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教学案例

2024-10-26

行动学习教学案例(精选12篇)

1.行动学习教学案例 篇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心得

很高兴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1、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革。

传统的教育是典型的应是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2、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老师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3、行动导向教学法加大了教师的备课力度。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督促老师进步。

4、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2.行动学习教学案例 篇二

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许多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偏低, 不能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在影响阅读能力的诸多因素中, 学生缺乏阅读动机是首要原因。本文从教学行动的研究角度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动机。

二、关于学习动机

(一) 研究概况。

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Gardner和Lambert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 并强调语言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他们将动机分为工具型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和融入型 (integrativ motivation) 两种。

那么, 在高中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 这两种倾向分别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如何, 尚需进一步实证研究。

(二) 影响学习动机的相关因素。

1. 与目标相关的因素。

根据William.M和Burden的理论, 目标任务本与所赋予的价值越大, 它所给予个体的激励值就越大, 因面向个体越趋向于决定去完成这次任务, 并愿持续地付出努力。

2. 与个体自身相关的因素。

个体以为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越大, 就越趋向于决定去完成它;相反, 如果个体以为自己无能力完成某项任务, 哪怕任务本身价值再大, 他也不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3. 与环境相关的因素。

具体到教学而言, 这种环境因素指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教材等。因此, 教师在创设良好和教学氛围, 运用启发教学方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以及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树立自信心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三、关于教学行动研究一原理、步骤及意义

教学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 并从中获取知识, 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其作用不仅在于增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决策, 自我评价, 自我更新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印证并发展教学理论的更新机制。

教学运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与环节。Mc Niff (1988) 把这几个一环节描述为五个具体步骤:

1.教师通过教学发现了一个问题;2.设想一个解决办法;3.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4.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5.在评估的基础上我发现了新的问题, 准备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四、教学行动研究在促进高中学生阅读动机研究中的应用

(一) 研究阶段。

l.发现并确定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 笔者发现教师由于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以传授语言点为主的教学方法仍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不仅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能与兴趣的培养, 更不用说欣赏阅读文章中的隐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和动机, 而这种负面效应了同时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2. 提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初步提出以下假设, 以了解影响阅读学习动机的相关因素:

a.传授相应的阅读技巧, 培养阅读策略

b.选择与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相符合并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c.鼓励开展师生平等互动和师生互动阅读教学地, 避免阅读教学单一化

d.广泛开展课外泛读运动, 并指导、监控学生课外阅读进展情况

e.纠正不良阅读习惯

f.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让学生体验成功, 培养阅读兴趣

(二) 行动阶段。阅

(1) 提高阅读动机运动研究的方案一一方法以及步骤

a.设计学生阅读课程评价问卷, 以期了解学生对阅读课教学现状的评价, 改变教师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

b.设计学生泛读学习问卷, 了解学生对泛读的看法的意见,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泛读的兴趣和动机

c.开展阅读技巧讲座, 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习惯和策略

d.开展阅读小组活动, 以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动机

(2) 制定行动实施计划。根据学生在前一阶段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情况, 制定为期十二周的教学行动和研究计划。该计划涉及课堂教学、阅读习惯与技巧, 课外阅读及阅读测度等四个方面内容。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 每周有侧重地进行课堂阅读训练技巧。同时, 为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 安排、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 以弥补课内阅读量不足的问题。

(三) 分析、讨论阶段。

(1) 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动机的反思。

a.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英语阅读的价值。只有当学生能从该行为中获得乐趣并有满足感时, 他们才能长久地坚持这项活动, 提高自我效能感。所以, 阅读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认识到提高阅读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代价的。如果学生对此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他们难以持之以恒。

b.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因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是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提供可读性强、符合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材料。然后再逐步加大材料的内容、体裁范围, 让学生看到阅读理解能力能随着阅读的完成而提高时, 他们的信心也会增强, 从而进一步增强阅读动机。

c.调整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高中阶段阅读文字体裁丰富多样, 涉及面广, 对阅读目的的要求也有所侧重,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互赢阅读、同伴阅读、自选阅读、质疑作者等。

3.行动学习教学案例 篇三

关键词:行动学习 绩效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一、行动学习的内涵

行动学习( Action Learning)的理念最先由雷格·瑞文斯(Reg.Revans) 教授于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最主要的两个领域是企事业组织和教育领域。他用学习方程式L=P+Q来说明行动学习法的含义,其中L(Learning)表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P ( Programmed Knowledge)为“结构化知识的传授”,这是目前教育界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Q ( Questioning insight)表示“对问题的质疑与洞察能力”。 经过不断改善,目前,行动学习的公式被进一步修正和扩展为: AL = P + Q + R + I。其中,AL( Action Learning ) 指行动学习,P ( Programmed Knowledge) 指结构化的知识,Q ( Questions) 即提出富有洞察性的问题,R( Reflection) 即反思,I( Implementation) 即执行。也就是说,行动学习 = 结构化知识 + 质疑 + 反思 + 执行。行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与方法系统,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学习的认知。强调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以行动和反思为手段,以解决问题、提升绩效、促进个体和团队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

行动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与传统学习相比,具有如下几个优点:1.问题实际、明确。行动学习解决的是组织中实际存在的项目、挑战、任务或者问题,并且能够给组织带来显著的收益,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既是挑战,又是一次学习机会,能有效提升个人职业能力。2.团队合作。行动学习小组是行动学习的核心,一般由 4 至 8 名不同背景和经验的成员构成。小组成员间能够贡献知识、启发思考、澄清问题、协调行动、群策群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3.质疑、倾听与反思。质疑是反思前提,反思是行动学习区别于一般研讨会的标志,也是引发团队成员学习的重要手段。聆听则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因而,团队成员的质疑、反思与倾听的技能可得以极大的提升。4.采取行动。对行动学习而言,反思不是终结,反思以后还需要采取行动。只有采取行动,小组才能确定其思路与方案是否有效,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真正、完整的学习并获得新知。5.教练引导。行动学习是一个精心设计和控制的过程。教练要负责流程的设计;引导研讨活动;监督规则的实施;激发探询、质疑和反思。

二、行动学习在“绩效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行动学习在“绩效管理”课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单一、沟通不畅、知行分离。引入行动学习后,“绩效管理”课程教学过程可按以下流程进行:开启行动学习理论课→项目选题建立及挑选→成立行动学习小组→制订方案与采取行动→总结和评估。

