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工作问题(精选8篇)
1.设备管理工作问题 篇一
焊管设备管理问题
1.设备巡点检工作
⑴.现场设备必须有专业工程师进行责任管理,每天要对所辖设备进行不少于2次点检; ⑵.检修维护人员对于所管辖区域的生产设备要做到不少于4次的点检工作;
⑶.对于生产设备的点检内容要求如实地填写点巡检记录,上一级负责人进行检查和签字; ⑷.对于发现的设备隐患要求及时上报,主管工程师和车间主任要做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
结果上报生产主管单位;
⑸.由主管工程师根据设备点检出的设备隐患及时做出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
⑹.设备点巡检记录手册认真填写,并做好存档工作;
2.设备润滑工作
⑴.设备润滑分为人工手动润滑和集中润滑,各润滑点的润滑剂品牌、种类必须清楚; ⑵.焊管设备的各润滑点注油周期要求用手册形式明确;
⑶.点检人员对于注油周期严格执行,并要求把注油时间和润滑部位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记
录,不得有虚假现象;
⑷.点检人员要确保润滑设备正常有效的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跑冒滴漏和各管路
堵塞;
⑸.专业工程师要对润滑状态、润滑记录定期进行检查,如有润滑点润滑不到位情况进行责
任追究工作;
⑹.各种油脂严格规范使用,杜绝油脂混用和使用标号不清现象;
⑺.对于润滑过程所遇到的设备运行问题要求及时上报;
3.焊管设备的交接班记录制度
⑴.焊管设备在交接班时各生产岗位的班组长车间主任以及工程师对自己岗位所用设备要
进行检查,不得把设备问题交给下班继续使用;
⑵.上岗人员要查看交接班记录,可根据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情况在交接班过程的空隙时间进
行处理,如下班人员交接不清,接班人员有权利拒绝接班,后果有交班人员负责; ⑶.交接班处理故障时间一般设定为30分钟;
⑷.交接班记录要求记录清楚,上下班人员互相认可,并做好签字;
⑸.交接班的设备内容可由调度图表中表现;
4.焊管设备实行岗位区域管理负责制
⑴.为加强设备的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实行岗位设备区域化管理负责制; ⑵.每人按照工作区域划分区域负责,并将设备的运行状况与收入直接挂钩,即实行设备运
行状况奖惩制度;
⑶.凡每人所管辖的设备从接班开始,必须保证能正常运行,对于常耗备件要做到心中有数,更换周期要严格控制,小问题不能拖延;
⑷.设备管理要求层层人员负责,形成网络;
5.设备故障检修计划
⑴.公司根据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制定检修计划,小修和临时检修在交接班和更换工艺时间
解决,正常检修按计划完成;
⑵.所有检修要有计划,不能随意进行,对于设备存在的隐患要有前瞻性,能过做到及时发
现,并做好随时处理准备;
6.备品备件定制采购工作
7.备品备件报废报告工作
⑴.设备上需要更换备件必须上报,得已批准后才能报废;
⑵.凡能修理补救的破损工件必须进行修理,并首先使用,一直到报废为止;
⑶.检修所有更换的标准件和机加备件需要专业工程师验证确实没有修复价值的方可报废; ⑷.在采购新定制备件时,计划人员必须首先查验现场的二次修复件的数量,否则上报计划
无效,并追究上报人的责任;
2.设备管理工作问题 篇二
地勘单位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 所面临的环境诸如经营区域从原来的局限于某个省份、地区变成现在的跨多个省份、跨多个国家, 设备在种类上、数量上和技术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地勘单位的设备管理起步较晚, 发展较慢, 面临诸多问题, 而且设备管理在经济价值、技术维修和内部管理多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其管理模式必须改进才能符合并适应地勘行业的现代化, 才能为地勘单位获得稳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1 地勘单位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流程少、流程模糊:首先, 缺乏前期规划管理, 重视设备审批管理而忽略设备使用及后期管理;各级部门领导在离、调岗位的时候, 只进行财务收支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 忽视资产移交, 即使移交也只是形式和账面上的移交, 对本部门的设备“家底”不清楚, 年度盘点多流于形式;其次, 只重视计划审批和采购流程, 在计划审批流程中缺乏相应的支撑性论证记录, 由于采购计划表仅仅反应了设备需求的强烈程度, 而不足以全面反应设备需求及投资收益分析, 在实质上并不体现出决策依据;再次, 设备管理考核缺乏相应管理流程, 设备管理考核没有纳入到部门领导考核指标之内, 使得部门领导对设备管理不重视甚至忽视该项工作。
1.2 人力不足, 使得设备管理人员少, 多是兼职设备管理人员, 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 一则缺乏现场实践经验, 二则没有相关机械设备理论知识。且缺乏相关机械理论知识。在管理和实际生产之间存在盲区, 表现在有经验的维修技工缺乏, 直接负责日常维修和保养的技工只对班组或者项目部负责, 对于设备维修记录几近空白!
