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现代散文诗(精选14篇)
1.父爱的现代散文诗 篇一
一.人文价值的全新解读
主体意识觉醒。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以“秦刘杨模式”为代表的散文基本上没有人的“自我”与“个性”, 人成了政治符号, 成了时代和集体主义的代名词。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曹明华的出现, 标志着现代散文传统的深刻断裂” (老愚语) , 她的《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改变了传统散文的审美视点, 第一次完整地以对自身生命的关注, 作为创作的直接切入点, 表现真实生命状态对其他生命所造成的感动效应。教材节选的散文《美》, 极其细腻而真实地描写了八十年代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毫无遮掩地袒露了女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心理活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美的生成形态和自我审美追求, 潇洒灵动, 活力无穷。曹明华开创了现代散文“现代主义”风格的先河, 她的散文标志着一个压抑已久的民族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
精神价值探寻。散文的精神价值, 是作家的意志、个性和能力的凝聚, 是作家整个人格和心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也是作家观察世界和思考世界的一种存在方式。现代散文抒情性的淡化和精神性的加强, 丰富了散文的内涵, 以作品的精神价值对抗流俗的精神存在, 使散文变得辽阔和厚重。
张承志, 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 一心一意地用厚厚的色块、粗重的线条, 孜孜追寻着以游牧世界为核心的, 充满着刚烈、牺牲精神和圣洁、艰忍的生存品格。作为一个在新时期文学中特立独行的“精神长旅者”, 他一直在散文中执著维护着他所理解的生存理想与生存精神, 这就是人道、人性、自尊、正义、平等等生存理想和血性、刚烈、牺牲、圣洁等生存精神。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商业化大潮, 面对大面积的理想主义陷落和人文精神的滑坡, 竭力高扬一种“清洁的精神”, 张承志的散文给我们以强列的精神震撼。《汉家寨》描写作者在无边的旷野中丰富的精神活动, 文章在死寂中碰撞出喧响, 从干枯中发掘精神的泉流。“坚守”, 人类精神的“坚守”, 铿锵有力, 振聋发聩!
生命意义追问。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一直以来是西方哲学的一条主要理论线索, 尼采认为“生命就是美, 就是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 培育了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如《逍遥游》的“天地与我为一, 万物与我并生”的生命智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散文基本没有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而文学就是人学, 现代散文的深度开掘, 对生命本体的根本关注, 才使散文体现“人性”和“神性”。
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 表现母亲对残疾的“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对枯萎的树悉心呵护照料, 我的追悔和对母亲的怀念, 无一不表现了荒凉生命的触及, 孤独生命的痛苦盘旋及对生命的悲悯、呵护和敬畏, 撞击着人类心灵最神圣最柔软的部分。在余秋雨的《都江堰》里, 水“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 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踊跃着喧嚣的生命”“水在这里吃尽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 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 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 付之于期盼, 付之于众目睽睽”。正是借助这喧腾咆哮的江水, 我们窥见了李冰那种既大智大拙又大巧的独特的精神世界, 感受到他强健鲜活的生命跃动。
宗教智慧体悟。宗白华先生认为宗教境界主于神, 是人类最高层次的艺术境界。林语堂、梁遇春等大家, 圆融道家思想、魏晋玄学和禅宗哲学, 追求一种天地人贯通的大境界, 一种物我合一、主客体相容的生命顿悟。众多文化散文作家除了在自然和历史中, 更多的是在宗教里寻找精神家园, 探寻人类最终极的归宿和最理想的皈依。他们的散文于纯净、幽静、空灵的境界中, 蕴含“韵外之致”和“言外之意”。台湾作家林耀德的《树》, 讲了菩提树、圣诞树、棕榈三种树, 分别涉及佛教、基督教、回教三种不同的信仰, 表现对生命苦难的省思, 强调救赎的意义。汪曾祺的《葡萄月令》, 于散漫随意中, 寄寓作者飘逸、洒脱的人生气度, 淡泊、平和的禅宗境界。张承志的文化散文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真实、酷烈, 更显示出了宗教的伟力。他的宗教情怀是源自本心的永不停息的精神追求, 是真正纯粹意义的宗教, 他获得了璀璨的智慧之光和深邃高远的神明心境。
文化品格凸显。汪曾祺认为, 好的散文应该有三个特征:一是带有文化气息, 二是健康的, 三是悠闲的。“文化散文”的繁荣, 使散文文化内涵比以往丰厚了, 这种“文化增值”的结果是, 当代散文相应的增加了思想艺术魅力。《汉家寨》, 孤独的坚守, 作者再现和诠释了民族文化人格, 充溢悲壮之美。《都江堰》讴歌历史文化名人, 引发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文化的思考, 提出现代官员“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那里”的严肃命题。《树》堪称都市文化的代表, 表现了对都市文明的审视和反思和对“庶民文化”的向往。
二.语言特点的全新解读
感觉化。因为散文反映的是作家的亲身体验, 它不像小说那样可以靠故事和人物来打动人;而在音律节奏和意境营造方面, 散文也逊色于诗歌。因此, 散文的艺术魅力, 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感觉化, 即以作家独特的感受、情采、各种感觉的有情有味的语言去打动读者。
“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 或许还好受些。300里空山绝谷, 一路单骑, 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 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 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 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 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 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 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汉家寨》)
文章就是这样抒写自己身处大西北这种充满“恐怖”“死寂”“单调”“静默”“茫然”“阴凉”氛围中的特殊感觉, 写色彩和听觉, 现实和幻觉, 极具冲击力。
隐喻性。进入90年代以后, 散文家们不再青睐结构单一、内涵明晰的明喻, 而采用个人性极强的潜沉隐喻的修辞手法, 隐喻潜沉在全部视角之下, 它诉诸感官以具体的意象, 却不做明确的投射和清晰的呈现。因而, 它的隐喻意义模糊而又综合, 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并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给人以陌生感和新奇感。
“我仿佛是从大海里游上来, 长途跋涉, 溯流而上来到青藏高原, 来到长江、大河的源头, 这里水流不多, 一条条亮晶晶的水线划过亘古高原, 清流慢淌, 纯净透明, 整个世界静悄悄的, 头上是举手可得的蓝天白云。” (《特利尔的幽灵》)
这段话以一副隐喻性的画面呈现一种感觉、一种想法,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一种神圣的敬仰之感情, 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审美空间。
反讽性。近年来, 随着散文艺术的开拓, 反讽手法逐渐被从戏剧、小说领域引进散文中来。如余秋雨的《道士塔》这样写王道士:“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 喜欢到洞窑里转转, 就像一个老农, 看看他住的宅院。”“道士擦了一把汗, 憨厚的一笑, 顺便打听了石灰的市价。……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采用反讽的手法, 以作家的“知”来反衬王道士的无知, 以祖国无以伦比的灿烂古代文化来反讽当时官府的无能和王道士成为莫高窟当家人的荒谬以及作者的愤怒而又无奈的心态。这种反讽的笔调, 在《道士塔》中还有好几处, 在余秋雨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出现。《森林中的绅士》中描写豪猪“得天独厚”“青出于蓝”“乐天派”“尊躯”“可敬”“很有教养”等都有极强的反讽意味。
陌生化。陌生化, 指文学语言的新奇性和反常态性, 它主要是就读者的阅读效果方面来说的, 是与“自动化”———那种由于长久使用而形成了习惯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创新。
“安逸、闲适, 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曲线” (曹明华《美》) , 既感性化, 以感性的语言形式表现理性的内容, 给人以启示, 同时, 新奇的比喻又是陌生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的这点学问, 永远水气淋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 (余秋雨《都江堰》) 等语言, 充分体现了陌生化的艺术处理。余秋雨的语言陌生化还表现在力避熟语, 追求自出机杼的个性化语言。如“股股叠叠”“判然不同”“游观”“心绪懒懒的, 脚步散散的”“心魄俱夺”等。张抗抗语言的陌生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善用“移情”。“那么轻易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的浮尘, 傲慢地兀立云端, 俯视全城” (《埃菲尔铁塔沉思》) 。作者通过移情和拟人手法, 赋予铁塔以人的情感和心理, 既表现了铁塔高峻入云的气势, 也暗示作者对铁塔“超凡脱俗”的内在精神的赞美。“他疯狂地钻入地底”“蓝天忽然近了, 又忽然远了, 远得更加冷酷”“固执而又痴迷地上升”“从神经中解放出来的风, 无忌地挑逗着铁塔”等语言, 既新鲜陌生, 又意味绵长。
艺术思维的多元化, 给现代散文注入了“现代主义”元素, 散文的“叙述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大量的作品打破传统文章结构学的戒律之思维定势, 不仅“法无定法”, 而且敢于“破体”, 即钟嵘在《诗品》中所谓“有乖文体”。出现了如《特里尔的幽灵》等散文的“隐喻性”叙述, 如《合欢树》等散文的“意识流式”叙述, 如《美》等散文的“跳跃断裂式”叙述, 如《森林中的绅士》等散文的“反讽戏谑式”叙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叙述方式, 限于篇幅, 不再赘述。
2.父爱无言的散文 篇二
小胡是父母的独生女儿。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娇生惯养的。父母自然视小胡为掌上明珠,而她却一直以为父亲对她的关爱太少了,没有母亲对她无微不至的疼爱。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是父亲已经表达了爱,而小胡没有体会到呢?