(一)开启行动学习理论课

开始“绩效管理”课程之初,教师对行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过程和方法进行介绍,特别是对行动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些思考工具如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鱼骨刺分析法、动态思维导图等做必要的介绍。引导学生对行动学习理论进行研讨,制定必要的学习规则。

(二)项目选题建立及挑选

教师按绩效管理教学大纲的需要以及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应该掌握的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来自学生的意见以及企业导师的建议,然后将征集来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整理,设计教学问题。这些问题在紧扣知识点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绩效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绩效管理的流程并设计绩效管理方案。具体的选题有:编制调查问卷了解某公司绩效管理现状;某公司绩效计划及实施设计;某公司绩效反馈面谈及绩效结果应用设计;某公司绩效评估方案的設计(至少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岗位设计绩效考核表);某公司绩效管理制度编写等。

(三)成立行动学习小组

行动学习以团队为基本单元,要将学员进行合理分配,组建行动学习小组,原则是: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各有所长。每组人数尽量控制在6 人左右,同时选出每个小组领导。在确定问题后,各小组成员应按照各自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尽量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作用。同时,小组的分工要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够全程参与到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能够实现知识的分享,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强化有效沟通,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制定方案与采取行动

行动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围绕解决学习过程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课程任务,最终要求学生设计出某企业绩效管理方案。该绩效管理方案包括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运行系统和绩效考核指标系统三个重要内容。为实现这一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需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反复的提问和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充分挖掘潜力,团队成员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或策略,并对方案进行实施、评估和持续的改进。

(五)总结和评估

总结和评估由教师、企业导师和各组学生共同完成。

在“薪酬管理”行动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企业导师可以对所有小组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纠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不足,同时合理评估学习的成果并进行交流与分享。

各组学生除了对自己小组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还要去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同时,各组讨论并整理行动学习体会。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行动探索,产生不同的感触,学员要把这些体会记录整理。

三、总结

将行动学习运用于对“绩效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均发生了极为显著的改善,具有在兄弟院校大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智宁,许红华,叶新凤. 基于行动学习的“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 煤炭高等教育,2014.6

[2]胡技飞. 行动学习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市场, 2012.7

[3]郑庆寰. 基于行动学习法的风险管理案例教学改革探析[J]. 化工高等教育,2014.2

4.行动学习教学案例 篇四

小董中学 韦宝传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研阅读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这一书,读后,书里的内容一直在我脑中萦绕。书中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在对已有理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它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完全走出传统教学,建构起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必须付诸行动。

一、备课要注意“备学生”。

我认为如果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和分析学生,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传统教学强调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喜欢所学内容,那他就会产生兴趣,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则影响教学效益。因此,教师备课不能只备教材内容,还要注意备好学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注意师生间的交流。

课堂上,在与学生对话交流问题时,要注意讲究语言艺术。让学生学会说话、对话,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给学生以积极的回应,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语文课堂,走进有效学习活动中。安排好每位学生都有对话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班上大多数同学常常是坐听不动,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这是我学习后的感悟到的。

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传统的学生学习情况往往只注重于成绩。新课程要求我们从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方面考虑主体、兴趣、交往、思考和生成这几个要素的体现充分与否。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小组学习,交流和讨论,带着问题讨论,有明确目的,分工合作及小组合作效率比个人单独立操作要高,在合作中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些都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因此,正确的给与学生评价,是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5.学习感悟 提升 行动 篇五

----随县高城镇中心学校

刘成兵

2016年7月22日—29日,随县教育系统40多名中小学校长在教育局张国建书记、彭静副局长的带领下,前往北师大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聆听了9位专家的报告,时间虽短,收获颇多,既有观念的洗礼,又有知识的积淀,既有理论的构建,也有实践的收获,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拓展了思路。

一、学习、感悟

(一)文化建设,学校之魂。这次学习,我听了黄文峰教授《学校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报告,收获很大。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历史积淀而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全校师生员工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总和。衡量一个学校是否有品位,首先看一看这所学校有没有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要让全体师生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学校要在文化的引领下,走向特色发展、和谐发展道路。

如何打造学校特色文化,让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我以为,就是要建立一种核心办学理念、形成校园精神风范、构建和谐育人氛围,并将育人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它激励着学校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极大地影响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核心,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文化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使其同化为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内化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方能使学校现出独树一帜的魅力,从而最终达到特色办学、和谐发展的目标。高城中心学校打造的漂水文化,就是要把水的包容、灵活、自由、得万物而不争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形成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课程建设,发展之根。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课程建设的推进,不仅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最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当前我们的课程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开发功利化趋势严重。不顾学校实际和地理环境,漫无目的地“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只求“量”的积累而对“课程的质”不够关注。其次是课程开发切合实际不够。开设校本课程,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包括学校生源结构、学校地理位置、学校师资配备),其课程目标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其三是课程未考虑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喜好和地方特色缺乏深入研究。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要以综合课程为主,即让学生除了国家课程以外能够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了解地方历史。以学生体验性学习为重点,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升能力。

(四)核心素养,教育根本。褚宏启教授的报告让我们明白了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1)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2)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3)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我们的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由于过度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各级各类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导致了人的异化而不是人的解放,学生素质不能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要求、不能满足国际竞争的要求。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这个教育发展方式既包括孩子学习的方式,也包括老师教育的方式,还包括管理的方式。孩子学习方式,特别是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好成绩,其次是为了满足父母、为了老师。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情况下,我们要求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样他将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不能只看分数,要培养核心素养,必须提升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学生教师都不能只看分数。一个学校好不好的第一条标准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学好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会知识,二是学会做人。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大蒋凯教授所作的《他山之石》报告,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家先进的基础教育经验,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美国基础教育有四个特点:一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强调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和我们建设书香校园不谋而合。三是重视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四是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告诉我们:

1、芬兰有重阅读能力的文化传统,2、教师职业非常受欢迎和尊重,教师社会地位高,收入高。

3、学校之间发展均衡。

4、芬兰的教育重视关注每一个学生。

5、重视教育改革。从以上两经验可以看出:

1、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之于美国和芬兰,早已是一种普遍的习惯,当人们对文字的重视程度和看重数理学科发展一样的时候,人的心智平衡、学生学习的不偏废,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了。学生要重视阅读,教师更要重视阅读,要安心读书,用心教研,要有读书的兴趣,读书的心态,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泰然面对面外界的喧嚣浮躁,安心读书,潜心育人。

2、关注每一个孩子。芬兰人不着意培养精英,却个个是精英,这来源于仓皇教育理想,这是一种大智慧,关注着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白日提供合适的教育,种下一粒适合的种子,等到种子发芽之时,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