1.3 设备管理在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口径不一致, 各自为政, 不能进行信息动态共享, 财务部门只管账面, 只注重其资金信息而忽视相关技术信息, 且对折旧到期设备直接进行减少处理;生产部只管实物, 注重的是相关技术信息。两者之间对设备管理分类也不一样, 既没有统一的设备编码进行衔接, 也没有相关规格型号互相印证, 财务的账面与生产部的台帐之间没有有效的衔接, 账面与实物核对比较困难。另外, 当设备信息发生变动的时候, 双方没法实现及时联动, 账面与实物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不一致。由于财务部不参加实际盘点工作, 并不对实物盘点的盘盈、盘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另外, 缺乏对设备的投资收益分析和总结。
1.4 缺乏点检程序和考核机制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设备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点检流程和操作指南, 设备的使用者也缺乏点检的意识。在考核机制上, 虽然有总的考核方法, 但是都是定性的评价, 而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
2 解决设备管理的对策
通过PDCA过程方法对设备管理从流程上进行梳理。
首先要梳理设备管理的整个流程。设备管理的第一步是规范设备的规划审批流程, 确定设备的性能范围、标准、投资收益分析等, 并形成一定的记录和文件;第二步就是设备的选型和采购, 需要市场信息以及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 在选型和采购过程中, 必然涉及到设备的评估流程、采购申请流程, 需要诸如财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这其中就需要有相应的诸如选型报告、采购合同、供方评价等文件支撑;以上都是属于事前控制, 随之便是事中控制, 通过检查或者实验等方式对采购的设备进行检验, 验收过程需要建立验收的流程, 并且有输入输出, 输入就是验收的标准, 输出就是验收的结果, 记录相关验收数据和满意程度;设备的安装使用, 需要有明确的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 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流程;然后就是比较重要的设备维护流程, 也需要明确的作业指导书和点检标准, 设备维护不但技术性要求高, 而且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 这就需要通过标准化将隐性的经验转化成显性的知识读物或者卡片;其他的设备盘点、报废、处置也均需要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有着其固定的输入与输出, 整体而言其明确的输入输出关系如表1。
其次, 设备管理的标准化。
设备管理在于管控, 而根据PDCA过程管理思路, 管控的意义在于控制, 管控的手段在于控制记录, 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即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 主要体现在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几个方面, 具体如下:
①设备选型采购的标准化, 按照设备的分类, 设定选型采购标准;②设备安装调试的标准化, 制定明确的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 根据设备的特点, 需要专业安装调试的, 要求厂家或供应商全程安装和调试;不需要专业安装调试的, 按照作业指导书或者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调试, 做好相关记录;③设备运行维护和维修的标准化, 一方面是技术操作的标准化, 制定统一的操作使用说明书;一方面是设备点检和维护的标准化, 根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结合设备运行的实际特点制定对应的点检、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和运行记录表格;④报废处置的标准化, 明确报废处置的条件和标准;⑤设备规划管理的标准化, 在设备管理制度中明确设备规划的战略目标, 设定设备规划的标准, 在什么条件下需要进行设备规划, 设备规划需要哪些方面的材料论证;⑥通过制度建设, 将设备管理的基础管理、术语、各阶段的流程、作业指导书、考核指标、标牌标识等标准化和规范化,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流程和制度规范, 确定标准, 制定制式记录表格, 使得每个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单据凭证和记录, 通过每一份记录, 在不增设岗位的情况下, 我们看可以看到设备的每个阶段的动态信息, 一则使得日常工作有“法”可依, 二则使得设备管理考核有“据”可查。如果条件允许, 每一份记录和单据凭证都通过电子化借助企业网站上传到企业数据库中心, 这对企业设备的实时动态管理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3 结束语
标准化体系和流程管理虽然有着各自的范畴和系统, 但是二者并不冲突, 针对企业整体而言, 可以这两种管理思想的精髓融合在一起, 过程方法和标准化方法应用到企业单位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 将每一项具体工作目标化、标准化和流程化, 建立系统的综合管理体系, 统筹企业短期利益和长远战略, 这才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完成了对科学管理本质上的认识, 走过科学管理的阶段, 才能更好的迈进现代企业管理的丛林。
参考文献
[1]梅绍祖. (美) 邓 (Teng.J.T.C) 著.流程再造: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李春田主编.标准化概论[M].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浅析酒店设备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 设备质量 饭店设备管理 设备磨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饭店设备管理的概念
1.1 饭店设备
(1)设备含义。饭店设备是饭店物质技术装备的总称,具有长期性、多次使用的特性,列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对设备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对设备的投资决策、采购、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综合效能。(2)设备分类。按系统和系列两方面进行分类。
