拔,静静地发着呆,没能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更谈不上要在世界上做些事业了。我会鄙视自己,讨厌自己为什么心就不能庞大点呢,放下那些无谓的人和事呢?现在的我,头脑很清醒,我已经没有资本再去浪费自己的能量和活力了,确实很需要抛开一切烦恼、忧虑,而不要它的死骸拖住我的脚,扰乱我的心境,过上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踏上自己的事业之路。

5.唤醒内心的巨人读后感 篇五

换热公司工会 葛乐乐

去年年底,工会主席说找我约个稿,让我看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收到通知的那个时刻突然间一脸茫然、感到不知所措,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我毫无头绪地去了图书馆翻阅书籍,想找到一本好书进行拜读。偶然间让我翻阅到一本由世界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写的《唤醒心中的巨人》,当时翻阅了几页,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

看完全书,我感触颇深,有一种心动、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受,非常渴望自己也可以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潜能完全爆发出来,使自己无所不能。本书主要是让我们在许多富于灵感和乐趣故事中找到灵感,让我们渐渐地去激发自己的潜能和一个能够控制情绪、命运的能力,从而让我们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本来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伙子,26岁时仍然住在仅有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洗碗盆也只能在浴缸里洗,生活十分糟糕,前途一片黯淡。然而,自从他发现自己内心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后,从此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大量激发自己的潜能,改变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慢慢地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这正是作者所经历的一切,一幕幕画面仿佛历历在目。作者从一开始写命运之梦,逐步写到塑造人生的力量、情绪的影响和作用、七天塑造人生、健康与生命,最终向我们提问:“一个人究竟能做什么?”

曾经有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多挖掘自己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往往在我们的工作中或者生活上,大多数的人都会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每天只会按部就班地做着手头上的事,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往往忽略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潜能。我们试着去改变自己的一些“旧事物”,因为毕竟天地万物都存在着变数,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也许这一秒事情是这样的,而下一秒就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来的往往又是另外一幅面貌。往往人生也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就趋于现状,也许在你一念之间,就改变了你的人生方向。我们需要勇敢地去尝试改变,要相信只有改变才是硬道理。

书中强调了如果想要激发自身的潜能,自尊和自信是关键。在我们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上会遇到逆境,碰到很多困难、挫折。因为只有赢得了自尊和自信,才可以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节奏,使自己心中的巨人不被挫折中的“另一个自己”所打败,才可以激发自身存在的无限的潜能。如果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尊和自信的话,那这个人注定不能成功,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

反过来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自信,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我的不自信源自于自己的外表,因为总是会嫌弃自己海拔太低,感觉到自卑;也许有可能源于自己的胆子相对来说比较小,感觉不够强大;也许更有可能会源自于每次做决定都会模棱两可,太过于纠结。但是当我读过这本书之后,就前面所说的想法完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彻底否定了我的不自信。我认为我不能把这种不自信带入到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中,因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会寸步难行,不能让这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必须要踏着这一个个绊脚石勇敢地往前走,这样才能慢慢激发自己无限大的潜能。

本书还告知我们在激发潜能的同时,如何控制也是一个重点。它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究竟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如何学会控制自己?塑造自己的人生?情绪是把双刃剑,情绪的积极和消极,会造成做一件事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同样是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做和带着烦躁的心情去做那肯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烦躁的心情往往会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容易犯错,然而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做,我们就会把事情做得很完美,增强斗志、竞争力和充满乐趣。所以我们如果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着一颗积极、热情、奉献、有自信的心,那么我们的人生又将会是另一片风光。

读好书,一生受用;读坏书,一无是处。读了《唤醒心中的巨人》这本书,使我收益颇多,受益颇深。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着不同时期的事物,唯有相信自己、敢于做决定,不要仅仅只趋于现状,应该要善于去发现、激发自身的潜能。尽管每个人的潜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应该要竭尽自己全力去努力、去奋斗,把握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直面人生的困难和挑战。

6.唤醒心中的巨人 篇六

——读安东尼·罗宾《唤醒心中的巨人》体会

没拿到书之前就听说我们本次要读一本大书,听题目就够大《唤起心中的巨人》,它是世界第一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的代表作,作者是一个出名的大人物,再有就是书的体积也够大,比较厚实。拿到书后,反复的揣摩封面上的几行字:“改变全球5000万人命运的个人潜能开发第一书”“全球畅销100万”光这些数字就足以让我震惊,再次揣摩题目“唤醒心中的巨人”,心中不自觉的在想“我心中有这样的巨人吗?”“能唤醒我心中的巨人吗?”“怎样才能唤醒我心中的巨人呢?”我有些不相信,也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又一次念叨中题目下方的一行小字吸引了我“如何控制身体、情绪、精神、财富及最终命运”,这几项中命运那么大的问题我暂且不去想,不过如何控制情绪这却是我感兴趣的事,找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让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快快乐乐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是我很向往的事。我就是带着对自己的诸多不信任,也怀揣着能有效调节自己情绪的美好愿望开始阅读征程的。

不过说实话,最开始看的时候,真的感觉这是一本很费解的书,往往看到其中的每一段时我还要返回开始去看看本节到底要讲什么,也感觉里边举出的事例有些偏远,大多有些偏激。因为是学校要求阅读的,不好读我也硬着头皮去看,不过感觉是越来越喜欢上了它。以下是我读书的一些体会。我用的每一个标题都是触动我心灵的书中的观点。

一、潜能是一直存在着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调整到能够释放潜能的状态。

书中用一架相机的比喻解释了“意焦”这个词,说它是一种对事物本身的认识而已,是一种观点。假如你去参加一场宴会,随身带着一架相机,你把镜头对准的是吵闹的场面还是有序的谈笑,给你的感觉截然不同。书中用了爱迪生的一个观点“我们看别人时,乃是透过了自己的心。我反复的思量过这句话,因为相机会扭曲事实,所以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妄下结论,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我们工作中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子,你的一个草率的决定说不定会伤孩子很深。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书中提到的改变自己的“次感元”的一系列说法,我也没怎么看明白,我只记得了书中教我们的打破旧有负面情绪的方法;停止做相关的事,通过漫画或者其他动作来分解他们,寻找新的模式,并期许他会快乐。