3、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我们也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

二、提升,行动

教育是个宏大课题,是当前整个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究竟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最适合孩子们的校园成长方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何种新渠道?学校办学品位提升需要何种新策略?„„太多太多的问题,需要面对,需要破解,此次学习,也为我们高城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一)书香校园,点亮人生。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无限延展人生的宽度、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体验,提升人生的境界与品质。阅读,令人的灵魂走向高远,是“新教育”实验项目的基石,也是抵达“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建设书香校园,让孩子们处于一个催人奋进的环境之中,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推进策略:

1、学校建设校园读书吧、图书角,开展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成为他们汲取知识、力量与智慧的源泉。

2、学校开设读写绘课程、共读共写课程和阅读指导与赏析课程,开展读书节、图书漂流、国学经典诵读、“相约星期三”读书沙龙,开展绘本教学示范课及阅读教学研讨活动,编辑师生共读共写随笔集,将阅读变成师生的自发行动,促进师生逐步进入深度阅读。

3、确定每年的4月和10月为高城各学校“读书月”,并将课外阅读量列入学校及学生综合考评体系。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因此受益终身,他们的人生也一定会因为阅读而愈加丰盈和精彩。

(二)课堂改革,全面推进。

课堂是教育教学主阵地,各学校继续深入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高城中心学校最早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在2010年——2013年,全面推广“知识树课堂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县级优秀实验课题,2014年,我们在知识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知识手段的1132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提出了理论构建和形成了模式,但缺少专家指导、榜样引领和打磨包装,一直处于深巷中。教研室李家彬主任深入课堂研究了我们的课堂模式后,也曾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有理论支撑、有模式,有特色,要坚持,要有名师打出品牌。今后,我们继续坚持完善“基于知识手段下的1132课堂教学模式”,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教师人人达标、人人提升,更深层的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升,力争推出几名在随县有影响的名师。

(三)每月一事,习惯养成。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开展“每月一事”项目是实现该理念的重要方法。“每月一事”旨在用主题月活动作为养成教育的切入口,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好习惯。高城各校将扎实推进“每月一事”,制订活动方案,每个月由各学校据此开展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和主题反思,每月重点培养一个好习惯,着力把公民教育、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细节之中。立足小事情、关注每一天、收获好习惯,逐步实现 “为孩子们成长奠基”的教育理念。

(四)榜样引领,点燃激情。

着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榜样引领推动新教育实验团队成长。长期一来,高城师资短缺制约着高城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仅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人员缺泛这一实情还真正存在。但看看环潭涢水小学和57岁的王从伦教师,我们在感动之余也感受到自己没有理由逃避。没有师资这个困难,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挖掘内部潜力,在教师队伍中,寻找真正热爱教育,对新教育工作有热情、有激情、有信心的教师,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推出去学习、培训,使之成为我们学校、高城镇的榜样教师,形成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动整个高城新教育实验教师的团队的成长。

(五)文化立校,发展之魂。

高城将以漂水文化为突破口,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特色。2015年11月,通过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请教,结合高城中心学校的地域特征和学校实际,提出了以漂水文化为学校的主题文化,引领学校教学、德育、后勤都各项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杨小微教授认为可以做,有内涵、有发展,并给予了指导性意见。因此,给我们对做漂水文化有信心。我们的整体思路是:秉承“落根随县农村,追寻有根教育,孕育有根人才”的理念,以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为学校精神支撑,开设漂水文化校本课程,以漂水的善、容品质培养学生形成上善若水的道德情操;以漂水的恒、韧影响学生形成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以漂水的深、清、智、润引导学习型理想课堂建设;以书法和校园足球样本课程为突破品,培养学生养成高雅的艺术素养和锻炼健康的身体素质,真正体现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理理念。

6.学习、思考、行动、成长 篇六

——我的生本课堂观

克拉玛依实验中学文学娟

经历了怀孕生子之后重新站在讲台上,除了对学生多了几份耐心、宽容之外,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我们要放弃以分数评价学生的错误理念,从根本上不但要改变的课堂40分钟的教学方法,要改变的是教育理念,而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为此我专门查阅了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方法论:先做后学 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 以学定教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生本教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

生本课堂起点:生本教育没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唯一的起点就是学生的现状。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1.学生先学2.课堂上小组交流3.课堂上全班交4.总结或者巩固。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7.行动学习教学案例 篇七

关键词:行动学习法,药物化学,教学方法

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瑞文斯(Reg Revans)是其重要创始人。一般说来,行动学习法是一种“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学习模式。它是以任务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1]。行动学习中,参加者通过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思他们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作为一种理念和系统方法,行动学习法强调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并包含了一些崭新的学习理论, 提出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它不是简单地主张要在做(行动)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而是更关注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技能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是能知道、能行动,而且要求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使个人通过反思并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所以,行动学习法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2]。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基础上,涉及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各个学科的内容,并为药理学、药物分析和药剂学等药学专业课程服务,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3]。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记忆,缺乏自我思考的空间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而行动学习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正是符合这一趋势的有效学习方法。目前,行动学习法应用于药物化学教学中尚未见相关的报道,行动学习法应用于药物化学教学就是我在这方面进行的初步尝试。

1 教学对象

我院2008级化学制药专业班36名学生。

2 教学过程

行动学习法的实施步骤是提出问题→组建行动学习小组→开展学习、解决问题→班级讨论和汇报。具体而言,就是以行动为基础,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支持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创造性思考为条件。

2.1 问题选择

行动学习法的特殊之处在于,问题的选择不是由老师提出,而是由团队成员共同讨论选择。由于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按照药物化学教学大纲、与专业相关技能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以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一章为例,问题的提出可以围绕三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基本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如,举例说明镇静催眠药有哪些类型;巴比妥类药物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等;二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问题,通过行动学习法探究后,是可以掌握的。如,分析酒石酸唑吡坦上市后使用人群迅速增大的原因;分析比较巴比妥与苯妥英结构和性质有何异同?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等;三是案例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综合性,要求难度大。如,某女患者,58岁,近1个月以来,入睡困难,且夜间觉醒次数多,起床没有轻松感,自觉疲劳难以缓解,这些症状以前从未有过。医生诊断为失眠,给予以下2种药品,睡前30 min口服,每次1片。地西泮:2 mg×10片;阿普唑仑片:0.4 mg×10片。问,该处方是否合理,为什么?