1.2 饭店设备寿命
(1)物质寿命:本身不能使用而报废;(2)技术寿命:因技术落后被淘汰;(3)经济寿命:由于磨损而在经济上不划算被淘汰;(4)折旧寿命:按折旧方法直到净值为零。
饭店设备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饭店的服务质量,关系到饭店的销售价格,关系到饭店的安全,关系到饭店的工作效率及饭店的利润和社会影响。饭店所提供的各项良好服务与其是否使用先进完好的设备密切相关。
1.3 设备特性
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不是一次性消耗品,并在会计核算中被列为固定资产。
1.4 饭店设备的特殊性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据统计达500多种;管线密布,安装隐蔽;技术先进系统性强;投资额大,维持费用高 ,其价值占到饭店总资产的35~55%,维持费占营业额15~35%;直接构成饭店产品。
2 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2.1 设备磨损
有形磨损:物质磨损,分机械性磨损和技术性磨损;无形磨损:精神磨损,分经济性磨损和技术性磨损。
2.2 设备的综合管理
现代设备带来高投资,高能耗,高技术,高依靠性,大影响等许多问题;对设备一生都需进行管理,管理中强调经济效益,采用综合管理技术。
3 饭店设备中的具体问题
3.1 饭店设备利用状况较差
设备采购不合理,许多饭店设备拥有量大于生产需要,造成极大浪费:(1)选择不当,质量不好,饭店也不进行改造,闲置一边。(2)质量好,但与饭店生产流程不匹配。(3)设备虽能用,但同型号数量太多,造成仓库积压。(4)由于没有掌握设备使用技术,造成设备不能使用。
设备运行时间不足:许多饭店设备没有充分运行,利用率只有30%左右。许多非常昂贵的设备,造成运行收益太低。
运行负荷严重不足:(1)部分设备是无偿占用,饭店为争取投资贪大求洋求多。造成设备积压。(2)饭店不考虑设备利用效率,搞小而全。(3)只注意提高拥有量,不注意提高设备素质和构成。(4)设备购置不慎重,缺乏严格审批程序,造成选型不合理。(5)缺乏设备更新改造中长期规划。(6)设备管理人员对饭店了解不够。
3.2 设备寿命费用高
长期以来,饭店对设备寿命缺乏核算和有效考核。设备寿命费用普遍偏高。(1)管理混乱,维修计划缺乏科学性。(2)缺乏成本核算。平时不管理,许多设备带病维持,缺乏有效维修。出现问题不惜成本。(3)能源消耗巨大,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力。
3.3 设备管理缺少规范凭经验管理
经验严重不足而且落后,缺乏有经验高(下转第219页)(上接第181页)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
3.4 工程部技术力量不足
饭店工程部人员长期不足,我国培养不足。专业化公司维护设备,是现有状况的解决方式,但专业化公司维护成本也呈上升趋势。
3.5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设备管理部门权威性存在很大问题。设技术总监,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负责。加强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4 饭店建筑与设备的解决方案
4.1 发展趋势
(1)饭店设备向高新技术方向發展,知识含量逐步提高:如CRS和GDS的预定系统、INTERNET、MIS的管理信息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IC房卡安全系统、消防保安系统等;(2)饭店设备越来越依赖状态控制系统,如BAS楼宇自动化系统;(3)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前台管理子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扩展功能子系统四部分;(4)强调设备的综合管理,只有饭店各个部门,各个系统良性运行,协调发展,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饭店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4.2 饭店设备使用维护的管理制度
一般设备的管理制度。对各部门的一般设备,其管理制度主要有:设备的岗位职责;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管理责任人制度。
动力设备管理制度。动力设备的管辖权在工程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以减少故障,防止事故的发生。机房管理制度包括:(1)凭证操作制度;(2)交接班制度;(3)巡回检查制度;(4)清洁卫生制度;(5)安全保卫制度;(5)机房值班制度;(6)操作规程;(7)维护规程;(8)安全技术规程。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按计划对各种设备进行润滑工作,以减低机器设备零部件的损坏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1)以部门为单位,在工作区内划分详细的责任分区,明确责任人;(2)责任分区内容应详细、明确;(3)部门对员工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责任人要做好责任区内设施设备的保养工作;(5)各部门针对各自工作情况,制定详细的能源使用标准;(6)以质检员为主,各部门领班以上管理人员为辅,每天进行质检;(7)及时上报制度、适时安排维修;(8)保修处理迅速,并反馈到位;(9)各部门加强沟通、全面参与执行设备维护管理。
4.3 饭店设备的维护保养
(1)维护保养的内容: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保养的最基本保养,分为每班保养和周末保养;定期维护保养,由维修工定期进行的维护工作,是工程部以计划的形式下达的任务。(2)日常维护的基本要求。整齐:整齐体现了饭店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清洁:清洁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润滑:润滑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安全: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完好:设备完好是设备管理的目标。
5 总结