给自己定下几个旨在近期完成的目标吧,每达成一个,就给自己来点鼓励。你一时心情低落或烦恼,可是你却能强自振作或努力展露微笑,或者每次有人对你颐指气使的时候你始终能保持微笑,那么久及时给自己鼓励吧,只要一点点改变最后终会成功。

“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哥德

这就是潜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是很多潜能如睡美人般沉睡已久,必须用魔力唤醒他,这种魔力和法宝就是积极心态,就是执着、挑战、热情、奉献、爱心、激情、信赖。

书中讲到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她关心贫苦大众,对于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她无能为力,不过她发现,只要对那些穷苦之人伸出援手,他们的痛苦就能减轻,而她自己似乎也获得了救赎。在特蕾莎修女心中,快乐就是涉过烂泥和污水,走进那些肮脏简陋的小屋,拥抱那些身患疟疾和痢疾的瘦弱孩童们。对她来说,奉献就是最高尚的情操,也是人生真正意义所在。拥有积极的心态,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激发个人无限的潜能,释放能量,改变命运,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

二、如果你一直处于负面的情绪状态,那你的潜能就永远只能是潜能了 一件事处理得好坏,关键不在能力,而在于当时的身心状态。即使你拥有玛瓦•柯林斯的勇气和毅力、舞王费雷德•阿斯泰尔的典雅和曼妙、诺兰•雷恩的体力和耐力,以及爱因斯坦的聪明才智,然而如果你一直处于负面的情绪状态,你的潜能就永远只能是潜能了。

情绪是我们的敌人。书中讲述的处理情绪的方法有四种:逃避、否认、屈服、学习与应用。前三种我感觉没有多大意义,我自认为自己还没有消极到那种程度。我认真看了第四点——学习与应用。一个有意义的认识 必须是可以控制和运用情绪的人生。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一直想要挖掘过去那些“深藏的密码”来理解现在的现象。如果一个人铁心要去寻找某种东西,最终必然能找到。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寻找痛苦的成因、不幸的来源,那么他的大脑肯定会为你需找到相关理由,为人的负面情绪自圆其说。我的理解是加以利用“形气引导情绪”,只要你做出“让自己快乐”的决定,你就能快乐。

形气引导情绪。如果你想感觉更好,只要面露微笑,你就能在短短一分钟内改变任何事情。如果你的行气一再处于低落状态,如果你的肩膀一直下垂,走路有气无力,那你可能真的会感觉很疲惫。所以我们要从改变自身的行气开始改变自己。坐姿端正,让自己显得活力四射;深呼吸、抬头挺胸满脸笑容向你的孩子微笑,走路甚至可以蹦蹦跳跳。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改变自己也许还能感染别人。乐观的对待未来是人生中的最大权利,不需要任何理由。

书中也提到了掌握情绪的六个步骤。第一步:确认你的真正感受,花点时间了解自己真正的感受,我认为也就是平日说的“不要冲动”,深呼吸后再做出决定。第二步:肯定情绪的功效,它能带给你支持的力量,不要扭曲情绪,欣赏每种情绪,你就会发现哪些情绪能够立刻宁静下来。第三步:注意情绪所带来的讯息,下面四个问题有助于帮助改变情绪“到底我真正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不想这样继续下去,那就怎么办呢?这个情形我该如何处理?从中我有何收益?第四步:信心满满;第五步:要相信,你不但能掌握今天,亦能掌握未来;第六步振奋心情,拿出行动。

书中说熟悉了这六个简单的步骤,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你差不多就能掌握好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了。用个这六个简单的步骤,你就能很好掌握生命中的任何一种情绪,从而做到“把怪物杀死在幼小时期”。不管是否会凑效,我也会按照所学的尝试实践的。

三、下定决心的那一刻,你的命运就被决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宇宙,蕴藏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这个小宇宙,在我们下定决心扭转人生时将会爆发。我想这个小宇宙应该指的是人的一种信念,书中讲了很多的事例教我们入耳加强积极的信念,消除消极的信念。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许多事是在瞬间注定的,有些本来看上去很偶然的一件小事,就可能使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此发生转变。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具有非凡的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一种酣睡的状态,它一旦被唤醒,就会做出许多令人惊奇的事情。在任何时刻里,都有三个必须作决定的要素主宰着我们的人生,它决定了日后我们的成就,这三个要素分别是:1.你要决定怎么看。2.你要决定怎么想。3.你要决定怎么做.在这三个主宰人生的要素里并不包括你现在及过去的遭遇,而取决于你对于自己的一切是采取什么样的看法、想法及做法。

但是人生并不是每一个决定都是正确的,我们人生中没有哪个人能免去不做错决定,然而我们并不要因此就不再做决定,而是要不管做了什么样的决定都要保持弹性的心态,看看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然后从中吸取经验,作为日后做出更佳决定的参考。成功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自于经验,而经验又源自错误的判断。人生中那些看似错误或痛苦的经验有时候却是最宝贵的,一个人当他成功就容易自得意满,但一个人当他失败时就会戒慎恐惧,从而会好好决定出一条更成功的人生道路。我们必须用心地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味自责,否则日后依然会重蹈覆辙。

四、改变从现在开始

有想要改变的想法很容易,坚持想要改变的行动绝非易事。书中告诉我们了有效的方法:一是写下你拖延已久的但必须实施的四个行动,对于这一点我感觉是只要写下你思考已久但没付诸行动的四个行为就可以。二思考自己一直没有行动的原因。三写下拖延令你快乐的理由及不行动的后果。最后写下你立刻采取行动的所有快乐。我不知道这样几步是否真的会很有效,但我心中已有了我先试试的想法,我感觉这已经是一个进步了,如果我能把我时不时在头脑中跳出来让我后悔自己没做的事列出一个来认真去做做,收获的快乐一定比我不时的想想,懊悔要好的多。