2.2 行动学习小组

行动学习是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完成的。每组6人,每个成员轮流地扮演着支持者、陈述者、促进者、观察者、提问者和倾听者等角色,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对话、讨论等有效的沟通方式,不断进行情感互动,营造充满信任的支持性学习环境。陈述者向小组陈述他的问题并寻求其他成员的反馈,在小组的帮助下产生改进下一步工作的“行动要点”;支持者,作为倾听者、观察者、协商者和提问者,通过倾听和注意、回应和询问,帮助陈述者探索问题和形成新的工作要点;而促进者(即小组顾问)的作用是,在控制整个小组过程中运用技巧,使得小组成员之问达到有效互动。

2.3 开展学习

实际上就是进行质疑与反思的过程。各小组选择的问题确定后,团队成员针对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鱼骨图法、六顶思考帽法等思考工具提出各自的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后形成解决方案。问题解决的流程设定为:一是找关键事件和现象;二是找问题的障碍;三是聚焦重要问题;四是把问题逻辑化、系统化;五是把问题按轻重缓急排队;六是把问题转换为目标;七是自由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八是再次界定问题并验证目标假设;九是对方案进行评估筛选;十是制定行动计划;十一是执行行动方案;十二是总结并固化分享给组织其它人[4]。

2.4 班级讨论与汇报

行动学习是一个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过程,它通过学习者同时也是合作者之间的互相建议和互相促进,时刻探索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对涉及到整个团队的管理问题,最终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学习过程还伴随着依次发生的行动和反馈,通过评价行动的合理性,提高对问题的把握能力,并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以上环节的任务后,回到课堂中要对本次学习行动召开总结大会,根据制定的激励方法激励本次学习行动中表现好的团队和成员,评估本次行动学习项目的成果以及取得的成绩。将本次行动学习得到的解决方案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3 教学效果

3.1 提高了学习兴趣,获取了基本知识

通过行动学习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了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了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构效关系。由于学习的过程是在小组的组织下进行的,小组的各个成员在每个问题中所扮演角色不同,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另外,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提出的,因而他们对问题有着共同的兴趣。因此,学生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理论学习也不再感觉枯燥乏味。

3.2 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行动学习法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成员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即使是行动学习中的促进者,他只是起到主持会议的作用,以利于会议的正常进行,而不是充当权威或裁判。而是学习小组本身是学习媒介,以使大家都有均等的时间和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帮助,交流经验,得到启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学习小组成员之问的交流学习、刺激思考、澄清问题、提供支持和批评意见等诸如此类的学习经历,开发彼此的潜力,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技巧,增强自信,共享经验,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3.3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行动学习在强调学员之间合作的同时,也对学员的主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小组成员都是带着在学习中难以解决的疑难、困惑来参加学习的,而问题的提出要求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主动去看书,查资料,从而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而不是临时去找问题。而且在学习小组交流探讨之后,还需要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审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并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之,通过行动学习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和实践,改变了药物化学传统教学法中对学生进行的“填鸭式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经验和实力;同时行动学习法也丰富了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扩充了其专业知识。因此,行动学习法是值得在药物化学教学中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受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要想把药物化学的全部内容用行动学习法来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行动学习法应用于药物化学教学还只是处于初步尝试实阶段,仅靠它无法系统地完成药物化学课程的全部内容,因此还要结合课堂系统讲授和局部问题个别突破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次,是受学习时间的限制。小组学习时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再次,是受教师能力的限制。行动学习法的教学应用,对教师提出了

较高的要求。行动学习法教学应用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引领。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去组织、指导、督促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行动学习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在深入探索中,以期创造出更科学、有效、系统的行动学习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Peter A.C Smith and Judy O’Neil.A review of action learning litera-ture 1994-2000:Part 1-bibliography and comments[J].Journal ofWorkplace Learning,2003,15(2):63.

[2]肖广军.行动学习法:成人教育的应然选择[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8-10.

[3]张江华,郭伟,宋爽.PBL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185-186.

8.行动学习教学案例 篇八

一、区域质量提升中薄弱初中校长教学领导力缺失的专业归因

相关研究表明: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校际差异非常明显,优质学校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明显高于薄弱学校。薄弱学校校长在构筑共同教学愿景、管理课程与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调适教学支持环境等教学领导力方面比较薄弱。笔者认为,薄弱初中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缺失的主客观原因如下:

1.校长能力的定位不准

现阶段基于校长负责制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教育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对校长角色定位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校长自身及外界过多地重视校长作为学校行政负责人的角色,而忽视了校长的专业职责,导致校长的行政领导力不断强化,教学领导力不断弱化。薄弱初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面临的问题,都需要校长亲自去解决。多数薄弱初中的校长忙于复杂的管理事务,更加剧了薄弱初中校长行政能力和教学领导力发展的定位失衡。

2.专业发展的愿望不强

现实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专业发展上,一个教学骨干教师被培养成校长后,其学科专业发展的愿望则越来越弱。这种现象在薄弱学校校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卡尔罗·德韦克基在《思维方式》一书中总结了影响人们接近他人、评估自己的两种不同方式——称为“目标取向”:一种是学习和成长的心态,它会让人们变得更有能力;另一种是评估或评判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人们会寻求对他们能力的正面评价或逃避负面评价,它会促使人们逃避风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失败。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较差、管理水平不高,在这种心态下,校长会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强,难以承担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任,进而逐步丧失改善的信心,使学校处于低效的恶性循环之中。

3.校长培训的课程不适

随着对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日趋深入,校长领导力专业发展策略也不断丰富。然而,通过对区域性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系列专题培训后续效果的跟踪调查发现,薄弱初中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几乎没有得到改善,培训效果的评估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思校长教学领导力培训方案本身,不仅有培训需求分析,而且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资源配置、培训活动组织实施等环节都不存在管理上缺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培训课程的内容定位与校长能力提升的需求匹配度存在脱节现象。

二、“行动学习”对提升薄弱初中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必要性

1.“行动学习”的基本内涵

行动学习法产生于欧洲,英国瑞文斯(RegRevans)教授是其重要创始人。“行动学习”就是在行动过程中学习。即通过让参训者参与一些实际的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发展他们的教学领导能力。

我区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以学者库博的“经验学习圈”为基础理论支撑,即学习是一个行动、反思、理论和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小组成员有一个现存的行动为起点,在小组成员的支持和质疑下,引发对行动过程的反思,进而引发行动或行为的转变。行动学习可以表述为以下公式:AL=P+Q+R+I,即:行动学习=结构化的知识+质疑+反思+执行。在行动学习的设计上,重视学习和行动的交互过程,重视小组成员学习风格的配合以及学习风格的相互借鉴,重视让小组成员学会怎样学习。