饭店设备在饭店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对饭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对饭店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降低饭店的能耗,也能降低饭店的经营成本,所以饭店管理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晓杰.饭店设备运行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
[2] 杜学.酒店工程管理.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3] 林允明.设备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李葆文.规范化设备维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 李葆文.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从理念到实践.商业经济与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2).
[6]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
[7] 胡敏.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4.路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四
浅议路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摘要】近几年,公路路桥大建设、大发展已成为交通行业的主旋律,工程机械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工程施工机械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系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如何更大地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已成为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路桥施工;机械;管理 1.路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1.2 设备管理过程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原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的路桥产业格局,随着路桥行业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国有、股份、外商、外企并存的产业新格局。老的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由于目前路桥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地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隐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3 路桥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当前,路桥工人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散兵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执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愈来愈显示它的重要作用。过去,使用部门重使用轻管理,重维修轻保养,基本上以包代管,因此,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强制修保,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工程施工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强化设备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人的思想素质,通过强化意识培养,倡导爱岗敬业精神,树立科学管理意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全员参与管理。
其次,现代化和机械设备专业化技术程度,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加强对广大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再次,是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抓好机械设备的管、养、修三方面的工作,就机械设备而言,由于机械设备的综合性能不同,使用程度不同,应对所有设备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综合性能的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型、特种设备,应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专人操作,专人负责。对综合性能和技术要求不提高,而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可以交由基层部门来管理,由上级部门来统一监督。而技术含量低,在施工中占次要地位的设备可由基层部门自行根据实行需要,采取管理措施。分类管理的方法有利于集中精力,重点管理一些机械化程度高的大型设备,有利于企业统观全局,统筹安排,合理分配管理资源。
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应从基础工作做起。建立机械设备技术管理档案,它包括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性能参数、润滑油要求、修理技术参数、技术保养内容和要求,使用记录,技术性能评价,配件消耗记录等等。技术管理人员协同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搞好原始数据搜集统计工作,务必使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设备保养、维修和技术改造,提供依据。有条件的可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快速查询和统计所需信息,这样可以更高效、更规范。