小胡上大学时,在外地读书。她每次回到家中,父母都会为她烧好多她喜欢吃的家乡菜。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吃饭。父亲总是一边夹起菜放在女儿碗里,一边关心地说:“这个菜你们学校食堂里没有吧,今天回家要多吃一点儿。”妈妈端了一盘子女儿最喜欢吃的糖醋排骨放在桌上。爸爸举起筷子,微笑着对女儿说:“你妈妈烧的糖醋排骨,你最喜欢吃的菜,你们学校食堂肯定没有吧。”小胡说:“有啊,我们学校食堂有卖的,但是好贵,十二块钱一小份,我舍不得吃。”就在那一刹那,父亲举起的筷子在半空中停顿了。过了一会儿,父亲依旧默默无语,低着头一个劲地给女儿碗里夹菜。小胡看到爸爸给她的碗里夹了很多糖醋排骨。小胡吃着父母做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小胡上大学以后,离家很远。她非常想念父母,父母当然也很想念她。每次打电话给她的都是她的妈妈,总是在她们聊完之后,爸爸才将电话接过来,简单地询问几句女儿在学校的情况就挂了电话。小胡心里觉得很委屈,爸爸怎么对自己一点儿也不关心呢?有一天,小胡无意中看到了自己在父亲节那天发给爸爸的.短信祝福。父亲把这条短信一直保存在手机里没有删除。然后她发现,自己发给爸爸的所有短信他都全部保存着,没有删除一条。小胡出神地看着手机里短信,一股暖流从她的心底涌起,她眼眶湿润了。
小胡结婚那天,她穿着漂亮的婚纱和父亲并肩走上婚礼台。父亲低着头,一言不发,走得很快,他的脚不时踩在女儿拖着的婚纱上。小胡当时非常生气,她大声地责怪爸爸:“你能不能走慢点,别踩到我的婚纱了!”父亲依然低着头,默默无语。整个婚礼,父亲都背着脸,低着头,没有看女儿一眼。后来,小胡听亲戚说,她的爸爸在她的婚礼上偷偷地流泪了。看着独生女儿出嫁,父亲是多么不舍啊!
现在,小胡自己也有了孩子。她更能体会父亲那份深沉的爱。父爱无言,他不会表露在外面。父爱不会像母爱表达感情那样直白。“女儿,妈妈想你了,妈妈爱你!”“妈妈,我也想你了,我爱你!”这样母女之间的感情表达,父女之间不会有。父亲总是把他对女儿的爱深藏在心里。他用无言的行动默默地关爱着孩子。父爱如山,深沉而伟大。他永远像在你小时候一样,把你扛在肩上,在阳光下,田野里奔跑,欢笑!
3.关于父爱的亲情散文 篇三
回家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早上我乘坐着西去的列车,享受着和煦的春风,悠闲地看着窗外风景飞逝,不知不觉已到了下午两点,家乡马上就要到了,眼前已有我熟悉的山山水水,它们还是那样地纯朴清秀,田间劳作的人们还是那样勤劳憨厚,随着播音员甜美的报站声,列车徐徐驶进了故乡的小站,站台上人头攒动,蜂拥着准备上车,列车停稳后,我提着行李快速下了车,在人群里寻找着父亲的身影,当我快走到出站口时,远远就看见父亲站在出站口外面正踮起脚向里张望,三年了,离开父亲三年了,虽然父亲总是在信中告诉我他和俺娘身体都很好,让我安心在部队服役,但看着眼前的父亲真是老了,一头白发在阳光下是那样的耀眼,深深地皱纹已爬满他额头,黑红色的脸庞略显憔悴,肌瘦的身体显得更加瘦弱了,脸上挂着稍显木讷的表情……顿时我心里酸楚楚的,“爸”我禁不住叫了一声,这时爸爸才看见了我,他赶紧走过来接我手中的行李,我赶忙说:“爸,您身体不好还是我来吧”。但是父亲说什么也要帮我拿一样东西,实在拗不过只好把我最轻的黄挎包给了父亲,父亲极不高兴地接住挎包后,就开始像小孩子似的问这问那,我像给领导汇报工作那样,一一满足了父亲的提问,父亲高兴地一路不停地问,还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走了一段路,我怕父亲年纪大了顶不住,就提议租车回家,父亲一听就连连摆手说:“花那钱干啥,你也坐了很长时间车了也该走走了,我也喜欢走路,正好咱爷俩走着也可以好好唠唠嗑”。父亲就是这样,节约得很,从不乱花一分钱,他常说:“庄稼汉不知道节约钱从哪来?”也真苦了父亲这一辈子了,不抽烟不喝酒,给他寄回来的好一点的衣服他都舍不得穿。看着父亲一脸认真的样子,我也只好作罢。跟着父亲沿着山间小路回到了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的假期就要到了,临走的那天晚上,父亲把我叫到他身边,从吃、住、行到为人处世,全部嘱托了一遍。临走那天父亲还要亲自送我,我的大老弟和母亲都劝他,你身体不好就别去了,但父亲固执地说:“你们都别劝了,就这么定了”,父亲还是拿着他的家长式的作风,不容商量,大家看父亲决心已定,也就不再劝了。父亲提着我的行李亲自把我送上火车,列车启动了,我把头伸出窗外向父亲招手,父亲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两眼噙满了泪水,列车走远了,但我看见父亲还一丝不动的站在那里,眼睛朝着列车的方向,我使劲向父亲挥挥手,示意让他回去,父亲好像没看见似的,还是愣愣的站在那里,列车越走越快,驶离车站很远了,我才看见父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车站。
顷刻间,一种难以抑制的酸楚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一直以来,总觉得父亲严厉、固执、不善言辞,所以在我参军之前很少和父亲沟通,甚至有时因意见分歧还会拌几句嘴,再后来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疼爱我,然而,这时父亲的背影让我想到、并真正领略到朱自清先生《背影》的真谛,平淡、真挚、朴实的父亲让我感动不已,我不禁为自己对待父亲的态度而反思,对父亲的误解而羞愧……
4.父爱如山的经典散文 篇四
不知究竟从那一天起,父亲的头发开始变白了,腰也弯了,额头的皱纹更深了,也更密了。
早晨,当一缕阳光射温暖的卧室。父亲斜着躺在床边,静静的好久都没有动一下。还不时用手压住胃部,嘴角发出均匀的呼吸,整个上午,几乎都是这样。
我所能做的,就是偎依在他的身旁。偶尔陪他说话聊天,更多的是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视他越来越瘦小的脸。还要面带微笑,不敢有一丝的忧郁和不安。甚至还要强忍着痛苦讲几句笑话。适当的开几句玩笑。
“爸爸,想吃什么了?”我经常问。
“没胃口。”他总是摇头,“啥都不想吃”
虽然,我不断的采购各种新鲜的蔬菜。父亲总是训我?吃不了丢了可惜,别浪费。
我自然是哼哈答应,父亲也不好说太多。叹口气:我老了,管不了了。
父亲退休10年,10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是弹指一挥之间。10年,也是我背井离乡四处漂泊的10年。最初我决定抛弃公职独去南方时,父亲就闷着头大口大口的吸烟,好一阵才说:你们都长大了,懂得怎样生活,我不参与,你们自己好自为之吧。混不下去就早点回家,家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父亲的话不算是勉励,也不算是鼓励。记得我刚刚踏上远去列车时,天飘着小雨,空气潮湿。父亲很潇洒的最先扬手告别,并飞速的转过身去,以惊人的速度独自消失在人流中......我记得有几句老话:三十岁前以父谈子,三十岁后以子论父。我是长子,在我的记忆里,没有谁把我和父亲联想到一起。我自十五岁就离开家上学在外,家的印象不深但很温馨,令我总盼望有那么一天,重新回到家里,让左邻右舍点着我叫:何家老大,何站长的大小子......那该是多么令人遐想的啊。然而只能是美好的想象,时如流水,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往事只能在梦里,只能回忆:骑在爸爸的肩头。兴奋的手舞足蹈。天是蓝的`,好像就在我的眼前,伸手就可以抚摸。云彩是美丽的,就在眼前飘啊飘……更喜欢是座爸爸的自行车,斜坐在大梁上,小手不停地按悦耳的车铃,嘴里还学着摩托车的突突声,让风在耳边划过……
5.父爱的现代散文诗 篇五
1. 第 15 页《把栏杆拍遍》第二节:
说来, 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英雄少年, 正血气方刚, 欲为朝廷痛杀贼寇, 收复失地。
“正血气方刚”有误。血气方刚,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方”的意思就是“正”, 因此, “正血气方刚”是典型的重复赘余, 应该删去“正”。苏教版必修一教材所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有“挥斥方遒”一句, 说的是年轻人热情奔放, 劲头正足, “方”的意思也是“正”。口语中常说的“不敢随便苟同”“最高的顶点”亦是此类语病, 高考对此也是经常考查, 而且在成语题与病句题中都会涉及, 如2010年高考语文湖南卷成语题C选项: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 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津津乐道”中的“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层意思, 后面再接“谈论”语意重复。
2. 第 15 页《把栏杆拍遍》第四节:
时隔八百年, 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 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这一句话中, “感到”的主语是“我们”, 但是前面第二个分句加上了“当……时”, 就成了时间状语, 因此整个句子的主语就被掩盖了, 也就成了无主句。类似的病句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 如200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病句题的C选项:
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 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这一句同样是成分残缺, 主语被掩盖, 可以去掉“在”和“中”。
3. 第 19 页《把栏杆拍遍》第十五节: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查《现代汉语词典》, “浆”是指较浓的液体。查《汉语大词典》, “浆”的第三条义项就是“汁液”, 所举例子为“豆浆, 米浆, 树浆”。因此, “豆浆汁液”中“汁液”与“浆”重复, 是典型的生造词语。
4. 第 41 页《看社戏》第十七节: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 五方杂居, 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这一句也是成分残缺, 第二个句子没有主语, 可以修改为:
河南地处中原, 五方杂居, 在客观上使得豫剧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优点。
或者改为: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 五方杂居, 豫剧便在客观上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优点。
类似的句子在2006年江西卷病句题中也曾经出现: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 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句也是因为滥用“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 修改从略。
5. 第 41 页《看社戏》第十八节:
这个中的滋味, 确实是越咂摸越有滋味……
王英琦文章的语言还是比较精练的, 但是此处却是赘余了, 错误类型同前面所举的“正血气方刚”“豆浆汁液”是一样的。因为此处的“个”就是“这”, “个中”就是“此中, 这当中”的意思, “这个中”是典型的病句, 应该删去“这”。
6. 第 52 页《鞋的故事》第五节:
城市姑娘, 虽然漂亮, 我对她们终是格格不入。
孙犁文章的语言以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而著称, 但是这句话有两处有问题。首先是关联词的位置有误, “虽然”应该置于句首。此外, “对她们终是格格不入”有误, 格格不入, 形容彼此不协调, 不相容, 有互相的意味在里面, 因此不能说“对……格格不入”, 可以改为“和……格格不入”。整个句子可以改为: “虽然城市姑娘漂亮, 但我和她们终是格格不入。”
关联词位置不当在高考病句题的考查中同样是热点, 如2008年天津卷病句题B选项:
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 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 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此句中的“不仅”位置不当, 应将“不仅”移到“我们的城市”之前。
6.写父爱如山的一些散文 篇六
堂妹的出嫁在早上七点三十分,我六点多就到了。
吃过早餐后,差不多七点十五分了,我就过去了,看到东西还在大厅里面,外面迎亲的人在热闹地讨论着,伯父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我本来要说些什么的,见到这样的场合我就没有出声了。
看见我到了,伯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只是叫我到隔壁的婶婶家坐坐,似乎是在等待着出嫁时辰的到来。伯父随即跟我还有其他人一起到婶婶家坐了,在此期间,伯父一直地唠唠叨叨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我知道以前是不会这样的,为了图个吉利,我不便说什么,只好偷偷地叫对方的人能够理解一下伯父此时的心情。
搬完东西后,为了方便,少走一趟,对方的人叫伯父一起坐车同去,伯父死活不肯。说是我们这里的习俗一贯是这样的,没有父亲送女儿出嫁的道理。我也跟着说了,对方的人还算通理,就这样算了,回头再接伯父同去,事实上,现在都什么朝代了,还说这个?可是伯父却坚持着一个古老的习俗,一种依依不舍之情尽显于脸上。我清楚地看见,在东西搬出家门前时,伯父的眼里暗含着泪水。
在送嫁的车里,我和母亲、其他的两个婶婶提起了刚才伯父的样子,我说也许大概是伯父认为女儿出嫁了,心里不是舒服的原因,然后又聊起了我妹妹出嫁时的情景时,两个婶婶说没有流过泪,我回头看了一下,发现母亲正在擦着泪水。看得出母亲是很在乎妹妹出嫁的。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妹妹出嫁时,母亲足足哭了好几天的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听见了母亲抽泣的声音。
看见母亲擦泪的样子,我想起了伯父的一生。
伯父有六兄弟,他最大,由于身份不好,第二个弟弟出继给堂祖父做儿子,第四个弟弟卖了,第五个病死了,第六个给人做了儿子。现在他的兄弟只有两个。
他的身份不好,很难娶到正常人,只能娶一个脚很不方便的伯母为妻。伯母的腿脚很不方便,她走路都非常困难,走路的姿势差不多成90度了。她给他生了六个孩子,最大的跟我一般大,三男三女。人家都说他的命好,我想命好不好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一辈子以种田为业,他卖过梨、卖过板(用米做的)、卖过菜,反正能赚钱的门路他几乎都做过了。现在我依旧还记得他卖板时把声音拖得很长时的情形。这样的生活直到前十几年,他的儿子因为出了点事,得到了一笔钱,儿子才出去创业,他和伯母也跟着出去了。
通过十几年的打拼,堂弟还算争气,现在的两个弟弟都买了车。
伯父经常回来,伯母因为腿的不方便,怕坐车,自从出去后一直都没有回来过,为此,伯父只能自己一个人回来,最近两年,他回家的次数比较勤,常常是回来了,要到很久才出去。也许是因为岁数的缘故吧,思乡的情绪毕竟是有的。又或者是因为在外面比较吵。总之,他想在家里住。
他想自己的孩子能在一起团聚一下,六个子女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可是六个子女都各在一方。为此他只好把这个想法寄托在过年。可是自己的房子又那么的小,子女回来齐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心里感到很是苦闷,他叫儿子在家里做房子,本来今年要做的,连地方都联系好了,可是第二个儿子的目光比较远吧,居然不想在家里做!虽然大儿子想做,毕竟资金有限。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他的最小的女儿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去年的时候,他叫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要娶媳妇的,叫我帮他留意一下,这也许是作为父亲的一种责任吧?不善于说话的伯父居然在他的最小的女儿到了谈婚姻论幏的年龄时,向我说出了一个心底的秘密。作为父亲,还有什么能比这个责任更大的吗?至今,我的堂妹都可能不知道,就这个交代,凝聚了作为父亲的多少亲情啊。
伯父很是辛苦,把六个子女养大成人确实不易,而所有的这些都是他一个人去做的,伯母只能在家里看看孩子,到现在都很难相信把六个孩子养大成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艰辛。
伯父最近两年说话时显得有些不着边际了,当我把我的意思说给最小的堂弟听时,我叫他不要跟他一般见识,他说,伯父发怒时,他根本就没有当回事,从来就没有对他发过火,只是在认真地听。我听了很是感动,这也是一种感恩的形式吧?作为堂弟有这样的一种宽容我真为他的大量而欣慰。
记得堂弟小时候,经常是跟在伯父的屁股后面跑的,也经常地睡在一起,堂弟小时候也是调皮的,可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伯父骂过他,更不用说打了,是的,我从来没有见他打过自己的孩子。
从堂妹家就要回来时,对方的亲家总是叫我们转告伯母,不要见怪,叫伯母原谅做的不对的地方。我还是看见伯父的心情不是很好,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我想跟他说说,问问他究竟是怎么了,但是我没有问,我知道,不善于言表的伯父一定的是在牵挂着堂妹,牵挂着养大的女儿从今以后就要离开自己了,虽说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那种感情,有谁能更懂得呢?只有母亲的擦泪才是一种无最好的表达方式。
伯父老了,最后的一个孩子也出嫁了,堂妹家的家庭条件还算可以,虽然妹夫现在还是跟人家做工,但是我相信,这是暂时的,事实证明,我们村的女子嫁的都不会很差。不善于言表的伯父总算完成了他的最大的心愿,看着他的表情,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7.关于父爱的散文美文:雪落无声 篇七
吃过晚饭,我和往常一样出去散步,由于雪的到来,给夜晚增加了不一样的景致,心情特别舒畅!