2.“行动学习”的专业功能

“行动学习”是基于问题需要和问题解决价值取向而采取的一种学习培训模式。行动学习在被培训者的态度变化、能力提高、行为转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较好地促使参训者完成培训课程,从而使培训发挥最大效应。

薄弱初中的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业行动弥合薄弱初中校长与质量提升专业需求之间的鸿沟。而行动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它可以把复杂的质量管理问题现象化,现象化的问题具体化,具体化的问题归类化,归类化的问题针对化,然后对症下药;“行动学习”采用的是团队培训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薄弱初中校长缺乏同伴支持、孤军作战的困境;“行动学习”培训在解决薄弱初中校长专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时,能够充分激发薄弱初中校长的专业热情和管理的创造性,同时,对行动学习培训的效果呈现也变得比较直观,便于结果的评估。

3.行动学习对提升薄弱初中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必要性

针对区域性薄弱初中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缺失现状,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培训模式,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解决教学领导力培训与学校管理工作实际脱节的问题;二是解决薄弱初中校长教学领导力转化为具体管理行为能力的问题。简言之,我们预期的校长教学领导力课程培训不仅能实现既培养人又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将行动学习培训模式转化为促进校长教学领导力转化的有效路径。

从薄弱初中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的角度而言,行动学习培训在校长专业能力方面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行动学习与校长的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行动学习培训的主题来自于薄弱初中,把薄弱初中校长培训与当前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培训目标,这是薄弱初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系统地思考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校长们急需领导技巧和系统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

二是行动学习有助于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学习可以用于处理学校的各类难题,培训问题设计中如,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薄弱学科质量改造、骨干教师的培养等,都是需要学校解决的复杂问题,行动学习让校长在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发展。

三、基于质量提升的校长教学领导力行动学习模式的区本化实践

1.区域性薄弱初中校长教学领导力专业培训的项目设计思路

2014年,我区基于薄弱初中管理能力缺失的现状,制定了促进薄弱学校质量改进的实施方案,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关键内容之一,为此,我区开展了主题为“基于质量提升的校长教学领导力行动学习”,对象是我区三个薄弱初中的校长、教学校长,培训时间是三年。

我区薄弱初中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的行动学习,主要追求三个专业发展目标:一是掌握当前课程改革的最新理论,并进行学校课改的顶层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二是掌握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理论,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优化学校的文化环境;三是以学校的薄弱学科为抓手,构建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质量提升的校长教学领导力行动学习模型如下:

2.提升校长教学领导行动学习模式关键要素的区本化实践

一是课程设计。行动学习的课程设计包含三个模块:课堂教学改革模块、教学常规管理模块、薄弱学科改进模块。三个模块相互并行,但行动路径各不相同。

课堂教学改革模块,采取的行动学习方式为:案例观摩——阅读专著——理论反思——专家讲座——质疑研讨——顶层设计——实践反思——行动干预——专家指导——实践反思——绩效评估。

教学常规管理模块,采取的行动学习方式为:互相诊断——质疑研讨——修订方案——观摩学习——质疑研讨——实践反思——完善方案——评估反馈。

薄弱学科改进模块,采取的行动学习方式为:质量监测——课堂诊断——质疑反思——专家指导——校本研修——课堂实践——质量监测。

二是智力支撑。行动学习的成功需要有一批专业的催化师队伍,运用专业的促动技巧,协助组织提升个人及团队绩效,通过开发组织内部潜能,促进组织发展。我区的催化师队伍组成有:区教师发展中心、区优秀教师导师团、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市教科所、外聘专家、新东方南京地区英语教学团队。催化师来自不同层面,可灵活采用多种学习工具,从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两方面训练,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是组织保障。此次的行动学习得到了区领导和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行动学习由区教育局组织,区教师发展中心实施,精心地组织行动学习活动,真正使其做出实效;区教育局给予了充足的财力、人力和时间的支持;借助全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网、沪江网校、自适应平台、慕课技术、微课技术等平台,对行动任务的完成给予支持;薄弱学校校长高度重视、理解行动学习的精髓并能够积极参与。

3.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行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反思

从近年来的实践效果看,相关薄弱初中的学校文化环境明显改善,校长的教学领导意识明显增强,教学常规执行力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力度逐步加大。但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初中校长依然存在认识上的困惑。

一是如何真正地质疑和反思。在行动学习中,催化师对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区培训教学领导力的催化师非专业培训师,如何引导校长将潜在的管理行为的思考外显化,如何促进校长教学领导行为的规范化,尤其是如何引导校长聚焦教学过程,关注管理细节,学会正确质疑和主动反思,是一个实践性难题。但由于受制于以往的惯性思维,催化师常常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专业观点代替校长们的质疑反思,难以引发校长心智模式和管理行为的根本改变。

二是如何真正地学习和改变。行动学习是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解决实际问题。行动学习的过程本质上属于基于自主学习的问题解决过程。在薄弱学校质量提升的管理实践中,校长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高,是由于行动学习能解决学校自身的实际问题,因此,校长们的行动学习往往会聚焦于校本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寻找。如果校长依然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培训模式,专家说为什么、怎么做,校长就盲目照搬,那么从根本上说,校长的教学领导行为就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此校长需要基于管理实际开展更深层次的思考,去剖析制约质量提升的相关因素,进而寻找改善自身教学领导行为的有效路径,为学校的品质化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9.行动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今年我能够作为镇行动学习组的一员参与八步区行动学习促进师培训是幸运的,通过培训进一步了解了行动学习,掌握行动学习方法,也开始慢慢改变行动学习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学习方法的看法。这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是一种成长的体验、也是一个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

一、行动学习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行动学习理念的推行,要义之一在于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学习力,强调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只有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我们才能想得更深,看得更远,才能快速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最终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学用结合的良好风气。

行动学习理念的运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行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名词,比如促进师、召集人、小组长、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等等,这些词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很少提到,就更别说当好这些角色、用好这些方法了,因此,行动学习理念的运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课堂练习活动中,我们组在李红波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实践团队列名法,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家提出的制约老干部工作消极的问题,这种高效的团队工作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往后的小组座谈中,学员们开始摸索适合自己小组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开展行动学习,活用行动学习理念。

二、行动学习是一次成长的体验

行动学习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体验,从以一个学徒的心态参与行动学习、学习行动学习,到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去贯彻行动学习理念、推广行动学习理念,并从行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这一路的体验正是与行动学习理念所倡导的注重成长过程相契合,我珍惜这样的成长经历。