设备投入使用后,避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等现象的发生,对所有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启动检查,并组织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三滤检查,加注润滑脂,紧固螺栓等。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对于需要安装调试的机械设备,如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吊装设备等,应会同相关专业人员确定安装地点,进行必要技术交底,并组织相关人员协助安装。对新购置的机械设备,应要求厂家积极配合,予以安装指导,并对操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操作人员须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
在重视使用和维修的基础上,着重注意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必要时可实行强制保养,对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有很好的作用。3.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点检管理
施工机械设各日常点检使我们能牢牢掌握住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保持施工机械设备完好状态,消灭施工机械设备故障于萌芽状态。施工机械设备点检制是指为了维持施工机械设备所规定的性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内容)和周期,由操作工或维修工凭直观目测和简单测试工具对施工机械设备所进行的一种检查方式。点检制较传统的日常保养有如下优点:(1)及时发现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的隐患,有利于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路桥施工机械设备进一步劣化及路桥施工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
(2)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点检制符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是预防维修的重要基础。通过点检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路桥施工机械设备性能稳定,延长路桥施工机械设备寿命。
(3)参加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点检,对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进一步掌握、理解,提高自觉地爱护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的责任心和路桥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水平均有好处。
(4)点检制是路桥施工机械设备运行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之一,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大幅度下降,经过一段时问的努力,可靠性逐步达到并保持较高的水平。点检也是编制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提高计划准确性的重要资料。
路桥施工机械设备点检时,个人主张全员参与,与路桥施工机械设备有关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辅助人员,人人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再规范整理形成一套体现人性化设计、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检制度。总之,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加强员工培训,加强设备管理、使用与维修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排除故障的能力;各部门协同作战,消除故障隐患,做好出车前的交接班检查,检查上班次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情况,明确下班次的注意事项;出车后,重点检查机械在运行中是否存在异常现象,消除事故隐患;安全专项检查,机械主管部门与使用单位共同参加,专门对机械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现场巡视检查,由主管工程师与机械主管队长共同参加,不定期地到现场重点检查操作是否合理;普查,由主管部门与机械主管队长共同参加,对全部机构和安全设施进行普查。以上几种措施要贯彻实施,做到故障早发现,早排除,为预防维修和视情维修奠定了基础。4.结语
为满足路桥生产连续性、满负荷、高效作业的要求,实现现有人力资源和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达到设备综合管理最优化,必须实行机械管、用、养、修一体化和主管工程师负责制,形成以实现机械设备寿命周期成本最经济为手段,以满足路桥工程生产需要的管、用、养,修一体化机械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5.数控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分析的论文 篇五
1数控设备情况概述
数控设备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进行实施的。通过计算机编程,融合多种高科技技术,实现数控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数控设备主要用于机械加工领域,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准确度、精确度也非常惊人。数控设备能完美的应对机械零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面临产品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数控设备只需在计算机中修改相应的参数或程序就可以随意改变尺寸、形状等,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在一些复杂的零部件加工上更加明显。数控设备的应用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还保障了机械零部件的合格率。
6.油田设备管理常见问题及改善论文 篇六