五、好好管理心中的那块花园。

一个人要想成为伟人,唯一的途径便是要怀抱热情行动。任何事情,若是怀抱着振奋和快乐去做,就会乐趣大增,他们能够转“危”为“机”。热情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推动我们更加快速地迈向人生目标。如何才能有热情呢?很简单,只要你想拥有,你便能拥有。同样这里可以运用“行气引导”的方法:讲话要有力,眼光要长远,决心要坚定,追求要持续。不要只是坐着,光说不练。如果你只是趴在桌上,呼吸缓慢、昏昏沉沉,你的日子只会过得浑浑噩噩。所以从今天开始拿出你的热情来吧,这样你的整个人都会变一个样子。

不管你遭遇何事,只要在脸上泛出笑容,你的内心感受就会好得多。人生中总有些事无法控制,只要保持弹性,那么认识就能充满快乐和成功。

六、只有心怀梦想,才有可能去实现它。

看到此题是,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心中的梦想是什么”。记得几年前我有着清楚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希望能评上潍坊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也就很留心的去教学,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认真写下自己的教学感受。近段时间,有一个问题会时不时的突然冒出来——如果让我写一篇论文,我可以写什么,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都是老话题,我近来也没有什么提高,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数学建模活动、生命课堂打造,我自认为基于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一手材料还是有些少,单凭找来的一些理论不足以支撑,也毫无说服力,反思这些后,我进一步明确了以后奋斗的目标,加强教学研究,做一名有内涵的合格教师。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我的梦想。我认真阅读了书中说到的达成目标的要诀,单凭着兴趣或一时的头脑发热不会成功,必须要全力以赴,要有毅力。我校实施的教师岗位目标发展引领会帮助教师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与书中讲到的目标达成的措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针对自己的梦想,写出本学期要实现的几个奋斗目标,规划出具体的措施及方法,只要我们能按照自己的短期规划逐步实施,我们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我会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实施的教师岗位目标规划这一平台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促进自身的发展成长。

7.唤醒内心的巨人读后感 篇七

一、提取恰当的问题追问,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

《科学》不同于《自然》的新的特点,即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科学求真求实的本质。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不断进行求真求实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科学态度将会不断得到加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教《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时,我就一开始做个演示实验,把浓盐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就有白花花的盐出来了,还四处乱溅。“同学们,这是怎么啦?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我故作大惊小怪地发问。当学生回答说“老师,这肯定是盐,我知道”时就紧接着提问:“你怎么知道是食盐呢?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物体是不是盐,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来把这种物体仔细观察,再和它类似的食盐比较一下,有的学生说我们尝尝看,有的学生说把它放入水中看看能不能溶解于水。学生说的“可能是盐”这个结论,是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研究之后的结论,真正符合逻辑推理之后得到的结论。这样的课就体现了我们科学课对科学本质的追求,从而造就求真求实的精神。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真意识,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敢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的爱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漠视对生命的热爱。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非常巧妙地蕴含着这些人文素养。

在教学《植物》、《动物》单元中渗透了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可贵的,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但要珍惜自己的,也要珍惜他人的,包括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灵,它们也同样是有生命的。在教《寻访小动物》时,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喜欢刨根问底,为了研究动物的一些特性,常想出各种方法来观察:为了找蚂蚁会把它们的巢翻个底朝天,还会把它们放入水中看看是否会游泳,还会敲碎蜗牛的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去把蚯蚓切成两段看能否再生……从中发现他们探究的热情是那么高,我们不能随意禁止他们的举动,扼杀他们的探究欲望,而是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对学生先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学生不可以去伤害它们,随便破坏它们的“家”。其实,小学生天生就有一颗爱心、善心,经我们的指引、教育,他们会懂得动植物的生命和他们自己的一样珍贵,会时刻捧着爱心好好呵护它们的。

三、创设适合的组织环境,培育学生为人处事的美德

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认知活动,更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充满灵性与活力,具有独特的情感和智慧。需要我们创设适合学生人文素养养育的组织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教育目的。有教育家说过:“小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是你,不是我,而是孩子中最优秀的孩子。” 所以创设合作式学习的组织环境,进行合作学习,掌握合作的初步技巧,懂得与别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就很重要。

在科学探究中,许多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制作、测量、记录才能达到亲历探究过程的效果。而亲历的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内化人文精神的基本过程。但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受到万般宠爱,娇纵任性自私,做事总喜欢我行我素,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不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只注重个人的得失,造成了自我意识强而集体意识薄弱的现象。例如在教《设计一个保温杯》时通过自由组合,共同协商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式探究,来比比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最保温。这样缩小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能相互学习知识、技能。在交流学习成果时,允许个人作展示,同时又鼓励小组合作汇报;在表扬个别表现出色的学生之余,注重表扬学习小组的合作精神。不仅为个体提供舞台,也渗透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团体的一分子,能够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所得成果的快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这样的优化组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课堂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协同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增强了责任感,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就要每时每刻都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方法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发展人的本质,深化人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能够做好人,读好书。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

8.《唤醒心中的巨人》读书心得 篇八

通过阅读安东尼·罗宾斯写的这一作品--《唤醒心中的巨人》,我的感触很深。他认为,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潜藏着一种“炸药”--内心无穷的创造力。数个世纪以来,其威力让那些善用它的人步入成功,也使那些企图滥用它的人走向毁灭。因此,当你靠近它、捧起它时,一定要拿好,并且只能用它去做好事。

而事实上,即使很多人的潜能还没被发掘出来,但其实你我心中都有这么一个“巨人”,当你迫切需要爆发潜能的时候,我们做出来的事情必定能够超乎你之前的想象。而所有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无外乎两个目的:逃避痛苦和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的力量往往比追求快乐的力量更大,比如说人在什么时候跑的是最快的?如果给你一百万让你跑得话,我想你一定会竭尽全力,但是你仍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力,然而如果你身后有一只老虎在追你的话,我想你一定会跑得比世界上最棒的运动员都要快!这就是逃避痛苦的力量,这种力量比追求快乐的力量大几千几万!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在书中教会我们如何去应用这种强大的力量。