雪,轻轻飘落,安静、亲切、美丽,就像多年未见的朋友,紧紧地和我相拥。迈开步,它又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仿佛为我伴奏,时光在脚步里流连,一路生动的歌。
回家的路上,一个下坡,不小心摔了一跤,心一下子就脆弱了起来。想起小时候下雪,别家孩子跌倒时,身后总会伸出一双有力的大手,将小小的人儿迅速拎起,紧紧拥入怀中,而我跌倒时,脑海中只有一个声音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心中一片空落。
父亲,是我童年里,一张逐渐褪色的老“照片”。
父亲,是我长大后,四邻八乡口中仁心宽厚乐于助人的“好人”。
起来拍拍身上的雪,继续往回走。那个声音仍象一层薄雾,缠绕在耳际“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父亲啊!我多想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您怀里撒个娇,偶尔犯错,也能挨您一次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巴掌”。
您走了!走的那样匆忙那样早!没来得及穿我一针一线,没有吃过儿子为您亲手做的一顿饭。
无数次,我在梦里哭醒。想您的心,还是儿时的模样!
8.父爱的现代散文诗 篇八
粤教版把“散文”的教学专门作为高中选修课的一个板块, 那么, 这样一本精致的散文教材, 我们应如何教呢?可能不少教者生怕“浪费”了这一篇篇美文, 从字词谋篇到思想内容, 面面俱到……但是, 篇篇文章都这样教, 到头来, 学生又确实学到了多少呢?我们应该把这本散文选修课本的教学定位点定到哪里呢?
翻开《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一书, 全书共有16篇文章, 作品时间跨度将近80年, 作为读者的学生在细细品味文章的同时, 相信他们更多的还是希望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学到语言, 学到自己如何也能用笔记录下他们思想的天空。
因而作为教者, 我更多的是把学习作者如何“以言传意”作为教的目的。在教散文选读课时, 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 找准一个小的切入点, 直奔主题, 来读语言、来学语言、来写语言!
如讲《听听那冷雨一课》时, 余光中先生在文章中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他的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 而且文化意味十足, 可谓雍容华贵。于是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把作者如何传达思乡之情作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引导学生采用主动阅读的方法, 从看到题目后猜测文章的内容开始, 再到让学生分析本文作者表意传情的方法。
经过初读课文后, 学生首先得出, 作者善于采用身边的事物来表达心中情, 文中作者把自然界的雨景与自己内心的情思巧妙地联系起来, 借冷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题目的写法不仅新颖, 而且开篇就引人入胜。
那么, 作者又是如何来表达那份难遣的家园之思的呢?在引导学生跟着那悠缓的乐曲一遍遍地品读文章后, 学生欣喜地发现, 作者用诗意的语言通过对中国的书画、诗词、文字、音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描摹, 把一个远在他乡, 孑然独行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最后, 我请学生试着用对称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旨, 学生用“难遣的家园之思, 难舍的文化眷恋”概括, 不仅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而且还概括了文章的写法。
在余光中先生的笔下,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那情思与雨丝的交织中所抒写的一位文化望乡人的酽酽的乡愁。
可能我们的学生没有很丰富的阅历, 还不能完全体会作者的那份深情, 但是文章“以言传情”的写法, 学生可以略学一二了。
再如, 在教《秦腔》一文时, 那偏于西北一隅的震撼人心的秦腔, 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 如果没有切身的感受, 是很难体会那质朴而粗犷的秦地人民对秦腔的一片痴情的。因而, 在教这一课时, 我把教学重点定在学习文章场面描写的语言上。
听唱戏, 可能学生不甚喜欢, 也没怎么听过。不过, 对于表演现场, 学生还是有一定感受的, 因而, 我请学生把似曾相识的片段从文章中找出来, 反复地读, 并用笔试着仿写一下自己所熟悉的场面。
下面是原文的片段和学生的仿写片段摘录。
原文片段:一演出, 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 未等戏开, 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 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台下就乱了, 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 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么不说最前边的立着;场外的大声叫着亲朋子女名字, 问有坐处没有, 场内的锐声回应快进来;有要吃煎饼的喊熟人去买一个, 熟人买了站在场外一扬手, “日”的一声隔人头甩去, 不偏不倚目标正好;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 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 一个说:狗年快完了, 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 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 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 一时四边向里挤, 里边向外扛, 人的漩涡涌起, 如四月的麦田起风, 根儿不动, 头身一会儿倒西, 一会儿倒东, 喊声, 骂声, 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 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 身体胖肿, 但差不多却光了脚, 乱了头发。
学生习作之一:
短促的预备铃过后, 课室里仍是闹哄哄的。吃零食的备有纸巾, 随时准备擦嘴;后排的叫前排的传话给吃零食的, 不要把味道弄到后面来;前排的回话说后排的可以选择停止呼吸;小声说话的叫大声说话的声音别那么大, 大声说话的说声音小了听不见;少数端坐着看书的用手碰了碰旁边的, 旁边在睡觉的嘟囔了句“别吵!”又把头扭过去睡, 班长看到这一幕惊慌失措。
上述习作充分注意了原文中以“的”字短语和方位词短语为特征的人物的写法, 把上课前的场面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就这样, 我把秦腔改做了片段仿写训练的教材, 学生不但读得韵味十足, 而且写起来兴趣盎然, 这比以前我们老师一味面面俱到地分析文章更具实效性。
在文字的密林中穿行, 作为教者的我们应该是学生栽种密林的引导者, 以经典作品作为典范, 以“读言悟意、以言传意”作为教学目的。
9.有关写父爱的感人散文:大爱稀声 篇九
我是母亲的第五个女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我显然是不受欢迎的,我的出生没有给原本忧愁的母亲带来一丝欣喜,甚至,如果不是父亲的阻止,我差一点就成了弃婴!
父亲喜欢我,据说是因为我出生前,父亲反复梦见一只神似凤凰的鸟总在他身边盘旋低回,挥之不去。而我出生后,父亲就再也没有梦见过那只奇特的鸟,于是,父亲就把我当做那只鸟的化身,呵护备至,宠爱有加。
我长到二、三岁的时候,父亲果然发现了我与村里的其他小孩的不同之处:她们为了一口吃食,下跪、揪耳朵(做投降状),而我面对诱惑,丝毫不为所动,我这样的“气节”简直成了父亲向所有亲戚朋友炫耀的资本!其实,那不过是一个不贪嘴的小孩极为正常的举动,而在望女成凤的父亲眼里,就变成了有志气、有出息的先兆!
所以,在那个刚刚能够吃饱饭的年代,父亲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坚持供我上学,因为他笃定地相信他的女儿一定能够出人头地,为他争光博彩!
而我,却在一件现在看来十分无稽的事情上丢盔卸甲——我在洗手间被一个龌龊的男生偷窥,(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看到我)但那双阴骘的肮脏的眼睛却成了我不谙世事的少女时期的梦魇,自此,无论父亲和老师怎么劝说坚决不肯再去学校。
那也许是无法预知的命运第一次向我亮出的锋利爪牙!
即使是看着父亲三日几乎没有进食我仍旧残忍地不改初衷,若干年后,我才明白:我的任性不光是伤害了对我抱有一腔热望的父亲,更是改写了自己的一生!
但那时的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奇迹,让父亲过上富裕无忧的生活!时光像擦过黑夜边缘的快车轰隆隆从我身上快速碾过,近30年过去了,我与自己的命运进行了千百次的搏杀,至今却还是一个一事无成碌碌无为的女子!
而我对父亲的亏欠远远超过了对命运的无望!