为了更好的实现油田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设备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科学地制定油田设备的管理措施,以更好的`提高油田设备的使用年限、工作效率。在对油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同时注重考虑设备的安全。要想应用先进的油田设备管理理念就必须建立“部门管理—法人管理—全社会管理”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为油田设备管理打下基础。随着油田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油田设备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这就对使用油田设备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设备的更新,工作人员与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技术以更好的适应新的设备。从以前传统的单一的工作方式到如今的复杂的先进技术,都要求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因此油田企业要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及提供技术讨论的平台,以使我国的油田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技术和维修技术。
2.2构建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优化重组
在油田企业对油田设备进行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重组的构建可以对油田企业进行区分,将专业的社会服务网络融入其中,可以对油田设备管理制度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促进各种工作都能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更好的实现对油田设备的管理。此外,构建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优化重组还可以把单一的职能逐渐转变成跨职能的团体,为生产流程奠定基础以实现全新的油田设备管理模式。
2.3构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石油的使用量在大幅度的上升,这就需要油田企业加大开采力度,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发展需求。因此对油田设备的管理就要逐渐依附于计算机计算,构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高端的计算机来对油田设备进行科学、高校的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的油田企业对其油田设备的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只要不断的解决和改善油田设备的现状,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油田企业的快速的发展。这样,对油田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逐步成为我国改善油田设备的有效途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可以对改善油田设备存在额问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希望我国可以尽快的解决好这些问题,更好的把我国油田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7.设备管理工作问题 篇七
加工设备主要用在原料的粉碎过程中。原料通过传输系统, 源源不断的被输送到加工流水线的各个部位, 通过除杂、除尘粉碎后, 再被输送到了其它加工车间。在整个运营过程中, 传输、粉碎、除尘系统的设备缺一不可, 哪个部位出现故障, 都会影响到整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这就需管理者针对各部位生产特点, 运行状况, 进行分析、考证, 采取有效措施, 防患于未然。
2 传输系统
目前常用的传送方式有两种, 机械传送和风力传送。机械传送设备可分为斗式提升机、埋括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以斗式提升机为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通过仔细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提升机会时常会出现料斗带打滑、跑偏、断裂、回料过多、料斗脱落等故障。这就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 妥善处理。若料斗带打滑, 先看其是否超载、回料斗张力够否, 头轮传动轴和斗带内表面摩擦力大小, 头轮和底轮轴承转动灵活不。问题找到了, 拉紧料斗带, 减少喂料, 涂胶增加摩擦, 加油、更接轴承都可将故障及时排除。料斗带跑偏、撕裂;一边紧一边松, 卸料不彻底, 回料增多, 都是生产过程中司空见惯的故障, 这是由于头轮和底轮传运轴安装不正;料斗带边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造成的, 及时调整头轮和底轮转动轴的位置, 使其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且在水平位置上, 使整个中心线在100毫米高度上, 垂直偏差、积累偏差各自不超过2毫米、8毫米, 修正接好接头,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料斗脱也是生产中常见的事。料斗材质不好, 进料口位置太低, 进料过多, 开机前忘记清除机座内的积存物, 都可能出现料斗脱落, 甚至会造成料斗带撕裂。因此, 在停、开机之间必须清除机座内的积存物, 定期检查料斗带与料斗的连接情况, 一旦发现螺丝松动、脱落或料斗歪斜、磨损等现象时, 应该及时检修或更换, 以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另外还要对购置设备的进货渠道严加控制, 以防将劣质料斗装在提升机上。
3 粉碎系统
3.1 粉碎机整体振动或部分振动