安东尼·罗宾斯告诉我们人生中没有哪个人能免去不做错误的决定,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就不再做决定,而是要不管做了什么样的决定都要保持弹性的心态,看看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然后从中吸取经验,作为日后做出更佳决定的参考。成功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自于经验,而经验又源自错误的判断。人生中那些看似错误或痛苦的经验有时候却是最宝贵的,一个人当他成功就容易自得意满,但一个人当他失败时就会戒慎恐惧,从而会好好决定出一条更成功的人生道路。我们必须用心地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味自责,否则日后依然会重蹈覆辙。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许多事是在瞬间注定的,有些本来看上去很偶然的一件小事,就可能使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此发生转变。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具有非凡的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一种酣睡的状态,它一旦被唤醒,就会做出许多令人神奇的事情。

而我们现在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期,此时如果不去拼,不去搏,这样的生活、这样的青春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所谓你我心中的巨人,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指我们平凡的身体下所蕴藏的巨大的潜能,也代表着我们那颗年轻的想要冒险的心。

因此我们更要唤醒你我心中的巨人,唤起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如果没有期待,一切早就注定,那人生将是多么的无趣。人生要有意义就要从心里觉醒,积极的生活,要以永不止息的成长及学习作为人生的指标,恒久不变地付出,我们每个人都是奇迹。

正如之前所说,当你挖掘并利用体内的“炸药”时,一定要小心翼翼,为潜意识里的第一次爆炸做好准备,用它轰走你的错误思想,打开一条改变你、完善你整个生命历程的崭新通道!用它来移除令你停滞不前、恐惧、疑虑、担忧、紧张、灰心、憎恨、贪婪、偏见的高山,你的人生之路便会豁然开朗。

9.《唤醒心中的巨人》读书笔记 篇九

作者安东尼·罗宾斯,他就是唤醒了他心中的巨人而获得了他的成功,他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本来是一名贫穷潦倒的小伙子,26岁时仍然住在仅有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洗碗盆也只能在浴缸里洗,生活一团糟,人际关系恶劣,前途十分暗淡。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如今,他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成功的亿万富翁,是当今最成功的世界级潜能开发专家。我感觉作者的每一句话都十分坦诚、真切、富有哲理。这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作者用丰富的人生经验、远见卓识循循善诱地去教导我,是我从书中发自内心的要去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在阅读这书时,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坚持梦想与用心。书的第一章写的是《人生之梦》,我也认为梦想很重要,有了梦想,我们才有了坚持奋斗的目标。但是,在现在忙碌的社会里,我们都逐渐将小时的梦想淡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麻木地学习、工作,角落里的梦想慢慢被厚厚的灰尘遮掩。当我们的梦想被封尘,我们注定成不了命运的赢家。当然,没有梦想的人哪会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哪又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又如何去谈论输赢。

所以当我们要取得成功时,就先要确定自己的梦想、目标是什么,什么是我们心中的成功。成功从来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用心去为之奋斗就一定可以获得。用心?是的,就是用心!“用心”二字,一直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自己想要成功,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应该用心真正地去发现与修正自己现基础上的不足。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愿意承认自己有缺点,但是没有真正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更没有用心地去修补自己的不足。导致当我们做错事时,我们都会找到一个相同的答案,“自己没有足够用心地去做”。认真做事把事情做对,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要获得成功,实现梦想,就要用心,用心去把成功道路上的每一件事做好。

书中深入浅出,剖析人的心理,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并且教会了我许多做事、做人的方法。书中提到信念可以是创造力,也可以是破坏力,取决你的认知角度。生活中就是要不断调整,接受有益的、与时俱进的信念,摒弃阻碍自己上进的信念。

我要“用心”做人。我要做一个快乐、阳光的人。“人是为内心所形成的各种感受而活。”——托马斯,布朗爵士。这就需要调正心情,从不为悲观情绪所笼罩,尽量使自己处于极佳的状态;另一方面,就是做一个有德行、修养、就被时代精神的人。我觉得我们不仅为自己而活也为他人而活,为什么不活得更好一些呢?

我要“用心”做事。“‘用心’如一束激光,能够排除一切横亘在面前的障碍。如果你能保不断改进的心,对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严加要求,就必能开创出不寻常的人生。”上学期没能取得优异成绩与自我放松、自我要求不严格有关。没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不能有所成就。许多人上大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同的付出得到不同的回报,不同的行动产生不同的结果。现在就是要认真做每件事,没做过的是要尝试。想认识一个人不能害怕被拒绝;想增长经验,锻炼能力不能害怕失败。如果做好了以前没接触过的事并且做得很成功,那会提高自信,涨士气,激励人生不断进取。书中介绍了许多方法例如:

一、提高期许:改变自我要求,在纸上写下一切不愿接受的事情、一切不愿再忍受的事情,以及一切希望改变的事情。

二、祛除消极信念:人是为了内心感受而活,不是为了寻找快乐就是逃避痛苦,很多时候,我们消极是感觉现在做某件需要付出的辛苦的事情觉得很痛苦,却不想想做成之后那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改变自己的策略:找一位曾经在自己所希望的方面成功的人士去模仿。这个方法要去尝试做一下,就必然能带来一些改变,不断对自我信心进行调正,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长久地尝试,使之变成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良好品质。以后,做每件事我会“用心”去做。

10.回归内心,唤醒你的正能量 篇十

我们也在寻找!我们找到三位充满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的人,从她们的故事中,惊讶地察觉:正能量并非来自外在,而是来自你的内心,因为所有的平安与喜悦都来自于那个深深的自己。

希望她们的故事以及我们整理的10个正能量贴士,能给你带来灵感,助你找到自己的正能量!