我的爷爷在父亲9岁时就离开了他,奶奶在父亲14岁时也撒手人寰,他孤苦伶仃地在那个没有饭吃的年代得以存活,全靠他朴实勤劳的农民本质。遗传了父亲老实本分的基因的我,在当今社会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但世界展示给我们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错或对,在40余年老实得近乎木讷的生活里,我终于不再害怕面对那个被命运无数次愚弄却仍学不会圆滑世故的自己,我像父亲一样,对任何一个与我有过生命交集的人都报以无限的热爱和宽容!
如此心安!相信生活,相信时间,神会在你失去的同时,必定会让你有所获得!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发烧,趴在桌上奄奄一息,那个一直对我另眼相看的老师派了一个男孩去我家报信,正在地里干活的父亲丢掉农具赤膊卷裤走了几里路慌忙赶来,小小的我伏在父亲的背上流着泪对自己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孝顺父亲!那是我最初的懵懂的关于亲情的认知。
长大后,每当我唱起那首“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便想起那一个深深刻在我记忆里的场景,每次,我只能唱出这两句就已经哽咽难继,任鼓励的掌声如何热烈都无法再唱下去。
童年时的誓言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所以我叛逆时期的对父亲的违逆像是一根刺长在心里,我无法原谅自己给父亲带来的伤心绝望,这是我一生给予父亲再多的物质都无法弥补的!我所能做的就是;无论命运对我怎样张牙舞爪龇牙咧嘴我都对父亲报以灿烂明朗的笑,我以为;这是我对父亲最好的回报,比物质的给予更让父亲宽慰心安!
看着父亲日渐苍老日渐消瘦却依然不肯停止劳作的身影,我的无法准确得到宣泄的爱胀满胸怀,我买给你的衣服你不舍得穿,买给你的水果你不舍得吃,问你,我的父亲,这辈子奔忙劳累为的到底是什么啊?就连你踝骨骨折你都不肯花钱去看骨医,如果不是我将你骗来随州骗进医院,跛着脚还要坚持干活的你,什么时候才能康复?
你这一生最大的享受,恐怕就是你住院的这十几天了吧,女儿能为你煲汤做饭的机会也许已经没有了,你吃的都是粗心的母亲的粗制滥造的饭菜,你将我买去所有的食物都留给母亲留给你的孙子,一生没有得到过多少爱的你却竭尽全力地爱着你身边的所有人!
这一点,父亲啊!我们父女俩的性格何其神似!
父亲给予我的深沉宽广的爱,我在别处,再也没有得到!虽然我和你从来没过感情交流,大爱稀声,只上过小学的你或许并不懂得,但是,你的女儿是懂得的!
余生,女儿还将以跌倒爬起的惯态投身火热的生活,哭,我自己一个人哭;笑,我们就一起笑!
作者:上官灵儿
10.父爱如山散文 篇十
如果说母爱如水,温柔且源源不断,那么父爱则如山,沉默,却始终给人一种耸立的感觉,只能抬头仰观。
四年前,我考上了东北的一所大学。那所学校很普通,我想放弃,然后自此辍学去打工。母亲建议我接着读书,却不愿我去东北这所学校,因为离家太远,对我不放心。她让我回校复读,可以来年再考一次。
当时我犹豫了,不知该如何选择才好。后来父亲很坚决地对我说:“去东北念书吧,不能复课了,一复课就等于又耽误了一年。学校不好没关系,只要你自己好好学习,应该也能学到本事。主要是看你自己有没有决心求学!另外,你也不小了,该出去闯闯了。我像你这么大时早都四处去打工了。”我点了点头,决定去东北求学。
父亲送我去的学校。坐上火车后,父亲一会儿就睡着了,花白的头靠在座位上。我却睡不着,心里不住胡思乱想。我无意间注视到了父亲的脸,那张脸非常消瘦,上面皱纹纵横,宛如刀刻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这些年来,若不是为了供我上学,父亲就不必那么拼死拼活地劳作,也就不会这么快就衰老成这个样子,他才40多岁啊!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我,却极少跟我提及他所受过的苦,只是默默地任劳任怨。
到了学校把我安置好后,父亲简单地向我交代了几句,便返程回家。
当他转过身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好想跟他一起回家。因为那个陌生的地方我根本不喜欢,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下来。可我强忍着终于没说出要跟他回家。父亲的背虽然有些弯了,却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力量。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留下来,刻苦学习,至少不能给父亲丢脸!
就那样,我留了下来,在那所学校认真地完成了学业。每当我产生堕落情绪的时候,我的眼前便浮现出父亲的背影,那道背影会立即变成一座巍峨的大山,令我惭愧,也令我奋发图强!
11.用父爱点亮黑暗的世界 篇十一
然而, 坚强的奎尔特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经过不懈地努力, 他成功地创办了一家在当地颇具规模的洗衣店。之后, 奎尔特娶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为妻, 第二年, 他们的儿子戴斯出生了。
小戴斯聪敏可爱, 尤其是那双灵动的大眼睛, 如蓝宝石般明亮, 很是招人喜爱。
时光荏苒。转眼间, 21岁的戴斯即将大学毕业。他无数次地在心底为自己勾画着未来美好的前景。
这年暑假, 戴斯和母亲一起到海边度假, 而奎尔特因生意繁忙没有一同前往。谁料一个星期后, 噩耗传来:戴斯母子返程所乘坐的巴士汽车, 在行驶至一座大桥上时刹车突然失灵。汽车载着数十位乘客冲出桥梁, 从十多米高的桥面跌入河中……
在此次事故中, 只有戴斯一人生还, 母亲与其他游客全部遇难。
当奎尔特赶到医院时, 戴斯已被推进抢救室。四个多小时后, 戴斯虽脱离了生命危险, 可是他的双眼却被碎玻璃刺穿, 永远地失去了光明。
昏迷了三天三夜后, 戴斯开始逐渐地恢复了意识。当发现眼前一片漆黑时, 他疯狂地怒吼着:“你们为什么要救我呢?我现在成了废人, 还不如和母亲一同到天堂去。”
奎尔特很想用温暖的语言安慰绝望的儿子, 可他却无法开口说话。就算用肢体比划, 或把想说的话写在字条上, 失明的儿子也是看不到的。
突然, 奎尔特大步走到儿子身边, 用双臂紧紧地将他拥进怀中, 把儿子的头轻轻地抚在自己宽阔的胸前。在父亲的怀中, 戴斯感受到了一股温暖和安全感, 狂燥不安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
接着, 奎尔特握住儿子的右手, 然后用食指缓缓地在儿子的手心上写道:我的宝贝, 用心去感受。
起初, 戴斯不明白父亲的用意, 心烦意乱地一把将父亲推开。然而, 奎尔特仍不厌其烦地在儿子的手心中反复写这句话。渐渐地, 戴斯安静下来, 静静体会父亲的一笔一画。
终于有一天, 戴斯眼里闪着泪花说:“爸爸, 我懂了。您是在告诉我, 失去双眼, 就要打开自己的‘心灵’, 学着用心去感受生活。”
奎尔特高兴极了, 他轻轻地拍打着儿子的肩头表示赞赏。从此, 这对父子开始用“心”沟通和表达。
不久, 细心的奎尔特发觉戴斯失明后性格变得沉默和忧郁。他知道, 失明使儿子失去了自信。如此下去, 他的心灵也将被锁进黑暗里。
于是, 奎尔特决定把儿子送进盲人学校, 希望他能在那里重新找到人生的航标。
开学第一天, 奎尔特没有开车送儿子上学, 而是带他乘坐公交巴士。一路上, 奎尔特没有为儿子引路, 更没有去搀扶他, 而是让戴斯学着用手杖探路前行。
走在喧闹的大街上, 戴斯不禁感到惶恐不安, 步履维艰地向前挪动着。这时, 奎尔特在他的手心上写下:不要怕, 爸爸守护在你身边。
一连数月, 奎尔特不辞辛苦, 每天陪着儿子步行去车站。而戴斯的步履, 也渐渐比从前娴熟轻快了。
一天早上, 天空中下起瓢泼大雨。戴斯对父亲说:“爸爸, 今天的天气不好, 我不想乘坐公交巴士。您还是开车送我去学校吧!”