三、行动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

行动学习不是单一部门的活动,而是上下联动、共同开展的活动,因此,在协调各方人员、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反思,需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协调”的能力。对于在镇党政办工作的我而言,能够有机会通过行动学习来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待人接物的能力是幸运的,使我能在了解镇党委政府的总体情况的同时,帮助我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10.纳税服务行动学习 篇十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推进,覃塘区国家税务局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努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服务好地方发展经济大局。

一、着力打造一支充满活力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入手,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税务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通过学习准确把握相关政策内容,熟练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及工作流程,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让更多的青年干部充实到征管一线,着力提高办税服务厅前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保持岗位相对稳定性,在纳税人和社会面前充分展现国税良好素质和公正严明、文明高效的社会形象。

二、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办税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税收业务流程,是减轻纳税人及基层税务人员负担的需要,是优化纳税服务的需要。对实际操作中复杂的办税流程依法简并,各级税务机关要对自行增加、重复累积的征管流程及时清理和规范。积极推广办税业务标准化作业,结合实际,对当前所有的管理规程、工作流程以及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需要的全部手续进行归集和清理,着力减少报送的资料、报表,实现一表多用,在坚持法定程序、流程的前提下,减少办税环节,缩短办理时限,简化办税手续,简并报表资料,积极推行办税业务流程标准化;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网上认证和报税等申

报纳税方式,加快推行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为依托的电子交税方式,完善网上办税服务功能。建立办税层级管理系统,统筹安排任务下达、调查核实、检查评估工作,防止和克服反复下户、多头下户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纳税咨询管理,做到有问必答、有过必究,切实提高纳税咨询服务的准确性;要建立完整统一的纳税咨询指南库,为纳税人提供统一、规范、权威的咨询解答。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纳税人咨询的税收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收集、研究,建立疑难问题登记备案制度,提高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积极探索创新纳税服务形式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一)从考虑纳税人的权益和方便出发,把优化服务与现代化信息手段相结合,遵循信息技术规律,通过征管、行政管理的改革,对税收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一套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适合于专业化管理、便于操作的岗位责任体系。

(二)从进一步方便纳税人和提高大厅工作效率出发,通过整合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收监控、内部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对纳税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的自动监控,实现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信息管人”的转变。在大厅里提供便利纳税人的各种设施,严格落实限时办结、一次办结等服务承诺;继续开展对特殊群体的上门服务、个性化服务;落实简并征期、小额户缴税视同申报等征管措施。继续扩大自助办税服务区的功能,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根据安全、方便、快捷的原则,结合税务网站建设,规范12366纳税服务

热线,提供多元化纳税申报、网上支付、发票管理等方式,积极推广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等方式缴纳税款,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短信、税务网站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实现自动催报催缴、纳税咨询等提醒事宜。同时应不断完善网上申报系统,将目前单一的纳税申报和财务报表报送功能扩展,将各项税务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政策变化、网上咨询等纳入系统,形成专门的综合涉税受理系统,进一步方便纳税人及税务机关办理各涉税事项。

(三)从经济发展角度摸索,不断探索新的纳税服务方式,对于部分涉税事项,应积极探索利用税务中介及其他社会服务力量更好地促进纳税服务发展的道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改变税务机关大包大揽的现状,减轻纳税人及基层工作负担。

四、规范税收执法,完善纳税服务考核机制,提高服务效率。根据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将优化纳税服务落实到执法责任的具体实施中,建立规范和完善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必须从税收工作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税收工作实际需要,制定纳税服务岗责体系、纳税服务管理制度,规范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方式。明确各级、各职能部门的纳税服务职责,在各级征管部门设立纳税服务岗,负责综合性的纳税服务工作,将纳税服务职责作为整体岗责体系的组成部分来建立,要根据税务人员作风纪律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作风,营造上下以效率、服务、责任为核心,人人为创建服务型机关的良好环境。

综上所述,长期处于前台高压的工作环境会给人带来心理压抑和

情绪烦躁,所以提供长期、稳定、高质量的纳税服务对每一位前台人员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应建立相应的纳税服务激励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政治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税务人员充实到办税厅的岗位,并通过提高政治、生活待遇,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把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税收执法过程中,形成比学习、比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纳税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大幅提升,进而实现纳税服务由注重形象向注重实效转变。

1、搭建税企网络互动平台。

通过开通税务QQ群、税务博客、税务电子邮箱等搭建税企网络互动平台。QQ群可确定每周某两个上午在线解答企业有关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可以及时解答的就及时解答,不能及时解答的予以记录并留待下次在线解答,同时可通过QQ群公告、群空间等方式公布最新政策法规以及相关问题的问答。税务博客可及时更新最新政策法规以及相关问题的问答,纳税人可通过博客留言的方式提交问题,问题收集后统一予以解答。税务电子邮箱主要起到向纳税人提供最新政策法规电子版和接受纳税人咨询、建议两个功能。通过搭建税企网络互动平台,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一对多的政策服务和交流沟通,通过群里讨论、回复、电子邮件等方式集思广益,更好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对于疑难问题难以解决的可以由税务机关讨论得出结果后再予以解答,避免纳税人上门咨询一时又无法得到准确答复的尴尬。

2、建议定期反馈制度

(1)税务机关应主动征集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或者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涉及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和疑惑,并及时整理汇总,对于较为明确的、可找到确切依据的问题可直接予以解答,对于较为模糊的、有关法律依据较不清晰或者理解较不准确的,可向上级机关反映,得出结果后再向纳税人解答。征集方式可采用前面所述的网络平台、信函、口述、电话等。

(2)定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解答誊印成小册子,通过办税服务厅、管理员甚至邮局定点投递的方式发放到纳税人手中,方便纳税人及时了解政策,答疑解惑。

3、设立纳税服务质量建议和监督热线。

设立纳税服务质量建议和监督热线,并通过媒体、公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布。热线主要是听取纳税人或者热心人士对于纳税服务方面的建议,并接受对于纳税服务质量方面的投诉。受理建议或投诉后,将依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或者整改,并将处理或整改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和当事人。同时也可以考虑采取有奖征文的方式,对于能够为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献计献策,具有独特见解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或方案的文章予以一定物质奖励。

一、不断加强办税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坚持文明办税,大力推行“当天的事情当天办、紧急的事情立即办、复杂的事情协调办、份外的事情协助办,所有的事情依法办”的“五个办”原则,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服务窗口标示标牌的统一规范建设,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纳税服务;

二、推行优化纳税服务的文明用语,要求全体国税干部加强文明礼仪

学习,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在接受纳税人来访或接听咨询电话时,必须规范使用礼貌用语;