尹岩:开始与你的身体沟通,快乐会随之而来

如果身体里积累太多情绪和毒素,你不会快乐起来

尹岩说,2003年是她最不快乐的一年,觉得人生的愉悦和幸福变得遥不可及。可在旁人眼里她应该很快乐才是,因为30多岁的她已经累积了不少功名——北大骄子,留法学者,传媒精英……可只有她自己清楚,光环之下的自己常常觉得疲惫、烦躁,甚至感觉内心开始对外封闭,不愿与人打交道,每天回到家中都有浅浅的悲哀感。她想要了解,为什么她已经拥有了这么多,却还是不幸福。她想找到一种接近幸福的方式。

2003年,尹岩辞职去了印度的瑜伽之城瑞诗凯诗,正是在那里,她开始了解身体与心灵的关系。在7天的瑜伽练习中,她觉察到,当一个人一直让各种情绪持续埋入身体,堆积于心,身体和心态就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身体会变得越来越硬,脊柱变脆弱,劲椎酸痛;在心态上,会时常焦虑、烦躁,甚至会出现偏见和狭隘……

练习瑜伽前,尹岩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变得越来越僵硬。练习瑜伽后开始明白,原来这些僵硬正源于体内累积的情绪和毒素,正是它们让身体不洁净,而这种不洁净隔断了她与自身能量,以及宇宙能量的自由互动。

让身体变得不再僵硬,内心的能量也会被唤醒

去印度练习瑜伽的经历给尹岩带来了开悟一般的体验,她说,至今仍记得那种“能量之躯被唤醒”的感受。每天的瑜伽课程都像在打开身体的一扇扇窗,让外面的阳光,宇宙的能量可以自由流入体内。她感觉身体正慢慢被打开,她的身体不再是自闭的,周围人说的每一句话,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朋友的每一次用心,都不再被隔绝在身心之外,它们进入到她的内心,这种感受让她刻骨铭心。虽然学习过程只有短短7天,但她感觉到一个全新的自我被唤醒,在身体简单有序的活动中,她感受到了身体正散发出的积极和敏感。

尹岩觉得,瑜伽是帮助身体清除杂质,变得纯净的最好方式。她认为只有纯净才能让人生出敏悟力,感受到自身和世界的能量。瑜伽对待身体的态度是,要与身体交流,通过与自身的交流来接近本我,追寻内心的无限与解脱。通过一点点打开身体,让身体变得柔软,在自身的生理系统里开发出越来越大的空间,让自身的能量得以自在流动,心境随之变得平静专注。尹岩说:“当你的内心变得安静,你就会看见生活中的美好,意识也在寂静中清晰敏锐起来。”

很多瑜伽老师都能通过练习者的动作看出他们最近的心态,动作做得过度夸张,多半源于内心的自我膨胀;动作太过收敛则是内心缺乏信心的表现。尹岩觉得,练习瑜伽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调整心态的过程,因为瑜伽需要练习者无竞争、无攀比,一直与自己的身心在一起,既主动接近极限,又要时刻警醒自己的极限,顺从它。

瑜伽并非唯一的修行,你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修行方式

尹岩特别喜欢著名瑜伽大师艾扬格的一句话,“关照身体就是在关照你的神经之地,以便让神经成长并创造更好的生活。若土地太僵硬,又能长出什么植物呢?若身体太僵硬,心灵太刻板,人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呢?”她觉得,身体是我们追求内心平静的唯一载体,千万不要放弃或放纵你的身体,让它成为你追求正能量的重担。

她也反复强调,瑜伽并非唯一的修行方式,它只是一种媒介,帮助身体还原成轻盈、洁净的状态,让你的身体有资格、有能力与正能量相连接。她说:“人的一生其实有很多媒介关系,随着你的不断探究,你的媒介关系就会不断被拓宽。” 你也可以选择其他你感兴趣的方式,比如自由舞蹈、跑步、登山、单车……关键是打开你的身体,学会与它沟通。

两个简单的瑜伽练习,帮你即刻放松心情

一点凝视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瑜伽冥想法,每天花10分钟练习,能帮你释放掉累积一天的坏情绪。

你可以这样做:

①在傍晚或晚上,关掉灯,在室内点燃一只蜡烛,舒服地坐着;

②双眼凝视烛光,你会感受到眼睛被刺痛,缓慢地呼吸,有控制地忍受这种刺痛感;

③允许泪水从眼睛中自然地淌出,一天的紧张与压力,也会在此刻随着泪水被清理掉。

小贴士:

对着烛光做凝视前,先为眼睛做“热身”:让眼球往上、下、左、右方向看,然后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10次,闭眼让眼睛稍稍休息一会儿。“一点凝视法”不仅能帮你释放不好的情绪,还能很好地缓解眼部疲劳。你也可以在清晨时,选择一片翠绿的叶子来凝视。

觉察内在

每天拿出5分钟时间,在地铁上、午休时、等人时,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

你可以这样做:

① 闭上眼睛,关注你的呼吸,慢慢放慢呼吸;

②以旁观的方式看着你的情绪:我知道他又迟到了,我有点生气,但是,我不能被我的情绪牵着鼻子走。

③觉察内在之后,继续放慢呼吸直到感觉内心慢慢平静下来。

小贴士:

冥想不是思考,是由专注、内在和旁观这三个部分组成。经常做这个练习,可以让你观察自己,了解自己,从而产生智慧。这个练习还能让大脑变得清洁,因为你观察到了自己,无明的烦恼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杨菲朵:学习在琐碎的生活中,获得深深的宁静

她拍生活中的琐碎,却感动了无数看图的陌生人

菲朵几乎每天都会在微博里发布美图和美好的文字,她拍洱海上空的云卷云舒;拍每天夕阳不同的红;拍集市里水灵灵、娇嫩嫩排放在一起的莲花;拍苍山雨后挂满小水珠的蜘蛛网,以及嫩绿的青苔,饱满的蘑菇;她用图片和文字勾勒出一个安静、美好、平和的大理。很多人正是受到她微博里图片和文字的感召,收拾行囊去大理旅行。

nlc202309010846

不少生活在都市的人关注了菲朵的微博,时常跑到那里看图看文,寻找纯净。也有很多人羡慕菲朵的生活,觉得她带着儿子子曰简直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于是开始有人问她,“你们家里应该很有钱吧”,“你有保姆帮你带孩子吧”,“你带着孩子去看风景,孩子那么小又不会记得”……