奎尔特在戴斯的手心上写道:不要被微不足道的困难吓倒。
最终, 父子俩还是披上雨衣, 向巴士车站走去。途中, 一辆轿车挡住他们的去路, 奎尔特定睛一看, 司机是洗衣店的一位老顾客。
“奎尔特先生, 下这么大雨, 您怎么没开车?是不是汽车出故障了?我送你们一程吧!”他微笑着说。奎尔特摆了摆手, 指了指前面不远处的巴士车站。
“奎尔特先生, 下这么大的雨, 别为难您的儿子了。快上来吧!”他再次热情地邀请。而奎尔特又坚定地摆了摆手。
这时, 对方面露不悦之色:“下这么大雨, 您怎么忍心让他遭罪呢?”然而, 奎尔特还是朝他摆了摆手, 然后带着儿子往车站走去。
乘上巴士, 奎尔特看到戴斯的眼眶湿润润的, 想问他怎么了。然而就在奎尔特伸手去握戴斯的手时, 戴斯却迅速地把手抽出来, 背到了身后。很显然, 他在拒绝和父亲交流。
到了学校门口, 戴斯用埋怨的口气对父亲说:“我现在失明了, 是残疾人, 难道就不再是您的儿子了吗?您为什么对我这么狠心?”说完, 他拄着盲杖头也不回地走进学校。
一连数日, 戴斯始终不肯理睬父亲。终于有一天, 他冷冰冰地对父亲说:“爸爸, 从明天开始, 我要自己去上学, 您不用陪我了。”
第二天早晨, 奎尔特站在家门口, 目送儿子倔强的身影消失在人潮中。
走在大街上, 泪水不止一次浸湿戴斯的眼眶。他怎么也想不通, 父亲怎么会变得如此狠心和绝情。
然而, 令戴斯感到惊讶的是, 一路上, 他竟能轻松地找到车站, 独自登上巴士, 顺利地抵达学校, 他不禁为自己成功的“独行”而倍感自豪。从此父亲不再每天送他去车站, 手持盲杖的戴斯可以轻松地出门上学或是到超市去购物。
一年过去了, 戴斯通过在盲校的刻苦学习, 最终考取了职业品酒师资格证, 成为了一名职业品酒师。
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 以及对酒类独特的见解, 很快在品酒行业里声名鹊起。熟识他的人, 无不为他的自立和自强而感到惊讶。
某天, 电视台一档栏目的工作组专程来采访戴斯。当记者问及戴斯是如何走出黑暗的时候, 戴斯陷入了沉思, 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变得凝重。
沉默良久, 戴斯嗓音微颤地说:“是父亲当年在我的手心中写下的那句:‘用心去感受’, 一直鼓励着我, 是这种特殊的父爱, 教会我如何独立和坚强地去面对绝境。这是黑暗中的‘光明’, 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安
12.父爱如弓散文 篇十二
十几年前,为了赚到我和弟弟上学所需费用,父亲从村里一位老手艺人那里学会了做凉床。凉床类似床,用楠竹做成,因其多用做夏天乘凉之故,农村人便叫它凉床,又因其轻便,可以四处搬动,因而在农村用途十分广泛。夏天夜里,结束一天繁忙的农活之后,大人们便把家里的凉床搬到户外,一家老小围坐着,大人们摇着蒲扇聊天,小孩们则在一旁嬉闹追逐。对童年的回忆,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
我们村子四周都是山。唯一的一条狭窄的公路,沿着山脚弯弯曲曲地绕过村子,通往山外的世界。村子四周的山重重叠叠,一山挨着一山,向天际延伸着,山的深处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楠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里人经常上山砍竹子卖钱,竹子的价钱按斤计算,一毛钱一斤。在学会做凉床之前,父亲也经常砍竹子卖给村里的老手艺人。
但父亲很快发现,集市上凉床的销路很好,父亲计算过,一张凉床需要一百五十斤楠竹,而市场上凉床的价格为五十块钱一张,除去成本,一张凉床可以净赚三十五块,比卖竹子强多了。于是,父亲决定跟着村里的老手艺人学做凉床。
做凉床的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楠竹的柔韧性非常好,用火一烤,很容易弯曲变形,利用这一特点,楠竹可以做成床、凳子、椅子、沙发之类的家庭用具。村里很多人靠做凉床谋生,但要做得象老手艺人那样美观大方,则需要一定的功底,父亲在学了好几个月后才掌握其诀窍。
随后,父亲开始单干,当时,父亲一天只能做一张凉床,而且需要母亲的配合,为他削好竹钉。有时候,为了第二天在集市上多卖凉床,父亲需要赶工到深夜,昏黄的`灯泡下,父亲挥汗如雨,母亲则在一旁扇着蒲扇为父亲驱赶蚊子。手艺进步以后,父亲两天可以做三张凉床,当然还是少不了晚上加班加点。
不久后,父亲做的凉床打开了销路,自然地,竹子的需求量也比以前大了起来。于是,父亲找村里领导商量,廉价买下了大山深处的一片楠竹林,这样,一张凉床的成本就降了下来,但是父亲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了很多。
有一年大学暑假,我说要跟父母去砍楠竹,父亲笑着答应了。一大早,父亲叫醒我,扔给我一双破旧的解放鞋,我胡乱穿上,睡眼惺忪地跟在父母后面。
山路两旁杂草上的露水很快打湿了我膝盖以下的裤子和鞋子,湿漉漉的裤子贴着腿,极不舒服。父母甚少交谈,在前面疾走,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在他们脚下感觉就象从家里的卧室到厨房那么熟悉。
走到那片楠竹林时,四周还是黑黢黢一片。楠竹林里长满灌木和荆棘,比人要高出许多,人要穿过灌木丛或荆棘,找到楠竹的根部,再把它砍倒。
楠竹林里的地面上铺满了枯枝败叶,再加上潮湿的空气,这样的环境是蚊子栖息的绝佳场所,特别是那种长脚蚊,多且毒辣,它们可以透过湿漉漉的裤子和衣服追着你叮咬,没一会儿,我就浑身火烧火燎起来。
我还在挥舞着巴掌和长脚蚊做斗争时,父母已经钻进楠竹林,“跺、跺、跺”地砍了起来。父亲看我钻不进山里,就让我在山脚的平地上歇着,等他砍好竹子后再给我一根。无可奈何地,我只能站在原地,听着山谷里回荡着父母砍伐竹子的清脆声音。
终于,父母砍了十几根竹子,去掉其枝枝丫丫后,开始一根一根往山脚下拖。他们拖下来一根,我就在一旁接应,帮着把它们码在一旁。
忙活一阵后,天已经完全亮了起来,父母喘着粗气,浑身湿透。我对父母说歇会儿吧,母亲疲惫地走过来,坐在我的身边,父亲则默不作声,拿着砍刀,再次走进山里,寻找捆绑竹子的藤条。
找来藤条,父亲忙活了一会儿,就把竹子捆绑好了,父亲率先扛起捆绑好的三根,走在前面,母亲也扛起了两根,紧随着,跟在父亲后面。
父亲知道我扛不动,提前选了一根轻一点的给我,我吃力地扛起,跌跌撞撞地跟在父母后面。回去的路多是下坡路,上山时,鞋子被露水打湿一直没干,穿在脚上滑滑的抓不住地,惯性的缘故,一人一竹直往前冲,走了一会儿,我实在挺不住了,就停下来休息,看见父母已经走出很远。
此刻,我深深体会了父亲的艰辛,我背着竹子踉踉跄跄地追赶着父母,回到家里,瘫倒在地,已筋疲力尽,瘫倒在地......
这样的紧张忙碌的日子,父亲坚持了好些年。等我和弟弟相继自立以后,父亲才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减少了劳动强度。
......
13.父爱无言的抒情的散文 篇十三
童年的我是一棵忧郁的小树,纷繁生长的枝叶间缀满了对深深的怨尤连同缘此衍生的无尽的憧憬和疯长的想象。我幼小的心里坚定地认为,我在的眼里是多么地多余:年幼的我渴望被的目光抚摩,眼馋大手搀小手的,而这些统统与我无缘,那只是年长我7岁的哥哥和小我4岁的小弟的权利。
父亲呵,你严厉得近乎苛刻,冷漠得近乎不近人情,幼小的我不曾见过你对我展露一丝笑容。我以为,这一切都因为我是个遭人厌弃的丑小丫!所以,我滥用我所能的想象,筹划着长出一双矫健有力的翅膀,飞向远离父亲的天空,永不见面,以此惩罚他对我的漠视和不公。
那是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放学归来的我领着蹒跚的弟弟如小归巢般飞回家中。迎着父亲伸向弟弟的大手,弟弟喊:“我饿了!”父亲转过身去,从竹筐里取出一小块金黄的玉米面饼,掰开放进弟弟咧开的小嘴,笑眯眯地看着……
站在一边的我这时被饥饿的手牵着,狠狠地咽了咽几口水。(在70年代的农村家庭,能吃饱饭是一件多么奢侈和幸福的盛事呀。吃,已不单单是果腹的需求,更重要的变成了精神的至高享受,有时甚至演变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拽着父亲的大手,我把压得低低的“我也饿!”三个字从齿间一个一个地挤出来。父亲闻声转过身来,沉下声:“只剩下3块饼了,留着给你锄地的妈和二哥。你,吃饭时再吃!”