三、经常开展调研活动,组织税务人员深入企业走访,虚心听取纳税人的意见,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税收服务方面做到事前告知辅导和事后跟踪问效;

四、创新纳税服务方式,组建“税联”QQ群。搭建起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新桥梁。在方便广大纳税人的同时,也减轻了税收管理员的负担;

五、认真落实好提醒问候服务,在节假日开展对纳税人节日问候,及时提醒纳税人加强防伪税控安全,使纳税人倍感亲切和温馨;

11.行动学习法的“软肋”与对策 篇十一

行动学习法基于经验学习理论,将解决问题和培养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解决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人,不仅提高了培训和学习的效果,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也有助于发展团队、提升领导力以及改善工作绩效。因此,行动学习被证明是既对公司有效、也对个人发展有效程度最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已经被众多国际企业所采纳。

尽管在理念上相对完备,但行动学习法实际应用效果却参差不齐,在很多单位中甚至流于形式、“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原因何在?根据我的研究与咨询服务经验,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行动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下列6项薄弱环节,如同人身上的“软肋”。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软肋”,将严重影响行动学习的效果。

1.团队学习教练

也常被称为“促动师”或“催化师”。在整个行动学习过程中,教练在传递知识、引发思考、促进交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团队学习教练,并非易事。不仅需要调整心态(从参与、主导到促动),而且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必要的方法与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促动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个合格的教练必须能够随机应变,这需要团队学习教练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缺乏合格的团队学习教练成为顺利推行行动学习项目最重要的一个“软肋”。

对策:为了顺利推进行动学习项目、保障行动学习的效果,企业需要配备足够的促动师。如果内部缺乏促动师,可以从外部顾问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引导师,但从长期来看,需要培养一批行动学习教练。这对持续推动行动学习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过程管理

虽然行动学习选择的题目大都是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与工作时间冲突的状况,不同成员之间的参与状况不一,将严重影响行动学习的效果。为此,必须加强对行动学习过程的管理。

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很多公司没有按照一定规范对行动学习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出现学员参与度不高、进度迟延或“少数人做作业”、“敷衍了事”的情况,使行动学习达不到特定目的。

对策:公司要制定明确的行动学习项目管理规范,明确各种角色的职责,并形成一些模板和标准操作程序,加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对于提升行动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有裨益。

同时,公司在推行行动学习项目时,应该获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学习时间、场所、资源、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为激发学员参与度,也需要精心甄选课题和成员,并制定相应的考评和激励措施。

3.结构化的知识

行动学习的创始人英国瑞文斯教授指出,行动学习中有两种形式的学习:一是结构化的知识,二是基于质疑、反思和探询的学习。他的观点可用公式L=P+Q来说明。其中,L代表学习(Learning),P表示结构化的知识(Programmed Knowledge),也就是围绕特定问题必备的知识,Q表示质询得到的洞察力(Questioning Insight)。

但是,我发现,一些企业在推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形似”,让学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忽视了将“结构化的知识”嵌入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导致学员基本上以自我摸索为主,即使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为此,需要精心策划,将学员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整个行动学习项目之中,采取混合式学习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效果。

对策:企业推动行动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预先精密的设计,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对于领导力项目,需要明确领导力的含义,梳理出关于领导力的“结构化的知识”(“领导力知识地图”),并在行动学习项目设计中将其嵌入其中。

4. 反思与探询

团队成员对话与反思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行动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最终的成果。这方面既需要掌握必要的方法与工具,又需要具备适当的心态和探询的精神。对此,不仅需要具备促动师,也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也就是说,团队成员能否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突破局限与本位,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成因与变化态势,通过对问题进行整体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和“杠杆解”,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治标不治本”。

事实上,这是行动学习质量高低、效果好坏的“试金石”,也容易被很多企业所忽视。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创新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将导致对问题的分析肤浅、解决方案缺乏创意,毫无疑问会影响行动学习项目的成果。

对策:企业在推动行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激发创新和实验性项目,需要将系统思考和创新思维纳入“学习地图”,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通过促动师的引导,注重激发学员的创造力和系统思考能力。系统思考作为应对复杂性挑战的利器,是管理者驾驭系统性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必备技能,建议企业在行动学习项目中引入系统思考技能训练。同时,一些行动学习项目需要激发学员的创造力、让大家学会团队协同创新的技能,为此,也需要引入创新思维和团队协同创新的技能。此外,也可以将“方案是否有创造性”、“原因分析是否深入、到位”、“是否兼顾了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是否有前瞻性”、“是否把握了关键”等,列入对学员方案的指导和审核要点之中。

5.行动的权力

如果没有行动,就无法验证方案的效果,将极大地削弱行动学习的效果,也使其与常规的集体讨论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很多企业推行行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了对问题的调研、分析和提出方案,而忽视了后续的实施,更不要说对行动的反思。缺少了“行动”环节的行动学习,只能是有名无实。

为此,企业需要在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给予行动学习团队以行动的权力。必要的情况下,要选择适当的场所进行试点。当然,这也需要行动学习项目选题得当。选题太大,实施起来可能旷日持久或风险重大,难以驾驭和落实;选题太小,又可能缺乏必要的挑战性,无法学到足够的知识,收获也将有限。

对策:如上所述,为保障行动学习课题能够顺利实施,需加强对课题的甄选。同时,在行动学习项目管理程序中,应明确方案实施(行动)和总结、反思的环节。再次,我认为,为了提高行动学习项目的可行动性,在初期以各个单位或部门为小组来组织,可能更便于操作和实施。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证行动学习项目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与本单位的实际问题解决有关系,更容易保障时间和投入,获得领导重视,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这也离不开对项目的密切监控。

6.团队成员和团队建设

指参与行动学习项目的成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技能、积极参与的意愿、学习的热情以及对整体目标的认同。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将使团队难以顺利或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将使其不能全心地投入到过程中,往往借口“工作忙”或其他理由敷衍,也导致缺乏将行动方案付诸实践的热情,从而无法获得新的技能和见解;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学习的热情,将导致团队成员不会提出问题、不能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将导致大家各怀心事,团队讨论因而成为基于部门和个人利益的争吵,或者相互设防而不是出力贡献。

这样,行动学习就一定会彻底失败。因此,行动学习必须强调对人的甄选和团队建设,并获得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时间、资源等方面给予保障。但是,在很多公司中,很多团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团队成员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无法称其为真正的团队。相应地,行动学习效果也差强人意。为此,必须高度重视行动学习的主体,注重人的甄选、激励和团队建设。