菲朵说,可能要让有这类猜想的人失望了,她只是一个疲倦的母亲,和任何一个正在照顾一个不足两岁小孩的母亲一样,时常感到筋疲力尽。他们家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家里的“富裕”之处在于,他和丈夫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能以此养家糊口。她也会因为孩子太粘人而烦恼,因为太多工作堆积在一起而感到力竭,只是她不喜抱怨而已,她将生活中最美的一面拍摄出来,分享给更多人,让他们看见琐碎的生活里处处藏着美好。

她每天都将儿子子曰放在木制座椅里,背上他,再挂起相机,去爬山看植物,去洱海边散步,去集市里买菜买花。她说,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长大,虽然孩子长大后可能真的不会记得他儿时看到的风景,但他会感知、感受到自然,这种美好的体验感会留存在他心里。菲朵说起,前些日子骑着自行车,将子曰放在后座上固定好,带他去洱海边兜风,小家伙开始感觉到“风”了,他不自觉伸出手闭上眼睛,感觉风从指尖经过,小家伙嘴角上扬,乐不可支。

拍摄女人的过程中,菲朵在传递,也在收获正能量

身为一名女性心理学研究者,女人一直都是菲朵摄影和写作的主题,她喜欢观察和表达女人的爱与成长,战争与爆裂、安宁与平和。菲朵的“子曰摄影工作室”,本意是想专为独自去大理旅行的女人拍照,却发现除了独行的女人找她拍摄,很多全家一起旅行的人也找到她,希望她能为他们一家子拍照。于是菲朵的拍摄主题由单个的女人扩散出去,也拍女人的家。让菲朵觉得惊讶的是,来找她拍摄的人多是爱山、爱海、爱植物的人,于是她带着他们去探访苍山的植物,看洱海的安静,将自己的眼看到的美好与他们分享。

菲朵也从每一位“客人”身上吸取着正能量。菲朵拍过大理年龄最大的女性,她是大理古城天主教堂104岁的张印仙修女,修女奶奶三岁入教直到现在,经历了文革,见证了中国百年发展史,其中有八年时间独自守候着教堂。菲朵说,拍摄张修女时,看到她脸上的平和与安静,心里有种莫名的心安和感动。修女本是三年一发愿,三年后即可还俗,这位奶奶却修了永世愿,踏踏实实做了一辈子修女。让菲朵深受触动的是,年迈的张修女大部分时间都在微笑,脸上没有任何不安与害怕。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女人容颜老去,华服不再,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可这位修女奶奶却让菲朵觉得: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孤独与寂静,因为所有的平安和喜悦都必须来自那个深深的自己。

菲朵曾经拍过一个最令她感动的“爸爸”,“他面对镜头很自然,没有紧绷的脸孔,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对小女儿的宠爱令人动容。”菲朵说。按动快门时,菲朵想起了自己的爸爸,突然很想谢谢爸爸。菲朵期望,拍摄女性几年后,可以写一本书。这本书甚至都不需要构思,只需坐下来静静地写,因为女人的生命本就如此丰盛。

Box:

菲朵推荐的正能量书籍:

《蜂蜜与尘土》

作者: 皮尔斯·莫尔·爱德

译者: 周阳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这是描述一个男人通过寻找世界上最完美的蜂蜜去获取内心宁静,并拯救心智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想起,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面对心中的诸多疑问,也如作者一样在沉默中慢慢认识自己,又或者阅读大量与问题有关的书籍,以此来证明内心所想。这本书引领我学会看破生活中的‘幻象’,直面相对难堪的真实。这个过程让我更接近那个不完美但更轻松的自己。”

《正见》

作者: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副标题: 佛陀的证悟

译者: 姚仁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这本书读下来可能会让你有放松的感觉,因为你会开始‘不执着’。‘不执着’并不是要我们对事物采取悲观的心态,而是不执着于自我。我并不是佛教徒,不曾崇拜个人或者神灵,可一个普通的人并不见得必须皈依佛门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佛’教给凡人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是继续爱,好好爱。”

《爱的序位》

作者:伯特·海灵格

副标题: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这本书能引领你去思考,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影响着你的行为模式和两性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看清家族系统中的正负能量。在海灵格看来,每一个家族中都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引领着每一个家庭成员,我们需要很好地认识、甚至修复这个系统,才不会让家族的业力影响到自己,也不会将业力带给下一代。”

提字:

“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孤独与寂静,因为所有的平安和喜悦都必须来自那个很深很深的自己。”

第7-8页

刘跃明:不忤逆内心去生活,你会找到属于你的正能量

Profile

刘跃明,70后,美田阳光农场主人,1998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之后一直在大城市打拼,自己开过公司也赚了一些钱,可她逐渐觉得城市生活并非自己的追求,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才是内心的向往。在2010年,她回到北京顺义农村,变作农妇一名,实现田园生活的梦想。

田野里处处生长着正能量

前些天的一个傍晚,跃明在地里摘秋葵,抬头间看见正前方的天空半个月亮爬上来,当时田野里一片安详宁静,她觉得心里一下被喜悦充满。在田里干活其实很累,可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小浪漫,它们不经意出现,让她心甘情愿地埋头苦干。

2010年跃明决定去北京的顺义农村办农场,这件事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们听说有大学生跑来种地,都过来看热闹。父母最初很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去种地,但发现她是真心想种地,还是在行动上给予了支持。农场建起后,没过多久,看热闹的乡亲们就都散去了,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城里人并没有被累跑,每天都下地干活,还雇了很多村里懂种菜的农民帮忙。

nlc202309010846

跃明确实很享受在田里干活的感觉,每天都能发现不同的欣喜:紫色的辣椒长出来了,前几天新种的菜籽出苗了,路边居然有一朵新的不认识的野花跑来装点农场……跃明说,在城里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可一天结束时又说不清到底忙了什么。在农场,她每天早上6点就和工人一起下地干活,3个小时的活儿干完回到房间休息,才见城里的朋友们一个个在MSN上登录问好。相比城里说不清道不明的忙碌,跃明更喜欢地里的忙碌。