顿时,泪水和不平如潮水般把我席卷起来,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委屈里沉浮……不知怎么被冲到村头的那棵老榆树下,一直哭到暮色*四合,星斗满天,才拖着矮矮的影子踅回家中,如一只怯怯的小老鼠,远远地躲开光亮,也远远躲开了父亲。
如果说儿时的不平让我酸楚,那么少年时的漠视则深深地烙伤了我。就读中学的我,凭着几分自以为是的聪明和因漠视而倍生的偏执与用心,成绩好得叫我黯淡潮湿的获得了些许的安慰和弥补。经常念叨着小弟:“小山,好好向你姐姐学学,念书上长点出息!”而这时的父亲总是津津有味地“吧嗒吧嗒”地不停地抽着他的旱烟,一言不发,只有明灭的烟火在他的眸中闪烁。
最让我难耐的是初二的那次寒假考试,一如往常,我又得了年级第一名,当学校敲锣打鼓地把红艳艳的`喜报送到父亲手中时,我多么渴望父亲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满足一下我高涨的自豪和喜悦。
然而,父亲把接在手中的喜报随手往桌上一放。谁知那薄薄的一张红纸竟悠悠飘到地上,我知道一同飘起的还有我哭泣的心。
“这算不了什么能耐,以后再瞧着吧!”父亲的话如一股寒风吹来,冷彻心扉。
我再也按捺不住,一把抢过母亲弯腰捡起的喜报,“哗哗”撕个粉碎,夺门而出,在母亲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声中越跑越远。
从此,我和父亲之间隔着一堵厚实而冰冷的墙,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流逝中,似乎总有一股潜流的浪潮悄然拉近我和父亲之间的距离,令人无法抗拒。然而倔强的我只是在默默中走近,在心底温习那句久已生疏的呼唤。
令我唏嘘不已的是师范一年级暑假归来的我一迈进家门,竟然看见父亲满脸是汗,手中摇着蒲扇在驱赶嗡嗡飞舞的苍蝇。看到站在门口的我,一向言语干脆的父亲竟然结巴起来“回……回来了。吃……吃……西瓜。”一旁的母亲说:“小山早上就急着要吃了,你大说非要等你回来再吃不可!”从没有过的感觉瞬间风生水起,整个人如同电击一般,呆呆地,傻傻地杵在门前。
蓦然间,我发现面前的父亲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熟悉。眼睛不觉湿润起来,硬朗的心底悄悄柔软起来。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更让我泪湿衣襟的是那次我带着刚满一岁的儿子回娘家,年迈的父亲迎着咿呀而来的,颤巍巍地伸出双手,吓得“哇——哇——”大哭起来,使劲往我怀里钻。
父亲溢满脸眼的慈祥和笑容倏然暗淡下来,“唉,和你妈一样,也怕我……”看着父亲难掩的自责和,我一时哽咽无语,心中淤积的怨尤和隔膜冰消融……
原来,父爱是无言的,却又包藏得太厚太久。惟其如此,当其不经意间绽放之时,竟如此绚烂夺目,强烈厚重,穿骨透髓,久已渗入源远流长的血液之中……
如今,父亲已远去整整十年了。今夜,望着月影婆娑的星空,我仿佛看见父亲依然如昨的面容,止不住热泪长流——
父亲,你还好吗?
我——爱——你!
14.父爱如歌——写给父亲的真心话 篇十四
恐惧时, 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 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 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 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 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父爱, 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父爱是沉默的, 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高尔基
除了写作、书法、绘画、摄影、摄像和设计制作, 我最喜欢的就是唱歌了。
平凡的日子里, 年轻气盛的我时常为一首好歌欣喜若狂, 激动万分。
但我不是fans和追星族, 这些年我用坏了几个MP3和MP4, 我并不是沉醉于某个偶像的光环里, 迷失自我。
我痴迷音乐和歌曲, 所要做的是, 在一首好歌或好曲里感悟人生, 感悟生活带给我们的和谐与美好, 感悟我那襟怀坦荡、不卑不亢、脚踏实地、笑傲人生的父亲。
父亲, 是我最熟悉的一首歌, 一首在我的记忆里珍藏的永不消逝的歌。
那天返家, 父亲外出了, 只有母亲在家。
夜幕四合, 明月初升, 如银的月华透过窗棂, 洒进了我的书房——“书香斋”里, 我坐在母亲身边, 和她轻松惬意地聊着家常, 言谈之中便不时提及父亲。
忽然, 母亲凝望着夜空一言不发, 待她回转神来, 我却听到母亲轻轻地诉说:“冰冰, 你是在歌声中来到这个世界的啊!”
那是十多年前, 父亲与母亲两地分居, 母亲在一个叫“黄莲桥”的古镇工商所上班。
那里流传着千百年来百姓传唱的民谣:有女不嫁干坝王, 红苕砣砣胀断肠, 要想吃顿白米饭, 除非上天见玉皇。“黄莲桥”这里无河缺水, 崇山峻岭, 沟壑纵横, 盘山的土公路让车辆行人望而却步, 农村经济作物单一, 产业结构调整迟缓。
面对条件艰苦,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母亲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落和退缩。当时, 母亲正怀着我。命运的变幻莫测是人们难以预料的, 不经意间, 人们才真正认识到那个叫“孤寂”的字眼, 为了让怀孕的母亲开心快乐, 也为了未出世的我, 父亲花钱买了一台收录机和一大堆磁带, 送到母亲的手里, 让她空余时听听音乐, 父亲说这是让未出世的我接受“胎教”。
在一两天之前我想出外去游荡
那位美丽小姑娘她坐在我身旁
那马儿瘦又老它命运不吉祥
把雪橇撞进泥塘里害的我们遭了殃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白雪闪银光趁这年轻好时光
带上亲爱的朋友把滑雪歌儿唱
有一匹栗色马它一日行千里
我们把它套在雪橇上就飞奔向前方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
母亲告诉我, 父亲给我唱的第一首歌, 就是美国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创作的经典歌曲——《铃儿响叮当》。
后来, 我慢慢长大了, 这第一首歌镌刻在内心深处, 再也难以忘怀。于是母亲告诉了我很多关于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和《铃儿响叮当》的故事, 也由此谈到了人生——
1857年, 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出, 学生们请邻居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帮忙写了一首新歌, 那轻快的旋律让孩子们马上就学会了, 这首名为《One Horse Open Sleigh》的歌一经演唱就引起了轰动, 并很快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
两年后, 这首歌再度公开发表, 正式命名为Jingle Bells (《铃儿响叮当》) 。
《Jingle Bells》的词曲作者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并不平凡, 他毕业于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 后来他遵照祖父的意愿, 做了一名教师。
但是, 由于他对学生总是慈祥宽容而缺乏严厉, 保守的教育界很快就把他排挤走了。
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随后又当了一名律师, 他渴望用自己的努力来维护法律的公正, 他不屑于当时美国律师界流行的“谁有钱就为谁服务”的原则, 看到好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他总是不计报酬地为之奔忙, 而如果当事人是恶棍, 即使酬金丰厚, 他也不予理睬。
如此这般, 其他律师对于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这样的做法, 自然是无法容忍的, 很快, 他只好又离开了律师的职位, 做了一名推销纺织品的商人。
可是, 在竞争残酷的生意场上, 他总是因为心地仁慈而使对手获利, 让自己吃亏。最后, 他只好又当了牧师, 想引导人们的心灵走向善良。
直到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去世, 在他81年的生命时光中, 可以说, 他几乎光阴虚度, 一事无成。
然而, 每当圣诞节里《铃儿响叮当》那轻松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飘荡时, 人们总能想起他。
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或许没有想到, 他一生中偶尔为之的一部作品居然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这与他个人的人生遭遇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其实, 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人生中的许多失意而放弃过自己的追求, 他始终坚信生活是美好的。
再后来, 父亲告诉我他为什么会在我未降临人世时给我听这首歌, 是因为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在几十年的人生里, 没有消极颓废, 更没有放任自流, 尽管他在许多领域都被那些品行低劣的人排挤得无处容身,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人生理想就失去了价值和光彩。
父亲说:生活也许会让心怀美好理想的人遭受磨难, 但生活绝对不会抛弃美好的心灵, 生活也总是喜欢美好的事物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 詹姆斯·罗德·皮尔庞特这个心灵美好的人才能谱写出如此优美动听的歌曲, 穿越漫漫时空, 洗涤着我们的灵魂, 震撼着我们的心房。
话题扯远了, 还是就此打住吧。
无论什么歌曲、音乐浸润和潜移默化, 却无法改变十九年前我将要莅临人间的残酷命运。母亲在即将生我的时候再次难产, 家人都明白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就在两年前, 母亲也是在古镇的这家医院妇产科里, 我那尚未降临人间的姐姐死于母亲腹中, 缺医少药、技术低下的乡镇医院, 人们通常认命, 父亲执意闯进病房, 一遍遍抚摸着身体渐渐冰冷的姐姐的遗体, 流着泪唱着歌——
电闪雷鸣,
天公不道,
我逆天行。
破了天,
毁了地,
只为与你相见,
只是你也被遗弃在天地之间。
回头去,
你已消失在无形之中。
难以相寻,
只得以死,
黄泉相伴……
十九年前, 我和母亲的生命, 似乎又一次被阎王爷攥在手心里。
一天, 两天……三天过去了, 我愣是不挪窝, 母亲更是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父亲无奈, 只得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 用他那低沉浑厚的男中音, 一遍遍为母亲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只有树叶在沙沙响
夜色多么好
令人心神往
多么幽静的晚上
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
……
河面泛起银色月光
依稀听得到
有人轻声唱
在这宁静的晚上
……
接生的大夫忍不住指责父亲:“都啥时候了, 孕妇与孩子性命难保, 你还有这份闲心唱歌, 嘁!”