酒料厂的原料粉碎系统主要由粉碎机和电动机组成。在设计工艺流程时, 为了便于操作、维修, 减少动力传输过程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常常把电机直接连接在振动式粉碎机上, 在生产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粉碎机整体震动的现象。经过长期观察和反复琢磨, 不难发现, 出现振动的原因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1) 安装或拆开维修时, 没有把电机转子和粉碎机转子装在同心圆上, 造成振动, 通过给电机底脚下面加、减垫片或左右移动电机位置, 即可排除。2) 支撑粉碎机子转子轴的两个支撑点不在同一平面内 (转子不同心) , 造成振动, 在支撑轴座底部增加可调装置, 保证两轴头同心即可。3) 粉碎机内部转子上的平锤片质量不均匀, 转子与联轴器的连接不同心, 会造成粉碎室部分振动较大, 重新选配转子上的每组锤片, 使其锤片间对承误差控制在小雨5G的范围内, 或调整联轴器与电机的联接即可。4) 在安装或拆掉维修时, 由于粉碎机底脚螺栓松动或其基础不牢, 也会造成震动, 均匀地拧紧底脚螺栓, 并在底脚基础和粉碎机之间安上减震装置, 以减少震动, 故障自然消逝。5) 收购原料时把关不严, 没有去杂设施, 硬杂物 (铁、石、硬木片) 随原料进入粉碎室内, 或锤片磨损、折断、脱落, 这都会造成粉碎机转子运转失衡, 而引起整体震动。因此, 不但要对粉碎机内部进行定期拆卸检查, 还要时刻倾听运转中转子发出的声响, 若有异常, 立刻停电检查。对磨损严重、折断、脱落锤片, 及时对承更换, 杂物马上清除后, 机器才能正常运转。6) 粉碎机的辅助部件 (如近、出料管等) 与机体连接不当, 也会产生噪音, 引起振动, 采用软连接方式, 故障就会随时排除。7) 电机大修后, 往往会造成自身失衡, 这就需要修后对电机做主力平衡测试, 以保证自身整体的平衡。
3.2 由于电机、粉碎机长时间交速运转, 轴承部位常常会出现局
部温度过高, 发出噪音, 这就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生产效率, 要特别注意及早处理及时排除
1) 如上所述:组装时电动机转子与粉碎机转子不同心, 或两个轴承高低不平, 从而使轴承收到额外负荷的冲击, 造成失衡, 引起轴承过热, 如出现此种情况, 应立刻停机检修, 以避免轴承过早损坏。2) 轴承内润滑油的使用量是有严格要求的, 必须控制在占轴承空间的70%~80%, 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轴承的润滑、热传递, 甚至其使用寿命, 必须高度重视, 按需求量增减。3) 在生产过程, 往往会看到轴承明显摆动, 听到隐隐作响的摩擦声, 这是由于轴承盖和轴配合不当 (过紧或过松) 造成的, 应马上停机拆下轴承, 修整摩擦部位, 按要求重新装配。
4 除尘系统
1) 除尘设备可分为干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干式 (布袋) 除尘设备主要由风机, 风管, , 压缩空气系统, 风量调节阀和提升阀组成。风机是除尘系统的主要设备, 常常会出现以下异常。a.风机不会转动。这通常是由电源线断裂, 电机不匹配或被烧, 风机头损坏, 风机内被异物卡死造成的, 接通电源或检修更换电机、风机, 清除机内异物即可恢复正常运转。b.轴承干燥、部件损坏, 叶轮磨损, 主部件松动或脱落, 风机内吸入杂物等, 都会引发噪声。加注润滑油脂, 更换磨损轴承或叶片, 拧好各个部位螺丝, 清除风机内杂物, 更换被毁部件, 噪音自然消失。c.轴承损坏, 主轴变形, 叶轮失去平衡, 进出口滤网堵塞, 也会造成机体振动加大, 这就需要通过清除叶轮中异物或更换主轴、轴、, 泵头, 清洗滤网等一系列修理程序完成, 对具体部件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 坚持能修则修, 该换必换的原则。d.轴承部位缺乏油脂, 叶道被尘埃堵塞, 这些也会引发温度升高现象。给轴承添加油脂, 清除叶道尘埃, 加大环境通风流量, 都可起到降低温度作用。e.电机故障或电源电压偏低会引发泵头转速降低, 形成压力、流量减小, 这就需要通过更换电机或增加调压设备来改变;管网阻力过大, 电机出现反转现象, 也会引发压力下降, 流量减小, 这也不容忽视、应通过疏通管道、重新给电机接线解决。
2) 排气管道出现破损、破裂是生产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从进料源头着手, 增设防止轻型尖利器物进入管道内部的装置, 及时检查管道外侧, 发现破损、破裂处及时进行修补, 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5 结语
8.建筑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管理体系
0.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机械的参与,在缩短工程工期、减少资金投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果要发挥出建筑工程机械的作用,必须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任务,这对于工程机械作用的发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现实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工程机械使用、养护、修理、摆放等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例如工程机械的搭配组合使用问题,工程机械定期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检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机械施工现场混乱、不规范,从而造成了安全生产等隐患的产生。
1.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3建筑工人队伍的变化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1.4租赁双方设备管理脱节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
施工企业自有设备;施工人员自带设备;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2.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2.1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
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2.3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2.4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设备管理工作问题】推荐阅读:
设备管理问题反馈通知09-30
设备管理器在哪 怎么打开设备管理器?08-21
设备配件管理07-19
设备维护管理11-14
(设备监测站)2010年设备管理工作总结09-05
设备管理工作亮点08-20
电厂设备检修管理08-01
港口设备润滑管理09-16
设备管理竞聘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