对策:在行动学习项目中,要明确行动学习项目发起人、学习者和促动师的角色、职责与任职资格,加强考核和激励。同时,也要将团队建设列入项目推进程序,加强对团队协作的引导和考核。

有效应对六大“软肋”,需要采取的十项措施

精心甄选课题;

选择合适的成员,并加强团队建设;

明确行动学习法的相关角色与职责,确保各方切实履行相应职责;

赋予课题小组以行动的权力;

强化反思与探询的质量;

结合课题,明确“结构化的知识”,并在行动学习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将其嵌入其中;

加强行动学习项目过程管理;

培养或配备足够合格的行动学习教练;

获得高层领导支持;

12.行动学习教学案例 篇十二

随着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化, 基于行动导向的职教理念深入课堂, 指导课程实践, 人们看到了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化、类型化的发展方向。在强调以学生和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中, 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学习风格、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策略, 都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各种关联和影响。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探讨上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变量在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和教学之间的作用关系, 从而丰富和完善教学的策略和任务设计。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和学习风格的分类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上看, 它分别代表着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一种教学模式和一种可以开发关键能力的整套教学方法 (徐朔, 2007) 。它坚持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学习任务为载体, 强调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和团队活动中, 协作和体验式地完成一整套工作过程。该方法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和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激发, 强调学生在过程体验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方法和行为认知能力, 从而“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习风格的定义多种多样。Keefe (1982) 将其定义为“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因素的混合体。可以较稳定地显示学习者如何感知学习环境并与之相互回应的”;程晓堂等则认为是“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识别、提取、存储的方式, 以及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起点” (程晓堂、郑敏, 2002) 。考虑学习风格的分类界定也是分歧较大, 而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与交际法和任务法的设计相似, 决定采用Willing (1988) 提出的具体型、分析型、交际型、权威依赖型的分类法, 研究高职学生在EFL课堂环境下的行为方式和诉求倾向。

三、调查与分析

1.研究方向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系开设“IT职业英语”已有两年, 先后有2009、2010级两届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参加。“IT职业英语”的课程定位是行业英语, 属专门用途英语 (ESP) 中的职业用途英语 (EOP) 范畴。

其处于ESP和EGP连续体的中间点 (Dudley-Evans and St John, 1998) , 为专门从事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的学习者特定需求而设计, 但兼具有通用英语的语言共核。其采用的任务法、项目法、合作学习法与行动导向法倡导的系列教学法非常相似。

考虑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没有应试教育束缚的特点和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笔者率先在执教的软件专业尝试运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设计教学。

该方法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在行动领域的过程体验, 强调“做中学”, 因此要求课程的实施者非常重视对教学任务的预设、情境设计和学习者的过程分析。Willing在二语环境下研究成人的学习偏好与个性因素间的关系时, 把“具体型”学习者描述为“喜欢游戏、图片、电影和录像等, 在课外练习英语”;“分析型”为“喜欢学习语法, 从课本学习, 单独学习, 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交际型”为“喜欢看和听母语说话者, 通过听与对话学习, 课外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英语”;“权威依赖型”则为“希望教师把知识点讲解清楚, 详细记笔记, 学语法, 通过阅读课本学习新词”。可是对于在外语教学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相关的调查研究很难看到, 很值得分析一下“作为有着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的高职院校学生, 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风格, 以指导行动导向下的EOP教学。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研究对象 (软件专业2009、2010级4个班的学生) 的学习风格类型, 第二部分调查他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看法, 采用半开放式描述的方法, 给出14个主题描述, 让学生勾选并延伸自己的观点。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48份, 回收有效问卷148份。

四、结果与讨论

1.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类型

从表1结果来看, 软件专业学生中具体型生所占比例最多 (33%) , 其次是权威依赖型 (29%) , 分析型较少 (20%) , 交际型最少 (18%) 。年级间差别不大, 说明学生入学时的学习风格整体比较稳定。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该专业有一个特色办学方向, 每年会在入学新生中再分一次班, 分班后的1、2班学生风格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体现在交际型学生的比例显著上升, 这种差异对以班为单位的小组任务教学产生了影响。

2.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从表2结果来看, 学生在入学时对英语的学习需求有很明显的趋同性, 各学习风格类型间差别的意义不大, 绝大部分同学乐于参加行动导向的EOP课堂教学活动, 对任务抱有持续的兴趣, 用语言交际的动机强烈。值得重视的是, 通过第2、3、6项的结果来看, 学生通过行动任务的激发, 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行为的反思与改进意识明显提高, 改善学习策略的意愿强烈。调查中也反映出学生需求矛盾和多元的一面。在第4项中, 仍有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内容能与考试有关”, 说明刚脱离高考的学生仍有“应试教育”情结。“具体型”学生选择的比例偏低, 很可能与该类学生想回避考试有关, 因为他们普遍英语水平属中等, 甚至是中下水平。而在第7项“建议增设课程的类型”中, 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课的选择比例相当。

五、反思与启示

在行动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自己的风格类型认知是比较清晰的,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行动导向法学习英语的兴趣, 说明行动导向法适合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行动导向法指导下的EOP课堂教学, 一方面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 体现更多的职业情境和工作过程对语言共核的同构, 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协作学习来反映学习者的语言意识, 培养其话语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与控制, 由于是同年级合班上课, 要注意小组合作教学时不同类型学生的合理搭配, 避免主观变量对任务的影响;此外还要及时研究与开发“任务型”“项目型”“主题型”学习辅助材料,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动态反映学生小组互动、师生互促的学习情况, 充分利用任务的“脚手架”作用和启发学生的语言元认知策略资源,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型的反思学习。

六、结语

从本次调查发现, 虽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交际型比例偏少, 具体型较多, 且学习水平不高, 但他们对高职英语学习, 尤其是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需求是趋同的。

而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更多体验的需求似乎印证了Nunan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 特定的课程有没有教育潜力似乎取决于所提供的学习经历的类型, 而不是所选择的内容类型” (Nunan, 1988) 。这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理念, 由注重“教法”转为注重“学法”, 及时引入新型的外语学习文化提出了新要求。在以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跳出语言教学看教学, 把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倡导的“核心能力”培养具体化, 才能达到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St John M.J.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Keefe J.W.Assessing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An Overview[A].1982.

[3]Nunan 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4]Willing K.Learning Styles in Adult Migrant Education[M].Sydney:NSN Adult Migrant Education Service, 1988.

[5]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班队会下一篇:竞聘提纲