父亲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没别的, 就想让我的孩子和他 (她) 妈妈都平安。”
听到这话, 母亲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她渐渐停止了呻吟, 只是长长的指甲却深深地嵌进了父亲的肉里。
黎明时分, 父亲终于盼来了我的哭声, 那一声哭啼, 清脆悦耳, 仿佛是父亲坚强不屈的心音!
母亲不无自豪地对我说:“冰冰, 是你父亲的歌声救了咱娘儿俩啊!”
于是, 我也终于知道, 是父亲的歌声唤醒了在母亲腹中昏昏沉睡的我。
日子,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 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去。
高兴的是, 我快乐的童年是在悦耳、快慰的歌声中度过的。
虽然, 我拥有台式录音机、随身听, 家里还有一套高级音响设备, 加上一大堆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录音磁带, 使我在成长的路上一直享受着歌声和轻音乐, 但父亲的歌声, 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因为, 我的父亲本身就是一盒盒令人心醉的录音磁带或是一张张激情永驻的光碟, 每每下班, 只要父亲一跨进我们栖身的那座小院, 歌声就随之飘扬, 余音袅袅, 沁人心脾——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
父亲唱歌时嗓音低沉, 充满磁性, 许多内地、港台甚至外国歌曲, 好多在当时我并不大懂, 但优美的旋律却让我久久难忘, 以至于我后来差点成为一名校园歌手。
孩提闲暇之时, 父亲也会在书房里教我唱歌, 但多是一些正统的歌曲, 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与微笑》《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等。
这期间, 尽管我们一家的日子过得极其普通平常, 但由于父亲在教我唱歌的过程中, 还教会了我如何在艰难的日子、平淡的日子、忧伤的日子里寻找快乐, 创造快乐, 让自己时时刻刻充满自信与活力。
记得上小学那阵子, 有一次学校搞一次大合唱比赛, 班主任指名道姓要我担任领唱。
虽然我从幼儿园小班开始登台表演, 也不会怯场, 但从未作为大合唱领唱的角色登台亮相, 这还是让我感到胆怯, 思来想去地拿不定主意, 只得回家向父亲请教。
父亲告诉我, 领唱就是安排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或中间部分的独唱, 因该独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 故称“领唱”。
父亲还说:当然, 演唱圈内也把独唱者称为“领唱者”, 由一人至数人担任。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 如劳动号子等, 自然在大合唱与齐唱歌曲中也常有领唱的形式。
最后, 父亲不紧不慢地对我说:“冰冰, 你能行的, 只要你会唱, 不妨昂起头闭上眼大声地唱!”
这一招果然很灵验, 我旁若无人昂首挺胸地往学校大舞台上一站, 似乎面对着空空荡荡的大操场, 微闭着眼睛将演唱水平发挥到了极致——
跨世纪的金鼓敲起来,
跨世纪的银号吹起来,
跨世纪的星星升起来,
跨世纪的火炬举起来,
跟着太阳, 跨世纪,
拥抱明天, 新世界,
手挽手, 朝前迈,
我们是跨世纪的新一代……
后来我才知道, 我第一次登台领唱的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当时父亲非常重视, 他那会儿就坐在台下, 而且差点把两只巴掌都拍红了。
这以后, 我几乎完全秉承了父亲爱唱歌的天性, 渐渐也是曲不离心, 词不离口, 在歌声中幸福地怀念过去的好日子。比如我小学毕业以语文成绩第一、作文满分并以全免费的资格考入“四川省第一初中”——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在这个“贵族学校”里, 我天天听着《感恩的心》, 不由得心潮起伏, 百感交集, 时常独自唱了起来——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就这样, 我在这首歌里寻觅到了一块美丽的芳草地, 再塑起了一种愉悦、豁达、淡定的人生观, 开创了一片未来的辉煌。2008年“5·12”大地震后, 我顺利考入国家级重点高中、诗人贺敬之的母校——绵阳南山中学。2011年, 我又顺利考入四川大学。
我知道, 父亲的歌声和我自己的歌声, 几乎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
年岁大了, 身体差了, 父亲不再像他年轻时那样用歌声贯穿他的生活, 但他还是会在忙碌之余少不了亮上几嗓子——
梦回莺嗽,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
那天, 我正在书房里看书, 忽然听到父亲这几段唱词, 居然是昆曲《游园惊梦》!他怎么也和我一样爱上了昆曲?!
原来, 在高中忙碌之中, 酷爱古典文化的我总是偷闲唱昆曲来放松身心, 久而久之, 竟然像模像样, 颇受老师和同学的青睐和鼓励。我喜欢昆曲的原因也很简单——
据说这昆曲, 发源于十四五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 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而今眼目下的昆曲, 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 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 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昆曲作为民族的瑰宝, 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还据说,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 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代以后, 杂剧形渐衰落, 《传奇》音乐独主剧坛, 兼收杂剧音乐, 改名昆曲……
每当我放月假回家, 总少不了唱几段昆曲, 父亲见我如此钟情, 便也偷偷学习演唱, 日复一日, 那演唱功夫也有几分味道。
有一次, 我们父子俩居然在练歌房一起演唱了昆曲《玉簪记》——
秋江一望泪潸潸,
怕向那孤篷看,
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
恨拆散在霎时间,
都只为心儿里眼儿边,
血儿流把我的香肌减,
恨煞那野水平川,
生隔断银河水,
断送我春老啼鹃……
我记得返家途中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唱歌, 儿子跟老子学;唱戏, 老子跟儿子学。唱歌也好, 唱戏也罢, 都是好东西呢, 比茶浓郁, 比酒甘醇啊!”
我暗想, 这是父亲用一生的经验填写的词啊!
夜阑人静, 我小心地打开MP4, 戴上耳麦, 在古典音乐《素还真》《遇见鱼玄机》描绘的空间里慢慢地步入梦乡。
其实, 经过十九年的风雨沧桑, 岁月更迭, 成长的生活明明白白地告诉我, 一个懂得歌唱的人, 才是一个懂得生活、心怀美好的人。父亲啊, 您就是这样的人!
【父爱的现代散文诗】推荐阅读:
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06-16
女儿的生活趣事现代散文07-26
清明的雨现代散文09-08
和月亮相伴的村庄现代散文10-19
父爱如山的作文500字:感恩父爱08-20
感恩父爱的美文欣赏:父爱无言09-26
父爱的作文:试问卷帘人,父爱无言知否?06-27
春节现代散文10-27
感悟父爱的句子08-10
关于父爱的名言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