越来越多城里人跑到田地里放松心情

如今,农场已经顺利经营两年多,来种菜和定菜的客户越来越多。跃明发现,想来田里寻找正能量的人还真不少,他们乐意带着孩子,周末开车来农场劳作。Kaka就是农场的一位老客户,她是一家知名外企的投资经理。几乎每个周末,Kaka都会带着儿子球球一起去农场种地,Kaka翻土、锄草、在农民的指导下给西红柿搭架子,球球有时帮妈妈将拔掉的野草运到田边,有时在田埂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泥巴。

Kaka觉得在田里带孩子更轻松。而且她知道跃明种的是有机蔬菜,田里绝对不会有化肥农药,让孩子在田里撒野她很放心。有时她会让球球也帮忙除草,小孩子力气小,要费不少劲才能除掉一棵草,孩子会兴奋地举起连根拔起的草给她看。孩子在菜田里疯跑,就算是摔跤她也不会紧张,反正田里的土是松软的,孩子会自己爬起来再接着疯跑。“在城里可不敢这样放松,”Kaka说,“都是水泥地,摔一下很麻烦。”

做爱做的事,不要忤逆内心去生活

其实田园生活大多时候并不浪漫,7月底北京的大雨淹死瓜秧一片,风雨过后跃明和工人修整田地,看见田里到处东倒西歪,花力气重整倒是小事,心里着实着急、心疼。跃明觉得,可能是因为她所过的生活是她喜欢的,所以才不会抱怨,再累也心甘情愿承受。回想以前在城里的生活,她也会反思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城里的生活并非我内心想要的,那种心不甘、情不愿的状态容易让心态失衡,得到再多也会觉得内心空虚,一点点烦心事就能让我情绪低落。”跃明说。

跃明觉得,所谓正能量,所谓修行,首先要回归内心,认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问问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你想过怎样的生活”,“什么事情能让你快乐”。成人之后的我们习惯了用头脑去思考,而忘记了用心灵去感受。跃明说:“头脑其实是个混乱的场所,如果不信,你可以拿出10分钟,哪怕5分钟,将头脑里出现的每一句话写在纸上,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声音有多混乱。我们需要回归内心,听心里是怎么想的,那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当你所做的事情是你热爱的,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会接收到召唤,一个个被唤醒,变得比以前更细腻敏感。有一天晚上,跃明从冬瓜、南瓜疯长的田地里劳动回来,坐在农场的空地里,抬头看满天星斗,那晚的星星特别亮,有些近得好像就在眼前一般,她突然觉得自己和星空是一体的,人不只需要晒太阳,也需要晒星星和月亮。

其实,并非是田园生活好过城市生活,关键是要选择你爱的生活方式,你所正在过的生活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也不是你勉强自己接受的。

3种方法,帮你化解城市里的负能量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最新研究说,在城市生活久了,大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你可以试试下面3种方法,放松大脑。

1.每天中午吃完饭,去公司附近的公园走20分钟。

最新研究说,被城市森林包围的人,无论是记忆力水平还是对事物的专注力都要远远低于乡居生活的人。在自然环境中休息20分钟,能缓解城市森林带给大脑的压力。

2.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戴上耳机听音乐,并将音量调到60%。

生活在都市的人,每天要被迫接受各种噪音:汽车鸣笛声、人群嘈杂声、建筑施工声……这些噪音远远超过了人体健康所能承受的范围。上班途中戴耳机听音乐能减少因长期待在噪音环境下而引起的神经衰弱症候群,比如头晕、失眠。将音量调整到60%,既能很好地隔绝噪音,又不至于让你完全与外界隔绝,忘了看路。

3.给客厅和卧室安装暖光灯,卧室的灯最好换成可调节灯泡。

城里的街道到处都能看到大幅荧光屏、璀璨的灯光,当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你的大脑会觉得很沉重,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说,光污染会干扰大脑的中枢神经,不仅会打乱正常生物节律,引起失眠,还会让你注意力不集中。将客厅和卧室的灯换成暖光灯吧,不会刺激到眼睛和大脑。提前一小时走近卧室,并将卧室的灯光调暗,帮身体逐渐进入睡眠状态。

做到10件事,助你拥抱正能量

我们和你分享能让你获得正能量的10件事,开始努力做这些事,你的快乐你说了算!

1.进门第一眼要看到你喜欢的东西。女性心理学专家提醒你,进门的第一眼就要看到能让你赏心悦目的物件,能让你瞬间感到美好,比如那个你非常心水的复古风鞋柜,鞋柜上还放着你最爱的郁金香插花,又或是一面温馨的照片墙。

2.心情不好时,换一床白色亚麻系床单。环境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说,躺在柔软的白色床单上,有助于调节人体内的血清素含量,这是一种传递快乐感觉的神经递质,能让你心情放松……

3.在床头柜上放一个橙子或柠檬。橙子和柠檬的香气有一种神奇的愉悦人心的效果,能让你的情绪变好,心情平静。悉尼大学最新研究说,女人的情绪受气味影响很大,甚至连梦境的好坏都会与气味相关。在床头柜上放一个橙子或柠檬,说不定每晚都能做个快乐的梦。

4.陪孩子玩折纸游戏。既能和孩子一起玩,参与到TA的世界中,又能帮你迅速放松下来。哈佛医学院最新研究说,做手工活,尤其是折纸,能促进手脚协调,帮你赶走负面情绪,让心情放松下来。其实,“折纸减压”在日本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书店里也有各种好玩的折纸书籍,买一本回家和你的小孩一起折出快乐吧。

5.下午3-4点,喝杯热可可。热可可中的类黄酮成分能对抗体内的压力激素,让你心情舒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说,下午3-4点是女性最容易感到疲惫和紧张的时段,压力感更强的女性甚至会有眼睛涨疼、脑袋发木的反应。此时,放松一下,去楼下的咖啡馆坐坐,闭上双眼享受一杯热可可吧。千万别担心长胖,你身体里10%的卡路里就是用来帮你舒缓压力和坏情绪的。

nlc202309010846

6.用粉色让心情变好。谁说粉色只属于20岁左右的小姑娘?纽约70岁的时装设计师Linda Rodin就经常将粉色穿在身上,别有一番风味。加州大学研究说,粉色是最能给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带来积极暗示的颜色,心情不好时用粉色来装点自己吧,能帮你迅速甩掉坏情绪。

7.睡前用热毛巾敷脸。日本心理学家推崇每天要营造一种“被珍惜的感受”,心理学家建议女人在心情低落或疲惫乏力时,睡前用热毛巾敷整个脸部,会让你有一种被温暖环抱的感受。

8.约上闺蜜,不是去逛商场,而是去逛花卉市场。逛花卉市场能迅速给你和闺蜜带来好心情!普林斯顿大学做过一个研究,他们让一群心情不太好的志愿者在花卉和绿植的海洋中漫步15分钟,发现15分钟后,他们的情绪明显好转。

9.抹好防晒霜,晒早上9-10点的太阳。沐浴在阳光下能刺激身体里愉悦激素的分泌,在家时尽量多开窗让阳光进来。30岁之后,身体里的钙会加速流失,多晒9-10点钟的太阳能帮你补充维生素D,帮助骨骼健康。一定要记得涂防晒霜喔。

10.周末时将手机切换为震动模式。非工作日手机响个不停,尤其你的手机铃声还很吵闹,会加重你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影响对女人尤其明显。周末时将手机调为振动模式吧,既不会让你漏接电话,又能让你免受“噪音”的干扰。

“智慧鸡汤”——看盛年明星如何寻找正能量

安吉·哈蒙(Angie Harmon),40岁,美国影星

“照顾好你的身体,当你觉得自己依然活力四射,会比年轻人更有激情。”

好莱坞的很多明星都害怕自己容颜老去,还不到25岁就频繁出入整形医院的女星比比皆是。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从不在脸上动手脚,就不害怕老吗?我觉得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年龄一点都不可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内省和沉淀,也一天天更贴近真实的自己,对生命的敬重也越来越深。我也更明白如何爱自己,我觉得照顾好我的身体和心灵比跑整形所要重要得多。

我每周都会跑步3-4次,每次至少跑5000米,已经坚持了十多年,腿上的肌肉很结实,腰腹上也没有游泳圈。我也会定期去角质和做身体按摩,你也可以试试,谁说女人到了25岁之后皮肤状况就会变差?我的皮肤紧实度和光滑度都还不错。

布朗尼·惟尔(Bronnie Ware),60岁,澳洲音乐家,临终关怀护士,作家

“减少过多的欲望,追求你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情,你会感到快乐、有价值感。”

我曾经在大城市的金融行业工作,二十多岁时为了加薪和出人头地,拼命工作,头衔越做越高,却发现自己内心一点都不快乐,因为我内心明白,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只是觉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似乎说出去更好听,周围的朋友也都在炫耀自己的工作和年薪。

终于我受不了这种乏味的生活,辞职去了一座岛上,我开始接触瑜伽和冥想,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我一直以为“拥有”是件好事,钱要越来越多,房子要越来越大,却从来没有想过,我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离开岛上之后我成为了一名临终关怀护士,开始做些让我快乐的事情。

苏西·欧曼(Suze Orman)61岁,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

“像孩子一样,在爱的表达上保留一颗赤子心,你会感受到更多爱。”

我采访过一位94岁的男富翁,他一生都在挣钱,赚得的财富总够子孙过好几辈子了。我本以为这样的老人该享天伦之乐,可他却拉着我说,他这辈子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身边的人没有一个理解他,他们只张口向他要钱。他有很多话想说给子孙听,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他早已忘记了怎样表达爱。

老人在一个安静的下午去世,那天公园里正有嬉笑打闹的孩子,孩子们肆无忌惮地笑着、跑着,这种对比让我的内心很有感触。孩子在表达爱时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喜欢就说喜欢,不喜欢就说不喜欢,而成人却失去了这种能力,我们过度保护自己,生怕一流露情感,就被别人笑话脆弱。在对爱的表达上,若能保留孩子的赤字之心,会少些遗憾吧。

芭比·波朗(Bobbi Brown),55岁,BOBBI BROWN化妆品创始人

“事业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生选项,爱才是,永远不要冷落朋友。”

几年前我几乎一门心思全扑在工作上,每天出席各种时尚活动,总盯着报表和银行数字,结果把自己累病了,朋友纷纷来医院看我,那种久违的温暖让我意识到,事业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你相信吗?在新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还是会坚持手写卡片和信件邮递给朋友。无论工作多忙,我都会尽量回家陪家人吃晚饭,每个月会约好朋友出来聚会一次。我相信拥抱、手写信这些表达方式是新媒体永远无法取代的,这些传统的表达能让你拥有摸得着、抓得到的温暖。

Profile:

尹岩,前ELLE杂志、《Yoga Journal》中文版主编,出版书籍《菩提树下太阳雨》、《女人是一场修炼》。尹岩于2003年赴印度练习瑜伽,从此人生轨迹发生变化,她深深爱上了瑜伽,决定以练习瑜伽、教授瑜伽为毕生事业,回国后创办了北京悠季瑜伽馆。

Profile

杨菲朵,70后,摄影师、自由撰稿人、女性心理学研究者。菲朵曾经在《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华夏地理》杂志担任图片编辑和图片总监,2010年从北京去到大理安家。她一边照顾小孩,一边校对书稿、开“照相馆”,为去大理旅行的女人拍照。菲朵用她的图片和文字传递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上一篇:公安会议简报范文下一篇:关于骨干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